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篇1

“教是为了不教”,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一、指导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学生的意志、毅力与成年人有区别,应克服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跟进的心理,指导学生讲究阅读的先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首先,阅读的内容由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中、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由语言文字带他们进行时空的穿梭,领略风土人情,遨游艺术殿堂,充分感受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平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其次,阅读的时间,要见缝插针,要挤时间阅读。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将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早读”除了要求朗读所学课文外,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要求学生每日保证40分钟的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更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的读物布置学生阅读。

二、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最主要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篇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跳读:有选择地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

三、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当前,不少学生读书,大都是读而不标,读而不注,读而不写,读而不摘。这样下去,即使读再多的书,也只是走马观花,收获不会很大。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巩固加深课外阅读效果的良好方法。读到好的文章,对重点段落圈点批注,摘录有关的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名段,格言警句等,为读书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二是列提纲。如写出阅读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情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

篇2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课外阅读虽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恰当的指导。有的教师仅仅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学生一片茫然,有的老师虽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但多流于形式。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教给阅读方法,做好引导工作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一本不健康的书,比不读书更坏,更有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滋养已如雨后春笋点点入土。

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积极引导这种时尚。

(二)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什么是恰当的方法呢?答案是一条似乎自相矛盾的阅读原则:你先要不求甚解地、粗略地读完一本书,然后才能试图精通它。

略读。对书本的迅速略读,就好像对庄稼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是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无论不求甚解的通读或略读,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

其实,小学生阅读多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想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在读深奥的非小说类课外读物时,总是先读它的结论,然后再查阅文中具体的内容。有人这样劝我们:“不要打算一下子完全读懂一本书,当觉得不能理解时,可以暂时抛开它,过一段时间再来读,总会被你读懂。”无论孩子们选择何种方法,只要适合他们的,有一定收获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综合阅读成果,提高素养

小学生愿读书、会读书、善于读书了,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指导他们如何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

首先,是借鉴仿写。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引导点拨仿写。

其次,提高了小学生明辨是非、好坏、美丑的能力。比如说当他们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这部名著虽然景深,却可以让小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表面上冉阿让是个罪人、坏人,可是他有着无比崇高的人格。它教会小学生批判人和事时不能单从表面,应该深入其内心本质。

三、开展多种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篇3

【摘要】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真正达到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关键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方法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通的,它们都要从字、词、句、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学习写作方法等。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多年的尝试,积累了以下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请君一试。

1.做好读物推荐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推荐书目并进行分类。如少年读物、科普读物、历史读物、经典名著、民间故事、科幻作品、古诗文、名人名言等,根据书目核定为“背诵书目”、“精读书目”、“略读书目”。另外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了《杨修之死》,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学完《丑小鸭》后,相应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读物。如学了《香菱学诗》,推荐学生读《红楼梦》,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推荐学生读《水浒传》等。推荐读物要尽量广泛、多样。蜜蜂每酿五百克蜜大约需要在一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读书的范围也要尽量广些,种类要尽量多些,才能吸取到各种营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推荐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及其它文学作品,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及其它的社会科学知识读物。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例如汶川地震,全国为遇难者下半旗志哀,为了让学生更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四川灾区的人民,对整件事件有更多的了解,我让学生作一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对国际下半旗致哀的来历、我国建国以来一共几次下半旗及我国国旗法对下半旗的规定等进行研究。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收集处理信息,还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2.做好方法指导

一是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有的未能解决,不妨跳过。二是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速读、默读、复述、背诵、吸收性阅读、精读、品读等。三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边读书边查字典的查读;边思考边议论的议读;边读边作符号批注的划读;在教师指导下的仿读;自我设疑,进而理解课文的研读。同时还要教学生探索不同文体的读法和步骤。例如读记事类的文章:初读,清楚六要素,弄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大意;细读,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及重点部分;精读好词佳句,理解中心。读写景类的文章,应先明确写的是何景,景有什么特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哪些词句表现此景的特点。读说明性的文章,先明白写的是何物,有何特点,再看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最后了解哪个方面说得最明白等等。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形式地阅读,如粗读、精读、跳读、泛读、略读等,学会根据阅读内容选择阅读形式。

3.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

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46本书,把大家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这样在大家的带动下一部分平时不爱看课外书的同学也捧着一本书开始读起来。

4.指导写读书笔记

一是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等。二是指导记录的方法。如批注笔记,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方法。

5.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

让学生吟诵古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成语接龙,谈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逸事。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最突出的优点是好表现自我,他们要在这5分钟中展现自己最有学问、知识丰富,就必须在课外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久而久之,爱上课外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争取家长支持

篇4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喜欢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事故、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我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介绍读物激趣

介绍书中人物、大概内容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愿望。

3.谈感受激趣

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

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靠默读来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我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

助于记忆精彩句段的内容,想象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2.抓意境想象读

为了引人入胜,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的描写。因此,阅读作品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性,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三、运用五步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读,即读书读报

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多朗读精彩句段。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2.说,复述读物内容

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我们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新书介绍员等活动,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写,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完书后,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两种:一是摘录,摘录好词句好(段);二是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

4.评,评点、评价

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提高学生审美情操。我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这样做的阅读效果非常好。

5.演,表演

有些童话、寓言等文艺性读物,我指导学生按人物角色表演,通过表演,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使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122―01

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而不是抄答案、背答案。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如果学生乐于接受,那么将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1. 框架阅读法。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订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2. 对比阅读法。这里所示的对比是和谁对比呢?当然是和自己。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和论点我会如何。每个人的想法其实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我们可以归纳出对比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乐于接受,获得良好阅读效果

1. 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会有烦心事,欲寻求解脱,愉悦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

2. 完成阅读积累,开阔视野,增强语感能力。新大纲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就是对量的要求。还要阅读范围广,视野开阔。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之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 做学习的主人,体现阅读自由。学生自己读书,和古人对话,和外国人对话。要靠自己读书,靠自己积累,靠自己领悟,自己升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