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金融情景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金融情景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情景分析

篇1

关键词:企业集群 金融创新 经济发展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其中企业集群的发展无疑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亮色和主要动力,其在缓解政府就业压力,活跃市场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更需要不断加大集群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为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

L市产业集群基本情况

(一)区域内产业集群基本情况

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近年来L市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群,目前省市级产业集群10个,省市级特色产业镇47个,具有一定规模非省市级产业集群26个,诸如平铝加工、钢管、轴承保持器、轴承、冷轧板、盐化工等一批产业集群欣欣向荣、茁壮成长,这些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

(二)L市集群企业融资困难矛盾突出

近年来,L市集群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势头,但在当前疲弱的经济形势下,仍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辖区内抽取了轴承生产、铝制品加工和冷轧钢板等三个集群特征明显的行业进行了调研。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企业自身因素。生产经营出现重大滑坡,经营现金流不能覆盖未提折旧的销售收入,各自为政,不能抱团发展,市场销售额明显下降。全国最大的轴承交易市场成交额全年仅110亿元,同比下降16.38%,出口额12亿元,同比减少18%,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企业经营现金流紧张,资金需求缺口较大,部分企业归还银行贷款困难。二是金融支持集群企业融资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随着经济下行程度的加深,银行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三是银行金融创新推出的少,抑制了集群企业融资品种和规模。

集群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集群企业融资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经营规模、资本实力、管理水平、缺乏有效抵押物、缺乏信用中介的支持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对集群企业融资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处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融资环境等方面选取23个主要影响因素。此23个因素具体如下:

集群企业融资效果(M1),企业规模(M2),资金财务状况(M3),企业经济效益(M4),企业成长与发展能力(M5),设备折旧度(M6),偿债能力(M7),领导者能力(M8),员工素质(M9),企业治理(M10),自身信用(M11),融资方式(M12),金融机构的数量(M13),金融机构服务质量(M14),金融产品创新(M15),金融机构对集群企业信贷额度(M16),信贷利率(M17),金融机构对集群企业态度(M18),法律法规(M19),政府宏观政策(M20),社会担保系统(M21),集群企业信用评估系统(M22),信息不对称(M23)。

根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邻接矩阵A,判断每2个要素间是否存在二元关系,构建邻接矩阵A,邻接矩阵A的元素ija定义为:根据各要素相互关系,得出邻接矩阵。

可达集R(im)是指在可达矩阵中is可到达的诸要素所构成的集合。前因集A(im)是指在可达矩阵中可到达im的诸要素所构成的集合。R(im)∩A(im)=R(im)。根据可达矩阵S列出各要素的可达集R(im)、前因集A(im)以及共同集R(im)∩A(im),因素M1可达集等于它的可达集与前因集的交集,即R(M1)=R(M1)∩A(M1),要素M1作为层次结构模型的最高级,L1={M1};找出最高级M1后,根据R(im)∩A(im)得到:L2={M12,M13,M14,M16};L3={M15,M17,M18,M19,M21};L4={M11,M22,M23};L5={M2,M3,M4,M5,M6,M7,M9};L6={M10,M20};L7={M8}。

在进行层次划分以后,每级要素中可能有强连接要素存在,通过判断发现,在集群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集合中,强联通块存在于要素{M11,M22,M23}、{M2,M3,M4,M5,M6,M7}及{M3,M9}中。根据层级划分以和强连通块的划分建立多级梯阶结构模型图,得出影响集群企业融资能力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此影响关系如下:

金融机构要素和融资方式是影响集群企业融资能力最直接的因素。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多,会增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导致服务成本的下降,金融服务质量的上升,也为集群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得融资方式多样化。金融机构服务质量会影响集群企业融资过程的时间和成本。

法律法规、信用信息系统、信贷额度等为影响集群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法律法规是对集群企业融资活动最基本的规范和保障,信贷利率、社会担保系统、集群企业自身信用、集群企业信用评估系统、信息对称程度、金融机构对集群企业的态度、金融产品的创新,都直接影响着集群企业的信贷额度。

集群企业自身要素和国家宏观政策是影响集群企业融资能力的最根本因素。通过分析,可得出影响集群企业融资能力的最根本要素分别为集群企业自身要素和国家政策,而政策因素相对而言是恒定不变的,集群企业自身因素相对而言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决定集群企业的融资能力强弱的最根本因素在于集群企业自身。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实践

