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区老人托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自从生完孩子就辞职在家带孩子了。”家住丰台区的王女士不无遗憾地说,“虽然我对那份工作非常满意,但没人帮忙带孩子,我别无选择,就只能牺牲了。可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即使熬到孩子能上幼儿园,也总得有人接送吧?一般公司的上下班时间都会跟幼儿园的时间冲突,很难兼顾,而且,等上了小学更麻烦,所以就只能这样耗着了。我估计等孩子不需要我照顾了,我也就跟整个社会脱节了,工作估计都找不到。”
随着时光的飞逝,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当年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新生代的父母,而相应的麻烦也出现了。另一方面,环境在变化,脖子上挂着钥匙、与小伙伴一同回家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轮到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已不再可能撒手让年幼的孩子独自穿梭在人群中了。
“不放心啊,现在交通这么复杂、汽车这么多,最近几年也老听见一些对孩子的恶性伤害事件,我实在不放心让孩子自己挂着钥匙、带着月票出门。真要有点意外,后悔都来不及。”卓女士有个15岁的女儿,孩子上初中之前,她一直在家做自由撰稿人,仅仅为了接送孩子。“也就这几年我逐渐撒开手了,10岁前,我就亲力亲为地保护着她。其实谁都想上班去多挣点钱,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平安,我只能舍了。其实大家都是工薪阶层,生活都不富裕,要是能有更好的办法,我一定会选择去工作。”
其实,像卓女士这样的父母非常多。事实上,除了每天接送孩子需要时间外,还有寒暑假期,若身边没有老人能长期帮忙,就成了双职工父母过不去的坎。一项针对35至45岁白领的休假时间网络调查显示,已婚且有孩子的人群中,约有80%左右的人选择在暑假期间休年假,8月是休假的首选时间。
然而,短暂的年假并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呼吁社区性的托管机构成了很多父母关注的热点话题。
社区里的托管班
日前,《中国新时代》记者专门走访了北京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下属的分园——爱蓓儿早教乐园。这是一家建立在小区中的托管型的托管班,专门接收36个月以下的幼儿。
爱蓓儿的院长郭秋莲告诉记者,“之所以定位在36个月以下,主要是考虑到幼儿园一般招收满三周岁的孩子,而孩子三岁之前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开发又非常关键。很多年轻的家长并没有条件全职在家陪孩子,一般都会扔给老人或保姆,所以我觉得这部分的需求应该很大。而另一方面,现实点说,有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面临没人看的问题,而我们国家的产假一般4个半月就算多的,要是没人看孩子,一般母亲就只能放弃自己的事业,所以我想这部分家长应该是刚需。”
走访时,一位女孩的家长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家闺女从几个月的时候起就开始送郭老师这里了,当时实在是没人看,给保姆太不放心了,而且在家不好好吃饭,一送过来,没几天,生活习惯就开始好转了。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们还是不能保证每天能接孩子,幼儿园放学太早了,所以我把孩子托付给郭老师,如果我没时间接,就打电话给郭老师,她帮我接到托管班,按次数收费,我忙完了再来接孩子,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吃饭、喝水和安全问题。接触了这么几年,托管班的老师都熟了,也放心。”
对此,郭秋莲表示,“一般3岁以上孩子放学后的托管,我们也不是每个都收,我们基本都只收从我们托管班出去的孩子,因为他们在这里托管过,他们的脾气、个性、习惯我们的老师都清楚,这样照顾起来更方便。而那些陌生的大孩子,他们来了还要适应,老师们也要适应,这样会与我们的主业冲突。”
另一位孩子的父亲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是做生意的,很少能正点回家,她妈也工作很忙,所以孩子从很小开始就一直在郭老师这里,现在马上要上学前班了,放学还是先由郭老师接过来,有时候要到晚上10点才接走,还是很放心的,而且一个月才几百块钱,非常便宜。”
郭秋莲介绍,“我们这个社区比较大,有自己的幼儿园和学习班,一般我会在幼儿园放学时把孩子们接过来,有的孩子还需要上学习班,我会给他们喝点水,吃点东西,然后再送到学习班去。有时候需要接的孩子会多点,有时候会少点,固定一直需要接的也有几个,全都是曾经在我们这里上过早教托管班的孩子。”
《中国新时代》记者又走访了北京慧雨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该社区的一个分支托管班,该公司的法人张德慧介绍,“我们这里和爱蓓儿不一样,我们主要是针对三岁零八个月以上的孩子,主要项目是各种课外兴趣班、晚自习托管班和假期托管班。课外兴趣班课程也比较多,这样也能更好地吸引生源,比如,美术、舞蹈、英语、珠算、陶艺等十个课程。”
张德慧表示,“我们的课程设置分很多阶段,比如针对幼儿园孩子的兴趣班,小学生的提高班,以及初中、高中孩子的考级班。但相对来说,小年龄段的孩子要稍微多点,大孩子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和假期。这主要因为现在的父母基本都在忙工作,一般没时间管孩子,小年龄段的孩子自立能力差点,这就成了父母主要担忧的事,而我们的托管班正好帮他们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孩子放学后调整半个小时,正好赶上托管班开课。小学生一般都是家长送过来,幼儿园的孩子如果家长实在不方便,我们也会偶尔帮忙接一下,毕竟在同一个社区里。同时,我们的晚自习班和假期托管班对于家长来说则更实用,我们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孩子写作业,帮助提高学习能力,为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
盈利还是赢誉
然而,社区里的托管班只是“看上去很美”,而要实现真正长效的盈利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早教部经理张艺鹤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也许您已经看到了,像爱蓓儿这样的社区托管并不是很赚钱。其实有心的家长一算就能算出来,实际上开办这样一个托管班,无论是员工还是公司,在收入上都没有优势。但这是一个有着公益性质的事业。孩子三岁之前,各方面的开发都非常重要,但我们国家很多家庭都忽视了,要么就娇生惯养,要么就直接扔给老人带,其实这对孩子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张艺鹤表示,“我自己的孩子才8个月大,家里有老人给看,但我还是送到早教园了,我是做这个工作的,所以我觉得这样做非常必要。而现在,有很多家长送孩子来,都仅仅是因为家里没人看,真正是因为能让孩子多受点好的教育而送来的少之又少。”
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华夏中青家政连锁的升级产业,成立于2008年,并引入哈佛早期教育理念。“华夏中青从199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从事家政产业,但后来发现孩子的教育是家政工作中绕不开的话题。那时我们才决定涉足教育领域,并主要是专注于社区的教育,比如早教师、育婴师入户,慢慢地,才开始加盟或者合作一些社区托管班、早教园这样的分支机构,爱蓓儿就是我们的合作项目。目前,全北京这样的分支机构有8家,其中还包括我们公司的直营园。而这些园区比较而言,像爱蓓儿这样的托管班盈利性要稍微弱一点,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下去,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公益性质的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受惠的家庭将会越来越多。”
郭秋莲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其实我从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2008年,我就付之于行动,参加了相应的培训班进行学习,然后自己投资筹备、请专业的老师、找合适的小区,最后终于办起来了。虽然困难和辛苦是意料之中的,但还是有很多次我都差点放弃,因为一直在亏损,太难了。但一想到都坚持到现在了,再多坚持一下也许会好。就这样坚持下来了,逐渐就好了起来。后来,得到华夏中青的关注,能有幸与他们合作并获得相应的投资,现在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然而,郭秋莲也表示,“即使这几年算有盈利了,也还是很少。场地租金、人员费用这些年越来越高,几乎占去总收入的2/3,这还不算玩具等设备的采购、伙食等其他开销。现在的场地只能容纳15个孩子,我们一直觉得应该扩充,但房租也会增加一大笔,这就让人很矛盾。其实,我觉得,社区里的托管班最终也不会办得很大,因为市场就这么大,支撑不起很大的规模,只能在做精做好上下功夫。”
“养了4年才逐渐开始好转,这个需要足够的毅力来坚持,其实就算是现在开始赚钱了,也比不上5年前我给别的公司打工时工资的一半。我们的老师和课程在现有的两个托管班都是通用的,这样也能较好地节约成本,但房租和老师的工资都是非常大的一个开销。不过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本身喜欢孩子,喜欢这个行业,我希望10年后,有很多我都不记得面孔的孩子还会叫我一声‘张老师’。”张德慧如是说,“好在现在毕竟开始好起来了,小区的市场就这么大,我需要更好地开发新的课程和服务项目,这样才能更多地留住孩子。”
张德慧也表示,“孩子的流动性很大,比如幼儿园的时候在这里托管,但上小学搬家了,那这个孩子就流失了,而且孩子的流失非常多。每次孩子搬家来跟我告别我都挺舍不得的。这就是这个职业的特质,做的是人的生意,而有人就会有感情。所以,即使赚不到什么钱,我都会坚持下去,不然对现有的孩子也是不负责任的,尤其是专业课程,中间换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路还有多长
事实上,这几年的寒暑假,各省市陆续报道出社区开设免费假期托管班的消息,这些托管班都是纯粹的公益行为,然而缺钱、缺场地、缺人手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甚至有的托管班逐渐走向暂停。
“看到孩子们在外面‘放羊’,也的确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社区人手有限,没有专人管理这些孩子;二是承担责任太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委会主任说。
而除了寒暑假期,平常日子孩子的托管问题也迫在眉睫,有很多父母选择在学校附近找“小饭桌”或家庭托管,但这样的托管也存在着监管缺失的隐患。很多“黑”托管班根本没有执照,并非是他们不想申请执照,而是托管班很难定义为是家政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因此,其申请执照的路程也显得很艰难。很多托管班就是靠口碑和家长的信任生存着。
而另一方面,真正有实力的大机构若要投资社区托管班,则首先要考虑到盈利与长效发展问题,投入产出比成为其投资的最主要因素。
