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B
近年来,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已经对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职业技能竞赛逐渐成为检验日常教学质量的途径和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尤其是在教学方面,职业技能竞赛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引领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模式的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职业技能竞赛集中考察了相关专业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整体认识。在仿真环境的高压力竞赛中,学生快速成长。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压力不大,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不够;然而在比赛中,所掌握技能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必须精准。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能时很难获得企业环境的感受,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隔阂。但是,职业技能竞赛创设了一个模拟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接近企业要求的环境里进行竞争,同时增加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实际应用。此外,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生和校内外的教师、同学以及比赛组织方的各种接触交往过程中,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实践证明,参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中,都较其他同学有明显优势。
(二)有利于职业院校明确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都努力了解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并为此开展了很多尝试性的工作:包括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工学交替环节,一直以来个职业院校都进行的顶岗实习,在教师队伍建设环节增加挂职锻炼等。这些努力和探索,对学校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有所帮助,但还远远不够。无论与企业进行何种方式的接触和了解,都必然受到学校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和学校当地、至多是周边一些城市的个别企业进行交流,这样就导致学校无法对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有全面的把握,尤其是对行业企业的整体认识和发展方向缺乏认识。技能竞赛的开展都是经过与相关行业协会以及用人单位深度调研后精心设计的,普遍邀请行业企业的一线专家学者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做出精准定位,让参赛的学校可以有明确的认知。
(三)有利于开发符合教学使用需求的实训软件
为更好地体现比赛的仿真性,各个比赛的组织方努力和相关企业共同开发更好的仿真软件和设备应用于比赛。软件公司以往多是独立开发软件,或是与院校合作开发软件,很难开发出既贴合工作实际,又符合学校教学使用需求的实训软件。目前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方多是与行业协会和教育部门合作,由行业协会或者教育部门牵头软件企业,进行针对院校需求的行业企业工作情景仿真软件的共同开发,使大批适合学校使用的教学软件涌现出来。
(四)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指导职业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具备企业知识非常重要。比赛反映的问题多是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中,需要参赛选手应用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师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大多数教师会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认真学习研究,加强自身的行业企业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在竞赛内容方面,由于比赛方的精心准备和筹划,更好地体现出了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比赛过程中,也同时学习其中的相关内容,对自身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五)有利于检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检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平台,不仅全方位检验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还可以检验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职业技能竞赛中,首先体现出来的是指导老师对比赛的理解,对行业企业以及对职业技能要求的认知。只有指导教师有明确清楚地认识,才有可能对参赛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进而在日常教学中将比赛的内容和精神贯彻到教学当中。在比赛中,参赛选手所表现出来的竞赛能力,不仅仅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的结果,同时也是日常教学的集中体现。因此,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同时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六)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技能竞赛的开展,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校企合作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在技能竞赛的开展过程中,企业和学校之间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在赛前和赛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沟通,创造了很多学校和企业交往的机会,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竞赛前,学校为准备比赛,指导老师常常带队深入企业一线环境学习,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比赛中的各种场景的由来和目的。有些企业为了扩大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会以各种形式参与技能竞赛,为竞赛的组织方提品、设备、软件支持等。在竞赛过程中,企业代表也会通过观察、挑选本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影响职业技能竞赛作用于教学的因素
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这种作用要影响到教学环节,使每个学生受益,还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有限
从校内选拔,再到各级比赛,虽然在层层选拔过程中,很多同学参与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何种层次的比赛,最终能够参加竞赛的只能是极个别的“优秀”学生。对于大多数在校学生而言,职业技能竞赛离他们有着遥远的距离,即使是很多院校开展的校内竞赛,也不可能做到全员参与。这是竞赛本身的性质要求的,全员参与的是考试,不是竞赛。所以竞赛只能使极少数学生受益,普通学生无法直接获得职业技能竞赛所带来的意识改变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院校及教师参与不够
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国家级竞赛只能是个别院校参加,大多数学校的选手在省赛阶段就被淘汰,根本无缘国赛,无法真实感受到国赛中展现出来的行业企业最新动态。这样就导致优势院校能够获得政府和行业企业传递的各类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其他院校则很难获取这些信息。这种情况导致技能竞赛的引领教学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专业覆盖范围有限
职业技能竞赛只能针对相关专业的主要技能进行考核,无法做到全面的覆盖。各学科涉及的专业知识都非常广泛,而技能竞赛在短暂的比赛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专业知识都融入到比赛当中,只能是就专业的主要要求进行考核。因而职业技能竞赛不是万能的,所体现的只是其引领性。而在日常教学环节中,除了要将这些突出表现行业特点的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将大量的基础性的、拓展性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有限
有些竞赛的组织方仅仅看到竞赛本身,忽视了竞赛的引领作用,甚至有些比赛的组织方为了增强比赛的竞争性,在比赛前乃至于比赛后都对比赛的内容、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细节进行保密,或者说公开的程度不够。这样就导致参赛队伍的选手和指导教师很难对比赛有全面的认识,大大降低了竞赛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有些学校的领导只看到竞赛成绩给学校带来的荣誉,没有充分认识到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巨大引领作用,为了比赛而比赛,没有很好的把技能竞赛的作用转化到教学当中。比赛指导教师也把比赛的指导看做任务,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只关注比赛本身,没有将比赛的内容和思想及时转化到教学中。
三、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
(一)将竞赛体现的指导思想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顶层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书面保证,更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建立专业标准的载体。每个学生接受的教育培养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具有普遍意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才市场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思想,坚持科学合理、务实够用的原则,密切结合企业岗位设置和企业岗位技能的需求,为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认真领会行业企业发展方向,认识到人才培养既包括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又必须与未来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将这些思想和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每个同学在受教育阶段都能得到技能竞赛带来的指导作用。
(二)将竞赛内容分解到课堂
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是将技能竞赛的作用转化到教学的最关键、最直接的环节。竞赛指导教师大多是一线教师,在指导竞赛之外,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日常教学一线,直接面对所有学生的教学工作。指导教师是竞赛的直接经历者,对技能竞赛的感受最深,对竞赛内容的了解最直接,可以把竞赛中的具体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分解到课堂,在特定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直接展现给所有学生。
(三)多方位交流,充分理解竞赛精神
