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有效的课外阅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需要指导。如何在关注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达标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指导,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推荐课外读物是对学生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
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识别选择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推荐,学生的课外阅读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了保证学生能吮吸到祖国优秀文化的“乳汁”,吸收世界文化的真正营养,需要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指导学生制定合适的读书计划。为学生开展有效阅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为此,我们根据调查,结合朱永新教授为小学生推荐的100本书目,又精心挑选了100本图书,分成两类,一类为必读书目,一类为选读书目,再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分成三组,低年级多读儿歌,童话类书籍,中年级多读故事类,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名言故事等,高年级则扩大阅读面,如小说、诗歌、散文、历史、游记、科普等,鼓励部分学生涉猎中外名著。
开展课外阅读以来,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在活动中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和激情。
通过好书推荐读书交流活动,我们不仅及时了解学生读书近况,而且顺势引导,将好书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了学生扩大阅读范围的欲望,增强了阅读兴趣,心随好书行,情受好书牵,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
二、开展交流活动是对学生实施有效指导的途径
开展课外阅读,不能仅停留在学生有书可读、阅读量达标的层面,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状况,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以期实现真正的有效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评议人物,讲述故事
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多是童话、故事、寓言、散文、小说。书中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评议人物,讲述人物之间的故事,是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好方式。
2.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小学生的阅读,大多被文中有趣、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感染,大多关注的看点是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还不懂得读书要去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意识地吸收语言、积累语言,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笑谈三国》这节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书中评人物的诗词,使学生通过诵读诗词,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诗词的意思,感受了诗词的魅力,而且强化了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感悟。
教师出示了关于董卓的两段文字:
“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
“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天之怒卓。可谓甚矣!”
教师让学生反复品读这几段文字,并结合文字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读,仿佛亲眼看到了一个“残暴不仁、恶贯满盈、罪恶滔天”的董卓,情感就随着这些灵动的文字而憎恨、愤慨!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品读作品,感受文字的魅力,同时也通过反复诵读,实现了吸收语言、积累语言的目标。这些简洁明了、高度概括的文言文语言,通过教师的这番引导,留给学生深刻的烙印。这就是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3.渗透方法,学会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教师要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
有一位老师在指导三年级的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时,他让学生先看书的封面,阅读书名,再读前言,了解和本书有关的内容,然后读目录,初步了解书的主要内容,完成前面几项重要过程之后,再让学生用心去读书中的一个个故事。通过交流阅读心得,学生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猜一猜,发现文中精彩的语言,要用笔画出来或摘抄到积累本上,或背下来以备写作文时候能用上……教师就是在交流过程中有机地渗透了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别人的读书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有效的阅读。
4.引申拓展,扩大视野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因此所选择的书目就不同。有的学生阅读范围比较窄,仅限于读自己喜欢的某一类书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适当地引申拓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在交流一本书的感受之后,再向学生推荐作者的其他书目。也可以先简介某本书的内容或从这本书中节选最精彩部分、经典段落读一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介绍各类书籍的特色。
三、适时检查是督促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靠几次读书交流活动显然是不够的。它更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在开展课外阅读的初期,我们设计一份课外阅读情况登记表,请家长或同学配合监督,及时了解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情况。
教师定期检查评比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本、读书笔记。开展评选“读书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形成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
1.认真过好拼音关和识字关
对于刚迈入校门的小学生来说,此时是学习拼音的关键时期。由于拼音学习相对枯燥,因此教学时要多运用一些激趣手段,让学生对拼音学习充满兴趣,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把拼音学好。过了拼音关,接着就是识字关。教师教学生字时,切忌每个字都帮助认读,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备一本《 新华字典 》,并教会查字典的方法。至于字的结构和笔顺,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揣摩,鼓励他们相互交流。有了《 新华字典 》的帮助,学生的识字量就会大大增加,这就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解决好课外读物的来源
过了拼音关和识字关,接下来就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了。现在虽然提倡“开卷有益”,但是小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没有计划杂乱地读,只会降低阅读效果。当前,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没有专门的购书经费,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让课外读书活动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据报道,内蒙古宁城县的一些学校,为了开展“高效阅读”教育工程,教师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 致学生家长书 》送到每一个家长手中。信里痛陈孩子的阅读现状,倡议家长拿出十几块钱,让孩子一人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家长看完信后一致表示支持。有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学校得到了不少的课外书。这时,班与班之间开始互相借阅图书,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这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好书来读,较好地解决了课外读物的来源问题。
3.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要想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有效,需要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材料积累,必须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的好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包括名人名言、精彩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等)。要做好积累,不妨使用制卡片摘抄法,即把认为需要记录下来的东西抄到卡片上,随时翻阅。如果学生一星期制作出五张卡片,那么一年下来数目就很可观了。另外,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班级里定期展示各人所做的卡片,让大家互相观摩,甚至可以每周抽1~2节课专门组织学生就某个专题进行阅读交流。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可以在全班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增加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其次,通过课堂交流,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再次,可以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发言的胆量,从而增强自信心。无论是积累素材,还是为了阅读交流,当学生带着任务去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们就不会只是泛泛而读,而是带着一种探究、一种思考去读。
4.课外阅读时要带着愉悦心情去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热爱读书,静心读书。为此,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让他们知道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的艺术。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努力创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力争让每一个学生愿说、敢说,积极参与交流,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愉快的事。再次,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读书,并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并且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学生有了这种心态,自然在课外阅读时就会保持愉悦的心情了。
