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精挑细选,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做学生书籍挑选的好参谋。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有趣味性、可读性和真实性,还要注意所选题材的广泛性和体裁的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图书馆里有小说、散文等书籍,这些作品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抒情,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英语审美能力。当然,这些读本应以简易为佳,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中学生读本系列《双城记》、《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等。这类读物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阅读《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疯狂英语》、《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等报刊杂志,它们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内容新颖,语言丰富、地道,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不仅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动态,还体验了语言变化的日新月异。
二、化整为零,变不可能为可能。
教师帮学生算笔帐:如果每天课外能坚持阅读15分钟,以每分钟100个单词计算,每天就能读1500个词,30天就是45000个词,365天就是547500个词。即使一年之中只读300天,也至少能读45万词,而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对八级目标的要求。如果每分钟阅读速度为200个词(据统计这是高中学生泛读应达到的平均速度),一年就是108万。这个数字看起来简直是天文数字,但这个天文数字只要每天抽出15分钟就可以实现。
三、注重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如猜词、略读、扫读、分清文章的事实和观点、推理判断、预测下文、理解大意、了解重点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等。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克服读必出声、逐字阅读、手指引读、转动颈部、纠缠生字、不当返读等不良习惯。
四、实战演习,强化阅读冲刺训练。
开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做阅读冲刺训练,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以正常速度读5分钟,数一数共读了多少行,然后从停下来的地方往后面数同样的行数,用铅笔在空白处做个记号,尽量在4分钟之内读完;然后再从停下来的地方往后面数同样的行数,尽量在3分钟之内读完;继续往下数,最后争取在2分钟之内读完相同的行数,这时,学生可能只能抓住几个单词,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让眼睛快速移动并从文章中获取一些内容。最后再让他们以正常的速度阅读5分钟,数一数共读了多少行。和第一次的5分钟相比,所有学生都有了提高。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如何运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途径展开的:
1.培养阅读兴趣,奠定阅读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同学们进行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读书实践。
1.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喜欢听故事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我就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一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完拼音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样就引导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1.2利用名人效应、历史典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渴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名人层出不穷。我就利用孩子们对中国古代名人的崇拜心理,通过办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人通过读书增长知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来激励学生。孩子们往往为了办好一个名人故事趣谈、一期名人板报要查阅很多书籍,阅读大量内容进行筛选和准备。为了能在各种评比中小露头角,他们往往会下大力气进行课外的自主阅读。
1.3引申教材,培养兴趣。把教材中的课文恰当地引申开来,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空间,从而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小学中高段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读的能力,而且养成了一定的读的习惯,在工作中我注意认真地去分析学生的这些情况。主要表现为:参加课外阅读兴趣组的学生增多了,学生爱围报栏,爱看课外书等等。这就为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基础。我在教学精读课文时,巧设悬念、疑点,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答案,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的《》一诗时,我就布置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关于翻雪山、过草地的文章或书籍,这样既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词句的理解,又使学生从中获得了阅读带来的喜人的结果,从而又使学生明白了只有多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
2.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把知识灌给学生。换句话说,现在的教学应为学生以后的自学打下基础。阅读教学更应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着眼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1掌握阅读方法,学会独立阅读。
2.1.1多读:俗话说:"开卷有益"。我提倡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老师和家长不必太在意学生的阅读的范围,只要是孩子们喜欢读的书都可以拿来读。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不管读什么书,都应按这样的步骤去进行:先粗读,再细读,最后再精读。注意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真正读有所获。
2.1.2多动手:语文学习不仅使学生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内化过程。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结合的环境,让学生的说、写有形可依,有据可依。我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天写读书笔记,把在阅读过程中的好字、好词、好句分类摘抄下来,并注意总结概括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绘动手去画一画。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石,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提高智力。因此,提高阅读能力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小学生阅读局限于课堂内部,阅读范围比较狭隘。本人将从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课堂内外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分析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见及建议。
一、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家长往往把学生的阅读教材限定在书本当中,甚至会限制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普及,小学生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电子网络游戏、动画当中,阅读兴趣不浓;其次,小学生缺乏指导,没有能力辨别阅读教材的好坏。
在课本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欠缺,考试试卷中的课外阅读题型也往往是小学生们失分最多的地方。在课堂表达方面,阅读能力匮乏,学生很难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影响小学生阅读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家长往往以分数判读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家长重视课内阅读而忽视课外阅读,让孩子的阅读范围受到了局限。另外,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阅读的榜样,导致孩子在家往往关注电视,喜欢玩耍,而忽略课外阅读。
2.自身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的阶段,对事物充满好奇,更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愿意通过电视、网络、动漫接受新事物,而不喜欢文字性的阅读。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则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校园因素
学校往往以成绩判断学习的学习情况,老师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课外阅读,再加之各种科目较多,学生往往没有充分的业务时间进行阅读,而且小学生也没有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这就容易造成小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课堂范围,阅读内容也多限定于课堂教程。
三、课堂内外提升小学生阅读的方法
1.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感兴趣,小学生才更愿意花费时间投入到阅读当中。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
(1)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阅读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需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阅读。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兴趣来感染身边的学生,让他们也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这样他们才更乐意参与到读书活动当中。
(2)培养榜样力量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榜样,而且榜样的力量能够引导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在阅读方面,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树立榜样,例如,可以经常给学生们讲一些名人的故事,鼓励他们阅读,可以有意识的给他们讲"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人读书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读书热情。
(3)鼓舞激励
每个学生都喜欢老师的赞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堂课前几分钟都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以及自己的所学所悟,并对此进行鼓励,这样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旦形成,就会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对于课外读物,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方向。
