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的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课内外结合 实施方法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注重的是阅读教学中的课内阅读。因为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是靠课内阅读来培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外阅读就是补充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容易忽视,虽然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提倡和鼓励学生去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尤以文学作品为甚,可是在学生课内作业负担过重还难以在短时期得到根本扭转的今天,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课外阅读的重要,还在于它是课内阅读的强有力配合。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就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试想,中外古今的哪一位名家不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而有为的?韩寒的成功就是明证。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成果就大。从学生个人的语文学习实践中也可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能力提高就快,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可以这样说,只注意课内,而忽略课外,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进课外阅读,给课内阅读以应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显而易见,课外阅读不能像课内阅读那样严格要求,切近教学计划,但它也是教学活动,必须依一定的步骤进行。
一是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课外读物,推荐课外读物要考虑到这几点:1、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的。其间,还须顾及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个人的经济能力。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地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互促进。这里还有必要单独提出的是,课外阅读的内容应包括报刊,以至于校刊,或许它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阅读报刊很重要。因为报刊形同百科全书,各种知识几乎无所不包,学生从报刊上得到的知识,可能比在书本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而且报刊主要反映的是当前的信息,使学生了解到时代最新的社会动态,所以,阅读报刊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内容。2、有针对性指导阅读,可采取这样的方式: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专题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简介课外读物,阐明阅读目的,指点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学生交流,了解阅读的进展情况,交换阅读的看法,解答学生的阅读问题。指导记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摘抄词句或要点,编写阅读提纲,制作阅读表格,写读后感或点评美词佳句。如果是要作好内容全面的读书笔记,还应记入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书时间,内容提要,要点摘录和简单的认识,感想等。3、要及时地了解和研究课外阅读情况。了解的方式可以是:编制课外阅读登记表,对每个学生的阅读书刊名称、阅读数量、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精读、细读、概要读记笔记等)进行统计。抽阅或展览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举行课外阅读展览会,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口头的或书面的调查。
初读飘的时候,不知道作者在讲些什么,只知道故事是从一场宴会开始。后来,再读了一遍,或许是成长了,便读出了整个故事的曲折和复杂。纵观全文,最喜欢的人物还是斯佳丽,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不顾社会言论开创自己的事业。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课外阅读飘心得感想6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外阅读飘心得感想600字范文1翻开《飘》的第一页,我就被它那浑然一体的文学魅力以它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所捕获。它讲述了一段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浪漫绝美的爱情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农园主的千金,在美丽温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野性,向往着自由的心灵。当灾难从天而降,她扔掉世俗伦理道德赋予女性的枷索,勇敢的追求幸福,闯荡事业,守卫她所爱的家园。而这才是真正的斯佳丽——一个大胆,精明执着的女性,如同一条锐利的鞭子,无畏地抽击着封建思想的桎梏,纵使到头来自己是遍体鳞伤也再所不惜。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但她却不了解他们中任何一个,她如果了解阿希礼她就不会爱上他,她如果了白瑞特,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生都在很固执的追求着幸福,却又一次次将真正的幸福推向深渊。整本书以她的爱情为线索,以战争为血肉,以人物为灵魂,以思想为血液策划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美丽战争,改变了斯佳丽,也使我对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她在危难时刻杀死北方士兵,在极端贫穷时开创事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不屈。为了维护家人及产业,她不得不与甘扶澜结婚,表现出她的牺牲精神。建业时期,她独特的经济眼光,商业天赋,敢于拼搏的精神,实质上就是传统妇女容易被忽略的优点。斯佳丽毕竟是女人
永不放弃,永不绝望。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敢杀掉一个士兵,在一无所有之下承担一个女人所不能承受的痛楚,这需要勇气。每每遇到困惑,痛苦,我便会以“Tomorrow is a better day!”来激进自己,怕什么。我载《飘》的情感望着斯佳丽的背影走着自己脚下的路。
课外阅读飘心得感想600字范文2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非常经典的爱情巨著《飘》,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角是美丽、好强的庄园主小姐斯嘉丽,全书描绘了他与几个男人分分合合的爱恨情仇。这部小说不仅写出了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更写出了社会历史重大变迁,斯嘉丽的逆境中凭借自己的精明能干逐渐从低谷中爬起来。
