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

三年级课外阅读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三年级课外阅读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三年级课外阅读方法

篇1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XX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篇2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篇3

1.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是学生学习现状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阅读状况的,熟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做好教学工作。

2.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为小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使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以上原因,我们认真的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及时对三年级、五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整理、归纳、分析:

1.小学生喜欢进行自主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可见大多数孩子们虽然年龄比较小,还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但差异大,有个别学生兴趣不太浓厚,,家庭的氛围不够。

2.小学生大多喜欢进行课外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课外阅读的时间多吗?这一问题,学生有一半的选择多和一般,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没有。三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章分别是诗歌、散文和记叙文,感兴趣的学生分别占了一半。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复述故事和摘录法。

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他们的阅读一般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很多地方体会不到,他们还是需要教师的分析和指导的。小学生如论是上课听教师讲、还是自己阅读都是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启发、提升的。

4.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

问卷调查中,对你读书时喜欢:边读边联想,读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再读、对哪些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加以运用选阅读中能够借助上下文推测、理解词句的、能抓文中的关键句、中心句、能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各都占一半。可见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他阅读方法掌握的不熟练,需要教师的帮助,强化。

三、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1.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要努力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3.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

4.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自主阅读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在学生自主读书、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篇4

㈠调查目的

⒈全面地了解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⒉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

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㈢调查方法

⒉个别谈话。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谈话,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㈣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柯桥小学1—6年级部分学生。

㈤调查步骤

⒈问卷调查。

⒉分析汇总调查结果。

⒊分年级个别谈话。

⒋分析结果,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数

年级一个小时以上半小时左右 0小时

一年级10%

20%

70%

二年级20%

35%

45%

三年级35%

45%

20%

四年级40%

50%

10%

五年级55%

45%

六年级30%

70%

篇5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现状分析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技能,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受到重视,并且以试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用成绩来督促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采用考试的模式来判断孩子阅读理解的掌握水平,虽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但也不失为一种督促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手段。本人分析了所带班级三年级的学生的试卷,希望从中发现学生阅读初期出现的错误,改善不良的阅读方式,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本人一共收集了208份试卷,阅读理解部分完全正确的仅15人,占总人数的7.2%,出现错误的学生有193人,占了92.8%。现将出现错误的试卷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图:

一、答题速度慢

做题速度慢是影响阅读水平的原因之一,由图可以看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占错误总人数的12.5%。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①没有把握住做题时间;②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散漫;③有的题目学生不会做。平时课堂上做练习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长短,限定时间,一般10-15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在家里,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监督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当然时间的控制也应该考虑试题的难度和题量等因素。针对学生精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读文章的时候大声朗读,读出声音,逐渐加快朗读的速度。有的学生做题的习惯不好,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家里,做题的时候精力不集中,老师和家长应按时提醒,督促孩子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二、答题字数少

出现此问题的学生占总错误人数的16.3%。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答题习惯不好,有懒惰的情绪。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比如,题目问的两个问题,只回答一个,这也是粗心大意的一种表现。三年级的阅读题,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当中,只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总能找到答案,所以,出现此种错误的学生还是对文章阅读不仔细,我们平时的练习中,家长应配合老师,做阅读题时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文章。

三、答题点不全

由图可以看出,此原因出现的比例占了23%。出现此类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目分析不透彻,没有看清题目要求,阅读理解试题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很多都是出自原文的某一个地方,即便不是文中原来的句子,也会有很多的关键词,提示问题的答案。还有的学生出现答题嗦,答题不完整,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我们要求学生反复审题,读懂题目要求,找准侧重点。紧扣关键词,用精炼的语言回答问题。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打开思路。

四、概括能力不强,不会总结段意

出现此错误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5.7%。阅读的三个步骤,第一是对字面的理解能力,第二是意义理解水平,第三则是创造性理解水平。大家都知道,没有记忆我们的思维过程就没有材料,但是只是停留这个阶段不加以引导,我们的学生就变成了死记硬背,不善于思考,那么我们需要将学生向后两个阶段引导。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题目出发,把问题放入文章中,仔细阅读全文,反复思考,融入文章中,以作者的视角,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五、答题不认真,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是学习的大忌,语文阅读理解也不例外,经调查,12.5%的学生粗心大意,丢题漏题现象明显。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学生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粗心是一部分学生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总之,由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阅读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理解概括能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三年级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阶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材施教,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芦龙华.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24).

