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范文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篇1

小学三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开始习作,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一百分。习作中,很多学生或东拉西扯,或三言两语,或表情达意不准确,流畅、生动更是无从谈起。归根到底是此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知识的临界点,正需要大量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规范的语言经验。古人云:“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三年级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可见有效指导三年级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上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组已经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开展了《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本学期,我接手三(7)班,听到班里大部分孩子喜欢阅读,我不由得暗喜。可当我留意观察却发现,课余时间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时常沉浸在一些搞笑的漫画书里,看得津津有味,貌似喜欢上了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如果不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就无从保证。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何把学生的视线从肤浅引向经典呢?开学初,受到语文教材以专题形式进行单元整合,并从三年级起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启发,我开展了 “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实践与探索,以期激发孩子们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课外“悦”读起来。

所谓 “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一系列阅读活动。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启迪我们:“知识犹如浩瀚的海洋,一个学生要学习与某种特定领域有关的所有具体知识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对具体知识进行精选和分类”。的确,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的阅读活动除吸纳并加工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量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主题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清晰的猎取对象,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那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本学期,我紧扣语文教材八个单元教学专题设定了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的主题活动;相继穿学校、年级组活动主题阅读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使孩子们受益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如何有效地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呢,我引领孩子们拉响了课外阅读协奏曲。

1、激发阅读兴趣,引学生想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首要的是要激发和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

为了取得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与配合,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交流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阐明了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课外阅读的益处,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书目,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

接着我发动孩子们向班级捐献自己最喜爱的图书,组建班级图书角,制定详细的图书管理制度,选出两名负责能干的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工作。每天,这项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预习时,我引导孩子们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如,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然后组织交流,并由轮流值日班长每日在黑板左上角的“名人名言”栏内写上关于读书的名言;课堂上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高尔基、鲁迅、等古今中外名人如饥似渴读书的动人故事;平时,倡导并鼓励孩子们“走进教室、与书为伴”,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崇尚读书,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我还鼓励孩子们坚持“每日三读”活动:每天晨读十分钟,或吟诵古诗,或诵读美文;午后静心阅读、写读书笔记;晚上睡前阅读30分等。现在,孩子们走进教室,大都能安静地读书看报,品尝读书带来的快乐,搞笑的漫画书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孩子,请他们介绍读过的好书,自己好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的收获等,增强其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这也大大地激发了其他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写结合,读练结合,并积极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向校内外刊物投稿,张贴于教室墙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孩子们不甘落后,个个摩拳擦掌,爱读书的氛围更浓,读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2、指导阅读方法 教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读书的实效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每周一下午第一节为我们班固定的阅读课时间。阅读课前期,我以指导阅读方法为主。指导孩子们学会几种课外阅读方法:对浅显易懂的书采取泛读的方法:或通过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扑捉有用的信息;或采取浏览、略读,速读、跳读等不同方法,了解大致内容,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知识。实践证明,浏览、速读等方法有利于识字率的巩固、理解力的提高。同时能快速捕获更多的的信息,可以突破头脑中原有的思维模式,促进智力的发展。对名篇名著和优秀的读物,则要采用精读法,静心细品,体会主题思想,欣赏好词佳句,好的文章片段做摘抄,写批注,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积淀。

引导孩子们将课文中学会的读书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精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

当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并已养成阅读习惯时,我就逐渐缩减乃至取消阅读指导课上的阅读方法指导,继而把阅读指导课转变为读书检查、读书交流、趣味活动等。

3、开展多元实践,让学生悦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与赞许。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式课外阅读多元实践活动,如,结合语文教材专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故事大王PK赛等;结合学校“国学经典诵读”和年级“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了古诗诵读,图书漂流,同读一本书、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

就拿刚刚进行完的三年级下册的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一单元来说吧,孩子们围绕这一主题,有的上网查找文字、图像或音像资料,有的查阅图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有的搜集或制作实物,有的办了手抄报,有的动手进行了小发明、小制作,有的还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画一画,写一写自己想象的未来的机器人。

篇2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篇3

关键词: 高年级 聋生 课外阅读

一、问题的题出

聋生由于听分析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听力障碍,无法像健全儿童那样通过听来获取和发展语言。对于刚入学的聋童来说,其语言水平极其低下,他们需在聋校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文字及汉语组合规律之后,才能进行阅读。现行聋校在低年级聋生中开设的语言、语训等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补偿聋生的语言,就如同教婴幼儿呀呀学语一样,让他们虽然用口说不清,但能够领会语句的意思。聋生到了高年级,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这时阅读对他们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聋校的语文教师过多关注聋生的语文课堂学习,而忽视对聋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让聋生毕业后能较好的融入主流社会,这是聋高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篇4

