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后服务课外阅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

篇1

>> 拿起信息技术这把钥匙,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 期待,开启课外阅读大门的钥匙 开启语文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用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学好物理的大门 用课外阅读开启学生智慧大门 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兴趣,开启学生作文大门的钥匙 如何开启农村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浅析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途径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阅读——开启物理学门的钥匙 数学阅读——开启数学未知大门的金钥匙 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钥匙 拿起文段阅读的钥匙 开启大门的金钥匙 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探究”这把“钥匙”,如何开启? 开启中学生英文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开启学生情感大门的金钥匙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等网站,这些网站堪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超市,学生可以自由地从中挑选大量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不必再局限于课本选定篇目,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课后延伸性阅读

吕叔湘曾语:“学习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后的延伸性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也是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一条好途径。在教学《五彩池》时,我采用了课后延伸性阅读的教学方法。在课上通过视频和文字讲解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真切感受四川九寨沟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同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粗略浏览我事先准备的有关丽江、泰山……一些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和壮丽风景的网页,并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课下积极去浏览相关网站、阅读,写好读书笔记,从而使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以“听”促“读”

对少数不爱阅读的学生来说,集中精力看书可能不太容易。但“听书”显然较容易接受,听故事没有负担,而且能从讲演者声情并茂的讲演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明辨事物善恶,对已听的故事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完待续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继续了解下文的欲望。于是在第二课堂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听《杨家将》《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场节目,让英姿勃勃的穆桂英、精忠报国的岳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吴用等经典形象通过声音的传播和头脑的想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认识由“听”而来,并继而对这些名著产生“读”的欲望。利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失为培养阅读习惯的一种过渡性的好方法。

五、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

传统的课堂阅读交流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每次只有个别的同学可以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多的同学是做“观众”。即使是有机会站起来的同学,也会由于心理原因和时间原因,未能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产生的疑问、形成的见解,学生更是缺少与他人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班级博客上设立“学生论坛”“我读我谈”“热门话题”等模块,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整洁、稳定的交流场所,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展示和交流的空间。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记录了解其他同学阅读的情况,可以大方地加入其中,与老师、同学畅谈一番,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推荐自己的喜爱书目、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特点,一些过往的游客也可以在博客上留言,参与讨论。这就使同学们的阅读交流突破了时空、年级、身份等界限,进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互动教学”不再是一纸空谈。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便捷、多样的服务。通过因特网可以广泛地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丰厚的信息资源能使我们大开眼界,扩大知识视野。信息网络时代的人们再也不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再也不需“书香伴孤灯”。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不应再给学生教授呆板的阅读模式,而应巧用网络资源,立足课堂,辐射课外,拿起信息技术这把钥匙,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让学生到浩瀚的阅读世界里徜徉。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 有效延伸

语文课堂教学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准备过程,课外阅读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过程,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密不可分。如果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语文的素质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梳理教材归类课文,让课外阅读的选择有针对性

虽说课外阅读不应该有框架的限制,但是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在书海中漫游,也许最后的结果只是两手空空,因为当我们面对摆在面前的丰盛午餐的时候不是不知道怎么吃,而是不知道从哪开始吃。当今打着“学生课外阅读”旗号的课外读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便利条件,但是读物一多,难免会泛滥会有鱼目混珠、美丑同在的现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慎地选读品位高、质量好的书,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新基础教育论》提出在教学中应该打散课文,按类进行教学重组,其实阅读也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将课本中的课文进行分类重组,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苏教版文章,按体裁可以分为小说类,如《船长》、《爱之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等,以此为点让学生向小说领域展开拓展阅读。除了小说类之外还有抒情散文类,比如《桂花雨》、《我和祖父的园子》、《月光启蒙》、《姥姥的剪纸》这几篇课文可以归为一类,因为这类文章均有共通之处——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通过对某样事物、某段生活的回忆寄托作者深深的情思。针对这类寄情于物的散文,推荐的课外阅读将是运用寄情于物方法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荷叶与红莲》及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等。还有就是诗歌、剧本类,比如《负荆请罪》、《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及古诗系列。这类文章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类书籍培养学生对人文、历史的探究兴趣,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抒发爱国之情的古诗,并寻找共同主题的课外读物,一起感受作家心中的爱国情怀。

2.留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探求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阵地,如何利用好这块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多得,甚至学有所求就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适合小学生阅读。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时,便可及时推荐书目,引导他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从好老师的引导开始的,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激起阅读兴趣,其实是一件很艺术的事。比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在教学白骨精的奸诈,她第一次变成了一个村姑时我就幻灯出示《西游记》原文: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一变,变为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若莺啭林……让学生形容这是怎样的一个美貌女子。然后学生说,我就话锋一转说道:“名著有很多人去研读,并在旁边批注,《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注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的文字后面他批注了一个‘妙’字。你想知道李卓吾老先生为什么写这个‘妙’字吗?另外告诉大家,其实原著中也有对白骨精后面两次变为老者有着精彩的描述,想知道吴承恩是怎么写的吗?课后自己好好去读读原著。”这样的课堂问题,并非教师无意为之,而是故意留白。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定会很好奇,课后也一定会迫不及待地进行阅读,以完善自己的知识库。

3.建立长程阅读,做好课外阅读的前沿后续

篇3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的起点,学校图书馆要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外阅读的氛围,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形成阅读的兴趣。

(一)布置浓郁的书香环境

精心布置环境,让每一处都能传递出读书的乐趣。我们在阅览室走廊的墙壁上贴着欢迎标语:“欢迎你们走进知识的圣殿”,悬挂名人阅读的图片,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如“读好书,好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

(二)创设优美的阅读氛围

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凝聚学生课外阅读的人气。室内摆放鲜花,提供足够的阅读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努力把图书阅览室建成一个温馨的师生之家,让阅览室变成学生愉快学习的场所、陶冶情操的园地。

二、开设课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仅仅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把阅读看成是快乐的事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导读职能,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效果。引导学生终身阅读。

(一)开设图书阅读指导课

1.图书馆不仅仅是堆放图书的地方,而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通过对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检索文献资料、如何选择文献,以及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

2.重点介绍浏览、泛读、精读等阅读方式和传统阅读法、“SQ3R”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阅读方法及其适用的读物类型,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加强实践,博览佳作,加深认识,形成技能。

