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范文

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4]三要素上好小学语文课[J].赵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英语学习;阅读理解;技巧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接触英语,沉浸在英语实践的氛围中,才能较快的形成。课外阅读能最大限度地进行英语实践活动,突出英语学习的特点,并将英语学习体验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自身具有的种种优势进行学习呢?如何才能使英语课外阅读不仅仅服务于某些语词或特定文法结构而是要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综合人文素养的多维目标巧妙落实,真正体现语言学习的本质呢?

一、课外阅读的理论意义

课外阅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的语料,多样性的语言与多元的文学体裁。课外阅读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课外阅读中所蕴含的意义。优秀读物能给我们以精神养料。有很多课外阅读伴随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对我们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倾听,参与到课外阅读中获得快乐,获得与阅读有关的情感满足,这就是阅读的最初目的,外语阅读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借着课外阅读了解不同的语言型式、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英语国家的民间传说等。而课外阅读中常常反复出现某些语词或特定文法结构,还能为我们提供预测与猜想的练习。它不仅能作为信息被输入,而且能被输出。在欣赏课外阅读、复述他们的过程中能习得语言,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是一项有效的双边实践活动。

二、课外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文章。而课内的阅读量极为有限,只凭几册英语课本是无法学好英语的。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在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辅以适量的精力和时间增加课外阅读,把它们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一种延续和扩展,才能在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使用和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加强。英语的课外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补充课内英语所学知识以及拓展和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中学习者可以接触到经典句式和词汇,对重点单词和词组进行标注,让英语学习更加轻松快乐,增加英语课外阅读量,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可以为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使学习者从英语的阅读中逐渐意识和学习到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和乐趣所在,继而在英语学习中使学生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巩固在校内以及课堂上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结构和阅读技巧,而且还能开阔眼界和知识面,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从而提高适应阅读各种文体的能力。这样的课外阅读,在给予学习者快乐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心灵的震撼,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也将他们带入了英语语言的世界,让他们轻松、快乐、自然习得了英语。

三、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某种角度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和应试教育所限,尽管现阶段的英语学习突出了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但大多学习者还是侧重于词汇、语法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教授者也经常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对课文语言点的传授、掌握和复习上,而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往往只占有很小的比重,导致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如何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成为了摆在广大学习者面前的一道关键课题。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和动态的过程,不能期望在短期内通过某种强化训练在这个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艰巨,非常重要但又相当艰苦的学习过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增强阅读能力。而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在增强阅读能力方面又起着关键作用。

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跟阅读成效是相辅相成的。要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习者:1、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最好不要停顿。2、要控制自己不读出声,不用笔或手指跟随着词句读,而是直接理解阅读内容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内容。3、遇到生僻单词尽量不去查词典,养成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判断该词的涵义,实在不懂的词再去查词典,这样就会更快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加快文章的阅读速度。4、要以句子作为意义单位来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抓住文章意思。5、加强猜词能力,分析偏难句型,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以便培养学习者的语感。

课外阅读技巧的训练。英语学习者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得到最大限度地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充分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真正学会阅读,能否真正提高阅读量,能否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课外阅读量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汲取丰富的和全方位的英语知识,同时还可以夯实语言功底。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阅读技巧训练,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而我们常见的集中阅读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扫描式(scanning)阅读方法。这是一种为了寻找某种具体资料或信息的阅读法,通常也叫“寻读”。学习者可以通过此种方法在极短时间内获取要找寻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浏览式(skimming)阅读方法。也就是为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而选择的阅读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有关问题。

细读(closereading)法。这是一种帮助学习者理解文章细节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间的关系,促进对文章篇章结构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要求学习者抓住文章的中心段,段落的中心词。这样文章的脉络就会很快清晰、明了。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三步策略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例如,译林版五年级《The first day at school》、《after school》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学校的相关内容,为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100篇(5年级)》中的“A holiday from school?”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重点的字词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学生记录下twins、save up、sneeze、headache等,并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Tommy tried to find excuses for not going to shool because?Tommy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t?When did he go to school?He did not tell his teacher about the twins because?结合这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和领悟这个小故事,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小故事或创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通过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篇4

关键词:课内外衔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文也不过三百来篇,仅依靠课内的阅读,即使学得再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进行阅读,也离不开在课外的阅读积累,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将课内学习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如何以课内课文为依托,架设课外阅读的桥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架设桥梁,找准阅读衔接点

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作为点,把课外阅读当作面,寻找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内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

