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概念范文

课外阅读的概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1: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的概念

篇1

【关键词】新概念 初中生 文化 学得 习得

近年来,许多学者纷纷表示,应该为初中阶段的学习者增加课外的阅读量,以增加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没有那么紧张,还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者正是了解世界、发现世界的重要阶段,多做阅读有利于学生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在许许多多的课外阅读教材之中,《新概念英语》教材以其大容量的文章和词汇,正是初中课外阅读的最好选择。

一、《新概念英语》教材

《新概念英语》教材是亚历山大和何其莘合作编著的英语学习教材,这本教材于1997年10月由外研社正式出版发行。其后又多次再版,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大多数为新版本的《新概念英语》教材,在新版中融入了更过的现代流行元素,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新概念英语》与传统的小学、中学的教材按年级编著的方式不同。《新概念英语》教材是以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编写的,按照又易到难的顺序教材一共分为四册。第一册为初阶基础,是方便给一些想要迅速掌握英语,并想要进行简单对话的人所准备的。第一册也通过144课的讲解,接近2000个词汇的学习,以及的生动的对话形式,使学习者对英语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第二册为实践与进步,不仅在词汇和短语上新增加了2000个左右,在语法上也做了更深入的讲解和补充。第三册为技能与培养,主要是在前两册的基础上增加词汇量和语法点,以及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本教材主要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第四册为流利英语,主要是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主要使用与大学生学习。

二、《新概念英语》教材特点

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教材?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是一个众说纷纭、界定不明。但是总结一下前人对于好教材的观点,无外乎实用性、易学性和外延性。而《新概念英语》教材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三个特点。通过学习这套教材,学生可以在学得和习得的双重作用下了解英语、掌握英语知识点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

1.实用性和易学性――语法、词汇上的学得。《新概念英语》教材作为经典的英语学习教材,其实用性和易学性是其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其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渐进性学习更是让很多英语学习者受益匪浅。在《新概念英语的》一、二册中,不仅介绍了最常用的语法知识点,还编入了适用于初学者的英语常用词汇。《新概念英语》这样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初中的学生。

《新概念英语》教材第一册有144课、第二册有96课。第一册主要以使用的对话为主,在对话中询问价格、意见等。第二册则是以短小的故事为主,这些故事并不是讲一些大道理,而是像日记一样,描述的都是生活中的情景。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们的写作角度,还通过书中对书信、便签等实用性写作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这两册的教材都是非常使用的辅助教材。作为初中生的辅助教材更是能补充初中原有教材的语法和词汇上的不足。同时课文的内容很短,每一课学习起来并不是很费时间,这也是《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的优点所在。

2.外延性――文化上的习得。《新概念英语》除了在语法和词汇上对学校教材加以补充,更是在文化习得方面做了大量的补充。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人会说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只学习了语言本身,而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一无所知。正如萨丕尔曾在其《语言论》一书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所谓习得就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对所学习的目的语的文化形成图示,这些图示会由于母语的正负迁移作用而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形式有所偏差,但是整体的文化概况还是相同的,而这些偏差也会随着学习者不断深入的学习而逐渐调整。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对目的语文化的习得过程。

《新概念英语》的优势就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再现了英语国家的生活状态。例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就有个人对明信片的感觉,愚人节,卜算未来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的介绍,从中就可以看出此教材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因为多是以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某一个问题的,所以英语的文化也就渗透其中。中学生可以通过读这些小故事或者是对话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从而在脑中形成英语国家的文化图示,这对于学习者将来的英语学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很多教师非常了解《新概念英语》教材,甚至有些教师本身就是这本教材的受益者,但是如何将教材融入到现实的教学环境中,这便成了一个难题。作为课外阅读的教材,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外阅读。

1.讲解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由老师授课的形式,就相当于在原有课堂教材的基础上加上一本教材。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新概念英语》教材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因为《新概念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较多,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完全可以一课一课的逐步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掌握。

2.随堂练习方式。《新概念英语》上市也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对的,其同步练习册也纷纷上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同步练习册中与课堂所讲知识点相同的部分来作为随堂测试或者练习。虽然目前课堂教材也有很多配套的随堂练习册,但是很多题目只是将课文中的原文拿来出题,这样在题目在新颖度和变化上没有什么测试效果。如果拿《新概念英语》教材的同步练习册作为测试,新颖度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可以测出学生对课堂只是的掌握情况。如果效果并不是很好,还可以通过对《新概念英语》教材上相同知识点的课文进行讲解,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课后作业方式。《新概念英语》不仅可以作为课堂的课程或者练习,还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因为《新概念英语》教材是一本非常出色的自学教材。学生们可以在课后,理解课文、做练习。然后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作为初中的学生,如果老师不布置任务或者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自觉完成这些内容。因此,《新概念英语》教材要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

4.提高学优生或者帮助学困生。《新概念英语》教材有着自己独立的知识点编排体系,这一点虽然与现学教材不冲突,但是在构建上却是不相同的。这样的一套不分年级,只依据知识点难易程度排列的教材对于学优生和学困生都有极大的帮助。目前,英语的普及化,也使得大部分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学完了课上的内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知识一个复习和巩固的过程。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些学优生,他们成绩优异,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非常不错。但是一味的反复学习同一本教材对他们来说并没有更多的益处。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以《新概念英语》教材作为课外阅读就给了他们提高自己的机会。相对的,学困生也是一样,由于编排的不相同,《新概念英语》教材作为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困生系统的学习英语,从而达到跟上课堂英语进度的目的。

