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范文

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运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各行各业都掀起了环保热潮,在这样的情况下低碳理念作为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了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面的应用。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城市绿化的有效性和环保性。

1低碳理念概述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这其中二氧化碳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一种气体。人们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和对垃圾焚烧、工业废气排放的不合理控制,导致了全球变暖、空气质量下降等生态问题。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低碳理念从提出至今,并未具有完全标准的定义,其在不同领域与层面所表现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例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在今天,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逐渐开始推广与运用。城市是人口居住密集的环境,同时也是碳排放主体,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减少能源消耗,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低碳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之中,狭义上来看,就是从景观设计、建设到维护过程中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在广义上,低碳景观设计就是要追求资源能源节约、污染浪费减少和实用性、观赏性、碳汇量最大化的景观体系。

2低碳理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2.1屋顶绿化

近年来逐渐变成园林绿化设计里一个无法忽略的方面,对于屋顶环境空间予以科学的植物景观设计,只要是从绿色低碳的理念去出发,合理开发使用屋顶景观资源。城市屋顶绿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令人们平时的生活与大自然更加贴合,并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屋顶绿化的植物能够减弱太阳辐射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造成的噪声污染,绿色植物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提升空气里的负离子含量。在居住小区进行屋顶绿化,建筑物能够整体覆盖绿色植物,可极大地减少能源的损耗,并实现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

2.2墙体绿化

城市建筑墙体绿化景观设计,使用绿色低碳理念主要显示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经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利用绿色植物大面积地覆盖城市墙体:比如夏季,覆盖在墙壁表面的植物外叶聚集面能够制约阳光照射墙壁,并且还能够吸收一些太阳的光热,合理地制约了建筑物因为照射而不断升温的问题;冬季,覆盖在墙壁上的植物叶子会发黄脱落,植物叶子脱落后,太阳就可以直接照射在建筑物墙体上,使建筑物的墙体温度升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消耗,实现了低碳环保并且提高了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提高城市建筑墙体的绿化覆盖率会大大增加城市绿化的覆盖面积,降低城市建筑中钢筋水泥的暴露面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水泥城市”所产生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

2.3固碳植物有效组合

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在固碳能力上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别,所以在配置园林植物时,设计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园林植物自身的固碳力,使其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的固碳能力能够产生彼此互补的作用,从而在满足园林生态美学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园林植物自身的整体固碳能力。例如,在配置园林植物时,设计师经常把固碳能力较高的常绿灌木和固碳能力要低一些的落叶乔木进行搭配,因为参照适宜的覆盖占比去实现搭配和种植,不仅能够充分保证二者同时具有着很好的固碳能力,还能够构成别致的四季变化的园林植物的景观,为人们带去视觉上的美感。

3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3.1运用低碳理念,保证场地处理的适宜性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关键,在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必须保证场地选择的适宜性,尽量利用并保护原土地资源。例如,在我国北方某城市园林建设中,工作人员在场地选择时运用低碳理念,采取如下措施:保护场地中土壤的营养,在具体设计中,工作人员遵循“保护土壤自然属性,增加绿植覆盖率”的原则,在绿植种植时选择表层土,其主要集中在自然土壤上部15~25cm位置。工作人员先将表层土转移进行集中保护,带到完工后再进行表层土覆盖,并且尽量避免挤压土壤的团粒结构,如果出现挤压破坏情况,则必须通过翻耕等措施对其进行恢复。同时,在绿植生长中,必然会出现杂草,如不进行有效处理,杂草会与绿植争抢养料,进而影响绿植生长,基于此工作人员在考虑清除彻底性和农药残留影响等因素后,采取了地膜包裹杂草的方式,通过太阳照射提升温度,进而达到灼杀杂草的效果,并且工作人员将除掉的杂草当作肥料使用,增加了绿植的养分。此外,工作人员考虑到园林绿地分散且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场地处理时注重利用空间,以此提高绿地的使用率。比如,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在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屋顶绿化工程,实现了园林绿化的协调性。