郭秋莲表示,“其实这个行业的风险与责任都很大。因为托管的是孩子,所以责任非常大,不用说磕了碰了,即便是被蚊子咬几个包都有可能被家长埋怨。这些情况你只能理解,谁家的孩子都是宝贝疙瘩。但我们的老师也很辛苦,收入都不高,而且工作时间都很长,可是,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小心、认真、负责就是能避免的。我们为员工上了家政职业责任险,不过,孩子的事情并不能单纯用保险来解释,家长看重的是你的责任心与职业操守。”
“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是很难坚持的,而我们招聘老师的首先要求就是要喜欢这个职业,并且有足够的耐心。”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不仅中国有,在国外也很普遍。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德国最新法律规定,从8月开始,德国所有满1周岁的孩子都享有入托的权利。同时家长们如果自己在家照顾孩子还可以申请育儿津贴。德国的这两项政策都是为了提升出生率。而目前德国的出生率是1.36,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多数家庭认为国家给予的支持不足,经济与职业常常成为不生孩子的理由。
而日本为了缓解双职工父母的压力,早在2007年开始,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劳动厚生省就联手推出了“放学后儿童计划”,为儿童安排放学后或者暑期等时间段安全、健康、适宜的去处。这是一个解决放学后儿童无人监护问题的综合计划。该计划的执行者主要是社区居民、地区团体、大学生志愿者等。
城市小学生托管业的兴起,解决了家长的接送难题,河北省各地市的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地区的小学生托管是由教育局统一管理,颁发民办教育许可证,办学类型属于“非学历教育”,有的地区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也有很多是无证经营。由于目前托管市场性质界定模糊,存在“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等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将托管班纳入正常的监督管理渠道,对托管班进行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小学生托管班的规范管理,涉及教育、工商、卫生等各个方面,所以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确立其对应的管理机构重点作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认识托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适应市场的发展,要进行规范化建设,而不是予以遏制和取缔。
二、进行规范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资质管理
1.应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管理机制,让托管班经营合法化、规范化
对于小学生的课后托管问题,各地的情况不同,有些地方实现了政府服务,如2015年 4 月,太原市政府下达了 2015年重大民生项目计划,在全市推广小学生放学后免费托管服务,费用全部由财政资金支付。我省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托管班市场还处于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监管的无序状态。由于其监管涉及工商教育、消防、卫生、交通、物价、税务等多个部门,监管责任不明确,所以监管手段还处在瓶颈阶段。因此,政府应及时给予重视与关注,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建立监督与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条例准则,将托管班在市场准入的资质标准、收费标准、场地环境的安全标准、采购食品及操作环境的卫生标准、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消防设施标准和教学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审批程序纳入合法化、规范化的渠道。如可以设置一级、二级、三级资质。同时应不定期对托管班市场进行整顿检查与督导,使托管班的管理和运行有法可依,有据可行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
2.政府应放宽政策,鼓励和允许学校以适当收费方式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
从服务的专业水平看,学校始终是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的最优主体。但教育部门认为,学校收取托管费合情合理但不合法,要求学校以免费的义务服务方式开展校内托管也不切实际,因此,政府可以给予学校适当的财政支持,让家长自愿提出托管请求,同时加强对收费标准、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管和指导。
3.应积极动员条件成熟的社区自行开办小学生托管
在美国,课后托育机构主要是由公立学校与民间组织提供,其中社区在承担各项责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一些国家的社区功能很完善,承担和补充了许多的社会功能和政府职能。我省的社区功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今后可以充分利用其集聚便利、人和人之间熟悉和信任度高的特点,将社区内的退休教师、厨师、医务人员、大学生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办社区内部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托管中心。如此一来,能极大的方便社区居民。
(二)应加强对托管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与管理
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很多家长选择托管的原因。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孩子吃饭习惯不好,边吃边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追着喂。放学后不能专心写作业,玩手机、看电视,托管的集体生活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托管还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积极组织同年级的孩子形成学习小组,组织作业比赛,学习竞赛等活动,发挥集体生活的优势,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荣誉意识,增强自信心。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续。
(三)加强对托管从业人员资格的监督与管理
作好托管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托管教育质量的关键。托管的从业人员分为三类,即管理者、课业辅导教师、生活教师。
首先对注册从事托管教育的法人应该从德行方面进行考察,至少应该是没有犯罪和违法历史的正常公民,这一点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很难想象一个道德和品行败坏的人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另外对注册法人应该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可以设置比如不能低于专科学历,对于不能达到要求学历的从业法人,规定其必须聘请具有相关学历的人员负责管理。
对于课业辅导教师的要求也有两点:一是应设置不低于专科学历;二是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不高于1:10。对于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应纳入当地教师的管理系统,可以参加评职称。当地的教师招聘对于有托管教育经验的教师应该在面视环节适当加分,或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对于托管中的生活教师应该是经过体检,取得健康证明书之后才能上岗。
(四)应加强对托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状况的监督与管理
为保证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应对托管的教育环境有所要求,生均使用面积应该不低于6平米,应设置午休室、餐厅、学习室、活动室。食蔬的采购渠道应为正规超市,采购小票保留备查。应设有餐具消毒装置,实行分餐。
曹家渡社区(街道)位于静安区西北部,与长宁、普陀两区交界。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下设14个居委会。社区党工委刘芸副书记说:“希望老人们觉得生活在静安,生活在曹家渡社区是幸福的;也希望我们所做的,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
我们的荣誉
多年来,街道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基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社区、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优化社区、上海市科普示范街道、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建设健康社区示范街道、上海市开拓老龄事业先进街道等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
引入第三方服务力更强
曹家渡素有“沪西小上海”之称。它见证了上海的变迁和发展,也是许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弄堂记忆。而今在曹家渡社区里,60岁及以上老人的人口比例已近1/4,如何更好地为这一人群提供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由街道出资招标,以第三方社会组织竞标的方式,将诸多的民生项目交由第三方托管。这种模式不仅引入了大量的社会团体,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还更好地发挥了社会团体的专业性能,从而优化了组织管理,使得民生服务更上了一个台阶。
5年间,社区创建了全市第一个社区中心厨房,成立了沪上首家社区老年心理咨询机构,打造了7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建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十余个为老服务机构。
每年,社区街道还会对各项服务进行调研,了解百姓生活需求,比如2012年推出的“陪医服务”,旨在为一些有需求的老人们提供就医陪同服务,例如代为配领常服药、陪同挂号、预约门诊等。类似于这样的服务工程,已涉及到衣食行等各个方面。每年社区投入虽不小,却买来了“专业”,这么一笔账:值!
