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范文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文明素质 养成教育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分析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时,被列为第一位的是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挑战。专家指出,高境界的理想、信念、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21世纪人才规格的突出特征,这也为中国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当前,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应从可持续发展出发,确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学校要从为学生的升学与就业做准备,转向为学生的人生各个方面做准备,即全面的素质教育包括智能、品德、价值观、态度、情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而这种合格人才所具有的文明素质,正是养成教育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教育是指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1]重视养成教育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共识,是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德和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尝试从高校教育管理角度出发,谈谈对高校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理念的几点意见。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养成教育离不开规范的制约,它以制定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为起点,并以组织纪律、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行政措施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要求的管理制度,使得养成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和社会中人情关系在学生制度规范中的泛化,使学生对制度产生敬畏心理,从而对校园和社会上不成文习惯的敬畏甚至过渡到对校园和社会上复杂现象背后的基础性秩序的敬畏,形成制度文化的威慑力量。最后,制度执行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联系,动之以情,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制度认同。在具体执行中,教育者要注意动态方法和静态方法的结合,随机应变地采用动态方法,增进执行主客体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协调,使得制度更加人性化。

二、扎实开展学生行为训练,重视良好习惯意识培养。

开展行为训练,促成习惯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在研究孩子教育时曾说:“应该利用一切实际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孩子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这就是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2]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也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高校在教育中需更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培养。

重视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表达爱国情怀,利用时事政策课、主题班会课,客观分析国情、政策和敏感问题,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和谐团结的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高校努力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班风,关注学生的个别性,使学生主动融入集体中,在集体中学习为人处世。

(二)责任意识培养。

高校要运用多种途径把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并以“人人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创建”为抓手,开展责任感教育。一要通过高校课堂讲道理,明确责任重于泰山;二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担当;三要进行活动总结和心得体会反馈,深化体验,强化责任感。

(三)独立学习意识培养。

学生始终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继续推动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可理解性、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需要;二要坚持学院、系部、班级三级管理制度,有效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以此作为了解学生学风动态的直观依据;三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培养。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大学生实现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3]要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行成就感和挫折感的激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理性的目标,引导他们把教育者的要求和道德教育的影响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

(五)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就须进行职业养成教育,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高校在理论教学中可结合本专业特色灌输职业教育理念,也需塑造职业意识养成教育的环境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校可以利用网站传递行业的前沿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最近动态;利用宣传栏、展板展示与行业相关的活动和知识;利用办公室和教室悬挂名人照片、语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课外活动期间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习岗位上将所学知识与工作紧密结合。

三、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调动各方因素,形成养成教育全程化、全员化。

养成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合力。首先,养成教育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凝聚家庭教育力量。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相关政策及学生在校表现,长期有效地与家长保持沟通,有问题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学校教育在整个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和中心环节,是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对大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莫过于他们最值得信赖的老师。教师必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做到用崇高的政治信仰和道观念去点燃学生的理想之火,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用良好的修养去做学生行为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文明的熏陶。同时,高校也要注意网络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浏览健康网站,获取健康信息。

大学生生活在家庭、高校、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构成的四重社会中,其养成教育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以形成教育合力,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方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可从制度、教育、管理层面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环境,形成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诚然,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文化理念的支撑,这将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柏才,李从浩.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

篇2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

文明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人的语言方式、思想认识和行为举止等与社会道德要求相一致的程度。文明素质对大学生而言主要包括社会道德和校园公德等方面,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在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1]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出生的进入大学学习的中国公民。在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绝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这就意味着大学已经迎来了首批“90后”学生。据调查,90后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较明确的目标,善于调试自我,乐于表现;但是他们的有些思想也需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重视。本文旨在对整体90后大学生文明素质进行探讨,从而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提供可行的意见。

一、90后大学生文明素质现状

1、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

要想分析90后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现状,必须先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心理特征方面:首先,90后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6+1”的家庭结构中长大,衣食无忧自我意识很强,做事不大考虑别人的感受。有些90后缺乏挫折锻炼,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易沟通。其次,90后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存在懦弱、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最后,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更独立也更功利。社会特征方面:90后大学生更利于释放内心的感情,善于自我调适,表现的较为阳光和乐观;90后大学生有参与社会事务的需要的期待,他们愿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是新鲜感过去,他们也会失去兴趣,缺乏持久性。

2、 90后大学生文明素质现状分析

(1)认识和实践不统一。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文明素质的修养却不够理想。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能正确地看待各类现象和事物;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较低的实践能力,遇到挫折容易退缩。

