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

小学生阅读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生阅读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生阅读培训

篇1

1、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华而不实。如:不注意低年级教学内容,生硬地使用表演和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板书过于繁杂,堆砌大量语句,过分追求形式的整齐美观等;不分年级的教学内容,一律强调课外预习,等等。

2、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很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朴实无华,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改进阅读教学,就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年级教学要求和所教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只有熟悉大纲,掌握所任年级的教学要求,并了解相邻年级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从根本上克服把教学要求订得偏高或偏低等弊端。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必须抛弃那种程式化的讲课模式,给语言训练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应该把课堂教学压缩到最低限度,着重考虑那些关键性的问题,提倡把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用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上。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引导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情调”,创设出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的境界,积极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智慧的波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新奇、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到语文有趣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语文。追求愉悦的阅读,让每一课堂和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幸福的场所和美好的回味――在有形的课堂学习的刚刚结束的同时,呼唤着无形的课堂学习的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学校、家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一方面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四、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篇2

一、 快速有效阅读的意义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强调的是阅读速度尽可能加快,但绝不应是泛泛地浏览或不求甚解地走马观花。快速阅读不仅仅要求阅读速度快,而且要求理解率高,记忆效果好,这样才能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所以,快速阅读应该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以获取有价值信息为目的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记忆过程,简单说,它是一种“去粗取精”式的阅读,也是人称为“扫描式”或“跳跃式”的阅读,虽然不太准确,但比较形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快速阅读就是“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就是说,读者可以把书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引文、图标、推理过程等“省略”或者“跳跃”过去,而使目光像雷达搜索和追踪目标一样,敏锐地抓住书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来阅读。所以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阅读的速度有多快,而在于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获得快速理解和快速记忆,也就是说比较牢固地记住所看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重要作用是通过提高对知识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吸收能力和存储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 快速阅读的训练策略

1.默读是一个起点

阅读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学生往往习惯于有声阅读。有声阅读是眼、脑、口、耳四个器官的共同活动。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经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大脑控制嘴巴发出声音,声音通过耳朵经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达到监听的作用,这样的结合虽有加深理解和促进记忆的作用,但速度慢。

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思维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大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快得多。

阅读时出声虽然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但是经过自我约束,多数人是能够做到无声阅读的。不过,出声阅读还会以其他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唇读,即嘴唇微动的读法;二是心读,就是在内心深处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着并听着每个字的字音。

2.丢弃逐字阅读的习惯

我们平时阅读习惯逐行逐字地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地看过去,在学习快速阅读的时候,这种拣豆式的阅读方式必须改变。事实上,我们一眼能看清的远不止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当我们看一张熟悉的脸,只需要一瞥,就能认出是谁。当我们将视线投向身边的报纸,一瞥之下也能轻而易举地看到三五个字,甚至更多。

人在阅读时,眼睛只能处于两种状态,即固定状态和移动状态。人的眼睛一天所固定的次数大约可达10万次。孩子在看书时,眼睛每小时停留在书本上的时间大约为57分钟。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的实质,就是提高眼睛在停顿的单位时间里接收的信息量和减少眼停的次数。在阅读时,我们不妨将眼睛的注视停顿放在几个字的中间,争取一瞥之下能同时理解停顿点左右两边的几个字,吸收一个字群或有意义的字群,这样只需要三四个注视停顿就可以阅读完一行字。眼睛移动的时间减少了,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字数增加了,阅读速度就显著提高了。只要我们坚持训练,我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将会突飞猛进。

3.让阅读在轻松快乐中进行

有些人在阅读时心情之所以不能保持轻松,主要的原因是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特别是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上班族、从事商业工作的生意人,就连学生也不例外。有时候适度的压力能提高学习效果,强迫自己不断地接收、再接收,但是,如果长时间置身于压力中,不仅心理上会出现郁郁寡欢,对周围事物提不起精神,连身体也会生病。

阅读时能否保持一种轻松自在的好心情极为重要,怀着一种轻松的好心情阅读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让信息更快速而有效地被吸收。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站起来深深地吸一口气,呼――吸――呼――吸,直到感觉心跳平稳、呼吸顺畅为止,然后再回到书桌前继续奋斗。

轮换读书也能提高阅读效率。马克思每天要读大量的书报文件,轮换读书是他消除疲劳、提高阅读效率的好办法。他非常喜欢阅读名家的小说,他往往两三本小说同时开始,轮换阅读。或者有时快速阅读一会儿小说,而后又大声朗读或背诵一会儿诗歌。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教学方法

1.目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

1.1自主阅读兴趣不大。由于现代人生活竞争压力较大,为人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小孩报了过多的校外培训班,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过多精力都放在学习和那些各种培训上,而对自主阅读没有激情。

1.2自主阅读的拓展性不强。小学生自主阅读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看简单的童话故事、简单的科普雷、故事类书籍等,所涉及的图书范围过窄,无法扩宽小学生的视野。无论学校还是家长,对于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引导不足,使得小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无法得到适当的引导而导致对阅读兴趣不大,或者阅读的书籍范围过窄,或者对于所读的书籍体会不深。小学生毕竟由于年纪较小,需要家长、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

1.3小学生自主阅读量较低。小学生每年自主阅读的图书量太少,由于小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大多数课余时间都被其他各种培训班占据,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父母工作忙碌,对于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引导不够,使得小学生的自主阅读量过低。

