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范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另外,学生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因此,要想提高课外阅读,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是前提。

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的课外阅读,首先能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众所周知,语文是借助语言文字来进行思想的表达和情感抒发的,词语是构成文本的基本材料,借助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所掌握的词语扩大,为语言积累打下基础。其次,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渠道。从初中节选的课文来说,大多是经典的名人作品,但是教材内容有限,学生需要借助课外阅读文本才能更加深入地对文章有所了解和深入研究,在大量的课文阅读中,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丰富,尤其表现在写作中,写作素材丰富了,情节描写更加圆满,人物表现手法更加新颖、细致,这些都要归功于课文阅读。最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课文阅读来提升,读是写和说的基础,读的文章多了,也就有话说了,写起来也就容易了,选词就会更加符合语境,尤其是在写作表达方面,丰富的阅读能让学生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要想跳出课文阅读的束缚,还需要教师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在时间安排上,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内阅读任务外,每天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记住5个左右的句子和词语,长期坚持下去。其次,在阅读对象上,结合学生的兴趣,以经典美文为引导,注重诗歌、小说等。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文章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有选择的阅读,提高文学素养,每次阅读后,要学会分析、提炼文章精华,揣摩作者的表达思想。最后,要注重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采用辩论、知识竞赛、读书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竞争中锻炼阅读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72-02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某些问题,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意义上说,还是不会。数理化学科追求的多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培养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1 善用情景激励,营造书香氛围。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善用这些意味深长的名言,粘贴在课室的每个角落,用以激励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认识阅读的目的和妙处。另外,还可以在课室设置图书角,营造书香氛围,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1.2 尊重学生爱好,量变再到质变。不分课内课外,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只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的路子来。就以精读、略读、跳读、猜读等方法而言,也不必着眼于阅读方法本身去进行训练,否则就是形式训练,而非实质训练。形式训练多了,学生会顿生厌烦,因为这不会给学生带来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反之,学生读得多了,他为了更多的获得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自然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阅读。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

1.3 设疑导读,内外结合。刚开始读书,学生对大部头的名著望而生畏。密密麻麻的字迹,厚重的分量就把他们吓倒了。我们尝试由教师给学生进行"名著导读"。通过老师充满激情,深入浅出的指导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慢慢走进名著,享受畅游书海的快乐。因此,在要求学生读一部文学名著之前,我设计了"走进作者"、"走进作品"、"精彩片段的阅读训练"几个栏目。利用这几个栏目引导学生阅读,逐步让学了解该书,进一步产生阅读此书的强烈愿望。"走进作者"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走进作品"分"内容梗概""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精彩篇章推荐"。在这两方面讲解结束后,选取一个精彩片段作为阅读题加以训练。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养成有目的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以大纲为纲,配合教材和课堂教学,指点阅读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习惯;

2.2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勾画圈点、批注点评、摘录提要、写阅读笔记、札记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3 养成勤问多思的习惯。课外阅读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读思结合、勤问多思的习惯,要让学生"站在书上读",亦即以质疑和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力求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4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会用字典、词典,会用参考资料,独立地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5 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读书注意光线,保护眼睛;注意姿势,保护身心正常发育;注意情绪,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注意环境,防止干扰,集中精力等习惯。

3.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新课程标准规定、推荐了一批初中学生必读、选读的书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重点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另外还要鼓励他们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好的课外读物,给予学生的熏陶作用是很大的。许多人把课外书称为学生的"生活老师"。我们语文教师重视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就是让学生多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推荐的好书越多,读的教科书就越多,那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质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4.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展示和认可。因此,我经常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课外读书知识比赛、演讲会、故事会等。如在教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许多学生都找名著《水浒传》或其电视剧的碟片来看,我就专门组织了一场阅读《水浒传》的读书交流会,会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介绍自己阅读原著的收获,或对阅读原著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等进行品评,交流活动可以说办的很成功。

根据每年中考后对学生的询问情况来看,文学知识和阅读方面的题做得好的都是课外阅读搞得好的学生,高分学生也是课外阅读搞得好的学生占大头。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5.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

因为汉语思维的多层次性,汉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和多解性,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性发展。同时,来自文本、他人的信息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所吸,并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独特的个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经验、发现、创造和感悟。因此,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合性等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在此过程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出。

