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健康防控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3、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意识和防止传染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腮腺炎应当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4、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及时接种疫苗。
2、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讲卫生,讲公德,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
4、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5、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
6、多喝水,不挑食、不偏食,不共用餐具、水杯;
7、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8、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9、定期对教室等活动场所进行消毒;
10、传染病流行季节,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11、发热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四、标准洗手方法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标准的洗手方法:
1.
掌心对掌心搓擦
2.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
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
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
6.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
三、为何禽流感病毒能够感染人?
目前由于人感染病毒的暴露源尚不清楚,因此我们现在也不清楚上述问题的答案。但病毒基因分析表明,尽管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演变而来,却显示出可适应在哺乳动物中生长的特性。这些适应包括,与哺乳动物细胞结合的能力,以及在接近哺乳动物正常体温的温度下生长(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低于禽类)。
四、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五、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人类患上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六、H7N9病毒耐高温吗?
H7N9病毒在4摄氏度的环境下,可以存活1个月,在60摄氏度的环境下,可以存活30分钟,而在100摄氏度的环境下,两分钟内就可以杀死病毒。
七、鸡蛋、鸭蛋等各种蛋类还能吃吗?冰箱能杀死H7N9病毒吗?
流感病毒对低温不敏感,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能够存活较长时间。但是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剂都很敏感。因此从正规渠道、正规农贸市场购买的各种蛋类,经过高温烹煮加工,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八、H7N9病毒会不会人传人?
通过对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没有明确发现H7N9病毒有人传人的趋势,因此还不会造成大规模的传播扩散。
九、目前有能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苗吗?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十、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
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十一、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每年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
2、注意饮食卫生,请市民尽量购买冰鲜白条禽类食品,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直接接触活禽或病死禽,减少到禽类交易市场的环境暴露。
3、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通过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4、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
【关键词】健康管理;乙型肝炎;预防;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74-01
前言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流行性广,在公共场合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疾病治疗所需费用高,如何在公共场合预防乙型肝炎,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话题。健康管理指的是通过预测及评估指定对象的潜在健康隐患,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措施,防止传染性疾病感染。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如何解决健康安全隐患,预防疾病发生,是该管理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可通过预防与管理相结合,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生率,抑制感染性疾病发展,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为人们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乙型肝炎的健康管理方法,并针对我国现阶段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以此提高健康管理在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1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粘膜、破损皮肤、母婴以及血液等途径传播,其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母婴传播。乙肝患者在分娩过程中,体液与血液等与新生儿接触时,HBV病毒则会传染给婴儿。若进行穿刺医疗操作时,所用的医疗器械未经消毒,HBV病毒则会通过皮肤黏膜传播[1]。在日常生活中,如进行穿耳洞、纹身以及修足等活动时,病毒可通过皮肤或血液接触传染。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亦会增加乙肝疾病感染可能性。因此,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发生传染性疾病。采供血机构方面,应对献血人员进行乙肝病毒筛查,降低血液传播几率。乙型肝炎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饮食,避免病情加重。
2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管理,降低乙型肝炎传播率。首先,我国在HBV病毒携带者以及乙型肝炎患者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或采用的管理模式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化健康管理的需求。例如,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一对一管理。但由于管理对象较多,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若发现患者存在传染疾病,应详细记录在门诊登记本上,并进行网络直报,以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和审核,掌握乙型肝炎的相关信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把这些资料和数据作为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资料和宣传资料,来提高社会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但由于健康教育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或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并未进行深入教育,导致效果不理想,人们对乙型肝炎认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难以降低乙型肝炎传染率。
3完善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加强档案管理:
医院应对已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档案管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信息。在档案上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并记录病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治疗效果等,包括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费用、病情发展等相关信息。
3.2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
对于部分较为严重的乙型肝炎患者,可采用一对一的管理模式,由1名医生负责1例患者的健康管理,使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对于未患有其他合并疾病、且病情较为相似的患者,可采用多对一的管理模式,由1名医生负责多名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类似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成本。
3.3健康教育方法:
应通过分层管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对于乙型肝炎患者亲友等高危感染对象,可采用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疾病预防方法,积极注射疫苗预防疾病[3]。对于普通的管理对象,如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等,可通过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组织人员进行社区宣传,讲解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如疾病诱发因素、传染途径、以及预防方法等,使人们正确掌握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掌握疾病防治知识。
3.4做好随访工作:
为不断加强健康管理,应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档案、及其治疗过程、预后等进行监测,做好随访工作。监测完成后,应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划分管理等级,使乙型肝炎健康管理更加完善,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健康管理在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方面的作用。控制健康因素,杜绝健康隐患,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并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疾病传染可能性,从而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伟斌,卢建华,吴建国.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1,10(02):124-125.
