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2:03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

篇1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1.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

据本人的调查研究,小学生选择课外书的标准依次为:a.由名作家写的。b.书名有趣的:c.借阅频率高的:d.看过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的。“教师介绍过的”和“语文课本选读过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前面一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在内容上小学生喜欢情节紧张曲折的,或有趣好笑、通俗易懂的;在体裁上受欢迎的是童话、民间故事、少儿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故事、科学幻想小说和惊险小说;从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小学生喜欢看叙述、描写的,不愿看议论的,喜欢看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不愿看静止的景物描写:在篇幅上他们喜欢像语文课本那样厚,一两天可以看完的;还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使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活动”激发读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在充分发挥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名作选读、文学鉴赏、小品演出、朗读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要闻介绍、信息交流等语文活动,办好校园文化长廊和校班黑板报、学校校报,组织学生撰稿组稿,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网上阅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盛不衰。

3.巧借“书本”引导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形式:一是扩大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采用扩大式,就是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习完《江姐》,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二是对照式。对照式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会令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心。此时,教师伺机拿此文与《小兵张嘎》作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从比较中受益。三是荐读式。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其他书籍,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二、检查评价促进读:“章”“查”“时”

“章”指规章制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个性差异,制定包括数量、书目、掌握阅读方法的种类和阅读习惯的程度等的学期计划及个案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学生也就有章可循。

“查”指检查阅读效果。对课外阅读要经常督促、引导、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时”指时间落实。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学校和班级可以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列入课表。到目前为止,我们共研究出了以下几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形式。

1、读物介绍课。说明为什么要介绍这本书,教师可简要地介绍书中的内容,有时可朗读书中精彩的片段,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说明阅读这本书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的书籍应是教师希望全班学生都阅读的,并且是准备好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介绍后马上可以发给学生阅读。

2、共同阅读课。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读物,教师就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启发性讲述或谈话后,全体学生就开始阅读。阅读时可以采取学生轮流朗读,其余学生默读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质疑、讨论或由教师略加解释。读完后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范围包括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对他们的评价、作品的中心思想、自己的感受等。材料既可以在一节课中读完,也可以留下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去读。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

3、读后讲述课。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叙述读物内容。叙述可跟朗读结合起来。形式可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也可让学生扮演书中人物进行表演。

篇2

【关 键 词】 课外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出了阶段目标:一、二年级,“喜欢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程标准不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具体要求,也提出了质的提升。所以,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是每所学校及每位教师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要完成此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应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一)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就伴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爸爸、妈妈的童谣、童话故事长大,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讲演,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文章。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如教学《少年闰土》,就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学了《卡罗纳》,就可指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可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等风格相近的优美散文。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进而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做到“以课外带动课内,以课内促进课外”,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图书,让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然后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方面的读物。根据小学生的文化基础、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老师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另外,课外阅读应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我们课前课后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了阅读量,也使课内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就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内掌握读书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得法、受益。课外阅读就能为学生复习、运用阅读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要想使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就有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读”变“我要读”“我会读”。

(一)读与写结合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我校历来都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他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等等。不知不觉,学生在学会读书的同时,又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读与讲结合

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后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交流读书方法。上课时还可组织学生讲讲读书后的收获和体会,谈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模仿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使学生知道如何读书,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学会读书。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爱读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激励也是促进学生想读书的好方法,让学生把平时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 做成剪贴报、手抄报在班级、学校的展示栏中展示。这个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拓宽了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积累材料,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让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学会阅读,学生就能自由徜徉在书海中,就能亲近母语,积累语言,写作时自然也就能厚积薄发,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华萍.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篇3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 收获激情。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水平低的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等的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水平的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65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掌握语文这一门语言学科,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来予以实现。而正所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来获取语文知识,那么阅读就是一个极好的选择。也正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中进行深思,以便能够尽早的将学生引入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之中,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类文体的阅读,让其整体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高,进而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部激发出来。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留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的时间是很少的,而如果要让阅读起到应有的效果,那么阅读的量起码要多于语文教材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M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能够从阅读的量变转而向质变进行迁移,以求能够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一、阅读品味的提升

