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训练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训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课外阅读训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训练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技巧;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42-01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为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阅读技巧,而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非形式,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多是由教师指导阅读。而课外阅读是由学生运用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自主阅读教材以外的辅阅读、自主选择的各种作品的阅读,这种阅读大多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重在技巧训练。

一、独立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独立阅读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学习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二、教予课外阅读方法

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感觉到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是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课题组要求教师应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关注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

关于为青少年开列书目的意义,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蒋绍愚先生说得切中肯綮:“……如果不加引导,完全让他们‘自由选择’,那么,就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意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名著无缘。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我遵循的是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并注意了体裁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以结合起来。(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3)影视主题阅读: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汤姆叔叔的小屋》。

2、指导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于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也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我们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3、指导速读

现代社会是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学生都要斟字酌句,那么他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指导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教师要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创设阅读的环境。首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为学生提供读书源泉,力求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常装一两本课外书;为孩子在家中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其次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板报;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推介到图书角,实行好书大家轮换看。我还指定班上的图书管理员每周到学校的图书馆为为同学们办理图书借阅,积极营造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一是每周两节活动课为阅读课,让学生自己阅读喜爱的书籍;二是每天早上或午后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容、感受、收获进行交流;三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每天放学后利用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阅读。

3、发挥监督机制

教师可以建立阅读档案,并依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设计一张阅读反馈表,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过的精品及阅读情况进行整理和记录,并放入自己的学习袋中,以便老师的随时检查。通过这样的记录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反馈表又能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及时总结,树立典型

学生经过一个时期的课外阅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总结。一是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上是我们学校课题组的一些尝试,旨在帮助小学生快速准确地阅读文章,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教会其阅读方法,使之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2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

一、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介绍。

1.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很大的技巧,当教师注重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之后,就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教育。那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2.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之后,就能够独立地开展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是新课改中的重要要求。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进行简要的介绍。

1.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于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了,他们才有积极性去探索,才能够主动学习。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做好榜样工作,言传身教。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学生布置班级环境,营造静态阅读氛围。教室的布置要尽可能地使教室散发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使墙壁说话”,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精选的各种名人名言,它们有的揭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设立“班级读书角”,让学生把带来的书放在一起,互相交换书和读书心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自己阅读书籍的体会以及感悟和学生交流。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好处。小学生作为一个很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就会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比如,笔者在阅读《乔布斯传记》时,就和学生探讨过乔布斯以及苹果等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对于这本书的的阅读产生了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向小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小学生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的群体。因此,教师要是给小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读物,会在他们的意识中树立起“课外阅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的想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曾经让小学生阅读《三毛流浪记》,三毛的苦难和智慧都让小学生感动。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教育小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同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增长见闻。

2.加强基本功训练

加强基本功训练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笔者这里提到的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对于字、词、句子的训练。小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字词句,才能够顺利地读懂课外阅读书籍,才能够提高他们的信心。相反,如果是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小学生就会心生厌烦。加强基本功训练一方面是要课堂上让小学生掌握好字词句的相关知识,培养小学生顺利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教小学生通过使用工具来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小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等方面解决字词句的问题让他们有成就感,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

3.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以语感为核心开展教学,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在课堂内部,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同时,阅读的良好习惯也表现在小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上。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倡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在家读给家长听,在学校读给老师听,或安排一定时间让其读给同学们听。

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使小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在工作中,会在阅读教学中定期组织“朗诵会”,让学生将阅读情况进行展示,通过比赛来评出“阅读冠军”、“阅读明星”等,再比如“编课外阅读小报”“故事会”,这些都能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4.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

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措施。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所阅读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幻灯片等多媒体开展教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文中这样描述“深蓝的,淡清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那么,笔者就播放关于西沙群岛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五光十色的颜色,了解到西沙群岛的魅力。这样比单纯学生的想象效果要好得多。

总结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对于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上文中,笔者主要从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以及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等方面介绍了如何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认真做好上述工作,才有可能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继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红.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2]李杉玉.谈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篇3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语文教学 开展活动

