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氛围;方法;活动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通过多年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精心营造氛围,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必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环境的优化。

1.学校要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2.要积极创设开放的阅览室,添置种类丰富的图书,让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阵地”。

3.各班还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4.注重家校沟通,强调家庭阅读氛围的重要性。

二、精心指导方法,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内驱力

1.摘录与积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并内化吸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2.精读与略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精读与略读,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3.学写批注。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殊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交流与讨论。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或利用课前开展课外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

三、精心设置活动,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助推力

1.读书竞赛会。教师可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好,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其谓“一石三鸟”。

2.图书漂流活动。为了促进图书的交流,发挥图书的阅读效益,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3.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我校积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积淀道德情操。

4.举办读书节。在每年的读书节里,我校学生可尽情享受读书的幸福时光,自由参加各种读书活动。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引领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 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 “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篇3

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学生优秀的个人品德,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可是,就现在我国小学课外阅读的情况而言,仍存在许多不足。在这一情况下,应寻找合适的指导策略并且多加引导,努力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错误认识

1.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

某些父母,还有语文教师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的意思,可是,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一些好的启发,学会其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认为这样做才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错误的认识毫无疑问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没有了父母、教师的支持,限制了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

2.课外阅读能提升作文水平

尽管现在某些父母与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知道单一的课内阅读练习不会达到较好的语文教学成效。可是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方面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语文的课外阅读带有一种功利性,而且将其当作学生语文考试水平提升的一种方式,忽视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有利影响。

3.课外阅读的硬性规定

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引导方面有着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规定学生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而且布置了有关的阅读课后作业,还要定期上交打分。这样错误的行为,使得课外阅读变成了一种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减弱了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如此之后,学生也很难从书籍本身获得什么启发,从而降低了自己的阅读动力。

4.作文书是最好的课外阅读书籍

某些学生的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挑选作文书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而且要求他们将优秀的作文背下来,记录其中不错的句子。如此行为,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摧残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让孩子养成了随意完成的习惯。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把握文章的思想,而不是被动地阅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变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又一个错误的认识。

二、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1.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

学校的阅读环境是一种文明的语言,和谐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班级的一个角落布置成读书角,而且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放在图书架上让大家翻阅,实现图书角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展示名人的语录,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座右铭。如,“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每一面墙的文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2.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书本的了解。语文教师可以创造其他机会,用自己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诉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课外书感兴趣。在每周四的阅读课中,语文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导读书籍的部分精彩内容,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小王子》的精彩故事还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与精彩内容的突然停止,来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这类课外书籍。另外,教师也能够利用《三国演义》《悲惨世界》等受学生欢迎的课外读物,先让学生欣赏这些视频,等到学生初步掌握主要内容之后,再让他们去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不但可以减弱学生的阅读压力,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课内开展阅读

篇4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对阅读的要求只停留在简单布置,偶尔检查上。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便十分肤浅,而且常不得要领,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偶尔读一读。如此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形成。如何从科学认知的角度,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及课外阅读课指导策略,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

我们还可以关注教材的课外书屋、资料袋。现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课外书屋、资料袋”。在“课外书屋、资料袋”安排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以及作者、名人的相应资料,这些都是适合学生的课外丰富的精神营养品,通过“课外书屋”推荐,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充实资源,确保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建立童话类课外阅读图书角。在阅读成果展示栏上,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剪贴本、优秀作文。在班级内均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每周设立读课外书的专用时间,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这一段时间,老师在做什么?与学生一起读书,推荐好书,展示读书笔记。提倡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此外,我们还可以召开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介绍读课外书的重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推荐课外书籍,并帮助家长筛选课外读物。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现自能阅读的目标

读书的方法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

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图书角、学习园地张贴有关童话的名人名言、格言。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上开辟出“阅读园地”主题专刊,定期更换展板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高雅的阅读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读书。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五、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5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5-0025-03

作者简介:何亚琼(1972―),女,浙江余姚人,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余姚市花园小学副教导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