竞赛指导教师是竞赛最直接的接触者,但是指导教师毕竟只是一两个人,无法将其在竞赛指导过程中的感受全面传达给其他教师,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也不能对职业技能竞赛所要表达的指导性有完整的把握。因此,需要各种方式的交流,补充、拓展由技能竞赛带来的各种先进理念和标准。通过参赛师生交流,可以更详细地理解竞赛的细节,了解学生对竞赛的理解,在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有针对性。通过校际交流,特别是向一些参加高等级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的院校交流学习,可以弥补对一些观念认识的不足。通过校企交流,可以参考比赛情况,结合生产实际,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现状和需求。
(四)多角度展示高等级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在比赛内容上体现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岗位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为考核内容,以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为考核标准,较为全面的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尤其是高等级的竞赛,因其对各个相应专业的巨大指导意义,要运用各种手段展示给职业院校。展示的内容包括比赛设定的标准及其设定的原因和目的,比赛涉及各种项目的内容、方法、评判标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甚至要说明比赛过程中哪些项目是与真实工作有一定差距的,让选手和指导教师有明确的认识。此外,要让参加比赛的院校有明确的认识,更要让无法参加比赛的院校通过这种展示,了解和感受技能竞赛所引领的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和现实的行业企业生产标准。
(五)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
要将技能竞赛的作用融入教学环节绝不是一两个竞赛指导教师能够完成的任务。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团队共同努力完成的工作。为了把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融入教学,也必然要依靠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能参与一到两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而技能竞赛所体现的指导意义往往是针对整个专业多个课程的教学。要把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作用体现到具体的教学中,除了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还要组成教师团队,充分探讨、领会职业技能竞赛所体现的各种对教学有益的内容,并相对全面有序地展开相应的教学实践。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在教学环节能发挥多大作用,在于竞赛设置的合理性和其引领性,在于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的密切性,在于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和教师的努力。职业技能竞赛虽然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但职业技能竞赛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如何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郝文友.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4):225-226
[2]刘永新,杜学森.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4(21):43-44
[3]邱青青.职业技能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22):47
[4]肖海慧,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54-155
[5]贾艳丽.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3(8):16-17
[6]陈向东.浅谈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J].农业机械,2012(32):79-80
【关键词】甲钴胺 地塞米松 银杏叶注射液 低频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中图分类号:R764.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52-02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近来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常见原因尚不能明确,可能与内耳代谢障碍、病毒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相关,及时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9月在我科就诊的39例患者经过纯音测听检查并结合病史、诊断为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颅脑CT排除听神经瘤等颅内疾病。发病时间3小时~30天,皆为单耳发病,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21~77岁,轻度聋3例,中度聋6例,中重度聋17例,重度聋10例,极重度3聋。
1.2 治疗方法 甲钴胺注射液采用日本卫材珠式会社的产品Methycobal(中国药品注册号970376)2.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20mg静滴(所有患者排除胃溃疡病史),地塞米松每隔3天减5mg;每天1次;银杏叶注射液(通用名为舒血宁注射液,由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0天为1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5年济南会议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1)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2)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3)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4)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不足15dB。
2 结果
参照上述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本组39例患者中痊愈6例(15.38%),显效16例(41.02%),有效15例(38.46%),无效2例(5.12%),总有效率93.6%。
3 讨论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通过CH3-B12在转甲基的过程中加强调解基因的转录,促进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在神经细胞内用于轴突,轴索中结构蛋白的合成和代谢及软磷脂的合成,进一步促进螺旋器及变形神经节纤维的再生[2]。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反应的作用,能有效地减轻内耳内淋巴积水,从而改善内耳微循环及内耳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内耳小动脉有迂曲盘绕行走的特点,正常情况下,此处的血流速度比较缓慢。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各种原因(如受寒、情绪激动、病毒感染等)可以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致血管痉挛、组织缺氧、水肿、血管内膜肿胀,进一步导致局部血流减慢、淤滞,内耳终器因缺血、缺氧而遭到损害。血液粘稠度增高,则易在此发生血小板沉积、粘附、聚集,甚至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内耳损伤。内耳血管微循环的障碍,微血栓的形成,血管淤滞是造成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3]。动物实验表明银杏叶注射液能够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凝滞血栓形成,并有强大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能改善内耳缺血[4]。我们在临床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徐蓓,邵健.甲钴胺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972-973.
确保质量
今年全国毕业生727万,贵州省首次突破1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校为促进就业,专门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会议,全力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共同努力,切实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上半年,学校举办了三场大型招聘会,提供了超过毕业生人数3倍的就业岗位。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就业培训,针对就业需求进行分类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方向和就业渠道。其中接受SYB(创办我的企业)创业培训的人数从往年的几十人增加到200多人,目前学生的6个创业项目通过与乌当区工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沟通后接了地气,现均已启动。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以领跑“大数据”的决心,强化校企、校地合作,深度培养人才;艺术学院组织“艺术之星”系列专业技能比赛;职业技术学院从观念上下功夫,改变老师只重教学不管就业的状态,将就业工作常态化,要求教师与企业一对一牵手。
主动服务
贵州师范学院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离校工作,明确提出“通力合作、整齐划一、限时办结、温情离校”十六字方针指导全校毕业生离校工作。为此,学校各职能部门简化程序、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前做好统筹安排,根据学院划分办理时段,以班级为单位办理的事务一律分班办理,相关办理办结流程、要求等提前挂网公示。届时,将职能部门集中在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同时,各二级学院充分上传下达,统筹协调,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学生百分之百知晓,确保离校工作高效顺畅。
在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我们看到,校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学生没有拥挤,各窗口工作进行有序。校组织部、校团委前期已陆续为毕业生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因而集中办理期间只有近1/3的学生需现场办理,极大缩减了排长队人数;资助中心提前将贷款学生的确认和贷款知识答题在网上完成,大大提升了办公效率;教务处、保卫处两个窗口凡不涉及补交相关费用的学生离校单上就差盖一个公章。
温馨离校
如何让毕业生温情离校?学校自上而下在思考。“怀感恩、载青春、再起航”、“情留师院 放飞梦想”等不同主题的温情离校方案迅速呈至校领导。学校明确指示,服务必须高效、言语必须温暖、信息必须及时,对不能及时离校的学生可以说明缘由暂时留住学校,杜绝生硬地“扫地出门”;离校期间学校将专门派车,将毕业学子送到各大车站(简称送站)。
学校送站期间,学工部专门精选校园文明督查队中工作热情高、战斗力强的队员组建了一支欢送队,全程帮助2014届毕业生运送行李、协调服务。后勤处全力以赴调集所有校车兵分三路将学生送到金阳客车站、东客站、贵阳火车站,整个送站工作从6月13开始,整整持续3天。
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立查立行立改的师院人正行进在切实改进作风、温情服务师生的阳光大道上。(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责任编辑/杨仪)
为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对人社事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更加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好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更好地惠及民生,根据省市安排部署,2016年在示范区重点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法制人社建设”四个专题,广开形式,深入开展“人社政策惠三湘”主题宣传年活动。