俗话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对课外阅读做了量的规定,还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做了指导性的规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那么,如何做好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需要,才会积极、有效地去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通过讲故事,把书介绍给学生。教师讲到动人的地方时,可暂停讲解,以激起学生“欲知后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第二,配合班级、中队活动,把书介绍给学生。如通过主题活动、赛诗会、故事会,把相关优秀书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为活动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参与活动,就能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要。

二、结合语文教学,指导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不断探索,试图建立一个以课本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课内外阅读互相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系统。这既可为教学创造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又可将课外阅读作为巩固、运用课内所学知识的积极手段。由于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互相联络,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诱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可以把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中心内容一致的课外读物,先安排课前读,作为学习课文的铺垫,学完课文再提出新的阅读要求以加深理解。例如,配合《负荆请罪》阅读《史记》(小学生版)。教师课前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即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但这些课文并没有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史记》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第二,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知识有拓展的课外读物,安排在课文学过后阅读,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学了《三亚落日》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海上日出》;学了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西游记》。第三,对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课外读物,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内进行。如配合《草原》阅读《野马西风》等介绍草原风情的文章,引导学生介绍文中草原人民的习俗和其他民俗风情。第四,那些与课文文体或文章的写作特色相同的课外读物,可结合读写训练相机进行,使学生触类旁通,进行读写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如配合《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大鹿岛游记》等游记文章,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的写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课文阅读,按实际需要,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般形式有:介绍读物、按要求共同阅读、读后讲述、专题讨论、读书情况交流、一分钟读书信息导报、集体读报活动等。

另外,为了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还可以与学校或少先大队的活动结合,组织以下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

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摘录笔记,摘录好词佳句;二是提纲笔记,侧重于提挈作品内容;三是心得笔记,重点在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按照不同的年级,结合不同的读物,提出具体的要求。

总之,课外阅读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在课外阅读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刘桂珍. 书香沐浴人生 书韵丰盈人生――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3).

[2]丁海艳.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课外阅读能力得到加强,才能更好地巩固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当格外注重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兴趣在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能够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得到加强和巩固,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好衔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契合语文教学的出发点。

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温习原有的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同时,对于新知识,学生也会花一些时间去加以记忆。可见,只有具备较强的记忆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记忆基本知识,以便在课外阅读方面打开困顿的局面。

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这个部分的参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交流水平和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这样,就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面,仍然会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影响着孩子们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阻碍了课外阅读培养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

1.词汇量较少,严重影响课外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需要构建在一定的词汇量基础上。然而,很多小学生的语文词汇量非常少,他们不注重对书本教材中词汇量的积累,在课余时间对教材外的词汇更是不愿过多摄取,致使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因词汇量少而犯愁,对书本内容无法理解,对课外阅读丧失了兴趣,不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

2.语法不熟练,制约了课外阅读速度。

课外阅读所涉及的是文章,需要借助一定语法知识来进行阅读分析归纳,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的语法知识仍然少有涉及,这势必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速度,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其他因素导致学生课外阅读能力限制。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有时候课外阅读能力却出现下滑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干扰。比如:对所阅读的文章题材不感兴趣,对课外阅读缺乏信心,对文章进行课外阅读的动机不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

三、实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若想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就应当从课外阅读的预期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积极对策,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1.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在他们未来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有一个全新的思想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理解并破解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恐惧感,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利于课外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2.注重词汇语法的学习,为课外阅读提供智力支撑。

学生应当从自身寻找突破口。在课余时间可以增加阅读量,积累更多的词汇,避免一旦出现生词,就去翻阅词典的不良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词义相近用法却不同的词归结在一起,进行集中辨析,使学生知道在某种语境下运用哪个词语更加准确更加贴切,如“华丽”“美丽”“壮丽”之间的词义毕竟相近,却各有所用,分析到位,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大幅提升,才会焕发一种快乐阅读的氛围。

3.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适应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文章,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寻找关键语句,并抓住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阅读。例如,学生在课外阅读终于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其词义进行猜测,从而形成一种快乐阅读的氛围,对猜对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对成语进行全面的解释,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增加,利于快乐阅读目标的实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让我们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大阅读环境之中,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抓好课外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做出各自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轻松学好语文,让语文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利霞.浅谈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07).

