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也就是说,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然而,据调查,对农村小学生来说,90%以上的学生没达到课标要求,其中,50%左右的同学一学期几乎没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本人总结出以下四种方法,现简述于后,与各位同仁分享。

1 名人故事激趣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名人(包括学生心中的偶像)的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是无法估量的。通过讲述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读书成才、成功的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方法1:讲完整,谈启示,激兴趣。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了《月光曲》一文后,我给学生讲述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故事,学生深受感染,我便及时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二周,就有同学从书店买回了这本书在全班传阅。

方法2:讲一半,设悬念,荐图书。

如《孙权劝学》、《少年包拯学断案》、《福尔摩斯探案集》、《爱迪生》等。

2 身边榜样引路

就是通过重点培养、热情表扬班上读书习惯好、收获大的学生,或通过这些学生现身说法的交流来激发更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六年级的刘孙学、何林丹、杨黄佳、莫诗颖等几位同学就是六年级四个班学生中的课外阅读榜样,他们因为课外阅读量大、阅读得法、阅读习惯好,所以阅读能力强,习作水平高,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茅,是六年级各班同学的榜样。为此,我在班上举行了“课外阅读大师”评选活动,并请被评为“课外阅读大师”的同学现身说法,介绍、讲述自己所读课外书籍内容及收获。这一两个同学的举动带动了一大片学生的读书行动。从那以后,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增浓了。

3 营造环境浸染

3.1 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65本书,把大家(师生)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

3.2 打造书香校园。“与好书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与经典同行,塑造美好心灵”目前已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愿望、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我校以“打造书香校园,开辟成长绿洲”为指导,加强图书馆建设,借助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激发浓厚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书香氛围。

3.3 争取家长支持,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即,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孩子选购书。定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亲子共读方法有四:

①子女先读,父母再读,父母考子女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②父母先读,子女再读,子女考父母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父母、子女先后读完一本书后,相互谈体会、谈人生;

④父母与子女同读一本书后进行家庭说书表演或书本剧表演。

经过班级、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和熏陶,学生就能慢慢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 开展活动固趣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巩固与提高,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篇2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篇3

㈠调查目的

⒈全面地了解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⒉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

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㈢调查方法

⒉个别谈话。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谈话,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㈣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柯桥小学1—6年级部分学生。

㈤调查步骤

⒈问卷调查。

⒉分析汇总调查结果。

⒊分年级个别谈话。

⒋分析结果,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数

年级一个小时以上半小时左右 0小时

一年级10%

20%

70%

二年级20%

35%

45%

三年级35%

45%

20%

四年级40%

50%

10%

五年级55%

45%

六年级30%

70%

篇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目前,课外阅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阅读停留在布置作业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的切入点。我们应努力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让书香浸润校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一、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

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收获,就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足工夫。语文课本上选的课文都经过了专家的评审,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所以我们要精心研读文本,帮助学生寻找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文本内涵。

1.以相同的主题或相同的题材为阅读拓展点,即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如第十二册第五组的课文以“感悟人生”为主题,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林清玄散文集》。

2.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表现手法各异,教学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运用了同一表现手法的文章。如根据《卢沟桥烽火》向学生推荐按时间顺序写的《四渡赤水》;根据《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向学生推荐以写情感为主的《爱的教育》。

3.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了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吟》《墨梅》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与作者同时代的作品,既加深理解又拓展阅读。

4.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深厚。如学了《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原著《西游记》。六年级下册的练习中有有关笑的词语,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精彩故事,了解典型人物。

5.以课文中的人物为阅读拓展点,推荐作者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如学完《莫泊桑拜师》,教师可立即组织学生阅读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一天》,在阅读中体会莫泊桑的写作风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影响,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

二、以生为本,以师为导,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到知识,增长见闻,以课外补课内,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1.预测。阅读全文之前,先浏览文章题目、插图,对文章的线索、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并积极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想象,以便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如在读《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根据题目对内容如此预测:什么是“三打”呢?打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预测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吸引着他们去阅读整个故事。

2.想象与联想。在阅读的过程中,人的头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来,这种思维活动就是想象。如在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时,教师可抓住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如何从战火中救出小女孩?40年后小女孩如何感谢聂将军呢?