一、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二、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三、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迷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课外;阅读;通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64-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一、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1、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
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我们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的阵地,让学生这个的舆论的氛围中进行共同的阅读。第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开家庭读书交流会。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引导。
3、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
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所以,我们要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或将书拿回来,读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或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4、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
联系生活,抓住阅读机遇,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电视了,比如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英雄》、《封神榜》等,还有动画片《大闹天宫》等,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看这些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但如果能和热播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二、鼓励学生多读,重视阅读积累
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多读,首先阅读的品种要多。从语文的角度看,古诗词的神韵,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点红……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的精神喜爱;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节伏跌的美,给人的心灵以陶冶。常识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调描绘科学奇观、自然奥秘给人的思想的启迪。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让学生多读多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多读,还要特别强调诵读。诵读,也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叶圣陶先生要求我们:“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因此,对于一些精彩片断,名篇佳作,要鼓励学生多吟咏、诵读,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在很努力地教学生读书写作,可现实是怎样的呢?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许多学生总是一筹莫展,总是会把所有作业做完了,再慢慢来啃“作文”这一大难题;在各项检测中,也总是会发现:阅读一项得分率不高,这难道真的是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想:并不以为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既重视课内又重视课外”“不要注重知识的记忆,而要重视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靠课本上的几个范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学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因为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只有厚积才能勃发,因此,抓好课外阅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作用举足轻重。
请看这样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记得前年我刚接手一个五年级,在一次阅读课上,我手拿着《红楼梦》正准备向学生介绍这本书,我问学生:“‘曹雪芹’你们知道吗?”这时一名男生赶紧插话说:“徐雪晴”。我一时没有听清他说的话,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曹雪芹”。他又大声告诉我:“不是,是‘徐雪晴’”(“徐雪晴”是我班一名女同学的名字)此时全班安安静静的,没有一名同学提出异议。
案例二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篇习作的题目是《秋天的树叶》,一名学生在对秋天的树叶进行了简单的描写后(大约100多字),结尾为了表达自己对树叶的喜爱,连用了2个这样的感叹句:“秋天的树叶,我爱死你了,我爱死死你了!”
从刚才的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第一,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实在是有待提高,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不知道“曹雪芹”,不知道如何表达对秋天的喜爱。第二,阅读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可以想见,这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这五年中,他也一定读过一些课外读物,可他为什么一点课外阅读的痕迹也没有呢?阅读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呢?
一、指导学生选好书
课外阅读仿佛是一片五彩缤纷的辽阔原野,哪个孩子不愿在原野上奔跑、徜徉、嬉戏,可是,作为老师的都知道,辽阔的原野有鲜花,有绿树,但也有毒菇腐木,课外读物也是一样,有精华,但也有糟粕。如果不加选择地、随意地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并且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我认为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会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我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一般低中年级学生爱看绘图、童话、儿童诗,神话等,高年段学生爱读人物传记,小说类校园文学,寓言,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等。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再结合我平时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流,打听他们平时爱看什么书,然后再有选择地向全班学生推荐,这样一个选择的过程,不仅保证了学生看书的质量,更能了解他们读书的现状。
凡是我推荐学生读的书,我都尽量自己先进行阅读,即使没有时间细细阅读的书,我也会对书的大概内容做一个了解,然后才能推荐给学生。这样,学生避免了在选择书的阶段就浪费了时间,况且小学生年龄小,他们还无法区分什么书是能读的,什么书不适合读。因此,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做好,才能保证阅读最初的有效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觉得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内容要广泛,各种内容的书籍,要广泛涉猎,不拘一格,只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作品,都可以让学生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好的书来读,就是为了保证他们的独立航行能更加顺利,更能迅捷地到达彼岸。
二、引领学生好读书
要想让一个学生养成好读书的习惯,绝非易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好玩的年龄,要想让他们安静下来,作为教师,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且从我个人的读书经历来看,一个人能养成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期就是童年时期,因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就得在这一阶段进行。
(一)、轻松阅读,兴趣引路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每天有大量的作业要去完成,学生想要阅读的时间总是少得可怜,他们也根本建立不起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说主动去买些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首先做的就是要如何建立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我想从以下几封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晨会、早读等零星的时间几乎都被我运用上了,我常常会带着一本书走进教室,笑眯眯地对学生说:我给你们读篇文章听听吧!或是讲个故事等,当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完后,他们兴致盎然,有的就会问我书是从哪里买的。有时我故意将故事讲到一半就停下了,因为故事非常吸引人,许多学生放学后就会迫不及待的要求家长去买书。这样坚持下去,全班的许多学生就会主动地去买书,看书,然后进行交流,这既是教师的一种有效地引领,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探究新书的欲望,这样主动读书的风气也在班级中逐渐形成。
本学期,我向学生介绍了金波的《乌丢丢奇遇记》这本书,我自己买好了这本书,利用一天的晨读课,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乌丢丢’。”学生奇怪地问我:“它怎么叫这样的名字啊?”我说:“它呀,名字和你们不同,身世和你们也不同,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是珍儿给了他脑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快乐和悲伤,无意中,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话说到这里,有的学生看我手里就拿着这本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说:“先借给我看看吧。”我说:“如果其他的同学也想看,怎么办呢?”这时许多学生说:“我们自己去买。”我愉快地对学生说:“那我们就一起阅读这本书,一周后,我们交流,好吗?”