2.自主阅读对小学生的作用

2.1扩宽思维。书的世界广阔无垠,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可以不出门便畅游在历史、世界各地、各种伟人的思想、各种科学自然世界等,小学生可以脱离现实生活见识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并且小学生可以不再以一个两个视角看这个世界,而是以更加多而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2.2脱离低级趣味。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网络游戏充斥,而家长忙碌于自己的工作中,对于子女的陪伴、教育不够,使得许多小学生非常容易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而小学生长时间玩游戏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可以分散小学生对于游戏的注意力,将一部分兴趣转移到阅读上来。

3.培养小学语文自主性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3.1运用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了使得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各种含义,应该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各种情景,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体会自己身处其境时候的一些感受,如此小学生可以在大的方向上感受到文章所传递出的感情,可以整体理解文章。

3.2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自主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打造幸福多元的教育、快乐启智的教育、规范和谐的教育、高效趣味的教育。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应以游戏为依托,激发小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的兴趣。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筛选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辅之以游戏手段诱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如通过你点我猜、词语连连看、有趣的叠字、闯关成语王国、哑剧表演、古诗中的春夏秋冬、乐从想象中来、盲童画画、漫游语文王国、趣联杂淡等游戏形式认识拼音、生字、词语;进行成语、古诗等归类复习;通过动作表演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与口语训练;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口语训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把内容丰富的游戏活动穿插于富有启发性与诱导性的语言课程之中,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产生自主动手、自主思考、自主摸索的欲望。

3.3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利用得当,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极为有效的程序方法。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第一步可先引导学生据阅读篇章的课后习题猜测,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路线,让学生“猜”,才能促成阅读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步学生带着已有图式针对篇章问题进行猜测并展开阅读;第三步在已有图式的丰富、重建过程中精读课文,去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精妙;第四步,将文本呈现的语言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地进人脑海,进行巩固式记忆;最后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将建构的图式在新的言语实践中焕发活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解决问题。

3.4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哪些书籍适合小学生阅读,小学生自己也不清楚,故需要教师或者父母去寻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种书籍,给出书单指导小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在适当的指导下,小学生更容昂接受也更愿意阅读和体会阅读的乐趣。同时指导小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遣词造句,各种优美的表达,让小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理解含义的同时,体会各种表达的精准美妙,日积月累中,提高小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综上可知,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生自主阅读非常的重视,注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动力,同时,爱护学生,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学习,爱上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制约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因素

1.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不足,缺乏针对性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在试用的教材中在每个教学单元和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依照教材安排对小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相应提高,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往往忽略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部分,将教学重点放在读写上,只对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训练,不注重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而且缺少针对性,每次培训内容不具有衔接性,每次口语训练都是临时编排,草率敷衍。

2.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相分离,不能得到巩固

许多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将口语训练与读写能力分割开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只是临时起个题目,让学生随便说说,与语文教学中的其他教育环节相分离,使口语训练内容在学生阅读、写作中得不到巩固,口语交际训练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中毫不相关的一门课程,使口语交际训练效果很差。

3.训练内容缺乏真实性

老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训内容的选择只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交际训练的内容缺乏真实性。在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老师选择的话题往往在小学生的生活中遇不到,例如以珍稀动植物,学生在进行这些话题的交际时只会按照课本上讲的内容进行阅读,不能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口语,这样的训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篇5

关键词:家庭文化资本;小学生;阅读成绩

现代社会,阅读能力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能力之一,一个人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且阅读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如果在小学阶段不注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会影响其当前成绩,而且关乎其认知发展与人格培养。小学生由于家庭文化资本不同,其在阅读能力上也存在差异。本文以小学生的阅读成绩作为衡量其阅读能力的标准,从家庭文化资本的角度研究其对小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对家庭文化资本的研究可追溯到法国学者布迪厄,他认为文化具有资本的特征和功能,并将之称为文化资本。布迪厄将文化资本划分为体制化、客体化以及具体化文化的资本,通过对法国不同阶层出身的学生进行调查,显示了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教育获得、教育成就以及就业等方面都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综合多种因素,研究选择一所市区小学,研究对象涵盖了1~6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然后根据所选的班级人数,对学生家长发放问卷。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根据PISA的家庭环境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为基础编制了本研究的《家庭文化资本问卷调查表》,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即体制化、客体化以及具体化文化资本,这三者的划分是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为理论基础的。其中体制化文化资本包括父母的文凭以及父母的职业;客体化文化资本包括家中书籍、学习工具拥有以及学习环境的具体情形;具体化文化资本包括家庭教育方式、语言习惯、父母期望等方面的内容。

本研究中学生的阅读成绩为所调查的小学生语文期末考试中阅读部分的成绩,因为学生的成绩是在独立状态下完成的,并且试题一致,比较有代表性。

二、基于家庭文化资本的小学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家庭的体制化文化资本

首先,父母可以参加各种成年学习培训。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可以接触更多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型人才,在与他们的交往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其次,参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课程。参加此类课程,不仅可以使家长增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更能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从其他家长身上吸取有用的教育方式,借鉴其他家长为子女建设文化资本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家庭文化资本的目的。最后,家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家长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深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丰富有效的客体化文化资本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书籍的购买已经不会成为家庭的负担,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多购买一些适合他们年龄与心理特点的书籍,只有家中有足够的书籍,孩子才会真正地去阅读。但拥有书籍并不意味着拥有书中的知识,父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看到父母阅读的情况下,也会主动地要求阅读,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父母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有困难的地方要加以指导,不仅父母的阅读素养会得到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步上升。此外,父母可以让孩子参加有关阅读辅导的培训,可以专门辅导孩子的阅读,孩子会在与其他孩子的交流与教师的辅导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成绩也会随之提升。