(二)举办读书专题讲座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为学生进行阅读辅导,为学生阅读方法的学习提供平台。还可组织 “读书会”,邀请作者、编辑、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导读,促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

三、主动服务,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途径

(一)服务至上

1.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为学生准备比较充足的报纸、期刊等课外读物,提供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以供学生选择和阅读。阅览室备一些工具书,以备学生阅读时查疑解惑,提高阅读效率。

2.我们与语文教师合作,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推荐的读物力求与课堂教学同步,由阅读节选课文到阅读整篇、整部著作;由阅读引文扩展到引文所在的全篇;由阅读白话古代故事到阅读文言文;由阅读作者某篇文章到读作者所有作品,进而涉猎与作者同时代的其它代表作。

3.设计图书推荐宣传专栏。专栏位置要显著,内容要简洁,色彩要鲜明,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

(二)拓展时空

1.拓宽阅读渠道。一是成立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二是建立班级流动图书架,由班主任作为图书义务管理员,图书包括学校提供、学生自带等等;三是引导学生从课后走向校园图书馆,走进新华书店,走进图书城,漫游丰富的网络世界。

2.保证阅读时间。图书管理员与学校教务处沟通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并制定教师伴读值日表,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的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

(三)积极配合

1.读书活动和团委活动相结合,开展集体读书活动。结合元宵节、学雷锋活动日、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读书活动,图书馆可以就此加强辅导,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2.读书活动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图书馆应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教育活动,如“安全伴我们”、“和谐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做文明公民”、“献爱心”活动等,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

3.积极与班级和学生互动,服务学生。主动为各班学生提供“一条龙”选书、送书、导读、点评等服务。建立“书香班级评定制度”,各年级各班培养和发展读者积极分子,开展书香少年、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建立读者档案,做好读者登记及借阅数据统计。

四、开展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适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成果和体会,是巩固课外阅读成效,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好办法。

(一)读书报告会

通过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体会,可以巩固个人成就感。为此,笔者曾在班级搞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我最欣赏的作家”、“网络文学之我见”、“我读韩寒”等语文课外活动。学生的广泛参与,效果应该说都是很不错的,学生读书非常踊跃,读书品位也大有提高。

(二)专题研究性阅读

积极配合科任老师帮助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一是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二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广泛地收集资料信息;三是组织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四是辅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并进行交流。

(三)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书店,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去感觉读书世界的广博与丰富,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冲动。同时,通过馆内管理员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结构,图书排放的方式,学习图书检索的基本方法等等,从而提高阅读兴趣,萌发阅读激情。

(四)竞赛活动

联合各部门(教导处、团委、学生会、各教研组)和学生社团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读书心得征文、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手抄报、剪报编报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浓化校园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吸引和带动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成功的读书体验,提高读书效益。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加强语文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也可以扩展小学生的眼界与学识。国家教育部确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那么,如何强化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呢?教学实践证明,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可以有效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一、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一切活力的源泉。”学生感觉读书是一种乐趣,心甘情愿去读,将课外阅读视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使课外阅读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策略。为了让学生对读感兴趣,老师要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到读书环境中。让学生迷于读书,主动去读书,老师要最大化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为此在实际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形式;1.以故事为导语。教师可以把篇幅较大的读物压成一个小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和原故事相关的问题做引导语,挖掘学生的爱好,进一步研析原著。引导学生读《老人与海》,提出问题:“老人是如何一个人呢?读完后告诉老师。”学生读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 2.通过课文激发学生求知欲。《武松打虎》一文讲后,问学生们:“还想知道武松更多的故事吗?请看《三水浒传》。” 3.不断开展课外阅读相互交流。让学生说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影响,比较谁的知识多,谁知道的故事多,谁知晓的人物多,并进行文学知识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4.支持学生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早读时间让学生上台讲故事。老师要注重把握度,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让学生认识到不可贪多,做到精读细读,慢慢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喜欢阅读课外读物,并乐在其中不能自拔。

二、学校建立阅读基地,塑造轻松阅读的氛围

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行不言之教”的作用。老师要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心无杂念融入到读书氛围中。如何去打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呢,这就需要学校有足够的书报,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阅读基地建设。针对阅读基地的建设可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第一以学校为中心。使学校的图书室与阅览室合为一体,应当有丰富的书籍,以供在校生阅读。第二,建立以年级为中心的读书室。这个读书室以服务不同年级阅读为宗旨,将其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的主打阵地,可以摆放各种书目供不同爱好学生阅读,当然老师也可以将其推荐书目组成一个推荐书目架以使一些学生可以有重点阅读。针对阅览室里的书,老师可以依据所教内容与教学进度适当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学习《父亲》一课时,教师挑选一批关于作者的故事书,组织学生课前课后阅读;学习陶渊明、朱自清作品的时候,就让学生“读点陶渊明”“读点朱自清”。第三,班级图书架。这个图书架的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一部分,学生提供一部分,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三级阅读基地的建立,可以营造很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创造宁静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领略知识的力量,改变以往任务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少年儿童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期,老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让学生互谈读书体会,展示阅读成果

篇5

【关键字】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合理开展

长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看课外书的时间。从我对本校3―6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阅读自觉意识不够,对阅读不感兴趣。语文学习好像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与课堂教学的围城中进行。

如何去改变这一局面呢?教师们必须转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是纲,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文章的关键句、理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等方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进行了各种活动。

1.举行故事交流会。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对于《去年的树》《小木偶奇遇记》这些故事型的文章,学生们明显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们在课后去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故事,在班级里讲给其他同学听。同学们兴致高昂,踊跃地去购买借阅了一些《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系列的书。经过仔细阅读,精心准备,学生们在班级里声情并茂地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情节讲给了同学们听。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朗诵比赛。

学生们对于“比赛”的定义很明显,都知道要去挣得个好名次,为小组、为自己争得荣誉,争得“面子”。于是在课余时间纷纷认真准备,认真阅读。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读书朗诵比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朗诵水平,还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不仅争得了荣誉,而且获得了知识。

