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目标范文

低碳经济目标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低碳经济目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低碳经济目标

篇1

(一)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也开始发生变化,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但在转化过程中,尽管微观经济主体的产权结构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国有企业依然占据着绝对的影响地位。仅从经营成果上看,国有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在直接反映其剩余价值的同时,还能反映出其自身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其社会贡献的大小,所以,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也就定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到后来,国有企业又将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作为其行为目标,依然未能摆脱发展受限的局面。

(二)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下存在于国有企业行为目标中的局限性

通过对上述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哪种行为目标都是将价值作为主要判定方向,都将追求“最大化”作为主要努力方向,这样取向与现阶段所追求的低碳经济不相适应。“最大化”目标是极端化的表现,带有较为严重的单边治理色彩。如果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依然将“最大化”作为主要行为目标,将会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极大冲突,同样也会使微观主体目标受到影响。如会使国有企业的经济决策不能长远考虑,制约国有企业向前发展,还会对低碳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受到较大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和自身的约束,使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受到重挫。

二、低碳经济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选择时应注意的要点

国有企业属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影响较大的一种微观经济主体,它的行为目标在与宏观经济目标保持一致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长期的价值导向,也就是说将其行为目标在选择上既要体现出自利的一面,还应体现利他的一面。因此,应将我国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定为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一)其目标应与经济主体双重动机论相对应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尝试着从其著作《国富论》以及《道德情操论》中分别讨论其人类本性中的自利与利他,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创建一个可以诠释人类各种行为的统一型理论。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后来的经济学家逐渐将《道德情操论》的理论内涵所丢弃,很多经济学家只是单纯的从自利动机中尝试构建该理论,这样研究也就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只是单纯的对生活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预测,未对现实世界进行全面理解,这种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其解释受到很大局限。以往的经济主体行为目标也是新古典经济学自利假说的体现。行为经济学指出,新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基础是显示偏好假定,也就是说个体带有一定的单一自利动机,其中的显示偏好则是该动机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只要通过观察个体就能很好的显示出行为选择,不用考虑行为背后的内生动机和其中的心理过程。但真实情况则是,选择行为可能是由不同行为动机所形成的,个体的行为动机则可能又是多元的,所以,显示偏好难以完全体现出个体行为的实质。自利与利他人类本性中最基本的两方面,应将其看做是研究经济问题中的基本逻辑起点,由于行为个体的本性就是自利动机与利他动机的整合体,不管是单纯的自利还是单纯的利他都是这种组合中较为极端的形式。行为经济学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了重设,使其具有自利和利他两种动机,它所预设的所有个体不仅有自利和利他动机的混合形式,还具有两种的矛盾形式,因此,可以将自利和利他设定为“实然”问题,而不是将其设定为“应然”问题。

(二)其目标应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赤道原则”相对应

早在2003年,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多家银行率先提出实行“赤道原则”。所谓的“赤道原则”就是根据国际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而制定的、一系列与管理与发展项目集资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体现的一套较为自愿性的原则。该原则指出,金融机构在进行项目融资时应重点考虑环境风险与社会风险,关注环境、社会应与企业发展相一致,进而促进商业银行将治理目标逐渐从以往的“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为“综合考虑多元利益主体的要求”。对于“赤道原则”来说,尽管其主要目标在与重塑商业银行的主体行为目标,但其所展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却极大的影响着低碳经济中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并带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和传递作用,这样一来也充分展示了低碳经济模式国有企业行为目标的基本要求与方向。

(三)其目标应与可持续发展等形成呼应

在国有企业行为目标中添加可持续发展,其真正意图在于让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应为其他企业做表率,首先构建环保与节约资源思想,同时全面考虑各种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长远利益,以便形成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增长的长效发展价值。在自利与利他不断推动的作用下,真正实现良性循环目的,从而逐渐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最终获得更大的社会价值。以往的行为目标只是将怎样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只关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成本,这样的行为目标也就带来了一定的资源环境问题。为在追求价值可持续增长的行为目标中,国有企业对成本与效益所界定的范畴通常较为关注经济活动中的总成本与总效益。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应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形成相呼应关系。

(四)碳金融的提出与应用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新型行为目标

现阶段,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重要。在碳金融还未被提出与应用以前,商品碳还没有出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也未开展,再加上对自然资源的定价较为困难,污染度的补偿量也很难确定,使得国有企业的外溢成本问题为未能得以真正解决,同时其选择价值的可持续增长问题中的内生动力还十分不足。在这方面的问题,市场失灵较为严重,通常只能让政府介入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在选择上意象还不够明确,这也是致使生态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现阶段,碳金融理论与实践逐渐丰富,国有企业的外溢成本就能够在碳金融政策的影响下,逐渐实现量化与内部化,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有企业自发选择价值中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结论

篇2

一、低碳经济概述

要想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首先需明白什么是低碳。对低碳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形是零排放;第三种情形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其中,经济正增长是实现以上三种情形的前提条件。那么,该如何来理解低碳经济呢?其实,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模式。根据字面的定义,可看出低碳经济是属于经济范畴的,但从本质上来说,低碳经济首先应该属于技术创新问题,然后才属于经济问题。另外,需要补充的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是可持续发展,有效方式是循环利用,关键环节是清洁生产,基本保障是低碳能源。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的选择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框架下,必须对国有企业行为目标进行重塑。一般而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框架下,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应该满足两个原则:一是与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二是能够体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长期价值导向。因此,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可界定为价值的可持续增长。下面来详细阐述这一行为目标选择的原因。

1.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赤道原则”的基本精神相契合。

“赤道原则”,简称EPs,是一套非强制的自愿性准则,用以决定、衡量以及管理社会及环境风险,以进行专案融资或信用紧缩的管理。该原则最早出现于2003年6月,是由十家国际领先银行按照世界银行的环境保护标准与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责任方针来制定并实行的。在2009年,已经有67家财务金融机构采用了这个原则,可以说,它已成为一个实务上的准则,协助银行和投资者了解应该如何加入世界上主要的发展计划,并对它们进行融资。具体来讲,“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中审慎考虑环境和社会风险,并强调环境、社会与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其实,这一原则在无形之中推动商业银行将公司治理目标从早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充分考虑多元利益主体诉求”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从这一层面来讲,国有企业的价值可持续增长的行为目标与“赤道原则”的基本精神是相契合的。虽然“赤道原则”仅局限于商业银行领域主体行为目标的重塑,但它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对整个低碳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目标具有辐射和传递作用,并充分反映了低碳经济对其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目标重塑的基本诉求和主导方向。

2.与行为经济学的经济主体双重动机论相契合。

行为经济学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显示偏好的假定基础之上,即个体具有单一的自利动机,而显示偏好是这种动机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只需观察个体显示出的选择行为,无需对行为背后的内生动机和心理过程做考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行为动机会产生不同的选择行为,而个体的行为动机又呈现多元化特征,因此显示偏好是难以完全反映个体行为的本质的。因此,自利与利他作为人类本性的两个基本方面,应当共同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因为行为个体的本性是自利动机与利他动机的一种组合形式,无论是纯粹的自利还是纯粹的利他均是该组合形式中的极端特例。从这个方面来说,行为经济学重设了微观经济主体具有自利与利他的双重行为动机,它预设每个个体都是兼具自利与利他动机的混合体或矛盾体,即认为自利与利他均属于“实然”问题,而不是像传统理论那样将利他视为“应然”问题。国有企业的价值可持续增长的行为目标也反映了自利与利他的双重行为动机,与行为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相契合的。

3.其可持续发展、价值增长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三者相辅相成。

将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重塑为价值的可持续增长,其实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其中了,是希望国有企业能够以承担社会责任人的身份出现,做好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带头人,并兼顾与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远期利益,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增值。在自利与利他的双重动机下,这一目标行为要真正做到自身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全社会价值最大化。其实,在传统的行为目标下,国有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了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难免会导致资源环境问题。但是在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下,国有企业的成本和效益范畴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效益。因此,在低碳经济的框架下,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增长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三种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4.碳金融的实施为其提供了可能。

