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范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

篇1

当前, 农村学生语言积累匮乏,作文水平普遍不高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阅读面很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想迅速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语文基础,学生每学期仅靠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厚语言积累,增强语文素养。然而农村学生由于受学校办学条件、家庭成员打工在外的多和电视剧多等大环境及农村社会风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极大的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留心观察了解,发现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顺利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师本身的阅读量不足,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农村的很多教师由于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农村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只满足于教好教材,其本身阅读量很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几乎没有或形同虚设。同时,一小部分教师害怕课外阅读影响自己学科的教学,分数考不高,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因而导致了学生不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

2.阅读条件较差。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的图书室藏书少,有的学校领导怕图书让学生借去丢失损坏,结果宁愿放置放坏,也不愿让学生看坏。没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3.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浓。由于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很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教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针对以上的情况,结合农村的实际,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多种途径寻找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农村学校虽然条件差,但大多都建有一个图书室,虽然图书不多,但毕竟有书,决不能让这些书闲放,图书室必须对学生开放。学校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随时向学生借阅。 2.开展“捐一本读百本”活动。针对农村书少的现状,在班级中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从家中带一本有价值的书放到班级的图书架上,大家轮流交换借阅,一学期更换一次,这样一年下来,每个学生一年可以读到近百本的图书。

3.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争取广大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支持,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有些行政村建立了图书室,可以与村里联系,实行图书室公用。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用名人引领学生爱读书。学生都仰慕英雄、名人,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用名人认真读书的事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典范。这样以名人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食食粮。 2.用好书吸引学生爱读书。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可以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然后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书,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2

首先,在苗区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字、词、句是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苗区儿童从苗语过渡到普通话,从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环节,是学习文化的开始,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促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引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识字、解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积累的经验理解文中的词句含义,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在表达意思方面的作用,理解常用的句式、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加强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便在交际或习作中运用。理解汉语的语法,例如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小类+大类”(或叫“小名+大名”)的类型,小类在前,限定后面的大类,像“桃花”、“梨树”,“桃”、“梨”为小类,“花”、“树”为大类,但苗语里的词序恰恰相反,大类在前,小类在后,“桃花”说成“benx ghueax”(苗音,词义为“花桃”),“梨树”说成“ndnt rax”(苗音,词义为“树梨”)。通过学习,逐步使苗区儿童由苗语思维过渡到汉语思维,又使汉语思维的习惯反过来影响苗语思维,融会贯通,互相促进,更加丰富。

其次,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以后,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除了教材的课文以外,要选取一些贴近苗区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的课外阅读教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感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时教师可以找一些苗区儿童都熟悉的歌谣来让孩子们翻译写成汉语,激发兴趣。

第三,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小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朗读是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苗区儿童受苗语发音影响,训练诵读时应该首先要求读得正确,不读错;接着要求读得流利,不拖拉;然后要求读得有感情,不平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文要让学生去读,而不只是老师讲。默读是无声阅读,它比朗读速度要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它省时省力,形式灵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练习时,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看边想。重复训练,熟能生巧,既要学生读懂文章,又要有一定的速度。背诵是一种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准确记忆文章的阅读方式。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加强背诵训练,学生通过背诵名篇佳作,名家那典范的语言就会自然地进入学生的口语表达之上,影响并规范了口语。

第四,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阅读方法的传授和训练。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苗语没有文字,苗区的儿童说话张口即出,说完就完。汉语有文字,课堂精读,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略读常见于课外阅读,往往属于学生自主性极强的选择阅读。训练时只要求学生捕捉住关键信息就可以。课外书籍繁多,有些有用,有些没用,要教会学生用略读来多地阅读有用的文章,能得到关键信息即可。浏览则用于查找资料,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就具备这种查找资料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在苗区小学阅读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阅读效果也十分重要。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语言文字材料的心理过程。阅读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掌握所读材料的意思。若不能自觉专心地分析思考阅读就会如同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酒肉穿肠过,佛祖也不心中留,毫不成效可言。阅读是一种与作者的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情感活动过程。阅读教学要根据苗区儿童思维特点与学习汉语的思维特点来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离开情感交流和体验,就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例如,可以写读后感,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可以在自己的读物书本上作记号和批语。阅读动笔在理解消化作品内容和积累知识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常见误区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小学生英语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目前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不充分,导致小学生出现对其认知不足的现象。以下就是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常见误区及改善对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由此带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常见误区

(一)英语教育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不充分

英语教育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不充分是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常见误区之一,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还处在初期阶段,因此其掌握到的英语知识有限,在此背景下,要求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知识,以此来充实自身知识内涵。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辅导中承担着引导的责任,因而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自身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自身对英语课外阅读的认知不足,导致学生也对其产生消极态度。与此同时,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在课后进行课外英语阅读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也致使其无法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相关阅读。

(二)没有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

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所以导致学生也开始对其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另外,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大量的英语课外读物,从而导致学生能接触到的读物也较为有限,此种现象的产生导致学生降低了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另外,由于家长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知也较为匮乏,从而导致家长误认为孩子阅读英语课外材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甚至产生制止学生对其进行阅读的想法。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书籍的误解,导致学生不仅无法获取到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同时学生也无法沉浸在良好的空间中完成英语课外材料的阅读行为。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改善对策

(一)选择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英语材料

为了改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课外英语材料的阅读。同时,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时,应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my school bag应用于实际,应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与其相关的课外资料A big orange and a gold cup等等,但是当小学生在选择材料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难度适中、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且生词量在3%-5%左右的课外资料进行阅读。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外英语资料进行选择时,首先应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和其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确保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搜集到适合自身阅读的课外资料,帮助自己提升英语阅读水平和单词量的掌握。再次,在选择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英语材料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英语小故事,从而通过故事吸引学生对英语材料的阅读,并促使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下,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承担着引导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应在灌输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挥自身引导功能,调动英语课堂氛围,并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不能仅凭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自身英语知识内涵,也应从英语课外阅读中获取到更多的相关知识点,提高自身英语单词掌握量,并由此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而教师在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期间,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先做大致浏览,然后再进行细致阅读。其次,当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期间出现任何问题时,教师应对其问题及时纠正,最终确保学生能达到高效率的阅读程度。另外,由于小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有限,因此其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学生进行阅读前对其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脱离阅读误区。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得到改善的有效对策,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而,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现状来完善教学中心。即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对语言内容和意义教学的重视,并为学生搜集到相关的阅读材料。与此同时,亦可通过现代化网络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短文、小故事,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比如,教师在讲解与颜色相关的black sheep害群之马时,就可以补充FIVE KIDS――Fu Wa等相关的小文章,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扩展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三、结论

综上可知,英语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说明,是学生优化自身英语学习手段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期间,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课外英语阅读方法等进行引导,并通过为学生搜集小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对课外英语材料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引导期间,应确保指导方式的科学化,以便能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英.浅谈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03):112-114.