[2]张晓培.重视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J].吉林教育,2010(02).

篇5

一、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十几年,深深地了解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作为小学重要的学习科目,由于部分家长的轻视、部分家长不懂阅读的重要,所以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是重视不够,这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极为不利,尤其是课外阅读。学生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的很少,更多的学生只读过三两本书。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重任直接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身上。

近几年,我每年都要做一个所教班级学生的阅读调查。它起源于五年前一次偶然的调查。那次,我调查了所教的六年级42名学生的读书情况。发现15名同学没有读过成本的课外书,没有读过杂志,不知道杂志,24名同学只读过1~3本书,只有3名学生读书超过了3本。从这次调查后,我决定加强读书方面的训练和引导。

二、加强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对于阅读教学总体目标的确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为升学服务。这样做既是立足长远,也是为现实服务。针对这两个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如下的方法:

1. 加强课内阅读训练。这里的课内阅读是指和教材内容相关及无关的试卷、练习中的阅读题(即所有的阅读训练题)。课内阅读训练是为考试和升学服务的。在现实的条件下,忽视学生分数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你怎样努力,学生家长和学校是看重分数的;无论我们承认与否,这毕竟是当前为社会所共同遵循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无论我们怎么认识,这一状况在短期内都不可能转变。不完成这一目标,后面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都无从谈起,因为失去了家长、学校支持的任何教学都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对于课内阅读训练,这几年得到的突出感受是加大训练量,同时加强阅读技巧的讲解。刚开始实验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重讲解,忽视练习。实践中发现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分数,于是自己开始反思,逐渐认识到是因为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太少,导致感性认识少,所以很少产生理性认识。后来学生的练习增多,发现学生的阅读分数逐渐提高了上来,学生的进步得到了学生自己、家长和学校的承认。但一些常见的阅读错误学生仍然经常犯,于是开始讲一些阅读方法。这时候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原来这些阅读错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经常出现,他们乐于解决,所以学生们改正的特别快。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有:(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该识记的东西记不住,缺乏较为广泛的、必需的知识积累。(2)判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缺乏必要的推理能力。(3)综合概括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不强。(4)不会联系实际谈感想、心得、体会、收获。(5)阅读态度不端正,包括不重视、不认真等。这是很多学生阅读提高不上来的根本原因。

2. 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这里的课外阅读指的是课外书的阅读。农村小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学生的课外书特别少,家长认识不上去,既不给买,也不让看。近几年情况有了改变,上级教育部门开始有计划的配备图书,各学校都建立了图书室。以前总是让学生在课下看,但学生们因为书少、不重视等原因,看的书很少,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书。现实的改变只有一个办法,上课时间看。但需要教师引导。于是我每周拿出五5~6节课让学生阅读。一开始时间多些,后来逐渐减少,最后一周1~2节。具体的书目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四大名著的简略本和省略本、还有漫画、《昆虫记》、《千家诗》等。我采取的方法是学生每人收集几本书,还有就是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学校图书室的特点是书目多,但受时间等限制。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们对自己读的课外书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作品内容有很多的话说。于是我趁热打铁,开了读书汇报会,在会上学生唱主角,他们在会上各抒己见、充分享受着读书带来的愉悦,这次汇报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后,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对阅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引导读”到“我要读”,同时阅读教学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支持,这些都对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篇6

课外阅读训练体系是指一个以语文活动为激活要素和运用场所,以挖掘阅读文本的“人文亮点”和内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为辅助,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主体性训练体系。尝试将新课标中建议的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进行阅读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尽可能科学、系统地归为若干个专题,以课外阅读训练月的形式进行操作。每个专题的阅读训练分为四个阶段:一,激活阶段;二,引导阶段;三,自读阶段;四,评展阶段。每一阶段的训练时间为一周。每一周安排两节阅读课进行示范和阅读检测验收。