一段时间以后,我惊奇地发现:以往常常有各种理由拒绝看课外书的学生少了,记得我们班有一位学生,每次我布置他进行课外阅读,他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要么说:“我妈从不给我买书。”要么说:“昨天作业多,我没时间读。”等等。现在,我经常能看到他一个人下课后静静地坐在位置上阅读呢。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你无法想到的毅力去阅读。因此,用讲故事、推荐新书等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手段我也用过,但到了最后,学生又不爱阅读了,我想,这一定是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许多的条条框框,比如说:要写读后感,要做摘抄,要把看过的内容讲出来等等,还有的家长也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用语言进行暗示,比如说:“他是爱读,可是作文总也写不好,光读,也没看他把好词好句用到作文里,读也白读。”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刚刚培养起来的兴趣又慢慢地消失了,因此,我认为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一定不要给孩子更多的限制,就是让他自由自在地阅读,没有要求,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多加鼓励,给予引导,甚至与他一同阅读,一同谈感受,把他当成你的朋友一样的交流,这样的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阅读是轻松的、快乐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能说:如果你这样的坚持下去,孩子能不爱阅读吗?
因此,我认为,兴趣的培养是使得阅读具备有效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二)、树立表率,榜样引路
我始终认为小学生1-4年级这一阶段都应该是纯粹的培养兴趣的阶段,一种纯阅读阶段,教师不给孩子增加任何压力,只要他喜欢阅读,你就成功了。到了五年级也只能提些非常简单,不会对他的阅读兴趣产生阻碍的要求,比如说:我认为最好的就是适当地布置些小小的摘抄而已。到了六年级,可以以榜样引路,指导他慢慢的学习运用,而非一定要学会运用。要知道,阅读后吸收再到运用,这已经是阅读的高级阶段,要求一名小学生非得把自己所读过的运用到自己的书面表达中,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因此,我把它定位在“学习运用”,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那就要因人而异。
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他的语言感受能力特别好,不仅喜欢看课外书,而且还能准确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课外资料。每一次阅读,他都是如饥似渴,他的习作、阅读题的回答,都是十分出色。因此,我常常就他的作业进行讲解,并鼓励、赞扬,渐渐地他就成了班上学生学习的榜样,许多的学生也就有意识地去学习运用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内容。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有效的引领。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
袁珞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几项重要教学活动。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外阅读和作文是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把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和巩固,同时又使阅读教学的成果得以发展。因此,这三方面的教学活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大力改进阅读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和改进作文教学,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是的,既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不能进行过多的干预,那么在课堂上来进行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并加以指导,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一定会更加显著。
最近,我在阅读金波先生的许多作品,我觉得儿童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每周一节语文阅读课,我就把阅读课的指导有机地融合到学生的习作教学中,以实例教会他们如何运用在课外阅读中所吸纳的知识。《笋》是金波写的一首小诗: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这首小诗简单而又质朴,学生很容易就会背了,于是,我就让学生进行了想象,仿写的练习:笋还会向春天打听什么呢?
学生稍加思考后,答案就出来了,有的说是想来打听青蛙醒来的秘密:有的说是来打听小草发芽的秘密……这时,我就对学生说:把你们刚才说的放到诗的最后两行,你们不就是诗人了吗?有一个学生高兴地对我说:“老师,创作诗歌那么容易啊!”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外阅读既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习作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这样的阅读不就是有效的吗?