(1)学会做笔记
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理解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年级对学生阅读提出要求。例如,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以安排对平常阅读中遇到的词语、精美的文章片段,精美语句,名人名言进行摘抄;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写阅读日记,读后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阅读技巧
良好的阅读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节省阅读时间,而且可以扩大阅读范围。例如,在读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文章让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比较精美的文章可以进行精读,故事性的文章可以跳跃式的阅读,对于阅读中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标记。也可以培养阅读时的关联性,例如,在讲《蜜蜂》一课时,可以有意识的介绍《昆虫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3.举办阅读活动
单一的阅读务必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要提倡读书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成就,增强读书的欲望。
(1)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动到生活中,将知识转化到自己的脑海中,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可以每周进行一次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每周给学生们布置阅读主题,例如,在讲"我的战友"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在业余时间读一些关于的生平事迹,以及与他那个时代相关的知识。然后进行一次关于事迹的探讨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开展阅读知识竞赛
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老师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提前布置好阅读知识竞赛题目,这样学生就能够针对这个主题进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拓展阅读面。例如,在第六册"讲寓言两则"一课中,针对寓言故事,可以开展一次寓言知识竞赛,班级分为三组,学生自己分工进行课外阅读,总结寓言故事,每组可以准备三十到五十个故事,然后让对方进行解答,也可以根据故事回答词语。比赛时不允许带笔记,这样学生就会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掌握更多的寓言词语,而且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当中。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阅读面,拓展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课外阅读条件,减少学生课内作业,保障阅读时间,另外,老师也要对学生阅读进行积极的引导。当然,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根据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通过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学勇.试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由于现在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仍然是课堂,所以课内阅读通过语文读本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十分迫切,但课外阅读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面对这头“拦路虎”,语文教师应立足课堂内外两阵地,鼓起“阅读之舟”的风帆,乘风破浪。
一、课内阅读教学法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方向。
阅读要围绕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思路和写作特点进行,包括三点:其一,理解文章的内容,即阅读客体所承载的各种信息、观点、感情。其二,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具体说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这是文章显性的外部形式;二是材料的选择安排、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语言修辞,这是文章隐性的组合手段。其三,理解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就是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这就是阅读文本的方向。
(二)课堂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在明确了阅读方向后,阅读文本时,先让学生自学。自学前,老师不要做过多的引导。学生自学后,就让学生针对课文的理解谈自学的体会和感想,在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听客,而要适时指点,引导问题深入化或激发不同的看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前面的学生自学与教师适当点拨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一个总的认识和把握。
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所以在课外这一块重要阵地上,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爱读书。兴趣是探究事物的最大动力,所以先让孩子爱上读书,在校园内营造读书氛围,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阅读,“其身正,不令而行”。在班会课上开辟读书时间,教室可贴一些读书名言,对那些在平时课堂提问中和写作文时能够运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的同学,尤其要大力表扬,使这些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会让他们更爱读书,还会带动一大片同学想读书、爱读书。
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时,家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教师应与家长勤沟通,引导家长在家中也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内容优秀的书籍和适宜的读书场所,还要创设读书氛围,自己多读书,并能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阅读,共同体验,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最大最好的激励。
其次是读好书。教师应对学生读书的种类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因为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爱好,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和介绍。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不好。无疑是让我们注意阅读的广度,所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之不足、课本阅读之不足。
课外阅读 文本解读 文本改编 教学设计
教师因本着“与作者对话”的原则,对所选取的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进而对文本进行合理改编,使之符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并遵循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文本、体验文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将以The tactics to be a time master from successful people这一课外阅读文本为例,从文本的深度解读、文本的合理改编及创新的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来阐述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文本的解读与设计。
一、以文本的深度解读为起点,多渠道挖掘文本内涵与亮点
1.解读标题,把握作者构思,培养预测能力
一个好标题,往往用最简洁、透彻的文字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常常也是课文的精华浓缩,对全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The tactics to be a time master from successful people这一标题就体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The tactics to be a time master,二是successful people。根据这一标题的解读,我们就可以大胆预测文章将围绕两条主线展开:What are the time tactics? And who are those successful people?由此可见,以解读标题入手,可以初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剖析语篇结构,找准切入点,提升英语思维能力
语篇结构是学生整体分析和把握语篇内容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进行语篇输出的框架基础,也是教师分析文本内容利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赵慈爱,2009)。无论是对句子、语段的理解,还是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都需要借助逻辑推理来完成。对逻辑推理的训练可以通过侧重对语言深层含义的把握来进行。教会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获取信息,推敲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让学生依据特定语境,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语篇中不曾表达但又蕴含其中的意义。
3.赏析文本语言,捕捉话题信息,提炼文本主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其从多个角度感受西方文明之美,其中就包括对文本语言的鉴赏。
The tactics to be a time master from successful people不但向我们提供了人生实验中精练出来的时间管理实战技巧以及时间管理文献中最好的几个观念,也让我们品尝到了文本的语言与内涵之美。
(1)文本用词的精确之美
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品味用词的精确达意,领悟英语语言的妙处,为后续的提高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作铺垫。如原文中的establish,比起set及build up更具神韵;而dive in传递了潜心做事的意蕴。
(2)文本句型的多变之美
原文多变的句型不但体现了英语的节奏美和旋律美,而且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That’s why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are those who’ve mastered the time-saving tactics described here. (why引导的表语从句与who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结合增加了句式的复杂性)
Whenever she’s tempted to fritter away time, doing something that doesn’t contribute to the magazine’s success, she glances at that issue, and it gets her back on track. (Whenever引导的让步从句与doing这一伴随状语清晰表明了All top performers established priorities.)
