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课堂练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优化课堂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高效课堂;挑战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06-02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的设计还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
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有的教师误解了这一观点,设计出来的练习往往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有的教师往往把精力放在课的导入和新授上,对于课堂练习通常用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只是流于形式的。所以出现了盲目多练,过分注重书面练习而忽视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社会实践等很少,甚至是没有,还有就是练习题目的设计“一刀切”,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又“吃不了”的状况。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优化课堂练习,是促使学生学习高效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优化课堂练习呢?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练习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学导入5分钟左右,新授教学20分钟左右,再加上教学评价和课末总结5分钟左右,真正用到课堂练习上的时间不过10分钟左右,短短的10来分钟的时间不可能把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一一练到,所以一定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将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当然教师在备课时还要预见教学内容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前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练习。
如我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8的乘法口诀,设计了以下练习:
1、儿歌游戏(数螃蟹):
小朋友,快快来,数数螃蟹几条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只螃蟹8条腿;
两只螃蟹几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
三只螃蟹几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
…… ……
2、对口令。一人说口诀的前半句,一人说口诀的后半句,这个对口令练习既可以同桌对,也可以师生对。
3、看数说算式。如:教师说48,学生说6×8=48、8×6=48。
4、利用教具“转盘表”看数说口诀写算式。
我相信这些练习的设计会让学生们更快地掌握本节知识,记住“8的口诀”。
二、课堂练习要灵活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年龄而异。与学生的年龄、生活相贴近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效果。
如在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下练习: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的特别出色,老师要奖励给大家一个故事,在老师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你们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帮忙3次,故事才能讲完整,你可要注意听呦!
1、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再过3个星期,就是白雪公主的生日了,七个小矮人想给她准备生日礼物,可他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天,你能帮帮他们吗?
2、他们想送一个漂亮的大花篮给白雪公主,每个小矮人要准备5支鲜花,你知道这个漂亮的花篮一共有多少朵鲜花?
3、白雪公主也早有准备,想送给七个小矮人每人2块蛋糕,白雪公主一共要准备多少块蛋糕?
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蕴含着用7的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一时间课堂上小手如林。
三、课堂练习要贴近学生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练习设计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有用,自然学习的兴趣倍增。比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内容时,设计了如下练习:
你知道鞋子的码数是怎么来的吗?它和你的脚长有什么关系?
然后出示公式:鞋子的码数=脚长的厘米数×2-10。
根据你的脚长,你能算出你的鞋子是多少码的吗?
学生马上一个个忙碌起来。
很显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更为学生所喜爱。
四、课堂练习要有开放性,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
开放题的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这样设计练习:
老师任意报出三个数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最有价值。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练习,可谓一举数得。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在表格中填上合适的度数。
∠1 ∠2 ∠3
直角三角形 30°
锐角三角形 30°
钝角三角形 30°
在学生感到答案有很多组时,我提问:填写时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种一题多解式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五、课堂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富有挑战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要由浅至深、由单一到综合进行分层设计,一方面是由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能力决定的,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让学生选作:
1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熊猫馆长20米,宽12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围墙长多少米?
2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熊猫馆宽是12米,宽比长短8米,最少要围多少米的围墙?
3动物园要建一个熊猫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熊猫馆长20米,长是宽的2倍,最少要围多少米的围墙?如果每隔2米栽一根石柱,至少需要多少根石柱?
这样的作业设计,将难度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去挑战自我。
[关键词]设计 高效 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58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面临的问题。随着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的开展,我们组织了教研活动、教学沙龙、听常态课、学生问卷等实践活动。随着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完成,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问题日益突显,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方面:(1)练习的设计没有目的,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的;(2)多是“一刀切”,没有层次性的练习;(3)侧重书面练习,很少创造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4)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潜在知识点,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设计简约的练习,让练习丰盈内涵
莎士比亚说:“精练是智慧的灵魂。”为了能够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能轻松愉悦地学习,不被题海所淹没,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简约的课堂练习,即有针对性、递进性、综合性的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力求达到在简约中求多变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一道题:
(1)小区内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求出边长为5m的这条边所对应的高。
(3)这道题的第(1)、第(2)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小区物业要给这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圃重新铺上草坪,每平方米需要6元,铺这块地一共需要多少元?如果要在这个花圃里种月季花,每4平方米种一株,一共可以种多少株?