篇4

关键词:学生;阅读;窗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71-01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乃古今之读书名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此,课外阅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就目前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两方面来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

1、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没时间读书。目前的小学生,一天的时间被安排得“丝丝入扣”,学业任务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晚上回家有时间,但又被电视、写作业占去了大部分。哪怕是双休日,也要参加琳琅满目的兴趣班,想要抽出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确并不容易。同时,不少学校对课外阅读呈现放任自流状态,使得读书氛围不浓,活动稀少,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平台。

2、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其吸引力远大于书籍,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看电视、玩游戏机挤掉了课外阅读。

二、提升小学课外阅读质量与效益的对策

要改变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质量低下、效果不高的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

1、培养阅读兴趣。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驱使着学生自觉主动探求知识。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创造条件来唤起学生非读不可的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

(1)形成了流动的图书角,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学生书包有课外书,家里也应有课外书,教室里更应有课外书。作为语文教师要率先垂范,同时鼓励学生家长每期为孩子购买一册图书,积少成多,轮流阅读,也提倡学生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购买一两本小图书,还可以把家里用过的书捐赠给班级,把自己心爱的图书借给班级,每学期一换,就形成了流动图书角,也大大增加了阅读量,还使班级图书角得到了充实。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不仅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长了见识,还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强了班级浓郁的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2)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就会主动找书阅读了。平时我们可结合教学,向孩子们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学了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就推荐《自然常识全知道》;学了《猴王出世》,我会向学生推荐《西游记》一书;学了《少年闰土》,就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了《窗前的气球》、《争吵》,就推荐《爱的教育》等等。除了自己向学生推介读物,还可以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开展读书活动提升课外阅读情趣。教师可以利用好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上课前的五分钟时间里,我会引导学生每天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阅读积累,或朗读好句好段,或展示好诗好词、名言警句等。学生在阅读完由老师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后,教师利用课内时间组织和开展有关这本书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可以谈阅读的内容,可以谈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可以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学生们在交流中展示自己,并倾听他人的阅读心得,并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认真阅读,期待自己的下一次的出色表现。

2、确保在家、在校课外阅读的时间充足。现在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每天语文教师要留家庭作业,再加上各科老师留的作业,学生的课外时间被作业夺去了很大部分。因此,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注重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和交流。其次是要留出课外阅读时间,建议学生在家里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再次,为了保障学生完整而又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开设了课外阅读辅导课,统一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保证做到定时定序。

3、指导阅读方法,实现从“我会读”到“我读懂”转变。

为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在阅读教学中,我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孩子们的阅读才能收到成效,实现从“我会读”到“我读懂”的转变,这才是阅读的根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教材,指导学生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归纳同类型的文章,总结它们的共同之处,帮助学生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去读懂这类文章,在大量阅读实践的锻炼下,学生会掌握该阅读的方法,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收获良好的效果。

篇5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课外阅读

我认为世间最美的是花,比花更美的是人的心灵,然而人的成长需要书籍的不断供养。不论是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只要有充沛的精力,有空余的时间,有随手可看的书,他们都会找到心灵的休憩地安心品尝最华美的圣果。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西汉时大文学家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蠢。书能使人变得精致。可见,书籍是受所有人喜爱与欢迎的。

阅读,对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随时涉猎其中,无比自由如鱼儿一样快乐成长。所以说,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课内、课外阅读是紧密联系的,需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

但我国青少年阅读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的未成年人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今日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此严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可置疑,倒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应值得深思!造成中学生的阅读率偏低的原因是:

一是学生没有阅读时间。受应试教育、中考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而课外阅读到中学被淡化,学生的大脑已塞满了课本知识,尤其到了临近毕业的年级,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学生的课外时间已被现代的多媒体所替代。

二是家庭没有阅读条件。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注重,他们认为只要把课本的知识学生就不错了,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即使有些家长给学生买课外书,也只让学生看作文文选及教材相对应的课外书。另外,因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比较差,所以家庭在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方面做的严重不足。

三是学校没有阅读环境。很多学校的图书馆较小,图书被存放在书柜里,基本不动,不向学生开放,另外藏书不够多也不丰富,每年也没有新增的图书。另外,大部分学校没有学生专门的图书阅览室,没有图书借阅制度、课程表里没有课外阅读安排,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和语文辅导书籍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有时教师在班内组建阅读之地,学生将自己书拿来存放教室,可以互相阅览。但从学生中组建的书,类别较少,内容不广泛。

四是学生缺少自己的读物及阅读辅导。学生在小学时还有几本可看的读物,到了初中就逐渐减少甚至没有,有的只是辅导资料。家庭大多较贫困,学生没有可支配的零钱。另外,教师在思想上要改变观念,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会课本的知识以外,要适当延伸引进课外材料进行教学并在本学期进行规划,并指导学生定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其次,学生课外阅读的30%要与教材紧密结合,70%涉及科普、自然、书法、摄影、建筑、美术雕塑、舞蹈、图画等方面。

中学生的阅读同课改一样重要,不可忽略。课标对中学生的阅读作了明确的规定:“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阅读没有开展起来。所以我们先要尽量做好客观条件的补充,为中学生的阅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要使学生明确,我们的读物内容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此外,还要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三、善于利用或借助多种媒介学习并能感悟、理解、赏析作品。

四、是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创造读书氛围,拓展阅读空间。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

五、班级组建图书一角,学生自己拿的书到班上与同学交流,互相借阅。

篇6

一、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1.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在高年级也涉及了些篇幅比较短的短文阅读,这些短文都贴近实际生活。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创造不同的情景,设计合适的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上课刚开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步入课堂,使他们的听觉,视觉,思维都进入英语的状态。

2.阅读的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持久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对事物所产生的兴趣也比较短暂,所以教学中出现的阅读形式必须丰富多样。只有不断变化阅读形式,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至于像昙花一现,可以得到保持。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短文,我们没得选择,所以要采用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教学。课堂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延伸。除课堂阅读之外,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对课外阅读重视起来。