篇6

一、积极创建阅读环境,为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区内14个课题实验基地校分布在城市与农村,横跨城区小学、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三个层次(见上表)。受学校硬件、资源的影响,各基地校之间显得极不均衡。鉴于此情况,区教育局、学校大力投入图书室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二、潜心研究,构建指导体系

1.开设阅读课,积极保障阅读时间。

有了阅读资源,什么时候读,这是很重要的。为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一是各基地校根据校情,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者利用班会活动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必须落实,减少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教研跟进,构建多形式阅读指导课型。

既然开设阅读课,教师的指导就必须跟进,以此有效保障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实验中思考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为构建多种指导课型,全区、校际和基地校三大层面积极学习与探索,目前,已经成型的指导课型如下。

第一大类:课内外阅读融合课

紧紧围绕该子课题研究目标,我们在实验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研究整合为一体,探索具有使用价值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努力实现课内得法、课外使用。因此,课内外阅读融合课成为此项研究的主打课型。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主题阅读课、“有法”的阅读课、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三种小课型。

①主题阅读课。这是较常见的课型,指导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抒感等方面的表达特点,确定相应主题,然后引入与主题相符的课外阅读。如航天小学陈明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主题阅读》,航天小学陈燕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思乡古诗词曲”主题阅读》等。这类阅读指导课既兼顾了课内阅读教学,又将学生引向广袤的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②“有法”的阅读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练习。如北关小学肖静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内得法,课外沿用》,北关小学刘小玲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交流》,均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③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它的特点一般是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作者其他书籍、原文或整本书的兴趣。如航天小学向秀琼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育才小学刘红、赵正凯两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北关小学程大易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鲁滨孙漂流记》等。

第二大类:课外阅读指导课

这类课型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切实增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群文阅读课、读法指导课、师生共读课、阅读赏析课四种小课型。

①群文阅读课。就是在时空有限的阅读课上,呈现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多篇文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立体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行多方面言语实践。如高桥镇十字学校骆诗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神话故事群文阅读》等。

②读法指导课。这种课型的重点是阅读方法指导。如笔者执教的五年级《学习阅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同济小学帅月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师生共读〈雾都孤儿〉》,重在“粗读加精读”方法训练,航天小学刘正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看绘本,画结构,知脉络》等。

③师生共读课。如高桥镇高桥小学张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师生共读课《笑猫日记》,航天小学潘贵强执教的四年级师生共读课《我的母亲》,航天小学段华执教的二年级《窗边的小豆豆》等。

④阅读赏析课。“欣赏”即为发现美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型,因为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北关小学贺亚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品析》,航天小学胡应强执教的六年级《调皮的乐趣》等。

3.加强研训,保障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

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决定了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和课题成败。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极其重视师资培训,主要采取区内研讨课、交流、竞赛、“请进来,走出去”等研训形式。通过基地校、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区小语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持续提升,指导体系得以正常运行,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正确导航。较大型培训活动统计如下:

三、优化阅读,展师生风采

我区“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内外阅读方法策略体系”的建立,促进书籍成为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密友。师生假期阅读、好书推介会、读书汇报展、主题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我区学生在阅读天地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4月22日,同济小学课题实验班的钟亚妮同学在“书香遵义‘我与书,成长的故事’”全市电视演讲大赛中,喜获小学组第一名。这次演讲大赛是“书香遵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旨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培养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篇7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不强,多是为了考试

目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甚至包括少不更事的小学生本人,重视考试成绩的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被当作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手段。于是,在课外阅读方面,小学生基本没有自我选择的机会。以小学第二学段开始为例,他们的阅读大多是为了提高其作文水平。在这种情境下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只是一种变相的作业,还是苦差事,其阅读积极性可想而知。