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让 学生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已知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学生通过审题和思考,很快就能求出第(1)问。第二个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根据已知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第(2)问,根据已知条件,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通过题中给的另一底边的长,求出对应的高。第(3)问让学生反思:这道题的第(1)、第(2)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可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并将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有趣的练习,让练习充满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因此在结课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减弱,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这时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把“要我学”的心态调整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2、3、5的倍数”时,我在课堂上设计这样的练习:放一把豆子在桌子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几分钟后,我问:“豆子数完了吗,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数的。”生1:“老师,我认为2个2个地数又快又对。”“不对。”生2站起来说,“5个5个地数更快。”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2个2个地数更快”“5个5个地数更快”,两种声音此起彼伏。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人认为3个3个地数又快又对的?”生3说:“3个3个地数不好数,容易出错。”我趁机再问:“为什么会觉得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又对又快,而3个3个地数却不容易呢?”学生陷入了沉思,忽然生4站起来说:“2和5的倍数,个位上都有特征,我们好记、也好数,可3的倍数个位上没有特征,我们不容易数。”大家听完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在这里,数豆子的方法把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课堂变得特别活跃。
三、精心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让练习彰显成效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所有的题目都用乘法做,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所有的题目就用除法做。然而当不同类型的问题综合在一起时,学生就手足无措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考虑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瞻前顾后,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出现,使学生能把掌握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又能让旧知识得到巩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后,学生做题时往往不分析条件,就直接用数量除以分数得出总量。因此,我设计了两道题:
为了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找到分数乘法应用题与除法应用题的异同,加深理解,我运用画线段图和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给学生讲解,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对比性强的练习,让学生辨别、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四、精心设计阶梯性的练习,让练习彰显时效
在设计练习题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生活实际。不但要有基础训练,还要设计综合型的、拓展型的题目。这样,后进生能巩固基础,中等生不断提高,优等生综合能力更强,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出练习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一)判断。
1.圆的半径越长,圆的面积就越大。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二)只列式不计算。
1.半径是3分米,求圆的面积。
2.直径是8分米,求圆的面积。
3.周长是12.56米,求圆的面积。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旱冰场的直径是30米,扩建后,半径增加5米。扩建后的旱冰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2.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里剪下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几个类型不同、难度逐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圆面积的理解,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增加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更加积极主动。
五、精心设计实践性的练习,让练习凸显数学的价值
设计练习不应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实践性作业主要有:(1)动手操作型。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卡纸,用来剪裁直径是4厘米的圆形,最多能剪几个?我让学生先动手在本子上画一画,试试能画几个,再让学生拿出纸张来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避免了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来解题的错误。(2)调查整理型。如调查家中的各项开支情况,或是调查一分钟内学校门口经过的车辆,再从调查得到的信息中进行整理与分析,想想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研究记录型。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用写日记或手抄报的形式记下来。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六、精心设计留白练习,让练习彰显精彩
教师要适量地设计课堂练习,必要时可适当留白。留白是教师在某些环节留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去探索、体验、思考和解答。巧妙的留白,能起到无声胜有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后,我让学生听着音乐,感受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验证方法,并让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问题?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另一个学生很快答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个直角加起来是360°,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所以说四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360°。”于是我说:“你能用这种方法分析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真不错!还能在本子上画一些非特殊的四边形进一步验证吗?”学生经探究和讨论后得出: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接下来学生在操作、分析、讨论中,还得出了五边形、六边形等内角和的特征,把整节课推向了。
虽然教师在备课时不能预见课堂上的所有细节,但是留有一定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教学也会充满活力并彰显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设计;课堂联系;高效
对于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要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很多一线教师往往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
第二、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
第三、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第四、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呢?
