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范文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经验分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

篇1

一、形成课外阅读磁场

兴趣就像磁场,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是典范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名人名家的阅读事迹,同时充分发掘身边典型来激励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书中有无穷的营养,逐渐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二是活动享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比如,在全校范围举办阅读节,开展师生同读、亲子共读等活动;在班级组织与课内外阅读有关的展览活动,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班级还可以定期举办专题竞赛,如故事擂台赛、诗词竞赛、手抄报赛等,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是赏析品趣。随着积累的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赏析能力也会逐渐提升。这时教师可以选取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引领学生一同赏析,让学生在品味乐趣的同时,萌发对自主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开发课外阅读源泉

小学生心智不甚成熟,尚不具备完全自主选择读物的能力。教师应当担负起推荐合适读物的责任,为学生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结合实践经验,主要可以结合以下方面向小学生推荐。

一是关联课堂。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适当结合教学内容推荐。如学完《海伦・凯勒》,可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可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二是符合年段。教师推荐读物时,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年段特点。如低年级尽量推荐绘本读物;中年级可推荐经典童话故事或浅显的科普小品文;高年级则要有意识地推荐有一定深度的读物,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

三是促进习作。习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而有效的阅读则可以为习作打下基础。比如,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引导学生练习写书信等,实现读写相促。

四是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往往从阅读经典开始。与经典牵手有助于学生净化心灵、塑造健康人格,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较高境界。当然,阅读经典应循序渐进,教师应为学生推荐与其认知水平相近的经典作品,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

五是融入时代。教育不能与时代脱节。除了名著名篇以外,也要推荐一些当代文学作品。此外,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微信自媒体中的一些材料,也可以在筛选和改编后成为课外阅读的资源。

六是放宽眼界。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因此,教师所推荐的读物也不应局限于文学门类。涉及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等方面适合学生的读物,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推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促成课外阅读习惯

方法是习惯养成的关键一环。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方法上,教师应当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见缝插针勤阅读。通常小学生可供阅读的时间相对零散,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时间化零为整,充分利用课后闲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持之以恒,阅读量就会不断增加。

二是手脑并用会阅读。要培养学生勤动脑。一方面,引导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带着问题读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变成生动的画面,从而加深理解、增强感悟。对于名作名篇,应鼓励学生深入感悟、重复阅读。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往往能入情入境,获得独特体验。还要培养学生勤动手。很多学生课外阅读时很少做笔记,大大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效果,因此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整理读书笔记,鼓励学生仿写精彩片断、写读后感等,形成读写相促的良性循环。

三是自成一体巧阅读。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阅读水平也有差异,因此课外阅读的方法也会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直接在阅读材料上写写画画,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自己另做笔记。教师应认识到,无论学生采用何种方法,只要适合他们自己,就是好方法。因此,教师应鼓励并支持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风格。

四、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小学生乐读书、会读书后,就要指导他们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分享的过程一方面可以起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成为学生阅读的不竭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促进学生分享阅读成果。

一是开辟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手中读过的好书拿出来,放到班级图书角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学生既能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读物,又能读到更多的好书,扩大阅读面。此外,图书角还便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有效地把学生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

二是组建兴趣组。 组织一些平时在课外阅读中表现较积极、阅读成效较好的学生成立读书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活用知识的能力,再以点带面,提高班级整体的阅读水平。

三是建立展示园。展示园是学生自由展现阅读成果的地方,学生可以把阅读收获如好词佳句、读后感、仿写作文等张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篇2

一、农村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在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依然存在着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与意义认识不到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农村学生不但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反而由于语文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成绩阶段性差距拉开不太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语文学不学都一样的念头。在高考各科中,语文科成为学生时间投入最少的科目,更遑论什么课外阅读了。

2.文化氛围与阅读风气不足

相对而言,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经济、文化落后,一些地方地处偏远,较为闭塞,社会、学生家长整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社会经济大潮冲击之下,人们更为注重劳动与生计。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势必难以形成积极浓厚的阅读风气。

3.课业负担偏重,学生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受应试教育功利性影响,在繁重的高考压力下,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学生课业负担更重。为了提高分数,他们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课内知识,提升分数,考上好大学,走出闭塞、落后的乡村,就能实现人生理想。而对于课外阅读,他们则认为于提高高考分数而言没有太大意义,可以暂时搁置一边。

4.课外阅读缺乏保障性条件

第一,文化设施相对薄弱。课外阅读需要一定的资源保障,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长期以来教育投入偏少,农村高中图书馆存书量少,如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书书目存量明显不足。