1.传承文化精髓

人类几千年的知识积累都通过书籍来传播,读书是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的熏陶、浸染中得以传承和发扬的。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因为传承了共同的文化,所以才有共同的思维、生活方式;因为阅读了共同的经典,才有了对话的基础、精神的共鸣。

2.提高语文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爱读书的孩子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语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阅读出来的,大量的阅读对识字、阅读、写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丰富精神世界

我国知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课外阅读的意义不仅在知识、能力层面,更重要的是对精神的滋养。优秀的文学作品滋养着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养育一种心情,一种浪漫,一种从容,一种坚毅……人的底色就是在童年时期确定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指导无序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缺乏有效指导和系统引领。 即使有老师制定过计划,上过指导课,和学生就阅读内容及感受有过粗浅的交流,但还是局限于某一本书、某一节课,仅止于点上的有限指导。部分教师能设计读书知识检测,有摘记、读后感等物化成果,但缺乏总体规划。

2.涉猎肤浅

漫画、魔幻、卡通、通俗童书是孩子自发阅读流传的“畅销书”,虽常遭师长干预而成为孩子们的“地下”读物,但屡禁不止。阅览室中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可文学书架却无人问津;带到教室里的课外书大多是漫画书,说起一些卡通人物,如数家珍;而看《读者》却只看其中的笑话和幽默故事。

3.迫于功利

家长为孩子买课外书往往也偏重于学习或写作指导类书籍,如《XX作文选》《XX学科全解》等学科辅导材料是家长们的首选。孩子和家长都希望通过阅读此类书籍,获得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科成绩。

4.追逐潮流

学生的课外阅读似乎也有了“潮流”,孩子们在某一段时间总有他们“热读的图书”。流行往往跟正在热播的动画,跟媒体的炒作有关。走进书店,满眼的“乌龙院”“冒险小虎队”“马小跳系列”等。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1.“快餐文化”时代的必然映射

进入快餐时代,网络占据了人们太多的时间,使人的内心变得躁动不安,丧失了阅读纸质书籍的宁静心境。儿童更是如此,影像媒体的强力冲击削弱了书籍对学生的吸引力,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占据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忽视了文字阅读,难以潜心会文。如果不加以引导,这必将导致一代儿童对纸质阅读的错位与疏离。

2.成人对课外阅读的误识

在升学、应试的强力压迫下,孩子、家长、教师的眼中只有分数,作文选、教辅书被认定为“合法”读物,而其他书则都被视为“闲书”,从而导致儿童课外阅读的选择范围非常狭隘。很多成人出于对儿童未来命运的“关心”,无视孩子的阅读兴趣,将本属于成人阅读范围的文学名著作品过早地摆放到儿童的书桌上,出现儿童阅读成人化的趋势。

3.优秀儿童读物匮乏

北欧的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儿童文学,让全国最优秀的作家创作儿童文学作品。而中国对儿童图书的扶植力度不够,虽然有郑渊洁、梅子涵、曹文轩、黄佳蓓、沈石溪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诸多儿童文学作品,但还是满足不了广大少年儿童对儿童读物的多样化需求。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语文教师有一种责任,那就是:让孩子享受童年的阅读,为生命的成长着色,为人生的幸福奠基。

1.推荐学生“读好书”

(1)考虑孩子的年龄层次。朱永新教授在《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一文中说过,真正的好书,是经过大浪淘沙淘下来的最伟大的丛书、经典。但是每一本好书都有它相对特定的、最适合的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因此,低中年级学生应以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中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增加,可以增加阅读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而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作品感兴趣。此外,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军事、科学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引荐读物时可根据孩子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广采博识,重视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凭个人喜好来选择书籍。

(2)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对于喜欢动物的孩子,笔者推荐他们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热衷于侦探小说的,笔者引导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性格活泼的介绍给他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内敛沉静的则让他沉浸在曹文轩的美文小说中。而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转移和扩展。

(3)儿童文学是首选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50%的内容是儿童文学类,儿童文学是孩子自己的文学、自己的读物,其间有他们自己的心灵花园和趣味天地。他们的趣味、情感、想象力、语言能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滋养。

