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软件开发市场规模范文

软件开发市场规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软件开发市场规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软件开发市场规模

篇1

近日,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向全球手机运营商发出警报,全球7.5亿部手机的SIM卡存在漏洞,黑客可在一分钟内侵入,获取手机主人的个人数据,并在数分钟内完成获得授权的非法交易。德国密码破译研究人员卡斯滕·诺尔称,每个SIM卡上都有一个隐藏在短信中的唯一密钥,黑客可通过此密钥完全遥控一个人的手机,这个漏洞很容易发现,破译只需要一分钟。通过这个漏洞,黑客可在电脑上支配用户手机做任何事,且不易让用户发现。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3亿部

近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7%,达2.3亿部,创下单个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高纪录。报告还显示,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是苹果的两倍多,苹果的iPhone在全球的出货量为3120万部,高于去年同期的2600万部,但出货量仅同比增长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7%)。此外,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14%,创下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2年中国离岸软件开发市场规模达50.5亿美元

近日,IDC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离岸软件开发市场规模达5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5%。IDC还预计,2012年至2017年该市场将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加速发展,其中来自欧美市场的业务增长率为26.6%。基于2012年营收额,文思海辉已成为中国为欧美市场提供离岸软件开发的最大服务商。在日韩市场,文思海辉从去年的第8名上升到今年的第3名。

篇2

据统计,2002年中国IT教育与培训服务的市场规模已达到25.3亿元,2003年上半年,虽受到SARS疫情的负面影响,中国IT教育与培训服务市场仍达到8.7亿元的市场规模。

IT教育与培训服务市场用户满意度剖析

以整体观之,用户对于IT教育与培训服务关注的焦点正从“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转向“项目管理”和“服务效果”,而这恰恰是很多IT培训机构目前的“短板”所在。

从用户认为“培训机构亟待改进的方面”看来,用户的关注点也主要集中于“项目管理”和“服务效果”方面,认为这两方面亟待改进的用户分别占到接受调查用户的33.3%和42..7%。在未来发展中,IT教育与培训机构,必须在服务效果和项目管理两个维度上加大力度。

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方面,用户关注的重点正从传统的“硬环境”向“软环境”转变。

在衡量“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培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四项指标上,“培训环境”和“师资力量”等硬环境的满意度要高于“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软环境的得分。这一结果表明,培训机构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方面的竞争将转向“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软环境。相对于同质化的硬环境而言,“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软环境的提高更为困难,这将成为培训机构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之一。

收费状况仍然是用户满意度比较低的方面。

在反映项目管理的两个维度上,用户满意度都不高,收费状况是用户满意度最低的指标,得分仅为73.25分。用户对于收费状况满意度不高,原因在于目前中国IT教育与培训市场还比较混乱,性价比高的产品还不多。这也表明培训机构在定价策略、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

在服务效果方面,各项指标的用户满意度都比较低。

服务效果满意度在服务满意度的三个维度中是最低的。其中,投诉处理方面的满意度又是服务效果满意度中最低的,培训机构应进一步建立有效的服务投诉机制,加快对服务投诉的处理速度,提高服务投诉处理率。

专业服务市场:专业水平至关重要

调查显示,随着专业服务内容的深入,行业应用特点越加明显,行业用户在选择服务的时候,愈来愈重视服务提供商的专业水平。

本次专业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所指的专业服务主要指集成与开发服务,调查对象为7大重点行业中的IT专业服务提供商。7大行业分别为:政府、证券、银行、电信、能源、教育和制造业。

本次调查显示,集成与开发服务用户对服务的需求表现出了明显的行业倾向性,即行业用户在购买此类服务时,对服务提供商是否有坚实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较为看中;同时,能否产生良好的投资回报,也是影响行业用户决定采购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中国行业用户对集成与开发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与技术能力方面”总体评价最高,其次是“服务效果”,而相对来说评价水平较低的是“项目管理”方面。这说明,集成与开发服务的提供商下一步重点是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以提高用户的整体满意度水平。

IT专业服务市场:行业分工明显,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本次调查显示,集成与开发服务用户对服务的需求表现出了明显的行业倾向性,即行业用户在购买此类服务时,对服务提供商是否有坚实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较为看中;同时,能否产生良好的投资回报,也是影响行业用户决定采购的主要因素之一。

行业大客户依然是支撑中国集成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2003年上半年国内集成与开发市场中,政府、证券、银行、电信、能源、教育和制造业7大行业的集成与开发市场规模,占到了集成与开发总体市场规模的3/4左右。这些行业巨大的IT服务应用需求,成为众多集成与开发商关注的热点。

本次满意度调查显示,各行业用户对本行业集成与开发服务的提供商均有不同的评价。

行业用户对集成与开发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与技术能力”总体评价最高,其次是“服务效果”,而相对来说评价水平较低的是“项目管理”方面。这说明,集成与开发服务的提供商下一步重点应是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以提高用户的整体满意度水平。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客户对服务需求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大幅提高,这些服务包括硬件采购、测试及安装、售后维修、培训、为客户量身定做软件开发、IT技术及策略咨询等等。因此,集成与开发商越来越朝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集成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

集成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客户需求也越来越专业,从而要求集成与开发商的定位更细致,服务正向着产品化的方向发展。集成与开发是技术和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服务升级的一种形式。如今,集成与开发服务已成为信息服务市场中一个专业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服务收费将逐渐成为集成商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服务费用也成为用户对集成商工作的一种认同标志。

目前,集成与开发服务还是集成与开发商的主要业务内容,同时,IT咨询服务和外包服务正在逐渐成为集成与开发商的业务拓展和升级的主要内容。

软件服务:收费已被普遍接受

调查显示,与软件相关的服务市场表现出极高的成长性。厂商提供的服务质量逐步上升,软件服务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和接受。

赛迪顾问的研究发现,伴随软件价值逐渐为用户认可和接受,软件业服务的独立价值也日渐凸现。尤其是企业级的软件,相关的服务可以促进先进技术在企业的实施应用,提高管理水平,为用户创造效益;优秀的服务也可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成为软件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软件供应商创造效益。

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软件厂商将服务从产品中分离出来,将服务当作一种独立商品主动经营,实行收费服务,以减轻免费服务给厂商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同时变事后补救性的服务为全程化、建设性的服务,从根本上实现了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的转换,从而更加有效地满足用户要求。进而引导软件服务产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趋向。

外包服务:系统外包是主流

2003年IT外包服务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和电子政务工程中的作用日益加强;用户对IT外包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2003年上半年IT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7.29亿元人民币。其中,IT系统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1.65亿元人民币,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64亿元人民币。

此次满意度调查共对经营IT外包企业的服务满意度和服务体系进行了全方位分析。结果显示,目前IT外包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基本能够被用户认同,用户对IT外包服务认可度正在提高,用户对IT外包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评价结果的比例越来越高。

外设服务:创新赢得用户

调查显示,与外设相关的服务市场呈现稳步盘整态势,厂商积极采取电话、网络、Call Center、合作外包等手段,满足用户服务需求,提升服务满意度,推动服务创新。2003年上半年外设产品服务市场规模达到6.75亿元人民币。

调查认为,中国外设市场的服务竞争将会促使各厂商的服务由传统维护式服务模式向专业化、个性化增值服务转变,服务体系的重心也将由一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下移。在用户服务需求方面,未来用户对服务管理这样的软性指标的重视程度会不断上升,对服务方式这样的硬性指标的重视程度则会相对下降,这一趋势在打印机、显示器等成熟产品市场的服务竞争中尤为明显。

网络设备产品服务:个性化服务将领潮流

随着网络设备产品用户越来越需求富有个性化和人情味的产品与服务,2003年网络设备厂商在继续发挥固有服务优势的同时,根据其服务网络的现实情况,越来越重视用户的不同需求,有意识地加强个性化服务。

本次满意度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换机、路由器、宽带终端(ADSL、HDSL、Cable Modem)和无线局域网设备的行业与企业用户。网络设备产品用户服务满意度调查的指标体系包括五个部分。

调查显示,用户越来越注重获取快捷、有效的产品服务与技术支持。服务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用户要求厂商提供最能满足其需要的设备产品和能最有效解决其问题的维修与技术服务。用户看重具有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是影响网络设备厂商如何服务的关键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赛迪顾问研究发现:服务网络并不因为其数量多就一定获得高评价,获得较高评价的都是用户认为到达方便、解决问题有效的服务网络。用户重视对服务管理的评价,因为服务流程和服务人员的管理最能反应厂商是否注重用户的独特需求。这说明,网络设备厂商服务的重点是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加强服务管理,从而提供最有针对性的服务。

主机产品:用户服务满意度大幅上升

调查显示,2003年,主机类厂商提供的服务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上升。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总体评分已从2002年的71.6上升到77.3,由此可见,厂商的服务质量受到广大用户的肯定和认同。

篇3

IT业分析人士说,过去一年,俄罗斯的信息技术行业迅猛发展,显示出成为IT业全球领先国家的潜力。行业领先厂商Information Business Systems Group(IBS)总裁兼CEO Anatoly Karachinksy说:“俄罗斯IT市场去年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一些细分市场的增幅超过了50%。”

熊掌中的IT商机

据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软件开发公司联盟Fort-Ro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总裁Valentin Makarov说,过去3年里,俄罗斯IT行业总体增长了30%~40%。其中,系统集成增长了35%~40%,基础设施市场增长了30%,计算机制造和组装业增长了20%~25%,软件开发市场增长了40%。

俄罗斯的外包业尽管规模不大,但正在快速发展。俄罗斯排在中国和印度之后,是世界第三大软件外包目的地国。2005年,俄罗斯软件出口额达到了1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33%,而2000年,出口额只有1.2亿美元。

俄罗斯经济的复苏改变了俄罗斯电信业的低迷现状,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俄罗斯通信和信息化部计划在10年内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330亿美元,达到在2010年使普通电话增加到4770万部,移动电话增加到2220万部,互联网用户达到2610万。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移动通信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昂贵的移动资费之上的。因此,随着移动通信产业规模化的形成,移动资费的降低水平,将进一步拉动移动通信的市场需求。此外,俄罗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将使俄罗斯的移动通信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据IDC最新统计表明,2006年俄罗斯的IT市场总值将达到140亿美元,年增长率20%。IDC俄罗斯及CIS国家区域主管Robert Farish表示:“尽管这一数字与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这样的一个巨大的经济体能保持如此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能源大国,IT业在俄罗斯经济中仍只占很小部分,但俄罗斯并不缺乏IT人才。事实上,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前苏联国家都拥有世界上顶尖计算机程序员、工程师和硬件设计师。俄罗斯已经是IT培训计划的全球领先者了。

因此,俄罗斯成为世界巨头争抢的又一个热点。Intel去年在俄罗斯开设了无线技术试验室,在俄罗斯雇用了大约1000名员工;Sun还招募俄罗斯程序员,并开始向俄罗斯公司进行风险投资;Motorola在Nizhni-Novgorod地区拥有600名雇员; Google今年宣布说它将在莫斯科开设研发中心; IBM在莫斯科开设软件研发试验室; Dell和其他厂商也正进入俄罗斯。

北极熊的转变

俄罗斯国内IT市场每年增长10%以上,去年IT市场规模增加了24%。俄罗斯政府已经注意到了IT业的迅猛发展,意识到了俄罗斯在IT行业中的潜力,尽管IT行业仍要求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俄罗斯政府自身正在努力扶植IT业在国内的应用,并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重组,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IT行业的需要。

前通信信息部被重组并改名为信息技术通信部。在这之前,俄罗斯政府的IT业政策缺少集中的协调。Makarov说:“政府现在意识到这是个非常快速发展的、创新的行业。”

俄罗斯计划在2010年前至少建立4个国家资助的科技园区,形成规模经济和鼓励企业与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每个园区将得到8000万~1亿美元的国家资金来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园区中的公司还将享受到税收和进出口优惠。俄罗斯政府还承诺通过进一步的减免税款推动IT业发展。一项将在今年得到批准的草案法律将保证简化的纳税程序,并将社会安全税由占工资的26%减少为14%。

广泛讨论的俄罗斯政府支持发展俄罗斯高科技行业的计划最近也付诸实施。7月26日,圣彼得堡地方长官宣布说,圣彼得堡市赢得了一项创办第一家俄罗斯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联邦招标。基金将用于研发中心、学生试验室和新兴技术的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将把重点放在从事高科技研发的中小企业上。

为了加快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俄罗斯还在进一步调整政策以吸引外资。在以前,除了国际跨国大公司以外,任何进入俄罗斯的中小企业都很难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来。为此,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投资政策局局长Sergei Bayov表示,俄罗斯政府将努力改善投资和法制气候,以吸引外国中小型企业对俄投资。由于俄罗斯信息产业的基础薄弱,俄政府将着重扶持IT产业的发展,IT公司有望在预算、金融以及税收等方面获得政府优惠政策。

俄罗斯也正准备发展3G产业,届时,俄罗斯将大量引进国外的通信设备和技术,并且不排除国外电信运营商介入3G产业的运营。

投资,源于潜力

实际上,作为邻国,中国企业很早就开始了对俄罗斯市场的开拓,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为就积极参加俄罗斯电信展,并通过“东方丝绸之路”计划,让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充分了解并相信华为的技术。此外,2002年华为还在俄罗斯移动运营商MCT的招标中一举中标,获得6600万美元的合同,这是中国的GSM设备首次大规模进入俄罗斯。

较之于华为,上海贝尔更是早在1990年就与前苏联的高尔基工厂合作,到目前已经累计向俄罗斯出口了近千万美元的通信设备。目前,中兴通讯也在俄罗斯推广它的CDMA解决方案。

有关人士表示,俄罗斯的确具备很多成为技术强国的要素。俄罗斯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苏联时代创建的科学机构在基础科学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与西方同行不同,利润在当时不是问题,因此这些科学机构可能自由探索任意感兴趣的领域。俄罗斯的工程师的费用也比较低廉。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的技术出口相当有限。除了像Kaspersky Labs这样的大公司外,大多数俄罗斯公司为国内市场提供服务。几乎所有的有关人士都指出俄罗斯缺少商业和管理人才。

Karachinsky说,与印度相比,俄罗斯IT业的未来在于解决业界复杂的问题。他说:“俄罗斯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因此显然,在俄罗斯更容易找到可以处理困难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专家。”

另一些专家说,俄罗斯在共享软件这样的日常使用的软件领域,未来也很光明。共享软件由于简单、廉价并可以由小公司(甚至某个人)来开发而特别流行。一位专家说: “在俄罗斯,有很多个体开发员做这种生意。我认为这是IT行业发展的很好的方向。”

篇4

2014年“双11”落幕,天猫平台571.12亿元的销售额中,移动端占比高达42.6%,而此前3年的数字则分别为21%、6%和1.9%。

支撑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是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中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攀升。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27亿,占网民总数的83%,并且,手机已经取代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移动互联网为企业带来了与用户随时随地亲密接触的绝佳机会,几乎没有企业甘心错过。艾媒咨询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受访企业希望将业务推广至移动终端。其还在报告中预计,未来4年,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5.4%;到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6.3亿元。

对于可能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颠覆的传统企业而言,向移动互联转型更是成为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但是,对于缺少互联网基因的它们而言,如何玩转移动互联网往往是个不小的难题。这就给移动应用开发商,尤其是有咨询、设计能力的应用开发商带来了淘金机会。上海科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便是最早进入这一行当的淘金者之一。

2009年开始,科匠的前身蓝色互动(后整合为科匠旗下品牌之一),从“民工”式的外包业务切入移动互联网,陪伴并见证了无数App的生生死死。在这过程中,蓝色互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将触角向上延伸至咨询和设计,向下延伸至应用推广和数据挖掘。2012年,蓝色互动融资2000万元,估值超过1亿元,并注册了科匠这一新品牌。随后,科匠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可以由用户自主生成应用的SAAS云平台—微匠。科匠由此成为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走进移动互联网的“搭桥人”(图1)。

携程、大众点评、万达集团、华夏基金、农业银行、中国移动、可口可乐、百姓网????这些公司旗下的App均与蓝色互动有关。迄今为止,它总计为客户开发了近千余款App,累计下载量达数亿,很多用户百万级的App背后,都有科匠的身影。2010-2013年,科匠的营业额实现了将近300%的年复合增长率,2013年逾4000万元,2014年预计达到近亿元。如今,科匠的500名员工中,超过八成为技术人员(图2)。

没有人知道在企业级应用的市场规模当中,应用咨询、开发和推广的市场规模具体有多大,因此科匠在官网中将自己定位为“可能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方案服务商”。

科匠如何搭上移动互联的列车?作为企业级应用最早的探路者,它曾遇到哪些波折?其提出的MBI概念是否会开启移动应用开发市场的新时代?

被逼上移动互联列车

搭上移动互联这趟快车,对于科匠和其创始人兼CEO刁建敏来说,充满偶然,但似乎又是一种必然。

1998年,中专会计专业毕业的刁建敏找工作四处碰壁,心疼他的母亲借钱帮他盘下了亲戚的饭店,但最终因为他缺乏管理经验而失败,不得不在一年后将饭店转让。“但在那段时间,积累了和方方面面打交道的经验”。刁建敏决定从服务员做起—来到小南国餐厅端盘子。半个月后,哥哥的一个同学创办的财务软件公司需要人手,再加上刁建敏有财务专业背景,他以学徒工的身份进入公司,“那时候的心态就是,有人收留就谢天谢地了,找到组织了”。

白天教用户使用软件、晚上学软件开发,刁建敏慢慢成为一名程序员。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他开始参与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所涉及的产品也从最初的财务软件拓展至ERP。

此时,刁建敏萌生出创业的想法,但又一直举棋不定,“我从一个丝到当时公司里工资最高的一个人,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但总觉得,有点不安分”,最终,朋友的一句“如果你到老了,还没创业过,一定会后悔”坚定了他的想法。

刁建敏与两个合伙人继续做ERP,但是问题很快来了。一个企业的ERP一般不会做大更改,大的软件公司因为客户比较多,因此可以靠收取每年的维护费生存,但是小微ERP供应商的客户有限,获取新客户的难度也非常大,“ERP市场在2000年时很火爆,到了2005年已经趋于成熟了,格局已定,小微型企业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在两个合伙人相继离开之后,刁建敏也曾动摇过,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我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拉不下脸解散公司”。

2007年,刁建敏偶然接触到多普达手机,虽然跟如今的智能手机相比,还在用Windows系统、应用极其有限的多普达十分“低阶”,但是对于刁建敏而言,“这样一个形式,对我的触动和震撼是很大的”,“严格来讲,也不是说我看到了这个方向,而是我在PC上面活不下去了,而手机上面没人做,所以我们就围绕智能手机来做这样的考量和思考”。

虽然决定登上移动互联的列车,但选对座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最初,刁建敏和合伙人研发出一台叫做“短距离无线交互机”的设备,用户可通过蓝牙与设备互动,例如用户发送 “KFC”三个字母的txt文本,设备就会把KFC优惠券回传给用户,这也是“蓝色互动”品牌名称的由来。但最终,尝试失败了—用户并不具备使用蓝牙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当时,维络城的大红大紫为蓝色互动带来了真正的寒冬。

折腾了两年,到了2009年,就在刁建敏准备第二次跟合伙人吃散伙饭的时候,他们开始接到一些手机端应用开发的外包项目。“从那时开始,我们想明白了,得先让自己活下去,你的平台概念炒得再高大上,如果你明天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接受外包项目看似是蓝色互动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刁建敏在财务软件、ERP业务上所积累的技术经验,以及蓝色互动通过“短距离无线交互机”项目与商家、广告公司建立起的联系,再加上对用户手机使用习惯的理解日渐加深,蓝色互动切入移动应用开发市场似乎也是一种必然—移动互联网风潮来临,可供选择的移动应用开发商却屈指可数。

从“民工”到专家

2010年,得益于苹果手机带动的风潮,蓝色互动实现营业额80万元,毛利率约为40%。那一年的春节,刁建敏和他的合伙人每人分了5万元,“非常激动、开心,觉得全世界自己最富有了,因为从2005年创业开始,从来没赚过钱”。

在刁建敏看来,那时的蓝色互动就像是四等舱里的“民工”。“跨国巨头拨出一部分预算做移动互联网,交给4A广告公司,再交给移动互联网营销公司,最后外包给我们做开发”,“那时候没有太多想法,客户要求什么,我就做什么”。

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从“民工”起步的蓝色互动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随着开发的应用越来越多,其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民工”变成了专家。“比如说旅游,我们做了几个案子之后,我再跟旅游行业的聊,我发现我比他们更懂,他们想要做的东西,我都做过,他没想到的,我都可以帮他想到,甚至可以把其他行业的经验,引入到里面,给他一些建议和想法。” 刁建敏说。