(二)阅读时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多年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上一直没有减下来。小学生尤其是第二学段以后的课时安排非常紧凑,老师不太可能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小学生在校进行课外阅读,绝大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完成。但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很多,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较差,一些家长也疏于教育,结果有不少小学生在做完作业后,都是选择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更不要说有效阅读量了。

(三)阅读内容选择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从实际来看,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内容选择比较盲目。他们选择阅读内容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一方面,他们主要依据老师提供的书单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则是盲目跟风。如有不少中年级和高年级小学生仍然倾向于选择卡通漫画书来消磨时间和娱乐自己。但有的漫画书无论是在制作还是内容方面,质量确实较差,有的图画为主,难得有的那几个文字,也仅仅是“啊、哈、嘿、哇、呀……”诸如此类的语气词而已,根本就没有优美的语言。笔者曾经见到一个三年级学生手上的一本唐诗画册中,其中“一行白鹭上青天”居然被印成了“一行白鹫上青天”。想想看,选择这样的读物,会对少年儿童产生多大的误导作用?

(四)学生缺乏系统化的指导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但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要不就是比较忙,要不就是缺乏相关方面的指导技能,因此,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还是要落在语文老师身上。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校并没有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纳入常规教学计划。这就导致不少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头的督促上,没有系统、细致的指导。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的路径分析

(一)学校应该提高认识,在全校形成一种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氛围

学校是小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学校应该摒弃那种过于功利化的办学理念,将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当成影响其终身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大事来办。一方面,学校应该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纳入到整个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去,督促语文教师认真做好所教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安排教务部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同时,学校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具体的课外阅读计划,精心挑选推荐各类儿童读物给家长和学生;最后,学校还要在有限的经费中留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学校图书室的建设,购置一些课外读物或自行开发一些本校课外阅读教材供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

(二)所在班级也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

除了语文教师外,班主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有责任。他们应该在班级里创设一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如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家长写倡议书,请有条件的学生家庭捐献一些高质量的儿童读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当地图书馆或社区联系,争取一些支持,最后集大家之力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翻阅,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如班主任还可以和语文教师一起合作,在班上成立读书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班主任还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情况,要求家长尽可能加强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互补。

(三)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篇8

要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三年级至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50万字以上,但课外阅读不是放任自由,而应加强教师的指导。

一、加强课外阅读意义指导,明确阅读目的

(1)课外阅读是当前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只靠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已经远远不行了。从近几年省内各市的语文中考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不再是靠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中阅读题目包括诗文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约占总分的45%,表达题的40%就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不是只学书本就能解决的。从这些方面来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2)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文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强调“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书读得多了,就能使我们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里汲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冲破时空的局限而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还可以透过信息海洋清晰地感受到当今世界脉搏的跳动,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此外,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积累词汇和提高模仿能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够陶冶性情、培养情操。

二、加强课外阅读计划指导,确定阅读内容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盲目会使你万事不成。”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是克服盲目性,实现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好一周、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计划应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写作能力;三确定阅读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一要正确,二要合适。学生阅读必须对现行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还要注意在古今中外作品中 精选学生可读之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有《新编唐诗三百首》、《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西游记》等,外国作品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选》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介绍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好评的书籍有《花季雨季》、《男生贾里》、《草房子》等,另外,还应推荐一些精彩的时文和自然科学类书籍。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阅读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1)精略结合

略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有信息检索的作用。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

(2)读思结合

思考能深化对作品的认识,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一要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如读《狼来了》,从那说谎孩子的身上,应该深刻认识到诚实是多么美好的品格,它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从中还可以想到古今许多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做人表现。二要比较阅读。对内容相近体裁不同和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以及同一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由此促使学生研究作品价值,思考作品意义,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读写结合

写读后感、心得体会、仿写、改写、缩写等都不失为好的阅读方法。我们要给学生讲清读写结合的好处,强调读写结合,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

四、加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养成阅读习惯

1.开设阅读指导课

对于高年级学生,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很有必要,并且课外阅读指导也应像语文课一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按一般的认识规律,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阅读典型材料,教师再点拨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最后出一至两个实践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注意的是:典型材料要精,可阅读材料要广,点拨要适可而止。

2.开展读书交流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识字编写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内容,识字教学对于学生打好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字量、字种和分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0册,总计识字量2614个,略高于《江苏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2500个。其中一、二年级识字1180个,占总识字量的45.14%。

