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

看课外书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看课外书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看课外书的方法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兴趣 环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课外阅读的,大概是三七开。”这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指出:“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的作用还大,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我校部分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1.不喜欢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的112名学生中,69.6%的学生认为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的占9.8%,不喜欢的竟有20%以上。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不少课外书,但它们却一直堆在案头。有的还是崭新的,上面却积满灰尘;有的破烂不堪,却只看了前面部分章节,然后跟一大堆玩具躺在一起。他们宁愿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动画片或打游戏上。据他们所说,看《西游记》的名著还不如去看电视剧,看儿童文学书籍还不如去玩QQ空间、手机微信、电脑游戏。

2.没时间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天能抽出半小时读课外书的只有25%,每天能读一小时的更是屈指可数,还有31.3%的学生每周读课外书的时间竟然不足1.5小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原因,为了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孩子的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甚至课后时间,都用在了名目繁多的特长培训或各科的课外补习上,孩子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速度太慢,磨磨蹭蹭,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也是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的。

3.看课外书的面窄

在被调查的喜欢读课外书的69.6%的学生中,情况也不理想。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称之为“喜欢”的却是一些不正规的漫画书、图画书,原因是不用动脑筋、通俗易懂、搞笑。按理说,小学生看一些健康的、图文并茂的书是不错的。可是,现在市场上却充斥着一些不法商贩出版的粗制滥造的小人书、日本漫画书。书中竟然把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改编成现代社会笑话,语言既粗俗又充满暴力。孩子们常读这种书籍,久而久之,不仅感受不到文字带来的乐趣,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会效仿书中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健康的心灵变得扭曲,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家长一听说要读课外书,就会说:“买了很多了。”其实他买的要么是作文书,要么是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以至于许多孩子到小学毕业了,也没碰过过四大名著等大部头的书。

4.看课外书囫囵吞枣

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只会关注文中的故事情节,读完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大多数学生虽按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是只不过到《好词好句》中去摘抄几句应付老师而已,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本好书如果没有去精读品味,就领悟不到书中的奥妙,吸收不到书中的精华。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改变他们课外阅读现状刻不容缓。

二、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部分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都是缺乏阅读兴趣,他们普遍没有感受到与文字亲密接触而获得的,更不明白看书所获得的知识、情操、趣味是看电视远不能比的。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都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家庭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从很大程度上讲,都是与家长的重视度分不开的。家长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是你读他听。对于家长来说,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先从读给孩子听入手。孩子坐在那儿玩,或躺在床上准备睡,家长把一些有趣的、富有悬念的长一些的故事念给孩子听,孩子听得入神了,还想要听时,你借机抽身,告诉他你有事,要不然自己看会儿。慢慢地,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是创设氛围。家长们为了孩子,适当改变一些休闲方式。茶余饭后或做完家务后,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看报,可各自读各自的,读完之后,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读报心得。

三是选购书籍。家长要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的书籍。比如,女生比较喜欢看公主、王子、天使、小精灵的故事;男生则更喜欢看侦破、探险一类的书籍。家长购书时要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同时,家长可以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孩子选购适当的书籍。低年级孩子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家长可以为一二年级的孩子选购《宝葫芦的秘密》《小巴掌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注音版的书籍,还可以选购一些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百科全书》注音版等。中年级可选读一些经典的有趣的叙事性作品,如:《皮皮鲁传》《草房子》《爱的教育》《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窗边的小豆豆》《苹果树下的外婆》等。而高年级可选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伊索寓言》以及四大名著少儿版等。

(二)学校的影响

对于老师来说,应寻找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是拓展激趣。拓展激趣就是教师通过设置悬疑、引发联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由课堂上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课外的其它文章或书籍。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为教师们提供了不少契机。如学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解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可趁机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了《草船借箭》这一课,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相机让学生去读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学了《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可相机推荐学生去读英国王尔德的童话。