不过,从“民工”到专家之路,并没有说起来那么轻松。2011年,陕西世强集团委托蓝色互动代为开发智能远程医疗平台—世强一家宝,其能够跟智能医疗设备如智能血压仪相连,用户也可以通过App与医生远程会诊,功能相对复杂。在开发世强一家宝之前,蓝色互动所开发的一般都是功能相对简单的 App,世强一家宝相当于数个App的整合。

当时,企业级应用市场刚刚兴起,对于如何把企业的模糊的想法细化,并在App当中实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蓝色互动自身的开发能力也不够成熟。因此,世强一家宝第一个版本的架构设计并不成功,再加上规划有所变动,只能推倒重建。

世强集团研发生产总监许悦对新财富表示:“当时没有更换开发商,而是继续跟蓝色互动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可选择的开发商非常少,并且蓝色互动已经对世强一家宝这个项目非常了解,另外,蓝色互动承诺在第二期合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最主要的是,蓝色互动的人力资源,也就是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有了第一个版本的经验,蓝色互动开发第二版时,在架构上做了新的规划和非常严谨的考虑。世强集团也不断跟蓝色互动的工程师磨合,将大方向逐一细化,最终产生了现在较为完善的版本。

许悦曾经跟刁建敏开玩笑:“蓝色互动是从万人坑中爬出来的”。正是因为这些失败的教训,作为“探路者”的蓝色互动才逐渐积累了经验,慢慢能够给客户建议和指导。很自然地,蓝色互动把业务从应用开发向前延伸到项目咨询,随后,其又向后走了一步,将应用推广、数据挖掘纳入业务范畴。至此,蓝色互动已经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单纯的开发。

一揽子解决方案意味着较高的服务价格,蓝色互动每天接到约100个咨询电话,但只有约5%能够达成最终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吸引中小企业成为其服务对象,科匠在蓝色互动之外推出新的服务—微匠。

微匠与阿里巴巴合作搭建了一个SAAS云平台,在网上签订协议后,中小企业从中选择功能模块和UI风格模块,便可自动生成App、微信公众号、百度直达号和微信服务窗。目前,微匠有4万多用户,其通过分成的方式获得收入。例如,一家咖啡店通过微匠生成微信服务号,一旦用户通过该服务号购买咖啡,微匠将获得咖啡销售额的一部分,而具体的分成比例,将根据订单量等确定。刁建敏预计,2014年,微匠的收入将占到总收入的20%。

除了为高端用户服务的蓝色互动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微匠,科匠还与其投资人合作成立了投资基金,专门投资移动互联网企业。近日,科匠创新事业部成立,专门研究移动互联网创新,除了可以为原有业务提供智力支持,也尝试自主运作一些移动互联网项目。此外,科匠正在开发App移动商业助手,展示移动互联网基础知识、创新案例,提供名片扫描、免费电话等创新功能,帮助传统企业理解移动互联网。

推进行业标准化

科匠并不满足于仅仅充当移动互联网专家中的一员,而是希望能够成为行业规则与标准的制定者。为了促进行业标准化,科匠提出了MBI(Mobile Business Integrator)概念。

接触到客户之后,蓝色互动首先会帮助企业厘清商业模式,找到问题所在,出具研究报告,再对国内外的竞品进行研究,看在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是否有可借鉴之处,最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用App促进商业模式的实现,甚至转换商业模式,并做出完整的规划。

但刁建敏发现,一些传统企业的高管心态比较急躁,颇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感觉,尤其是当竞争对手有所举动时。“这些传统企业认为App非常简单,很快就能做完,一问别人的价格更便宜开发周期更短,可能就找别人做了。但是就像装修,看起来一样,用起来不一样,现在没开发的功能,也要搭好架构,否则以后就无法添加。”

“现在国内的服务商成千上万,网站介绍都做得很漂亮,但实际能力参差不齐。如果选错了服务商,大企业还能爬起来继续走,小企业可能就夭折了。客户也在不断地试错。”

因此,科匠提出了MBI概念,即移动商业整合商:服务商不只提供单纯开发,而是提供咨询、规划、研发和合作一系列服务。MBI概念的提出,也意味着移动应用开发商竞争的升级,市场开始告别草莽时代。

篇5

关键词:物流金融;信息系统;质押;风险控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2-0056-04

中图分类号:F830.5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创新业务,其核心是物流融资,即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通过合作创新,对供应链上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依靠企业对处于物流企业监控下的商品和资金的贸易流转所产生的现金流实现对授信的偿还。不同于传统质押贷款中银行――借款企业的二方关系,物流金融由于物流企业的深度参与,形成了银行――物流企业――借款企业三方关系,由于物流企业对供应链物流的运行非常熟悉,它们能够有效监管质押动产、防止贷款风险,并且不会影响供应链上企业的具体运作,保证了供应链运行的效率,具有使物流金融参与方共同受益的多赢性质。

物流金融业务以物流为核心、主要依托供应链上存货、应收账款、订单等丰富的担保品资源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运作,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相关数据,2007年我国仅社会物流的总额就达到75,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规模,而根据国民核算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中国目前所有企业拥有存货51394亿元,应收账款55519亿元。我国现阶段的流通机制主要以商品交易市场(包括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主,这些商品交易市场能提供物流延伸服务、市场配套服务和融资服务等,是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2年我国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9万多家,成交额34772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3.95%,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99%。2004年,我国超亿元的大型交易市场达3365个,交易额26102亿元,至2007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已达4000多家,10亿元以上的有800多家,最大的电子交易市场规模甚至超过900亿元。这些商品交易市场衍生了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也表明现阶段物流金融业务主要依托商品交易市场尤其是钢铁交易市场开展的格局。而随着供应链时代的到来,物流金融必须在整个供应链条上进行运作,因此要求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等其他的融资形式紧密结合,甚至要和结算、保险等金融活动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无缝化运行,因此物流金融今后的业务也必然向全程化、组合性和客户化等方向发展。

目前制约物流金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相关业务管理技术的欠缺,而物流金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则是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的最有效的工具。这一系统集仓储物流管理、存货质押等融资管理、金融质押监管、风险管理等功能为一体,能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保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融合,同时为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化服务,还可以有效防范运作风险、提高业务运转效率,促进管理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使物流监管方、银行、生产商、经销商等多方获益,最终提升产业链水平。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特点构建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架,分析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市场的现状,以及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市场拓展风险,提出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架

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是根据物流金融服务对物流企业的特殊要求,针对客户存货的动态质押,结合金融机构实时监管的要求,为提高三方管理协调效率,面向物流金融业务高效运作而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应该适用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动态管理,既需要进行物流企业自有存货质押仓库的物流金融管理,也需要为社会第三方仓库、银行指定的专业质押仓库提供物流金融管理,还可以独立构建银行的物流金融监控系统。

这一信息系统还应该集仓储物流管理、存货质押等融资管理、金融质押监管、风险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并融存货实物监管、工作量统计及成本核算于一身,为存货质押各方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决策依据。这一信息系统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还应该为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的监管信息系统以及客户(融资企业)的ERP等外部信息系统提供多种开放式数据接口,以确保仓储――质押――监管的业务联动和数据共享。

在设计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对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客户的基本架构、功能、信息响应等需求。一般而言,企业应该在充分调查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基于先进的SOA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构建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遵循SOA的模块化和开放标准接口设计,数据交换采用标准的XML格式,能够实现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原有IT资源的共享和复用,以及物流企业IT架构动态和柔性变化组合,使得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能够与物流企业业务紧密结合,提高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灵活性。

在构建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架时,企业必须充分地考虑以下技术特点来进行设计:

(一)平台化、组件化:采用平台化设计和应用分层技术,基于组件式开发,减少子系统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增强系统稳定性。

(二)高速度、高性能:采用多进程/多线程编程、高速缓存、负载均衡、快速队列机制等各种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响应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同时降低对系统资源的占用。

(三)高可靠性: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负载动态均衡,可提供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不间断服务。

(四)高安全性:通过多级权限管理,保证系统中不同角色问的数据访问安全性,系统网络环境安全由网络构成方式、系统防火墙保证。数据传输采用SSL加密技术,对用户名和密码采用MD5算法加密,兼容第三方CA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电子证据保存。

(五)高灵活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实现功能的分拆组合和个性化定制。系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模块重组和流程再造,支持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模块和不同的操作权限。

(六)易用性、易检索性:信息检索提供详尽的复合查询条件,便于快速查找。

(七)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数据交换采用标准的XML格式,能够方便实现与各种外部系统的对接。支持Internet与Intranet。

(八)移植性:基于Java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性和可移植性,可方便移植到UNIX、Lin―ux、Windows等不同平台应用。

(九)可扩展性:采用SOA架构,可根据需求随时进行扩展。

在充分考虑这些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应该从底向上进行设计,这一信息系统应该由系统设置、业务管理、决策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支持以下多种管理内容:

1 系统设置:金融机构设置、客户设置、物流资源设置、质押模式设置、质押流程设置、监控等级设置、工作组/角色/员工设置等。

2 业务管理:存货质押、解除质押、存货流量监控、存货品质监控、存货价值监控、质押到期预警、客户信用评级、计费与结算、工作量统计、存货物流信息汇总、金融信息汇总等。

3 决策分析:系统建模分析、风险评估与预警、融资成本分析、服务增值分析、潜在客户挖掘等。

在开发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以及基本模块后,开发企业应该在试点企业的实验基地进行试运行、调试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满足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的基本需求,为融资银行及客户提供动态查询,并强化系统的管理功能,扩大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及众多客户的适应性,实现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升。一般而言,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功能提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增加自定义报表功能:按用户需要,由用户自由定制报表。

(2)加入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提供多种格式的数据交换。

(3)模版打印功能:质押单、存货单、预警单等的模板自定义功能。

(4)多系统的接口:可以对接ERP、CIMS、SCM、BI等大型管理软件。

(5)可视化工作流定义:按需定制物流金融业务的审批流程。

(6)加强决策分析:增加决策参考因素,提高分析效率。

三、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市场现状分析

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在市场上具有旺盛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物流金融业务的高成长性和巨大发展空间。而且由于我国物流金融业务本土化特征,也表明现阶段物流金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目标市场将以大宗物资电子交易市场为核心,并随着物流金融业务向纵深化、全程化和全面性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市场规模非常巨大,成长性很强。

据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显示,在未来5年内,物流软件行业将会一直持续高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21亿元的市场容量。物流金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市场规模,初步按照物流软件总规模的5%估算,预计到2010年将肯定超亿元。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主要用户有3类:物流企业、金融融资机构和物流金融融资企业。参照全球供应链软件市场9.2%的年增长率,考虑到物流金融业务的高成长性以及相关软件的欠缺,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市场需求年均增长率应在10%以上。

针对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软件的巨大需求,国外物流企业、银行与软件商都在进行联合开发,其优势是资金雄厚、开发能力很强,例如,微软(Mi-crosoft)、SAP、Oracle等知名软件企业都具备开发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实力,而且参与物流金融的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对国外相关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和面临的风险都相当熟悉,例如美国货币监管署和一些商业机构就专门分析了物流金融中的操作流程和风险,并制定了标准的流程和风险控制策略。不过,在我国市场,国外相关机构在业务发展上受到的政策限制较多,而且我国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特点与国外物流金融业务具有明显不同,国外针对我国业务具体情况的本土化开发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国内相关系统开发最近几年也发展较快,有些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国内的用友、金蝶、新中大等软件商实力很强,但它们涉及的物流和金融软件较少系统涉足物流金融领域,一些和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开发也多集中在银行系统。由于目前国内对物流金融业务内涵与模式的研究不够透彻,因此针对我国的具体业务特点并以物流企业为核心进行的联合开发非常缺乏。

综上可见,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空间很大,相应的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软件需求市场也很大。由于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不仅需要雄厚的软件开发实力,更需要对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深刻理解与实际运作管理,这些造成了国内外相关信息系统的供应明显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而且物流金融业务成长性很好,业务形式变化较快,这也说明相关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架构必须是开放式的,能够满足业务不断发展与成长的需要。因此,只有既能够满足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市场现实性需要,又能够满足高成长性与发展需要的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优势,这样的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才会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四、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市场拓展风险与防范

我国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软件业在拓展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市场时,从市场的开发到稳固地占领市场,需要经过许多环节,这些环节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一)宏观经济与政策风险。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中小企业经营尤其面向进出口的中小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挑战,相关融资更加困难,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因此对一些信息系统的市场拓展来说会存在宏观环境的风险。此外,物流金融业务也面临着大量法规和政策方面的风险。

(二)竞争风险。主要面临着国外物流业和银行业巨头以及相关软件企业入侵我国物流金融市场的风险,此外,还面临着一些竞争者强有力的竞争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造成的风险。

(三)市场拓展风险。主要包括意识上主动积极性不够,技术上难以拓展以及目标市场选择过大或过小等风险。

(四)客户需求风险。即系统功能不适合客户的需要及变化的风险,尤其是针对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如果不清楚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特点以及国内客户对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要求,相关的客户需求风险就会很高。

(五)成本风险。导致成本过高风险的原因包括相关技术不成熟、实用性差、设备选购上出了问题、基建预算控制不力、人工成本偏高、原材料采购价格偏高、浪费严重等,但最主要的是技术上以及产业转化上的风险。

面对这些风险,我国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软件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有效化解,从而使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能够得到很好的市场拓展:

1 对于宏观经济与政策风险,国家一直意图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尤其要求优先对中小企业融资,而物流金融创新业务能够有效规避贷款风险并具有多赢性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

途径,也是政策推广的主要融资业务,因此相关业务的信息系统开发和市场拓展不用过多担心这类风险。对于政策和法规风险,国家也在2007年7月颁布实行了《物权法》,这给物流金融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且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等信息产业发展。由于政府及各相关主管部门对民族软件产业的扶植政策,因此,物流金融信息系统相关的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的政策和法规风险将大大减少。

2 对于来自竞争对手的风险,由于物流金融业务需求很大,只要企业开发的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在先进性和实用性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并充分地考虑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就能够使竞争对手的风险有效避免,保持开发的信息系统的长期高利润。

3 对于市场拓展风险,企业在开发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时必须具有清晰的战略意识,在业务开发上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并在意识和组织保证上有效防范市场拓展的风险,而且,在具体的开发时,企业还必须对目标市场定位合理,保持开发的灵活性,根据市场情况及发展分阶段地开发项目,并在技术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发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消除市场拓展的风险。

4 对于客户需求风险,企业可通过对国内主要客户的调查进行功能分析,使产品适合国内客户需要,并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拓展,有效地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5 对于成本风险,企业在业务上可以进行一些前期开发,并在试点企业的相关实验基地进行有效评估和测量,从而精简和完善相关信息系统设计和市场推广的流程环节,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风险。

篇6

创业,从一栋还没装修的三层别墅里起步。

2012年5月,钟波辞去晨星半导体(Mstar)西南区技术总监一职,带着几个一起共事的哥们儿以及在华为任产品经理的大学同学,从深圳回到成都创业。

现在,作为家用智能微投(无屏电视)产业的开创者,极米占据这个市场半壁江山;2014年8月和2015年6月分别获得创东方等投资机构A轮1亿元人民币、芒果传媒价值3亿元人民币PreB轮投资。

被打动的除了创东方和芒果传媒,还有中国著名主持人汪涵。平日里低调、只对书法、收藏感兴趣的汪涵也于2015年向极米投资,并成为极米合伙人。

“被打动了,被产品打动了,被做产品的人打动了。”汪涵这样表述选择极米的原因。成为极米合伙人后,汪涵参与设计了最新的一款产品极米无屏电视H1,他认为,这是一款足以代替液晶电视的产品。

“极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形态,这个产品形态也将是未来显示产业的主流。5年内,无屏电视将颠覆传统电视。”极米科技CEO钟波表示,“作为市场的领导者,极米希望与同行一起做大无屏电视市场规模。”

中国正处于一个产业和消费转型升级的阶段,消费者也已告别只看性价比、追求低价的阶段,而是越来越接受优质品牌产品、创新的产品形态,愿意尝试和有能力去尝试新的产品形态。

钟波认为:“中国在很多品类和产业都没有真正很响亮的品牌,未来3到5年,将会有不少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性品牌。我相信,只要抓住用户需求好好打磨产品,就可以很快建立响彻全球的品牌。”

坚守

市场调研公司易观智库的《中国家用智能微投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家用智能微投市场总出货量为56.1万台,行业全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率稳定在30%~45%之间。

易观认为,家用智能投影的大屏幕带来的体验远高于电视,家用智能投影或将冲破行业天花板,挑战传统电视在客厅中的核心地位。随着家用智能投影产品视听效果、内容丰富化与正规化、UI设计持续提升,2016年中国家用智能投影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31.6亿元,预计环比增长率为145%。

易观的数据和钟波开始创业时的预测一样。

“现在的市场数据充分表明,极米一开始的发展方向没错,我们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钟波感慨道,“当初我们几个创始人之所以走到一起艰苦创业就是坚信可以将投影技术结合在电视产业之中。”来自易观的数据,极米2015年出货量28.8万台,居行业首位。

事实上,钟波对电视产业情有独钟与其经历有关。钟波大学毕业后进入海信等离子电视研究所,随后加入晨星担任技术人员,从而进入电视芯片行业,在职业过程中,经历了电视产业由CRT到液晶再到OLED、由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再到智能电视的过程。

“电视产业的革新不止。我们看到了电视发展的历程也看到了发展的方向,未来电视肯定朝着无屏电视方向发展,我们希望把10多年的技术积累转换成更新形态的产品,满足用户对沉浸感和更好生活品质的需求。”钟波说。

4年前,在外界看来刚过而立之年的钟波可谓早已事业有成并实现了财务自由――年薪百万高管,并因晨星上市获益。但拿到第一桶金、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钟波却毅然辞职决定回家乡创业。

当时,钟波拿出了几乎所有的资金,与他一起从晨星出来创业的小伙伴以及他在华为的同学也每人拿出了十多万元资金共同启动了极米。十几个大小伙子吃住工作都在租来的别墅里。

“我们自己创业的决心非常坚定。”钟波回忆道,“极米的创始团队都是来自晨星或者华为,拥有起码10年研发经验。为什么我们没有留在深圳,也没有选择去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因为在这些城市肯定有不少猎头找我们,在成都则会减少这些干扰而专心进行产品的研发,毕竟,无屏电视是一种全新形态的产品,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研发过程。”

目前整个团队是极米的大股东,但和很多其他的创业团队一样,极米最初的创业也非常艰苦。钟波租了一栋三层的未装修的别墅,地下车库做实验,一、二楼做软件开发,三楼则摆了几张二手高低床,就是他们的宿舍。

“我们几个没辞职前基本已是年薪百万,待遇很好,到了成都大家都只拿3500元的基本工资。”钟波透露,“除了经济上的变化外,极米初创团队还有人在深圳已安家,可以说是舍家来成都住集体宿舍创业。”

经过半年的研发,极米第一款产品Z1问世。在产品面世之前,钟波团队早已开通了官方论坛,并在上面发表极米做投影产品的初衷,获得很多投影爱好者的热情留言和热烈讨论。

“我们借用了朋友一个淘宝店销售Z1,售价2999元,把这个没有成交记录的淘宝宝贝链接挂在论坛里,结果半个小时内几百台就销售光了。”钟波说,“用户在使用产品后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极米Ul每两周就会进行一次升级,不断地优化。”

创业本是孤独的过程。Z1得到用户认可给了钟波团队强烈的自信和动力。“我们提出产品想法时还是希望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否则会觉得自己是在闭门造车。当极米第一代产品得到用户认可时我们还是挺感动的。”钟波强调。

2013年年底,成都高新区找到钟波,希望他能落户高新区。钟波团队正式告别了那栋他们最初创业梦想飞翔的三层小楼,入驻1300多平米的办公区,并获得政府给予的多项支持,团队也由最初的10个人发展成近200人。

不断壮大的极米在2014年正式无屏电视产品引发市场震撼,并吸引了创东方等投资机构的A轮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一年后,芒果传媒也向极米伸出橄榄枝,完成价值3亿元人民币Pre-B轮融资。

体验

2015年是家用智能微投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联想、中兴等IT巨头认可家用智能投影的商业价值,发力家用智能微投市场,LG、明基、NEC等老牌投影仪厂商的新品也纷纷入市。

不过,极米依然以高达51 4%的市场份额折桂。在全球市场,极米出货量从2015年一季度起就超过了传统国际巨头LG,随后一路领先,到第四季度出货量已是LG的3倍多,稳居第一。

“2015年对于极米来说意义非凡。”钟波总结,“它是一个产品形态升级的年份。在这一年,极米完成了标志性的几个动作。”