在这本书中我喜欢梅兰妮的外柔内刚,我喜欢白瑞特,机智果断,我喜欢艾伦的温柔贤惠,但是对于主角斯嘉丽我却不知道怎么描述她,我认为她在感情上是失败,她一生爱过两个男人,可是两个人她都不了解,如果她真的了解阿西礼,他就不会爱上他,如果她真的了解白瑞特,她就不会一次又一次的辜负他对她的一往情深。她为什么爱上阿西礼,那是因为他按自己的意愿做了身衣裳,披到了阿西礼身上。她爱的不是阿西礼,而是那件衣裳。
斯嘉丽像一个小孩儿,她把爱她的白瑞特吸引到身边,明明幸福近在咫尺,可她却坚持把他推到了深渊,到最后怎么也得不到幸福。但无论怎样,我还是很敬佩她,敬佩她的坚强,敬佩她的勇气,敬佩她的聪明,敬佩她对土地的执着,正是因为她的这些优秀品质才让她能够在逆境中成长起来,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明天。
这部书的主角有着鲜明的特色,配角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在斯嘉丽成功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梅兰妮,无论斯嘉丽身处何方,梅兰妮总是她坚强的后盾,帮助她完成各种事情,她像母亲一样对待斯嘉丽的孩子韦德,在斯嘉丽杀死北方佬之后,冷静地帮斯嘉丽收拾残局,在人人都怀疑斯嘉丽和阿西礼时,她一如既往地帮助她,勇敢地保护她。
可以这么说,没有梅兰妮就没有斯嘉丽的成功,对此我认为《飘》这本书在讲述着爱情同时,也在向我们讲述着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心与情感是如何温暖人心的。
课外阅读飘心得感想600字范文3他的心里是矛盾的,但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他知道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必须放弃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也深深地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斯图特兄弟以及其他的狂热的青年充满了年轻人的热血和报国热情,他们拳拳赤子之心是值得赞扬的,当然这里面不乏想利用战争建功立业,成为英雄般的人物的人。巴特勒做出的决定与他们迥然有异。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是西点军校的准高材生。他对当前这场战争有清醒的认识。他没有其他青年没有理由的傲慢,他知道南方很有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者,而他可不想成为这场战争的炮灰。
他意识到国家在受到破坏和初建的时候有高额利润可赚。于是他选择了货物,大发一笔。亚特兰大的太太们也热心地加入到了这场战争中,这些高尚的女士们虽然不免为了自己的威望等争风吃醋,但是却积极的为战争的伤员服务,并乐此不疲。
每个人的命运也是大不一样,巴特勒因靠赚的盆满钵满;斯图特兄弟马革裹尸;阿希礼幸运的回到了塔拉庄园,却一无所有。太太们的付出换来的却是更多伤病员,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伤病员,甚至很多老人都没有幸免于难。当然这并不能因此就说巴特勒的选择就是对的,其他人的选择就是错的。毫无疑问,对于很多北方的年轻人来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无疑是很光宗耀祖的事,并很可能去从此不在平庸,就像格兰特将军那样。
Tomorrowisanotherday,玛格丽特在《飘》的最后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对于想要不断进取的企业,每一个明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只要秉持着危机中不断寻找机遇的信念,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课外阅读飘心得感想600字范文4《飘》作为玛格丽特用一生凝结的巨著,塑造许多极为丰满的形象。他们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具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更是五花八门。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是自我个性、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个个性鲜活的人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会使他们走上截然不同的路,也会有相当不同的结果。面对同样的状况,即使他们做了貌似相同的决定,但是由于各人品行能力等的不同,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结果。
以南北战争为例。在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候,北方和南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只能由战争来解决。战争爆发后,南方的男女老少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即使同样是青年每个人的反应也迥然有异。斯佳丽才不管什么战争不战争的。她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男人们总是没完没了的讨论战争这种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话题。她甚至没有意识到战争跟她有什么关系,直到阿希礼要入伍离开她。阿希礼作为青年的杰出的代表,冷静、帅气、果敢有谋略,义不容辞的踏上了征途。可是他没有其他青年那种狂热,从心底里反对这场战争。
课外阅读飘心得感想600字范文5玫兰妮是一个天使一般的人物,除了身子比较瘦弱外,几乎没有什么缺点。有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看待的,总能从人的身上找到优点。
由于人都有被肯定的渴望,所以她成为受几乎所有人欢迎的人,甚至连为人所不齿的都愿意为她冒着危险做假证。她纯洁的如一张白纸,就像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人最有可能受伤害,同时又最没有可能有受伤害。说她有可能有伤害是因为她对任何一个图谋不轨的坏人都没有防备,欺骗她易如反掌。说她最没有可能受伤害就是她这种优秀的品质正好触及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人们受其感化不忍心伤害她,同时会下意识的保护她不受其他人的伤害。还有一点就是她柔弱却不软弱,她有一颗刚强的心,有自己的主见,让人心生敬佩。人们总是愿意与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交往。因为跟这种人交往不需要玩弄什么心计,不用活得很累,而且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只要不是自我封闭,是很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巴特勒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的人物。除了他对斯佳丽始终如一的爱恋让很多男生汗颜之外,他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很值得探讨。他与南方种植园主的关系经历了不受欢迎饱受非议到成为英雄般的人物。然后他又自毁名誉,因此变得臭名昭著,当他意识到这种处境对自己女儿的未来不利时,他又略施小计,力挽狂澜似的重新获得了种植园主们的青睐。在很多人眼中巴特勒是一个卑鄙小人,而按常理来说,卑鄙的人应该是不受欢迎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兴趣;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34-01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长的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积极推荐图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推荐图书时,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时才会游刃有余。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等。