如,在教W《女娲补天》一课时,笔者在讲完课文后对课文里所讲的童话故事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笔者借机带领学生阅读了《女娲造人》一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成功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立足课堂,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导致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对此,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嫦娥》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天抬头仰望星空去“看碧霄”?(2)他们为什么要“渡河桥”?(3)嫦娥为什么会偷灵药?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都表示疑问,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借机引导学生阅读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阅读积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利用选读法来让学生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有关部分来进行阅读。利用略读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全文要点,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和精彩部分,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这样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牢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交流阅读成果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阅读,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满足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如笔者建立了一个QQ群,让学生都加入,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使孩子们看到学习的成果,从而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使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不断增加阅读积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英语课外阅读 阅读障碍 阅读策略

一、引言

英语课外阅读既包括与课内教学结合的阅读,又包括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后者是指学生在课下选用教材以外的材料进行的自主阅读,是自我丰富,自我提高的行为。语言的学习不是有限的课堂教学所能完全包揽的,课外学习的延伸,尤其是拓展课外自主阅读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刚性需求。

二、调查内容

本课题组于2014年12月对垦利一中6个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组织了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发展水平。 问卷由15个题项组成,主要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阅读材料、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障碍以及阅读策略几个方面展开调查。本次调查发出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301份。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阅读动机。问卷调查的1至3题涉及的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学习英语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其中,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做题能力的学生占到69.4%;在老师要求下进行课外阅读的占到68.8%。

2.阅读材料。问卷的第4题和第5题涉及的是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喜好的题材是人物故事类,占总比例的45.8%。这是因为高中生对真实的人物传记和趣味性的叙事文章有浓厚的兴趣,这些作品在语言和承载内容方面都与教材中的篇章类似,易于学生阅读。

显示,第一层次中72.5%的学生把课外阅读的重心放在了报刊类材料上,而第三层次的学生依赖教材配套的阅读材料比率明显超过了对其他材料的摄入。由此可见,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对其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有直接的关系。

3. 阅读时间。

问卷的第6题就学生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只有20.9%的学生能做到每周2小时以上的阅读量,而这些学生主要来自第一层次。大多数的学生,尤其是第三层次阅读量都在1小时以下。问卷第7项分析了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有54.2%的学生认为作业偏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而影响课外阅读。

4. 阅读习惯。问卷的第8题和第9题是对学生平时的阅读习惯展开的调查。调查显示,被调查学生中总计75.7%在阅读时存在指字阅读、有声阅读或回视等习惯,在第二第三层次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阅读方法较为正确。

英语课外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是常事,如何去应对这些生词,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不同的阅读习惯。数据显示,在第一层次中,有7.5%的学生遇到生词时会立即查词典,而根据上下文猜测和不做处理继续阅读的学生占到92.5%。而在第三层次中,表示会立即查词典的学生占到25.6%,甚至有8.3%的学生表示遇到生词会放弃阅读。这些不同的阅读习惯反映出了被调查者阅读能力和词汇量,这与本问卷的第11项调查结果相吻合。

5.阅读障碍。问卷中的10至13题是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障碍展开的调查。影响英语阅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汇、句法、语篇、阅读技巧和文化背景等。调查显示,49.8%学生认为词汇量不足是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另外有20.3%和15.9%的学生阅读障碍集中在句法和语篇上。可见,语言本身的因素成为学生阅读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据调查统计,词汇方面障碍主要表现为阅读中生词较多,会影响理解文章的细节,部分学生遇到生词会失去阅读兴趣和信心。这反映出我们学生平时词汇量小,对单词的掌握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缺少反复的应用。很多学生表示句法现象对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有较大影响,在遇到复合句时往往搞不清句子结构,容易造成理解偏差。

6.阅读策略。问卷的最后两题是对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策略的调查。调查显示,65.8%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有什么阅读技巧,只是凭感觉进行阅读;有83.1%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方法指导。阅读策略和技巧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实践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四、结论与启示

本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中阶段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层次间发展不均衡,状况令人堪忧。总体来讲,学生对课外阅读持积极的态度,但在阅读时间、阅读量上不足,阅读习惯和方法有待于改进;亟需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针对目前现状,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统一思想,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和动机;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指导,注重阅读材料选择的难易度以及与课文内容的相关性,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与拓展;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6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教学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课程容量、课程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的阅读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还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从有关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文献看,绝大部分的文献侧重于对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具体的实践探索不是很多。研究者根据其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实际,对其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一些理念、措施作一基本介绍。

