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课外阅读范文

初中课外阅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10

初中课外阅读

篇1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行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圣陶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人教版7-9年语文课本每册都安排有《名著导读》,由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贵州教育报》、《黔西南日报》、《兴仁报》、《初中辅导》、《读者》、《课堂内外》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创建班级图书库

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很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年暑假,我班都会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既可以是老师根据教材推荐书目的读书征文竞赛,如“《名人传》读书征文比赛”、“《三国演义》读书征文竞赛”等,也可以根据上级要求的读书征文比赛,如“《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赛”、“‘祖国好?家乡美’读书征文大赛”等。学生在比赛中获奖,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身体力行,勇于创新,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措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使之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文化品位,为推进素质教育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研究;策略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课外阅读可以弥补初中生缺乏的课内阅读教学课,增加学生的知识,扩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多彩的世界,开拓眼界。第二,课外阅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知道真善美的真谛,了解什么是假恶丑,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道德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二、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学生有阅读兴趣而未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未能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兴趣阅读,但在调查阅读方式上,只是看看概况、浏览,读完认真思考、细读的占少部分,能够“作读书笔记、摘抄”和“背诵”的更少,而有些学生从不和别人交流读书感受。

2.学生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目前初中生经由多种渠道已经阅读了不少的书籍,但目前图书市场混乱,卡通画册、武打言情小说、明星娱乐画报等杂乱的书籍填充进来,占据学生的心,当下潜心阅读中外文学经典著作的初中生实在少之又少。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但没有阅读品味。

3.学生有阅读需求而无充足的图书和理想的阅读环境。目前初中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其在学校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学校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搁置少用,学生无法正常享有在里面阅读的权力。此外,家庭也无法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阅读图书,社会上适于学生阅读的一些图书馆也是凤毛麟角。

4.学生阅读的行为而无阅读测评的科学体系。当前没有阅读测评的科学体系去敦促学生的阅读行为,导致了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学生仅仅为了阅读去阅读,为了娱情而粗浅阅读,并没有进行阅读测评的意识,学校,教师及家长更没有建构起阅读测评的科学体系。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一)缺乏有效指导,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

初中生有阅读兴趣,但毕竟年龄较小,没有良好而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些学生随性地浏览阅读,没有好习惯又不能持续阅读。有些初中生阅读一本名著,做不到细嚼慢咽,细细地消化,只是粗略浏览,看过就忘掉,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混乱不清。因为缺乏督促,缺乏老师指导,阅读方法不得当,学生做不到高效阅读。

(二)阅读物种类单调,阅读品味降低

大多数初中生不喜欢阅读经典著作。与名著相比,处于青春期懵懂的他们更喜欢阅读一些故事性强的媚俗小说,男生喜欢武侠小说,很多女生喜欢校园情爱小说,阅读较多,而这些小说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内涵,都是十分低俗、肤浅的。这些粗制滥造的读物流行泛滥开来,充斥了学生非常有限的阅读空间,浅薄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因而导致学生阅读种类单调,阅读品味降低。

(三)看书渠道和购书费用阻碍了课外阅读

目前,学生有阅读需求,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当下有些学校没有图书馆,不少学校即使有图书馆或者阅览室,也几乎不向学生开放,并且不对外借出。学生很难从图书馆借到书。家长给学生购买书,书籍的购买费用也不低,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必然缩小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减少了阅读机会。

(四)教师和家长陈旧的观念影响了课外阅读效果

从学校,教师这个层面来看,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排名次,教科书、习题集成了支配、主宰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不少教师反对学生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费精力,费时间,不如做一些习题实惠。布置给学生大量的作业,使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读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四、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机制及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应该善意地符合客观实际地提出一些有关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合理化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读物,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选择健康的、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课外书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影响重大。初一的学生,还稚气未脱,好奇心强,充满了梦幻,那些神话、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西游记》、《哈利波特》等等。进入初二阶段,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读《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背影》等等作品的评述或读后感,以辅助课堂关于鲁迅、老舍、朱自清等课程的教学。初中三年级学生,想法相对成熟,推荐书籍范围可以扩大,应该介绍一些相关的外国作品,如《泰戈尔诗集》、《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可以丰富其阅读种类,提升其阅读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加强读法指导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应该尊重初中生的阅读自由。教师家长要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就会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笔记,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阅读的好习惯。

3.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其次,课外阅读和听说写多方面结合。第三,与学校活动结合在一起。第四,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中外名著的方法。第五,拓展阅读途径。

(三)加大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建设力度

首先应加大图书馆或者阅览室的开放力度。其次大力采购专门图书,加强图书馆藏,尽量拿出一部分可用经费专门购置图书,或者向上级申请经费建设图书室。学校有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也可以将书借出,随时阅读。在教室里建设图书角也是好方法,图书角中的书可以定时向学校图书室去借,还可动员学生将自己购买的书每人带二至三本,只要有时间学生就可以把书取来进行阅读了。