(3)文本修辞的灵秀之美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理念为引领,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语言技能目标中要求高中毕业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从应试角度来看,全国各地的英语高考试题中阅读题分值占试题总分的比重超过50%。因此,英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课外阅读是在阅读中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现状分析
(一)缺乏对阅读观的正确认识
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挤掉了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导致课外阅读的开展困难重重。同时受高考体制的制约,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二)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不少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对西方语言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颇感困惑,而英语阅读文章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因缺乏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对阅读产生畏惧感。此外,有些教师将平时阅读课上成语言知识点或语法规则讲解课,导致学生缺乏阅读技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导致学生对阅读丧失兴趣,更无从谈起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三)缺乏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虽然目前市面上的英语阅读材料很多,但大多数因生词过多而造成阅读难度偏大,远超高中生的阅读水平,高中生在课本上获得的词汇量不能适应课外阅读材料对词汇提出的较高要求。
三、实施办法
(一)确定目标
1.总体目标:
扩大学生词汇量,激发阅读兴趣,开阔视野,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阶段性目标:
高一年级:增强英语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量(除教材外)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
高二年级:掌握英语阅读技巧,提升英语阅读速度。课外阅读量(除教材外)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高三年级:加强阅读技巧运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提升。课外阅读量(除教材外)达到30万词以上。
(二)课程研发
1.课时安排。① 各校增设一节英语课(或英语自习课)专门用于英语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策略及技法,提升阅读能力;② 双休日两节英语课连排,作为英语课外阅读课(原有的双休日安排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为保证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各校务必遵照执行)。
2.材料选用。各校根据学情,可选用:
①首先推荐全国各省市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板块;②《晨读晚练》、《典范英语》、《津津有味·读经典》等系列丛书,它们由易入难,由浅入深,是很好的分级阅读读物;③分年级选用《新概念英语2-4》;④学生自行订阅21st century或《上海英文星报》,教师选择其中通俗易懂的时事新闻供学生阅读;⑤为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可不定期放映适合高中生观看的英语原版影片或录像。
3.阅读量建议。① 四星级中学应高于阶段性目标的20%左右;三星级中学平均阅读量应高于阶段性目标的10%;普通中学平均阅读量应不低于阶段性目标。②教师可针对实际情况对他们的阅读数量和质量提出具体要求。③学生阅读笔记的层次可高可低, 内容可多可少,从具体的词汇或语言知识点到读后感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笔记的内容。④ 选材注意难易适当。为保证教师优质选材,每次阅读材料的右上角务必留出空间,让学生反馈选材的难易度。
(三)指导要求
1.明确阅读计划和要求
教研组长组织本校老师集体讨论并制定本校的课外阅读计划和要求,然后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牵头,对阅读计划和要求进行细化。
2.指导阅读策略
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基本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课内的阅读教学是圈养,而课外的自主阅读则是放养,但放养决非放任自流。在有了好的课外读本后,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水准,从阅读技巧和策略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之贯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还应以身作则,深入到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3.优化教学策略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型限时阅读:①扫除语言障碍;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②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③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④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欣赏精彩语段;⑤抓住主要情节,剖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⑥撰写50-80字的读书笔记等等。
(四)考核评价
1.对行政考核。①是否增设阅读课时;②是否对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管理和考核;③是否有学校课外阅读的评比和共享等。
2.对教师考核。①查教师的阅读指导备课情况;②查教师每周布置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和阅读量;③查教师是否定期对学生有阅读反馈举措,及时向学生提供建议、帮助和鼓励;④ 教师是否对学生的阅读笔记作检查和恰当的评估,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研究关注新闻报刊自然阅读对学生外语学习自主性是否有提升作用,同时关注对英语教学中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消遣性自然阅读实践有助于学习者自主性的增强和英语阅读成绩的提升,并促进了良好的自然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引言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阅读是培养语感比较好的方法,死记硬背产生不了语感,阅读理解打勾练习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读得多,语言现象接触多了,才能产生语感,这是国内知名学者黄源深教授对阅读在外语学习中重要性的精辟见解。尽管泛读或自然阅读的重要性得到认可,然而,据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了解,中国学生实际上在课外时间里读得很少,或者说,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量与其应该读的量之间相差甚远。国内学者张绍杰认为,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量不够,写作水平低,陷入了读写危机。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阅读量偏少?笔者认为,当今,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阅读方式极大影响了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方式。而新媒体时代如何继续保持和加强传统阅读方式和扩大阅读量?笔者以为,新媒体阅读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造成阅读碎片化和快餐化的倾向,因此要采取合理的阅读方式,做到趋利避害。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使学生自主投身于泛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一定要继续保持下去;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尝试新媒体阅读,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培养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促进英语学习。而本质上是丰富学生的自然阅读体验,使自然阅读成为一种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自主性。
新闻英语报刊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强的特点,是非常合适的阅读材料,对培养英语语感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其它教学措施都相同的情况下,以新闻英语报刊为主要课外阅读材料,持续的课后自然阅读实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应试能力有无提高?多大程度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自然阅读习惯?笔者以某校英语专业大一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学期的课后自然阅读实践,试图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二、理论验证
1.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对于二语自然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阅读附带词汇习得效果研究上,研究结果大都表明,持续的自然阅读有助于加强词汇识记效果;而目前关于自然阅读对提升学习者阅读理解测试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所指的自然阅读材料包括常见的英文杂志与报刊等,材料后没有阅读理解问题;而附有阅读理解测试题(以选择题打勾练习为主)的阅读材料,在笔者看来,不适合用于自然阅读实践,因为,许多学习者容易陷入为做题而阅读的误区。