一、激活阶段

激活阶段的具体运作就是选择符合训练专题的激活点和激活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处于阅读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状态。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从无兴趣逐步向有兴趣转变的同时,应该将他们的“封闭式”阅读逐步转向“开放式”阅读,既让学生个人的阅读服务于集体的某种意志,强调个体之间的透明性和交互性,促动并帮助学生将在阅读中获得的认知与经验都倾吐出来,得到认同或呼应,与大家共享阅读的快乐。交流的形式除前文提到的口头聊天式的学生私下的交谈,笔者还尝试用以下的形式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

1.读好书――看墙报上的“新书架”

在班级墙报上专辟一个“新书架”栏目、鼓励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好书(也可以是好文章),推荐给大家,推荐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图画式的,可以是图文并茂的,也可以是直观的(将书直接陈列出来),只要能引起同学的阅读兴趣即可,尽可能地在一定时间范围里掀起一个读书小热潮。

2.读书好――听晨会课上的“读书小小报告会”

每天的早晨会课前五分钟定为班级的“读书小小报告会”时间,学生按座位轮流上台汇报,一次1―2位学生。汇报内容为近日的读书收获,可以说说刚了解到的奇闻趣事;可以朗读背诵刚记住的“金玉良言”;也可以谈谈阅读的心得体会。

3.好读书――比比大家的“阅读记载本”

阅读记载本一般记有学生读过的文章篇名或书名及阅读的日期或所用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本子上作摘录、写感想,或记问题、配图案,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半月),教师检查批阅,将出色(阅读量多、阅读有思考、阅读有收获)的阅读记载本展出(就是在班内展示),供全班学习,展出本子的主人就成为“好读书”小明星。

二、引导阶段

在激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具体的阅读文本进行阅读示范。将具体的课外文本阅读分为全面阅读、重点阅读、研究性阅读、感悟性阅读等类型,再把每一种类型的阅读思维方法教给学生。

例如:全面阅读的思维方法――了解文本全貌,理清文本思路;重点阅读的思维方法――抓重点语句语段,探索其深刻含义和艺术效果;研究性阅读的阅读思维方法――研究创作背景,理解思想内涵,分析社会意义,探寻艺术价值;感悟性阅读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选取最受震动和最能产生共鸣的段句,畅谈对于人生的领会,对自然的感受等。重点探讨阅读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顺利迁移。

三、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是学生自行进行阅读的阶段,学生在“激活”和“引导”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阅读专题及内容范围的要求自由选篇(只规定范围和专题,篇目由学生自选),自由阅读,并自行选择参加展示的方式,做好参展准备。

四、评展阶段

此阶段要求教师课外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然后结合所选专题或内容确定展示的具体形式。具体形式一般有:“读书笔记展评”、“精彩片段回放”、“阅读知识竞赛”、“读书联谊活动”、“读书体会集锦”。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再创造的氛围和机遇,使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和人生的主人。

篇7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二、选好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一种是由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没有统一的读物。教师进行指导就无从下手。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应予以宏观上的指导,主要应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

三、时间落实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例如,我们东阿县实验小学把每周四下午4点至5点定为全校性课外阅读活动时间;还有的小学将早自习、课外活动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师指导

学生初读课文,可能会有一些生字、生词,甚至出现断句错误的情况,这些是在所难免的。随着阅读过程的深入,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读认生字、生词,停顿正确,初步领会、表现语言中的思想感情。

结合教材特点与要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熟读成诵,把“背”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教学中,或引导学生看板书读诵,或借助图画(多媒体)读诵,或通过表演读诵,或由老师穿插揭示读诵,还可集思广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读诵等。这样,学生能在教师不提“背”中,水到渠成,在不知不觉中背诵课文,并获得背诵的方法与窍门。

低年级阅读教材,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情阅读,并培养学生有感情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阅读训练

从教材到新课标,到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阅读训练的确是小学语文“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达到新《课标》的这些要求,必须坚持主体化的训练原则,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训练方式要艺术化,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过程。培养学生乐于阅读并自觉地进行训练。老师要在阅读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来解决问题,在阅读中发现并有所收获,这样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乐趣的源泉。

六、赏析阅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七、培养阅读意志

篇8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重要性;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发展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进行行为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语文课程教学活动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字应用能力角度而言,阅读是尤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而由于课本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往往对于新鲜事物颇感兴趣,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拓展多样化阅读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针对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多关注与字、词、句,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学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调动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活动的驱动力,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能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在广泛的阅读文本中寻求自身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并能够在兴趣引导下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育目的[1]。