在内容方面,极米引入了芒果TV的视频内容和百度的音频内容,让极米无屏电视在内容方面给用户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比如,购买极米产品的用户将免费获得一年芒果TV的VIP服务,从而在极米无屏电视上体验到正版高清稳定的视频内容。

事实上,芒果传媒的青睐也为极米带来了另外一位重量级投资人――汪涵。芒果传媒在2015年投资极米后给台内多名主持人体验了极米无屏电视Z4X,汪涵在使用该产品后感到非常惊喜,勾起了他内心的一个梦想。

“我们这一代人,童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每个周末组织看广场电影,没想到小时候最想带回家的影院就这么简单地实现了。”汪涵表示。他很认同极米给用户带来极致体验的理念。于是,在考察一段时间的市场后投资了极米。

除了2015年引入芒果TV之外,极米还在2015年与哈曼卡顿合作,让无屏电视在音效上进行了升级。“2015年,极米无屏电视越来越与传统投影产品相差甚远,而是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它集内容、音乐、视频于一身,无屏电视这个产品形态进一步提升了自己,让用户耳目一新。”钟波说。

无屏电视是颠覆传统电视的产品形态,所以未来的市场非常大。中国电视市场每年的规模是6000万台,“极米2016年预计能占1%的份额,也就是60万台。”钟波强调,“未来两三年内,极米的年出货量将能达到400万台。”

不过,钟波也坦诚地面对了无屏电视仍处于一个开拓市场的阶段:“新产品最大的困难是,大众已培养了传统电视的使用习惯,怎么让大众去了解和体验新产品?毕竟我们的能力有限,没法让每个人去了解无屏电视,从而加速颠覆进度。”

所以,极米近期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用户真切了解无屏电视,在市场推动无屏电视这个产品形态。从2015年12月份开始,极米开始布局线下渠道,短短3个月,极米线下出货量已与线上打平,钟波预计2016年极米线下出货量将大于线上。

极米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建立极米体验店,第一家体验店将于5月在成都来福士广场开业;加大与苏宁、国美等连锁店合作,进一步借助连锁巨头的优势在全国布局;依靠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在2016年达到“千城万店”的规模。

钟波透露:大型零售连锁看到极米的产品后非常振奋,因为在整个电子产品平庸的背景下,这类产品很可能成为它们利润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也因为这个原因,大型连锁给予了极米很大的优惠政策,比如免入驻费等。

对于无屏电视同行,钟波认为,极米在机芯、底层算法、画质等领域有着10多年的积累,拥有全国最强的团队,并拥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作为开创者和领导者愿意和同行一起做大无屏电视市场,向传统电视行业发起挑战。

事实上,传统电视行业也在无屏电视领域有所动作。海信2015年底正式对外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激光影院电视,售价59999元起。TCL近期也被曝即将进入无屏电视市场。

“传统电视企业进入无屏电视领域相当于革自己的命。”钟波解释,“因为无屏电视的技术储备和生产线与传统电视完全不同。所以即便传统电视企业推出无屏电视但其在动作上仍然会变形,如海信激光电视售价昂贵不可能进行市场普及,因为海信短期内不可能推出一个产品颠覆自己的传统业务。极米却没有这样的担忧,所以没有负担跑的更快。”

之所以极米会有底气说出“5年内无屏电视将颠覆传统电视”的豪言,钟波解释其的背后并不是极米有多少资源,而是极米看到了消费升级,用户需要的产品在升级,用户的需求不是阅读式体验而是沉浸式的体验。这是大势所趋。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对策

电子商务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被提出来了,直到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主要包括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效益、增加了商务双方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全天候的服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贸易增长等。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广泛应用于旅游和服务行业、出版业、网上商城、银行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学校、信息公司、咨询服务公司、顾问公司、保险公司、IT行业、慈善机构、分布全世界的各种应用项目和服务项目等。

但是,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如安全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信用问题等,下面对这些问题加以简要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993年开始兴建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6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负责研究、建设和运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工程。目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已经建成由通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平台构架电子商务网络环境。同时借助中国电信公用网实现了与联合国全球贸易网等国际商务网络的连接,并在主要城市开通了节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国家外经贸专业网。1998年7月,由扫外经贸部主办的、基于Intenet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开通,成为国内外客商查询中国商品的热门站点,到2000年已有近2000家企业入网。随后,外经贸部主办的“中国技术出易会”也在网上开通,首次利用信息网络全面展示可供出口和转让的技术产品,标志着我国外经贸工作的电子商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除中央外,各地方的电子商务工程也在积极地规划实施中。1998年初,上海商业信息中心在商业流通领域开发应用电子商务。同年9月,“电子商业网”上的第一家网上商城开业,10月又推出第一家网上批发市场。1998年底,由北京市和中央有关部委联合共建首都电子商务T程。

与通信网络技术现代化一样,商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制定了《全国商业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九五”规划要求与中长期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到2010年,全国商业企业基本实现信息管理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商业增值网络,主要行业和沿海大城市商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业信息技术水平。

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05年电子商务逐渐步入稳定增长期,仅网上商店就有500多家,市场规模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同比2004年增长了41.7%。2005年确实是电子商务异彩纷呈的一年,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并、当当腾讯杀人C2C领域、云网全数字电子商务概念的出炉、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第一次浪潮、国美等传统行业加大电子商务投入等等,构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中的一幅多彩的画卷。

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的大幕已经拉开。eBay同环球资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此进入中国B2B市场开始B2X2C电子商务运作;当当网利用资源优势开展C2C业务是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的前兆;阿里巴巴将B2B平台和C2C网站融合,给商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上可见,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虽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大发展时期即将到来。但是,仔细回顾和分析发现。在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下面分析和归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安全问题——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基于开放性网络的电子商务,由于电子线路的可窃听性、电子信息的可复制性以及互联网软、硬件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黑客攻击、病毒侵害、网上欺骗、网上盗窃等非法现象时有发生,加之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比较淡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交易身份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大大降低了大众对电子商务的信赖程度,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包括(在线动态的)交易活动和(非在线静态的)商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为提高两方面的安全可靠性,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应本着利国利民、勇于创新的原则,研究和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2.2技术问题——电子商务能否持续发展问题

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快速发展,致使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技术五花八门,造成电子商务平台彼此不能协调一致,甚至商务信息无法交流和传输。

对策: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在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方面一定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各级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技术,要尽快打破在软件技术上对国外的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电子商务新技术开发成果的奖励和推广力度;要积极与外国政府和组织合作,建立全球电子商务系统。

2.3经济与费用问题——电子商务的效益问题

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资金支付的电子化,即资金流在网络上的实现。一是网上支付的效率不高,确认支付的时间还比较长;二是网上支付收取的费用过高。高昂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费用和居高不下的支付费用,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系统运营商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社会投资机构的联合,走合作开发或合资经营的道路,降低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此外,应适当调低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费用,刺激和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

2.4电信体制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保障问题

长期垄断的电信体制、条块分割体制,致使我国的几大主干网络不能有机地协调和统一,互联网的效用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大发展。

对策:首先要真正打破电信业的行业垄断局面、克服区域条块分割现象,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网合

一、协作发展,而不是目前的形为“转制”,而实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局面。

2.5法律法规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

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产业,现有的法律法规修订滞后,导致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型违规或犯罪行为,因无法可依而得不到惩治。

对策: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法、数字签名法已经实施,但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型违规和犯罪行为,在很多其他法律和地方法规中还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明确化、甚至残缺,要尽快修订、完善各级各类法律法规,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用法律或法规,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6观念问题——电子商务的人文保障问题

长期的基于“现实世界”的传统商务模式在社会大众的商务行为意识中根深蒂固,人们对电子商务这种在“虚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交易方式心存疑虑,企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有待提高。

对策:解除社会大众对电子商务的困惑,一方面要加强安全保障技术和措施的研发力度,切实提高电子商务系统抵御恶意攻击和病毒的危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广开便利之门;第三,在法律法规健全方面增强实效性,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第四,鼓励全民上网,普及计算机应用,形成社会发展基础。只有电子商务系统更安全、更便利、无后顾之忧了,电子商务的主体对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和可依赖度才能提高,电子商务才能迎来大发展。

2.7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权益保障问题

因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特性和现有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电子商务主体的隐私权得不到可靠的保证,侵权事件屡有发生。

对策: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切实保护公众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增强电子商务主体的信心。

2.8基础设施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问题

信息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受国情所限,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整体投入比例与国外相比还比较低,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导致上网速度低和上网费用高。

对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投资和宏观调控;此外,应鼓励开展提高网络软硬件能力的建设和竞争;第三,要加速发展信息化产业。

2.9标准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规范化约束问题

电子商务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协议与加密算法等的不统一是制约电子商务跨平台、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运行的又一障碍。

对策:在与国际电子商务有关标准接轨的前提下,制定适合与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协议和规则,使我国电子商务尽快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在标准问题上,既不能完全照搬和盲目遵照国外标准,又要考虑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2.10人才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人力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有350多所、专科的有700多所,但是,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家缺少必要的指导,致使教学计划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局面得不到缓解。

对策:我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成立,教指委应该结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发挥人才培养指挥棒的作用,尽快规范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应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交流,吸引国际一流人才。

2.11政府引导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导向

目前,不少研究机构和软件开发商纷纷将注意力转向电子商务,但由于缺乏政府及时、积极的正确引导,导致平台多样化、规范标准不统

一、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开发等,致使电子商务不能朝着规范化、协调统一的方向快速发展。

对策:首先,政府部门应率先施行网上作业和电子政务:此外,国家应设立专门指导机构,制定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和政策法规,地方政府也应设立在国家统一框架下的构建区域电子商务管理与指导部门,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一个纵向的引导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加速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2.12电子商务的国际化问题

我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国,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企业,还没有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制约了走出国门,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对策:加快国内企业实施基于B2B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步伐,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合作,谋求建立全球电子商务体系。

2.13电子商务发展的切入点问题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开展多年,但可以说尚处于“朦胧”的阶段,表现为“一哄而上”,亮点不多,发展缓慢,成效不够显著。

对策:应结合我国国情,针对行业或地区市场经济条件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的差异,鼓励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进而带动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14物流不畅问题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中主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交易的最终实现。而我国加工和存储货物的集装箱、工厂、仓库和中转站配套不完善,公路铁路和水运空运的运输灵活性不够,各运营地区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些规章制约,给电子商务公司造成巨大的财政和效率压力,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应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简化物流环节,克服条块分割现象,提高物流效率。

2.15电子商务的税务问题

税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造成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子商务的税金。

对策:存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2.16信用问题——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等特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信用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电子商务使社会信用问题更加突出,欺骗与欺诈行为、抵赖行为时有发生,社会信用环境岌岌可危,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诚信道德宣传和教育,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在电子商务领域建立一套完善的信任机制和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篇8

关键词: SDN;开放;智能;未来网络

1 传统网络向SDN演进

从20世纪分组网络诞生到现在,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从一个提供简单文本传输的科研型网络演变成为一个涵盖语音、视频、数据处理等多种业务的商业网络。互联网提供的电子商务、电子支付、高清视频等业务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商业运行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互联网面临的挑战也在逐渐升级。

一方面,当前以互联网协议(IP)为细腰的互联网体系架构越来越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首先,微信、优酷等新业务不断涌现,由于传统网络架构不灵活,这些业务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无法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同时,运营商仅仅提供服务通道,没有回报,长此以往,产业价值链难以为继。其次,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飙升,互联网总流量也逐年递增,现有网络无法避免对网络流量中重复内容的传输,难以适应海量流量的增长。最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需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而当前互联网并不能满足实体工业所需要的低延时、安全性以及服务分级等需求。

另一方面,现有网络也难以支持变革式的创新。首先,在当前僵化的互联网架构下,新的网络功能只能采用“打补丁”的方式进行部署,随着越来越多新的协议需求被提出,网络节点变得非常臃肿,设备难以扩展。其次,现有网络的基础设施被多个管理者拥有和管控,基础网络很难开放来承担创新型协议部署的风险。因此,新的协议和架构难以在实际网络中部署验证。

总体来说,我们既需要设计新型网络体系架构来满足当前不断丰富的业务需求,同时也需要网络具有对新协议、新技术快速部署的能力,满足未来不可知的业务需求。经过多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积极探索,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应运而生。

SDN的思想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研究组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Ethane项目,该项目提出了一个新型的企业网络架构,简化了管理模型。随后,OpenFlow协议又被提出来进一步简化Ethane项目中的交换机设计[1]。随着OpenFlow技术的推广,SDN的概念逐渐浮现,并引起了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SDN将控制功能从交换机中剥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集中式的控制平面,而交换机只具有简单的转发功能,从而形成了转发平面。通过控制平面对数据平面的集中化控制,SDN为网络提供了开放的编程接口,并实现了灵活的可编程能力。正是这种集中式控制和数据控制分离(解耦)的特点使SDN具有了强大的可编程能力,这种强大的可编程性使网络能够真正地被软件所定义,达到按需定制服务,简化网络运维,灵活管理调度的目标。

2 SDN技术发展趋势

SDN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技术与架构,其核心价值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关注SDN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应用落地,数据平面、控制平面以及业务编排平面等相关技术热点正在得到业界持续关注。

(1)更加开放灵活的数据平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OpenFlow目前已成为SDN的主流南向接口协议之一,迄今已经更新到OpenFlow v1.5[2],而且协议仍在不断地演进当中。然而,对于OpenFlow协议中规定的多级流表,许多硬件厂商受到自己设备原始设计的限制,很难提供足够的支持,目前普遍支持的只有能力受限的两级流表。

OpenFlow协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受到了基于流水架构的转发芯片的制约,没有完全开放网络的可编程能力。目前主流的SDN转发设备处于被动演进的模式,协议版本间互相隔离,导致数据层面交换机和控制层面控制器对于新的版本要做重新的定制和改动,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大打折扣。为此,近几年业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标准和技术体系,例如斯坦福主导的可编程协议无关包处理器(P4)[3]协议等。它们突破了传统数据平面处理架构的约束,使开发人员能够灵活地定义各种协议报文的格式,并能够在控制平面通过编程完全控制数据平面设备处理数据包。

在可预见的将来,网络数据平面之上很可能诞生一种被市场广泛认可的高级编程语言,通过编译技术适配不同的数据平面硬件。这种高级编程语言将极大地降低网络设备开发门槛,繁荣网络应用开发市场。

(2)更高性能的开源网络硬件

软件开源化使软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硬件的开源化也成为了网络硬件发展的新趋势之一,谷歌、Facebook、英特尔等公司纷纷加入硬件开源的阵营。自2004年到2012年,谷歌数据中心通过定制开源硬件以及可扩展性极强的网络架构对其交换和处理能力进行横向叠加,在性能、功耗、成本上取得了最佳折衷。Facebook于2011年发起了开源计算项目(OCP)[4]来重新设计数据中心开源交换机。英特尔公司推出基于软件的高速数据平面DPDK[5],可在通用处理器上达到100 Gbit/s吞吐率,逐渐接近传统专用硬件设备的转发速率。思科公司2016年开源了高性能数据平面产品fd.io[6],提出了数据平面通用加速架构,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伴随着数据平面硬件的开源浪潮,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生产和维护成本将大幅下降,高速网络硬件的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网络基础设施的利润空间将向上游的控制软件和网络应用转移。未来专用硬件的应用场景将逐步减少,而基于通用硬件和开源硬件的性能优化将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3)更加智能的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增加了精细化管控能力、弹性管控方式和统一的资源调度机制,成为了一种能够实现网络资源高效管控,按需提供网络服务能力的网络开放核心平台。从全球范围看,网络操作系统成为了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2013年4月,思科联合IBM等多家通信和IT巨头,启动OpenDaylight[7]开源项目,旨在打造开源网络操作系统,屏蔽网络各种硬件设备和南向协议的差异,使SDN开发人员在编写网络应用程序时能够更专注于网络业务本身。在OpenDaylight项目启动不久,ON.Lab于2014年12月推出了开源SDN操作系统―开放网络操作系统(ONOS)[8]。ONOS聚焦于如何用控制器来高效的控制运营商级的网络,打造一款高可用、可扩展、高性能、完全开源的控制器,其设计理念是能在任何硬件(包括白牌机)上灵活地创建服务并且大规模地部署,满足运营商级网络部署的需要,它受到了AT&T等的大力支持,并已完成了平台开发,价值应用和概念性部署。

未来的网络操作系统将面向更广阔的各专业网络,具有不同的形态和控制机制,网络操作系统将逐步通过层级化等方式形成统一的控制体系,各层次的网络操作系统间通过高效的层间接口进行交互。此外,未来的网络操作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将逐步融合大数据分析、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技术,逐步增加网络自学习、自恢复、自愈合的能力,人工智能与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前行。

(4)网络设备的功能虚拟化

由于现有业务与设备耦合过于紧密,每增加一个新的业务就需要增加相应的网元,所以在SDN中引入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9]的虚拟化网元成为了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NFV技术,网络中的网元将会被虚拟化,从而做到集中、云化的部署和管理。

目前,Linux基金会已经发起成立了OPNFV[10]项目,旨在加快NFV相关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产业化。现在已经有一些基于NFV技术的应用案例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也有了市场驱动力,主要包括虚拟无线接入网、移动核心网和网络边缘虚拟化等。诸如阿尔卡特朗讯于2014年了虚拟化的移动网络功能应用产品组合,同时与英特尔及西班牙电信开展合作推出了CloudBand NFV平台。NTT公司于2014年了基于NFV的云服务产品,该产品能够提供防火墙、应用加速等多项功能。

NFV作为新兴技术,目前还存在诸多挑战和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高效的虚拟化网络功能资源分配、快速部署和迁移等问题。此外,基于软件的系统可靠性也正在成为NFV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不同于传统硬件设备的可靠性解决思路,NFV需要引入一些计算机软件可靠性设计的方法来提升整体系统的稳定性等。

(5)高度自动化的业务编排

随着数据平面的开放和底层设备的虚拟化,数据平面和底层资源都向上开放了可操作的接口,给网络带来了灵活的业务编排能力。业务编排主要目的是根据业务的需求,持续编排部署网络中的资源,使其以最优化的方式运行。其中,网络资源可以理解为网络中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如链路资源、存储资源、虚拟网络功能资源等,持续可以理解为随着网络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业务编排需要根据底层的反馈信息,不断地优化网络资源的部署。

业务编排技术带来的业务灵活性和自动化管理能力,能大幅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OPEX),一直是运营商所关注的焦点。AT&T在2016年3月宣布了其SDN/NFV统一编排平台ECOMP[11],并在同年7月宣布与Linux基金会合作,将其全部代码开源并托管在Linux基金会下,旨在推动SDN/NFV技术的发展。在AT&T宣布其ECOMP的同一时间段,中国移动携手Linux基金会等举办了Open-O[12]的新闻会,发起了全球首个统一的SDN和NFV开源协同器的项目倡议,并计划在2016年底针对虚拟用户终端设备(vCPE)场景推出第一个代码版本。

网络业务编排系统灵活和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在技术实现上也带来了许多的难题,例如网络服务的自动化设计和软硬件资源如何去分配部署,底层环境中实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根据反馈的数据对逻辑和物理资源生命周期的自动化管理以及端到端一体化业务编排等众多方面需要去不断完善。

3 SDN产业发展趋势

学术界、产业界和标准化组织全面推进SDN,深刻改变了现有的网络生态圈,从传统网络架构到SDN的转型成为了新的市场增长点。以谷歌、腾讯、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和以AT&T、英国电信、德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代表的网络运营商加速向基于SDN/NFV的网络架构转型。

(1)数据中心场景下的创新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支撑这些业务的数据中心规模急速增长。当前,谷歌、微软等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都达到了上万台物理服务器的量级。在此形势下,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已经难以支撑企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数据中心内部使用SDN实现高扩展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支持虚拟化、多业务、多租户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从2010年开始,谷歌在部署B4[13]时选择了SDN技术架构以及OpenFlow南向协议交换机,并同时支持基础路由协议和动态流量工程功能。2014年4月,谷歌宣布推出基于SDN和NFV技术的Andromeda虚拟化平台,用于提供、配置和管理虚拟网络以及网络中数据包处理的业务流程点。2014年6月,Facebook公布了新的开源网络交换技术,包括典型的交换机Wedge及基于Linux的网络操作系统FBOSS。

在中国,腾讯公司针对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在其广域网中部署了基于SDN的广域网流量调度方案。该解决方案中,分布式的控制层上移成为了集中式的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基于全局路由算法、全局路径统一计算、资源合理调度,并实现链路自动调整,节省了带宽租用费用。此外,百度、阿里巴巴等也都在其数据中心中创新性地使用了SDN技术。

(2)针对运营商网络场景的创新应用

随着SDN在数据中心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全力拥抱SDN/NFV,新一代的基于软件化的运营商网络也成了新的趋势。SDN已经在移动核心网、移动回传网、数据中心中进行了小规模的部署和验证,众多运营商也陆续了一系列的愿景和计划。