第二,课外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而在农村地区,由于高考压力大,学生学业负担重,各科功课被安排得满满的,加上频繁的各种考试,就连周末也全被安排来补课,学生几乎没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外阅读。

第三,个别学科教师缺乏全局意识,一些自然科学学科教师不怎么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5.缺少有效指导,课外阅读放任自由,效率不高

农村高中个别语文教师本身都没有研读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无意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或开展与语文课外阅读有关的各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放任自由状态。

二、农村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突破策略

农村地区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我们加以改进。为了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我们应该探索出一些突破的策略。

1.转变课外阅读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切实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明确课外阅读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2.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保障

农村高中学校应积极增加资金投入,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添置图书,尤其是重点增加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的库存量;设立班级图书柜,鼓励学生踊跃捐献,相互借阅,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图书,变孤立隔绝为协同联通,解决学生无书可读的问题。

3.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众多语文教师推崇的教学成功经验之一。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着眼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方法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课堂教学,为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阅读书目,介绍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札记、写阅读心得。

4.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农村地区的文化氛围与课外阅读氛围薄弱,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应努力营造一片“书香校园”的氛围,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大力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的方法、推荐阅读的书目、推介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经验等,创设优美的校园阅读环境。

5.搞活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篇3

(小博士)

同学们,老师经常强调要我们发挥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这是因为,阅读的自主性越强,课外阅读的面就会越广,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浓,这样才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那么,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该如何发挥自主性呢?

一、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同学们可以自主创办“班级图书室”,每个人都想办法,为管理、借阅图书献计献策;同学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在家里建立一个“小书房”,为自己营造一个温馨、充满情趣的“读书小天地”。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利用班级板报、年级橱窗,自主开辟课外阅读栏目,比如“读书心得”“读书乐园”“好书伴我行”等。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同学们可以自主地将教材中的课文与课外读物进行对比阅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主选择课外读物阅读。

三、运用熟悉的阅读方法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阅读报纸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快速浏览,捕捉到要点后再仔细阅读;查找资料的时候,我们要先确定阅读目标,然后快速浏览,最后再认真地细读。当然,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阅读方法。

四、确定阅读笔记的形式

每个同学的家庭环境不同,各自的经历也不同,对同一读物的感受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自的阅读习惯,自主确定记读书笔记的形式。

五、设计展示成果的方式

篇4

关键词:职校生;课外文学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57-03

对于时间和精力相对充裕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文学阅读原本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然而,由于自身学习习惯、审美取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呈现出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因课外阅读缺失而造成的职业学校学生的“短板”,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已经显而易见。那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课外文学阅读指导意义何在?又有哪些好的途径?

现状概括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我校学生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呈以下状态。

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这部分学生大概占班级人数的80%左右。他们基本不会主动地阅读文学作品,大都认为阅读是语文课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爱好。

有一小部分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但主要的课外读本是以校园言情、同性恋、悬疑盗墓、卡通漫画等为主题的作品。这类学生大概占班级人数的15%左右。这些学生有一些共同点:他们对书中的那些超现实的法宝、魔术等有强烈的兴趣。

总体看,对文学感兴趣,在入学之前就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在每个班级平均只有两三个。这些学生入学后很快就突显出来,在班级里知名度很高,但是带动效应不明显。从这一点能看出,职业学校学生对阅读还是有基本向往的,但大多未养成阅读习惯。

成因探讨

自身历史原因 由于小学、初中普遍存在的升学压力和家庭教育等原因,职业学校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缺失不仅在职业学校学生身上表现的特别严重,也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并不是特别好,对课外阅读,他们认为可有可无,不太在意。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也不可能一下子脱胎换骨。

职教观念原因 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然而受一些陈旧和功利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依然把职业技能当成是职教学生的全部。人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境遇还是有点尴尬。学校缺乏阅读的氛围和对阅读的引导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良的原因之一。

社会环境原因 在整个社会都缺乏阅读气氛的今天,在职业学校推行课外阅读确实也有一定的困难。当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都是“高富帅”、“非诚勿扰”、“超女快男”时,职业学校学生也特别容易被感染。和直观简单的图像资讯等相比,文学阅读显得艰涩枯燥,自然就不会被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喜爱。