本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于自主学习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西方对英语阅读过程的研究时间较久,近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一些观点看,英语阅读教学应强调自读多读、加强词汇教学及背景知识教学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古德曼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鲁梅哈特(D.G.Rumelhar t)的交互作用理论和现代图式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交互作用理论强调阅读理解即是文本信息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对自身已有的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的过程。阅读不仅仅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同时加工的过程。现代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理解的过程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而自然阅读的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都广泛多样,有利于扩充学习者的内容图式。
2.课外阅读实践必要性。据笔者的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根据笔者测算,以某校英语阅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英语泛读教程》(高教社版)为例,1-4册的阅读量(词汇量)来看,泛读教材本身每一册的阅读量都在6万字以上,而第4册的阅读量达到了7万字;四册教材的阅读量总计接近30万字。如果按照课内学习时间与课外阅读时间1:2的比例来算,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应达到3小时,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应达到60万词左右的阅读量。以每周学习6天时间计算,平均每天用半小时左右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学习者除了学习教材外,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高效地实施课外自然阅读实践至关重要。根据笔者的调查,能达到上述阅读量的学生很少,而只有少数学生能保持消遣性阅读的习惯,许多学生陷入了为做题而阅读的误区。
3.新闻英语报刊作为阅读材料的优势。新闻英语报刊有自身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快”和“新”。所谓“快”,指某一新事物或某一新概念的表达能很快地在当代英语报刊中出现,如:“人肉搜索”(human-powered search)、“医托”(hospital shill)等新词一经出现,它们的英语表达马上就能见诸于英语报端,这是传统教科书和一般词典望尘莫及的。所谓“新”,指表达新事物的英语新词大多是率先出现在英语报刊中,再流行于世的。另外,新闻英语的语言遵循新闻写作三原则,即力求报道内容的精确性、语言文字的简洁度和语句结构上的清晰感,表现在措词上,报刊英语经常使用简短有力的小词;表现在句型结构上,报刊英语经常采用紧凑精炼的简单句,避免冗长复杂的复合句。这些特点使其成为适合阅读的大众化文体,作为课外阅读材料非常合适。
三、实验设计与过程
1.研究思路。顾名思义,自然阅读附带的阅读任务以思考题为主而非阅读理解选择题,它强调阅读过程,关注阅读习惯的养成和保持阅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重阅读体验而非理解,似乎对学习者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提升不具有针对性;而阅读理解测试则更倾向于强调阅读的效果,关注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准确率的提升。由此可见,两者在理念上有差异。
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理解测试训练带有很强的应试性,大量训练有助于对阅读技巧和应试技巧的掌握;然而,其弊端是容易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大量的阅读理解测试训练容易使学生陷入为了应试而阅读的误区,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所涵盖的人文知识的自然吸收,造成阅读倦怠。目前的阅读理解测试题目类型以选择题为主,当正确率比较低时,学习者的自信心易受打击,从而对阅读本身失去兴趣。
笔者假设,课外自然阅读实践将对以下三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1)提升阅读速度与培养阅读技能与技巧,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应试能力。(2)扩大阅读量,增强自主性,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自然阅读习惯。(3)扩充词汇量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本研究主要关注上述第一方面,即自然阅读实践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以实验前后两个班级的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分别作为前测和后测,检验笔者的假设是否成立。
2.研究对象。笔者确定某校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第二、三学期(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实施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自然阅读实践,检测自然阅读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实验对象是大一新生,学习动力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适应了大学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足,但是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阅读习惯可塑性强;另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都实行在固定教室早晚自修制度,利用晚自修统一开展自然阅读实践,便于学习者间相互交流与激励,有利于合作学习和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笔者选定一个自然班为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
同时,选定另外一个自然班为实验班,除了常规教学外,利用晚自修实施课外自然阅读实践。实验开始前,笔者对上学期实验班和参照班英语阅读课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卷面平均分分别为60.8,60.1;标准差分别为8.67,8.12(表2),经统计软件SPSS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班级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391,p=0.697>0.05)(表3)。另外,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班中能够每天坚持半小时课外阅读的学生都不多,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量普遍偏少,说明课外阅读都需要加强。
3.确定阅读材料。笔者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两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这两份新闻报纸时效性、新颖性强,其涵盖内容与题材全面广泛,有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时事,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后没有附打勾练习(选择题),体现非应试性特点,以满足消遣性阅读的需要,目的是培养自然阅读习惯,减少打勾练习的负面影响(见表2)。
4.研究过程。在实验开始后的两个学期中,笔者都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课任课教师,同时笔者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同时,任课教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两个学期的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实验班和对照班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同之处在于,对于实验班,任课教师提供英文报纸21st Century(纸质与PDF)和China Daily(PDF)给实验班,作为主要阅读材料,同时辅助以其它英文学习杂志,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修时间相互传阅,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每个学期持续16周,两学期共计32周;而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同样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推荐阅读数目,但区别在于,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不提供报纸给学生,学生自主购买或借阅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具体指定阅读内容,而是要求学生相互传阅这两份报纸,并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目的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用消遣性阅读的阅读方法阅读英文报纸,并记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查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本,并组织学生相互传阅读书笔记本,交流阅读心得。而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直接提供新闻英语报刊给学生,也未明确要求学生购买相应报纸利用晚自修时间阅读,未做具体要求。
同时,教师对实验班的自然阅读提出以下要求:(1)利用读书笔记本,设计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课外阅读计划。(2)读后撰写内容概要和读后感,并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评价报刊内容难易度与对阅读材料兴趣度;学生之间相互阅览彼此的读书笔记本,对阅读情况进行互评。上述措施的目的是通过自评与互评,提升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意识,从而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实验班学生实行集体晚自修制度,学生在室学习便于自然阅读的实施。实验统一在晚自修进行,每周有三个晚自修学生阅读新闻英语报刊。实验时间持续两个学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根据个人兴趣度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类阅读材料,并通过自评和互评监控自己的阅读。