(三)创设家庭的具体化文化资本

首先,家长应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让孩子一味地服从或者害怕父母的权威,也不能任何事都帮孩子做决定,孩子是有自主性的个体,家长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其次,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亲子交流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交流时穿插一些学习方面的沟通,孩子不仅不会感到反感,相反还会让孩子学会和父母沟通,让父母提供建议。亲子交流的时间越长,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越了解,就能够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最后,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要经常给予鼓励,但鼓励要具体,让孩子知道在哪一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在日常生活中便会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父母经常性的鼓励不仅仅是一种督促和期望的表达,更有助于孩子成就动机的增强,孩子也就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指引孩子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动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好的切入点是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家庭教育要先行

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早晨阅读、睡前阅读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为小学前期的阅读培训作好准备。

2.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教他们知识的人,更是他们的崇拜对象,所以,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形象的引导、兴趣的引导、习惯的引导等方面来体现。所谓形象引导,就是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引导者的形象,并能通过言语和行为来展现这一形象。具体到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的知识来向学生展示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形象。兴趣引导,就是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兴趣。比如说,可以通过开展讲故事活动、制作阅读卡等活动把学生带入阅读的胜地。在学生表现出某一活动的兴趣之后,习惯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告诉孩子“成功源于坚持”的道理,让孩子从心理上愿意尝试坚持已有阅读兴趣;可以通过长时间的阅读计划和积极的阅读效果评价,鞭策和鼓励孩子进行阅读。

3.注重阅读材料的选取

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兴趣培训的过程中,阅读材料的选取十分重要。枯燥的、难度过大的阅读材料会降低学生阅读兴趣的浓度,弱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所以,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多选择几篇不同题材、难度相当的文章,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篇进行阅读。

4.积极的任务评价是推进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又一动力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积极地、肯定的评价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所以,对于那些未取得预期学习效果的学生,教师尽可能作积极的、纵向的评价,比如说,“你这次比上次表现得更好”、“相信通过努力你以后会很出色的”;而对于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又要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你表现得非常好,要是在阅读的时候更仔细就更完美了”等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让学生在肯定中进步。

可以说,阅读兴趣是浇灌阅读能力的肥料。只有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阅读的殿堂,才能谈所谓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阅读方法的引导

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仅有助于节约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获取所需的语料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的自信心,加深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的重点从阅读兴趣的培养转向阅读方法的培养上来。

首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不容易集中精力,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应该以朗读为主,默读为辅。朗读,就是鼓励学生大声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把自己融入阅读的环境,便于学生集中精力阅读,利于学生对语料的记忆和吸收。同时,在朗读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先自己默读文章,并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以便后期教学的开展。

第二,泛读精读并用。就是指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既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住文章大意、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中心句等,又要使学生能够抓住某些重要的细节。通常来讲,小学生的阅读任务应该既要包括关于文章大意、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中心句等的问题,又要有细节性的问题。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第一遍应该泛读,当学生在抓住主要问题后,能够整体把握阅读的语篇后,教师要通过对关键词语和段落给予点拨,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并在精读的过程中有针对地画出重要的句子,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研究

引言:“经典诵读”是对经典著作的阅读。据研究发现,经典诵读对于提高儿童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理越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文本根据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实践的缺失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分析,表明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观点,并总结了几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严重缺失“经典诵读”教学,使得语文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1]。

1.1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断层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的家庭均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被溺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使得小学生身上存在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乏友爱、盲目攀比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变少,而我国经典著作所传扬精神的皆是仁、义、礼、智、信,小学生对道德情操的修养以及素质的培养逐渐减少,个人主义过于强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断层。

1.2经典诵读内容过于陈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授的经典著作往往停留在课本上,对课本的知识,教师只注重“怎么教”,而对于“教什么”教师处于比较茫然、模糊的状态。然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可不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经典著作的阅读,可适量在教科书以外进行延伸。语文教师作为文学工作者,可充分利用文学方面的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建设。

1.3教学形式落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教学形式往往是,一边阅读一边讲解,讲解完之后由学生各自做练习题[2]。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对象而非学生。学生缺少对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并不理解,并对这种“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形似产生反感,学生在课外时间对经典著作更提不起兴趣,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经典诵读”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1以校领导为龙头,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以学校领导为龙头,通过行政渠道进行培训,提高领导及教师对“经典诵读”实验的认知,并知其重要性,从而在“经典诵读”实践上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2.2保持课题组成员之间的顺畅交流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各课题组成员的责任、任务,监督项目研究进度,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脉络,交流心得体会以及发现的问题。同时建立课题组QQ群、飞信群,确保成员之间能不受时空的制约保持双向沟通,能在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与课题组成员讨论,能在第一时间分享课题研究中的新发现。