一、深刻认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充分重视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英语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堂之外进行的阅读,是在课堂学习时间之外,对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展开的阅读活动。它没有确定的内容、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英语课外阅读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被教师、家长和学生放在可有可无、甚至完全被忽视的地位。

事实上课外英语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英语3级水平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4万词,4级达到10万词,5级即初中毕业要求达15万词。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仅仅靠平时课本及练习中的阅读是完全不能达到要求的,因而补充英语课外阅读很自然地成为了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课外英语阅读不仅是掌握语言、提升语言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习品格、完善学生对社会认识的需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使之体验中外文化差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教师在自身要重视英语课外阅读之外,还应通过课外阅读意义宣传、课外阅读任务布置、课外阅读检查、课外阅读的辅导、课外阅读竞赛的开展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和家长形成共识,把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放在重要位置。

二、准确把握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发挥英语课外阅读的应有功能

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更侧重于语言知识学习,注重语言学习的系统和主体,强调精深;而课外阅读更侧重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注重量的积累,强调广博。

目前,许多教师也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他们常常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简单延伸,阅读内容的选材、任务的要求等基本与课内阅读教学相同。这完全忽视了英语课外阅读的独特价值。

那么,英语课外阅读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Susser & Robb(1990)对英语课外阅读特点的认识可以给我们很有意义的启发。他们认为英语课外阅读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大量(或长篇文本)阅读;(2)以整体理解为目的;(3)以快乐为主;(4)自主行为;(5)不做练习。结合他们的观点,我们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始终注意了如下几个功能的充分发挥。

首先,注意英语课外阅读在阅读习惯养成中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要注意让阅读成为“悦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研究表明:“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符合兴趣的学习,人们能长期坚持,丝毫不感疲劳,同时还能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我们通过兴趣材料的选择、难度的控制、成功感的获得、激励措施的设立,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不仅重视兴趣在短期学习中的作用,还注重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必须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切忌暴饮暴食。

其次,注意处理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之间的统一关系,做到知识的拓展与能力提升的并重。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使学生的学习。但如果不讲求阅读的方法,只有量的简单积累,英语课外阅读的许多功能就难以很好实现。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词汇学习之外,还要注意词汇的搭配、习惯表达方式、使用语境等多方面的比较。

再次,要注意发挥英语课外阅读的文化理解功能与品格塑造功能。社会文化涉及生活的方法面面,是很多细小、点滴的思想、行为等的组合,很难通过单纯教材阅读来实现,英语课外阅读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英语课外阅读在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的作用。阅读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理念必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就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正向影响,避免各种负性结果的产生。这些主要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过程的指导和阅读过程的管理来实现。

三、深入分析初中学生特点,恰当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效果也与阅读材料紧密相关。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当地初中学生的一般英语基础和能力水平。一般而言,初中学生的词汇量在几百个、一千多个词汇之间,他们还只具有简单的句法知识,对长句、复杂句型还不能理解。特别是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十分的匮乏,对一般日常生活场景之外的一些情境往往难以理解。英语课外阅读应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阅读材料。

初中课外英语读物的选择不仅应该在题材内容、语言表现形式、篇幅等方面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阅读材料要能符合并体现学生的情感要求。各种初中英语阅读物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自觉地形成正确的英语阅读态度。

由外研社出版的《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是一套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分级读物,配有MP3,是一套精心制作的阅读材料。该丛书选材科学,所有题材均出自世界优秀文学名著或原创佳品;英汉对照:在当页提供汉语翻译,便于学生及时印证阅读效果;注释语言点:当页提供语言点、生词注释。它帮助学生从培养兴趣开始,分多个不同水平,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英语的殿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探索,强化英语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从初中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现状看,许多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读,其他内容就不读;有的学生将课外阅读当作教材的精读内容进行阅读;有的学生读了文章,基本没有什么收获,即没有积累知识,也没有吸取技巧。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读,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传授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结构。应给学生分析讲解什么是英语阅读中英语句子的语法结构。这有助于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划分遇到的长句结构,即划分清楚主谓宾以及主句和从句,并针对性地多做长句分析的练习加以巩固。