3.表演书本剧。

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情节动人的部份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演一演。比如在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之后,学生们大受启发,深刻感受到父母之爱。他们不仅在课外去大量收集体现父母恩情的文章,并且改编成小剧本,经过精心排练,加上自制的一些道具,淋漓尽致地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个伟大的父爱和母爱的动人画面。这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愉快的体验,更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在教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亦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指导课内外阅读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浏览泛读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书,初步了解大致内容。或者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2.品味精读法。对于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写评语。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其妙词佳句。

3.读写结合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在写的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拓宽思路,深入研读。

四、运用生活,促进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只停留在学生的书本上,要真正做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要教会学生把阅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平时的训练中日常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沟通,多多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阅事能力。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大课外阅读的训练量,长期合理有效地去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从而更好地去为课内教学服务,提高学生课内阅读水平。作为教师,只有认真贯彻新课标要求,合理有效地开展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工作,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在对教师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的调查中,38.3%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44%学生“自己做也抄袭别人的作业”,有6%的学生“偶尔不交作业”“,经常抄袭别人作业”和“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分别为6.9%和4.6%。(5)在当教师教学不吸引学生时,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20.9%的学生“加倍集中精力,试图和教师思路保持一致”,42.9%的学生“随便做笔记”,30.6%的学生和5.7%的学生分别选择“干脆不理”和“选择旷课”。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第一,选择“很感兴趣”的仅占20.9%,5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没什么特别的感受”。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学生如果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或者没兴趣,将会影响后面的学习。第二,在如何改变成绩不满意的状况调查中,有35.7%的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48.3%的学生选择“会努力一段时间,但没有坚持到底”。缺乏毅力在学习中会影响到学习知识的持续性。第三,在课后是否及时进行总结的调查中发现,38.6%的学生考试前才总结,28.9%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总结,在课后总结方面还需加强。第四,在完成作业的调查中显示,仅仅有38.3%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将近一半的学生自己做也抄袭别人的作业,表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态度上不够端正。第五,在当教师教学不吸引学生时,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只有20.9%学生能坚持下来,试图和教师思路保持一致。3.考试情况调查结果分析。具体如下。(1)在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上,11.4%的学生“平常勤于复习”,36.9%的学生“平时积累加期末复习”,44.9%的学生“临阵磨枪”,6.9%的学生“基本不复习”。(2)在考试成绩导致不及格的调查中,53.4%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努力”造成的,22.3%的学生认为“课程太难”,13.1%的学生认为是“试卷太难”引起的,11.1%的学生觉得是自己“没有发挥好”。考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做到有计划复习的学生为48.3%,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工作。第二,在导致考试不及格的因素调查中,53.4%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努力”造成的,35.4%的学生认为课程太难或者试卷太难,这其实也和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有着密切关系。

对学生借阅或购买课外书籍的种类的调查显示,选择“教材资料书和考级辅导书”的为21.1%,选择“文学类”的为56.9%,选择“外语类”的为16%,选择“娱乐体育杂志”的为36.9%,选择“哲学类和成功类”的为36.3%,选择“求职就业相关书籍”的为24.6%。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的调查显示,认为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的为44.3%,认为课外阅读“休闲娱乐”的为22%,认为课外阅读“修养身性”的为25.1%,认为课外阅读“增长专业知识”的为8.6%。4.对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显示,选择“1小时以下”的为45.4%,选择“1~2小时”的为38.6%,选择“2~3小时”的为8.3%,而选择“3小时以上”的为7.7%。学生参加非正式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课余时间不少学生将时间花在了网络上面。第二,学生的课外读物丰富多彩。第三,学生可从课外读物中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面,修身养性,休闲娱乐,丰富生活。第四,阅读时间少于2个小时的人数为84%。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1.在是否参加比赛等活动的调查中,25.1%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参加”,29.7%的学生“有时参加,基本都不是自愿的”,26.6%的学生选择“不参加,觉得没什么意义”。2.在调查学院各类活动对学风建设的作用中,16%的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了同学各方面的素质”,35.4%的学生认为“为同学们培养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素质和能力”,26.6%的学生认为“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20%的学生认为“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反而削弱了正常学习”。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情况不太乐观,只有25.1%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这说明开展活动没有达到目的,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1.在学风好与差的主要原因即影响学院学风建设的因素调查中,12.6%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管理上的问题”,10.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风”,12.6%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大环境”,34.6%的学生认为是“学生自身”,30%的学生认为是“校园文化氛围”。2.对通过何种方式有效改善学风的调查中,36.6%的学生选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3.4%的学生选择“加强学生管理”,58%的学生选择“学生自身的素质要加强”,36.3%的学生选择“加强学术交流”,31.7%的学生选择“组织课外科研竞赛、兴趣小组”,8.3%的学生选择“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5%的学生选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由以上分析可知,高职生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复习、考试的态度、自习的效果等方面的表现都说明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端正,缺乏独立性和自制力,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学习。这需要引起重视。此外,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多用在上网和游戏等娱乐上面,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加强自我学习的自觉性比较低。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将学生从网络的虚拟世界拉回真实的世界是一个难题。对此,可通过以下途径改进高职生的学习问题:第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适合高职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应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第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教育,加强学生学习管理心理训练,通过训练,为学生提供思想、心理、学业、职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辅导,进一步做好学生学习管理各环节工作。第三,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活动载体,不断加强其内涵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各类学习型、科技型社团活动等,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提高自身素质上来。

作者:向凯 张建科 罗仲耿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篇7

关键词:数学阅读式作业;终身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89-02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给出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窗口。它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及应用所学知识,也可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契机,而后者常被大多数职高数学教师忽视。笔者发现,许多教师仍以传统的形式布置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大纲为参照。通过机械地重复来加强记忆,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枯燥。“哎,又要做题了”、“我从初中就讨厌做数学题目,怎么高中数学还是要做啊”、“哎,等那个谁谁做完,我copy一下”、“上课没有听明白,不做了”、“数学我学不好了”等抱怨声不断,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厌学气氛上升。多数学生的作业也是由敷衍应付到抄袭,甚至不交作业。布置作业费时且不见效果,易产生数学作业疲劳。

农村职高数学作业以何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数学教师的问题。作业练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往往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考虑,忽视了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的主动性,使作业以单一、无趣的做题形式为主,内容也只是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传统的作业采用题海式的模式促使学生重视知识的应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知识的形成过程,缺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评价。