绘本阅读――图画书是用图画直接讲故事的书,其中的图画就是书籍的“语言”。这类书很容易讨儿童的喜欢,因为当中不止有故事,还有颜色,还有神情,还有行为。从孩子喜欢上绘本开始,他一生的阅读兴趣就由此起步了。没有图画书的童年就像没有玩具的童年一样,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童话阅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说过,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因为它真实,所以它会流传。童话怎么是真实的呢?那分明都是想象的故事。可是它的美妙是真实的,它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校园文学――如今,在小学校园里,《淘气包马小跳》《女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皮皮鲁系列》已经成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小说作品,杨红缨、郑渊洁、黄蓓佳、郭敬明等作家也成了小学生的偶像。特别是杨红缨,其数部作品很得学生的心。这些校园作家的作品主角都是中小学生,书中描述校园里形形的事,作品语气诙谐幽默,语言活泼生动,一些语言成了小学生中的“新新语言”。校园文学能够投射出孩子张扬的个性,唤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2.指导学生“会读书”

班级读书会作为集体阅读的最佳形式,在指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读书会的交流建立在个体自由阅读的基础上,书目的选择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读书会进行互动交流时,其间有碰撞中的认同,互动中的融通,有对文本进行的引读、回读、赏读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使得阅读者体验到了超越感官的欢愉,其实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趣阅读”。 读书会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的立体对话。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话题。话题之间围绕一个主题,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的延伸与深化,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1]

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的导读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读过程:

(1)利用封面、封底、书脊、目录、评价等了解作品价值。

(2)导读前言,了解故事时代背景;导读封里,了解作者信息。

(3)师生共读经典章节,指导阅读方法,深入品读,交流心得。

(4)指导阅读“后记”,了解作品主旨。

(5)抒写阅读感受,激发后续阅读。

除此以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绘本阅读导读课,开启学生热爱阅读的大门。针对高年级学生也可以设计专题阅读会:走近诸葛亮、乡土文学专题赏读等,引导学生深刻阅读。

3.激发学生“好读书”

(1)营造氛围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设立学生阅览室、图书走廊、班级书库等阅读场地,开放学生阅览室;成批购买计划中要导读的书,便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步阅读;利用中午、阅读课、活动课组织阅览;发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家庭中设立家庭书库,布置书房、书桌、书柜,定期评选书香家庭。

(2)建立机制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各年级设立阅读课或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读物书目的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主题读书会、读书笔记的撰写、阅读心得交流等。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初步形成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模式。学生把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确保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倡导校园读书月活动,把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作为学校的惯例。

(3)活动推进

在孩子眼里,作家是神秘的人物。当学生爱上这个作家的作品时,作家成了偶像,那么作家见面会就是一次隆重的相遇。如笔者所在学校曾举行过管家琪作家见面会,就让学生激情迸发,一时间,校园里刮起一股管家琪作品阅读潮。除此之外,在校园举行红领巾跳蚤书市、画插图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大众性读书活动,也是有力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举措。

(4)榜样示范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推评阅读先进典型,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发扬先进和榜样的作用。

授予学生荣誉称号:用学生喜欢的作家或人物形象给予命名,还可以用成功小读者的名字命名,如“董黄莹阅读日”“杨麒超阅读小组”等。对阅读中表现出色的班级、小组、个人以喜爱的儿童文学形象、出版社的名字命名,如“法布尔班”“夏洛班”“草房子同盟”“魔法悦读组”,一个班级或小组以一个儿童文学形象命名。

赋予学生相关特权:如奖励学生一张校图书馆的电子借阅卡,增加借阅次数和本数,优先当选每周的光荣升旗手,特许为语文课代表,免做相关语文作业,优先借到语文老师的藏书等。

篇6

关键词:培养;探索;完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82-01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3.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3.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14年9期

篇7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当前小学生阅读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目的倾向于功利性,除了教辅书外,课外阅读资料匮乏,使得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且阅读效率低效。因此,教师要结合当前现状制定有效课外阅读策略。