四、新概念辅助下的不足

《新概念英语》教材虽然有着不错的口碑,但是这套教材也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之处。

1.《新概念英语》的内容丰富,也正是因为其内容丰富使得学习者不可能在段时间内迅速掌握。虽然总所周知学习语言并不能急功近利,但是仍然有很多学习者希望可以速成。在这方面,《新概念英语》教材就很难满足速成学习者的需求了。

2.《新概念英语》教材虽然是一本以自学著称的英语教材,但是要想深入学习还是需要老师或是视频来讲解的。但是这就给老师嗲来了更大的压力,教师急需要准备课堂教材的内容,还要准备《新概念英语》教材的内容,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最后,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学生的自觉性就必须考虑在最终效果之中。

五、总结

篇2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如: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奇特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们津津垂听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并告之学生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吸引,纷纷主动阅读。教师还可利用师生交流读书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还可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这样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阅读书籍。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地阅读,也是不行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书,还要引导他们会读书。

1.选读法

即选择适当的书籍。课堂学习是主要,课外阅读是补充。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不能让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互冲突,更不能喧宾夺主忽视了课堂学习。选择课外书籍主要依据应是:思维健康;内容与学科结合;适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他们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据此,课外阅读可主要采用捕鱼法和寻根法。捕鱼法即是:阅读时撒开“鱼网”,捕获阅读中所遇到的新知识新概念,这样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寻根法即是:阅读中把握住知识概念,继而寻求对这些知识概念的阐释、运用等。这样可达到帮助理解学科知识的目的。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写作法

写既可强化记忆,又可进行知识积累。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及时地把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新知识新概念,佳词妙语等摘抄下来,还可以写下学习体会、感想评论等。阅读文学作品后,还可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模仿性、创新性作文练习,以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深入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自己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通过举行故事会,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到的精彩内容向大家作介绍,进行交流汇报。佳作欣赏会就是通过优秀诗文朗诵、竞背、内容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中搜集的优美文章和精彩片断进行赏析交流,这样可以深化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编辑、评比手抄小报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知识的归理,梳理,还可以激发阅读的热情,锻炼学生编辑、选材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书知识竞赛从推荐的课外读物中,选取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让学生在竞赛比赛活动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巩固阅读效果。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外阅读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70-01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然而为了满足中考的考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保证对基本规律、基本概念的讲解,这就导致许多有关物理学前沿的理论发展、近代应用、生动感人又给人以启迪的物理学史等都不可能一一介绍。而学生在假期里也要一直忙于完成作业,很少进行课外阅读,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而偏颇,学习乏味而被动。

物理课外阅读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是课外阅读的依据和指导,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物理课外阅读,能够重温若干年前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和规律,还能近距离地体验物理大师们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以及科学的思维推理模式,从而受到启迪,激发起探索世界的无穷欲望。结合《物理课程标准》理念和一些亲身实践,下面笔者从以下几种途径来探讨初中物理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1 从教材资源中挖掘物理课外阅读的内容

初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物理特点、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历程,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科技阅读材料。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设有“生活・ 物理・社会”与“信息库”两个阅读栏目,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生活・物理・社会”与“信息库”栏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的能力。

2 有选择地阅读通俗易懂的物理杂志或著作

笔者向大家推荐以下几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物理杂志或著作:《初中生世界》(物理版)是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教育报刊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初中学生的省级教辅类刊物,该杂志依据物理新课标的知识点为编刊重点,辟有重点辅导、难点辨析、解题指导、试题讲析、科技之窗、发明史话、诺贝尔奖的故事、生活物理、趣味物理、创新与探究等栏目。

曹天元的著作《上帝掷骰子吗》就是一本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这本书会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物理世界奇遇记》原版是1965年由著名科学家、卡林伽科普奖获得者乔治・伽莫夫把他的两部早年代表作合并补充修改而成,书中通过一个普通市民汤普金斯先生在梦中的奇遇和一个教授的若干篇演讲,介绍了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主要领域――相对论、量子论、统计物理学、原子和原子核结构理论、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论等。本书文字幽默生动,深入浅出,非常适合中学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

香港著名物理教师王秉谦的著作《趣味课外物理》,他把多年来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学习物理的经验以通俗有趣的形式写出来,在补充学习课内学习之不足。它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的错误和忽略的问题,利用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加以对比分析,从而有效地帮助解决疑难;它将一些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定律和公式通俗化、生动化,针对学生容易犯错误和忽略的地方,提点和评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物理的方法。

3 借助于网络有效的进行物理课外阅读

Internet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为物理课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术师”,能在瞬间将古今中外的许多与物理相关的内容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物理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并切实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广采博闻,开阔视野。但对与初中生而言,需要有选择性的阅读一些与现代生活、经济建设息息相关的现代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通过对“物理・技术・社会(PTS)”类知识的阅读,能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了解物理科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知道我们身边充满物理现象;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知识的阅读,能使我们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益于拓展我们的知识面;通过物理学史类知识的阅读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思想方法及科学家为之付出的心血,对优化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思维品质有积极意义。

其实,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有很多假期,算起来共计约160天,毋容置疑,这些假期为开展物理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平时的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教师也可以灵活地指导初中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正如英国著名政治改革家和道德家斯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书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社会里,让我们置身于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之中,瞻仰他们的风采,亲沐他们的行谊,聆听他们的言论,坐育其间,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吸取他们的经验,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融进他们匠心独运的幽美意境之中,如沐春风,一生都受用不尽。”

参考文献

[1] 陈波波,黄晓琴.物理学习中的“博客”辅助课外阅读[J].物理教学,2010(4):15-17,22.