因此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相结合,不仅会提高学生课内的阅读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每学期,课本内只有二十来篇文章,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只有把它延伸到课外阅读的领域中,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阅读的有效性也才能得到落实。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三年来,在我的指导与引领下,孩子的课外阅读已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继续在课外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让阅读启迪智慧,发挥潜能,提高素养。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真正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崇妹,《小学课外阅读教师指导策略的探析,关注》,2007年3月,
2、胡存武,《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01),
3、张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探索与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4月第19卷第4期
4、网络电子文章:《文化视角中的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实践例谈》南京市汉江路小学许彩霞
5、网络电子文章:《浅谈个性化阅读》周益明
一、营造氛围,潜化阅读
良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教科所借助多种读书活动的开展,以“建设书香校园”“全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指导,以“阅读优秀书籍”、创建“书香班级”为途径,引领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
2011年开始,我们建议市直学校把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但这门课到底应该怎么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九江小学利用两周时间,各年级共推出六位老师进行了阅读指导课观摩教学,她们分别就不同的主题“阅读的目的”“注重积累”“推荐好书”“童书共读”,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体验就有收获,经验就是财富。这只是一个开始,是我们探索阅读指导道路的开始!
二、培养兴趣,快乐阅读
有效的阅读,必定离不开教育的合力:通过榜样示范以激发兴趣,借助书香家庭以培养兴趣,开展精彩活动以保持兴趣。
1.榜样示范,激发兴趣。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和感染他们。让学生知道自己一有空闲就阅读,自己也会把喜欢的书推荐出来,可以无拘无束地就书中内容进行交流。这样,老师和家长就成了读书的榜样,也是在无声地告诉学生:阅读是快乐的。
2.书香家庭,培养兴趣。我们倡导家长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尽量为孩子创造静心读书的环境,多读书,多读有价值的书,每天阅读不得少于半小时。学校还经常举行“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从家庭藏书量、图书分类、读书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交流读书心得等方面来考评。争创“书香家庭”,让“书香”芬芳于学生的心间!
3.精彩活动,保持兴趣。小学生阅读希望自己读有所得的同时,还期望得到大人们的认可和赞许。针对小学生的这一阅读心理特点,很多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并长久保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们把课外阅读变成自主行为。
(1)如火如荼暑期读
语文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抓住每年的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布置学生在家进行课外阅读,平时每天也有规定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引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根据其的《小学生暑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开展“九江市小学生暑期读好书活动”。为了有效地开展好本次活动,各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手抄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编辑、班级或个人作品集锦等。学校各学段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举办“读书博览会”,通过“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牵手网络阅读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阅读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电子阅读能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时空界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倡导电子阅读,为有效课外阅读开拓广泛空间。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构建一个新型课外阅读模式。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些用心的老师还在博客上开设读书专门空间,如“与经典同行”,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新型阅读模式的外在体现之一。在博客上分别设置小的版块,如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时文阅读、名言选登、身边的事、留言板、写信给我等,多角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课外阅读完全融入信息化环境,让喜欢上网的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中阅读成长。
三、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开卷并非都有益,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非法出版物确实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涉世未深的学生尤其要警惕。因此,推荐课外书是使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的基础。市场上那么多书,怎样指导学生健康、高效地阅读?
1.推荐书目,有目标地阅读。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结合课堂教学、课程标准、社会热点及 “红帆船”读书活动的阅读书目、当当网上的名著推荐、儿童名作家的作品集等,我们向全市小学生推荐了一批课外书籍,着重给他们推荐名家名篇,作为学生课外必读书目,还把与课文有关的中外名著或优秀作品作为选读书目。每个年级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甚至是书目的版本、作者等都清楚地列在计划中。选择性地开列书目,为有效课外阅读完成正确引领。
2.制订计划,有层次地阅读。课外阅读不能简单地列出书目就万事大吉,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就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结合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做些分析评价,学生会豁然开朗。如此一来,会为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提供方法保障。
许多家长还主动加强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监督和指导,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普及了科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及时检查,有反馈地阅读。为保证计划顺利实施,市直学校还制定了“晨诵”“午读”的阅读方案,并安排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给学生阅读以保障。利用这些时间,师生互相推荐好书、进行课外书剧本表演、精彩段落赏读等,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有效阅读情境的创设和形成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件事: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那并不是说人民否定这位作家,而是在他们幼年的时候,老师逼迫他们背诵的结果。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用“有用”来逼迫孩子们读书,而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热爱阅读,让阅读活动、阅读素材以及与阅读相关的一切一切,变得有趣和精彩,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读书是那么自然,那么可爱。
1.故事点拨,激发欲望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未必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可根据孩子们最爱听故事的特点,每天中午专门安排“老师讲故事时间”,然后选择那些故事情节性较强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世界名著,绘声绘色地为孩子讲述。讲的时候可采用“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方法,即讲到情节转折处或即将结局,悬着等到明天中午讲。这时,往往会形成孩子渴求阅读的,不知不觉中,由喜爱故事产生对书籍的热爱。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的影响至深。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学生总是看到老师手不释卷,自然受到感染。
此外,我们还给孩子们介绍古今中外伟人酷爱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伟人的成名无不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力量,爱上读书。
二、有效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阅读兴趣是指对从事阅读活动的兴趣,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1.巧荐读物,诱发读书兴趣
