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课外阅读的建议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课外阅读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的建议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体验 积累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然而,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择面窄,主要围绕教辅资料,纯为考试服务,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赶潮流,网络小说、武打言情小说、漫画书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再加上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作品的意义建构者,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三点建议

一.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要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削弱。要学生每天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先读,并说出这些篇目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求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教师先要自己读进去。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才能从书海中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凡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要先读这些书,知道这些书写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买到。以后才有资格与读过这些书的学生交流,学生读过的好书向教师推荐,教师也要虚心学习,确认是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

1、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选择能力比较弱,课外阅读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乐的书籍。即使看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学生选读兴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就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本领,阅读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见的“拦路虎”,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条途径。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者在读书过程的情感体验、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思维的火花,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等,只有借助读书笔记或在书上圈划、批注等进行记录,才能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收获保存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书是不能随便在书上圈圈点点的,所以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4、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中学生有半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适度,每周都要有两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好书好篇目去研读品味,读出成效来,把那些只需基本读通、了解大概内容的书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让学生阅读。

三.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者

1、建立班内小小图书馆。倡议每学期每个学生购买1―2本课外书,争取家长的同意,在班内建立小小图书馆,课余时间供学生阅读,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读上几十本不同的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做好读书统计及跟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商定当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半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一次统计,检查读书笔记,公布学生阅读的书目做笔记的字数和完成读书计划的进度等。通过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评价、建议和要求。据此评出每月课外阅读的先进分子,并将每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反馈。

3、对学以致用进行激励。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同样,阅读行为得到充分肯定,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应用才体现了读书的真谛,体现了会读书、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篇2

一、提高学生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当今在校中学生已很少去阅读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课业负担的过重,由于当代音像文化的崛起,大多数的中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过很好的书籍熏陶,已经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一有时间便沉溺于电视肥皂剧中或浸泡在电脑游戏中。要想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书籍上来,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明确阅读的重要性。音像作品虽好看,但它直接作用于感官,给人的感觉是平面的,而文本阅读要运用头脑去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和思维空间,它给人的感觉是深刻的,我们只有徜徉于文学海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文字的奥秘。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把课外阅读看成是另一种类型的课业负担,才会心甘情愿地将课外时间用在阅读上。具体的激趣方法有:

1.介绍有关作者的生平、思想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李清照曲折的人生经历,例如苏轼儒、道、佛杂合的复杂内心思想,还有很多文学家、革命家的故事、事迹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从而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美文片断赏析激发学生兴趣

选取一些名篇片断,如的戏剧、徐志摩的诗歌、林语堂的小品文、沈从文的小说片等在课堂上欣赏,使学生体会作品的美妙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3.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语文教学上,教师情智并举,将感情融人课堂,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引领学生走入文学殿堂,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阅读文学作品的美,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从阅读时效上可大体归为精读、略读、快读三种。精读重在吟诵涵泳,文道兼收,强调阅读的深度;略读重在观其大意,提纲挈领,强调阅读的广度;快读重在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强调阅读的速度。不同的书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甚至同一本书的不同章节,我们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读,要做到重点突出。好书、美文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而有些书、文章只须知其梗概,就可以运用略读或快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作者介绍、前序后跋,再翻看书中内容的一段或几段,初步决定读不读,以何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再按兴趣、喜好来读。总之,“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跟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灵活运用三大阅读技法,当然还可以探索出其他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使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从课内到课外,博览群书,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一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顾名思义是在课外进行的,教师如果光提倡、光强调,紧接着就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自觉阅读,缺少了检查、督促的环节,势必不能使大面积学生有所获、有所提高。我们搞课外阅读无非是想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说能力的目的,而这些最终目的都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无法测试。而且即便能测试,课外阅读也不是灵丹妙药,在一个月、一个学期就能奏效。记读书笔记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外,另一方面,也是督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的好办法。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坚持记读书笔记,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另外,指导记读书笔记一定要要求具体而细致。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装订精美的笔记本,并给自己的“文集”起一个特别的名字,开头先预留两页作为整理目录时所用,接下来分类为摘录和心得两部分。读书时一个未见过的词语、成语、一段名言、警句,甚至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都可以记在笔记本的摘录部分,而读后的感想、评论或赏析,大凡有所得,不管是片断或篇章,都记在笔记本的心得部分。

让读书笔记成为自己忠实可爱而又形影不离的朋友。每次翻开课外书籍时同时打开读书笔记,当你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作品之间,读书笔记已在不知不觉中写了好几页。而重读读书笔记,时常会有所发现,产生新的思想,进而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系列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例如举行课外阅读交流会,同学们介绍各自读过的好书及读书感受,或针对一部多数同学都读过的作品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从而营造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再如举办课外阅读欣赏会,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散文或诗歌以朗诵的形式介绍给大家,美文共欣赏。