总之,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通过课外阅读,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生活、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大面积的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课外阅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有效的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提升个人人文素养,实现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环节开展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便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水平,促进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应对策略

一、引言

初中Z文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课外阅读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对其目前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实现课外阅读活动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较为狭窄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推进数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还是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课外阅读环节也多是选择有助于语文成绩提高的教辅类书籍,这些内容的书籍普遍具有较为强烈的应试色彩,内容较为浅薄,形式也大多雷同,忽视了阅读内容的文学色彩,难以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同时与教材类似的阅读内容,使学生难以产生课外阅读的新鲜感和阅读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快餐式阅读逐渐替代书本式阅读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平板成为很多学生的基本生活物品,而逐渐也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学生利用手机进行个人兴趣习惯的阅读,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书本式阅读,网络文学的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在对其阅读过程中没有形成知识和文字的积累过程,这种发展趋势极其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

3.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

由于很多学校和学生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众多,课业压力巨大,很多学校的学生吃饭、睡眠的时间都难以得到保证,课外阅读更是成为一种奢望,学生的考试和学习压力不得释放,在课余时间更不愿意拿起书籍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更不可能实现阅读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应对策略

1.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树立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理念

教学改革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身份,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理念,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培养自身爱读书的好习惯。对学生进行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既要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迎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好好,同时又能实现文学素养的熏陶和教育。还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对课外阅读环节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拓展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课外阅读学习氛围

语文教师要将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回归到传统的阅读模式中,实现课外阅读环节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实现文学素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环节中,组织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内部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共同阅读的氛围和环境,同时能够在阅读之后对相关内容进行相互交流,促进课外阅读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完善硬件设施,实现文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学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很多初中学校由于大多的教学时间都在进行学科授课和自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并忽视了对图书馆的建设,还有些学校的课业压力相对较小,却因为资金的匮乏没有能力进行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初中学校要把图书馆的建设工作重视起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对相关的阅读内容进行把关,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学校还要将学生的课余时间还给学习,除正常的课程教学安排之外,尽量避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时间走进图书馆选择图书、阅读图书,实现课外阅读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结论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文学知识和素养积累的重要途径,虽然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但是在其推广和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使其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活动效果,初中学校和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措施来完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春香.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几点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5):69.

篇4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篇5

关键词:乡镇初中 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全国各地的乡镇初中是新课改教育推行的薄弱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相比之下比较匮乏,教育教学受到严重阻碍。对此,笔者对北京、吉林、河南、贵州四个不同发展程度省市的乡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乡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一、乡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1.阅读时间有限

目前我国的考试压力不断增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献给了作业和考试,并没有多余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学校更加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并不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以笔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四个地区中,阅读时间每次在0.5至1小时的学生占大多数,而贵州省更是达到了86%的比例。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是利用节假日进行课外阅读,在校期间的课外阅读时间微乎其微。因此,乡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紧缺,每次不到一个小时的阅读远远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1]的要求。

2.阅读资源不足

首先,社会资源不足。乡镇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因而图书资源比较紧缺,学生没有便捷的阅读渠道。调查显示,贵州省乡镇初中的图书资源充足情况为“不充足”,其它三省乡镇初中的图书资源充足情况“一般”。并且大多数省市乡镇并没有图书馆和报刊点等能为学生提供便捷阅读的场所。其次,学校资源不足。许多学校为了简化教学,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书本知识和应付考试上,一些图书馆并没有对学生开放。最后,家庭资源不足。一方面,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得不到过多的阅读机会;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家中藏书量极小,并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

3.缺乏阅读兴趣

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相比,现在的初中生更喜欢上网聊天,网络交友,玩网络游戏,看电视电影等,因而对阅读缺乏兴趣,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甚至连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没能做到精读。

4.阅读能力低下

阅读速度慢、效率低。由于平时缺少阅读训练,不少学生阅读非常费劲,犹如外国人读中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占用太多精力,导致头脑应付不过来,无法理解和记住阅读材料的内容,出现“读了后句忘了前句,读完后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

连续阅读时间短。大多数学生不能坚持不懈地看完三千字的文章或进行一小时的连续阅读,能做到“如饥似渴”阅读的则更少,而“如痴如醉”阅读的就寥寥无几了。这样的阅读程度,根本无法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能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5.阅读方法单一