3.精读与略读。苏教版五年级《精读与略读》一文说,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要做到透彻理解。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要精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使用。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目录等很快地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当然,略读也不是读完就了事,每次略读完毕,要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的内容。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4.写法的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写作技巧表情达意,力求训练的形式多样化,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和续写等。

篇5

一、考查测试

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考查测试,我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是书面测试。我们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给实验班的学生发放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并做好分析表。通过综合多个主体问卷的情况,较客观地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与范围、兴趣与习惯、方法与途径等方面情况。以下是从学生问卷中选出的部分题目:1. 你最喜欢读哪一类型的课外书籍?(A. 童话故事;B. 历史故事;C. 科幻小说;D. 科普知识;E. 漫画卡通;F. 其他)2. 你一个学期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A. 1本;B. 2本;C. 3本;D. 4本;E. 5本或以上;F. 根本不读)3. 你习惯通过以下哪种媒体进行课外阅读?(A. 报纸;B. 杂志;C. 书籍;D. 上网)4. 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怎么做的?(A. 查字典;B. 查相关资料;C. 请教他人;D. 忽略,跳过去)5. 你已经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A. 专心阅读,不随意分散注意力;B. 边读边思考;C. 边读边做批注;D. 写读书笔记,收集资料)以上各题分别调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

书面测试主要是结合课外读物内容设计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答题,以分数为依据,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每学期确定阅读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高、中、低年段向小学生推荐书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75篇优秀诗文背诵篇目,还推荐了各种课外读物,我们把这些书目作为重点推荐书目。针对有的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语言平淡、缺乏真情实感和创新精神的现象,我们向他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和《哈里・波特》等读物。这样,选学生之所需,他们就会乐意认真研读。每学期中下旬,我们分年段以试卷形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考核。试题形式多样,有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测试学生对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了解,以及读后的感受。由于试题富有趣味性,测试后学生兴趣盎然,激起了再次阅读的欲望。

二、活动展演

广泛的课外阅读使学生获取了许多信息,产生了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举行一次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等,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

如学习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等说明性课文后,布置学生查阅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阅读一些说明性文章,在两周后开展的“走进‘说明性文章’”阅读展示活动中,我们以“玻璃展销会”“鲸的自述”“说明方法大比拼”三种形式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课外阅读成果。在“玻璃展销会”上,有的学生创造性地介绍了课文中的五种玻璃,有的学生介绍了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玻璃,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想发明的玻璃。在“鲸的自述”中,学生们从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繁殖、面临的危机等不同角度交流各自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关于鲸的知识。在“说明方法大比拼”中,学生们交流了许多“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并作了分析,有的还交流了自己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一事物的片段。由于学生课外认真阅读、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课前在小组中进行了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又如五年级学生学习了《草船借箭》这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读《三国演义》,过了一段日子,实验班教师上了一堂主题为“漫游‘三国’”的阅读展示课。通过“畅游知识园”“走进故事王国”“慧眼识英雄”“逛妙语佳句城”等环节检测学生对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感受情况。由于学生认真读过《三国演义》,人人都有话可说,再加上展示课富有趣味性,学生更是兴致勃勃。实验班的学生排演的课本剧《草船借箭》还获得了镇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的一等奖。

三、作品展示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自然会产生表现个人阅读成果和独特感受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手抄报等媒体,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后,让每个学生围绕“我爱读书”这一专题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阅读或书籍的理解。经修改之后,布置学生以“阅读――言谈”为内容出一期黑板报,刊登每一个学生对阅读理解最经典的一句话。接着教师布置学生制作读书卡,经过评审,给优秀作品颁奖。六年级学生在假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诗歌集和优秀作文集,部分学生还运用电脑制作,三至六年级学生举行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五、六年级举行读后感比赛等。

四、评价记录

每学期我们都适当布置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名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家长参与评价检测,对学生阅读过程、读书质量的跟踪记录则显得更重要。

《课外阅读记录本》:学生每周选取两篇课外阅读文章,摘录在课外阅读记录本上。包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摘抄精彩词、句,读后感受。并摘抄一首课外古诗。学生完成后,让家长检查签名,并在家长面前背诵古诗。再交给老师按其完成情况评上“优、良、中、差”等次,并写上鼓励性评语,既有赏识也提出努力的方向。

篇6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初涉阅读,感受快乐

激发主体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在犹太人的家庭中,当孩子稍微懂事时,就会举行这样的仪式:母亲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亲吻《圣经》上的蜂蜜。知道这样做的用意吗?母亲是想让孩子明白,书本是甜的,读书是快乐的。我们必须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2、学习课文,推荐佳作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在教《夏明翰英勇就义》时,根据小学生都很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点,向他们介绍古今中外的历史伟人、革命家从小酷爱读书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他们能有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读书要有怀疑的态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着问题读书,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长期如此,学生的阅读有了自己的思维,有了自己的见解。有疑而读,带着体验而读,语文素养无形中就提高了。

3、古诗词诵读,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奇葩。《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能诵读优秀古诗文160篇。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个人文学素养。我们学校每天早晨设立专门的10分钟进行古诗词教学,通过课件、视频,设立“古诗词诵读”文件夹,方便学生学习;在黑板一角把本周要学的古诗词工整地抄上;语文课开始,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诵读古诗文。课余,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在大量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也会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

二.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为了使课外阅读更有效,不仅时间上要有保证,而且还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教室内设立图书角