3.2渗透低碳理念,保证植物选材的科学性

园林植物结构体系对低碳排和高碳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植物选材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固碳效应,进而选择恰当的植物类型。例如,在我国南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遵循低碳理念,采取如下措施:(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该地区的乡土树种以红毛山楠、单性木兰、假苹婆为主,工作人员依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总体要求,在植物品种选择方面以上述树种为主,有效降低了运输、栽植和维护中的碳排放;(2)注重植物生长速度的搭配。在具体设计中,选择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搭配方式,工作人员将香樟与蒲葵搭配种植,在避免出现大面积枯林的同时,保证碳汇效益的最优化;(3)注重植物的树形大小。在植物搭配过程中,树形大小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保证搭配的合理性,以此呈现显著的层次效果。比如,在乔木和灌木种植中,工作人员结合二者的不同优势,在比例和数量方面进行协调,以此保证空间层次的丰富性,进而以此为标准开展具体的植物选材工作。

3.3应用低碳理念,保证植物配置的合理性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低碳理念,必须充分考虑植物的形式与结构,其中树木的群落类型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植物。例如,在某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在设计中对配置关系与绿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综合比较选择自然式的配置方式,由于自然式配置具有较小的郁闭度,进而能够保证生态效应最优化。比如,在自然式草坪配置中,工作人员注重主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选择树丛作为主景配置,以水杉、圆柏等树种为宜,并且为了保证主景的协调性,在配置中选择单一树种,每株之间设计差异间距,且植株体量也具有差异性,以此呈现疏密有致,统一却不呆滞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考虑到林冠层次和林分类型与绿量的关系,尽量保证林分类型和林冠层次的丰富性,比如,在本次园林设计中主要按照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小灌木宿根花卉的层次进行配置,并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进行搭配,进而达到最大的绿量和生态效益。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使景观环境贴近自然,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运用低碳理念的同时,对经济性投入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自然与城市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植物设计中的运用,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苏志国.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5(4).

篇2

关键词:地被植物;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园林植物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城市园林景观质量的高低,因此,园林植物的选择将创造出色彩纷呈、适应于周围环境的城市园林景观。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地被植物不仅具有丰富的品种和色彩,还具有很强的生态效益。比如美化环境、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噪音污染等,对维护生态平衡也有着显著功能,其建设成本低,也很好地节约了城市绿化成本。地被植物日益显著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加强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成为当下人们研究的重要话题。

2地被植物的景观功能

2.1营造美景

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地被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以及色彩的丰富性,能营造出色彩纷呈的植物景观,不同的色彩、种类形式经过合理的设计及搭配就可以形成各种五彩斑斓的景观,让城市的各个园林景观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惊喜,陶冶人们的情操。

2.2丰富景观层次

城市园林中少不了杂草滋生,而地被植物的应用可以覆盖地表面消除杂草,使城市园林的结构布局更加分明,丰富景观层次,突出主体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率的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给人们营造出更丰富的景观。

2.3柔化硬质景观

对于如何协调各种建筑工程上留下的实质性问题与园林整体景观效果,可以通过引起地被植物来起到过渡作用,使建筑物和景观之间不再过分僵化,缺乏活力。比如在建筑物道路、楼梯或者角落位置,都可以设计地被植物使之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使整个景观更加自然。

3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设计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因地制宜,要了解覆盖地面的需求以及所选地被植物的特性。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pH值,地形等特点,以及地被植物生长的各种要求进行合理选择,还要考虑到园林中的群落关系,进行合理搭配使之互利共生,充分遵循科学性原则,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盲目选择只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3.2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就是指选择的地被植物要符合城市园林景观的特征,比如对于公园绿地,就要考虑是草坪、林带还是花坛中的地被植物;根据不同的景观选择一致性的地被植物;对于街边绿地,就应考虑到交通安全而选择低矮、整齐的地被植物,修剪成符合城市特点的形象;对于风景游览绿地,就要依据地形特点选择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地被植物;而对于医院绿地,就应先考虑使人感到舒服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地被植物。

3.3艺术性原则

城市园林综合了多种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在地被植物设计上要符合一定的搭配原则,比如要保证城市园林景观层次结构分明、主次得当,避免杂乱无章、层次不清;色彩上要协调一致,遵循色彩学基本原理,根据植物的主次搭配不同的色系,加强冷暖色调的对比性,使园林景观优美和谐。

3.4地域性原则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符合地域性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季节特点,合理地规划和配置地被植物,尽量选择本地稳定性高的地被植物,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4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设计

4.1花镜地被植物景观

花镜设计主要是指利用观花的地被植物,种植在灌木丛、树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和建筑物前,经过精心设计以及自然的生长规律形成自然美丽的花镜群落,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这种地被植物的设计可以使原来相对单调、空旷的绿地变得五彩缤纷,和周围的景观协调地融合在一起。花镜设计中要尽量选择花期不一致的地被植物,以便在不同季节都能有花开放,给园林景观增添色彩。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地被植物的色彩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要保证协调一致。