意义归纳

尽管有以上种种原因,但这些不能成为职业学校学生没有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理由。毕竟,对于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而言,错过这一段时间,他们将很难再培养出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在未来的社会里,学习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将来被社会淘汰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一个缺乏必要阅读能力的人,要成为特定层次的人才是很困难的。课外阅读因其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会经历一个自主寻找、自主探索和自主思考的过程,因此,它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形成日后职业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在个体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从一个人的谈吐到对他人的倾听,从说明书的阅读到工作中的小结,等等。语文素养是一个人智能提高、职场发展的底子,这个底子的深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职业生涯能走多远。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有品质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审美判断力和广泛的生活趣味,提高人文素养。除却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还要担负起育人的职能。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应该总是以此为目的,即在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具有和谐的人格”。在文学的世界里,学生可以超越有限的社交空间和视野范围,可以“游历”名山大川,看尽云起云落;可以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师对话;可以见微知著品味滚滚红尘之人情世故……有品质、有指导的课外阅读将会给他们带来终生受用的审美趣味。

途径研究

语文课堂上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经典作品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和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对一些经典作品作简单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经常传达这样的理念:课堂的文学作品学习只是了解了文学世界的冰山一角。对于一个将来的社会人来说,课堂的文学作品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表明,教师的视野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视野。诚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所言,“学校应该成为一个以经典阅读为主体的书香家园,教师又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引导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开设文学阅读类选修课 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分制的特点,在校内开一些文学赏析、名著阅读类的选修课。这类选修课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地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工具。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集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在选修课培养了一批文学阅读爱好者的基础上,再鼓励这些学生在班级和校园中起到辐射作用。

编制有校本特色的文学导读文本 在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后,教师要着手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困难。囿于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选择课外读本时很容易选择一些文字和思想质量不太高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编制有校本特色的文学导读文本就显得十分重要。要结合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知识结构、专业特点、身心发展等诸方面因素,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文本,教师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来对文本进行阐释,从而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可交互的桥梁。

充分调动校园社团的力量,共同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社团是职业学校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读书社,给志同道合的学生一个分享的空间,再由这些可能将兴趣爱好转变为生活习惯的“书粉”们慢慢影响周围的学生。一个团队影响力的形成要有一批坚定的核心力量。每个班级中为数不多的热爱阅读的学生零星散在校园里可能力量很小,但是如果把他们集合在一起,给他们一个可共享交流的空间,就能够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

利用校园的广播台、电视台、刊物、网络等现代媒体加强校园的阅读氛围 今天的学生对电视、广播、网络等非常敏感。教师不妨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对他们加以引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广播台、电视台开辟读书时间,请有一定阅读经验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嘉宾向全校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和分享一些阅读经验。另外,校园刊物和校园微博也是学生感兴趣且比较容易参与的媒体。

以上是对职业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概括、成因探讨、意义归纳以及途径研究。职业学校学生阅读工作的推动和进步不仅需要一线教师的努力和实践,也需要广大职业教育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推广,更需要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深远,更会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一项可能见效缓慢但我们一定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吴茹.高职生的课外阅读与指导[J].现代技能开发,2002(12):11.

[2]卡拉普赖斯.新爱因斯坦语录[Z].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71.

[3]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10.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提高策略 一、改变阅读观念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殊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便会在闭塞中抑制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学习的兴趣。

在某种意义上,课外阅读比课堂讲座更重要。我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这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条件,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超越学生群体。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外阅读,以及阅读理念的更新,坚持课外阅读。事实上,中国学生有自己的课外书,渴望老师介绍的书,也喜欢探讨本文的主题,并与同学阅读,重视阅读技能的发展,讨论,分享阅读的快乐。因此,我个人认为:课内阅读的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不应该被忽视。

二、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

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只要品尝到阅读的甜头,他们总是意气风发,主动阅读。当然,有兴趣的学生在阅读水平之间也有显著差异。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材料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有针对性地根据其总的趋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周计划,每天坚持阅读和记录自己的阅读经验,质量没有具体规定,只要能读与记。

三、引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特级教师黄玉峰说:“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培养学生爱读课外书,还要教会他们选择阅读课外书,掌握阅读的方法,懂得品赏作品。目前的文化市场混乱无章,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同样,书犹药也,误读可致愚,如果我们不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就会常读坏书,语文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阅读有质量的课外书。

总之,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坚持、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种的。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合格的人才。要做到这些,就要努力做好为学生服务的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其主动读书,乐于读书,开心读书。

篇6

重从氛围营造、方法指导、活动延伸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激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氛围营造

学校、班级是—个小社会。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教师可在教室里张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学生做到:进门轻轻,走动轻轻,交流轻轻,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时再放上一段轻音乐,静谧、清幽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读书真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

二、方法指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然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方法。

课外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孩子们“好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感,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尽量使儿童的课外阅读真实一点、朴实一点,关注孩子实实在在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课外阅读指导呼唤宽容的空间,呼唤科学的阅读,呼唤对阅读的新的解读和认识,从而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延伸

