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课外阅读的感受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课外阅读的感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的感受

篇1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可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建立阅读生活,提高阅读能力。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乃至个人修养的整体提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江苏省太仓市教育局2012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段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意见》则提出:“各校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欣赏)课,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各校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如整本书的欣赏评价课、高效阅读指导课等),形成阅读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可见,课外阅读课型的研究,是语文教师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于年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阅读方法的不同,课的目标、内容和结构也会不同。本文根据笔者视野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和探究,谈谈对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让孩子喜爱阅读

我们眼下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有不止一个的教学目标,例如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再具体一些说,如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表演,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使他们有所收获;在阅读中懂得某个道理; 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等等。

笔者觉得这么多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首要的、最重要的目标只有一个: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因为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己千方百计地找图书阅读,就会终身不渝地阅读,就会乐此不疲地探究,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就会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养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懂得好书中的人生真谛,就会受到书的启发,展开想象、思考,忍不住表达的欲望,就会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相比阅读兴趣的激发这个重要的目标来说,其他目标都是下位的目标,是相对次要的目标。倘若,课外阅读指导课目标繁多,教学任务复杂,学生课上得累,心中升起的不是浓郁的、强烈的阅读欲望,那么就算知晓了阅读的方法、习惯的要求,明白了某本书中讲述的道理等等,收获能够广阔到哪里去呢?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也强化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强调在阅读问题上“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笔者窃以为“尊重天性,培养兴趣”可以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得到更好的体现,而“提高能力”可以在其他语文课和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因此,课外阅读指导课,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培养阅读兴趣”这个重要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引领孩子一生阅读好书,而不是代替孩子阅读一本好书。

诚然,“读书备词典”“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阅读的好方法、好习惯,对于儿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效果,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课堂上涉及,但是不应成为主要目标,不应该占据课堂过多的时空。

二、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内容:让孩子触摸好书的精华

低年级儿童的课外阅读书,内容相对简短,如果是绘本,一般可以介绍整本书或者删减版。如果是文字偏多的书,也可以挑选重要章节介绍。带着“让孩子喜爱书”这个教学目标,把好书展示给儿童,让他们触摸书的精华,让书的魅力震撼学生,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包括相关常识、书的主体内容、感悟的指点等。相关的常识有:书名、作者、书的样子、书的类属、人们的评价等。书的主体内容包括书的故事、插图、书的特色等。感悟的指点是指书中那些特别精彩、特别震撼人、特别能启迪人等关键之处,师生停下来进行阅读交流,指导学生感悟,感受书的美妙之处等。

例如在《爱心树》的阅读指导课上,老师将绘本故事的删节版一页一页展示给孩子们,在图文并茂的故事面前,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了。故事讲述了一棵大树喜欢一个男孩子,给了男孩爬树、捉迷藏、荡秋千、睡在树荫下的快乐;给了男孩苹果以及由此换来的钱;给了孩子可以造房子的树枝和造船用的树干,直到只剩下一截树桩。大树一直很快乐,只有在孩子不在,在不能帮助男孩的时候,她才感到忧伤和抱歉。老师在读到大树很快乐的时候,不时地停下来问问孩子们:“大树为何快乐?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读完后,老师问:“书中的男孩,后来长大,成了老人,大树为何还一直称他为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你身边有这样的树吗?”“这个男孩子一共来到大树边几次,每次来都是为了什么?”等。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问题孩子们能够回答;有的问题孩子们回答得不好;有些问题,部分孩子回答不出来。但是孩子们都被书深深感动,有的孩子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在偷偷地擦眼泪。课后,他们抚摸着书,爱惜地认真地阅读着。

在另一堂介绍童诗集的课堂上,老师从展示一首小诗《明天去远足》开始,让同学们在指名朗读、想象中感受童诗的美好和亲切,进而介绍一本诗集,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其中的几首童诗《快乐佛》、《发呆》、《孔雀先生》。老师的问题很简洁:你知道要去远足的消息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快乐佛》中的快乐佛快乐吗?《发呆》中写的发呆是怎样的?有趣吗?你喜欢《孔雀先生》中的哪几句?孔雀先生眼睛在看什么?短短的课,简简单单的方式,让孩子们忍俊不禁,喜不自胜,使他们萌生了对童诗的喜欢和对童诗集的亲近愿望。

