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氛围;方法;活动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通过多年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精心营造氛围,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必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环境的优化。

1.学校要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2.要积极创设开放的阅览室,添置种类丰富的图书,让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阵地”。

3.各班还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4.注重家校沟通,强调家庭阅读氛围的重要性。

二、精心指导方法,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内驱力

1.摘录与积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并内化吸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2.精读与略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精读与略读,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3.学写批注。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殊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交流与讨论。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或利用课前开展课外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

三、精心设置活动,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助推力

1.读书竞赛会。教师可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好,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其谓“一石三鸟”。

2.图书漂流活动。为了促进图书的交流,发挥图书的阅读效益,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3.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我校积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积淀道德情操。

4.举办读书节。在每年的读书节里,我校学生可尽情享受读书的幸福时光,自由参加各种读书活动。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引领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 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 “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篇3

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学生优秀的个人品德,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可是,就现在我国小学课外阅读的情况而言,仍存在许多不足。在这一情况下,应寻找合适的指导策略并且多加引导,努力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错误认识

1.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

某些父母,还有语文教师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的意思,可是,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一些好的启发,学会其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认为这样做才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错误的认识毫无疑问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没有了父母、教师的支持,限制了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

2.课外阅读能提升作文水平

尽管现在某些父母与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知道单一的课内阅读练习不会达到较好的语文教学成效。可是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方面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语文的课外阅读带有一种功利性,而且将其当作学生语文考试水平提升的一种方式,忽视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有利影响。

3.课外阅读的硬性规定

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引导方面有着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规定学生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而且布置了有关的阅读课后作业,还要定期上交打分。这样错误的行为,使得课外阅读变成了一种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减弱了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如此之后,学生也很难从书籍本身获得什么启发,从而降低了自己的阅读动力。

4.作文书是最好的课外阅读书籍

某些学生的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挑选作文书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而且要求他们将优秀的作文背下来,记录其中不错的句子。如此行为,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摧残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让孩子养成了随意完成的习惯。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把握文章的思想,而不是被动地阅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变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又一个错误的认识。

二、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1.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

学校的阅读环境是一种文明的语言,和谐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班级的一个角落布置成读书角,而且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放在图书架上让大家翻阅,实现图书角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展示名人的语录,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座右铭。如,“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每一面墙的文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2.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书本的了解。语文教师可以创造其他机会,用自己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诉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课外书感兴趣。在每周四的阅读课中,语文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导读书籍的部分精彩内容,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小王子》的精彩故事还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与精彩内容的突然停止,来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这类课外书籍。另外,教师也能够利用《三国演义》《悲惨世界》等受学生欢迎的课外读物,先让学生欣赏这些视频,等到学生初步掌握主要内容之后,再让他们去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不但可以减弱学生的阅读压力,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课内开展阅读

篇4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对阅读的要求只停留在简单布置,偶尔检查上。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便十分肤浅,而且常不得要领,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偶尔读一读。如此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形成。如何从科学认知的角度,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及课外阅读课指导策略,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

我们还可以关注教材的课外书屋、资料袋。现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课外书屋、资料袋”。在“课外书屋、资料袋”安排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以及作者、名人的相应资料,这些都是适合学生的课外丰富的精神营养品,通过“课外书屋”推荐,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充实资源,确保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建立童话类课外阅读图书角。在阅读成果展示栏上,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剪贴本、优秀作文。在班级内均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每周设立读课外书的专用时间,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这一段时间,老师在做什么?与学生一起读书,推荐好书,展示读书笔记。提倡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此外,我们还可以召开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介绍读课外书的重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推荐课外书籍,并帮助家长筛选课外读物。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现自能阅读的目标

读书的方法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

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图书角、学习园地张贴有关童话的名人名言、格言。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上开辟出“阅读园地”主题专刊,定期更换展板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高雅的阅读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读书。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五、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5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5-0025-03

作者简介:何亚琼(1972―),女,浙江余姚人,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余姚市花园小学副教导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

