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课外阅读的好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的好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的好处

篇1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作用的。

既然说了是课外阅读,也就是说能够学习到课内很多所没有学过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就学习一本语文书是没有用的。因为一本语文书里面,很多课文都需要查找课外的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够彻底地懂得课文究竟在讲些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学多一点知识,读多一些书,慢慢的累积下来,懂的道理也就多了,也就会变得成熟、稳重和懂事一些。

另外,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也是非常有用处的。课外阅读上的一些好词好句,在写作文时,可以用上去,会令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或者在课外阅读时所看到别人用过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也是可以记下来,以便在写作文时用上去的。

所谓“学海无涯”。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学习课文有帮助之外;还可以遨游童话世界,寻找快乐,寻找乐趣。可以知道名人的传记故事,知道历史……

所以说,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篇2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作用的。

既然说了是课外阅读,也就是说能够学习到课内很多所没有学过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就学习一本语文书是没有用的。因为一本语文书里面,很多课文都需要查找课外的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够彻底地懂得课文究竟在讲些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学多一点知识,读多一些书,慢慢的累积下来,懂的道理也就多了,也就会变得成熟、稳重和懂事一些。

另外,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也是非常有用处的。课外阅读上的一些好词好句,在写作文时,可以用上去,会令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或者在课外阅读时所看到别人用过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也是可以记下来,以便在写作文时用上去的。

所谓“学海无涯”。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学习课文有帮助之外;还可以遨游童话世界,寻找快乐,寻找乐趣。可以知道名人的传记故事,知道历史……

所以说,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篇3

开展课外阅读的好处,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为什么学生总是不能光明正大的开展阅读呢?我认为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着问题。其实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补充渠道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课外阅读是启发学生智慧和锻炼学生才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健康读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都是很有好处的,下面谈谈开展课外阅读的好处。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都饱含在书籍和文献中。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人类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胜过学校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独立、自然的成长。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拿小学生来说,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抄写字词,他们动不动就让学生把学过的每个生字抄写几十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这些无用功上。因为这些宇他们早都会写了,老师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去写,他们心里就会产生厌倦感,虽然看起来学生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可是这样的作业作用在哪里呢?假如用这些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健康的课外书籍,同样的时间内,这两种学习方法学生实际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后一种方法学生感兴趣,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学会更多的字词等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提升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母语素质和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面向每个学生,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大量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把提升祖国母语素质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大量接触、理解、感悟、运用母语.是铸造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大量的中国优秀文化作品,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与文化的源泉。中国语言,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让学生多读,多感受,多品味,这是增强学生对母语情感的唯一途径,也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可能刚开始,学生还是漫无目标,想阅读又不知从何读起。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他们意愿的课外读物,引导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自己获取读物,一旦养成习惯,将会受益无穷。

五、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篇4

一、 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要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成为一个核心的课题。此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二、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2、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各种阅读材料,特别是范围广泛的课外阅读,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边界的感受空间。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 充分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通过读报、看书去获取知识、信息,懂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 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3) 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3、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 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 学会做笔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4、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认为对文章鉴赏的多样性,应当得到老师的尊重。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

在学了《三顾茅庐》后,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章节,作个简单的人物评析。有的同学就提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他的一种计策,说明他狡猾,用多种表面工夫去感动诸葛亮。其实,他根本没什么本事,又列举许多事,来说明他出谋靠诸葛亮,开战靠张飞,关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脱开书本,结合当今社会讨论刘备到底算不算一个成功人士?

学生讨论异常激烈。从《三国演义》原著来看,大家发现作者褒扬的刘备确实不算一个有勇有谋之士,不过他这礼贤下士一德也实在地让他掳获了人心。当今社会,如果有了这样的品质就能比较成功地搞好人际关系,受益也是匪浅的。所以联系自身,我们大家一致总结出:德、才并重才能真正地成功。

篇5

1、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人格;

2、课外阅读有助于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4、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6、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篇6

薄发”!

关键词:兴趣;书源;引导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时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如引用书中一个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读绘本《森林里的陌生人》时,就可以出示几张图片:“森林里的动物相继发现了雪人,很好奇,并且吃掉了雪人帽子上掉的坚果,甚至连雪人的鼻子(一根胡萝卜)也不放过。”问孩子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孩子会说:“谁堆的雪人?”“到底谁是森林里的陌生人?”……那么带着问题读下去吧!读之后大家才发现,是一对小兄妹堆的雪人,这些坚果就是那两个可爱的孩子放的。故事尾声,哥哥和妹妹正躲在树丛后面观望着小动物们的欢喜。小动物们走了,小女孩儿又开始工作了,“趁它们还没回来,我们再多放些种子和玉米吧。”小男孩儿怀里抱着一个大袋子,说要在整个冬天喂这些小动物们,“等到积雪都融化,雪人也变成小水花;直到青蛙开始唱歌,树枝冒出新芽。”最后的画面:穿着鲜艳冬装的小兄妹俩,拉着小雪橇,那美丽的背影,让整个森林不再寒冷。多美啊!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图画远比文字优美,相信读完这本书的孩子会永远记得我所描述的画面,记住那对小兄妹,从小种下一颗“爱”的种子,接着告诉孩子们此套书还有三本,你猜,孩子会不会主动去找书看呢?