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提倡同学之间传阅读书笔记,或适时举办读书笔记评比会、展示会,对记得好的同学及时采取各种形式的表扬,强化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课外阅读活动要不拘方式,以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为准则。

篇3

论文摘要:建构课外阅读平台,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我们农村学校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落实:完善书籍管理,提供书籍来源;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书香班级;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效率;创设展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贯穿人的一生,它对提高人们的语文素养乃至文化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学段的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深入扎实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为学生建构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下面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心得体会。

首先,完善书籍管理,提供书籍来源

有米才可炊,有书才可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提供书籍来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班级图书柜,举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级图书角。采取的方法可以是:1,订。就是班级开源节流,学生运用出售班级收集起来的废纸和废品挣得的钱以及学校给予班级的奖金订阅书籍期刊,如一些经典的学生必读书籍、学习报、优秀作文选等。2,凑,就是发动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将自己的课外书籍2-3本集中登记存入班级书库。3,借,即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关图书并定期更换。4,换,就是和别的班级交换书籍,大家合作,扩大书籍的使用面。为了保证妥善管理,一定要选出认真细心的同学负责管理,制定图书管理制度,登记好同学借阅情况。尽量避免图书的流失和损坏。

有了图书柜,开展读书活动就有了基础,大家在班上借书,省时、省力、快捷、方便。有了它,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其次,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书香班级

1 安排读书时间,时间是课外阅读的保证,我们每周安排一节课定为自由读书课,学生从班级书角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不出班级自由阅读,看不完也可以带回家读;有时阅读课也可以到学校阅览室去畅游学校“书库”。为了不让读书课流于形式,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必须先培训小组长,让组长去组织、管理、督促,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读书。此外,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周检查,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全班合作、个人竞争的读书氛围。

2 减少课外作业,新课标指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部书”的要求,据此,我们的作业应该做到精而少,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甚至可以“堂堂清”。以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当然,教师切不可盲目放任阅读,一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让学生的阅读循序渐进,以确保阅读的质量。

3 教会学生巧用时间,学校生活是比较有规律的,一天当中,有些时段,看起来短,如果忽略了,就是浪费,但如果懂得利用,用在课外阅读中,阅读量就大大增加了。农村中学生大多数都是住宿的。每天的午餐后和晚饭后以及睡前半小时都是在闲聊、散步中度过的,保守地算一算,假设每天用上半个小时,就能保证“每星期不少于2万字”的阅读量,这个时间完全可以看几个历史故事、几篇优秀作文、寓言、报纸亦或几十页名著等,这样日积月累,不仅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更是丰富了个人的内涵。

第三,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效率

大文豪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人,特别是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学识和会做学问的“大家”,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既要读一些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教师要适时、适地地进行直观宣传,使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让他们主动接近图书柜,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借阅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要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强化基本读法的训练,“授人以渔”,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所谓拓展性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以语文材料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学习与本文有关的课外读物,把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地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能激发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学了《蚊子和狮子》一课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学习《社戏》一课,引导学生看鲁迅的小说《朝花夕拾》;由《出师表》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由《范进中举》到《儒林外史》;由《荒岛余生》到《鲁滨逊漂流记》等。在这一系列的介绍与推荐中,使课内的阅读教学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与补充。 转贴于

第四,创设展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实现的。即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且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指导者。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生。在展示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1 展示读书笔记

定期把优秀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挑选出来。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

2 开展课前小演讲

让学生把近期读的文章、新闻或阅读感悟等用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

3 开展征文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活动,在本校也定期开展征文活动。

4 举办“我读书,我快乐”的手抄报比赛

展现学生阅读个性的手抄报比赛在我校几度掀起,学生参加非常踊跃。

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促进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取知识、开发智慧的便捷手段,还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农村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虽然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程,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拓宽渠道,设法为他们搭建阅读平台,充分利用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引导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一定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升思想品德。让阅读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版

[2]《教育科研专题研究与指导》,华龄出版社,高长梅

[3]史建国,《教育科学研究》第二期,2007

篇4

关键词:数学课外读物;数学素养;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45-03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活动兼有“科学”和“素养”的两重性,数学教材侧重于将抽象的数学转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数学课外读物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应该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方面的课外阅读。