目前,全球变暖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是人类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两大问题越来越凸显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碳金融逐渐兴起,它是环境金融在低碳领域的创新,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但在碳金融出现之前,由于没有商品化的碳、没有相应的碳交易市场、没有碳排放权的买卖等活动,再加上自然资源定价的困难性,导致污染程度补偿量度难以确定,也难以解决各行为主体的外溢成本问题,最终引发市场失灵现象以及生态危机,最后只能凭借政府的行政手段来提倡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碳金融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和丰富,经济主体的外溢成本可以通过碳金融政策、手段的实施得以量化和内部化,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国有企业自发选择价值的可持续增长这一新的科学的行为目标将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转变以往的多元化行为目标,实施价值的可持续增长行为目标。因为这一目标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赤道原则”的基本精神相契合,与行为经济学的经济主体双重动机论相契合,其可持续发展、价值增长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三者相辅相成,碳金融的实施也为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三、结语

篇3

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流通消费

 

到2025年,沧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累计提高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河北日报讯(记者王雅楠)日前,《沧州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印发,其中提出,沧州市将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沧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累计提高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进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重点行业和园区实施工业节能低碳改造、绿色化改造,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示范。推行产品绿色设计,争创省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河间创建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进度。以绿色产品为导向,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大认证开发力度,2025年“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00个以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2025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探索构建“一张网、两本账”机制,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加强肃宁县、吴桥县地膜回收试点建设,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治理试验,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2021年至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加快发展壮大信息智能、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家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能源互济、资源共享、废物协同处置的公共平台,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废物综合利用。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公转水”项目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水路有序转移。加快铁水、公铁、公水等联运发展,加快布局建设“无水港”,2025年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比例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电驱动货物装卸。加快5个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企业使用单元化、厢式化物流载具,鼓励采用“挂车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合理布局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以汽车产品为重点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建立信息平台,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智能回收终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行业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严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强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引导企业对接多双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合作机制,带动先进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倡导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鼓励企业和居民选购绿色产品,提倡有条件的县(市、区)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高端品质认证,探索创建质量认证示范区,强化认证机构信用监管。严格执行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管理规范,大力倡导“光盘行动”,提高收储运等各环节节粮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2025年沧州市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继续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加大监督执法、替代产品推广和宣传引导力度。组织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执法行动、计量监督检查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计量器具不准等违法行为。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不再二次包装。

 

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光伏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动黄骅市南排河镇140兆瓦渔光互补、泊头市齐桥镇120兆瓦农光互补复合发电等光伏项目建设,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广“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2025年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95%以上。全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对城区内5条河流开展全面排查“回头看”,杜绝水质反弹。确保建成的7座垃圾发电项目稳定运行,肃宁县垃圾发电项目开工建设,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全覆盖,“原生垃圾”零填埋。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集约利用土地、海域、岸线等资源,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与交通线网规划协调,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建设。

 

篇4

摘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目标、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等理念,就低碳经济目标下,从完善会计职能角度,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途径

一、低碳经济目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做出过明确指示,早在2007 年末国务院就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在书中提到今后的经济发展以多元化发展为主,以可再生性能源的发展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将低碳的经济发展为目标正式地列入城市发展项目。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理念,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创新、产业与新能源的转型和开发等一系列为手段,尽可能地减少使用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费的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以此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共赢的一种发展形态。

二是低碳经济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低碳经济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催生了新型的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新会计模式的诞生;环境会计的发展也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大大地促进了低碳经济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为投资、生产与消费的健康环保经营模式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发展宗旨及精髓都是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待发展,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

首先,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往的会计理论中,小型经营业户几乎从未将自然环境纳入企业经营活动考虑的范畴,更是谈不上记入会计成本核算中来。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自身的发展并且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的需求,企业必须将低碳经济列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全面地落实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正确地判定企业的未来经营活动发展的方向。

其次,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节能、环保、减排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心声。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发展的空间平台上,一个健全的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应用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最后,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新会计模式。从各个方面上来看,低碳经济与新会计模式总是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低碳经济是新会计模式理论的前提,而它的发展也为新会计模式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依据,而新会计模式又为低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有效的途径。

三、低碳经济目标下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虽然国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重视,但尚处在探索与研究阶段,在新会计构建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地方。例如,相关的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经营结果带给社会及生态的影响做出过一些说明,但没有相应的补救与处罚措施的规定,缺乏法律的有力武器,构建低碳经济下的新会计模式显得乏而无力。另外,低碳经济下的新会计模式也急需着相关配套的人才,低碳经济下新会计模式是一门新型的课题,其范围既有传统会计理论,又覆盖着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环保领域,因此需要的人才具备自然科学同时又兼具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目前在我国是非常缺乏的,这为低碳经济目标下的新会计模式的构建带来一定困难。

四、在低碳经济目标下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以人为本”,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

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也是低碳经济的组成部分,它是法治与秩序的体现,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纠正不良的举动,分辨出哪些为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并且懂得其行为的后果及相应承担的责任。“以人为本”其目的是向公众推广个人的良好的品质行为,促进其健康良性的发展,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新会计模式的构建会变得更加顺利。

(二)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的前提

在新会计模式中,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保护环境、社会责任等法律的贯彻实施,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构建新型会计的新局面的前提。

(三)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的配合

在会计监督体系中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之分,外部监督以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主体。因此,会计监督有“三位一体”的内外结合监督的机制构成,其主导思想是宣传制度、纠正错误、加强工作交流、注重业务协调、突出服务等措施来促进各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以低碳经济为目标,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来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

首先,改变利润和权益最大化的狭隘思想,以低碳经济为平台,突出“以人为本”、“知识为泉”的经营理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发展观。企业价值的实现不是体现在报表中所反映的价值,而是企业整体的市场价值,它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知识为动力来完成企业价值的实现。

其次,改变执业机构与人员对收入和利润的片面追求思想。极目远眺,展望未来,以培养、教育、发展为主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价值,也为新会计模式构建的实现发挥出应有作用。

最后,绿色会计核算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由于有了绿色会计的核算,对低碳经济目标下的环境保护、污染的排放与治理情况等方面的信息都有所掌握,从而能够引起企业在经营活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资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积极推广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应用

环境会计将外部的环境成本通过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各种方法,量化为企业的内部经营成本,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时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污染,体现了低碳经济目标的要求。社会责任会计在环境会计基础上,还要加上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实现企业与社会的统一发展。现今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如果想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引入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以更科学、更准确地衡量人力成本,防控人员流失风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业;低碳建筑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主要体制的当下,传统的建筑业以其高碳排放量和建筑资源的高耗性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新时期的建筑业如何摆脱高碳排放和建筑可能的合理性是建筑业能否在新经济体制下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一 低碳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提出

早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新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就指出,高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地球资源与生存环境的破坏者,如何从传统高碳污染工业中走出来转型为新型低碳经济型体制才是大势所趋。以往资料指出,全球接近50%的碳排放量都来自建筑行业,这也使建筑业成为温室气体的重污染源之一。在建筑业随城市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新的质疑与要求也一并而出,如何使建筑业继续跟上低碳经济的脚步也就成为了全球新的关注重点。如何使建筑业走上一条低能耗、少碳排放、增加新型材料的使用之路才是建筑业的首要之急。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建筑业的发展

资料显示,建筑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接有几十个之多,其中就有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资源等高碳污染产业。每年就建筑耗能就占我国耗能总量的30%,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3倍之多,不仅如此,每年新生建筑之中有95%为高能耗建筑。因此,走绿色建筑之路对于当下高能耗、高碳污染的建筑业来说是必行之路,这也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意义。以下就大众观点、建筑行业、政府部门3个角度探讨低碳经济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能。

