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范文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篇1

小学三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开始习作,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一百分。习作中,很多学生或东拉西扯,或三言两语,或表情达意不准确,流畅、生动更是无从谈起。归根到底是此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知识的临界点,正需要大量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规范的语言经验。古人云:“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三年级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可见有效指导三年级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上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组已经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开展了《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本学期,我接手三(7)班,听到班里大部分孩子喜欢阅读,我不由得暗喜。可当我留意观察却发现,课余时间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时常沉浸在一些搞笑的漫画书里,看得津津有味,貌似喜欢上了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如果不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就无从保证。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何把学生的视线从肤浅引向经典呢?开学初,受到语文教材以专题形式进行单元整合,并从三年级起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启发,我开展了 “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实践与探索,以期激发孩子们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课外“悦”读起来。

所谓 “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一系列阅读活动。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启迪我们:“知识犹如浩瀚的海洋,一个学生要学习与某种特定领域有关的所有具体知识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对具体知识进行精选和分类”。的确,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的阅读活动除吸纳并加工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量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主题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清晰的猎取对象,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那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本学期,我紧扣语文教材八个单元教学专题设定了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的主题活动;相继穿学校、年级组活动主题阅读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使孩子们受益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如何有效地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呢,我引领孩子们拉响了课外阅读协奏曲。

1、激发阅读兴趣,引学生想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首要的是要激发和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

为了取得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与配合,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交流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阐明了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课外阅读的益处,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书目,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

接着我发动孩子们向班级捐献自己最喜爱的图书,组建班级图书角,制定详细的图书管理制度,选出两名负责能干的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工作。每天,这项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预习时,我引导孩子们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如,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然后组织交流,并由轮流值日班长每日在黑板左上角的“名人名言”栏内写上关于读书的名言;课堂上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高尔基、鲁迅、等古今中外名人如饥似渴读书的动人故事;平时,倡导并鼓励孩子们“走进教室、与书为伴”,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崇尚读书,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我还鼓励孩子们坚持“每日三读”活动:每天晨读十分钟,或吟诵古诗,或诵读美文;午后静心阅读、写读书笔记;晚上睡前阅读30分等。现在,孩子们走进教室,大都能安静地读书看报,品尝读书带来的快乐,搞笑的漫画书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孩子,请他们介绍读过的好书,自己好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的收获等,增强其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这也大大地激发了其他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写结合,读练结合,并积极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向校内外刊物投稿,张贴于教室墙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孩子们不甘落后,个个摩拳擦掌,爱读书的氛围更浓,读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2、指导阅读方法 教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读书的实效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每周一下午第一节为我们班固定的阅读课时间。阅读课前期,我以指导阅读方法为主。指导孩子们学会几种课外阅读方法:对浅显易懂的书采取泛读的方法:或通过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扑捉有用的信息;或采取浏览、略读,速读、跳读等不同方法,了解大致内容,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知识。实践证明,浏览、速读等方法有利于识字率的巩固、理解力的提高。同时能快速捕获更多的的信息,可以突破头脑中原有的思维模式,促进智力的发展。对名篇名著和优秀的读物,则要采用精读法,静心细品,体会主题思想,欣赏好词佳句,好的文章片段做摘抄,写批注,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积淀。

引导孩子们将课文中学会的读书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精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

当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并已养成阅读习惯时,我就逐渐缩减乃至取消阅读指导课上的阅读方法指导,继而把阅读指导课转变为读书检查、读书交流、趣味活动等。

3、开展多元实践,让学生悦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与赞许。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式课外阅读多元实践活动,如,结合语文教材专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故事大王PK赛等;结合学校“国学经典诵读”和年级“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了古诗诵读,图书漂流,同读一本书、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

就拿刚刚进行完的三年级下册的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一单元来说吧,孩子们围绕这一主题,有的上网查找文字、图像或音像资料,有的查阅图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有的搜集或制作实物,有的办了手抄报,有的动手进行了小发明、小制作,有的还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画一画,写一写自己想象的未来的机器人。