其次要进行成组视读阅读方法的训练。成组视读是在阅读过程中,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在阅读时将整个组群的单词作为一个整体一起阅读,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进行阅读,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在阅读训练中,要让学生常常注意保持意群的组合划分,要注意让学生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不能读得太慢。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使用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技巧。应教会学生在开始阅读时就要去寻找全文的主题思想和整体结构。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看重个别单词、个别句子的理解。碰见生词,只要不影响理解就应跳过,不能因出现个别生词就影响到对通篇文章的理解。要鼓励学生使用猜词法,即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和构词法对新词进行猜测。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主要使命,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读完一本简易读物之后,不要问自己记住了多少单词,而应问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应提醒学生注意,课外阅读不像课文学习,学生可以放松些和随意些。

在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之外,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措施也十分重要。英语课外阅读需要有一定的小组活动时间,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技巧。这些小组需要有较为稳定成员、较为固定的时间和较为一致的上课模式。英语课外阅读还不同于一般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需要抓好读(书虫系列)、写(在书上如何做读书笔记)和练(对英语基本句型的强化训练)等几个环节的工作。

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通过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学生会更主动地提出课外阅读中的一些问题,交流阅读心得;课堂上能更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养成了比较稳定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每天基本能挤出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阅读量的扩展,训练小组的学生完成《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一、二级和三级上的阅读后,阅读量超出了新课标15万词的要求。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能够“读”以致用,如能用英语概述简单文章。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对“地道”英语的掌握,学生英语语感普遍得到增强和提高。在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这两种与语感密切相关的题型的得分率有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要正确定位英语课外阅读的功能,选择和使用与学生最为合适的材料,并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加以必要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18

阅读有着极强的综合性,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性能。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阅读的兴趣,也没有良好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只是走马观花。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有着独特的魅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课外阅读中着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有效地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围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以生为本,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小树苗要种植在最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小学生要在最符合他们能力要求的课外读物的牵引下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因此,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低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完全属于形象思维,因此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绘本读物,比如《逃家的小兔》《会飞的纸箱子》等。这些绘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其次,中年级的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要强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读性和记叙性强的文章,如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或者是一些寓言故事等。最后,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为他们选择一些经典的小美文、散文等供他们阅读欣赏,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技巧指导,挖掘材料趣味元素

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技巧比多读多看更加重要。目前,小学生虽然接触的课外读物多,但是真正学会的知识却少之又少,这就是受到阅读技巧不足的影响所致。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我们要耐心地进行技巧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感受文本中的精美句子,挖掘其中的趣味元素。比如,在学生阅读《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时,我们要启发他们尝试挖掘材料中的重要人物,作者是如何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又是如何进行语言描写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将一些经典的对话和句子记录下来,以此丰富自身的语言。比如,“飞机是穿梭在天上的十字架”和“友情让我们变得富有”等。由于小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在指导时不宜使用过于复杂的方法,要确保方法能被学生理解和运用。

三、延伸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真正的兴趣可以让人终身从事某种活动。如果学生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喜欢某种行为,这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要从长计议,合理采取延伸训练的方法。对此,在指导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读书单,要求学生定期完成单子上的书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尝试撰写读书心得。其次,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拿到班级中和同伴分享,并定期开设课外阅读研讨课,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长期的实践,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意识,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阅读习惯,为他们的身心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时间、学生的能力等现状,在为他们制定阅读书单时要尽量控制阅读材料的数目和篇幅长度,并确保这些材料符合他们的能力要求。在要求学生撰写阅读心得时,也要适当地降低要求和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

篇8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按照阅读目的要求,能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些规定不仅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课外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科学地使用阅读策略和方法,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又相对较少,仅凭课堂上的阅读是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正好适应这一需要,它已经成为学生感受英语、使用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准确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我对我区四十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46%的学生不能对阅读材料从语篇整体角度进行分析;48%的学生不能通过分析找出策略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40%的学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42%的学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可见相当多的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科学地使用阅读策略和方法。针对于此我做了如下探索:

1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保证他们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与同学交流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的体会,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憧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讲英语故事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讲成语典故大赛等,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 加强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

掌握科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课外阅读重点应该放在针对问题快速捕捉信息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教师应让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重点采用略读、跳读、扫读、查读、猜读、复述故事或写读书笔记、长句理解指导策略等方法和技巧,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

3 合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报纸、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可选择趣味性知识性强,覆盖面广、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难度适中的人物传记、寓言故事、科普小品等阅读材料。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对于想要拓展知识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百科类的图书、报纸、网站等;对于期望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去选择专门的图书、材料;对于喜爱文学的学生,则应指导他们选择有代表意义的文学著作。我向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阅读新视野》、《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鲁宾孙漂流记》等。当然还可引导学生读一些英文广告;听一些英文歌曲;看经典的英文版大片等,让学生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