从表2和表3得知,自然阅读实践实施前,实验班阅读理解平均成绩为60.8,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60.1,经统计软件SPSS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班级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391,p=0.697>0.05)。自然阅读实践实施一个学期后,实验班的成绩(后测一68.26)高于对照班的成绩(后测一65.74),但是t检验的结果表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异不明显(t=1.180,p=0.242>0.05)。这说明,自然阅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成绩的提升,尽管两个班的成绩差异性并不显著。而在自然阅读实践实施两个学期后,实验班的成绩(后测二66.24)明显超过对照班(后测二59.78),t检验的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4.056,p=0.000<0.001)。以上数据说明自然阅读实践能促进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表明,相比学习者自己寻找阅读材料,教师采取主动性,提供新闻英语报刊给学习者,这对培养阅读兴趣起了关键作用。另外,本研究也表明,课外自然阅读实践不能完全抛弃附带产出任务,而记读书笔记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附带产出任务需加以重视。本研究也表明,学习者课外阅读投入时间与自主性总体水平与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呈正相关。经过自然阅读训练的实验班成绩逐渐超过对照班,同时,自然阅读实践对学习者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效果不一定明显,需要坚持不懈长期实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四、启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闻英语报刊自然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的消遣性自然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从长远来看,持续的自然阅读保证了阅读量的积累,学习者的语感增强,在有成就感的阅读体验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本研究对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即课外阅读实践应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协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消遣性自然阅读,扩大阅读量,提高成绩。本研究时间跨度长,关注自然阅读的过程监控,但是时间跨度长也使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非语言因素以及学习者在寒暑假假期期间的个体学习经历差异因素对阅读水平的影响并未考虑进去,后续研究可持续关注学习者个体学习效果差异。
关键词:初中历史;阅读;理解能力
在很多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学生的历史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弱的学生几乎对学习历史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进而导致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不断下降。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用多种阅读方法、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等方面入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好的历史阅读动机是学生对历史阅读产生的兴趣,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将历史阅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对提高自身历史阅读能力的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比如,在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历史阅读前应用幻灯片、多媒体、图片或卡片等教学资源来营造阅读氛围。阅读后,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掌握情况,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但要注意提问方式的鲜明性、艺术性、形象性。比如,“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但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呢?请大家变换一下思维的视角,从课本材料中分析两个国家当时的综合国力。”并通过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来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来全面、客观地分析本课中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合作探讨阅读材料的欲望,还能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阅读材料,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应用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即从课本中提取信息,它是一个复杂的、积极的、活跃的、充满创造性、提高心智的过程,阅读可包括精读、朗读、速读、齐读及美读等方法。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恰当运用这些方法来为历史课堂教学工作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进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运用精读、朗读、齐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见解。并提出学生进行阅读时需注意的几点要求:要按照顺序,仔细看清每一个字,对文章的句子、段落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要理解重点句子和字词的表面意思,并理解它的表达作用、情感色彩、深刻含义、在全篇中的作用;要从文章所阐述的思想与其他事物联系来仔细体会文章所描绘的背景和阐述的道理。通过阅读课本中人类各个文明之间的冲撞和交融两方面的具体实例,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能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步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认识,进而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探究精神、归纳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
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阅读材料有关,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水平、能力倾向等方面,并把课本作为重点阅读材料,在选择其他课外阅读材料前要尽可能和学生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便为搜集阅读材料做准备。在挑选材料时应为学生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篇幅长短适宜、内容配合教材、引人入胜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比如,为初一学生选择《上下五千年》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二十六史故事》等;为初二学生选择《》《近代爱国英雄故事》《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故事》等;为初三学生选择《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美国历史人物》《欧洲历史名人》《两次世界大战》等。同时,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当学生对阅读材料某一部分的理解不正确时,应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反省,使学生逐步体验成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增强学生对历史阅读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举行读书故事会、历史故事朗读比赛、历史知识手抄报、举行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阅读的乐趣和魅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第一,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第二,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句型结构的密度大,不适用于快速阅读的训练;第三,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用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的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此外,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许多地方存在差异。如果我们只了解所学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而不知道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文化背景知识,则无法理解这种语言所表达的某些真正意义,就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要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高中生英语阅读现状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的习惯:一是习惯于逐字逐句阅读文章,从而减缓了阅读速度,对文章的理解变得困难;二是过分注重细节,忽视对材料的整体理解,把握不了材料的中心和重点语段;三是猜测生词能力差,不少学生养成了遇到生词就翻字典的习惯,缺乏猜测技巧。但是,阅读对高中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近年的高考而言,阅读理解部分占整份试卷的27%。从题量上看,阅读量从原来的四篇增加到现在的五篇。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在原文中找答案和简单的计算,逐步发展到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发挥想象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这些不仅对学生的做题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其深层理解能力也颇有挑战性。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选择难易适中的英语课外阅读。很多高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都存在畏难情结,其实,我们只要选择适合于我们自己水平的读物,通过阅读只会使我们感到如鱼得水,兴趣横生,提高水平,进而引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动机。相反,却只会事倍功半,对英语阅读感到如履薄冰、索然无味。