(一)大众角度

低碳生活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衣食住行无一例外。比如出门的时候放弃舒适豪华的高碳排放汽车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无形之中你就为减少碳排放做出了贡献,徒步出行、骑车出行都是有益环境和健康的好选择。其实在我们生活之中这些还只是你能看得见的碳排放,对于我们看不见的碳排放我们同样可以做些事情。比如说和你我息息相关的住房。住房在无形之中增加着碳污染,从使用材料上到每一件装饰品,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碳的排放,这样,选取低碳排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大多数消费者在看见低碳环保产品的价格标签时多数会选择放弃,应增加对低碳生活所带来的健康意义的宣传工作,增加对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的鼓励力度和支持政策,提高民众低碳意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调动起群众自觉意识和低碳主人翁地位,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营造可持续、健康、低碳的环境。

在群众社区活动中积极普及低碳生活概念,从老到小需面面俱到。老人作为低碳概念普及度最差的群体,需为其具体全面地讲解,定期派专人下社区组织低碳生活知识讲座,为老人分析低碳生活的意义在于为后代打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理念,并且开展相关主题的社区活动,定期在社区中挂上宣传标语、撰写社区刊物。学生方面,在学校中开展宣传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普及,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其是否具有低碳意识是全民族后续能否走稳低碳之路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使新一代的青年人从意识的根本就接受低碳生活、追求低碳生活。

(二)建筑行业角度

建筑行业的低碳型发展作为整个建筑产业链中核心的一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设计、选材、构建、运用,维护、拆毁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降低碳污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碳污染的增加。不仅如此,与之相关的高碳排放产业链条也会因为建筑业的要求提高自身减排要求,从而提高全产业中的低碳排追求风气。所以,作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怎么创新科技与材料,与政府颁布的低碳法案向对应。加深对低碳建筑可能性的地探索才是建筑业能否走可持续绿色低碳道路的根本。

从设计之初就引入绿色低碳理念,施工过程中尽量多地采用节能技术、再循环资源的利用,如雨水的利用与回收,风能、光能、生物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引用,生活工业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处理,减少对一次性高耗能源的依赖性。设计者应多体现建筑与环境和谐性、一致性,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低碳建筑产品的商业价值与环境保护性之间的平衡已有成功案例。某房产商利用绿色低碳技术在其楼盘示范项目中的绿化、节水、节能、交通四个系统中应用,每年每平米可减碳排20.1千克,运行费用节约20元。如此算来,就居住方面,如果全国开发100亿平米的绿色低碳居住区,每年的碳减排量就可达2亿吨,运行费节约1000亿元。商业性建筑方面,其产品占我国建筑总数上的25%,其耗能能力是一般住宅的10到15倍,如我国绿色减碳型商业住宅能达到50亿平米,那么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则多达10亿吨,运行费用节约5千亿元。而就建筑生产和建筑施工来看,按GDP20%的节能要求看,若每年建筑10亿平米的低碳建筑,则每平米减排1吨,年减排可达2亿吨,运行费节约1千亿元。

从以上信息得知,住宅、公共建筑与商业性建筑与生产施工中的减排量至关重要,每年的减碳量都至少可达14亿吨,运行费用节约7千亿元,考虑到民用电费与商用电费的差价,则低碳房产的年节约量可达万亿元。

早于2010年地产业的龙头企业万科地产就宣布将放弃毛坯房市场,将工作中心放在绿色低碳的精装房的投资与建设上。其在深圳推广的零碳排精装住房已获得一千多万元的当地政府补贴。而投入这场绿色低碳房产建设的企业还有像万通、保利这样的房产大鳄,可想而知,低碳建筑已是建筑经济的新方向。

(三)政府角度

我们从每一次的政府报告中都不难找出像这样的一些新名词,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等,我们不仅能从这些新名词中看出政府对于低碳经济环境的态度,也看出了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对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主席就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之路,而整蓬勃发展的建筑业当然不可避免的承担着重要责任。

以下是就低碳经济体制下的建筑行业发展道路提出一些看法和可行的措施:

1、政策优惠鼓励

就建筑行业而言,建筑成本的基数本来就大,再加上要将绿色低碳的思考融入每一环节,从设计、施工到运营使用,其中不仅对新型的低碳材料有要求、对新型低碳技术的开发、探究等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比一般建筑的成本高许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低碳建筑的开展,如低税收政策、降低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土地优先供给政策,这样可改变传统地产市场中“高价得楼”现象,可激励低碳建筑的出现。

2、强制性法规的出台

通过出台一些列法律法规迫使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严惩高碳排放建筑建设企业单位,通过法律的手段是我国建设行业走向低碳绿色方向。

3、控制低碳技术的执行标准与质量标准

严格监督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鼓励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碳排放量的监控标准。

4、鼓励低碳消费的消费者

给予能低碳消费者一定的优惠力度,鼓励其为低碳产品消费,提高其在房价、房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力度。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减排技术和方式。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务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178-01

一、生态价值最大化

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筹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不同阶段。经济形势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差异。但是,以往财务管理诸目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环保责任和环境风险都作为外生变量对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与环境相关的问题被归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是,在低碳时代,与低碳、环保、节能有关的诸多要素将内化于企业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产品碳足迹的计量、企业碳资产和碳负债的披露将通过法律制度强制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价值将成为企业价值的最高标准和终极体现。所谓生态价值,就是将碳风险与碳责任内化之后,企业及其各利益相关群体所创造的最终价值。当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对该企业有低碳方面的要求时,企业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其经营模式,对流程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改造。

二、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内涵

1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顺应当代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其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资源的过度被开采也导致生态环境的剧烈恶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迫使人类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种低碳经济,方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很好的顺应经济的发展。

2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内容。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全方位的,企业在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谋求利益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其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考虑其经济行为对国家、社会、公众、环境的影响,才可能把“自己”做得更大。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为此作出经常性的努力。鉴于此,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应过度的重视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还应该考虑企业对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3 引入低碳经济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在现有财务管理目标中引入低碳经济理念,从而让企业管理者在关注收益、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时能够关注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的消耗,同时强调对这些消耗的补偿,以保证物质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以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推动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仅是经济体中的核心问题,同时对社会发展也具有导向性作用。顺应低碳经济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业绩,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引入低碳经济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符合现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的气候变暖,环境的改变也要求世界倡导一种新的生活、生产方式――低碳经济,可以说低碳经济将称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进力量,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低碳经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的延伸。只有世界整体环境得到保障。全球才有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用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世界范畴的意义。

三、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及其弊端

1 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自,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未考虑同投入资本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不便于企业的比较。

2 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对它也难以控制,难以分解落实责任。

3 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它在实践中便于操作,但是采用单纯的数量指标,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性和综合性,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很难体现出来。

四、讨论

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强调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能耗、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因此,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理念的今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上,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并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的基础上。企业从财务管理方面应该考虑企业对环境的贡献,从而使企业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其朝,发展低碳经济之我见[J],能源与环境,2010(04)

2 朱少东,低碳经济下的财务创新[J],现代商业,2010(21)

3 寇改红,于新茹,中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然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4)

4 都迎贵,浅议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篇7

关键词 低碳城市;基本特征;评价方法;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 X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8-0044-04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8.008

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国际大都市把发展低碳城市作为目标。自2008年初,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内地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同样引起国内各界的关注,成为中国内地城市自“生态城市”之后的新热点。

1 低碳城市的内涵

一般认为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最大限度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要界定低碳城市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 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但英国并没有界定低碳经济的概念,也没有给出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气候组织在的报告《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中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回顾了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低碳经济道路带来的收益。

对于低碳城市的内涵,夏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1]。辛章平等认为低碳城市的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认为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2]。戴亦欣认为低碳城市是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3]。付允等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能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4]。

总之,学者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交通等不同角度给出了对低碳城市的不同认识,但是在对低碳城市内涵的认识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低碳目标的实现以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为基础,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的方式实现城市低碳发展是不科学、不可取的;低碳城市的建设不能以降低或损害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代价,需要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城市低碳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多目标问题,它不仅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要保证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求最优平衡点。

2 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

低碳城市强调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城市应具有以下特征:

2.1 经济性

付允等: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8期低碳城市的经济性是指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也就是经济的高效化和集约化。从经济层面来看,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机遇。要实现低碳城市的经济低碳化、高效化和集约化目标,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重视程度的提高,低碳产品在不远的将来定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因此我国的企业要抓住这次产品革新的趋势和机遇,提前加大对低碳产品的研发和投入,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国际市场。