4 从阅读技巧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从阅读技巧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阅读策略的能力:

4.1 训练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去感知文字、符号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眼脑并用,进行快速扫读的习惯,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慢读、声读、指读、心读、回读、译读等不良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大量材料,做好阅读练习,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4.2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等构词法来推断词义,提高阅读速度。如:“home”与“town”组合在一起构成合成词“hometown”,“pleasant”加上表示否定前缀“un-”,派生出反义词“unpleasant”。阅读中还经常出现转化词,如Have you booked your ticket?中的book由名词转化为动词“预订”,只要能抓住单词本义,就能弄清它们的引申义。

4.3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对语篇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的综合理解去猜测或推断某一生词、难词、关键词词义的习惯。有时它们所在的句子、段落也会提供很多暗示和线索。如:“Mother was tall, fat and middle-aged. The principal of the school was an older woman, almost as plump as mother, and much shorter.”句中的“plump”是生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plump和fat是近义词,那么plump的意思就能快速地猜测出来。

4.4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推理能力。阅读理解过程实质上就是推理过程。Carrel(1984)指出推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系统培养,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细节、主旨、大意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5 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找准主题句,快速理解全文。阅读文章主要是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它是文章的概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合理分析语篇结构、捕捉大意,找准主题句。要让学生明白无论读书还是看报,首先要关注标题,因为标题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读懂了标题,也就基本把握了文章阅读的方向,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进行课外阅读评价,不断完善评价方式

要想较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评价,就应建立起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评定更要重激励;重数量更要重质量;重效果更要重态度。还可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并设有“最佳读者”、“最快书虫”和“阅读标兵”等奖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地引导,探索出一条以策略和习惯促发展,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语文写作能力

引言

由于写作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反应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情感或传递某种知识信息的含有创新性的创作活动,所以,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提升语文素养、语文表达能力以及创新创作思维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综合性教学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二者的教学质量,而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对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课外阅读可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学习知识重要的“引导教师”。因此,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精力不易集中的小学生而言,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现今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重点。而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可有效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写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B。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三年级写作“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教学讲述时,教师将有关于“秋”的具有幽默性的故事、诗篇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参与性。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对课外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利用课外阅读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之前,应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对此,教师可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而爱上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在依据小学生“爱模仿”生长特性的基础上,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引用故事、名言、诗句进行教学活动,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或词句进行情感与思维的表达,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评价,从而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在课外知识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写作题材

写作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即将自己的所遇、所思、所感通过文字描写的形式进行表达。但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有限,且多数小学生对事物没有较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从而导致小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小学生的写作作品题材重复不变、内容多为文字的叠加与重复复述。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通过利用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有效改善了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社会意识低下、对事物缺乏感知能力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小学生的知识容量,丰富了小学生语文写作的题材。例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有关于时事、弘扬社会精神、自然科学的书籍或文章,从而使其对自身的生活变化、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有助于提升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了更多的生字、短语、名言警句,以及对人物、事物、情节、情感的描写技巧,加以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和语文写作能力。

三、提升小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从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知道,通过阅读书籍有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与想象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3]。而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提升是语文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而在实际阅读中,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所给予学生阅读的书籍类型多为《作为写作大全》、《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名言警句欣赏》等关于提升学习成绩的工具书。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负担,也使得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厌烦心理。对此,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应明确课外阅读不仅在于学生学习技巧的借鉴,更注重其课外阅读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在书籍选择上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在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阅读内容以及阅读范围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从而保障学生课外阅读的长期发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推动自身语文素养、语文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在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充分认知到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效利用课外阅读带来的影响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铭凯,范蔚.回视与审视:课程文件中的小学语文能力目标嬗变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6.02:59-66

[2]丁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23:195

[3]何琴凤.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方法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5.10:61-62

篇10

关键词: 高师学生 英语课外阅读 英语自主阅读

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师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后在师范学校继续五年的学习,在英语学习方面要完成高中英语学习和两年的专业学习。按照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阅读方面,高师学生应该至少完成高中阶段阅读任务: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主要信息;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如果用具体数字进行量化,新英语课程标准阅读八级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因此相当于大二学生的高师学生课外阅读量至少要在36万词以上。

但是高师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能否达到上述数字呢?