在介绍童话故事集《没有彩虹的怪兽村》的课上,老师通过语言渲染,激发孩子们一探没有彩虹的怪兽村秘密的阅读兴趣。然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起老师准备的童话故事《小乌鸦的故事》,他们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在介绍作者的时候,老师介绍了花婆婆名字的来历,播放了花婆婆讲的故事《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使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这本童话故事书。

三、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特征:美丽的、智慧的、立体的、延伸的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的本质特征,产生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影响力,它是让学生产生不同感受的根本原因。研究和把握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内容特征,有助于提高它的课堂效能。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是美丽的。提出这个要求的依据是好书是美的。一本公开出版受到公认的好书,就是因为人们被书的美吸引。所以,上这类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应该尽量捕捉书的美丽,展示出来。好书的美主要有文字内涵美、文字形式美、插图美、书的外观美等。教师在阅读中,领略了书的美,将它们择要展示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和欣赏,就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起过一种美好的语文生活。这个要求看似很高,其实不高,只要老师去阅读,去体会,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展示出来,吸引孩子们也来思考和感受,就达到要求。老师找得是不是全面、合理,孩子们思考、感受得准不准,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被引领过来了,他们关注到了,感受到了美。因为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阅读中孩子的认识深度和层次是孩子们自主的天空,我们不应也不需要强求,开卷了,喜爱了,就是成功。对孩子们是这样的要求,对教师也不应提过高的要求。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是智慧的。这个观点的依据也是因为好书,好书一定是智慧的。说好书是美丽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因为好书内涵上的智慧。智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首先,在内容上,老师应该发现书的智慧之处,选择书中有趣的、感人的、睿智的内容展示给孩子们。其次,在引导学生读懂的过程中要善于选择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感悟、深思的地方,引导孩子们体会、思考、交流、甚至思辨,从而感受好书的精彩。例如,在《爱心树》的阅读指导课上,老师的提问:“大树为何快乐?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书中的男孩,后来长大,成了老人,大树为何还一直称他为孩子?”等。这些问题,是书传达爱和奉献精神的过程和方式,这种过程和方式是智慧的,深深地打动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智慧的,使孩子们停在感情的节点上,深受震撼。第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师评价应该是智慧的。课外阅读的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采取多种评价方式。1.重结果,更重过程。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收获的多少深浅也很难一样,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阅读水平低的孩子,要注重他们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方法、习惯等,有点滴的进步就是成果,就应该给予鼓励。2.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如开展“好书推介会”,每个学生推介一本好书以后,让学生先自我评价一下推介是否成功,然后让大家选出推介最成功的人,最后教师做总体评价,引导大家评选班级“小小读书迷”、“故事大王”、“小小博士”、“小小作家”等。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认真倾听、正确认识自己、敢于大胆质疑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阅读中去,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是立体的。“立体的”意思是这类课,应该是与孩子们的生活链接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之外的一个象牙塔。课外阅读指导课就像带领儿童出去旅游,看着风景,指指点点,谈笑风生。在旅游景区,是什么风景都可以欣赏的,同样,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有丰富的风景。立体的要义之一是,这类课,应该让学生了解相关书的各方面情况:书的样子、文字、图画、书的特色、书的作者、书带给读者的思考、人们的评价等。立体的要义之二是这类课,要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感受书,走近书,走进书: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身体感受,用心体会,用大脑思考,用创新的思维去解读。总之是让学生像在生活中得到一样好东西那样,尽情体会、品味、享受,感受到好书的魅力。立体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孩子会得到更直观、更亲切、更丰富的感受,从而更爱阅读。

篇2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喜欢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的愿望入手,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介绍读物激趣

介绍书中人物、大概内容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愿望。

3.谈感受激趣

教师生动讲述自己(或由学生讲)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4.开展丰富的活动,提升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对课外阅读,根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这几种形式的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鉴赏性阅读,提高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1.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

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靠默读来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则应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的内容,想象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2.抓意境想象读

为了引人入胜,作都都比较注意意境描写。如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背景,或渲染浓烈的情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传神的描绘,激发读者的思绪,使之产生想象和联想,得到美感体验;有的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让读者体味、辨析、感悟。因此,阅读作品中这部分内容,应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性,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3.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让学生变“眼读”为“心读”

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的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