(二)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富于幻想,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广泛的兴趣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等。
二、提升课外阅读的情趣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提升学生的读书情趣,
(一)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好书美文如久旱甘霖,酷暑凉风,对人的心灵起着浸润、净化的作用。为孩子寻找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他的第二本教材,人手一份,大家都去寻找,不仅读文学作品,也读科技、历史类的文章;不仅读散文、故事、童话、寓言,也读戏剧、小品;不仅读中国的作品,也读世界各国的作品;不仅读中国现代的作品,而且读中国古代的作品。让这些美文成为他们生活的向导,写作的拐杖,精神的力量,想象的翅膀……
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根据作者、根据文章主人公、根据体裁、根据单元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教材,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由于年代久远,生活阅历完全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提前一周让学生搜集有关朱自清生平及他的一些文章,了解他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课后,我们又补充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开展“走近朱自清”的综合学习,通过说生平、讲故事、读文章、听朗读等形式了解朱自清,从而加深对《匆匆》一文所表达的青年朱自清刚觉醒时对前途的迷茫、困惑的理解。再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补充了《今日丹麦》《安徒生之为安徒生》等文章,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解读文本,解读丹麦这个国家,解读作者安徒生。
另外,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营造读书、爱书的氛围,引进大量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有计划、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以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
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从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小飞侠彼得潘》说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来自梦幻岛的孩子彼得潘,来到达林夫妇的家里,带着温迪、约翰和迈克尔去了永远也不会让孩子长大的梦幻岛。那么你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外阅读小飞侠彼得潘心得高中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课外阅读小飞侠彼得潘心得高中范文1《小飞侠彼得潘》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詹姆斯·巴里,巴里是苏格兰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生于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许许多多的孩子都不想长大,不想上学,只想天天玩。彼得·潘就是个永远不想长大的男孩,他住在永无乡。
永无乡是每个孩子都到过的地方,彼得会告诉你,它在哪里:“由第二个路口向右拐,然后一直飞到天亮。”在这本书里,有一天,达令太太和达令先生去参加一个重要的舞会,这一天彼得把文蒂、迈克、约翰带到了永无乡,在永无乡里文蒂给孩子们当起了母亲,文蒂讲了一个令达令太太和达令先生的故事,让文蒂和孩子们都准备回家了,可是他们刚出来就被海盗给抓住了,彼得知道以后就去准备和虎克拼个你死我活。在海盗那边,虎克把孩子们放走,让文蒂留下。就在那时,那条鳄鱼来了,孩子们去看了一眼,却吃惊得看到了彼得。
彼得让孩子们不要出声,他溜进了船舱,正巧鸠克斯下去到船舱里拿东西,被彼得刺死了,然后切科、斯塔奇全被彼得刺死了。虎克让孩子们从甲板到船舱里,彼得给孩子们解了锁,并给孩子们武了装,彼得把孩子和文蒂藏在了一起,彼得穿上上衣站在桅杆前,彼得把孩子们喊来了,一时间船上接二连三地发生惨叫声、落水声。
彼得和虎克用剑在刺杀,虎克被彼得刺伤了,有气无力地还击他,虎克绝望得跳进了大海里,谁知那条鳄鱼在下面等着他。最后文蒂和孩子们回到家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做人要勇敢。
课外阅读小飞侠彼得潘心得高中范文2暑假,我看了《彼得·潘》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彼德·潘的小男孩,他是一个不愿意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住在一个叫永无乡的小岛上。那是一个奇异的地方,住着一群海盗,印第安的部落,各种各样的野兽,还有美丽的小仙子……。彼得·潘和温迪成了好朋友,把她和她的两个弟弟一起带着,飞啊飞啊,飞到了永无乡。在那里她们度过了只有在童话里才能在碰到的奇特生活。
彼得·潘,你真可爱!我都有一点妒嫉你了,我也想和你一样永远也不会长大,在家人的疼爱下,在老师的爱护下,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做游戏;读各种各样的书,永远生活在快乐园里。
彼得·潘,你真勇敢!我真的很羡慕你,我也想和你一样有胆量和智慧,与海盗斗争,与野兽游戏,而我有时却连一条小小的毛毛虫都感到害怕!
彼得·潘,你真热情!我真的很佩服你,我也要和你一样,对朋友要热情真诚,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要挺身而出,帮助他们。
不过,小彼得·潘还有很多的缺点:他有时还有一点任性,不负责任,惧怕长大,答应温蒂的事情做不到;害怕上学……,我可不愿意这样任性,有时候我看书久了,外婆让我休息一会儿,虽然我正看到精彩的地方,但我也会不情愿地放下书本休息一会儿,因为他们是爱我,为我好;我虽然也想永远不长大,玩游戏,吃零食,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但我也知道,我总有一天要长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体会成长的快乐!
彼得·潘我喜欢你,想和你一样勇敢,热情,善良,也想和你一样永远有一颗童年的心!
课外阅读小飞侠彼得潘心得高中范文3小朋友相信你们一定看过英国著名的作家詹姆斯。巴里写的《小飞侠彼得潘》吧!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是快乐的,开心的。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生动、具体、还非常有趣,有意思。这一群孩子都充满了智慧,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比如:孩子们一同学习飞,怎样浮在空中。他们为中剑的温迪造了个美丽的房子。他们还在海边的树洞里搭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木头屋。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他们之间的故事吧!