当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到一定的时间,课外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时,那就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得以把自己的所得展现出来,让他们更热爱阅读。这些活动要灵活、有趣,要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感到喜悦。其形式很多,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书籍、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通过条件创造,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1.尝试日记赠言。 “多读书,多收获;少读书,少收获,一天不读书,一天无收获;一生不读书,一生无收获。”“读书是笔财富,一笔价值无比的财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可尝试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可进行轮流互赠。运用这种方法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让他们慢慢地从中悟出道理,久而久之就会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

(1)自主编辑班刊。中、高年级可定期组织学生编辑综合类小报,由各阅读小组组长组成班级编辑部,集中介绍课外阅读获得的各种信息,有文学的,有历史的,有科技的……拼贴可以,手抄也行。

(2)自编作文集。可让学生把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所有作品(包括周记、日记、练笔、读书笔记、考试作文等)进行整理、修改,或打印,或手写,编辑自己的作文集,开学后就留在班级的图书角,作为大家课余阅读的书籍。这不仅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还是一个展示的过程,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自编作文集,学生在其中表现出了许多思想火花、智慧闪光,此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与借鉴。

3.开展读书会。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可定期设立读书节,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低年级可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朗诵擂台赛、绕口令擂台赛;中、高年级可进行古诗文背诵擂台赛、讲故事擂台赛。此外,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学生可联系课文内容(节选)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介绍课外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读物,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读书节时有的学生带来了《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来谈体会。

篇7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有效性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对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涵养,还可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做积累。大量的阅读,在很多作家的成长之路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保证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150万字的阅读量只是一个定量指标,这样的阅读量应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应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所以,有效指导课外阅读应该纳入语文教学的首要位置。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年之久,对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有一定的经验和积累,现简单作如下介绍。

一、课外读物的选择尤为重要

小学生在没有课外读物经验的时候,他们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先是满心欢喜,每本都想翻翻看看,而后就不知道自己选哪本,就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读了。选择课外读物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启蒙入门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所以,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不然,学生开始时的满心欢喜很快就会消失,进而对阅读没了兴趣。要带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大门,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从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入手,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先研究这一阶段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会发现他们对新生事物有很大的兴趣,而且都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一面积极展示出来。对一些性格突出的人物、有一定挑战性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针对小学生具有的这些特点,我介绍孩子们阅读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适合他们阅读的儿童书报,如《奥斯国历险记》《聪明的毛毛》《黑猫警长》,以及很多引人入胜的童话等。这些精心挑选的儿童书报能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并激起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向往。

2.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进而拓展更广的阅读领域

在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名家的作品与他们一起分享。名家的作品对学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当我们激起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后,他们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加之名家的作品有很多精髓之处,能够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也许,这些名家的作品,在短时间好像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太大帮助,可是心灵之处的碰撞,心智的成长,又是一个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收获啊!如此看来,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就容易了。

二、指导读书方法

结合阅读教学,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学法,使学生能用系列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归纳了以下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

对所读的课文,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可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边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要加上“终于”一词?当然,浏览并不等于走马观花,而是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这种快速阅读一般适用于浅显易懂的文章、报刊、通俗读物,或在收集资料时运用。

2.吸收性阅读

即以获取读物中知识为目的的阅读。如《21世纪的能源》一文,不仅引导学生对课文介绍的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资源的特点应有准确的了解、掌握,还应引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的科学发展知识。对于这类读物关键是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议论。以获取读物中知识为目的的阅读一般适用于知识读物。

3.细品型阅读

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对重点段进行精心的阅读,从作者对篇章结构、字词句品味、思想情感的体会中学到方法。如学习《秦始皇兵马俑》一文,对课文中描写布阵情况和兵马俑神态的第三、四自然段就要细细品味,感悟评议的优美,并用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这种精心阅读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名篇佳作。

三、活动方式

1.每天演讲,展示自我

每天抽时间演讲,用时不要太长,但长期反复的练习,会在无形中加快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的读书速度,对读物内容的取舍也会有帮助。当然,说、听话的能力更是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可以提前布置演讲的题目,然后让学生围绕题目去有目的地查阅书籍、报刊。然后在每天规定的时间,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这时,教师的肯定性评价会使学生对这项活动的信心、兴趣倍增。

2.自己创办报纸

自己创办报纸,学生的兴致之高就不言而喻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张王牌我们开始时可以帮助学生办第一份报纸。在学生学会办报后,就可以每期办不同主题的报纸。在办报期间,学生们不用你去教,就会把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进行展示。这样一来,他们不仅体会到了办报的成就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还欣赏了同学们的作品,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3.自主摘抄