[2] 黄网官.居里夫人教孩子们学物理[J].物理教学,2010(4):30,62.

篇4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广大一线教师也采取了各种方法落实学生对这些篇目的阅读,但收效并不乐观。有些专家和老师通过实际考察发现,当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无序阅读”的潜在危机。当代中学生“正在经历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重要转折时期”,但他们阅读中“轻视思想、崇尚感觉、轻视严肃、崇尚调侃”,清华附中的赵谦翔老师这样评价现在高中学生的阅读:“一方面是不爱阅读,迷于网络和游戏;另一方面,即使阅读也多偏爱轻松的武侠、言情,而回避严肃、深刻、感悟人生的作品。”

这种“无序阅读”容易放大社会时尚方面的消极影响,影响心理发展不成熟、不能自我控制的学生,他们很容易在这种缺乏科学指导的阅读中吸收不健康的思想,甚至误入歧途。

于是,在新课程框架下,有识之士提出了完全不同于“时文阅读”和“流行阅读”的“时尚阅读”理念,这是以“现代阅读观”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一种新概念阅读,是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内容的娱乐性与时尚性、动机的功利性与刺激性、方式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的现状而提出的,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发展性和审美性的阅读内涵。那么,在这种“时尚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该如何指导现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确立“时尚阅读”理念下课外阅读的目标

阅读的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素质提高的过程,学生的个性、人格、气质等等,相当一部分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时尚阅读”理念下的课外阅读,不仅要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慧,还要确立使学生在这种阅读中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目标。

(一)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精神信仰

当今社会,中学生所身处的,是未免有些混乱的阅读环境:精神信仰逐渐失落,欲望符号大肆流行,精神底蕴缩减为感官享受。这样严峻的形势要求教师探索一种能有利于树立学生崇高精神信仰的阅读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力量的有力支撑,使他们由衷地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

(二)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时尚阅读”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是健康而纯洁的向善的、启智的和审美的,能使人得到一种更加真实、全面、深刻、有力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阅读。任何一种阅读都应在舒展的状态下,使学生的心灵长出积极向上的精神之树,上面结出的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直之果,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咀嚼生活、举而图强、乐而忘忧。

(三)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教师应从发挥文学作品的价值作用、育人作用、美感作用和迁移作用的角度出发,在“时尚阅读”理念下,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真善美的阅读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健全完善的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素质的最高层次,也是中学素质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风气,是一种规范,一种导向,一种陶冶,它能催人奋进,优化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逐步达到人格健全完善的程度。

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在阅读中不断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课外阅读,让灵魂受到美的熏陶,让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明确“时尚阅读”理念下课外阅读的实施步骤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是一个封闭圈。它以传授知识、应对考试为中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时尚阅读”理念下课外阅读的实施,必须走出这个封闭圈,在语文教学的课外,将“时尚阅读”的时代性、开放性、发展性和审美性,通过多元的途径,适时适量地加以渗透。教师要以多元的理念、多元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来开展多元的阅读。

(一)转变传统阅读观念,确立“时尚阅读”理念

要推进“时尚阅读”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我们必须变功利目的的阅读为发展的阅读。摒弃以往唯考是图、急功近利的阅读目的,从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长足进步的阅读;变休闲娱乐的阅读为赏析的阅读,进行旨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阅读;变单一死板的阅读为多元的阅读。让学生摒弃以往一元理解、标准答案的阅读意识,从尊重和提倡多元认知的角度出发,承认多元理解,进行旨在形成独立创新意识的阅读。

(二)师生合作,精心选择“时尚阅读”理念下课外阅读的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师应根据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审美情趣,向中学生推荐适应其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读物。教师要适当注意学生的口味,选择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或结合社会热点、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材料,以期达到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并以此奠定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三)明确“时尚阅读”理念下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时尚阅读”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概念阅读。曾祥芹先生提出以下策略可作为具体指导阅读的方法。

1.要定向择优的“选读”,而不是盲无目的的“漫读”。信息多源、信息多变、信息多歧的阅读背景,读物数量的无限性、质量的差别性和阅读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少年读者漫无选择的阅读通病,决定了学生课外阅读和校外阅读特别需要提倡“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

2.要广泛涉猎的“博读”,而不是拘于一隅的“偏读”。要求学生“博约结合”,走文理兼通、全面发展之路。不能犯单凭兴趣的“偏读”病。

3.要整体感知的“意读”,而不是肢解文章的“析读”。必须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发扬意会性阅读的优良传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言语体式的整体感知出发,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局部分析,达到对整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正确结合。

4.要注重积累的“诵读”而不是没有记忆的“白读”。从“朗读涵泳”的优良传统出发,让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多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多积累一些终生受用的文化知识。

5.要质疑问难的“攻读”,而不是食而不化的“吞读”。为培养阅读创造力,更要从被动的“接受式阅读”起步,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发展,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6.要勤于表达的“写读”,而不是单纯吸收的“新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强调“表达性阅读”,既关注阅读吸收中的倾吐,更重视阅读吸收后的倾吐,即阅读的深化。

7.要知行统一的“活读”,而不是只管认知的“空读”。下大力气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创造力,实现文本向实际生活的迁移,完成有字书向无字书的过渡,将阅读吸收的精神营养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量。

8.要一目十行的“快读”,而不是逐字逐词的“慢读”。在精读、略读基础上实施和推广快读训练,养成与朗读、默读配套的“视读”习惯。让学生不仅会“点式阅读”,还会“线式阅读”,更会“面式阅读”。

