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

课外阅读的评价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的评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的评价

篇1

1.模糊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原则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

1.爱读书――兴趣与习惯。

2.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3.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4.善读书――积累与运用。

三、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2.活动评价法

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3.作品展示法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评定时间与成绩显现方式

1.评定时间

每周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期末师生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分层;阶段性;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2001

课外阅读评价,是师生间情感的纽带,是增强阅读信心、激发阅读兴趣、保障阅读质量的催化剂。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一、注重分层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评价标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把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写在读书笔记上;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较高的评价标准:能运用精读、略读等方法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写批注和读书笔记,并能把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在写作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分层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二、注重阶段性评价

1.第一阶段的评价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交流进行评价。由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文章推荐给其他同学,相互交换阅读。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的目的。

2.第二阶段的评价

推选代表介绍本小组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可以谈自身读书的体会,也可以谈自己的收获,如果能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就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重点评价过程和方法,使课外阅读不再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第三阶段的评价

教师把学生平时写的读书笔记和做的读书卡片分期收集起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看到了自己的成效,有了收获,同时也从别人的作品中掌握了一些课外阅读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4.第四阶段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综合性的阅读评价活动,评选出“讲故事能手”“阅读大王”“优秀朗读家”等,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示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三、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教师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中有激励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应怎样激励学生爱读书呢?这就要求教师结合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书读得多的学生可以成为”阅读之星“,奖励一本课外书,并写上教师的寄语。此外,教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写激励性的评语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例如:“你能把《三国演义》读完,真不容易,你已经找到了阅读的门道,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的评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认可,如滴滴甘泉、丝丝暖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铭记在心,化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获得好的阅读效果。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评并不是挑毛病、找缺点,否则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每个人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实事求是地对别人进行评价,这样同学之间才能取长补短,课外阅读评价才会有意义。

3.发挥家长的评价作用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何,家长最有发言权,因为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与家长是分不开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里也热爱阅读呢?所以,让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评价是很关键的。现在网络通信非常便捷,通过学校联系、微信平台,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映给教师;反之,教师也可以根据家长的反馈,有效指导学生,使学生更自觉地参与课外阅读,使家长评价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课外阅读 评价策略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英语课外阅读评价是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方法的一种活动。笔者根据所在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在英语体验阅读实验中,结合英语教学实际,进行了阅读评价的尝试。

一、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阅读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吸取、积累、感受和体验的过程。由于自身的素质、学习的基础、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阅读的处理也不同。在英语文学阅读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如:

1.Which character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ressive?

2.Which paragraph will you choose to share with your friends?

3.What’s the most interesting sentence/paragraph/chapter in the story?Why?

由于将感悟的方法应用于在开放性的评价之中,学生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二、评价中关注学生的阅读差异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评价作为自己前后学习情况的纵向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明白阅读时“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评价,我们根据知识、能力、情感三项内容进行设置,以期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知识评价方面

通过文学阅读,学到了更多的词汇;积累了一些文学常识;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文化;感悟到了文学语言的优美;领会到了英语的魅力。

(二)能力评价方面

文学阅读中,能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理解大意;能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预测;能把握文章主要情节,并把握文章主题思想;能结合当下思考一些问题;能完成必答题和部分选答题。

(三)情感评价方面

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每天能自觉愉悦地完成阅读任务;对故事情节、语言描写、人物刻画、风土人情很感兴趣;能主动与同学交流与分享;在文学阅读中能体验到英语学习进步的乐趣。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评价,学生明确了自己在阅读中应该做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应注意哪些细节,等等。

三、评价内容细化,让学生形成继续阅读的动力

阅读过程的评价要求细而周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从中受到激励,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同时,可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一)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成绩有一个总体印象,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设置如下选项:

I’ve got 26-30 score(easy);I’ve got 18-22 score(Ok);I’ve got less than 16 score(hard).

(二)促使学生更加重视阅读策略,我们设置如下问题:

1)What’s your reading speed?

2)Have you skimmed while you were reading?

3)Have you tried to read more words while you were reading

(三)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反思,注重知识的积累及延伸,我们设置如下问题:

1)After reading,have you collected the phrases?