二是环境激趣。环境激趣就是教师在学校要制造一种适应阅读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慢慢喜欢上阅读。学习环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往往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熏陶浸染着其中每一位成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强烈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图书借阅制度,做到“每生一卡”,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学校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栏,譬如“我读书,我快乐”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走近鲁迅先生”、“我在童话中畅游”、 “祖国上下五十年”;在走廊上悬挂著名作家、科学家等名人的画像;书写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等。这样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在班级,每个班都要成立图书角,并派专人专管,鼓励大家把家中的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阅读乐趣。另外,还可在班级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 “课外知识竞答”、“三月书香月”、“讲故事比赛”、“读书演讲会”、“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 “读书笔记展览”、评选“小书虫”、“名著品评会“等活动。组织这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是授予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一年段的学生主要教他们“指读法”。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学会拼音和少量的汉字,“指读法”要求他们用手指指着文字出声地读。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读书不至于“添字漏字”,吞吞吐吐读不清楚。二年段的学生也不宜讲授过于复杂的读书方法,但要求学生能按词语或词组断句、停顿,而不要把一个词读“断”了。但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默读法、略读法。有的学生不会默读,要不就是小声读,要不就变成了“唇读”,即动嘴唇读。这都不对。默读,讲究的是“用心去读”,它是阅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最为广泛。默读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同学之间不用互相干扰,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所以阅读速度快,便于更专注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口渴,易于持久阅读。中年级的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用圈点和摘录的方法。主要圈点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懂的地方。而五六年段学生的心智有了一定的发展,则可教他们精读法、跳读法或速读法等。精读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部分进行精心细致地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思考。而对于那些长篇的文章,就可以摈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抓住关键性材料,把精力放在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或最重要的内容上,进行“跳读”或“速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鲁迅曾经也说过:“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高年级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采用“圈点批注”法、写读后感法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作品的内在涵义。

总之,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一起努力,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篇2

我爷爷一直也不同意我把书带到学校来看,因为他想我可能会在上课时看书,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可是我知道压抑您是为我好,可我也没有在上课时看书呀!还有就是我没在上课看书,您也不要担心,我在睡觉时也没有看书,我只有可能在下课时看书,因为我也害怕学习不好。另外就是如果我上课看书,那老师也会把我的书没收的,我就不可能看书了呀!

爷爷,看书也是一件好事呀,看书能让我会写的字多,也能让我学会更多的知识,我喜欢看书,但也不会像您想的那样,我看书的时间我自己也会安排的,也是不会什么时候都在看书呀!

爷爷您说过,看课外书时要先把主课学好,这样才能看课外书,还有就是要下完了作业,在休息的时间才能看课外书,我知道您说的这些话都是为我好,可我也是按您的方法来做的呀!

爷爷我知道您书的是对的,可是您也不能不让我看课外书吧,我会按着您说的方法去做,请您让我带上课外书在学校。

篇3

我为中国的教育方法实在是感到痛心,虽然很多人认为我的语言过于偏激,但是,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记得伟大的文学家曾对中国的教育方法作过评论,评论的具体内容我不太记得了,但是这篇评论的主题依然印在我的脑海里——中国的教育必会亡国!可能很多保守的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一切皆有可能!请不要忘记,再过几年,便是80后、90后们带领着这个世界前进,我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中国的“念死书”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合他们。所谓的“念死书”,便是死把住课本的知识,而不亲自去实践,现在每个老师自认为“优秀”的学生,无一不能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科书倒背如流,这样准能科科考满分。

还有更加严重的是,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假期看课外书(大伙注意,是在假期),便口口声声地说:“你不能总是在看课外书,课外书要在课余时间看!”试问这些家长,假期不算课余时间,那么什么时候才算是课余时间?也许有些人会问:“不给看课外书还能干啥?”答案可用两句话总结:琴棋书画样样学,课内书本天天看。第一句大伙可能理解,甚至深有同感,现在的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心切,谁都会逼着孩子去学琴棋书画;至于第二句,我就要解释一下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课内书本”,我这里指的是下一个学期要学的课本。“课内书本天天看”,就是说下个学期要学的课本,整个假期必须天天看!我再次向家长们提出疑问:假期时要天天看课本,到了上课时又要看,更加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一年365天,天天都要对着课本看,这样,不成书呆子才怪!况且,我那天看的课外书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我们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试问家长们:是友谊、正直重要还是成绩重要?

最后我说说外国的教育,我看很多书、也听很多人说:外国的教育很轻松,西方很多国家的中小学四点便能放学,而且,外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总是很强。我认为:也许对于我们90后来说,更需要的是外国的教育方式吧!

唉,希望各人大代表和教育部门能了解我们学生的心声,改善中国的教育方法吧!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学生长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并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又是怎样呢?我们课题组的同志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走访、个别谈话、家长会等形式,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

通过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只有65%的人喜欢课外阅读,而25%的学生不爱课外阅读,10%的学生从来不进阅览室,不买书,不借书。学校和家长都没有用心调动过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的氛围较淡,而来自外部的诱惑如电视、电子游戏等比较浓,把学生的兴趣拉向了它们。

二、没书看

由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书价较贵,家长很少给孩子买课外书,就是要买也只是买一两本作文书或教辅材料。家中藏书五本以上的不到10%。