为了使孩子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采用介绍梗概、美读片断、讲述知识、表演故事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推荐,帮助他们读好最初的几本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会发生变化,阅读的兴趣也会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好好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阅读倾向,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引荐。
2.整合活动,保持阅读热情
只有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尝到成功的甜头,兴趣才会变为一种乐趣,经久不衰。课外阅读与各项活动整合就是保持阅读热情最好的办法。比如开展古诗擂台赛、读书办报活动、各类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校园童话节等。活动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宽广的展现舞台,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阅读兴趣会更加持久。
三、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孩子会读书,才能推动孩子的课外阅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孩子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可利用阅读指导课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
(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3)速读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浏览,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4)批注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有效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形成
要想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孩子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入情赏读,诵记于心
课外读物中有许多美文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让他们背诵其中精彩片断,或整篇美文,有助于帮助孩子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孩子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所以教师要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出声、入情入境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2.主动积累,勤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们写读书笔记,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小学中高年级常用的有摘抄型、批注型、提纲型、感想型和评价型。
(1)摘抄型。从众多的阅读材料中抄记有关句段和资料。但摘抄不是照抄,从阅读到评析、筛选、归类,是有选择地抄。
(2)批注型。将对读物的零碎理解批在书上或笔记上,可多可少,可深可浅,可以是体会也可以是疑问,但必须是自己的见解。
而课外阅读正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于课外阅读量也有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
一.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促其自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就应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此,我班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们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利用班会、队会时间组织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体会活动;与好朋友互赠读过的好书和祝福的话等。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交流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而且情感也得到了加强和共鸣。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树立阅读榜样,营造阅读的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个人好学,可以传染起好多人好学。”
而榜样是多元的。最直接的榜样是老师自己。都说 “言传重于身教”,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爱阅读的人。老师推荐给孩子们看的书,应该先阅读或浏览;孩子们推荐给老师看的书,也要耐心阅读并与学生交流反馈。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阅读,乐于交流。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以及与老师的情感交流都能得到加强。
同伴榜样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现班级热中爱阅读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间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
此外,还可树立名人榜样。与学生们一起阅读名人传记,了解他们热爱阅读,努力成长的故事,对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为营造阅读的氛围,我班还在班级内还建立了“图书桌”、“藏书桌”,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由专人进行保管,形成班内图书室,加强了同学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推荐,交换阅读。
三.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能“像挖宝矿 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文章的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等方面的情况,分年段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第一学年段以经典绘本,注音童话故事为主。第二学年段可推荐一些长篇故事和儿童文学家的名家名著。第三学年段则可以一些富于文学性的长篇作品和文学名著为主。另外还可根据课内的课文,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作品。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可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 《莫泊桑拜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等,以此作为课内课文学习的补充。此外,班级内还可以集体订购了一些优秀青少年读物,如《第二课堂》、《少年文艺》、《语文学习报》等。
四.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让量化敲开课外阅读的门
(1)增加课外阅读的量
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有质的飞跃,没有量的积聚是不行的。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课外阅读要求,应提高中学生阅读的量。可以先要求学生阅读课后出现要求掌握的名著,如《伊索寓言》《昆虫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阅读课文节选的全文或与课文和课后名著密切相关的文章或者著作。如学了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人物,可以引导读闻一多的《死水》《最后一次演讲》,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学了《沁园春·雪》可以引导读《诗词选》等。从课本读到课外提到的名著,从课后名著读到其他相关的、符合中学生阅读水平的作品,通过不断的扩充,让学生真正做到有量的保证,为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课外阅读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量化
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在课外阅读中的量化应是指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章或著作后应达到的明确的可以度量的指标。有量的要求,没有量化的细则,那么课外阅读也是一句空话。在这个信息的时代,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收,而不喜欢主动的钻研。当教师布置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总能想到一些不经过阅读就能完成作业的方法。这种课外阅读是虚设的。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做好几点。
1、有布置,有量化
有布置无检查等于没有布置,有要求没反馈等于没有要求。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检查。在布置的时候就应该有量化的标准,为学生课外阅读作出明确的,可以清晰度量的指标,引导学生按量化的要求完成阅读。这种量化不应是几篇读后感,几千字的摘抄,应更加具体,更能量化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成度,且这种量化在检查阅读情况的时候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有检查,有成效
如果检查这道最后的关卡成了虚设,可想而知以后的布置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既然要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就应该出实效,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鞭策及考评的作用。如何做到有成效呢?首先教师应和学生看同一版本的书籍,对学生所看的名著了然于胸。这就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能真正的使检查落实。其次,可以拟定形式多样的检测形式:如试卷检测、辩论会、讨论会等。以良好的检查监督体系引导进行有成效的检查,通过有成效的检查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
