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竞技类体育运动范文

竞技类体育运动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竞技类体育运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竞技类体育运动

篇1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竞赛;疲劳类型;解决途径

疲劳是体育运行训练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运动后容易产生疲劳这时众所周知的,运动性疲劳的主要特点和运动项目有密切的关联性。运动引起的疲劳容易使人机体功能低下,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段额恢复才能继续运动。体育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疲劳缓解很方法,以便提高训练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及恢复。

一、体育运动训练中疲劳类型

(一)按疲劳部位划分

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疲劳,按照疲劳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3类:内脏性疲劳、肌肉型疲劳以及神经性疲劳等。内脏性疲劳是指运动员训练时产生的疲劳,主要表现是呼吸量变化和呼吸氧量降低等,此类疲劳出现时运动员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均出现疲劳症状:而神经性疲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大脑皮层出现的亢进情况,从而致使运动员出现反应迟钝和精神疲劳等症状,肌肉型疲劳主要是指运动员在超负荷运动下产生的肌肉力下降情况,这种疲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肌肉系统调能力,使肌肉出现疼痛现象。

(二)按疲劳表现划分

在体育训练中根据运动员产生疲劳后的表现特征,可以将运动员产生的疲劳分为生理性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性疲劳主要是由身体互动引发的一种疲劳: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心里活动导致的一种疲劳现象,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思维反映迟钝、记忆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行为表现主要有准确性不高、操作不灵活、动作迟缓等。

(三)按疲劳病程划分

从医学方面老看,按照运动性疲劳产生时间的长短,可以疲劳产生时间的长短将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机型疲劳、另一种是慢性疲劳。机型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超负荷运动后产生的一种疲劳现象,形体和脏腑出现的疲劳症状。慢性疲劳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在机型疲劳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时,又进行超负荷训练,加重机体疲劳症状。这两种疲劳的恢复主要依靠营养补充和休息等得到恢复,或者通过良好的睡眠均能够有效恢复运动员体力。

二、解决体育训练竞赛中疲劳的主要途径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体育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运动型疲劳,疲劳产生以后运动员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修正才能恢复体能,继续训练。为了加快运动员恢复体能,高从饮食方面对运动体能进行恢复分析。饮食治理能有效该生由于过度劳动而产生的疲劳现象,所以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吸收足够的营养,合理按安排膳食,饮食方面要做到搭配合理,样式丰富,以便补充充足的营养。运动员饮食原则一般是多摄入糖类、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便为自身补充体力和营养。另外,运动员要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以便使自身的机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促进体力的恢复。所以运动员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在保障充足睡眠的前提下保证健壮的身体质量,以便应对运动型疲劳的耐受力。另外,运动员还可以采用音乐治疗法、散步治疗法等缓解疲劳,使运动员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到达较好的缓解疲劳的效果。

(三)心理缓解法

篇2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为体育运动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力。在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国竞技体育运动道德领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如斗殴、吸毒、服用兴奋剂、黑哨等事件时有出现。如何推动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本文认为锻造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风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运动精神,需要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批判性继承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塑造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之魂。

1.竞技体育运动对中国传统体育道德的吸收和借鉴

随着竞技体育运动逐渐国际化、市场化,物质文明对其影响日渐明显,而竞技体育运动蕴含的风骨却被相对忽视。虽然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高了,竞技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增强了,但中华竞技体育运动独特的民族精神和魅力却未能同步提升,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体育道德的学习。

1.1“射”――竞技体育运动与儒家礼乐文化的结合。

西周的“射礼”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1]“射”作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最早形式,与“礼”、“乐”、“御”、“书”、“数”并列,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六艺”。“射”既有着体育运动的竞争性,也是西周礼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射礼有序宾之贤,询众择善之义,是可以明善恶也”,从这一角度而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从诞生之初时便与中国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紧密结合,它既要展示出卓越精准的技艺,更要宣扬道德教化。从“射礼”的举办者、举办目的、举办形式及效果来看,“射礼”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普遍性、规范性和政治功用性。“射”既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是具有鲜明政治性和教化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可以说,“射礼”是我国古代社会集政治、教育、文化、体育等诸方面因素于一体的竞技体育运动形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竞技体育运动既是体育运动,同时也应该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服务,这也正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所应当注意的问题。“竞技体育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礼仪化的战争”。在竞技体育向国际化、科学化、高水平化的方向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与中国民族文化的结合。