1.阅读材料的趣味性

由于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材料内容要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如是有插图的阅读材料,或一些小幽默、笑话、故事等。并且教师在课上的描绘性语言,能很快引起他们的注意。

2.阅读材料要丰富

材料的内容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多样化,选择一些熟识的童话故事,日常生活情境,各地区各国生活、文化介绍等内容。当然,除了在练习上选择合适的短文外,教师可在互联网上挑选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训练。

3.材料的选择要讲究循序渐进

选择阅读材料,既要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又要能覆盖应掌握的知识点。材料生词率要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间,学生能读懂百分之七左右的内容,过难或过易的阅读材料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英语阅读要讲究技巧

就像语文中的阅读要讲究技巧,同样,在英语阅读时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同的阅读任务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1.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小学生在阅读中碰到生词,可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和句法去推断词义。

2.预测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预测的过程。也可以先从短文的问题中了解所读材料所设计的一些内容,根据这些问题对阅读材料进行详略的分解,什么地方需要认真理解,什么地方只需一带而过,这样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阅读,不仅效率快,而且对短文的各部分重要内容能一一罗列。

3.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现今是信息时代,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也应让信息流通起来。即两人各自持有对方不知道的信息,在阅读过后,各自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信息得到对方阅读的内容信息。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下进行英语阅读,不同能力的几个人共同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对阅读材料的人、事、物各方面进行理解,小组讨论,查漏补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除了技巧,还是要多实践,多进行阅读。

篇7

[关键词]贫困地区 农村小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社会实践小组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县农村小学高年级(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困难,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建议,为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地区小学生阅读和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贵州省遵义县两所农村小学高年级(5-6年级)学生共4个班级142人。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2份,回收142份。

(2)实地考察:实地采访两所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并考察两所学校的图书室。

(3)比较分析法:选择东部沿海地区浙江省象山县某农村小学高年级(5-6年级)(以下简称东部地区农村小学)2个班级92人

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进行对比研究。

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贵州省遵义县农村小学高年级(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课余生活:调查表明,31.7%学生帮父母做家务,18.3%学生阅读课外书,12.7%学生看电视,37.3%玩耍。

2.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喜欢程度:42.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29.6%一般,28.2%不喜欢。

3.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及课外读物的来源:本学期阅读量为零册的学生38.7%,10册以下35.9%,10册以3225.4%。阅读的课外书自己购买的占35.2%,向他人借13.4%,图书馆39.4%,其他(赠送)等12%。

4.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名著9.9%,通俗小说35.9%,人物传记10.6%,科普读物6.3%,其他27.3%。

5.家庭与课外阅读: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小学43.7%,初中31.7%,高中24.6%,大学及以上0%。当学生要购买课外书时,父母不同意的12%,只要学生提要求就同意的为40.1%,看情况选择性购买的47.9%。家庭藏书为零册的家庭20.4%,10册以下54.2%,10册以3225.4%。

6.学校与课外阅读:38.6%学生选择学校没有组织课外阅读活动,25.4%经常,36%偶尔。27.1%学生从来不向学校图书馆借书,39%偶尔借,33.9%经常借。对学校图书馆的评价,37%学生认为很好,28%学生认为数量太少,35%学生认为内容太陈旧。

三、存在问题

1.个人阅读兴趣不足

调查显示,28.2%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课外阅读。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小学9%学生选择不喜欢。贫困地区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2.阅读时间与阅读量的匮乏

18.3%的学生选择了业余时间阅读,东部农村小学为23%。在课外阅读量方面,贫困地区学生一学期阅读量为零的学生为38.7%,10册以上为25%,东部地区则分别为是8%、36%。由此可见两个地区的农村学生业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和时间都较少,但在阅读量方面贫困地区学生明显少于东部地区。

3.学校图书室形同虚设,图书缺乏

在采访当地学生的途中,我们发现当地小学图书室的藏书十分有限,一所学校图书室藏书约在1000-2000册左右,另外一所学校的藏书约在3000册左右。藏书品种基本是名著及科普读物,而这些图书大多都是非常的陈旧。令我们惊奇的是,图书室中竟有《选集》、《列宁选集》等书。当我们翻阅借阅记录时,一个学期的借阅记录竟不超过10次。

四、原因分析

1.注重功利化教育,课外阅读引导不足

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也同样盛行于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我们调查的时候他们正处于临近期末考试阶段,与东部地区的学生一样,他们同样面临着考试和升学压力,他们的桌上摆的也是一样的《AB卷》。学校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不够,以致38.7%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阅读活动。另外,老师大多也都不会对课外阅读做什么硬性规定,这也导致了学生的阅读量无法得到保证。

2.家庭对学生的阅读影响

在我们统计的问卷中,43.7%的学生家长只有小学学历,没有学生的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在东部农村的学生家长小学学历25%,大学6%。可见两个地区农村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还是有些差距,特别是小学和大学的比例。在家庭藏书方面,20.4%的学生家中无课外书,10册以上23.8%,而东部农村小学7%的学生家中无课外书,33%家里有10册以上。由此可见,地区经济的差异使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以及由此对孩子阅读条件的创造及满足产生一定的制约。

3.学校图书室藏书配置忽视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走访调查的小学图书室藏书配置,很多没有考虑学生阅读兴趣点,低年级读物基本没有,高年级读物为清一色名著。这种一味地只把目光局限于名著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年龄特点及其接受能力决定了他们阅读总是以兴趣为前提和先导,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能读懂的书是有限的。四大名著真的适合小学生阅读么?一味得抱着经典不放,最终消磨掉的也许是比阅读更重要的阅读热情与对阅读的热爱。如今社会普遍认为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阅读,可孰不知,此举会扼杀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也许政府、家长或是捐赠者所购置的书的数量可观,但如果忽视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购买图书,这些书也只是浮于统计的数字或陈列书架的样品而已;相反,如果捐赠或配置一些孩子们乐于阅读的图书,即使数量有限,但取得效果却会好的多。