(一)轴承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信用大联合体运作模式

某地地处L市西部,大小轴承企业 2000余户,基本以轴承锻件、轴承制造为主,集群特征明显。由于商业银行借贷准入门槛过高、贷款审批程序复杂且担保条件较为苛刻,大部分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满足需求的金融支持。为了支持集群企业发展,进一步开拓业务,深入发掘市场潜力,某商业银行率先开发了大联保体整体授信业务。

大联保体就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体工商户或中小企业组成联保小组,通过缴存担保基金和签署大联保协议为联保体内成员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的业务模式。通过大联体发起人、联保体成员可以较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发起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组建大联保体变“零售”为“批发”,实现批量营销,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业务风险。

(二)L市浙江商会集群企业融资“一会一公司一联保体”运作模式

浙江投资企业商会L分会即“L浙江商会”是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法人社会团体,商会现有会员200余名。为了支持浙商集群企业发展,2012年,银行和浙江商会L分会紧密合作,由浙商成员出资成立专为会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L浙商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担保池”资金的监管方。加入担保联合体成员由商会成员自由组合,经商会推荐,报银行审批。所有贷款企业追加个人财产反担保措施,推荐人一并提供,且联合体内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如会员企业银行贷款出现逾期或无法归还情况,由担保池资金代为偿还,银行债权债务转嫁入商会,确保会员在银行无不良信用记录,且由担保单位L浙商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负责5日内补齐担保池金额。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现实选择

要解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集群的优势特点,扬长避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营销模式创新

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要针对科研成果转化市场目标、产品上下游供销链条、物流运行环节、服务外包合同需求、农商对接市场衔接以及产业转移市场趋向等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单一产品或组合产品。要根据集群客户实际,制定可靠、简捷、可供选择的多种担保形式,提倡集群中小企业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集群客户联保融资、商贷通、网贷通等多种经市场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融资担保方式。

(二)加强产品研发

1.团体贷款模式。根据L市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商业银行可考虑尤里斯教授创立的Grameen 银行经营模式,改变单一客户的营销方式,开展集群整体营销。把产业集群看成一个团体,对团体企业采取集中授信,如此,既能节约银行业务成本,又能满足适合集群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数量小、频率多的特点。团体内任一单一成员在联保协议书上签字确认,团体内每一个借款人需对其他人的贷款偿还负连带责任义务,每个成员注重对各成员的生产经营、历史信誉等资信状况进行审查,成员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而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有利于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样既可以解决单个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又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2.互助担保融资模式。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指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联合担保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模式。以某镇轴承加工企业集群为例,早在2009 年,该镇成立了以龙头企业为首,汇集近20家轴承企业的类似俱乐部制担保方式,服务于集群内中小企业。截至2012 年9月末,依托于该担保俱乐部共有4家商业银行向集群内多家中小企业累计办理融资100余笔,总计金额2.3亿元。

3.企业间融资机构模式。该模式是指建立基金,在中小企业集群内建立个体企业间的相互拆解的内部融资机构模式。内部融资机构采取会员制,各会员企业缴纳会费,形成小企业集群基金。基金建立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共同投资设立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为会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临时急需流动资金而提供互借贷,帮有紧急资金需求的企业度过难关。

4.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融资券。根据当前国家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政策,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功发行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借款主体还款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担保进一步增信的问题是中小企业集合发债成功发行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集合发债,需要资本市场评级AA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担保;二是政府专项资金扶持。集合债券的发行离开政府的支持,参与各方会失去兴趣;三是企业能够承受的发债成本,目前发债成本大约在年息12%左右,成本过高,企业发债积极性就会下降。四是主承销商实力也是发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企业集群化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降低自身经营风险、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区域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L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按照地理位置的划分龙头带动形成了本区域不同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为了促进本地区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商业银行就有必要积极充分进行集群融资模式的制度创新,尽量避免劣势和风险因素,同时也要善于同机会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L市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高文兵.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2

2.梁嘉骅.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态.华东经济管理产业经济,2007.4

3.刘长全.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与集群政策.经济研究参考,2009

4.蒋志芬.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与模式.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5.谢一颗.我国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路径选择分析.现代商业,2009