学校图书馆(室)和阅览室本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天堂,然而在农村学校,图书室只是一种摆设,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这里有专门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宽敞明亮。排列有序,但却很少对学生开放,里面的书虽然很多,但真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为数不多。图书管理员要么是兼职的,要么是老弱病残,很少向学生推荐或介绍读物。学生从图书馆借走的书只占20%。在农村,送给孩子的礼物有高档的玩具、时尚的衣服、却没有一个人送给孩子书籍。

三、缺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在农村,由于家长不懂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多一分或少一分都分分计较。他们认为看课外书是看闲书,是“消遣”,会耽误学习,影响分数,所以80%的家长不让孩子看课外书。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以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给老师排名、评奖,使得科任老师只教学生要考的课文,反复地做练习,不让学生看课外书甚至禁止学生看与考试无关的书。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量的作业也使得学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四、无人指导学生看

不知道该看什么书以及如何看。由于家长不重视加上其本身素质低,他们不会也不能指导孩子看些什么书以及如何阅读。科任老师呢?一心扑在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上;一心扑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他们中很少甚至从来不去指导学生看什么书以及如何阅读课外书。所以,部分学生只阅读他们感兴趣的笑话书、故事书。从调查中。这类学生占60%。而图书馆里人员只是办一些借书的手续,不向学生介绍书,使一些学生拿起书就读,三下两下就把书读完,只读情节,不吸收,不知消化,最后也没什么收获。

相关对策: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年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经历小,他们本不能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有当他们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才会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培养和鼓励他们的阅读热情。首先,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朗读课外读物,讲些课外阅读的故事,慢慢地引起学生对课外书的兴趣。其次,要定期不定期的安排自由阅读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经常关注学生的课外读物,读他们爱读的书。经常鼓励学生看课外书,对他们看课外书的行为进行表扬、奖励,如评选“阅读明星”。经常搞一些读书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写读书笔记竞赛”。

二.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或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本着对学生负责,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原则,抛弃功利观念,宁肯少考几分也要给学生多读几本书。任课老师通过少布置一些作业,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校领导者,要认识到:一个师生都不爱阅读的学校是没有出路的学校,学校要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从机制上支持鼓励,形成人人爱阅读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灌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不会阅读的孩子是走不远的。不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而是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督促孩子阅读,要教育家长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使家长认识到阅读比做题更重要,多读几本书比多考几分更有价值。鼓励“亲子阅读”,鼓励家有藏书,。要使家长明白:课外阅读是一种日积月累,不能一下子出成果,就像种庄稼一样,只有广种,然后长期不断施肥,管理,到年终才有收成阅读是为了孩子将来长远的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

三、图书室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乐园。学校要建设好图书馆(室),图书馆不但要藏书多,所藏的书更要适合学生阅读,要经常购进一些新书,要选拔热爱图书馆、懂书爱书的老师担任图书管理员。图书馆要全天候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借书还书提供方便。图书管理员要担负向学生推荐图书和指导阅读的职责.阅览室要宽敞明亮干净雅致,当帖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国外,如美国,他们社区有图书室,还有流动图书车,在我国城市也都有图书馆和书屋和新华书店,他们想看书是很方便的。而在我国农村是很少有图书室的。长长的寒暑假正是孩子们有空看书的好时机,孩子们想看书却找不到书看,而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却静静地躺在那里。据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学校到了学期末都会将所借图书收回,假期是不会让学生借书的,这就形成一面方学生长长的假期无书可看,另一方面校图书室大量的书却闲在那里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放假时让学生借书回家看,待开学时再归还,还可以彷效国外的办法,设立假期图书流动车,送书到学生村庄让学生借阅或换阅。

四、读什么书或怎样读一直都是学生课外阅读迷茫的一件事,科任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学校每学期针对各年级当贴推荐书目,供学生借阅。另外运用其它推荐方式,如结合课堂教学推荐,结合兴趣爱好推荐,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可用辅导讲座等形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要读的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才宜引导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如果放弃或者错过了这一读书期,所造成的遗憾以后将无法弥补。

求知是无止境的,而读书是求知最直接的方法。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将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都功不可抹。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美国小学怎样教孩子》,江秀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3]《学校心理教育全书》,柳斌总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4]《青少青阅读心理与读书方法》,李广建著,海洋出版社

篇5

如今,在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下,许多学校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视野狭小,孤陋寡闻,成为“井底之蛙”,写起作文总是老话题,老思路,老材料,甚至连假话、空话、套话都是一样的。所以,首先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广博”正是我们农村中学生所缺少的,也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贫乏”这个“致命伤”,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课外活动的殿堂。针对农村学生的现状,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转变观念,明确读书意义