1.传承文化精髓

人类几千年的知识积累都通过书籍来传播,读书是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的熏陶、浸染中得以传承和发扬的。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因为传承了共同的文化,所以才有共同的思维、生活方式;因为阅读了共同的经典,才有了对话的基础、精神的共鸣。

2.提高语文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爱读书的孩子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语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阅读出来的,大量的阅读对识字、阅读、写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丰富精神世界

我国知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课外阅读的意义不仅在知识、能力层面,更重要的是对精神的滋养。优秀的文学作品滋养着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养育一种心情,一种浪漫,一种从容,一种坚毅……人的底色就是在童年时期确定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指导无序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缺乏有效指导和系统引领。 即使有老师制定过计划,上过指导课,和学生就阅读内容及感受有过粗浅的交流,但还是局限于某一本书、某一节课,仅止于点上的有限指导。部分教师能设计读书知识检测,有摘记、读后感等物化成果,但缺乏总体规划。

2.涉猎肤浅

漫画、魔幻、卡通、通俗童书是孩子自发阅读流传的“畅销书”,虽常遭师长干预而成为孩子们的“地下”读物,但屡禁不止。阅览室中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可文学书架却无人问津;带到教室里的课外书大多是漫画书,说起一些卡通人物,如数家珍;而看《读者》却只看其中的笑话和幽默故事。

3.迫于功利

家长为孩子买课外书往往也偏重于学习或写作指导类书籍,如《XX作文选》《XX学科全解》等学科辅导材料是家长们的首选。孩子和家长都希望通过阅读此类书籍,获得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科成绩。

4.追逐潮流

学生的课外阅读似乎也有了“潮流”,孩子们在某一段时间总有他们“热读的图书”。流行往往跟正在热播的动画,跟媒体的炒作有关。走进书店,满眼的“乌龙院”“冒险小虎队”“马小跳系列”等。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1.“快餐文化”时代的必然映射

进入快餐时代,网络占据了人们太多的时间,使人的内心变得躁动不安,丧失了阅读纸质书籍的宁静心境。儿童更是如此,影像媒体的强力冲击削弱了书籍对学生的吸引力,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占据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忽视了文字阅读,难以潜心会文。如果不加以引导,这必将导致一代儿童对纸质阅读的错位与疏离。

2.成人对课外阅读的误识

在升学、应试的强力压迫下,孩子、家长、教师的眼中只有分数,作文选、教辅书被认定为“合法”读物,而其他书则都被视为“闲书”,从而导致儿童课外阅读的选择范围非常狭隘。很多成人出于对儿童未来命运的“关心”,无视孩子的阅读兴趣,将本属于成人阅读范围的文学名著作品过早地摆放到儿童的书桌上,出现儿童阅读成人化的趋势。

3.优秀儿童读物匮乏

北欧的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儿童文学,让全国最优秀的作家创作儿童文学作品。而中国对儿童图书的扶植力度不够,虽然有郑渊洁、梅子涵、曹文轩、黄佳蓓、沈石溪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诸多儿童文学作品,但还是满足不了广大少年儿童对儿童读物的多样化需求。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语文教师有一种责任,那就是:让孩子享受童年的阅读,为生命的成长着色,为人生的幸福奠基。

1.推荐学生“读好书”

(1)考虑孩子的年龄层次。朱永新教授在《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一文中说过,真正的好书,是经过大浪淘沙淘下来的最伟大的丛书、经典。但是每一本好书都有它相对特定的、最适合的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因此,低中年级学生应以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中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增加,可以增加阅读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而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作品感兴趣。此外,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军事、科学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引荐读物时可根据孩子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广采博识,重视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凭个人喜好来选择书籍。

(2)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对于喜欢动物的孩子,笔者推荐他们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热衷于侦探小说的,笔者引导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性格活泼的介绍给他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内敛沉静的则让他沉浸在曹文轩的美文小说中。而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转移和扩展。