㈠调查目的

⒈全面地了解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⒉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

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㈢调查方法

⒉个别谈话。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谈话,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㈣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柯桥小学1—6年级部分学生。

㈤调查步骤

⒈问卷调查。

⒉分析汇总调查结果。

⒊分年级个别谈话。

⒋分析结果,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数

年级一个小时以上半小时左右 0小时

一年级10%

20%

70%

二年级20%

35%

45%

三年级35%

45%

20%

四年级40%

50%

10%

五年级55%

45%

六年级30%

70%

篇5

【关键词】指导;农村;三年级;小学生;起步作文

指导小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老师感到烦恼的一个问题,学生缺乏写作常识、词汇贫乏,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小学生从作文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

一、用爱心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

爱,如阳光,能融化冰雪,滋生万物,沟通师生的心灵。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较多,父母与子女交流较少,家庭教育较贫乏,作为三年级学生一方面年龄较小,另一方面自觉学习能力较差,他们需要老师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上老师,他才会喜欢上这门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学会适时引导,用心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相信他们会自觉地爱上写作,快乐地写作。

二、在模仿中积累语言

人们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先给了学生一根“拐杖”,再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逐步把别人的东西融合积累写出自己的作文,所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农村孩子在这点上较薄弱,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累好的语言。

首先,课文内容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最好资源。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好词佳句相当丰富。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材料。

其次,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资源。农村孩子在课外阅读上较薄弱,为此,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要求家长监督配合。当然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适合我们小学生的课外书,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选一些让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感兴趣的书籍,如可以是一些成语故事、儿歌、童话、寓言;还可以是谚语集、歇后语集、名言警句集等。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做好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且要熟读成诵。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好词佳句要尽量运用上。班里有计划地每月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习作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积极积累语言积极性,并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来积累语言材料。

三、注重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等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班利用每周一班会时间在全班学生面前演讲,朗读学生优秀习作的习惯,这对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老师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语文课程标准》并未对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提出过高要求,主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为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作文几次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大的促进。当然一味表扬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也是必要的。在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时,我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共同探讨修改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去想如何修改。在这样的一次次的修改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兴趣也相应增加了。

四、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练习写作

农村小学生和外界接触较少,听到看到的新鲜事更少,而对身边的事周围的景物又不感兴趣,因此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其实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更贴近自然,有很多美的素材可以写,学生缺乏的只是生活的洞察力。比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是他们写作的源泉。带孩子去田野、果园观察日出、日落,花、鸟、虫、鱼,蓝天、白云,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说出来,然后再让他们按照要求写下来。如在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这一习作时,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写,学生很难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写生动。所以我分几步对学生进行指导:①让学生先观察。(要求:提前认真、仔细观察动物的模样)②观察到哪些方面?(生用笔先写一写,越详细越好)③抓住动物的外貌、形态、颜色、声音、动作来写具体。④说出你喜爱这只小动物的原因。(说说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⑤观察动物时按什么顺序呢?(从整体—部分,从头—尾,师板书)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还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一次买书的经历》时,学生虽然买过书但大多数是由家长带着买的,没有独自买书的经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先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尝试着自己买书,学生一起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五、注重讲评和修改

作文讲评是习作修改的继续和发展。农村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评价同学作文水平的能力,因此作文讲评以教师对作文的讲评为主。每次作文我都会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对学生本次作文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把多数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和问题一一出示,然后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与学生一起分析,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儿?然后针对不足一起帮忙修改。

篇6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不强,多是为了考试

目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甚至包括少不更事的小学生本人,重视考试成绩的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被当作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手段。于是,在课外阅读方面,小学生基本没有自我选择的机会。以小学第二学段开始为例,他们的阅读大多是为了提高其作文水平。在这种情境下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只是一种变相的作业,还是苦差事,其阅读积极性可想而知。

(二)阅读时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多年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上一直没有减下来。小学生尤其是第二学段以后的课时安排非常紧凑,老师不太可能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小学生在校进行课外阅读,绝大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完成。但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很多,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较差,一些家长也疏于教育,结果有不少小学生在做完作业后,都是选择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更不要说有效阅读量了。