(2)选择感兴趣的题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对于英语课外阅读来说,如果我们选择阅读的书籍是我们所喜爱的,那就等于我们选择了英语学习的兴趣,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可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也是成就成功阅读的关键。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某个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写作者的写作态度及写作意图。通过阅读作品,我们要和作者产生某种思想上的共鸣;要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或顺着作者所阐述的某种观点的逻辑思维关系,从而做出对阅读材料的正确判断,切忌以自己的观点先入为主。
(4)注重长句、难句以及复杂句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长句、难句以及复杂句,这往往影响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一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此类句子的分析方法,同时在实际训练中指导学生将长难句子化整为零,再难的句子只要抓住关键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做阅读训练时,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坐姿端正,集中注意力,然后要求学生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如:① 阅读时要默读,不能出声或在心里默默地读;② 不要指词阅读;③ 避免回读;④ 要学会猜词。只有克服了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思路才不会被打断,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更多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6)养成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应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摘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学会用英语写些读后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从最初的浅阅读逐渐养成深阅读的习惯。这样,学生对阅读的作品不再局限于主旨大意,还能对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理解,真正读有所得,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让学生大量阅读, 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能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能力,从而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张红波.让英语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1).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阅读理解;词汇量;训练
在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下,英语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这个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锻炼学生的理解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是很重要的。在新课标中改革下,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的阅读量加大,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考察点也越来越多。在本身阅读理解的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又加大问题的难度,这对初中生来讲是个双重挑战。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教师制定好完善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提升策略刻不容缓。为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要具体谈谈那些在新课标下提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
一、正确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是遇到的困难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算是一个比较难的组成部分,她对学生的词汇量,课外阅读量,语法,理解能力等多方面都进行了考察。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根本上的探究,找出问题所在,通过对问题透彻分析能使策略变得更加的完善,同时能让老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根据观察,我总结出目前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上有以下几个问题:1、词汇量的积累不够,造成阅读的速度慢。2、课外阅读量少,不能快速、充分的理解文章。3、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盲目阅读。4、在阅读理解中不断受挫下,学生对阅读理解有了“惧怕”的心理,还没开始做题,就想要放弃。
二、构建完整的阅读教学结构体系
得出一个完美的教学策略的前提必定是有个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生对英语阅读理解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开始阶段,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学习基本上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的。这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生来讲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构建的方法有很多,传统方法是前做好预习,找好对学生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并在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做好标记。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PPT和flas的形式向学生形象的展示整个阅读理解的解题过程,以及解题方法。
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新课标下的英语学习不是机械的学习,而是灵活的掌握学习方法,在轻松学习的状态下还能得到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初中的英语阅读理解也不例外。根据多年的经验下面我总结了一些关于提升阅读理解的小技能,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效果。1、词汇量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单词的理解上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根据词根来猜测单词的意思,比如说“-en”这个词根有“使…能够”的意思,那么就可以知道“ensure”有“使确定”的意思,可以知道“enable”有“使能够”的意思。2、联想对比,根据同音词或者反义词来扩大记忆,比如说“turn up”意为“声音调大”可以猜测“turn down”意为“声音调小”。3、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对完全不认识的单词进行猜测词义。4、先略读文章,掌握大意,再精读,透彻理解文章。5、针对细节题,在文中找出关键句。
四、扩大阅读面,增加词汇量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有了坚实的基础英语学习这栋美丽的大厦才能稳固。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根本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课外阅读面不广。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拥有丰富的词汇量以及深厚的课外阅读积累不但能提高学生在阅读速度还能让学生把文章理解的更加透彻,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初中阶段大概要掌握1350个、扩充300个单词,这些单词不一定要全部拼写出来但是要做到看见单词就知道中文意思。单词的和语法的记忆期是有限度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这些单词和语法不断的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是个有效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能是单词反复记忆,同时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五、加强阅读训练,提升阅读理解的水平
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的强化训练是关键,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巩固基础知识,提前接触不同的题型,不至于在遇到新题的情况下变得慌张。所谓的强化训练当然不光是题目的练习,它还有对学生阅读的练习,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课前做好阅读预习等都是学生训练的范围内。阅读训练对学生的好处非常多。首先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它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在猜词义这个环节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纵观历年来的中考试卷,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值。所以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应当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以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阅读动机在学习行为系统中具有核心意义,是学生阅读的动力。阅读动机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时会集中全部注意力,而阅读动机弱的学生,会出现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阅读能力的发挥。对我校六年级学生进行英语阅读问卷调查,在“你是否喜欢英语阅读?”一题中,11.5%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53.7%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喜欢,3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只有0.8%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以上数据充分证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是感兴趣的,阅读动机较强。