为了让学生能看到优秀的图书,笔者便到图书室挑选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1次。书的种类丰富多彩,有世界名著、童话书、科幻书、神话书、作文书、漫画书……同时,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2本书,存放在图书角,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2、安排好课外阅读时间

早上,学生一到校,便可选择自己喜欢看的课外书。往常的晨读时间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中午有的学生到得比较早,除必要的活动外,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自修课、课间也可以安排学生看课外书。另外,教师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监督好孩子的课外阅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读书社”,读书交流的平台

利用校园网,开辟读书社。在校园网上,师生互相推荐好书、新书,互相展示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将读书向学校以外的时空延伸。

2、百科知识竞赛,扩大阅读面

有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只挑自己感兴趣的书看。这样,造成知识面的狭窄。对此,我们学校每学期在中高年级举行一次百科知识竞赛。题目由各年级的学生自己出。各年级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的要求,选出100道题目,以试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答题,评出等次。这样的活动,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一样的书。

3、共读一本书,激励学生的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如何利用这些共处的时间,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本学期,我们四五六年级共读的是曹文轩的《草房子》。不过每个年级读的层面有所区别。四年级学生,我们先为他们上导读课,让《草房子》吸引住他们的眼球,进而激发他们自己去看;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草房子》,去关注文中人,文中物,文中事,学会正确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学会判别事物的对错是非;六年级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讨《草房子》,有争论时,把问题抛出,师生共同解决。

篇7

【关键词】地方课程建设;读书育人

【创新点】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充分解读我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丰富内涵,共同发展”,及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为复杂,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情况,文化背景不一,导致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素养与城区学校学生有一定差距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三小(小书本、小活动、小课型)”地方课程。

该课程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了语文课程学习渠道的广阔性,学习时间的延展性和资源选择的自主性,突破了国家语文课程内容经典却不够丰富、指导性虽强实践性不够、他育为主自育不足等局限性,实现了语文的更深层次的润育。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丛书――校本课程开发:上海经验》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的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关注对象的需要,做出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样也应有自己的课程的权利,他们有权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

【案例】

溧水第三小学的地方课程很好地诠释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丰富内涵,共同发展”。学校以读书育人为特色,以“诵经典文,立君子品,做有志人”为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三个“小”(小书本、小活动、小课型),丰富了语文课程,在活动性、灵活性、个性上做文章,强调读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

“三小”的内涵为:

1.小书本――这是相对于国家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教科书而言的,在语文学科学习需要的促发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选读的课外书。这是可以由学生自己规划选择的课外教材,体现的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的自我选择、个性选择。这注定了学生对其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2.小活动――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在活动中成长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每年11月的“红领巾读书节”和6月的“享阅童年”读书活动是学校经典读书活动,届时会征求学生、教师的建议开展丰富的活动等。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展现了自己阅读的成果,生命在书香里得到浸润和成长。

3.小课型――指的是一、二年级的“自主识字课”和三―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重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提供展示平台。从制度上对学校的地方课程进行了保障。

在课时设置上,从国家规定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时中拿出一课时。隔周安排一课时,每学期上到10次左右。

课的类型也很丰富,如一、二年级的自主识字课,可以开展自主剪贴识字交流活动,可以带学生现场参观亲身体验识字活动,还可以在阅读中识字……三――六年级阅读指导课类型也很丰富,有阅读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实践活动等。地点形式多样,现场交流,阅览室阅读,与作家零距离互动……

课程内容及结构如下:

1.一、二年级开发的校本课程为自主识字课,使用的教材为自编的自主识字课本共四册:《我们上学了》《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家乡》《有趣的节日》,充分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中,让学生时时处在识字时,处处成为识字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阅读中识字。

2.三―六年级开发的校本课程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语文课本,依据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编写了课外阅读指导课校本教材《阅读指导课案例》,它是语文教师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指导手册,为教师选择课外阅读课的内容以及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它也是学生更好地、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的范例。

――方法篇。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有:学会查资料,学会浏览,学会择书等二十种左右。按“指南针”――“跟我学”――“我能行”结构编写,列举的读书方法只作简要介绍,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悟。

――实践篇。“校本教材更重要的是一本活动手册。”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是学生读书活动手册。在教材中编排了近六十次读书实践活动,有的是随课文拓展的活动,有的是与课本有关内容整合的实践,有的是课外读书交流会……以提前布置――认真准备――集中展示――综合评价为活动过程,把教师读书,指导过程与学生读书活动融为一体,努力以一次次活动带动学生看一本本,一系列课外书籍,以一次次展示,一项项评价,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加油站”在每篇教材之后设有“读书加油站”,以读书记录卡的形式呈现,学生既可以阅读教师推荐的有关篇目的书籍,也可以阅读经典名著,把每周的阅读情况记录于“加油站”中。表中有父母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和学生自主读书的内驱力,在家,校协作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身。