2.2 安全性

低碳城市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气候变化通常表现为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土地盐渍化、环境污染、粮食减产、生态恶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等,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各个国家的国民健康、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

2.3 系统性

低碳城市是由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和环境等子系统组成的、时空尺度高度耦合的复杂动态开放巨系统。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以低碳为主导思想,追求城市的紧凑、舒适和宜居;要从基底上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转化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社会层面,人们要改变以往浪费型的生活方式,倡导使用公共住宅、公共交通;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促进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低碳发展;在制度层面,国家通过法律等手段迫使企业的低碳生产和人们的低碳消费,使得低碳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

2.4 动态性

动态性特征是指低碳目标不是凝固的,而是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适应变化的情况。零碳化是低碳城市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这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城市不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那么零碳将是难以实现的目标。低碳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动态的目标,在不同时期其目标定位是不同的。目标的动态性使得经济的发展模式、人们的消费模式、居住模式、交通模式、能源类型处在动态变化中,以满足目标可达的需要。

2.5 区域性

低碳城市应当是一种城市化区域或城乡复合体,表现为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的城乡关系格局,表现为大、中、小城镇之间的协调、协同发展。只有城市区域的低碳化,而没有农村区域的低碳化,算不上真正的低碳城市。城市环境改善只有自身的努力是不行的,因为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奥运期间关闭北京周围城市的污染企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就要求以城乡统筹的形式,以区域协同的模式,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

3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

3.1 主要指标法

主要指标法,是选择对低碳城市表征意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达到的低碳水平。通常采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地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净碳源量等来描述,具体算法如公式(1)-(5)所示。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精确反映城市的低碳水平以及碳排放的动态变化;计算程序相对简单。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包括:没有统一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见表1);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空间可比性以外,其他三个指标均没有空间可比性,因为有的城市地域广阔但人口稀少,有的城市人口众多但地域面积较小,这样就会导致不同指标衡量的同一城市低碳水平相差很大。在主要指标法的应用方面,胡初枝等[5]采用该方法计算了我国1980-2005年的碳排放总量及各个行业的碳排放量;谭丹等[6]采用该方法测算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情况及变化趋势。

Eso=δcEc+δpEp+δnEn(1)

PGE=Eso/GDP(2)

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Tab1The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various types of energy

数据来源

Data source煤炭碳排放系数δc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coal δc石油碳排放系数δp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petroleum δp天然气碳排放系数δn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natural gasδnDOE/EIA0.7020.4780.389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0.7560.5860.449国家科委气候变化项目0.7260.5830.409徐国泉0.74760.58250.4435资料来源: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等[5]。

PCE=Eso/POP (3)

PAE=Eso/ACR (4)

PCNEso=(Eso-Esi)/POP(5)

其中,Eso为城市的碳源量,Ec为煤炭消费量,Ep为石油消费量,En为天然气消费量,Esi为城市的碳汇量,PGE为单位GDP碳排放量,PCE为人均碳排放量,PAE为地均碳排放量,PCNEso为人均净碳源量,POP为城市年末总人口,ACR为城市土地面积。

3.2 复合指标法

复合指标法,是选用与城市低碳发展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的低碳化水平。对于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来说,影响一个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除经济增长之外,主要包括人口、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结构或单位能源碳含量。依此看出,影响城市碳排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单单是生产领域的问题,还涉及消费、建筑、交通、技术等其他领域。 因此,复合指标法具有涉及广泛、考虑全面、时空可比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只能反映城市低碳的相对水平。

从应用上来说,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城市蓝皮书》也指出应尽快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低碳城市发展。为此,本文综合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个方面,描述了城市低碳的8大状态,使用23项具体指标,构建了评价城市低碳水平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4 低碳城市的支撑体系

4.1 低碳城市的产业结构体系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能源需求的重要因子。从产业结构来说,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服务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从工业结构来说,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轻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实现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和重化工业化向高加工度化的转变,对于我国减少能源消费,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低碳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要求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这从规模上加大了能源的需求;现存基础设施由于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的原因,运行效率较低,从而加大了能源的消耗。因此,需预先做好城市基

表2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Tab2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lowcarbon cities

总体层

Entire layer状态层

State layer指标层

Indicator layer单位

Unit指标性质

Indicator nature经

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人均GDP万元目标型GDP增速%目标型第三产业占GDP比例%目标型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能源效率万元GDP能耗t标准煤约束型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约束型单位GDP CO2排放量t约束型新能源比例%目标型热电联产比例%目标型加大R&D投入,促进技术创新R&D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目标型低碳技术R&D投入占总R&D投入比例%目标型社

会培育人们低碳消费理念与方式节能家电使用率%目标型低碳消费理念培育程度目标型低碳消费宣传力度目标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万元目标型恩格尔系数%目标型城市化率%目标型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引导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到达BRT站点的平均步行距离m目标型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目标型环

境提升整体城市的碳汇能力森林覆盖率%目标型人均绿地面积m2目标型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目标型通过低碳设计,降低对气候的影响低能耗建筑比例%目标型温室气体捕获与封存(CCS)比例%目标型

础设施的总体规划,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的低碳化。

4.3 低碳城市的消费支撑体系

居民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对城市的能源需求有重要影响。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增强,开始追求大住宅、小汽车,推升了城市的能源需求。为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人们要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城市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限制小汽车使用的增长速度,推行紧凑型的城市布局,鼓励民众消费低碳产品,提倡居住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来降低城市的能源需求和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

4.4 低碳城市的政策制度体系

城市的低碳化发展不仅关系城镇居民的生存环境,而且还影响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需制定合理、正确的制度和政策,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及手段,确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通过把清晰的政策目标转换为经济信号,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坚持其向低碳模式转变的信心。

4.5 低碳城市的技术支撑体系

低碳技术是实现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未来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摒弃发达国家老路和老的技术模式,实现我国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途径[4]。为此,我国需要重点开展建筑节能、清洁煤发电、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同时在冶金、水泥、化工、煤炭、电力、石油等重化工领域通过工艺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夏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 环境保护,2008,(2A):33 -35.[Xia Kunbao.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J]. Environmental Protect,2008,(2A):33-35.]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98-102.[Xin Zh angping, Zhang Yintai.Lowcarbon Economy and Lowcarbon Cities[J]. Urban Studies,2008,(4):98-102.]

[3]戴亦欣.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3):12-17.[Dai YIxin. The Necessity and Governance Model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City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9,(3):1 2-17.]

[4]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11.[Fu Yun,Wang Yunlin,Li Ding. The Studies on Development Paths of L owcarbon Cities[J].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2008,(2):5-11.]

[5]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等.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38-42.[Hu Chuzhi,Huang Xianjin ,Zhong Taiyang et al. Characterof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and Its Dyna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3):38-42.]

[6]谭丹,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54-57.[Tan Dan,Huang Xianjin. Correlation Analysisand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 of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3):54-57.]