2.3提高教师关于“经典诵读”的理论水平

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师的培养相结合[3]。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两次,利用周五的学习时间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的研讨活动,学习经典诵读新思想、新理念,讨论在“经典诵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好的思路,观摩课堂经典诵读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同时要做到培训内容具有广泛性,培训形式多样化,使“经典诵读”培训正规化、常态化。

2.4开展针对性的前期调查

谈心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过程,成长经验,以此掌握学生的特性。问卷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接触经典诵读途径、“经典诵读”选取、家庭有无“经典诵读”教育、家庭藏书、经典诵读内容来源、经典诵读兴趣、经典诵读内容取向、每周经典诵读时间和量等方面。通过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特性和学生对“经典诵读”的了解程度,从而因材施教,设立不同的“经典诵读”实践计划。

2.5学校制定教学改革措施

在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空间上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经典诵读”实践能正常进行,同时将“经典诵读”实践纳入教师考核中来,与教师效益考核挂钩,并制定具体的考评指标体系,确保教师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经典诵读”实践教学。

2.6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理念

首先,坚持“走出去”的学习策略,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和教师参与各种与“经典诵读”有关的培训活动、研讨会、报告会等,聆听著名学者对“经典诵读”的见解,学习他们的关于“经典诵读”的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的提高课题组对“经典诵读”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结语

“经典诵读”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吟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范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叶蓉蓉.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3-11.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途径

前言: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之相应的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应当得到提升。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保障民众的阅读,而在我国,虽然有一些阅读活动开展,但是由于活动范围不大,受到地域的限制,导致我国阅读水平低下,大多数人没有读书的习惯。所以我们要注重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小做起,不断提升我国人民的阅读水平。

一、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时间少

在对于小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密,在学校期间是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周末时间大多用于各种培训班上班,每个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不到十分钟,时间较为宽裕的周末也不过二十分钟,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二)阅读量小

在对于小学生阅读量的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极少的,在学习日内,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在三百到一千字以内的,时间较为充裕的双休日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过五百到两千字,少量的阅读量是不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的,阅读量不大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阅读内容单一

在对于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阅读书籍是教辅类书籍,如《作文大全》《唐诗三百首》等,阅读内容单一,同时还有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具有娱乐性质的书籍,没有价值量。对于那些具有文学价值,能够陶冶心灵的书籍却很少有人浏览。

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导下,人们做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兴趣也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只有让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其就能够自主的去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学校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下学习阅读兴趣。

1.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书籍。小学生正是处于智力的开发阶段,爱好幻想,对于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有着较为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个人爱好的不同,对于课外书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为,在提供小学生阅读书籍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提供相应的书籍,不能够实行标准化策略,差异化的书籍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活动。小学生对于课外活动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各种具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吸引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通过不同的课外活动,让同学对于不同的知识有一个了解,丰富其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制定阅读目标

在一定目标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活动,能够更快的达到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学校应当对小学生阅读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制定相应的计划与目标。

1.制定年级阅读目标。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与之相应的阅读目标,通过课题组对于不同年级的实际状况的分析,制定教学指导计划,在阅读计划中,阅读内容应当十分丰富,涵盖各种不同的书籍,通过对于不同书籍的阅读,培养其课外阅读能力,拓展其知识面。随着实际状况的变化,对于阅读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提高阅读计划的实效性。

2.制定学期阅读计划。不同的学期,应当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的变换可以使得学生每个学期有不同的阅读内容,长期单一的阅读计划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下降,通过每学期的阅读计划的变换,可以有效的调动学习的阅读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阅读兴趣

不同的小学生对于阅读有不同的爱好,家长与学校应当尊重学生自身的阅读爱好,在尊重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引导,可以使其阅读一些名家系列,通过一个故事了解一本书,通过一本书认识一个作者,通过一个作者了解一类书籍,通过一类书籍了解一个世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

三、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能够使得其知识面不断拓展,个人认知得到不断的发展,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于越;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09)

篇9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越来越重视基础阶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作为语文学习重要内容,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发展较慢,当前小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低,严重影响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进行,难以达到原定的教学目标,部分学生甚至对语文写作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要积极总结经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把小学生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构建适合我国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一、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独立意识的萌发阶段,对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此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身认识到写作本身的乐趣,提高语文写作的积极性,从小开始养成学生热爱写作的习惯。

其次,能够提升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写作时人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反映事物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写作能力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在写作中养成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习惯,最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提高写作能力能够使小学生终身受益。写作的过程就是体味人生的过程,当小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时,就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老师适时的引导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从而逐步热爱写作。高中对语文写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在高考中语文作文分数占到60分,只有从小养成写作的习惯,提高语文写作的能力,才能为初高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小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天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写作较为枯燥,需要一定耐力,需要对知识日积月累的积累,但日常生活中小学生无法做到对多种知识的结合,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很难把所所感所想行云流水的表达出来。另外,当今小学生一般在温室中长大,对生活的体验较少,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当进行语文写作时,小学生只能乱拼乱凑,以应付作业为主,大多都是流水账式的文章。

其次,从小学教师的教师层面看,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写作的积极性,没有为学生营造自主思考,创新学习的氛围。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语文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把写作教学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形成对书目表达的兴趣,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完成相应的写作要求,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成就感。利用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写作竞赛活动,逐渐形成一种热爱写作的班级氛围。