一、课堂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课堂练习题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首先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练习题的设计,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二、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
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首先,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其次,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再次,课前准备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挂图、基本的教学具、小黑板等。
三、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首先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其次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再次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不同要求,从而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练习要注重应用性和开放性
在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注意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练习题的设计还要注重开放性,主要有以下几种:1.条件的开放性;2.问题的开放性;3.思路的开放性;4.结论的开放性。
五、课堂练习要及时反馈
关键词:有效练习;数学课堂;梯度设计;最大效果
课堂练习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信息反馈及时,促进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或技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课堂练习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他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练习要注重核心内容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中,“矫枉”难免“过正”,我们该如何创新呢?我觉得,保底的练习还是必要的。口算的训练、笔算的训练等一些基本练习是有必要训练的。在练的同时也要注意练习与知识本身的呼应,让学生在练过之后,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标,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与疑难点,要有目的地设计专项练习、对比练习、辨析练习等,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用好教材中习题的基础上,使教材中的习题得到最优化。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补充与调整,如“运算定律”的整理复习中,为了突出比较辨别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我设计了以下两组练习:
25×(4+8)125×8×4×125
25×(4×8)125×8+4×125
在练习这两个算式的时候,有些学生因为对定义理解的不彻底、不全面,很容易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也有的因为粗心马虎等原因,这两题很容易弄混淆,所以在练习的时候以题组模式呈现,学生在练习对比的过程中,能够比较清楚的区分两种定义,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梳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框架。
二、练习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学的所有出发点都是学生。我们的练习设计只有学生内心愿意去做与体会,才真正体现练习的价值。因此以,我们的练习设计一定要做到趣味与开放。让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有意思的事情,让他想去做,当然,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有挑战的,以及上升的空间。
1.练习要具有趣味性
练中生趣,可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提高练习效率。如在一年级“20以内加减”练习: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8+8= 9+8= 5+9= 6+8= 6+2= 5+5=
10-2= 17-7= 14-1= 13-9= 4+10= 12+2=
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算式变成小马过河的情境。
同样的练习,前者是干巴巴的计算,后者通过情境后,一年级孩子的兴趣也就被勾起来了。只是简单的换一个练习的呈现方式,孩子的兴趣就被练习带动起来,同时,又不失练习的目的。
2.练习要有开放性
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有助于学生视野开阔,见解独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及求异性。如“多边形的面积”中,袁晓萍老师设计的一个练习;
师:请连接各个正方形的顶点或其中的中点,构成一个图形,涂上阴影部分,并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连得越多,说明水平越高。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会连得很多。:
如果反过来,我们画好图给孩子求阴影部分面积,孩子就会有一种练习好多的不满情绪,甚至会有部分学生已经在心里谩骂起来。
同样的练习,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个呈现方法或是开放练习的结论,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简单的材料,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练习要有层次,循序渐进
课堂练习一般要经历模仿、熟练、创造三个阶段。我们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练习的设计应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出层次与坡度,做到逐步深入,逐步提高。例如,在“乘法分配律”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巩固练习,内化规律
片段一: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也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简单的练习巩固一下:
(93+28)×11=93×+28×
×(85+13)=29×+29×
47×(100+2)=×+×
3×A+×A=(+7)×
师:你能说一说在这个算式里,哪个数相当于a,哪个数相当于b,哪个数相当于c吗?
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加两级运算以及括号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在经历探索规律之后,如果没有巩固加深的练习设计,那么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往往只会生成一种空洞的概念。通过这倒练习,让学生通过先写一写,再说一说,在说写的同时,也是孩子在反复论证乘法分配律定义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提高数对概念掌握的熟练程度,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变式练习,拓展规律
片段二:
师:同学们,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就接触过乘法分配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
(1)二年级乘法口诀7x6+7。
(2)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24x12。
(3)生活着的应用――购物:一件上衣32元,一条裤子28元,买三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
在研读教材的时候发现,书本例题的乘法分配律只适用于两个数的和,而课后练习以及后续的练习当中都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做了相应的拓展,所以我在对这节课练习的内容进行适度的变式,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联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举一反三,尝试着纳出“两个数的差”以及“多个数的和”的定义。也就是: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相减)
总之,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提升直接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有效练习成为减负的根基增效的保证,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让数学课堂练习具有走向远方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善坤.优化练习设计的几点做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2]徐峥.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设计浅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
[3]陈钰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J].克拉玛依学刊.2012(04)
一、掌握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
首先,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练习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其次,课堂练习要注重开放性.课堂练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式所束缚.