1.2“淡泊宁静”――竞技体育运动精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

竞技体育运动以其竞技特点为大众所喜爱,然而竞技道路是永无止境的,竞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运动能力与水平的不断进步,胜者只是一时之胜者,对胜利的追求和努力才是永恒的。老子很早便指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因此,保持“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竞技心态,对待比赛结果“宠辱不惊”便是竞技体育运动参与者需要学会的课题。以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投入到热烈的竞技氛围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如果每一位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运动员都能保持此种心态,则诸如黑哨、兴奋剂、斗殴等现象便能从根本上杜绝,竞技体育运动的风气便可为之一变。

1.3“峻法”、“严刑”――竞技体育运动对法家思想的继承。

韩非子曾说:“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逐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峻法严刑是保证国家社会安定的必要武器,同样,峻法严刑也是维护竞技体育运动秩序的必要手段。从法制规范的角度明确竞技体育运动行为的奖惩准则,对促使竞技体育运动各类人员“以规矩为度”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在完善的竞技体育法制规范下,完全可以达到“法之所加,智者弗敢辞,勇者弗敢争”的效果。

因此,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之处,尤其要学习儒、道、法家思想之长足,在注重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促使竞技体育为社会和谐、思想发展及群众教育服务,使人们在淡泊宁静的平和心态下,不断致力于竞技体育运动规范的完善,推进竞技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2.竞技体育运动精神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悖离之处

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部分,是封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体育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因此,它既受到封建社会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也受到中国儒、道、法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还被深深打上了封建统治阶级体育道德观的烙印。全面认识中国传统体育道德是我们批判性继承的前提。

2.1私有制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传统体育道德的性质具有狭隘性。

“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道德最深层的本质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因此,传统竞技体育运动在本质上是为私有制社会服务的。这体现在传统竞技体育为统治阶级稳固统治,为其遴选才士,助其娱乐等方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锻造奋勇拼搏的竞技精神,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二者在本质上存有明显区别。

2.2竞技体育运动精神与中国封建传统价值观取向存在本质区别。

“封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和竞技体育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的,是压抑竞技体育发展的,这是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和人才观念所决定的”。[3]中国封建社会对竞技体育的抑制并非偶然,其主要原因是:(1)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生活内容较为单调,诸如“射”、“御”之类的竞技行为被提高到礼教的高度,其形式代表的意义等同甚至超过了竞技结果和能力,对形式的过分重视限制了竞技能力的提高。(2)中国传统思想主张礼让、和谐、轻利和内敛,注重约束自身的欲望,“克己服礼”,这种思想意识使得人们在潜意识中抵制竞争,这使竞技体育没有适合发展的空间。(3)竞技体育需要平等公正原则作为思想基础,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缺乏民主意识,这使竞技体育缺乏必要的思想根基。(4)从竞技体育运动的前身――“游戏”的角度来看,封建社会国民较为轻视游戏,深恐“丧志”,游戏时不够投入,这也使竞技体育活动的发展深受限制。

了解了上述这些因素,我们便可对中国古代传统竞技体育丧失竞技活力,直至趋于湮没的原因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致力于使当代中国民众正确对待中国传统竞技体育道德与文化。

3.正确处理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与传统竞技体育道德的关系

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性,同时它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因此中国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道德既要反映出我国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还必须符合竞技体育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

3.1“淡泊无欲”、“重义轻利”的品格是保证竞技体育公平竞争性的前提。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愈是竞争激烈的项目愈是需要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竞技体育工作人员具有平和、坦率、谦逊、超然于物外的心态与素养,以抵制横流物欲的诱惑。倘若没有“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很难自始至终保持公平公正的信念。这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养分,寻求精神力量。

3.2礼让、仁德是竞技体育和谐发展的精神保证。

竞技体育需要竞争,更需要和谐。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在竞技体育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在竞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社交能力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一同得到了锻炼。处理好竞争好胜心与平和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发扬礼让为先、仁德扬道的优良传统。此时,礼让与仁德是调剂这一心态的良药。只有每一位竞技体育工作人员,以及欣赏竞技体育的观众具有礼让和仁德之心,竞技体育的竞技魅力才能更加凸显,竞技体育才能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竞技体育的社会教育价值需要被人们所重视,这尤其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3以传统文化的知识智慧为养料,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

竞技体育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能展示,它更是智力的较量,竞技者只有拥有高超的智慧才能获得胜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最大量的智慧,它们可以也应该成为竞技体育的智慧养料,田忌赛马的故事便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智慧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21世纪的竞技体育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竞技体育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为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需要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加强竞技体育运动的德、智、美等方面的建设,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美、民族美与时代美。

参考文献:

[1]史晓亮.射礼――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3期.