总之,“时尚阅读”理念下课外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并不是那种单调、枯燥的死读、傻读,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如果能够最佳程度地优化组合,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扎扎实实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崔秀兰.注重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篇5

毫无疑问,文学圈是核心概念。根据丹尼尔的描述,笔者以为其所说的“一小群”与当前英语课堂上的小组类似,一个小组的成员即可成为这一小群学生(当然也可以是课后自由组合),“读一本书”保证了这一小群学生能够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深度研讨”“,圈”即“群体”,是学习的主体体现。课外阅读是文学圈在本研究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情形来看,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能力提升更多地发生在学生课后的英语意识与英语交流上。但第二语言的学习又决定了学生不大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情境,而文学圈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情境。这样,将文学圈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利用前者促进后者的情境,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亦为实践奠定基础。

二、精设步骤,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途径

有了上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到实践中,文学圈又应当如何应用呢?笔者通过研究,寻找到了重要步骤。一是基于共同爱好,共选一本书,共建一个组。在学生进入初一时,笔者就注意帮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基于文学圈的思想,笔者推荐学生以《悦读联播》作为阅读材料,并根据自己的朋友圈去初步形成阅读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建立的阅读圈中成员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调整,让阅读圈成为文学圈。这样,通过一本大家都愿意阅读(这一点很重要)的书,将文学圈形成。二是围绕一个话题,从文学解读的角度深入阅读。笔者以为文学圈是离不开对文学的研读的,尽管初一学生能力有限,但这样的要求可以给学生培养一种意识。从英语行文特点的角度去阅读,去理解,然后在文学圈内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不只是浅显的“读”的层次,更能抵达理解、运用的层次。值得强调的是,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局限于学生理解后再交流再应用,因为语言有一个特点,即其有可能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三是教师适度介入。课外阅读从时间角度来看,发生在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之外,但其与课内学习应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在学生的文学圈当中发挥着指导的作用,尤其是《悦读联播》中概括出来的二十多个话题与中学英语学习有不少一致的地方,那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泛读、精读,并且由教师适当点拨与提醒,就能有效地为课内学习提供前置性铺垫或后置性重复。总体来说,只要保障了以上三个步骤的衔接与完整,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得文学圈能够成为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有益途径。

三、反馈评价,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保障

还有一点必须着重强调,那就是对文学圈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时的反馈与评价。事实证明,完全自由的课外阅读,作用是不大的,至少指向性是不强的。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文学圈方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对其提供反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方式的指导。以《悦读联播》为例,其图文并茂,而初一学生的注意力还不那么容易集中,因此学生在“圈”中阅读并交流的时候,往往重点难以一致,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阅读提供指导,告诉他们重点是什么(一般是英语语句及其蕴含的英语表达习惯),图片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主要是形成表象、增强记忆)。根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指导持续一个月左右,就能让学生形成习惯。二是阅读内容的指导。由于是课外阅读,学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指导,如任由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有可能形成的是一个机械学习的过程。而如果教师能够在研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在阅读内容上形成一个方向上的指导,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比如说读《悦读联播》时,每一个主题的指明,及其与课内学习可能的联系点等。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流行文化;课外阅读;中学生

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让语言界人士大吃一惊,也让那些饱读诗书、博览群书的考生们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惊讶、感叹、赞扬之余人们发现:语文教学再也不能囿于传统的教学思路了,把学生引向天地更为广阔的课外,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在拓宽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河北张孝纯老师曾提出了“大语文教学法”,强调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因为在社会生活中,电视、电影、电脑、书籍等无一不涉及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像定义“大语文”的概念那样,今天我们可以定义“大阅读”的概念,即它是人类通过文字、图像、画面、声音获得信息的过程,“阅读”的对象不但包括书籍报刊,还包括电视、网络、歌曲等,其手段不只是通过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总之,“大阅读”是一个通过视听途径获取信息的过程。

一、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特点

所谓流行文化即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音乐、诗歌、散文、小说等等。目前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情况到底如何?为此笔者利用教学机会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有以下特点。

1.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量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天平均阅读的时间不能确定。

3.学生阅读目标比较正确,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动机决定着不同的阅读效果。绝大部分同学进行课外阅读的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动机不纯,阅读目标不明,这一点不容忽视。

4.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方法失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不做笔记,而且阅读没有计划,可见,中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消遣性、随意性。

5.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广泛,但有新特点。阅读品种非常丰富,但是和前几年相比又有新特点:现在学生最喜欢、最关注的是科幻类、卡通类的题材,而不是我们想象的青春杂志。

二、造成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教育的重压下,面对着繁重的学习负担,同学们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

2.一部分老师和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多读对考试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参考资料和习题;另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虽已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忽视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

3.中学生自身理性分析能力还不够,喜欢凭着自己的兴趣阅读,对今天鱼龙混杂的文化市场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易于沉迷于一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之中。

三、流行文化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

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那么流行文化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哪些益处呢?