学生阅读没计划,阅读时单纯地浏览故事情节,没有丰富的阅读方法。根据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吉林、河南三个省份的大多数学生表示“偶尔有课外阅读计划”,而贵州省“没有阅读计划”的学生更是占大多数,样本数据显示竟然高达64%。无论是学生卷还是家长卷和教师卷,关于是否了解新课标对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所有数据显示“非常了解”没有超过10%,令人担忧。在阅读时,四省大部分学生均表示自己只是单纯地浏览故事情节,并没有勾画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行为。

二、应对策略

1.社会方面

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根据不同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援,建设或重建图书馆、书店等基础设施。相关专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征及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提出一些课外阅读推荐活动,给出一定的读书计划,设定合理的阅读时间,定期进行考察。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场所,而现在竟然会出现学校的图书馆只是一个摆设的现象,所以应大力倡导学校开放图书馆,增加课外阅读书目。学校还可以进行相应调整,开设相关课外阅读课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同时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检测,不断丰富班级读书角,开展读书漂流、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们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最终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质量。

3.家长方面

改变传统单一的成绩评价标准,将孩子的综合素质纳入评价范围,同时为孩子提供阅读资源、加强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应该站在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上,不因中考等短期目标忽视孩子的综合发展。另外,家长也要加强家校合作,多与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和阅读情况,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质量。

4.学生方面

学生本身自己要端正心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圈点式、批注式等方法,采用自读与合作的方式,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课外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能有太强的功利性,要求自己在短期内得到一个丰富的阅读成果。同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勾画记录,随时作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新课改下,培养和提高学生们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势在必行,而乡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需亟待解决。只有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校家长配合督促、社会大力支持这几力于一役,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水平。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乡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一定能有所改观。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我对农村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喜欢看武侠小说,女生爱看言情小说;部分同学爱上网聊天;关心新闻时事的同学很少;能静下心来阅读古典名著等书籍的人不多;游戏机房对男生极具诱惑力;学生对歌星、影星“如数家珍”,对“感动中国”之类的人物所知无几;双休天沉溺于电视剧的学生太多……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书香校园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并没有真正形成。

二、产生的原因

1.认识的片面性。

不少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片面地认为看与考试有关的教辅资料,就是认真学习;看课外书是闲书,是“不务正业”。有些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是《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籍也不能给孩子提供,更谈不上买科普、法律类书籍了。在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体制下,教师仍存在极端的功利色彩,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各种解题技巧的讲解,忽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

2.阅读内容的盲目性。

真正适宜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短缺,而出版市场的假冒伪劣又屡禁不止。“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菲尔丁)。读书需要鉴赏力,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对一些文化垃圾“废寝忘食”、“如饥似渴”,严重影响学习与健康。

3.阅读方式的随意性。

由于学生在课后或校外不便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不少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认为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活在知识贫乏的农村,耳濡目染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本镇唯一的新华书店,里面的书多是为考试服务的习题集、优秀作文之类,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综合性读物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提供学生阅读的桌椅了。

三、应对策略

1.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旧理念。

从农村语文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而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在广泛的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热情;在与作品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个性修养。只有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重视阅读,才可能在处理教材上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利用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另外,定期对农村语文教师培训,也是改变旧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增强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因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体的阅读愿望。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激趣。话题自定,可以讲成语故事、可以说我喜欢的格言、可以说阅读概要……这样,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2)赏析片段激趣。教师在阅读中撷取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记》等,把它们做成“美味佳肴”,师生共同诵读、品味、赏析,来激发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3)开辟阅读专题激趣。阅读专题内容多样:可以是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的内容,如亲情专题、专题等;可以是关于学习方法技巧专题;可以是关于热点话题的专题……专题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学生只要听说上专题阅读,没有一个不满心欢喜的。

(4)组织活动激趣。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出黑板报、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与其苦口婆心讲解题秘籍、作文技法,不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顿悟。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阅读材料的指导。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教师要从阅读的源头上把关,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除了《大纲》推荐的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刊杂志,如《中学生语文报》、《演讲与口才》和《青年文摘》、《读者》等,鼓励学生订阅;向学生推荐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时代感强的哲理性精美短文;推荐优秀中外人物传记,并在班级开辟图书角,学生互相借阅,互通有无。

(2)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当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须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做好读书笔记的指导。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做好读书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注,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写心得笔记;指导学生改写、扩写、续写。天积月累,笔记就会形成一个资料库,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提升。