一、以增强疾控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检测水平。
1、加强国债项目建设。在市政府、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完成。中心综合大楼建设规模为3100㎡,辅助用房500㎡,2006年7月竣工验收,于2007年3月23日中心实现了部分科室搬迁,结束了我市卫生防疫工作50多年来无工作用房的历史,为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创造了基本条件,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增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2、争取贷款项目。在市政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争取的荷兰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购置实验室检测设备获得批准。目前,正在做好所购设备的洽谈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到位。届时,我市疾控中心的装备可望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3、完成了HIV和无菌净化实验室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艾滋病、病原微生物等综合检测能力。
二、加强疾病监测、积极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是一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要求高而难以预测的工作,为使疫情处置及时、效果明显,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精心组织、未雨绸缪,确保了我市未发生重大或有影响的传染病疫情。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支应急处理工作机动队和6支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应对疫情的发生提供组织保障。
2、制定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和实施方案。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高致病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等防控方案,为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规范。
3、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认真组织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业务培训48期 ,对应急处理机动队和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重点进行疫情和中毒处置工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毒等内容的专项知识培训和模拟实战技术演练。此外,中心选派5人分别到省CDC和省劳卫所进修3个月和1个月,还先后34次选送132人参加卫生部、省卫生厅和省CDC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对下级疾控机构及市直医疗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和疫情信息报告培训46次,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专题讲座28场次。
4、加强疾病监测和重点传染病的预警。为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我们坚持派专业人员到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和搜索传染病疫情;密切关注和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及时分析和通报疫情信息;坚持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点监测督导,实行周报制度;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主动加强霍乱疫源检索,06年来,在昌江河段设5个监测点,每周一次对水源、全市餐饮业、农贸市场甲鱼、龙虾、蛙等各类海鲜水产品检索霍乱弧菌,共采水样411件,海鲜水产品593件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先后8次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直各医院和大型厂矿医院的肠道门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做好霍乱疫情监测月报表、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月报制度。
5、加强传染病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4·25儿童免疫接种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和“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大型咨询活动20次,并应对传染病发病季节的不同,提前针对性进行防病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7000余份,展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展板15块,接待前来咨询的市民152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服务队”下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放各类宣传画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单11000余份。并开通了防病知识咨询电话,为市民解答相关疾病预防知识。
6、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我们对全市16所学校和市直幼托机构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督导检查,同时下发《关于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及《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并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与省CDC一道共同完成了35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工作。
7、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国家和省级监测点项目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在省CDC的指导下,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老鼠、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了密度监测和鉴定工作。监测工作得到省CDC领导专家的肯定。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点,按《全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每月能按要求进行采样,收集各类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共采集猪鼻拭子138份、猪扁桃体137份,检验结果均未检出猪链球菌2型。监测点工作。去年8月份起,我市被列入伤寒、副伤寒省级监测点,按《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伤寒、副伤寒监测实施方案》(施行)。除开展常规监测以外,还开展了病例监测、重点人群监测、菌株耐药性监测,至11月上旬共监测病人18例,饮食从业人员66人,并按时上报监测报告。