1.阅读流行文化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其次,阅读流行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缺乏深度或者是语言干瘪苍白、肤浅无力的情况。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信息量太少,对生活缺乏认识,如果学生每天都能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联播》《新闻30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那么他们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写作素材也就多了,也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新颖、有较强生命力的文章了。

2.阅读流行文化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不同,它不受形式、时间的约束,不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学生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对阅读对象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师帮助学生走出阅读误区的做法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阅读流行文化的误区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高效和有序呢?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指导和调控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帮助中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流行文化的目的。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如果仅仅满足于娱乐消遣,那么阅读的水平只能停留于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更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调动中学生课外阅读流行文化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或是不太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应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或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或是潜移默化地感染,让他们知道课外有效地阅读流行文化,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品位,选择适当的阅读范围和种类。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流行文化中学生很容易接受,但不是流行文化的每种形式都适合中学生,一些科普读物、贴近学生心理的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美的杂志、影视剧、歌曲、散文以及一些优秀的名人传记都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

4.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计划的,只有不足10%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更不必说写阅读报告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有关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故事会、知识竞赛、作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课外阅读流行文化的交流,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科学的阅读习惯。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聚焦“减负”之际,许多学校将课程安排作了重新调整,学生的自修课、活动课增多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也明显增多了,学生有了大量进行课外阅读的可能,真希望每一位学生进入自由阅读的海洋,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乘风破浪、远航的船长。

参考文献:

[1]许翊.“向生活开放”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7).

篇7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英语课外阅读运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60-02

英语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心理、认知和情感的语言解码过程,它涉及在篇章、句子和词汇三个层面理解所需的英语知识、了解世界的知识或日常生活常识等,运用多种方式思考和解读书面语言所传递的各种意义,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在情感和观点方面进行交流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阅读无论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都十分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然而,英语阅读课却是英语教学中饱受诟病的薄弱环节。因此,英语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及教学界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 支架式教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伍德、布鲁诺等人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搭脚手架的教育概念。支架即脚手架,原始建筑业的专用术语,指建筑施工现场为方便工人操作搭在外墙以及层高无法施工地方的暂时性支架,施工完成之后拆除。伍德等人最先借用这一术语用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能力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提供的有效帮助。借用“支架”这一比喻进行的教学就是“支架式”教学。罗森塞恩认为,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帮助学生解决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提供帮助、支持的过程。普莱斯利将支架式教学模式看作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二 当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调查和发现当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于2012年对普洱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最终收回251份有效问卷。经过细致地分析和研究,笔者总结出其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1.阅读课时少,课堂教学仅关注教材

作为专业基础课的英语阅读在课程设置上所占比重较小,仅为每周2节,因此,阅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和大纲计划,把仅有的课时都放在教材的讲解上,满堂灌,很少有教师把课外读物带进课堂作为辅助材料。

2.课堂阅读时学生过分依赖词典和教师讲解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早已习惯了课堂阅读时随时查阅词典或电子词典,有的甚至过分依赖教师的生词讲解,所以对自己猜词的能力没有多大把握,这就影响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有时尽管没有遇到太多生词,但对相关背景知识缺乏了解,也难以读懂材料内容。

3.词汇量小导致对课外读物有畏难情绪

因为没有养成猜词的阅读习惯,仅凭学生平时累积不多的词汇,在完成教材的阅读任务时已经相当吃力,更别提扩充课外读物,对此,学生普遍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特别是阅读英文原著和科普性文章时,学生的畏难情绪最严重,根本坚持不下来。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阅读课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针对无法改变的课程设置,教师不妨转变思维,充分利用和开发第二课堂――课外阅读,而支架式教学无疑将为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 支架式教学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运用实践

课外阅读由于其不可控因素太多,因此不太为广大教师所看重。但若能因势利导开展有效的指导势必对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入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尝试性对普洱学院2013级英语专业本科3班学生实施支架式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搭支架

围绕课外阅读活动的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将活动任务分解,并建立整个任务的概念框架。教师首先搭建任务支架(以阅读任务为目标导向)和材料支架(提供可供学生开展阅读任务活动的课外读物的背景知识,练习的作业和任务形式)。确定了任务的概念框架后,教师着手从搭建情感支架来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了解影响课外阅读有序进行的因素,从而确定阅读目标的结构与层次。为学生构建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任务所需的概念框架。笔者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将课外阅读任务分解(阅读材料的确定;阅读材料的背景和文化知识收集;阅读计划;读后感撰写;读后的剧本创作和舞台剧的编排与表演等若干小任务),并建立整个任务的概念框架。具体步骤为:第一,确定阅读小组的人数和组员组合形式。第二,指导小组成员根据对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来确定各组的阅读取向。第三,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详尽的作家及其作品概要的资料,确定各组的阅读作品。

2.进入情境

如何让对课外阅读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对阅读作品产生兴趣,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笔者首先在课堂上对课外读物如文学作品发展的各个时期(如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烂漫主义时期和维多利亚时代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邀请学生将它们与现当代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比较,逐步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阅读兴趣情境。然后,笔者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将阅读任务科学地划分为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的问题情境产生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篇章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最佳的问题情境是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情境,也是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相关联的问题,如作品的名字告诉你了什么?作者为何如此命名这部作品?如果你是作者你将如何给它命名?作品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故事因何而起?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最终是什么事件导致了故事的?故事是以大团圆结局还是以悲剧收场?这些问题都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兴趣和动机,同时这些问题也成为了一种特定的学习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学习活动。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于教师来完成课外阅读任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特别是行动小组内的互助学习效果。在为学生建立整个阅读任务的概念框架,创设好吸引阅读的问题情境后,笔者开始逐步淡出课外阅读的任务活动,即开始拆掉部分的脚支架。利用已规划好的层级分明的阅读细化任务,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大胆探索文学作品。同时利用各种媒介(电子邮件、QQ聊天和手机短信的形式)及时跟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并为某些有阅读障碍的小组或确立阅读目标,或提供问题情境方向,亦或是提供探索该作品所需的概念框架、阅读技巧、作者生平及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等辅助知识,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阅读疑问并寻找解决途径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读后感撰写与剧本创作等阅读任务。