Evaluation Method and Supporting System of Low Carbon Cities

FU Yun1,2 LIU Yijun1,2 WANG Yunlin2

(1. Institut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Beijing 100088, China;

2. lntercross-Science Research Centre for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CAS, Beijing 100190, China)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创新;区域学习;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倪外(1980-),男,湖北黄冈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模式、低碳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071093。

一、问题提出

低碳经济研究源起气候、能源方面的研究,区域经济学视角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1-3]]。独立分隔的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本质仍然是“工业文明+节能减排”、“工业文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目标由传统工业文明模式下经济利润最大化,转向社会成本最小化、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民生最优化等综合目标,传统的工业文明与外部治理结合的模式,转向于生态环境内部化的生态经济模式。

由于不同类型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任务、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欠发达地区工业开发强度低,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可以借助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水平高,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优化、外部性内部化等途径寻求区域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目前,低碳经济发展在我国由理念层面转向实践层面,但我国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尚存在不足[5-7]],急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相应的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从理论上厘清低碳经济的内涵,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内涵的三维解析

低碳经济是区域在更高层次发展的实现模式,其目标是促进经济产业活动以更快、更科学的发展方式进行,实现区域可持续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多目标协调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简单的区域碳排放水平的降低,而是区域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8-9]],低碳经济的本质内涵涉及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国际低碳政治博弈。

低碳技术创新是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及其建立其上的低碳社会形态发展的核心是相关的技术突破与创新:首先是与区域碳减排直接关联的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突破,通过能源技术和碳减排技术的创新,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水平;其次是产业技术的创新,产业经济活动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地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以技术创新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提高三次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转变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再次是具有革命性的低碳技术的突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技术革命,建立新的产业体系,能够改变人类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由以经济增长为主,向经济、环境、生态、民生等多目标协调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主导向着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治理模式创新等创新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区际关系由传统的基于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垂直式关系向基于创新合作的水平式关系转变。区域发展模式转型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区域学习、区域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以区域创新体系为核心,创新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低碳指标与创新指标一起作为衡量区域新型发展模式的核心考核指标,是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

低碳经济涉及未来全球经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空间及相关权利与责任的确定,碳排放权的界定与划分延伸到以确定环境权益为表现形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国际低碳政治博弈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外部环境,低碳经济在国际政治治理框架下的实质是将环境问题政治化、全球化,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巨大影响。发达国家主导并力图实现的国际碳减排路线图及其治理框架,实际上是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新的世界治理框架机制,维持其规则制定者的最大利益。因为,一方面,新技术革命背后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碳排放”经过法律建构以后,具有引发金融扩张的潜力,能使处于制定交易规则强势地位的发达国家重新主导世界发展框架机制。低碳经济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三、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生态因子从传统的附属支撑要素或“负效应”,转为核心要素,转变了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结构,突出了生态因子,创新因子的重要性。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区域发展由资源要素投入主导向创新主导转变,区际关系随之发生改变。可持续化发展思想在区域的具体化、标准化,可量化的最新实践即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所以,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经验;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4-086-05

一、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以大量耗费能源发展经济的模式逐步被抛弃,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暖问题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矛盾的首选模式。低碳经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展。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后,这种经济模式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各国政府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努力推进低碳化,力争抢占低碳技术的领先地位。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其目标是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大,虽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降低碳排放的国际要求,但是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中国政府也积极向国际社会承诺降低碳排放。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如果不进行任何控制,到203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114亿吨,为此中国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制定科学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措施。在制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政策时,首先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汲取他们的经验。

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策略

(一)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性规划

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这些战略目标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发达国家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的重点概括起来就是开发低碳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改造传统产业,以便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英国在2003年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2008年了《气候变化法案》,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的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2009年7月15日,颁布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白皮书。英国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到2050年将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消减60%。《气候变化法案》提出到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20年的中期目标是减少34%的排放。德国在2008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其后,又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供暖法》等法律法规。《可再生能源法》把风能作为发展的重点,尤其海上风能。《可再生能源供暖法》规定,德国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用于供暖,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供暖比例提高到14%(2006年为6%)。

日本政府为了达到低碳社会目标,制定了详细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008年),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2009年)政策法案,对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进行整顿,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措施,推动低碳社会建设。日本把节能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作为重点,对可以大规模降低温室气体的捕捉和封存技术进行大力扶持。政府继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特别是投资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技术,确保日本形成国际领先的脱硫环保技术。

澳大利亚在2008年了《减少碳排放计划》政策绿皮书。提出了减排计划目标:2050年达到2000年气体排放的40%。计划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要达到全部电力的20%。计划7年投资5亿澳元,重点用于热能技术升级与太阳能开发利用。计划建立一个全球碳捕集与储存中心。

(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低碳社会,发达国家在进行战略规划的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在所有的政策措施中,制定和实施鼓励低碳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是十分重要的举措。在财政政策中,支出政策和收入政策是其两个主要方面,二者的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其内容主要是财政投入政策、补贴、政府采购、税收政策等。

1.财政支出政策

篇10

【关键词】 发达国家;低碳经济;政策措施

低碳经济是基于能源消耗导致污染环境,又引起气候异化的客观事实,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实施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全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就对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从其取得的经验及成效上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与措施

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已完成工业革命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这条道路上无论是在制定发展战略与政策、严格法制和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上都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一)制定规划与政策,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

1.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英国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低碳经济”概念最早见之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明确提出了2010年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标,即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立低碳经济社会。2007年至2009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能源白皮书》和《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能源总体战略,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从2006年起,日本政府也出台了多项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引领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如2006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的《国家能源新战略》,提出从发展节能技术、降低石油依存度、实施能源消费多样化等六个方面推行新能源战略,到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审议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新经济成长战略》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与战略,描绘了日本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环境战略。2007年年底,欧盟委员会也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欧盟低碳经济发展。

2.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一是制定税收政策。近年来英国为了确保其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推出了两种政策手段:即在其“气候变化计划”中提出了征收气候变化税。计税依据是根据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使用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等则可减免税收。二是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即对所有电力供应商都制约于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定配额,目的在于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英国积极培育和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及建立了碳基金。美国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建的节能住宅、高效建筑设备等都实行减免税收,并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设立国家建筑物节能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对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购买柴油轿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3400美元的税收返还;一些州政府如加州政府还对使用清洁环保汽车实行直接补贴。法国也宣布了一系列结合税务和投资的环保措施,从农业、交通、住房建设等方面入手,要让法国成为对抗全球变暖的先锋。

(二)采用法制手段,强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1.制定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英国是最早制定低碳经济法律的国家之一,在2007年6月英国就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近年来十分重视节能减碳,从2007年以来,美国颁布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这些法律构成了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日本国会则在2008年中,分别通过了《能源合理利用法》修正案、《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经济产业省修改了《石油替代能源促进法》。此外,还颁布实施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等法律,构建了由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能源利用合理化、原子能立法等为中心内容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德国政府也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供暖法》,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使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08年1月起,欧盟公布了包括《欧盟碳交易机制修改指令》,《碳捕集与封存(CCS)指令》、《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指令》和《关于为实观欧盟2020年减排目标,各成员国减排任务分解的决议》等五个立法建议,强化低碳经济的立法。

2.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减排目标落实及监督管理。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低碳经济,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发达国家纷纷成立了相关的机构,负责减排目标落实及监督管理。如英国政府就成立了“气候变化委员会”,负责研究减排目标落实情况,并向政府提供独立的专家建议和指导等。日本政府主要以细化管理政策完善法律制度及监督。如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实行“节能减排管理师制度”,对能源消费总量不同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制度,根据能源消耗多少对能源使用单位进行分类,对各类建筑物实施用能管理制度,用能超过限额的建筑物配备能源管理员,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节能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等等。

(三)重视低碳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重视低碳产业技术开发与创新。低碳产业技术研发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自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低碳产业技术开发与创新。如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成立了专门的国家级有关低碳经济研究机构,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国家层面上统一组织协调低碳技术研发,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日本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开发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澳大利亚政府持续投资于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关键的低排放技术,并将低排放技术的重大突破作为低成本的长期的可持续减排的关键所在。

2.加大低碳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美国是世界上低碳产业投入最多的国家,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底美国就对清洁燃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提供了150亿美元的拨款。近期又计划投入10亿美元集成最先进技术建造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的煤基地发电站。日本则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光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发,打造低碳产业链。英国则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排放技术的投入,在2002~2008年间,英国政府每年提供5亿英镑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资3.7亿英镑成立国内“环境变迁基金”,推动环保技术产业化;投资10亿英镑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技术,计划2020年前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财政支持达到20亿英镑。澳大利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直接资助和投资已经超过35亿澳元;政府设立的5亿澳元的低排放技术示范基金吸引了近30亿澳元的投资。

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效应

(一)承诺减排目标,减排效应明显

1.明确承诺减排目标。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发展低碳经济,各国先后就本国减排目标作出了承诺。英国政府在2003年就提出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建立低碳经济社会。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计划中,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此外,欧盟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O%,如果其他的主要国家采取相似行动则将目标提高至3O%,到2050年希望减排6O%~8O%。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日本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福田蓝图”,表示日本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使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