安老师,“不安分”
安慧芳老师,今年六十有三,是一名外地退休后回沪的独居老人。倒不是因为儿女不在身边,而是她更享受一个人的清净。在社区推出的“老伙伴”计划(即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结对互助)中,安老师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 赡养方式 社区照顾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06-01
一、关于社区照顾的概述
社区照顾赡养方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最传统的老年人赡养方式是家庭赡养,赡养的重任一般落在家庭妇女身上,当越来越多双职工家庭出现时,家庭赡养已经无法满足赡养需求,机构赡养就诞生了。养老机构的出现为城市解决了大批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减轻了很多家庭的赡养压力。但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城市老年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养老机构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赡养需求。在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都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的照顾需求时,社区照顾也应运而生。与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相比,社区照顾具有以下优点:它能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克服家庭成员因为工作和生活琐事无法为老人提供悉心照料的弊端,也能克服机构赡养给老年人带来的“面子”和心理压力,能够让老年人和家庭成员之间保持近距离的交流,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社区照顾兴起于英国,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需要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改善我国社区照顾的环境。
二、推进社区照顾模式发展的积极对策
(一)社区照顾机构要主动寻求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新的老年人赡养方式,其不应该孤立存在,而应该充分依托社会资源,这样才能让社区照顾得到更完善的发展。社区照顾机构应该主动与当地的民政和卫生部门沟通,应针对社区老年人口的数量、赡养特点等与其做好协调,争取得到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支持,完善社区照顾的资源,以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社区照顾机构要壮大服务人才队伍,提高社区照顾的服务水平
社区照顾机构的存在是为了让社区的老年人得到充分的照顾,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才,不能掌握老年人日常起居的照顾特点,那么很难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细致入微的服务。社区照顾机构要发展、要壮大,必须有专业的服务人才做支撑,因此,社区照顾机构要加大专业人才的聘请力度,走专业化服务道路,让社区照顾表现出其优于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的优势,只有这样,社区照顾机构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信赖,才具备继续发展的基础。此外,社区照顾机构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专职的护理人员,必须让他们掌握扎实的护理知识,必须能熟练照顾老年人起居;社区照顾机构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社区照顾各方面的宣讲,让他们牢记社区服务理念,熟悉社区照顾流程,秉承社区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社区照顾机构服务。
(三)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社区照顾机构的发展,为其提供必要支持
我国社区照顾机构起步晚,发展慢,还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赡养的需求。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社区照顾机构的发展,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可以由国家和各地政府合力,充分动用各地的社会资源,加大社区照顾机构的建设力度,尽量做到社区照顾机构的普遍化,让城市各个社区的老年人都能够就近得到社区照顾机构的照顾。
(四)社区照顾服务要拓展其服务范围,建立多层次服务模式
根据当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赡养特点,我们可以拓展社区照顾的服务范围,变单一的到社区服务机构上门服务为提供托管。首先,可以坚持社区上门服务为主。上门为社区老人提供周到服务,也可以让社区的老年人到社区照顾机构进行照顾,可以丰富照顾形式,进行日托或全托,上班族可以在上班前将老人送到社区进行托管照顾,可以在下班之后将老人接回家,如果有的家庭常年需要出差也可以进行全托服务,对全托老人实行集中化管理。通过拓展服务范围,可以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减轻社区家庭的压力。
(五)加大宣传,提高社区照顾的影响力
当前,很多地方的社区照顾服务因为受城市居民思想等的制约,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加强宣传,要让社区居民认识到社区照顾相比较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可以通过社区宣传平台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印制宣传册进行宣传,要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社区照顾的特点。只有提升社区照顾的影响力,才能让社区居民更放心地将老人交给社区照顾机构,才能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照顾机构的建设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必须让老年人得到妥善照顾。而仅仅依靠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托家庭赡养、机构赡养和社区照顾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付裕.非营利组织参与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一、以新型城镇化加快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基于山东德州市的调研
(一)加快合作组织功能完善,实现合作组织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的跃升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过去单一技术型、服务型合作组织已经不适应农村产业化调整、集约化经营的需要,而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才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2012年底,德州市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将全市3000多个农技协组织联合起来,鼓励会员采用“协会+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农户(基地)”模式,建立以科技为支撑,包括“农业生产技术攻关与技术指导、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物流、营销、农民培训、农村组织制度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德州农技协适应了市场需要,逐渐从推广技术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三位一体的技术经济实体型方向转型,从普及实用技术为主向产品联合营销转型,从一般科技型群众团体向实体化、企业化、法人化、行业化方向转型。据统计,目前这种较高级的农技协已占到全市总数的15%。
(二)推动龙头企业角色转化,变产品收购商为解决方案提供商
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是产业联结的基础,妥善调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则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庆云县中澳集团通过建立种养基地和产业供应链,加快居住区、养殖区为一体的中澳新村社区建设,带动周边10万农户实现了就地创业致富,并在国内首创了“公司+专业合作社+金融+标准化农场+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探索出一条“利益为纽带、契约化合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彻底解决农民闯市场最常遇到的无门路、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等难题。“中澳模式”成功之处在于,企业摒弃了当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再是简单地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而是立足长远,通过制定“两高定价、三赊销、五统一”的契约化合作机制,实现农企双赢。所谓“两高定价、三赊销”,即公司高价赊销鸭苗、饲料、药品,高价收购农户的商品鸭,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无论产品走俏还是滞销,保证收购价格不变,现款结算,化解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双方形成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联合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五统一”,即公司对养鸭户实行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宰杀的服务,克服了制约畜牧业发展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所有养殖农场都配有专职技术员,公司技术部实行统一垂直管理。通过纵延横伸、左右配套,“中澳模式”带动了物流、包装、饲料、鸭笼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建起了一所塑造新型农民、传播文明和谐的田间大学。在学习过程中,鸭农的整体素质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逐渐成长。
(三)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是“两区同建”的前提和基础。德州市平原县积极探索促进土地合法、有序流转工作,创新发展土地流转、土地信用和土地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王凤楼镇在山东省率先成立第一家以土地为资本,以存贷、托管、代耕种土地和发展二、三产业为核心的“土地银行”――凤凰土地信用合作社,实现了存地农民、合作社和贷地方的三方共赢,将众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镇“突围”,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为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土地流转信息,平原县农业局开办了专门网站――平原县农经信息统筹平台,下设土地流转信息专门网页,土地位置、合作类型、数量、出租价格、出租年限、合同文本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寻租户和发包户跨村、跨乡甚至跨县、跨省进行土地流转交易。益民土地托管合作社针对农户购置的大型农机具利用率低,土地规模种植,良种、科技推广难度大等问题,对农村现有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各村设服务站,搜集劳力、机器信息,采用租赁式、菜单式、入股式三种服务模式,提供播种、收割、病虫害等服务。据调查,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5人,拥有10个服务站,托管农民已达1200多户,托管面积15000余亩,实现流转土地1000多亩。土地托管合作社的建立是通过合作组织向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有益尝试。
(四)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德州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重点为社区内的失能、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健康、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紧急救护等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运作上,德城区98个社区已全部推行了“4+X”(医疗、理发、洗衣、陪护4个主要项目,X为任意自选项目)服务模式,与1000名老年人签订协议,并配发“爱心通”,建立电子档案,促成与社区“爱心志愿者”的帮扶对子。与此同时,该区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全部建立互助式敬老院(幸福院或老年公寓),探索“互助养老”,采取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互助的模式进行帮扶。