一、积极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合作者。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书开始读,进而带领学生走进经典阅读。在学校,教师要努力创造最适宜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正确的导向。身教永远胜于言传,要加强家校联系,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拥有一定量的图书,家长自己要养成阅读习惯,并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经常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要借助有效评价,激励阅读兴趣。有效地检查督促、评价激励有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要按照“拟订计划—督导—反馈评估—实践跟进—学期总结”的流程抓落实。教师要表扬课外阅读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进步明显的学生。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要给予辅导,通过培优带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则会成为一个人的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此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能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主要的途径。教师通过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概括内容、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体会思想感情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除了日常的阅读教学,每周要指定一节为阅读指导课,由教师教授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能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常见的阅读方法有多种,小学生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法、略读浏览法、摘录批注法等。

(1)指导学生精读

精读要读透读懂,教师要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特别是对经典作品要逐字逐句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有的甚至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2)指导学生略读浏览

信息社会,不仅要学会精读,也要学会略读和浏览。略读是粗略地读,为的是博采,它是指阅读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快速地观其概貌,略知大意;浏览即选读,指的是在阅读中通过快速地浏览,有选择地阅读相关篇目或部分,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如: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指导了略读浏览方法后,可布置学生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要巡视,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3)指导学生摘录批注

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对阅读的重点、难点进行圈点勾画,摘抄好词佳句外,还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作批注,写评语,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甚至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再创作。

2.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阶段出现过的作品类型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文言文和以说明性和论述性等为特征的应用文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按不同步骤和目的进行阅读,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

下面以文化经典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不同文体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在指导古诗文阅读时要淡化理解,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加深,理解能力自然会不断地加深。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词句提挈全篇,理解主要内容;要加强诵读指导,指导学生动情地读、反复地读,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指导学生阅读实践

学会运用多种读书方法,需要在不同的阅读中去揣摩、领悟,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去训练、习得。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一定要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如:默读时要求学生动眼不动嘴,边读边划、边读边想;略读时要求能抓住要点,快速捕捉内容梗概;诵读时要求出声地读,读得朗朗上口,不添字、不丢字;朗读时要求走进角色,想象场景,体会情感等。

四、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童话、科幻、历史方面读物,各种与学科学习有关的读物、漫画、卡通、文学名著等,这个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童话排在第一位,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应以儿童文学为主,我国每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多达上万种。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以下五条标准:

(1)阅读文化经典、文学名著。经典名著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经典名著能教会学生学会语文,又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定经典诵读篇目,编印《小学生经典读本》。

(2)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3)知识丰富的科技读物,如《少儿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

(4)一些美文,如冰心的《笑》、张晓凤的《百合花》、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想亲亲母鸡》、泰戈尔的《金色花》。

(5)贴近儿童生活的时尚读物。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喜欢一些时尚读物,儿童时尚读物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时尚读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误导学生,也有可能会为学生撑开一方想象的天空。

篇8

1.推荐学生“读好书”

(1)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

朱永新教授在《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一文中说过,真正的好书,是经过大浪淘沙淘下来的最伟大的丛书、经典。但是每一本好书都有它相对特定的、最适合的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因此,低中年级学生应以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中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增加,可以增加阅读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而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作品感兴趣。此外,女学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学生则对史地、体育、军事、科学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引荐读物时可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广采博识,重视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凭个人喜好来选择书籍。

(2)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笔者推荐他们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热衷于侦探小说的,笔者引导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性格活泼的介绍给他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内敛沉静的则让他沉浸在曹文轩的美文小说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转移和扩展。

(3)儿童文学是首选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50%的内容是儿童文学类,儿童文学是学生自己的文学、自己的读物,其间有他们自己的心灵花园和趣味天地。他们的趣味、情感、想象力、语言能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滋养。

绘本阅读——图画书是用图画直接讲故事的书,其中的图画就是书籍的“语言”。这类书很容易讨儿童的喜欢,因为当中不仅有故事,还有颜色,还有神情,还有行为。从学生喜欢上绘本开始,他一生的阅读兴趣就由此起步了。没有图画书的童年就像没有玩具的童年一样,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童话阅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说过,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因为它真实,所以它会流传。童话怎么是真实的呢?那分明都是想象的故事。可是它的美妙是真实的,它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2.指导学生“会读书”