大量阅读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另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将外部语言进行内化,从而“有所得”的一种手段。在摘抄中,强调指导以下几点:1.渗透习惯二字。2.摘抄的指向性与自由性相结合。3.摘抄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进行。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统一的版图。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学生在画画期间也在思考摘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回忆和积累。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要保持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用有效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去畅游书海,汲取书中的营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

3.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00

篇8

一、聚焦重点,含英咀华

经典书籍如同一座知识宝库,里面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受用一生的东西。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积累,迁移运用呢?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不如聚焦重点,仔细赏析,从中品其味、悟其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之时,可引领学生及时把文中的精彩片段、精美语句和精妙的描写方法记录下来,鼓励他们多品读,多积累,多模仿,多运用。

譬如指导学生阅读《绿野仙踪》,广州市永曜北小学董小移老师便采用了“聚焦片段,赏析激趣”的方法。《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的一部充满奇异色彩的童话作品,书中的一句话――我的书是为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写的,无论他们年纪有多大――深深地触动了董小移老师,使她想起孩童时的记忆与梦想、童稚与天真。她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本书,可是怎样指导阅读才更有效呢?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董老师首先出示书中的一段文字,并简述道:“老师想和大家分享自己读到的一段话:‘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多萝茜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上,她是个孤儿,现在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婶婶住在一起。’你们猜猜,她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待学生说完原因后顺势追问:“她为什么不快乐呢?”在学生迷惘的眼神中,董老师请大家打开书,重点聚焦描写多萝茜外貌的两个片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让学生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接着让学生谈谈“享利叔叔和艾姆婶婶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呢?”。最后让学生把思考的内容整理后写在作业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如此,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整个阅读指导过程虽平实但有序、有效,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加深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念,为“会读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方法渗透,学思同构

仅凭兴趣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有效阅读之门,教师还应本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教会学生各种阅读的技巧,帮助他们在“我要读”的基础上实现“我会读”。读书之道,因人而异。就小学生而言,在课内外阅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速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课外书时,先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方法阅读,学会关注“前言”和“目录”。因为前言囊括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则提挈了各章节的中心概念;读过前言和目录,学生就能迅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本书的内容梗概,为进一步阅读全文、综述大意打好基础。需要说明的是,速读不是马马虎虎地读,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读书、高效读书。

(二)精读。对文章重点词句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甚至反复阅读、品味玩赏,同时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在文章中感受最深处圈画勾点重点词句,批注阅读心得,小到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段话、几段话。高年级学生还可以立足全篇,从表达形式、表达效果等角度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三)摘记。把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记在专门设置的课外阅读记录本上,浓缩精华,熟读成诵。

综上所述,当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接着快速浏览目录,获取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要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自得,在有疑问之处标上记号;待阅读完全书后再理清条理,聚焦和探究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学习写法。老师在给学生介绍这些阅读方法的时候,尽量少一点“方法教条牵引”,多一点“实例渗透指导”;至于学生采用哪种方法,可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习惯或喜好灵活选用。

三、善于动笔,读思共进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过:“读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常常读出自我。”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研读、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惑,使他们形成多阅读、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划横线或波浪线,标出着重号(“”或“”),打上问号,注写眉批;又可以边读边思考,在专门设置的课外读书笔记本上写读后感,及时对文章的内容或写作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圈、点、勾、画、批,并交流批注的内容,可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以下教学方法可供参考:(一)引导学生设置摘抄本,专门摘抄课内或课外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自行创意,给摘抄本命名;学生的想象可谓丰富奇特,如《朝花夕拾》《书海宝珠》《笔下生花》《我和美文有个约会》《与好书共舞》《“笔”写人生》等,可见孩子们思维的广度不可估量。(二)鼓励学生为摘抄的内容配上图画,涂上鲜艳美丽的色彩;当学生做完摘抄本,老师将及时进行小结,表扬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复印后张贴展示,鼓励大家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展示阅读成果并进行交流分享,定期评出优秀作品和优秀读者,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四)每逢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编抄报;每次开展读书展示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各自写下的读后感,分享共同编写的课外阅读小报。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读书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爱上课外阅读,学会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从“有趣”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科学规划,落实执行

篇9

一、“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认为,“导读课”教学目标主要在于推荐阅读读物、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推进课”的目标主要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小结一段时间的阅读收获,再给予方法的指导,保持阅读热情,推动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而“汇报交流分享n”的主要教学目标则在于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让它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

二、“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内容

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分享,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从内容、情节等方面入手。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提升。“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1)叙述整本书的主要内容;(2)交流书中人物,概括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4)品味触动心灵的语言或情节;(5)交流读书体会以及读后感想等。

