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9: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生课外阅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行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圣陶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人教版7-9年语文课本每册都安排有《名著导读》,由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贵州教育报》、《黔西南日报》、《兴仁报》、《初中辅导》、《读者》、《课堂内外》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创建班级图书库
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很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年暑假,我班都会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既可以是老师根据教材推荐书目的读书征文竞赛,如“《名人传》读书征文比赛”、“《三国演义》读书征文竞赛”等,也可以根据上级要求的读书征文比赛,如“《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赛”、“‘祖国好?家乡美’读书征文大赛”等。学生在比赛中获奖,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身体力行,勇于创新,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措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使之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文化品位,为推进素质教育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度量、课外阅读的类别和范围、家庭对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影响、图书馆的作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得到指导的期待等几个方面,笔者用了问卷调查法、提问法对目前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并做了一些数据统计。
一、课外阅读现状初析
1.课外阅读的量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偏少
(1)关于阅读量的分析。国家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不少于”的底线标准,其中初中生不少于260万字。实际情况怎样呢?
大范围统计初中生课外阅读字数是困难的,因为谁也不会在阅读之后计算一本书的字数。笔者采用了以“本”为单位的办法,按照这个底线标准,一个学生每学期应当读至少5本书。调查的数据显示,每学期读1~4本的学生占47.33%,5~10本的占24.33%,10本以上的占22.19%,另有6.15%的学生一本还不到;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很充足的占13.64%,明确表示不充足的占25.40%,说不清楚的占6.68%,认为自己阅读量一般的占54.28%。也就是说,大部分初中生对自己每学期课外阅读数量的评价不满意。
(2)关于阅读时间的分析。调查显示,学生们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三小时的约占36%,有64%的人不到三小时,甚至其中有16.84%的学生不到1小时。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62.83%。其次是双休日,占21.12%。选择这些时间的理由是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但双休日的时间,有11.50%的学生没有余暇,忙于做作业;有34.76%的人用于上补习班;有20.86%的人用于上网等娱乐;有11.50%的人用于劳动或运动。只有约两成的人能够在双休日看看书。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平时学业繁重,作业量比较大,根本没有多少业余时间;要么是一旦有了点时间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放松,比如打游戏、听音乐等,而不是用于看书。
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率逐步走低,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课业负担加重导致阅读量和读书时间都在下降。目前初中生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考试、辅导班占据,有的学生业余时间只能用于各种补习班的学习。甚至更多的同学认为课余忙于做作业,根本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2.课外阅读的内容比较多元化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科学体系的多元化使得阅读动机和价值取向变得多元化,这也决定了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多元化。调查问卷中几个选项的人数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看出有什么特别集中的阅读趋向。从中也看出近一二十年来初中生阅读流行的趋向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武侠言情小说,似乎并不受当今的初中生的追捧,选择这一项的人仅占6.15%。
名列第一位的是文学名著,约占29.14%。从积极的意义去理解的话,可能是新大纲对课外阅读不遗余力的倡导,大环境的文化氛围整体提升了,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一类书的人大部分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出于应试的目的和老师的要求所开展的被动阅读,阅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名列第二的是玄幻类,这一项之所以被列出来,是因为近年来在初中生中比较流行。选这一项的人占17.65%,似乎有些惊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玄幻类书籍里,追随着那些主人公天马行空,体验到成功的,逃避过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过于激烈的竞争氛围,冲破道德、律法和科学的局限,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其中有些作品确实很有想象力,语言新颖独特。但还有很多都是粗制滥造之作,情节雷同,有些描写场面也过于暴力和血腥,似乎都是出于商业目的而炮制出来的。看多了,一些自制力不足的孩子可能“走火入魔”,整天神思恍惚,产生逃避现实的幻想。
名列第三的是科普类,占12.83%。
男孩子比女孩子还要多些,喜欢科普类的孩子似乎对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更加钟爱一些。这应该与这一二十年来科教兴国的社会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近年来教育理念的放开,教育的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是分不开的。
漫画类书籍,被学生列在第四。有12.57%的被调查者喜欢这类图书,这一数据在初一的学生中更是惊人得高达44.44%。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漫画、童话及卡通画类的通俗文化作品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紧贴生活、浅显通俗,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打动他们的心弦。我们给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意文字的生动和形式的活泼。同时,这一现象也警示我们:青少年课外阅读有由读“文”转向读“图”的倾向。学龄前后的儿童可以借助图画来弥补对文字理解的不足,但如果初中生在阅读时只注重看画面,忽略看文字的话,这样的行为就过于低幼化了,这样的阅读习惯会使得青少年的逻辑思维退化,想象能力退化。还有,文字阅读的缺失容易造成对文字的解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下降。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弊端,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总体来看,男生是以科技、科幻类图书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女生却是以散文类图书为第一选择;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都把科技、科幻类图书列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而低年级的、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都喜欢把漫画类图书作为首选的阅读书籍。从这些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等因素对于阅读内容的影响。诸如此类多方面的影响,必然带来阅读内容的多元化趋向。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老曾经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问题“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寻三国历史、了解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容易误入歧途,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的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哲理,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厚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重庆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的,另外学生自己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科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了图书角的常客。