最后,课堂练习应具有生活实用性.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学科融为一体.这样的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热爱学科,让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学科知识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问题,运用学科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你教的这门课程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本身更感兴趣.
二、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
明确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关键是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课本的例习题、题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即其对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解题策略形成都具有一定典型作用和潜在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充分发挥课本例题、习题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引申、拓广,由此及彼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如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内容,引导学生向更广的范围、更深层次去联想,纵横引申,把所学知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归纳、演变,促进知识融会贯通,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解题方法和策略形成.其方法有:变式练习、一题多解、改变成开放题、探索题等.
例如,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2,-22),求它的标准方程.
不少教师认为该题太简单,只需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再将点M代入即可,因而一带而过,甚至视而不见.其实在教学中若能积极加以引导,合理变式,学生将有很大的收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本题,给出变式练习.
深入变式1:如何改变上述问题中的条件,使得其解法分别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p>0),x2=2py(p>0),x2=-2py(p>0)?
此问题并不难,但能激发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概括,让学生也参与到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当中来.
拓展变式2:已知抛物线关于坐标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2,-22),求它的标准方程.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应能想到用分类讨论手段解决.
变化变式3: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a,b)(ab≠0),求它的标准方程.此时学生仍可利用分类讨论解决,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照结果以及变式1中的情况,还是有可能概括出此时抛物线的方程可设为y2=2mx(m≠0),以避免分类讨论.
到此时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类比出变式4及其解决方法:
延伸变式4:已知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a,b)(ab≠0),求它的标准方程.解法是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2my(m≠0).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概括,参与问题设计,使得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理解将更透彻、更深入.
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和阶梯式的设问,不仅分散了难点,更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兴趣高涨,便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性,从而发展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堂练习,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有一定“坡度”“难度”“密度”的习题,练习时注意加大知识间的“跨度”,变换形式间的“角度”,求新、求活,让课堂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身处“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趣中,那么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就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柏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6).
关键词:有效练习;目标明确;高效课堂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调整、优化教学进程和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一节课,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观察当下我们的课堂,有很多教师对于练习的设计不够重视,只是让学生重复、机械地进行一些模仿性练习,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重复、低效操练的现状,走高效、精练之路。
一、有效的练习应该是目标明确的
要使练习更好更准确地为教学服务,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练习的目的,明确练习的内容极其意义等等。只有明确了这些,教师才能在设计练习时围绕知识重难点展开,才能正确指引练习的方向,才能让设计的练习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真正“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二、有效的练习应该是有层次性的
课标中说,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会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我们的练习设计就要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既要让学困生“吃好”,又要让学优生“吃饱”,因此,我们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要相互衔接,循序渐进。
在《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中,我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个练习:我在投影上展示出各种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回忆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唤起学生对于旧知的回忆,在此过程中,优等生更加熟练,后进生由不熟练慢慢得到了锻炼,使之变得熟练。
第二个练习:运用公式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其中有一个图形我设计了多余的条件,另一个图形则缺了一个条件。此练习的设计,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前面的两题中,得到了基础性锻炼,让中等学生也有所思考,让好学生更明白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就需要调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么基于学生的层次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同,讲评时就形成了碰撞与共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不同的收获。
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思维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分享到别人的成果。
此练习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提高,我想这也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三、有效的练习应该是灵活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有效的练习应该是“活”的。
1.练习的过程要灵活
首先,我们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且有思维价值的习题,大胆删减重复模仿性质的习题,使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提高知识学习的质量,同时也给学生留足自由探索和创造的空间。
其次,练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因而,在课堂上,我们应着力关注练习对于学生的思考是否深入,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是否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一些密切联系生活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2.课堂练习的形式要灵活
单向灌输式的教学,会漠视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完全受制于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指出:“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讲得越多,从而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越少,那么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师的讲解而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那么,这样的教学过程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发展方面都是富有成效的。”因此,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如果改变单向的讲解模式,而采用双边互动的形式,如数学小游戏、游乐园、智慧宫等活动,调动手、口、脑同时参与,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各种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教师必须进行双边的练习设计,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练习内容灵活、多样、有趣