8、免疫规划工作。认真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工作,五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开展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考核4个县(市、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综合科,分别对1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进行了接种率入户调查,对7岁儿童查看卡疤,共调查1276名儿童(其中:基础免疫642名,加强免疫634名)。完成了乐平、浮梁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达90%目标考核验收工作。
三、认真履行艾滋病防制职能,切实抓好艾滋病各项工作的实施。
关键词:建筑工艺;抗震房屋;质量控制;搭接长度
引言
传统建筑工艺存有严重的弊端,没有统一的校准模式,使得钢筋在内外焊接上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而现代建筑工艺中保证了墙体的标高与轴线在同一界定水平线上,使建筑群体的抗震效果能到最佳状态。
1 关于施工材料的管理
抗震房屋建筑质量的好坏与施工建筑材料密切相关,主要是因为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设后期的维护,无论是从抗震强度上还是从房屋整体建筑结构布局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钢筋、混凝土、砖瓦、木材、钢料等。对这些建筑材料进行分析时,从生产批号、生产日期、耐用性以及伸缩强度上进行检验。
钢材:钢材的使用在抗震房屋建筑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筋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大含碳量,保证含碳量在25%左右,这样才能增加钢材的韧性。检验钢筋的方式有:查看是否为正规厂家生产、是否具有正规批号、生产资格证。然后在试用过程中查看钢筋直径的偏差度,保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墙面砌砖弯曲率。查看钢筋抗拉强度,有些次品钢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痕,导致抗震效果差。称取钢筋重量的偏差,有些钢筋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碳硅锰等元素的含量,在后期样品成型过程中,重量与原有实际配比的样品存有一定的幅值。在焊接性能上也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一般含碳量高的钢筋在焊接过程中,钢架连接处的部位的稳固性高,在压力大于4000N的基础上不会造成任何的破坏。但有些钢筋的焊接强度差,即使构架之间能够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但是在一定强度的压力下,便会使钢筋连接处出现断裂,造成建筑物在遭受小强度地震时,很容易遭受到破坏。所以在钢筋构架结构上进行严密的调整,保证钢筋从生产批号到使用范围上得到有效的使用范围。
水泥也是房屋建筑群体内所必须的一种原料,所以在水泥的使用上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在审批过程中,要查看水泥的品种,根据建筑物群体的建设种类,水泥分为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通用水泥用于一般的建筑群体,在抗震强度上具有一定的作用意义。但特种水泥的抗震效果极佳,一般用于大型建筑群体,对抗震强度具有一定的严格要求,比如修建水坝、高架桥等,这些建筑群体在使用水泥材料上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查看水泥的进批量,假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次性购进袋装的水泥200t以内的为一个层面结构;在一次性购进散装水泥在500t以内的水泥为另一个层面结构,检验员在抽检水泥样品质量过程中,要对不同层面的进批量的水泥进行抽样检验,检验的范围包括强度质感和凝结使用时间,一般高强度的水泥在质感上有一种沙硬的感觉,这样在与砂石料融合过程中增大使用强度。在凝结时间上也是使用不同种水泥上的一个界定范围,一般质量好的水泥凝结时间快,并且凝固点高,在一定的时间内,凝结点高的水泥比凝结点低的水泥高出2-3个小时。
2 建筑抗震的施工要点
建筑抗震效果程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检索,建筑群体的框架构造和搭建房屋的砖砌结构,在国内由于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在地震带区域房屋倒塌现象实属频繁。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地区房屋倒塌发生的频率能达到94%,只有6%的房屋抗震效果极佳。主要表现在房屋建筑群体的组砌方式和构造柱的圈梁上。
墙体的框架结构在整个施工技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墙体结构在支撑建筑框架形式上起到保护的作用,墙体的设计理念主要起到保护内部钢架的作用,假设没有墙体进行有效的保护。内部的钢架结构便没有依托作用,在外力的推动作用下,很容易受到倾斜。并且墙体能增大抗震建筑房屋的重心,增大了稳定性。墙体的外部包裹着内部的组架,增大固有质量,降低建筑群体的重心。要保证墙体整体的建筑结构,便要从多方面进行划分,首先在施工选用的建筑材料上进行有效的选取。从砂浆强度进行分析,在抗震建筑房屋施工过程中,除了保证选用优质的水泥之外,还要保证水泥与砂石的配比。若没有严格控制好砂石与水泥的配比关系就会造成砂浆的粘稠度降低。其次在选用水泥上也要进行统一控制,一般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水泥短缺的现象,便会使用其他一家的水泥,造成水泥混溶比例不均匀。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保证砂浆的饱和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在对墙体的组砌施工过程中,施工的重点放在了墙角部位的拐角点以及门窗的口洞处,主要是因为这两部分结构在整体抗震布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墙体组砌过程中保证墙角内外结构同时砌筑,防止内外墙体出现空洞,在外界压力挤压下造成畸形。对于砖块与砖块之间的搭接长度也有限制要求,在抗震房屋建设体系中,保证砖块的搭接长度控制在1/4的连接处,有效保证了竖向的灰缝填补间隙空缺,使整个砖块的搭接长度连成一个有效整体部分。
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首先在墙体内埋入短钢筋,经墙体覆盖之后在其表面进行等长度的焊接,焊接过程中不能对钢筋走向随意摆放,造成在轴线校准时,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标高与轴线的校准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要求搭建拉结筋,拉结筋主要是起到统一标高的作用,若没有统一的标准参量,使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布置。
3 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质量控制要点的分析,引起抗震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在建筑材料和施工特点上。利用不统一规格的建筑材料,使在后期水泥凝结点和砖块搭接上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所以在建筑施工上要注重各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GB50223-2004.建筑工程设防震设分类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乡镇建设部,2004.
[3]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