2.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分为纸质书库和电子书库两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纸质书库的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角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科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同时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电子书库的创建是为了弥补纸质书库的不足。其具体做法是:班级注册一个公共邮箱,在网络上下载纸质书库中缺少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目,放入邮箱网盘中,供学生查阅。
3.组建班级网络读书沙龙
班级网络读书沙龙是一个课外阅读发烧友的协会。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阅读QQ群,推选出群主,负责日常事务。课余时间,班上热衷于课外阅读的发烧友们都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畅谈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提出读书的疑问与困惑,相互推荐好书。班级网络读书沙龙的组建,为班上学生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中打网络游戏者锐减,课外阅读之风盛行。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板书,推荐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后,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质量。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比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丰富课余生活、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渠道,对初中生的人格发展、学习、生活有重要作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加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落实的怎样?城市和乡村存在着多大的差异?这些问题尚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本研究试图通过个案调查从课外阅读的态度与目的、方法与内容、时间及数量、来源、影响因素和环境支持等维度出发,结合新课改推荐书目阅读情况,对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作初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和城市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与被试。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实验中学及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民建乡中学为研究对象。以初二年级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100%,其中农村、城市学生各60名,男生30名,女生30名。农村和城市学生人数持平,男女比率持平。
(二)研究工具。
1.问卷调查。
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维度,即阅读的态度与目的、时间和数量、影响因素、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环境支持。根据以上维度设计半封闭式问卷,共18题,其中单项选择17题,开放式问题1题。此外,我们在问卷最后列出了新课改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从学生读过与否,喜欢哪类书籍等方面进行调查。
2.访谈
访谈提纲主要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出发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与目的。
在所调查的120名城乡学生中有115名学生认为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必要,占总人数的95.8%,其中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有64人,占53.3%。可见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课外阅读的目的上,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城乡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都有明确目的。选择扩大知识面的有80人,占总人数的66.7%。辅助学习的有19人,占15.8%。娱乐消遣的人也有19人,占15.8%。
(二)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课外阅读有必要,但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却不容乐观。由表1可以看出,城乡学生每天都坚持课外阅读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13.3%,经常读书的50人,占41.6%,偶而读书的50人,占41.6%,几乎不读书的还有4人,占3%。
在表2中可以看到:农村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明显少于城市学生。经总体比率差异显著性检验得出Z=2.6>2.58 (p=0.05),城乡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调查结果与1996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阅读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得出的结论,即:“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多”相似。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在阅读时间上城乡学生存在差异外,在学生每学期阅读的课外书数量上城乡的差异更为明显。见表3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刘洪全认为现在的初中生以每天阅读1小时,每本书20万字计算,每学期初中生阅读课外书的数量底线为5本。②参照这一指标,我们可以看到,云南城乡有相当大一部分初中生未能达到底线。
(三)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在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上农村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别:第一,城市学生多选择没有精力,家长不支持;第二,农村学生选择没有合适书籍明显多于城市学生,这一倾向在我们开放式问卷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当我们问到“你认为不能实施新课改对扩大学生阅读量等要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农村学生回答由多到少依次为没书籍、没时间、城市学生多数回答没有时间。
(四)环境支持。
新课改实施以来,家长对学生阅读课外书支持增多,农村学生中选择家长支持的有51人,城市有49人,共计100人,占总人数的83.3%。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情况上,农村学生选择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有42人,城市有33人,共计75人,占62.5%,选择很少的农村有17人,城市有23人,共计40人,占33.3%。可见,农村学校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情况要比城市学校好得多。
(五)对推荐书目使用情况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调查新课改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实施情况,考察推荐书目的使用价值,问卷专门列出了推荐书目所推荐的书,从学生是否阅读过和喜欢的情况进行调查。(见表4)
从读过的书目看,城乡学生都读过推荐书目中的书,但只有6本书的阅读率超过了50%,且城乡学生对推荐书目中所列的书全读过的几乎没有。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1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至3部,背诵篇数不少于80篇。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和积累,因此城乡学生对推荐书目的阅读情况与新课改提出的“关于加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喜欢的书目中看,学生大多爱看小说类的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冒险型,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其中《西游记》的喜欢人数占总人数的57.5%,超过了一半。二是励志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而散文、诗歌类文学作品不受学生的欢迎,如《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等。
四、结论及建议