二、数学阅读式作业的界定

数学阅读式作业是在以农村职高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基础上,依据他们的认知基础、身心特征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而以阅读形式呈现给农村职高生的课后练习。它能使职高数学作业变“枯燥”为“有趣”,变“封闭”为“开放”,变“独立”为“合作”。

数学阅读式作业可改变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文本符号往来的现状,为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服务,为职高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为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服务。同时,阅读式作业也是提高课后作业效率和可持续学习的重要手段。

三、数学阅读式作业的布置及相应作用

针对农村职高生的具体情况,数学阅读作业的布置不宜太多、太难,也不宜太少、简单。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量、适时的作业,让学生能认真完成,避免抄袭。

1.课后阅读数学教材。教师讲授数学知识后,让学生课后阅读教材中学习过的数学内容。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无法阅读教材,只能听教师讲解加工过的内容,并不是亲自获取的第一手知识。另外,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仅能对所学知识产生并不深刻的印象,甚至不理解教师的数学语言。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课后阅读教材,在了解已学知识的前提下,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吸收、转化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例如,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逻辑思维的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逻辑能力。而充要条件是从更高层次对逻辑思维的训练,职高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布置课后作业可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充要条件。

2.阅读数学史。在每单元知识的开端或末尾,都可安排学生阅读适量的数学史,以此作为课后数学作业。课后数学史的阅读量可在100到200字之间,内容太多会让学生反感,不易读完。可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阅读材料。

(1)数学课本往往很少涉及数学定理的发现。而对于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的人来说,这一点恰恰至关重要,因而可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下增加课外阅读素材。例如,在讲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很多学生对两者的概念及数学思想方法不甚理解,这时可借助课外阅读素材讲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发现、发展的过程。

(2)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的历史像一条大河几乎贯穿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它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的严谨态度值得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感动。例如,高一数学中集合第一课课后阅读作业内容:《康托尔与集合论》。在数学史上,这样的数学先贤不胜枚举,他们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道德情操,都是后人应该继承的宝贵遗产。这些内容在教科书上是无法看到的,但可在课外阅读素材上体现出来,介绍大数学家是克服困难的经历,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自我探索精神。

农村职高数学课后作业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同时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否实现农村职高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与作业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课后作业模式的选择需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后作业是数学课堂知识的延续,将阅读式作业纳入农村职高数学课后作业中来,满足学生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农村职高数学阅读式作业的实践研究,基本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教育热点问题。对于作业的形式上,丰富了作业的体现形式;对于作业布置的量上,避免“题海战术”;对于作业的质上,避免作业抄袭,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体验减负增效由可能变为现实,进而感受数学的魅力,达到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10).

[2]刘庆民,袁玲.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6,(7).

[3]马铭清.刍议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阅读[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4]周有士.数学史在数学新课程中的教学意义[J].数学通报,2005,(2).

篇8

近年来,我对农村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喜欢看武侠小说,女生爱看言情小说;部分同学爱上网聊天;关心新闻时事的同学很少;能静下心来阅读古典名著等书籍的人不多;游戏机房对男生极具诱惑力;学生对歌星、影星“如数家珍”,对“感动中国”之类的人物所知无几;双休天沉溺于电视剧的学生太多……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书香校园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并没有真正形成。

二、产生的原因

1.认识的片面性。

不少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片面地认为看与考试有关的教辅资料,就是认真学习;看课外书是闲书,是“不务正业”。有些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是《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籍也不能给孩子提供,更谈不上买科普、法律类书籍了。在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体制下,教师仍存在极端的功利色彩,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各种解题技巧的讲解,忽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

2.阅读内容的盲目性。

真正适宜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短缺,而出版市场的假冒伪劣又屡禁不止。“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菲尔丁)。读书需要鉴赏力,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对一些文化垃圾“废寝忘食”、“如饥似渴”,严重影响学习与健康。

3.阅读方式的随意性。

由于学生在课后或校外不便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不少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认为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活在知识贫乏的农村,耳濡目染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本镇唯一的新华书店,里面的书多是为考试服务的习题集、优秀作文之类,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综合性读物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提供学生阅读的桌椅了。

三、应对策略

1.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旧理念。

从农村语文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而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在广泛的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热情;在与作品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个性修养。只有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重视阅读,才可能在处理教材上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利用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另外,定期对农村语文教师培训,也是改变旧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增强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因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体的阅读愿望。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激趣。话题自定,可以讲成语故事、可以说我喜欢的格言、可以说阅读概要……这样,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2)赏析片段激趣。教师在阅读中撷取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记》等,把它们做成“美味佳肴”,师生共同诵读、品味、赏析,来激发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3)开辟阅读专题激趣。阅读专题内容多样:可以是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的内容,如亲情专题、专题等;可以是关于学习方法技巧专题;可以是关于热点话题的专题……专题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学生只要听说上专题阅读,没有一个不满心欢喜的。

(4)组织活动激趣。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出黑板报、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与其苦口婆心讲解题秘籍、作文技法,不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顿悟。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阅读材料的指导。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教师要从阅读的源头上把关,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除了《大纲》推荐的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刊杂志,如《中学生语文报》、《演讲与口才》和《青年文摘》、《读者》等,鼓励学生订阅;向学生推荐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时代感强的哲理性精美短文;推荐优秀中外人物传记,并在班级开辟图书角,学生互相借阅,互通有无。

(2)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当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须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做好读书笔记的指导。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做好读书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注,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写心得笔记;指导学生改写、扩写、续写。天积月累,笔记就会形成一个资料库,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提升。

(4)注重古典诗词的阅读指导。古典诗词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老师可以从古代名句选讲、唐诗宋词赏析、古代散文选读等方面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为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积极拓展渠道,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品尝书香的美味,与书为友,相伴一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课外活动;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游戏活动

心理语言学指出儿童学话并不单是重复或模仿,而是不断地通过接触语言材料或在实践中与人交流而实现的。把语言规则“内在化”形或隐含的规则,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这是大脑处理新语言材料的工作原理,对外语学习似乎也同样适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内教学,也要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儿童在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中自然地学习语言。

活动可以分为几种,有课内活动,也有课外活动。其中课外活动还包括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最初是指由学校组织学生在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形式以外进行的教育活动,同时它也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外,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有效形式。