一、数学课外读物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现行教材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融入了生活现实,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卡通化、彩色化的课本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化的数学课外读物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更多的数学信息走进学生的视野,数学学习内容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小学生数学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孩子们提供操作、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领悟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懂得学好数学也是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生活的数学》根据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数学的需要,通过日常生活素材,引导小读者思考如何运用所认知的数学内容,巩固所掌握的数学概念,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数学理论与生活应用的鸿沟,让学生领悟及欣赏数学在他们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社区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区生活,为数学课程趣味性的增添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之一《数学的机智》是世界畅销的数学科普读物,书中的数学题都来源于生活,从火柴棍、西洋棋、骨牌等“道具”中飞出的一个个问号让数学不再枯燥。

数学课外读物中的小故事既有童话色彩,又有生活真实性,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难题,只要自己开动脑筋,激发出自身智慧的火花,一切问题都存在能够得到解决的可能。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建立起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空间结构,体现了数学教育开放性的核心思想,使得教育力量开放性的实现成为可能。

二、数学课外读物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的脊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科学养成离不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离不开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先行条件。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时,通过对活动对象的辨析、质疑、探究等方式,产生发现式创新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状态驱使认知主体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敢于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直至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引导他们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5]一个“为什么”往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从某种意义来说,创造力的形成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深化了数学思想方法。

阅读《爱克斯探长》、《果戈尔数字奇遇记》这一类的数学课外读物时,学生经历了问题的产生过程,亲历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对内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有益,也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外读物对于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张景中在《数学家的眼光》一书中提倡、教给学生用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在弄清定位规律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试验特例,形成猜想,约定表达方式,建立概念,证明结论,然后进一步提出更一般的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问题是小问题,但思考的过程,却正反映了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般的方法”。在《魔法数学》一书中,有在全球流行了几十年的思维训练工具,给大脑洗个澡、活动大脑的筋骨、和数学一起生活、不要让代数和算术打架、数学游戏和数学魔术等近百个游戏和迷题,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怀有恐惧心理,而是坐下来静心品味数学的魅力,在享受数学带来乐趣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奇思妙想。自由、愉悦的阅读氛围,有益于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欲望,此时学生的思维也最为活跃,能够不断地想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激发问题意识,让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发现带有个性色彩的独特问题,符合发展性教育原则和开放性教育原则。

三、数学课外读物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课外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58-0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其宗旨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迫在眉睫。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话语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课外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探索。

一 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果

1.在空闲的时间里,你喜欢阅读书籍吗?

A.非常喜欢(0) B.喜欢(80%)

C.不太喜欢(15%) D.完全不喜欢(5%)

2.你通常什么时候阅读?

A.课余时间(56%) B.双休日(20%)

C.上课时间(4%) D.其他时间(20%)

3.你最喜欢哪类书籍?

A.人文社科(27%) B.专业相关(13%)

C.娱乐休闲(37%) D.其他书籍(23%)

4.下列作家中,你比较欣赏哪些?

A.郭敬明、韩寒(56%) B.易中天、于丹(4%)

C.鲁迅、老舍(23%) D.托尔斯泰、泰戈尔(2%)

E.其他(15%)

5.在信息时代,你喜欢采取哪种途径阅读?

A.书本(40%) B.手机(40%)

C.网上(20%) D.其他(0)

6.作为一名学生,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A.顺利通过考试(6%) B.增长见识(78%)

C.打发时间(16%) D.其他(0)

从参与调查的100个学生数据样本中,可以看到他们阅读书籍的种类宽泛、阅读渠道多样、对阅读的渴求度比较高,思想政治老师如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必将事半功倍。

二 课外阅读与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研究

1.结合社团活动,占领学生课余时间的主阵地

频繁的社团生活占用大学生很多课余时间,如果能与学生社团联合,组织一些读书方面的活动,对大学生的阅读生活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如在我院护理系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推荐的书是《因为痛,所以青春》和《护士日记》;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开展《苦难辉煌》读书报告会活动。把学生课余时间延伸为第二课堂,进行岗位引领、走近时代的教育。

2.充分发挥学院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开放功能

与图书馆合作,基于学院馆藏,教师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增加图书馆开放时间,摆放热门书目,布置书评墙及读后感留言微信平台,使学生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克服读书的功利性。社会对在校高职生的要求不仅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综合能力的人,要使大学生阅读的范围更广,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列的书单里既有先贤的哲学类型书目,还有《传》、《人性的弱点》等其他类型的书目。

3.完善考核制度,阅读成为成绩综合评定的指标之一

把学生写读后感、小组制作课件交流读后感、优秀作品制作成展板等方式都纳入考核评定,使学生有充分的动力和时间去阅读更好的书籍,不只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有针对性、有思想性地去读书。

4.结合授课专题分学期开展读书月活动

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大学生活新手上路”“信仰的力量”“我爱我的祖国”“追寻职业道德榜样”“我的青春我做主”五个专题的读书月活动,贯穿整个高职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道德、有观点,不断发展进步的合格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