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教学现状

(一)高师的英语课堂还没有足够重视英语课外阅读。

高师的英语课堂上大多数还是大量语法和词汇的灌输,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没有明确的量化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和学生最重视的还是做习题应付考试。殊不知,靠语法规则学出来的英语是生硬的,只有大量阅读并形成语感的人才更容易掌握地道的自然的英语。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大量阅读,学生的英语提高不会很快。学生只会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的话,就会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环境的事实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高师学生的现实是,英语水平较低,英语基础差,不少学生连初中的英语知识都没有掌握。因为没有普通高中学生的高考和升学压力,他们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缺少主动性。高师选用的是与普通高中一样的英语教材,大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也缺乏信心。还有,高师的英语教学也没能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学生进校后英语的学习热情全集中在过四级、拿证书、工作方面。学生跟着考试的指挥棒,投身题海,学习上几乎没有自我,为了考试学习。背单词、做练习成了他们每天的功课,而且离开老师,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这样枯燥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严重缺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逐渐被消磨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是以应试为目的,这样“被动”学习的态度确实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三)学生没有英语阅读习惯,英语阅读量不够,无英语阅读策略及阅读能力差。

很多高师学生在二、三年级,也就是相当于高二、高三的时候就开始积极准备,投身四级考试的大潮。他们每天埋头于英语四级考试的辅导,模拟试题的练习,除了课堂内有限的课文的阅读和各种英语考试试卷的练习,根本没有其它的英语阅读材料。而且在做练习时,他们经常回避阅读理解练习,只会抠单选题,因此高师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有限,根本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真正的阅读,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也就不可能拥有正确的英语阅读策略,造成的后果就是:高师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差。

面对以上现状,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利用英语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获取信息,领略文化,拓展英语知识面,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三、高师学生实施英语课外阅读的建议

(一)唤醒高师英语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重视课外阅读,转变他们长期形成的英语学习只局限于课堂和课上阅读教材这种观念,让他们逐渐树立课堂学习与课下阅读相结合的意识。同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和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带动课外阅读。课前的五分钟“Free talk”,课后的作业布置、定期的英语课外活动都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和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二)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受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启发,学生应选择难度适中、有趣的、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首先阅读材料的涉及面要广,可以选择英语笑话、幽默、脑筋急转弯、寓言故事、科普小品、人物传记、名人演讲、童话故事等。英语水平好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文字通俗浅显优美并且稍简短一些的英文原著。其次,克拉申的i+1公式告诉我们应该选择难度最接近或稍稍超出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课外读物,简单易懂的材料才能吸引学生。阅读之前可以随便翻一两页,如果生词太多,影响理解,最好选择放弃。容易的读物容易培养语感,也容易提高阅读速度。最后,阅读量要大,只有长期大量地阅读才能让学生读得广泛、读得深入、读得精彩。

(三)高师教师在课堂内外教授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我们的学生阅读时最喜欢朗读,但是朗读速度慢,影响理解,很多学生朗读完还需要再读一遍才能知道到底读了什么。只有安静地默读,不受打扰,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读到心里去。另外,很多学生已经养成指读、唇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教师都应该及时地指出并提出建议。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句群理解大意,比一个一个单词理解要准确和到位。还有教给学生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读、跳读等技巧也是很必要的。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是英语课外阅读的巩固和保障。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创设英语学习的大环境,比如说,在学校范围内张贴英语标语、海报、广播站或校园电视台播放英语节目,组织英语艺术节,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编演节目,撰文发表,激情演讲,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讲故事、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掀起全校英语学习的热情。其次,诸如教室等小环境建设也至关重要,教室内部开设英语图书角,装备多媒体,设计英文黑板报,订阅英文报纸,张贴英语班级宣言等。总之,要让学生沐浴在英语的氛围里,让课外英语学习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让英语课外阅读在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中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呼唤英语教学双方应共同关注英语课外阅读,英语学习的专家学者也鼓励英语学习者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高师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跳出应试教育的题海,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教会他们阅读技巧和策略,让他们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寻找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3]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篇11

同时,随着学生入学率的下降,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如何利用好小班化的优势,在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上有所突破,也是值得研究与探索的一大课题。