――“推荐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阅读实际,向学生推荐了八十本(套)左右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为学生、家长购书指明了方向。

学校利用校园现有的布局,在走廊、墙壁、班室、专用室,甚至草坪、花坛布置了形式多样的名人读书箴言,学生自创的小小读书书画、格言,充满古雅气息图文并茂的诗文匾额等,力图打造出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使校园“处处是教育之地”,在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中体现出校园文化。

篇8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建议

课外阅读可分为校内课外阅读和家庭课外阅读。家庭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家中进行的阅读行为,在这里简称为家庭阅读。因

此,本次调查特地从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着手,了解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中存在的现象进

行研究,并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提出意见。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及说明

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中外来民工子女占多数的学校,以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问卷的发放与统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0份。

研究对象选取说明:现在的农村小学多数是外来民工子女,因此选取的对象为农村小学。而六年级的学生也已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

2.研究方法

通过个别访谈、个案研究,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其结果如下显示:

1.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从调查显示的数据可知,对于六年级的外来民工子女,他们的家庭阅读习惯每天都有坚持的只占了22%,同时在这22%中,每天坚持家庭阅读超过一小时的只占到27.3%。

如表1数据显示,外来民工子女每周的阅读量超过3000字的只占了47.5%。按一页书700字计算,那么外来民工子女一周的家庭阅读量超过6页的人数只占3.5%。

2.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

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能说出大部分内容的人数只有16.5%,有52%的人数只能讲出一点点内容。

三、讨论

通过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情况调查结果的统计,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1.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在调查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外来民工子女多数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其家庭阅读的时间不够,家庭阅读的数量不够。的确,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2.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与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在与外来民工子女的个别谈话中发现,他们中的多数人对家庭阅读都只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地走进书的世界,也没有真正领略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而当学校内的阅读与家庭阅读相脱离的时候,外来民工子女的整个课外阅读效果就收效甚微了。

四、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的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观察、访谈的基础上,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1.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要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

对于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而言,他们的工作其实已经占据了他们多数的时间。他们给了子女物质世界的东西,却疏忽了精神世界的东西。当社会与学校将课外阅读开展得风风火火时,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阅读世界就缺了很重要的一角。

2.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提到,为了让女儿爱上阅读,她曾跟女儿共读一本书,“诱惑”女儿,激起女儿对这本书的兴趣。她还经常带女儿去书店,让女儿徜徉在书海……尹建莉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自己的孩子成为被魔棒点中的幸福的孩子。

如果家长同孩子一起阅读,为其建立“家庭小图书馆”,那么书籍和阅读将占据家庭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3.外来民工子女家长更应该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阅读

家庭阅读除了有兴趣的支撑,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做引导,这样家庭阅读才能长时间有效地开展下来。然而,正确的指导对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而言却是有难度的。并且,为了孩子,交流必不可少,牺牲也必不可少。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是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要养成的意识。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参考文献:

篇9

1. 衔接的必然性。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绝对静止孤立的存在是没有的,其存在形式也总是由低级向高级无穷尽发展。低级是高级的基础,高级是低级的深化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学语文的学习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是具有必然性的,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2. 衔接的必要性。翻阅《语文课程标准》,以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为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语文有很多培养目标的描述存在相同的要素,只有表述层次上存有高低之别。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而初中的语文学习又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深化和提升,两者的关联决定了初小衔接的必要性。

3. 实践层面的思考。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存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都注重放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但在实践操作时,两个学段的很多教师都没有基于初小衔接的背景来思考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各自为政,造成了“学生”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浪费。除了相同,初小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存有许多不同之处的。小学的阅读教学强调习惯养成,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初步形成;而中学的阅读教学则重在自学能力的指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深入研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 “立”之内涵解析――六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坚守什么?

1. 扎实的“三基”训练。一位中学教师是这样描述初小语文学习差异的――“学生一下子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特别是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而且,初中课时很紧,特别因为学科一下子增多,留给语文的时间很少了,课外作业很少,所以教师必须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内,尽量发挥它的价值。”这样的课堂,必然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习惯。如何达成扎实的“三基”训练呢?可以借助以下三条途径。

(1) 基础知识――高效的字词教学。授课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提笔习作时,常常出现不会写的字,有些字甚至是常用字,这种状态反映的是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不扎实。因此,作为六年级的教师,对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仍不可小觑。笔者认为,即使是六年级,字词教学的环节(或融合于检查预习当中)仍不能省略,但是,六年级的字词教学,一定要有别于其他年级,要做到“师本开发、重点突出、触类旁通”。也就是说,依托教材,发现有价值的字词教学突破口,凸显每一课字词学习的特色,提高字词学习的效率。

(2) 基本能力――精当的学法指导。我们常说“带着学生阅读,不如教会学生阅读”,对于强调高效、自主的初中课堂而言,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无遗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捷径。因此,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借助精当的学法指导来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

(3) 基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对于要学会边听边记笔记的中学生而言,“听”尤为重要。因此,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倾听”不仅要听清,还要听懂,也就是能从老师、同学的发言中,听出重点、听出问题,要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刻意而为。

2. 丰厚的语言积累。要让学生感到处处有语文,六年级教师就必须树立语言积累的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达成初小衔接。怎么利用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呢?