篇2

关键词:重庆;金融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5-0042-07

一、金融生态界说

金融生态是个仿生概念。在国内,周小川博士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他指出:应注意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等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支持和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参照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分析,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构造原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我们可以把金融生态系统界定为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构成,两者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无疑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优化地区的金融生态又是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中国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性又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重庆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的中心辐射作用日益显现,对重庆的金融生态现状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生态的优化路径,对加强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促进西部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实现西部经济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证检验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目前重庆市正在以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为契机,推动“加快”、“率先”发展,在全球化进程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背景下,重庆市构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必将推进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加快“1小时经济圈”和“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积聚与经济布局要求,并促进重庆市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

笔者以重庆市2000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相关数据指标为依据对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作出了纵向的客观评价,为相关部门制定金融政策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

(一)指标体系说明

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资料构建了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组成。每个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在比较范围内的相对发展情况(表1)。

(二)指标权重说明

本部分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权重在一级指标中所占比例的大小重新计算各个指标在新指标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一级指标的选取和权重分配:在分析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具体指标的基础之上,将这些分散的指标重新进行分类和归纳,最终形成包括三方面的一级指标,即包括核心金融资源环境、实体金融资源环境、功能金融资源环境三方面。由于指标的选取数目和个体指标的具体内涵存在相互交叉等情况,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一级指标权重的分配情况依次如下:核心金融资源环境为0.3;实体金融资源环境为0.3;功能金融资源环境为0.4。

具体指标的权重分配:具体指标个数较多,在每级指标内,根据各指标权重所占比例的大小重新计算各个指标在新指标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然后再与其一级指标权重相乘得到该二级指标最终权重(表2)。

(三)指标评分说明

进步指数评分:进步指数评分以时间序列为依据,通过重庆市2000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描述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进步。

计算方法:进步指数(Ri)=第N年重庆市指标值/第N-1年重庆市指标值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各指标进步指数得分情况(表3)。

总体进步评价指数。

计算方法: I=36[]i=1Wi×Ri(i=1,2,…,36)

其中:I为总体进步评价指数;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Ri为第N年重庆市第i个进步指数得分。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情况见表4。

(四)实证分析结果说明

由表4可知,重庆市整体金融生态环境表现良好,而且整体进步趋势明显。具体而言,从2006年开始各年总体进步评价指数明显增加,2006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步24.7个百分点;2007年在2006年基础之上进步57.8个百分点;2008年在2007年基础之上进步15.1个百分点。从各单项指标来看,笔者以进步率来反映金融生态环境的具体进步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进步率=(进步评价指数-指标权重)×100%

计算结果见表5。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到以下具体结论。

1.核心金融资源环境

篇3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者的相关结论,运用最小二乘法对重庆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重庆市;经济增长;金融发展

一、引言

1997年6月18日,重庆市正式从四川省分离出来,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从成为直辖市起,重庆市的经济、金融迅速上升。2007年3月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经济大开发、“314”部署、“民生十条”等政策使得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地位不断上升。2010年出台的保税港区,更是使重庆的金融业得到提升。重庆在此机遇下,快速发展金融业,而金融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包含着金融,金融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稳步上升更使得金融业体系得到完善。

在重庆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其金融业还面临了许多未知的挑战。本文将对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让金融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本文为探讨重庆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收集1996-2013年重庆市有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线性相关,重庆金融发展能促进其经济的增长。

二、文献综述

自银行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思考金融和经济存在的关系。金融发展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但那时西方经济学家并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最早,格利和E.S.肖分别发表两篇关于经济与金融关系的论文,从而拉开了许多学者对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在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中,他提出了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一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的发展。Goldsmith[1]是进行两者关系实证研究的第一人,他对35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了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认为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会使金融发展水平逐渐上升。以列文曾经通过以跨国回归为主的方法得到了肯定的结论,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因素,也使人们加深了对整个金融业作用的认识。

随着国外这个方面的研究越来越热,而且国内也处于对经济增长研究的深入阶段,渐渐地也掀起了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热潮。谈儒勇[2]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经济增长和金融中介体进行了线性回归,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会推动经济的增长。钟敦慧、张明举[3]对1981-2005年的有关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JJ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分析,得出金融效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结论。王晋斌[4]也对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金融控制较强的环境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反,金融控制较弱的情况下,如果提升金融控制,则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邱新国、陈源媛[5]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序列,探讨金融相关率、银行系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VAR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相关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强于银行体系,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作用要相对较弱。