(2)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自律性较差。大学阶段的90后学生正处在向成年过度的一个转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做事缺乏持久性,自律性差,容易受社会各种价值观的诱惑。

(3) 诚信意识较差。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差,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也存在着求职简历弄虚作假,伪造合格证书等现象,这说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薄弱。

(4)文明礼仪缺失、公德意识缺失。随意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乱扔果皮杂物,穿拖鞋进教室上课,打饭插队,语言粗俗等不文明现象在校园内屡见不鲜。[2]

二、大学生文明素质缺失的原因

1、家庭原因

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娇生惯养,这无疑养成了孩子错误的思想,不尊重他人,不能吃苦,缺乏合作意识。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素质的教育。

2、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丑陋的现象,这些现象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扭曲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网吧,KTV,台球厅,日租房等行业在学校周边日渐兴起,某些不文明现象开始在校园内流行。

3、学校原因

当前,各地中小学校把提高升学率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轻视了对孩子道德修养方面的引导。

三、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加强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修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日常文明行为的培养,优秀思想道德的教育等。[3]做好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工作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欠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

四、做好90后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意见

1、培养90后大学生良好的习惯

促进90后大学生习惯意识的培养是做好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培养90后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利用主题班会课、各类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引导学生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在集体中学会为人处世。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律、自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最后,培养9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是社会一份子,他的行为也要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高校要通过广播、橱窗、板报等途径把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多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各类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责任感。[5]

2、突出文明素质的教育

一支思想过硬的辅导员队伍是实现对学生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保证。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辅导员在管理好学生的同时要突出文明素质的教育。首先,要把文明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并在学生管理中突出文明素质教育的地位;其次,组织班级成员开展各类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文明意识;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院系的各类活动,通过与其他院系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3、丰富校园的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发掘大学生的潜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注意以思想教育为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以道德建设为主,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和社会公德。学校活动要以接触社会为主,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

4、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90后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在做好90后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完善自我道德,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组织学生清扫校园道路,清除草地上的垃圾,打扫宿舍楼和教学楼的公共场所等。当学生们费力去清扫校园的垃圾,清除墙上的乱涂乱画时,他们一定会对乱扔垃圾、乱涂乱划等不文明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也许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质,这也是现实的自我教育的成果。[7]

【参考文献】

[1] 郭志俊,李永山.大学生文明素质现状与评价体系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2] 赵悦平,赵书岗等.当前大学生校园文明的缺失与教育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

[3] 李祥,段汝和等.论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与培养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1(1).

[4] 唐国华.试论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5] 杨帆.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初探[J].文教资料,2011(4).

[6] 郭志俊,李永山.关于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7] 王晓勇.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现状与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7).

篇3

一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课程设置

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为主。虽然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的公共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不少院校只看重四级通过率,忽视甚至取消了应用阶段的教学,因而使大学生无法完成从基础学习到应用实际的转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以下简称《要求》)提出英语学习4年不断线,说明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是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后面还应该有应用提高阶段,方能建构系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但由于一些原因,社会把四、六级的通过率作为衡量一个高校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以致各高校大部分的教学资源都运用在以提高四、六级通过率为目标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尤其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如果始终用四、六级通过率作为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那就与我们的办学理念背道而驰,也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生毕业后的需求是不相符的。这种状况促使我们思考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2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课程设置

目前全国各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从大学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过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过渡阶段做好衔接工作。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并根据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它不同于语言教学,而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content-based)的教学。专门用途英语以专业交际的应用技能为教学重点,不同于以语言训练部分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英语,也不同于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它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因而是大学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接口。

目前,社会对复合型、实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使得一些高校开设ESP课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影响,国内的ESP教学存在着师资问题突出、教学效果不好、缺乏协调性等问题。在遵循ESP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ESP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为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胆尝试在原来的大学英语总学时之内,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在基础阶段,按国家相关要求,开设读写课程和听说课程;在应用提高阶段,根据学生需求及其专业特点,开设“工程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汽车英语”等ESP课程,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另外,在应用型教学环境下,教师有较大的自,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自主增删教学内容。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应用型高校应当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发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欲望。在良好的研发氛围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开发出一些具有就业导向性的校本教材,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大学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基础英语是ESP教学的必备条件,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两者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中必不可缺且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都服务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目标。

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在基础英语阶段后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采取专门用途英语与基础英语的互补性、多层次教学模式,以确保整个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同时应注意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改革,开设灵活多样、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充分体现个性化的选修课,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规格、教学层次进行教学优化调整。