一是在朗读中丰富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要求背诵的课文,还是“诵读与积累”,我们都应该在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沉醉其中并熟读成诵,通过诵读达到丰富积累、积淀语感、陶冶性情、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是在运用中升华积累。记得一位专家曾说过“语文用了才会有”,一句话道出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作为母语教学,运用无疑是语言积累的最佳路径。例如,《安塞腰鼓》一课,出现了大量的诗化语言,在教学“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话时,我就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原来的句式转换为“( )如( )”,通过言语实践,学生不仅体悟了原文的暗喻手法,而且达成了言语积累的效果。

三是在拓展中持续积累。现在各所小学都特别重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材中也显露出了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与重视。初一语文教材同样有课外阅读的内容,部分课文就选择了课外读物中的章节,如在七年级,就选择了《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教材的安排让教师具备了敏锐的拓展意识,古典诗文的诵读、随课文的阅读拓展、结合年段特点推荐阅读书目等做法,让学生在拓展中持续着语言的积累。

3. 学段的教学特点。翻阅初中的语文教材,从《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等文章,我们看到了小学课文《石头书》《大自然的文字》的影子,《斑羚飞渡》让我们立刻想到《生命桥》,《安塞腰鼓》更是同文再现。类似的课文,中小学重复学习,要想不浪费学习资源,小学六年级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准确定位――语文学习姓“语”,小语要姓“小”,而第三学段的教学又应该姓“高”。找准了坐标,我们的教学就必须坚守学段的教学特点。

(1) 重视默读与浏览。联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的要求,我认为第三学段的默读要求,绝不仅限于速度的要求,还应该有这几方面的内涵:首先对默读速度的量化要求是一个保底的要求。也就是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最基本的默读速度应该是(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否则,就是欠账,不合格。其次,在提高速度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再次,提高默读速度,也暗示了提高默读能力的要求,诸如理解、辨析、概括、探究、体验、评价等。

(2) 关注词句的品析。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应该说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而辨析、体会关键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则是阅读教学的较高要求。六年级阅读教学的词句训练,也只有上升到这个高度,学生才会更深切地领悟到语文学习的特有魅力,才会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轻松实现初小语文学习的衔接。

(3) 揣摩表达的特色。这项要求,应该包含如下三层意思:一是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顺序;二是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效果;三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训练,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是“怎么写的”。

三、“破”之内涵解析――六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什么?

1. 改变预习效力。山东的杜朗口中学是一所具有传奇色彩的学校,提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强调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一所农村中学在历经了教学革新之后,竟然能够开创教学质量的奇迹,我想,这样的成效根源就在于将预习的效力最大化了。做为六年级的教师,一定要把预习当作规范的作业来对待,不能看作是一个附带性的作业。关于六年级的预习作业,笔者认为有几点是必须要涵盖的:其一,质疑问难;其二,词句品析(解决疑难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重点语段的简单评点);其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摘录。

2. 改变学习心态。小学教学重在“扶”,初中教学重在“半扶半放”。因此,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作为第三学段的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平日的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流程:其一,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其二,批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加深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其三,交流,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带领学生分享学习文本的体验。

篇10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科普类读物比较排斥,觉得这类书不好玩、很难读。作为科学课教师,理应正视小学生所面临的科学知识类阅读难题,充分利用科学课堂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精心选择阅读素材

科学知识类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选择并建立一批丰富的阅读素材库。而今,随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学校都有着比较丰富的科学类藏书;在书店里,针对小学生的各类科普读物也是卷轶浩繁;网络上,各类科普资料更是无所不包。面对如此多的阅读素材,如何选择最切合小学生实际的、最被他们所接受的内容成为教师开展阅读指导的前提。

以课堂教材为中心 把《科学》教材同其它教材相比较,就会发现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趣味性文字,可读性非常强,表面上看起来教材比较简单,但是在貌似简单的背后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小学生理解领悟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科学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材,引领学生阅读、讨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青岛版《科学》教材中,阅读材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知识补充型,如三年级下册《骨骼》中“怎样补钙才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中“避震小常识”等。二是课外拓展型,如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中“京杭大运河”、六年级下册《开发新能源》中“可燃冰”等。三是思维启发型,如五年级上册《谁能传播声音》中“声音的波浪”、六年级下册《电脑与网络》中“因特网”等。对于这些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下自行阅读。