班级读书会作为集体阅读的最佳形式,在指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读书会的交流建立在个体自由阅读的基础上,书目的选择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读书会进行互动交流时,其间有碰撞中的认同,互动中的融通,有对文本进行的引读、回读、赏读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使得阅读者体验到了超越感官的欢愉,其实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趣阅读”。 读书会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的立体对话。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话题。话题之间围绕一个主题,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的延伸与深化,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

除此以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绘本阅读导读课,开启学生热爱阅读的大门。针对高年级学生也可以设计专题阅读会:走近诸葛亮、乡土文学专题赏读等,引导学生深刻阅读。

3.激发学生“好读书”

(1)营造氛围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设立学生阅览室、图书走廊、班级书库等阅读场地,开放学生阅览室;成批购买计划中要导读的书,便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步阅读;利用中午、阅读课、活动课组织阅览;发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家庭中设立家庭书库,布置书房、书桌、书柜,定期评选书香家庭。

(2)建立机制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各年级设立阅读课或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读物书目的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主题读书会、读书笔记的撰写、阅读心得交流等。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初步形成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模式。学生把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确保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倡导校园读书月活动,把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作为学校的惯例。

(3)活动推进

在学生眼里,作家是神秘的人物。当学生爱上这个作家的作品时,作家成了偶像,那么作家见面会就是一次隆重的相遇。如笔者所在学校曾举行过管家琪作家见面会,让学生激情迸发,一时间,校园里刮起一股管家琪作品阅读潮。除此之外,在校园举行红领巾跳蚤书市、画插图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大众性读书活动,也是有力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举措。

(4)榜样示范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推评阅读先进典型,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发扬先进和榜样的作用。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当今社会,随着影视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的动画大片及影视作品,让孩子们流连忘返。随着科技的发展,极具诱惑力的玩具,游戏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网络也成为孩子们的杀手......图书与它们比起来可能没有视觉上的感官刺激,从某些角度来说孩子认为读书是"苦差"。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分析

以下是对泗洪县大楼小学和金锁镇小学832名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课外阅读调查表: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等多种方式,让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读书太少,阅读面太窄,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其一、教育主管部门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导致老师过分看重考试、检测的成绩,因此,小学生语文的课外阅读理所当然地受到忽视。

其二、农村教师没有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他们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无法成为其内驱力。而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认为读课外书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不让孩子读课外书。

其三、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地区学生阅读资源相对欠缺,家庭及学校均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这直接影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能力提高。

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大阅读教学在农村小学深入地开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指导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有了氛围,就能养成良好的读书的习惯。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首先:指导学生"该读哪些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推荐,还可以推荐名家名篇等。

其次,应该教学生"怎样阅读课外书"。"方法很多,略举以下几种:

1、 诵读。诵读最适合于那些声情并茂的课文,如诗歌、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

2、背诵。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背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综合训练。背诵是熟读的结果,也是诵读遍数的积累,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背诵还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3、摘抄。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随时运用摘抄本,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妙文段摘录下来,也可摘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广告语,对联、诗歌,更可以摘抄富有知识性的史料,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探讨课外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受到熏陶,得到启迪,享受乐趣,并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它必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实施评价,完善读书制定

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评价标准,就难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发展性的跟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也就就无法形成。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按年级分阶段选择阅读内容

新《大纲》对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根据《新课标》精神,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可以确定每位学生在各年段期间必须读完的书的量。

2、建立个人课外阅读记录

为了能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评价、督促,可以建立个人阅读记录表。学生把自己阅读情况做好记录,也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监控,学生的参与评价对其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了保证作用。

如下表:

3、建立阅读考级制度

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锻炼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大好时机。在引导低年级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并在课后展开自主阅读。老师要将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仍然处于玩心未泯的阶段,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低年级小学生识字不多,因此老师不能给学生规定阅读的数量,否则容易使学生失去读书的兴趣。老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本进行阅读,以多种多样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此外,老师还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有一个大致了解,知道学生对何种书籍感兴趣。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共同阅读。