二、启示与推广
(一)农村服务业持续发展需要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农村分散发展服务业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升级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不通,必须与城镇化结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和土地综合整治,利用节余的土地为建设产业园区、发展接替产业留足空间,有效破解了当前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中有效载体不足的难题,发挥出集聚效益,为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通过“合村并居”,化散居为集中居住,加快了农村人口集中,实现了规模效益,为发展农业生产、普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市场化的便民服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使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从分散走向集约。
(二)实现农村服务体系从外源型资源推动转向内生式能力构建
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一直习惯于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推动,更多地强调外源式发展,而农民和各类专业组织的自我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加快农村服务业从外源型资源推动转向内生式的能力构建。一是通过培育农民主体意识、培植社会资本,夯实农村自我服务能力构建的基础;二是加大对种养(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培养他们在资源获取、问题解决、服务提供和方案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三)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是推动城镇化顺利进行的关键和保障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说,包括土地拆迁、征地、土地交易在内的土地流转交易成本较高,是影响区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配套、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支撑。实践证明,凡是土地流转服务完善的地方,社会摩擦事件较少发生,土地流转交易费用相对低廉,政府、集体、农户等利益相关方各得其所。德州的“土地银行”、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在实现土地流转的多方共赢、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未来,伴随着《不动产登记条例》的落实与农地登记、确权工作的开展,农地流转有望进一步提速。因此,各地在创新土地流转服务时,应发挥充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引入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保障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四)鼓励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下午4:30对很多家长而言是一个相当尴尬的时间。放学了,老师下班了,家长还未下班,家中没有老人帮忙接送,孩子们何去何从?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就产生了。这种机构一般是指民居办学的,容纳20-30人左右,以作业辅导和兴趣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临时教学场所。经统计,武汉市绝大部分小学2KM范围内都存在此类托管机构。新世纪以来,教育培训行业市场需求巨大,利润也相当可观,颇具投资吸引力。有趣的是,此类托管机构的数量经历峰值后却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即现有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往往在周边区域内有延续性,稳定性,长期开办并且有着高认同度。它的认同度来源于稳定性,稳定性又进一步提升了认同度。此中既有就近办学甚至是教师家属办学使得托管市场本身带有一定的排他性的原因,也有4:30―5:30是家长下班和孩子放学时间衔接上的一个缺口,大部分家长的直接要求是“补位”,也即托而管之,新兴各色培训班吸引乏力的原因,还有家长的心理价位是40元/小时以内,较低的价格对新办托管班而言稍显压力的助力。然而,此类有着高认同度的“托管班”却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调查发现,这类托管机构往往缺乏市场准入标准,监管方式、伤害预防机制都相当不明确,绝大部分托管机构的责任承担力度严重不足。事实上,尽管近年来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相关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可以说,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既是权力配置的盲区,也是权利保护的死角。
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是否合法?这是与之有关的法律规制中的基础性问题。教育培训机构一般指的是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目前从事教育培训的机构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企业性质的民办学校,由个人或者企业出资,需有办学资质并经教育行政部门注册、民政部门注册;第二类是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需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许可设立,从事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第三类是教育咨询公司,为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盈利性机构,在实际生活中也是最常见的培训机构组织形式。此三类中,进行教育培训的适格主体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目标市场为学生的主要是第一类和第三类,其中教育咨询公司没有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许可,事实上并不具备办学资格。显然,本文研究的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不符合上述三种组织形式中的任一种,而是一种事实存在的,且未经任何主管部门批准的盈利性机构。形式上最接近于教育咨询公司。调查还发现,武汉市的托管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教育咨询公司便搭托管业务,即教育咨询在进行培训业务的同时,附带提供放学托管服务。另一种是无任何登记注册手续的居民办学,且后一种的比重接近七成。《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目前并没有详细的“另外规定”。可以说,培训托管行业一定程度上游离于体制外。我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有一原则性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强调了教育机构的公益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条也有定性,“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然而,仅仅“合理回报”是无法满足民办学校维持运营要求的。因此,即使有“非盈利”的要求,民办学校要生存发展也不得不“盈利”,此为问题之一。民办学校准入门槛较高,相比之下教育咨询公司的准入门槛则低了很多,很多办学者选择申请注册教育咨询公司,以培训公司为民办学校出资人,或者以教育咨询公司的名义从事教学活动。实际上后者超出了其营业范围,是不合法的。但在对之的管理上却乱象纷呈: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不插手盈利性行为,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也常常推诿。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谁来主管?这个问题同样亟待解决。综上,可以说,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的问题实际上是当前教育培训机构畸形发展的衍生问题。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重点和难点都是解决上游教育机构的失范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了针对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问题的一些新思路。如在武汉市洪山区四眼井社区存在着一种新型的托管班――“四点半学校”,这种托管班是由社区自发组织,自行管理,自我服务的。辅导人员主要是社区管理人员,每月仅收取300元/人的合理运营费用,认同度相当高。又如华中师范大学教工社区同样开办了“四点半学校”,吸纳全校区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学校后勤处给以支持,面向教工子女是免费的。这种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的托管班由各级民政局管理,同时接受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属于比较良性的运营方法,可以推广。除此之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例,是存在学校延长教学时间,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托管”服务的现象的。这种模式不存在市场准入规范,且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教育局,同上也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在收费上,经教育部门批准,向物价部门申请审批,在开办和运行的发展上都更加科学有序。不得不说,当前成本较低,发展较广的良性模式是社区办学,而在未来一段最终解决这一问题,也许指向的是学校托管。
一群来自兄弟社区的干部,正围着社区党委书记王迪“取经”:“你们是怎么成功的?”
他们口中的“成功”,指的是新一社区大门口张贴的“中国社区”标识——新一社区已成为民政部推行的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
“很多人这样问过我,其实,这真的不是一个问题,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听居民的意见,是不是真心想为居民们解决问题。”王迪很诚恳,脸上保持着他标志性的笑容。
“问题社区”来了个年轻书记
2007年11月26日,新一社区会议室。
“社区里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一个小伙子干得下来吗?”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还不是在基层镀个金,干一段时间就走了。”
这天是社区党委书记王迪上任的第一天。他专门召开群众代表见面会——见到新任书记是个毛头小伙子,参会的居民竞相议论起来。
新一社区是典型的老社区,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有一大堆民生问题没有解决:社区内分布着数个垃圾堆,每逢夏天,垃圾堆就臭不可闻;社区公共用地上,各种违法建筑林立,让社区看起来像个“棚户区”……难题当前,居民们不相信眼前这位24岁的新书记能管好这个“问题社区”。
这让王迪有些尴尬。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他已经在新山村街道服务了一年,此时完全可以另寻职业。
抉择面前,新山村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对他说:“基层需要你们年轻人。”
就是这一句话,让他决定留下来。
“社区问题一大堆,我该如何下手?”到新一社区上任后,王迪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黑脸”变“笑脸”
“王书记,你能帮我们把房产证给办下来么?”2008年的一天,月光村11幢居民涂成见对上门走访的王迪说。
从涂成见的话中,年轻书记听出了挑衅的味道。
在月光村11—13幢,居住着上百户居民。他们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农转非”人员,所住房屋长期只有居住权而没有产权。这成了居民们的一个心结。
王迪决心替居民们解开这个心结。
此后,王迪几乎天天到区房管局“报到”——帮居民们准备资料、办理各种手续、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迪的努力下,2008年12月15日,区房管局来到社区现场办公,为11-13幢居民统一办理了房产证。
“感谢小王书记!”拿到了房产证,大家喜上眉梢。
原本对社区干部“黑脸”相向的居民,现在对王迪笑容绽放。
让“黑脸”变“笑脸”——这是王迪扎根社区的突破口。
为此,上任头一个月,王迪就走遍整个社区,向居民公开承诺:“以后大家有事要帮忙,我一定随叫随到!”