三、“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原则

1.把握学生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

在设计交流分享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学生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例如,《城南旧事》这部作品,小学课本中编排了它的序言,初中、高中教材中也有选编的内容。在设计交流分享活动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年龄特点、年级段特点,确定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不能把小学生阅读交流分享课上成中学的文学作品欣赏课。

2.要让学生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本书交流分享活动的设计起点要低,要让学生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交流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认一认、说一说”“读一读、猜一猜”等教学环节,通过展示人物图片和书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判断。这些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调动他们交流分享的积极性、竞争性和表现欲,使他们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要以点带面,抛砖引玉,渗透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

开展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应该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给予读整本书的方法指导。例如,对于整本的文学作品,采用“了解作者―把握大意―理清线索―了解人物―咀嚼细节―品味语言”的交流程序,就是对整本文学作品课外阅读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品味语言”环节中,指导学生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去品味,也是对学生精读整本书的方法的指导与渗透。

4.师生互动分享,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分享有所提高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交流分享活动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交流,互动分享,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分享有所提高。例如,在品味描写人物的细节时,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予点拨:“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反映他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细致的外貌描写可以突出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背景、身份、性格、年龄”等,既有读法、写法的渗透,又体现交流分享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有所思考,有所启迪,得到提升。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整体优化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裴杏平.指导阅读整本书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22).

篇10

然而,长期以来,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外来务工者子女,由于受家长教育素养、社会教育氛围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对课外阅读采取不在意、不在乎的态度,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

我们老师该怎样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并在潜移默化中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呢?我努力地构建“阅读学习共同体”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

一、“阅读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指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阅读学习共同体”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阅读,为了这一主题共同热情投入,并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创设多元交流平台 构建阅读学习共同体

1.师生互为读友――阅读学习共同体的灵魂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成为读友比任何形式的阅读宣传都更有力度,更能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教师深切的阅读感悟将促使他们对学生的阅读给予特别关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有着引领作用。

教师要和学生成为读友,这首先意味着教师要做读书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渊博的学识、良好的素养、健全的人格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涉猎,不断优化自身素质,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自己手里读着同一本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书来更带劲。因此,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最好的催产素。

其次,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聊书”。有研究表明,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交际对象进行交际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学生由于思维发展水平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社会、对生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也是有局限的。教师创设“聊书”的氛围,以书友的身份介入其中,切入话题后,应给予学生鼓励和期待。聊天的过程中,学生情感共鸣时要给予高度认同,情绪、思维受阻时,应用自己的体验去感染、启示学生,从而达到师生两融的境界。

2.生生互为读友――阅读学习共同体的核心

在学习共同体中 ,同伴的影响在塑造学生个体观念与行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自己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经验更易为同龄人理解和接受。

要让学生成为读友,首先要成立阅读小组。同学们可自由建组,4~6名成员一组,推选一名组长,做好小组的借阅记录。先组内相互交换书籍阅读,读后的交流是随时随地的,没有了时间的限制,这样的交流显得更自如,也更能产生共鸣,接着可与其他小组进行书籍交换。这样,每个人准备一本书,几次交换下来,每人都能读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书,既节省了书源,降低了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买书成本,又扩大了大家的阅读视野。经过这样不断地交换阅读,许多家长反映孩子阅读的速度快多了,兴趣浓了,积极性也高了。

其次,充分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展示阅读成果。我们学校去年新校建成后,有了两个学生阅览室,可以每周一次组织学生去自由阅读喜爱的报刊。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们勤于积累,乐于展示。比如我校的采蜜集、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读书交流活动等都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以书会友,充分体验合作互动带来的快乐。

3.亲子互为读友――阅读学习共同体的助力

篇11

[关键词] 阅读兴奋点 新课程 流行阅读 建湖高中

日前,我校高一学生吉利收到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寄来的获奖证书。她的作品《有关的闲言碎语》获高中组网络人气奖。吉利同学08年底参加了由该中心发起并组织的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如果单凭课本,是无法达成学习语文的目标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流行又是学生的阅读最爱。建湖高中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兴奋点,借机强化阅读宣传,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延展学生的阅读层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一、结合大纲,宣传阅读

书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手段。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能够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建湖高中有意识地利用课堂、广播、活动小组以及《建湖高中报》介绍一些流行作品,特别是对时下影响较大的一些与中学生生活较为接近的作品的介绍,更能够把学生的阅读视点吸引到流行阅读上来。