(二)积累阅读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写作训练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小学生在生活经验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很多学生在写作环节都会存在“无话可说”、“无处下笔”的情况。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有效途径,由于课外阅读素材相对广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积累更为多元的阅读素材,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学生在面对写作材料时,能够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搜集相关元素内容,为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文本写作奠定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小学教学不仅要完成“教书”任务,“育人”更是教学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类型的文本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的自主学习,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涵,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学生阅读《西游记》,在了解师徒四人降妖除魔取得真经的故事情节中,能够学习到师徒面对困难与苦难的坚韧;阅读《声律启蒙》,在吟诵中能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所表现的韵律美;阅读《超新星纪元》可以让学生在科幻世界中调动自己的想象,并理解生命的真谛,游戏中可能存在快乐、可以存在杀戮,犯了错误可以“Game over”,重新开始游戏,但是生命只有一次,让学生理解珍爱生命、珍爱地球的重要意义。多样的阅读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场所等。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班级书架”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源,班级书架可以为班内学生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成为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中转站,同年级的不同班级可以进行班级书架图书的互换,便于学生可以获取更多优质的阅读资源[2]。

(二)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教材内容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在教学计划中为学生预留一定的课外阅读实践,组织每周一次或者两次的课外阅读学习和交流活动。在课外阅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其他同学的带动,使学生将课外阅读重视起来,并利用交流过程,深化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活动,能够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侃侃而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信念感,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

当前文化市场中充斥各种类型的青少年读物,读物的文本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读物的选择时会无所适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读物,避免由于文本质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造成影响。如针对中年级小学生可以推荐《千家诗》、《绿野仙踪》、《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读物,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可以推荐《狼王梦》、《绘本聊斋》、《三国演义》等读物,便于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四)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具有直观影响,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能够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监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等,摆脱智能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对学生假期的束缚,让学生能够自觉阅读、爱上阅读,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3]。

结束语:

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积累阅读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等途径,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士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7):110.

篇9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言警句都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有人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论断: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知,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将学生引向课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把课外阅读列为一项教学内容,而且规定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列出了阅读书目和具体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把课外阅读当成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认知范围,还能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对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和技巧,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要求,仅靠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把学生引向课外,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巩固课堂所学,而且要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三至四年级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原来是2000个)会写;五至六年级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独立地阅读文章或者书籍。为了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大部分教师会有意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并教给他们使用摘抄法、笔记法、圈点法、批注法等常用的阅读方法。但是,传授给学生方法,并不代表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尤其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学习能力有限,要让他们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还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语文水平为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积累知识、拓展视野,进而逐渐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智力基础,以及情感和审美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阅读是思维的过程,是智力活动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背景也在不断扩大,而且他们在发展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其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更加灵活,创造潜能也会得到激发。如果小学生真正投入到了阅读中,他们的大脑就会不停地进行思考、想象、推理、判断,要通过一个个文字理解语句含义、语篇内容,还要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判,甚至还会将文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等等。在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而且随着阅读数量的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此,课外阅读越广泛、越丰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而且他们的智力潜能也会逐步得到开发。另外,小学语文课程标注中建议教师通过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发散思维,提高阅读效率。归根到底,学生的思维灵活了、发散了,思维空间拓宽了,也就为他们的智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表达,是语言输出,而要输出,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阅读就是学生吸收和输入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但是,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认识了更多新鲜的事物,丰富了他们想象力和联想力,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逐步懂得怎样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写作材料、组织语言。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同一的课外阅读内容,并让学生仿写或续写,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方法,通过不断的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比如,让学生阅读完《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后,试着续写故事,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能使阅读和写作充分结合。

四、依照学段的特点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才能有的放矢。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泛的阅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使他们在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充分利用它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村;课外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56-02