(四)引导学校、教师和家长更新阅读观念

引导学校、教师和家长更新阅读观念,加快建构起系统的课外阅读测评体系尤为重要。老师应努力探究课外阅读评价方面的工作,比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维化、评价对象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举等。引导家长更新阅读观念,帮助教师建立测评体系,与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初中生课外阅读,采取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具体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初中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彩霞,杨志明.试论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1(02).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72-02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某些问题,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意义上说,还是不会。数理化学科追求的多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培养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1 善用情景激励,营造书香氛围。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善用这些意味深长的名言,粘贴在课室的每个角落,用以激励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认识阅读的目的和妙处。另外,还可以在课室设置图书角,营造书香氛围,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1.2 尊重学生爱好,量变再到质变。不分课内课外,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只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的路子来。就以精读、略读、跳读、猜读等方法而言,也不必着眼于阅读方法本身去进行训练,否则就是形式训练,而非实质训练。形式训练多了,学生会顿生厌烦,因为这不会给学生带来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反之,学生读得多了,他为了更多的获得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自然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阅读。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

1.3 设疑导读,内外结合。刚开始读书,学生对大部头的名著望而生畏。密密麻麻的字迹,厚重的分量就把他们吓倒了。我们尝试由教师给学生进行"名著导读"。通过老师充满激情,深入浅出的指导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慢慢走进名著,享受畅游书海的快乐。因此,在要求学生读一部文学名著之前,我设计了"走进作者"、"走进作品"、"精彩片段的阅读训练"几个栏目。利用这几个栏目引导学生阅读,逐步让学了解该书,进一步产生阅读此书的强烈愿望。"走进作者"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走进作品"分"内容梗概""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精彩篇章推荐"。在这两方面讲解结束后,选取一个精彩片段作为阅读题加以训练。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养成有目的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以大纲为纲,配合教材和课堂教学,指点阅读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习惯;

2.2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勾画圈点、批注点评、摘录提要、写阅读笔记、札记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3 养成勤问多思的习惯。课外阅读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读思结合、勤问多思的习惯,要让学生"站在书上读",亦即以质疑和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力求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4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会用字典、词典,会用参考资料,独立地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5 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读书注意光线,保护眼睛;注意姿势,保护身心正常发育;注意情绪,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注意环境,防止干扰,集中精力等习惯。

3.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新课程标准规定、推荐了一批初中学生必读、选读的书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重点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另外还要鼓励他们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好的课外读物,给予学生的熏陶作用是很大的。许多人把课外书称为学生的"生活老师"。我们语文教师重视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就是让学生多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推荐的好书越多,读的教科书就越多,那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质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4.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展示和认可。因此,我经常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课外读书知识比赛、演讲会、故事会等。如在教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许多学生都找名著《水浒传》或其电视剧的碟片来看,我就专门组织了一场阅读《水浒传》的读书交流会,会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介绍自己阅读原著的收获,或对阅读原著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等进行品评,交流活动可以说办的很成功。

根据每年中考后对学生的询问情况来看,文学知识和阅读方面的题做得好的都是课外阅读搞得好的学生,高分学生也是课外阅读搞得好的学生占大头。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5.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

因为汉语思维的多层次性,汉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和多解性,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性发展。同时,来自文本、他人的信息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所吸,并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独特的个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经验、发现、创造和感悟。因此,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合性等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在此过程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出。

总之,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通过课外阅读,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生活、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大面积的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氛围;方法;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09-01

阅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再好的教科书和课堂学习是有局限的,处在知识激进时代的学生,尤其需要博览群书,汲取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借助课外阅读来填补课堂学习中自己在知识与能力上形成的空缺。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第四阶段分目标明确指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但当前初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一下的问题:有的学生想读书,但是无书可读;有些学生的课外读物良莠混杂,阅读以后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学生没有把课外阅读当成学习任务来完成,所以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激励,使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因此激发阅读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有个老师曾经在不着痕迹地却又非常成功地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西游记》原著。她先播放《西游记》的电视剧中的某个情节,提醒学生仔细观看,然后要求学生很详细去谈刚才所看到的内容,当学生把所有的内容基本找出来后,她再出示原著,让学生读,并且找出电视画面中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地方,学生很快就能找得出如景物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等。老师再问,那这些描写,它在我们阅读时给我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学生很快就能谈他们的感受:原著中很多地方的描写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老师趁热打铁,你们愿意去阅读原著吗?学生当然热情高涨。另外给名篇、名著编写导语也是个不错的办法。要编导语首先要读原著并且要写出既忠实原著又有诱惑力的导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饱尝各种角色的体验,既可以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又可以挖掘阅读中的兴趣点等。

二、营造阅读氛围

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学生自然对阅读有更浓厚的兴趣。

1、优化校园阅读氛围

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锁定学习目标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另外,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是优化阅读氛围方法之一。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衔接,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2、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影响最为深刻。家庭阅读环境受到了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水平,家长对阅读的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条件的家庭,家长应该购买一些适合孩子特点的书籍,让孩子呆在家里的时间有书可读。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孩子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孩子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这样,慢慢地有指导性地用读书占用孩子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比较紧张,但每天还是可以挤出时间来阅读。不同阶段的时间安排不同的阅读内容,如时间长些的假期可以阅读名著,课间、午休前、晚睡前这样的零散时间读报纸、杂志等较合适。在阅读中,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过了就像水过鸭背没留下任何的记忆,那也就没什么意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思。读了文章后要认真思考,思考这文章给自己带来哪方面的收获。另外还要多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记”结合印象会更深刻,在阅读中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读、记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因此多写这环节也不能缺少,而且在写中要求运用上自己所积累的。这样长期的督促与指导,大部分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

四、开展读书活动,加强激励和评价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加以促进。(1)每个星期固定用一节课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读过的文章或作品介绍给同学,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或复述精彩片段。