要想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顺利地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先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大多没有上过学,根本不懂怎么去学习,更别说指导学生学习了。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习课本知识,要是看课本以外的书,就是“不务正业”,是万万不行的。我有时问学生为什么不看课外书,他们就抱怨,说在家看课外书是要挨骂的,怎么解释都没用。说来也是,这些家长根本就不知道看课外书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必须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家长会上,就这方面的事,我做了专门的讲话,告诉家长,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工作。

二、创造条件,营造读书氛围

或许由于诸多原因,农村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课余时间大多用来玩游戏,从不读书。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经常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收集名人名言,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还现身说法,谈自己读书的体会,让他们觉得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增长智慧。同时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营造读书氛围。首先要解决课外书缺乏的问题,我在班级的一角设立书架,开展了每个学生每学期捐一本书的活动,充实书架,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

三、精选书籍,指导读法

都说开卷有益,现在看来也未必,谁都知道现在的书籍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于不谙世事的初中生来说,更是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我经常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阅读;还经常抽看学生的课外书,发现不适合他们看的书,就及时制止。

选择了有利于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还应指导他们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读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选读法。并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读书笔记,随时摘录书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读完一本书,要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这样读的多了,学生的词汇量就增加了,写作素材也会丰富,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四、督促检查,重视仿写

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很好的效果,督促检查是必要的。如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感受;举行读书比赛,定期在班刊上公布学生好的读书笔记和优秀作文;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让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从课外阅读中收到的教益。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家长,让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读书条件,做孩子读书的指导者,主动和孩子讨论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获得了一种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积极性。

重视学生的仿写训练。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真实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好的写法,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定期评比,一些优秀的作文还推荐发表,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6

关键词:兴趣;方法;粗读;细读;精读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前人之言甚是有理。水草丰美之地牛羊成群,万马奔腾;土地贫瘠之地牛羊稀少,一片荒芜。现如今,家长中重视教育的人很多,但是对于学生看课外书一般都不支持,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课内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呢,考试能考几分课外的,有时间看课外书,不如把时间放在语数外上。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书包里几乎没有课外书籍,也没有多少孩子把名家作品摆放床头便于随时翻阅的。一般学校也很少开设阅读课。即便有,也是流于形式。于是乎呈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是那些在课堂上对名家名流知之甚微,甚至有很多孩子连最起码的名人、名著都没接触过,偶有了解也多半来自于电视与网络。我们暂且不谈课外阅读有什么好处,就说说现在的孩子不读课外书他们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哪里?据调查了解,现在占据孩子们课外大部分时间的是电视、手机、电脑游戏。那么如何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我想建议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苏教版初中第一课就是引领孩子们走进文学的殿堂,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赵丽蓉老师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更能丰富我们的情感。如今,家长不是觉得现在的孩子都较过去的孩子聪明了许多吗?可是就道德品行上,就学会爱人爱社会上却不及过去的孩子懂事、明理。着实令人担忧啊!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多汲取知识的营养,多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我们不该不允许孩子们读课外书籍。当然也不是让他们只要是课外书就拿来读。现在也有不少孩子兜里、包里放着些课外书,那些书都是网络魔幻小说,孩子们看了不但没有好处,还会毒害他们稚小的心灵。我自己有这么一个看法:课外书可以读,但要看内容好不好。“内容”好了,课外书必然是可以读的;“内容”不好,最好远离课外书。也就是要取其精华,舍弃糟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读名家名篇的兴趣,又该教他们怎么去读呢?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阅读动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或者讲述作品中一些经典的情节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故事情节的曲折性留有余地地讲解,诱发学生自主地产生要读的兴趣。

2.告诉学生读书的重要性,一周花一节课开设“我与名家对话了”的课题

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巴金、老舍、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孩子们与名人有了心灵上的交流要比孩子们一味地追星好得多。

3.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这些事例收集起来,以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解出来

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激发其积极进取、乐于读书的意识。

4.教师自身言传身教的力量也不可小视,孩子们对一个名人的崇拜有时候远没有对一个老师来得直接

我们可以利用早读的时间一起带领孩子们读某些经典段,教师谈自身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投影上,让学生感受老师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读书方法

有了兴趣,还要有好的方法,科学合理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更好地激发兴趣。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下面我结合名人在阅读方面的高见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

1.粗读法

粗读也可以说是浏览式阅读,或者说是一目十行。对于拓宽知识面无疑是个不错的方法。如:我们在读报纸的时候,或者读一些通俗小说时,这种方法好比我们出差在外吃了一顿快餐。不用太多地浪费时间。

2.细读法

细读,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像前面吃快餐那样求速度,而应该细嚼慢咽。对于有些精品散文和经典名著等,我们应该放慢速度,仔细地读,慢慢地品。比如,梁实秋的散文、郁达夫的经典、徐志摩的诗集……更不要说那些我们在学校里要求初中生必读的书籍了。