教师对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精确到位,面向多数学生,难度适中,新颖有趣。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小马虎的日记、讲故事、摘取智慧星、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练习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首先,设计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这就要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其面积的大小决定于底和相对应的高,练习要围绕这个重点来设计。其次,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所以,设计课堂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特困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特困生吃得饱,让优生吃得好,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模仿性再造性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设计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克和千克”后,就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体验克和千克。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乒乓球约3();我的书包约3();我的体重约24()等,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其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理解克和千克的不同质量,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克和千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设计有拓展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式禁锢、束缚。
五、设计好课堂练习的方式
课堂练习的方式是决定课堂练习效果的关键,没有好的、恰当的练习方式,练习内容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注意练习时间的合理性,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练习量与参与度。例如口算练习,大家都很重视。但是口算能力还不是很好,主要还是练习量不足造成的。现在我们每个班都有六十几个学生,把口算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出来,让每个孩子算一个的话,在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也要5~10分钟,稍有差错就会用去十多分钟,为了控制时间,很多情况下也轮不到每人一个,或草草了之,根本达不到培养口算能力的目的。这样用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时常出现。如果换一个练习方式,教师读题,学生听算,然后指一名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对批,这样在规定时间内都能完成口算练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应该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在日常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认真细致、做事严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可组内互相出题练习(结合具体的内容)。总之,精心地设计练习,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选择好练习的方式,必将使我们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练习,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石培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业设计[J].教育艺术,2006,(10).
关键词:练习时间;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主导;评价
一、保证一定的练习时间
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在45分钟的时间内,课堂练习究竟占多大比例,很显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时间越长,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寓练于教”“寓练于学”可以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比如,对新课的授课通常布置学生预习,在预习之前老师可以编制适当的学案,使学生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的自学习惯。针对预习检查的情况确定讲授的重点,这样就可以提高讲授的效率,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进而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对复习课的授课通常布置学生整理知识体系和适当的典型习题,使学生养成不复习知识不做题的自学习惯。针对作业的检查确定讲授的重点,这样也可以提高讲授的效率,增加复习课变式训练的时间,进而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二、课堂练习内容的选择要科学
新课标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及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性。在讲授新课时,课堂练习题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可紧扣教材内容选择课堂练习,主要是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难度较低的练习,也可选择教材课后题,让全体学生夯实基础,达到巩固、概括知识,暴露学习不足等训练目标。在复习课时,先展示整理的知识体系,达到复习知识、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目的。课堂练习时应层层递进,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能够多少够多少”。可以先处理布置的精选典型习题,然后从课外练习中挖掘一些分析题、图像题、计算题等,设计一些变式训练。例如,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孩子:①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②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是多少?③这对夫妇再生两个孩子一个是白化病和另一个是正常的几率是多少?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达到训练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另外,新课程标准又增加了“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所以在习题内容的选择上也应注意生活中的生物学联系。比如,核辐射与癌变、基因工程与转基因食品、甲型H1N1与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习题都可以促进学生关注生物学、关注生活,有利于实现高中生物课程的最终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课堂练习的形式要合理
对于难度较低的题目可采用问答式或黑板书写式。教师采用“口头提问”的形式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提问,数量不宜多。比如,讲授完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图解后,要问:1.CO2是哪个阶段产生的?2.水是哪个阶段生成的,又是哪个阶段参加的反应?3.能量是哪个阶段释放的,大量能量是哪个阶段释放的?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擦掉板书的关键部分,让学生板书填写,比如,有氧呼吸图解的回填或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的棋盘法遗传图解,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强化理解的目的;另一种是以书面形式进行,采用试卷或投影的形式,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可以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重要知识点填空,比如,学完减数分裂后针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基本概念以及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数量关系等进行填空及时加以总结巩固,效果很好。也可以利用书本后面的练习题或练习册上面的练习题,尤其是难度较高的题目更需要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图像和细胞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的比较以及图像和曲线的结合等习题都需要较多的时间去思考。
四、课堂练习效果的反馈要及时、有效
课堂练习的特点是学生练、教师导。在学生练习过中,教师必须巡回观察不同程度学生的解答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缩小对问题的探索空间,减轻认知负荷,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课堂练习中的思维质量和解题效果。避免学生“走马观花”或默不作声,如此则不能发现问题,也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高中生的自尊心比较强,他们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又不愿意直接被表扬。因此,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挑战难题,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高,也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高中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认知内驱力(对知识的掌握有渴望而学习的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了自己的前途和能力提高而学习的动力)、附属内驱力(主要是受到师长的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课堂练习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练习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中,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完成后。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而教师及时、多角度、分层次的评价和鼓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被肯定的机会和展示的机会,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品德情感的双重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和课堂练习的设计和灵活性上下工夫,以实现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2004.