2.结合实际,深入生活

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盲目开展活动,布置的练习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度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把写作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进而丰富自己的阅历,对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感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3.加大阅读量,增强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多和知识量的丰富,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扩宽知识储备量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通过阅读可以学习作者的文字表述方法,在模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创新表达方式。通过广泛的阅读有利于素材的积累,把素材应用于语文写作中,能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度,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小学教师要认清写作的重要程度,加大对写作的培训力度,制定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适时给予学生表扬,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推荐较为适合的阅读杂志,如《儿童文学》,《青年文摘》。此外,校方要开展相关培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认识,为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写作教学工作时,让学生们意识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开展交流活动,构建适合我国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小学图书室;图书管理员;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67-02

1 前言

图书馆(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小学图书室教育是学校教学的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给予学生文化的熏陶,具有重要作用。逐步完善图书室各方面功能,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现阶段图书室需要不断改进的方向[1]。

2 小W图书室的管理现状分析

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图书室的建设规模、藏书种类各不相同。有些学校重视投入,学校图书室功能设施完善,注重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并没有将图书室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忽视对图书室的投入和管理。在小学图书室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图书更新不及时 由于小学生知识学习处在初期阶段,对很多全面深入的知识难以理解,在阅读书籍的选择方面一般会倾向于一些简单的、通俗易懂的漫画书,或科学、舞蹈、故事书等,兴趣不一。学校在购置书籍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尽可能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但是很多学校为了达到图书册数的要求,片面追求藏书数量,导致很多图书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有些图书摆放在里面也为凑数,多无人问津。而且由于图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图书更新不及时,更新周期很长,很多已经过时书籍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图书管理亟待加强[2]。

图书数量少且单一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是能够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图书感兴趣,有了兴趣之后才会爱上阅读。但是在很多小学图书室里,图书数量单一是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一方面有教师、家长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忽视阅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学校受到过分注重学习成绩观念的影响的原因,很多学校在添置新书的时候,将学生的辅导书作为首选,而自然、文学、艺术等知识扩展类的书籍选购比较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图书室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图书管理员在管理图书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自身的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就现阶段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学图书室的管理员大多数是兼职人员,由一些学科教师兼职做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待遇不高。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对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责任心不强,改进管理工作效果自然不理想[3]。

3 加强小学图书室管理和利用措施分析

部分小学图书室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学校的重视,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大大改善小学生的阅读环境,才能更好吸引他们主动走入图书室开展阅读学习,更好发挥出图书室应有的积极作用。

加强图书室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阅读多样性的需求,要重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按不同年级分送不同图书。小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对图书的需求、理解能力也是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更多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可以组织专人对图书室的图书进行全面清理,将部分书籍按照不同年级、不同的阅读水平进行分类,将这些针对性不同的图书分别放到各个不同的年级处,方便更多的学生阅读书籍。

2)建立借阅登记制、一周检查制、奖惩激励制等制度,不断提高图书借阅水平[4]。小学生比较爱动,缺乏自律,很多时候总是坐不住,图书室氛围和管理的约束,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还是大有裨益的。首先,学校对图书室管理规定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图书室的规矩。同时可以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图书室的真正含义。对开放式图书室,学校可以先开展开架借阅现场模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在哪里借的书放到哪里去,养成良好的借书习惯,既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借书习惯和阅读习惯,有助于加强图书室的管理。

3)开展开放式图书室建设。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的自律意识要慢慢培养,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养成有序借书和还书,但还是无法遵守规则摆放书籍,形成良好的图书室秩序。学校需要定期对图书室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损坏的书籍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并对借阅登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进行纠正。在开架借阅的情况下,对爱惜书籍、借阅书籍多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此外,学校相关部门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班级图书借阅类型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调整相应的购买书籍内容,选购出尽可能符合学生需求的书籍[5]。

提高管理员职业能力和素养 图书室管理员这个职位是不可或缺的,在图书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能力。

首先,不定期对图书管理员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培养其爱岗敬业、服务育人的意识。

其次,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从采买到剔旧,特别是分类、编目等,不经专门培训是很难做好的。加之小学图书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这就应给予必要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图书资料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

2)加强日常管理。对图书进行分类管理,开展阅读对象的分层服务活动。图书管理员需要定期对图书室进行清理,并对书籍进行整理和修补,自觉维护图书室的良好环境。加强采购的针对性、适用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借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乐趣。

3)培养图书小管理员。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图书管理与服务实践活动,并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劳动意识和主体意识。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学生不应被看作管理的对象,更应被看作管理的合作者与参与者。做好图书室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积极在学生中发展培养图书小管理员。小管理员是从学生中选出,这些名额可以由教师推荐,可以在活动中选出,也可以是毛遂自荐。通过相应的培训考察后,正式成为图书小管理员。

图书管理员需要给图书小管理员上培训课,讲解图书分类的方法,以及图书借阅手续及进出口的查验工作等基础知识。图书小管理员“上岗”后,图书管理员要不定期地检查他们的工作情况,了解其工作、思想情况,意见和建议,存在的问题。