(三)阅读内容选择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从实际来看,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内容选择比较盲目。他们选择阅读内容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一方面,他们主要依据老师提供的书单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则是盲目跟风。如有不少中年级和高年级小学生仍然倾向于选择卡通漫画书来消磨时间和娱乐自己。但有的漫画书无论是在制作还是内容方面,质量确实较差,有的图画为主,难得有的那几个文字,也仅仅是“啊、哈、嘿、哇、呀……”诸如此类的语气词而已,根本就没有优美的语言。笔者曾经见到一个三年级学生手上的一本唐诗画册中,其中“一行白鹭上青天”居然被印成了“一行白鹫上青天”。想想看,选择这样的读物,会对少年儿童产生多大的误导作用?

(四)学生缺乏系统化的指导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但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要不就是比较忙,要不就是缺乏相关方面的指导技能,因此,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还是要落在语文老师身上。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校并没有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纳入常规教学计划。这就导致不少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头的督促上,没有系统、细致的指导。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的路径分析

(一)学校应该提高认识,在全校形成一种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氛围

学校是小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学校应该摒弃那种过于功利化的办学理念,将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当成影响其终身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大事来办。一方面,学校应该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纳入到整个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去,督促语文教师认真做好所教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安排教务部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同时,学校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具体的课外阅读计划,精心挑选推荐各类儿童读物给家长和学生;最后,学校还要在有限的经费中留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学校图书室的建设,购置一些课外读物或自行开发一些本校课外阅读教材供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

(二)所在班级也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

除了语文教师外,班主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有责任。他们应该在班级里创设一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如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家长写倡议书,请有条件的学生家庭捐献一些高质量的儿童读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当地图书馆或社区联系,争取一些支持,最后集大家之力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翻阅,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如班主任还可以和语文教师一起合作,在班上成立读书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班主任还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情况,要求家长尽可能加强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互补。

(三)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篇7

要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三年级至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50万字以上,但课外阅读不是放任自由,而应加强教师的指导。

一、加强课外阅读意义指导,明确阅读目的

(1)课外阅读是当前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只靠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已经远远不行了。从近几年省内各市的语文中考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不再是靠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中阅读题目包括诗文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约占总分的45%,表达题的40%就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不是只学书本就能解决的。从这些方面来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2)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文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强调“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书读得多了,就能使我们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里汲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冲破时空的局限而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还可以透过信息海洋清晰地感受到当今世界脉搏的跳动,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此外,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积累词汇和提高模仿能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够陶冶性情、培养情操。

二、加强课外阅读计划指导,确定阅读内容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盲目会使你万事不成。”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是克服盲目性,实现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好一周、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计划应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写作能力;三确定阅读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一要正确,二要合适。学生阅读必须对现行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还要注意在古今中外作品中 精选学生可读之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有《新编唐诗三百首》、《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西游记》等,外国作品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选》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介绍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好评的书籍有《花季雨季》、《男生贾里》、《草房子》等,另外,还应推荐一些精彩的时文和自然科学类书籍。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阅读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1)精略结合

略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有信息检索的作用。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

(2)读思结合

思考能深化对作品的认识,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一要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如读《狼来了》,从那说谎孩子的身上,应该深刻认识到诚实是多么美好的品格,它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从中还可以想到古今许多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做人表现。二要比较阅读。对内容相近体裁不同和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以及同一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由此促使学生研究作品价值,思考作品意义,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读写结合

写读后感、心得体会、仿写、改写、缩写等都不失为好的阅读方法。我们要给学生讲清读写结合的好处,强调读写结合,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

四、加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养成阅读习惯

1.开设阅读指导课

对于高年级学生,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很有必要,并且课外阅读指导也应像语文课一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按一般的认识规律,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阅读典型材料,教师再点拨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最后出一至两个实践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注意的是:典型材料要精,可阅读材料要广,点拨要适可而止。

2.开展读书交流

篇8

一、活动指导目标序列化:教师指导活动的“导航器”

1.指导目标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积极构建活动指导目标的序列,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目标要求,并使得指导目标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2.指导目标具有针对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对于学生在活动方面的目标具体化,体现年级之间的衔接性、层次性,凸显活动指导的针对性,有助于较好地发挥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引领、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素养的逐步培养与形成。

二、活动内容序列化: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新台阶”