2011年修订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重申了对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扩展阅读面,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但这种多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课外阅读量。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实施渠道主要在课外,管理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去管理和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最终将完不成任务,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较差,图书室里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很少,学校图书室只是装扮门面以备上级验收;或因师资短缺,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图书室形同虚设;大部分农村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好大量的课外读物。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笔者所在的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东安各庄镇李各庄小学(简称我校,下文同)是学区内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校,学区的语文教研组就设在我校,我校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就粗略地谈谈我校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做法。

一、创设氛围

为了营造阅读氛围,在教室墙壁、板报、橱窗等显要处都悬挂或张贴了关于读书的名言,创设了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开学初,学校都召开新学期课外阅读动员会,会上张校长作了《人人都来参与课外阅读》的动员讲话,深入浅出地就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等作了介绍,号召全校师生都参与课外阅读活动。语文教研组组长葛老师作了关于阅读方法的专题讲座,然后由爱好读书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登台作了“读书的收获”发言,并向师生中涌现出的读书优秀典型赠书。全校师生纷纷表示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随后各班都召开了关于课外阅读的主题班会,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为保障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出资选购了一大批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编印了各年级课外阅读推荐篇目,各年级、各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并规定:学生在校集中阅读时间为上午晨读和下午的课外活动,学校制定了教师伴读值日表,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的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在每学期初都召开学生家长会,会上各位教师分别向学生家长详细介绍了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安静的家庭读书环境,每天抽时间陪学生读一会儿书,并且为学生选购一批可读性强的课外书。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体化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逐步得到培养。

二、阅读诱导

苏联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和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的熏陶诱导至关重要。我校语文老师都努力做到了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情感方面的学习主要靠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语文老师不但要读经典作品,更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课下还和他们做知心朋友,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了起来。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每节语文课里挤出五分钟时间,声情并茂地读书给学生听。短的文章,一口气读完;长的作品,选读精彩片断。每次上语文课学生都已经正襟危坐,用渴求的目光期待着教师的到来。读书给学生听的时候,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显得兴趣盎然。有一次,笔者读了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中的精彩片断,课后竟有多人到办公室向我借阅,还有人用零花钱买了这部小说。实践证明,学生普遍对读书给他们听的做法感兴趣,他们产生了自觉自愿地想阅读的欲望。

三、建立班级阅读基地

学校为每个班都添置了一个可容300本书的固定书柜,建立了班级图书架,作为班级阅读基地,语文教师为图书义务管理员。这里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场所,更是教师实施阅读指导的场所。里面的图书不是固定不变的,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及时更新。如学习《七律・》,教师就从阅读中挑选一批关于的故事和回忆录,组织学生课前课后阅读;学习鲁迅、老舍、冰心作品的时候,就让学生“读点鲁迅”、“读点老舍”、“读点冰心”。班级阅读基地的建立,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利用班级图书架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如训练学生利用图书目录,及时找到自己需要的书;训练他们在阅读之前能猜测读物的内容;训练他们的速读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阅览图书,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等。另外,利用班级图书架还可以培育学生阅读的个性。通过自主性阅读,有的学生会表现出对某一类书籍的特别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读得更广一些,思考得更深一些,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探究性阅读。

篇11

【关键词】课外阅读 农村 小学生 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那么,为什么许多同学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呢?这是因为:(1)首先农村的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许多家长都外出打工,75%的都是留守儿童。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2)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3)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上述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生成,确保新课程在农村积极、稳步推行,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阅读量,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构筑平台,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

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激发兴趣

让学生喜爱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

3.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篇12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18

阅读有着极强的综合性,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性能。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阅读的兴趣,也没有良好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只是走马观花。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有着独特的魅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课外阅读中着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有效地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围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以生为本,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小树苗要种植在最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小学生要在最符合他们能力要求的课外读物的牵引下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因此,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低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完全属于形象思维,因此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绘本读物,比如《逃家的小兔》《会飞的纸箱子》等。这些绘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其次,中年级的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要强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读性和记叙性强的文章,如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或者是一些寓言故事等。最后,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为他们选择一些经典的小美文、散文等供他们阅读欣赏,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技巧指导,挖掘材料趣味元素