二、让亮化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亮化是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书本中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自己对书中内容独特的见解并把这些闪光点在讲台或组内闪亮的进行展示。一味机械的量化往往会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没有激情。在中学生课外阅读中,为了使学生从被动的读到主动的欣赏,应该让阅读有亮点,让学生去享受阅读的成就和喜悦。这种成功就是阅读的亮点,把这种亮点展示出来就是亮化。
1、有收获,有分享
一个收获、一个分享都是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觉得有收获的应拿到课堂上来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和课堂的主人。在收获与分享中去学会如何品析文章;在收获与分享当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2、有感触,有展示
学生在阅读当时往往会有一些东西学得很有感触,有种要表达出来的欲望,所以在一本名著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成为讲台的主人,讲述自己的看法、观点。刚开始可以少一些,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应有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在检查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找出自己阅读的亮点,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让规范化引导学生走向自我阅读
从要求到愿意,从检查到展示,从被迫到喜欢,从喜欢到习惯是一个过程。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最终应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像一种毒素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让阅读规范化,为终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1、规范要求:对要求的提出应规范,让学生明确应做什么,这样才能有效的阅读。
2、规范符号:对阅读过程中的圈点勾画等符号应作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规范化的标示文章内容。
“不动笔墨不看书”,要做到动笔墨就应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读书符号,也就是圈点勾画法。比如说重点词句可以加着重号,有疑问的可以打波浪线加问号,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拼音写在上面,中心句可用双横线,段落层次用竖线,重要信息圈起来等符号。
3、规范批注
>> 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试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初探 有效指导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探幽 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途径探析 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思考和实践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说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探讨 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引导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初探 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初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对其人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前提;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助推器三方面阐述了提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多彩活动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对其人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中学生具备了大量吸纳各种信息的有利条件,同时又具有因不善于鉴别而使阅读效率低下甚至产生危害的危险。笔者发现某些八年级学生书包里就有不少属爱情类,封建迷信类的书,初中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还不强,读了这些书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应当从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始。“兴趣”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巨大作用,已经为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所肯定。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学识熏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欲望与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情感感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多给学生些关心、爱心,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换到语文学习中来。爱上了语文,还怕他课外不去读书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巧用学生心理需求激励。对课外阅读数量多、质量高的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仅满足他们正常的心理需求,还使他们在语文课外阅读和活动中获得巨大的乐趣,从而极大地鼓舞他们阅读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以学生现状为起点,循序渐进,逐步提升“阅读品位”。好多教师往往急于求成,不顾及学生阅读现状,想一下子就扭转局面。结果常常是因无功而返而变得消沉,转而对其放任自流。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良好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品位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工作热情,还需要时间、耐心、方法。笔者曾经接手一个班级,班级中大多数同学没有课外阅读习惯,其余的少数同学,课外阅读范围和兴趣也仅限于动漫和武侠小说。于是我首先顺水推舟,把武侠小说作为突破口,选择时机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阅读、讨论、交流武侠小说,慢慢带动全班同学读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作品。然后,渐渐地把同学的关注点由故事情节逐步转移到人物、环境、文化等方面。通过逐步引导,水到渠成地把《平凡地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引入他们的阅读视野,他们欣然接受,并读得不亦乐乎。二、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点
当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一定兴趣,他们就会自发地将这种兴趣转换为一种内在阅读需要。而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阅读目标。这时候,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从而让语文课外阅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他们的人生。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者。不能说抱一堆书籍给学生或将学生带到阅览室就完成了任务,而应该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热爱阅读,懂得阅读。读之有趣,读之有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一个人一生中阅读的书极其有限。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学生与“切合”他的书籍“邂逅相逢”。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阅读的心理及个性发展差异,要推荐学生阅读适合各自心理特点的作品,激发其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需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指导学生快速而用心地阅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目视和心想去领会句子或者段落,眼光离得开书本,说得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能进行思考跟所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以培养学生用心阅读的意识。需要上好阅读指导课;我们教师在深入研究探讨后将课外阅读指导课分为讨论型、读议型、点拨型、导读型和欣赏型几种。前两种在课堂教学中贯串,后三种则在具体阅读中渗透。点拨型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思考。我们更多的时候将读与写相结合,培养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提高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前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这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深入的过程。最后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三国时学者董遇有“读书三余说”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时之余;欧阳修也有“三上”暨枕上、马上、厕上读书法。我们的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相对有限,当然更应该合理规划。三、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助推器