一、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意愿自主参与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比如有课外阅读、绘画创作等,而这里主要是指英语阅读活动。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学生将来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1)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其视野。

(2)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3)行之有效的参与成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保障。

(4)课堂导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篇章结构、主题思想、细节信息到文章寓意等多方面地理解课文。

(5)有效练习――拓展阅读能力的空间。阅读课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在关注课后练习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阅读,延伸课堂阅读。

(6)阅读环境。阅读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阅读的场所。阅读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阅读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意味着给学生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充分发挥学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资源的自觉性、选择性。

2.小组活动

这是各种普遍参与的持续性专项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比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话剧小组、英语配音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小学英语游戏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这种游戏活动能使枯燥、机械的英语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学游戏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学会与人合作。

在小学教育阶段,游戏活动应该成为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指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提高其心理综合素质。

3.群众性的活动

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具有普及性,形式上适合大多数学生,其内容也是大多数学生需要的。群众性活动的规模比较大,适合的活动内容主要为一次性的教育活动,如英语节。英语节是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发挥特长个性的一次机会,它由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组成,并整合其他学科内容。英语才艺大赛就是其中一项,英语才艺大赛融合了英语与音乐表演,给唱歌表演,跳舞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

二、实践活动活动的参与

课外英语的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在学校中,我们也要提倡这种现学现用,只有理论联合实际才能算是真正地掌握知识。在学校可以开展以下几种课外活动来锻炼学生对英语运用的能力和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乐趣。

1.校园英语广播

在课间可播放英语歌曲和歌谣。英语歌曲和歌谣大部分来自PEP英语教材,欢快的英语歌曲和歌谣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学生们置身于浓郁的英语氛围中,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英语走廊

可以分为Do you know ,Let’s guess, Children’s

story等几个版块,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学生们可以运用课间、午休、活动课等空余时间去英语走廊阅读。

3.英语开架阅览室

学校可以订阅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英语画报,如《英语辅导小学生版》,《英语周报小学版》等。学生们可以运用课间、午休、活动课等空余时间到阅览室里阅读。同学们每次阅读时要做好阅读登记表以防书籍有所损坏或丢失。

由于课时的限制,如果教师只重视对文化知识的教学而不注重课外的大教堂,学生的语言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各种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及运用语言的场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体现了个性化思想,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自主选择参与,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而且提高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J]

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童晰志”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市课后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我市课后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全面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要求,今年市政府将这项工作列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为此,市教体局组织有关人员赴河南省新乡市学习考察,并率先在市区小学试点,后逐步扩大范围,增加了市区4所初中和农村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明确18所课后服务工作试点学校。目前,学生参与率97.47%,教师参与率96.55%,基本达到了减轻家长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遏制有偿家教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1.坚持原则,有序推进。各试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阳光透明”的原则,就课程开设、服务时间、服务流程、服务费用等方面广泛征求民意,在充分征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的基础上,采取自愿原则开展。

2.课程丰富,彰显特色。各试点学校课后服务除设置作业辅导课程外,还增设了课外阅读和社团拓展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开展的社团拓展课程共分四大类,即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和文化类。

3.合理安排,服务周到。各试点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后,不超过两节课时间。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能基本完成当天作业,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阅读和社团拓展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4.多重保障,规范实施。一是制度保障。各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工作方案、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二是安全保障。学校和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严格校园管理,确保师生安全。三是内容规范。学校要求凡是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必须提高责任意识,对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进行严格规范。四是加强考核。学校将参与课后服务的辅导教师工作表现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并按实际工作量发给相应工作补助,所产生费用由财政补贴和学生家长共同承担,发放标准由家长委员会商定。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课后服务工作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但学生在校安全、离校交通安全等仍存在一定隐患;配餐等后勤服务跟不上;课后服务与学生就餐时间存在冲突;课后服务内容还需进一步细化、优化。

三、几点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各学校课后服务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做好教师劳务补助和表彰奖励等经费的测算与拨付,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完善安全保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校要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课程结束后的对接工作,要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课后服务期间学生私自离校、家长未按时接回或接送途中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

3.优化服务内容。为防止课后服务变相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应在服务内容上进一步细化、优化,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求知领域、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篇11

关键词:传统课外阅读 利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理想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136-02

人们习惯用传统课外阅读方式去看书,这样能帮助读者提高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有利于读者把信息转为知识。纸质阅读让孩子细细品味语言中蕴藏的含义,热别是精彩的环节或篇幅,更让孩子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还不用费电,可以很好地收藏,更传统更环保一些。信息技术经济时代,信息成了最有价值的存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信息技术课外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信息技术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也称“网上阅读”。其阅读方式主要有在线阅读和下载之后阅读两种。它让读者接触到的素材不仅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内容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弥尔顿说过“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丰富课外知识,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也可以锻炼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百科知识,这对语文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大有好处,还能锻炼阅读能力。

一、传统课外阅读方式不可丢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了用传统课外阅读方式去看书,这样能帮助读者提高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有利于读者把信息转为知识。纸质阅读可以保护视力,不用费电,可以很好地收藏,更传统更环保一些。读者只要掌握了信息的检索方法通过目录、文摘,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

传统课外阅读中的书籍有着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文化积淀,在经典性、阅读习惯、格调三方面,非信息技术课外阅读朝夕之间可与之相提并论。传统课外阅读的随时随地性以及阅读的方便性更是老少皆宜,当人们捧着一本书的时候,亲切感就会油然而生。在手指与纸的相触之中,似乎还带着油墨香味的纸张营造了一种阅读的氛围。尤其是那些一读再读的书,泛黄的书页,已经被嚼了无数遍的文字、承载了记忆中相伴成才的内涵。传统课外阅读则通过其纸质的载体可以给读者一种特有的书香气息,给读者营造一个静、雅、美的求知氛围,还能克服信息技术课外阅读非经典化、文化积淀等问题。