二、开发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开卷有益,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只有教师引导好了,学生才会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去体验、思考,从而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

2.发挥家长配合作用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

涉及,阅读面要广,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孩子在进入初中高中学习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时,有一定的基础,不至于满头

雾水。

三、注重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坚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选择读书的时间,并且长期坚持下来。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并严格地执行下去。

2.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指出的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针对一些长篇幅的书籍,例如:《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它们的部分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知识性读物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可以略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

3.展示阅读成果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格言交流会”“新书推介”“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我尤其推崇读书笔记的形式,它无论是对内容的记忆还是对日后的查找资料都有好处,而且读书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自由选择。你可以只摘录其中的语句,还可将文章中的段落抄录下来,也可以做提纲式的总结概括,还可以及时批注,记下感受认识,随时标注在文章的语句旁边;也可对语言词语加注,或写上疑问,待过后思考探究,还可写读后感,从而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在我国新发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能力,有较为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说在现代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一、营造阅读气氛

家庭教育是营造阅读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应该着重强调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好处,改变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陪陪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还可以给孩子多买书,陪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阅读的乐趣。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张贴美言美句或是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图书阅读角,让每个学生都提供一本书,然后供大家阅读,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拥有这本书的孩子给其他的学生讲解这本书,不但自身印象深刻,而且还使自己的阅读自信大大地增强,一举两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古训也诠释了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择优选择阅读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喜欢的书的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不应该只局限于 “大家”所谓的“名著”,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愿意读书,渴望读书,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在尊重学生的选择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的,读书的范围不限,但是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理念中,让学生深切地明白择优选择一本健康的书,选择适合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健康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当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采蜜本,摘录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好的词汇、句子、片段,大量的积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的积淀,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创作,对于已经阅读完的好作品,应该多读,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把文章变成自己的,然后再进行加工和修改,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好文章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集中性的阅读教学,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一个班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单独辅导,因此可以选评出学生喜欢的作品集中性地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各显其能,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这本名著中的精华。

四、拓宽阅读空间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 让小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拓宽阅读的空间和分量,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代文的教学也应很好地进行拓展阅读,课外阅读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好课内的文章,还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激发阅读兴趣

曾经有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比如说可以在教室里办一个板报,每周让一个学生布置,上面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美文美句,也可以是精美的古诗词,还可以是朗朗上口的小段,更可以是学生写的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无限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阅读常识和阅读技巧。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布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让学生真正地爱读书,想读书,渴望读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而作不懈地努力,让学生在语文美感的蓝图中自由地飞翔,享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无可替代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1(06).

[2]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丽水示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

篇8

关键词:摘抄;课外阅读;能力;实效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已深入人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学生大量阅读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升上中、高年级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断增加。据此,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指导运用摘抄阅读法进行课外阅读,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收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良好效果。

一、何谓摘抄阅读法

摘抄阅读法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感兴趣、有体会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摘抄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欣赏、感悟的过程。学生摘抄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认为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价值取向,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摘抄对语文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也因为摘抄的这些语言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印象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这就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二、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呢?笔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实践:

1.传授方法

教会学生摘抄的方法非常重要。摘,一定要摘好的、优美的词句。抄,要抄写工整、讲究格式。摘抄优美词句外,写上自己的感受。摘抄时,笔者教学生归类摘抄,从成语、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歇后语、童谣、佳句等方面入手进行摘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而选择,与课内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的、个人特感兴趣的或对写作有帮助的都可以记,如文中新颖的观点、精彩的片段、迷人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等都是摘抄的重点。

对于在一些报纸、杂志上有价值的资料,还可以直接剪贴到摘抄本上。笔者还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富有个性的封面和封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对摘抄的兴趣更为浓厚。