3.精读法

我们在看经典名著时对一些重要的情节可以进入情境去感受。也可以在书上作圈点,或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心得,刘心武解红楼若不是仔细的研读,深入的探究,怎么会解出许多读者解不出的问题呢?有时候没有精读就不会有推陈出新的观点出现。

当然读书也还有很多具体而细的方法。如:鲁迅的“跳读”法,老舍的“印象”法,华罗庚的“厚薄”法,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等等。

篇7

小学生天性好动,很少能静下心来读书,而且我校大多数学生家住农村,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读书的氛围,学生课外书的拥有量更是少得可怜。

2006年秋季开学,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尽可能地阅读更多的课外书并养成阅读习惯。这个班的学生现在已经是五年级了,从目前的情况看,有70%的学生喜欢读课外书,写作水平也远远超过同年级的其他学生。

一、师读故事,引领学生走进书的王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以放在任何事情上,阅读也适用。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拼音基础也不是很扎实,让他们独立进行课外阅读,难度较大。所以一开始,我以“读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书的王国。每个星期,我都安排两节课表演固定节目――老师读故事。这些故事包括经典童话、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为什么是“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我的用意在于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上得来的,只有读书才能知道更多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崇拜的并不是老师,而是那一本本充满智慧和快乐的书籍。

二、师生共读,提升课外阅读质量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地方推出“亲子共读”的活动,这是创建书香家庭,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好方法。但大多数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有的从事重体力劳动,晚上或闲暇的时间根本没有精力和孩子在一起读书。于是,我充当了家长的角色。我经常在中午的时候来到班里,拿起学生看的书,和他就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展开交流,有时还会像个学生一样,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学生为了能和老师有共同的话题,总会把书认真地读完。

三、借书读书,提高阅读速度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说,不是借的书就不能好好地读。的确如此,学生课外书的拥有量是不相等的,少的一两本,多的几十本。而越是条件好的、有钱买课外书的学生,越是不懂得珍惜。有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父母也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只要去省城总会给孩子买课外书。但是我却发现,这个学生把书借给了几个同学,他们都看完了,而他自己却没看。所以,我采用古人的法子――借书读书。一学期下来,最少用自己的一本书和全班同学每人交换一次,并在规定的时间看完归还。这一招还真奏效,别人的书,而且有时间限制,是得抽时间抓紧看。

四、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那反过来就是自然成习惯。要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必做的自然而然的事,仅有上述方法是不够的,教师要把阅读纳入正常的教学行为之中。从四年级开始,我就适当减少家庭作业的分量,而适时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作业――读书写笔记。要求学生每天读40分钟左右的课外书。(星期天增加为2个小时左右)笔记可以摘抄优美词句,可以评价书中人物,可以写读后感,内容不限,长短不限。我不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五、交流展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篇8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现状策略思考

阅读是学生当前学习与后续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以智力活动为主的活动,阅读中智力品质的迁移,也促进了听说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以阅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著名学者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遵义县一、二、三小和镇小都是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县城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精神营养匮乏,家里闻不到书香。这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左右;另一类60%左右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作为个体商贩和打工的居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甚至居无定所,父母养家糊口已不容易,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教育子女方面对学校的依赖性强。

怎样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本人想谈谈自己开展近一年的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课题,提出看法。

一、学生阅读现状

活动开始,我们首先在县城一、二、三小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问题涉及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家庭娱乐休闲方式,家中藏书情况,学生阅读过的课外书的种类、数量等。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5%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故事会》、《故事大王》、《作文精选》和一些注拼音的低幼读。60%的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对于阅读课外书的态度,25%的学生家长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支持、鼓励,30%的学生家长反对,45%的家长不管不问,国家规定小学生必须读的读物,有83%的家长根本没听说过;98%的老师支持和鼓励;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有13.4%,低于30分钟的有65%;拥有50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占8.9%,10本左右的占53%,低于10本的占46%;78%的学生表示课外书是买的,7%的学生表示经常到书店看书;95%的学生喜欢看漫画类书籍,98%的学生喜欢看童话、故事书,60%的学生喜欢看作文书,10%的学生喜欢看经典名著,35%的学生喜欢看文学类书籍,23%的学生喜欢看科普类、历史类书籍;3%的学生经常写读后感(主动写的,非老师布置),20%的学生经常会摘抄优美词句(主动)。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在阅读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爱看科幻、侦探、动漫、探险、军事、战争等题材的书,女生则倾向于选择童话、动漫、文学、小说、散文等。且女生钟情小说和散文类的程度分别是男生的9倍和7倍,女生较之男生在情感上更为细腻丰富。中外名著、人物传记、历史等其他书籍在男女生中的阅读率都不高。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和寓言,中年级学生喜欢科幻、小说、文学、侦探类书籍,高年级学生偏爱儿童文学、中外名著、古典文学、历史类书籍。