传统课外阅读让人们在手与纸的接触中之中,享受着文化的巨大快乐。你必须把阅读放慢,在一些奇妙的细部停留,感受那种丰富的精微,在这种阅读中,你根本没办法偷懒。而这与信息技术课外阅读所要求的恰恰相悖。传统纸质文本既可以随时变换阅读姿势,也可以随时调整阅读方式也不用担心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既安全,又自然。能让人拥有一种比较舒适的感觉,就算较长时间阅读也不感到疲劳,有利于吸收知识信息。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经济时代,信息成了最有价值的存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信息技术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信息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也称“网上阅读”。其阅读方式主要有在线阅读和下载之后阅读两种。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以前我们传统课外阅读通过纸质媒体,携带极其不方便,并且只有单一的文字或静态图像的表现形式,成本高,存取不易,查找繁难,而信息技术课外阅读克服了这些缺点,它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并且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合成,实现文本、数据、声音及各种图像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传播。它让读者接触到的素材不仅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内容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这样,读者可以产生极大的趣味。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信息技术及时、海量信息的特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的好处包括:

1.为了激发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与阅读教学有关的文本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处理信息资料以及辨别各种信息的真假是非的能力,并以此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教师通常会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和激发学生在课前课后利用对教材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性或拓展性学习。有时教师布置信息技术课外阅读作业,或由教师在班级博客中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和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文章和资料进行辨析和鉴赏,以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搜寻信息、信息分析、质疑等手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籍需要较少的存储空间,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电子书价格低廉,比纸质的传统图书要便宜得多,这是因为它没有印刷成本,存储率。电子书可以存储在您的计算机和手机里,您可以随时阅读你想要的内容,同时电子书籍不笨重,便携更容易。电子书籍的信息量大并且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合成,实现文本、数据、声音及各种图像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传播。它让读者接触到的素材不仅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内容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这样,读者可以产生极大的趣味。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3.增强了读者的主体能动性。信息技术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优势就是互动性,每个读者都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再像传统课外阅读那样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从而使读者思路开阔,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增强,增加读者作为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爱好。

4.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加快了读者查询资料与信息的速度,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便捷了读者的阅读,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信息技术的连通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读者之间跨越时空限制而互通信息,加之信息技术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使信息技术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而且计算机的存贮空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纸质载体无法比拟的。

三、传统课外阅读和信息技术课外阅读在信息技术理想关系

总之,在信息技术时代下,信息技术课外阅读将会进一步发展,而传统课外阅读也不可能消亡,二者必将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资源丰富,但良莠难辨,鱼龙混杂。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辨别和选择能力,为此,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指导。总之就是传统文本必然存在着一些信息技术文本所不具有的优点和作用,而读者在阅读上是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的,所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不能只注重于某一种文本而忽视另一种。因此在新时代的读者必须把两种阅读方式加以结合。对于青少年来说更要加强自身素质,处理好传统课外阅读和信息技术课外阅读的理想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元荣.网络文献阅读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4.

篇12

[关键词]小学图书馆 课外阅读 素质教育

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它是为学校教育科研、学生课外阅读服务的重要教育资源、机构。课外阅读不仅是小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查询资料、解决疑难、深化认识、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有效渠道。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实施,小学图书馆更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图书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是全而贯彻教育方针、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要求。

然而,当前图书馆课外阅读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指导图书馆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实践,谈谈对小学图书馆在优化课外阅读指导方面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1.图书馆是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基地。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感情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发展个性,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新课程对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图书馆应发挥其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保证学生阅读文献的品质,帮助学生建立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的中心,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人类在课本以外获得知识、营养、提高能力的基地。图书馆可以为小学生在各类比赛、活动中取胜奠定扎实的基础,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许多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为小学生自学成才、成长,成为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图书馆的以上特殊地位,我校领导也意识到了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是紧密相连的,因此率先提出了建设“文化校园”的理念,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竭尽所能让学生充分利用馆藏图书,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取营养,从名著中吸取精华,丰富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同时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

2.利用各种渠道推荐藏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们恬庄小学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向小学生推荐图书馆藏书,开展课外阅读指导,从而拓宽学生视野,培养阅读习惯。

2.1 利用图书馆宣传橱窗,做好推荐工作。定期向学生推荐图书馆的好书,使学生对图书馆资源有进一步的了解。小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差,阅读具有盲目性。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把好图书质量关,循循善诱,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则对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所以工作人员应对各类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2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我校曾对3―6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话访问,客观地调查和研究了当令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家庭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而后加以分析整理,因势利导。特别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分阶段进行推荐。第一阶段为1―2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和阅读能力都比较差,推荐以简单的童话故事和漫画为主,如:《三毛流浪记》、《小老虎历险记》等,让孩子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使儿童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同时,童话也愉悦了童心,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童话中蕴含的真普美成为发展孩子心智的一把金钥匙。第二阶段为3―4年级,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推荐的图书可以是《爱的教育》、《寄小读者》、《小思想家在行动》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用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阶段为5―6年级,以儿童文学和科普书籍为主,如《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隐形人》,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文学素养和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热爱思考的好习惯。

2.3 细化管理工作,强化馆藏资源的合理运用。我校拥有学生自己的图书室,藏书种类繁多、科目齐全,学生人人都有借书卡,图书室每天中午分年级开放,还定期向学生介绍最新书籍。学校班班设立“小书屋”、“图书角”,每学期初都会发动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源共享、流动循环阅读。学校还建议每位学生家庭都设立“读书角”,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按时阅读,督促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当然,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要尽力做到馆藏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运用。工作人员定期要向每班学生借书还书的统计情况,督促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所借图书,使学生的阅读资源扩大,同样促使这些图书资源能正常周转,充分利用好图书馆里的各种进步书刊去引导学生有日的地选择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好书,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渗透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这样,可使小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灵魂深处打上一个全面发展的烙印。

3.开展读书节活动,优化课外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当作风、比作帆,有了风、有了帆,船才能在大海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校一贯就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开展课外阅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结合学校大队部中心工作,我校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读书节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这类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通过情感体验感受文化熏陶,进而产生阅读欲望。具体实践如下:

3.1 进行阅读指导,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可以介绍各类有效的读书方法,如在给高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课时,可结合课文题材介绍他们课后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推荐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引起学生兴趣:对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先示范朗诵一段:对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型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而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如在推荐各种文学体裁的阅读方法时,可以从摘抄、