“阅读”能够让学生及时有效的获取文章中的各种信息,而高质量的“阅读”则是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欣赏水平,有着极为明显的提升作用。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选择能够符合课程标准中相关阅读要求的文本,从学生的基本阅读需求出发来对学生的欣赏水平进行兼顾。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外去进行高品位的阅读,以便在契合学生自身欣赏水平的同时,让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丰富积累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进行一定程度的积累,以便能够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及优美的语言进行积累。只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阅读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并从中对语言进行进一步的感悟、积累及运用,从而催生出更多的乐趣。

(二)阅读能力提高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能力是分为好几个层次的,每一个层次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学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那么就仅能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根本无法从阅读中享受到太多的乐趣;如果学生处于中等的层次上,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对字里行间所含的意思也有所了解,能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基本领会,这样可以从阅读中获得一定的乐趣;如果学生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那么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的就不光是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也不仅是停留在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而是从审美层次去对文章进行阅读欣赏,从而在阅读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进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逐步提高,而不是仅停留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之上。就前面提到的三个阅读层次而言,教师要先让学生达到第二个层次,就是能够理解字里行间所含的意思,并明确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才能够让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进发,使学生向着审美层次努力发展。而要做到第二层次,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养成学生严谨的阅读态度,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培养起既能自主思考,又能兼顾作者思路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兴趣的激发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专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兴趣进行了深入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是最为活跃和现实的因素。也正因如此,绝大多数教师就常常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句话挂在嘴上,小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这是我们无法否认的,兴趣确实能够给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因而,学生要想从内心深处将课外阅读变成一种主动需要,就需要对阅读的兴趣进行重点培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从阅读中获取到有效的语文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引导,如“故事悬念法”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故事是每个人都喜欢听的,特别是小学生对此更是没有任何抵抗力,只要一听见教师要开始讲故事了,学习的积极性就立马被调动起来了,精神高度集中的投入到对故事的听取中来。随着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情节被情感进行了有效的渲染,将学生带入到了一个悬念重重的情感世界。正当故事渐入佳境之时,教师要能够果断取舍,让故事戛然而止,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后面的故事还很精彩,但是基于时间问题不能继续,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进行阅读”,并同时向学生展示与故事相关联的课外读物,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在课外去进行阅读,以便将教师没有讲完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补完。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5

一、“我要读”――激发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在一个优雅的氛围里,人的言谈举止也会不由自主地优雅起来。要孩子喜欢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读书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如在班级墙壁的醒目处张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平时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力表扬爱读书的孩子。“书非借不能读也”,很多家长反映,给孩子买了许多书,可他就是不爱看。我们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虽然这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但对现今时代来说,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给予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因为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障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自我约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实在太弱了。因此,需要我们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二、讲授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注意英语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我从每周的英语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不仅在老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去记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教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三、拓宽阅读空间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以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目的。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朗文》、《快乐英语》、《the little match girl》,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拓展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班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了故事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篇6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激发兴趣方法指导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爱好,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且爱读、乐读。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如:低年级的学生识字较少,可向他们推荐一些简单易懂的诗歌、儿歌和童话故事;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王》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可向他们推荐一些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等。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写科幻作文,可向学生多推荐一些科幻类书籍,为习作打下基础。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张之洞曾经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后,我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查找有关的资料交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有关的书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了海底内容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从中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

(2)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采蜜集),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每周五教师把(采蜜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周会课进行赛读。

(2)展评。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演讲”、“走进歇后语王国”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四、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学中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2)尽量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除学校安排的阅读课外,每周再抽出一节课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专门设置了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采蜜集》,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张扬个性。

总之,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育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澜.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篇7

【关键词】阅读指导 激发兴趣 检查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44-01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新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当前小学生阅读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目的倾向于功利性,除了教辅书外,课外阅读资料匮乏,使得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且阅读效率低效。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钥匙",便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首先对本校高年级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阅读没有计划,阅读目的模糊,对书目的选择十分随意等现象。现在图书市场良莠不齐,这很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甚至会给学生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此外,学生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好句好词,读后感就更不用提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很难养成,同时也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引导。在调查中,我发现,我校90%以上的孩子爱看电视,仅有10%的孩子爱看课外书。由此可见,小学生对于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感官器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书籍初看显得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老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更多的家长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买大量的课本练习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课堂上,教师也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教学,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得不到有效的指导。