为了兑现承诺,王迪公开了手机号码,每天24小时为居民服务。
有居民家里的下水管道堵了,他帮忙疏通。
社区里有矫正对象就业难,他帮忙联系工作。
社区里有老人独居,他长期上门照顾。
在处理这些日常小事的过程中,王迪终于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人心凝聚了,年轻书记卷起袖子,领着社区干部和居民干出了“一软一硬”两件大事。
社区改造强“硬件”
2009年下半年,大渡口区号召老旧社区进行综合改造,采取自愿申请,政府配套资金的方式。
听到这个消息,王迪对社区居委会主任夏芳说:“我们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彻底改造社区硬件环境。”
“主意倒是很好,但是区政府要求改造必须在今年春节前完成——工期短,我们万一完不成怎么办?”夏芳说出了担忧。
“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按时完成!”王迪斩钉截铁地说,“干!”
2009年9月的一天,新一社区小广场,社区改造院坝会正在召开。
王迪向大家宣布了社区改造计划。
“改造改造,我看是改造了就‘该遭’!”却不想,王迪的计划立即遭到了反对。
“我们社区房子虽然旧,但结构没问题。只要稍加修饰改造,就能焕然一新,完全不比商业小区差。”王迪笑着解释。
“有道理!”听王迪讲完,开始有居民给王迪“帮腔”。
通过这次院坝会,居民们的意见得到统一,社区改造顺利展开。
但要在三个月时间里改造一个有上万人口的社区,却是一件让王迪头疼的事。
“社区工作没什么窍门——除了勤奋。”抱着这一信念,此后三个月,他天天奔波于社区改造现场,拆除私搭乱建小屋、清理垃圾堆、重铺路面……“真不知道王迪怎么有那么高的工作热情。”夏芳说,“那些日子,他经常加班到深夜。”
2010年2月,新一社区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这天,杨素芬来到社区造访老邻居。
社区改造工程开始时,杨素芬搬到儿子家常住,社区里的旧房子,她准备卖掉。
回到社区,杨素芬大吃一惊——青白色的花岗石、绿树成荫、古香古色的亭子……原本脏乱老旧的社区,现在变成了“大花园”。
在社区里转了一圈,杨素芬说:“社区里的旧房子,我不卖了。”
服务创新升“软件”
2011年7月的一天,新山村街道办公室,交谈声和笑声交织。
“小王书记,社区‘托老所’可以改成‘老年人照料中心’。”
“对,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服务。”
凯尔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吉果,正和王迪畅谈社区“托老所”的“升级”事宜。
作为一个老社区,新一社区内居住了大量老人。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2010年,新一社区投资修建了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托老所。
但是,当时托老所仅有“日托”一种服务形式,不少老人只能白天来,晚上回家,影响了养老服务作用的发挥。
为解开难题,王迪一边走访居民征求意见,一边大量阅读资料寻找经验借鉴。
为补齐“短板”,王迪决定:将社区养老服务“外包”给市场。
此时,凯尔公司走进了王迪视野。
“凯尔公司能带给我们国外的先进社区养老经验。”王迪向街道办事处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准备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具体运作就交给凯尔公司来做,我们只负责监督。”
2011年8月17日,在街道党工委支持下,重庆首家“三合一”老年服务机构——新一社区心怡老年人照料中心开始试运营,为老人提供全托、日托和居家上门服务。
【关键词】 秦皇岛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服务中心;存在问题;对策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内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海港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调查及特点总结
2014年秦皇岛市被列为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建立居家养老综合中心已经在全市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近1000万的投资力度,使秦皇岛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运营的典范。
2015年5月本市首家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海港区天洋新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8月海港区新闻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西城里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陆续投入运营。遵循“让老人舒心、安心;让子女放心、省心”的宗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如下几个特点:
1、市场化
与社会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不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的合作方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型养老方式。例如海港区东环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一家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专注于综合智能养老产业的现代化高新科技企业――万寿集团投资成立,选址在东环里社区居委会,由居委会主任负责。
2、针对性
社区辖内的离退休老人都可以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但重点对象是高龄、独居、经济特困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社区居委会为重点服务对象摸底、建档,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使服务内容更有针对性。
3、包容性
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本来就有一定的养老职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此项职能,为社区老人提供质量更好、水平更高的服务。另一方面,将有偿服务、低偿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之中,比狭义社区服务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4、互补性
社区擅长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组织文体活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擅长提供康复、保健和日间托管服务,二者各自发挥优势功能又相互补充。
三、海港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困难及问题
1、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优势
(1) 地缘优势。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距首都北京281公里,是建立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一环,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也被亲切地称为“京津后花园”。交通发达,气候宜人,风景秀美,使秦皇岛成为很多人工作和养老的理想城市。对于外来人员,秦皇岛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社区为依托,老年人不仅不用离开子女生活,还可以享受上门服务,在生活上比社会养老机构更加便利。按照就近原则,在养老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老人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临近小区。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与人际关系,降低了老年人之间的陌生感,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里。
(2)政府政策优势。根据秦皇岛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到“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以上,3%的老人实现机构养老,97%的老年人通过依托社区养老。同时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极大地鼓励了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及个人以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此外,对“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子女、无劳动能力)老人、特困低保、伤残优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人,政府每月给予养老补贴,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每月给予生活补贴,由区民政局制作养老服务补贴环⒎鸥服务对象,既满足了老人的养老需求,又减轻了老人及其家庭的养老负担。
(3)经营管理优势。“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按照这样的原则,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给兴办方以较大的自主性,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了兴办方的能动性,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更加灵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套有娱乐室、阅览室、日间照料中心、老年营养餐厅、健身室等,集居家、养老、娱乐、保健、健身于一体,与社区公共服务和福利设施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并以托管和上门等多种形式为社区辖内的老人提供服务,付费采用有偿、低偿和无偿三种方式。在经营方面,雇佣专业人员提供低偿服务,招募社区居民作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充分整合了社区的人力资源,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2、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资金困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涉及餐饮、休闲、健身、医疗等各个方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光靠政府的床位补贴远远不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对于投资的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区居委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举办老年活动或购买物资方面的资金,社区仍需依靠企业赞助负担一部分。此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低偿和无偿服务为主,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也为自身发展造成了困难。
(2)宣传工作不到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依托社区而建,与社区养老服务职能互相补充,因此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信息都刊登在社区网站的老年之家板块,信息量较小、不完整,给需要咨询的家庭和欲了解相关情况的个人或团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网站建设尚待完善,整合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信息的专门网站急需建立,以达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相互借鉴的目的。
(3)居民对社区了解度不高。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甚了解,对中心的信任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在走访中发现,仍有很多居民不知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为老人提供哪些具体服务,对中心的了解仅停留在送餐和临时休息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在加深居民了解程度的过程中增进信任。
(4)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依靠养老服务业带动经济和就业大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服务人员多以“4050人员”为主,且以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居多,虽然他们实际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又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仅仅通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很难满足老人特殊需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处于起步阶段,带动和吸纳就业的能力依然有限。
(5)经验模式需要进一步总结。秦皇岛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时间尚短,试点数量有限,还处于萌芽和推广时期,因此经验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积累。各个社区自身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不平衡,也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四、促进秦皇岛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良性发展的策略
1、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
政策鼓励发展,需求倒逼政策。政府要及时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各种需求,及时制定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实。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宣传,此外在充分尊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主性的同时,政府在其中的参与度应该加强,尤其是宣传、推广和监管方面。
2、运用“互联网+”助力宣传
“互联网+”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宣传工作,使互联网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在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印发服务宣传单、张贴条幅和宣传海报、刊登报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共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市民传递服务中心信息,展现近期动态,深化市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认识。整合秦皇岛市海港区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信息,建立专门的网站,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相互借鉴和交流的平台,为尚未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提供可以参考的网络途径。
3、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
众所周知,日本的民间组织和团体在社会救助、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和作用很大,而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广泛的民众参与。对中国来说,民众的社区参与还十分有限,参与的层次、形式和内容都还停留在表层。因此政府应在民间组织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上予以指导,并鼓励民间组织深入到养老服务产业。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全市各级别志愿队伍的联系,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志愿帮扶。
4、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服务工作队伍,提升社区服务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养老服务者不仅仅是政府和养老机构,还包括医疗类服务队、便民服务队、护理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等,只有各种服务队伍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培养具有医疗水平的专业队伍,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对护理工作者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鼓励青年从事养老服务志愿活动的责任,把志愿服务纳入德育教育,成为综合素质考评的一部分,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另外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但并不脱离家庭,因此家庭成员理应作为养老服务队伍中的一员。家庭成员要多汲取养老知识,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5、强化养老服务市场监管
政府是养老服务市场最主要的监管者,监管工作要将市场准入贯彻到实施的全过程,避免因监管不力造成老人身心受损等危害,保障每位老人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监督者和参与者,作为个体应增强主体意识,主动参与到建设与监督中来。
家庭养老模式与社区养老模式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进程而提出的探索性措施,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定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成熟和发展,最后以更完善的体系,更合理的制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更加从容地应对老年人养老问题。
探索不易,未来可期。希望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形成合力,致力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和谐局面,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李灵芝,张建坤,石德华,王效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
[2] 李利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 徐寒冰.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4] 聂兴超,潘虎,罗智楷,金碧姬,孙胜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秦皇岛市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4.