面对当时的调查结果,我们真的很替这些学生担心,就目前现状,这些学生如何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二、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1、在学生读课外书家长及老师的态度。通过谈话发现,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资料,只局限在所学课本内容上。在方法的采用上教师只注重对阅读材料表层信息的讲解,忽视了阅读文化方面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轻视对阅读活动过程的监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对教学和学生的评估。但学生家长中,绝大多数家长却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本人通过与部分学生家长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上,读课外书耽误学习时间,对学生没有好处。由此可见,家长在认识上有误区,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家长普遍是农民出身,学历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对课外阅读的作用不了解。也有少数家长因为孩子经常读课外书有时作业没完成或者写得马虎,有时读书姿势不正导致视力下降,因而反对孩子读课外书。

2、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通过调查,喜欢阅读的学生超过半数,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在兴趣上大部分孩子把精力放在打游戏、看电视和玩耍上;其外是部分家长的思想意识不够,不让孩子看课外书,怕影响学习;再次是在学生生活中和学校给学生的动力不够,氛围不浓,缺少榜样这股无声力量。二是在阅读习惯上不好,学生不能坚持每天看书、在阅读时不喜欢写读后感、也没有意识的去积累优美词句、在时间上没有保障等。这与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督促力度不大有很大关系。

3、图书的拥有量和阅读来源。通过了解,城乡结合部孩子的图书拥有量很低,主要原因是城乡结合部小学没有图书馆(室),学生无法借阅图书,只能自己出钱购买图书。而这里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大部分都不好,有的家庭甚至生活艰难,没有足够的钱用于购买图书。

4、阅读结构。通过调查,城乡结合部孩子93%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0%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作文精选》等“功利性”图书和漫画、《故事会》、《故事大王》等,多为故事等趣味性图书,和一些注拼音的低幼读物。文学类、科普类图书读的少。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与小学生文化积淀不够有关以外,还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有关。学生没有读经典书籍、文学书籍等的氛围,对文学、科学的兴趣不浓。

三、对策思考

从遵义县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现状来看,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孩子们读书的氛围不浓厚,多数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也无书可读。作为学生,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争取家长支持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开学不久,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有效手段,向他们说明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作用,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的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并能为学校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再像他们那样。因此,通过家长会和家访使多数家长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学校开展课外阅读。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享受读书

要想孩子热爱读书,必须形成热爱读书的“大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首先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吧认为可读性的图书捐献出来。或者争得了家长的支持后,要求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至少买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把这些图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组织学生定期借还,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倡导学生自己设计阅读卡片,把阅读的书目列出来,阅读后记录阅读日期,督促自己做到天天阅读。此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热爱读书的榜样。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介绍一些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可将书本上的东西来剖析生活的事和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在读书同时学会摘抄优美的词句,勤动手写读后感,把书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以活动促读书。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小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在日常教学中,在班级开展实践活动。如每周一首古诗、每周一句名言警句、每课前一分钟演讲、每周一堂名著导读(低、中年级为佳作欣赏)、每月一次语文活动(成语、诗词、对联、笑话);学校可以在每学期开展读书节活动,如在班级举办“好书推介会”、“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 “课本剧表演”;在年级范围内举行“读后感征文比赛”、 “手抄报比赛”、“成语故事会”、“古诗文吟诵比赛”、“读书方法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我当小编辑” 评选“阅读之星”等这些活动对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爱读书的学生受到表彰,会读书的学生成为模范,使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并在课余主动与人交流读书心得,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读书的良好氛围。

4、阅读方法的指导

通过了解,目前这些小学生的阅读倾向模糊,约有20%的小学生对阅读倾向不明,不知道阅读哪类图书,还有一部分学生渴望有人给予阅读指导或需要推荐阅读书目,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掌握了合适的读书方法,就好比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不仅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每周的阅读指导课上,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是学会选择读物;二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会根据读物特点和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读法;三是学会做读书笔记。

篇9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据调查显示班里有2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童话故事,1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科普书,2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漫画书,28%的人的课外读物是作文,1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其它类的书。我还了解40%的家长偶尔带孩子上书店,5%的家长从来不带孩子去书店。读书时间调查显示4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内,3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20%的同学在两个小时左右,10%的同学在3个小时左右。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发现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极少,这全怪家长吗?不。这也怪大部分同学们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极多。在读书方法统计当中,有10%的人写读后感,20%的人做笔记积累,5%的人画圈点读,65%的人不做标记!可见同学们对读书不是很重视,只是读一两遍就行了,没有做任何标记,我觉得应该多做些标记,才能更加明白、理解这篇文章,对这篇文章才有所记忆。我还查了家长对读书的重视情况,其中重视帮孩子阅读的有25%,偶尔督促孩子阅读的有20%,有孩子自己决定的有55%。从这个统计中我们可了解到家长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觉得家长应该多抽时间去帮助孩子阅读。