我认为,今天的语文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注学生的终身教育,使课堂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让学生能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品读、领悟、积累,自主地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要有目的的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本校本班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需求。还可以利用广播摘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或开头、结尾,并把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把学生带入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之际,嘎然停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阅读相关书籍。还可以在班上开展实践活动,如读书节、佳作欣赏会等, 并让学生对自己对他人课外阅读水平进行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我们的教材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教材中有著名作家老舍、朱自清、鲁迅等写的优美隽永的文章,也有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的《猴王出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作家的同时,还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其它作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上完了《景阳冈》对故事的结局让学生自由发问,教师设置悬念: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自己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由解疑而去欣赏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及时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 教会学生精读摘录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并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或需要的资料摘录在笔记本上,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灵活运用。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3)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检查落实。

定期进行课外阅读的汇报会。为了了解阅读的成效,每半个月举行一次课外阅读的汇报活动。如读书笔记的交流,演讲比赛等,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平时的成绩。在学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王义辰 著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93-01

语文教育离不开课外阅读。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培养学生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农村小学的阅读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利用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二、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在阅读课上我们要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读书指导、读物推荐、阅读欣赏、读书汇报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三、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批注阅读法,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等。

四、以良好的读书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五、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1、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教《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2、创设阅读大情境

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课程。让学生在书海漫步。

掌握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篇9

一、把课内指导和课外辅导紧密联系起来

为了充分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我利用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资料制定“以一带二”的方法,即在课堂上讲一课,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步骤。随后,有法可循地学习读物上与之配套的两课。例如,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步骤:1、初读课文,看课题,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2、找出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3、列举问题回答。4、找出好的词语或不懂的词语。之后,学生把新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与之配套的读物课文中。经过反复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把所学的知识及方法转化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时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读物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我就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如讲完课文《过桥》一课,我就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阅读任务:找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这样,学生就有目的地在读物之外的书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第二节课上,学生有的讲雷锋叔叔小时候的悲惨命运;有的讲雷锋爱党的关心爱护下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通过讲述,不仅使学生对雷锋的一生有个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更激发了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的强烈意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我尤其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朗读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时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小学生来说,正确的读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需要,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并对学生做具体指导,学生开始学习朗读时,我对朗读做了明确要求,如不丢字、不加字、不读破词语等。对朗读中常出现丢字、添字、一字一顿、重复、拿腔拿调等现象,我都具体分析,给予具体指导。如有的学生读错字音受方言影响,我就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进行正音;有的学生丢字、添字是因为他们还不会一丝不苟地读书,我就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看课文,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再准确地读出来。有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要求他们认真听别人读,指出别人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这样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认真看书的习惯。有的薛恒读破词句,是因为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针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大提高了。 转贴于

有感情地朗读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我知道学生朗读时,不是机械地强调这儿“轻一点”那儿“响一点”,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讲朗读的技巧。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最后一段课文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小灰兔的奇,它的眼睛会怎么样呢?学生说睁得大大的,我启发学生读时应惊奇地睁大眼睛问,学生很自然把小灰兔惊讶的神态读了出来。小白兔回答:“这白菜是自己种的,只有自己钟才有吃不完的菜。”怎么启发体会小白兔的神态呢?我让学生细心观察图画上小白兔的神态,有的学生说:“小白兔拍着胸脯,很神气。”我说:“是挺神气的,但不骄傲。”学生一边看一边想象小白兔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不自觉地出声有感情地朗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践,促使知能转化

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及深入,在课内指导学习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及能力用于课外的读与写上,用之于课外的生活实践。在读物中,有《春天来了》这一课,为了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到来之后,大自然发生的变化,我带领学生在春天到来之际去田野踏青,学生如脱笼的小鸟,深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不停地向我报告观察的结果。这时,我让他们把书拿出来一起坐在草地上,齐声朗读《春天来了》。踏青回来,我又及时布置写作任务----《找春天》。学生经过一节课的时间,都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习作,有效地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学生

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不是方法,而是兴趣与热情。由于我个人对于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应该把好的文学作品带给孩子,应该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烂漫情调的童年。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孩子爱上阅读的话,他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阅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物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二、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文化的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校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治愚”等。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金钥匙―――读书积极分子”。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在学校或班级中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扩展激趣