在一天的夜晚,彼得对他们说:“我能浮在空中,我可以飞。”温迪和约翰还有迈克尔都半信半疑,其中约翰走出来问:“好了,我说,彼得,你真会飞吗?”彼得也不想说什么,他绕着房间飞了起来,然后飞向壁炉上的架子。“棒极了!”约翰和迈克尔喝彩道。“真可爱!”温迪大声地说。“是吗,我很可爱,噢!我很可爱。”彼得情不自禁地称赞自己。看起来飞也不难,他们几个先在地板,后上了床,试了试,飞不起来。“我说,你是怎么飞的?”约翰揉了揉自己的膝盖问。“你脑子里想一些特别愉快的事,”彼得说,“你就能浮在空中。”接着就飞了起来。
读了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只要一有烦恼,这本书可可以给我解闷。
课外阅读小飞侠彼得潘心得高中范文4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小飞侠彼得潘》,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天晚上,彼得潘来到小姑娘温迪的家里,教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在空中飞,并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叫虚无岛的神奇小岛上。主人公彼得潘不过是一个会飞不想长大的小男孩,但是他却打败了海盗胡克船长,他住在虚无岛上。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个故事,温迪的弟弟麦克他们被胡克抓进了黑暗城堡里,温迪和小飞侠去黑暗城堡,他们为了引开胡克的注意力,声东击西。温迪在阳台上故意让胡克发现,小飞侠趁机进入了黑暗城堡,救了麦克他们,最后小飞侠还踢了胡克一脚,好让温迪快逃走。
看完了以后我明白了做人不但要勇敢,还要有智慧,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他们!
课外阅读小飞侠彼得潘心得高中范文5寒假,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小飞侠彼得潘》。
在这本书里有个小男孩,名字叫彼得潘,他是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彼得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小男孩,他住在梦幻岛上,那里是孩子们的天堂。
《小飞侠彼得潘》是一部童话,而且不是只限于孩子们的童话。
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不想青春常驻呢!有谁不想拥有飞上天空的本领呢!但唯有彼得潘拥有这个本事!
小彼得潘住的梦幻岛,那是一个神秘的小岛,岛上有印第安勇士、海盗、人鱼、梦幻岛、地下洞窟……。
我也希望能有彼得潘那种永远不要长大的能量,那样就可以天天和同学在一起,不用像大人那样去上班;不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我也很想像彼得潘一样,可以飞去梦幻岛,和那里的海盗虎克作战。我想每一个与我一样的孩子,都会有不想长大愿望吧!
一、 激发阅读兴趣,体会读书乐趣
1、选讲有趣故事。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间,或借助录音范读精彩片断,或讲述故事梗概,或只是说个故事开头,或简介作家奇闻轶事,然后让学生去想象故事的内容,看自己所想与原作是否合拍。每当这时,学生求知欲特强,教师便可抓住学生想了解作品全貌这一契机,让学生沉浸在读书的快乐氛围中。
2、推荐有益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但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教师必须学会选择既有价值、又能引发感兴趣的读物,帮助他们读好最初几本书。(1)推荐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毅、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如战斗故事、科幻作品、伟人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等。(2)推荐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让学生自由地读。(3)推荐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促使学生真正懂得做人并热爱故乡风物。
3、树立学习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立足现实,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习作训练时,我及时表扬班里喜欢阅读、写作并进步较快的学生,并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
二、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有助于学生把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
1、学会旁批、眉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会整合课外阅读知识。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我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读后的感想、收获写下来。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
3、利用信息资源,拓展阅读面。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阅读大量的与现行语文教材有关的语文资源,拓展阅读内容。
三、充分尊重学生,构建开放阅读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刚刚激发起来的课外阅读兴趣,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外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确定该阅读什么书,怎样阅读。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书籍之中,才能使阅读效果达到最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课外阅读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课外”尤其如此。如果硬性地规定今天阅读什么书籍,明天如何阅读;今天搞摘抄,明天写感受――学生岂不又成了执行指令的机器,成了张着大嘴待哺的填鸭?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你喜欢读小说、戏剧,我喜读诗歌、散文;你钻进长篇名著就不出来,我偏偏爱看小故事;你一遍就懂了,我可能需要两遍、三遍;你读得快些,一分钟能阅一千字,我读得慢点儿,一分钟读八百,而他可能更慢……学生之间,由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表现出很大的性格喜恶、能力智力的的差别,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别,不能“一刀切”。
四、开展多彩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1、读书笔记展评。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采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这里我们较重视的是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要求,我们是不拘一格,可以摘抄佳词妙句,也可以摘抄精彩片断;可以写出读后感,也可以评点图书内容。例如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时,我们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摘抄佳词妙句和精彩片断,为作文积累材料;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培养概括能力。阅读名言、警句时,要求学生摘录、评注,以陶冶其情操。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求学生能说出人物性格、品质;能从某一方面评点人物,锻炼其分析能力等。总之,读书笔记形式要多样,切不可一刀切。
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定期进行展评,达到要求的读书笔记,我们在他的读书笔记扉页上贴一个“小卡通”,以对其读书成绩的肯定。
