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练习范文

高效课堂练习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效课堂练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课堂练习

篇1

关键词:优化课堂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高效课堂;挑战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06-02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的设计还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

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有的教师误解了这一观点,设计出来的练习往往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有的教师往往把精力放在课的导入和新授上,对于课堂练习通常用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只是流于形式的。所以出现了盲目多练,过分注重书面练习而忽视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社会实践等很少,甚至是没有,还有就是练习题目的设计“一刀切”,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又“吃不了”的状况。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优化课堂练习,是促使学生学习高效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优化课堂练习呢?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练习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学导入5分钟左右,新授教学20分钟左右,再加上教学评价和课末总结5分钟左右,真正用到课堂练习上的时间不过10分钟左右,短短的10来分钟的时间不可能把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一一练到,所以一定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将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当然教师在备课时还要预见教学内容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前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练习。

如我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8的乘法口诀,设计了以下练习:

1、儿歌游戏(数螃蟹):

小朋友,快快来,数数螃蟹几条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只螃蟹8条腿;

两只螃蟹几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

三只螃蟹几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

…… ……

2、对口令。一人说口诀的前半句,一人说口诀的后半句,这个对口令练习既可以同桌对,也可以师生对。

3、看数说算式。如:教师说48,学生说6×8=48、8×6=48。

4、利用教具“转盘表”看数说口诀写算式。

我相信这些练习的设计会让学生们更快地掌握本节知识,记住“8的口诀”。

二、课堂练习要灵活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年龄而异。与学生的年龄、生活相贴近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效果。

如在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下练习: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的特别出色,老师要奖励给大家一个故事,在老师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你们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帮忙3次,故事才能讲完整,你可要注意听呦!

1、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再过3个星期,就是白雪公主的生日了,七个小矮人想给她准备生日礼物,可他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天,你能帮帮他们吗?

2、他们想送一个漂亮的大花篮给白雪公主,每个小矮人要准备5支鲜花,你知道这个漂亮的花篮一共有多少朵鲜花?

3、白雪公主也早有准备,想送给七个小矮人每人2块蛋糕,白雪公主一共要准备多少块蛋糕?

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蕴含着用7的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一时间课堂上小手如林。

三、课堂练习要贴近学生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练习设计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有用,自然学习的兴趣倍增。比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内容时,设计了如下练习:

你知道鞋子的码数是怎么来的吗?它和你的脚长有什么关系?

然后出示公式:鞋子的码数=脚长的厘米数×2-10。

根据你的脚长,你能算出你的鞋子是多少码的吗?

学生马上一个个忙碌起来。

很显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更为学生所喜爱。

四、课堂练习要有开放性,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

开放题的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这样设计练习:

老师任意报出三个数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最有价值。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练习,可谓一举数得。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在表格中填上合适的度数。

∠1 ∠2 ∠3

直角三角形 30°

锐角三角形 30°

钝角三角形 30°

在学生感到答案有很多组时,我提问:填写时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种一题多解式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五、课堂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富有挑战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要由浅至深、由单一到综合进行分层设计,一方面是由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能力决定的,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让学生选作:

1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熊猫馆长20米,宽12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围墙长多少米?

2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熊猫馆宽是12米,宽比长短8米,最少要围多少米的围墙?

3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熊猫馆长20米,长是宽的2倍,最少要围多少米的围墙?如果每隔2米栽一根石柱,至少需要多少根石柱?

这样的作业设计,将难度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去挑战自我。

篇2

[关键词]设计 高效 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58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面临的问题。随着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的开展,我们组织了教研活动、教学沙龙、听常态课、学生问卷等实践活动。随着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完成,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问题日益突显,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方面:(1)练习的设计没有目的,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的;(2)多是“一刀切”,没有层次性的练习;(3)侧重书面练习,很少创造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4)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潜在知识点,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设计简约的练习,让练习丰盈内涵

莎士比亚说:“精练是智慧的灵魂。”为了能够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能轻松愉悦地学习,不被题海所淹没,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简约的课堂练习,即有针对性、递进性、综合性的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力求达到在简约中求多变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一道题:

(1)小区内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求出边长为5m的这条边所对应的高。

(3)这道题的第(1)、第(2)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小区物业要给这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圃重新铺上草坪,每平方米需要6元,铺这块地一共需要多少元?如果要在这个花圃里种月季花,每4平方米种一株,一共可以种多少株?