三、研究设计

1、指标的选取

(1)因变量:GDP。通常,经济增长的指标是通过国民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的,它不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同时还体现了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繁荣、发展的程度。所以本文采用重庆市近十几年的GDP来反映重庆市的经济增长情况。

(2)自变量: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S)、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及保费收入(BF)。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

(3)控制变量:由于经济增长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其他影响的因素,本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总量(INV)作为控制变量。

为了消除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对一些变量取自然对数来代换。LNGDP为重庆市生产总值对数、LINV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对数;

2、实证回归模型。

为探讨重庆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以1996-2013年的重庆市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S)及保费收入(BF)与生产总值(GDP)为数据进行分析,以GDP作为因变量,其余三项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表1 1996-2013年重庆市各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

余额、BF、GDP及INV(单位:亿元)

年份 LNGDP 保费收入 LINV

1996 7.1817 12.82 5.7706

1997 7.3197 19.52 5.9161

1998 7.3792 22.77 6.2109

1999 7.4165 25.39 6.3330

2000 7.4905 27.71 6.4859

2001 7.5893 33.72 6.6869

2002 7.7110 46.17 6.9034

2003 7.8461 57.93 7.1463

2004 8.0178 66.51 7.3914

2005 8.1513 73.10 7.6041

篇4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贡献;贡献率

一、引言

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动员储蓄、促进资本形成、增加就业以及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等方面。该贡献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衡量,即贡献度和贡献率。贡献度是指某一指标某一组成要素增加值在该指标基期总值中所占比重。贡献率是指某组成要素的贡献度在该指标总增长中所占比重。金融业的直接贡献,是将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核算其创造的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和份额。金融业的间接贡献,是从金融服务功能的角度考察金融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青岛市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

从生产角度分析,GDP等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产业部门贡献是指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长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产业部门贡献度即在经济增长率中各产业部门的贡献所占的份额。用公式表示为:

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金融业可比价新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新增加额*100%

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拉动百分点)=金融业贡献率*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百分点

金融业的贡献率和贡献度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金融业增加值对GDP产生的直接影响及贡献能力。本文以上一年为基年计算各年的金融可比价格产值和GDP可比价格产值,进而计算出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在2000-2003年期间,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变动趋势,波动性较高,甚至大部分年份的贡献为负值。但自2003年以来,二者呈现逐年上升之势,2004年二者均转化为正值,2006年发生了飞跃,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开始突破5.0%,至2008年已经达到了7.93%。通过青岛市金融业对GDP贡献率和贡献度的走势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融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逐年增强(见表1)。

表1青岛市金融业对GDP的贡献

三、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

资本形成、劳动投入、技术实现是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因素。各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金融业通过上述三个要素的传递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间接推动作用。

为了研究青岛市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引入两个参数ρ1,ρ2,其中ρ1的经济含义为资本形成投资资金来源中金融性资金供应总量与资本形成投资价值总额之比,ρ2的经济含义为技术实现投资资金来源中金融性资金供应总量与技术实现投资价值总额之比,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无法对其进行具体的衡量,而是根据相关的资料取其近似值来表示。

(一)青岛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间接贡献的度量

1、青岛市金融-资本相对形成量。为计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金融业发展对资本形成的作用,引入金融-资本形成相对增量(d),同时引入储蓄率相对增量(s)、储蓄—投资转化率(β)、金融中介费用率(Φ)、投资-资本形成率(χ)和资本产出系数(К),资本形成投资资金来源中金融性资金供应总量与资本形成投资价值总额之比(ρ)。金融业与资本形成之间的公式可以表示为:d=ρ*

其中d表示金融-资本相对增量;储蓄率相对增量(s)=储蓄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储蓄-投资转化率(β)=投资增长额/储蓄增长额;投资-资本形成率(χ)=生产能力增长额/投资增长额;金融中介费用率用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差额如表2所示。

近10年来青岛市金融—资本形成相对量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2年其值基本在1%左右,2003-2005年其值基本在3.5%左右,2005年达到最高值3.828%,但是2006年又下降到1.291%,随后连续两年上升,至2008年其值已经达到2.634%,资本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资本形成相对量的变化体现了金融业通过资本形成途径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资本形成对于青岛市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递增。