4.协作学习

采取行动小组的协作式学习能较好地克服学生的学习焦虑和阅读畏难情绪,充分利用同学影响和学生学习的学习规律为创设情感支架提供有力保障。在独立探索阶段,教师角色将逐渐淡出,但为了确保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把支架功能逐步转移到小组中有能力的学生身上。笔者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甚至在阅读任务设置上有意识地强调有能力的学生在合作中的支撑作用。在同学的影响,支撑和监督下,小组中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地投身到阅读活动中来。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分享彼此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沟通协作能力。

5.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的效果评价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制度化评价体系。相比较而言,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的综合考查。在评价标准上更重视个体差异发展,提倡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以充分反映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不同的水平差异。在方式上更重视过程评价,即教师应适当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入评价部分,不一定要评出优劣,而是要就学生的表现,阅读任务完成的情况给出客观、中肯的点评,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实践中把教师、学生个体和学生团体都设置为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也采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三者相结合。评价内容上,笔者主要考查学生对任务的投入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在阅读任务中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等。

通过一学期的试点教学,英本3班的学生在阅读兴趣上有所加强,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克服了阅读文学作品的焦虑和畏难情绪。甚至有部分学生因为较为出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能力而被推选为学校文化月的才艺表演和圣诞晚会的直通节目,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激发了学生的专业优越感。

参考文献

[1]Spratt,M.,Pulvernes,A.,and Williams.剑桥英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一、不打无准备的仗,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准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的阅读准备,能够让学生“抢跑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缺乏立体、严谨的思维习惯,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准备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长期的阅读准备习惯(词汇累积;句型摘抄;优美文段记录)、掌握快速的阅读准备技巧(如:找标题、找关键词、找关键句)。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 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时,在开展阅读学习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阅读需求,做好阅读准备: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的是“finding way”这个主题,于是笔者先让学生复习、学习与方向有关的词汇:“right”、“left”、“east”、“west”等;接着笔者让学生温习祈使句:“Excuse me,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等;最后笔者让学生积累表示地点的词汇:“station”、“cinema”、“park”、“hotel”等。经过这样的准备,学生已经基本具备顺畅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了。能读是会读、想读的基础,做好阅读准备是学生一切阅读活动的开始,教师应当十分重视。

二、不走无目的的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任务

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难度逐渐加深,不仅词汇量增多,语法难度增大,而且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文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与条理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的英语水平与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割,分阶段、分时段地进行阅读,促进自身阅读效率与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 A Unit 5 《Going shopping》这篇文章的阅读时,笔者围绕大纲知识点引导学生制定了这样的阅读任务:先让学生从文段中找出一句跟“going shopping”主题有关的句子,有一位学生找的句子是:“I want you to go shopping with me today.”接着笔者让学生从这句话中尝试分离出句型成分,学生几个人一组讨论之后回答:“其实是I wantto do sth 这样一个句型。”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句型;学生再思考,随后回答:“I would like you to do sth这个句型跟它很相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知识点,在知识点分析中得出概念,在概念的探究中温故知新,层层递进不断积累新知识,获得新体验,最终提高阅读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每学必疑勤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总结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春期是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自我逐渐发展并成熟,已经具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授学生阅读总结的技巧(如以What、When、Where、Who为主线,建立思维结构导图),及时进行阅读总结。

篇9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识字的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阅读水平提高,不但可以让小学生积累课外知识,还可以加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文学素养得以提高。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爱闹是天性,对读物的辨别能力差,容易少读、偏读。因此,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语文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对人文性的挖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慢慢感受与领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然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1)缺乏图书

书籍是小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出现了不均衡。因为经济不平衡,使原来就并不富裕的农村孩子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就没有多余经济条件投入到图书资料上,他们的阅读机会更少。另外,在一些大型书店和市场,关于少儿读物少之甚少,小学生的阅读环境不佳。

(2)缺乏充足的阅读时间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应试教育仍占主体地位。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小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试卷。家长与教师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给学生布置大量题目,让他们上辅导班,休息时间很少,课外阅读成了奢望。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电器在农村逐渐普及,电视与电脑走进家庭,小学生对动画片、电视剧、综艺节目更感兴趣,更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3)阅读质量的偏差

部分农村小学生虽然也会读课外书,但是他们涉猎的课外读本一般是小学生优秀作文、课外辅导资料等,小说、诗歌、散文等少之甚少,对开阔眼界的作用甚微。一些学生为完成任务进行阅读活动,对资料内容只摘取与题目有关的,对阅读书籍所涉及的背景与意义缺乏了解,降低阅读质量,违背阅读陶冶小学生情操的初衷。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笔者结合农村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1)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主动阅读。小学生认为语文就是课内学习,对于课外阅读根本没有概念,也不了解课外读物的有趣之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以向学生推荐《西游记》。老师可以时不时地在课堂上提出有关课外读物中的问题,并且引起他们的思考,问他们课外书里的优美词句,从而让他们自觉阅读,也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可以让他们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树立学习信心,最后对阅读感兴趣。

(2)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沉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没有时间进行阅读活动,因此,农村教师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安排时间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也要在课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不留到课后,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明白,减少课后复习时间,并获得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其次,教师要积极组织班级阅读活动。如可以把一星期的某节课设定为特定的阅读课,教师可把课外书带进课堂让学生自行挑选,并在最后几分钟让学生发表阅读感言,从而既减轻学生经济压力,又增多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3)教师积极引导