篇3

体育运动中最为重要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而科学技术对奥运会的影响不容小觑。奥运会的比赛场地四年只有一次,在没有高科技技术发明之前,往往只有当地人民以及少许代表能够观赏到奥运会的风采。但是现在,电视的普及,电脑信息的传递使得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够在那段时间感受到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愉悦以及国家的尊严。自从90年代以后,奥运会不仅建立起相应的网站,为广大的运动爱好者提供相应的信息,以及有关比赛的一系列资讯等。并且随着现代科技越来越普及,竞技体育运动也更加受到群众的喜爱。

2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了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它把科学技术和运动训练结合在一起,使运动训练取得明显的效果,提高运动成绩,赢得比赛的胜利。体育科学能在如下方面得到应用:

2.1用最新科学检测手段为科学控制训练提供数据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水平、战胜比赛对手,竞技体育运动要求运动员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只有经过严格、艰苦的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才能通过超量恢复,不断提高机能水平。但是每个运动员机能水平有大有小,每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大运动量负荷限度。运动量达不到这个限度,就不能充分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反之,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产生过度疲劳,甚至诱发运动伤病。如何找到这个负荷限度,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是每个高水平教练员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东德游泳专家在华执教期间,用血乳酸这个生理指标监测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情况,成功地使每个运动员在各自合适的负荷限度内,充分地进行了大运动量训练,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除血乳酸外,还有心率、血色素、尿蛋白、血睾等生理指标都可监测运动负荷情况,给教练员安排大运动量训练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数据。

2.2防治运动创伤运动伤病是运动员成长过程的绊脚石,它中断训练的系统性,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严重的伤病甚至会过早断送运动生涯。用运动医学知识宣传防伤防病的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用最新医疗手段治疗运动伤病;掌握合理带伤运动的原则,在不影响康复治疗的前提下,监督安排力所能及的训练,尽量不间断运动员的系统训练,以免破坏已建立的动力定型;研究最新恢复疲劳、放松肌肉的科学手段,如此等等都是随队医生和科研人员在这方面的任务。

2.3先进技战术研究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新的战术不断出现,必须加强先进技战术研究,改进技战术训练,才能提高技战术水平。用高速摄影、录像等先进设备和报刊杂志等信息资料,为技战术研究提供资料。用运动生物软科学知识分析运动员的关键技术动作或设计难新动作,可纠正动作,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根据自己和对手的实力情况,制订合理的比赛战术,在平时战术训练中反复演练,也是比赛取胜的重要因素。

2.4营养药物的研制应用运动营养的研究是体育科学为竞技体育运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层次的体育主管部分竞相投入巨额资金,为运动员研制或购买新的营养饮料、营养食品和营养药物,使运动员得以补充能量、增加力量、降控体重、恢复疲劳。在临床应用实验,取得数据,总结经验,直接为运动训练服务。

3科学技术对竞技体育运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3.1竞技体育过度依赖科学技术。现在的竞技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个令人较为尴尬的局面,即有过度依赖科学技术的趋势。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应用固然是好的,但是过多的采用就有可能失去竞技体育的本真,尤其是大范围国际间的赛事,比的不是运动员技能反而成为技术设备的相互比拼,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如果自己在训练中投入的科技成分多、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就能保证竞赛中优异的成绩。这违背了体育的人文精神,在繁华表面的背后藏着令人惋惜的悲哀。如果不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加以限制,那么运动员就会成为体育运动的附属品,科技的附庸之物,这不是体育的初衷。

3.2衍生出兴奋剂的出现及滥用。当代体育运动中时有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状况出现,为了取得更好成绩,在竞技比赛中一些人不惜违背竞赛规则,无视体育道德规范,做出有损身体健康和伤害其他竞技者感情的事。兴奋剂的出现无疑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导致,它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科学证明长期使用会出现暴躁易怒、体质虚弱、肢体生长不良的情况。抱着如此态度,一些人悲观地认为未来还会可能出现与基因技术结合的兴奋剂,并且难以被检测出来,这不是没有可能。如此这般,奥林匹克精神还将怎么弘扬?在一片质疑声中,体育运动给人们留下的只有失落。