4.2矮生灌木、草地等地被植物景观

矮生灌木具有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异、季相变化丰富的特点可以用于增加园林景观层次、丰富园林景观,是植物群落中不可缺少的类型。在矮生灌木地被景观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配置效果,既能增添和影响整个绿地的空间变化,满足植物造景需要,又能有效地覆盖地面、增加绿量的效果。而且矮生灌木地被植物可以进行大面积栽植,丛生性强、枝叶茂密、铺地速度快,能快速覆盖地面,形成群体的观赏效果。

4.3树旁地被植物景观

在树木旁边使用一些适宜地被植物,可以与树木形成统一的景观,使园林景观整体效果更加活泼,轻盈。这种地被植物不仅能够覆盖地表面的光秃,自然衔接道路,还能增添许多明亮的色彩,使路人感到清新和谐。在一些自然生长的植物中,喜阴性地被植物还能弥补光线不充足带来的缺陷。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地被植物由于其多方面的优势,将成为城市园林景观未来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被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地域的环境特色,综合考虑科学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以及艺术性原则,结合现代精神,合理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高质量城市园林景观。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为创造出景色优美、健康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不断努力。

作者:夏萄鸿 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市政园林规划设计所

参考文献:

[1]厚高.地被植物景观[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篇3

地被植物 城市园林 景观设计

At present, with the city's speed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ground cover pla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indispensable material,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vegetation landscape in the slope and river greening design.

Groundcover plants in city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目前,城市很多地方都开始将受损地、废弃地和污染地的恢复与重建列为城市绿化的重点,其中坡地与河道作为城市环境中的特殊地形,如何用绿色地被植物更好地去覆盖点缀,己成为当下生态保护性景观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下面笔者探讨了地被植物在坡面以及河道绿化中景观设计。

一、坡面绿化地被景观设计

在自然界天然的地质作用下,存在边坡是否稳定的问题,从而带来了水土流失、泥石流、塌方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恢复边坡的植被,充分发挥植物的固坡作用,以形成坡面绿化来保护城市范围内的边坡。

(1)坡面植草式。主要是栽植低矮的草本地被植物以及禾本科草本植物形成坡面绿化景观,主要用于坡度稍小的公路边坡绿化。配置植物时应该注意色彩与高度搭配适当、花期错开,使得坡面的地被植物有丰富的季相变化。在选择植物配置时,可以以混播豆科(如:白车轴草、百脉根)、禾本科植物(如:花叶芦竹)形式为主进行绿化,形成草地边坡的景观效果。

(2)灌、草混栽式。使用各种本地生长的地被植物和低矮的花灌木自然生长在路旁边坡,能够获得仿照于自然且高于自然的绿化效果,这种植物配置方法可以克服单一灌木初期拦蓄坡面径流、减少侵蚀差的缺点,弥补单一草坪护坡能力差的弊端。因为是由多个物种组成,

从生态角度看,其稳定性高,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的忍耐能力明显强于栽培植物。

(3)攀藤植物覆盖式。在一些坡度较大的坡面上,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较差,在绿化上可以选用膝本植物如爬山虎、扶芳藤、常春藤、络石、凌霄等作为植栽材料,利用这些植物的攀爬覆盖地面,形成绿色的边坡,以改善景观和生态小环境,使边坡尽快地和周边植被达到和谐统一。

(4)图案式坡面绿化。在城市范围内有些坡度较小的坡面上,在上边坡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对的部位,其士质较好,又处于闭坡,为了美化这些边坡,可在其表面用低矮的地被植物作底色,再用色彩鲜艳的低矮灌木或者草花配置成优美、流畅、向上的图案或者标语,也可以采取用地被植物和其它草本植物做成坡面花坛的绿化形式。如图1:

图1:公路旁坡道景观

二、河道绿化地被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治理城市河道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一般的防洪、排涝作用,还应该考虑其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河道绿化方面的巨大潜力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绿化、美化之后的河道成为一个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窗口。