(一)城乡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学校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学生基本的课外阅读时间。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以上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虽然新课改的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学生的课业负担却只增不减,甚至在原有的基础科目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所谓素质教育的活动作业。初中阶段是学生拓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时机。因此,学校首先应转变育人观念,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其次,学校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从设施、管理上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支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贫困的农村地区,除了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解决学生没书读,没好书读的问题,将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中,确保新课改关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二)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不足,条件较差,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投入,改善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购书花费明显少于城市学生,从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上看,农村学生选择没有合适书籍的人数多于城市学生,所以很难达到新课改关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等方面的要求。根据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应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出,努力建设好农村中学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而农村中学除了有效利用各种图书资源在校内开展全校师生捐书、献书建立校园流动图书角等活动外,应积极争取校外的帮助,将自帮与他帮结合起来。可通过和城市学校建立互帮互助机制的形式,为学生开辟多种图书借阅渠道,即:以农村中学为依托,向城市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农村学生定期将所借的书进行交换,形成一种滚动的借阅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达到资源共享。
(三)城乡学生未培养起做读书笔记的阅读习惯,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时应做到三到,即心到、口到、手到”,伟人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阅读是要有良好习惯的。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城乡学生不擅于作读书笔记,尤其是城市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各任课老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选定一定数量的书推荐给学生;其次,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布置、督促学生做必要的读书笔记、摘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编文艺墙报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能力。此外,应加强指导学生对不健康图书的鉴别和抵制工作,尤其是城市学生存在盲目崇拜追赶潮流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方法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确,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德,不仅可以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还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实现自我生命的升华。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现在的中学生在承受着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读书呢?
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搞好阅读,首先就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从而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基本素质。上阅读课时,教师应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阅读,内向的学生喜欢默读,外向的学生喜欢朗读,那就满足他们。在阅读成果展示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比如“有情朗诵”,用自己的诗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或者用画画的形式去描绘……
同时,还要培养阅读习惯。教师一定要做好引路人,主要是乐读、有效读、享受读。途径有两种:一是强制,二是暗示。只要能坚持下去,阅读慢慢地就会变成每个学生的左右手而不能忘怀。
二、针对学生能力选择不同的读物
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汤姆・索娅历险记》、《羊脂球》等等;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寂静的顿河》、《白鹿原》、《家》、《春》、《秋》、《边城》、《雷雨》、《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等。这些读物的内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隔河观柳,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可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做到“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四、家长多鼓励学生阅读
好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成绩的唯一条件就是做题,大量做题,有的甚至把课外书籍当成“闲书”,不准孩子摸,不准孩子碰,一经发现就惩罚、就没收等等。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他们把读书的目的搞错了。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发大财,或者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却不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所以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读书,还要要求孩子读书,切不可妨碍阻挠。
五、尽量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保证学生精神食粮的供应。
(2)动员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订阅报刊。
(3)时间要充分保证,既集中读又分散读,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每周抽出两节课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充沛的时间,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六、周期性地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检查
关键词:激发兴趣;方法指导;能力训练
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让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了出来。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但农村中学课外阅读资源短缺,学生的读书兴趣还不够浓,也没有科学的读书方法,语文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教师做好精心指导很有必要。
一、让学生有书读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初中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我们教师应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鼓励学生购书
我们给学生列出书单,让每一位学生每个学期去购买一到两本名著或比较优秀的书籍,要求他们尽量不要买相同的书,买来后同学之间相互借阅,同班可以相互借阅,不同的班级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阅。这样每个学期一个学生便可读到至少几十本课外书,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三年下来,其积累是可观的。
2.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还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班内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图书角的书可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教师也可以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来放在班里。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几年下来学生也会读到很多书。
3.向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
农村中学条件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虽小,但也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以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