扩展激趣即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扩展活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调节活动的心理结构。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有许多介绍历史人物和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这些书籍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认知水平结构范围内的纵横发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爱国情感,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如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梗概)》后,可扩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可扩展阅读《故乡》,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三分钟演讲”,交流读书所得

学生读书了,读得质量如何?利用上课前我组织了“三分钟演讲”,按座位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我规定,围绕你看的书,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同学们看书时,比以前认真多了,都或多或少的有收@。

五、开展剪贴报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让学生把平时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做成剪贴报展示。这个实践活动提高了阅读质量,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这不但是一个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还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手段。

六、及时表彰鼓励,展开读书比赛

篇1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多年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经验积累,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必须是此类课外书的积极读者,可选讲一个故事,有意识的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中、高年级则应将学生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相机推荐适合“口味”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

2.指导表演。

一年级的注音读物上有《滚南瓜》的故事,我先叙述开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帮小白兔出主意:“怎样才能将南瓜送回家?”接下去阅读原文后明白了:小白兔是看到了熊猫骑的三轮车后,想到把南瓜滚回家。“怎样才能将南瓜滚起来呢?”我又出示一个大南瓜,放在讲台上,让两个学生把南瓜竖起来演示滚来滚去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谁愿意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我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故事中“小白兔”滚着南瓜回家去的情节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滚南瓜》的故事也人人会讲了。

在低年级课外阅读中,这种“读、议、演”结合的做法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又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示方法。

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加强指导。每节阅读指导课上精读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三步读书:初读,归纳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疑;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跳读。二年级学生能把一本200多页的书在放学以后几小时就看完,有的学生就是挑最有趣的情节跳读的。如:有一次一学生在电视上看一部连续剧《红楼梦》,急于想了解黛玉和宝玉的命运结局,就找来一本《红楼梦》小说,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答案。家里人感到非常奇怪,他却笑着说:“我是跳着读的。”

4.明确要求。

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梗概;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还要求学生对各类文章中精彩的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背诵、会仿写。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5.培养习惯。

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人备一本摘录本,教会分类摘词摘句。如佳句分类:按句型可分为比喻句,拟人句等;按内容可分为写人物外貌或写动物外形的。学生的摘录本,每周必查一次,每学期互阅两次,相互促进。

6.作业钩连。

把语文课的内容通过阅读挂钩,做到“根在课内,梢在课外”,如学了《吃虫的植物》后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世界上吃虫的植物约有()种,在我国已发现有()种,除了猪笼草,茅膏菜外还有()。”这样的作业,学生是有趣完成的,于是乐于阅读有关书籍。课本中安排的重点项目,光凭基础训练中安排的练习还不够,围绕每组训练重点,读讲课文时,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课外结合与小学生相关的书类杂志读物上的文章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不过练习的短文要注意有明确的典型性及反馈性,以利掌握规律、熟练技巧,发展智力,又促进了读书读报活动的正常开展。

7.开展活动。

篇12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习惯;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主动意识,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能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能调动其积极主动探求知识而喜爱读书。新教育中提倡“改变,从阅读开始”,也正是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加强培养学生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丰富知识,增强语文素质,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经常给学生列举他们身边喜欢读书的学生、老师及历史名人的例子,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二、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阅读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的,它需要教师和家长培养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逐渐形成。要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读书计划,家长和老师双方经常要配合督查。要提醒学生注意选书、选时和选量,选好书后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能马虎,更不能半途而废,一开始就要养成坚持读完书的好习惯。

三、教给阅读方法

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朗读和默读。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可以反复看,有助于理解,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

4.指导写读书笔记。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应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要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以便今后查阅,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要做到把摘录的内容分类,以便于采用时方便提取;注明摘录材料的出处,以利于需要重新查阅时的方便。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有实效。

四、指导选择书籍

蜜蜂需要采许多花才能酿出甜蜜来,如果只叮一处蜜就会乏味,同样,学生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为他们创设好的阅读条件,保证读书量,让学生随时有书读。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