[5] 陈笑楠.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吉林大学.2008.
[6] 王锦辉.城市新建社区养老中心技术措施探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 金丽英.宁波市海曙区城市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合众人寿实物养老保障计划将养老社区的实物(房子)与传统的养老保险产品对接,用房子的租住权替换传统养老保险产品的现金收益。客户只要购买相关养老保险产品,在保险期满后,如符合入住条件,就可以选择入住养老社区,用现在的钱锁定未来入住养老社区的租金,不论未来社区租金市场价涨到多少。
如果不愿意选择入住养老社区,保险期满后,客户也可以选择领取现金收益。保险期间届满前,如被保险人身故,返还已交保费,保险责任终止。入住后如想退出,按照入住期间社区公布的租金实时结算,退还剩余部分。而且,合众实物养老保障计划被保险人的配偶在交纳养老服务费后也可陪同被保险人一起入住优年社区的同一房间。
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的建设内容包括定位于55~70岁的活跃老人社区和70岁以上的持续退休社区。社区提供了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餐厅、超市、洗衣店、银行、邮局、美容美发以及各种娱乐场所,休闲会所、老年大学、幼儿园、小学、健身房、图书馆等也应有尽有,具备了现代社区的所有功能。
同时,在同一个社区内,提供了包括独立生活、协助照料(含失忆照料护理)和专业护士护理(含功能康复护理)等系统化的专业照料服务,不论入住者健康状况有何改变,无需脱离社区即可获得持续照料。
“CCRC的根本理念是,从被动型、托管式养老向自主型、享老式养老转变。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的目的就是改变目前人们对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的既有观念,让养老理念从‘安身养老’转变为‘活力养生、健康享老’,颠覆并革新原有养老生态生活方式。”合众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客户可以选择现在交费直接入住,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产品选择未来入住。
如果选择直接交费入住,以入住活跃老人区为例,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除了入门费外,每月只需要1350元就可以租到二室一厅,服务费每套每月只需700元。
如果选择购买保险产品,据了解,合众人寿此次推出的实物养老保障计划共有3款产品,分别是合众乐享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A)、合众颐享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A)和合众尊享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A)。以35~40岁的客户为例,如果选择10年交费,每年的投入只需3万?5万元。
随着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其实很多小病的诊治以及一些大病的康复、甚至急救都可以在社区医院完成。目前一些城市杜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
今年卫生系统工作有两大特色,一是卫生资源的布局调整,再就是抓社区医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条件的改善,中国目前有高血压病人1.3亿,冠心病病人保守估计有6000万,新发糖尿病病人也达6000万。这么大的群体建多少家三甲医院也不行,所以做好一、二级预防,也就是社区医疗,可谓举足轻重。
天津市社区医疗在全国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国家卫生部就向全国推广了天津社区医疗的做法和经验。前不久,卫生部又在天津召开全国社区医疗经验交流会,对天津社区医疗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天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全科医学社区和临床培训基地,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社区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现已有2400多位社区医生通过系统化岗位培训,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下一步卫生部门还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向社区流动,造就一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层次.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社区医疗服务队伍,为社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工作,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国外社区的经验很成熟,比如老人托管问题。在国外,那些孤寡老人都到社区去吃饭.诊断.活动等等。所以要鼓励研究和引进国外社区医疗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国外有包括华裔孤寡老人的医疗服务站,而且工作人员都享受政府公务员待遇,这样他们就没有负担了,会全身心投入社区服务。我国除政府投入外,发行福利彩票的收入有一部分也应该用于社区医疗服务。
走集团化之路,才能把社区医疗服务做大、做强。把各种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共享。今后像老年人保健问题,年轻人心理问题等,社区医生都要承担起来。
有了优质的社区卫生资源,还一定要突出社区医疗为许多弱势群体服务的功能,千万不能把社区医院当成赚钱的工具。社区的医疗对象是弱势群体,是老、弱、病、残,还有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医疗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健康的、合理的,有效的,细化的、优质的服务系统。如果这个系统配备完善,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者看病就不会到三甲医院去排队了。
安定和谐,先从特殊人群抓起。在清泉街社区有个两劳释放人员,名叫史喜林。这个7进7出、坐牢20年的释放人员本就是个孤儿,出狱后仍旧对社会不满,对生活不抱希望。
为了挽救他,武荷香经常去史喜林家找他聊天,了解他最真实的想法。在武荷香的牵线与撮合下,史喜林找到了意中人,成了家。之后,武荷香又帮助史喜林落了户口,并根据他的家庭状况,为其申请加入了低保,使这个“特殊”家庭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今,武荷香又帮助史喜林申请了廉租住房,使一家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小窝。现在,这个在社会上游荡了40多年的浪子,终于步入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开始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了。史喜林感激地说,是社区的武书记重新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是她帮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关怀帮扶,帮困难群体点燃希望。清泉街社区位于呼和浩特老城区,社区内有125位孤寡老人、101位残疾人和4名孤儿。多年来,武荷香一直无偿照顾着这些困难群体,不仅为他们申请了低保,而且还为他们送衣送被,给钱给物,逢年过节提前把肉、蛋、油、粮、水果、蔬菜送到他们家中。
有一年初冬,孤儿肖宇无钱支付取暖费,面临停暖,武荷香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为他支付了取暖费。孤儿肖雄,父亲杀了母亲后被判处极刑。面对这个无助的孩子,武荷香主动收留了他,为他洗衣做饭,购买新衣服和学习用品,鼓励他坚强生活,努力学习。残疾人孙振世,居住的平房要被拆迁时,武荷香又提前为他寻房租院,把他妥善安顿在民和小区的一楼单间内,并协调开发商免收他的租房费。
武荷香在社区工作是不拿报酬的,而面对所有这些需要帮扶群众时,她都尽己所能。她说:“我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为民服务的全国首家社区法务室。在清泉街社区,最受居民欢迎的部门之一就是法务室。它的成立是武荷香一手促成的。武荷香建立法务室的初衷本是想更好地解决邻里纠纷,没想到,在一次次忙忙碌碌、将心比心的劝说中,这个全国首家的社区法务室竟出了名,得到了司法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认可,并在全国推广。算一算,法务室自成立以来,先后受理了193件民事纠纷,成功调解186件,接待居民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在维护社区居民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法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清泉街社区始终保持着无未成年犯罪、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上访事件的“四无”美誉。而武荷香对这一切却淡淡地说了句:“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让社区居民充分感受温暖。针对社会老龄化、社区老年人逐渐增多的现状,武荷香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探索老年人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社区辟出专门场所设置成“寿星生日屋”,为辖区内81位80岁以上的老党员和老年人过生日,并制作“寿星老人百笑墙”,使他们充分感受党和社区的温暖;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室,面向社区内所有六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为他们提供日间休息、保健康复、文体娱乐、临时托管等综合性照料服务。为了充分发挥社区老同志的余热,组建了“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战士、老劳模)工作团,协助完善社区关工委的各项职能,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而长期以来,在城市卫生工作中一直存在着重视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轻视基层卫生建设的情况。据卫生部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对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呈明显的倒三角状态。这种一头重、一头轻的投入方式,导致基层社区的卫生服务能力与大中型医院卫生服务能力严重失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小,服务设施匮乏,设备简陋,医疗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导致社区人员不敢进社区卫生中心寻求帮助的局面。
现在国家正大幅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检验科就配备了以下设备:xsp-2c显微镜、150A生化培养箱、HH-W600恒温水浴箱、TDZ-WS低速台式离心机、迈瑞BC-2600血球全自动分析仪、雷杜RT-6100酶标仪、雷杜RT-3000全自动洗板机、越华MI-921-DT电解质分析仪、桂林华通尿液分析仪、英诺华DS-260全自动分析仪等。按目前的配置来看,本科室已达一个二级医院检验科的标准,对常规的临床检验项目都可完成,包括血液、生化和免疫学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内的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具体可分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和病人;社区医疗的定位应该是在预防保健、“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这个基础上;社区医疗的工作重点就是疫情的监测、报告,常见病的防治,慢性病的管理,妇女儿童老人的保健。
据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功能项目检查和工作。
疫情的监测、报告:大多数传染病早期的症状极似“小病”,患者会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因此我们社区医疗卫生工作者要高度关注传染病,特别是处在潜伏期的传染病和早期的传染病。检验科一定要建立和健全传染病和重点疾病报告登记制度,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上级报告检测结果,并正确处理好检测标本,以防疫情扩散。主要检测项目有:感染性腹泻的常规检查、血清检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甲流的血常规检测、艾滋病血清抗体初筛实验、梅毒血清抗体初筛实验、肝功能检测,结核、乙肝、丙肝、出血热等传染病的相关检查。
常见病的防治:社区医疗每天坐诊接待的病人最多见流行性感冒、胃肠道的感染、泌尿系的结石或感染、常见急腹症等,这些需要血常规和大小便常规检查,辅以其他功能检查即可辨别。
慢性病的防治:我国相关疾病流行学调查显示,在我国前4位疾病从发病人数由高至低依次为: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提示这4种病为社区人群常见多发疾病。高血压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这些疾病发病率会处于上升期,再加上老年患病人群中还有不少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合并心脑眼疾病、糖尿病伴合并症等,致病原因大多因体重超标、烟酒嗜好、特殊饮食(高脂、高糖、高盐饮食)等,对这些人群最需的检查项目为: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等生化检测和其他常规(主要为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检测。
妇女、儿童和老人保健:妇女保健主要是妊娠保健、产后恢复、更年期保健及其妇女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最主要的检查是早早孕检测、血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有关检查及其宫颈细胞涂片;儿童保健重点是学龄前儿童,具体工作是预防接种和定期体检,1~2岁每年检查1次血红蛋白和尿常规,每半年检查1次粪便,了解有无寄生虫卵。预防贫血和佝偻病,可作血常规、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微量元素检测;老人保健可参照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管理。