(4)注重古典诗词的阅读指导。古典诗词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老师可以从古代名句选讲、唐诗宋词赏析、古代散文选读等方面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为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积极拓展渠道,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品尝书香的美味,与书为友,相伴一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语文 课外阅读 能力 指导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下面谈谈笔者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善于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当前,不少中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阅读好的书籍,我就经常利用班会课、语文课推介古典名著、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等。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学习方法报》《关注》等。

其次可以利用校园网、广播室、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开辟《好书推荐》栏。《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散文、杂文、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如《科学博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名人传》等;也可以是热销图书。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应该重视现代传媒的电子报刊杂志和网络阅读,它将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二、积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我们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标兵”比赛,树立优秀的阅读榜样。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阅读中发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定期把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鼓励表彰,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

三、努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读文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巧于发现、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能力。

1.博览和精读相结合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读法随文体而变化。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2.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

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我们应充分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只有在课内通过“举一”打好基础,学得规矩,又在课外通过“反三”,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反复印证,扩大充实,才能对课内之所学掌握得真切,才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读书笔记可以分为:1.作者篇目索引式;2.观点内容提要式;3.优美句段摘录式;4.问题思考感想式。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情况下,应强化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随笔的意识。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学生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少军:《初中语文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主要是跟着老师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博览全书,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以便于为学生做榜样,并指导他们课外阅读。在课内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课程导入,融入一些个人阅读的实际和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多数家长早早就为孩子们规划好了升学之路,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格培养的重视度远不及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家长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认知理念和态度,能够接纳并鼓励孩子们去学习汉语,阅读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家长,在为孩子们选购课外阅读书时,应当准备积极向上的读物,不仅限于随堂习题讲解,还应鼓励他们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三、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对于初中生而言,应当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要意识到汉语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将自己有效地融入课外阅读之中。实践中,应当多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习惯,从而真正转变阅读思想观念,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四、保证时间,创新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一定要保证,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在初中生课外阅读时间安排过程中,应当注意:(1)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因初中生的汉语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应鼓励他们大声地朗读,并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背诵古诗词,提高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认知与鉴赏能力,并且通过阅读近当代作品、《语文晨读》等,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在开课时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一下自己的阅读成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和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必须转变思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篇9

【关键词】课外 课内 方法 习惯 泛读 精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课内外阅读一直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它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的学生的课内外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阅读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阅读,这大大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成绩。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阅读,进行大量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课内的大家名篇是学习的范文,师生必须重点研读,掌握其阅读方法,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展,我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把课本作为基石,同时要走出课本,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课外资源包罗万象,需要教师的检索、筛选后再呈献给学生。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课内阅读的兴趣

初中课本所精选的课文多数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有价值研读、品析。利用好课内的课文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激活学生阅读的神经。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 》这三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美词美句。比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语言极其生动,学生们陶醉其间,津津有味地朗读了很多遍。课下,我又让学生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美词佳句,把它们摘抄到积累本上,然后再与老师、同学们再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本配套练习、一堂课而已,那样的语文课堂沉闷、乏味,学生的阅读等能力受到抑制,新课改迫切需要把语文课堂搞活,多多引入“元素”,使它变得丰富多彩。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组织、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可以不断从生活中学习到语文,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还可以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的活动,一学期让学生读一本感兴趣的好书,之后书写心得,最后,师生展开大讨论活动,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这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多教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启迪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很多教师往往缺乏这种注重“授之以渔”的良好方法的理念,只知道一味地给太多的“鱼”,大搞题海战术,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却很缓慢,中考的成绩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培养出来。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速度过快、过慢,阅读盲从,没有明确的方法,答题思路窄,混乱。教师首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平时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阅读语速适中,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成。还要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2.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难度适中的书籍。课外阅读的训练,教师要是“大撒手”,那样的阅读效果不会很理想。学生因为年龄、知识量等原因,在选择书籍上往往盲目。有很多的学生选取的书籍难度过大,往往做不下去,阅读能力难以稳步提高。因此,我常常帮助学生选取难度适中的书籍,为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对策

一、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价值

(一)填补课内阅读不全面性,丰富学生知识面

课外阅读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学生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积聚和自我沉淀,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内容,又扩大、丰富、全面了自己知识面。课外阅读是把课堂语文教学由知识点扩展到知识网的过程。随着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愈加复杂、变化越来越快的态势,开放、多变的潮流就要由丰富全面的知识体系来应对。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接触学习的课外书越多,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就越完善,面对万千世界就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说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认知体系的基石。