五、思考与建议

1.建好学校图书室

实地考察发现图书室藏书量少、质量参次不齐,图书流通率极低,基本是形同虚设,藏书的更新也处于停滞状态,学校图书室完全起不到其职能作用。从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外读物来源自己购买为35.2%,图书馆为39.4%,对学校图书室的评价,37%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室很好,剩下的同学认为图书室的书或是太少或是太陈旧,或是根本不知道学校有图书室。27.1%学生从来不向学校图书馆借书,39%偶尔借,33.9%经常借。而东部农村学校学生自己购买36%,图书馆为55%,76%认为学校图书室很好,10%认为数量少,12%认为内容陈旧。5%学生从来不向学校图书馆借书,66%偶尔借,28%经常借。由此可见,东部农村学生对学校图书室的依赖和认可度较高,因此,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应加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使其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来源,也可弥补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文化落后而造成的课外阅读的不足。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发挥有限的图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学校图书室联合协作制度,不同学校的图书可以循环流通,不让书“死”在一所学校,提高利用率。同时当地县市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除此之外,学校自身应重视图书室的建设,加强对外宣传,争取社会支持,通过捐赠、结对共建等多种途径扩充书源,发挥图书室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心中喜欢的图书室,课外阅读的好地方。我们社会实践小组调研回来后先后组织爱心义卖、旧书捐赠等活动,向调查的小学奉献一份爱心。

篇8

在线阅读 阅读习惯 都市儿童

姜洪伟,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传播学硕士生导师,博士;钱震敏,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数字阅读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NO.2012BTQ002);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传播重点实验室2011年开放基金(No.04-1000-309-000);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攀登计划”(NO. 58-12-114-274)。

一、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线阅读已成为儿童课外阅读的一部分,电脑、手机、iPad等新媒介成为儿童常用媒介,儿童阅读行为出现重要变化。网络兴起初期,人们大多认为网络阅读会影响儿童的心智发育,对其评价以负面居多。随着数字媒介的普及,数字内容越来越丰富,图书、杂志、博客微博等有价值的数字读物越来越多,儿童上网率不断提高,在线阅读也逐渐成为无法阻挡的行为习惯。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

(1)对儿童在线阅读状况不甚了然,对数字化影响阅读习惯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

(2)对在线阅读态度暧昧,人们更多地担心碎片化、娱乐化等负面影响,而较少看到其作用和价值。成年人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本文拟通过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在线阅读状况的实证分析,研究其阅读习惯与行为的变化,观察总结在线阅读方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价值。

2. 概念界定

在线阅读指使用数字设备、必须接入互联网才能进行的数字内容阅读。它与“离线阅读”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其内涵与“网络阅读”相近。[1]

“网络阅读”是约定俗成的叫法,但当人们使用“网络阅读”一词时,习惯上指阅读网页内容,而不包括在线阅读图书、杂志等。为求明确,文中使用“在线阅读”概念。

目前,离线阅读在儿童数字阅读行为中所占比例较小,他们更广泛地使用手机、电脑上网浏览,而较少使用电子书或iPad来读书。故本文首先关注在线阅读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影响。阅读习惯的构成要素有多种,本文拟从阅读方式、阅读时间、内容选择、媒介偏好、阅读辅导等5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二、文献探讨

在有关儿童数字媒介接触与阅读状况的定量研究中,有些调查涉及阅读习惯,如陈锐军《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2]发现广东省青少年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50分钟,其中使用电脑、手机阅读的比例已占到41%,网上最受欢迎的图书类型是小说、漫画、百科知识。青少年上网后喜欢做的事情是网游、聊天、视频,“看新闻”和“电子书”则排在其后。该调查样本较大,但所发文章中相关题目不多。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于2011年,[3]调查面较广泛,学生回答部分共7道题目,其中1道涉及网络阅读,在4至6年级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中,排名第一的是“玩网络游戏”(55.6%),其次是“看书/看报/看期刊”(46.7%),另有搜索信息39%、了解新闻时事35%、更新或阅读博客18%、BBS 4.6%。

杨鸲等《关于儿童纸质出版物和平板电脑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文,[4]发现80%的学生阅读数字出版物的时间比纸质出版物时间短,62%的学生对平板电脑类阅读器感兴趣。但该文重点在平板电脑类。

上述文献均具资料价值,但由于研究重点不同,对本文所关心的阅读习惯问题,尚未做出翔实的勾勒与分析。总体来说,该问题的研究仍较为薄弱。

三、问题、假设与研究方法

1. 问题与假设

问题包括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媒介偏好、阅读辅导5个方面:

(1)日常阅读方式,不同方式阅读时长,上网后总阅读时间量的变化。

(2)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的关系。人们模糊地认为,儿童上网阅读时间长的话,纸质阅读时间就会缩短。将其概括为一个假设:儿童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存在负相关关系,前者时间越长,则后者时间越短。

(3)在线阅读时间与“图书”(含纸质和数字图书)阅读时间的关系。上网是否减少了图书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在线阅读对“读书”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该问题的理论前提是对儿童来说,“读书”比读报、刊、网络等内容更重要,应加以特别关注。

(4)在线阅读内容的变化:寻找与纸质阅读内容的区别。

(5)媒介偏好:儿童是否已倾向选择数字媒介。

(6)阅读辅导:家长或老师是否进行辅导,参与儿童阅读。

2.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拟在上海市区范围内,选取中小学4所,在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4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200人,共约800人,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工具

根据上述问题编制调查问卷,共30道题目。所有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四、问卷分析

1. 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4所学校,发放问卷630份,回收59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573份,有效率为96.6%。有效问卷人员构成为四年级87人、五年级77人、初一256人、初二153人;共含男生263人,占45.9%,女生310,占54.1%。

从语文成绩看,90分以上41人,占7.16%;80~90分的188人,占32.80%;70~80分216人,占37.7%;60~70分 128人,占22.24%。呈正态分布,符合问卷需要。

2. 阅读方式分析

从数字阅读设备看,电脑(含台机和笔记本)是使用率最高的设备,有477人使用,占总人数78%;其次是手机,56%,平板电脑使用者占39%,而电子书阅读器使用者仅占13%。这说明,电脑和手机阅读在都市儿童中已相当普及,平板电脑正在进入主流,而电子书阅读器依然边缘。

从表1来看,学生在线阅读率为80%,说明在线阅读已成为日常阅读的主流方式之一。此外,依然有20%的学生从不在线阅读,这说明在线阅读仍然没有像纸质阅读那样得到普遍认可。

3. 阅读时间分析

(1)平均每天阅读时长

将表1中各选项取中间值,“1~30分钟”计为15分钟,“30~60分钟”计为45分钟,“1~2小时”计为90分钟,“2小时以上”计为150分钟,计算得出儿童平均每天纸质阅读时长为63分钟,平均每天在线阅读时长为38分钟。后者依然低于前者。