2、青岛市金融-就业相对增量。劳动力追随货币与实质资本,引入金融-就业相对增量(m)来表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金融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将其定义为金融体系就业相对增量(e)与产业部门就业相对增量(n)之和。其中金融体系就业相对增量(e)等于金融体系就业相对增量除以总就业量(L),产业部门就业相对增量(n)等于产业基本就业相对增量(h)与由资本形成增长而引起的就业相对增量(j*g)之和。经验表明,金融体系就业相对增量与金融发展规模呈正向相关关系,产业部门就业相对增量在超过基本就业率以后与产业部门资本形成规模呈正向相关关系。在经济增长时期,产业部门资本形成与金融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长期来看,金融-就业相对增量反映了金融与就业的基本联系。其公式表达式为:m=e+j*g

青岛市金融-就业相对增量,如表3所示。

青岛市金融-就业相对增量的波动性较强,2000-2008年的9年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1年,这两年青岛市金融-就业相对增量都是负值,表明在这两年中金融业对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二阶段为2002-2004年,青岛市金融—就业相对增量自2002年开始呈现正值,并且连续三年上升,2004年达到最大值8.657%;第三阶段为2005年以后,青岛市金融—就业相对增量开始逐年下降,到2008年仅为0.244%,这一过程体现了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正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步趋于稳定。

3、青岛市金融-技术实现相对量。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无法对其进行比较准确的衡量,根据相关数据假设其历年值为0.12%。

(二)青岛市金融业发展对经济增长间接贡献的衡量

1、经济增长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度量。金融业发展通过资本形成、就业与技术实现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主要是通过加速资本形成,并利用先进技术,吸收就业,将观念上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来实现的。因此,要研究金融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首先需要衡量经济增长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青岛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可知,青岛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本贡献率和劳动贡献率分别为46.7%、42.4%和10.9%。

2、青岛市金融业发展对经济增长间接贡献。采集青岛市经济自2000到2008年的有关统计数据结合青岛市经济增长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进行计算,具体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四、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综合评价

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两部分,将二者进行加总便可得到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0-2008年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5所示。

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波动性比较大,在2003年以前,金融业贡献率较低,2000年和2002年甚至出现了负值,2004年以后青岛市金融贡献率比较理想,基本都在7%左右,只有2005年降到了3.35%,但2006年马上又开始上升,2006年和2008年青岛市金融业的贡献率都达到8%以上。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然波动性比较大,但在整体上青岛市的金融贡献率是在提高的。

参考文献

1、王广谦.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及金融贡献度[J].经济研究,1996(5).

篇5

【关键词】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实证研究

重庆市作为我国的直辖市和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提出了大力发展金融业的措施。2009年,在“福布斯中国城市投资与发展论坛”上提出“用10年时间建成西部长江上游区域性的金融中心”。2012年,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区域性综合型金融中心的意见》:“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区域性综合型金融中心”。重庆市大力发展金融业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基于此,本文将研究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对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Goldsmith(1969)[1]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提出金融结构的变化形成金融发展道路,金融发展能加速经济的增长。Mckinnon(1973)[2]提出并论证了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论点,而我国的专家主要是验证西方的观点。谈儒勇(1999)[3]和曹啸等(2002)[4]效仿Levine的模型,考察了存款货币机构与经济增长、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以及存款货币机构与股票市场的关系。韩廷春(2001)[5]认为金融深化与利率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陈柳钦、曾庆久(2003)[6]认为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力度有限。王景武(2005)[7]发现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则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王纪全等(2007)[8]从金融资源的角度进行了格兰杰检验,明确了二者间的关系。姜春(2008)[9]研究发现二者关系中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和“时滞效应”。严太华,魏荣华(2009)[10]运用超外生性方法,得出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正向的控制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存在经济增长到金融发展的逆向控制因果关系的结论。武志(2010)[11]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说,即虽然金融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的内在质却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致。陆静(2012)[12]通过构建省际面板数据,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

二、指标的选取

(一)经济增长指标(EG)