从上面这些统计中,我知道了看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书,多多地积累运用,这样对我们的作文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还希望同学们尽量利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来多看课外书,并能做上笔记。我还要呼吁各位家长要多抽时间去督促、帮助孩子们读书。有些同学就因父母不督促,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专门跟别人打架、谈恋爱,从而走上了歪路。可见,父母的督促是多么的重要啊!就比如我妈妈的一个表第,就要因他的父母每天都下地干活,对他的学习也不过问。因为学习差,学校里的人也不和他一起玩。他感到很孤独,只能以看武侠小说作伴。他渐渐长大了,对武侠十分痴迷。有一天他就像书中的大侠一样去打人,使一个人身受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我希望同学们应该有选择的看课外书,即使父母不督促,也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读物。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阔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阅读兴趣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呢?近年来,我从农村小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年龄特点出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从“诱鱼上钩”“放鱼入海”“授之以渔”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把农村小学生引入书海。

一、“诱鱼上钩”

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玩耍、电视和电子游戏几乎占据了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学生自己没有阅读的欲望;(2)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更没有意识去督促孩子阅读;(3)教师主要精力都花在课堂教学,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4)社区居民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及文化水平的影响,没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要让农村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每发现一本好书,我都会把它带到教室,在课间或休息的时候全神贯注地看着,学生刚开始没注意,后来几个眼尖的学生注意到了,就围着问这问那。我故作神秘地“折腾”了几天,个别学生忍不住就去买了,全班便争着传阅。学生的反应不难理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想一看究竟,看到书后就被书“迷”住了。所以,只要教师用点心思,“鱼儿”很难不上钩。

二、“放鱼入海”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之后,教师要做的就是把“鱼儿”放入“书海”。但是农村学校、社区能为学生提供的课外书籍并不多,而且大多是摆设,家长为孩子买课外书,想到的都是作文选或与教材有关的书本,把教辅材料等同于课外书籍,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局限于作文选,而无法接触中外名著、科幻读物、民间传说等。因此,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寻找“书海”显得特别重要。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挖掘潜在资源,让课外书籍“流动”起来。农村与城市相比,虽然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但还是有一些潜在资源,如学校的图书室、社区的阅览室、城区的图书馆、个别学生家里的书籍。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合理利用,让这些图书“流动”起来,就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书籍了。(2)开辟新路径――让网络阅读“流行”起来。现在的农村,一半以上的孩子家里都有电脑,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阅读的平台。如,我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少儿网站。

篇11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篇12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兴趣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课文60篇。”课标还规定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然而,在农村,根本达不到这个阅读量。下面是笔者对几所农村小学调查时捕捉到的几组镜头:

镜头1:笔者给一所学校的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每人发了一本课外书,不到5分钟,学生纷纷举手示意看完了。原来他们把书翻完了,对于内容兴趣不高。

镜头2:笔者问某校小学生:平时看课外书吗?都读哪些课外书?只有一部分同学回答看过课外书。读的课外书大部分是《七龙珠》、《奥特曼》、《多啦A梦》等。

镜头3:笔者要求二年级某个班的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书,一个星期后,发现很多孩子都忘记了这个事情,没有几个学生认真准备。

这3组镜头引人深思,分析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原因:

1 阅读兴趣不高

低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另外,他们认识的字词少,读不懂课外书,因而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没有读课外书的欲望和自觉性。另外,有些家长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够,孩子们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又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

2 阅读环境差

由于农村大多数家长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加之家庭条件差,能给孩子买书的家长少;而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导致藏书少,而有些学校甚至只有班级图书角,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3 书籍良莠不齐

据观察,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卡通或动漫之类的书,比如《七龙珠》、《蜡笔小新》、《奥特曼》等,很多学生不惜省下零用钱去买一本或多本这样的书籍。然而,这些书很多内容其实并不适合小学生。

二、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途径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小学生有了兴趣,对课外阅读就会主动接受,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并不断从阅读中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增加阅读的兴趣。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让他们乐在其中。

1 营造氛围,点燃兴趣

有书才可读。环境可育人。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安排专门读书时间。如午饭后的30分钟设定为读课外书时间,进行集中阅读课外读物,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在校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