4.给学生打印美文、佳作
教师经常把优美的文章打印出来,让学生每人都有一份,可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美文、佳作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
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教师也给学生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这些生动的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读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并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书、童话、名著等,让学生自己借阅,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开展活动激兴趣
教师要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利用课文激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我们可把他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
4.用评价激趣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
学生仅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只凭兴趣无目的、不重方法地去阅读,其意义和收获也不大,有些学生凭着兴趣随意地不加选择地读,有的读了好片段、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汲取写作技巧,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读书。
1.指导学生读适合自己的书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学生如不加选择地读,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给予指导。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其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选择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段进行阅读。
3.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读书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可圈点勾画写批注,可作摘抄,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四、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积累。但这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
1.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农村的学生往往拙于言辞,处于有话说不出的困窘。因此,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可根据课外阅读材料设计若干个训练方案。
2.写作能力训练
多读的同时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作文训练要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1)写读书心得。(2)仿写、缩写、续写、扩写、改写。(3)鉴赏训练。(4)自由写作训练。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 阅读数量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92-01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后,通过具体的教与学的实践,我渐渐认识到,中学生语文水平能否提高,与其课外阅读量的多少有着十分明显而重要的关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良好延伸和补充。新课标要求初中三年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最少要达到200万字,这个阅读量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的最低要求。只有保证了阅读数量,才能带来阅读实质的变化。学生的主要学习渠道是课堂学习,而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充实和扩大的最好途径莫过于课外阅读。新课标强调要多读书、多积累,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大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尽可能多的阅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凸显出来,进而从“量”中读出“质”来。笔者对梅河口市郊区6所中学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课外阅读内容比较单一。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目的性不明确,主要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很大一部分学生爱看时尚杂志、流行小说及娱乐八卦方面的书,在书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中学生所读的小说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武打类、言情小说类书籍,男生的世界中是一片打杀之声,女生的世界中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至于古今中外名著、历史书籍、科学书籍则看得较少,说到《简爱》《红与黑》《飘》《爱的教育》等书,学生都表示不知道是什么书。
第二,阅读兴趣被动。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完成作业占用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学生基本没有空闲的时间,大部分学生不看课外书。再加上学习习惯不好,学生没有形成自主阅读习惯,而有的学生尽管完成作业后有空余的时间,也只是浏览网络小说,看一些快餐式的书籍,这些书籍不用动脑筋,而对那些厚厚的大部头的名著,学生的兴趣却不浓厚,学生们表示这些书籍内容较深,无法瞬时理解,需要动脑筋,因此不爱看。
第三,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他们都有自己的固定阅读时间,有的是睡觉前,有的是午休时间进行阅读,阅读时间最少是半个小时。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每次进行阅读的时间也没有最低限度,大部分是看心情而定,有空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就多读些,反之,就少读甚至不读。同时,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阅读,看书就头疼,究其原因,学生从小没有机会去接触阅读,加上考试压力,学生无暇顾及阅读。
另外,学生没有学到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同时,有的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造成学生无法静心阅读。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一些自己指导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第一,采取灵活形式,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办法走入书籍的世界,没有领略到阅读中学到的丰富的知识,没有感受过大师笔下那些生动的语言,活灵活现的人物,没有看到那书中有趣的世界。因此,要在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关键是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揣摩学生的阅读心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有很多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开展给名篇、名著编写推荐词活动。要写推荐词首先要认真读原著,学生想要写出忠实原著具有诱惑力的推荐词,就必须认真阅读原著,并且对原著的内容有所理解与探究。这个活动,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的积累,又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推荐适合书目,重点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整体的接受能力差,欣赏文学水平较低。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阅读书目。例如,对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推荐的图书要侧重于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具有故事性、文学性、趣味性的书籍是最好的选择,像《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同时,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把书中的生字生词、精彩词句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在“读后写作”部分尽量写出自己读书后的真实感受。对于学生所积累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并定期举办活动,让学生展示成果。
第三,家校配合,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想要学生参与到阅读当中,就要建立良好的学生读书氛围。学校要开设阅读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除了提倡学校阅读外,还应该开展“书香家庭”,父母孩子一起读。
【参考文献】
[1]杨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人才开发,1994
(7).