目前国际上比较广泛地用GDP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本文为了更好地进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考虑到劳动力扩张对GDP的影响,因此采用人均GDP指标来衡量重庆市经济增长,EG=■,PPR为地区常住人口数。

(二)金融发展规模指标(FIR)

(三)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IE)

三、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了重庆市1999~2011年三大地区38个区县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0-2012》。由于2011年底,重庆市设立大足县和双桥区为大足区,设万盛区和綦江县为綦江区,因此本文将这两个新区原有的数据求和处理。而且最终采用的指标一般是变量的比值,因此不做任何消除物价的处理。此外,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消除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

四、单位根检验

五、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Pedroni检验和Kao检验进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Pedroni检验方法共提供了7个统计量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第一类4个是联合组内尺度描述,第二类3个是用组间尺度来描六、Hausman检验与协方差检验

从三大地区来看,金融发展规模的系数都为负数,即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会抑制经济增长。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是重庆市金融资产中的存贷差较大造成的,1993年存贷差为-108.85亿元,截止2011年底,存贷差为2831.42亿元。因为贷款能够进行再生产的投资,而存款滞于金融机构,属于闲置资金,创造不了产出,因此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三大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对经济增长抑制作用从大到小是:渝东南翼、渝东北翼、一小时经济圈。本文认为是贷款余额造成的,因为贷款余额能够抵制存款资金的负向作用。重庆市三大地区1999年贷款余额分别为75.84亿元、183.35亿元、1021.42亿元,截止2011年底,贷款余额分别为382.74亿元、714.00亿元、11879.00亿元。

从金融发展效率的系数来看,三大地区的系数都为正,表明金融发展效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从大到小是渝东南翼、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翼。本文认为是增加落后地区一个单位贷款的边际产出要远远大于增加富有地区一个单位贷款的边际产出,正如增加穷人一个单位的收入,更能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增长。渝东南翼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只要有存款转化为贷款,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会很大。

从重庆市38个区县来看,金融发展规模的系数除了巴南区、黔江区的为正,其余地区的系数都为负。金融发展效率的系数除了渝北区、城口县为负,其余区县都为正。表明重庆市整体上金融发展规模会抑制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会促进经济增长。

八、对策建议

(一)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重视金融的转化效率

深化金融改革,首先不能一味地追求金融机构数量及资产规模数量的扩张而忽视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首先应该转变国有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适当降低放贷标准,将效益较好的中小型企业纳入贷款范围,使闲置的存款转化为能够实际产出的贷款,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重庆市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完善证券市场建设,完善现有的金融工具,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增加居民可选择的投资品种,促进证券市场活跃发展。

(二)培育区域金融增长极,促进经济发展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50)在《经济学季刊》中发表的题为《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文章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增长极概念。重庆市政府应该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投资,通过集聚效应优先发展金融基础雄厚的地区,培育金融增长极,具有直接幅射带动地缘的经济优势。可以渝中区为中心,一小时经济圈为金融圈,统一规划,形成金融信息产业功能区、区域金融机构总部区、金融研发区、金融服务中介区、金融配套服务区等若干个金融功能区。从而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辐射带动重庆市区域金融和谐发展。

(三)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提高证券市场的融资效率

重庆市以间接性融资的银行类资产“一家独大”,而以直接性融资的非银行类如股票、债券市场并不完善。所以重庆市相关机构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股票、债券、保险业的发展,促进金融资产证券化,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来重庆开设分支机构,促进地区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打破现有国有银行垄断的状态,优化金融资产结构。

参考文献

[1]Goldsmith,R.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155-213.

[2]McKinnon,R.I.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 ment [M].Brooking Instition,Washington,DC. 1973,121-145.

[3]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1999, (10): 53-61.

[4]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 2002, (5): 40-43.

[5]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模型与政策分析[J].世界经济, 2001, (6): 3-9.

[6]陈柳钦,曾庆久.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10): 13-18.

[7]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 2005, (10): 23-26.

[8]王纪全,张晓燕,刘全胜.中国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金融研究, 2007, (06A): 100-108.

[9]姜春.时滞、回归及预调: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8, (2): 198-206.

[10]严太华,魏荣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6):111-113.

[11]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5):58-67.

[12]陆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 (1)177-183.:

[13].用金融存量指标对中国金融深化进程的衡量[J].金融研究,2002,(1):82-92.

[14]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2):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