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让 学生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已知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学生通过审题和思考,很快就能求出第(1)问。第二个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根据已知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第(2)问,根据已知条件,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通过题中给的另一底边的长,求出对应的高。第(3)问让学生反思:这道题的第(1)、第(2)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可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并将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有趣的练习,让练习充满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因此在结课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减弱,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这时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把“要我学”的心态调整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2、3、5的倍数”时,我在课堂上设计这样的练习:放一把豆子在桌子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几分钟后,我问:“豆子数完了吗,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数的。”生1:“老师,我认为2个2个地数又快又对。”“不对。”生2站起来说,“5个5个地数更快。”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2个2个地数更快”“5个5个地数更快”,两种声音此起彼伏。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人认为3个3个地数又快又对的?”生3说:“3个3个地数不好数,容易出错。”我趁机再问:“为什么会觉得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又对又快,而3个3个地数却不容易呢?”学生陷入了沉思,忽然生4站起来说:“2和5的倍数,个位上都有特征,我们好记、也好数,可3的倍数个位上没有特征,我们不容易数。”大家听完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在这里,数豆子的方法把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课堂变得特别活跃。

三、精心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让练习彰显成效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所有的题目都用乘法做,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所有的题目就用除法做。然而当不同类型的问题综合在一起时,学生就手足无措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考虑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瞻前顾后,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出现,使学生能把掌握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又能让旧知识得到巩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后,学生做题时往往不分析条件,就直接用数量除以分数得出总量。因此,我设计了两道题:

为了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找到分数乘法应用题与除法应用题的异同,加深理解,我运用画线段图和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给学生讲解,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对比性强的练习,让学生辨别、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四、精心设计阶梯性的练习,让练习彰显时效

在设计练习题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生活实际。不但要有基础训练,还要设计综合型的、拓展型的题目。这样,后进生能巩固基础,中等生不断提高,优等生综合能力更强,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出练习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一)判断。

1.圆的半径越长,圆的面积就越大。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二)只列式不计算。

1.半径是3分米,求圆的面积。

2.直径是8分米,求圆的面积。

3.周长是12.56米,求圆的面积。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旱冰场的直径是30米,扩建后,半径增加5米。扩建后的旱冰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2.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里剪下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几个类型不同、难度逐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圆面积的理解,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增加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更加积极主动。

五、精心设计实践性的练习,让练习凸显数学的价值

设计练习不应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实践性作业主要有:(1)动手操作型。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卡纸,用来剪裁直径是4厘米的圆形,最多能剪几个?我让学生先动手在本子上画一画,试试能画几个,再让学生拿出纸张来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避免了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来解题的错误。(2)调查整理型。如调查家中的各项开支情况,或是调查一分钟内学校门口经过的车辆,再从调查得到的信息中进行整理与分析,想想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研究记录型。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用写日记或手抄报的形式记下来。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六、精心设计留白练习,让练习彰显精彩

教师要适量地设计课堂练习,必要时可适当留白。留白是教师在某些环节留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去探索、体验、思考和解答。巧妙的留白,能起到无声胜有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后,我让学生听着音乐,感受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验证方法,并让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问题?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另一个学生很快答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个直角加起来是360°,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所以说四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360°。”于是我说:“你能用这种方法分析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真不错!还能在本子上画一些非特殊的四边形进一步验证吗?”学生经探究和讨论后得出: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接下来学生在操作、分析、讨论中,还得出了五边形、六边形等内角和的特征,把整节课推向了。

虽然教师在备课时不能预见课堂上的所有细节,但是留有一定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教学也会充满活力并彰显别样的精彩。

篇3

关键词:设计;课堂联系;高效

对于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要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很多一线教师往往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

第二、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

第三、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第四、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呢?

一、课堂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课堂练习题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首先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练习题的设计,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二、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

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首先,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其次,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再次,课前准备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挂图、基本的教学具、小黑板等。

三、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首先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其次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再次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不同要求,从而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练习要注重应用性和开放性

在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注意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练习题的设计还要注重开放性,主要有以下几种:1.条件的开放性;2.问题的开放性;3.思路的开放性;4.结论的开放性。

五、课堂练习要及时反馈

篇4

关键词:有效练习;数学课堂;梯度设计;最大效果

课堂练习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信息反馈及时,促进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或技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课堂练习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他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练习要注重核心内容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中,“矫枉”难免“过正”,我们该如何创新呢?我觉得,保底的练习还是必要的。口算的训练、笔算的训练等一些基本练习是有必要训练的。在练的同时也要注意练习与知识本身的呼应,让学生在练过之后,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标,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与疑难点,要有目的地设计专项练习、对比练习、辨析练习等,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用好教材中习题的基础上,使教材中的习题得到最优化。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补充与调整,如“运算定律”的整理复习中,为了突出比较辨别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我设计了以下两组练习:

25×(4+8)125×8×4×125

25×(4×8)125×8+4×125

在练习这两个算式的时候,有些学生因为对定义理解的不彻底、不全面,很容易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也有的因为粗心马虎等原因,这两题很容易弄混淆,所以在练习的时候以题组模式呈现,学生在练习对比的过程中,能够比较清楚的区分两种定义,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梳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框架。