(3)儿童文学是首选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50%的内容是儿童文学类,儿童文学是孩子自己的文学、自己的读物,其间有他们自己的心灵花园和趣味天地。他们的趣味、情感、想象力、语言能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滋养。

绘本阅读――图画书是用图画直接讲故事的书,其中的图画就是书籍的“语言”。这类书很容易讨儿童的喜欢,因为当中不止有故事,还有颜色,还有神情,还有行为。从孩子喜欢上绘本开始,他一生的阅读兴趣就由此起步了。没有图画书的童年就像没有玩具的童年一样,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童话阅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说过,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因为它真实,所以它会流传。童话怎么是真实的呢?那分明都是想象的故事。可是它的美妙是真实的,它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校园文学――如今,在小学校园里,《淘气包马小跳》《女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皮皮鲁系列》已经成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小说作品,杨红缨、郑渊洁、黄蓓佳、郭敬明等作家也成了小学生的偶像。特别是杨红缨,其数部作品很得学生的心。这些校园作家的作品主角都是中小学生,书中描述校园里形形的事,作品语气诙谐幽默,语言活泼生动,一些语言成了小学生中的“新新语言”。校园文学能够投射出孩子张扬的个性,唤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2.指导学生“会读书”

班级读书会作为集体阅读的最佳形式,在指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读书会的交流建立在个体自由阅读的基础上,书目的选择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读书会进行互动交流时,其间有碰撞中的认同,互动中的融通,有对文本进行的引读、回读、赏读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使得阅读者体验到了超越感官的欢愉,其实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趣阅读”。 读书会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的立体对话。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话题。话题之间围绕一个主题,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的延伸与深化,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1]

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的导读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读过程:

(1)利用封面、封底、书脊、目录、评价等了解作品价值。

(2)导读前言,了解故事时代背景;导读封里,了解作者信息。

(3)师生共读经典章节,指导阅读方法,深入品读,交流心得。

(4)指导阅读“后记”,了解作品主旨。

(5)抒写阅读感受,激发后续阅读。

除此以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绘本阅读导读课,开启学生热爱阅读的大门。针对高年级学生也可以设计专题阅读会:走近诸葛亮、乡土文学专题赏读等,引导学生深刻阅读。

3.激发学生“好读书”

(1)营造氛围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设立学生阅览室、图书走廊、班级书库等阅读场地,开放学生阅览室;成批购买计划中要导读的书,便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步阅读;利用中午、阅读课、活动课组织阅览;发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家庭中设立家庭书库,布置书房、书桌、书柜,定期评选书香家庭。

(2)建立机制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各年级设立阅读课或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读物书目的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主题读书会、读书笔记的撰写、阅读心得交流等。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初步形成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模式。学生把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确保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倡导校园读书月活动,把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作为学校的惯例。

(3)活动推进

在孩子眼里,作家是神秘的人物。当学生爱上这个作家的作品时,作家成了偶像,那么作家见面会就是一次隆重的相遇。如笔者所在学校曾举行过管家琪作家见面会,就让学生激情迸发,一时间,校园里刮起一股管家琪作品阅读潮。除此之外,在校园举行红领巾跳蚤书市、画插图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大众性读书活动,也是有力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举措。

(4)榜样示范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推评阅读先进典型,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发扬先进和榜样的作用。

授予学生荣誉称号:用学生喜欢的作家或人物形象给予命名,还可以用成功小读者的名字命名,如“董黄莹阅读日”“杨麒超阅读小组”等。对阅读中表现出色的班级、小组、个人以喜爱的儿童文学形象、出版社的名字命名,如“法布尔班”“夏洛班”“草房子同盟”“魔法悦读组”,一个班级或小组以一个儿童文学形象命名。

赋予学生相关特权:如奖励学生一张校图书馆的电子借阅卡,增加借阅次数和本数,优先当选每周的光荣升旗手,特许为语文课代表,免做相关语文作业,优先借到语文老师的藏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