5.精略并重

精读有两层意思:一是读得精细,“纤屑不遗”,二是阅读所得精粹,做到“发挥尽净”精读是阅读的最高形式,是最有价值的阅读。对有些课外读物,教师可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欣赏读物中的精彩片断,学习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技巧,以达到积累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通过读、思、议、练、评的训练环节,帮助学生把课本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教师也可以运用读、思、说、写、评、演等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读,即读书读报

读书,要多朗读精彩句段。可以开展精彩句段的朗诵比赛一分钟读报等活动。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2.说,复述读物内容 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可以开展讲事故读书报告会新书介绍评读书大王等活动。形式可以是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声情并茂的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写,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完书后,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三种:一是摘录式,摘录好词句好(段);二是编写内容提纲;三是心得体会式,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

4.评,评点、评价

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便于组织,教师可以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

5.演,表演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一、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

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对学生全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而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关系着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了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机和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苏教版《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这本课外阅读书是学生所熟知的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其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可在讲解叶圣陶文章的同时给学生推荐这本书,教师可充分抓住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有期待心理,激起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奇心。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真正地付诸行动。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行为,没有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学生需要自己去实践。因此,教师在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时,需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以苏教版《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书中讲述了很多童话故事,诸如《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快乐的人》等,这些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引入一些故事,描述故事中一两个场景,比如,可告诉学生:“你们想知道一粒种子的神奇故事吗?它的一生经历很多很精彩的事情。”通过一定的铺垫陈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总之,教师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可能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和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降低,从而减弱课外阅读的行为。因此,教师除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对于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都至关重要。以《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这本书的阅读后,可实时跟踪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比如,可以进行师生交流,谈谈从阅读中的收获,也可以作文竞赛,让学生抒发读完《叶圣陶通话故事》的感想。通过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使学生在课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领悟和体会,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好处,并从内心深处寻求课外阅读的需要。

四、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语文教师在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注重优化学生阅读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适当引入一些课外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拓展其知识面,让学生深化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以《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叶圣陶的文章外,还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其另一方面的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叶圣陶文学思想的体会。另一方面,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使其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收获认知。比如,在《叶圣陶童话故事》课外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享心得、阅读的收获、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等。学生在树立一定的认知后,会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的行为,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做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和优化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玉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2]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08).

[3]王天锡.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科教文汇,2007(09).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4]三要素上好小学语文课[J].赵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篇5

一、忽视了课外阅读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考试内容在语文教材范围之内,学好教材考出好成绩就万事大吉了,课外阅读是浪费学习时间和增加孩子负担。更有甚者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阅读就要阅读语文教材。

二、课业负担挤压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应试教育的现状,造成小学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如何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上。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早上上课,中午应付题海作业,下午上课,晚上还要应付比中午更多的作业,一周盼来的双休日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兴趣班在等着他们。在这样情况下,学生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

三、缺乏对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肯定的评价。在实际中,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时发现和保护。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学生课外读的都是闲书,不予支持和鼓励,更没有去积极地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认知导致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悦读”呢?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感知课外阅读的意义,就要让他们从内心里真正爱上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可在语文课、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适时插入一些教材之外的有趣故事等,诱导出学生的兴趣点,并说明这样的小故事通过课外阅读就可以看到很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影响学生的家庭,使家长充分理解和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建议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外阅读的“气场”, 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读后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共享阅读的快乐。此外,教师还要消除家长“课外阅读对考试无用”的错误观点,举例说明班里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作文成绩比不喜欢阅读的好,从而使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提高考试成绩是有益无害的。

二、合理安排,为学生预留阅读时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玩乐,但每天的课程、每天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并不轻松。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只花一学期二分之一的时间就教完了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在班级内部进行了尝试,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课时,节省课堂时间,在每周五下午的语文课,专门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把时间交给了学生。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课外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懂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就会有的”,可以根据挤出时间的多少,合理安排阅读量。起初,很多学生有些抵触情绪,有被逼迫阅读的感觉。但经过三周的坚持,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普遍得到了提高。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热情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在实践中,我的主要做法有: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利用奖励手段,肯定阅读成绩。比如,奖励给最努力的学生“阅读小公主”“阅读小王子”等荣誉称号,或者进行物质性鼓励,奖给学生一本有趣的书、一支钢笔、一个作业本等。这些方法代表了教师对这些爱好读书的学生的肯定和赞扬,会在全体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榜样,激励他们向这些榜样学习,促进学生今后积极阅读课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