其中,美国运营商AT&T提出的Domain2.0[14]计划迈出了运营商网络软件化转型的第一步。该计划预计2016年将进入加速推动软件化的高速通道,到2020年网络75%的功能完全由软件构成。到目前为止,AT&T已经了一个基于SDN的产品服务,这个服务使用户可以自己来添加或改变网络服务类型。

中国运营商也在软件化网络和数据中心云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与探索。例如,中国联通在2015年9月了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 2.0白皮书[15],将基于SDN、云和超宽带技术实现网络重构,从3个维度来诠释构建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网络。中国移动则在2015年正式推出下一代革新网络NovoNet,旨在通过融合新的技术手段,构建可全局按需调度资源,网络能力完全开放的新一代网络。

(3)实现产业界大规模商用部署

随着SDN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小规模成功部署,SDN实现大规模商用部署已经成为了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调研公司IHS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预计从2016年开始,SDN的部署将呈现飙升的趋势。SDN在云服务提供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中的部署比例将从2015的20%提高到60%,同时,SDN的企业采用率预计将从6%提升至23%。预计2019年,应用于数据中心和企业局域网SDN领域的以太网交换机和控制器收入将达到122亿美元,其中交换机占82亿美元,SDN控制器占40亿美元。此外,根据Technavio公司的市场调研分析预测,到2020年全球软件定义一切(SDX)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2%,向虚拟化的转化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SDX,它可以提供精简的业务模型,从而达到以最少成本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

4 SDN发展的思考

SDN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技术与架构,其核心价值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它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对于其未来的发展也还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SDN只能停留在少数大型企业的专有骨干或数据中心网络中,或是成为运营商网络的一个附属功能,当然也有人认为SDN技术必将掀起一场网络技术的革命。但不管SDN最终怎样,当前的发展趋势表明SDN将在运营商网络转型,产业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在电信运营商网络转型方面:随着SDN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小规模试验验证,未来网络将尝试开始在运营商网络(对移动核心网、移动回传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骨干网等场景)中展开大规模商用部署,运营商网络将融合SDN/NFV等新的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编排与管理系统对具体场景需求进行网络功能剪裁和按需组网部署,满足不同场景对带宽、时延、服务质量等差异化要求,从而构建可全局按需调度资源,网络能力完全开放的新一代网络。

(2)在产业互联网应用方面:产业互联网,也就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是互联网应用的下一个蓝海,具有万亿级的市场规模。SDN对网络设备的集中式管控能力将有助于网络资源的按需分配和网络流量的精确引导,从而能够应对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对网络带宽和时延严苛的需求。

当然,随着SDN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未来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问题,未来产业界的发展将需要一大批既精通网络技术,又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甚至需要既懂SDN,又懂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人才。

5 结束语

SDN技术最核心的使命就是加快网络创新,推动网络架构从注重标准向注重实现转型,进而打破设备的封闭性,降低网络研究开发的门槛,使得整个网络更加开放,最终繁荣整个网络应用市场。我们相信,随着SDN技术的不断成熟,SDX时代的到来,未来必将会在整个产业界掀起一场革命,也必将给中国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的新型网络提供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 MCKEOWN N, ANDERSON T, BALAKRISHNAN H, et al. OpenFlow: Enabling Innovation in Campus Networks[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08, 38(2): 69-74. DOI: 10.1145/1355734.1355746

[2] Specication, OpenFlow Switch. Version 1.5. 0 (Wire Protocol 0x05) [S]. OpenFlow, 2013

[3] BOSSHART P, DALY D, GIBB G, et al. P4: 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s[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14, 44(3):87-95. DOI:10.1145/2656877.2656890

[4] Open Compute Project(OCP)[EB/OL]. [2016-09-10]. http:///wiki/Main_Page

[5] Data Plane Deployment Kit(DPDK)[EB/OL]. [2016-09-10]. http:///

[6] The Fast Data Project [EB/OL]. [2016-09-10]. https://fd.io

[7] OpenDaylight[EB/OL]. [2016-09-10]. https://

[8] BERDE P, GEROLA M, HART J, et al. ONOS: Towards an Open, Distributed SDN OS[C]//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Hot Topics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ACM, 2014:1-6. DOI:10.1145/2620728.2620744

[9]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EB/OL]. [2016-09-10]. https:///Portals/0/TBpages/NFV/Docs/NFV_White_Paper3.pdf

[10] Open Platform for NFV(OPNFV)[EB/OL]. [2016-09-10]. https://, 2016

[11] ECOMP (Enhanced Control, Orchestration, Management & Policy) Architecture White Paper[EB/OL]. [2016-09-10]. http:///content/dam/snrdocs/ecomp.pdf

[12] Open Orchestrator Project(Open-O)[EB/OL]. [2016-09-10]. https://

[13] JAIN S, KUMAR A, MANDAL S, et al. B4: Experience with a Globally-Deployed Software Defined WAN[C]// Proceedings of the ACM SIGCOMM 2013 Conference on SIGCOMM. ACM, 2013: 3-14. DOI:10.1145/2534169.2486019

篇9

在美国发生的状况不是个案。RIM制造出了著名的黑莓手机,在过去1 0年中占领了全球4 6 0 0万商务人士的口袋。然而,这样一款颇受世界人民喜爱的手机却在中国遭遇了困境。在与中国电信合作前,进入中国4年的黑莓,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开拓企业市场,仅推出过三款旧机型,销售不过数万部。另一方面,数以十万计的水货市场却尤为繁荣。此外,模仿者们却不停出现,无论是移动曾经推出的PushMail还是尚邮等等,都号称是“中国的黑莓”,来博取移动电邮客户的关注。由此种种,原因显然并不是中国人民不喜爱黑莓,也并非中国企业不需要移动电邮服务;除了黑莓,包括诺基亚、谷歌平台手机,以及iPhone三大智能手机均快速且生猛地进入了中国市场。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问题的症结被指向了黑莓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移动。通过转嫁营销压力给本土电信合作商,RIM并不亲力亲为地去了解每一个国际市场,可以专注研发。这家目标明确的美国公司在中国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却遭遇水土不服。其合作伙伴中国移动的做法难以让用户接受,为推行自己的139邮箱,移动坚持将黑莓终端与邮箱服务在价位上定位超高端,但在企业客户方面的营销与服务能力却羸弱不堪。未能选择贴心的合作伙伴,黑莓在中国的发展不痛不痒。

对于RIM早在2002年就开始开拓的全球业务而言,中国市场无疑是一个“中国结”,可以很美丽,也容易很纠结。

随着全球四大智能手机悉数落子中国,RIM意识到,这里孕育着无限商机,如果再不主动发力,也许就将永远错过这一被无数次称为“最具潜力”的市场。于是,黑莓开始四年来第一次主动为中国市场变换招数,放弃将鸡蛋完全放在运营商篮子里的做法,在中国重新进行战略布局。今年7月,拥有丰富IT渠道资源及管理能力的神州数码被宣布成为黑莓在中国的一级商,除了向RIM在中国的两家运营商合作伙伴供给货源,更重要的任务是向全国各零售渠道销售黑莓从软件到硬件的全线产品,一并提供售后及服务支持。7月底,RIM在北京大悦城开设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黑莓零售体验中心。RIM中国区市场总经理李彤对外公开表态,黑莓在中国将正式开启从企业到个人的用户模式。尽管这一模式在成熟市场国家已大获成功,RIM公司认为今年是时候在中国进行沿袭了。

机构扩张显示其雄心。近期,RIM中国公司传大肆招聘的消息,在一个月放出30多个职位。以前的中国代表处已经升级为分公司,除了北京总部之外,上海、广州还设立了分支机构。RIM中国区从亚太区中被单独剥离出来,谢国睿直接向全球总部汇报。在RIM公司已经披露的计划中,下一步将在中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并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

沉闷多年之后,黑莓手机看起来开始在中国进入新局面。这一次,胜算几何?

第三方销售

黑莓在中国的一个特殊境遇是,售前与售后服务并非全部由合作伙伴运营商来提供,甚至连终端也非完全由运营商来营销推广。与其他任何一款智能手机不同,要成为黑莓用户,拥有一部黑莓手机仅仅是开始。利用专门架设的服务网络,能将各类信息如邮件、办公数据、黑莓用户共享的即时通讯工具BBM发出的消息等,安全、保密、准确地传送,才是这种看上去又黑又酷的手机的最大价值。为了实现这一价值,黑莓过去一直把运营商当成惟一的销售渠道。

但如果问已经使用黑莓业务的公司CIO,谁是你们BlackBerry业务的客户经理?这个公司的CIO可能会给出一个行业外从未听说过的公司名。往客户那里跑得最多、电话最勤的,不是移动的客户经理,也不是RIM公司的人,而是拥有黑莓业务资质的第三方本土软件公司(SI)。

移动在2008年之前并未将黑莓纳入KPI考核标准,因此各地移动公司都不重视这一业务,往往通过商业合作伙伴来做市场拓展与技术支持。移动此前将业务的技术支撑交予了中国移动卓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个移动的子公司,经营着手机报、飞信等移动的数据业务,同时也负担着各个省市的BB业务的技术支持工作。即使他们什么都不做,也可以从移动的资费中分得蛋糕。因此,一方囿于资源有限,另一方面也乐得清闲,卓望自身也愿意让这些SI成为其下游合作伙伴。

于是,嗅觉敏锐的本土软件公司,依靠着运营商或者RIM、卓望的各种资源,迅速成为最有效的推广工具并赚到了钱。这样的公司数量并不多,在中国专门从事BB业务的公司仅有10余家,他们的销售方式比运营商要灵活许多。在中国移动引进黑莓业务初期的2 0 0 7年、2 0 0 8年,正是这些在当时并不知名的小公司为黑莓业务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并不总是相安无事。在运营商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移动公司开始担心商们面对中国电信的诱惑,是否能够坚持和移动站在一起。这样的犹豫让一些地区的移动公司试图收回黑莓业务商的资质,转而依靠集团的客户经理来拓展市场。不过目前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中国电信对自身的政企客户部的市场能力颇为自信,并不打算拿出资费中的一部分来招募商。

“我们希望在中国,所有服务于黑莓正规渠道销售额度机构个人都能够很好生存,百花齐放。”当被问及怎样看黑莓在中国的产业链时,黑莓中国区市场总经理李彤显然听出了话里的内容,迟疑片刻后回答说。

但显然黑莓在着力补齐自己的官方服务体系。经过RIM公司亲自培训,神州数码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支持。“也许下一步,黑莓将在中国建立健全自己的服务体系,但目前我们将扮演重要角色,配合各方一起来做服务支撑。”神州数码黑莓销售部门的一名资深员工告诉记者。

运营商尴尬

最终,依然是电信运营商将在黑莓中国行程中扮演最为重要的角色。

与诺基亚、三星等手机厂商不同,黑莓能带给运营商的价值除了终端机定制销售分成外,还有数据服务业务方面的分成。但其中的一些服务与运营商自推的有所冲突,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黑莓的服务价格一直沿袭的是欧洲消费标准,并未被真正地本土化。以黑莓最先引进的推邮件服务为例,中国移动为了使其与中移动的139信箱服务有所区隔,将黑莓的服务价格分为三档:3 9 8元套餐、4 9 8元套餐和598元套餐,它们都包括从50M到400M不等的GPRS上网流量;终端费用近5000元,可以用预存8-14个月服务费的形式抵扣。黑莓手机也不能面向个人销售,只能通过中国移动集团客户部,向企业用户进行直销。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加拿大人谢国睿(Gregory Shea)的出现。他具有加拿大和爱尔兰的双重国籍,2 0 0 8年加入RIM担任中国区总裁。此前,他已经在中国的企业界活动了十多年,深谙中国市场环境。

谢国睿捕捉到了中国新生运营商――中国电信对于明星机型的渴求。2 0 0 9年1 2月,RIM如愿与中国电信达成合作,为后者提供定制机。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后来者,中国电信为黑莓制定了从1 8 9元到5 8 9元不等共5档资费的政策,与中国移动相比,它显得更为优惠。同时,用户在开通BES(黑莓企业服务)之后,可以添加65元开通B I S(针对个人的黑莓网络服务)。但迄今为止黑莓手机只针对政企用户,运营商并不单独为个人用户开通BIS服务。

尽管同时与两家电信运营商合作,RIM这次决定吸取经验因地制宜。李彤在一次私下聊天中介绍说,RIM将重点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黑莓个人及中小企业业务,而将企业大客户业务中心赋予了在该方面具备较强资源优势的中国电信。即便如此,中国电信依然感到有些头疼。“该覆盖的企业客户,移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实已经覆盖得差不多了,剩下一些对黑莓有刚性需求的外企,他们宁愿选择移动与国外运营商合作的服务,以便与全球机构进行沟通。”北京电信大客户部业务经理钱程告诉记者。但他认为机会还是有的,只要终端产品线足够丰富,就有可能说服集团客户换机。另外,除了邮件服务之外,本土企业同时希望运营商能为他们定制开发一些协同办公软件,这对企业服务经验丰富的中国电信而言是个机会。

当然,两家电信运营商之间并不会严格执行自己的角色定位,激烈竞争一触即发。比起只有13%的收入来自于企业客户的移动,电信公司50%多的收入来自于企业客户,其客户经理们更擅长和公司负责人沟通。最为闻名的一次客户挖角出现在广州。安利公司曾经是广州移动最重要的客户之一,曾经在商的拓展下,发展了一百多个黑莓用户。无论从用户数量还是公司品牌,都算得上是黑莓行业里的标杆客户。而如今的安利公司已经是广州电信的标杆客户,并作为电信公司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的标杆案例频频见于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的缺席。尽管此前中国联通多次热忱表态,正在与黑莓洽谈引入这款明星产品,RIM公司上下在此次采访中均斩钉截铁地表示:暂时不会与中国联通合作。这也意味着,这款天然以数据业务做支撑的明星终端,不能在中国搭载最国际化的3G网络。这对于黑莓以及中国联通而言,恐怕都不算是好消息。

从企业走向个人

在国外RIM拥有4600多万用户,包括大学生、公司职员、管理层、政府客户和公务员等。在北美市场,让黑莓真正成为明星手机的并不是企业客户,而是那些疯狂簇拥它的个人粉丝。为了打造黑莓炫酷时尚的个人用户品牌形象,追求安全简单产品性能的RIM甚至重金聘请好莱坞明星为其代言。

在中国,作为个人业务的试点,广东移动已于近日率先针对全球通用户推出98元和108元两档黑莓业务套餐。中国移动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中国移动和RIM正在对黑莓业务和各省移动公司的计费系统进行调整和对接,个人业务的规模推广还需一段时间。

“将黑莓推向个人用户市场是我们今年下半年的主要工作。”李彤说。

借助与神州数码的合作,将会使RIM在中国的业务一夜间插上翅膀,通过它实现从运营商销售到零售渠道的全覆盖。作为黑莓的中国大陆总,神州数码从墨西哥提货,通过香港进口到大陆市场。黑莓市场渠道的开拓和售后体系的搭建都由神州数码负责。由于黑莓更多地基于为用户提供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所以,相比较于销售手机终端,黑莓的服务体系要复杂得多,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因此,神州数码选择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合作,发挥各自特长。

此外,神州数码是大量IT品牌的一级总,铺货能力超过任何手机公司本身。神州数码半年之内引入了4款新机型,这些手机的销售和售后都打上了神码的烙印,神州数码人士戏称“手机说明书都是神码自己印的”。

最重要的一个利好消息来自于终端品类。作为一家效率极高的中国IT商,一名神码内部人士透露,“明年上半年,应该就可以与国际机型同步了。”他说,目前,神码已经在为个人业务部署专门柜台,“个人业务不需要架设服务器,柜台人员就可以帮助开通,每个月服务价格在100元左右。”

据介绍,除了运营商渠道与零售渠道,神码也正着手为黑莓开辟专门的行业渠道。他们将此分为四个方面:全国性集成公司在各地的分公司、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运营商的行业渠道,以及单纯做硬件行单的公司。神码可以为所有渠道提供完备的黑莓解决方案。打通渠道关节意味着商品的批量销售,这将有可能降低黑莓生产成本,从而使价格更具诱惑。而神码的作用不仅在于此,通过对渠道的管理,他们将保证黑莓在中国各个用户市场的定价一致。

但目前,不管是RIM中国公司还是神舟数码,都无法回答黑莓在中国的用户定位问题。显然,此前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电信手中的黑莓,价格过于高端。如今进入个人用户市场,黑莓需要重新对用户进行定位。

以上只是黑莓在外部姿态上的改变。要使中国个人用户真正接受黑莓,不是一个安全的移动电邮功能就能搞定的。有着来自谷歌、苹果等多家追求炫酷手机应用功能的强劲竞争对手,有人认为黑莓现在进军个人用户市场,时机并不那么恰当。

对此,黑莓看上去并不悲观。“其实,邮箱业务只是黑莓众多美妙应用中的一个,你要知道我们是世界上最早开发智能手机的厂商之一,黑莓本身就因移动互联网而生,我们有信心让中国用户喜欢。”在一次聊天中,李彤信心满满地表示。

事实上,除了被着重强调的推送电邮功能,RIM公司这些年建设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也没少花力气,并同时开放手机平台与网络平台。但与广受关注的Andriod及iPhone应用商店相比,黑莓手机的应用开发市场则要冷清得多。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黑莓手机国内市场规模有限,而只要规模一上去,黑莓的应用开发就没有任何问题。

8月初,黑莓最新应用商店APPWor-l d 2.0测试版上线,据李彤透露,RIM中国区正在考虑将APPWorld2.0引入中国。据悉,该版本不仅支持信用卡购买功能,还会提供和运营商的合作接口。谈及在国内APPWorld2.0的运营模式,李彤表示,肯定会采取和运营商合作的方式,但具体形式目前还未最后确定。

当有着无可比拟业务优势的手机解决方案提供商RIM,开始主动对中国市场做更多普适性拓展,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最好的结果是,黑莓就此解开了“中国结”,不仅为中国用户提供了更多明星手机选择,也将为中国3G数据业务发展带来巨大利好,那样将皆大欢喜。

【相关链接】RIM中国QA:黑莓中国区市场总经理李彤

黑莓中国目前在渠道上的整体布局是怎样的?

李彤:同黑莓在其他市场上的做法一样,在中国市场上,黑莓目前一方面和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合作,为企业客户提供黑莓智能手机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黑莓和神州数码合作,通过神州数码的零售渠道,在全国范围内销售黑莓智能手机。

在黑莓看来,中国市场和欧美其他市场有何不同?

李彤:相对于欧美成熟市场,RIM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方兴未艾。对于企业市场而言,我们将把黑莓在欧美成熟市场的丰富应用介绍给国内的企业客户。对于个人市场而言,我们正在与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品牌合作,开发适合本地客户需求的应用,譬如新浪微博、Q Q、M S N,等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与运营商、经销商、开发者、互联网品牌等一起建立移动云计算的发展生态系统,为中国的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更多的黑莓智能手机产品和本地化应用,满足客户的移动商务和娱乐需求。

您认为黑莓在中国的推广是否充分?黑莓在欧美所作的运营商绑定广告是否可以在中国同样进行?之所以没有做这样的推广,是因为黑莓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还是有其他的考量?

李彤:我们在中国一直采取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目前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将更多的黑莓产品和服务引入中国市场,丰富和完善我们的产品线。自今年以来,RIM公司正在通过与运营商以及渠道合作伙伴共同努力,面向企业客户和零售渠道推广黑莓智能手机和服务。

RIM在全球的业务模式是一致的。下一步,我们将和运营商一起,面向企业客户和个人消费者推广黑莓智能手机产品、黑莓企业服务和个人业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项目。

黑莓手机的成功得益于服务+终端,请问在中国的推广过程中,针对服务支持、终端营销这两个方面,是否有偏重?