2)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you have done better,skill of reading,speed of reading,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3)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you should try your best,skill of reading,speed of reading,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这些评价选项为学生在不同阶段明确阅读的目的及阅读要求提供了更多、更重要的依据。

四、评价方式多样,让学生在多种氛围中阅读

评价除了自我评价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互评”和“阅读他评”。

“学生互评”是指在课后阅读中,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相互激励。对作品理解程度、论据充足与否、联想拓展如何、有无创意表达进行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活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实现双赢,被评价者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评价者的观察和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逐渐具备难能可贵的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学生间的交流更具体。同时,让小组内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真正实现相互分享、相互促进。

“阅读他评”是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动态的评价。重点看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进程、思维能力及通过阅读学习新知的能力。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评价:1.朗读评价。2.阅读思考题评价。3.阅读能力评价。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试题开放性阅读能力测试。4.通过表演、续写、续编故事及小组合作演进行评价。老师的评价并不是终结性的,而是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评价。从评价中发现学生的态度、进程及思维。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形成继续阅读的动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定时评出一些优秀的阅读能手,授予各种称号,如“朗读明星”、“小作家”、“优秀编导”、“最佳创作奖”等。另外,还进行阶段性评比活动,如“思维之星”评给阅读思考题做得最佳者,“进步之星”评给在原有水平上进步较大者,“超越之星”评给自主自由阅读表现突出者。所有的评价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有动力,促进他们自主阅读。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性,让每一次评价都成为学生前进的新起点。通过这些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浓了,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评价 语文

在笔者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省时、简单、有效的课外阅读发展性评价方式,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质、量及其持续性为最终目标,力图解决课外阅读最集中最尖锐的问题――时间,及把孩子从电视、网络、电子游戏中争取过来。下面则是一些探索心得及具体的做法。

一、提高课外阅读的质

1、课堂上评价,指导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1)课内外阅读不分家,老师要真正让阅读课成为“阅读”课,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泛读、跳读、浏览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内阅读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齐哇哇地读书。特别是朗读、精读、品读、批注等,可按“个读DD评价DD提高”的步骤力求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2)通过比赛评比,使学生熟练使用常见的工具书和其他检索工具,利用图书馆和其他媒体,查阅阅读与表达需要的相关材料。

(3)及时评价,强化学生边读边想边画的习惯。

(4)培养学生浏览目录的习惯,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让学生学会从目录中获取重要信息,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表扬熟练运用的个例,让全体跟上。

2、实践中评价,示范“读”法。阅读粗分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另一种是筛选式读书法,是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以上每一个环节老师都要给予及时评价才能使学生更清晰如何操作,并深入体会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3、活动中评价,让学生学会选择课外读物。学习者所学的往往是抽象的、典型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综合的、非典型的、具体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只有经过实践锻炼才能奏效。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

4、同学间评价,各层面的学生互相带动,缩小中下层面。16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比喻来赞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做蚂蚁的方式,把主观地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里和田野上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所以摘录之前一定要先帮助学生列出收集的类别,按类分别收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这样利于学生横向对比,联想提取,品味感悟,提高表达。

5、家庭中评价,让阅读生活化。当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笔者发动家长进行一次读名著、看电视的家庭阅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还指导家长搞搞家庭辩论会,如“孙悟空和哈利・波特,谁的本领大”这样的专题辩论性的家庭读书活动,何乐而不为?甚至还可以请家长亲自为孩子朗诵《哈利・波特》片断,去观看电影等。一切生活都可以成为阅读,一切阅读都可以生活化,这样的评价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提高课外阅读的量

1、课内评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内老师可逐步激发学生对课外书报的热情。对于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表扬,并让其介绍是怎样获得该知识的,其他同学自然而然“见贤思齐”,争取下一次展现自己“博学”的机会。同时可课内留疑,激发学生到课外阅读,寻找知识。有了阅读的需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被诱发。

2、班内开设“流动图书馆”。图书角最大的不足就是内容变换慢,选择空间小,学生不大爱护,以致学生也不会带很好的书回来。流动图书馆是将每个学生都看作一个开放的阅读源泉,他们背后是一个个精美的图书室。每周固定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开馆时间,每个孩子带回心爱的图书,与其他同学交换,并作好登记。这样,让阅读资源流动起来,增加了阅读面和阅读量。并且学生急于下个星期再次交换图书,阅读速度大增。另外每一个孩子都是“馆长”,对图书的爱护不在话下,对读者的要求也高了,只有诚信好,善读书的人才能成为受欢迎的访客啊。

4、制作简单的阅读量统计表,学生自主开展竞赛。儿童是好胜的,竞赛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有一张体现他们成果的表就行了。这张表的评价权基本交给学生,结合“流动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及规则的遵循,孩子们能自主地互评,在此过程中又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机会。