以课外阅读为延伸 在做好教材阅读的基础上,围绕课堂知识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阅读,不断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完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密切联系的生物界》,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澳大利亚为什么要进口屎壳郎》(选自《小学生无敌百科通》)和《钉在树上的茧,生与死的斗争》(选自“果壳网”)两篇科普短文。学习完四年级下册《热胀冷缩》,让学生阅读《生活中的智慧:热胀冷缩》(选自2006年4月24日《科技日报》)。通过课后阅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实现了课堂和生活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以相关书目为拓展 科学专职教师执教的平行班级较多,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份适合的书单。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科学》教材涉及的总体内容,按照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科学与技术等七个大类进行书目的精选。选书时,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图文并茂。书籍的视觉美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假若翻开书本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介绍,对于这些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顺利阅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一定要挑选插图精心设计过的书籍。二是浅显易懂。小学生的背景知识较单薄,所以教师推荐读的书内容一定要符合所在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利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趣味性强。常见的一些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读物,其实不怎么受学生的喜欢,因为缺少趣味性。近年来,以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丛书《什么是什么》为代表的一批国外优秀科普读物,以新颖活泼、好玩易懂的形式,带领小学生进入浩瀚的科学领域,畅游在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太空科学、气象学、古生物学等学科中,都深受学生的喜爱。

大力营造科学阅读氛围

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是小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特征,科学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特征,以教学课堂为中心,大力营造科学阅读氛围,不断激发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的兴趣。

教师带头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故而有“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的说法。就科学阅读来讲,教师首先要成为科学阅读的忠实践行者,通过阅读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科学故事、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事件等,并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以科学课堂为载体,把科学故事、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事件等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也产生自觉阅读的需要。科学课教师要用自身渊博的知识来让学生佩服,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慢慢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习惯。

举办读书活动 以班级为基地,举办“科普图书漂流活动”。由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课外科普图书拿出来,和同班同学进行互相借阅,建立班级科普图书漂流和定期更新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图书馆借书、到书店买书,带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科学阅读,让他们感受科学阅读的吸引力。

提供展示平台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的意志是很薄弱的,经常是虎头蛇尾。这就需要科学课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来调动学生科学阅读的意愿。比如,利用课堂举办科技新闻、科学故事演讲比赛、科普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阅读成果带来的喜悦,使每一名学生都被科学阅读氛围所浸染。科技新闻会可以每周举行一次,时间放在上课前十分钟,主要由学生讲述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收集到的最新、最感兴趣的科技新闻,让学生在相互分享中强化科学兴趣和科学意识;科学故事演讲比赛可以每一个学期举办一次,有学生收集与教材相关科学家的故事,向科学家学习其探究的精神;科普知识竞赛可以每一个学年举行一次,通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来做题,检验其科学阅读的成效,选拔一批有潜力的苗子参加上级的比赛;评选阅读之星是对科学阅读的综合性奖励,每学期评选一次。

有效引导课外科学阅读

单靠每周两节课的科学学习,学生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只有引领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性、拓展性的阅读,扩大知识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首先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想象。如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一课,一开始就提到手电筒能够发光,那么手电筒为何能发光呢?教师由此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没有电池能否发光”“没有导线能否发光”。二是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懂得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后,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在微风中,国旗飘扬为什么没有声音?”教师立即用音叉实验解决了疑问。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材料,寻求正确答案。例如,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中结合教材中的设问:“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让大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又扩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根据课改理念,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接触语文材料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要改变儿童阅读的"非本位"、"非快乐"现状,促进儿童本位快乐阅读,应做到以下几点。

1.拓展课外阅读渠道,合理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给学生一本好书就是给他开一扇窗,让他看得更多、更远,生命更宽广。因此,精选课外读物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努力创设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拓宽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

1.1平等择书,尊重儿童生命的乐趣。要让儿童快乐阅读,首先是以儿童为本位的阅读。然而学生年龄小,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也不具备一定的择书能力。那么如何做到平等择书?我认为,择书的标准有四条: 有利于身心发展; 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④类型多样。此外,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小小图书架",订几份少儿报刊,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让学生广泛涉猎,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1.2阶梯阅读,迎合儿童心路历程。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不同时期,儿童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只有分阶段有目的阅读,儿童才可能快乐阅读符合本位视角。考虑到一至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遵循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一至六年级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篇目。一二年级以短小易懂的儿歌和童话为主,三四年级开始涉及小说散文,五六年级则以科幻作品、经典名著为重,较三四年级有深度。给儿童创设一个阅读背景,让儿童身在其中,感受书籍的魅力。

2.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享受独立阅读的愉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重要的心理因素,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激发兴趣的方法有许多,这里就例举几个。