4制定相关对策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发展

4.1弘扬体育人文精神。竞技体育离不开科学技术更不能与人文精神背道而驰。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但很容易使人过分追求真实理性至上,此时应与科学精神结合,构建完整的精神世界。凭借科学精神的理性指导和专业的工具能够有效防止竞技体育沦为科学技术的傀儡。中国人对于现代体育的认识没有国外深,原因在于其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接受起来也比较不易,这其中包括的西方文化规则很难去把握运用,于是出现了盲目崇拜科学技术、滥用技术手段。此时更需要东方天人合一的理念来解决,可以弥补现在体育运动中缺乏的“人文精神”。

4.2严厉抵制兴奋剂使用。近四十年的奥运会历程中,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事件越来越多,并有着愈加严重的趋势。抵制剂的滥用有关部门与竞技者责无旁贷。为了重拾其他参赛者的信心,必须大力反对兴奋剂的使用。这就需要依靠科技力量和道德约束。不断增加检测站和兴奋剂研究室,投入网络以扩大检测范围,保证检测正常进行。对于已检测出来的使用兴奋剂人员,应该毫不留情地予以惩罚,这种无视规则,践踏规范的行为是不能助长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是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应坚持的原则,这样才能够重塑机构的正面形象,保护竞技体育运动长久发展繁荣,使人类可以享受运动之美。

5总结

篇4

体育运动学校 办学路径 发展方向

体育运动学校是在对学生进行体育专业教育的同对,进行系统的竞技运动训练,读训并重的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一大批基层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延长了业余训练的年限,完善了业余训练向专业训练的过渡和衔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目前体育运动学校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选择。有关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问题,在几年前就引起了体育工作者的关注,不少的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摆脱不了制约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瓶颈,一些看似有效的举措,多数只是解决燃眉之急,还不能称为成功的范例,不能代表体育运动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面对困境,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国家各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探寻体育运动学校的改革方向和发展出路。

一、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路向的系统分析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我们把每个所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体育研究对象也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对于体育运动学校这个系统来说,它是我国体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对于本身系统来说,它又有内部要素各部分组成。以竞技体育为特色的体育运动学校作为我国体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个方面要融入我国体育的“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大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推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同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科学化管理,对输入输出进行及时调控,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才能在社会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始终处于与周围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之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受到社会转型、体育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压力,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必须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效益与社会需要紧密相关,学校的输出产品只有满足社会的需要才是高效益的。体育运动学校对社会输出的主要产品是运动员,运动员是体育运动学校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他们的表现决定着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运动员的素质高低、毕业后的前景等都成为社会评价的一项指标。不仅运动员本人影响着学校系统的发展,其背后的“亲人团”也是学校系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将形成了对学校社会评价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取得的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精神。勿用置疑,“举国体制”在很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参与“奥运”的主要运作模式。作为“举国体制”的三线队伍,国家不可能随随便便将其推入市场。

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首先要依靠“举国体制”这棵大树。我们是“举国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这棵大树不倒,体育运动学校就有生存的空间。其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登上竞技体育的战车,在国家迎战奥运会的大旗下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目前的重点任务是抓好“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以输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尖子运动员为主要目标,逐步积累自身的实力。再次,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寻找职业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汇融点。积极建立“运动训练”专业,争取办成省级重点专业,使竞技体育和职业教育贯通起来。第四,把体育运动学校办成一个人才培养的中转站,把输送和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不能背负着终极目标的重担。只要学校能够保持稳定的输送率,能够为学生提供升入高校的机会,学校就会具有吸引力。第五,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与国家体育总局的思路相吻合:一是加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完善举国体制的链条;二是探索“体教结合”的新路,寻求业余训练的有效的运作模式;三是通过上层运作,为体育运动学校的毕业生拓宽升学的渠道。

总之,体育运动学校应以发展竞技体育为核心,以建立重点专业为载体,以输送升学为导向,优化专业建设,加强体教结合,以业余训练与新型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为运作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拓展办学的路径。

三、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择

推动集团化发展。以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为核心,与县区体校、行业体协、中小学业余训练形成网络或跨地区的训练网络上下衔接、水平衔接、多档次衔接,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以使项目、年龄、层次的集团发展壮大,避免高水平的启蒙训练,造成资源与经费的浪费。

注重一体化发展。学校如何利用自己在师资、设备、在教育市场中的独特优势,不断向纵深发展,是学校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体育运动学校要与小学和中学联合、与中专技校联合、与大专大学联合,这样,体校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向、横向联合的各方就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试行具有特色的多样化发展。体育运动学校要着眼于社会需求,必须对社会需求具有敏感性,必须了解大众的需要和选择取向,力求为大众提供高水平和新内容的服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适应社会需求,多渠道培养运动员学生的能力,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拓宽学校的发展渠道。

放眼社会化发展。体育运动学校要用好经费筹措政策,通过借、贷、捐发展校办产业、校园经济、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将国有资产与体育市场嫁接,通过市场盘活国有资产,鼓励和吸引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私人企业等投资办校,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坚持打好基础、科学训练、长年积累,使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逐步走向社会化。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设[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3).