学生进行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树立自己的读书信心。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去展示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成果。每周进行一次阅读指导活动课,活动的主题和形式都是多彩的。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眼界,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受益。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校和家庭的忽视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接触的最主要的环境,但由于中招考试的压力的增大和学习科目的增多,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上的缺乏,将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用到学习其他的科目上,甚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阻止,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课外阅读的方法的缺乏
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略读若只作学生自己去着手,而让他们一点的指导,很容易是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就是随便读,就此了事。如此积久养成不良习惯,就终生不能从略读中得到多大的实益。”经统计调查大部分的同学不懂得如何读书,也不清楚对于不通体裁的书籍要使用不通的读书方法。这样使得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功。
3、学生意志力淡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涌入,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书籍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措。初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自我意识不强,阅读经验和知识有限。对于课外阅读的内容上良莠不分,很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同时对整本课外书的阅读没有足够的耐心,缺乏专注力,影响阅读的效果。
提高初中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在动力,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阅读,求知欲有所提高。教师在这方面要进行因势利导,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被认同,欣赏,尊重的心理需求。适当的满足其需求,可以加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课的时候根据课文插入一些相关的课外的小故事,例如在讲《丑小鸭》时,涉及一些安徒生相关的其他童话故事,让学生课下进行阅读,这样通过课堂的有关介绍,引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名人赏析”“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课外读书成果分享”等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对于课外阅读量多,成果大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同时促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乐趣,使得他们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2:教师和家长的熏陶感染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的学习和阅读中,教师和家长的榜样力量对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数据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上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语文教师对学生更多一些关爱,让学生感觉到足够的关注力,同时用自己博学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去感染学生,他们会愿意在课外进行阅读。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注重自身的阅读素养,提高自己的阅读涵养,让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提高学习的效率。阅读占了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对于课外阅读教师恰到的方法指导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完成这个阅读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重点的,较难的内容教师应该教学生精读,通过通读,复读,细读相结合循环阅读方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能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法,比较法,反复吟诵法等,让学生揣摩文本的奥秘,体悟其思想内涵。而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可教学生使用略读的方法,学生先阅读作品前的序文或目录,查阅经常的段落,进而把握全篇大意,得其要领。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能促进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落实。
2:圈点勾画和阅读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边阅读,边圈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精彩段落和内容,加深印象。“发现学习”布鲁姆提出,发现并不只是限于找寻人类从未了解的事物,而应该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和自我的直接对话。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自主性。通过阅读批注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阅读体验。这样也让学生在体会文本的过程中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
(三)利用元认知策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氛围;兴趣;习惯;时间;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17-01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充实,使人视野开阔、思维深刻,并形成脱俗、优美的性格。由于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心智急待知识琼浆的灌溉,急待高尚情操的熏陶,急待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下面,笔者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保证充分的阅读时间
正如鲁迅先生主张的那样:“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因此,教师不要用过多的作业来填塞学生的课余时间,应适当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多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把读书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拥有充分的读书时间。
有一句古话:“君子不可一日无书。”由此可见,真正的阅读是需要时间作保障的。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入到教学中来,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分享、汇报;另一方面,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学生能力认知上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在确保量的基础上,能够读得轻松,读得更有效果。这样既能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又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学校不仅要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有一个静心阅读的好环境,更要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栏、图书室、班级的学习园地、广播等,建立轮流借阅制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指导家长建立属于孩子的家庭图书室,在家庭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孩子能够在家中享有静心阅读的时光。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孩子共同阅读,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地激发出来,才能增强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借助榜样示范作用
大多数小学生内心都有偶像崇拜的心理,这一心理特征可以成为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讲名人阅读的故事,也可以借助班级中的典型事迹来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读书的好处,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相应的营养和精神食粮,为自己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听故事,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每讲述一个故事之后便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这种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比布置任务的方法更加有效。同时,在自主性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类型,如趣味性、冒险刺激、人物传记类、科普类等类型,其中每个故事都是学生阅读的催化剂,让学生在尽心阅读中享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计划性差等特点,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和约束,刚刚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可能很快就会变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相应的读书计划,让学生以课外阅读为主体,以日为时段,按单元制订读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自存对照,给一份交另阅读组长备查。这样使阅读由随意性转入计划性轨道,让学生之间能互相交流课外阅读的内容,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阅读氛围。