[3]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2003.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074―01
高效课堂成为学校追求的生命线。而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效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练习是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练习设计不仅能使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而且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课堂教学必须研究课堂练习的优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机动灵活、逻辑性强,使课堂练习优化。本文试探讨如何来设计课堂练习。
一、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还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立足课本教学,注意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三、抓住重点教学,要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四、循序渐进地练习,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表明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五、动手操作应用,注意实践性
【关键词】课堂练习有效教学钻研文本体现自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目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具有巩固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课堂练习却依然存在着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做作业的积极性,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袭他人的教学设计。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钻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正确设立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课堂练习的形式要丰富多样。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时,就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1、课前扩展性作业。课前,结合文章内容,布置学生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布置时,老师要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这类作业既有助于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积累性作业。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摘抄本,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每天或多或少都要坚持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等,也可让学生积累各类古诗句,如描写花、鸟、山、水、雨、雪、风、月、春夏秋冬四季、送别情、思乡情、亲情的诗句等,并做定期检查评比,从而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加厚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练笔性作业。课堂中,我注意将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或挖掘文本空白之处,发挥学生想象设计小练笔;或学习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仿照课文的写法设计小练笔;或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发他们的创造性,向课文拓展延伸设计小练笔;或是课文的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编故事等。这类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又达到了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突出重点。
一堂课40分钟,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练习的有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语文课上,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众多的训练中,既要抓常规的练习,又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练习。所以我们每节语文课都不要贪多求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所教课文的重点,在关键的地方、难点重点处下功夫,设计练习,让学生练得有实效。如《军神》一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的意志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要有收获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结合插图或录像,反复诵读课文语句,感悟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根据这些,我在教学时设计的重点练习是:
1.抄写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围绕课文内容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担心、损伤 、苍白、男子汉、军医、职责、失声、年轻人。
2.用你积累的一个或几个词来夸夸爷爷。
3.同学们,慈祥的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看照片)此时此刻,你想对爷爷说些什么?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五、设计课堂练习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高效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有效设计
众所周知,平时的一节数学新授课,主要有两大部分例题教学和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例题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练习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练习的设计,不仅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更要成为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工具。那么如何设计高效的课堂练习,才有利学生发展呢?