1.构建横向序列,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养

(1)学校积极构建活动内容,形成活动内容的序列化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在3~6年级时围绕同一个活动主题――《解放路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分别开展了探究活动。三年级时,围绕“解放路小学读书情况调查(本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①班级藏书的数目;②班级藏书的种类;③班级藏书的管理;④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四年级时,围绕“解放路小学学生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本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家庭藏书知多少(数目、种类、来源);②家庭成员一周的阅读量调查;③爸爸(或妈妈)最喜欢的一本书(可以从书的来历、喜欢的原因、书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五年级时,围绕“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调查;②学生一周的阅读量调查;③我最喜欢的课外书推荐会;④我与书的故事。六年级时,围绕“书伴我快乐成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①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情况调查;②课外阅读汇报会;3③“跳蚤书市”策划;④“跳蚤书市”实践体验。

从上述内容的表述可以看出,这个班级的指导老师依据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将一级活动主题进行了细化、分解,分年级构建了不同的活动内容,这既让这个班级的学生处于不同年级时,避免了活动内容的重复,也使得学生对于一级活动主题的探究得到不断完善,认知与情感得到不断丰富。

(2)各班积极构建活动内容,学校进行跟踪、调控

我们也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不同年级进行不同活动主题的探究,但一定要体现活动内容的实践难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层次性的不断过渡。为了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学校教务处可以在开学初将各班在上一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进行下发,让新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予以参考,以减少同一个班级在不同年级确定活动内容时产生重复现象。

2.构建纵向序列,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养

我们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时,会指导学生围绕一级课题划分出二级课题,再围绕二级课题细化出三级课题。随着课题分解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内容的综合程度不断提高,其研究难度也逐渐加大,这也是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序列性的一种方式。只有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活动内容的序列,才能避免活动内容的无序和重复,并通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活动方法序列化――学生活动水平发展的“脚手架”

1.立足学生,积极建构活动方法的序列,促进学生活动水平的发展

其实,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活动的半径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自主能力的增强逐渐扩大的。对于初涉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问卷调查活动宜先以家庭、学校为实践起点,在这些调查经历中,不断地学习问卷调查的方法,逐步地培养相应的能力。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上升,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活动经验的不断储备,活动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再逐步地扩大活动的范围,逐渐地由校内走向校外,由学校走向社会,这样学生的调查活动效度会得到提升。

2.立足活动,积极建构活动方法的序列,促进学生活动水平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对于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固守“课堂”这一主阵地的老师来说,开放的环境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安全问题几乎成为每位老师头痛的问题,其实,如果注意积极地构建活动方法的序列,让学生的活动方法实现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螺旋式地建构,安全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篇9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少年闰土》,就推荐鲁迅《故乡》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可以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篇10

为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阅读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量”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校选取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旨在搭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把课内阅读作为点,把课外阅读当作面,寻找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使阅读走向真正的大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实践者之一,我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走进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为例,在完成了这个单元的教学后,我对如何以课内课文为依托,架设课外阅读的桥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 架设桥梁,找准阅读衔接点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但是课外阅读应建立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的参与不仅体现在对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上,更应该体现在对课外读物的把握与引领中。

我校各个年级均立足于学段特点,选取各具特色的阅读衔接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我所执教的三年级,选取了下册第八单元“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实验蓝本,本单元有《古诗两首》《女娲补天》《西门豹》《夸父追日》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等内容。每篇课文或体现了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或体现了民间传说中人物品质的美好。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到两种类型文章的特点,结合课文我们推荐给学生诸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学习了《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后,我们推荐了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学习了《女娲补天》后,我们带领孩子阅读了《女娲造人》;学习了民间传说《西门豹》后,我们推荐了《西门豹罢官》;学习了“语文园地”中若干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有关的歇后语后,我们又推荐了《八仙过海》《包公断案》等故事、传说,还推荐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长篇故事的片段。此外,《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鲤鱼跳龙门》等都是教师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推荐篇目,学生畅游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从而进一步体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特点。