__是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20__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0年左右。以铜梁为例:据统计,我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提前10年达到全国老龄化水平。全县有空巢老人8万余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2%。老龄人口总体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的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主体的社会化转变,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政府福利供给方式,它是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改变传统养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机构向“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养老服务的局面,面向全社会老人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负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三)运营模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养老福利机构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专业化管理,政府不投资建设而补贴部份入住老人费用;民间投资建设,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
(四)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等服务项目,增加如托管、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各种养老服务,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务参与公共化。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除了政府的主导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外,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支持,特别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互帮互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还有利于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实施养老社会化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养老政策。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养老工作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养、高龄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全县现有五保户2599人,城市三无人员1754人。自20__年10月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240元/人·月调整为270元/人·月,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由原370元/人·月调整为415元/人·月,均达到市政府规定的供养标准。全县1686名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时领取了高龄生活补贴,其中,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补贴标准居全市前列。
(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__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修建铜梁县福利中心,采取慈善损赠、市级支持、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940余万元,新建了土桥、二坪、安溪、白羊、蒲吕、围龙敬老院;20__年,投资690万元,新建少云、安居和石鱼3所敬老院,扩建高楼敬老院;目前公办养老机构74所,共有床位2400张。同时,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共6所,有床位800张,入住率达90%。我县还建成老年大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所。
(三)顺利推进社区养老。20__年以来,我县相继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龙山、东方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所,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培训和免费体检等服务。20__年,又在8个镇街各选定1个社区或村作为全县社区养老示范点建设,建成10个星光老年之家和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为2015年前实现全县50%的村、100%的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做好示范、引领。
(四)多举措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敬老院实施“268”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对民办老年公寓实施“两规范一标准”(即: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每年对全县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选送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到市局进行培训,县民政局每年采取参观见学、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待遇。20__年以来,两次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待遇。从2013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长,每月工资分别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员、护理员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后,建立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生效之月起,以上四类人员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4倍、1.3倍、1.2倍、1.1倍调整工资待遇。四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县组织志愿者队伍500余名联系了306名空巢老人,在农村实行了邻里亲友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决纠纷等,极大地发挥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老人对社会的认可度。
三、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政策滞后,配套政策难落实。当前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法规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20__年期间制订的。自20__年国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思路以后,从上到下相继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渝办发〔20__〕252号)。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的单位多,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兑现优惠政策的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落实土地难、享受补助难、审批时间长,严重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布局规划随意,投资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网点布局,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点、数量、规模等方面的随意性比较大,致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比较零星,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养老服务业初期投入较大、服务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经营风险较大,致使投资者思想顾虑较大,投资积极性不高。据测算,新建养老机构平均每个床位要投入3万元(不含土地费),办一个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投资要300万以上。目前的补助标准是:新建100张床位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每张给予4000元的补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办50张以上床位的每张给予1000元的补贴,补助标准很低。
(三)服务内容单一,从业人员水平低。目前,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仍侧重于生活起居、日常护理,而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维权等其它项目的服务重视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从业人员大多以临时招聘为主,未经专业培训,边干边学,同时因为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社会偏见等原因,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引不起、留不住,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稳定性不高。
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一)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站在养老产业化的高度,以适度普惠为目标,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刚性指标,统盘考虑,同步实施。二是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规划好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整体布局,在土地划拨、建设标准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考虑,项目设施要纳入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用地要纳入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如期实施。三是要细化各项指标,分步实施。政府要积极承担养老事业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立养老事业考核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二)政策层面给予足够支持。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很强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体系。可以考虑制定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购买公益性岗位、提高床位补助费。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帮助落实优惠政策,在审批、各种手续办理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对有关手续费用给予减免。
中图分类号:F84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12-02
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养老问题也不断地凸显出新问题,解决好城市家庭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进程。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对重庆市老年人口、城市家庭养老的价值取向、城市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重庆市城市家庭养老助老服务的对策,以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在城市养老中的作用,促进重庆市综合水平的快速提高。
关键词:城市家庭养老;养老取向;养老问题;养老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
2000年,重庆市老年人接近245万人,每100人有8人年龄超过65岁;2004年底,重庆市老年人增加了169万达到414万;目前,这种壮观的老龄化趋势不会停滞,未来几年还将逐年升级,到2010年,重庆市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500万,每6个重庆人里就有1位是老年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市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8.8%,高于7%的全国平均水平,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1.2%,这表明重庆已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因此预测,老年人的赡养、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等问题的凸现,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和挑战。[1]由上述的一系列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重庆市正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养老问题都将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重庆市城市家庭养老助老服务的主要取向
从总体上来看,重庆市城市家庭养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直接养老方式
父母退休以后,年轻人忙于上班,将父母接到家里,父母帮助照顾家里的小孩和料理一些家务。父母帮助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农村家庭里这种养老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在城市家庭里,这种养老方式并不占主导地位。