图书室可以开展书籍定期集体借出活动,将书籍存放在班上的图书角,供学生自由阅读。图书小管理员协助教师登记管理,按期归还并调换新书,促进图书的高效流通。在此过程中,管理员不仅可以通过小管理员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创建良好的阅读秩序,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6]。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 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自动自发参与阅读。小学生特别容易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感兴趣,也非常乐于参与,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在丰富校园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开通“读书早班车”。“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阅读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候。很多学校开设有早读课,为了进一步改变以往单调的早读课堂,通常会举行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有些班级的学生围成一个圆形举行朗诵,有的班级的学生组成一个方队进行默读,也有的班级是两人一组进行齐读,还有低年级的班级采取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等。在呼吸着早晨新鲜空气的同时阅读书籍,是一举两得的读书好方式。

2)举办校园读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学生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学校举办的现场阅读秀活动,不仅锻炼学生自身的能力,也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接触的机会。还可以举办讲故事、诗歌朗诵、情景剧表演等多种不同的读书活动,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4 结语

加强小学图书室管理,提升小学图书室的利用率,对于更好地服务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具有积极促进意义。在提升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益于学生成长,而且可以推动小学图书室(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汪森滚.浅析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现状及发展愿景[J].时代教育,2013(8):226-227.

[2]张华宝.图书馆员专业素质内涵研究[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7):21-23.

[3]王俊海.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65.

[4]彭妙霞.关于图书馆在中小学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几点思考[M]//风雨50载薪火永相传:广东图书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获奖论文集,2013.

篇11

【关键词】 近视;患病率;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778.1+1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681-03

我国学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很高,其中近视占整个视力不良的98%以上[1]。近视是危害学生视力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近视发生率持续升高给学生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学校近视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甚微。为早期预防近视,笔者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了调查,以探讨小学生近视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为学生近视的防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综合考虑教育、经济水平及地理位置,选取上海市6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6所小学,共36所小学,对一~三年级小学生全部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1 850份,问卷有效率为98.28%。调查的小学生中男生11 196名,占51.3%,女生10 636名,占48.7%;一、二、三年级小学生分别为7 252名(33.2%)、7 815名(35.8%)、6 783名(31.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程度确定问题内容、问题数量和提问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学校卫生人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由班主任在课堂上发放给学生并逐条解释,学生当场选择答案,问卷完成后一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SPSS 11.5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1.4 视力判断标准 两侧裸眼视力均≥5.0为视力正常,凡左右眼之一视力<5.0即为视力低下,其中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4.8为中度视力不良,≤4.5为重度视力不良[3]。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小学生的总体视力不良率为32.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率分别为10.5%,13.9%和7.7%。

2.2 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共调查13个与近视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读写姿势、做作业时间、一次学习、看电视、操作计算机持续时间超过40 min、感觉眼睛酸累、自己睡眠时间以及最喜欢的口味等,具体因素及因素赋值见表1。将是否近视作为因变量(0=非近视,1=近视),具体单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多分类变量设置哑变量。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不到30 cm、在车上看书、每晚做作业时间大于1 h、一次看书写作业超过40 min、眼睛酸累和最喜欢的口味是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在最喜欢的口味中51.9%的小学生都选择甜味,其中视力正常的小学生中最喜欢甜味的占52.3%,视力不良的小学生最喜欢甜味的占51.0%。

2.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是否近视作为因变量(0=非近视,1=近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多分类变量设置哑变量,结果表明,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不到30 cm、在车上看书、眼睛酸累和最喜欢咸味对回归模型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2005年上海市7~9岁儿童的视力不良率为18.4%,10~12岁视力不良率为39.3%,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5%和15.7%[4]。本次调查中,上海市低年级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31.2%,可见视力不良率依然在逐年上升,说明还广泛存在着尚未被控制的病因。由于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具有渐近、累加、不可逆等特点,一旦形成近视就失去了预防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甚至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早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甚至更早在幼儿园时期,针对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近视发生对学生视力健康的改善势必有良好的效果。

本次调查发现,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是近视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在30 cm以上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这与冯承芸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陈国民等[6]报道,阅读姿势不正确(主要为弯腰低头)、阅读时眼睛距离书本较近和经常躺着阅读这3种姿势如果同时存在,患视力不良的概率可增加到74.65%。本次研究显示,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不到30 cm的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度是眼书距离在30 cm以上的1.27倍,这也提示在今后制定近视干预方案中应把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列为干预的重点。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睛酸累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经常感觉眼睛酸累的危险度达到1.845,这可能与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有关,做作业时间长、一次学习持续时间长导致用眼负荷大,从而引起眼睛疲劳,诱发近视形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学龄段的升高,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用眼的强度也随之加大,如不科学合理用眼,极易形成近视,学生近视的比例将很难得到控制。陈国民等[6]等报道的阅读时间长、阅读时很少休息、阅读时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以及眼睛疲劳时坚持阅读这4项同时具备时,患视力不良的概率为85.53%。

有资料表明,吃甜食过多会增加近视发病率[7],本次调查并未发现喜欢甜味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但50%以上的小学生在最喜欢的口味中都选择甜味,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是否为小学生近视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次研究并未发现一次看电视、操作计算机或玩电子游戏持续时间超过40 min是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尚未接触计算机或接触较少有很大关系。国外有研究也表明,电视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对学龄儿童的视力影响并不显著[8]。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电子产品的普及,计算机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对视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视关键在于预防,视力不良率在7~10岁增长最快,且以新发视力低下为主[9]。因此,小学生尤其在处于低年级阶段是近视预防的良好时期。及早纠正不良的用眼行为,培养正确良好的用眼行为和习惯是近视眼防制工作的着重点。综合本次调查,笔者认为在近视的综合干预方案中,应把学生的不良读写姿势尤其是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和过度用眼作为干预的重点。

(致谢:衷心感谢徐汇区、黄浦区、卢湾区、闸北区、松江区和青浦区教育局和相关项目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4 参考文献

[1] 于厚贤,刘兵,巍霞,等.山东省学生视力低下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546-547.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3-106.