一、求真务实,做好宣传工作
示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接到“人社政策惠三湘”主题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后,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有综合财务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联络协调和日常事务;各科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具体负责提出各自业务领域政策宣传点,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工作。
二、广开宣传形式,多方位宣传
针对人民群众接受习惯和方式的新变化,为切实增强宣传实效,扩大宣传范围,拓展宣传渠道,示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电视报刊进行多方位宣传,2016年在示范区微信公众号发表20余篇,在官方网站发表30余篇,对各级报刊投稿50余篇,发表文章25篇;
三、走村入户不留宣传短板
为切实了解辖区居民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我局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一进二访”等活动,开展专项宣传活动8次,接待群众四千余人,实地走访群众680余户,共发放政策宣传资料2万余份。
在校就业指导中心强有力领导下,在各学院就业服务部的积极配合下,在校社联的热切关注下,大学生就业协会秉承“推荐英才,服务社会”的工作宗旨,以“继承优良、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在就业协会全体成员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并且第七届就业协会空前扩大了本协会的影响力、打造出了王牌学生组织、全方位拓宽了就业信息渠道。与此同时,本届协会成绩喜人——荣获“2011-2012年度校级优秀社团”、在湘潭市第五届模拟招聘会上荣获“优秀组织奖”。第七届就业协会工作接近尾声,特此总结优点与不足,望第八届就业协会扬长避短,将协会更加出色地继承、发扬。
本年度就业协会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加大了就业协会与各方的交流
招新后,为促进协会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协会与就业服务部之间交流,组织了一次内部户外活动。为加强学校与各学院就业服务部之间交流,08-09年度共举行会议四场;为促进就业工作意见的反馈和建议的收集,每次会议各学院都会总结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为加强协会与校社联的交流,协会由专门负责人参加校社联的会议,与校社联进行沟通;为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了解,邀请老师参加协会的会议、户外活动、进行体育运动如打篮球赛、乒乓球、聚餐、唱歌等。
二、提高了创新意识、营造了创新氛围、把创新作为协会本学期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1、协会常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一个对象为内部成员、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气氛活跃、每两周定期举行的常规活动。本学期共举行常规主题活动四场:由周静主持的题为“团队意识培养”:全体成员自由组成两队后,各团队给自己的队伍取名字、设计队徽、拟建口号。每队五分钟成果现场展示时间,形式不限,之后两队相互点评与发问。第二场邀请朋辈学生组织为协会进行的题为“在活动中感受团队力量”的活动,团队训练贯穿于三个游戏当中。第三场由熊文主持的主题为“怎样在求职中游刃有余的应对考官”的讨论会。增强了成员的口才与应变能力,为形成成员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辨的作风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为本学期全体成员参加的湘潭市第三届大学生求职大赛暨湖南科技的大学第五届模拟招聘会做准备以及为以后应聘奠定了基础。最后一场是由黄永庆主持的名为“成就领导才能”的讨论会,帮助成员正确地认识自我、协助成员找准定位、为培养下一届协会主要干部领导才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大家发散思维、积极献策、协调气氛、果断决策的主人翁意识让人欣慰。
2、创建“一帮一”式内部成员培训模式
“一帮一”式内部成员培训模式,是利用内部成员的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的优势,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是对主讲人口才、交流、策划、驾驭能力的一种综合锻炼,是对参与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这样协会成员在服务别人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不小的提高。
3、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敢于创新。
如在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就业知识竞赛中,设置情景剧环节,这样一改以往相同活动形式不变的工作思路,证明了我们敢于创新、敢于启用低年级有能力的学生,且又一次在实践互动中锻炼了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协会“开拓创新”的工作方向提供了典范。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渠道、改变宣传方式
1、为使宣传形式更规范化,本学期制作固定的宣传海报,使之成为协会的一种标志。而且纸质海报成本相对比较低,且可重复利用。在节约资金的基础上又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2、通过网络宣传这个渠道,扩大活动及协会的影响力。
协会在校内网上注册“湖南科大就协”的账号,在网上及时协会最近状态、活动相关内容、并一些与就业有关的政策、招聘消息、招聘须知、与就业创业相关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点击率已达500次,好友376位,发表日志159 篇,上传活动相关照片532张,共22个活动。考虑到校内网需要注册才能进入和就业网内存不大的局限性,已与相关老师洽谈,准备另开一个博客,且在就业网上做一个链接,增加点击率。
3、到目前为止,2011-2012年度共发新闻稿件6篇,其中关于就业知识竞赛的新闻稿点击率为815,由熊文提供的新闻稿件《三一集团副总裁何真临向科大学子传授融入社会的“独门秘笈”》点击率高达24118,其他新闻稿件点击率均在XX以上。
4、充分发动各学院的力量,每次大型活动都采取各学院同时宣传的手段,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各学院均张贴以北森职业测评为主题的海报两张,且在同一时间粘贴,高覆盖率使得达到了空前的宣传效果。就业知识竞赛由进入决赛的学院各张贴两张海报。这些工作既减轻了协会的工作量有使各学院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变网络为常规工具,使得工作开展更及时、有效
据最新统计数据,协会主要干部共收到与就业有关的邮件300多份,其中,谢晶晶收到190份,颜叶锋收到127份。收到与就业有关的群邮件25份。2011-2012年度qq群共享共上传文件次数达56次。
五、协会作为领头羊,带动各学院积极参加举行的活动,让活动真正进入科大的每个班级。如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每个班级都有举行以“职业生涯”为主题的班会。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就业知识竞赛,每个学院举行了至少两次跟就业相关的活动。
六、工作程序规范化、实行责任制
小型招聘会由黄永庆负责,由他在就业网上看到消息后,根据无课统计表与以往工作情况的安排人员,每次安排一个干部带一个委员,提前半小时去巢老师办公室拿批条,开了门后用ppt写上“某某公司招聘现场”,会后提前通知巢老师看是否有其他安排,做到及时把消息传到市场部。
七、为协会培养了一批肯吃苦、有能力的成员。如王丽洁累计值班次、曾白菊累计值班次、杨宏烨参加招聘场25场,尹力敏参加34场,苏剑几乎参与所有活动全过程,韩晶晶为就业知识竞赛的事情联系赞助商5个,花了 一两个月。
目前就业协会在2011-2012年度有待改进的地方与协会的发展方向
一、 有待举行一个完全由自己创新的活动,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构思、也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二、 各主要负责人、各部门的职责应该更加明确。
三、 为增强业务能力,邀请相关老师做业务指导。
五、 协会规章制度、协会活动资料、办公室文件、协会资金使用制度等方面应该更加规范、系统、完善更不断修正。
一、康复工作:
1、1月26号,市政府及残联等部门走访慰问了创业社区肢体残疾人于跃林,并送去慰问金。
2、3月2号第十二个全国“爱耳日”,市残联举办了助听器捐赠仪式,创业社区听力残疾人栾琪雯得到了一部助听器。
3、2011年3月8号,在市残联康复中心举办了磐石市残疾人互助、残疾儿童家长组织庆“三、八”节联欢会。创业社区cbm互助组成员杨春丽、孙玲、王忠海参加了此次联欢会。
4、5月12号市残联举行了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捐赠仪式。捐赠的器具包括拐杖、手杖、坐便器、盲杖等62件辅助器具。创业社区肢体残疾人董长春得到了一副木质拐杖。
5、 6月13号,我为社区的肢体残疾人周得贵申请了一副四脚拐,并和福安街道的康复协调员李承志亲自送到他家中。
6、2011年初就制定了入户走访调查工作,对辖区60名残疾人进行了入户走访,电话问询90余人次。
二、就业工作:
1、参加了3月31号在市残联康复中心召开的2011年残疾人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
2、参加了4月12号在市康复中心举办的磐石市2011年带传工程暨信息技术培训班。
3、参加了4月28号磐石市残联举办的“磐石市康复协调员、残疾人、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班。”
4、参加了6月8号召开的残疾人生活满意指数调查工作专项会议。通过这四次培训会议,使我增长了业务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主要是学到了很多知识。
5、6月13号-20号对辖区的44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残疾人家庭满意指数调查工作,并留下影像资料。
6、协助残联为社区7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2011年阳光家园居家补贴款。
三、宣文工作
1、1月初举办了首次城区未婚青年联谊会,创业社区的肢体残疾人吕强国参加了联谊会,并表演了节目。
2、在第21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0号我们城区12个社区联合走访慰问了各自社区一户比较贫困的残疾人家庭。送去了慰问品,并帮助他们打扫了卫生。
3、5月11号在市康复中心举办了城区肢体残疾人轮椅车比赛和盲人定向行走比赛。
4、5月15号以“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为主题的第21个全国助残日,并结合庆祝《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为主要内容。城区12个社区在主要街道地段设置了宣传台。向过往的行人发放宣传单。同时设置了盲人按摩桌。还有义工和我们一起发放宣传单和小册子。
5、今年的第2个残疾人文化周,市残联举办了一周的残疾人文化周系列活动。有残疾人作品展、摄影小组野外采风活动、第二次残疾人知识竞赛、还有各自社区搞的文艺活动。创业社区和福安街道联合举办了以“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展示特殊艺术风采”为主题的迎接建党90周年,庆祝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演出。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部分残疾人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残疾人知识竞赛创业社区以160分的成绩获得了第二名。肢体残疾刘宝华的剪纸作品和吕强国的刀画作品和刻瓷作品被市残联送往吉林市参加吉林市第三届残疾人作品展。
四、其它工作:
1、上半年为社区11名残疾人填写残疾证申请表,对其中的7名残疾人,发放了二代残疾人证,同时把他们的相关信息采集录入进电脑。
2、为李秋荣、郭宝君、宋婷婷、李恒4名残疾人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