三、取得的初步成果

1、学生阅读能力明显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明显提高,学习课文时笔者已不必烦琐地分析词句,一直让学生担忧的考试卷的阅读题已是学生感到自豪的地方。

2、据收集上来的材料进行统计,一年里阅读量最大的学生达3367000字,最少的达242500字。中下生明显进步,而且表现出对阅读的兴趣,连一直被家长说看不进书的孩子也加进了阅读大军。

3、据家长反馈的信息,学生写作文已不需他们的指导。笔者也尽量坚持堂上完成写作,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大面积提高。

四、反思及进一步探究

如何促进课外阅读的恒久性,达到终身阅读的效果。2002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的方式。笔者认为这应该离不开贴近真实的评价;要评价但不能依赖评价;重视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重要的途径。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愿我们的孩子都能练就一身“硬功夫”,享受阅读,享受语文。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基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分学段培养与评价》董翱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9

篇5

一、改革阅读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快乐地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了活动式评价。

1.资料促读评价

每周我们请同桌同学互查一次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读书心得、读书记分卡等书面材料。教师每学期抽查4次,普查2次。成绩在四颗星以上的作品,可以复印放进成长记录袋。如教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张设计精美的“踏上阅读快车”评比台。评比台的底部写有全班同学的名字,名字上一辆漂亮的小车正整装待发。车上依次画着20个小格,老师告诉同学们,读一本好书,小车就向上行驶一格,大家可随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书目,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交给小组长查阅,然后由老师复查,在小方格中登记书名,记录字数。期末累计阅读量,评选小书迷。

2.展示激励评价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把一些好词好句,独特感受以随笔形式记录在本子上,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为了鼓励学生深入地阅读,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写随笔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

3.活动展示评价

学生在广泛的闲暇课外阅读中搜集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我们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阅读经验交流。班级内根据所读书目的内容,定期举行与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我们先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互评,把评价结果用星级显示在墙上的统计表上,看谁读的书多,谁背的诗多,谁的手抄报最漂亮。从四人中推荐一名选手参加班级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然后授予“演讲小明星”、“最佳创意奖”、“阅读之星”等称号,并发给家长一张喜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情况,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愿意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以外,还采用了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学生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2.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互评在研究中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学生进行互评时,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生生评价,我们采取每周五的课外阅读时间评,以四人一个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伙伴这一周闲暇时间的阅读行为如实记录下来,提出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3.家长评价

闲暇时间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那么整个评价活动必须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使评价活动成为真正的“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家校课外阅读联系卡”来监督学生的闲暇阅读。

三、举行评价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尽情地读。

1.日常展示阅读

日常展示由学生自己或同伴、老师推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设立展示台,学生将自己的“采蜜本”展示给大家看。每天展示两三本,一周下来评出“每周之星”,一学期下来,累计获得的“每周之星”,评出“学期最佳”,颁发“阅读之星”。

2.家长会展示树榜样

在期中、期末的家长会上展示每个学生的阅读记录本或记录卡以及相关的材料。家长们通过这样的展示清楚地看到自己孩子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成长的足迹,并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孩子的阅读记录作评定,和孩子一起交流协商。学生也和家长一起观看自己、同学的课外阅读记录,找到榜样,明确了目标,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活动展示促阅读

篇6

一、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根据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周期不能过短,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1周做一次读书活动总结,反思成效,制定下周阅读计划。

2、组员互评。将学生分成四人阅读小组,每周由组长主持互评阅读收获,副组长负责统计,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推荐本组读书笔记佳作在全班展示,共享成果。

3、教师评价。教师要提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采用激励性评价原则,全面评价学生阅读效益,指导学生课外快乐阅读。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百分制法;也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以鼓励、督促为主。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评价主要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期记录学生在家阅读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教师。这种评价不设统一标准,只要求家长参与即可。

二、评价内容

1、阅读数量。《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阅读数量评价是课外阅读的基本评价。主要采用分段评价的方法。新教材每册书都附有课外阅读推荐篇目1-2部,基本能达到260万字的阅读总量。可以建立学生个人阅读档案卡,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按时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2、阅读情感。兴趣是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动力。阅读情感评价主要为了掌握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便教师随时调整阅读任务,使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热情。情感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采用笑脸制,阅读兴趣高涨,得三个笑脸;有阅读兴趣,得两个笑脸;阅读兴趣一般,得一个笑脸。通过阅读情感评价,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阅读,自我成长。

3、阅读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评价。

⑴阅读计划。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规划完成初中课外阅读总量。教师检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分阶段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实施。