批注、质疑、欣赏、写读后感等多角度进行指导,并重点指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记录文章中精彩的语句段落,口积月累就能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而做好读书笔记,又是一次对所阅读文章的再加工思考,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3.2 固定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果。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减负声一片”的大背景下,我校狠抓落实、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特意把以前的四次早自习安排为语文大教育,而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喜欢的主要活动。为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还安排每周一节以课外阅读为主的展会课。另外,每天中午的大课间活动也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为了使学生阅读的时间落实到位,要求减少作业量以增加阅读的时间。在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总要宣讲我校的读书活动,使家长明确“开卷有益”,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种校内指导、校外延伸的读书方式和成果在我校历届读书节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了良好体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有益读物的兴趣,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通过阅读,我校学生的多篇文章也屡见报端,如,六年级学生俞婷婷写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文在张家港市“中国移动通信”杯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获一等奖:陈晨写的《大米“争夺战”》在省级刊物《作文大王》上发表,《小鸡争食》一文在省级刊物《语言文字周报》上发表;顾旭梅的《小树的故事》和王月的《“爱”》又先后在《作文大王》上发表:潘卓、徐艺楠、姜伟等同学在镇《“纪念胜利七十周年”》有奖征文中获一等奖,而潘卓同学还在市五年级学生当场作文比赛中获二等奖……

3.3 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更多的满足,学校定期在宣传橱窗或学习园地里不断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展评学生的优秀习作,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如:故事会、读书小报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一些高年级的读书活动竞赛,也可以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这样高年级学生起到了“标兵”作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3

【关键词】课外阅读 古典文学 《西游记》

当下,课外阅读的推进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笔者留心观察,课外阅读课近年来呈现出“儿童文学化”和“绘本化”的趋势,而鲜见经典类读本,尤其是古典文学类书籍,这使得小学生阅读的结构发生了偏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小学高年段学生读古典文学,合情合理,为什么课外阅读课上教师避而不选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古典文学作品小学生读起来有难度;二是课堂中如何教学有难度;三是非潮流所在。宋代大儒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是文章是要表达道理、阐释思想的。课堂也同样如此,课外阅读课的课堂应该兼容并蓄,不论古典还是现代,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课堂上教学。语文课堂之道就在通过短短的40分钟,迅速有效地给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窗。

一、为什么是《西游记》

1.母语情结。

“语文素养”是2000年修订版“大纲”提出的一个概念。有学者认为语文素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应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1]“母语情结”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情感支撑。四大名著,源远流长,其可读性不必赘述,仅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母语特质就应该选来为学生所读。

2.有趣易读。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趣味性最强,情节相对易懂,古白话文的表达也较好理解。北大教授白化文说《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2]其中的感悟,唯有读之,方可得!

3.初小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相较前三学段的要求,明显有一个较大的跃升。即将升入中学的高年级学生将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此时阅读《西游记》原著,易使他们对古典文学产生好感。

二、如何爱上《西游记》

1.读不懂就读不懂——自由读:放手去读,博客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程标准上写得明明白白。杜威曾提出:“教学起点应直接从儿童经验出发,并通过扩展、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人类文化知识。”[3]原著“厚”的篇幅、“文言”的表述、“繁复”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都让学生产生畏惧感。经笔者在博客上调查,初次阅读原著的某小学六年级的35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的初读感受是“读不下去”,而原因大多是语言障碍。

笔者又在博客里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主要关注如下:(1)《西游记》写作不是用文言,而是古白话文;(2)引导学生关注原著人物形象和少儿版及影视作品的差异。一段时间以后,35人中有22人觉得《西游记》原著是“有趣的”,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些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阅读得以继续进行。

用博客将课堂交流延伸至课前,打通了部分学生的阅读障碍,可贵的是他们通过交流习得了阅读古典小说的一些方法,这个“琢磨”的过程很有价值。还有部分学生带着困惑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真实有效。对于学生的“读不懂”,教者不必绕开,应直面教学中的障碍,选择最有效的办法。只要能将学生的课前状态真实反馈,便是教学的宝贵财富。

2.为什么是唐僧——抓典型:“揪”出唐僧,窥一见百。

《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天上地下、芸芸众生,选择什么情节和人物作切入点呢?唐僧!

选择唐僧作为切入点有两点设想:

(1)激发学生课堂交流的兴趣。《西游记》原著交流非同一般,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很有必要,所以以唐僧这个人物为交流的话题,意图是降低与学生交流原著的起点。

(2)引发学生对原文情节的关注。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在原著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西游记》衍生作品中的反差较大,学生稍稍接触原著中的唐僧,就会发现他在原著中的“特别之处”,从而会对原著产生很大的探究欲望。

用唐僧做引子,导入课堂教学:

师出示:阿弥陀佛,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师:你们想到了谁?

生:唐僧。

这样的开场白,自然而又有所指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停留在唐僧身上,从而很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3.原著更精彩——作比较:截取对比,凸显原著。

课前交流的博客中,一个学生问道:“我们已经读过青少版《西游记》了,为什么还要读原著呢?”这个问题问得太有价值了!怎样让学生发现原著的阅读价值呢?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西游记》开篇几回中有不少写唐僧的高僧形象: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彩。……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师:青少版也有关于唐僧出发前的描写。

出示青少版相关片段:太宗召见玄奘,让他穿上锦襕袈裟……文武官员齐声喝彩,太宗皇帝喜不自胜。

师:为什么读了青少版,老师还推荐你们读原著?

这一直观的比较,点到为止,让学生见识到了原著描写的细致、生动。读完以后,经过教师激励,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更有学生感受到了古白话文中的骈句的特色,自然地对原著产生了好感。不由地,笔者想到了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4.这堂课太好玩了——增趣味:经典影视,增色课堂。

视频的引入是如今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手段,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选择合适的视频,为课堂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才是要旨所在。

在一次课外阅读赛课中,笔者使用了《大话西游》中的片段,这是一部改编自《西游记》的电影,情节与原著已经基本没有关联,但是对于唐僧人物形象的解读却十分精彩。于是有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西游记》还被改编成另外一部作品,咱们来看一看。播放《大话西游》视频。

师: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在原著中发现唐僧很啰唆吗?

师生交流。

《大话西游》中的唐僧责怪孙悟空乱丢垃圾的片段可谓经典,它的出现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1)对课堂教学第二板块——领会唐僧俗人形象的教学起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教学板块清楚自然。

(2)让唐僧走下了佛坛,用形象的画面展现了他啰唆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原文。

(3)很好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和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被幽默的表演逗得兴致盎然。

课后,一个小姑娘走到我旁边,笑着说:“老师,这堂课太好玩了!”这是不是也有这段视频的功劳呢?