摘 要: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在课外阅读方面,他们缺少对应的阅读资源和科学的阅读指导。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τΦ目瓮庠亩林傅疾呗浴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阅读指导
农村地区的初中生课外阅读量比较少,这样的阅读现状不利于初中生学习更广范围的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情感。
一、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阅读量低,兴趣不足
农村学校的学生,不喜欢书,他们看书大都是因为老师或家长强迫阅读,只要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他们似乎更愿意看电视、玩游戏,甚至在一边发呆也不愿意看书。有时,虽然他们看似在阅读,但是在完成阅读之后,他们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已经全无,更不用提什么理解书中文章的含义、背景和写作方式等更深一层的阅读理解了,他们阅读兴趣的丧失,导致农村中学生的阅读量少,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低,物质积累和阅读质量不够高。
2.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欠缺
课堂上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不能轻易地迁移到课外阅读过程中。阅读参考书时,他们不会因为阅读对象的不同而选取对应的阅读方法,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略读。需要精读,但只是急于扫描,不采取笔记;只需要略读时仔细研究不会放手,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阅读效果不明显。
3.阅读对象不合理,阅读内容不广泛
目前,各种书籍在图书市场售卖,但更多的盈利目的使得商家去采购一些没有营养的书籍。有的学生或家长因为没有经验,难以避免盲目选择书本的行为。或书目过于单一,导致阅读狭隘;或盲目听取孩子的意见,选择一些书,不同的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干脆将购买课外书籍的任务交由孩子,造成一些无益的学习书籍出现在学生的书桌上。很多书籍虽然具有丰富的内容,但写作过于杂乱,毫无章法可言。因此,尽管阅读量大,但仍然没有很好的语感,词汇不丰富,使得学生的文章写作时常出现词穷或乱用词汇的问题。
二、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阅读质量
1.开拓书籍来源,创造阅读条件
(1)家长的配合
学校应当经常性地召开家长会,并要求班级语文老师或班主任不定期地展开家访活动,让家长深入地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的支持
农村初中也应该积极建立相应的图书馆、阅览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馆必须定期开放,图书要定期更新。让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够拥有更广泛的阅读资源,避免反复地阅读几本书籍,造成阅读疲劳,降低阅读兴趣。
2.施以正确的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努力做到:一是自己的书,你会选择,只要选择阅读,你必须读的,不要放弃;二是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阅读时间的生活条件,不能全凭学生自己的喜好,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不想读了就不去读;第三,必须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学习计划。这些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和家长要提醒和监督。
(2)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课堂要严格训练,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能够利用精读和快读等各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可以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如科普书籍阅读教程,文学和艺术书籍阅读教程,报刊阅读教程,适合初中学生略读童话阅读指导,精读科学故事阅读教程,读数据指导类书籍积累型。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阅读与笔墨共生”的习惯。
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根据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老师可以选择给学生配上优秀的插图书,或者讲故事设置悬念,让学生猜结果。学生在被吸引后阅读兴趣会增加。但注意阅读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小蜂蜜”专题讲座、“综合学习”成绩报告等活动。内容主要放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听、看、思、收集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一活动,开展新书《小问号》答疑游戏等,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双向沟通,激发学生的启迪智慧,挖掘出自己内心存在着巨大的能量。
农村初中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应当根据当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避免强制逼迫学生进行阅读造成学生反感,但也不能够完全放松管理,让学生自由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生 课外阅读 策略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颜,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心态,形成健全人格。《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紧密衔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用课文,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好坏难辨,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会感染激发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智慧背囊》《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间休息,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时间一长,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提供班级文化建设展台
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下来的心得体会,我每两周组织一次评比,并将有真切体会,看法独到的放在专用的班级文化建设"越读越快乐"这一板块中展示,既给优秀作品本人以鼓励,也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的课外阅读中。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和演讲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主要是跟着老师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博览全书,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以便于为学生做榜样,并指导他们课外阅读。在课内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课程导入,融入一些个人阅读的实际和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多数家长早早就为孩子们规划好了升学之路,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格培养的重视度远不及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家长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认知理念和态度,能够接纳并鼓励孩子们去学习汉语,阅读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家长,在为孩子们选购课外阅读书时,应当准备积极向上的读物,不仅限于随堂习题讲解,还应鼓励他们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三、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对于初中生而言,应当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要意识到汉语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将自己有效地融入课外阅读之中。实践中,应当多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习惯,从而真正转变阅读思想观念,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四、保证时间,创新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一定要保证,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在初中生课外阅读时间安排过程中,应当注意:(1)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因初中生的汉语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应鼓励他们大声地朗读,并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背诵古诗词,提高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认知与鉴赏能力,并且通过阅读近当代作品、《语文晨读》等,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在开课时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一下自己的阅读成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和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必须转变思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激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5-01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
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让我们老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我们,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鲁提辖嫉恶如仇、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还向学生提出“鲁提辖就这样打死了镇关西后,他又会到哪里去呢?他还做了哪些英勇之事呢?请同学们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认识梁山英雄、阅读《水浒传》的浓厚兴趣。