伴随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摆在社会面前的大问题。尤其是农科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是加重,他们都是传统的就业型人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难以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开拓事业。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创业是近几年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的武器。通过少数有能力的人创业带动一帮人就业,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农科院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由于挑战杯创业大赛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所以只要是举办年就报名参加。
第一学期:听取高年级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的经验、心得体会,旨在对企业有初步第二学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学校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学生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掌握创业的理论知识,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应将就业创业的课程纳入公共课程或者专业必修课程的范围,建立完善创业评价体系,深化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创业素质双重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式促使高校急需培养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二是聘请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到校兼任教师,尝试实施走校企结合之路。
第三学期:参与专业知识讲座和企业营销、管理方面的讲座。学院邀请本专业领域的专家、知名教授讲解本学科的专业知识,配以硕士、博士论坛,营造校园创业氛围,逐步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常项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业和创业冲动,消除了学生对创业的神秘感,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列中来。开展企业高管培训课程。本学期邀请知名农资行业高管为学生作报告,听取他们创业历程,从中吸取精验和教训。
第四学期:举行院级、校级创业设计大赛。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专业知识和创业有了较深刻的掌握和认识,学院组织创业设计大赛、金点子大赛、专业知识竞赛、科技比赛等收集富有创意的创业点并进行评比与奖励。
第五学期:将搜集到的创业金点子进行进一步剖析整合,以期能实习商业转化。
第六学期:加强校企合作,到合作企业进行就业见习。创业教育需要真正的创业实践环境。在企业实习,学生可以学习到全方位的创业本领,在企业中,学生可以到不同的岗位上去学习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在为期半年的实习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为实施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安排学生实习既可学到创业知识,也可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和职业道德熏陶。
第七学期:结合国家优惠扶持政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创业园区,提供学生创业实战基地。经过三年的锻炼和学习,将创业比赛过程中涌现的完善的创业方案在该创业全区得到矫正、孵化和发育。高校应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基金,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成为高校提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
第八学期:公司试运营阶段。
农科院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取得的实效
以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农科院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营造了校园创业的氛围,推动了学生课外创业活动的普及。学生课外创业教育成体系、成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地不断发展,在校园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环境。推进了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涌现出一批学生学术骨干。
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调查显示68%的企业看重学生综合实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同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非常重要。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企业对学院学生评价比较高,调查显示,95%以上的企业对学生非常认可,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学生经过创业教育实战引导之后,工作技能显著提升,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强,能很快融入企业,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关键词:“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58-03
湖南农业大学“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开始于2001年,现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2007年,“六求”被正式写入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六求”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认定为学校重大办学特色;2011年,“六求”正式写入《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和《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正式明确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在学校本(专)科教学中基础性地位。
湖南农业大学“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由“求真”学术科技教育、“求善”文明道德教育、“求美”文化艺术教育、“求实”社会实践教育、“求特”个性发展教育、“求强”就业创业教育六个部分组成,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现已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和学分化的活动育人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自主、持续、和谐、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六求”素质拓展活动的满意度调查,旨在进一步了解“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六求”活动教育体系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召开座谈会5场,进行深入访谈30人,发放问卷1660份,回收问卷1607份,问卷回收率96.81%,其中有效问卷1525份,有效率为94.90%。调查的对象主要为2008级、2009级和2010级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包括各学院普通学生、学院学生干部,各校级组织学生干部代表等。
2 数据结果及分析
2.1 “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认知度
2.1.1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了解程度。通过对152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90%的学生了解“六求”,仅有1.05%的表示不了解,而且全是2010级低年级学生;在对“六求”活动教育的具体认知上,76.52%的学生知道“六求”包括的内涵,22.49%的表示基本知道或只知道一部分,表示不知道的为0.98%。此外,学生知道“六求”活动教育体系,但少部分学生对“六求”活动教育体系中所包含的内涵了解还不够清楚。由此可见“六求”活动教育虽覆盖面广,但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2.1.2 学生了解“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了解“六求”的主要途径依次为:通过参加活动(81.25%)、宣传栏和展板(71.41%)、学生手册(49,25%)、广播,报纸(49.05%)、学校下发的相关文件(24.00%)、其他(15.21%)。由此可见,“六求”活动教育更多的是通过传统手段进行宣传发动,对于运用新媒体、新途径、新手段方面还有待改进。
2.2 “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实施效果
2.2.1 “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1.27%。学生参加“求真”学术科技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科技之星知识竞赛(81.70%)、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75.34%)、科创之星大比拼(64.59%)、其他竞赛活动(54.03%)、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47.41%);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真”学术科学活动前五项依次是:科技之星竞赛(86.36%)、科创之星大比拼(74.82%)、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61.57%)、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48.07%)、其他竞赛活动(41.31%);学生最满意的“求真”学术科学活动前五项依次是:科技之星知识竞赛(82.36%)、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75.61%)、科创之星大比拼(60.85%)、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46.75%)其他竞赛活动(34.48%)。
学生认为在“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89.64%)、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精神培养(84.79%)、解决问题能力提升(65.77%)、其他素质(13.84%)。
2.2.2 “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4.27%。学生参加“求善”文明道德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校领导接待日(84.85%)、助老助残等义务活动(75.215%)、创建文明校园活动(68.52%)、爱国主义活动(61.05%);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善”文明道德活动前五项依次是:校领导接待日(87.61%)、助老助残等义务活动(75.48%)、创建文明校园活动(66.49%)、爱国/社会主义教育(53.25%)、榜样/警示教育(51.41%);学生最满意的“求善”文明道德活动前五项依次是:校领导接待日(86.52%)、创建文明校园活动(73.87%)、助老助残等义务活动(61.05%)、创建文明班级(56.98%)、爱国主义教育(53.70%)。
学生认为在“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培养了自身仁爱精神(81.51%),丰富了道德知识,规范了自身的道德行为(74.85%)、提高了自身认识和判断道德问题的能力(67.48%)、其他方面素质(55.80%)。
2.2.3 “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6.45%。学生参加“求美”文化艺术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人文讲坛(84.98%)、团支部展板秀(75.08%)、各种文化艺术节(67.61%)、支部才艺展(63.01%)、各院的讲座或论坛(60.7%);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美”文化艺术活动前五项依次是:文化艺术节等(85.84%)、人文讲坛(81.38%)、团支部展板秀(78.5%)、支部才艺展(58.03%)、普通话推广月(50.03%);学生最满意的“求美”文化艺术学活动前五项依次是:人文讲坛(83.34%)、团支部展板秀(80.98%)、支部才艺秀(73.77%)、普通话推广月(67.74%)、各种文化艺术活动(63.67%)。