从上图可以看出,识字量的高峰在二年级。但每篇课文的平均识字量,以三年级第二学期最高,这跟进入三年级后课文篇数减少有关。

每篇课文平均识字10.17个。单篇课文识字数量最少的2个生字(四年级第二学期《古诗二首》)。一年级上册有两篇课文每课4个生字。单篇课文识字量最多的13个字,出现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

在字种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二年级有6个要认和写的字超出3500常用字表和次常用字表的范围,它们是:

嗒咚呱佗菏绮

另有5个带读字也不在3500字表中:

缶笠尧瞅

表面上看,学生认了这些字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由于低年级把识字量定在1200个左右,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非常用字挤占了常用字的位置,导致部分常用字没有进入低年级教材。我们的看法是,非常用字可以注音随文认读,没有必要作为生字识写记忆。整个小学阶段的生字都应以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标准,非常用字可以随文注音认读而不必识记。

二、生字编排方式

这套教材的识字,在低年级采用小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两种方式编排。小集中识字又分成“拼音识字”“读句子 学字词”和“认一认”三种类型。

1.“拼音识字”16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完拼音以后。主要形式是看图识字,读纯拼音儿歌(跟要识的字有关),并出现一些由生字和熟字组成的词语。16课中,只有一课“山 石 田 土”用了象形字。

“拼音识字”教材具有四种功能:(1)借助图画和拼音识字;(2)读纯拼音儿歌巩固拼音,发展儿童语言;(3)适当扩展词汇量;(4)学习写字。但纯拼音儿歌功能比较单一,如果读汉字注音的儿歌,可以兼有认读汉字的功效。

2.“读句子 学字词”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12课,第二学期4课。这种形式实际上是短文或短小的韵文。如一年级第二册第1课《花》:

春天桃花红,

夏天荷花开,

秋天黄,

冬天腊梅香。

有“春、桃、夏、荷、冬、腊、梅、香”8个注音的生字,要求读写“春、桃、夏、荷、冬、香”6个字。

“读句子 学字词”避免了单打一的识字,在语言环境中看图,识字,学词,学句,功能多样。这些句子意思浅显,理解上没有多大困难,教学重点就放在识字上。

3.“认一认”类识字教材,突出了识字方法。像“合起来”“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体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这种编排方式虽然很多教材都采用了,但重视识字方法,是这套教材的一个特色。

“读一读 认一认”出现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这5课采用短文或儿歌形式,在读中识字。形式有:(1)儿歌识字。如:“你姓什么?我姓胡。/ 什么胡?古月胡。”又如:“双木林,树林的林。/ 三木森,森林的森。”(2)反义词识字。如:“好对坏,内对外,保护对破坏。”(3)归类识字。如:“翠鸟会捉鱼。啄木鸟会捉虫。猫头鹰会捉田鼠。”集中学习几种动物的名称。

(4)字族识字。如“尧――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丰衣足食才富饶,左边绞丝弯弯绕,尧多一点就错了。”

三、字的音、形、义

一、二年级课文分成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课文三类。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生字注音,课外阅读课文全文注音。三年级以上分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类,全部采用生字注音。

一、二年级生字在课文后用田字格呈现,标注新的笔画和部首,笔顺比较特殊的字有笔顺分解。三年级以上生字用小方格呈现。各册都附有生字表。

四、识字写字的要求

这套教材是识写一致的,即要认的字就要求会写。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同样有识字要求。但实际编排中,除了要认要写的字,还有一些生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能认读。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注音的生字有8个,课后标明要识记和写的字是7个,有1个“弯”字有注音不要求认读和书写。这样的“带读字”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大量存在,有的数量还相当多。

参考文献:

篇10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课内引趣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学校开设了读报课,我经常以读报为切入口,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教育意义深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从报中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故事引趣

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在课堂上,教师十分强调把教书的训练放在阅读教学的第一

位。教材也重点指出,要重点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尤其要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检查理解水平、提高阅读能力、发挥有声语言的技术作用。多读多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材料,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因此,还应该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一般来说,一至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以培养朗读技能为主;二至三年级则加强默读结合的训练;三、四年级从朗读过渡到默读,形成默读技能;五至六年级则要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促使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形成。