而对于剩下的学生,由于没有很强的阅读动机,因此没有勇气和信心去做英语阅读,更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差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主要是指词汇和语法方面。词汇量是阅读的关键。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于有大量的生词不理解,读起来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在讲什么。很多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词汇量不足,因此不敢阅读。事实上观念应该转换一下:就是因为单词的储备量小,才要通过读文章来扩大单词量。阅读是扩大单词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当单词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部分学生发现单词都认识了,但是依然不理解句子的意思,这就是语法方面出问题了,薄弱的语法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又一重要因素。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而语法则是词汇构成语言的规则。有的句子比较复杂,有的句子中有一些固定搭配或习语,对于句型结构和语法规则掌握的较差的同学,阅读时就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了,而是要靠多接触文字现象,也就是多在大脑里储存英语语言材料才能逐步结合语法增进理解。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很难对所读材料有真正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对俚语的认识、应用和理解的不足、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的不了解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对文章的内容的内涵理解就会越深刻。因此。我们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也传授给学生。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克服母语的干扰,消除文化障碍,进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技巧缺乏
阅读顺序。在进行阅读时,是先看题目还是先读文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5%的学生先看题目,52%的学生先看文章,13%的学生无所谓。多数学生都是拿到文章就读,读完后再看题目,往往会忘掉信息,导致多次回读,从而浪费时间;如果先看题目,带着问题去阅读,就会有利于提取有效的阅读信息,排除干扰项,提高阅读效果。
遇到生词时的处理方式。部分学生比较依靠他人或字典,而不是联系文中意思进行猜测,这种依赖性会让学生的猜测理解能力下降,这在考试中会更加明显。他们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注意力只放在孤立的单词理解上,结果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不能从语篇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理解根本没办法提高。
阅读方式。调查数据显示,60%的学生是默读,16%的学生音读,22%的学生指读。对于音读,不管是有声朗读还是无声朗读,都会让学生的发音器官处于工作状态,时间一长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疲劳感。音读的另一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限制。也有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逐字逐句地翻译成中文,依靠母语来理解,影响了阅读速度,也养成了靠母语理解英语信息的习惯。有些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习惯于返回句首重新阅读,这种回视也会影响到学生阅读的效果。少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玩文具、边读边抖脚、边读边左右摇摆等等。这些不好的习惯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外阅读 学生 语文素养 途径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同时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语文学生氛围,构建课外课内教学的体系,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入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现代化技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下五千年》课外阅读指导中,先利用旧知进行课前导入,提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代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语言过渡:就是这样的五千年,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回顾这些故事内容,给我们简单讲讲吗?进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向学生介绍《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并简单介绍作者,激l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提出:“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并提出“序中自有华章在,劝君读书先读序”的读书建议,根据学生汇报的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共同阅读,指导学生选做读书笔记,学生结合所做的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所得。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使学生学会精读文章集中表现思想情感的语句,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进而实现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的目的。
二、重视教学反思,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得学生在反思中优化思维结构,以课外阅读为重要依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伊索寓言集》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学情,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二是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首先,教师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并讲伊索寓言故事,转化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教”中,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对于自己的书,学生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对于借来的书,要在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并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指导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并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做好学习反思,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营造阅读环境,搭建课外阅读交流平台
为了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教学充分的重视,并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和教学渠道,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存放在阅读角,以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完善学生课外阅读条件设施,改善图书馆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库,进而实现学生阅读环境的维护。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级学情,向学生进行读物推荐,借用名人评价、讲述创作故事、设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发挥出课外阅读的价值,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和要求。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和测试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各级各类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的题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拓宽、难度逐年增大。这充分说明教育界已经改变原来只侧重对语法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做法。这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地提高。制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本阅读材料量较少,所选课文的阅读材料过于大众化,没有完全给予学生所想获得的语言信息。因此,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掌握课内知识就越容易。他主张教学工作中要有两套教学大纲,其第二套大纲就是课外大纲,课外阅读在其第二套大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同时也是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的一条途径。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口语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
笔者一直重视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非常有限,要让学生学好英语,仅靠一套教材是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如何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足够量的课外阅读,指导和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搞课外阅读活动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怎样选择好课外阅读材料呢?