学生认为在“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88.46%)、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71.47%)、丰富了文化艺术知识(79.28%)、其他素质(55.67%)。
2.2.4 “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5.33%。学生参加“求实”社会实践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社会调查(87.20%)、支教、三下乡(79.45%)、志愿者、公益活动(74.09%)、学习参观(65.80%)、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54.07%);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实”社会实践活动前五项依次是:支教、三下乡(86.01%)、学习参观(84.22%)、志愿者、公益活动(76.15%)、勤工俭学(70.23%)、社会调查(64.27%);学生最满意的“求实”社会实践活动前五项依次是:学习参观(85.63%)、支教、三下乡(80.22%)、志愿者、公益活动(77.47%)、社会调查(76.09%)、其他活动(64.45%)。
学生认为在“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项目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培养了务实精神(88.55%)、实践能力得到提升(84.19%)、增加了阅历(76.77%)、开拓了视野(73.49%)、其他素质(67.10%)。
2.2.5 “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4.30%。学生参加“求特”个性发展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学习活动(92.33%)、社团活动(89.70%)、心理健康活动(77.59%)、素质拓展培训(74.18%)、其他活动(64.03%);学生最乐意参加的社团类型依次是:社会公益类(86.40%)、文化艺术类(84.71%)、学术科技类(79.33%)、体育竞技类(73.02%)、其他活动(51.60%);学生最满意的“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项目为戏剧文化周(88.30%)、校园原创歌曲大赛(80.34%)、曲艺专场晚会(77.48%)、户外活动(70.44%);。
学生认为在“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培养了自重精神(87.66%)、学习能力得到增强(84.20%)、才智得到了发挥(77.58%)、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73.60)、其他素质(53.48%)。
2.2.6 “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2.34%。学生参加“求强”就业创业活动频率较高的活动依次是:创业论坛(86.85%)、其他各院创业就业论坛或讲座(81.15%)、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79.97%)、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71.31%);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强”就业创业活动依次是:企业校园行或高校名企行(89.51%)、创业论坛(82.87%)、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74.39%)、就业创业培训(65.72%)、其他竞赛活动(53.11%);学生最满意的“求强”就业创业活动依次是:创业论坛(86.77%)、企业高校行或高校名企行(80.21%)、大学生职业规划(76.39%)、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60.66%)、各院就业创业论坛或讲座(53.57%)。
学生认为在“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培养了自强精神(89.64%)、就业创业意识得到了培养(84.79%)、就业创业知识得到了丰富(79.03%)、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63.74%)。
2.3 “六求”活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2.3.1 学生参与“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倾向度。结果显示,学生参加“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拓展自身素质、锻炼能力(84.52%),兴趣爱好(71.02%),丰富课余生活(62.30%),获取学分(28.5%),学院和班级的安排(13.31%)、其他(1.11%)。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的动机都是好的,但小部分同学是由于班级和学院的安排或为了获取学分才参与,这部分学生在参与活动可能怀着应付的心态,对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应注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教育,端正其参加活动的
动机。
2.3.2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化支持度。学校将学分与素质活动挂钩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调查显示48.39%的学生认为这一措施对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40.13%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10.59%的人认为所起作用一般,而也有0.53%的人认为这一措施对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没有促进作用或是起相反作用,而对学分制实施各项措施表示满意的学生为90%,说明学校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还有一些地方亟需完善。
2.3.3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认证知晓度。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是学校“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规定每个在校生必须修满4个素质拓展学分方能毕业。调查显示约95%的学生表示知晓这一政策,而对于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的认证流程,选择“不熟悉”有5.18%,所以在学分制认证方面,学校应该通过学生手册以及其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指导。
2.3.4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认证满意度。据调查,90.03%的学生认为参加素质拓展项目学分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认为学校对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非常有必要。认为学分认证体系项目体系设置合理性为90.83%,认为认证流程设置科学性为92.41%,认为认证系统操作简捷性为83.09%,认证结果输出可得性为80.68%。
2.3.5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认可度与育人成效评价。学校实行“低年级基础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四年素质教育”教育模式,结果表明,89.31%的学生认为这一教育模式非常符合或是基本符合大学生的发展要求;超过九成(90.75%)的学生表示对“六求”活动教育体系非常认可或是比较认可;31.67%的学生认为“六求”活动教育体系育人成效非常显著,57.64%的学生认为“六求”活动教育体系育人效果比较显著,仅有0.46%的学生认为“六求”活动教育体系没有育人成效。
3 结语与建议
湖南农业大学“六求”活动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其活动体系科学、制度体系完善、项目体系全面、认证体系简便,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活动项目知晓度高、学生活动参与度强、学分认证满意度好、项目实施育人成效满意,实现了多种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形式的相互融通、学科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活动教育良性互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仁爱精神、人文精神、务实精神、自重精神和自强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和热情支持,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六求”活动教育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四项建议:
第一,实现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大学生“六求”活动教育作为一个专门板块纳入《湖南农业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生大学期间必须获得4个学分才能毕业,规定“六求”活动教育学分可抵充公共选修课学分,实现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融合。这将有效提升活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修订和完善“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认证体系。以“运作成熟、操作规范、效果显著”为原则,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层层研究和讨论,进一步扩充“六求”活动教育学分认证体系的活动项目,确保实现“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对全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有效整合和系统管理。
第三,进一步丰富“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理论成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挖掘“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理论内涵,进一步理清活动教育中“六求”目标之间的深层关系,探讨从目标体系到内容体系、认证体系的实现机理,为“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加强“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实践成果的总结和推广。不断总结“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模式特征;加强对“六求”活动教育效果的调查和研究;不断收集和提炼“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加大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焱良,罗薇.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的构
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6):7-10.
[2] 谭焱良.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研究[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4-133.
[3] 李毅,周妮笛,何伟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
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
(9):75-78.
[4] 刘海涛,徐磊.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研究与实
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
2011,(2):73-77.
[5] 王祚桥,张加明.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构建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63-65.