2.取得了明显的减排效果。2006 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欧盟的单位GDP碳排放增长趋于下降。瑞典和荷兰的碳排放已保持稳定,而在很难控制的运输行业,瑞典和日本已经稳定住了碳排放。英国国内政策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如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吸取了英国排放贸易制度中很多有益的元素。据英国环境-食品-乡村事务部(DEFRA)的资料显示,2005年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欧盟温室其他排放贸易机制的作用)是629.2Mt二氧化碳当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18.8%。预计到2010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592.2Mt二氧化碳当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23.6%,是英国承诺《京都议定书》目标的2倍。

(二)再生能源投入逐年增长,产业发展正在崛起

1.再生能源投入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投入。日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以及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9月的科学技术相关预算数据中,仅单独立项的新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美国也将发展新能源作为重要内容,于2009年2月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7870亿美元。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投资汽车节能技术。

2.新能源产业正在崛起。英国风力资源丰富,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于2000 年12月开始建设,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而且其陆、海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向280万家庭供应电力。到2009年,英国在全世界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万亿英镑,从业人数达到88万人。德国也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占整个德国能源消费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已由2003年时的3.5%提高到2008年的8.7 %。发电行业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在2008 年时已达到17%。瑞典则重视环保型汽车产业的发展,2007年1月至6月,瑞典共销售了23058辆以节能和低废气排放为标志的环保型汽车,同比增长25%,其产值位居欧盟各国之首。

参考文献

[1]蓝庆新.《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借鉴》.《经济导刊》.2005(10)

[2]杨明钦.《美国经济危机的复兴与应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的关系》 .《中国能源》.2009(4)

[3]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0

[5]郭代模.《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和财税政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9(58)

篇11

关键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低碳城市建设、碳排放弹性系数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传统粗放型、以高投入及高消耗为标志的发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50%,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示。随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省级、市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低碳城市是指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趋于脱钩的城市发展模式[1],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二氧化碳排放随经济增长表现为负增长的绝对脱钩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二氧化碳排放仍是正增长,但排放的速率低于经济增长的相对脱钩模式。规划环评中如何界定规划方案可以促进低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将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低碳对策方面[2]。郑少露等学者[3-5]也提出基于低碳理念的指标体系的构建,综合评价规划的环境合理性。以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为分析对象、以分析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程度[1]为评价终点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量化碳排放量等低碳指标,多角度分析规划发展路径低碳建设效果的方法。

1、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技术路线

以经济基础和现状节能技术水平为依据,通过仔细分析相关规划中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建设方案,明确低碳建设的潜力和空间,设定不同发展情景。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确定各级能耗效率指标计算能源消耗量(标煤量),结合能源现状消耗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方案,计算各情景的各种能源实际消耗量。以发改委公布的CO2与能源转换系数预测CO2排放量,计算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弹性系数等指标,判断规划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可达性。

图1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技术路线

2、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2.1 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年鉴、能源统计数据等资料,确定现能源统计单元的能源利用效率,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各行业)、第三产业以及生活消费的能耗效率,配合实地调研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及趋势分析,识别能耗高的原因及节能潜力,确定规划期末的节能目标。

情景分析:解析各规划拟实施的重大项目及政策,采用主成因分析法识别可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利用情景分析法设定惯性发展情景(即基准情景)、低碳建设单一路径发展情景(节能减排情景、产业结构调整情景、能源结构调整情景)以及低碳综合发展情景下的各项分析指标。

2.2 计算方法

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模型:;其中和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一产和三产的能源消耗强度;为第二产业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为各行业能源消耗强度;为行业数;为人口数;为人均民用耗能值。

能源转化方法:;其中为不同类型能源使用量,系数为不同类型能源碳排放强度,为能源种类数。

碳排放弹性系数法:运用弹性系数作为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基于脱钩理论基础上的现实应用[1]。碳排放弹性系数=1时为当前惯性发展,低碳建设效果为0;碳排放弹性系数=0时为绝对脱钩情景;碳排放弹性系数大于0小于1时为相对脱钩情景,数值越小脱钩程度越大,说明低碳建设效果越好。

2.3 评价指标选择

根据评价方法,使用如下指标进行预测(见表1)。各能源CO2排放强度见表2。

表1 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列表

表2各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3、应用案例

本研究对象为某地级市“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该市目前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正从工业化初期逐步进入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并伴随加工装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该阶段对资源、环境更大量的消耗可能会使得环境制约趋于明显。

在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着力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全力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积极推广节能建筑,加快构建低碳交通网络,并设定了2015年碳生产力、人均碳排放以及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低碳指标的预期目标值。本文以解析经济发展特点及规划拟建方案为基础,运用所建技术路线评价“十二五”期末各情景下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程度,判定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及规划合理性。

3.1 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分析

该市2010年万元GDP能耗1.017吨标煤,比2009年全国能耗平均水平高0.111吨标煤,是同期北京市能耗水平的2倍。解析能源消费结构可知化石能源消费仍据主导地位,占总能耗的73%。工业能耗强度为0.795吨标煤/万元工业总产值,是全国的2倍。高能耗行业集中在采选、石油化工、冶金、建材以及电力行业,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耗的95%左右。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应关注以上五个行业。

采用能源转化方法计算各部门及各行业的CO2排放量(见图2和图3)可知,该市80%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第二产业,其中主要排放大户为建材、化工、冶金、采选及农副食品加工行业。

图2 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占比图3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万吨)

3.2 低碳控制情景分析

情景一为惯性发展情景,以“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拟定的经济人口发展指标为依据,假设能源消耗强度保持不变。情景二通过统计分析近10年各部门能源消耗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对比分析周边地区、国内各部门能耗水平,结合“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确定规划期末可达到的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情景三以经济基础现状以及能耗强度分析为依据,结合“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适当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能耗强度不变。情景四以“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为依据,明确规划期末清洁能源使用及替代方案。情景五综合以上变化因素,全方位采取低碳措施,确定低碳建设的综合发展情景指标。

表3各情景能源消耗情况及CO2排放量

根据设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各情景的能耗强度值,通过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模型以及各部门能源消费结构,估算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各类能源的需求量。乘以表2排放系数预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详见表3。规划按各拟发展情景实施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较现状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若按照情景一的惯性模式发展能耗量增长43%,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近一倍。若按照情景五的低碳建设综合发展模式,则能耗量增加18%,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幅度也减少至19%。

3.3 低碳建设战略目标可达性分析

3.3.1规划指标分析

“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设定了规划期末碳生产力、人均碳排放量以及非化石能源占比指标的目标值(表4)。情景五各项指标均可达到规划目标值,说明低碳发展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可以实现,但需同时开展包括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低碳建设措施。按照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情景四的模式发展,均不能满足指标要求。

3.3.2碳排放弹性系数分析

情景一碳排放弹性系数约为1,这与基准情景就是按照现状惯性发展的结论吻合。情景二、情景三碳排放弹性系数小于1且大于0.5,说明分别采取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二氧化碳排放速率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形成轻度脱钩模式。这符合当地经济从工业化初期进入中期阶段的发展特点。经济基础薄弱且依靠原材料设定产业发展方向,决定了该地区产业结构本身调整力度不大,节能减排空间有限。情景四和情景五碳排放弹性系数小于0.5,说明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规划方案在低碳建设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以弹性系数法来判断低碳城市建设方案的效果更具准确性和可比性。

表4各情景下低碳建设指标值

3.4评价结果

通过规划指标值法和碳排放弹性系数法分析可知,“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打造低碳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可行,但以较慢的能源增长和较低的碳排放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是一大严峻挑战,仅注重单一低碳路径的建设较难实现规划目标。构建完整的低碳发展体系是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其中建立低碳能源体系,加快推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太阳能产业发展,将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4、结论

目前规划环评中的低碳评价工作处于新兴领域,尚无成熟的方法体系,多数规划环评也未开展评价。本文以某市“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例,运用所建方法分析低碳建设战略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层次清晰且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该技术路线和方法可行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飞. 低碳城市发展与对策措施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李奇勇. 战略环评中的福建低碳经济对策研究[J]. 能源与环境.2010.3:9-10.