⑵阅读速度与效率。经过初中三年的阅读实践,学生默读现代文的速度一般达到每分钟500字。可采取逐学段检测,渐进达标的方法。默读效率的评价可采用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定时、定点解答检测。

⑶正确流畅的朗读。仿照普通话测试方法,根据学段、学生阅读水平选择篇目,计时阅读,按照朗读的流畅程度和读错字音、填字、漏字等情况综合评价。

⑷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活页课外读书笔记本,自行设计目录、插图;每学期末分类整理,教师检查,展示评选。

4、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根据阅读材料类别,参照语文检测卷设计课外读物考题,让学生限时作答,以得分为主要依据检测学生阅读能力,以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学生课外快乐阅读。

三、评价方式

1、活动评价。活动评价就是通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每周按班级、每月按年级、每学期按学校组织一次课外语文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介会”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营造书香校园。

2、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就是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学习园地开辟“阅读专栏”,设计版面、分类展示;创办班报,成立编委会,按小组轮流值周办报,展示阅读成果;利用黑板报、橱窗栏、广播站等多种载体,共享阅读收获。

3、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方法,主要搜集能够记录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终结性的材料,包括课外阅读计划、阅读卡片、阅读总结;获奖证书、发表文章、荣誉证书等。每学期结束,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观展览,评选出“最佳记录袋”,借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热情,点燃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火把。

自从开展课外快乐阅读以来,我们一边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边进行行动研究,不断探索课外阅读评价的策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篇7

【关键词】原则 方法 评价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学生的阅读面仅仅局限于几本语文教材是不够的。语文教材只是一个范例、一个引子。学生必须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课外书,而没有相应的措施,课外阅读必然会成为一种乏味的、低效的活动。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开展有效评价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手段。

一、课外阅读的原则

1.模糊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其自身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个性化原则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中,应全面评价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关爱中得到全面的发展。遵循差异性的原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纵向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评价),又要横向比较(同一个体前后发展水平的比较),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一切,也要了解他的过去,更要关注他的以后发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3.激励性原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儿童憎恨的老师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与承认的那些教师。”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的选拔的功能,强调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二、课外阅读有效评价方法

1.通过课外阅读记录表,凸显个性与过程评价 课外阅读的时间是课外阅读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课外阅读记录表的制定正是为了保证这一关键因素的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个性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教师在实施阅读评价记录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既要考虑客观事实,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更应从多角度多渠道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做出相应的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所采取的策略和评价语言也应不同。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反馈的阅读效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教师应戴着“放大镜”,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采用鼓励性的话语做出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成就感。阅读效果普通的学生,往往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群体,但恰恰又是数量最多的一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最应该受关注,他们也最需要教师的呵护,因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是实现质性评价的典范 “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是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由学生、教师、家长及同学收集并做出的相关材料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以达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意义,对教师而言,主要是可以把教学与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阅读实施过程中去,即运用当前的阅读活动达到对学生的阅读成就进行评估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更大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因为在传统量化评价中,问题的设计、答案的确定、分数的评判,全由教师掌握,学生完全无法介入。而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使学生成为选择成长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是主要决策者,因而他们也就有了判断自己阅读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学生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体。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促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3.通过阅读成果展示,强化课外阅读激励性评价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课外阅读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培养语文素养的总目标,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主要包括: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展示,研究性课外阅读活动成果展示和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成果展示。此外,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还有很多方式,比如举办朗诵表演,开展阅读报告会、讨论会,创办出版读书刊物、读书板报,组织阅读社团等。

运用好这些评价形式不仅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也使老师清醒地认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卓.《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邵付国.《构建阅读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J].教学与管理.2005(20)

[3]魏文琴.《让评价成为课外阅读的加油站》[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06)

篇8

教师应以落实学生课外阅读为宗旨,以评价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现以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表为例,谈如何落实学生语文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评价表分阅读和积累两大内容,每项分从5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家长自评。我是怎样操作这份课外阅读评价表的呢?首先,我会在开学初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评价表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其次,阅读评价表一般在星期五放学时发下去,让学生在家里根据内容要求进行自评和给家长评,星期一上学带回学校。每周一的第一节语文课就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和进行组内互评,我让同学们拿出各自的课外阅读摘记本、课外阅读评价表在小组进行一周课外阅读收获的汇报交流,由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互评。最后,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结果情况盖上相应的红星印章,并给予前五名同学“智慧小书迷”的称号。