“积善助残•情暖海西”
2009年12月19日,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积善助残•情暖海西”爱心捐助活动首场捐赠晚会在福州举行。晚会洋溢着福建人民浓浓的爱心和对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的期盼。
省领导唐国忠、王美香、洪捷序,驻闽部队领导王振军、冯文平,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陈明端等出席晚会并为捐赠50万元以上的爱心单位和个人授爱心荣誉牌匾。
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省残联等16家单位联合发起“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积善助残•情暖海西’,爱心捐助活动”,在全省掀起积善助残的热潮。截至12月18日,短短3个月,共收到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爱心捐赠款2138万元。此外,特奥会筹委会还收到专项捐赠款5185万元,其中,第五届全国特奥会举办地福州市人民政府捐赠5000万元,支持特奥会比赛场馆的建设。福建省残疾人艺术团等在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游水平)
北京门头沟
温馨家园创建完成
近日,北京市残联温馨家园检查验收小组对门头沟区今年的第三批残疾人温馨家园进行了检查验收。至此,门头沟区13个街镇已经全部建立了市级残疾人温馨家园,目前门头沟区共有15个市级残疾人温馨家园以及25个职业康复劳动站,实现了残疾人社区服务全覆盖。
在残疾人温馨家园创建过程中,门头沟以残疾人的需求为根本,根据山区实际情况,整合现有服务设施,做到资源共享,让残疾人就近就便参加活动,并积极开拓思路,将职业康复劳动项目做细、做实,开展一些受残疾人欢迎的项目,保障了温馨家园的长效运转。
(门联)
江苏盐城
为精神病患者送医送药
近日,盐城大丰市残联组织医师深入全市14个镇和经济开发区,为5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这次送医送药下乡活动,既方便了残疾人,又节省了残疾人家庭的往返交通费,深受残疾人及其家庭欢迎。
大丰市残联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化、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组织实施为贫困精神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和免费给药工作。近两年来,共为全市2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为1000多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给药,减轻了精神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葛雪峰 曹霞)
浙江台州
重度残疾人托(安)养
“入住这里后,家里的负担明显减轻了!”近日,椒江区海门街道康平托养院,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肢体残疾人非常开心地告诉前来看望他们的椒江区残联副理事长王小燕。 据了解,目前椒江区进入托养机构集中托养的重度残疾人共有51名,居家安养44人,日间照料43人,均超额完成当年重度残疾人托(安)养任务。
椒江区2009年开始全面启动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基本满足全区重度残疾人托(安)养需求,全面实现共享小康目标。目前,椒江区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的有关补助款项,已陆续通过各街道发到托(安)养机构及残疾人家庭。
(罗永飞)
河南洛阳
扶持残疾人网上创业
近日,洛阳市图书馆内人声鼎沸,由市残联举办的“洛阳市2009年扶持残疾人网上创业电脑发放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共有83名残疾人得到了市残联扶持的一台电脑和区残联扶持的一年宽带使用费。
网上创业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自我创业。市残联根据市场发展特点,为残疾人选择了网上创业这个培训项目。洛阳市残联从2009年9月起,在主要区县开始普查就业困难及符合网上创业培训要求的残疾人,并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同时,为使残疾人网上创业活动能更深入规范地开展下去,市残联从洛阳师范学院选拔了26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将开展一对一的志愿服务行动,帮助残疾人朋友网上创业。就是通过这样的服务,洛阳市残联使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立自强。
(马文静)
山东青岛
综合保障服务中心开工
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残疾人综合保障中心建设项目举行奠基开工仪式。据了解,该项目将建成托养供养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特殊教育中心、综合的餐厅伙房及室内体育健身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崂山区综合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估算投资计划为7780万元。2010年6月份完成主体工程,2010年底力争工程全部完工入住。项目将严格按照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规范设计,建成后将对加快残疾人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崂联)
安徽铜陵
就业援助工程取得成效
患有视力残疾的吴福海在自己的按摩所内为顾客提供按摩服务,在享受工作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劳动报酬。铜陵市今年共有550名援助对象获得了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的援助。市残联近期的相关督查指导和跟踪检查情况显示,这些援助对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75%以上的援助对象通过创业获得良好收益。
为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铜陵市继续实施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无业贫困残疾人,对每人无偿提供1500元扶持资金,作为开办或启动创业经费。经过市残联等单位的精心指导帮扶与自己的辛勤劳动,这些获得帮扶的援助对象生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钱之跃)
湖北宜昌
全力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近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培训班在本县龙舟坪镇福利院举行,有龙舟坪镇各村共21名盲人参加训练培训。首期培训班培训的23名盲人经宜昌市残联验收,全部达到合格标准,经过培训训练,23名盲人均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视力残疾人较多,全县41.5万人中,视力残疾人就有6430人。为改善这一众多的视力残疾人生存状况,长阳计划广积财力、集中精力、保证人力,用三年时间,对全县有行走能力的视力残疾人普遍开展定向行走训练,让他们部分实现就业,全部能够生活自理。
(黄明义)
重庆
举办残疾人特殊艺术演唱会
“于黑暗中体味光明,于无声中感悟音律,于残缺中寻求完美。”近日,为庆祝“国际残疾人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在重庆市人民大厦会堂举行了以“生命・”为主题的重庆市残疾人特殊艺术巡演会。
在会上,众多残疾人艺术家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有手语诗、舞蹈、音乐剧、钢琴独奏、组合演唱等,优美的舞台布景和精彩而特殊的表演,使大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次演出,众多残疾人演员展现了艺术才华,他们用特殊的表演,诉说着残疾人热爱生命,渴望尊重和对那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唱出愿天下残疾朋友皆同浴阳光、同乐人生、共享幸福的生命之歌。
(李翼)
辽宁抚顺
开展残疾人工作知识竞赛
近日,望花区残联举行了庆祝“国际残疾人日”残疾人工作知识竞赛,区内30名残疾人专干及残疾人专职委员参加了竞赛,此次竞赛是对全区残疾人工作者的一次检阅,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有关残疾人工作的内容,也为今后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20-23%。而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根据对北京某著名高校学生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在大学生自我创业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1)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目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占88.5%;认同改善经济处境占49.2%;认同服务社会的占45.8%;(2)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信念,占88.9%;其次是一个创意,占87.6%;接下来是选择创业伙伴,占60.9%;然后是资金,占54.7%;接着是社会关系,占46.9%;最后是工商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依次是43%、42.2%;(3)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创办学生创业服务机构,这个比例高达85.6%。
主要是:(1)传统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起到了阻碍作用。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以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育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教学过程中忽视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3)应试教育体制使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出于兴趣;(4)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严重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从目前高等教育课程学习中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比例来看,实践环节比重太少。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途径
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通过对一定的案例分析,并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以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开展素质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每个人都有创业意识这种基因,这种基因是隐性的,需要去唤醒。唤醒的方式比较多,如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实施“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创业知识竞赛、创业模拟活动及创业方案设计比赛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活动为组织形式来实践创业活动。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晨曦创业社团”。该社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仅是该我近年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模式之一。我校团委以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为龙头,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通过第二课堂的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依靠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科技活动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大学生有创业不能局限在自雇型创业上,要在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造型创业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科技文化活动中的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等活动都应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使竞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组织大学生科技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科研方法的训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立足现实,关注社会,为学生创业能够创造性独立解决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三)着力素质结构,整体上提高能力
1、着力于创业的素质意识培养。创业的素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对创业目标的心理准备,才在有意识之间将自己的能力指向创业的意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创业能力。
2、着力形成创业素质系统。在进行创业设计时,要充分理解创业对大学生的实际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与毕业等同。也不能将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创业等同,要主动从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系统设计创业蓝图。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不定期的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整合多方资源,营造创业实践氛围,锻炼创业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尤其是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实施“以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创业实践氛围,锻炼创业能力”的战略是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字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教研室,并建立了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建议及展望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首先应当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助推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其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出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模式,形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完整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整合学校现有创业师资的基础上,从企业、政府聘请一批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就业指导师等兼任创业指导师;第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校友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素质拓展、企业实习、职业规划大赛等卓有成效的形式,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
[2]张建民,阳舒娟,范文兴.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6).