(二)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从听说到读写全方位的能力。凭借课外阅读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日渐积累,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眼界更加宽广,独立地运用语文知识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听取对方讲述由课外阅读得来的有趣故事,再转而通过自己的理解转述给其他人,听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接收和把握他人的讲话内容,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明显的提升。通过认真读取美妙动人的文章,才能体会表面文字背后暗藏的深刻寓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量上去了,学生的语言素材自然就充沛。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与语文课外阅读的影响在现阶段是无法避免的,初中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课业繁重是导致学生排斥课外阅读的首要原因,一本教材,一张试卷决定了学生在面对课外阅读时,会单纯片面的认为不需要也没有精力去增加课外阅读,能应对考试就足矣了。学生即使阅读课外书籍,多数也是一些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时尚杂志等,从而越发让家长也会对增加课外阅读的行为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的孩子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不务正业,从而本末倒置影响学习。语文教师对此可谓心有余而力不从。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外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若让学生喜欢上阅读,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各式各样国内外杰出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提前收获只有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历练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从介绍人文地理的书籍中接触到到从未去到过的大千世界。这些书籍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学生通过阅读领悟当中的内容,不仅可以给予自己的人生正确的知道指导,并且可以使得学生的认知更加完善,从而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认清他们的兴趣所在,推荐与所学书本知识和学生兴趣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行为。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可以推荐学生研读《红楼梦》;通过学习《人生语言》可以介绍有喜欢本片文章的同学去看一下周国平其他的文章像《善良丰富高贵》、《岁月与性情》等;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可以引导学生再去了解一下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这样下来,学生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更多具有给人启迪、令人收益的精神财富。

(二)创造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包括,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提供优秀的阅读作品和家长与老师的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按照科学的阅读计划进行主动的阅读行为。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时,老师应保证除去作业、休息和其他休闲活动外学生每周、每月或一学期看一定小时数的课外读物。

老师要有指引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避免学生选择一些影响身心健康的书籍,同时要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可以以学期为节点,也可以一个月或一周为期限,名著、报刊、杂志都可以,总之要制定具体的、长期的被学生接受的阅读计划。最后是家长的配合。家长是接触学生最紧密的人,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够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更加高效的开展。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可以亲自示范,平日里爱读书的父母,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但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特殊人生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虽然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若没有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很容易凭一时兴起而走入误区,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来提供不同层次的书籍、教授不同的读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摘抄语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把自己最新欣赏最中意的段落、名家名言、诗词歌赋等用特别方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分享,同时把自己的感悟和见地讲出来统大家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学习的欲望也大大地加强。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增加课外读物的数量和锻炼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加扎实;学生在听说读写时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可以灵活的运用课内课外所学知识;通过正确科学的培养、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方能厚积薄发,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月桦.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J].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2016(5)

篇11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25-01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与补充;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扩展语文视界,丰富学生语言,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和方法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不断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丰富学生知识视野。让他们在愉悦地课外阅读中,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呢?

1 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任务的分析

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运用。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学生阅读渠道,开阔知识视野,提供展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学生课堂上教师指导下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这些读书方法只有经常、反复地运用,才能得心应手,真正成为一种阅读的能力。

学习是课外阅读的第二个任务。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形成要靠广博的阅读,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就如补充精神营养,增加信息储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以达到“以课内促课外”的效能。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第三个任务。学生头脑如同一个信息库,只有当学生掌握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他们的思维才是活跃的、开阔的,才能达到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稳如泉涌,妙笔生花”。相反,如果没有平时丰厚的积累,学生内心就是空洞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写出优美的作品。因此,进行课外阅读时重视广泛地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才会使学生一天天变得丰厚起来。

2 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必要性的认识

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文对语文学习来说,只是一个例子,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力,自己去广泛阅读、涉猎各种文章,从中受益,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心得交流。”

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3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3.1 营造浓厚的自主阅读氛围。

营造一种浓厚的自主课外阅读环境和氛围最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能使课外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使其自然进入课外阅读的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我经常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并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提高了学生读书兴趣,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判的意识。 