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技巧比多读多看更加重要。目前,小学生虽然接触的课外读物多,但是真正学会的知识却少之又少,这就是受到阅读技巧不足的影响所致。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我们要耐心地进行技巧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感受文本中的精美句子,挖掘其中的趣味元素。比如,在学生阅读《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时,我们要启发他们尝试挖掘材料中的重要人物,作者是如何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又是如何进行语言描写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将一些经典的对话和句子记录下来,以此丰富自身的语言。比如,“飞机是穿梭在天上的十字架”和“友情让我们变得富有”等。由于小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在指导时不宜使用过于复杂的方法,要确保方法能被学生理解和运用。

三、延伸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真正的兴趣可以让人终身从事某种活动。如果学生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喜欢某种行为,这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要从长计议,合理采取延伸训练的方法。对此,在指导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读书单,要求学生定期完成单子上的书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尝试撰写读书心得。其次,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拿到班级中和同伴分享,并定期开设课外阅读研讨课,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长期的实践,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意识,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阅读习惯,为他们的身心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时间、学生的能力等现状,在为他们制定阅读书单时要尽量控制阅读材料的数目和篇幅长度,并确保这些材料符合他们的能力要求。在要求学生撰写阅读心得时,也要适当地降低要求和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

篇13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培养策略

一、概念界定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谓“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是指阅读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取、加工信息,获得阅读的主体感受。自主性越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面越广,接触语文材料的量就越多。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对现时及将来的语文学习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现状分析

1.阅读过程重“图”轻“文”

轻松的阅读可以缓解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休闲读物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满足了学生们获得精神慰藉的需要。但孩子们阅读的内容大多远离启迪思想、关注社会、思索人生等主题,他们对洋溢着人文主义色彩的名篇、名著缺少关注,也就难以领略文字使智力发生偏向,孩子长期识图不识文,不仅耽误了识字的最佳时机,缺乏阅读能力和源于文字想象力的培养,长此以往还会扼杀孩子的文字创造力。

2.重视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

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现只重视课内阅读而忽略课外阅读。这是因为课内阅读在学生看来是在校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这种重视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课内阅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课内阅读有时间限制,每周都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而且为期很短。由于时间很短,在阅读数量上没有保证,加上目前大多数课堂上都是“含英咀华”,所以,阅读的量是有限的。

许多小学高年级学生看不到种种弊端,一味依赖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他们认为课外阅读见效慢,课外读书、看报等无目的、无恒心、无方法、不认真仔细、不善思考质疑,缺少精读能力和速读能力。加上各科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致使他们无暇阅读,也不愿阅读。再之个别教师和家长及其个别主管领导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提供适合他们的书籍、环境。

3.选择课外读物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教学任务的繁重使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指导;

二是许多教师自身由于缺乏儿童文学的修养,对如何指导也存有困惑;

三是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追求使许多教师采取短视行为。

小学生阅读内容对其心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市场上各种阅读资源芜杂,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的。教师、家长应对孩子课外读物的选择进行严格把关,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的培养途径

1.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倡“兴趣教育”,他认为“兴趣”是成事的关键,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

心理学指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与其年龄特点相符合的,他们喜欢有情节、有趣的故事,他们更看重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取得满意的效果。

2.尊重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创造性阅读

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着他们对文本的接受。“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也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

篇14

关键词:课内外衔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文也不过三百来篇,仅依靠课内的阅读,即使学得再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进行阅读,也离不开在课外的阅读积累,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将课内学习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如何以课内课文为依托,架设课外阅读的桥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架设桥梁,找准阅读衔接点

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作为点,把课外阅读当作面,寻找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内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

如,在教W《女娲补天》一课时,笔者在讲完课文后对课文里所讲的童话故事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笔者借机带领学生阅读了《女娲造人》一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成功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立足课堂,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导致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对此,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嫦娥》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天抬头仰望星空去“看碧霄”?(2)他们为什么要“渡河桥”?(3)嫦娥为什么会偷灵药?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都表示疑问,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借机引导学生阅读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阅读积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利用选读法来让学生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有关部分来进行阅读。利用略读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全文要点,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和精彩部分,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这样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牢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交流阅读成果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阅读,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满足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如笔者建立了一个QQ群,让学生都加入,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使孩子们看到学习的成果,从而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使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不断增加阅读积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