(2)上网后阅读时间量的变化

第12题为“自从能够上网,我的阅读时间”:选择“明显增加”和“增加一点儿”两项共计66%,“没有变化”27%,“减少一点儿”和“明显减少”两项共计7%。说明上网对阅读时间的影响,整体上带来的是阅读时间的增加,而非减少。(见图1)

(3)上网对图书(含纸质和数字图书)阅读时间与数量的影响

见图2,该问题为“自从能够上网,我阅读图书的时间量”。57%的人表示没有变化,“明显减少”和“有些减少”二者相加为28%,比“明显增加”和“有些增加”之和的15%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网络对读书时间造成轻微的负面影响,并不严重。

下组数据也能佐证这一结论:“自从能够网络阅读,我阅读书籍的数量”(见图3)。

其中,“减少一点”和“明显减少”百分比相加为7%,“明显增加”和“增加一点”两项数据之和,得到令人乐观的64%,因此得出结论:网络阅读会增加图书阅读数量。一般而言,阅读数量与阅读时间应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图2显示“阅读时间没有变化”居多,因此可认为,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阅读数量,是由于儿童阅读速度的提高。

(4)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的关系

对假设进行验证:儿童在线阅读时间越长,纸质书本阅读时间越短。验证目标: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负相关关系。

采用相关分析法检验两个变量,设在线阅读时长为x,纸质书本阅读时长为y,相关系数为r,配对数量n=573,自由度df=n-2=573-2=571,计算公式, 检验结果为r=0.2036。

根据一般原则,r值在0.20~0.40之间为低度相关关系,属于确实存在但比较微弱的关系。[5]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二者之间不是负相关,而是较弱的正相关。这一数据有力地说明,在线阅读与纸质书本阅读之间不存在负相关。

(5)目前在线阅读时长是否合理

见图4,该问题为“我认为我花在网络阅读上的时间”:51.5%的学生认为“不多不少,正合适”,超过半数;认为“有点多”的占20%,“太多了”占8%,“比较少”的占17%,“非常少,应增加”占4%。说明多数儿童认为自己上网时间合理。

4. 阅读内容分析

图5为“我上网时经常阅读的内容”,最受欢迎的“动漫”“新闻”各有51%,“网络小说”39%,其次是“微博与博客内容”33%、“文学名著”“科学知识”各28%、“历史哲学等故事或知识”27%,说明学生在线阅读内容较为宽泛。

5. 媒介偏好分析

“如果一本书既可上网看,也可阅读纸质,在同样免费的前提下,你选择什么”,结果见图6,选择“上网阅读”的占21%,两个都看的34%,二者相加为56%,说明儿童对新兴数字媒介作为阅读工具,接受度已很高,超过半数。

那么,儿童认为网络阅读有哪些缺点呢?排名第一的因素是“容易疲劳”,有69%选择此项,其后依次为“容易养成长时间使用电脑等设备的习惯”51%、“注意力容易分散”36%、“很多内容雷同”23%。

既然缺点明显,是否可放弃网络阅读?大部分儿童仍拒绝放弃,见图7,“强烈反对”和“反对”两项相加为51.5%,可见儿童对网络阅读的认可度较高,已将其作为阅读生活的一部分。

6. 阅读辅导分析

从现有文献中,很难得知家长对网络阅读的态度,本次调查结果有些出乎意料,高达85%的儿童表示家长鼓励他们网络阅读,表示“明确禁止网络阅读”的仅占8.9%。

家长参与孩子网络阅读的比例也较高,占到45%,参与方式包括“进行指导,帮助选择内容,与孩子讨论,限制阅读内容与时间”等。表示“从不参与”的占42%,表示“从不关心”的占12.6%。

那么儿童是否欢迎家长参与自己阅读呢?第30题“在网络阅读方面,是否需要老师或家长参与”,表示“需要”的占40.5%,表示“不需要”的占37.7%,表示“都可以”的占21.8%。如果把“需要”和“都可以”两项相加,则为62.3%,说明如果家长和老师能提供良好的指导,大部分儿童还是乐于接受的。

五、结论与讨论

1.阅读方式

在线阅读已成为都市儿童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依然有20%的学生从不在线阅读,说明它仍未像纸质阅读那样得到普遍认可。

2. 阅读时间

(1)学生平均每天纸质阅读时长为63分钟,平均每天在线阅读时长为38分钟,后者少于前者。

(2)上网后阅读时间总量:整体上带来的是阅读时间的增加,而非减少。

(3)上网对图书阅读时间与数量的影响:图书阅读时间轻微减少,阅读数量显著增加。这说明儿童可能在网上浏览图书,或进一步根据网上信息寻找纸质图书来阅读。数量增加,时间未变,说明阅读速度提高。但很可能没有精读,提高的是浏览式的泛读速度。

(4)在线阅读与纸质阅读时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极其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爱阅读的儿童对两种方式所用时间都长,不爱阅读的儿童两种方式所花时间都短。

(5)在线阅读时间是否太长:大部分儿童认为时间合理。

3. 阅读内容:动漫、新闻、网络小说是主流阅读内容,其次是微博博客与文学名著。可见在线阅读对儿童来说,与对成年人一样,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

4. 媒介偏好:超过半数的儿童表达了对数字媒介的接受和喜爱,并反对“放弃在线阅读”,说明使用数字媒介正在成为他们新的阅读习惯。不过,56%的“喜爱程度”与前面80%的使用率相比,说明尚有24%的学生虽使用却并不喜欢。

5. 阅读辅导:85%的家长鼓励孩子在线阅读,45%的家长参与其中,62%的儿童表示乐于接受家长或老师的参与。这说明一方面近半数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辅导由纸质延续到数字,不放松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多数儿童主观上依然需要家长或老师辅导。(下转第41页)

(上接第32页)

6. 总结:儿童正在养成在线阅读的新习惯,且看起来并不坏。网络并没有影响到其正常阅读状态,对纸质阅读也未构成重大影响。对此不必忧心忡忡,应给予正面辅导,培养儿童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研究反思与进一步拓展

限于调查能力,本次随机抽样的600多人中,限于4个年级,且各年级人数分布不够均匀,所以无法观察到年龄与阅读习惯之间的关系。如果样本年龄平均分布于6个年级之中,则可以解决更多问题。

对在线阅读的研究需要继续拓展,如它是否有可能促进纸质阅读?它与阅读成绩的关系如何?对儿童阅读能力是否有影响?应当怎样全面评价在线阅读的价值?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仲明. 数字化阅读对学术研究的正负效应[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

[2] 陈锐军. 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出版,2010(8).