(2)班里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的读书笔记,并让获奖者介绍经验,与比较落后的同学结对子,达到共同提高。(3)年级里还可以举行阅读比赛,通过检测的方式进行。这样不单能检查到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检查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学生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就会主动去阅读更多的作品,而且在阅读中做好积累。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通过长期有步骤地指导下去,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增加积累,拓宽视野。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失为提高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丰富语文知识,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判,越读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越读越想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增加了知识积累,无论是对课内阅读还是对写作都大有帮助。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因为教育工作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与良好习惯的养成紧密相连。培养能力离不开知识与历练,养成良好习惯也有赖于扎实的知识基础与反复的实践、锻炼。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己要读”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正像人们早晨起来刷牙洗脸一样,成为自然。这一点正是语文教学所期盼的。

3.有利于激发兴趣。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一般来说,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其中,往往以文学类读物居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意境的吸引,伴之以想象和情感,神思飞越,自由驰骋,产生美好的体验,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了,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或者说,如果能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愉悦的大话移植到课内阅读教学中去,必将有效地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外阅读的指导

1.指导选择书籍。首先,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次,要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时,除了要考虑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很多老师不顾学生接受能力,常常推荐《红楼梦》《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等中外名著,且不说这些名著反应的社会生活已经远离了学生的实际,单就学生的欣赏水平来讲也是初中学生不能企及的,拔苗助长的结果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2.指导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叶老的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其实,课外阅读更要加强方法的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则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泛读和略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细读和精读,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拿到一本书,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部作品?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且只想作一般了解,则适宜用泛读和略读;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则适宜细读和精读。如果阅读报刊,只想获取信息,作一般了解,查阅目标就可以了。

3.指导做读书笔记。一个人只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可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且规定学生上阅览室都必须带笔记本,认真做好记录,对摘录的一些重要语段、名言、警句,应注明出处,以便需要时查阅。这样,积累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交流,互相借鉴,可以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指导写读书心得。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增进了积累。但这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初级阶段,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预期效果,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经过有计划的训练,写作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篇6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青少年 课外阅读

在图书馆界广泛进行全民阅读推广之时,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搭上这班顺风车,让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更好地开展。德国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15岁之前,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他今后将很难从阅读中找到乐趣。[1]可见,人生阅读的最佳时期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阅读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对其进行良好的课外阅读教育刻不容缓。

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一个孩子要想成才,他的成长过程一定要有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他必须在学好课内知识之余大量地汲取课外知识。课外书是孩子的另一扇窗户,能培养出看问题的深度。非常多的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都表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其取得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青少年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青少年阅读环境遭“功利性”扭曲。长期以来,一切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名义上是提倡,但实际上却是限制甚至禁止。家长和老师也总是强调要把时间多用在学习上,少看或者不看没用的课外书。有资料表明,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2%,同意孩子阅读经过自己认定的部分课外书的家长占30.9%[2]。应试教育占据孩子们大量课外阅读时间,孩子们被考试、作业、分数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影响了阅读的兴趣。而且家长们往往过早地把读书作为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而忽视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小孩子如果从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苦事,长大后就不会愿意主动读书。可见青少年的阅读环境还需努力改善。

由于缺乏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相当多的青少年课余时间靠上网,打游戏来打发,我就多次去网吧观察,非常多的网吧上网人群主要为青少年,笔者在网吧认真观察上网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在打游戏,甚至是比较暴力的游戏,还有少部分在聊天,或者边打游戏边聊天。真正上网学习的,查资料的,阅读的微乎其微。这让很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儿童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不仅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幸福。如果能对这些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将会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对此现状,中学语文老师有义务和责任针对这种种不良的阅读现象做出自己的努力,尽力改变它。将青少年课外阅读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任务来抓。将它放到利国利民,家庭、社会、国家需要的高度给予重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所以青少年阅读是一件看起来小,其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那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怎样来改进呢?

一要倡导阅读观念。现在的不乐观的阅读环境,和相当多的家长、教师的功利性的阅读观念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阅读。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那种将课外阅读看做是无用的观念。只有阅读观念改变了,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顺利而有效。在学校我们要对重视阅读的观念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家理解阅读必要性,阅读的长远的重要作用,不要因短期的功利而排斥阅读,否则将有更大的长远损失。也只有家长和教师的阅读观念改变了,他们才有可能成为青少年课外阅读开展的重要力量,才有可能依靠他们共同来把青少年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我们可以预见没有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参与青少年阅读推广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们要做好青少年语文课外阅读活动首先就要改变家长和教师对阅读的错误的观念。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者专门的家长讲座,宣传青少年阅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鼓励亲子阅读,在家庭中营造阅读的氛围,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阅读,让父母这孩子身边最重要、接触最密切的人更多地督促、鼓励、引导青少年多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可以和学校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支持,在教师大会上宣传青少年课外阅读,在功课安排、工作量化考评、指标、绩效等方面向阅读倾斜。让教师教育青少年多进行课外阅读。抓住了这两个重要的力量青少年阅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除了发动家长和教师外,中学图书馆也是一个重要的力量。首先是阅读环境方面: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即人们能够感觉到阅读的愉快的话,就会集中注意力,就会沉浸于阅读,喜欢上阅读[3]。所以我们可以从阅读环境着手,把图书馆的环境布置得干净、明亮、整洁,优雅舒适而富有情趣,设施完善,服务方便快捷,技术先进,提供开水、空调,引进自动售货机提供咖啡,饮料按成本价出售。将图书馆建设成为休闲阅读场所,使学生爱来,来了坐得住。

