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课外阅读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 兴趣性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非强制性的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性是第一位的。儿童如果没有兴趣,不愿意阅读,还有什么文化熏陶可言?为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喜欢的读物类型是不一样的,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时期:4-6岁是神话传说时期,对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时期,对将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发生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时期,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时期,对人类谋求生存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发生兴趣。13-15岁是文学起始时期,开始对与情感发展有关系的如爱情故事发生兴趣。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要推荐他们感兴趣的适合他们年龄段阅读的读物给他们阅读,这些读物易吸引学生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 广泛性
阅读让人的情感得以体验,知识得以丰富。对于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特别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积累千百年来灿烂的文化精髓,可以让他们用情感和心灵去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而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课外阅读能让学生视野广阔,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应该包括科普、科幻读物以及历史、文化读物等。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都应该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广采博闻,开阔视野。鲁迅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教师要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从中汲取精神食粮,提高语文素养。
三、 自主性
课外阅读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物,选择阅读的时间和方式,在孩子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和孩子喜欢的差距,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和家长都不应该急功近利,不要过早地、频繁地要求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笔记,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望而生畏。而要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交流阅读心得,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互相介绍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等形式,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如果向小学生推荐名著,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1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2结合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电视推荐;3不妨先看名著改写本。这些改写本一般都加快了节奏,提炼了原著的精华,以后再看原著。推荐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阅读,充分体现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四、典范性
因为小学教育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应该重视阅读的内容。经典是经过历史和时代筛选、披杀取金的文化积淀,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把经典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并不妨碍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也应该培养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品位和情趣。
五、发展性
很多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课外”的事情,与老师无关。课外阅读大多数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呈现出杂、乱、参差不齐、阅读效率低下的现状。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表面上费时、费力、费神,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意义重大。
《新语文读本》是由钱理群、王尚文、曹文轩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语文读本。该书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选文眼光和阅读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开拓精神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该书一出版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知名品牌,被誉为“第一语文读本”。《新语文读本》是我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如抓住一本,以点带面,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路径。下面就以《新语文读本》为例,谈谈自己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从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主动需要。当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看待,那么它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情趣。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开学初,我班会利用早读课、晨会课、班会课、阅读指导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把“日”加一笔看谁变化出的汉字最多,学生稍动脑即可写出不少:“旧、旦、电、申、甲、由、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笔画名称也完全相同的字有哪些?如“已、己、巳”,“天、夫”,“土、士”,“日、曰”,“未,末”……也可以是猜谜语,对对子,巧用标点,成语接龙,讲故事,大部分内容出自《新语文读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订阅读计划
计划要切实可行,循序渐进,但不一定按《新语文读本》的编排顺序,往往跟教材有机结合,作为课内阅读的一个有效补充。要有计划,有检查,最好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甚至学年计划,要日日查,日日清。
三、培养预习习惯
多年来,我一直要求学生预习,根据文章的长短,体裁,难易,及时调整预习要求。一般文章的要求是:1.遇到不会的字词查字典,过字词关;2.遇到读不懂的句子用“”划出来,句前加“?”,再反复独立思考;3.能抓住主要内容,并复述;4.把你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摘抄出来;5.把你认为写得不够准确的字词句划出来,换上你的字词句。课外阅读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绝对不搞标准答案,以独立思考,富有个性的创造性阅读来吸引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一直坚持下去。预习时产生的困惑,在阅读课上专门安排一块让学生分组讨论,或由老师集体答疑,更注重培养学生挑战作者、挑战教材、挑战权威的精神,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搞一言堂,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不断地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为长久有效的阅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的阅读方法很多,主要有精读、略读、浏览等,这些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不是完全割裂分开使用的,在阅读中要有机会结合。注重指导。
五、强化积累运用
积累是批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积累。并非简单的多读多背,而要努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毕业生要记住3000个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记住常用词汇,句式,精彩的段落,篇章,还包括积累观念和形象。积累要讲科学,重方法,以儿童心理特征为依据,以教材特点为依据,反对死记硬背。对小学生而言形象和语言的积累更为重要。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丰富的语言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文化底蕴的养料,人格形成的萌芽。积累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摘抄,可以是背诵,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运用。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思想也得到开拓。
六、巧妙安排时间
《新语文读本》的阅读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与学生不会灵活充分利用时间有关。我的做法是:星期一雷打不动公布本周阅读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学生往往见缝插针,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几乎不存在。大部分学生能在周四完成一周的阅读计划。对这种珍惜时间的孩子,我不仅在班上大假赞扬,还会打电话告知家长,或写进成长记录里,搞得十分隆重,激励效果相当好。
七、落实阶段检查
可以教师查、小助手查、同学互查、也可自查。形式不拘,但又巧妙。教师查,往往文章较难,让小助手查的文章较浅显,互查、自查的文章阅读几乎无障碍。如遇文章很难的,就抽好、中、一般的部分学生批阅,目的是了解他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集体辅导做准备。检查时间为早读课,午休课,课间活动等,对提前完成的学生待遇特殊可随时改。
八、定期成果展示