2.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摘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步骤地进行,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首先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每读一本书,对于低年级或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仅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中年级或语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做到“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高年级或具有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要求做到“收集与所读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赏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笔者在设计本班学生的阅读摘抄表时,即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赏析。不仅要求学生会摘抄,还要能说出所摘抄词句或段的好处或理由,借此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注重实效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阅读不摘抄,也不能只摘抄少阅读,应养成读了记、记了读的良好习惯。摘抄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都积累了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杰作”,很多学生表示“每次在做新的摘抄”时,都“会一页页地翻过去”。其实,这就是一个“阅读―摘抄―(瞬时)记忆―提取―(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学生体会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因为摘抄,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随着摘抄的积累又带来思维的活跃和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习作面的扩大,习作思路的拓宽。摘抄阅读法就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在“摘”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形成能力;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便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得以提高。我们可以从部分学生的摘抄作业中看到理想的效果。

4.鼓励坚持

学生阅读的成功感源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共鸣,得到肯定和赞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将能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收获的平台,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交际的情感需求,还可以借此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阅读摘抄,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我校早读或午读时间,出示部分摘抄作业,让全体学生来评议:这位同学的摘抄有价值吗?在评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每半个月对摘抄展评一次。展评之前,教师翻阅每个学生的摘抄本,发现字迹工整,摘抄内容好的或者有进步的,除了给予肯定的评语,还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欣赏他们的摘抄本,利用早读课组织学生诵读优秀摘抄内容,并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3)通过校讯通让全班家长也分享他们的喜悦,当学生看到自己摘抄的内容被老师赞赏、被同学欣赏,受到家长的赞许时,更加有了主动阅读、广泛摘抄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学生经常阅读并做摘抄扩大了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浮躁、走马观花的现象逐渐减少,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了。

总之,我们运用多种策略指导学生多读书、做摘抄的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质,并不是奢求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都成为大作家。只为了引领学生浸润于书香,成长于书海。有了丰厚的积淀,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培养能力素质和提升学习质量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文浩.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8).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思考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阅读水平提高了才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精心选择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经典名著和儿童文学作品,要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的熏陶。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投入阅读中,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有效地完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根据个人的差异选择课外书籍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差异,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来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读一些寓言和童话故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传奇和传记,而对于女孩子来说比较偏好于讲故事的书籍,而男孩子则喜欢与体育、科学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些特征来选择课外书籍,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由于学生之间所选取的阅读书籍都存在不同,如果教师想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就应该适当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并且向同学介绍自己所阅读的书籍的大致内容,让感兴趣的学生去阅读。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阅读书籍所带来的好处,而且可以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启发。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国华.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1(17).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一、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

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对学生全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而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关系着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了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机和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苏教版《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这本课外阅读书是学生所熟知的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其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可在讲解叶圣陶文章的同时给学生推荐这本书,教师可充分抓住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有期待心理,激起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奇心。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真正地付诸行动。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行为,没有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学生需要自己去实践。因此,教师在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时,需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以苏教版《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书中讲述了很多童话故事,诸如《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快乐的人》等,这些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引入一些故事,描述故事中一两个场景,比如,可告诉学生:“你们想知道一粒种子的神奇故事吗?它的一生经历很多很精彩的事情。”通过一定的铺垫陈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总之,教师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可能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和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降低,从而减弱课外阅读的行为。因此,教师除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对于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都至关重要。以《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这本书的阅读后,可实时跟踪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比如,可以进行师生交流,谈谈从阅读中的收获,也可以作文竞赛,让学生抒发读完《叶圣陶通话故事》的感想。通过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使学生在课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领悟和体会,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好处,并从内心深处寻求课外阅读的需要。

四、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语文教师在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注重优化学生阅读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适当引入一些课外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拓展其知识面,让学生深化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以《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叶圣陶的文章外,还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其另一方面的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叶圣陶文学思想的体会。另一方面,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使其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收获认知。比如,在《叶圣陶童话故事》课外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享心得、阅读的收获、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等。学生在树立一定的认知后,会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的行为,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做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和优化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玉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2]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08).

[3]王天锡.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科教文汇,2007(09).

篇11

关键词: 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 整体阅读

1.引言

阅读对于学习语言材料、增加课外知识、扩大词汇量等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不仅是认识、了解某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对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也有好处,还可以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相关国家的背景、文化底蕴等。因此,外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表达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取决于学生是否学会阅读,从而提高个人能力。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意识。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初一时,就让学生意识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大部分时候还需要课外阅读,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到定期指导。最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按时给学生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例如利用每天睡觉前的半个小时阅读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的氛围。比如班级专门设置英语学习角,随时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等,看过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共同探讨阅读的收获,分享自己阅读的乐趣。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读后感定期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都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成功带来的喜悦,以此引导学生增强阅读意识。