[3]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3.

[4] 上海市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tyj.sh.省略.

[5] 冯承芸,邓冰,黄列玉.贵阳市2004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77-178.

[6] 陈国民,王洁贞,薛付忠. Bayes公式分析用眼卫生习惯与视力不良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64-265.

[7] 崔惠玲,浮吟梅.青少年近视的成因及饮食对策探究.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0:47-49.

[8] Ernst Goldschmidt. The mystery of myopia. Acta Ophthalmol Scand,2003,81(5):431-436.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拓展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问题,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此,笔者在查阅其他学者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工作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阐述。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也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而交流合作必须依靠语言的沟通,良好的语言能力就成为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语文阅读成为主要的方式,首先阅读在语言运用中使用的最多,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学习某项具体的新技术都要依靠阅读资料来实现;其次,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用到汉语,想要迅速的成长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语言阅读能力就成为他们成长的必要能力 所以,良好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时展和社会进步对小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二、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 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首先,由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在大部分的阅读课上,仅仅单纯的阅读课本上文章的内容,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基本上采用一些参考书上的材料,让小学生一遍一遍的阅读,而且采用阅读完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做练习的方式 老师经常出一些填空、听写、排序等类型的题让学生去做,然后给学生校对答案,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纠正小学生错误答案方面。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很少对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只是被动阅读,不是在主动阅读。长此以往,他们对阅读就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极大的打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缺乏课外阅读时间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仅要按时完成学校的课程和作业,还要上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以致他们的剩余时间非常少。但是要想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依靠课堂时间,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然而,目前的小学生却只能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完成课外作业,剩余的一点休闲时间,也是花在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外出游玩等方面,很少有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几本好书。这就导致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很少,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3. 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革新。然而,小学语文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客观而言,这些模式也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若是长期过度依赖此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被禁锢,从而将趣味性、生动性很强的阅读教学变成比较单调、相对呆板的课程,长期如此必将使学生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

4.有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对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较缺乏,所以也没有太多很成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推广,每个老师基本上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教学。导致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厚,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既有语言知识方面的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在语言知识的层面上,首先语义障碍成为主要的问题,如材料中有生词、或者对已学词的其它意思不理解等。。其次,阅读速度的障碍,有些小学生阅读速度非常慢,导致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读完所有的材料,从而也不能正确的领悟文章的大意。在非语言的层面上,也就是心理问题上,主要指心理素质,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心理紧张、焦虑、不自信。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很难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老师教学也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

1.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阅读

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须有足够的训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着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家长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阅读条件,并且要恰当地监管孩子的阅读内容,不断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对于学校而言,必须适当地增加投入,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图书交换等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互通有无,使有限的阅读资源造福于更多的学生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就可以更好地汲取书籍中的营养,不断充足自己、提升自己、所以,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认真地抓好阅读教学,为全方位、多层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简单的对课文进行讲解,忽视了自身情感因素对小学生阅读的影响,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违背了阅读的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课堂,更限制了小学生,师生缺乏互动,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单纯的问答式,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小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交流,这种封闭的信息环境导致了信息的堵塞,学生阅读后的想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要想了解社会与自然的规律,获得课外知识与技能就必须要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环节,有利于小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以及锻炼思维。本文通过教研组多名教师探讨与教学反思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教学经验。

一、小学课外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探究与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阶段是人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顺应时展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职责,我们应该在小学时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能力。首先课外阅读可以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思维训练的广阔空间,还可以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其次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小学生奠定文学欣赏的能力和文化内涵;再次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视野;最后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塑造积极健康的性格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当前小学课外自主阅读现状与问题

(一)在书目的选择上比较随意、盲目

就笔者所见,现今书店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体包括中外古典名著、童话故事、人物传记、武打小说、传奇、猎艳等。读物上的良莠不齐,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无疑是一个难题。如果选择了一些“没有营养”的小说,就根本起不到学习的目的,甚至会造成学生沉入虚拟幻想无法自拔的现象,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

(二)欠缺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很多孩子都表示自己很喜欢课外阅读,那么为什么课外阅读没有给他们带来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大多数孩子只是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或是走马观花地看。像这样没有深层次的探究,不仅学习不到书中的知识,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三、小学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思考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上,老师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不高,逻辑思维简单,喜欢模仿,所以教师应该做出表率作用,以身作则。首先要对课外阅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讲解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我们的探究中发现,如果教师运用榜样的力量,为学生介绍英雄事迹、历史人物以及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句子,会使得学生对课外读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

针对上述所提出的课外阅读书目选择上的随意与盲目问题,经过我们的讨论与探究,一致认为可以向学生们推荐一些适合的课外读物。例如:

1.经典的童话故事。小学生大都具有好奇心,渴望刺激、冒险,喜爱机智、勇敢,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海底两万里》、《小鲤鱼历险记》等。这些经典的儿童童话里的人物大都是正义的、有学识的、机智勇敢的,有利于孩子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把握。而浅显生动的故事情节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中外古典名著。古典名著的阅读,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还能为写作学习打好基础,完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会结合人教版教材上,将语文书上选用过的名著推荐给大家以外,还会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推荐一些适合的书目。例如,如果孩子们偏爱文言文,就推荐《三字经》,如果偏爱人物传记,就可以推荐《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对于喜爱小故事的同学,就推荐《爱的教育》等等。

3.科普类读物。除了以上的书籍外,科普类的读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科学的热爱,养成严谨的态度,更加具有兴趣性。因此,科普类读物也是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传授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教师应该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喜好,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学会阅读。例如,在一次阅读过程里:教师应在阅读之前,提出本次读书的目的与要求。在读书时进行指导,可以教授孩子们圈画批注的方法,让孩子们养成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读后,可以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阅读中运用的阅读方法,讲解各种方法的好处。像这样依靠老师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学会精读法、略读法、摘抄评价法、默读法等,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学会了阅读,也就是提高了课外阅读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高低标准归根结底就是阅读习惯的好坏。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阅读效率。在经过我们多次实验发现:限时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速度,睡前阅读都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习惯,但是笔者最推荐的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可以誊写喜欢的好词好句,或是抒发自己的观点看法。这种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

(五)注重环境,创建浓郁的读书氛围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环境,创立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可以在小学生读书的时候放一些轻音乐,帮助急躁的孩子平静下来。或是开展“讲讲我最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促进学生们交流等。

四、结语

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训练能力。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成才之路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14

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其自身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而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由于受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图书资料稀缺等因素影响,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为例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学校、家长、社会等一些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50万字,而多项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由于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农村家长又大多忙于农活,对孩子疏于管教,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等,导致孩子的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很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注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少之又少。这对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改善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地点为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5%,发放家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5%,访谈小学生及学生家长20余人,并对访谈过程做了详细记录。通过对问卷结果及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对陕西省澄城县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1.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据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占66.48%,24.5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一点帮助,7.26%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1.6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帮助较小或者没有帮助,而认识对行动有很大影响,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其阅读行为,可见加强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十分重要。

2.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在对村民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村里已经没有小学,孩子们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回家还要干农活做家务,使孩子们的阅读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不可否认,撤点并校确实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而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带来诸多问题,路上耽误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和阅读的确不利。另外,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周末及寒暑假也留超负荷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挤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虽然喜欢阅读,却无奈没有时间和精力。

3.农村小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雕刻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对农村小学生家长最高学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仅占1.64%,大学本科占19.13%,高职专科占17.40%,高中占31.15%,初中及以下占30.60%,可见大部分学生家长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家长的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也影响着家庭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农村家长进城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文化程度则更低,对于家庭阅读氛围的创建十分不利。

4.阅读资源匮乏被问及学校是否有图书馆时,60.89%的学生选择有,39.11%的学生选择没有,可见农村小学图书资源比较匮乏,且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多数学校图书室无专人管理,大多图书也都已过时,有的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根本不对学生开放。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大多建立在城镇市区,农村离市区较远,所以农村小学生也不能常常享受到省图书馆、市图书馆提供的便利。

三、解决的对策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而阅读兴趣的培养,老师和家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在生活中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买书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加强引导,最好和孩子一起看书,读完之后和孩子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而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即可,不做硬性规定。有不少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且有十分苛刻的字数要求,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督促学生阅读,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打击,很多学生很反感写读后感,甚至把写读后感当成一种压力,从而不愿意阅读,因此老师应慎重考虑学生写读后感的问题,可以布置,但在字数和内容上可以不做硬性要求,让学生真正写出读后的感受。

2.家长要有意识的指导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首要场所,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阅读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因此阅读氛围十分轻松愉悦。首先父母自身应当提高阅读意识,加大阅读量,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父母阅读,对其自身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可以订阅一些期刊报纸,关注时事新闻。最好在家中有书房,常带孩子逛书店,尽量多买些书,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亲子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父母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受益。

3.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应当十分重视,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这对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不利。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建设图书馆,全方面采购图书,老师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家中闲置的书籍拿到学校供大家翻阅。图书馆购买收集书籍时应格外注意,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覆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个层次,且种类丰富,满足学生多方面阅读需求,尽可能每年购置新书,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知识。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素质教育不应只是喊口号,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贯彻到教学中来,学校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学校的真正职责所在。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早读晚读时间不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适当安排考试次数,各科作业也要适量减少,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外阅读。

5.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帮扶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公共设施建设不及城市,尤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严重不足,这影响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享受不到充足的阅读资源,不利于扩展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图书馆的建设,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倡导社会各界为农村小学生募捐书籍,把各处闲置的书籍收集起来建设农村图书馆。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也十分必要,农村由于消息闭塞,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农村教师自身素质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提出的阅读标准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对老师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教师更好的理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RossCS,McKechnieL,RothbauerPM.Readingmatters:Whattheresearchrevealsaboutreading,libraries,andcommunity[M].Westport:LibrariesUnlimited,2006.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7.[3]黄娟娟.认字、识字等于早期阅读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1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2-12-29].

[5]“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EB/OL].[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