为响应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号召,在小班化背景下,我对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学生阅读内容应因人而异,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每个学生的语文功底不同,对阅读的兴趣差异也很大。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搞一刀切,要求所有的学生看某一本书,这样只会伤害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通过了解学生的阅读层次,把握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小班化背景下,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指导的有益尝试。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通过观察、问卷等方式,判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相近的同学组合在一起,组成阅读小组。其次根据划分的阅读小组,推荐适合本小组学生阅读的书目。让学生感知、理解内容,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思想的碰撞。例如,有的学生偏爱理科的学习,对阅读没有兴趣,那么首先推荐他们读的应该是能抓住学生眼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书,如金庸的小说,福尔摩斯探案等等。通过这些书的阅读,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有的学生情感丰富,偏好表达细腻的文字,那就推荐读读龙应台的《目送》,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也有的学生喜欢文字清新的作品,那就推荐读读林清玄的散文,汪曾祺的文章;有的喜欢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作品,那就推荐读读周国平的作品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有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制订好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学生人数少,教师有针对性的做到这一点,也应该是可行的。

二.立足阅读课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状态,就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探讨出一种实用性强的课外阅读方法,实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迁移、链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例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上,以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为例,在学生充分想象与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这种“空白”是高明的作者“留余韵”的写作技法。这种言已尽而意无穷,追求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给读者留下品味与想象的空间,通过展开丰富的思考与联想,从而获得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同时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在课堂上尽可能关注学生个体对此的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的快慢与程度,推进课堂教学。

同时在学生理解了这种技法之后,再呈现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让学生再次感受这种写作技法,能比较娴熟的理解这种技法。课后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大量的《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寻找微型小说中的留白技法,举一反三,更深层的理解这种技法。这样从课内的方法指导,到课外的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学生对留白艺术有了较深的印象与了解。课外阅读指导的实效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又如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因为学生大多有看电视版《西游记》的经历,因此学生往往忽视对文本的阅读,转而关注更直观的电视。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选取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三借芭蕉扇”,进行文本与电视的比较,带领学生品读语言,关注到文本中的细节,感受文字的魅力。

一节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一个小小的方法或技巧,那么三年实践下来,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方法上应该会有许多的积累,这将会对学生的终身阅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多种方式,评价阅读效果,保证课外阅读的长效性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不流于形式,达到真正的效果,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能长久保持下去。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体现在课外阅读的量上,更体现在课外阅读的质上。例如,以每天课前三分钟美文推荐的形式,轮流向同学推荐课外读到的好书、好文;以读书会的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以阅读批注的形式,记录阅读的成果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语文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也更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保证课外阅读的长效性。

四.探索实践后的思考与启示

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甚至会伴随人的一生,因而对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将意义非凡。这也对指导的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对教师个人的阅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引导学生走进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的,对于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普遍的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阅读内容“把好脉”。其次,在此基础上,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个性化阅读的阅读内容。

(二)阅读方法指导无序和随意,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

对于阅读方法指导的内容的确定,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不同年段的学生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初一年级指导什么阅读方法,初二年级指导什么阅读方法,应该是固定的,应该有一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完整体系,决不是今天想到什么,就指导学生什么。

(三)需要更合理的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开展灵活多样的阅读效果评价。

小班化的优势在于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的过程。在课外阅读效果评价之中,要能有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种种展示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课外阅读成功的喜悦,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使课外阅读具有长效性。

篇12

一、指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尤为重要。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家长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老师义不容辞的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女孩》后,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建议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教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我还精心挑选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其次,我还适当推荐给学生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通过阅读各类书刊,学生慢慢明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浩瀚的书海等待他们去遨游。让学生能慢慢走出语文课本,走向语文大世界,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学生掌握多种读书方法和技巧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可见,阅读应有多种方法和技巧,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所读材料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方法。我主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法。精读法主要是针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意境美、文辞美,人物美;略读法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就可以跳过去;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这样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

2教学生学会摘录批注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中的“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记的意思,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在这一阅读方法上,伟大导师列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读书时非常喜欢在书页空白处随手写下丰富多采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方便随时记背,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可在文本的空白处写下自我体会等等。摘抄可在读中进行,也可在读后补记,感想可长可短,语言繁简皆宜……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之,不必拘泥于形式,不必受制于空间。长期积累,终就“厚积而薄发”,就会合理用于写作之中,下笔如有神。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课外阅读如果缺少教师的检查和监督,有时候很容易虎头蛇尾,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循序渐进,分层要求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他们喜欢读书,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读起来,读进去,带着一颗愉悦的心,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含英咀华,品味感悟,丰富情感,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感染,为生命成长奠基!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拔高要求。

2、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班开设了大阅读课。把每周星期五的第六节课定为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 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可以把检查阅读情况和班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比如,开故事会、专题知识抢答,批阅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等,以此促进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表彰先进,坚持阅读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评为班里的“阅读小明星”,把该生照片贴在学习园地上,并写上她最喜欢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教师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兴趣高涨,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篇13