二师资队伍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用“五个因素和一个公式”来衡量外语教学质量。五个因素是:(1)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2)学生的来源与素质;(3)教材的质量;(4)教学环境的条件;(5)教师的素质。五个因素中前四个是可变因素,而第五个因素即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因素。一个公式指: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素质。可见,教师素质的分值越大,则乘积越大,证明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能否迅速造就一批理论基础深厚、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而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完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外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同时着手培养:首先是教学能力培养,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问题;其次是进修,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是科研能力培养,解决教师自我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各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基本分为3种:一是校内培训。校内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能力、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研究、科研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二是国内培训。国内培训的目的是培养骨干,为将来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带头人。三是短期出国培训。组织部分英语教师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相关大学进行短期培训,让教师亲自体验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的文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配合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改革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知识广度、结构层次也将面临一次全面的重新整合,无论是学科知识结构还是跨学科知识结构,都需要调整、充实、再提高。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个高校政策、资金、环境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构

语言学习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它的运作效果优劣与教学活动成效息息相关,且直接影响语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进程。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本文所涉及的英语学习环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课堂英语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与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课堂学习环境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效果等因素构成。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力求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巩固所学新知识,同时在语言的理解运用过程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养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除了关注自己传授的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修养情况和养成程度,学生也不应该只是关注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应更关注如何把养成要求转化为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时空不限、资源共享、交互协作等优势,提供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环境的便利条件,可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增加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课堂知识,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必须注重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建设,努力创造浓郁的校园英语文化气氛,定期组织英语讲座、英语电台、英语征文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单词大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辩论赛、英语沙龙、外籍教师与学生联谊等活动,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堂英语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以及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三者的结合,将会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广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实践的舞台,为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的养成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总之,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的建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注意各种要素的协调配合,课程设置继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尽全力创造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通过体系的构建促进大学生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3-6.

[2]王海华,王同顺.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的接口问题[J].外语界,2003(1):49-53.

[3]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篇4

[关键词]工程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250-0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全民素质。但也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就业岗位趋于多元化。从而创新创业教育随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课。更重要的是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工程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工程素质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1、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工程素质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工程意识、工程素质是工程师必备素质之一。工程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切实培养适合现代工程需要的社会主义工程建设人才。我国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工科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生产部门,从事设计、制造、运行、施工、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去科学研究部门、教育部门工作。”这就告诉我们,高等工程本科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线,也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工程师为主体,也培养科学家。

2、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等各种与创业相关的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是一个过程,它培养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观念和技能使他们拥有洞察力和勇气抓住可能的机会采取行动。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终极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工程素质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所谓工程素质就是指大学生在工程能力和知识应用方面的特性和品质。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质的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内容包括:一是广博的工程知识素质;二是良好的思维素质;三是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四是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素质;五是扎实的方法论素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工程素质培养的深化与升华

1、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把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使他们既会“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二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从而达到“成人”、“成才”并努力“创业”的目标。

2、工程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

工程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由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良好的品格等要素组成。工程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知识简单的叠加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在工程实践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就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应世,学会做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学生毕业后职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利用大学有限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是工程素质培养的深化与升华

有良好工程素质的人具有独立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和解决工程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还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较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大学生进行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是进行工程训练。工程训练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在工程训练中,注重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同学们中打破大学生们对创新的神秘感,明确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区别及创新的真正含义。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工程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1、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在高校首先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的意识和创业素质。其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重视创业实践活动,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再次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实施工程素质培养的途径

工程素质培养主要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学校就要像建设课程教学一样来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学生工程素质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建立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以校内操作实习和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训练,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创新意识,时代意识,实践意识,经济和社会意识,管理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等。工程实践是工程意识的实施途径

3、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工程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能促使学生毕业后自谋职业,以缓解就业的压力,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创业能力和生存能力,在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意志力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在于增强学生领导与合作开拓事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全社会的创业文化建设起到引领推动作用。创业教育并非专指激发学生开展个体创业活动,而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型思维的教育活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有实际意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应当是具备宽泛的学识基础、适应多变竞争态势、敢于独立创新并具有坚韧意志等素质潜能的人。

参考文献:

[1] 王乐芝 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结构探析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2(2):87-88

[2] 胖华 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J].宏观经济,2010,(7):11-13

[3] 黄海,王勋,有祥君 .以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工程素质[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43-45.