三是在馆藏方面,要注意贴近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学生热情而充满朝气,思维活跃,所以图书馆也要关注热点,进的图书紧跟社会热点,新颖而时尚。吸引青少年来阅读,逐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如果图书馆仅有一些陈旧而严肃的书是较难吸引青少年主动阅读的,所以进一些时下流行的图书对青少年阅读推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是建立奖励制度,为进行成功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不妨学习现在的商家的策略,采取奖励制度,对阅读量大、阅读时间多且达到一定的标准的同学,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面一定要广,才能达到推广的初衷。有着奖励又对自身有好处,又可以享受乐趣,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阅读推广效果。学校还可以拨一些资金买一些好书,来免费赠送给每星期一来馆的前10名学生,以吸引同学来馆阅读,进行阅读推广。

五是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推广手段。如我们可以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围绕节日开展书展,如雷锋纪念日展出雷锋的书籍、报纸和杂志。举行雷锋知识有奖问答,以教育青少年,培养其健康的爱好情趣。还可以进行经典诵读,设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同学要朗诵,首先要去进行经典阅读,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这种方式学生既比较感兴趣,又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推广,效果将很好。

在全国都在进行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之时,学校也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加入到这个有极大意义的活动中来。中学语文教师还要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与社会各界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善用社会资源,尤其应注重图书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效应,发挥各种民间团体和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以联办、协办等形式,全面提升课外读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扩大读书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读者在读书活动中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19.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让新知识进入学生的领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活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的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图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着、时文美文。

1、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首先是引导学生去读原着。因势利导读长篇名着阅读,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学生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愿望。有些课文是长篇名着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着。

利用读报课、班会课推介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散文》等。在取得图书室的支持后,开放次数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二次,特别增加双休日的开放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特别是阅读需求强的学生,图书老师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允许他们随时都可去图书馆借书。并有目的地去寻找书籍。根据现有图书室资料中整理出适合本学段看的书。学生可根据这些书目有的放矢地去图书室借书读。

利用校园网、广播室、黑板报开辟《好书推荐》栏目,《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散文、杂文、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如《科学博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四大名着、《名人传》等;也可以是热销图书等。

其次是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个角度出发,进行扩展比较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有关比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我的做法是为课文找“朋友”,有时候是教师找,复印下来与课文比较阅读;有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去找,把学生带到阅览室,每位学生自主为教材找到一位“朋友”,并在小组中说出找到这位“朋友”的理由。让学生主动寻找,能培养学生略读、精读的能力;能训练学生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2、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来自于老师的评价比父母的更具有权威性,来自于老师的关注更能让他们兴趣盎然。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例如,学了《杨修之死》,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名着《三国演义》,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推荐图书,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

(1)利用家校联系卡,取得家长支持,对症下药。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阅读的喜好也不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足之处,专门推荐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如学生的持久性不强,没有毅力,可以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利用家长会和家访,争取家长理解和配合。许多家庭都订有《中国少年报》、《报刊文摘》等报刊杂志,可以将有意义的内容进行阅读。

(3)利用学生藏书,成立班级“图书角”,组建读书互助小组,在班级中开展合作性阅读。每位学生每月向班级“图书角”提供一册图书。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每隔1-2个月更换一次,这样就又解决了阅读图书少的难题。我们可以在班级设计几个小小“讨论角”,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以增强读书氛围。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群体效应。这样就可以形成浓厚的 “阅读组合”。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着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师生可以结成书友,进行合作阅读,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因此,应有别于规定教材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以宽松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如不对课外阅读提出高要求,阅读地点、阅读时的坐姿、座位的选择等组织纪律方面可以灵活机动些,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状态下全心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实施课外阅读策略。

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1、利用目标激励策略,树立优秀的榜样。

定期把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表扬。仔细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我们老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定期评比阅读标兵,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

因此,我们还应该引导他们为自己设立一些回报期短,实现的可能性大的目标。这些目标越明确越好。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的阅读量;我们要合理利用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注重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去进行阅读、去接受新知识。每天坚持20-30分钟的课外阅读,将获得“阅读恒星”;积累多少语言材料,将被评为“阅读之星”等等。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利用成就激励策略开展课外阅读比武。

人的最高层需要都是成就需要。因此,教师应尽量的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供机会,围绕课外阅读活动设置各种各样的评比、展示、交流。如制定课外阅读月评表,对学生当月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并送上一句鼓励性的、谈心式的话;可定期举行“阅读之星”的评选,并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可组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示形式,体现自己的阅读成果;提供相互交流的学习机会,并注意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扮演一个实际的角色并主动地参与。我们可以进行知识性的编小报比赛、知识竞赛,我们也可以技能性的书面阅读比赛,我们还可以运用性的读后感比赛,增强阅读动力。这些比赛,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表现欲,成就感。

四、深化学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长期坚持的活动,活动的目标、制度、方式、具体实施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利用组织激励策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更容易激励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如果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质量,那将是徒劳无益,()所以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励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和辅导者,所起的作用是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安排读书交流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会。班主任开好一堂“读书的感觉真好”主题班会。教师与学生都以参与者的姿态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通过活动,读书的篇目可以交流,读书的喜悦可以分享,读书的方法可以借鉴,而且,读书交流课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综合性学习”,达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目标。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精读。浏览与精读并不是对立的。浏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精读。优美的写景类文章要用精读的方法。而对于小说就可用浏览的方式阅读。