篇13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选材;教学方法

英语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读懂英文的能力,如果想要快速地、真正地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就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阅读的速度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样的,阅读理解的能力相应的也会得到提高。英文的课外阅读材料图文并茂、色彩斑斓且内容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会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1.选择阅读材料所要遵守的原则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要能够使小学生觉得有趣,可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知识性以及适宜性等要素,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意义。第一,材料需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在选择材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一定要符合这一阶段中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最好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童话以及人物趣事等。第二,材料要有一定的适宜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并不多,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材料的难度应适中。

2.阅读材料的可选择范围 教师可以考虑绘本故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绘本故事是深受他们喜爱的,其中图文结合,小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另外,中英文的对照读物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的同时掌握更多新的单词。

二、教师应进行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

1.应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领悟 在小学阶段中,英文的阅读材料大都是童话、短文或是故事等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讲难度较小。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技巧,不因为个别生词就停止阅读。

2.教师应指导学生猜测词义 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猜测出生词词义的能力,从而养成快速阅读与速读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会对整篇文章的内容产生影响的生词就可以跳过,还可以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对这一生词的词义进行猜测。

3.教师可让学生间进行一定的交流与讨论 在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读到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够达到交流心得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能够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使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我想读、我要读的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明确阅读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地进行阅读。一是教师要使学生注重对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对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自己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遏新的句型以及新的单词记录在上面并经常复习。这样一来,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营造出英语阅读的氛围

1.设立英语角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一个英语角,在其中摆放一部分英语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里随时进行借阅。另外,学校中的图书馆中也可以增加一部分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英文读物。

2.阅读交流 在每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来进行与阅读有关的交流,在这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关于英语阅读材料的问题,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部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文读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活动,营造出家庭阅读的良好阅读氛围。同时,亲子阅读也可以使家长与学生的距离更加接近,让学生能够对阅读更加感兴趣。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订阅英文读物,让学生对阅读更有兴趣。

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丰富,也可以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如果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很难使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的,所以,在课外的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发掘出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

【参考文献】

[1]王英. 《浅谈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105-106.

[2]于晓秋.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选材与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5:39-41.

[3]张晔. 《浅谈在小学英语中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教学》[J].好家长,2014,42:64.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语文素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可见阅读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需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升社会经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去糟粕、留精华,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引导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分析出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知识和情感需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需要基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由年级为基础,划分年级目标、上与下学期目标,每月阅读目标及子目标。如四年级的课文阅读能力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00~250字;能够学会运用工具理解较深的字词;且能协调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能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思想;能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书写阅读笔记,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图。再将总目标细化到学期,学期目标细化到每个月、每周中。通过科学制订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促进读有目标。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从满足学生好奇心这一方面出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获得知识的满足。可以采取角色表演、讲故事比赛、分享交流会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组织学生在阅读周中阅读《三国演义》,邀请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又如,要求小组表演《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推荐优秀书籍,使得读有内容

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关键元素,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属于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生阅历少,免疫力低,认知水平有待提升,不会选取读物,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使得课外阅读完成后,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储备社会经验。可以选取以下几类读物

一是探究类书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也为了引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类书籍。如科普类读物《一粒种子的旅行》《动物王国大探秘》《科学家故事100个》等。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并在生活中展开实践探究。

二是拓展性阅读。小学生处于天真浪漫的年龄,也处于知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内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需求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实施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童话、诗歌、故事、语言等,《中国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中年级拓展阅读写景叙事类书籍,高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科普文章和应用文,《父与子》《丁丁历险记》等,如《万物简史(少儿版)》。通过教师推荐优秀书籍,使得学生读有内容。

三、科学授之以渔,引导读有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素材中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如何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收获经验,提升能力的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卓有成效的阅读办法。课外阅读方法有很多,根据去粗存精的原则,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选读法。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写作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要阅读的内容,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如学习《神奇的克隆》后,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图书,阅读科普文献,写作科普文章,提升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二是精读法。即为对美文、优秀的文章展开咬文嚼字,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文本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引经据典,就可以用这些文本作为阅读的教材,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三是速读法。即为快速阅读方法,只为了解故事梗概和文章大意。需要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身心合一,在短时间内快速收获大量信息,并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辅助工具。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课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优化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指导时,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选取科学的指导策略,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教给阅读和分析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