[3] “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数据分析结果[EB/OL].http:///particularNews.jsp?id=988&pid=18.

篇9

——2020~2021学年度泗阳县上海路小学大阅读活动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泗阳县上海路小学依据县教育局教研室下发的《大阅读实验工作方案(小学部分)》[泗教发(2016)124号]以及《泗阳县义务教育学校“大阅读”实验任务分解表》,在已经取得的丰硕阅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阅读,是最好的姿态”为主题的大阅读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一、领导组织

学期初,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设相关阅读辅导讲座,务必使老师们形成这样的共识:没有“大阅读”的学校,教育永远是苍白无力的;不会“大阅读”的学生,教师永远要承担主要责任。

领导小组:

组长:董青

副组长:董晶晶

组员:贾金花 语文教研组长

二、阅读时间保障。

学校将采用校内时间固定,校外时间保证的方法,让学生在校读好书,在家好读书。

朝晨书声 30分钟

每天的早读形式除常见的齐读、自由读之外,鼓励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读、示范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配乐读、评价读、连续读、配音读、欣赏读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开展唱诗、诵经典活动,将晨间的早读打造成“最美晨音”。

午时书香 30分钟(12点至12点半)

每天午后的“闲暇时间”,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必读、选读和自选书籍,培养学生静心、潜心、自主读书的好习惯。也可利用已有设备播放时文、美文片段,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语感和听力水平。

家庭阅读30分钟—1小时

要求学生每天除了阅读县局教研室下发的必读书目,更鼓励内容形式更宽泛的阅读。同时让有条件的家长进行亲子共读,让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氛围营造及师生活动

1.营造书香氛围。

班级文化以“阅读,是最好的姿态”为主题设计相关文化布置,布置范围包括教室的两面墙和后面的黑板。

图书漂流:各班学生自建图书角,每生提供各类经典名著或童话、小说等符合小学生阅读需求的书目2-4本,丰富班级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营造“大阅读”活动的浓烈氛围。

2. 加强课型研究。开展学校“大阅读”课型研究,本学期围绕省规划课《儿童“理趣共生”课外阅读方式及实施效能研究》开展课外阅读方式指导课研究活动,推出“推介课”或“指导课”、“赏读课”、“汇报课”、“检测课”等课型,要做到推介课有兴趣,指导课有实效,汇报课有精彩。

3.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会。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导向营造亲子共同学习的氛围,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学习、沟通与成长。

月份

阅读活动安排

负责人

8、9月

(1-5周)

1.制定大阅读活动工作方案

2.营造书香氛围——班级文化布置、图书角建设、“每周一诗文”等

3.布置学生准备必读书目

4.开展学生的晨诵、午读、家庭阅读活动

5.启动教师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教育名著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0月

(7-9周)

1. 班级“我是小小领读人”亲子读书活动(班会课)

2. 班级阅读文化布置评比

大阅读年级学生活动

3.一年级“让句子飞”造句大赛

4.二年级“读书名言我会写”摘记展评

5.三年级“故事大王”童话创编比赛

6.校级大阅读课程活动:“理趣共生”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1月

(10-13周周)

1.教师阅读活动——“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分享会

2.四年级“现场作文大赛”

3.五年级“经典古诗文”默写竞赛

4.六年级“我手写我心”作文竞赛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2.1月

1. “我是小小领读人”亲阅读分享会

2. 各年级阅读活动评比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4.拓宽教师视野。教师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不得少于一本,记录阅读摘记。语文教师必须先于学生阅读县局下发的书目,读出重点,读出童趣,读出精彩,学校在每学期的期末检测阅读效果。

四、第一学期工作具体安排

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21年4月—2021年6月工作

(一)阅读节活动准备阶段

1、研讨、制定活动方案

2、举行阅读节开幕式

3、阅读节倡议书

(二)阅读节活动开展阶段

1.年级学生活动阅读评比活动

阅读展示活动

2.校级学生活动

3.校级教师活动

4.参加县级以上活动

(三)阅读节活动总结阶段

1.评比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推广人(书香教师)、阅读达人。

2.举行阅读节闭幕式。

3.阅读节材料上报。

篇10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面临读图时代,电视以它特殊的声光魅力,卡通图书以它的直观形象,网络以它的奇幻迅捷,降低了中小学生阅读的饥渴性;加上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与惰性,大量地吞噬着他们本该在书桌前的时间与精力。以致可悲的是,认真研读过《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等名作的寥寥无几,写不通句子或语言干瘪贫乏的遍地开花,作文语无伦次、条理不清的随处可见。他们不是从唐诗宋词、文学名著中汲取精神营养,而是在娱乐消遣乃至庸俗作品中获得情感陶冶和人生慰籍。肤浅、廉价、速效、追求刺激、缺乏精神营养的流行文学、快餐文化影响着一代人人格的发育和个性的成长。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沉重的升学压力,加上其他学科的挤压,又使学生沉溺于题海而望书兴叹。而要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又岂是课内寥寥可数的几篇范文所能解决得了问题的?

二、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

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们焦虑过;面对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误区,我们迷茫过。焦虑和迷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唯有冷静的反思: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走出指导的误区,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过程和方法

《新课标》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而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阅读主体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势必流于应付、点缀或猎奇。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如《新课标》规定的那样“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加强学生对文字的阅读体验。

一是感染熏陶,阅读美文激发兴趣。美文是指那些短小精悍、形式自由活泼而又能让人从中领悟到一些生命意蕴、人类精神的散文或杂文。这类文章常以隽永亮丽的语言叙心路历程,以细腻洒脱的笔调说世态万象,以质朴无华述平凡人生,以委婉含蓄道人生箴言,给人以“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感觉,能开阔中学生的眼界,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和人生,学会思考与理解,学会审美与感悟,因此很适合中学生阅读。三年来,我坚持每天为学生读美文,“五分钟美文欣赏”是每节课的保留节目,学生只要凝神细听,有所感悟就行 。