同时,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抓住一切可行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与鼓励。当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的深入阅读、交流分享提供平台,如读书故事会、读书心得会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起他们的读书热情,定期评选“小书虫”或“读书小明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重温读书价值,激发阅读兴趣
很多文人都对读书做了精辟的描述。那么,阅读的价值到底有哪些呢?蒋子龙说:“书可以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读书可以愉悦身心、丰富情感,可以博识,可以睿智。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读书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选择合适读物,开发阅读源头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关键问题是读什么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读物,为他们开发阅读的源头。
1.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中学生好奇心、叛逆心强,渴望冒险、刺激的行为,同时又渴望和异往。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哈利·波特》《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等作品会让学生爱不释手。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向他们推荐健康向上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顺利走过青春期。
2.推介名家名篇。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例如讲《水浒传》,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鲍鹏山新说〈水浒〉》,激发他们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教师要相信,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滋养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三、尊重阅读差异,鼓励个性体验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课外阅读更加讲究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因为学生个性、阅历、情感等方面的不同而必然存在差异。例如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压抑,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叛逆,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友情,有的学生读到的是智慧……面对这样的阅读差异,教师要正确引导,鼓励个性体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充满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四、营造读书氛围,提升阅读效率
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读书氛围,帮助他们提升阅读效率。
1.班级读书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读一本由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并将讨论内容整理打印后,张贴在教室里,供更多的学生品读。
2.挑战性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知识或经验的空白点,进行“挑战性阅读”。例如,奥运会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奥运会的起源、发展等方面的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通常,重大的社会事件会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学生也不例外。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些契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引导。
3.影视主题活动。
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不少名著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比如《西游记》《红楼梦》《宝莲灯》等,学生非常喜欢。在欣赏这些影视作品时,教师不妨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这些影视作品与原著进行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学生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交流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得益于课外,大概有百分之三十是课内所得,百分之七十都是来源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机会……”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课外阅读交流更有效呢?
一、熟悉内容是前提
熟悉内容是指师生阅读同一本书,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是有效交流的前提。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有可能体会学生读书的感受;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有可能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可以在交流课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在读五年级读物《撒玛女巫的魔咒》时就产生过与学生同样的阅读感受。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文章有点乱,内容跳跃性大;文章很有特色,以自助探险远胜于其他同类小说;多元选择,如果选择错误,容易误入歧途……读罢此书,既是刺激,又是有趣。这些都是阅读者最本真的感受。师之所感与生之所感越接近,越有利于课外阅读工作的开展。反之,师对生所阅读的内容一无所知,在交流课上只会是一筹莫展。
二、定准目标是关键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若目标含糊不清,则只会缘木求鱼。交流课的核心目标在哪?以《撒玛女巫的魔咒》的交流目标为例:第一,交流阅读的感受,激发阅读兴趣,促进个性化阅读和合作阅读的融合;第二,在交流中感悟自助探险小说的写作特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也是为了提高其阅读兴趣,促进其积极阅读课外书。全国名教师蒋军晶在组织学生对《疯羊血顶儿》进行交流时也说:“看完一本书就是跟同学交流自己想问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交流也应当是简简单单,不要复杂得让人望而却步。一课一得才是真正的朴实的课堂。因此,笔者把交流课的核心定位为“阅读兴趣、阅读融合”。
三、选准聊点是保证
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最重要是有交流的话题,这些交流的话题笔者把它称作聊点。这些聊点可以是书中的人物、故事中的情节、写作上的特色、精彩的片断、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感受等。聊点具有发散思维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聊点畅所欲言。聊点选对了,学生阅读的激情容易被调动出来。
为了把课设计好,笔者已不止一次的担当了“探子”这个角色。每到课间,笔者喜欢到学生当中走走,了解他们阅读的感受。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开始读《撒玛女巫的魔咒》的时候感觉有点乱,读了两三次之后觉得文章的内容有点恐怖,面对选择时的心情此起彼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设定了三个聊点:第一,你认为这本书最能吸引你读它的是什么?第二,你最容易判断错误的地方在哪?第三,结合“选哈姆”片断和“二人被吊”片断谈谈自己在选择的时候的心情变化与收获。第四,书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印象?结果,学生在这一次的交流课上表现得最为积极,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都举起手来。实践证明,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四、引君畅言是妙招
引君畅言,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敢想敢说,有话可说。在交流课上,学生能打开话匣子,课堂已成功了一半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敢说,或者说话不多,这都可能跟教师的提问语有关。比如通常听到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遇到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会感到十分痛苦,或者感到十分茫然。是因为这些问题不但指向性不强,而且提问时,语气听起来是挑衅、有威胁感的,不表示赞同而且有点拷问的意思。英国的艾登・钱伯斯曾经提出“说来听听”(tell me)这一探寻式的句式作为阅读讨论的教学方向。其主旨是:相信所有看法都弥足珍贵,教师真心想得知学生的体验,包括学生想说出的一切,不管是对一本书的想法、感觉,还是回忆或好恶,要让学生有勇气也有权力说出“这是我读过的最烂的一本书”。因此,笔者认为“说来听听”还体现对发言者的一份尊重,这样亲切的口吻孩子心情才会放松,才会愿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