2.1绘本激趣,抒写悠悠快活。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我们可以用绘本让他尝到看书的甜头,然后逐渐以画面少,文字多的优秀儿童作品推进。学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来获得想象力的,图画书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图画书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快乐!图画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学生想象力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图画书不仅是让学生看的书,还是大人读给学生听的书。通过一边看图,一听人朗读,会产生神奇的效果,一个个广阔的世界就此展开。学生不是看图,而是读图,图像成了评议的世界,图像被转化成语言。

2.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打造情感底蕴。教师不妨先演绎一下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或朗读其中的一段,或谈谈对这本书的感受。当然,也可以通过封面、作者、目录的导读,给学生留下的猜测、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打造学生情感底蕴。读书活动结束后,可以开展书评报告会,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可谓一举两得。比如教学"万里长城",我就给学生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烽火台的来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3开展各种活动,体验阅读乐趣。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可以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如:收集名言、谚语,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其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议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读会、读书笔记展评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舞台。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学生能在有趣的活动、竞赛中体验生活,愉悦地获得新知识。

3.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3.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习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篇12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提高读写能力,扩大学生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较为全面了解掌握XX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特点,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更好地对课题有效研究,特对XX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分析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XX小学四至六年级共46名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18日----19日。

三、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内容共收录15个不同类型的问题,题型及结果如下。

1、 你喜欢阅读吗?

A、非常喜欢 26人 占56 %

B、一般 19 人 占41%

C、不喜欢 1 人 占2 %

2、 你在什么情况下阅读课外书?

A、主动阅读 39人 占84%

B、老师要求 4人 占9 %

C、家长监督 3人 占7%

3、 你最喜欢的课外书籍是

A 、漫画 3人 占7 %

B、童话故事 7人 占15%

C、科幻故事 19人 占41%

D、神话故事 17人 占37%

4、 你每天用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

A、一小时以上 10人 占21 %

B、40分钟 14人 占31%

C、30分钟 19人 占41%

D、15分钟 3 人 占7%

5、 你阅读书籍来源有哪些?

A、购买 34人 占74%

B、向同学借 8人 占17%

C、交换 4人 占9%

6、 你觉得阅读给你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提高语文成绩 7人 占15%

B、打发时间、消遣娱乐 2人 占5 %

C、丰富自己的知识 26人 占56%

D、没感觉说不清 11人 占24%

7 、你读课外书时喜欢

A、摘抄好词佳句 24人 占52%

B、写读后感 6人 占14

C、圈圈点点,写批注 5人 占10%

D、随意地看看 11人 占24%

8、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

A、查字典 30人占65%

B、请教他人10人占21%

C、不管它,跳过去 6人占14%

9、如果你向父母提出购买一些课外阅读书刊,你觉得他们会承受的价格是多少?

A 、20元以下 14人 占31%

B 、20到50元 24人 占52%

C 、50到100元 3人 占 7%

D 、100元以上 5人 占10%

10、我一个学期大约读课外书

A 、2本 13人 占28%

B 、3本 7人 占15%

C 、4本 12人 占26%

D 、5本或以上 14人 占31%

11、在阅读中你感觉快乐吗?

A 、快乐 41人 占90%

B 、不快乐

C 、说不清 5人 占10%

12、如果在学校专门增设一门阅读课,你会接受吗?

A 、会 43人 占93%

B 、不会 3人 占 7%

13、你们老师每天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吗?

A 、每天都布置 14人 占31%

B 、有时布置 22人 占48%

C 、不布置 10人 占21%

14、写出一部或几部你知道的文学作品的名字,你读过它们妈?

15、在你读过的这些作品中,哪个人物让你难忘,请写出它们的名字。 四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6份。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相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学生阅读行为习惯尚需培养,选读物类单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阅读。开始由句、段到篇的阅读。这时的阅读习贯,仅限于兴趣,并且选读物类单一。随着学龄增加逐步全面阅读。因此,选择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从调查结果看却不容乐观。第1题:“喜欢阅读”的26人,占56 % ;第2题:“主动阅读”的39人,占85 %;第3题,读“童话故事”的7人,占15%,“科幻故事”的19人。而读“神话故事”的17人,占37 % ,占的比例较大。学生所选课外读物类别比较单一,“科幻与神话”接近,各占一半。这对促进学生志向形成、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说明学生在选择图书上,还需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正确引导。我们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读面。天文、地理、历史、科普、

文学等,都应有阅读。这样学生阅读面才能更广。

{二}、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还不够。

第4题:“你每天用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的”调查中,每天用一小时以上10人,占21%,每天40分钟14人,占31 %。每天30分钟19人,占41 %。每天15分钟3人,占7 %。没有用足够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说明小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