二是联系课文,拓展课外经典读本。教材中的文章,毕竟数量有限,而且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存在着视野窄小、过于单调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课文拓展有关的课外延伸阅读材料,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年级语文素质和学习特点,分层次确定课外阅读目标和阅读内容,以突出实效。初一年级结合课内所学的内容,重点阅读与课本同一作者相近内容的著作,作为辅助材料进行迁移和拓展,这样既巩固和提高了课内所学的知识,又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三是提示阅读方法,及时组织反馈。初中的学生还需要老师指点一些阅读方法, 如默读、速读、略读、跳读、精读等。各种读书方法的具体要求也不同:默读和速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阅读速度快、阅读量要大;略读和跳读要求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进而把握其大意;精读要求对读物综合理解剖析,其中包括词句的理解、主旨的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这些方法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机动。定期组织文学沙龙,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与体会,并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不定期进行阅读辅导、写作竞赛,组织佳作展览等等。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反馈阅读的成果,既是对学生读书活动的督促,又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素养的巨大提高;同时,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又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二)关注语言

节奏紧张、竞争剧烈、内心压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加大,肤浅速效的快餐文化曾一度满足了中学生追求时尚、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但是对“电视、电影等媒体”的阅读绝对不可能替代对文本(语言)的阅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通过品味、揣摩语言,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反思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阅读文本置换”的现状,我们尤其提倡诵读和点评式阅读。

诵读是语文教育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重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文本的声律气韵入手,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诵读尤其适宜于课外抒情散文和文言文的课外阅读指导。

篇11

【关键词】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开拓阅读鼓励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促使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然而,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下面对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大家一起走进阅读走进理想之窗。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方法单一: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制约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虽然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当中仍然有很多地区在短时间内无法回避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使很多地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使用着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里与学生的互动不多,使得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2、缺乏辅导:缺乏正确的阅读辅导是遏制小学阅读教学发展的原因之一。学校教育相当重要,但家庭教育也固不可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结合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的阅读教学课程中是相当有限,然而在有限的课程里教师的方法老套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能创新性的突破。回到家里时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也更多的倾向于学生是否听话、上课是否认真、学习是否努力,而容易忽略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

3、缺乏兴趣: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阅读本身很是需要一定的耐心耐性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绪是较为浮躁的,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本。学生对阅读没有充分的认识,无法从阅读中寻找乐趣,教师也忽视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阅读,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对策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及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知识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一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另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习展示更多的丰富的教学题材,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开展朗读竞赛、通过电教的方式来巧设问题等结合实际的教学。

2、开拓阅读培养灵性

开拓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灵性是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阅读仅限课堂阅读训练,而课外很少进行阅读活动,为此,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开展听读欣赏、开展阅读活动。教学在课内指导学生听读欣赏一些儿童文学佳作,并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听读欣赏的方法,在课外独立进行听读欣赏,提高听读欣赏能力,促进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听读欣赏可以先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导儿童一边听,一边想象,进入作品意境,同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本:写的是谁?在做什么?这件事开始是什么?经过了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初步概括懂得的道理。最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并读给大家听,共同欣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开展朗读、背诵、故事复述比赛活动、阅读交流活动等。在上好课内阅读指导课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的内容。

3、改进教法鼓励教学

改进阅读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行鼓励教学是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途径之一。

增加课堂互动,加强阅读教学辅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习带着问题对文本进行阅读,阅读完毕之后对于学生进行提问,并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加予鼓励,对不完全的回答给予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文本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其加以鼓励和肯定。如此,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还能提高他们对事物及人的判断分析能力。让学生始终处在激情满满的状态,乐于尝试,勇于创新,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4、教授方法重视朗读

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重视朗读训练是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朗读练习,并与家长联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指导学生朗读,能使读者与文句产生共鸣,情景交融,由此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相融,读者的情感随着朗读的加强而不断地加强。”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当读者与文本的感彩融合为一体时,所读语言材料由赏心悦目的一般层次的美感,提升到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巅峰。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因此,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早读课,让学生的早读课上大声朗读文本,并给予指导;同时,家长应给学生营造相应的家庭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找寻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总之,只要阅读教学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只要老师积极的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多鼓励学生阅读,实行多元化教学,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灵性,便能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阅读,走进理想之窗。

参考文献

[1]李旭清.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的几点技巧.[J]理论研究.2014(01).

篇12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阅读指导;读者服务

图书馆对少儿读者的阅读指导对提高少儿阅读水平,培养少儿自学能力,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处于学校教育阶段,还没有明确的阅读需求、目的和方法。因此,如何引导和指导少年儿童正确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少儿图书馆在少儿读者阅读指导中的作用

1.少儿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就十分强调图书馆的教育作用,他认为书籍是学校。他形象地比喻说:“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因此,他坚信图书馆是开发学生困难学习的智力、解决学生负担过重、发展每个学生的爱好和才能的重要手段。经常到图书馆看书、学习,不仅有利于少年儿童提供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点尤为重要。

2.少儿图书馆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少儿图书馆对于占领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阵地具有重要的作用。抓好课外阅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办好少儿图书馆,不仅能为广大儿童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通过优秀书刊的传播来感染和陶冶学生的思想行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阅读的熏陶感染之中,而且能够指导少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阅读是少儿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最佳途径。

知识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经验,二是别人的经验(传承的知识)。一个人一生80%以上的知识通过阅读获得。

4、阅读培养少儿自学思考的能力。人的一生中,自学思考和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而创新基于自学和思考,自学和思考又基于视觉语言―――阅读能力。所以要培养孩子从小爱书、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石。

5、阅读让少儿拥有快乐的童年。优美的童话、寓言、绘本故事、古诗词等会在少儿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幸福、快乐的种子,开出美丽的花朵。

二、阅读目的和方向的指导

帮助少年儿童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适时地与其交流,在闲聊中掌握读者的兴趣、特长等,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引导他们远离庸俗、落后的文化和伪科学,向主流科学、优秀文化靠拢。

三、图书馆少儿室开展阅读指导的对策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少儿文献,整洁、幽雅的阅读环境,热情耐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少儿阅读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有责任调动少儿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

1、优化馆藏结构,构建合理的阅读资源体系。

书刊是图书馆发挥其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根据少儿读者的年龄、阅读兴趣、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选择针对性、可读性、思想性、趣味性强的书刊,使少儿开阔视野、训练思维、增长知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第二,要把好文献采购关,避免内容不健康的书籍进入图书馆。第三,重视馆藏文献资源的广泛性和学科的完整性。总之,要根据读者的需要,不断调整优化馆藏结构,建立一个藏书丰富、结构合理、各类文献齐全的阅读资源体系。

2、营造幽雅的阅读环境。

依据少儿的心理和审美兴趣,营造适合少儿阅读的环境。整洁明亮的阅览室、色彩鲜艳的书架、高度适中的桌椅、富有童趣的装饰,会让孩子感到舒适、轻松,让孩子感到心情愉快,在精神上亲近书籍,热爱图书馆,喜欢到图书馆阅读图书,慢慢熏陶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3、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