[3]任国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5).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针对的是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岗位群,这些岗位往往要求有关从业人员具有胜任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即运用获得任职资格过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会计岗位上表现出的职业素质中岗位适应能力、今后会计职业生涯中职业发展能力的开拓创新能力。为使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校培养,达到用人单位的这些职业能力要求,在毕业时实现“零培训”上岗,会计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树立理论教学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教育理念,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构建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实施。
一会计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培养的构建
(一)理念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树立和贯彻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意识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教学目的确定环节,是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环节。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明确应用型本科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和切入点,才能使教学收到预期效果。为此,教师要加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学习,提高应用意识,加强会计职业意识的理解和教学内容结合。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会计职业作为一个传统而又不断成长的管理职业,其职业意识包涵有反复训练形成的基本规范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发展意识、在现代企业管理环境中历练出的职业精神意识。其中,规范意识要求在处理会计事务中要以强烈的遵守规范意识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为准绳,熟练运用会计职业中的各项规范,并养成习惯,进而规范会计行为,这是会计专业学生能正确运用专业知识的前提条件;科学发展意识要求会计要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脉搏和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进程,注重引进、消化、吸收现代会计的理念和科学方法,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向为单位经济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等高层服务转变,从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等多个层面,注重思考和认识会计的职能和定位,加快向决策有用型、决策支持型转变。这是会计专业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职业精神意识是会计人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生活与成果的总和,它表现在两方面:会计文化和会计思想。文化方面包括:知识积累状况,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会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思想方面包括:会计人的道德风貌,世界观,会计人的情操信念等,他要求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客观公道、超然正义、创新开拓。
(二)内容上,科学地界定和理解本科应用型会计培养职业能力的内容
科学地界定和理解会计职业能力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来说,主要是以获得职业能力为目标。我认为当前会计职业能力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会计的社会适应能力、会计的开拓创新能力。
1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大学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系统性、理论性强,为会计人员提供了会计实务操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制定具体会计流程的依据,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必要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管理系统,有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那些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出其中的原因,确立采取的对策。若不能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予以合理的解释,意味着会计人员虽已获得了专业知识,但没有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有不同情况的会计工作中,难以顺利地完成会计工作并取得工作业绩。因此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能力、价值确认能力和监督工作能力。
2会计的社会适应能力
会计工作是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要与企业内部“人、财、物、产、供、销”各种职能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打交道,而且要与企业外部金融、税务、法律、供销等各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发生频繁业务往来。因此,为了提高社会适应性,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社会应变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行业差异适应能力、关联职业沟通能力、会计现代化能力。
3会计的开拓创新能力
当前,在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工作的一些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那种只知道从书本到书本的学生是不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的。只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才能担当起在新世纪实现会计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因此,为了未来学生发展需要,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社会应变能力外,还应该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开拓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会计职业观察思考能力、文献检索和资料运用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
(一)改革理论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一般以制造业为例的财务会计学习后,开设“行业比较会计”、“预算会计”、“银行会计”、“证券会计”、“保险会计”、“基金会计”、“信托会计”等课程和进行必要技能实训,以帮助学生了解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特点,增强毕业后到制造业以外其他行业就业时的适应性;开设“管理学”、“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中国税制”“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理论专题”、“国际比较会计”、“财政学”、“金融资产管理”等关联职业课程和进行必要实训,让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为了将来他们从事这些职业工作,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就业后与这些关联职业打交道时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做会计工作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第一课堂模拟实训阶段,开展让学生面对企业典型经济业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未来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模拟训练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随堂课内手工模拟实训,然后课外开展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训,以巩固教学效果,并为后续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后,进行手工和电算两种模拟实训,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并为未来手工、电算两种情况下的就业,提高就业适应性。最后,应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课程教学后,进行以“财务预算编制”、“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管理”、“利润分配”、“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以“成本计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经营活动价值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以“审计学”为内容的审计工作模拟实训;在第二课堂开展“手工凭证大赛、“点钞大赛”、“职业规划大赛”,“传票翻打大赛”,同时利用好暑期社会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到企业、到实习基地验证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企业专业技术工作状况,锻炼工作能力,培养未来工作适应性。
(三)改革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通过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光大学术、推进科学的“求真”品格。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理论学习,来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一年一度的学术科技节,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财税知识竞赛、挑战杯等多项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举办各类学术科技讲座;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大学生学术研究课题与科技发明创造项目进行资助;为大学生提供教师科研助理岗位;在学术讲座的基础上创办学术论坛,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科学讲座。
通过文明道德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道德能力以及崇善、向善、扬善的“求善”品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大力加强入学教育、榜样教育、警示教育和文明教育等一系列日常管理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着力创建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学院、文明校园;着力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学院网页上开设专栏论坛、班上心灵驿站等栏目,组织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大学生诚信论坛、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研讨、知荣明耻树新风主题团日、敬老、爱老、助老主题班会等活动。
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以及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求美”品格。充分利用社会文艺资源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利用校报、广播开辟人文素质教育专栏或专题,播放、刊发人文素质教育文章;推荐阅读书目,教唱经典歌曲,引导学生欣赏高雅文学艺术作品;创办人文讲坛,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实”品格。充分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入社会,走进企业,走向职业。
通过就业创业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创业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强、敬业的“求强”品格。广泛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学生典型;组织名企校园行和学生名企行活动;举办企业班,实施定单式培养,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并与企业联合开展活动,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邀请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作就业创业专题报告;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力挑战赛、创业论坛、模拟职场、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组织基层校友创业报告会。
参考文献
[1]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09(5).
[2]宋胜菊,宫严慧.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J].现代会计与审计,2005(6).
[3]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关键词: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延安精神指的就是坚定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大学生就业是每个高校非常重视的一个话题,要说当前国家对大学生最关心的也是就业和受教育水平。这当中践行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只有把这两个方面践行好,才能更好的创新,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的主动就业。如何很好引导当代大学生很好就业,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和国家不断探讨和完善的话题。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的基石,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首先要对自己的理想和兴趣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正如走路先识路。只有找准方向,才可以走好路。目前几乎大部分高校都会给大学生讲解大学生活规划的课题,有些高校甚至已经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可见大学规划的重要性。对于正确就业观的认识我们必须从一进入大学校园就着手四年生活的规划。正如英・怀特海所言: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处磐。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这样说: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ther;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对大学四年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公务员考试像其他的考试性质一样,都在于考察应试者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人要胜任公务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公务员考试又是如何来考察的。一般来讲,公务员笔试侧重于考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资料分析及判断能力。面试侧重于考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求职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举止仪表和气质修养。了解这些以后,就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利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有意识的锻炼、培养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大学期间,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提升和突破,即便是将来不考取公务员,从事任何工作,都是有益无害的。其次我们要知道做好公务员要具备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到乡邮递员王顺友、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真谛。我觉得公务员一定要具备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先做好自己!