二、广泛讨论,统一认识

对流行阅读社会上微词颇多,不少人认为,在电子时代,流行阅读是一场“瘟疫”。这种阅读大多只能获得形式上的学习、感官上的愉悦,而不能真正渗入思想,沉淀于心。真正的阅读,是阅读经典,阅读古藉。对目前沸沸扬扬的网络“文学”,大多数人更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同流行、时尚相关的阅读都与精神、思想无关,与学生的学业更没有直接的联系,相反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耽误学生的前程。针对这种观点,建湖高中的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流行是经典的前身,没有流行也就无所谓经典,况且阅读流行与阅读经典两者之间不是水火不容。借助于阅读流行,同样能够培养阅读的习惯。有时,可以把阅读流行当成是阅读经典的一把钥匙,甚至有些同学还认为,阅读流行能与时代更融洽,与社会更接近,更能够增长知识,扩展阅历。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学校结合人文教学的特点,在教师中也广泛征求意见。不少教师认为:当今时代,青少年的社会观日趋现实化。特别是80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并未经历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尽管各种各样的高度现代化的口号仍然在他们的耳边萦绕,但个人对所谓自由生活的追求,逐渐取代了思想上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根据社会的形势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及阅读的要求,大家一致认识到,流行阅读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他们在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流行阅读同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较大的益处。

三、推介书目,正确引导

流行阅读的面太广,书目众多,流派纷纭。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阅读趋向,不能较好地推介一些书目,那么,阅读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与原本的期望也就大相径庭。文科老师在收集学生阅读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生本身自荐的书目进行了阅读和分析,重点推荐了一些作品。既注重文学的,如《麦加菲读本》《捣蛋鬼日记》《荆棘鸟》《穿边的小豆豆》《苏菲的世界》《哈利•波特系列》等。也注意一些科学的。如《裸猿》《时间简史》等。同时更是对一些励志作品进行阅读宣传。如《致加西亚的信》《人性的弱点》《生命的重建》《盔甲骑士》《别为小事抓狂》《谁动了我的奶酷?》《邮差弗雷德》等。也适当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在中学生中人气较旺的作家,如韩寒、郭敬明等。对学生的阅读视点充分关注,积极引导。把握他们在流行阅读上的基本趋向。并适时注意纠正阅读的大方向。

四、交流心得,相互提高

篇12

关键词:阅读习惯;低年级学生;读书兴趣

一、师生同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也强,但是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让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为此我常常和学生同读一本书,从《三字经》到《经典成语故事》,从《伊索寓言》到《安徒生童话》,从《追踪小绿人》到《不一样的卡梅拉》,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我都会推荐给学生,并且和他们一起读书。这样,我和学生在平时的对话中不仅多了很多话题,无形中也发挥老师的示范、熏陶作用。

二、教师引读,体验读书的快乐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往往缺乏耐性,有的学生阅读时翻阅几页就放下,或者是把其中的图画看看而已。为了让学生的读书不只是简单的浏览,而是真正的阅读,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如在阅读绘图本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书中的画面,画面中的事物,画面中的情节,从画面中想象的事物等等,读到高兴之处、说到兴致之时,还可以做动作模仿,和伙伴交流。学生读着自己喜欢的书,说着书上有趣的事,模仿着书上生动的形象,这就是读书的快乐。让学生体验读的快乐,回味快乐的体验。

三、推荐导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低年级的孩子对童话、寓言、神话等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经典,如《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这些名著、童话有绘图本,有儿童注音版本等。读什么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一学期能读一部名著也是不小的收获。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善良、温柔的一面。

四、以境入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由于低年级学生兴趣的持久性较差,因此,我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

1.建立班级图书角

每个学生都捐出自己的课外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里。作为老师,我也将适合学生看的书放入其中。班中设立图书管理员,利用早读、午休及课余时间开放,让学生阅读,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2.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外展示儿歌、谜语,供学生阅读

每个星期在小黑板上抄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选择抄抄背背。每节课前5分钟留给学生轮流讲故事,将自己读到的故事和同学分享。这样,我们的教室充满书香氛围。

3.每个星期都会有一节阅读课,这时学生可以自由读书,看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和同学交换

当然,我也会在这个时候,问学生“借”书读。适时的表扬读书认真的同学。有时还会鼓励他们,觉得他们的书比我的精彩。

4.发挥家长的作用

学校开家长会时,我曾向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也要更新观念。既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所需的书籍,也保证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若有可能,尽量陪着孩子同读一本书,同讲一个故事,同寻书中乐趣。

我想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读,自然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五、互动评比,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召开

“读书会”。在读书会上学生会带着自己所读的书,向大家介绍所读书的内容,或者读这本书的体会和感受。而在座的学生则在介绍的同学中评选出读书小明星,老师给予奖励――做图书管理员。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及简要内容。同时通过交流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胆量。