2.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可分组摘录专题内容。读书笔记可以分为:(1)作者篇目索引式;(2)观点内容提要式;(3)优美句段摘录式;(4)问题思考感想式。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情况下,应强化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随笔的意识。

3.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资料卡片,丰富阅读资料。

制作资料卡片也是搜集、积累信息资料的基本方法。这不仅是将来做学问,干事业的基础工作,也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能力。

制作卡片要定量,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制作卡片要不断地交流。制作卡片,还要善于总结。

4.指导学生适时使用阅读卡片,运用于写作之中,以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在早读读卡片,别有一番滋味。因为那是自己的劳动果实。每个人都拿出卡片,有了比较,就有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早读时不断地加以运用,记忆就有效,写作更有成效。

随着网络的普及,对课外阅读途径应有充分认识。我们倡议应重视现代传媒的电子报刊杂志和网络阅读,它将会扩大知识视野,丰富知识体系。

篇8

【关键词】初中 英语 教学 课外 阅读 初探

作为英语教师,理应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愉快地进行大量、广泛和快速的阅读。近年来笔者尝试引导学生阅读大量英语报刊,效果甚佳。

一、与教材相比,英语报刊具有更加方便、灵活且实用的优势。

1. 语言鲜活、真实地道、图文并茂,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往往辟有学习方法介绍、编辑与小读者问答等互动专栏,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内容通俗新颖、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能有效避免教材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一些现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题材广泛、信息多样,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内容,无疑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与初中教材基本保持同步,有利于补充和扩展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选择适合的英文报刊让学生阅读,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途径,提高学习效率,更多地了解、认识异域文化习俗,熟悉中外文化的基本差异。

二、报刊阅读的具体实施方法。

1. 介绍报刊常识及基本阅读方法

学生只有在阅读训练中才能学到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的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有用的信息,才能使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2. 选择合适材料用作听力训练

题材包罗万象的英语报刊为师生选择听力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先选好适合的材料,然后按提示从相应网站下载其录音资料,再组织对应的听力练习。

3. 适当精讲部分文章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语言程度,精心选材。先要求学生做限时阅读,随后对文章作适当讲解,如体裁、中心思想、背景知识和写作意图等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意思。

4. 及时扩展相关词汇

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持之以恒地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学生积累词汇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报刊阅读时,要及时地、有意识地扩展相关单词和词组。

5. 适时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版面,按照兴趣分小组进行阅读,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所阅读的内容;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和阅览室等多种途径,查询阅读内容所涉及的背景、文化、人物等有关信息,在班级内以组为单位交流阅读内容,发表观点和看法。

6. 作为课后延续作业

教师完全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探讨,并把自己的观点、建议和想法以书面形式传递上来,在老师批阅后作为展示或推荐给出版社。

三、报刊阅读的实际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文报刊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紧跟时代步伐,激发了广大学生的阅读欲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除了喜欢上阅读课,还积极参与刊物上的热点讨论、短信互动、困惑咨询和感想交流,把学习体会和方法以书面形式参与投稿。

2. 有效扩大图式知识

通过大量的报刊阅读,学生扩大了词汇量,接触了优美的句子,还增强了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信仰、生活习惯、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使阅读能力获得了稳步提高。

3. 加快了阅读速度

学生完全可根据自己的实情即阅读兴趣和知识水平选择难易恰当的报刊阅读材料,经过长期的、定期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训练,学生搜索关键信息、了解大意和快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提高。

4. 提高了写作水平

英文报刊大多辟有诸如“Your words”, “show time”, “class star”和“中考练笔”等栏目,学生在阅读这些专栏文章时,既欣赏到了精彩的同龄人的习作,还可以从编辑的点评中发现写作时的不足和错误,并引以为戒,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5. 增添了生活常识

英文报刊上有关生活常识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海啸前兆、火灾自救、爱护牙齿、快餐食品的特点、发型“惹”的祸、保护肚脐、宠物面面观等。大量的报刊阅读,无疑让学生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生活知识和生存技能,也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四、报刊阅读中的问题

篇9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初中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事在必行,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他们是全国初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学习起步晚,大都缺乏必要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尤为重要,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因此,重视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策略的指导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课外阅读实际上是与课堂上精读截然不同的泛读。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进行泛读,因此,老师要积极宣传泛读的好处,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与英语学习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此外,教师自身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平时自己读到的好的文章与学生分享。

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较迟,急需教师给予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和全句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在学习英语时朗读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外阅读时朗读加剧了阅读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不停顿,要控制自己不出声,不用笔或手指点着词句阅读,逐步摆脱心译,而直接理解全文的中心内容和段落大意。

二、限时阅读与限量阅读

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相比要宽松的多,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缺少紧迫感,不利于其阅读速度的提高。限时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阅读量是多少,限量阅读就是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所需时间是多少。限时和限量因人因阅读材料而定,一般每分钟30至50个字左右,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3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三、学会猜词、预测文章内容。

初中学生的阅读范围毕竟还很狭隘,在阅读文章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在所难免。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常查阅字典,这种习惯对阅读是很不利的,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打破了文章的连贯性,因此学生要学会猜词义。这种猜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猜词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单词的记忆。因为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咋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更深刻,同时阅读速度也大大地提高。文章中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关系、反义词关系,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以及词的构成等形式获得。