1.注重阅读材料的趣味性。
兴趣是行动的最大内驱力。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会积极投入其中,认真思考,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英语笑话、寓言故事、科普小品、人物传记、脍炙人口的名人演讲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阅读。
2.把握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应该选择难度最接近或稍稍超出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课外读物,这样最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习得,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又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
3.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识记后的短期内遗忘速度较快,以后则逐渐缓慢,如能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就有利于延长记忆,使知识得到巩固和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重要补充,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充分利用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开展有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拓展,体会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4.选择简短精悍的阅读材料。
如果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则容易获得成就感;文章太长,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学生将很难继续读下去,也就会丧失阅读的积极性,甚至会半途而废。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来看,其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在自身的实践中逐渐养成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要靠一种悟性,这种悟性是学生自己领会、思考和亲身体验的结果。就好比学习游泳的人,单靠听教练的讲解是不行的,须下水练习才行。教师要做好一个好教练,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教师的作用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消除学生学习过程的盲目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可每周利用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1.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阅读前导入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相关文化及背景知识,并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还为读后的延伸活动奠定基础。对此,这阶段就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还要有利于增加教学的可操作性,并有利于学生进入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读前导入的内容设计要自然、简洁,并与阅读材料内容紧密联系,避免牵强附会而给人“连拖带曳”的感觉。
2.限时强化阅读,指导阅读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是学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阅读前教师要限定学生的阅读时间,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有关文章主题或事实细节的指导性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简答题、判断题或选择题,目的是让学生搜索关键信息、了解大意,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所设置的题目,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加以指导。
(1)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
在阅读开始时,教师让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如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猜测词义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阅读活动是理解作者通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达到与作者交流思想的目的,所以不必为了个别生词而中断阅读去查词典。学生可以猜测词义,接着读下面的内容,让思想跟着文章的脉络、人物的情感、情节的发展走。
(3)养成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必要。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进行扩大视距的训练。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每次移动注视的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一口气连续读完几个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教师应要求学生阅读时不出声、不复视,克服先把文字变成声音,再去想它的意思的习惯。
3.加强检查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师生关系 阅读习惯 课外拓展 技巧指导
在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比值很大,这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材料较多,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随着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用最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英语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英语,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学好英语阅读知识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从controller (控制者)的角色向 conductor( 引导者)的角色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位学生。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没有精神压力的氛围中,只有这样,学生对学习英语才会有兴趣,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积极性才更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才会增强。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要经常进行口语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之间围绕课本的阅读内容进行互相提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少学生不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也缺少对学生必要的指导,以至不少学生养成了不好的阅读习惯。如:不能默读,都是出声阅读;阅读时总是在内心里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字音;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回过头去重复阅读;阅读时头总是左右摇摆;遇到生词就立即去查字典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路,降低阅读速度,阅读效率低下。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可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具体的阅读要求。如:(1)默读,默读和朗读相对立,指在心中读、不动唇、不发声音,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是一种较深刻的阅读方法。(2)遇到生词时,不要马上就去查字典。阅读材料中出现生词是很正常的,要让学生不要害怕、也不要立即就查找工具书。可让学生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合理推测该单词的意思,有些单词则可大胆放过。(3)按意群阅读。很多学生喜欢逐词阅读,花费的时间很长,也影响对句子正确内容的理解。可以按意群将句子中的词按组分开,逐组阅读,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对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准确。如:the mother was selling fruit at one the long bar and her daughter was selling drinks at the other end. 这句话中计有22个单词,如果按单词阅读,这一句需要读22次。如果按意群就分为四组,逐组阅读,四次就可完成。The mother was selling fruit/at one end of the long bar/ and her daughter was selling drinks/ at the other end.
三、实施阅读材料的延伸,巩固阅读教学效果
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可以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加以充实、巩固。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课后也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选择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阅读材料。不要总是追求那种“T”、“F”等选项,可以借用其他的方式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如:在阅读叙述性的文章时,可向学生大致介绍故事的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便于学生理解;在阅读说明文或科普性文章时,可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关键词,如:first, next, then, for example, thus, therefore, in short, in brief, 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中各个部分间的关系。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实现的,它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甚至还有可能反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理性对待,切不可急于求成。只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适当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行合理的指导,那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