篇10

但与此同时,美丽说、蘑菇街已经获得了很不错的发展,他们被投资人称为社会化电商,投资人认为这个领域将会出现一堆新模式。包括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市场越来越大,各种细分领域都会出现新的机会。

主力资金流入个股(01/17)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至少站在2012年的这一头,我们看到,这一年将会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千团大战之后,有人说会发起“千O大战”——O2O模式将会在2012年大爆发;“云计算”领域将会在2012年进行第一个回合的较量;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刚刚抬头;清洁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将会走向何方;这些令旁观者好奇、令创业者纠结的问题,2012年接下来的这12个月,也许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创业邦》在2010年曾经预测过社会化电商的崛起,预言过HTML5的普遍应用。2011年底,微软宣布,ie10将会支持HTML5,标志着HTML5正式进入主流。而蘑菇街、美丽说的出现,也是我们预言的社会化电商崛起的例证。只不过,这些变化比我们的预言稍微晚了一点。

时光跨入了2012年,清洁能源、新农业、消费品,以及医疗、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人以及创业者,对2012年的创业趋势做一个判断。

清洁能源:我们认为2012年将会是节能行业发展的一年,而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将会相对落后;

新农业:我们认为,上游的寡头化不可避免,经济作物基地将会有很好的机会;

医疗:仿药仍是主流,容易成功,家用医疗器械将会大有市场;

消费品:潜力巨大,将会出现民企上市潮;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社会化电商、O2O,2012年将会是初见分晓的一年。

有一些企业会倒下,有一些企业会崛起,这是商业的魅力之处,也是商业的残酷之处。

移动互联网:格局趋于垄断细分领域有机会

随着中低收入智能手机用户增多,移动互联网将会出现一些中国特色的创业机会,2012年的平台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民工、保安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口述/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及集团执行副总裁 叶滨 整理/郑江波)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有两大发展趋势,首先是用户人群的变化,目前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大概是7000万左右,未来一年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应该会发展到两三个亿。早期智能手机的用户是相对高收入的人群,随着智能终端价格越来越低,比如千元安卓机的发展,中低收入人群智能手机的用户数正在不断增长,这种变化将会对市场造成深远的影响,带来一些新的创业机会,比如民工专用的社交应用、为保安而设计的游戏等等。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和国外是相通的,基本是国外做什么,国内也就出现个山寨版,但是随着用户人群的变化,将会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创业机会。

其次,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举个例子,随着语音IM的发展,用户越来越习惯于用说话代替打字,如果将云端的服务融入其中,未来就有可能出现像“语音小秘书”这种工具,用户一个指令,传送到云端,最后由一个团队完成对这个指令的服务,这种感觉不同于Siri那种语音助手,它是基于用户习惯的一种新服务,更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以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App端的竞争,而是更丰富层面上的用户体验的竞争。

对于一般的创业者而言,首先要找好自己的细分人群,不要总盯着衣食住行这种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机会,因为今天来做已经有些晚了,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我建议创业者要多思考一些比较偏门的机会。

只有卖苦力、卖脑子这两条路

口述/顽石互动CEO吴刚 整理/郑江波

国内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处境大部分都很难,主要是融资问题,虽然说这是一个热钱涌入的领域,但是现在创业者往往拿了种子期,拿不到A轮,拿到A轮又拿不到B轮,大部分公司都面临这种问题,而且虽然看似有些产品拥有一些用户,但是这些用户并没有特别大的稳定性,无法转成为收入,在没有外界输血的情况下很难存活下去,资金链一断就垮掉了。

最近一年透支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风投往往会扎堆投一类项目,然后就等着,看有哪家冒出来,如果没有一家脱颖而出,这种项目也就被放弃了,这个阶段已经被透支了。那种喊着要做平台,塑造用户使用习惯,和号称自己的产品是一款杀手级应用的公司,往往都很容易在这个阶段死掉,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字:保不住,因为这些事情那些巨头公司都可以做。

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格局渐趋于垄断,谷歌、苹果这些公司近两年的战略无不是控制整个价值链,那种含有巨大价值的核心应用是必争之地,创业者如果做这类事无异于老虎嘴里夺食。

创业者如果在生活细分领域发力,还是有一定机会的,但是这需要创业项目和各个操作系统、各个厂商、各大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业务是不冲突的,比如豆瓣和大众点评这样的公司,豆瓣瞄准小众人群积累了大量黏性用户,大众点评干了扫街的苦差事,而这成为了如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留给创业者的只有两条路,要不就是卖苦力,要不就是卖脑子。艺术类的创意应用就属于卖脑子的范畴,比如游戏、电影。因为这些产品之间没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内容提供者,我们只有随波逐流,跟着平台走。2012年国内平台间的竞争将会特别激烈,前一段时间腾讯已经调整了与低收入开发者之间的分成比例,这是一个讯号。

云计算:云存储是突破口

口述/云海创投设立项目负责人张磊 整理/曲琳

与美国相比,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尚待完善,企业不但要做用户体验,还要自己搭建后台。

私有云发展快、公有云发展慢

前几年云计算行业还太蒙昧,完全是处于学习的阶段,而在这两年,明显可以看出,基础在打牢,应用在增加。

例如,中国的云计算行业最显性、最容易趋向于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是与云存储相关的应用,例如酷盘、金山快盘等。大家有了Dropbox这个标杆,还会有很多其他创意,如基于云存储技术的笔记软件Evernote,可以进行文字、视频、图片等同步,在无线互联网Android、iOS平台都能使用,用户体验不错。其实这种产品就是把很多必要的应用集成起来,但是我认为也有很好的成长性。

短期内,在云存储应用方面,谁能解决好用户体验,谁就有机会抢占先机,席卷市场,让更多人使用就是竞争力。而这些创业企业2012年会受到后台的考验,用户到了一定量级,对后台的挑战很大,中国没有亚马逊S3的支撑,需要自己往下走搭建后台,也许就不能集中精力在用户体验上了,这是中国创业者面临的悖论。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看云计算的另一个角度是私有云与公有云。私有云会更容易成熟,公有云走的路会更长。私有云平台最活跃的代表其实是学校,上海交大等都在和厂商供应商合作;而学生们离开校园,就要进入公有云范畴,即电信基础设施运营商、互联网巨头、地方云计算平台等建设的云平台,可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标准化使用,还会面临风起云涌的局面。

此外,中小企业借助云平台已经是必然趋势,互联网带来了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他们普遍对成本很敏感,把财务应用、内部OA管理平台等放到云平台上,将为他们大幅度减少成本。

盛大、阿里做基础,中小企业做应用

口述/酷盘CEO顾志诚 整理/曲琳

我们的产品是同步存储软件“酷盘”,相当于美国的“Dropbox”模式,是为数不多的云存储能够落地并面向网民个人的产品。现在美国Dropbox的普及率非常高,其实前面三年的发展很慢,iPad和iPhone席卷市场之后才一下子爆发,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出来了,移动端与PC端的同步变得很必要。2011年3、4月份Dropbox一下子估值就高了很多,我们也就顺水推舟打进了一个比较火的市场。

未来直接面向网民的云存储产品会有更多,而且会让网民形成习惯。作为Dropbox被国内屏蔽时的替代品,我们在一段时间迅速“捡到”三四十万用户,足以看出市场的潜力。就像之前大家装电脑,没有意识要装杀毒软件、视频软件,也许2012年开始会养成习惯装同步软件,市场上几家同类软件都是一起在推动这个市场,各家巨头都要进来,360和腾讯几周前也出了测试版。

云计算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处于产业链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美国亚马逊S3平台相当于为云计算顶层软件公司将服务器买好、机房建完、网络联通,搞定分布式存储系统,而在中国,我们多数都要重新开始自己做,还要考虑到全国三大传统电信运营商,以及网络优化的问题。

阿里云、盛大云都在做亚马逊S3的工作,中小IT公司也会面对更多更现实的应用。例如我们已经效仿Dropbox做了API接口,成为云存储平台,让软件开发商将数据储存到我们的平台上,进行托管类的业务。用户在上面产生的文件通常只能存到移动终端上,现在可以保存到云端上,目前我们在和很多软件企业谈合作。硬件载体将不是问题,甚至是智能电视、车载影音系统,几乎所有第三方程序产生的数据都可以保存在云端。

社会化电商:SNS的新生?

口述/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整理/曲琳

2010年我在《创业邦》杂志上讨论过从SNS角度涉入电子商务的问题,当时觉得这条路很难走通,例如一个社区中有女孩子加你为好友,过段时间开始发广告消息骚扰你,你会反感,或者觉得社区本身的商业气氛太浓;但是2011年我们看到了蘑菇街和美丽说,一个女孩子在上面秀衣服的图片,不管你买不买,都会觉得很漂亮,你甚至不需要非得点那些图片,因此用户心里不抵触。

2011年能明显看出社会化电商是趋势,越来越多人在网上买东西,他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卖得好、在哪里买得到,这不是推销,而是推荐与发现。加上微博的兴起,也让人们觉得推荐是很重要的。

谷歌的模式,是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去搜索,但如果你不知道呢?这就需要你去发现一个东西。发现和寻找是两个概念,发现是有一点冲动的,越过了搜索那一层。这两年互联网从业者更加了解用户的内心了,是不是社会化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有这个需求,而现在的模式没办法满足。

继续为淘宝小商家做社会化推荐是个切入口。蘑菇街和美丽说是典型,而且他们一下子就找到淘宝,而淘宝需要与现在所有第三方辅助他们展示的公司都要合作,这也是淘宝对抗其他巨头最好的战略,当然也可以与凡客、京东合作。

我觉得社会化电商还可以进一步,与广告结合,例如在人们喜欢的产品图片旁边,放上一些商家的广告图片,和搜索一样,在搜到的产品旁边放同类广告。

当然社会化电商也有难点,首先社会化的形成并不容易,你要先成为用户喜欢的社区,才能让人愿意消费;其次,微博上很多营销的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会构成骚扰。一个独立化的网站,形成用户黏性,不让人感觉到骚扰才是好的模式。

微博、社区、电商网站新模式将扎堆

口述/蘑菇街创始人、CEO陈琪整理/曲琳

提起社会化电商,我认为现在误区比较多,很多人觉得微博上传播一下,甚至QQ群里做宣传就叫社会化电商了。我个人认为,社会化要与社区化、社交化分开,比如一件衣服比较好看,成百上千的人会喜欢,它的排序就会提升,这其实是一种群体的行为和群体的决策,实际上这些人之间没什么关系。蘑菇街这种形式是从消费者出发,先建立起一个社会化平台,把喜好相似的人组织起来,再跟商家对接。

2011年,社会化电商还处于一种萌芽的状态,各种模式都会冒一点出来,2012年大家说电商要冬天了,至少是个秋天,反倒会让大家都静下心来。2012年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以微博为例,微博营销我觉得还谈不上商业模式,但已经是淘宝流量里面非常重要的来源了。微博上有专为淘宝服务的公司,走媒体路线,一方面自己生成好的原创内容,一方面做电商广告;还有些聚集欧美街拍的内容资源,把上面的衣服找出来推荐给用户;也有从电商出发的形式,比如上海商派(ShopEx)做了跟微博合作的橱窗,把商品就直接挂进去了,也可以同粉丝做分享。

其他形式,包括有些论坛会为京东、当当等专门做板块,也是把用户一群群归结起来;55BBS、爱物网是我们的前辈,也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化方式;再比如我原来同事做的草莓派,又卖东西又开社区,是很少见的,对电商来说,一个很大的成本在于流量,当运营了一个社区以后,重复购买率会很高;不能忽视的还有淘宝,淘宝体量太大了,要找到很合适的模式还要花一些时间,但是他们一定会往社会化方向走的。

社会化不见得是哪个社区都能做的,对于运营的要求非常高,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迅速帮助用户去命中他心里想要的东西,所以必须做到陈列、分类、排序。本质来看,这是电商的一种营销渠道,在未来,电子商务公司一定会青睐于性价比、转化率都很高的渠道。

o2o:机会巨大线下环境决定成败

口述/创新工场创始合伙人汪华 整理/刘岩

2011年,客多网、布丁网等获得了风投青睐,千团大战过后,“千O大站”已经悄然打响。

线下成熟领域容易成功O2O(Online to Offline)最核心的是在用户决策、交易上提供有价值的互联网服务,真正为商户挣钱提供价值,为用户解决问题,让用户有主动用它的理由。如果只靠花钱打广告把用户买过来,不提供增值服务,再以同样甚至更低的价格卖给商户,这中间创造的价值并不多。所以O2O不应该是去做“二道贩子”。

团购作为O2O,也是创造一定价值的,很多线下商家并不知名,团购解决的是线下商家跟用户沟通的问题。只不过现在很多团购被拔苗助长,来不及做更细致的事情,创造的价值深度不够。

做O2O未来能创造价值的机会还有很多,这点毋庸置疑。比如像大众点评网,解决消费者和商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再比如,在传统行业,中间交易环节特别复杂,难做决策,创业者如果能提供给用户很好的信息,提高用户忠诚度、黏度,这就是机会。但有些方面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在很多行业,线下环境不是很好,比如线下服务提供商或交易环节不是特别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很小的创业公司进入容易成为先烈。

相对来说,做O2O要求两边的“O”都要特别成熟。在用户方面,应该选择用户习惯等方面都特别成熟的领域;线下的“O”,也需要选择相对标准化,比较规范的领域。创业型公司应该是选择好一些线上、线下环境相对成熟的领域,再去做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情,做出一款好产品。

线上才是O2O的精髓。因为O2O公司做线下没有优势可言。目前一些O2O公司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不是踏实下来做一款精致的互联网产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而是想着快速拿钱买用户扩大规模;第二,做产品的思路上未能真正帮商户解决赚钱问题;第三,产品没有很强的用户增值、用户黏性。克服如上三点问题,就应该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了。

O2O可能比团购还要难

口述/查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黄远鹏 整理/刘岩

O2O是双向的,既包含online to offline,又包含offline to online,即:线上把消费者导入到线下商家,线下商家又把服务反馈到线上。团购是O2O最早形成产品化的模型,问题是只把消费者引向线下便终止,未把线下服务传递、反馈到线上,属于单向的。团购还有一个天生的缺陷是:明显以牺牲商家的利益去满足消费者的利益,最终的结果是线下商家提供的服务大打折扣。尽管国外有Groupon相对成熟,但目前这个生态链条依然不够健康,整个团购行业在梳理、优化,洗牌后能生存下来的就那么几家。

对比美国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的比例,我们线上消费的比例还很小,未来通过O2O扩大线上消费比例,还是有很多创业机会。只要能把线下空闲的资源与有需求的用户连接起来,就会成为一个O2O的经典案例。如果O2O能做得好的话,是线上与线下对等的模式,即线下的服务可以延伸到线上,线上的需求可以延伸到线下,做到极致之后应该是线上线下不分彼此。

其实O2O最本质的是做好本地化服务。在用户行为、定位、社交等方面,SoLoMo跟O2O有很多重合之处,尤其是在本地化服务上。本地化就意味着O2O需要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也集中在一定范围之内,体现更多本地化生活服务类的优势。

但做O2O未来可能会比团购还要艰难。一方面要求在网上营造特别庞大的用户群,一方面又要在线下培育优质的商家。就目前来看,尽管O2O能带来大量用户,但却得不到商家的任何反馈。这时就迫切需要通过支付手段,或者刷折扣券上的一维码、二维码等技术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好的消费者反馈机制。作为一个O2O平台,只有深度挖掘优质商户,带来更多回头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医疗:仿药大有机会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大

口述/盘古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医疗基金合伙人徐天宏 整理/翟文婷

仿制药、制剂创新、可量化指标的中药,以及家用医疗器械,高端、细分领域医疗器械都有极强的爆发力。

关注仿制药公司

药品在今后一两年会有爆发的趋势,比如一些处于临床期的研发药、首仿药以及制剂创新。从2008年到2015年,很多跨国公司的支柱药品都面临专利过期的事实,尤其是年销售达到120亿美元的Liptor.

我们会关注愿意投入一定精力去开发有竞争力产品的仿制药公司,首仿药、次仿药、甚至三仿药,因为他们目前在国内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那些积极把产品逐步卖到国外的制药公司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因为这非常困难,尤其是进入美国市场,要经过FDA认证审查。我们已经看中一家这样的企业,肯定是要投的。

对于国内的创业者来说,除了抓住专利过期的机会研发仿制药,就是进行制剂创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市场也够大。如果制剂创新能做好,价值并不比新药低。

中药的新药研发也有机会。比如,复方六味中药的研发周期很短,只要两三年就可以做完临床试验。如果中药可以完成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会更利于市场接受。

“十二五”规划非常明确地鼓励器械的本地化生产,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还没有什么措施。创业者进入医疗器械市场,往往愿意选择诊断型产品。因为进入门槛低,所需资金也比较少,能耗得起。但是他们忽略了产品的推广难度,诊断型产品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很严重,光肿瘤早期诊断,稍成熟点的方法就有几十种。所以,表面看起来很容易,实际真正想做起来很难,每拿下一个医院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诊断产品往往是比较新的技术,医院是比较保守的,接受新的事物需要花很长时间。

此外,随着国内老龄化趋势,家用器械产品市场也很大。比如血糖仪、血压计、轮椅,这些市场未来几年爆发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以中低端为主。

专科领域可能会出现上市公司

口述/生物谷创始人兼CEO张发宝

整理/翟文婷

就2012年的趋势来说,从投资角度来说,药品的市场规模大;但是医疗器械潜力大,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和药品市场规模比例只有1:10,在美国这个数字是1:1,而且国家政策也比较扶持器械。

药品的毛利润很高,但是流通环节很长,所以净利润很低。在此压力之下,药企必须加大新药研发力度或仿创结合,而不是以前的纯粹仿制。

单纯的化学仿制药,一直是大公司的强项,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也没什么竞争力。国内的大药厂如果不重视研发,靠中小企业去点燃市场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都是围绕大药厂做准备的。大药厂重视研发,才有热情去收购中小企业的研发产品,整个医药研发市场才可能被带动起来。

即使要做仿制药,中小企业也只能做存在一定技术壁垒的化药仿制,或者生物仿制药。未来中小企业会分成为两拨:一拨是专注创新产品和新药研发,但是很艰难,风险投资对此也很谨慎;一拨是仿制国际上很成熟的大纲药物,相比纯粹的研发,这个风险要小。

医疗器械方面,几个细分领域可能会有机会:首先是一次性用品,比如手套、无菌注射器,这方面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做。不要轻视这些一次性用品,实际上里面有很多创新点;其次是专科用品,比如齿科、皮肤科等。这些领域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竞争对手比较少,利于中小企业来做。这两个领域,最近两年可能会出现上市公司。此外,家庭医疗用品里的空气净化器市场,目前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未来会出现两三家大规模的企业。

另外,高端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很惊人,比如大型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就是一个亮点。虽然这方面市场规模小,但是附加值高,所以净利润高,广东傲华就做得不错。

新农业:上游巨头化经济作物潜力大

因为国家投资,水利相关行业有望崛起,农业上游产业将会高度集中,经济作物基地、有机食品基地机会多。

看好水利相关行业、经济作物基地

口述/达晨创投合伙人傅哲宽 整理/曲琳

每年我们都会关注国家政策引导,最新的是在水利建设方面,国家计划投资好几万亿。水利是和农业相关“大农业”概念里面的基础设施,国家经历了多年城市化,解放后一段时间水利做得很好,然后被破坏掉一拨,现在重新规划修复。我们正在储备水利监测、规划服务类公司,甚至会看一些与物联网应用结合的案例。

过去的几年,国家的政策没有太大变化,一直是支持上游,即养殖、种植和粗加工,鼓励大家用现代工业企业理念经营农业企业。而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业化、现代化、职业化是趋势。从政策、税收优惠来看,国家鼓励出现大型农业企业,大企业的养殖、防御体系、饲料都很容易监管,散户会被逐渐替代,大基地、大农庄都会出现。大型上游产品供应商会集聚,产能规模增加,甚至会有一些生产型企业间的横向收购。

达晨投资的重点一直是走到消费品阶段的农产品,除非单做贸易,农业和消费品其实是分不开的。从我们2011年的投资案例来看,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农作物的规模性种植很有潜力,比如我们投资了人工甘草种植基地;还投资了综合性茶叶品牌连锁企业“华祥苑”,他们从基地种植、粗加工、渠道、品牌,产业链做得非常完整。茶叶有文化意义,随着中国国力增强,茶叶市场是越来越大的,是个特殊的市场,也有很大的机会。

有机食品有潜力基地环节是瓶颈

口述/多利农庄创始人张同贵

整理/曲琳

2011年有机食品销量大增,多利农庄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一倍销量,而营销成本基本上没有增加。随着人们对肉类质量的质疑,我们在养殖方面的份额也会更多,多利新基地中肉类的产能占20%~30%的比重。

更多人注重有机农业的眼前利益,更愿意做农庄休闲旅游。对于多利农庄来说,农庄休闲甚至承办一些年会只是为会员服务,这部分永远不是经营的重点,但是想要来参观的会员却越来越多。这涉及到一个根本的商业模式问题。很多人做农业就是做基地,不重视种植和养殖,想的是旅游和餐饮,甚至是农业地产。产品以很便宜的价格拿出来卖,他们做农业地产的销售额来自哪里我并不清楚,但我并不太认同。