3.2 加强课外阅读内容引导。

在课外阅读内容上,教师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教给阅读方法,同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注意将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应立足课内讲读内容,融进课外阅读之中。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想和经验,汲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其他适合学生阅读书籍,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定的基础。

3.3 鼓励创造性体验性阅读。

阅读过程的创造性就是要重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的阅读,对文本进行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感悟与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阅读动脑的快乐,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轻松、清心和虔诚的心境中,在心灵的深处与作者对话,在人生感悟上与作者交流,并设法从作者那里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

3.4 教给赏析解读文章的方法。

懂得一些赏解读的方法是很重要,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赏析文章的方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进行针对性赏析。对于文章除了赏析外,还可以解读,或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意义;或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它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作出适当的评价。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指导,把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学生学会了课外阅读的方法,才会自如遨游在书海中,获取着有益的营养,才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42-01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的确,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获得审美体验,挖掘潜能,提高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初中生中,由于受信息、条件、家庭、观念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极大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的现象,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会读的好习惯。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循序渐进,掌握方法,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做笔记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很欠缺的一个习惯,这一点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不能忽略,不仅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相关知识要点摘抄下来,并写一写由此生发的感想,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巨大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情将与日俱增,为提高学生素养创造了先决条件。

3、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课外阅读要求

鉴于农村中学的初中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差,学习习惯养成不足,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明确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挖掘学生阅读资源

1、家长要配合

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要尽力地通过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支持孩子买买课外书籍。并要把好选择读物的关卡:(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儿童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

图书室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室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室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图书室建设的力度,创造更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学校不仅要增加藏书量,增加阅览室,还要完善图书室的组织和管理,使图书室有更高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丰富知识储备,拓展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孙志斌.基于“翻转”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探索[J].基础外语教育,2015,17(4):100-106.

[2] 张 丽.价值引领下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有效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54.

[3] 王依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管理指导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107-108.

[4] 万寒梅.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5):137-138.

篇13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理想方式;实施策略

新课标实施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可谓经历着一种颠覆式的革命。而要革命就会有阵痛,甚至还会流血牺牲。表现在当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至今很难说教师们进行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还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占了较大比率。虽然教师们也希望抛弃传统方式,但因种种原因不得如愿。为了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向新课标教学方式转变,下面,笔者特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想方式进行探讨分析。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要分析探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想方式,有必要先了解下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1.新课标要求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相信学生,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

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把机会交给学生,要俯下身子看学生,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意味着一种情境和精神氛围。每一位老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新课标要求每一位老师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畅游于书的海洋,搜索于信息世界

语文的学习,每一位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学习,而应是“大语文”的学习,课内与课外并重,不可偏废一方。对农村初中学生而言,更要有一个课外阅读的理想氛围,让学生要读书,有书读,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享受语文课外阅读的浸润、提升。每一位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开学初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引导学生组成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过程引导,定期交流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成果。

3.新课标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指导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心理活动的过程,每一位老师不能一味地灌输、包办;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合作而合作,追求形式,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合作者;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探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综合性学习,师生要足够的重视,进行充分的准备,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要多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广阔世界。

4.新课标要求每一位老师要理顺语文学习与考试的关系

现实的语文学习不能没有考试,没有了考试,就缺少了一定的衡量标准,缺少了一定的动力。但每一位老师又不能太过功利,使学习成了考试的附属。对于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每一位老师更要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而不能过分强调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从而给灵动的语文学习,扣上了沉重的金砖。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想方式及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想方式也就是能完美体现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的。下面,笔者从语文基本能力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怎样才算是会听呢?首先,要求学生有语音辨识的能力。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讲,就是要辨识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其次,要求学生有语言及有关信息的记忆力。再次,要求学生能听懂所听的内容,即结合具体的语境,选取话语中有用的、主要的句子,并能理解这此句子的句法含义,把握话语的内在逻辑。最后,要求学生会听,既能听出基本意思,又能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应通过课堂教学,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社会交际、待人接物、临场应变等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每次训练的重点、难点,进而合理选择训练方法,科学安排训练步骤。讨论时,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言要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 ; 听人发言要听懂主要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结,集思广益,明确达成共识,以得出结论性意见。还可以开展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话动,或组织演讲赛、辩论赛、主题班会、联欢会、热点采访及座谈会等话动,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新课标对“读”的要求是 : 能根据文章的体裁、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读的方式很多,如吟读、诵读、默读、速读等。哪类文章适合哪种阅读方式,需因情况而定。比如,古诗词、现代诗的朗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体味诗的音乐美,注意停顿,读好重音,把握好速度,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悦耳动听,以达到美读的效果。