一、明确课堂练习的教育、巩固、反馈和发展“四大”功能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数学知识具有应用的广泛性,结合课堂练习可以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补充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可以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即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同时学生对课堂练习的态度、解题的策略、练习的效率等方面,通过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也会受到教育与启迪。
另外在数学课中,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就是新授课,上新课前有为学习新知识服务的预备性练习。新课过程中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新课结束时巩固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还有提高性对比练习、综合练习等,总之新课后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进一步理解、巩固、掌握,以及各种技能形成。
再就是课堂练习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练习,如前面所提的预备性练习、新课中的反馈练习、巩固练习以及课后练习等,以便得到强化,错误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因此教师及时把握各种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后,他们最关心的是练习的结果是否正确,但这种关心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漠,因此教师要及时点评,给予肯定。如果是错误的,则要让学生明白错误原因。
通过课堂练习还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条理化、概括化,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和数学才能。
二、掌握课堂练习设计的目的、层次、针对性、多样性 “四大”原则
首先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内容科学,必须符合教学内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客观规律,同时设计的练习要目的明确。
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由巩固性练习到发展性练习。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
再次设计课堂练习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求练习数量和难度,而应根据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关键、重点、难点去设计练习。
最后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从题型上有填空、选择、解答等,从方式上有口述、动手操作、书面练习,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系统练习等。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乐于对课本的例题补充思维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都是十分精练,仅是完整的解题格式,省略了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如果一字不漏地抄上答案,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这种教学充其量学生只能获得一种模仿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搞懂解题依据是什么知识,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样形成解题过程的。
例如,在完成课本例题:已知圆的方程 ,求经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的解答后,为激活学生思维,寻求新的解法,可提示、点拨,由平面几何知识中的勾股定理,以及使用向量知识 ,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学生思维活跃时,改变题目条件,创设变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变式1】若圆的方程变为 ,求经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
【变式2】若圆的方程变为 ,求经过圆外一点 的切线方程。
【变式3】已知 为圆 内异于圆心的一点,判断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4】已知 为圆 外的一点,过 作圆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以上变式问题多且有层次性,入手相对较易,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不仅使学生有成功感,而且体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产生了质的飞跃。
四、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本中的解法是科学正确的,但并非只有一种。教师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积极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热情,如果学生有了自己新的问题思路,他会为自己的伟大发现而兴奋不已,产生对数学学习极大热情和愉快成功的体验。
例如,讲授椭圆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出了一个椭圆。然后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1) 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
(2) 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3) 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4) 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最后教师再揭示本质,给出定义。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数学 课堂练习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21-01
随着年级的升高,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有很明显的表现层次差异,即掌握的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层次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数学课堂练习环节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落脚点。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扎实牢固掌握并运用一节课的知识点。练习题的设计偏多或者偏难会使课堂难以达到短时而高效的教学目标,所以课堂练习只有依据不同课型科学合理设计,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才会达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题
在教学《数与代数》这种类型的课程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乏味,所以要想在练习的环节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兴趣就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全班学生的“胃口”。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完成了学生探究的环节,在让学生小组编题考完全班同学之后,我补充习题,设计了几个成语,让学生猜是哪个百分数。其实猜出成语是哪个百分数并不难,只是我在前面做了一些铺垫,看哪个组最快猜出来,就是我们班的猜谜语高手组,所以学生都认真听,当我说出第一个谜语“百发百中”时,全班学生争先恐后举手都猜中了是“百分之百”。
接着我又抛出了“十拿九稳”“ 一分为二 ”“百里挑一”等成语,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调动起来后,紧接着我又很据本节的难点把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变成了判断题,学生兴味盎然。所以学生在成功的欢乐体验中度过了本节练习环节,也把重难点的知识点记在了心里。
二、设计学生易于动手的操作题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所以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我更是注重联系生活,内化课堂知识。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紧紧相连。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没有急着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而是给学生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个圆柱侧面展开图,半径和高的大小都有学生自己设计,设计完后裁剪粘贴成一个圆柱,并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各小组派汇报员展示。表面上看似很简单,画完剪贴粘上然后算出表面积。但是实际上半径的设计还有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边长的计算都在考验着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考验着小组学生的合作配合能力,因为毕竟有时间限制。看着学生小组成员认真研究、分工明确、缜密计算、配合默契完成后充满成就感汇报的样子,我知道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是成功的,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与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将枯燥的计算提升为一种动手动脑结合能力。
三、设计层次分明的梯度题
我们的教学要讲究因材施教,要始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所以一节好的课堂的习题设计一定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断提升中等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夯实暂时稍差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所以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最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提升。可以设计基础题型、综合题型、挑战题型、延伸题型、拓展题型、开放题型等等。根据不同题型可以设计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综合运用题等等。