1.快速阅读的训练

计时速度训练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每周一次,或坚持一段时间可见到效果,计时速度法能充分挖掘、调动视觉扫描,辨析、摄取文字符号功能的巨大潜力,使阅读速度和思维速度尽量趋于平衡一致,变有声朗读为无声默读,计时速度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上进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限时训练,激发学生的时间紧迫感和阅读兴趣。

2.默读训练

篇11

一、活动指导目标序列化:教师指导活动的“导航器”

1.指导目标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积极构建活动指导目标的序列,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目标要求,并使得指导目标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2.指导目标具有针对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对于学生在活动方面的目标具体化,体现年级之间的衔接性、层次性,凸显活动指导的针对性,有助于较好地发挥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引领、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素养的逐步培养与形成。

二、活动内容序列化: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新台阶”

1.构建横向序列,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养

(1)学校积极构建活动内容,形成活动内容的序列化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在3~6年级时围绕同一个活动主题――《解放路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分别开展了探究活动。三年级时,围绕“解放路小学读书情况调查(本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①班级藏书的数目;②班级藏书的种类;③班级藏书的管理;④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四年级时,围绕“解放路小学学生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本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家庭藏书知多少(数目、种类、来源);②家庭成员一周的阅读量调查;③爸爸(或妈妈)最喜欢的一本书(可以从书的来历、喜欢的原因、书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五年级时,围绕“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调查;②学生一周的阅读量调查;③我最喜欢的课外书推荐会;④我与书的故事。六年级时,围绕“书伴我快乐成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①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情况调查;②课外阅读汇报会;3③“跳蚤书市”策划;④“跳蚤书市”实践体验。

从上述内容的表述可以看出,这个班级的指导老师依据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将一级活动主题进行了细化、分解,分年级构建了不同的活动内容,这既让这个班级的学生处于不同年级时,避免了活动内容的重复,也使得学生对于一级活动主题的探究得到不断完善,认知与情感得到不断丰富。

(2)各班积极构建活动内容,学校进行跟踪、调控

我们也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不同年级进行不同活动主题的探究,但一定要体现活动内容的实践难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层次性的不断过渡。为了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学校教务处可以在开学初将各班在上一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进行下发,让新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予以参考,以减少同一个班级在不同年级确定活动内容时产生重复现象。

2.构建纵向序列,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养

我们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时,会指导学生围绕一级课题划分出二级课题,再围绕二级课题细化出三级课题。随着课题分解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内容的综合程度不断提高,其研究难度也逐渐加大,这也是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序列性的一种方式。只有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活动内容的序列,才能避免活动内容的无序和重复,并通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活动方法序列化――学生活动水平发展的“脚手架”

1.立足学生,积极建构活动方法的序列,促进学生活动水平的发展

其实,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活动的半径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自主能力的增强逐渐扩大的。对于初涉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问卷调查活动宜先以家庭、学校为实践起点,在这些调查经历中,不断地学习问卷调查的方法,逐步地培养相应的能力。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上升,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活动经验的不断储备,活动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再逐步地扩大活动的范围,逐渐地由校内走向校外,由学校走向社会,这样学生的调查活动效度会得到提升。

2.立足活动,积极建构活动方法的序列,促进学生活动水平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对于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固守“课堂”这一主阵地的老师来说,开放的环境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安全问题几乎成为每位老师头痛的问题,其实,如果注意积极地构建活动方法的序列,让学生的活动方法实现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螺旋式地建构,安全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篇12

主题;方法;交流;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70―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当前,很多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盲目、低效的情况,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收获较少,语文素养难以提高。

而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展的学生阅读面、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

一、 确定阅读主题

所谓“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阅读活动。其中,确定好阅读主题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等选择健康向上的阅读主题。可以参考教材单元具体学习要求、新闻事件确定主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确定主题。阅读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后,师生讨论确定。如,以“童年”为主题,低年级段以“感受童年的快乐”为主;中年级段以“体验童年的成长”为主;高年级段以“回味童年的生活”为主。像“感恩”、“神话”、“国庆”、“童话”、“奥运会”等,也都是一些较好的主题。