2、进行阅读交流。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1.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做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生长。为此,笔者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做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做是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就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的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来自于老师的评价比父母说的更具有权威性,来自于老师的关注更能让他们兴趣盎然。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2.1利用家校联系卡,取得家长支持,对症下药。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阅读的喜好也不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足之处,可专门推荐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如学生的持久性不强,没有毅力,可以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2利用家长会和家访,争取家长理解和配合。许多家庭都订有《中国少年报》、《报刊文摘》等报纸杂志,可以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进行阅读。
2.3利用学生藏书,成立班级“图书角”,组建读书互助小组,在班级中开展合作性阅读。每位学生每月向班级“图书角”提供一册图书。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每隔1-2个月更换一次,这样就解决了阅读图书少的难题。我们可以在班级设计几个小小“讨论角”,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以营造活跃的读书氛围。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形成各种“阅读组合”。
3.教师要带头读书
叶圣陶先生指出:“唯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今天,在号称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不论从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角度,还是从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角度,语文教师先于学生读书都是非常必要的,至少得和学生同时读书。
要有的放矢地指导。目前,我们有的语文教师指导读书仅限于“布置”、“建议”学生去读些什么书,这种不检查不落实的放羊式指导,连学生读没读过都不知道,更就谈不上有所收获。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更不能高屋建瓴、有所指导了。正确的方法之一,就是“学法就是教法”。因为,教师本身知识面宽,经验丰富,分析文章的思路明晰,用自己怎样学的现身说法去指导学生,由于师生所处环境相同,容易沟通,学生学起来不会吃力,久而久之,效果会很明显。
4.教师要教学生有选择地博览群书,华除糟粕
初中生的性格、情感等正处于发展形成之中,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课外读物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广泛而有选择的阅读健康的书籍和其他影视材料,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审美观等。因此,教师要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励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楷模的读物,且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地与课文有联系,要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物。其中要注意两点:
4.1紧扣教材选择读物
语文教材内容很多都是节选自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阅读与之有关的课外内容很有必要。如学习古诗词可推荐《唐诗宋词三百首》等;学习《雪》可推荐鲁迅的《野草》等;学习《海燕》可推荐高尔基的《童年》等。
4.2分级选择读物
初一至初三,学生在年龄、知识程度和思想上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读物时应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初一学生选择那些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等;初二就增加历史、科普读物等内容;初三则再增加复杂一些的小说、戏剧等读物。
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三个案例。
[案例一]
一次,笔者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视导活动,在一所农村中心学校本部看到三至六年级的课表上每周安排了一节课外阅读课,心中很是欣喜。正好当天四年级就有一节,于是便去看了看:教室里比较安静,学生人人手里捧着一本课外书阅读,语文老师也在前台端坐着看书,真给人一种宁静读书的氛围。笔者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读的书可真是五花八门,读书的方式可谓各有千秋。有的学生拿着《少儿画王》或美术书在看,有的津津有味地看着漫画书,有的漫不经心地翻阅着手里的故事书,还有的则做着书上走迷宫或找不同的游戏……
[案例二]
朋友的孩子读六年级,成绩一直在班上中等徘徊。有次到朋友家玩,孩子回来后做完了作业,高兴地从书包里拿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朋友看见后很是生气,走过去从孩子手上把书抢了过来,抽出语文书扔在孩子面前。接着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就知道看什么课外书,这样的书能当分数吗?上次语文单元测试只考了70多分。作业做完了,为什么不抓紧时间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再认真复习复习呢……”孩子很是委屈,无可奈何地翻开语文书,十分不情愿地看起来。
[案例三]
为深入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笔者在本校随机抽取了不同年级的500名学生,开展了一次“我的课外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59%的学生双休日在家看电视、玩游戏;13%的学生从来不看课外书;47%的学生家长从来没有给孩子买过课外书;每天坚持课外阅读20~30分钟的仅占38%;在喜欢阅读的书籍中,作文类的占9%,故事书、漫画书占78%,而文学类、科普读物的仅占13%;阅读方式上,能摘录好词佳句或写读后感的仅占28%。
从上述三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前课外阅读实施不到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在阅读内容上比较单一,大多局限于教材以及与教学相关的一些教辅资料。教师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还缺乏适当的手段,教学中忽略了课外阅读计划的安排和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此外,家庭、学校、社会对于课外阅读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学校缺乏一定的系统规划与管理,图书室形同虚设,图书更新较慢,使用率较低;家长很少和孩子一起阅读并督促孩子阅读,甚至有些家长排斥课外读物。
二、倾听童心:课外阅读价值有多高
对于课外阅读,孩子们到底是如何看待的呢?笔者在开展调查时走入孩子们中间,倾听到了他们真正的心声。
生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很喜欢看书,家里也有不少书,可是老师每天布置了很多的作业,根本静不下心来看其他的课外书。如果能多留点时间让我们看书就好啦!