这两年有机农业都是预备爆发期,2012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基地环节。中国创业者盘旋在这里好几年了,一方面做有机基地是个周期性工程,另一方面是规模不够,一两百亩算大的,前期投资收益小,容易熬不住。每年都有一批创业者做基地,然后又死掉,多数困于没有商业模式,没有配套设施,实际上他们只做了有机基地的一段工作,更多的投资还在后面,一般小公司很难接受,单独一家公司去投资也很吃力。而多利农庄做出了个样本,很多基地找到我们接盘,希望我们收购他们。我们目前已经有6个基地,战略是以京沪为主要市场,做多个基地,2012年计划增加2万亩。

有机农业相关的产业同样不完善、不成熟,例如有机肥料,这几年的质量我严重存疑;冷链物流,之前暂时在合作的日本“雅玛多”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国内公司做农产品专业物流的也很少。2012年我会观望,如果不符合我们的标准,宁可自己做。

消费领域:爆发力强出现巨型公司

口述/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 整理/刘岩

中产阶层的兴起将带动消费品行业,民企迎来了机会,未来将会出现上市潮,巨型公司也会在这个领域出现。

内需市场提升消费肯定往上走

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内需市场持续提升。但是跟发达国家比,我们的消费率仍然相对很低。所以,从发展趋势来讲,只要中国经济正常向前发展,这个产业肯定往上走。但这个领域的独特之处在于,一般不会产生像互联网行业这种50倍甚至100倍的投资回报率,而是每年会保持持续、稳步的增长,是值得长期投资的领域。但我并不感觉消费领域的投资能够快进快出。

一般情况下,跟慢消的产品相比,越是快消的产品越容易在较短的周期内拉出一个强势品牌。比如,服装、化妆品、日用品、健身保健品、新兴的电子消费品、体育用品等很多领域,都有可能在2~3年内推出一个新的品牌。

消费领域范围比较广泛,从一定角度可分为强势品牌和弱势品牌两类企业。品牌强势的企业毫无例外地都被PE投资人布局好了。品牌相对较弱的企业,如果团队比较强,可能在两三年内做成新的强品牌的企业,也都在被偏VC的投资人追捧。

所谓的“快消品投资潮”从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现在“全民皆兵”,投资人都在看这个领域,在赌一个强势的团队。这是VC对于这个行业的期待,至于这股“投资潮”能否称得上“爆发期”,还不好判定。

中国未来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橄榄形,中产阶级比例最大。产品的定位若能准确抓住每个细分领域的消费人群,都会有生存空间。今后在这个领域创业肯定还有很多机会,但一定得做让老百姓容易接受的产品。

民营消费类企业出现上市潮

口述/ECOH生态家CEO、通路快建招商外包平台CEO林翰

整理/刘岩

在消费领域,过去国有企业上市比较多,但现在该上市的国企已经差不多了,上市潮必然转向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在二级市场中,消费品类企业所占的比重还很少,未来随着服装、鞋帽、服务业等各类消费领域产业的发展,这个比重应该能扩大到30%左右。有些行业做到上亿或十几个亿规模就可以上市,而在消费品行业很容易产生几个亿规模的公司,并且做到盈利也很容易。所以,从资本市场看,投资消费品领域是很大的趋势。

这个领域最为典型的是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行业。因为连锁企业发展比较稳固,他们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网点,业绩持续性比较强。前期资本也投资了不少连锁经营类的公司,未来这块应该还会继续升温。随着中国消费逐步升级以后,在衣食住行领域、服务类型的公司里面,未来都会产生一些规模化的有价值的大型公司。未来10年应该是消费品领域发展的爆发期。

过去很多消费行业只处于初级水平,很多产品要么人们消费不起,要么没有相关适合的产品出现。当前中国整体收入的不断提高,品牌的数量、质量、规模都有很大提升,随着消费潜力的大爆发,中国会出现一批巨型的以消费品为主导的公司。

中国人口基数如此之大,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可能出现几十亿规模的公司。除了靠技术驱动的电子产品之外,如果在每个细分领域能成为老大、老二,就能获得足够的规模,如果再有稳健、持续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就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如果能事先考虑消费升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更需要哪些产品,然后再有前瞻性地设计一些引领性的产品,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肯定会成为投资的热点。资本在看重商业模式的同时,更加看重的其实是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创新。

清洁能源:造能变数大节能更有优势

除了生产过剩之外,新能源产业的格局还面临着技术革新可能会带来的变数,

2012年的节能市场更为乐观。

观望新能源偏向节能行业

新能源这个行业对政府依赖性比较大,驱动发展的动力是政府补贴,再加上电池板和组件企业产能过剩,自然日子不好过。

2009年之前,这个行业发展得非常好。自2010年开始,很多企业开始激进扩张,晶硅太阳能和组件生产商产能过剩,加上欧洲市场削减了光伏补贴危机爆发,美国太阳能“双反”调查,海外市场开始振荡,收入自然下降。根据新能源几家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财报看,传统晶硅太阳能价格掉得比较厉害。传统组件和设备商也是资不抵债。

技术可能会对新能源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薄膜太阳能是光伏组件的一个新趋势,但国内还没有做得很好的太阳能薄膜公司。金属极硅薄膜技术、CIGIS已经被媒体报道过了,而前沿基于印刷工艺薄膜太阳能技术被人谈论还不多,这对光伏效率的提升还是价格的下降带来多少机会,还需要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不景气的同时,切割液回收服务、辅助设备,比如太阳能逆变器的公司,一下子起来了很多。说明这个行业的需求很旺盛。所以还是会有一些投资机会。对于有品牌的传统晶硅企业来讲,此时并购会是比较好的时机。

风能方面,并网依然是最大的问题。风力资源时强时弱,不稳定。2011年8月起,政府规定低于5万千瓦风电供应商不再享受直接并网,一律需拿到发改委的批文。风电产业链,无论设备制造、主机、零部件制造商,在生产成本上都没有多大的进步,风电产业链还没有形成闭环。

所以节能企业可能更有优势。

2010年照明市场的节能企业有优秀表现,比如LED灯,LED灯在不同的环境使用情况也不同,所以产品可以避免同质化。照明市场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比如获得创业邦创新成长100的圆融光电,他们的技术和运作团队都非常强。所以也获得了我们的投资。

之前一段时间大家频繁关注污水处理公司,其实污水处理之后的工业污泥更加难处理,我们也投了一家这样的公司。

组件需要洗牌逆变器市场稳定增长

口述/艾索新能源创始人宁宁

整理/王子之

2012年清洁技术的发展机遇会向节能企业倾斜,我是认同这种观点的。新能源企业最大的阻力首先是来自于前期高成本的投入,其次是来源于技术方面的瓶颈。但长期来看,光伏和风能还具有很大的潜力。

光伏行业的发展一直受限于生产成本,依赖政府补贴,当政府的补贴一发生变化的时候,行业就会出现不稳定。要打破这个局面,技术更新比较重要,比如说组件行业,出现了薄膜电池,薄膜电池对于光伏行业就是一次革命,薄膜电池的性价比如果很好,成本就下来了。中国的组件我觉得是需要一次洗牌了,洗牌可以为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带来重生。

虽然艾索生在光伏行业,其实属于电力电子行业,逆变器的研发生产成本在短期内注定会很高,尤其当中国逆变器的行业产值不足时,逆变器这个行业最近几年才在中国开始,所有的研发都会集中在这两三年的时间。

篇11

不久前,《福布斯》载文说,摩托罗拉公司今年可能无法在圣诞购物季节之前推出自己的全部新款手机,这将给摩托罗拉带来2.34到2.6亿美元的销售损失。对摩托罗拉来说,这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西方国家,零售行业40%以上的销售额和60%以上的净利润都集中在“圣诞购物季节”,手机、数码相机等高科技产品30%以上的销售额也集中于此。难怪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大呼:“温情脉脉的圣诞节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生存还是死亡’的时期!”

怎样在诱人的圣诞节蛋糕中分到最大、最甜的那一块?一张张温馨的圣诞贺卡,将贺曼公司“邮”进世界500强,成为圣诞老人为商家送来的最甜蜜的礼物。

然而在今天,圣诞节早已不仅仅是西方的节日了。无论意识形态的差异多么巨大,在中国,许许多多对圣诞意义懵懵懂懂小老板,却成为了全世界的“圣诞老人”,全球70%的礼品都是“中国制造”。众商家“吹吹打打”、“巧立名目”,为追求时尚自由的青年人打造着他们自己的圣诞节,2/3的大城市年轻人在圣诞夜晚狂欢——这是一个“物质之夜”。但是,浙江义乌的中小企业,用中国制造的圣诞树装点了美国白宫,却因为受到规模和管理理念的影响,无力自主开发国内市场。

《远东经济评论》的《中国精英调查》显示,中国精英阶层的消费行为日渐西化、消费能力日趋增强。认真研究西方圣诞风俗,营造完整圣诞风景,将为商家们烘烤出最美味的圣诞蛋糕。 第一部分:诱人的圣诞节蛋糕 西方圣诞市场大观

每年感恩节到圣诞节之间的五个星期,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圣诞购物季节”(Christmas Shopping Season)。西方消费者拿着刚到手的年薪、奖金和退税等,排着长队购买圣诞节家庭装饰品、送给亲友的礼物、食品,以及一些价格较贵、平时不常购买的商品。

对于商家来讲,一场盛宴开始了。

圣诞节蛋糕到底有多大?

根据美国零售联盟(National Retailer Federation)长期跟踪调查,平均每个美国家庭在圣诞节期间的购物预算2001年为828美元,2002年为840美元。但是实际上,美国家庭的圣诞购物大约超过了预算的20%,2002年美国家庭的圣诞购物季节实际花费为1008美元。  按照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共有1亿400万家庭,那么2002年美国家庭在圣诞节期间购物花费约为1400亿美元到160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与圣诞节相关的交通、娱乐等市场。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市场同样非常惊人。

每年,沃尔玛、西尔斯、梅西等各大零售连锁公司40%以上的销售额和60%到70%的净利润都集中在“圣诞购物季节”,而特种食品连锁店Hickory Farms Inc.在圣诞节期间的销售额竟然达到了年销售额的80%左右。

其中,圣诞节礼品市场是西方圣诞节蛋糕中最大的一块!

美国Unity Marketing咨询公司从1999年以来对美国消费者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发现,96%的美国成年人在圣诞节期间至少购买一份礼物,消费者平均年龄为39岁,年龄在25至54岁之间的顾客人数占60%,是构成美国社会最重要、最主流的群体。

2002年全球传统圣诞礼品和玩具市场超过了300亿美元。其中,视频游戏机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自2001年圣诞节以来,发展十分迅猛,2002年销量突破了300万台,它成为了未来圣诞节最赚钱、拼抢最激烈的行当之一。在美国一次圣诞节礼品调查中,PDA、MP3、手机、视频游戏机、数码相机被列为年轻人中最热门的礼品,约有三分之一左右35岁以下的高收入者(年收入超过5万美元)希望购买此类产品作为送给家人和朋友的圣诞礼物。

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也在圣诞节大放异彩。据Unity Marketing统计显示,2002年,美国圣诞家庭装饰用品(包括圣诞树上的彩灯、彩条、彩球等等)市场总值就为64亿美元。在美国的1亿400万户家庭中,有2300万户家庭虽然前一年买了很多装饰用品,但是每年都会购买新的圣诞装饰用品。自96年以来,美国的蜡烛销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十分之七的家庭在圣诞节前会购买蜡烛。2002年圣诞节,美国蜡烛市场约为7.35亿美元。

西方人圣诞节送什么?

在西方基督教国家,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一样,既是全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亲朋好友之间、同事客户之间互相联络感情的节日,因此,选购一件称心的圣诞礼品是他们一年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西方消费者送什么礼呢?看看美国CEO们的购物袋我们可见一斑:

美国蓝色航空公司CEO大卫·尼德曼是9个孩子的父亲,他说“我会买给孩子们玩具赛车和远程遥控车。”

城市漫游公司的CEO山姆·基尔兰德说,“我也不知道给太太买什么样的圣诞礼物好。但我一般会买一些电器,前年,我送给她了一台数码相机,去年,我给她买了一部手机。”

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店西尔斯CEO艾伦·拉希表示,他的购物清单上有高级彩电、给儿子买的视频游戏机和一些衣服。”

可口可乐公司CEO道格拉斯·戴夫特说,他会给一岁的小孙子买一个玩具汽车和一些充气的动物玩具。

网上银行ING的CEO阿卡地·卡尔曼说:“我会给太太买一些罐子和锅,并在每个里面都放进去一枝玫瑰花。”

美国人的圣诞节礼品比较实用。美国零售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服装和家居饰品是2001年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圣诞节礼物,其后是电子消费品、书籍、镭射碟片和电子游戏。近年来,美国消费者越来越青睐那些外形精致美观、又能反映自己独特个性的手工制品和日用品。其中,个性化设计的圣诞树装饰、首饰、发饰、皮具、家庭用品等产品销路很畅。这两年,哈利波特相关产品和玩具熊都是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圣诞礼品。

欧洲人的喜爱圣诞节礼品与美国人相比,更加传统和典雅。2000年,在德国做的一项圣诞节礼品调查显示,最受德国女性欢迎的圣诞节礼品是香水和化妆品,而最受德国男性欢迎的圣诞节礼品是珠宝和手表。

2003年,美国圣诞市场更加诱人

2001年圣诞节,受到911和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人的购买能力大大下降。虽然在2001年10月经济衰退到达谷地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2年多来,美国的失业率长期持续攀升并高居不下,今年6月份高峰时达到了6。4%,因此,个人消费开支增长缓慢。

但最近几个月,美国就业人数已连续3个月出现净增长,10月份,就业人数出现了12.6万人的大幅增长,10月份的失业率也已降至6%。美国经济确已开始了稳定而强劲的复苏,初步估计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高达7.2%,为1984年以来的最快增速,与上半年两个季度1.4%和3.3%的增速形成明显对比。

而个人消费开支则是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猛升了6.6%,大大高于上半年两个季度的增幅2%和3.8%。

看来,随着钱包的充裕和就业的稳定,美国人又准备好为圣诞节疯狂买单了。 出口、内销两旺中国圣诞市场商机无限

世界圣诞礼品中国造

在美国,圣诞节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圣诞节是他们收到各种玩具的日子。2002年全球传统圣诞礼品和玩具市场超过了300亿美元。中国广东、浙江一带的中小企业肯定比美国的孩子们笑得更开心,因为美国进口的玩具中70%来自中国。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02年中国总共出口了超过14亿美元与圣诞节相关的小商品,其中一半以上都出口到了美国。这个数据里面还不包括每年出口额为150亿美元的玩具商品。中国是美国市场上人造圣诞树、彩球等圣诞装饰用品和圣诞小礼品等应节商品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广州和浙江两省是中国轻工工艺品出口额最大的两个省(合占2002年中国轻工工艺品出口的57.1%),其中浙江小城义乌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地和批发市场。

中国人民需要圣诞节

圣诞歌曲《Jingle Bell》在中国是很多人从小就耳熟能详,能跟着哼唱的,但是中国人开始过圣诞节却是近几年的事情。

义乌市场上的大部分圣诞商品都要销往国外,但是从近些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圣诞商品不再用于出口。中国各大城市对节日装饰品的需求量似乎正在逐年增加。在北京,几乎所有的树上都缠上了彩灯盛衣,而过去,只有饭店的门前才会装饰以彩灯。各种建筑物门前的节日招贴画越来越多,而圣诞树和圣诞老人也都摆上了商店的柜台。

由《中国市场经济新闻》2001年做出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城市居民中96%听说过圣诞节,尽管他们中只有9%的人完全明白圣诞节的宗教意义,不过有近1/3的城市居民说他们会以各种不同形式庆祝圣诞节,而有2/3的年轻人说自己在圣诞节期间会交换礼品、举办聚会或者看电影、外出吃饭。一些高级白领将利用圣诞这个机会,出入于社交场所,进行公关,身上放着专为圣诞节印制好的名片。新浪网2002年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认为圣诞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放松方式和时尚生活方式,甚至有人喊出了“12月我们不过圣诞节还能干什么?”口号。

本刊与《中青在线》共同做了一个有关圣诞节的调查,50%的被调查者表示,今年他们圣诞节期间的花费将超过1000元。工艺品(29%)、鲜花(23%)、汽车(11%)都是被调查者心目中圣诞节的理想礼品。 实录:4个普通中国人的圣诞节

孙小姐 28岁 在北京CBD某网络公司工作

我一直记得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礼物》,一对贫穷的夫妇为了给对方圣诞礼物,各自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太感人了!

孙小姐去年圣诞节的花费颇为不菲,而且过得异常辛苦:17:40分,顶着北京刺骨的寒风在写字楼下排队等了近两个小时的出租车,终于在8:30与男朋友在某西餐厅会合;继续排队,10:30左右享受了一顿价格为198元的烛光晚餐,并互相交换了礼品。男朋友送一件名牌水晶饰品,孙小姐送给男朋友一只名牌皮夹。12:00,孙小姐和男友在王府井电影院看了美国大片《魔戒2》。

今年圣诞节孙小姐过不过呢?“当然过!今年不用排队等出租车了,我们下半年刚刚买车。而且今年吸取教训,早半个月我们就会把晚餐订好。如果有精彩的电影,还是会去看,如果没有的话,就去酒吧坐坐,或者去听演唱会。圣诞节是肯定要过的,同事朋友都过,自己不过的话,觉得挺别扭的。再说,借着圣诞节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与男朋友增进增进感情嘛!圣诞礼物也一定不能少!我一直记得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礼物》,一对贫穷的夫妇为了给对方圣诞礼物,各自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太感人了!我今年看中了一套名牌化妆品的圣诞套装,价格合算又漂亮,我会告诉男朋友,让他买给我作为圣诞礼物。至于送给他的礼品嘛,还没有想好呢!”

张先生 35岁 北京中关村某通讯公司技术总监

八年前,我和夫人在加拿大留学,那年圣诞节房东太太邀请我们和她们家一起过圣诞节,让我们在异乡体会到了家庭的温馨。从此以后,我们决定以后都要过圣诞节!

圣诞节前的半个月张先生和妻子就在北京雅宝路小商品市场买圣诞树、彩带、彩球等家庭装饰品回来。“我们现在房子挺大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家里装饰得像个童话世界一般。”圣诞节前,张先生的妻子还会和他的女儿一起,自己制作各种圣诞卡片送给班上同学。张先生的夫人说:“女儿在国际小学上学,班上还有几个外国小朋友,她们学校每年都有圣诞节假面晚会和演出,邀请家长参加。每年,女儿的装扮都是最特别、最出色的,她很高兴、很自豪。”

今年圣诞节张先生送给妻子什么呢?“我应该会买一台数码摄像机送给她,商家那时打折,很合算。我们都是老夫老妻了,还是送一点家庭实用的东西吧!”

李小姐 29岁 某著名广告公司客户总监

每年圣诞节我都特别忙。圣诞节是维护客户感情的关键时机,明年收入怎么样就看它了!