篇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青少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我的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另外中考失分较多的往往也是课外阅读,如何有效的在课内阅读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老师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我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做了细致分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所读书目比较杂乱;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以消遣为目的的占多数,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儿童读物的学生不多。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1)针对学生喜欢的文章上阅读课,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与教材有关的名篇佳作,并注意积累。阅读课上,可组织学生在课上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谈出为什么喜欢?同时,大家可以评议交流积累所得,包括阅读感受、收获。

(2)搭建班级读书平台,学生读书热情高涨。结合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我在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课间向学生开放。为了补充图书种类,设立了班级图书交换空间,让学生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孩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搭建班级读书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的“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创设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与质量,学生每天早读20分钟,午读自主阅读20分钟。早读是学生在第一节课前能集中精力大声朗读的时间,而大声朗读能调动整个大脑最活跃的思维,是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一天的学习热身。

3.找准切入点,据文拓展阅读

研读文本之后,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我们根据文本特征及学生特点,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选材工作,让学生读有所依,同步阅读相关内容,及时巩固、拓展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点。

二、探寻课内外有效融合的阅读方法,依“法”导读

做任何事情,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伏尔泰也认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师生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行的阅读方法。a.精读法:对有价值的中短篇课外美文集中精力细读,读书时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b.选读法: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读,读时目光只扫描关键词句,拎出“主干”,忽略“枝叶”。c.浏览法:对篇幅较长的书籍,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d.摘录法:课外阅读到精彩的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可以写出对感兴趣的句段的感受。e.批注法: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眼、手、脑“协同作战”。开卷有益,开卷动笔更有益。

三、创建班级文集,展示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之硕果

篇14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高效;开展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开卷有益”,读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效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精彩他们的人生。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应该使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精心选择书籍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作为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现阶段,社会出书热,鱼目混杂,家长和老师应该把好选书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去选一本好书。

1.遵循学生的自然天性和心理特征选择书籍

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书籍也有很大差异。以我多年的经验,小学低年级喜欢幻想类故事书。即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等,此类书籍往往崇尚善良真诚,符合小学生向善本性。

2.遵循人文、科学、趣味相结合选择书籍

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神秘奥秘,人类的起源由来,高山上的珍奇异兽,海底世界的奇幻之旅,历史典故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这些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孩子在快乐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又得到科学启蒙。

3.遵循广度选择书籍

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量、词汇量和人生感悟。

4.遵循经典选择书籍

钱理群说:“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阅读经典毋庸置疑。

结合以上几点选书原则,笔者针对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的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选择了书籍。

二、耐心引导阅读

教师只有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引导,才能使孩子主动拿起书来看,进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幸福感。

还可以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

如,三年级下册时孩子们是这样推荐书的,现摘录几段:

王韦佳推荐《洋葱头历险记》是这样说的: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很多呢!比如,勇敢的洋葱头、聪明的小草莓、土豆小妞、小菜豆……多的都数不清了呢!里边的孩子们,尤其是洋葱头,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踏实的努力,终于,可以和他的爸爸老洋葱团聚了。柠檬王国也终于成了儿童之家了,我可真高兴呀!瘸腿蜘蛛是一个好信使,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终于让一个叫“七条半”的蜘蛛帮忙把信给送到了。

听着同伴们的推荐,孩子们都认真地把书目记录下来,嚷嚷着趁双休日去书店购买,小组内还商量好每人买的要不一样,可以相互借阅。

三、尽心开展阅读

1.拟定班级学期阅读计划

每个学期初都要尽快拟定班级学期阅读计划,并向家长说明,不仅要寻求家长对孩子阅读的支持,同时还要努力通过班级读书会带动亲子阅读。在班级阅读课和早读课上安排好这学期要大声读给孩子听的内容。

2.成立班级图书流动角

我所任教的班级图书流动角上的书都是孩子们家里带过来一起分享的,规定每人至少一本。半个学期差不多孩子们可以看好这些书了,所以到期中的时候,让孩子们把期初带的书拿回家,再重新选一本好书带到学校图书流动角与人分享,期末再发还给各人。这样循环反复,班级图书流动角的书永远都有新鲜的血液。

3.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展评活动

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这是儿童的一种心理特点。所以在阅读后我试着安排了读后叙述、开展辩论、交流评论、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读后交流工作。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次,孩子们的阅读成果及时展评,让他们充分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而且,竞赛、展评和表演不仅是阅读的延续,也是激起学生再阅读的浪花。

总之,只有让更多的孩子热爱阅读,让更多的孩子亲近经典,走向优秀,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该做的事。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他们高效的阅读习惯,就能成就他们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