在没有阅读之前让自己对文章的内容和脉络去预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阅读结束后发现自己的预测与文章一致时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认真选好读物。

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好的读物对学生的学习会起着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农村初中生年龄较小,词汇量偏少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对简单、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农村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如泰戈尔在《流萤集》中吟唱道:“伟大黑夜鼓励一盏胆怯的灯,倒点亮了夜间所有的繁星。”是啊,学生们正如繁星点点,每一颗都有属于自己的轨迹与璀璨,只是未被发掘,未能将潜能完全释放。英语事业对于我而言如静静黑夜般神圣、伟大,我愿化作其中的一盏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点亮夜间所有的繁星,使点点繁星释放出更为炫目的光华。

【参考文献】

篇10

然而,目前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状况却令人担忧。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50个乡镇的学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如果考虑到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笔者也曾在初一年级作过调查,情况还要不容乐观:经常读书的学生只占10.1%。偶然读的占18%,几乎不读的占71.9%。而读过名著的同学更是少得可怜。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令人堪忧的状况呢?除了与城市学生相同的原因(课业负担过重,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外,根据农村学生的具体状况,还有以下几种:

第一,书籍来源渠道窄,数量少。

首先,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大多数的家长反对孩子买课外书,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加上经济拮据,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书。据了解,他们所谓的课外书无非是几本作文书、教材辅导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书源,当然无法阅读。其次,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只能满足于日常的教育开支。而无法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第二,农村初中课堂语文阅读指导无法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有的教师仍在沿袭一个学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来讲课文、讲练习,用剩余一点点时间来复习迎考的陈规陋习:有的教师虽意识到文学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苦于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进行讨论交流,自行解决,为了赶教学进度不得不越俎代庖。这种阅读的僵化模式,使阅读陷入肤浅,不能深入理解把握文章内在生命,实现阅读者与阅读对象的心灵对话,至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人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许多条件制约,少有阅读习惯。如文化氛围的制约,农村很少有人在闲暇之余读书看报。他们有的走家串户,说东家长,道西家短,有的整天坐在麻将桌上,在这种文化底蕴下的孩子很难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即使是在较为空闲的寒暑假期间,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也仍旧很少。

面对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教育者不能一味地大叹苦经,而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寻求一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可操作性强的语文教学之路,从而把学生变得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那才是我们的根本愿望。

书籍来源问题,限于目前的状况,一时无法得到有效地改善,这是一个客观难题。但在主观上,笔者认为值得探索。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走出误区,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其次,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善阅读习惯,教给良好的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获得阅读拓展之后的成功体验。

1 立足课本,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古文《石壕吏》时,课前布置学生自由搭配,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接到任务后,几人一组,认真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学生参与的兴致,完全出人意料。比赛时高潮迭起,许多学生对人物的神态、语气把握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只有对字词、内容、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有如此出色的表演,以至到现在,学生对这堂课还津津乐道。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种愉快的体验之下,大部分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去阅读一些感兴趣的文章。

2 开源节流,指导学生有效利用时间

开源节流,即充分利用时间。东汉学者董遇用“三余”时间读书,终成饱学之士。学生可利用“晨余、晌余、夜余”,多读好书。著名学者肖尔斯说:“每天你若能不逃避15分钟的阅读,那么一星期就可以读半本书,一个月就可读两本书,一年就是20多部,那么一生就可读1000册以上。这真是一个成为博学多闻的简易,方法!”农村学生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往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田间劳作。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不浪费时间,又会运用零碎时间,赢得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整合资源,营建班级良好的阅读氛围

社会大众的阅读缺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凭一己之力能够解决的。农村中学条件虽比不上城市,但如果做到“尽材所用”,班级这一小环境的阅读氛围通过努力引导是可以营造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认识水平、阅读水平,推荐阅读不同的书目。如:初一年级,年龄较小,对有情节有故事的读物容易产生兴趣,多推荐童话、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等:初二年级学生生理上、心理上处于转折时期,建议读些小说、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方面的书籍,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健全的人格:初三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的选本,丰富、深化知识,完善人格,陶冶情操。

(2)根据农村学生家庭、学校等条件因素。班主任可以帮助开设班级阅览室、读书角。集体订阅一些报纸杂志,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以求资源共享。任课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尽可能地让他们多读好书,远离肤浅和庸俗。

(3)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学生阅读后,总有一种发表、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

(4)结合影视对比阅读,进行评价、鉴赏。现在,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农村学生大多爱看电视,课余休闲也以电视为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将其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篇11

摘 要: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在课外阅读方面,他们缺少对应的阅读资源和科学的阅读指导。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τΦ目瓮庠亩林傅疾呗浴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阅读指导

农村地区的初中生课外阅读量比较少,这样的阅读现状不利于初中生学习更广范围的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情感。

一、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阅读量低,兴趣不足

农村学校的学生,不喜欢书,他们看书大都是因为老师或家长强迫阅读,只要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他们似乎更愿意看电视、玩游戏,甚至在一边发呆也不愿意看书。有时,虽然他们看似在阅读,但是在完成阅读之后,他们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已经全无,更不用提什么理解书中文章的含义、背景和写作方式等更深一层的阅读理解了,他们阅读兴趣的丧失,导致农村中学生的阅读量少,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低,物质积累和阅读质量不够高。