每年11月份开始,李小姐就忙着列客户清单、买礼物、邮寄礼品、拜访客户。“我的客户大部分是外企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都过圣诞节。所以,圣诞节是和客户联络感情的最好也是最关键的时机。现在做生意,个人关系很多时候还是非常重要的。”李小姐说,现在公司一般都选择在圣诞节互相赠送商务礼品。因为春节是很中国、很传统的节日,家庭味道浓,圣诞节和新年时尚气氛浓一些,至少表面上有国际化倾向。

今年圣诞节送给客户什么礼品呢?李小姐说,“重要的客户会送外观时尚的、知名品牌的高科技礼品,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一般的客户就送公司统一订购的礼品。”

去年圣诞节和男朋友一起参加了男朋友公司举办的圣诞晚会,“为了参加晚会,我还特地花了1800元在宝姿专卖店买了一条晚装裙。虽然贵了点,大家都说我那晚特别漂亮,男朋友也很有面子。”

刘女士 40岁 广州某单位的职工

圣诞本来不是我这种人过的,但女儿高兴是最重要的。

“我听倒是听说过圣诞节,但从没有想过要过圣诞节。”她说,“去年,我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去超市购物,看到很多圣诞老人的饰物,挺好看的,也不贵。我就给女儿也买了一顶圣诞老人帽和彩球、星星。女儿特别高兴。真没有到我也过上了圣诞节!” 观点:中国圣诞节消费特征与商家对策

文/王琪延 郝志敏

圣诞节,这个西方社会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的节日。 在欧美各国,圣诞节前后是市场的销售旺季,圣诞节消费可以说是市场冷热的“温度计”。在我国,圣诞节消费也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并有进一步走强的趋势。

一、“西风压倒东风”,圣诞节为何来势渐猛

近年来,以圣诞节为主打的洋节攻势越来越猛,而中国传统节日相对于洋节则越来越冷清。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一提到过圣诞就眉飞色舞,而传统的农历春节却越来越觉得“老一套、单调、冷清、越过越没意思……”。

圣诞节之所以会如此咄咄逼人,有其特定的原因:

1、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们需要享受的理由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圣诞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经济越发达,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对闲暇的追求也就越强,要求的假期和节日就越多,因为人们需要一个享受生活、放松自己的理由。

2、国家开放 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数众多的西方人到中国工作和旅游,西方的很多传统习惯也被更为广泛的带入并产生深远影响。

圣诞节在中国日渐盛行,经济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这样一个根本没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圣诞节这么风靡,西方的经济、文化的相对强势起了微妙的作用。

中国已经加入WTO,西方商业文化附着在商品上必然会汹涌袭来。这让中国人生活方式进一步丰富的同时,老百姓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受到冲击。

3、追求自我 青年人为自己过圣诞

春节是中国人习惯了的重温亲情的时间,讲的是团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时间,居民只想着举家出游,或干脆休养生息睡懒觉养精神;而对于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中国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义,已经把它变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了。

如果从民俗学的角度上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因此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显得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圣诞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对于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青年人来说,洋节日更加能够张扬一种自由的心情。

4、节日造势 商家挥舞运作魔棒

洋节的热衷并非简单的“崇洋”心理,这里面有商业运作的“魔力”。

发达国家对节日市场的运作相当成熟,在输出节日商品的同时,也随之输出了他们的文化。他们对商业机会的敏感度及各种促销手段,使其在节日的“造势”上十分高效。每个节日都成为商家大展身手的舞台。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市场在运作中恰恰缺少了输出传统的文化内涵。

商家和媒体从各方面推波助澜的宣传攻势引领了普通大众对节日的幻想和渴望,从而产生出波澜壮阔的圣诞节大军。正如现在的国庆黄金周,民众本来不一定非要出去旅游,但当大环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行为的条件,当媒体和商家又做好这样一个“美丽的”陷阱后,民众就不得不往里面跳了。事实上,圣诞经济已经成为了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二、中国圣诞节消费的特征

圣诞节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有其特定的适用群体和时空条件。从当前来看,中国的圣诞节消费存在以下特征:

1、圣诞节消费的主体是青年人

调查发现,70%过圣诞节的人为38岁以下的青年人,而他们中的45%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用北京王府井某商家的话来说“圣诞就是专门策划给有钱的年轻人的,中老年人对此不感兴趣。”

学生和一些比较开放的、直接与脑力相关的行业从业人员是圣诞节的主要买单者。学生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而一些比较开放的、直接与脑力相关的行业,比如网络、商务、教育等等,容易接触到外来的新事物,在这些行业中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被职业带进了平安夜,其中突出的是外企白领阶层。

2、发达开放城市是圣诞节消费的集中区域

一个城市是否过圣诞节,怎么过圣诞节,这与城市的文化构成、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紧密相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发达开放的城市,圣诞节已经成为寻常百姓都知道的洋节日。但是西北一些内地城市平安夜的热闹空气十分稀薄,尤其是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中小型城市,圣诞节形同虚设。再到城镇、农村,圣诞节更没有踪迹了。

3、圣诞节娱乐消费时间集中于平安夜

因为没有假期,所以庆祝活动100%都聚集在夜晚进行,忙碌了一天的学生、白领,这些活跃在时尚前沿的人群,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放松一把。因为圣诞节也是“第二个情人节”,所以高校里的学子们最为热衷于此,尤其是那些热恋之中的情侣,都会选择在平安夜里聚众狂欢。同样因为没有假期,圣诞节完全没有阖家团聚的意义,圣诞节也就止于圣诞夜。

4、圣诞节娱乐消费强调其特有的情调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喜欢圣诞的年轻人的理由是“因为浪漫”、“是一个快乐的借口”等等,其实他们喜欢的是的圣诞节特有的一种情调。

消费者对西餐厅、酒吧、咖啡馆和迪厅情有独衷,据新华社报道,2002年圣诞平安夜,广州市几乎所有的西餐厅、酒吧、咖啡店都人满为患。另据统计,上海城里70%的14-30岁的年轻人在平安夜选择走出家门,狂吃狂欢,其中90%的人会选择像JJ、纽约客等可容纳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厅,去参加通宵达旦的化妆舞会,发泄旺盛的精力。情侣中则有88.3%去排场不大的西餐馆享受一顿浪漫的西餐。年轻人向往的是在节日的气氛中,感受到他们所向往的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另外一种文化氛围。

5、圣诞节礼物不可或缺

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很有人情味,对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因此圣诞节礼物被青年人认为是不可或缺的。

三、商家的圣诞节对策

针对中国圣诞节消费的特点,相关商家应该认真研究这一市场,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出准确的定位,以在中国的圣诞节消费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1、因人而异,为不同消费主体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学生因为没有收入而个体消费能力有限,但是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对圣诞节的认可度又相对偏高,所以学生市场庞大。考虑到学生的群体性,餐饮娱乐服务商家应准备较大规模场地,同时不要设置高的进入价格,内部服务可以拉开档次,但是必须以大众价格为主,薄利多销对于学生群体最为适用。针对学生的圣诞礼品则要充分考虑同学、情侣、师生等之间的互赠需求,而价格也不宜过高。

白领阶层收入水平较高,从而可以以较多的支出来获取较多的个体服务,他们是高档西餐厅、酒吧和咖啡店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高价高质圣诞礼品的购买者,产品和服务价格不菲没有关系,但是必须要保证高的品质。

老年人和儿童这两个群体属于潜力群体,如果商家对其市场需求有把握,可以进行试开发,家庭消费也是同样的情况。对于这些特定群体,有市无价可能是一种真实的现状,商家进行开发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2、因地制宜,把握好市场规模

由于中国地区间发展和开放程度的差异,各地区各城市之间在圣诞节消费规模上是有差异的,商家要合理估计自身所在地的市场规模,切不可盲目求大。

3、相时而动,重点放在圣诞平安夜

因为中国圣诞节娱乐消费时间集中于平安夜,所以商家要有目的地扩大平安夜的服务规模,增加平安夜的服务种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礼品经销商要注意库存问题,因为圣诞节当天后,在中国圣诞礼品很难再找到买主。

4、认真研究西方圣诞节风俗,烹饪地道“圣诞大餐”

圣诞树、圣诞大餐、圣诞Party、圣诞帽、圣诞袜、圣诞卡、报佳音、颂歌、圣诞老人以及圣诞礼物,所有这一些构成了西方圣诞节的完景,消费者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综合的效果,商家应该充分考虑这种需求,以地道的“圣诞大餐”满足消费者。 第二部分 商家的盛宴 美国圣诞视频游戏大战

自2001年以来,视频游戏机成为了美国青少年圣诞节最渴望得到的礼物之一,2002年,有30%的美国家庭拥有视频游戏机,据调研公司Her Framingham统计,2002年全球视频游戏市场增长了26%,销售额突破了117亿美元。

因此,视频游戏机厂家将圣诞作为了自己最重要的销售季节,40%的游戏机销售都集中在11月和12月。索尼美国电脑娱乐分公司副总裁Jack Tretton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圣诞假日季节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2002年圣诞季节期间,我们的视频游戏机在北美销售额达到65亿美元。”

2001年以来,索尼的Play Station2、微软的Xbox和任天堂的GameCube成为了竞争最激烈的视频游戏机品牌,每年从11月初就开始了圣诞节的营销大战。

从近两年的战绩来看,索尼的PS2似乎要略胜一筹,但是微软的Xbox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软件支持和财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老牌厂商任天堂的GameCube在两大巨人的夹击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赔本赚吆喝

2001年11月,微软推出了Xbox,其功能几乎和中型个人电脑一样,但是售价只有299美元,据摩根士坦利的分析家Mary Meeker预测,“微软每销售一台Xbox就要亏损100 – 125美元,要实现收支平衡得等到2004年,这之前Xbox将给微软带来10亿美元的亏损。”

微软的赔本赚吆喝逼迫索尼应战。2002年圣诞节前,索尼将PS2价格下调了100美元,比对手Xbox整整低了100美元,据技术评估公司Envisioneering集团的分析家Richard Doherty表示,此举将进一步巩固索尼公司在视频游戏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反过来对Xbox形成了很大的市场冲击。

二虎相争之时,任天堂冲了出来,在2003年圣诞节前夕将GameCube的售价降低至了99美元,任天堂美国市场副总裁哈里森表示:“我们相信,对视频游戏机来说,低于100美元是一个关键价位。”

三大品牌赔本销售游戏机的终极目的,是希望通过刺激销量,提高自己游戏机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软件的销售和提高许可费收入。如销量最好的十种GameCube游戏中,就有四种是任天堂公司自主开发的。据SoundView Technology调查,2001年视频游戏软件的销售额在美国达到了70亿美元,在全球达到了170亿美元。这一市场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310亿美元。2002年第四季度全球最大的视频游戏软件开发商的销售额达到了2.473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37.8%。

微软的Xbox配有硬盘和宽带互联网接口,是唯一一种具备多人网络游戏功能的游戏机。微软感到XBOX的优势是在线游戏业务,因此,它决定用服务、内容来代替降价。2002年,微软打出了“绿色圣诞节”口号,以50美元的售价推出了在线游戏服务"Xbox Live"工具包,包括“Xbox Live”一年的订阅服务、两个游戏演示版和语音通讯软件,能够让玩家通过微软公司的全球网络互相交谈。“Xbox Live”工具包推出一周就销售了150000套,也带动了Xbox游戏机销售增长了18%。

广告攻势热造圣诞市场

视频游戏机的圣诞热销,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这三大品牌造市的结果。

三大品牌在圣诞前夕采取了密集的电视广告攻势,使消费者受到了极大的诱惑,认定这个东西就是“我要”的圣诞礼物。

所有的调查数据都显示,80% - 90%的视频游戏机消费者是20多岁的男士,尽管三大品牌都曾经考虑过扩大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但是都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失去了核心消费群。PS2的用户平均年龄为22岁,GameCube为23岁,而Xbox的核心用户主要为两部分 – 12到15岁的男孩以及25到34岁的年轻男士。他们对新举措、新思想的接受程度非常高,所以三大品牌都不遗余力地创造出“很酷”的广告片来赢得他们的青睐。

从2001年Xbox推出至今,微软已经为Xbox的广告营销花费了5亿美元,可谓是财大气粗。Xbox的电视广告由英国著名的广告公司Bartle Bogle Hegarty创作,其中名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广告片,获得了嘎纳国际广告节金狮奖。其广告词 – “生命如此短暂,尽情娱乐吧!”虽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却赢得了年轻族群的追捧。

索尼欧洲电脑娱乐分公司营销总监David Patton说:“我们希望PlayStation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种热烈体验的代表。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传统的束缚,赢得更多的顾客。”索尼PS2非常出位的电视广告片“第三空间”是一部由伦敦TBWA公司和美国先锋导演大卫·林奇操刀的惊竦片,广告使索尼的PS2在消费者心目中代表了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而GameCube的广告片侧重在介绍其多年的电子游戏经验,可供选择的丰富的软件游戏,以及超级玛丽等经久不衰的游戏形象。

2002年圣诞前夕,微软为了在欧洲推销Xbox,更是使出了“互动营销”的花招,在欧洲派送了200万张播放时间较长的互动商业广告DVD。这部DVD是一部有关青少年外出游玩(骑自行车、玩滑板等)的短片,伴随着节奏强劲的摇滚歌曲。在各种场合下,观众可以点击屏幕上显示的文本或图标,以了解Xbox声音、图像等方便的功能。例如,在捉迷藏游戏中,一个女孩蒙住了眼睛。旁边有两台电视机。一台电视机说:“更强大的图像功能。”另一台电视机说:“更多电影。”点击“更强大的图像功能”会促使那个女孩打开那台电视,显示出Xbox游戏突显时尚的图像。点击“更多电影”会出现说明:观众可以在Xbox上观看DVD。然后就播放一段最新的007电影片断。一些人物还拥有额外的耳朵或眼睛,暗示著Xbox提供激动人心的感官体验。

这部DVD还包含音乐电视片和即将推出的游戏预览,微软将DVD附加在科技读物和游戏杂志中来进行分发。一些零售商还将该DVD夹在圣诞购物促销手册和直投广告中来发放。Xbox欧洲品牌广告总监哈维·伊格尔说:“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我们觉得互动营销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我们的顾客一样,我们也热衷于尝试新举措。” 圣诞贺卡做进500强――贺曼公司小卡片的大生意

1915年2月,霍尔兄弟自己设计的第一批圣诞贺卡上市了,现在他们拥有的贺曼卡片公司(Hallmark Card Inc.)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贺卡公司,是美国最大的500家企业之一,公司在制作的贺卡背面都印上了“霍尔商标贺卡”,作为公司产品的品牌。公司的拥有者唐纳德·霍尔被《福布斯》杂志列为世界上最富有的400人之一。

1922年,霍尔兄弟公司在美国48个州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并将业务扩大到了礼品包装行业。1957年向国际进军,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占领了当地的贺卡市场。1973年以后,公司陆续开始经营圣诞节节日装饰品、结婚装饰用品和礼品、宴会装饰品和用品等相关业务。

1982年,贺曼贺卡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并购,并购的对象既包括其他的贺卡公司,也包括电台、电视等媒体公司,希望通过收购这些媒体来为其推销贺卡。到2002年,贺曼贺卡公司占领了42%的美国贺卡市场,企业旗下除了排名世界第一的贺曼贺卡公司外,还拥有美国排名第三位的“大使贺卡公司”。每年,贺曼公司要推出24000个新设计品种,用20多种文字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真正把小贺卡做出了大生意。

圣诞贺卡市场最为重要

据美国贺卡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美国贺卡市场为75亿美元之巨,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每年收到20张各种贺卡,90%的美国家庭每年至少购买一张贺卡,其中87%的购买者在成员生日、圣诞节和各种周年纪念都要购买至少一张贺卡,70%的购买者在各种节日期间要购买多张贺卡。

针对这种情况,贺曼公司早就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将贺卡的种类进行了非常细化的分类,比如说基本的分类是按送贺卡的目的分,分为圣诞节、情人节、周年庆祝、生日等等,这其中又根据送卡人和收卡人的关系分为父母、夫妻、情侣、兄弟、朋友、同学、上下级等等,而贺卡本身的风格还分为传统贺卡、幽默贺卡和专用贺卡三大类。如此个性化的产品分类,基本上使每位消费者都能够找到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产品。

而在所有种类的产品中,圣诞节贺卡是贺曼公司最重要的产品,因为根据公司的行业分析数据显示,人们在圣诞节单次购买的贺卡数量最大,而且愿意购买那些售价高、制作精美的贺卡。公司大约30%的销售额来自圣诞节销售季节。

驻守卡片高端市场

医疗保健服务销售员安吉拉·纽柯克女士每年要购买超过40张贺卡送给她的客户,为了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每次不得不购买知名品牌贺曼贺卡的产品。但是她还是表示,虽然贺曼贺卡的设计非常典雅和高档,可是产品售价通常超过了4美元,实在是“太离谱了”!

从1998年以来,贺曼公司面临了来自低价贺卡公司、连锁集团自创品牌和电子贺卡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对贺曼贺卡一直居高不下的价格颇有微词,公司业务的增长明显放缓。

1998年圣诞前夕,贺曼贺卡公司聘请李奥贝纳广告公司,花费了1000万美元在美国发起了一轮广告攻势,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消费者认为贺曼贺卡售价过于昂贵的印象。

这次广告活动主要包括了15秒电视广告,以及在销售贺曼贺卡的专卖店、药房杂货店、书店和连锁超市播放的15秒广播广告。广告把贺曼贺卡的价格与其他日用品(如一袋炸薯片、一瓶罐头汤等)做比较,主题是“你只需要花一点点钱,就能够带给别人来自贺曼的关爱!”

贺曼公司的行业趋势研究人员说,“我们发现,人们在送给客户以及至亲最爱贺卡时,是比较乐于选择那些制作精美的高档贺卡的。贺卡类产品售价不高,消费者对于价格并不太敏感。所以我们没有选择降价的策略,而是告诉人们,贺曼贺卡能够带给亲人和朋友的关怀,完全是超值的。”贺曼公司的新闻发言人Adrienne Lallo表示,这次广告是为了更正人们对于贺曼贺卡价格过高的误解。

贺曼公司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牢牢抓住30-65岁的女性核心消费者,针对她们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她们在节日期间购买贺卡的量最大,这其中包括送给家庭成员的,以及帮丈夫购买送给客户的。而且,她们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少,是传统贺卡的忠诚用户。贺曼公司通过超市、专卖店、杂货店、杂志和邮寄直投向她们发放了大量的优惠券。现在,贺曼的促销活动已经扩大至了18-35岁的年轻女性,希望把她们培养成为未来的忠诚用户。 圣诞节,送礼就送显示器——美格圣诞造市运动

过节日,送礼物早已是城市青年传情达意的一种直接方式,送礼物的理由则因人、因时、因事而不同,这本来是双方感情的自然流露。

但有些商家却对消费者们施以教化,以强大的宣传攻势使送礼人“猛醒”:我要找的就是“这个”理由,“这个”东西就是表达这种理由最好的载体。于是,商家“造市”运动成功。

2002年圣诞节,美格就进行了这样一场造市运动。

为显示器成为圣诞礼品找到理由

显示器和圣诞礼品有什么关系吗?

在中国,圣诞节送什么礼品?与西方将圣诞节做为主要购物季节不同,中国人的圣诞礼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传统礼品概念的商品上——装饰品、首饰、衣物、鲜花等。对于像液晶显示器这样的高档电子产品,除了确实在这段时间有具体需要外,一般人是很少能想到拿它做圣诞礼品的。

怎样才能吃到圣诞节的蛋糕?

趁着过节的高兴劲,将人们的消费潜能挖掘出来或使之提前释放,是美格打的如意算盘。

2002年圣诞即将来临之前,美格在各大城市打出了这样的广告――“圣诞狂购风暴”:美格科技宣布该活动从12月xx日起至2003年1月31日,凡是每天前5名全国各地美格专卖店和黄金加盟店的消费者,将以低于原价800元的价格购买美格液晶新年机型(每人限购一台)。

做为圣诞大礼,仅有价格优惠是远远不够的,美格特地为人们设计了购买的理由,理由让人心动而且心领神会:

最腻味的理由:如果没有一个像你一样轻盈的显示器,I am crazy

最经济的理由:其实买这个是因为未来十年我们会大量节省电费……

最浪漫的理由:你的桌子太小放不下我们的照片,所以我弄个小点的回来……

最体贴的理由:我担心你的眼睛会失去光芒。

最后,美格不忘暗示一下:收到这样的圣诞礼物,你的另一半会有什麽样的反应,是每一个人都特别愿意去期待和想象的事情,你觉得呢?

“买礼物给你一个理由”的活动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据美格销售部统计,美格显示器2002年12月比2002年11月增长了17%。促销期间,液晶显示器的销售量迅速攀升,占到了整体显示器销售的20%。与大多数显示器厂商到2003年上半年液晶显示器销售比例才开始迅速上升相比,美格把这种销售变化提前了3-4个月,也就是美格比同类企业提前3-4个月挖掘了液晶显示器的潜力需求,其中,“圣诞风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IT产品的礼品定位

作为目前国内显示器市场巨头,美格科技除了在产品研发上深下功夫,在市场营销方面也有着独到的策略。此次在圣诞节的促销中,他们为中国IT产品寻找到了新的市场定位——节日礼品。

在IT界,每逢节假日搞活动、做促销已成定律,但其中真正把自己定位于礼品的厂商几乎没有,美格之所以在这次圣诞促销中聪明地把自己定位于节日礼品,是因为他们对圣诞市场进行了缜密的调查和布控。

在举行这个活动之前,美格的调查小组先后在几个重点城市做了人群消费习惯的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的中青年在消费时机的选择中多会在节日中进行购物,而对产品价格的参考数字中,30%的调查者选择了购买大件商品,而在调查表“满足自我消费/其他消费”一栏中,被调查人群中有40%的人选择了送礼消费。

40%的选择率,这说明了什么!