此外,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跟踪,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评价表放入各自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中,一个月拿出来对比一次,看看自己的课外阅读是否有进步。及时对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进步几个A就奖励两倍的红星数,让学生尝到进步的喜悦。对那些进步慢的同学,我不断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为了扎实推进学生的语文大阅读,我一直坚持使用这份自制课外阅读评价表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多元的评价,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到了良好的效果:1. 打破了农村小学学生不爱课外阅读的僵局。我接手的班级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都会很快激发起来,养成爱看书的良好习惯。在评价表的有效激励下,同学们你追我赶,班中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2.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得到了有效落实。就像孩子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我班的学生每天都坚持抽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甚至很多同学把看书当作一种乐趣,一有空就会捧着书看,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些同学一星期就能读完较厚的一本书。大部分同学的阅读量都能达到新课标中的阅读要求,优秀同学的阅读量是《新课标》要求的好几倍。3. 学生的语文能力明显提升。在同级的多个平行班中,我班很少做机械抄抄写写的作业,我把大部分的课余空间都留给学生看课外书,鼓励学生大力阅读,并适当作一些读书摘记,并一直坚持这样做。每次语文测验,我班的语文成绩都明显高出其他平行班,有效证实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而是大量阅读“读”出来的。这个做法也渐渐影响到其他语文老师,并在全校进行了推广。现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整体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落实《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当成语文教学的一项常规、重要的工作来抓,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篇9

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

1.阅读多方面的作品。专看文学书,是不好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告诫。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将方方面面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如利用寒、暑假读书活动,分层次、分门类将好书推荐给不同年段的学生;借每年举办“科技节”的契机,开展“读科普书,走科技路”的主题读书活动;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为收获信息,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广泛性的阅读等。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涉足天文、历史、经济、地理等方方面面,这会为以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终身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2.阅读多个人的作品。小学生的膜拜心理较强,整日抱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不放,这也是有的。指引学生博采众长的最好办法,是结合课内的阅读教学引荐众多的名家名品。如学习了《趵突泉的欣赏》,指引学生读老舍《济南的冬天》;学习了《再寄小读者》,指引学生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学习了《凡卡》,指引学生读俄国作家契坷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指引学生读现代作家贾平凹的同一题目的作品等。

3.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小学生受童话启蒙的居多,因而,童话类的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尤其在中、低年级。因此,学校有必要结合各科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如少年版的四大名著;现代作家的小说《草房子》及《五三班的坏小子》等;郭沫若、冰心、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二、课外阅读方式多元

1.主题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集体行为,这对于从众心理较强的小学生来非常必要。如学习了《鹌鹑》一课,以“母爱”为主题,开展读书周活动,让学生从书刊、网上查阅大量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不仅读、诵、记,而且还要在“佳文欣赏”课上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此外,开展科普读书月、走近名人读书月、经典诵读活动周等都会大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亲子阅读。在低、中年级开展亲子阅读,对于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亲子阅读,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尤要学校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因为,我们是个缺少阅读习惯的国家,身边不买书、不读书、读不进去书的家长比比皆是。学校除了召开家长会进行动员外,还需要教师及时提供亲子阅读的目录,乃至具体读书内容。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予以评估。

3.休闲阅读。主题阅读和亲子阅读是有明确指向性的任务性阅读,而休闲阅读则是在轻松状态下的一种自由阅读方式。学生在进行休闲阅读活动中,可以参考老师、同学的推荐书目,也可以自己选择读书内容及方法。

三、课外阅读方法多样

1.精读与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但不作为唯一的方法。有时,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也需要精读。

2.读、写、批、划、注。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填写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划一划,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3.读与背。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当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又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四、课外阅读评价多层

1.评价主体多层。课外阅读突出的个性化倾向,决定了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2.评价内容多层。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可以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同时,结合现场读书汇报、读书摘要卡、读书笔记检测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篇10

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离不开课外阅读这条“辅助线”。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我认为课外阅读不能放任学生自流,应当“引导”和“指导”并重。

一、引导教师和家长改变学生课外阅读观念,建立宽松、和谐的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二、引导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应当“文学”与“科学”并重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

三、指导学生组建“阅读群”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3--5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养成记笔记、写读后感的习惯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引导老师、家长、学生正确评价课外阅读。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形式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进行学习,在课余时间也要加强课外阅读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含量,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身心修养,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果没有适当的评价机制,那么很容易导致时间上的浪费,学生也很难通过课外阅读达到增加知识量的目的。下面本文就围绕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在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等方面为提高阅读效果提出建议。