2.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欠缺

课堂上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不能轻易地迁移到课外阅读过程中。阅读参考书时,他们不会因为阅读对象的不同而选取对应的阅读方法,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略读。需要精读,但只是急于扫描,不采取笔记;只需要略读时仔细研究不会放手,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阅读效果不明显。

3.阅读对象不合理,阅读内容不广泛

目前,各种书籍在图书市场售卖,但更多的盈利目的使得商家去采购一些没有营养的书籍。有的学生或家长因为没有经验,难以避免盲目选择书本的行为。或书目过于单一,导致阅读狭隘;或盲目听取孩子的意见,选择一些书,不同的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干脆将购买课外书籍的任务交由孩子,造成一些无益的学习书籍出现在学生的书桌上。很多书籍虽然具有丰富的内容,但写作过于杂乱,毫无章法可言。因此,尽管阅读量大,但仍然没有很好的语感,词汇不丰富,使得学生的文章写作时常出现词穷或乱用词汇的问题。

二、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阅读质量

1.开拓书籍来源,创造阅读条件

(1)家长的配合

学校应当经常性地召开家长会,并要求班级语文老师或班主任不定期地展开家访活动,让家长深入地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的支持

农村初中也应该积极建立相应的图书馆、阅览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馆必须定期开放,图书要定期更新。让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够拥有更广泛的阅读资源,避免反复地阅读几本书籍,造成阅读疲劳,降低阅读兴趣。

2.施以正确的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努力做到:一是自己的书,你会选择,只要选择阅读,你必须读的,不要放弃;二是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阅读时间的生活条件,不能全凭学生自己的喜好,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不想读了就不去读;第三,必须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学习计划。这些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和家长要提醒和监督。

(2)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课堂要严格训练,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能够利用精读和快读等各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可以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如科普书籍阅读教程,文学和艺术书籍阅读教程,报刊阅读教程,适合初中学生略读童话阅读指导,精读科学故事阅读教程,读数据指导类书籍积累型。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阅读与笔墨共生”的习惯。

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根据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老师可以选择给学生配上优秀的插图书,或者讲故事设置悬念,让学生猜结果。学生在被吸引后阅读兴趣会增加。但注意阅读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小蜂蜜”专题讲座、“综合学习”成绩报告等活动。内容主要放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听、看、思、收集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一活动,开展新书《小问号》答疑游戏等,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双向沟通,激发学生的启迪智慧,挖掘出自己内心存在着巨大的能量。

农村初中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应当根据当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避免强制逼迫学生进行阅读造成学生反感,但也不能够完全放松管理,让学生自由进行。

参考文献:

篇12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课外阅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课外阅读心得体会1说起古诗,我们都不陌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它了。我对古诗也特别感兴趣,以前学过的古诗我现在还是记忆犹新。我最喜欢的古诗有《示儿》、《已亥杂诗》和《夏日绝句》。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所写。“死去原知万事空”的意思是我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无影无踪;“但悲不见九洲同”的意思是我只是悲痛祖国河山还没有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意思是如果等到宋朝军队收复北方的日子时;“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家祭时别忘告诉你父亲统一的好消息。我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来学习的。《已亥杂诗》的作者是古代诗人龚自珍,“九洲生气恃风雷”的意思是国家的兴旺必顺依靠疾风迅雷;“万马齐暗究可哀”的意思是万马无声的局面毕竟令人悲哀;“我劝天公重抖擞”的意思是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奋起精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是打破成规的降下治国人才吧。这首诗更能看出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操和对国家的热爱,为了国家的兴旺不惜一切代价。所以我们要爱国,要对祖国有一份希望。《夏日绝句》的作者是爱国诗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的意思是活着就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是死了也要做成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的意思是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意思是他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回江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敬佩项羽的英雄气概。

我特别喜欢这三首爱国古诗,我要学习那些诗人的爱国精神,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爱国之人。

课外阅读心得体会2《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着”。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课外阅读心得体会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直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但被高震东校长改为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我怀着莫名其妙的心态阅读了这篇文章,读后感于聊以自慰。

高震东校长说:“以天下兴亡己任”是孟子的思想。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是的,责任是一种负担,当我们出生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神圣的土地上,我们可曾想到我们还有一种责任——中华的荣耀感,我们要用青春和热血将祖国这颗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明珠变得更耀眼,更加光彩夺目!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细节决定成败!如今许许多多游手好闲的人,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了,到头来什么事都不会做,一事无成,甚至怨天尤人!在一些人眼中,随手丢一张纸屑,随地吐一口痰,在河里扔一个小易拉罐瓶,……这算不了什么,小事一桩!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行为,全中国十三亿人,每个人都丢一张纸屑,吐一口痰,那就有十三亿纸屑和痰,这是多么大的大事。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善事不要因它小就不做。恶事不要因为它小而去做,集小恶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有了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将来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想做到中国有我,天下有我,世界有我必须从小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相信我们终能为自己扛起一片天空,为国家扛起一片天空。