(一)利用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故事是最易被小学生接纳的课外阅读方式。低年级小学生不认识太多文字,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点带有趣味性的小故事。如果能拟定阅读计划,每天为学生讲一个故事,例如《小兔的春装》、彩色的树》、《一对蝈蝈吹牛皮》等。经过长期耳濡目染,学生会对书本充满好奇,逐渐学会自己从书中获取故事。

(二)留下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老师在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特意留下一些疑问,不仅能进一步勾起学生兴趣,还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故事,然后向学生提问:老鼠个子小,胆子也小,为什么排在十二生肖第一位呢?学生就会产生好奇,纷纷猜测。这时老师再说:《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就有答案哦。学生便会翻开书本寻找这篇文章,自主阅读并找出答案。

(三)运用表演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到一些寓言或童话时,老师可以利用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展开表演练习。例如《格林童话》中《小红帽》的故事,可以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人物,演绎故事内容。这类表演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尽量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也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故事中各个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老师可以组织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方法展开活动。比如采取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谁读得最多,读得最好。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小学生喜爱的读物,开办读书角等,营造出浓郁的阅读氛围。学生一旦找到方向,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随着学生的阅读层次不断加深,老师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利用综合实践平台,进一步阅读更多更好的作品,并学会自主查询有关资料,有选择性地展开阅读。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会迅速提高,不止学会阅读,还能把读到的知识内化,运用到生活学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上面专门记载一些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每一页中都设计几项内容,比如“我的收获”、“一周总结”、“好词佳句”、“名言警句”、“经典摘录”等。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小本子背后还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或是自由绘画,再搭配几句话等等。这种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养成学生写日记和写短文的习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再比如,读到和名人轶事有关的文章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搜索资料,了解与该人物相关的历史故事,并作好笔记和摘抄。然后让学生阅读与该人物有关的书籍,说出这位人物有哪些地方比较吸引自己。这样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使学生不仅学会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还学会从阅读中找出问题,引发思考,将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吸收,让阅读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此外,这一方式还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阅读水平都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束语

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积累经验,争取把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尽可能地传授给孩子们,让低年级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找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与阅读习惯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积土成山,滴水成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菊.推开童年阅读的一扇窗――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7:30-31

篇11

一、指导听,强化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在《朗读手册》里写道:“各项研究显示,在初中之前,孩子的听读能力要高于文字阅读能力,而孩子的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能理解比较复杂文本的阶段,所以需要提前朗读一些经典作品给孩子。”对于听读水平、思维水平均超越阅读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我们要坚持做一个甘为孩子朗读的老师,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

凤凰语文论坛的版主刘飞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听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刘老师边大声朗读边提问:“这是约瑟的家,爸爸妈妈住在楼上,约瑟的爸爸是个鞋匠。爷爷奶奶住在楼下,爷爷是干什么的呢?仔细看图,图画会说话哦!”“神奇的蓝色越来越小,意味着老鼠家里的布料越来越多。那颗纽扣上的布料又会被老鼠用来做什么呢?”伴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不断猜想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事情的结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知道了图片会说话,做到了边听边想。此时,每个孩子都成了会思考、有办法的“爷爷”。刘飞老师这样让孩子在倾听与思考中去探索,帮助他们通过倾听、观察、想象、表达来主动参与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指导说,深化体验

中高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仍离不开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大声朗读能够让孩子亲近书本的话,那么中高年级的聊书活动,就能让孩子们提升阅读品质。

国内最早关注整本书阅读的蒋军晶老师,曾发表过一组题为《军晶聊童书》的文章。蒋老师认为,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说童话故事,中年级阶段可以指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高年级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聊童话活动。例如,师生可以共同讨论这样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大豆老鼠和小豆老鼠》《白雪公主》《灰姑娘》这样关于继母的故事?故事中的历险、魔法与其他角色如何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谁是英雄呢?他们具备什么样的英雄特质?这些问题以“可爱有趣”的形象呈现,但思考却指向童话背后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此外,蒋老师还就不同体裁跟孩子们聊“幻想小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等。正如蒋老师跟孩子们聊“童话故事”一样,教师在聊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书籍与自己的生活思考链接起来,还要敢于把学生引向作家的创作密码深处,让学生在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感受的聊书活动中,尽心思考、尽兴讲述、尽情探讨,在分享“说”的过程中深化阅读体验。