[4] 李敏.浅析高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8):67-68

[5] 苏玉波,梁莉,朱正威. 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73-75

篇5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职教大学城 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64-02

早在2009年12月31日时,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来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策略,号召各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开展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在此指导方针指引下,各类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改善产业素质,既能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代职教大学城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互动机制的建设,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培育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策略

1.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内涵

就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是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开展技能训练或文化熏陶,通过自我锻炼或自我陶冶,为了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从业岗位需要必须具有的工作态度、职业操守、专业技能知识和相应的心理状态。

工作态度是高职学生毕业后对待工作所表现的敬业精神,高职学生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毕业后工作质量。职业操守是高职学生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业规范及最低道德底线,职业操守具有职业性特性,关乎高职学生未来发展。工作心理状态直接表现为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毕业后需要独自面对社会活动,许多高职学生都因为没有相应的心理状态,导致工作水平无法提升。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个职业的基本前提,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培养来获得。职业技能属于显性因素,可以直接通过知识教育进行培养,而工作态度、心理状态和职业操守,并非依靠短短的课程知识可以提到提升,同时又属于隐形因素。根据冰山素质模型理论,在职业生涯成功因素中,仅有15%由冰山上的显性因素决定,85%由冰山下的隐形因素决定。正是由于职业素养对于高职学生未来就业、取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迫切需要在校期间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训练和培养。高职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确定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勇于面对苦难、敢于应对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主动创业、立业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

1.2 赤峰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策略

1.2.1 构建校企结合模式,训练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进行后天逐步培养和教化,达到适应岗位要求,具备胜任岗位能力的目的。为了能够显著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赤峰市通过构建校企合作机制,由高职院校联合企业共同合作,逐步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综合型人才。

近几年来,赤峰市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各大职业学院都纷纷开展校企合作活动,通过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体系,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工作操守、工作意识形态,从而确保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1.2.2 帮助高职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立足于自我定位基础上实现自我突破

针对在校高职学生,辅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进行深入剖析,立足于本质基础上,设定高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目标。确定职业目标,订立发展方向,从而制定相应的职业提升计划、技能培训计划、项目开发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安排,督促高职学生用自主的积极行动去完成职业规划目标。在高职学习期间,明确个人兴趣、爱好、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分析个人性格、气质和能力,按照个人特性确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自我定位,通过明确个人职业奋斗目标,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开发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1.2.3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用,利用职业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赤峰市通过开展在校高职学生实习就业途径,鼓励在职学生自主创业、灵活择业,让高职学生勇于走出去,在工作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在高职学生的职业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技能,同时又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和锻炼,在工作过程中感受、领悟职业道德,从而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当代职业人。让高职学生在社会实`中对锻炼,才能真正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2 赤峰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与职教大学城建设互动机制

2.1 构建并完善职教大学园区项目运行机制

赤峰市开展职教大学城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是确保职教大学城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赤峰市加大了政府财政投入,建立职业专项经费,加大城市教育附加费投入高职教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比例,加大教育经费预算,构建以在校高职学生数量和就业数量为主的考核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综合就业能力。

目前,赤峰市针对各大职教大学城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构建职教园区企业投资机制,鼓励企业投资职教院校,充分利用企业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将职教院校打造为科研基地、实训基地、就业基地。

2.2 构建并完善工业园区、职教大学城园区和生产产业的有效对接机制

赤峰市职教大学城面向市场和社会,开放办学,积极主动为经济建设而服务。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构建不同的投资主体,实现校企深层次联合,满足企业职业人才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坚持平等互利基本原则,搭设资源共享、人才共培的联合模式,在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满足企业人才需要。作为企业来讲,必须要加强和高职院校的深入合作,对学生实习、就业给予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为高职院校提供科研经济支持。

2.3 加强职教大学城和工业园区的互动

赤峰市将职教大学城和工业园区全方位融合起来,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区、特色工业园区作为高职学生实习、就业机构,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建立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中心的人才锻炼计划,将职业教育行为纳入高职学生课程学习范畴,利用工业园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共建保障机制,采用共建共享的模式,加大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打造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高职学生在参与实习过程中,既有机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又能在良好工作环境中提升个人素养,有利于高职学生未来发展。

3 结语

赤峰市各大职教大学城通过开展校企深入合作、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职业生涯划指导,因材施教,为高职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确保学生毕业实现就业,就业能够胜任岗位需要,能够促进用人单位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先卫,夏建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9-51.

[2]杨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3):1-2.

[3]李志军.以职业素养训练为中心的概率统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17):140-141.

[4]杨艳.旅游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6):64-67.

[5]王振洪.确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格局[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3.

[6]周惠,曾红,陈剑利,等.基于云计算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研究――以“世界大学城”中湖南职教教学资源建设为例[J].职教通讯,2014(17):1-3.

[7]吴力佳.加强世界大学城特色建设重构会计教学课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