图书馆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儿的阅读兴趣、心理特点等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幼小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以形象思维为主,爱幻想,爱提问,爱模仿,识字量不多,他们喜欢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文字简短的儿歌、故事,童话等;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随着知识的增长和智力的成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探索和创造欲望增强,他们喜欢科普、传记、历史、益智类书籍;中学阶段的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有目的地选择图书,选择与他们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了解社会,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图书馆有责任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点燃孩子的思想火花,提供适合的书籍,引导孩子体会阅读的快乐,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引导心灵健康成长。

4、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提高少儿阅读兴趣。

教育部在新课标中要求“少做题,多读书,通过课外阅读,提高中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通过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促进少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直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图书馆应举办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如:主题读书会、故事会、征文、猜谜、剪纸、智力竞赛等,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活动,让少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图书馆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小读者参观图书馆,帮助儿童了解图书馆的各个职能部门、借阅程序、规章制度等,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目录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工具书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小读者了解图书馆,热爱图书馆,掌握一定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能,使他们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读书后,总会有一些感受和体会想与人分享。图书馆应多创造机会,如举办书友会等,让少儿读者各抒己见,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读书笔记的展示等,为小读者搭建一个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分享彼此的心得和体会。这种做法有助于读者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是读者提升思想、净化心灵的过程。

5、提高馆员素质,开展阅读指导。

在知识的海洋里,为少儿当一名热心的向导员,是一个阅读辅导员的职责。对待小读者要热情、耐心、细心、周到,良好的服务情绪温暖着少儿的心灵,使他们更加热爱图书馆,把到图书馆读书视为最大的乐趣。馆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掌握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广博的知识,具备少儿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少儿提供全面的阅读指导服务。

四、帮助少年儿童排除阅读障碍

少年儿童由于识字量、词汇量、语法、逻辑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制约,尚未具备完全的独立阅读能力,在图书馆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阅读障碍。为了排除这些障碍,图书馆需要想办法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些方便。一是在少年儿童阅览室配置适合少年儿童使用的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二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做好少年儿童的课外辅导员,指导、帮助他们查阅工具书和其他参考资料;三是帮助他们克服和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五、引导少年儿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图书馆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启发少年儿童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发挥、实践,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知识,数理化知识以及美学知识等。通过实践性阅读,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激发起他们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增强独立阅读的信心。

总之,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工作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为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使其会选择书、会读书、读好书起着极大的作用。作为一个少儿图书馆阅读辅导工作者,我们应该遵循儿童读者的心理特征和阅读愿望,激发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坚持正面引导,启发教育为主,寓教于乐,通过精神文明种子的传播,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卫红 浅谈少儿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

[2] 罗志尧,周群芳.现代图书馆利用指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98-108.

[3]朱卫红 浅析少儿图书馆为少年儿童提供阅读指导策略

篇13

一、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阅读的动力。在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具体、形象的声、像资料进行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同学们学习了《埃及的金字塔》一文后,便能利用老师交给的上网办法从“百度”等搜索引擎中以“金字塔”为关键词下载大量的有关金字塔的历史、建设等资料。有些同学还把它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制作了关于“金字塔”的展板,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了《走,我们去植树》一文,不少学生从中国环境网中阅读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和公益宣传广告,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的环保现状和防护林的建设情况。有的同学还兴致勃勃地跑到附近的河边进行野外考察,俨然就是一个环保小卫士。由此可见,由于网络系统所独有的视听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阅读兴趣得到全面培养,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发挥了铺路石的作用

二、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

Internet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阅读材料。那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哪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以及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安排。这样,学生在大量感知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就能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气、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了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课内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例如在教学《三亚落日》时,我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网上阅读材料《海滨小城》《迷人的张家界》《海滨仲夏夜》等精美短文,使学生凭借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命脉”。这比起教师单纯地分析或学生孤立的自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印象。再比如学习了《燕子》一文后,我又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学生读了这些文章后,便很快发现了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写法上的特点,较好地抓住最能体现动物特点的部位依次进行描写,为其写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网络中的内容,抓住网络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凭借网络特有的异地交往,为学生展示自由的阅读空间

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心理和生活规律的不同,安排读书的时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网络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术师”,能在瞬间将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文章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语文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并切实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在学习了《开天辟地》一文后,在课外又选择了《鲁宾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进行阅读。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阅读就必需将书本随身携带好,否则就不能在其他地方进行阅读。而有了Internet网络系统,学生即使是探亲访友,也可以在朋友家网上阅读。若暂时有事无法阅读,还可以关机,等有时间再接着读;实在不想读时,也不妨休息一下,这就为个性化的探究式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多媒体网络系统多样化的交互形式,还促进了写作与对话,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辅导,分层次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评价。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激烈的网上讨论。同事学生还可以在网上讨论。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互相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另外,多媒体网络系统还能以其最快捷的快捷的形式将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传递到桌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形式下的阅读交流,获取更有益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篇14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讲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所占课时多,所用精力大,所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1、对待内容浅显、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我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自主解决问题,比如,对《忆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从解题入手,通过设疑导入、填空回顾、自学引导、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2、对于一些稍有难度,与学生生活较远的课文,我主要采用从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比如在学习《哈尔威船长》一文时,我结合“哈尔威船长有哪些高贵的品质”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到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阅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课内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和补充。

1、对课内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读, 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民主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即兴表演、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等形式,不仅高效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还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进行课外阅读辅导时,我一般的方法是:提供课外书的目录供学生选,提供时间让学生读背优美词句,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说说读后感受,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口语交际中的实践研究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我立足教材,以课文为主阵地,奠定交际基础。比如我教《绿色千岛湖》这课时,我采用让学生描述画面,写广告语、当个导游等形式,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我让学生从家庭、学校、以及一些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中,小组结合选取材料,展开辩论,锻炼口才。另外,我每学期都会在班级举办一到两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口语锻炼舞台。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重视培养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思索探究,此时,我的角色就要,变主为辅、变授为导.

2、要想写出好作文,离不开丰富的素材。在平时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素材,比如,鼓励学生干家务,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办手抄报,利用网络、电视等资源搜集资料;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用笔展现生活。

3、在生活中,我处处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坚持让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4、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采用学生自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一般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改作文中的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看中心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等。在自改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任务。然后教师再分类进行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