4.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篇14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 课外阅读空间 阅读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联动课内课外共同发力,教师应当强化课外阅读空间的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及提高阅读质量,为语文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一、让优秀读物进入学生的生活

开卷并非全部有益,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盗版书籍横行的背景下,一些不健康不主流的书籍在市面上流通,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控制,那么一旦进入学生的视野,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在要求学生课外多阅读优秀的书籍、自觉抵制不健康书籍时,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荐优秀作品。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的书籍,从孔孟之道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从冰心的作品到莫言的小说等,不论国度、时期、作者,只要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标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作品,就积极向学生推荐,并圈定280条中外优秀作品名录供学生参考,尽可能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是抵制低俗刊物。路边摊经常可见一些印制粗糙、内容不健康的书籍,笔者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任何学生都不得购买这样的低俗书籍,更不得在学生之中传阅。这作为一条纪律交代下去,共同抵制这些对学生成长不利也不利于文学素养提高的书籍。

三是实现资源共享。首先是动员学生购买优秀的文学作品,将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出来相互借阅,实现家庭藏书和个人购书资源共享。其次是鼓励学生向学校借阅书籍,办理大型图书馆的借书证,拓宽读书的渠道。

二、鼓励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

坚持读书还要学会高效地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读书收获,这是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强调和指导的。笔者重点从三个方面强化学生课外读书技巧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读书收获。

一是掌握不同读书方式。一部作品拿到手,首先要确定采取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是粗略浏览知道大意即可还是细细品味、逐字逐句揣摩,是要通篇阅读理解还是择其精华选择性地跨越阅读等。初中生自主支配阅读的时间有限,坚持科学阅读,既要达到良好的阅读的效果,又要节约阅读时间。

二是坚持勤动笔记笔记。读书活动一定要和动笔结合起来,一个人记忆力再好,阅读之后过一段时间都会忘记,阅读收获就会随风而去。坚持做读书笔记能够将阅读成果固定下来,内化为自己的收获。无论是阅读中遇到的好的词汇、语段,还是一些情感浓厚的描写,都可以积累下来,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底蕴,将读书的收获放大。

三是学会借鉴表现手法。多读书、会读书的一个重要益处,是可以从别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技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写作技巧相对匮乏,更需要从别人的作品中提炼经验,例如对人物刻画的手法技巧、场景生动描写的方式方法及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等,都可以认真研究、消化借鉴,对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及作文创作水平都有较大的帮助。

三、课外活动课程之中统筹兼顾

在课外活动之中开展阅读,教师要善于将阅读活动融入渗透到各种课外活动中,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阅读品鉴活动。笔者专门申请开设课外阅读课,每周二、四活动课时间安排30分钟,作为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品鉴的时间。品鉴课上,笔者精心选择一些优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学生提高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借鉴能力。

二是开展技巧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会积累和总结一些经验体会,虽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但是对学生提高阅读成效相当有用,属于乡土型阅读技巧。笔者高度重视这样的内容,发掘并利用这些资源,定期在课外组织一些交流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技巧,并相互借鉴吸收,提高阅读技巧与效率。

三是开展小报编辑活动。阅读之后的收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托课外读书活动编辑语文小报,将优美的语段、阅读的方法等内容作为编辑的重点,在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氛围。

四、营造竞争氛围激发读书兴趣

初中生课后阅读的兴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针对初中生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营造竞争性的氛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一是组织读后感的征文活动。每个月都组织一次读后感征文活动,针对性地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书目,自主撰写读后感并在班级开展评比活动。读后感征文虽然是以写作比赛的形式出现,但是前提是建立在阅读感悟基础之上的,要写出好的读后感,必须深入阅读和理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是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活动。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坚持做读书笔记,从词汇语段到文章结构提炼,都是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既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看一看哪位同学做得好,又可以相互学习,对提高读书笔记质量具有明显的帮助。

三是组织自主创作投稿活动。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将阅读收获运用到创作活动之中,积极投稿验证自己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积极性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开辟一条全新的通道,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邓春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

[2]王兴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学刊,2006(02).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4]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教育导刊,2010(09).

[5]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