1.2名著导读,抛砖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教材后也专门编排了“名著引读”这一内容。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爱好阅读的学生谈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的音画效果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2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每接手一个班级,笔者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2.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小小说》《读者》《意林》是必备,主要由笔者负责,另外学生可自愿捐出自己的书刊。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搜集整理和变换。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了图书角的常客。
2.2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主要为纸质书库。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大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 开展系列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3.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谈谈推荐箴言的理由,以此与同学共享。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
3.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语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现状如何呢?据笔者调查,由于初中生学习科目多,课业负担过重,能让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大部分初中生基本不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也没有购买、阅读语文课外书籍的习惯,即使有,也只是一些与初中语文考试相关的练习册、试题汇编与参考书之类的书。偶尔有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看些玄幻小说、言情小说、卡通漫画等消遣书刊,缺乏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与方向,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提高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预期效果。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耐心和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技巧入手。
1.课前诱导法
学生之所以不爱课外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籍缺少了解。语文老师不必也不能每节课都把40分钟排得满满的,完全可以开展课前5分钟汇报活动。学生按班级座号顺序,一次2至3个,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如“读书故事”、“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课外新书、好书,或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老师自己也可以在课前,把一本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兴趣,再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就是书里的故事,建议大家课后回去好好阅读。你也可以在给学生讲到一半的时候,说本节课内容较多,不能继续讲下去了,建议大家课后自己找书继续看。利用课前诱导的方式,学生由原先的不知所措、应付了事,慢慢地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学生一次次地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一次次地被老师和同学鼓掌喝彩,就会不顾一切地自己找书看。初中三年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110人,每月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由最开始的25人次,到最后223人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这还不包括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的图书。
2.活动刺激法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事。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前诱导,学生没多久就会产生精神疲软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利用作文课时间,每月一次,内容可以有名著欣赏、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比如可以评选每月“班级读书明星”,依据学生平时在语文课堂内外的表现,对阅读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等,由学生投票,每个月评出5名“班级读书明星”;比如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手抄报展、创办班刊等,或邀请当地一些较有名气的语文专家学者进行各类学术讲座,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面扩大了,能力提高了,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了。与此同时,参加各类比赛的信心足了,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每年均有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比赛获奖,这与他们勇于参加班级开展的读阅实践活动有很大关系。
3.环境感染法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读书是会被感染的。一人喜欢读书影响不了什么,一群人喜欢读书,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就要善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环境。近年来,全国上下提倡全民阅读,读书成了社会良好风气。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学校成立“语文阅读实验室”、评比“书香班级”这一大好机会,引导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就如笔者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借出1本,一月一换,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最终达到知识阅历提升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效果。同时,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学生在这样的读书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课外阅读,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氛围好。另外,“生活是个大课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社会大环境,览名胜遗迹,读文史名著,寻根源脉络,做社会调查,写游览心得,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所以每到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就备受班级学生喜爱。
4.以身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爱语文课外阅读,教师自身要爱课外阅读。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课外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语文教师在班级里应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爱读书爱看报,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每到班级读书实践活动时,我都会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阅读名著、一起畅谈感受、一起构思写作、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收获成果……以期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老师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明显的,他们像是找到了核心,课外阅读的劲头更足了,热情更高了,当然,班级的语文成绩也由原先的年级中游跃升为前茅。
5.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谚语,引导学生赏析品读,为学生找到精神动力与支持,鼓励他们坚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朱熹、欧阳修、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为他们树立榜样,鼓励他们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中喜爱课外阅读且取得进步的同学,比如每月5名“班级读书明星”,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激励、表扬、喝彩,并请他们给其他同学谈谈进行课外阅读的收获与感受,鼓励他们赶超。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渴望与兴趣,并付诸行动,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兴趣培养;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52―01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据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 阅读兴趣的培养
1. 教材与课外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外阅读不能孤立进行,最有效途径就是结合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 积极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创建班级图书库 ,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兰州晚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级平时收集的废纸、饮料罐转卖。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
(2)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竞赛是激发青少年学生主动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经常在班上或年级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优化阅读方法
1. 学生和教师互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阅读方法。把精读、略读和浏览结合起来。课文内容一般要精读,要仔细地品味,这样可以锤炼自己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外阅读一般以略读为主,了解大概内容,不需深究,这样可以扩大阅读量,开阔视野,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在读报、看杂志、上网的时候,则需要用浏览阅读法,这样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