一、改革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形式

1.书面形式的评价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形式中,书面形式的评价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形式,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形式。这种评价形式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的书面总结成果的一种检查,多以定期评价的方式为主,让学生按照规定的主题进行书面形式的总结和归纳。例如,教师可以把“海洋文化”定为主题,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记录有关的优美词语10个、句子5个,并且将自己的读后感以文字的方式写下来,教师定期对学生的积累情况进行检查。

2.展示激励评价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评价结果展示的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具体的方法可以是让学生在平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将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语句或者是读后的感想记在笔记本上,作为评价结果展示的素材。并且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读书评价展示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对阅读成果展示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此激励没有获奖的学生更加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在班级内部举行“三国演义读书会”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可以是讲述“三国茅庐”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也可以对刘备、曹操等一些主要的人物进行评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采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以此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对待课外阅读活动。

二、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学习上,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学校和教师培养的重点,因此,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还不是很成熟,并且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价的结果不是很准确。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

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是一种很有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作为评价的主体,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评价活动的抗拒心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是十分有利的。

3.家长评价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待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度过的,因此,家长是学生学习道路上重要的参与者。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托付给教师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家长应该与学校积极配合,适当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家长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活动基本上是在家里进行的,所以,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就是很好的家长评价的方法。在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其阅读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孩子抒发了阅读感想之后,适当地对其进行鼓励。

总之,课外阅读评价对于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拓展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养方面都会起到帮助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评价的重要性,从改革阅读评价方式和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两个方面完善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篇12

一、 评价主体要多元

以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由教师来评价的,这种单向的评价,功效有限,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阅读评价的期待情绪,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动力。课外阅读评价的主体要开放、多元、互动,真正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与激励的作用。

1. 家长评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校牵手,形成合力,就能让学生阅读效果最佳化。学校可以给家长发倡议书,告诉家长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并请家长参与或监督孩子的读书活动,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孩子的阅读情况及时做出客观的评价,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学生评价。学生是课外阅读评价的重要主体。学生评价有两种方式——互评和自评。

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发现榜样,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而学生对照教师的要求,对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是不断发现、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提高自主意识、反思能力、矫正行为的过程,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的过程。

3. 教师评价。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的读书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营造气氛、树立典型、推动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期待,一种激励,一种动力,所以,教师要把握一切契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适时评价,给学生注入阅读的动力,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二、 评价形式要多样

1. 过程评价,激发阅读兴趣。课外阅读的评价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搜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读书的资料,考查学生阅读的过程,激发和保护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

(1)读书记录卡。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给低年级学生每人配备了一张读书记录卡,记下学生在阅读中的串串脚印,以此鼓励学生开展阅读。记录卡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填写所读的书名;第二部分是学生填写读书的起止时间;第三部分是学生自评。学生从一颗星到三颗星的三个等级中选择一种,对自己读书情况作出评价。第四部分是家长或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综合评价。采用的是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

学校对读书记录卡每月进行一次评比,评选出班级最佳读书小明星,这样的评比既是对该生的肯定与褒奖,又是给其他学生树典型,让他们见贤思齐。常常是成就一个,带动一批,班级掀起了阅读的。

(2) 课外阅读本。我校给中高年级学生每人配备了一本课外阅读本。课外阅读本分为“每周一诗”“语言积累”“阅读感言”等几个板块,每周完成一次,每月举行一次评比,评出最佳课外阅读本,在全校展评。每次展评,在学生中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响。展评的学生情绪高涨,继续努力;没展评的学生暗暗下决心,迎头赶上。

(3) 阅读成长档案袋。我校给每位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搜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相关材料,评价学生读书的兴趣、态度、方法及效果。阅读成长档案袋搜集的材料包括: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读书记录卡、读书笔记本、阅读征文、课外阅读检测试卷、课外阅读专题作业、编制的读书小报、获奖证书等。阅读成长档案袋每学期集中展评一次,作为期末对学生课外阅读考查的重要依据,作为读书小明星评比的重要凭证。阅读成长档案袋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提高自主意识、反思能力及矫正行为的重要抓手,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阅读考级。阅读考级是目前众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评价课外阅读的方式。我校把阅读考级分为三个层次:“小书虫”“小琴鸟”“小龙人”。由“虫”变为“人”,预示着学生读书数量的递增,读书质量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要想获得“小书虫”证书,学生必须阅读完每学期的5本必读书目,并在检测中成绩达到85分以上。学校每学期要进行2~3次的必读书目的检测,学生获奖面一般能达到75%以上。扩大获奖面,主要是想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获得“小琴鸟”证书的条件是:至少要有两张“小书虫”证书,且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75首古诗词测试中获得90分以上的成绩。“小龙人”获奖的条件是要有一张“小琴鸟”证书;在学校每年读书节的征文活动中至少获二等奖;除了学校的必读书目之外,每学期至少读5本以上自己喜欢的书,是同学公认的爱读书的学生,在全班同学读书评价投票中得票率达85%以上。阅读考级评价机制,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把学生一步步引上书山,走向优秀。