三、指导记,内化积淀

“学理如积塔,学文如聚沙”。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的积淀练好“童子功”。小学阶段正值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指导学生日有所诵,诵有所积。

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经典素读研究的陈琴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方面很有见解。她总结了经典素读的基本操作方法: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她指导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韵文,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和《唐诗三百首》,以及一些童谣、儿歌等;三四年级主要诵读《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和古典诗词、经典格言、成语等;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孟子》,同时阅读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典读书籍。陈琴老师还规划好了学生们每天的素读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00字左右的文段。在小学阶段,像陈琴老师这样引领学生诵读汉语经典,且诵且行,那么,灵巧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加上日后的泛观博览、慎思笃行、人性世情的历练后,孩子们的“童子功”就会引领他们走向积淀的渊博。

四、指导写,优化运用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引领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了一些总结。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篇13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篇14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对于书籍的选择性过大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着学生所选择的书籍随意性较大,盲目性比较严重的问题,有许多小学生并不能理性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他们读书只是为了好玩或者看热闹,甚至是跟风,还有一些孩子过于投身于卡通书籍和动漫书籍,而保持理性观点对待课外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怪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缺乏独立自主选择合理阅读课外读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课外书籍选择习惯。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有许多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也有许多学生喜欢浏览式阅读,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翻来覆去地翻书而阅读却很少。事实上,读书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但是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读书能够学习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实现自我提升,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方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果有的话,需要帮助他们改正,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基础上保证阅读质量。

3.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课外阅读指导

有许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疑惑,例如找不到好看的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书等,这说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还是太少,教师对于课外阅读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有许多家长和教师甚至认为课内阅读比课外阅读重要得多,只要学习好语文课本就行了,这种看法是相当片面的,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为严重的结果,现在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课外阅读的地位与课内阅读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应当对它们一视同仁,二者都要重视。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原则

1.遵循目标原则

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一定要首先搞清楚我们做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课外阅读,答案就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这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牢牢把握这个目标。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状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状况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方向,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材料,保证阅读的高效性。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教师在设置阅读活动时,必须使活动具有计划性,让学生所做的阅读从简单变得复杂,在备课时,教师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学生所设置的阅读计划必须要反复推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由浅入深。

3.遵循兴趣原则

我们都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够心甘情愿投入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它,熟悉它,掌握它,语文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建立起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够充分地投入到阅读中。例如,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学生记忆一些传记的名字,如果仅仅是按照字母顺序对这些内容进行排列,然后让学生进行死板的记忆,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聊甚至反感,记忆就会不牢,如果我们把这些名字编成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记忆,那么就会事半功倍,记忆效果就会很好。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偏爱的阅读方向,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指导,在尊重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上,合理引导他们多读一些有价值、有涵养的书籍,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得到乐趣,也能够收获丰厚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措施

1.学校应当采取的措施

俗话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中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校园文化做大力的建设,目前我国的许多学校中正在建设“书香校园”,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阅读栏,阅读栏里包括报纸和期刊,学校每天都要对里面的报纸进行更新,同时定期进行杂志的更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研讨交流会,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他们在阅读之中的所见所得,交流他们各自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活跃整体的课外阅读气氛,提升学生的总体文化水平。

2.班级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不单学校要设置阅读栏,每个班级中也都应当设置一个阅读角,培育良好阅读风尚。图书角的建立离不开图书资源,而图书资源的来源可以由全体学生集资购买,也可以由学生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从而进行图书资源的共享。对于图书角,图书应当进行适当分类,也要在图书角周围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和励志奋进的条幅,营造读书气氛。图书角的管理可以由班级学生轮流,定期对那里面的图书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教师应当进行合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