1、自然式护岸边坡地被植物景观设计

在土质的坡面上利用地被植物的自然生长覆盖河岸,或者用藤本植物作地被栽植覆盖边坡,绿化后会呈现一种比较自然的景观,这种绿化形式适合于浅水的河道。在河道常水位以上坡岸的绿化景观设计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可以配合灌木栽植,以自然形式为主,种植多层次与多样化的植物群,来丰富河、湖岸的生态形式和景观,同时植物间的配置为了突出季相,地被植物应选用耐水湿且固土能力强的品种。自然式护岸的边坡绿化可以使沿河道坡面起伏的草坪延伸到水边,其中可以点缀一些草花形成一种接近自然的景观,在地被层中可以适当配置一些灌木树种如杜鹃、红枫等,使之成为坡面植物景观的视觉中心。在一些景观要求高的河道两侧,可以配置观赏价值高的地被植物,利用不同颜色的地被植物栽植形成一定的图案。如图2:

图2:自然式地被景观

2、台阶式河道绿化中地被植物景观设计

台阶式河道绿化适用于一些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河道,河道边坡砌成一层层台阶,每层台阶上种植地被植物或者藤本植物如爬山虎、扶芳藤、常春藤、络石等,在台阶的边缘可以使藤本植物的枝条下垂覆盖,在台阶上可以点级一些低矮的灌木如:平枝枸子、匍匐枸子。这种绿化的方法主要借鉴斜坡岸的种植手法,在水位较稳定或较干旱的河道上使用,有层次的种植面可丰富布置各类植被,使河道显得亲切、整齐、美观。

3、岸堤地被景观设计

岸堤是市民散步健身和休闲、游憩的理想场所,完全自然的河滩成为人们享受自然、沐浴阳光的城市绿色生态长廊,因此,设计地被植物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参与性。在一些驳岸作垂直硬体处理的河道两侧,由于植物种植范围大体在堤上,地形平坦。植物景观的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河岸两侧以栽植多排乔木为主,地被植物作为植物群落的下层承担一定的固土作用,同时还要采用适当的应用形式以配合道路和园林建筑小品,岸缘则植以藤本、蔓类植物覆盖,并不断加强河道周边的精细设计以及表达景观的意象,以达到绿化效果以及四季变化的风情,形成立体自然的岸堤景观。:

4、地被植物景观色彩设计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另外,植物的颜色还带来冷暖、软硬、轻重等不同感受,因此,在进行河道绿化植物色彩设计时要考虑到人们的色彩心理因素。透明的水是调和水边景物色彩的底色,水边的青草、绿叶以及水中的蓝天成为河道景观中的重要色彩因素。水对于河边开花的地被植物、灌木都具有衬托的作用,因而应该形成以绿色为主的宽大绿带,而不宜种植大面积的红、黄色的植物。尤其,夏季人们面对暖色的植物只会感受到更加烦躁,不能从心理上感觉舒适,如果暖色的比例过大会破坏整个以绿色基调为主的色彩的统一性。同时,在河道的绿化植物材料搭配中,除了用色调冷暖来烘托气氛外,还可以用植物叶子的鲜明度提高审关效果,例如,用黄色的金叶女贞、绿色的海桐配置成大块的图案,能使绿色更亮、黄色更艳。而色彩纯度高的植物一般不宜人面积种植,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在这些高纯度色块中间应该种植一些协调的、不同色彩的植物,以起到一定的调和作用。如图3:

图3:地被景观色彩景观

总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笔者仅对坡面、河道绿化地被植物景观设计做了探讨,对于地被植物的研究与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合理配置地被植物,达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新一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总结,作为园林工作者应该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厚高.地被植物景观[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4-8.

[2]玛莎.北京城市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

篇4

关键词: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对城市绿化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所以如何设计出让人们满意的街道十分重要。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关系到人们的日程生活中,绿色植物是重要的载体。

二、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其栽植类型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新的生态园林的建设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总体来说是利用不同的植物,结合艺术化的手段,考虑多重因素,设计而成的供人们观赏的艺术空间。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掘了植物自身的特性,展示了植物的自然美。还包括生态意义上的景观,今后可能会有更大的含义。

2.栽植的类型

景观设计的栽植类型可以分为景观栽植和功能栽植。其中景观栽植是从视觉角度出发,从美学角度来考虑的。在栽植过程中要考虑植物的种类、特性、组织方式等。栽植的设计方案要与整体城市的特性相一致,展现城市街道的艺术效果。景观栽植可以细分为:规划式、自然式、混合式、密林式、花园式、简易式、多层式和垂直式等。功能栽植主要是从功能角度来考虑,通过栽培植物来实现某种功能,如降澡、除尘、装饰、遮荫、遮雨、防雪、防风等。