二、练习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学的所有出发点都是学生。我们的练习设计只有学生内心愿意去做与体会,才真正体现练习的价值。因此以,我们的练习设计一定要做到趣味与开放。让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有意思的事情,让他想去做,当然,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有挑战的,以及上升的空间。

1.练习要具有趣味性

练中生趣,可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提高练习效率。如在一年级“20以内加减”练习: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8+8= 9+8= 5+9= 6+8= 6+2= 5+5=

10-2= 17-7= 14-1= 13-9= 4+10= 12+2=

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算式变成小马过河的情境。

同样的练习,前者是干巴巴的计算,后者通过情境后,一年级孩子的兴趣也就被勾起来了。只是简单的换一个练习的呈现方式,孩子的兴趣就被练习带动起来,同时,又不失练习的目的。

2.练习要有开放性

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有助于学生视野开阔,见解独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及求异性。如“多边形的面积”中,袁晓萍老师设计的一个练习;

师:请连接各个正方形的顶点或其中的中点,构成一个图形,涂上阴影部分,并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连得越多,说明水平越高。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会连得很多。:

如果反过来,我们画好图给孩子求阴影部分面积,孩子就会有一种练习好多的不满情绪,甚至会有部分学生已经在心里谩骂起来。

同样的练习,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个呈现方法或是开放练习的结论,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简单的材料,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练习要有层次,循序渐进

课堂练习一般要经历模仿、熟练、创造三个阶段。我们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练习的设计应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出层次与坡度,做到逐步深入,逐步提高。例如,在“乘法分配律”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巩固练习,内化规律

片段一: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也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简单的练习巩固一下:

(93+28)×11=93×+28×

×(85+13)=29×+29×

47×(100+2)=×+×

3×A+×A=(+7)×

师:你能说一说在这个算式里,哪个数相当于a,哪个数相当于b,哪个数相当于c吗?

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加两级运算以及括号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在经历探索规律之后,如果没有巩固加深的练习设计,那么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往往只会生成一种空洞的概念。通过这倒练习,让学生通过先写一写,再说一说,在说写的同时,也是孩子在反复论证乘法分配律定义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提高数对概念掌握的熟练程度,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变式练习,拓展规律

片段二:

师:同学们,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就接触过乘法分配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

(1)二年级乘法口诀7x6+7。

(2)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24x12。

(3)生活着的应用――购物:一件上衣32元,一条裤子28元,买三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

在研读教材的时候发现,书本例题的乘法分配律只适用于两个数的和,而课后练习以及后续的练习当中都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做了相应的拓展,所以我在对这节课练习的内容进行适度的变式,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联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举一反三,尝试着纳出“两个数的差”以及“多个数的和”的定义。也就是: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相减)

总之,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提升直接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有效练习成为减负的根基增效的保证,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让数学课堂练习具有走向远方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善坤.优化练习设计的几点做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2]徐峥.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设计浅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

[3]陈钰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J].克拉玛依学刊.2012(04)

篇5

一、掌握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

首先,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练习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其次,课堂练习要注重开放性.课堂练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式所束缚.

最后,课堂练习应具有生活实用性.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学科融为一体.这样的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热爱学科,让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学科知识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问题,运用学科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你教的这门课程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本身更感兴趣.

二、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

明确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关键是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课本的例习题、题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即其对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解题策略形成都具有一定典型作用和潜在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充分发挥课本例题、习题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引申、拓广,由此及彼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如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内容,引导学生向更广的范围、更深层次去联想,纵横引申,把所学知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归纳、演变,促进知识融会贯通,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解题方法和策略形成.其方法有:变式练习、一题多解、改变成开放题、探索题等.

例如,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2,-22),求它的标准方程.

不少教师认为该题太简单,只需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再将点M代入即可,因而一带而过,甚至视而不见.其实在教学中若能积极加以引导,合理变式,学生将有很大的收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本题,给出变式练习.

深入变式1:如何改变上述问题中的条件,使得其解法分别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p>0),x2=2py(p>0),x2=-2py(p>0)?

此问题并不难,但能激发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概括,让学生也参与到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当中来.

拓展变式2:已知抛物线关于坐标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2,-22),求它的标准方程.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应能想到用分类讨论手段解决.

变化变式3: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a,b)(ab≠0),求它的标准方程.此时学生仍可利用分类讨论解决,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照结果以及变式1中的情况,还是有可能概括出此时抛物线的方程可设为y2=2mx(m≠0),以避免分类讨论.

到此时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类比出变式4及其解决方法:

延伸变式4:已知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a,b)(ab≠0),求它的标准方程.解法是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2my(m≠0).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概括,参与问题设计,使得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理解将更透彻、更深入.

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和阶梯式的设问,不仅分散了难点,更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兴趣高涨,便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性,从而发展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堂练习,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有一定“坡度”“难度”“密度”的习题,练习时注意加大知识间的“跨度”,变换形式间的“角度”,求新、求活,让课堂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身处“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趣中,那么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就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柏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