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与水平,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它是小学阅读效率的保证。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书籍。小学生天生喜爱幻想,童话故事是每个教师的首选,如《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但要让他们增长知识,可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科幻书籍。其次,教师要引导他们阅读。阅读方法有多种,如选读法、精读法、默读法等,教师要一一举例,让他们了解哪些文章适合哪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最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对书本进行总结和评价,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教师还要对他们的总结进行综合评论,使他们的阅读成果得到肯定。

结语

阅读能力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条条大道通罗马,相信通过有效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会得到改观,他们的阅读水平和质量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有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段),六年制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是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我从教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深知,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在农村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观念落后,认为课堂内的教学任务尚不能完成,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课外阅读呢。有的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漠然视之,很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放任自流。也有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功利心太重,强调学生多阅读作文、诗词名句等对语文考试有用的内容。非语文教师有相当部分不能站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肯定、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课间看课外书给予否定,课堂上看课外书更是严厉处理。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

二、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农村经济条件,文化氛围,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够,严重制约着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图书匮乏,学生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小。农村经济条件差,有相当多的家庭除了承担学生必需的教学教辅书籍外,很少有家长愿意在课外阅读上为孩子持续投资。我去年对我校三至六年级计260名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几乎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至两本作文选类书籍,只有不到50名学生手中有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且数量少的可怜。在家长和学生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籍,90%的家长、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优秀作文选。形成了优秀作文选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其次,学校图书室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资源库。但大多数农村图书室图书管理员为任课教师兼职,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保障学生的借阅,可以说形同虚设,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

三、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没有保障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生在校时间都有明文规定,这就出现了学生在校科目多,阅读时间缺乏的现实情况。再加上学生对电视剧,动画片的兴趣比读书兴趣高,课外组织他们进行阅读更加得不到保障。

为了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结合我这几年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如何促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看法:

一、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丰富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量的一大主渠道。图书角的图书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教师捐赠或借予、学生自带、图书室借阅。语文教师可发动本班级所有教师每人捐助或借给班级一定数量的图书,发动学生大范围搜集课外书籍,联系学校图书室定期借给班级一定数量的图书。所有图书所有权不变,一律交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登记造册,以便用后及时归还。教师和班级中全体同学研究制定可行的图书管理和借还登记制度。

二、确保课内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时间

1.在学生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下,要学生自学进行课外阅读实属一厢情愿,这就有必须变课外阅读为课内自主阅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外等闲余的时间每天安排学生一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争取家长配合,布置长假及寒暑假阅读任务,开拓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空间,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三、对学生进行阅读进行适当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应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能有效果,才有收获。

1.教师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学期初,语文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将选文与原著或相关的佳作结合起来,应将狭窄的课内阅读教学与丰富的文学资源、广阔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可进行拓展阅读,语文综合学习;也可推荐一些具有教育性、益智性、趣味性强的优秀书目;加强家校联手,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倡导家长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倡导博览群书,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层次地训练学生思维与表达,绝不可依赖多媒体,培养思维懒惰、想象力衰弱的学习习惯。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比阅读练习,引导学生明白不同阅读方式的优劣,认识到文学阅读对锻炼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自觉坚持文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地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好段,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写提纲挈领,掌握读物内容及作者思路,从中学习表达的方法;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写读后感,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读完故事后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拓展联想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等等。我们教师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评讲、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篇11

一、消除障碍,明确课外阅读意义

教师可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吃“墨水”,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早会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荐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

二、保障时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1.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我将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改为“师生共读”时间。一到时间,大家都必须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静心阅读。刚开始时我是采取强制手段,每天要检查人数,检查是否带了书籍,检查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的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他们说: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压缩课内阅读时间。平常工作中我仔细地钻研教

材,精讲精练,节约出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此基础上,将语文课开辟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读后的讨论。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3.倡导利用“三余”时间。我让学生学习汉代学者董遇利用三余时间读书的精神,也到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点点滴滴的时间,积少成多,养成“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时间概念。

三、营造氛围,采取开放阅读方式

1.阅读材料,自由选择为主,经典推荐为辅。新课程理念指出,读什么样的书,应该尊重孩子,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当然,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并不等于教师就放任自流。对于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图书,宣传不健康的生活趣味的书籍,教师应绝对加以制止,而对于一些经典名著则应进行积极的倡导、宣传。

2.阅读过程,减轻阅读负担,享受阅读乐趣。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课外阅读却被人为地套上了“枷锁”,如摘抄优美经典的句段甚至背诵等。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负担,让他们对这种“辛苦的阅读”厌恶起来。课外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随性阅读,而阅读的成果处于一种“无心插柳成阴”的状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们的阅读创造出一种宽松、自在的阅读环境。我认为,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应提倡一种“无为阅读”,“放养阅读”,待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后,再逐渐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孩子们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地阅读,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才不会因为种种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

3.阅读交流,允许各抒已见,珍视独特体验。

①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这些感受正说明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了,包含了他们真正的情感和思考。

②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如在读了同一本书之后,有的孩子喜欢低头沉思,有的孩子喜欢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有的孩子喜欢模仿书中人物比比划划……各种不同的表现正是孩子阅读之后的兴奋溢于言表,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四、评价激励,提高持续阅读热情

1.开辟各种阵地,提供展示平台。如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进行专题性读书辩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辩驳,在争论中得到进步;开展课本剧的排演活动,让他们将书中的故事搬上舞台,用表演诠释自己独特的理解等。