2. 活动评价,收获阅读快乐。学校还要多开展读书评比与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每次活动就是一种展示,展示就是一种分享,分享就是一份快乐,收获快乐就是一次激励。所以,交流展示、评选评比都是有效的评价手段。

(1) 书香班级评比。我校每年都要评选书香班级,从面上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制定的书香班级评比标准是:任教班主任爱读书,至少读过10本以上儿童读物;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能定期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班级有图书角,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班级有浓郁的读书氛围,大多数学生有较广的阅读视野,每生每学期必须认真读完5本必读书目、3本选读书目,必读书目检测班级均分在年级名列前茅;每周的阅读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读书交流。书香班级的评比不搞终身制,实行滚动制,每年评选一次,它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注入了一股活力,带来了一片生机。

(2) 专题竞赛评比。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还你一个惊喜。我校还经常开展课外阅读专题竞赛评比。比如,低年级的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的演讲比赛、美诗文诵读竞赛、读书征文评选、读书小报制作评比等。这样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成果展示与分享的舞台,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成就与快乐。

三、 评价原则要多重

课外阅读是一种开放式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因此对课外阅读的评价要遵守以下原则:

1. 激励性原则。课外阅读的评价应坚持激励为主,引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促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过程性原则。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不在近利,而在远效”,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因此,课外阅读评价要注重学生阅读的过程,淡化阅读结果。通过评价,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经历过程,快快乐乐地享受过程。

3. 整体性原则。课外阅读评价要重视学生综合方面的考察,对学生阅读的兴趣、态度、习惯、内容、方法、能力及效果作整体性的评价,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4. 模糊性原则。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不能过于细微而精致,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可以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进行,做到多方位交流,多角度评价;也可以采用阅读竞赛、经验交流、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

篇13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计划;方法;环境;评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相辅相成。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丰富文化知识、增加生活阅历,还能陶冶人格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接下来应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动机,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是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大语文观和终身学习观,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二、制订计划,让课外阅读变得具体可行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三部名著。显然,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三、组成阅读小组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志趣相投、智能互补,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彼此竞争、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保持兴趣,让课外阅读持有内驱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好奇心、求知欲的高级形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会持续、专心钻研它,从而提高效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的需要并从中获得愉悦,从而自觉进行课外阅读。保持兴趣的方法很多:

1.用诗文故事持续阅读兴趣。

2.用综合活动诱导阅读兴趣。

3.用成果展示促进阅读兴趣。

4.用经验交流强化阅读兴趣。

5.用评比激励鼓舞阅读兴趣。

五、营造环境,让课外阅读形成浓郁风气

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受个性心理、阅读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和谐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

还能给予学生从阅读到心灵的自由,有利于形成“书香”“墨味”的校园气息。营造良好环境的措施有:

1.提供场所时间,丰富阅读资源。

2.开辟交流园地,拓宽展示平台。

3.健全管理监控,强调评价激励。

4.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氛围。

六、指导方法,让课外阅读科学有效进行

《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减少学生走不必要走弯路,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功效。课外阅读的方法有:

1.采用粗读、精读相结合。

2.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

3.采用学习、运用相结合。

4.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5.指导写笔记点评体会。

七、强化评价,让课外阅读预约有序进行

课外阅读的评价,不仅能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度和成效,

还能促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与调整,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一种预约、激励和成就感,并获得更大的持续的兴趣。评价的原则,应以激励、鼓舞为主。评价的方法,可以是多样性的:

1.重过程评价。

2.模糊性评价。

3.定量性评价。

4.激励性评价。

篇14

【关键词】建筑行业 项目管理 成本预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然而,目前农村小学不仅没能把课外阅读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而且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学校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已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开始个性的发育,处于性格、兴趣、爱好等各类信息的渴求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很健康、很良好的倾向。事实上,农村学生中85%的是留守儿童,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我近期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阅读兴趣培养》的课题研究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对本校二、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参见下表:

统计中“有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机会阅读”,“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希望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读物”、“希望家长的支持”、“有家长的辅导(监督)”等等。还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而这些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愿望理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但现实与愿望截然不同,那么,是什么原因在阻滞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呢?不难看出,通过以上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因所在,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在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在教育评价、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任然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使本应该占有一时之地的课外阅读被束之高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少不了学生课外阅读。而学校的课外阅读情况开展如何,参见下表:

另一方面,学校根本没有阅读课,学校对学生的作业、品德、纪律、卫生等列入考核范围,进行评比,唯独把课外阅读弃置一边,学校图书室藏书远远不够,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为了迎接大小的统考,各科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费劲精力完成作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一句空话。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学生被动地按照考试要求,读教材、背诵课文。这样长期下去只会扼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家长对课外阅读不理解。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本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把课外阅读看成“不务正业”,实属“多余”。请参看下表:

从调查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事了,孩子手中除了学校发的几本课本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可孩子手中有价值的图书几乎没有。原因是家长们认为那些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无用,与考试无关,会影响孩子学习。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一)丰富课外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形象思维占主要,对枯燥的文字往往缺乏兴趣。所以“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无疑是激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方法和途径。那么,恰当地选择阅读材料至关重要。因为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读故事、猜谜语、背儿歌、看漫画书等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及时向学生推荐这类书籍。如:《百岁童谣》、《洋葱头历险记》、《狐狸列娜的故事》…… 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评价文中的乌鸦是很爱思考问题动脑筋、热爱劳动、很聪明的。接着我便抓住契机给他们讲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从前有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共同生活在森林里。一天,乌鸦找到一块肉,叼在嘴里,准备给她的孩子吃。这时……狐狸说:‘你的歌声最动听,谁都没有你唱得好,你就唱几句吧!’乌鸦……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嘎然而止。究竟乌鸦有没有上当呢?狐狸能否吃到肉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时我举起手中的《小学生最爱读的一百个经典故事》。同学们要想知道‘乌鸦和狐狸的故事’结果就藏在这本书中呢!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下课后同学们都纷纷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本书。回家也可以叫爸爸妈妈去买。学生的阅读兴趣霎时间都被激起,纷纷要求借书。可见,从故事入手,通过情节的吸引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可以达到 “要我读”为“我要读”的效果。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教师单凭每节课中的讲故事、猜谜语、读儿歌等形式是远远达不到阅读量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枯燥。只有开展形式多样、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刚接替二年级语文课时,每一周都抽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深化课外阅读。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阅读卡片或资料袋,学生把一段时间内从阅读的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好故事以及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有趣的字、词等都放进课外阅读资料袋里。利用班上的读书交流时间进行展示。又如:利用周一的班队活动,组织 “我是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争做古诗大王”课外诗歌朗诵比赛,猜谜语比赛、手抄报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当然教师的课余时间也要多阅读,一些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学生就能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向学生介绍快读法、精读法、略读法等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课外阅读模式,学生的阅读潜能能释放,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建立阅读评价机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对阅读有兴趣,能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很难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离不开优美句段的摘抄。在学生摘抄的内容中,教师可选取精彩的部分进行朗读或评价。如:“你真了不起,瞧,你摘抄的这句话多美呀!能借我读读?”“这句话实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借我一用,可以吗?”等话语来激起这种成功感,当学生得到老师如此赞许时,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励,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老师肯定,同学评价。当然,学生的水平各有高低,老师也要采用弹性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些,而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他能认真做了,而且摘抄的质量也不错,教师在评价时,就可以给以高分,给以表扬。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心志发展不成熟,难于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但他们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时,应该引入竞争评价机制,让学生品尝课外阅读的成功喜悦。例如:我每周抽20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一周以来课外阅读的成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组员评价。学生可在该段时间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资料袋,评价出好的在班上进行展示。别看这是很小的举动,被推选出来的学生觉得无比自豪。因为学生的付出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又如:为了让家长参与和监督孩子的阅读情况,我制作了《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评价表》,让家长评价孩子的阅读情况,并由家长写上简单评价语。这种方法老师可以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真正能做到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心中有数。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家长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课外阅读成功的乐趣。由于在课外阅读中评价机制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励了学生的继续阅读。

(四)家校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时间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十分关键。要让家长知道,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靠书本来的。而课内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必须靠课外来补充。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创设条件,鼓励孩子加强课外阅读,并能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总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寻求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就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参考文献:

[1]邓世维.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先传研究.[J].快乐阅读.2012.6.

[2]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