{三}、学生对科学的阅读方法掌握不够

从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书籍来源于购买,34人,占74 % ,没有互相交流读书感受的习惯;阅读所带来的好处,虽“丰富自己知识”,26人,占56 %,“提高语文成绩”,7人,占15 % ,“打发时间”2人,5 % 。但“没感觉,说不清”,仍有11人。说明没有目的性;第7题中,“摘抄好词佳句”24人,占52 % ,虽占一点比例,但“写读书笔记”仅6人,占14 % 。“随意看”11人,占24 % 。说明阅读时很少有同学写读书笔记,依赖性大;第8题,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而不去查找资料等。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学生对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逐步增强

第9题调查中,家长对课外阅读给予了一定支持,并希望孩子通过课外阅读对孩子有所帮助;第10题看出,学生课外阅读量由年级逐步增加;第11题、12题分别是:“阅读快乐吗?”有41人感到快乐,占90 % 。接受开设课外阅读课的43人,占 93 %。这说明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

{五}、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学作品、历史人物等

从第14题、第15题看出,发现很多学生对文学作品知之甚少,甚至一知半解。很多同学写出《童话小说》、《故事会》等。部分同学对《神话故事》很感兴趣;在读过的作品中哪些人物难忘,只少数同学写出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文学巨人、名人等。部分同学写出

并不熟知的青春偶像人名等。

五、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应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家庭、社会、学校应积极宣传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树立阅读观,把阅读活动渗透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中去。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让课外阅读深入人心。

2、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保证足量阅读。教师应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脱离题海战术。阅读精品,以读带写。养成自觉读书动笔的习惯,让学生自己读书、爱读书、扎实读书。

六、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1、开展校园阅读创建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尽请读书。

2、强化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阅读时注重理解词、句、段、篇,写读书感受等。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书籍类别的选择。精读那些积极向上,促进志向、励志成才、增长知识的书籍。第三、重视阅读学习品格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努力上进精神,摒弃那些低级庸俗的书籍。

篇13

    那么,应该怎么样来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实践。

    一、转变观念,打通课内外联系,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和需要

    我们的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无疑处于重要的排头兵位置,所以打通语文课的内外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喜爱阅读,学会阅读,进而自觉阅读,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学习的时候,着力点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写作的本领,即训练技能为主,兼顾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熏陶感染功能,抛弃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应该考虑怎样引导学生从教材想开去,有计划的扩大阅读范围,进行作业式阅读。这样建立课内训练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有机联系,既通过阅读加深对课内所学的理解,又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六年级的《石灰吟》和《墨梅》两首诗后,书后练习中要求学生找一两首写梅花的诗来读一读背一背,我感觉这明显不够,于是布置学生课外寻找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五首古诗来读,摘录下来,注明出处,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于课上交流。这样学生势必要去大量阅读古诗,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判断诗人的写法特点进行选择,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对什么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也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我们的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值得反复体味品读,所以我们大多都是采用精读的方法引导学习。而实际上,在课外阅读中,这类精读的方法用得并不太多,特别是需要迅速搜寻有效信息的时候更不可能用精读,因此需要教给学生其他的读书方法作为必要的补充,但恰恰这一点最易为我们老师忽视,有的蜻蜒点水,匆匆带过,并不作扎实训练,因而会影响学生的读书效益。

    1.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2.进行速读训练。有老师总结出"遮盖速读法"和"限量速读法",都是有益的探索。"遮盖速读法"即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着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多作体会领悟。有老师认为要从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好词佳句等方面细细咀嚼。

    三、给学生搭建展示成就的舞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解决的是入门问题,而成就感激发的动机和热情是使学生自信的基石。为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就的舞台,是将外因诱导转化为内因动力的最好方式。

    要经常开展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阅读交流手抄报比赛、书签设计比赛、指定范围的读书知识竞赛、热点问题的辩论,还可以排演课本剧等。但最主要和经常的活动应该是对每次阅读作业的汇报交流,让学生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老师对活动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奖励,而对没有获奖的同学也鼓励他们自我奖励,只要觉得自己有好的表现或有进步,也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上画星、奖励自己一块糖或一句夸自己的话等。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篇14

姓名: 工作单位:江西宜丰天宝中心小学

学科年级:六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优势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初步掌握了阅读方法。

不足但由于家庭条件以及阅读习惯的原因,学生阅读量太少,而且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知识面太窄,从而影响到语文综合素养。

二.课堂改进行动目标

通过加强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改进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夯实基础: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设计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有阅读环境,教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互动质量通过阅读打卡,做好阅读笔记,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落实重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丰富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素养的重点。

四.分阶段实施步骤

第一步:建立图书角,创设阅读环境。

第二步:提出阅读要求,建群打卡,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

第三步:提升阅读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第四步:结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五步:通过阅读分享,提高学生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从而爱上阅读。

第六步:总结阅读方法,结合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