二、加强方法指导

1.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实现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纽带,它承载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意识与习惯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古诗词课外阅读指导课上,首先,笔者诵读了几首经典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古诗词作者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最后,鼓励学生课后自读更多古诗词作者的故事,背诵经典古诗词,在下次上课时进行交流探讨。

2.教给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要有效果,就不能盲目。在明确课外阅读主题、提出课外阅读要求外,教师还应利用各种机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学会概括主要内容,背诵重点段落,制作读书卡片,写批注及撰写读书笔记等。要求学生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鼓励他们把自己课外阅读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到习作中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深化阅读认识与体悟,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神话单元中的神话故事、有关神话的古诗词的学习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笔者提出以神话为主题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神话故事及有关神话的古诗词等。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后,适时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引导他们讲述其所读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背诵有关古诗词,有感情地朗诵神话故事中的感人片断。很多学生被《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为《后羿射日》中的神奇想象而赞叹。除了开展阅读交流会外,教师还可以评选“故事大王”、“课外阅读优秀生”,组织开展课外经典诗文背诵、儿童剧表演、“成语接龙”等活动。在注重集体性课外阅读交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一对一的或小团体间的交流。

四、营造良好氛围

1.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形成良好课外阅读风气,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将书籍以一定主题归类存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规定还书期限、图书阅读规则等,确保图书借阅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爱惜图书。此外,要让学生利用校图书馆开放时间进行阅读,在借阅中明白图书分类方法。

篇13

我的困惑

每接手一届新的学生,我都会被他们层出不穷的错别字气得直挠头。“武、式、丧”总多加一撇,“绒、或”的一撇又不知丢到哪里了,“爽、转、考”的笔顺容易写错,“嫩、懒”的最右边总是弄混,还有“立即”的“即”与“既然”的“既”根本就不分。这些字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2500个会写的常用汉字。虽然错别字在不断出错、纠正、再出错、再纠正中逐渐减少,可是还有阅读与习作如同两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

课堂上,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勉强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需要老师点拨,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就更离不开老师了。课堂检测时,学生朗读和对课文的理解就又回复到初读时的水平。在课外阅读中情况也不容乐观,班级中最多有一半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积极主动的阅读兴趣。

习作始终是令学生最为头痛的一件事。到了六年级下期临近毕业时,学生的习作能基本达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离“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差得远了。每到上习作课,学生的习作基本上与生活和个人的真情实感没有联系,要么是干巴巴的流水账,要么是搜肠刮肚地抄那些在作文书上看到的优秀习作。

连续六年的毕业班教学使我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什么每一届学生到了六年级都会出现这些错别字?为什么他们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窄?为什么他们的笔下总是写不出真实的情感?我已经习惯了这样六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的烦恼。

我想改变

面对小学升初中的压力,课堂上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多读书、勤练笔,而学生却是一副懒洋洋的表情。想想家长焦急的眼神,我一直在思考:在小学六年毕业之际,怎样送出一批令人满意的学生?

教六年级这几年,我和同事一直在尝试改变,但效果总不理想。2012年6月,校领导和毕业班老师座谈时,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张振敏校长说:“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但向低年级推卸责任可不是解决之道呀!不如你们向郑州师范学院的张家胜教授和她带领的团队请教请教吧!”

趁着张教授和她的团队每周三到我校听评课时,我向专家请教。张教授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向我提出这样的建议:“你近几年一直都在教六年级,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清楚,你能不能下到三年级试着教一教?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年级,识字量很大,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作开始起步,从三年级找突破口,然后一直送到六年级,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听了张教授的话,我觉得顾虑重重。从高段到中段,从12岁到9岁,这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学段、3岁的差距,更是对我自身的一个巨大的考验。教熟了的年级备课毕竟轻松,重新换年级就意味着新的挑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干好了自然不必说,干不好的结果就是“瞎逞能”。面对挑战,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

2012年8月底,开学初,我正式向学校提出要求:“今年,我要尝试着教三年级。”