考研要清楚自己专业的特色,了解那些专业和自己的专业有交集,可以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师姐师兄的就业体会,使得学以致用。
《就业协议书》丢失原则上学校不予补办。如确需补办,丢失者必须写出书面说明材料,由所在院(部)调查,审核,并出具单位丢失证明及登报声明,由就业服务中心公示两周后方可重新补办。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会给出很好的优惠政策,这部分学生要充分了解当前国家政策,合理利用,使得自己的创业之路“前景”清晰。
对于那些比较盲目的大学生来说,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方向,提前做好准备,以不变应万变。然后就是有的放矢,沉着应对。
从某种意义上讲,“延安精神”与思想“活的灵魂”有着密切的联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艰苦朴素是构成了延安精神的核心。这个核心又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总之而言,大学生活是人生中美好的一段时光,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应该提前增长自己的见识,不仅在面试时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要灵活应对,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充分准备,从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吸取经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大局意识,其次要懂得先在基层锻炼的好处,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就业!为此我们需要在大三开设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就业方面的启示课程,可以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如在挑战杯和博学杯竞赛中加入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以及创新创造设计大赛和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演讲竞赛等体系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前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新生,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学生,懂得学生对就业及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最后希望每一届即将毕业的学子事业有成,一切顺利。
参考文献:
[1]王帅.大学生就业分析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0).
[2]胡红霞,张涛.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08).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就业 就业指导
一、素质教育在就业的重要影响
(一)素质教育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保障其顺利就业
就业指导往往是显性的教育方法,而素质教育则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能够增强就业指导的教育效果,因此素质教育能够保障大学生顺利择业、就业、创业,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二)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素质教育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难现状,准确定位自己;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引导毕业生就业偏好与政府政策激励相一致。能够通过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观念的澄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非功利性和理性的就业观,抛弃功利、随众、感性的就业观,树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的就业观,从而帮助大学生尽快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三)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虽然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但是没有形成个体职业价值观。这职业价值观需要高校有意识地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通过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四)在载体上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无缝衔接
目前从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教师,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也因此融合为一体,对思政教师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可以使两者更加完美的结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外,对教师也应进行就业教育,解决教师的意识问题,如有的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专业学习,不提倡学生参加创新等活动,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且严重的,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极其不利。
(五)在目的上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
素质教育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这些教育蕴涵于高校教学的各个层面,同样包括就业教育。目前高校的就业培训课程,这些教育中既有创业的理论知识,也涵盖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看似无关,实则息息相关,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教学的目的包括发挥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教育、科研与就业创业的互动发展,推动学生就业工作。同时,包括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均衡发展的人才。
二、构建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一)通过品质培养拓展学生专业素质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踏实的工作作风、专注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学生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通过提高学业标准,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参加各种竞赛、参与教师实际项目研究、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专注的科学精神。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应该以此为载体,将素质教育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相衔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二)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专业素质
我们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要注重培B学员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积极推进学员到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的素质拓展活动蓬勃开展,通过举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众多学生从中受益。
(三)通过拓展教师专业素质拓展学生专业素质
专业课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为了使专业课教师不断扩展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本学科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供了师资保证。
(四)通过对社会科技服务拓展学生专业素质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举办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工作,这些工作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与就业竞争力。
(五)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拓展学生专业素质
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与专业有关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凸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特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紧密结合高职学校的教学实践,多设计一些专业性强而对教育实践又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课程,增加教学观摩及教学实践的机会,把更多的教学时间放在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中,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宏观调控,整体把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
总之,将素质教育与高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统一体已成为世界性趋势,素质教育不再被看作是终结性教育而是一种阶段性教育,要通过多方面的教育途径,加强高职生素质教育,这样才能提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因为重要性的与日俱增,如果能把素质教育做好,培养大学生稳定、完整、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加强就业教育的素质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业类高职院校 创新 创业 现状 措施
一、创新与创业教育现状与影响因素
1.创新与创业的认识不够。
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校的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还没有建立完整有效的机制,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紧,要正常毕业,除了修满规定的学分外,还需要考1―2门的专业技能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英语相关的等级证书,所以创新创业的时间非常有限。
2.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浓。
我校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邀请了多方面的成功人士来进行创业讲座,为促进女生投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专门邀请了创业成功的女大学生来校介绍成功经验,但是学生的创业激情不高。
3.经费投入不足,手续繁杂。
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投入到科技创新创业的资金更少,对于老师和学生,目前各种生活必需品比较贵,所以不可能再掏出额外的资金来创新创业;缺乏场地和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业必须有相关的手续,各地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优惠政策不一致,这就导致了老师参与和指导学生积极性不高。
4.学生创新与创业的能力不强。
我院学生主要来自于三个层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初中毕业生,小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殷实,毕业后工作基本没问题,只是完成基本的学业,拿到相应的学分,对创新创业没有兴趣,对科技创新意识淡薄。很多学生轻视实践技能,忽视团队精神,科技创新意识淡薄,创新创业能力不强。
5.生源地区的影响。
我院的学生80%来自苏北地区,经济水平和苏北苏南地区差距比较大,对苏北学生来说,大部分创新创业的资金不足。
6.家庭经济状况。
我院小部分学生家庭状况较好,在创业时更加自主,敢于冒险。大部分来自农村,有的家庭贫困,放不开手脚。父母的价值观对学生创新创业有一定影响。有的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勇于开拓,学生则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的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学生在创新创业时小心谨慎,害怕遇到挫折。
综上分析,我院学生创新创业存在许多不成功的因素,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采取了相应措施,从而多方位壮大我校学生创业的队伍。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学工处负责,各部门参与的,各系具体执行的机制,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办法。建立相应的学生奖励机制、指导老师奖励、院系奖励等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专项创新创业经费,加强场地建设,增加设备投入;提供队伍辅导,选拔创新意识强和创新能力强的老师,支持、参与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承担的工作计算工作量,并优先批准专业科研课题。建立各种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展开。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论支持。
一要将近三年的就业情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连续几年就业率低的、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及时调整或停止招生;二要在课程建设上,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三要在专业教学上,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上,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采用模拟、仿真和到校企合作的单位去,在具体的岗位上锻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上岗能力;四要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多提供专业教师到企业、到专门的实训场地去锻炼的机会;五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培养计划,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发挥情感对专业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作用。
3.营造校园创新创业的氛围。
指导学生充分理解创新创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条件,邀请成功者介绍经验,特别邀请我校毕业的成功创业学生做专场讲座;通过各种途径:网络、橱窗、板报等,进行宣传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各系组织对应专业的服务部,让学生自行管理。
4.加强学生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规划。
各院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体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动员学生参加校、省的职业规划大赛,通过职业测试、角色建议等方法,在自我评估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职业方向,确立创业创新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了解更多的创业知识,从而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5.加强创新创业资金投入。
院校建立专项资金,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增加设备投入,拉动企业给予赞助。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是关系到每所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长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走从创新到创造,从创造到创业的成才之路。我校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立足南通、面向江苏、放眼长三角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