[3] 郑少露等.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6):199-204.

篇12

关键词:低碳审计;低碳经济;审计监督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4-0094-03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最大化地充分、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审计监督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该发挥积极而重要作用。

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加强审计监督

气候变化,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人类的活动有关,尤其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更敏感。由于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使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可以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比。能源的低消耗和高效利用是低碳经济的实质所在。开发新能源和实现绿色GDP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低碳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这种经济形态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通过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使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以便减缓气候的变化,使人类能够实施可持续发展。

2003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5年2月16日,1997年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了法律依据。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标志着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这将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在全球发展。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总理在会议上表示,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以哥本哈根会议为新的起点,切实履行承诺,加强合作,尽早完成“巴厘岛路线图”谈判,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但是,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尚需要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还不十分清晰,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审计监督的漏洞需要补充和完善。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节能可能不减排、减排可能不节能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有可能对企业的决策产生误导。如果把不利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企业发展中,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这方面的审计监督还没能及时跟进,审计监督的方法需进一步创新和探索。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探索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审计监督新方法是客观需要的。

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审计监督方法创新

低碳经济审计的目的应该是督促被审计单位把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目标落在实处。所以,在实施低碳经济审计时,应该以“低碳”为核心,根据审计对象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审计。

(一)建设低碳审计制度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是审计信息的重要特征。审计信息的这种特征对于补充市场缺陷,找出并纠正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审计关系中有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另一方面审计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力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立低碳审计制度,可以规范审计主体的行为,有利于审计动机的转化,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可以成为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为了对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进行客观评价,需要建立信用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这样还可以加快低碳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建立低碳经济的评价标准是实施低碳审计的关键所在。目前,在低碳消费审计监督方面,没有完善的标准可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的正确判断和决定,使低碳审计没有足够的依据可循,审计风险也会由此而生。在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时,应该关注低碳消费的某些特殊性。鉴于低碳消费在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可以使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具有现实性。在不同行业,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审计中也应有所区别。总之,企业只有做好结构低碳、基底低碳、方式低碳,才能满足低碳消费要求,企业应该发挥高新技术、低碳技术的作用,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更新改造;通过运用新能源使低碳消费得到实施;把低碳消费方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以此作为建设低碳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

(二)强化企业低碳审计

建设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在短期内的付出将会大于收益。为了促使企业自觉开展低碳消费,需要强有力的监管,需要对企业实施低碳审计。企业低碳审计(企业低碳消费社会责任审计),是依据低碳审计标准,委托低碳审计主体,运用低碳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所承担的低碳消费社会责任,从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方面进行鉴证。经过企业的低碳审计,可以找出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使企业实行低碳消费模式。

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变化有可能引发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可以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对相关人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定(低碳经济审计)并应用其审计结果,调整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低碳经济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作为审计主体进行低碳经济审计。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它们将会把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嫁给社会或他人。这一外部性仅仅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办法彻底消除。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其权威性,组织税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环保部门等单位进行联合审计,这样便于监督企业低碳消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在低碳消费社会责任方面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如果低碳消费对企业的产品销售产生影响或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获取产生影响,那么内部审计部门就应该对相关部门低碳消费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力保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优势。

为了提高低碳审计效率,需要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一方面,要目标明确。企业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出低碳消费的合理目标;明确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坚持节约与高效并存;明确企业低碳消费的管理目标,给出经营活动的预期效果;明确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保证高效率实施低碳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把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使用的全过程。

在企业的低碳审计方面,考察一个真正的低碳产业,一方面要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排放的碳量;另一方面要考察企业采购的产品是否为低能耗和低碳量,考察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链条上的碳排放量。对于一个产品的低碳性质,一是要考察该产品碳的直接排放量;二是要考察该产品碳的间接排放量,包括与该产品有关的配套设备、生产该产品时所消耗的能量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该产品在不同环节中的增加的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由此可见,在低碳行业中的企业未必就是低碳公司,在新能源行业中的企业也未必就是低碳公司。同样,某产品具有节能和减碳的效果,但其未必就是节能或低碳的产品。例如,广泛使用的太阳能能源,它的应用是非常环保的。但如果太阳能光伏产业采用的是单晶硅或多晶硅时,那么它仍属于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把这些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叠加起来,所形成的碳排放量就会非常大。而当太阳能光伏产业采用非晶硅时,所形成的产业则是低污染和低能耗。因此,企业可以借鉴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进行低碳审计。在低碳审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或事后审计的方式,发现的问题及时追究。企业的低碳审计,既可以通过政府进行审计,也可以由事务所进行审计。

(三)发挥财政低碳审计作用

财政低碳审计应重点关注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过程、追加预算的审批和拨付等环节、材料采购、设备购置以及减少排放、节约资源等方面。审计人员还应检查监督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企业和社会实行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激励政策的情况,应该检查监督补贴资金的拨付情况。

对于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审计,审计人员需要检查监督这些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在资金的使用上是否符合预算安排及低碳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选择的交通运输设备、照明设备、材料等,是否符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节能减排要求。在绩效审计方面,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节电、节油、节水方面的措施是否得力,成效是否明显,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是否发挥了国家机关应有的表率作用。

(四)做好低碳审计宣传

为了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应该做好低碳审计的宣传工作。采用正面宣传、从严处罚和公开披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适当的媒体进行宣传。宣传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并以审计机关的影响力,推广它们的先进经验。对那些管理混乱、浪费严重、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不力的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坚决给予从严惩处并曝光。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倡导自觉节能减排,逐步建设成节约型社会。

(五)其他方面的低碳审计

1. 关于政府推行的低碳经济制度实施效果的审计,一是要把握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二是要为低碳经济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服务工作。

2. 关于对低碳经济资金方面所进行的绩效审计。主要对资金预算方面、资金筹措方面、资金管理方面、资金使用方面、资金投资方面等进行审计,对其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做出评价。

3. 关于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项目计划是否科学、目标执行是否有效等所做的评价。

低碳经济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地出现,低碳审计的方法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更新和完善,使审计监督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祖达.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

[2]李兆东.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J].审计月刊,2010,(8).

[3]钱英莲,樊鹏燕.煤炭企业低碳审计内容与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1).

Research on Auditing Monitoring method Boost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Wang Weiya

(Auditing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篇13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业绩评价; 平衡计分卡

一、引言

低碳经济逐步从理论研究转向社会实践,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潮流,对企业传统的战略目标、经营决策和管理产生了冲击。企业业绩评价是检验企业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在业绩评价中,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将低碳经济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因此如何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改进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是低碳经济实现的基础之一,是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探索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提出以低碳经济为背景,以改进平衡计分卡的维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功效系数法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的构想,并进行了示例,对低碳经济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主流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简要评述

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曾说过“如果你不评价,你就无法管理”。因此对于企业业绩的评价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的焦点问题,业绩评价方法也不断地创新发展,其中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是目前企业采用较多的方法,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一)以传统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即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主要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由于比较成熟,依赖的财务指标容易获得和理解,评价结果明确,因此在很长时间里被企业广泛采用。该种方法由于过分强调财务评价、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目标、受会计方法和政策干扰等原因,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有被逐渐取代的趋势。

(二)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于1991年提出的一种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概括地说,是指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包括顾全和债权资本成本)后的净值。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EVA已发展成一个集业绩评价、财务决策、资本预算、价值评估、薪酬体系、管理激励等功能于一体的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业绩评价体系,EVA体现了真实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利润指标作为会计核算指标易被人为操纵的缺陷,同时在明确解释股东价值来源的基础上,促成管理者(甚至员工)与股东的利益的统一,缓解了委托―关系带来的道德风险。鉴于以上优点,EVA被许多企业采用。

(三)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是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戴维・诺顿于1992年提出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体系。BSC强调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选取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全方位协调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实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均衡。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特点与方法选择