我的收获

带着问题,我走进了三年级教研组。开学初的集体教研,我和老师们一起研读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决定把三年级上学期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培养阅读兴趣和习作起步的引导上。开始上课了,我发现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三年级的孩子,刚从一二年级大量识字的学习要求,提升到现在不但要识字,还要大量阅读,更要学习写整篇文章的更高要求,真是很难为他们。但在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

三年级的孩子同六年级的孩子比起来,识字量小得多,我就让学生先交流怎样识记生字,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再重点讲解。三年级的孩子记得快,忘得更快,我就根据遗忘规律,每学一课就进行一次默写,错别字在下一课第二次默写,一单元学完后,针对本单元的易错字第三次默写。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得到表扬,喜欢竞争。我就为他们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目,建立班级虚拟图书角,对能主动阅读的孩子大加表扬,利用每周一、周三下午阅读课的前三分钟让他们在班级进行好书推荐,并开展“阅读大王”的评选,这些举措调动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14

一、学生阅读现状

三年前,我曾几次到校阅览室明察暗访,发现我班孩子读课外书的劲头并不高,心里总不踏实,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许多做法。直到今天,教学《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之后,我更坚定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也是公认的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良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靠的是大量的阅读。为了了解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情况,以便梳理分析,有效指导,切实提升孩子素养。我首先在学生中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对象为三年级(2)班全体学生,发放调查表46份,回收44份,有效样卷40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学生的藏书类别单一,书籍内容良莠不齐。调查表明学生家庭藏书量尚可,但与孩子交谈获知,这些书籍大多为教辅资料与作文选。内容陈旧单一,学生读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新买的书籍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女生偏爱童话故事,男生则沉迷于漫画读本,《爆笑校园》《偷星九月》《洛克王国》《乌龙院》《蜡笔小新》等成为孩子的掌中宝。这些书籍整套以画面为主,文字寥寥无几,鲜见生动富有灵性的词句,但内容逗趣逗乐,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像《查理九世》这些芜杂的阅读材料,挤去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得益却微乎其微,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不浓,不会利用身边的阅读资源吸取知识养料,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52%的学生从来不上图书馆、学校图书室看书、借书就是一个明证,身边的阅读资源任它荒芜,甚是可惜。“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的阅读习惯决定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从调查表中我们遗憾地看到阅读时能主动作笔记的人微乎其微,82%的学生读书从来不作笔记,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

3.家长观念滞后,阅读环境不如人意。学校有不少学生是从乡下或外地转入的,家长文化层次不高,教育观念滞后。家长认为,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大学,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题。因此,家长在购买习题集、作文选方面舍得花钱,但能为孩子主动买课外读物的不多见。有的家长不主张甚至反对学生读课外书,认为那是闲书,对考试无多大帮助,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有的家长囿于自身的文化水平,无力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放任自流。

二、思考与对策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几点思考与对策,以期尽早改变现状,让浓浓的书香弥漫孩子澄明的心湖,在精神上给他们“补钙”。

(一)点燃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为了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老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讲故事,激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三年级时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找楷模,定目标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作文训练时,我常常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我在班级组织开展了读书“小博士”和“小硕士”的评选活动,起初制订评选办法(由班队会讨论决定5本必读书目和10本选读书目,读完5本必读书的学生可申请“小硕士”称号,在此基础上再读完5本选读书目可申请“小博士”称号,读书效果也有考核细则,并成立班级考评小组,凡获得“小硕士”称号以上的都吸收进入考评小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什么时候符合评选条件了,就可以获得“小博士”“小硕士”的称号。

3.勤交流,互学习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单周,班级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双周,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同学互相借阅自己的好书,资源共享。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授之以渔,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传授读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写读书摘记

许多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情节内容,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明确要求学生把所看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如分好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等,并恰当地用于平时的写作中。此外,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读后感,定期进行检查、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我班的“书谜”王奕同学,不但把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句、片断摘抄后装订成本,还通过日记的形式把书上学到的知识,从中懂得的道理记录下来。我把王奕的学习方法向全班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她的影响下,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写作水平也日渐提高。

(三)推荐好书,使之爱读

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推荐书目列入必读、选读书目,和班级考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