生2:我有许许多多的图书,每天做完作业后,都会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读。读书让我感受到很多的乐趣,也收获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生3:我最喜欢读一些故事书,里面的情节特别吸引人。可爸爸妈妈并不太支持我,在他们眼中,这些故事书与考试无关,看多了会影响成绩,只有《优秀作文选》之类的才算是好课外书。其实,看课外书对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生4:爸爸妈妈还是比较支持我读课外书的,每个月总会给我买几本图书,但是有些书读起来感觉很深奥,我不太喜欢看,对他们说了多次也不管用。
生5:读课外书,有助于语文学习。我们老师每个星期都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阅读或交流阅读心得,同学们别提有多开心了,都盼着上阅读课。
孩子们的话语是那么的纯真,却足以令教师、家长不得不深思:课外阅读的价值何在?著名儿童作家祁智在《阅读的价值》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打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子。但是,同时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可以让人遮阳避暑;可以让孩子玩耍;可以拴一根长长的线,让风筝在天上飞;可以让鸟鸣唱、筑巢;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千秋万代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这就是种一棵树的价值。阅读就是种树。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
因而,笔者是这样定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以自由为原则,以快乐为宗旨,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点燃童真童趣,品味一种纯粹的、审美的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回归精神家园,享受童年阅读的幸福。
三、顺心而为:课外阅读开展也精彩
基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以及价值的定位,笔者以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作为课题开展研究,致力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以期达到课标规定,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图书漂流,为课外阅读引入“活水”
笔者在班级设立“漂流角”,每位同学拿出一本自己钟爱的图书投放在里面,并在书里附上自己设计制作的漂流卡,内容包括书名、班级、姓名、漂流时间及推荐理由或阅读感言。在简单的“放漂”仪式上,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图书漂流”的宗旨和规则:学生各自在“漂流角”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利用1~2周的时间读完,在漂流卡上做好记录,继续把图书“放漂”并重新选择阅读新的图书……如此,每个学生只要拿出一本图书,就可陆续读到几十本图书,且不受时间、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真正实现“图书在手中漂流,心灵在书中旅行”!
2.内外链接,为课外阅读输入“动力”
曾经,笔者和许多教师一样顾虑重重,生怕因为开展课外阅读影响教学成绩。在开展此项研究后,不再过分钟情教材阅读,而是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寻找文本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链接点,适时向学生拓展课外读物,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时实效。如在教学苏教版《负荆请罪》前,安排学生阅读故事《将相和》,使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进程、结局,这样就能把握和体会剧本的人物语言、心理。在课内教学时,侧重指导学生精读文中描写各个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领悟课文的精髓。
3.师生共读,为课外阅读提供“指导”
笔者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每个月确定1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师生共读”过程中,孩子或老师遇到自己喜欢的语段,可以朗声而读;读完之后,开一个读书座谈会,和学生一起聊一聊书的内容以及读后的感受。长此以往,师生互动阅读,书香氛围必然会日益浓厚。
4.亲子阅读,为课外阅读赢得“外援”
笔者倡导课外阅读由学校走入家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引领孩子走进书的世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感受到家庭的温馨、重视。利用家长会对学生、家长作适当的指导,建议家庭每天安排固定的20或30分钟时间进行亲子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孩子喜爱的书,引导孩子听和看;也可以家庭成员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安静地阅读。每两个月在班上开展一次“优秀阅读家庭”评选活动,表彰在亲子阅读中表现突出的家庭,大大促进了家庭阅读的开展。
5.动态评价,为课外阅读增添“欢悦”
阅读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动态过程,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衡量其功效,笔者采用“阅读储蓄卡”的方式,以学期为单位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当然,阅读不能缺少评价。学生渴求读有所获,但更希望自己的阅读成果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同与赞许,获得阅读的成功体验。在日常阅读过程中,笔者坚持“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的原则,举办口语交际、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读书沙龙、争当故事大王等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成果交流展示的平台,同时采取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班级每月一次开展“读书之星”评比,期末组织“读书小博士”评比,让学生在评比中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极其重要的环节,更是学生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计划地课外阅读指导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新课标强调养成良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他们翱翔于书的海洋中,自由探索、自由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为将来的人生征途打一点“精神的底子”。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不必强行地规定阅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使得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
其次,教师要抛弃“和学习无关的书是杂书”的观念,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里引出来,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就没有阅读水平的理性飞跃【1】。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短小精焊的美文,让学生在闲暇时阅读并从中得到熏陶。
再次,在教师的推荐之下逐步过渡到学生推荐,师生共同推荐,追求一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至乐境界,使得读书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最难割舍的一个项目。
总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大需要,一种享受。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社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决不局限于教材书本。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春、阅读秋、阅读清晨、阅读黄昏;也可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甚至可以阅读一棵树、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自然、社会、人生才是最广博、最丰厚的文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在学生心灵体验与生活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与提升【2】。“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青山巍巍,绿野茫茫,让人领略什么是绰约的风姿;白云袅袅,碧水悠悠,让人一睹娉婷的风彩;桃红李白,橙黄橘绿,让人欣赏色彩的流淌……观照高耸入云的山峰,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直面波涛汹涌的江河,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唱和……家庭生活让人体验温馨和谐,感悟天地人伦,人与人的交往让人知道什么是宽容博爱,丰富的文化古迹让人知道什么是历史的积淀……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广开渠道,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社会、人生,让亲身的感受和体验成为学生阅读的双翼,在实践中积累情感、丰富人生,拓展成长的维度,增长人生的智慧,构建生命的价值体系。
三、让琅琅的书声伴随着学生的阅读实践