三、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其美学特性

1.作用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归纳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实用、功能营造、改善环境、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宣传城市名片。比如行道树可以在夏天为人们遮阳、有些植物还可以起到挡雨的效果。

(1)实用性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组织交通和遮荫。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植物方式和种植种类来组织交通,这样可以让人车分流,交通有序。有些街道植物景观设计还设有活动休憩的场地和设施,成为行人的休闲场所。除此之外有些植物景观中还设有一些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设施和场所。

(2)功能营造

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为城市添加了新的元素。植物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美最好的体现,植物景观使城市更加接近自然。植物自身随着一年四季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让人感觉到时间的变化和更替,让人融入到自然中去。

街道植物的存在改善了周边的建筑施工环境,丰富了已有建筑物的轮廓。植物景观通过植物的色彩、形态的组织可以达到统一街道形象的效果,给城市带来绿色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3)改善环境

植物景观可以改善城市街道的生态环境。它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废气、减弱噪音、防火防风、保持水土、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吸收粉尘等。

人与植物关系密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新鲜的氧气。植物呼出的新鲜氧气可以被人类利用。植物还可以供人类观赏,色彩鲜艳的花朵,错落有致的搭配,清香的气味都可以给人带来好的体验。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不应该只满足于人们的视觉观赏的需要,还应该逐渐发展为城市的生态支撑。设计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大方向,做到尊重植物的自身特点,在此同时追求个性化,实现多性化,创造出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观。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城市的自身状况,结合土壤、气候、水源综合考虑,设计中的综合考虑可以为后期维护节约资源和金钱。

(4)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宣传城市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在进行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中时,尤其是在植物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将当地的文化内涵、文化习惯、民俗风情融入其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让人们从城市街道园林景观中品味出独特的城市风格,感受到城市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城市园林景观的高雅气质。

2.美学特性

(1)自然美

街道园林植物景观是把自然融入到城市中的良好体现。城市街道展示城市风采,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美的美学特性,利用城市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属于该城市的魅力街道,妆点城市,成为城市靓丽的风线。

(2)艺术美

艺术美是对自然美更高层次的追求,即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艺术元素,对自然景观进行人工的模仿。把自然界中的山水美景通过新的组合方式在街道中展示。

(3)情境美

情境美是植物景观设计的最高层次的美学追求。情境美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内容,达到了情到景的融合,让景观成城市本身的一部分,达到“用情写景,以景寓情”使城市居民从街道园林景观的高雅气质。

四、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起不步存在许多不足,且设计上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街道景观植物设计缺乏自己的个性,大多是借鉴外国的设计和模式。很多城市设计雷同,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新鲜感。单一的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展示出自己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

2.植物组织结构不合理

植物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景观设计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导致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街道植物景观设计大多以行道树为主,其他的植物占的比率极低。还有在设计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杂乱无章的设计不仅不能达到美化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3.后期养护不到位

很多城市在街道植物栽种完后不进行养护工作,影响了植物在街道绿化中的作用,也影响其美观度。后期养护是街道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工作。管理不到位降低了街道景观的质量水平。

4.资源的浪费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一些城市不能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盲目设计,栽种一些于城市气候不相符的植物,造成资源的浪费。

5.设计与施工不一致

有些设计十分完善,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低或者施工过程中缺乏管理,导致实际相关效果不满足相关设计的设计要求,与设计图纸不一致,影响了景观植物的功能性。

6.绿化程度不够

在实际的街道景观设计中,存在规模不够,绿化程度低等问题。就我国目前而言,大量土地用于了工程建设,造成了景观设计相对落后。

五.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1.在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与统一是景观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其中统一指的是整体的涉及框图要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一致,植物的整体设计也要有一致性。如果街道景观设计如城市自身风格格格不入,就会让人觉得突兀。而对于植物的选择来说,如果选择的植物种类过多,设计风格变化多段,也会失去美感,让人眼花缭乱。在做到统一的原则后,还要求变化,比如在设计个性,色彩丰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才是设计的法则。

2.均匀搭配

均匀搭配指的是在街道景观设计中注重植物色彩搭配、气味搭配、高矮搭配、疏密搭配等,进行合理均匀的组织。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季节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中凸显不同的特点。