5.唐僧怎么会这样——探本性:高僧俗人,还原唐僧。

大多数人对于《西游记》人物的了解是从影视作品中得来的,包括这次授课的对象。他们对唐僧的初始印象是:一位善良的得道高僧。这节课上,就是要让学生见识不一样的唐僧,以至于他们在课堂上就直言:没想到,唐僧怎么会这样!

当唐僧得知比丘国王要用他的心肝做药引时,三藏战兢兢地爬起来,扯着行者,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

……

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学生分角色读完这段师徒对话后,大跌眼镜。唐僧虽然有时懦弱胆小,但毕竟是三藏法师,德高望重,没想到为了保命,竟然愿做悟空的徒子徒孙!学生被这样的片段所吸引。写唐僧,既有洋洋洒洒的高僧形象描写,又有幽默风趣的俗人形象叙述,这便是《西游记》原著!充满人性魅力!

6.博客中再见——接着读:博客呼应,课外延伸。

说实话,在课外阅读课中上《西游记》,是有很大压力的,这样一部厚重的古典名著,一堂课40分钟能做些什么?只能取其精华,点到为止,在短短的时间里,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就像给学生尝了一口绝世佳肴,并透露了一点烹饪方法,想吃?自己去做吧!博客让这堂课外阅读课没有随着铃声的敲响而终结,我们相约,接着读下去,把自己阅读《西游记》的感受记录下来,博客中再见!

三、爱上《西游记》

这堂课获得了南京市课外阅读赛课的一等奖,并受邀上了省、市两次展示课,得到了省市区教研员的肯定和鼓励。作为教者来说,很兴奋。更兴奋的是,笔者通过对授课班级的跟踪了解及博客的延续交流,了解了这样几条信息:(1)35名学生全部读完了《西游记》原著;(2)班级里出现了聊“西游”的热潮;(3)学生作文里出现了“文言片段”。

曾经和赛课评委组的老师交流过自己的上课感想,我说:“只要有一个学生能在这堂课后把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完,我就觉得自己的课是成功的!”当然,这句话只是代表了教者的一种心态,极期待学生能在教师充分施展教学机智的情况下,自由地从课堂中获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还有什么比学生喜欢读《西游记》原著更大的课堂收获呢?

【参考文献】

[1]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J].琼州大学学报,2005.1.

[2]白化文.古代小说与宗教[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3]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篇14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技阅读;方法措施

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物理科技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为我们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完成研究型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根本转变,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和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强化自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科学做好物理科技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一、构建良好的课外科技阅读环境

为高中阶段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物理科技阅读的环境,必须构建一个供阅读行为习惯形成的合理因素,

1.从教材中挖掘物理阅读的内容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物理特点、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历程。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科技阅读材料,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教材的外延,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将教材中涉及到物理学史研究的过程、物理人物、自然规律探索的经典事例、人类对物理研究的历史、物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机结合的事件等等编排成阅读参考目录,张贴在班级中,并附有参考的书目,以便供学生到图书馆进行查询或借阅,有时教师可将与其有关的科技图书直接搬到教室,如《科技物理漫谈》、《卫星与气象探测》、《地震知识》、《科技时代》、《电气化》、《物理与生命科学》、《诺贝尔获奖启示录》、《原子大爆炸时代》等等,摆到教室的临时书架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以有效地刺激学生阅读物理科技课外书籍的兴趣。

2.通过考试评价手段,促进学生阅读物理科技书籍

高中物理不仅知识丰富,而且与各学科交错的知识点也很多,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物理课外科技书籍的积极性,我们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及时将物理学史、物理人物志、物理规律研究与实验的过程渗透到考试评价中去,尤其是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自然知识,如,生命的起源、天气变化、力的本质及应用、运动规律中的化学、生理、数学等知识,虽然是简单的一个填空,一个回答,一个计算,一个人物的回忆与供述,但却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3.课堂教学有意渗透物理科技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深入挖掘物理教材自身的特点,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科研成果、重大科技发明融合于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例如,讲授力学时,联系我国火箭发展史,详细介绍动力学与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技术,重点介绍我国航天史及重大的载人成果;讲授热学时,引进地热的利用与发展,蔬菜保护地种植与栽培;讲授能量时,介绍三峡工程及地震有关知识,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及水能的综合运用,课堂科技知识的渗透,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后进行阅读有关的书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引导方法很好、

二、探索合适的课外科技阅读模式

1.上好一节具有指导意义的物理科技公开课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使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有序、合理地发展下去,必须形成物理学科教学特有的特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为此,在物理教学的每一个单元,都精心设计一节具有阅读指导意义的公开课,有效在调动了学生课外科技阅读的积极性。

如,讲授完热学这个单元后,我们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和热分子运动理论。将目前世界地热能源开发的最新科技成果,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建设中地热的开发,分理论基础、应用模式、开发前景和科技创新四部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后,反应强烈,多数学生写出了观后感,通过应用和科技的再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分子运动理论的理解,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认识现代技术,怎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是如何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将中央电视台每周的科技时代,科技探索,科技苑,农业博览,探险等挂在学校网上,供学生观看和欣赏。

2.设立课外科技阅读系列讲座,定期进行科技小论文评选

每学期,物理教师要人人都举办1-2场物理科技讲座,新学期开始我们就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将课题、讲座题目、科技领域、最新成果分类安排专讲教师,教师在通过组织材料、进行课件制作、素材剪集准备完毕后,定期开讲,讲座结束后教师都根据讲座的主体内容,向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科技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参考,并做出科学指导。

在举办物理科技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型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小论文征文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评选,有的学生3年内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3.将科技阅读与科技发明创造、科技课外活动小组有机结合

结合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成立了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制作与生活、农业、生产和服务有关的科技小产品,进行科技发明与创造,不断完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

如,力学小组,根据我县蔬菜高温大棚的现状及结构特点,积极开展力学结构研究,尤其是大棚承重力学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建设,热光学小组,积极结合蔬菜高温大棚的透光性情况,进行透光及光照研究,不仅提出了改革大棚结构的形态,提出了提高后坡结构的改革办法,加大掩盖体的厚度及改变掩盖体的质量等重大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