(二)周末照顾方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城市生活的节奏变的越来越快,年轻的一代都忙于为生活而紧张的工作着,结婚以后更是压力沉重,时间也变的很紧,无暇顾及父母。结婚之后基本上都买了新房子,并未跟父母住在一起。只在周末的时候回家看望父母,对父母的最多回报是给予金钱上的报答,很少有时间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三)机构养老介入下的周末照顾
为了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又使父母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将父母送到福利院能得到相对专业的照顾,让父母可以和更多的老年人接触,参加一些老年活动,使父母不觉得孤单,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着。
(四)机构养老方式
父母完全在福利院内生活,子女和父母接触的时间不多,此种方式会导致有些老年人由于长期见不到子女,过分的想念亲人而导致老年人的性格孤僻,导致部分老年人产生心理障碍。
(五)社区养老方式
在各项设施相对健全的社区,社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定量的服务,年纪大而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在子女上班不在家的时间里,老年人遇到困难时,只需拨打社区的服务电话就可以及时得到帮助。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重要载体,社区养老在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方面的养老功能,既可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和优点,又能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六)钟点托老
子女在上班的时间里将家里的老年人托付给街道或小区的特殊服务机构或私人的专业机构,由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在托管的时间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服务机构向老人们提供饮食、娱乐、图书等,老人们白天在此托管,儿女们也感觉到很放心。
(七)住家保姆照顾方式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城市家庭经济上都比较的宽裕。加之请保姆的费用仅每月几百元,很多家庭都能支付这笔费用。我国各大城市的保姆都很充足。因此在当今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许多的城市家庭选择了请保姆照顾服务顺带处理家务活。保姆业的兴起为城市家庭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重庆市城市家庭养老助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据市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重庆市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其中城市老年人达120万。大量的老年人因儿女不在身边,独守空房成了“空巢老人”,同时还有部分孤寡老人。如此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使得重庆市城市家庭养老面临巨大的压力。[2]
(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出现危机
在重庆市城市家庭中“421”家庭非常的普遍。“421”家庭指的是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重庆市城市家庭中这种家庭模式正变得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在重庆市35%的城市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城市家庭要赡养2到3位老人。而从赡养费看,35.6%的城市家庭每年花费超过1万元。出于对医疗保险体系的担忧,家庭积极储蓄,不敢增加消费支出,是现在中年人的普遍心态。
(三)重庆市城市家庭结构趋向核心化,加之住房条件的改善,导致纯老年户不断增加
在重庆市城市家庭里,住房条件的改善对人们的居住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去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住房建设的滞后,城市住房的紧张使许多人婚后得不到独立的住房不得不与父母住在一起。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城市住房建设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家庭户居形式选择的自由度,老年人与青年人因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观念相异而分开居住,从而导致纯老年户不断增加。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上还面临着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与家庭实际能提供的帮助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四)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加重了家庭养老负担
目前,重庆市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有31万,占老年人口的8.85%。此数据说明重庆市正处在一个人口迅速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时期。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几率高,高龄老人自理能力差,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负担问题不仅体现于经济供养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方面的问题也会日趋突出。
(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家庭养老提出新的挑战
重庆市的城市家庭养老既存在现实困难,又面临长期挑战。在经济转轨和产业调整过程中,重庆市大批职工下岗,停工、半停工企业的贫困职工形成当今城市最大的贫困群体。有些子女因身患重病,或生活中遭遇不幸,经济拮据。当他们自身收入尚无着落时,对其老年父母的赡养就更加无法保证。不少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发不出退休金,退休人员手中的医疗费报销有困难,使得这部分老年人不得不依靠家庭。
(六)传统观念的改变影响着家庭养老
传统上,妇女是家庭照料老人的主要承担者。妇女普遍就业后,在照料老人的传统职能上就失去了时间方面的必要保证。一些青年人思想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正在逐步淡化,有些家庭的亲子关系紧张,成年子女之间互相推诿养老责任,甚至有些人虐待、歧视、不赡养老年父母,致使他们在经济上无保障,生存条件受到威胁。落实、巩固家庭养老,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完善重庆市城市家庭养老助老服务的对策
(一)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
通过制定一系列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规,明文规定老年人享有被赡养的权益,家庭具有其义务和责任,来保证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和得到社会的支持。还可以制定奖惩性的政策。
(二)倡导家庭养老和养老社会化相结合的观念
通过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之下,努力扩大社会宣传,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充分利用“老人节”等有利时机,开展尊老、爱老、助老宣传。在家庭养老为主的同时,加快养老机构的建设,使机构建设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把社会资源更多地吸引到老年福利设施建设中来,使养老社会化更加深入人心,以缓解城市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
(三)发挥社区养老在城市家庭养老中的作用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
重庆市各级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将之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事业的领导,并保证每年给以财政上的支持,拨专款用于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相关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还要明确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减少其行政职能,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2.要转变观念,积极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和老年人照顾服务业,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在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福利性的同时,适当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将之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发展,鼓励个人和社会各企事业团体走进社区兴办各类老年人服务机构,并对那些愿意在社区建立这种服务机构的投资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此外,还应积极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和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尤其要善于发挥低龄老人的“余热”,创造一种“人人互助”的社区养老环境。
3.整合现有社区医疗资源,建立综合性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主体的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医疗资源,包括政府创办的基层卫生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等,将这些资源整合并改造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站,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需求,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创办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医疗服务机构,如老年护理中心、家庭保健指导机构、社区康复院等,并将之纳入社区医疗服务的范围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还要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正规大医院的合作,建立起从医院到社区和家庭的连贯体系,使病人从发病到康复的全过程都能做得到方便、有效和连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并可减少医疗服务的中间环节,节约医疗资源。
4.积极鼓励社区老年人自治组织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性
首先,作为政府管理机构而言,要放开政策,简化老年人申办各类组织协会的程序,并在政策和财政上对老年人创办的一些社会组织给予支持;其次,作为社区管理者而言,应当正确认识老年人和他们的组织在社区福利和社区照顾中的积极作用。在目前各社区资金和人员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应重视积极开发社区现有资源,特别是那些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低龄老人,要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和活动能量,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性。
(四)加强机构养老在城市家庭养老中的作用
机构养老是随着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专业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机构养老包括私人的专业机构和由政府出资建立的社会福利院。机构养老可以充分的发挥市场养老的作用,充分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养老事业服务。
(五)提供社会服务
在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小范围的社区内组织一些专业的收费合理、服务周到的各种家务劳动服务站,担负照顾和方便老年人生活中的部分事务,减轻家庭成员的家务负担,帮助解决家庭养老中出现的困难,为家庭养老创造一些良好的社会条件。©
参考文献:
2]郭士征主编.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20.
[3]杨文忠.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家庭养老模式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5)
[4]肖云.我国城市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2(06):117-118.
[5]刘宝驹.城市家庭结构和养老问题[J].老年学杂志,1989,9(2):78.
[6]李斌,夏青.老龄社区-未来中国城市养老新模式[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01):91-92
[7]柏萍.论城市养老和社会福利体制的改革[J].广东社会科学,2001(2).
[8]阎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科学q经济q社会,2007(2).
[9]包芳.论中国家庭养老的发展前景[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1).
[10]王辅贤.老年需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网,2004(9).
[11]王顺冬,张桂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2]郭士征主编.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20.
附注:
[1]重庆日益老龄化421家庭泛滥都市养老调查,新华网,2005-9-25
[2]重庆:老龄化全国第六、两年后老年人口将达500万,中国人口网,2007-10-19
[3]徐勤,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老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