[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说明.

篇5

摘 要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就为参加竞技体操作准备的,拥有一定体操天赋,通过后天的科学、系统的训练,有可能对竞技体操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研究现状

一、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概念

竞技体育主要为了尽可能地挖掘和增强个人与集体在身体与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以及比赛,以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比赛优胜为目的,也称之为竞技运动。部分学者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定义为:为参与竞技运动而作准备的,拥有一定运动天赋的补充人员。

二、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综述

对国外后备人才的研究主要有马志和等(2003)的《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和钰洲(2008)的《对发达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李贵庆等(2008)的《中美青少年竞技体操训练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熊炎等(2008)的《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都是从竞技体育强国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方面探究的,这些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的竞技体操强国。

(一)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

美国的竞技体育包括职业性质与和业余性质两种类型。美国政府对职业体育出台了一些特殊的政策(例如“反垄断豁免”等)。美国职业体育的最高管理机构是职业体育联盟,它对其属下的职业运动队具有较强的控制权与垄断权,被外界称为“体育卡特尔”。美国的业余体育的中心主要是由各类学校构成的。后备人才的培养也主要是有各类学校完成。业余体育运动的协调工作主要由专门的社会组织与私人企业依照《美国业余体育法》来进行的。美国的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是依托教育体系,由小学、中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的紧密衔接,逐渐形成了“科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德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

德国的竞技体育主要是由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组织的,没有特定的体育部门;俱乐部也是公民体育锻炼的主要载体。德国在宪法上规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可以拥有组织上的自治,具有“独立”与“自我负责”的两个基本原则。

德国最早的体育俱乐部出现在18世纪,有较长的历史。根据调查得出,德国俱乐部会员人数大约有2500万人左右。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也分为业余的和职业的。在规模较大的业余体育俱乐部中会设立青少年部,聘请专门的训练师进行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同时也进行竞技体育运动,其中包括很多的体操俱乐部。职业的体育俱乐主要是培养职业运动员和组建职业队。所以大多数的俱乐部非常注重后备人才的自我培养。每个职业俱乐部一般都有许多青少年运动员组成各个梯队,并且聘请了专门的教练员和辅教人员,负责他们的培训工作。所以德国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体育俱乐部来培养的。

(三)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

英国的竞技体育管理部门是半官方的组织机构——“英国体育理事会”。它是由政府授权,行使政府机构的职能,但不完全受制于政府。英国政府把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作为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建立了各级的青少年训练网络,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习惯,发掘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在政府对于青少年体育事业的投入资金也是逐步增加,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也增多。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也是通过各级青少年训练网络培养,他们把优秀体操运动员往上一部门输送,最后通过全国的比赛选拔出国家队队员代表国家比赛。

(四)日本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

日本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本在中央政府中设置了文部省,其下设置了体育局。文部省体育局是直接负责体育的最高政府部门,体育工作都由文部省体育局统一管理,主要围绕着“体育振兴法”展开,把竞技体育建立在大众体育的基础上。日本政府、民间团体和大型企业对竞技体育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干预能力,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是由以上的部门、团体以及个人赞助的。日本的竞技体育分为职业和业余两种形式。日本的职业体育协会和所辖单项体育协会具体负责职业体育的运营和发展,但是受制于政府的指导和监督。日本的奥委会具体负责竞技体育,董事会受辖于中央政府。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体育管理的突出特点是:立法授权政府对全国体育进行体育统一管理。日本的“体育少年团”是以学校为中心的业余体育组织,由各个体育协会具体负责。“体育少年团”是培养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

(五)俄罗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

俄罗斯是竞技体育强国,也是竞技体操强国。他们的体育体制的基础是体育运动学校,体校的水平居世界前列。体育运动学校一方面解决了青少年和儿童进行体育活动的问题,另一方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为国家输送了人才。在各个项目的俄罗斯国家队中,90%以上的运动员是各种体校培养出来的。俄罗斯体校根据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分5大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运动学校、青少年奥林匹克后备力量学校、奥林匹克后备力量中等学校和高等运动健将学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也是由上述几类体校培养的。

从以上几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不同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都是大力发展本国的竞技体育,对竞技体操项目的重视程度很高,都具有比较成熟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一.陕西省与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