2.多种奖励手段,肯定阅读成绩。①设立各种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小高尔基”、“读书大王”等等;②给予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在国旗下讲话,做班级的图书管理员,额外增加借书的次数和数量等;③奖给一些物质性的小东西,如一本有趣的书,一支钢笔,一本漂亮的本子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会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一种良性的榜样作用,激励他们向这些榜样学习。

篇12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培养策略

一、概念界定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谓“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是指阅读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取、加工信息,获得阅读的主体感受。自主性越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面越广,接触语文材料的量就越多。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对现时及将来的语文学习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现状分析

1.阅读过程重“图”轻“文”

轻松的阅读可以缓解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休闲读物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满足了学生们获得精神慰藉的需要。但孩子们阅读的内容大多远离启迪思想、关注社会、思索人生等主题,他们对洋溢着人文主义色彩的名篇、名著缺少关注,也就难以领略文字使智力发生偏向,孩子长期识图不识文,不仅耽误了识字的最佳时机,缺乏阅读能力和源于文字想象力的培养,长此以往还会扼杀孩子的文字创造力。

2.重视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

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现只重视课内阅读而忽略课外阅读。这是因为课内阅读在学生看来是在校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这种重视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课内阅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课内阅读有时间限制,每周都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而且为期很短。由于时间很短,在阅读数量上没有保证,加上目前大多数课堂上都是“含英咀华”,所以,阅读的量是有限的。

许多小学高年级学生看不到种种弊端,一味依赖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他们认为课外阅读见效慢,课外读书、看报等无目的、无恒心、无方法、不认真仔细、不善思考质疑,缺少精读能力和速读能力。加上各科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致使他们无暇阅读,也不愿阅读。再之个别教师和家长及其个别主管领导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提供适合他们的书籍、环境。

3.选择课外读物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教学任务的繁重使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指导;

二是许多教师自身由于缺乏儿童文学的修养,对如何指导也存有困惑;

三是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追求使许多教师采取短视行为。

小学生阅读内容对其心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市场上各种阅读资源芜杂,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的。教师、家长应对孩子课外读物的选择进行严格把关,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的培养途径

1.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倡“兴趣教育”,他认为“兴趣”是成事的关键,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

心理学指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与其年龄特点相符合的,他们喜欢有情节、有趣的故事,他们更看重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取得满意的效果。

2.尊重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创造性阅读

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着他们对文本的接受。“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也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

篇13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其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六七十,它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阅读首先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阅读还是一种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同人的眼耳。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输灌给学生,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自己能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阅读。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的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因此,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表达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农村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看什么“课外书”,实属“多余”。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也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部分老师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连早自修看课外书都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比较窄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大部分的家长、学生买的就是作文书,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3.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上,大多数学生虽因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无非是摘了几个好词好句而已,根本没有其它能让自己开卷有益的笔记方法。

4.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够保证

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时间也无法保证,除了在学校中规定的时间外,学生其他时间大多花在玩耍上。在家中,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劳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还很守旧,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正业”而不予支持,而且现在电视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又吸引大批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定超过以往任何一套教学大纲。它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分析探讨“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与方法”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实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缺失或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1)应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解放思想,重新认识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改形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学校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课外读物,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加大教育的投入,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学校应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要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益于、有助于文化学习的。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举办“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课文延伸阅读等,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主动去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语文阅读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要求。

(3)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书籍名单。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推荐带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之类的;而三四年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而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世界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四、帮助农村学生改变无书可看的现状

无书或书籍少,直接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那么他们还能到那儿去读呢?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读书条件。如学校有图书馆就可以多鼓励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学校没有图书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建议学校给孩子们订阅《少年百科知识报》等。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农村语文老师的职责和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吧。

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篇14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缺乏阅读的氛围。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或者因为文化水平较低,或者因为农事繁忙,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二)阅读的范围狭窄。在农村,80%的家长、学生买的课外书是优秀作文之类。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笔者班上学生的课外书除作文方面的书籍之外,就是练习方面的书籍。《新课标》等规定的诗文,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也因为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考试而被学生、家长、教师拒之门外。

(三)阅读条件较差。在农村,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帮助家长做家务事,这严重挤占了学生本就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农村孩子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的现象,这其实看了除了让人欣喜之外,更让人心酸。一般的农村家庭没有给孩子开辟独立的书房,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空间,学生难以进入集中精力进行阅读的状态。在农村,书店等其他的阅读场所的缺乏也让学生课外阅读受到很大的制约。

(四)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对于那些诗歌、散文,学生没有兴趣,他们喜欢故事情节强的童话、小说,虽也有益处,却造成学生阅读面的狭隘。学生很少做读书笔记,就算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话,几个好词,极少写心得体会。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办法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应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一些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鼓励学生热爱书籍;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心智不成熟,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阅读的书类应多方涉猎,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三)家校结合,完善课外阅读条件。首先,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图书室要全面向学生开放,不能为学生的借书设置任何的门槛。其次,家长方面,要给孩子开辟独立的读书空间,给孩子安排足够的读书时间;要做好孩子的带头人,即使家长不能带头读书,也要督促孩子经常性地进行阅读;家长要给孩子买一些书,让孩子因为拥有一本好书而骄傲,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第三,对于新形势下的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家长与教师要加强引导。如今学生上网也极为方便,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但网络上的内容去世良莠不齐需引起家长与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读写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分层次地进行课外阅读,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对作品进行略读或者精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读后的感受等等,要通过范例展示,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读写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条件,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尽情地邀游书海,增长学识,陶冶情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