3.寻求适当的阅读材料对开展课外阅读至关重要

教师在指导同学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的时候,需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即兴趣性、分层性和与话题相关性原则,以及多样性原则等。

3.1兴趣性的原则

教育学中有一个理论:“兴趣是一切知识获取的来源,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才可以长期坚持,不会懈怠,最终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中,必须以感兴趣性为前提,这是习惯培养的最初级阶段。以笔者推荐选用的《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为例,投其所好地拓宽学生视野。指导学生适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资讯、娱乐。这样就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是另外一种享受。

3.2分层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的年级为依据,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阅读量,要求学生完成固定的阅读量,切忌随意增加阅读量,这样会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如八年级侧重大量的表达实践和英语学习方式的形成,对词汇的运用较为重要。班级中学生外语水平还是有差异的,因此阅读要因人而异。其次,教师在阅读材料难度上进行相应选择。对于读不懂英文阅读材料的同学,应给予相应鼓励,循序渐进地给予帮助,教师应积极配合,不能置之不理。最后,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就会增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3.3话题相关性原则

话题相关的原则就是指老师有意识地根据课堂教学提供的阅读题材进行相关话题讨论,它可以为学生主动地选取相关的阅读材料做准备。教材中课文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找相关的阅读材料分别发给学生,当做拓展阅读的材料,既可以巩固课上所学到的话题知识,又能增加课外阅读量;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增加词汇的积累。

3.4多样性原则

在指导学生选择资料或者教师提供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考虑其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知识的广泛性。所选的材料应是有一定量的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内涵文章,体裁更要多样化。

4.掌握阅读策略,促进阅读能力

4.1在课外阅读中将精读与泛读结合

欣赏鉴析与专门训练结合在一起,课内外阅读的内容相结合。为保证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精读是关键。精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词汇的主要来源,也可为泛读做基础。精读课,教师主要对词、短语及语言现象进行重点、深入、分析性的讲解。在学生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讲练结合,使学生掌握运用的方法,提高对词汇的掌握能力。

4.2提倡用大声朗读的方式

对于精彩的文章,主张背诵,在具体训练中可以培养语感。增加朗读训练,感受外语学习的语言语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更是说明背诵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背诵中,学生对英语课文或者优美的语言进行反复的诵读,能通过死板的语言文字再现作品的完美艺术形象,更会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是使学生喜爱课外阅读、获得语言语感的具体途径。

4.3从“整体阅读”来入手

学生应集中地将注意力放在整个文章内容,而不是具体的个别的词语。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不熟悉的文章开头的某些实词或者转折词语等关键词语进行主体猜测,对整篇文章内容进行整体预测。整体把握之后,对各个单词进行各个击破,某个单词重复出现的过程,学生就记住了具体单词,增加了单词量。对整个文章进行总体升华,在情感上进行梳理,从而实现水平的提升。

5.结语

在英语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使用各种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策略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获得一种享受,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宗强,张萌.初中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4).

篇12

[关键词]小学;新课标;阅读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但是农村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根据许多家长的反应,学生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电视或玩耍。学生没有看书,除了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没有书,这些书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课外阅读,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外、在家庭中完成的,离不开家庭教育,但实际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小语会会长——崔峦说:“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

低年级正是养成习惯的好时候,要想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

一、图书资源是课外阅读的前提

要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得让学生有书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也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中,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放到图书角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了。

二、激发兴趣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这样。可以组织各种有关课外阅读的活动。如:

1、活动激情。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听故事,喜欢表演等特点,可以开展背儿歌、吟诵诗词、课文朗读、猜谜语、讲故事、编故事等比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使他们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2、简介导读。简要的向学生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但要简介概括,不可言尽。

3、评价促读。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不应用分数或等级来给予评价,而应用激励的评语,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达到“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的境界。

三、养成习惯是课外阅读的效果

低段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随着课外阅读的铺开,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上读书,但不得要领,光有一股热情,兴趣难以长期维持,再加上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开始产生畏惧。因此,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显得尤为重要。

1、校内指导——满园春色

学校“读书节”是一个教育契机,“书香班级”、“读书小状元”、“图书漂流”大阅读、“图书超市”、“读书知识问答”、“亲子共读”等活动,将有助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

活动生趣。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故事会、朗诵会、赛诗会、词语接龙、知识竞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

设立评价机制,品尝阅读乐趣。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同时对尚未养成读书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阅读小能手”、“积累小能手”、“背诵小能手”、“小小智慧星”、“故事大王”等评价手段令孩子们无比自豪,小小奖状让孩子们尝足了课外阅读的甜果,从而享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引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扬起了学生的继续阅读的风帆。