二、 立足课堂,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题的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如果我们的老师费尽心机,寻找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兴致勃勃地推荐给孩子,却发现孩子们压根不愿意去阅读,那将是一件多么扫兴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如何调动学生的前期阅读兴趣,是我们老师需要直面的问题。老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第一阵地应是课堂。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专题为“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我在执教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感慨于人教版教材编写者的匠心独运。《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组课文,编排了《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诗中写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天抬头仰望星空去“看碧霄”?牵牛织女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渡河桥”?嫦娥为什么会偷灵药?灵药有怎样的作用?偷了灵药为什么会后悔?课堂上,孩子们预习完古诗后的一个个问题,就是促使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最佳时机。我在还没有执教这两首古诗的时候就下发了阅读材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让学生带着自己初读古诗的感受和疑惑去课外阅读这两篇神话故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对古诗相关的神话故事有了了解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在课上说说这两个故事,带着阅读感受进行古诗学习,不仅学生的疑问豁然开朗,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诗意的表达,课内阅读收效显著。

当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与课前留疑、课前激发有所联系,更和课后交流、展示评价息息相关。教师要保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让课内外阅读互为补充,阅读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何愁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 归纳总结,运用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能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这便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确,我们教会学生读通、读懂文本不是目的,学生是否能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服务于未来的生活、学习,方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们在课内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得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以服务于学生的课外阅读。

仍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专题“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例,我在执教这一单元时,为达成目标中提出的“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感受故事的神奇”,“学习故事中人物优秀的品质”等目标。经过一个单元的教学,我结合每课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归纳出阅读此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一般方法为 “划句子”“想画面”“写感受”。“划句子”即标注出能表现出故事的神奇的句子,如《女娲补天》中“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夸父追日》中“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然后结合这些神奇的描写,引导学生“想画面”,大胆想象当时的情景,在深入讨论中感受主人公不怕困难、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最后“写感受”,表达自己个性化的体验。

此外,对于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见的疑难问题,如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词语,我也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跳过去”“猜一猜”等方法去解决,运用课内方法,疏通课外困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四、搭建平台,交流阅读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之后,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篇11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外自读10部以上文学名著,总量不少于200万字。”我认为,如此强调语文课外阅读,至少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是语文学习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语文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影视广播及报刊的普及、网络的渗透,学生几乎无时无地不与语文有关,语文学习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可以说学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其次,加强课外阅读也是由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关系决定的。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延伸。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辅相成,单一的课堂教学等于掉了阵地的一半。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并不了解职业学校的特点,认为课外阅读影响考试课程学习,于是把课外阅读视为不务正业而不屑一顾。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学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视野狭窄,知识贫乏,课余生活枯燥,致使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加强课外阅读可以说克服了此弊端。

况且职业学校学生无升学压力,有充裕的时间增强文学修养。

第四,加强课外阅读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益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职业学校培养的是能力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能力做起,而不能把学生苑于课本和课内的小天地。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我在开展课外阅读上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明确课外阅读目标,调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新生进校后,召开学生会,阐述课外阅读的意义,印发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大都是女生,进校年龄十六岁左右。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这为初期文学欣赏提供了便利。首先利用五年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前两年长假时间。一、二年级学生基本没有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充裕,压力不大。语文的讲授也贯穿这两年。两个寒暑假里,学生没有假期作业。老师开列阅读书单既能为学生提供参考阅读书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正确的指导,避免盲目性。在选择什么书籍的问题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需要及阅读兴趣。所推荐的书籍要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讲求思想性、艺术性,又要有趣味,可读性强。第一学年我先安排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必读的有《人到中年》《北方的河》《今夜有暴风雨》《棋王》《飘逝的花头巾》《芙蓉镇》《活着》《古船》等等。通过我国正统文学的熏陶,增加她们对社会的认识,激发阅读兴趣。另外每个假期学生可以自选一部中长篇小说,比如她们喜欢的校园文学。第二学年长假我安排学生系统阅读外国文学。必读的有《简•爱》《红与黑》《复活》《老人与海》《雪国》等,让学生领略别样的风格。此外我利用下午课余时间,安排学生阅读诗歌、散文等篇幅较短的文体。如报刊类的《读者》《小小说选刊》等。

进入三年级后,学生不再有专门的语文课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占用了绝大多数的时间。由于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这使她们有能力自主选择读物。她们的课外文学阅读欣赏主要是通过文学活动形式加以引导。

二、指导读写

周末开设文学讲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开展文学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第一学期开设专题两讲,第一讲:阅读常识;第二讲:《怎样摘抄》《如何写内容提要》。第二学期专题:文学欣赏常识。第三学期安排小说欣赏专题。第四学期开展文学评论写作专题。对于三年级以上学生的指导,主要通过不定期文学讲座以及定期的读书比赛。

三、督促检查

在每学期开学报到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主要是书面检查读书笔记,对部分学生也可以口头检查。在校学习期间的检查也可以采用学生互查形式,所有检查结果与语文成绩挂钩。

四、组织交流,总结表彰

篇12

大家晚上好!