篇2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篇3

关键词: 高年级 聋生 课外阅读

一、问题的题出

聋生由于听分析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听力障碍,无法像健全儿童那样通过听来获取和发展语言。对于刚入学的聋童来说,其语言水平极其低下,他们需在聋校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文字及汉语组合规律之后,才能进行阅读。现行聋校在低年级聋生中开设的语言、语训等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补偿聋生的语言,就如同教婴幼儿呀呀学语一样,让他们虽然用口说不清,但能够领会语句的意思。聋生到了高年级,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这时阅读对他们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聋校的语文教师过多关注聋生的语文课堂学习,而忽视对聋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让聋生毕业后能较好的融入主流社会,这是聋高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篇4

㈠调查目的

⒈全面地了解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⒉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

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㈢调查方法

⒉个别谈话。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谈话,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㈣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柯桥小学1—6年级部分学生。

㈤调查步骤

⒈问卷调查。

⒉分析汇总调查结果。

⒊分年级个别谈话。

⒋分析结果,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数

年级一个小时以上半小时左右 0小时

一年级10%

20%

70%

二年级20%

35%

45%

三年级35%

45%

20%

四年级40%

50%

10%

五年级55%

45%

六年级30%

70%

篇5

【关键词】指导;农村;三年级;小学生;起步作文

指导小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老师感到烦恼的一个问题,学生缺乏写作常识、词汇贫乏,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小学生从作文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

一、用爱心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

爱,如阳光,能融化冰雪,滋生万物,沟通师生的心灵。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较多,父母与子女交流较少,家庭教育较贫乏,作为三年级学生一方面年龄较小,另一方面自觉学习能力较差,他们需要老师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上老师,他才会喜欢上这门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学会适时引导,用心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相信他们会自觉地爱上写作,快乐地写作。

二、在模仿中积累语言

人们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先给了学生一根“拐杖”,再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逐步把别人的东西融合积累写出自己的作文,所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农村孩子在这点上较薄弱,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累好的语言。

首先,课文内容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最好资源。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好词佳句相当丰富。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材料。

其次,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资源。农村孩子在课外阅读上较薄弱,为此,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要求家长监督配合。当然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适合我们小学生的课外书,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选一些让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感兴趣的书籍,如可以是一些成语故事、儿歌、童话、寓言;还可以是谚语集、歇后语集、名言警句集等。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做好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且要熟读成诵。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好词佳句要尽量运用上。班里有计划地每月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习作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积极积累语言积极性,并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来积累语言材料。

三、注重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等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班利用每周一班会时间在全班学生面前演讲,朗读学生优秀习作的习惯,这对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老师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语文课程标准》并未对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提出过高要求,主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为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作文几次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大的促进。当然一味表扬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也是必要的。在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时,我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共同探讨修改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去想如何修改。在这样的一次次的修改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兴趣也相应增加了。

四、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练习写作

农村小学生和外界接触较少,听到看到的新鲜事更少,而对身边的事周围的景物又不感兴趣,因此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其实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更贴近自然,有很多美的素材可以写,学生缺乏的只是生活的洞察力。比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是他们写作的源泉。带孩子去田野、果园观察日出、日落,花、鸟、虫、鱼,蓝天、白云,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说出来,然后再让他们按照要求写下来。如在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这一习作时,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写,学生很难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写生动。所以我分几步对学生进行指导:①让学生先观察。(要求:提前认真、仔细观察动物的模样)②观察到哪些方面?(生用笔先写一写,越详细越好)③抓住动物的外貌、形态、颜色、声音、动作来写具体。④说出你喜爱这只小动物的原因。(说说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⑤观察动物时按什么顺序呢?(从整体—部分,从头—尾,师板书)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还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一次买书的经历》时,学生虽然买过书但大多数是由家长带着买的,没有独自买书的经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先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尝试着自己买书,学生一起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五、注重讲评和修改

作文讲评是习作修改的继续和发展。农村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评价同学作文水平的能力,因此作文讲评以教师对作文的讲评为主。每次作文我都会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对学生本次作文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把多数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和问题一一出示,然后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与学生一起分析,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儿?然后针对不足一起帮忙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