为了使一堂课的练习更短时高效,班级有大屏幕的可以设计成幻灯片,生动形象新颖图文并茂的幻灯练习,有时会更受高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果把难易不同的习题配上不同的分值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自由选择,我想会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会根据学习能力、分值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也会更加激发起学生练习的兴趣,因为这会激发起他们竞争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多项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而不会疲惫的陷入题海战术,随着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也必定会对学好数学信心倍增。
关键词: 英语课堂练习 教学效率 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成功地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技能、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英语练习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课堂练习安排得当与否,也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个课堂练习,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目的。我认为英语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一、练习题目要分层设计,突出针对性
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熟到巧,精心设计练习层次,尽量遵循“会、熟、活”,这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当学生接受这种有序的编制,便可使其学习任务变得更容易、更有效。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下册》中的Unit 5“I am watching TV.”主要是对现在进行时的运用练习。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就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1)简单题,可由基础较弱的学生来回答。比如这节课我们要用的到一些动词短语:watch TV have class,do homework,read book,eat dinner,等以及这些短语中动词的ing形式。(2)中档题,可选择中等生来回答;比如:I am watching TV now./We are having class./They are doing homework.等。(3)高难题,可选择优等生来回答。例如,“I am watching TV.”的一般疑问句:Are you watching TV?以及肯定、否定回答:Yes,we are./No,it isn’t.还有特殊疑问句:What are you doing?这样练习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且正确率高,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成就感。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突出趣味性
1.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
个人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pair work,group work,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思广益。
2.内容形式上要多样化
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开口练习。例如,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开火车式练习;通过分排或分行、分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练习安排形式多样化
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练习的安排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就是要针对不同的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练习设计方法。在英语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授课前练习”、“授课中练习”、“课堂拓展练习”、“课后巩固练习”等多种安排形式。
①授课前练习应设计为过渡性形式,目的是为新知识的铺垫准备。设计这类练习应注意扣紧新旧知识的连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地由旧知识点过渡到新知识点架桥引路。
②在授课过程中要穿插形成性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在设计这部分练习时,主要是要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项练习,包括机械性操练与意义性操练,要注意在适当的机械性操练基础上进行意义性操练,应以情境性的意义操练为主,以便学生掌握新知识点。
③课堂拓展性练习。在巩固新知的练习中,常有一部分优等生感到吃不饱。所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实际,设计一些有难度、有新度、有活度的强化练习给优等生补充特殊养料,刺激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不仅能加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为了拓展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的拓展阶段安排适量与本课话题有联系的课外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不限,可以是阅读练习、话题作文练习、口语练习等。
三、练习内容要反复强化,突出识记性
【关键词】数学 课堂练习 有效设计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练习应是优质、高效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那么怎样才能设计优质、高效的课堂练习呢?
一、重视数学课堂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如果不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设计课堂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填空、选择、解答、证明分别运用,而且应注重实践、创造性,同时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流畅且幽默的语言表达,机智且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对教材独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习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
二、引导学生学会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内化为其认知结构中。传统的课堂设计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学习,不能平等对话、沟通、交流。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课堂练习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出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 计算 、数字,从思想上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三、“活”用课本例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如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挖掘例习题的潜在内容,引导学生向更广的范围,更深层次去联想,纵横引伸,把所学知识去更大范围内进行归纳、演变,促进知识融会贯通,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解题方法和策略形成。其方法有:变式练习、一题多解、改变成开放题等。例如: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不少教师认为该题太简单,只需设抛物线方程为y=2px(p>0),再将点M代入即可,因而一带而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本题,给出变式练习。
变式1:如何改变上述问题中的条件,使得其解法分别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p>0)、x2=2py(p>0)、x2=-2py(p>0)。此问题并不难,但能激发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概括,让学生也参与到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当中来。
变式2:已知抛物线关于坐标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应能想到用分类讨论手段解决。
变式3: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a,b)(ab≠0),求它的标准方程。此时学生仍可利用分类讨论解决,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照结果以及变式1中的情况,还是有可能概括出此时抛物线的方程可设为y2=2mx(m≠0),以避免分类讨论。到此时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类比出变式4及其解决方法。
变式4:已知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a,b)(ab≠0),求它的标准方程。解法是可设抛物线的方程y2=2mx(m≠0)。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概括,参与问题设计,使得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理解将更深入。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和阶梯式的设问,不仅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性,从而发展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例题练习生活化,凸显“做”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