课外阅读心得体会4人若有不屈的信念,她的目标不管有多大,也会有一天实现。在我前不久看的一本书——《红岩》,这里就有这种精神。

《红岩》讲的是在40年代,在重庆歌乐山下,一些地下工作者对鬼子的抵抗。在这里培养出了一批批英雄;有舍己为人的许云峰,有临危不俱,拥有不屈的信念的江姐。我最敬佩的是江姐虽然她是一个女子,可她却没有女子的柔弱,而是有男子一般的坚毅。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江姐在大街上看见自己的丈夫的尸首挂在大街上,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而江姐却不像一般妇女一样,变得不堪一击,而是把悲愤化为力量。

当江姐被捕时,在敌人毒刑拷打下她也守住共产党的秘密,她还说,毒刑拷打是小事,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心是铁做的。这句话是需要多少勇气才能说出,这都是因为江姐拥有不屈的信念。

而我呢,自己的每一次的扪心自问就会让我羞愧,从而多了一份信念。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题数学题不会做。那一天我坐在房间里,苦苦呆望着天空,手里握着一支笔,桌子上摊着一本数学作业,我的笔始终没有落下,我心想;天啊,怎么会有这么难的题啊。算了算了,还是别做了。我便放下笔,想站起来,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红岩》这本书上,我自言自语道;江姐受尽磨难,可她还能坚持,就是因为她拥有不屈的信念,我要向她学习。我再次坐下,开始解题,此时的我知道只要拥有不屈的信念,再难的题也会迎刃而解。

江姐的精神——不屈的信念,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会时刻向她学习这种精神。

课外阅读心得体会5今天,我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故事主要讲了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奋勇作战,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可在第二次总攻中,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可他们一死两伤。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篇13

一、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可以充实人的头脑,启迪人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知识面的宽广与狭窄,阅读量的多少,已成为学生成才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学生要健康成长,就需要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开朗,知识更丰富。

3、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怀、广博的知识,更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通过课外阅读,可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忠心、诚心、信心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等。

5、通过课外阅读,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风俗、人情、习惯等,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名人与时事等。

二、当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2012年九月,我对本校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过一项调查,主要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有多少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

2、主要读哪些方面的书籍;

3、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4、有无合理安排阅读的时间。

经过大量的观察、询问、问卷调查等,我了解到:

1、我所在的这所农村中学,只有约20%的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其他大部分学生除了接受课本知识以外,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浪费了很多课余时间。放学回家很多孩子忙于帮家里人干农活,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即使是进行过课外阅读的学生,也只是阅读一些小人书、故事书、武侠小说等,对学习没有很大帮助。

3、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4、没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只是偶尔有时间随手翻翻,翻后即忘,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5、小部分学生家长为提高子女学习成绩强压他们阅读《点拨》、《题解》等,学生往往很不乐意,学习效果不明显。

通过以上调查,我认为:农村中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和揪心,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三、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

1、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适时启发、引导、激励。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介绍名人的励志故事和发愤图强的精神,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书籍的营养,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2、要让学生确立正确的课外阅读目标

首先要让学生从不愿到愿意阅读课外书籍,进而发展为想读、爱读、善读;其次要让学生有计划的阅读,不要盲目阅读;再就是要注意让学生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

3、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如:一周读一本课外小读物、一个学期读2-3部名著等。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如:每天阅读1-2小时,让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养成天天读、月月读、年年读的良好习惯。

4、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要有取舍

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是让他们什么都读,而应注意取舍,要选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书籍,应摒弃那些俗气的、低级趣味的书籍。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制定各年级的具体阅读内容,要发挥学生的特长、优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检验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的只让学生不停地阅读各类书籍,而应适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总结、检验。

1、在学生按老师的布置、安排进行课外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总结,肯定他们阅读的优点,适时进行激励和表扬。

篇14

提倡学生课外阅读,也不是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在纷纭复杂良莠杂存的阅读文本中盲目涉猎。应该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益。人人认为,以下的指导工作应该力求到位:

1.课内课外结合,优势互补

课外阅读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提醒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适当结合课程内容,这样课堂教学就自然起到了指导课外阅读的功能。反过来,课外阅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这种良性循环使课内课外产生了强烈的互补效应。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珍爱生命”时,鼓励学生阅读较为浅显的《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生命知识篇》、阅读知识与感情交融的冰心的《谈生命》、阅读丰富诱人的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都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关于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因此,课堂教学是“必须”的,而课外阅读则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做好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利用课外阅读的补充优势,才能进一步增强思品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积极撰写思品小论文,培养思想品德意识

课外阅读中读写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第一,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必要时应做好摘录,并组织交流,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第二,指导写读书心得。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这还仅仅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撰写阅读心得的指导,要求学生定期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慨与独到见解,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和要求学生把所读材料中的正确观点、典型事例、焦点现象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相应的记录,积累属于自己的思想素材。

3.开展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提升思想品位

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辩论会、新闻会、时政讲座;办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判断、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正与反、美与丑、是与非,并能自觉地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树立良好的是非观、价值观,进一步发扬优点和长处, 较正缺点、弥补不足。

4.实施有效评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课外阅读行为,改进课外阅读策略,激发出学生更强大的课外阅读动机。

进行模糊评价,立足学习进步。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思想进步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堂学习的评价方法那样运用听讲效果、感知程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上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大量的课外阅读常常促使学生开始独立地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用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从书中汲取养料,并以主人的态度运用和创新,达到“书为我用”的境界。

注重过程评价,着眼素质提高。课外阅读是一个“外引素材,内化感知,提高素质”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成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对学生思品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据此,应坚持渐进性的评价原则,在追求课外阅读评价的结果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