(2)组建班级流动图书角。如由每位同学选自己最爱看的3本书,老师精心筛选,组建拥有100多本书的班级流动图书馆。每月重新换书一次,组织学生自己借阅、替换、管理。由于书籍不断流通,对增大学生阅读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营造美的环境。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几盆别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让学生欣赏时,不觉中舍弃顽皮和浮躁;再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2 结合课堂,引发兴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当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相关知识并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目,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能引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就向学生推荐《雷锋日记》,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让学生去看《十万个为什么》,了解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等。

3 巧用故事,诱发兴趣

巧用故事,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学生讲,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老师讲,把孩子们带人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但在故事的最关键、最紧张处戛然而止,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学生被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借书阅读;教师还可采用媒体讲,结合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美妙的艺术境界中,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4 开展活动。提高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5 自主选读,激发兴趣

篇13

杨老师解答:我觉得一个民族的认同感、亲和力,在于文化。如果没有文化,这个民族的发展也就出了问题。对民族文化的强调,在中学教育中就体现在对古代文献的学习上,所以,语文课本选录了不少文言文,而且分量不断加大。

从现实的角度讲,文言文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分值,让人不可忽视它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全国普通高考统考中,文言文阅读都是必考题型,且分值在20分以上,再加上必考的名句填空以及古代诗歌鉴赏题,其分值几乎占到总分的1/3,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想在高考中不吃亏,就必须学好文言文。

湖南学生提问:我是湖南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部分(课内知识)没问题,但考试每次都考不好,我自己也总结了原因,基本都是课外阅读失分。诗歌鉴赏,特别是散文阅读,我知道散文的句子很美,而且对每个具体句子也知道意思,但如果就整篇文章来讲,我就搞不清它写的是什么,脑袋完全是晕的,我该怎么办呢?

杨老师解答:作为老师,我完全理解你的苦恼。相对来说,散文跟其他文体比,有一定难度,因为散文有其自身的特点,正如你所说,从形式上看,它句式优美,有诗情画意;从内容上讲,它比较抽象,不像其他文体有人物形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等,我们能感觉到它很美,但说不出具体的美点,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你两点建议:

首先,多读、多练。读得多,感知得就多,就有了语感,就会迅速筛选出文中所透露给你的信息。所以,一定要买一本课外阅读训练书,每天做一两篇。多做练习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其次,要善于总结。有总结才能有提高。做几篇阅读练习后,要来个回头看。梳理一下,看同类的题应如何思考,从哪些角度切入,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方法和技巧,这样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篇14

一、从小就阅读各种课外书报。?

“你们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主要原因是什么?”“看课外书!”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叶海翔同学是101中竞赛时的主要得分手。他说:“在答题中,有一题问:糖怎样才能点着?我在《130个科学游戏》中看过,所以答对了。还有一题问:抹香鲸吃乌贼,逆戟鲸吃小鱼虾,蓝鲸吃海豚对不对?这道题的答案是我在《海洋的秘密》上看到的。还有一题要求背诵陆游的《示儿》,我看过《陆游的故事》,所以,一口气就背了出来。”他说,“少年百科丛书”和《我们爱科学》对他帮助最大。?

据统计,19位同学每人经常阅读报刊在7种以上,读过的书都近百本,其中,单“少年百科丛书”就有十几种,包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太阳元素的发现》、《浮力的故事》、《叶绿花红》、《飞向星星》、《数学万花筒》等等。他们阅读课外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多,二是广。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外语、音乐、美术、常识无所不包。有的甚至还读了一些内容较深的书,如《天体运行论》、《艺术哲学》等等。?这些同学启蒙教育的时间比较早,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也比较早。大部分同学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看文艺读物,三年级看科普读物。看得最早的,二年级就读科普杂志《我们爱科学》了。未参加竞赛的同学,大多数是小学三年级才开始看文艺书,看科普读物则更晚。?

读那么多课外书会不会影响学习?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会”。“看课外书对学习有促进。”206中的贾在申说:“我上小学时,作业多,又贪玩儿,功课时常不及格,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后来,读了《爱迪生》,我认识到:学习并不难,只要艰苦努力,一定能达到目的。从此,便下决心做一个知识丰富的人。我连续读了20本《十万个为什么》,虽不能看懂全部内容,却培养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天长日久,知识面广了,思路开阔了,课堂上讲的内容也容易理解了,学习成绩就慢慢赶了上来。”?

二、这些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调查中我们感到,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头脑灵活,思想活跃。这与一些片面追求分数的同学成了鲜明的对比。思想活跃的一个表现是思路清楚,我们当场出了一道逻辑推理题让他们解答,他们很快就算出来了,方法也正确。?

友情链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