于漪老师曾说“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一个表征。朗读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地形成语感,逐步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但在放声的朗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凝聚起来,进而燃烧起来,把人带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的方法、窍门,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中得益,会其智,融其情。”
许多经典作品,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文言诗文默写课内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为50篇(段),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为14篇(段)。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让学生在课外每日诵读才是上策。每天设置一项二十分钟左右的朗读,日积月累,学生不仅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作品,还能逐步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
课内阅读,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有老师的指导,学生有章可循;而课外阅读范围广,如果缺乏指导,学生虽然有读书的热情,但无章可循,随意性强,就很难受到好的效果【3】。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固然重要,而教师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以课本为基点的辐射性阅读做法有以下几点:
(1)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
(2)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一题材的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使同学们明确,同一题材因取材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文章。
(3)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辐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辐射,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异同。
(5)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作辐射,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辐射性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也可在其后。
(6)向网络阅读辐射,其目的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阅读面,使阅读丰富多彩。
五、以阅读激励学生作文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阅读的目的是积累、模仿、创作。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写出佳作。学生平时准备了“采蜜本”、随笔本,摘抄精美文句,叙写读书心得,他们逐渐有意识地从他人的文章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再也会为素材而犯愁,从而养成了积累的良好习惯。有了阅读才有联想、有探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探索、领悟作者的行文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与思考,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而写出深刻又有创意的作文【4】。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但成了学生的一大人生享受,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涵养,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从“读”中悟到“写”的方法,自己领悟到的才会深刻。特别是如何把其运用到实践中,是别人无法代劳的。在不断的阅读、分析、摹仿的过程中,学生最终将形成自己独立的写作技能。“读”因“写”而深化,“写”因“读”而丰富,“读”与“写”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维鼎著.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翟启明主编.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一、充分宣传,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这是课外阅读体现价值的前提保障。“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便是笔者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时提出的口号。此外,现在的小学生喜欢直观地信息接受,喜欢看电视、上网,却很少愿意拿起一本书去读。对此,以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阅读书籍至关重要。如中央台少儿频道播出的《智慧树》在我班学生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就适时地推荐《十万个为什么》,不少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阅读起了科普书籍。
因此,只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心理,适当的引导便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
二、优化环境,培养阅读习惯
(一)优化阅读环境
笔者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为了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笔者提出的图书室、阅览室、教室等重要学习场所要布置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建议,均被学校领导采纳。此外,笔者除在教室内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号召踊跃捐献图书,培养他们浓厚的读书氛围。另外,笔者还结合学校开展了“读书节”、“读书心得”、“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来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
毋庸置疑,在阅读指导中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如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曾利用小学生头脑中的名人效应、“偶像崇拜”,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课文的学习,介绍优秀的作家成长之路和以及成长之路上所著的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笔者还积极结合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给小学生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并组织一些读书笔记评比、读书报告会、作文竞赛等活动,调动小学生的表现欲。
三、推荐好书,指导选择书籍
书籍的选择,决定了阅读的质量。作为教师,笔者经常给小学生推荐一些有益健康的读物,把握“趣”、“广”、“适”的原则。要让小学生选择有兴趣的读物,这样他们才乐于读、才爱读。同时笔者还指导小学生要广泛阅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
四、多种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笔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多种阅读方式的综合运用,尤其是鼓励他们多思考、多领悟,提高阅读效率。
(一)定期收阅读笔记
笔记内容可包括很多方面,如摘录精彩文段、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经典事例,读后感想,对作品内容及写作技巧的分析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灵感被激发后信笔所写的片段。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得非常仔细,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全面了解他们的阅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出阅读误区,表扬阅读质量高的学生。总之,要针对每位小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做具体到位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质量。
(二)选讲优秀文学作品
由笔者或小学生来分析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力。如一个小学生在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发表了一段评论:“看太阳东升西落.看大雁南迁北移,看花开花落.听潮来潮去,朋友,你意识到时间在一去不返吗?把每一个早晨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当作生命的终结,在每一个这样短暂的生命里,我们难道不应该留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吗?”可见,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小学生们大有潜力可挖。
(三)将阅读运用于实践
笔者曾让小学生们把阅读所获得的知识用于演讲、辩论、投稿等实践活动,成功的喜悦激励着他们积极的去阅读,并把阅读变成一种积极自主的行为。
五、收放有度,确保阅读质量
教学研究不同于产品开发,它的工作对象是有能动性的学生,因此凡教学研究,在管理上就都有一个“收”与“放”的问题,都需要处理好“收”与“放”的矛盾。那么,小学生课外阅读应如何处理“收”与“放”的关系呢?