我是张远博的妈妈,再次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说说我们的孩子,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谈谈我是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希望能给各位家长朋友有所启迪。

一、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书

孩子二年级以前,我为她选购的书印刷得都是字大拼音大,而且还有彩色的图片,这种图文并茂的图书,不仅可以刺激孩子读书的愿望,还巩固了拼音学习。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我便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易懂的书籍,像《安徒生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绿野仙踪》、儿童版的中国四大名着《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到孩子升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开始,我就选择基本没有拼音的书籍了,如《时代广场的蟋蟀》、《窗边的小豆豆》、《会飞的教室》、《夏洛的网》《昆虫记》、《爱的教育》等一些名着。也会选择一些时尚的书籍,如《笑猫日记》、《我要做个好孩子》等。上个星期,在圆圆的要求下,我还为她买了科普书《声音的传播》、冰心新作获奖作品《在夏天的绿豆汤里》。顺便提一下,当她读《声音的传播》时,她一边读,一边做实验,还高兴地说“明天到班上,一定要告诉徐静如,王宁亚,方俊泽这个秘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孩子选择合适而令她感兴趣的书籍,她会不由自主地爱上阅读。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圆圆的卧室也是她的书房,房间布置时,我就有意在床前放了一张写字桌,这写字桌上摆放的是一盏台灯、一台录音机,再有就是靠墙一整排的书籍。孩子回到家,做完作业后,再晚,也要翻开她心爱的书看起来。这时,我把她的房门关上,家里的人本来就不多,很安静。通常在这个时候我也会在她的房间里看一会儿书,这样,无疑对孩子进行安静的读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了给她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平时我还在家里随意地放书,不要尽想着家里要整洁,在孩子容易看得见的地方,放上一些她喜欢并适合她看的书,可以在茶几上、沙发上、窗台上,这样,孩子走到哪,都能看见书,她很会在不经意间拿来翻阅。这些书籍的摆放,在孩子看来虽不经意,但却是我有意的安排。

这样,几年下来,竟发现圆圆读了很多的书籍,在书架上,看着一本本叠得整整齐齐的书,真不敢相信,这么多的书,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竟利用每天挤出来的时间都看完了。现在,每当圆圆提出:妈妈,家里的新书又看完了,能再买些书给我看吗?我必定是答应的。孩子这么爱读书,我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呢?

三、给孩子指导一些阅读方法。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的功夫,我们的孩子已经三年级了。语文学习显得有些困难了,尤其在课外阅读理解,作文方面。而作文又不同于其它习题,它不可能在一天或一周内一蹴而就,不能明天要测验了,我们今天来练练作文,起不到效果。只能靠平时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在这点上,我非常感谢笪老师,因为在笪老师的引导下,我的孩子在课外阅读时,已经学会摘抄和积累优美的字词和语句语段了。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配合老师的做法,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1.孩子预习新课文时,我会让她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出感情,同时积累重点字词,读出自己的思考,和我交流。

2.孩子课外阅读时,我也会引导她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不断丰富新的词汇和语言。女儿平时在读课外书籍时,她喜欢读的书总能一连看好几遍,有些她认为精彩的情节,精彩的语言还会读出来跟我分享,这时我会顺势利导,提出我的建议:“宝贝,你可以把这些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用铅笔画出来,想用它的时侯一翻就看到了。”女儿也就愉快接受了。其实在做这些工作时,她已经记在自己的心里了。

篇13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拼音教学;生会读书;学会写段

小学低年级是最基础的三年。在此期间,如果没有学好,到了高年级就很吃力了。不仅会出现拼音不准、语句不通、作文不会写、错别字连篇、甚至闹笑话。因此,他不仅要求老师要不断适应新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本人教学经验,现就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抓难点和重点

小学一、二年级的重点、难点是拼音,三年级的重点、难点则是看图说话。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

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三年级的重点、难点是看图说话。针对看图说话,一定要因材施教,首先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才能有效实现对图景的观察,并从直观上看清图画中的景物。只有学生看明白了图中的景物,才能进一步引导其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明白图中所表达的真实意思,并分层次地将其表述出来。归纳起来讲,就是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引导观察、明白图意;启发想象,分步表述。经过前面的步骤,最终让学生整体感知、完全明白图意,并将其表达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灵活方法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加强学作训练 适时施予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篇14