虽然对于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概念有众多观点,但一般可以概括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能源革命,从而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企业是社会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积极作为,而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才能为企业树立目标导向。低碳经济自身特点决定考虑该背景的业绩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重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均衡

低碳经济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托于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它着眼于长期利益,其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考虑了低碳经济背景的业绩评价体系必然重视长远利益,但企业短期目标是获得利润最大化,长远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短期目标实现为基础,因此要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

(二)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

低碳经济以“三低三高”为基础,其效果很难用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因此需要构建或选择非财务指标进行该方面的评价。

(三)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评价

低碳经济,短期内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更大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一部分,因此,考虑低碳经济背景的业绩评价体系是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体系。

(四)重视低碳经济目标与其他目标的结合

促进企业以低碳为目标,必须激发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部动力,将低碳概念与企业的内部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动企业时刻考虑低碳目标,并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导向。

从上述分析中可见,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更符合低碳经济背景下业绩评价体系的特点,因此对该体系进行改进,从而构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失为一种较优的选择,也是有益的尝试。

四、低碳经济下以BSC为基础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

传统的BSC由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四个方面分别选取指标构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考虑低碳经济背景。对BSC的改进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对于BSC维度进行改进;二是对具体的指标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反映低碳经济的要求。

如上文分析,目前低碳经济对于企业而言,是新的发展背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一方面保持原有的评价要素;另一方面需要体现新背景的要求,因此可以整合上述两条思路,即同时改进传统BSC的维度和具体指标,以体现低碳经济下对企业评价的新要求。

(一)对于BSC维度的改进

传统的BSC主要重视企业和客户的利益,缺少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考虑。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将客户维度改进为利益相关者维度,从而体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需要指出的是,在该维度中,除考虑客户和低碳经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员工、供应商等与企业的利益关系通常通过契约进行约束。所以,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程度可通过契约遵守率指标考核。

(二)对BSC各维度指标的改进

由于低碳经济应与企业的各方面相结合,因此,考虑在传统BSC的财务维度、内部业务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中增加低碳经济方面的指标。

改进后的BSC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在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由于各企业具有不同的行业、发展阶段等特点,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指标权重因企业而有所不同。根据平衡计分卡本身具有的评价全面、层次细分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是比较适宜的方法。基本步骤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聘请专家对基准层和具体层的指标重要程度分别进行判断,根据统计结果,采用T.L.Saaty的标度法构造基准层的判断矩阵。

2.用n次根法将矩阵的各行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3.进行一致性检验。

4.为使业绩评价结果更符合惯例,使指标权重之和为100,即满分为100分,将层次分析法获得的权重进行如下处理:

单项指标权重=该指标层次分析法下的权重×所属维度权重×100

(四)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

由于在上文构建的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中,包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定向的和非定量的指标,因此可以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业绩评价,从而综合企业中不同的业绩因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评价标准档次设定和标准系数的确定

设定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档评价标准值,分别根据企业的计划或相关标准确定各档评价标准值,并设置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

2.指标实际值的计算和档次评定

根据表1中列示的计算方法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并依据标准值确定档次。

3.单项指标的评分方法

(1)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2)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3)本档功效系数=(指标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4)调整分=本档功效系数×(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5)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4.综合评分值的确定方法

综合评分值=Σ单项指标得分

5.业绩评价档次的确定

根据综合评分值,将业绩评价档次分为5档:优秀[90,100];良好[80,90];中等[70,80];较差[60,70];很差[0,60]。

五、低碳经济下改进的以BSC为基础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示例

在上文中以低碳经济为背景,对BSC的维度、指标体系、权重确定和评分方法分别进行了改进,下面以A企业为例,对低碳经济下改进的以BSC为基础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应用。

(一)平衡计分卡的层次确定

平衡计分卡的层次及指标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二)建立判断矩阵

由企业聘请多位专家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综合各位专家的评价,构建判断矩阵如表2至6所示,各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指标权重确定

计算各项指标权重,结果如表7中“权重”项目所示。

(四)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业绩评价

1.运用功效系数法对A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各指标得分保留两位小数,各项指标和综合得分如表7“得分”项目所示。可见,A企业总得分为80.56分,该企业业绩良好偏下。

2.从A企业各维度得分情况看,财务维度的得分为43.16,达到满分51.552分的83.72%,利益相关者维度的得分为14.31,达到满分19分的75.32%,内部业务维度的得分为8.33,达到满分10.50分的79.33%,学习与成长维度的得分为14.76,达到满分19分的77.63%。可见,企业在体现低碳背景的利益相关者、内部业务和学习与成长等维度的得分均未达到满分的80%,从而导致企业业绩处于良好偏下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雷振华.功效系数法在医药企业财务预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5)(理论版):41-43.

[2] 王娟,甄国红.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J].财会月刊,2007(5)(理论版):14-16.

篇14

关键词:低碳;财务管理;企业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国际国内的种种“低碳化”政策法规最终都会落实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因此,低碳经济的终端会落在企业身上,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将受到低碳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低碳经济将使企业财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低碳经济将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快地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化,低碳经济将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活动的组织和财务关系的管理)发生变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基本方向。从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几个阶段,当前,理论界比较认同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该目标主要是站在企业投资者(股东)的角度评价企业的总体价值,并没有或很少考虑如政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员工等利益群体的利益。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是经济责任而非社会责任,真正需要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做出理性决策的是投资者。

而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披露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信息,还包括大量的有关企业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即环境信息。这将意味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由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快地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化。

1984年,Freeman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他认为,企业是相关利益者的集合体,它为了这一集合体各方的利益而进行经营运动,这一集合体的各方都被认为是企业利益的贡献者和分享者,剩余索取权和把持权不再唯一地属于出资者,企业不再只为出资者的利益而从事经营运动,企业必须考虑到经营运动对各个相关群体乃至全社会的影响,因而,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就应为这些相关利益者服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兴起,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开始重视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强制性的责任。

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企业是生态和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和污染源,为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中,企业的生态责任就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企业生态责任主要是指企业除了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还负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具体化到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力所能及的程度。

财务管理目标由财务管理内容来实现,后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活动的管理,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二是对财务关系的管理,主要指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和财务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风险。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对财务活动的管理过程中仅考虑财务活动的经济效益,如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考虑的是资金成本的大小、财务风险的大小;在项目的投资决策中考虑的是项目的净现值大小与投资风险的大小;在确定营运资本政策时权衡的是持有收益与持有成本的大小;在进行利润分配政策的决策时考虑的是投资机会、股东的利益等。

而在低碳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在组织财务活动时必须有效控制和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总体目标。具体而言,在投资领域,企业应做好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投资规划,包括生产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进行低碳项目投资等,并建立起低碳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在筹资领域,企业应力争获得相关的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支持,并且将这些资源用于低碳投资;在营运领域,企业应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营运过程中的低碳要求;在利润分配领域,企业要按低碳收益并考虑后续低碳经营所需资金等因素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可见,低碳经济将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顺应低碳经济的财务举措———全面实施绿色财务管理

1.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绿色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及行业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相应规定,具体制定出本企业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防范、治理措施。

2.转变财务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逐步创建绿色企业文化。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使其在管理及决策时有远见,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为与此相适应,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使管理人员与企业的利益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及处理财务关系时关注生态环境因素。同时,建立绿色企业文化,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均应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

3.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在筹资方面,企业应制定绿色筹资计划,全面预测好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避免资金的短缺或闲置带来的风险。低碳经济在短期内会增加企业成本,但低碳经济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低碳投资机会和项目,因此,在投资方面,企业投资方案生产的产品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进行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要改变传统投资评估方法,既要考虑投资绿色项目而不能投资其他项目的机会成本,也要考虑潜在隐藏成本(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险等)、或有成本(如罚款、法律费用等)以及形象和关系成本(如公司形象、与监管的关系等)。在利润分配方面,企业在支付股利前要按一定比率提取用于应对绿色资金不足的绿色公益金以及要支付的绿色股利,绿色股的股利发放与优先股股利同时发放,鼓励投资者关注绿色投资,增强投资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投资者在绿色投资方面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鲁务顺.绿色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