一个新的宣传定位出现了——既然有这么多的人是因为送礼才购物,那我们就定位在礼品上,有的人不是不好意思说出送礼的理由嘛,那我们就帮你说出来。虽然圣诞节并不是中国人传统的购买大件商品的节日,但因为圣诞节的参与人群多为中青年,是存在市场机会的。

事实上,过节的时候,人们在很自然地会去寻找合适的礼品送亲人、朋友或自己。在寻找礼品上,人们通常会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价格、内涵、实用性/趣味性。这个时候,一个符合这些要求的东西如果能主动“走”到他面前,就会影响他的购买决策。

以已前的目光来看,价格因素决定了圣诞礼品以小礼品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只送小礼品。也有人会借这个机会送些贵重礼品,只是数量不会像小礼品那么多罢了。液晶显示器相对于而言是一个较贵重的礼品,但经过2002年前11个月较大的价格调整后,能接受的用户群已经大幅增加,成为中国消费市场可以接受的显示器换代产品。

这时,厂商只要对用户进行适时地诱导,购买力就会表现出来。

以当时最流行的15寸液晶显示器来说,虽然其实际显示面积几乎和17寸CRT显示器近似,但是目前的价格已经大大低于从前将近4000元的天价了。美格这次推出的AY565N原价3299元,但按照上述活动规则,这一款的幸运价仅仅2499元,要知道,一款比较好的17寸CRT的价格也接近2000元了,所以这个价格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美格对为消费者算了这么一笔帐:如果你有机会去展开一场圣诞旅游,估计费用也就是如此了。如果你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出远门,买一个这样的礼物送给爱人,陪着她(他)在家里玩上几个晚上的大富翁,也是一种绝对的幸福。

“圣诞狂购风暴” 铺天盖地

在“空中”引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得在“地上”将消费者吸引过来,在确定好一个活动主题后,后续的执行力是落实方案的重要步骤。

美格的全国事业平台制在IT业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型渠道,也是保证这次活动迅速、完全得以贯彻的根本保障。

美格的15个事业平台,直接接受美格总部的指令,它面对的就是直接销售商,也就是说,当美格总部确定这一策划以后,几乎所有的执行都由各地的事业平台来组织完成,而不必像传统渠道中要通过各个环节层层下传。因此,此类活动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贯彻到全国各地的目标市场,并保证活动的执行上不出现变形。

促销活动对终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消费者“看得见”,而不仅仅是“看见”。除了礼品机型外,美格对全国终端卖场进行了装饰——用圣诞树、彩灯、海报等装点出了一派圣诞的欢乐景象。在媒体宣传方面,一进入12月,美格立即展开强势广告攻势,各IT类主要媒体、报刊、网站都成了美格吸引消费者的窗口,并在各大校园门口、闹市区、电脑商场进行传单派发活动,在最大的覆盖面上聚集消费者的目光,进而筛选出真正的消费者。

美格这种铺天盖地的“圣诞狂购风暴”,让北京、上海、广州这几大城市的电脑爱好者们着实疯狂了一把,他们戏称12月为“美格圣诞月”。

从美格整个圣诞促销活动来看,美格借助整体显示器产品价格的走低、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把握以及圣诞节这个天赐良机,巧妙地赋予了美格显示器特殊含义,使之成为部分寻找能体现时尚、健康内涵礼品的消费者的最好选择。

2002年美格成功的圣诞风暴,至今仍被媒体津津乐道,今年,据美格市场部透露,美格将“故伎重演”。 圣诞老人来自义乌

今年10月,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商城和批发市场 – 义乌国际商贸城在浙江义乌开业。这座四层高、共70多万平方米、拥有3.5万个经营摊位、日均客流量达16万人次、日吞吐货物量3000多吨的小商品市场,堪称全世界“圣诞老人们”的采购地。

来自美国、德国、荷兰、巴西、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的100多家企业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3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2001年小商品出货值为12亿美元。圣诞节,是西方人大把花钱,也是义乌人大把赚钱的日子。

义乌最大的工艺品企业献荣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孙金荣从来不知道圣诞节的真正含义,但是令他十分骄傲的是,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圣诞节家庭装饰用品是从他的厂里出去的,“家乐福里面的大部分圣诞节小装饰品都是产自我们公司的。”

在欧美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过去在西方消费者和采购商的心目中,义乌产的小商品都是便宜货。献荣工艺的孙金荣告诉记者,他们以前一直是按订单生产、来料加工,不注重产品包装和款式,吃过不少亏。有一次,孙金荣去韩国的一个小商品市场,在那里发现了很多产自义乌的小商品,经过当地企业的重新包装后,卖出比义乌高两至三倍的价钱,还非常受西方采购商的青睐。至今,产品包装仍然是义乌小商品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棵在美国商店里售价为120美元的圣诞树,义乌的出口价不到15美元。很多外国采购商把商品运回国自己贴牌,能卖出很好的价钱,而义乌批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

现在,孙金荣的献荣工艺品公司聘请了台湾的设计师来为产品进行样式设计和包装,公司还在美国的洛杉矶成立了分公司,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市场情况。

公司最大的举措就是2001年与德国的金凤凰公司合资成立了义乌福斯特工艺品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已经正式投入了生产和销售。合资公司成立以后,德国方面负责设计产品和包装、调查和分析当地消费者的特征和喜好,并制定营销计划。献荣公司的所有小商品在美国和欧洲都用“福斯特”品牌进行销售,大大增加了商品的附加值,当地的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高了很多。目前,福斯特已经占领了费城等市场中高档圣诞节小装饰品近90%的市场份额。

孙金荣说这是公司良性发展最关键的一步,“我们现在在欧美市场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以后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品牌在当地市场的知名度,把品牌产品做成名牌产品。”

义乌是全世界的圣诞老人

义乌只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浙江小城镇,人口36万,距离上海市区250公里,没有任何港口。这样一座中国到处都是的小城,是怎样成为全世界的“圣诞老人”的呢?孙金荣和义乌商网的徐必钱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义乌开始小商品生产和出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很多义乌老乡在阿联酋迪拜打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从老家进口一些小商品在中东卖。因为小商品价廉物美,在中东的销量相当不错。直到现在,常驻义乌的外国商人仍然有差不多一半是来自中东的。

义乌小商品是怎样打入欧美市场的,当地流行的一种说法是:90年代初,一位法国采购商在巴黎街头的一个小摊上看到了一个很漂亮的箱包,质量也相当不错。于是,这位商人问摊主商品是从哪里来的,摊主回答来自中国的义乌。法国商人立刻来到义乌考察当地的生产情况,直到现在,这位商人仍然是义乌最大的采购商之一。

那斯曼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办事处的总经理张峰说,“原来我有个经营工艺品的客户一直在韩国订货,2002年将一半的订单转到义乌来了。因为他发现义乌的一些小饰品和韩国市场的一模一样,但是价格却比韩国便宜两到三倍。”

义乌当地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则是让义乌领先于国内同类小商品批发地的主要优势。徐必钱说,义乌从80年代末就开始建设物流系统,现在物流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小商品市场里的商家信用都很好,采购商只需要看好样品、交订金,商家会把商品送到义乌的货运中心,运往世界各地,采购商采购起来非常省心。浙江还有一个生产小商品的城市同乡,他们的货运成本要高出义乌两倍多。现在,义乌附近的浦江等城市的小商品生产商都纷纷把销售部门设在义乌。

义乌市政府在推动当地的小商品出口上起了不小的作用。徐必钱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起,义乌市政府就开始了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宣传活动。政府还专门制作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广告宣传片在NHK等收视率高的电视台播放,吸引了一大批欧美日采购商。孙金荣回忆,“以前,我们都是些家庭式的小作坊,资金不充足,所以没有想过去外国参加那些大的订货会。政府不但积极组织我们去外国参加展会,还采取了经济补助等鼓励措施,为我们打开了很多局面。”台湾酷狗玩具公司的董事长陈松雄说,“义乌政策灵活,投资环境好,很适合做外贸生意。”

开拓国内圣诞市场并不容易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对于节日装饰品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到圣诞节大商场都张灯结彩,圣诞树和圣诞老人也都摆上了商店的窗台,很多普通居民也开始在圣诞节装点自己家庭。中国的圣诞节小商品市场似乎越来越诱人。但是,孙金荣却认为,2006年以前,中国的圣诞节小商品市场对于义乌商人来说还不够成熟。

“国内的采购商都没有外国采购商好打交道,他们的采购量又小、样式又很杂,而且价格还压得特别低。我们都不愿意跟他们做生意,利润实在太薄了。目前,我们公司90%的产品还是出口到国外。”

此外,义乌的小商品生产商绝大部分都是规模很小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不够先进,没有能力培育国内的圣诞节小商品市场,开展有规模的营销活动。“我们义乌的商人也曾经想过和周边企业联合起来,把国内市场做起来。但是,生产与圣诞节相关的小商品企业分散在江浙一代(如我们义乌主要生产小装饰品和小礼品, 江苏的一些小城市生产圣诞节玻璃制品,浙江金华生产圣诞蜡烛),而且都是中小企业,要联合起来实在不容易。” 访谈:中国圣诞礼品出口附加值

许岩,中艺编织品进出口公司业务二部经理,具有多年圣诞礼品进出口经验,针对中国圣诞礼品的出口现状,她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成功营销》:

您做了很长时间的外贸,国外圣诞礼品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是他们比较传统的礼品?他们最近比较流行、注重送什么东西?

许妍:

西方圣诞礼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圣诞季节西方国家的零售额占全年的30%以上,人们在圣诞节期间互赠节日礼品,商店在9月份就开始营造圣诞节的气氛。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所以这些都可以作为圣诞礼品。

从狭义上讲,圣诞礼品主要指圣诞节装饰品。每年从11月底开始,西方家庭都会用圣诞月历、圣诞树、彩带、圣诞老人、圣诞驯鹿、圣诞花、圣诞蜡烛等小饰品来装点自己的家。甚至连窗帘、被子、床罩、枕套、毛巾家居用品等都出现了圣诞图案。

西方人圣诞节一般会送一些很实用的节日礼品,如妈妈送给孩子一双红色的圣诞手套。近两年,高科技电子产品也很受欢迎。

《成功营销》:

手工工艺品类的圣诞礼品,如木制品、塑料、玩具、家居装饰品等,中国出口比较多,而且这几年的订单还在不断增加,主要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都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的?

许妍:

广东东莞等地有很多台资企业,他们设计先进,客户关系好,再加上大陆生产成本低,所以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

直接做出口要雇用一批专业业务人员,成本高、员工跳槽的风险也大。所以,国内自己直接做出口的生产厂家还不是很多,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依赖专业外贸公司。

每年,有很多海外客商去浙江义乌了解当地的原材料和产品样式行情,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将设计图纸交给外贸公司,再由外贸公司拿着图纸一家家去合价、达成交易。直接去义乌采购的客商并不是很多。

《成功营销》:

现在很多国际零售巨头,如沃尔玛等,都在中国向工厂进行直接采购,这是不是中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许妍:

能被他们选中当然是一件不错的事,可以加大出口量,但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例如,有一个工厂为宜家加工,按照宜家的图纸生产,其他的事都不用操心,一个产品,上百万个地生产。可突然有一天宜家找到了更好的供货商了,你怎么办?生产已经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怎样去维持这个规模的花销呢?现在很多工厂也聪明了,他们反而不愿意接这类单子,或者只拿出20%的产能来做。

《成功营销》:

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为了认识新的客户,扩大产品的销路,参加国外的专业展览是否为一条比较好的途径呢?

许妍:

当然!但是国外的礼品展分得很细,比如美国的礼品展,实际上是美国大的进口商批发给批发商的销售会,而不是对海外客商的采购会,拿不到什么订单。但是参加美国的礼品展,可以知道今年什么东西好卖、流行什么。

而欧洲传统的港口国家,如德国、比利时等,因为原来就是货物的集散地,向全欧洲批发,而且展览会的历史也比较悠久,连很多美国人都去欧洲的展览会上买货、订货。香港也有礼品展,但在时间上与广交会有点冲突。

《成功营销》:

中国的出口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许妍:

我接触过很多香港和台湾的礼品公司,他们每年都在产品的色彩、面料、细节上有很多自己的创新。海外买家认为他们的产品是高档货。中国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在模仿过去的热买品,然后稍加改动。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变成了低档货,价格越来越低,形成了恶性循环。

出现这种问题由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事礼品生产的中国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资金不充裕,人才匮乏,学习机会少,对外国市场的情况和客户的需求都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香港和台湾的厂家把生产外包给了内地工厂,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了解客户需求和设计创新上,业务发展得很好。 访谈:香港的经验——访香港贸发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转口岸,香港输美圣诞节订单销售发货高峰在7-11月之间,这5个月的出口占全年出口的60%,而在美国圣诞节订单中,从香港的进口量约占60%。

弹丸之地,香港是如何吃下这么多圣诞蛋糕的呢?我们采访了香港贸发局华北、东北地区首席代表欲静。

《成功营销》:

香港每年圣诞节出口订单主要包括哪些产品种类?

贸发局:

节日出口货品包括服装、电子产品、玩具、珠宝、家居用品、圣诞树和其他节日饰物等。

《成功营销》:

香港商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取得国外订单的?

贸发局:

香港商人对做生意非常在行,他们已经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有了自己良好的客户基础。当然,为了寻找新的买家并更好地服务于老客户,他们会去参加本地或国外的各种规模的展览会。

除此以外,他们也会在专业杂志上投放广告。如贸发局的旗舰杂志《Hong Kong Enterprise》就是一本在全球买家中颇具知名度的专业刊物。

更重要的是,香港本身就是一个面向海外买家的重要采购港,这里集合着众多商家和生产厂商。有些采购机构,如Target和Quelle便是以香港为基地,他们在香港可以享受快捷、一站式的服务。

《成功营销》:

香港商人是如何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

贸发局:

为了提高商品的附加值,香港企业努力完善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售后服务。同时,他们也尽最大努力缩短交货期以保证按时交货。他们通常都会为买家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时,他们也会提供一套完整的产品推广概念。他们正在提升价值链去做ODM和OBM生意。

《成功营销》:

香港贸发局在这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近年来内地厂家是否有在香港参展?

贸发局:

香港贸发局每年组织20项国际性展览会,其中不少都是在亚洲数一数二的。作为一个成熟的采购平台,很多买家都不会错过参加这些展览的机会。贸发局通过自己设在各地的办事处邀请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香港参展商在展会上不仅会碰到自己的老客户,还可以拿到订单、找到新的客户,并且让客人了解最新的产品信息和市场行情。

内地企业也来港参加我们的展览会,就像各个参展的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专区一样,通常在我们的展场内都设有中国内地专区。内地参展企业也把我们的展览会作为接触全球买家的重要渠道。

除了展览会以外,贸发局还用各种方式帮助香港企业挖掘更多商业机会——每年出版15种专业刊物在全球范围内发行,提供网上及面对面商贸配对服务,组织香港企业到海外参加各种展览会和推广活动。 第三部分  圣诞节花样商机 国外圣诞节商家营销手段大起底

1、降价打折+礼品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圣诞购物季节最诱惑的还是满街的“On Sale”(大减价)招牌。

降价打折是全世界零售商圣诞节期间的共同法宝。商家们都把精力集中在了打折、免费礼物和零首付分期付款等促销手段上。

日本零售商每年圣诞节都推出一种名为“福袋”的让利节目。消费者在买福袋时无从挑选,因为每个福袋都是一样的包装,打开之后才能知道福袋里面的内容各不相同。通常,福袋里商品的价值是顾客付出的好几倍。为了获取各个年龄阶层的消费者,商家推出了各种花样的福袋,如2002年伊势丹的福袋中有一个居然是一套住宅;而京王百货的福袋中,有一个是一整套豪华婚礼。不仅是百货商店,各大超市、专卖店、电器连锁都有福袋出售。福袋一般是限量发售,东京街头经常会出现福袋发售前夜很多人冒着严寒彻夜排队的情景。很多消费者说,他们喜爱福袋不仅仅是因为福袋的超值,那份期待的心情和打开福袋一瞬间的精细,也是让人心动不已的。

2、推新品

业界普遍认为圣诞节的时候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2001年圣诞节,根据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公司统计,以热门电影《哈利波特》为主题的消费类产品(如玩具反斗城生产的“魔法学校”模型)销售额为1亿3400万美元;E-shop.msn网上商店以爱国为主题,推出印有心型美国国旗图案的T恤衫,每件售价22.5美元,销量也非常不错。欧莱雅、雅丝兰黛等女性化妆品公司一般会在圣诞节前以“圣诞装”、“圣诞礼包”等形式推出自己的新产品。这些包装时尚、精美的圣诞礼包十分受女性青睐,也是男士送给女友或妻子圣诞礼物的“最佳选择”。

英国玩具零售协会的加瑞·格朗特说:“每年圣诞节创造销售奇迹的玩具都是那些具备独特风格的最新款设计。”

3、更新品牌形象

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圣诞节是更新品牌形象的一个良机。

英国著名的日用品牌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一直是“环保”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代 表,但是近年来面临了顾客群老化的问题。2001年圣诞节前夕,美体小铺雇佣了Unity咨询公司为其制订了品牌更新的战略计划。公司在圣诞节前推出的广告口号名为“回复活力”和“减压”,目标客户是20多岁的年轻女性。美体小铺为20多岁的女孩子推出了一系列的圣诞节应景产品,包括让她们在聚会上成为焦点的彩状盒,以及节日狂欢后放松身心,迅速恢复活力的沐浴产品、保健产品等等。这次活动以后,美体小铺重新赢得了年轻消费者,也使得香熏美容保健成了英国乃至世界的新潮流。

4、商家结盟

商家为了在圣诞购物季节获得更多的利益,很多时候选择了联手合作,让利益最大化,实现双赢。

2003年圣诞节期间,韩国最负盛名的滑雪场龙平度假村和茂朱度假村将联手举办一个名为“Fun Ski & Snow Festival”的盛大滑雪旅游二合一项目。这个主题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由专业滑雪教练指导的滑雪课、各种业余滑雪比赛,还会举行大型的韩国歌星雪地现场演唱会,让滑雪场成为韩国圣诞期间最大的消费地点。

5、安全和免费及时送货,是电子商务的圣诞法宝

据IDC统计,2002年,圣诞节期间的美国网上销售额将达260亿美元,比今年增长49%。到2005年,美国将有1亿人上网购物。电子商务是圣诞节最大的赢家。

美国拥有信用卡的家庭超过了1/3,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26%的美国人有上网购物的习惯。特别是911和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人对外出心有余悸,很多人不愿意出门购物。网上商城正是适时地打出了“安全消费牌”。

简化付费形式和及时配送是网上商城圣诞节成功的另一法宝。为此,亚马逊在圣诞节期间不但把免费送货的购物金额限制降到很低,而且还和专门的假期邮递公司合作,确保凡是在12月23日前上网订购的礼品,圣诞节前能够按时送达到对方手中。 第四部分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由世界最大的展览机构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举办,是世界同类展会的第一大展。主要参展商品为各类圣诞礼品、工艺品、装饰品,以及办公用品和美容美发用品,2003年参展商超过了3600家。

英国伯明翰礼品展:英国伯明翰礼品展每年春季在英国伯明翰国家展览中心举行,展品包括圣诞礼品、家庭用品和餐具等等。2003年参展商多达4500家,买家来自欧洲各地,超过了8万人。伯明翰礼品展被称为反映英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意大利马契夫博览会:意大利马契夫博览会创办于1964年,是欧洲家庭用品、手工艺品和礼品最主要的国际博览会之一。2003年博览会净展出面积达到了142万平方米,有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3224家企业参展,贸易观众超过了87000人次,其中约15000人来自意大利以外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香港贸发局每年出版的15种专业刊物:

《香港企业》(Hong Kong Enterprise)

《香港电子行业》(Hong Kong Electronics)

《香港电子及零配件行业》(Hong Kong Electronics and Components Parts)

《香港商贸服务》(Hong Kong Trade Services)

《香港鞋业》(Hong Kong Footwear)

《香港礼品和文具行业》(Hong Kong Gift Premiums and Stationary)

《香港家居用品》(Hong Kong Household)

《香港珠宝收藏》(Hong Kong Jewellery Collection)

《香港皮具和皮包》(Hong Kong Leather Goods and Bags)

《香港包装行业》(Hong Kong Packaging)

《香港玩具行业》(Hong Kong Toys)

《香港钟表行业》(Hong Kong Watches & Clocks)

《香港服饰行业》(Hong Kong Apparels)

《香港光学行业》(Hong Kong Optical)

《香港纺织行业》(Hong Kong Fabrics & Accessories)

《庆祝!》(Celebrate!)

《香港特选品》(Hong Kong Delights,日语版本)

香港贸发局简介:

香港贸发局成立于1966年,在全球设有40多个办事处,雇佣了900多名员工,一直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服务,为香港中小企业提供商贸配对、市场资讯和培训等服务,并协助他们拓展销售渠道,参加各种贸易展览及考察活动,创造商机,在世界各地宣传香港的产品和服务,促进香港与国际的贸易往来。他每年都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多次综合型或专业型的贸易展览,吸引海外买家使用香港的商贸平台,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展览之都的地位。

相关链接:专家预测今年圣诞节最受欢迎的玩具

芭比娃娃的“和我一起做饭”聪明厨房玩具

芭比娃娃的天鹅湖

Beyblade运载火箭和控制台

Care Bears就寝时间催眠熊

Hokey Pokey Elmo

Leapster多媒体学习系统

My Little Pony Celebration Cas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