课外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聋生课外阅读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大纲》明确规定:“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明确指出“要组织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检查阅读效果,举行交流活动,逐步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可使聋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而且更有助于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不断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读写的能力,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还能使聋生获取高尚的精神生活,并学会热爱生活。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学生在课外读得越多,他就越重视一切知识,尊重智力活动,尊重教师,尊重课堂教学,也就是尊重他自己。”由此可见,作为一名特教语文老师,指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聋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于聋生而言,阅读的目标首先是提高汉语水平,其次是获取信息和知识,达到教育熏陶的效果。教师通过直接讲解、讲故事等途径让聋生明白阅读是生存的需要,认识阅读的作用,同时以聋生感兴趣的文字材料来激发起聋生阅读欲望,让聋生爱读乐读。

选择一本适合书,对于激发聋生阅读的兴趣,往往事半功倍,老师及家长在帮助聋生选择阅读材料前,要广泛涉猎,了解聋生的喜好,确定有益其身心发展的书籍,创设阅读条件,这样聋生有书读,读得有趣有味。

聋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阅读欲望和兴趣大相径庭。教师引导聋生热爱读书,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作者的情感,触摸生活,发现美好的事物,陶冶情操。

只要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聋生的阅读习惯,使聋生潜心阅读,陶醉于阅读,那么就在发展聋生阅读能力上走出最坚实的一步。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一般是学生独立阅读,但教师要注意运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引导学生读文字书,克服“走马观花”的不良习惯。低年级的聋生可以看一些带图的字、词、简单的句子或故事情节简单的儿童读物。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文化知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应让学生多读一些书报。如果聋生到了中、高年级仍然只爱看一些带图的简单故事,对于故事的内容只是一目十行地看,这样对他们知识的汲取,获取高尚的精神生活都无济于事,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去阅读。例如,:阅读报纸,先要通看所有的版面,略知基本内容,再抓住适合自己阅读部分进行重点阅读。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聋生阅读时爱看热闹,不能去品味文章所讲述的问题。在聋生初阅读前教师可先阅读一遍,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果学生阅读后能较好地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说明其做了细致深入的阅读。这样坚持下来就可使学生逐渐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帮助阅读。由于聋生听力的缺陷对于较深层次的词汇不易理解,为了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教会聋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如《小学生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聋生使用后,就能自行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拦路虎”。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阅读水平。

4.指导学生学会记读书笔记,提高阅读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应该指导学生学记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一些不理解的片断或句子,可向老师请教。摘录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或片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读后写写心得体会,这对于写作文有很大的作用。

三、推荐和指导聋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中国的文化市场也带来了活力,图书、杂志丰富多彩,同时一些内容不健康的读物、盗版书报充斥市场,这些都制约着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聋生由于生理缺陷造成他们的鉴别力和分析力都较差,而模仿力却特别强,因此要向学生推荐一些内容健康,语言文字优美,有教育意义,科学知识性强的书籍。学校的图书馆要向聋生经常开放,教师、家长,都可多给他们买可读性强的书籍。同时,还要根据聋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推荐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小学生拼音报》《小葵花》《小红蕾》等报刊,中、高年级的学生可推荐文字性的图书、杂志、报纸。

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从课内带课外,充分发挥讲读教学对课外阅读的作用,指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用课外获得的知识促进课堂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本人按整体设计教学法进行: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分段讲读、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后统观全文,整体理解,把握中心和表达方法。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此法,首先初读文章,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各种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障碍,从整体上先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按顺序,逐段分析,边读边想,想想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最后从整体上统观全文,在以上的基础上容易明确文章的中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外阅读还与作文教学紧密配合起来。例如,三年级上学期有篇作文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选择这个人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反映这个人某一方面的优点。在学生写作文之前,向学生推荐一些写人的读物,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习写作的方法,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觉得有章可循。

五、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心得,检查效果

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应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心得,诸如: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览,召开小型故事会,书面性测验与合成智力竞赛或作文比赛等。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能增长知识,交流思想,培养聋生的竞争意识。

课外阅读是提高聋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聋生的阅读习惯,对聋生进行科学严格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使他们运用阅读的方法去汲取更多的知识,最终发展聋生语言能力,促进聋生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周小兵,吴门吉,王鹏.怎样教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