关键词:阅读引导;激发欲望;创设条件;方法;技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奉行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只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陈钟梁先生指出:“当前,国内中小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这是影响终身发展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乐于读书

1.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我每学期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花瓣飘香》《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课文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渔夫的故事》时,介绍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教学王尔德的《普罗米修斯》后,推荐学生去读《希腊神话》等;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2.上好语文活动课,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我每次在上语文活动课时,都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做准备。如,读书汇报、朗读竞赛、讲故事、演讲、手抄报展评、日记宣讲、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课本剧表演、新闻会、主题班队会等。这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准备都要发动每个学生在课外进行。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如一张纸的正面为与课文教学要求相关的作业,反面则用规定栏目的方式完成课外语文学习任务。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收学生的“读写日记”,并从鼓励出发。

二、教师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开拓他们的眼界

1.营造教室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室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本周读书交流话题,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争星活动。每周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评选出每周阅读星。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余时间,学生都投入到读书中去,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也在读书中改掉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叶圣陶说:“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故事会、新闻会、读书交流会、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美文诵读、成语接龙、班级读书交流课、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自我表现,从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3.营造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挥其内部动力,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自主去阅读、去探究。

(1)在班级同学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一个共同的阅读氛围,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或小组合作读,或好伙伴合作读,或赛读……相信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学生,也会被感染,被熏陶。

(2)师生共读一本书。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老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并且看同样一本书,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探讨、交流。如,每年利用省、市、县举办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三、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过或读过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最后有感而发,写读后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本等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14

近年来,我对农村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喜欢看武侠小说,女生爱看言情小说;部分同学爱上网聊天;关心新闻时事的同学很少;能静下心来阅读古典名著等书籍的人不多;游戏机房对男生极具诱惑力;学生对歌星、影星“如数家珍”,对“感动中国”之类的人物所知无几;双休天沉溺于电视剧的学生太多……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书香校园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并没有真正形成。

二、产生的原因

1.认识的片面性。

不少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片面地认为看与考试有关的教辅资料,就是认真学习;看课外书是闲书,是“不务正业”。有些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是《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籍也不能给孩子提供,更谈不上买科普、法律类书籍了。在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体制下,教师仍存在极端的功利色彩,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各种解题技巧的讲解,忽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

2.阅读内容的盲目性。

真正适宜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短缺,而出版市场的假冒伪劣又屡禁不止。“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菲尔丁)。读书需要鉴赏力,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对一些文化垃圾“废寝忘食”、“如饥似渴”,严重影响学习与健康。

3.阅读方式的随意性。

由于学生在课后或校外不便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不少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认为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活在知识贫乏的农村,耳濡目染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本镇唯一的新华书店,里面的书多是为考试服务的习题集、优秀作文之类,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综合性读物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提供学生阅读的桌椅了。

三、应对策略

1.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旧理念。

从农村语文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而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在广泛的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热情;在与作品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个性修养。只有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重视阅读,才可能在处理教材上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利用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另外,定期对农村语文教师培训,也是改变旧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增强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因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体的阅读愿望。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激趣。话题自定,可以讲成语故事、可以说我喜欢的格言、可以说阅读概要……这样,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2)赏析片段激趣。教师在阅读中撷取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记》等,把它们做成“美味佳肴”,师生共同诵读、品味、赏析,来激发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3)开辟阅读专题激趣。阅读专题内容多样:可以是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的内容,如亲情专题、专题等;可以是关于学习方法技巧专题;可以是关于热点话题的专题……专题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学生只要听说上专题阅读,没有一个不满心欢喜的。

(4)组织活动激趣。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出黑板报、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与其苦口婆心讲解题秘籍、作文技法,不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顿悟。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阅读材料的指导。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教师要从阅读的源头上把关,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除了《大纲》推荐的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刊杂志,如《中学生语文报》、《演讲与口才》和《青年文摘》、《读者》等,鼓励学生订阅;向学生推荐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时代感强的哲理性精美短文;推荐优秀中外人物传记,并在班级开辟图书角,学生互相借阅,互通有无。

(2)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当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须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做好读书笔记的指导。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做好读书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注,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写心得笔记;指导学生改写、扩写、续写。天积月累,笔记就会形成一个资料库,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提升。

(4)注重古典诗词的阅读指导。古典诗词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老师可以从古代名句选讲、唐诗宋词赏析、古代散文选读等方面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为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积极拓展渠道,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品尝书香的美味,与书为友,相伴一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