(一)多放少收
“放”重于“收”,这是由课外阅读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读成册的书是“放”,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更是“放”。“放”是主要的,“放”的时间必定要大于“收”。“放”,才能充分体现小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才能充分开发小学生自主研究的个性潜质,才能真正促进其自身发展,让他们养成终生读书的好习惯。
(二)精收粗放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思考
一、农村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具体现状
1.受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缺乏。农村学校,地处偏僻,经济不发达,像笔者所在学校虽设有一个图书室,一个阅览室,也能定期向学生开放,由于经济落后,财力不足,图书馆可供学生阅读的藏书比较少,更多的还是一些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2.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所必须的家庭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差,加上一些家长因文化素质的制约,一方面父母整天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的钱来买书,即使有又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因而学生看课外书受到诸多限制。
3.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阅读随意性比较大,达不到课外阅读预期的目标。农村虽受众多条件的限制,可学生中对课外阅读有积极态度的,也不乏有人存在,他们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可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就谈不上正确地引导,再加上在“应试教育”形势下,我们很大部分老师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问不多,因此造成学生即使进行阅读了,随意性也比较大。
二、改变农村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几点措施
1.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先喜欢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以后,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健康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的书籍来看,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开始采用一种开心阅读法,让学生去读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时文或杂文,或就是让学生去读自己比较崇拜的人物传记(学生找不到书的,教师尽可能帮助解决),并充分利用晚读唱时间以及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谈感受或进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并在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一定乐趣。
2.充分利用好现有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及相配套的《语文读本》。现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以前教材相比,课文篇目多了许多。编委们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教科书及《读本》中所选的作品都是一些优秀作品,文质兼美,既有经典性,又有时代性,因此如果我们每位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好教材和《读本》,就可大大弥补我们农村阅读材料缺乏的限制,就能大大提高我们学生的阅读量,来提高我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语文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提高阅读认识,真正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当前除了家长中存在错误的阅读观外,在我们的教师中也还存在一些陈旧阅读观,在“应试教育”及考试的导向作用下,语文被认为是“投资多见效慢”的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说与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课外阅读了,甚至被严厉禁止。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可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又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以致创造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转变旧观念,提高阅读认识,真正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贯彻于我们的平时教学当中。
4.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查。
(1)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的书刊,真正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预期目标。对于读物的选择我们可以以现行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注意在古今中外名著中精选学生的可读之书。这些书籍既文质兼美,又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阅读兴趣等。
(2)课外阅读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教师平时的督查。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自主性及其它功课任务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要一如既往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课外阅读还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老师还要时常地给以督查。笔者的做法是要求学生读后要工整地做好读书笔记或写心得体会,每星期不少于500字,按时交上来检查,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了解学生阅读的效果,又加强了书法训练,可说是一举两得。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农村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是任重道远,更是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黄晓燕.素质教育与课外阅读——陈思和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1).
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于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语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问泉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可以读。这本来是特别有道理的。但一旦面对孩子,这种道理有时会变得挺无力,因为孩子似乎除了对那些我们认为益处不大、趣味不高甚至有些无聊的东西感“兴趣”外,死活不能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兴趣。于是我们就有必要“引导”,于是我们就会当然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交给孩子,我们的理由是: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依赖我们的培养。于是,就有了十几年长盛不衰的“读书教育活动”。偶尔,学校、老师也会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可那绝大多数都是老师们小时候的畅销书,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远离今天的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由个体差异的,有一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稍大一些又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描写青少年爱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猫狗之恋》等,阅读这些作品不是鼓励孩子们早恋,恰恰相反,她的积极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课外读物要能适应孩子时尚需求
前几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郑渊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童话大王”。近两年,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因为书中对于“光轮2000”的精彩描写,使学校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下子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的书而想方设法地努力;每人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暇想之中。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给扼杀。
的确,时尚图书如同一柄双仞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也可能会为儿童撑开一方想像的天空。国内的一些原创作品的内容、艺术手法上显得稚嫩,粗糙、牵强、荒谬之处甚多,在恐怖的分寸把握上也稍欠火候,在情爱问题上牵扯得过头,没有把握好“安全恐怖”“纯洁情感”这样一个少儿图书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艺术标杆和伦理底线。像这样的书,除了能把孩子吓得半死,搞得神魂颠倒之外没有任何作用,绝对是应予以制止的,比如《流星花园》。
但是,更多的时尚图书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对待这种时尚阅读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如果我们有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那么,正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孩子能够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的。二要积极的引领这种时尚,如我在一本资料上看到一位香港的小学老师,她能亲自为学生朗诵《哈利·波特》片断,能和学生一起穿上带有“哈利·波特”标志的衣服,招摇过市地去观看电影《哈利·波特》。
3、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营造阅读氛围
在作文中我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此,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让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
二、加强阅读引导
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学生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为此,我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
四、培养阅读习惯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对学生来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强调做好阅读笔记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在实践中,我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我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我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有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