2、家长参与——红杏枝艳

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外书,更不可能一一辅导,家庭就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处所。家长的参与关系到学生能否提早进入并较好完成课外阅读的关键。父母喜爱读书看报。还喜欢和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的家庭,孩子必定在书香四溢的氛围中得到熏陶,课外阅读积累丰富。为此笔者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老师设置“阅读记录表”,让家长填写小孩在家阅读表现情况,并写上简单评语。老师可以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真正能做到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心中有数。

“习惯塑造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今后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低年级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在书中找到乐趣,自觉的阅读课外书,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13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体验 积累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然而,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择面窄,主要围绕教辅资料,纯为考试服务,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赶潮流,网络小说、武打言情小说、漫画书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再加上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作品的意义建构者,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三点建议。

一.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要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削弱。要学生每天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先读,并说出这些篇目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求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教师先要自己读进去。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才能从书海中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凡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要先读这些书,知道这些书写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买到。以后才有资格与读过这些书的学生交流,学生读过的好书向教师推荐,教师也要虚心学习,确认是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

1、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选择能力比较弱,课外阅读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乐的书籍。即使看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学生选读兴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就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本领,阅读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见的“拦路虎”,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条途径。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者在读书过程的情感体验、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思维的火花,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等,只有借助读书笔记或在书上圈划、批注等进行记录,才能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收获保存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书是不能随便在书上圈圈点点的,所以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4、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中学生有半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适度,每周都要有两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好书好篇目去研读品味,读出成效来,把那些只需基本读通、了解大概内容的书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让学生阅读。

三.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者

1、建立班内小小图书馆。倡议每学期每个学生购买1―2本课外书,争取家长的同意,在班内建立小小图书馆,课余时间供学生阅读,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读上几十本不同的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做好读书统计及跟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商定当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半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一次统计,检查读书笔记,公布学生阅读的书目做笔记的字数和完成读书计划的进度等。通过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评价、建议和要求。据此评出每月课外阅读的先进分子,并将每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反馈。

3、对学以致用进行激励。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同样,阅读行为得到充分肯定,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应用才体现了读书的真谛,体现了会读书、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篇14

一、每周用一节课时间指导课外阅读

在课外阅读课上,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目、文章,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阅读训练。

首先,安排学生独立阅读,在语文课堂上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优美文章,画出重点句子、优美词语等,必要时注上对文章或字句的理解。对低年级的学生,就介绍一些浅显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燕子来了》等,中外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亡羊补牢》等。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批边写(如,写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语句等),课外要求交流读书体会,开展“讲故事”比赛。

其次,指导学生评析读物。对于课外读物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评和讨论。这种活动往往在四五年级进行,经常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评论;二是老师恰到好处地讲评,对学生的看法给予肯定,或在评论的基础上深化。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思路

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广泛深入的阅读,没有深厚的阅读基本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阅读与作文的思路也不相同,阅读从语言形式入手理解内容,再从内容回到对形式的了解;作文则先要确定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再考虑文章的表达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典型的文章,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整体入手出示问题,说说这篇文章写些什么内容,是论说、叙事,还是状物写景。通过阅读,学生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后,再与学生一起研究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段落层次。指导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遣词造句及其表现方式,初学写作的三四年级学生,可以照人家的方法仿写,然后在仿写的基础上创新写作。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对照课文学写,然后根据想象写《冬雪》《夏》,把阅读的知识迁移到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来。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的四条对应规律

一是从审题上对应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命题形成大体有四种:以物命题,如,《落花生》;以事命题,如,《半夜鸡叫》;以地点命题,如,《在炮兵阵地上》;以意命题,如,《伟大的友谊》。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联系小学语文的四种常见题型(传统题、填充题、图像题、供料题)进行必要的剖析,使学生对照课外阅读的优秀篇目进行剖析,在写作中避免离题现象。

二是从选材上对应结合。“立言之要在于物”,“物”就是材料,选材要回答的问题是“写什么”,在语言教材中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范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文选材不典型、不突出、不生动的毛病,和范文、例文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选材的要求和规律。

三是从立意上对应结合。立意就是文章如何确定中心思想,联系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多中心”和“无中心”毛病,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及优秀作品,作者是如何通过材料来表现中心的。如,课文《鸡毛信》,就是围绕儿童团员海娃送信报信,表现“爱国主义”这一精神的。

四是从谋篇布局上对应结合。谋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详写和略写、过渡和照应、写作顺序等。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联系学生作文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选准课内外反问的例子,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日积月累,自见功效。例如,《落花生》一文写了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因为“种花生”不是重点,因此文章只用了八个字概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而把“议花生”当作重点,写得比较详细,从而突出了“要做有用的人”这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