3.合理设计比例

街道景观设计中植物不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植物的大小,所占的面积要融入到街道的整体设计中去,符合周围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布局。遵守比例原则,把景、植物与建筑协调组织,从而保证整体景观的美观。

4.以人为本

街道的植物景观设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其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无论是欣赏、品味还是去触摸都要人性化。人性化是接到植物景物设计的最终目的。

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植物选择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园林城市和花园城市。以植物为设计素材进行园林景观的创造是风景园林设计所特有的。有生命的植物材料与建筑材料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合理利用植物生态习性,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等,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形色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

2、城市园林中植物材料的合理选择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在植物的选择上,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形,气候,水土,空气环境等,总结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⑴对不同的立地光照条件应分别选择喜荫,半喜荫,喜阳等植物种类。

⑵多风地区应选择深根性、生长速度快的植物种类,并且在栽植后应立即加桩拉绳固定,风大地方还可以设立临时挡风墙。⑶在地形有利的地方或四周有遮挡并且小气候温和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稍微不耐寒的种类,否则应选用该地区最寒冷的气温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的植物种类。⑷受空气污染的地区还应注意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选用相应的抗污染种类。⑸对于不同PH值的土壤应选用相应的植物种类。⑹低凹的湿地、水岸旁应选种一些耐水湿的植物,例如水杉、垂柳、枫杨、木槿等。3、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配置原则及模式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适应性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1植物的配置原则

⑴生态原则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由于人们对自身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舒适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利用植物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绿视率成为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⑵艺术原则园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从其表现形式发挥园林立意的传统风格及特色来看,又是一门艺术学科,涉及到建筑艺术、诗词小说、绘画音乐、雕塑工艺……植物配置也必须遵循形式美原则。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艺术也是如此。⑶季相原则植物景观中季相是极为重要的,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通过合理配植,达到四季有景。宋朝欧阳修诗曰:“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叫一日不花开”,这种“红白相间”、“次第花开”的配植方式是值得提倡的。此外园林工作者不仅仅要会欣赏植物的季相变化,更为关键的是要能创造丰富的季相景观群落。现代园林要汲取传统园林的精华,与当代的艺术和现代人的需求相统一。⑷功能原则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还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考虑。如为了体现烈士陵园的纪念性质,就要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在选择园林植物种类时,应选用冠形整齐.寓意万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亦应多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对植和行列式栽植。总之,园林中的树木花草都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和防护功能上的要求。3.2植物的配置模式

⑴自然式自然式是根据地形与环境来模拟自然景色的绿化模式,从植物的配置到活动空间的组织、地形的处理等都以自然手法来组织,形成一种连续的自然景观组合。自然式植物配置,一方面讲究树木花卉的四时生态,植物的自然形象与建筑、山、水的配合关系;另一方面则追求大的空间内容与色彩的变化,强调整体的景观效果。并注重植物层次、色彩与地形的运用,形成变化较多的景观轮廓与层次,在四季之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增强街道的空间变化。

⑵混合式混合式是指布局注重自然与规则的统一与分离,在统一之中求得共融性,分离之中求得对比。因混合式兼具自然式与规则式两者的特点,所以变化较多,在景观中注重点的秩序组成。混合式的空间构成,在点的变化中形成多样的统一,同观者之间的距离可更近一些。它不强调景观的连续性,更多的是注重个性的变化。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混合式的手法较多地应用于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变化丰富的区域。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就是将修剪成形的乔、灌木植物规则式布置并与自然式布置的草本及灌木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景观。

⑶多层式沿路两侧布置多行落叶乔木、常绿树、灌木和绿篱,形成高低不同,色彩各异的层次。特别是常绿树和花灌木能显露观赏的特色,行进在路中可产生整齐中富于变化的感受。在用地上可根据层次的多少安排相应的面积。多层式不仅在景观上起到美化街道环境的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的生态环境。由于是乔、灌、草等植物相结合运用的一种布置手法,如同一床厚棉被,将灰尘、噪音等污染物和其他给人造成伤害的污染源隔离开来,这种布置手法多运用到街道路幅较宽的街道中。

4、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作用

4.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4.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也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

4.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色彩缤纷草本花卉更是创造观赏景观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株体矮小,园林应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摆放组成花坛、花带,或采用各种形式的种植钵,点缀城市环境,创造赏心悦耳的自然景观,烘托喜庆气氛,装点人们的生活。

4.4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地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