为了有效促进《新语文读本》的阅读让学生能体验并强化阅读的乐趣,我班经常定期组织朗诵、演讲故事会、联欢会、办报、出黑板报、开记者招待会、做小导游……让学生把学到的灵活运用起来,学中用,用中学,让学生自己举办读书汇报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畅谈各自的读书体会,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主支参与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他们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引领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环境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们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了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了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了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了“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方法
要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培养良好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要教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要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方式主要是阅读课外书籍。小学生所拥有的英语课外读本多为简单的图文类,字数极少。这些都说明了小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受到了家庭条件、学校观念以及学生选择等方面的限制。
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由于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英语知识水平得到了强化和巩固,进一步开发了智力,而智力的开发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意志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使自己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案例: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9 the englishclub是一个关于一些国家知识的单元,f部分有个游戏,出示一些国家的特色建筑、国旗、或标志性的动物来让学生猜属于哪个国家。遇到国旗的,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说出具体的国家。在有“大本钟”的图片上,课堂有点冷场,大部分学生没有举手,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有的说是美国,有的说是法国,最后才有一个学生说是英国,不知道是真正知道这个知识,还是学生猜出来的。我在教the uk的时候,告诉学生英国有很著名的大本钟,但是看到图片,学生仍然不认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仍然不认识,只有一两个学生知道是来自美国的。这说明,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很少,在小学阶段需要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有:
一、激发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特别是对于初始阅读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联系在一起。
1.选择恰当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和学生感兴趣的有趣的阅读材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地体验到快乐,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阅读并非枯燥无味的活动,而是一种既可以增长见识,又令人愉悦的活动。
2.创设多样的展示舞台,升华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是开展英语手抄报比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办一份手抄报,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让大家一起评判。在学习halloween时,我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上网或者翻阅资料出一份英语小报,让学生评选出5 份优秀的小报。
这个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二是利用每节课的值日报告时间,安排everydayenglish和free talk等活动项目,让学生利用课前的两三分钟用英语来讲一个笑话、故事或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展示自我的风采。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学生体验到“我阅读,我快乐!”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升华。
二、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外阅读氛围
1.在校园的显眼处树立英语标志牌或张贴英语标语,为班级标志牌配上中英文标识;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放儿童英文歌曲让学生们欣赏,从而让他们置身于英语的浓厚氛围之中。
2.办好英语黑板报和英语宣传栏等,开辟英语学习园地,有计划地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名人逸事、幽默故事等。在教室后面设立一个小书橱,里面放一些英语报刊、英语辅导书、英语故事书等材料,方便学生随时阅读。
3. 举办校园英语角、英语口语竞赛、英语能力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他们的文化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确保足够的英语课外阅读时间
虽然是课外阅读,但也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那该如何做到呢?一是对课内要求的文章短篇精讲,长篇短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二是增加课时,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开设“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三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到操场的树阴下或草坪上,在“英语的海洋里遨游”。
四、传授正确的英语课外阅读方法
应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1. 专心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尽量不要停顿。
2. 读不出声,不用笔或手指跟随着词句读,而是直接理解阅读内容的大意。
3.遇到生词尽量不去查词典,学会根据上下文判断该词的意思。
4.把句子作为意义单位来理解,尽量抓住文章的正确意思。
5. 抓住文章中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如when, where,who,what,how,why等,根据这些词寻找相关信息,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由于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和老师很好的引导,鉴别。分析能力也不强,阅读起来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加上不善于有选择性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往往采取的是随手拿来,不论是武侠、“口袋”小说,还是侦探小说、卡通漫画等五花八门的消遣书刊,上手即读,且这类书刊占了较大比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仿佛是在茫茫的森林中漫步,失去了方向,这时,老师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给孩子一个方向。但指引的同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教师则应该抓住这个特点,一般来讲:要依据儿童的阅读需求特点,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少年儿童教育读物,不同年级的孩子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有意注意时间较短,适合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选择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而高年级学生阅读速度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资料性读物、新闻报道等。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让他们在阅读中找答案,解决一些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他们才会真正把课外书籍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所以,教师在推荐时不仅是把书目推荐给孩子,还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一般我们可以采取:(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爱听,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或者班队课等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名著中的故事,娓娓的讲述一定可以激起孩子的兴趣,老师以“欲知后事,请看***”乘机引导他们去看书,相信这种效果是不错的。(2)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人物,故事,推荐相关的书籍,例如:学到了鲁迅的《三味书屋》,可以推荐学生去看鲁迅的简介,故事,或者他的其他作品。(3)教师介绍一些故事的大概内容,或者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去看,去阅读。
二、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空间
现在的孩子读书压力过大,家长对他们的期望都很高,每天沉重的课业压得他们喘不气,即使我们农村的孩子也是一样,家长都盼望着孩子可以改变贫穷的命运,省吃俭用让孩子有更好的环境读书,但付出越多,要求越高,他们也买来了一大堆的习题,让孩子做,基本上孩子没有剩余的时间来看书,即使有,因为农村家庭的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有益的指导,所以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阅读的生态环境:
1.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成立班级图书角,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每位同学的书收集起来,集中放置,请一个有责任感的同学负责集中借阅,另一种则以“空中图书角”的形式,也就是把学生们的课外书目列出来,贴在教室的一角,学生可以根据书目向书的主人借阅。2.营造师生共同阅读的和谐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喜欢阅读的班级培养出一群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教师应该鼓励班级的学生们一起来看书,甚至开始时可以规定每天的看书时间(例如每天中午),而这时教师也应该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看书,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精灵,从开始的模仿到后来的喜欢,阅读自然成了学生们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