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发展风险,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经济作为我国国家核心的竞争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融经济的波动必然会引起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变化,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风险的应对,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做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防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快速。
一、引起风险的因素
1、金融机构内部结构相对简单
我国的金融机构一般是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资产对固定资产进行购买,另一部分是固定的资产,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来说,其股份的占有比例比较小,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发生金融风险,但是一旦因为经济结构不合理而引起金融经济风险,就会使金融机构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造成金融机构负债情况严重。
2、某些大型企业的诚信存在问题
有些大型企业或者单位像金融机构进行借贷以后,不能按照规定的日期进行借款的归还,使得金融机构的基本运行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给金融机构带来不良贷款这些都容易引起金融经济风险。
3、当地政府权力的不正当利用
有些地方政府或者相关的政府机构徇私枉法,不顾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使用自己的权利强制金融机构给企业发放巨额贷款,为后期贷款的偿还带来极大的困难,容易给金融机构带来不良贷款,给金融机构的运作带来极大的波动,极易造成金融经济风险的发生。
4、金融机构对贷款对象缺少基本的了解
其实造成金融机构发生金融经济风险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金融机构本身的问题,许多金融机构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提前对要贷款的企业或者单位的实际资产等进行认真审查,盲目的进行借贷工作,同时现代社会出现一些靠关系、走后门,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式进行贷款,这些行为都会造成金融机构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资金波动严重,使金融机构面临大量不良贷款的威胁,给自身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
二、金融经济发展的风险防范措施
1、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
政府或金融机构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业务的管理力度,对于超过规定日期而不返还贷款的企业或者单位,通过法律方式对其进行严格的惩处,严重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尽量对向外发放的贷款进行回收,降低因为大量贷款流失而带来的金融经济风险。
2、提高发放企业贷款的标准
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工作之前,应该对要贷款的企业或者单位的实际资产量进行严格的审查与分析,针对每一个不同的贷款对象的实际资产情况,制定相应的贷款限额,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贷款,这些措施都不良贷款的减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加大企业管理监督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得到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对金融机构的相关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应该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制定一定的管理机制,对于金融机构内部出现的违规违法的现象及时进行制止与处罚,同时国家应该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相关的违法现象按照法律规定严格的进行惩处,除此之外,金融机构也应该定期进行内部自查,减少一些不法现象的发生,提高相关的贷款质量,减少金融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的发生。
4、适当扩展金融机构内部业务
对于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来说,主要的业务办理就是传统的信贷工作,业务的单一性特点使整个金融机构的发展处于极大的被动中,只有极力去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这给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局限性,更会极大金融经济发展中发生风险的几率,所以金融机构应该适当的扩展几个其他的业务,例如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些服务性的业务,为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城市居民提高更加全面的服务,更为金融机构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5、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近年来,经济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与国际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国际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我国金融机构更好的克服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同时为了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在我国与国际其他国家之间建立联合监督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之间的危机风险及时的进行帮助,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积极配合。
三、结束语
解决金融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对金融机构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处理工作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只有通过采取有效合理的防范与解决措施才能减少经济发展中风险的发生,使国家的金融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舒雅.浅析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外资,2014(04):250.
[2]田莉.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及其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9):169-170.
风险投资对我国商贸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风险投资的案例中,既有失败的典型,也有通过对风险资本的正确运作促进企业的转型和发展的。从对风险投资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对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本文以知名度较广的蒙牛企业为例,简单介绍风险投资是如何介入蒙牛并迅速扶植蒙牛成为中国乳业巨头的。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失业的牛根生注册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万吨。根据AC尼尔森在中国24个省份的调查,2004年1月蒙牛液态奶的市场份额为20.6%(以销售额计)。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仍然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当时国内握有数亿资本的投资人不在少数,而蒙牛却是被顶级国际投资人相中的。2002年10月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当蒙牛在第一轮投资过后,他们的业绩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速度是十分令人惊讶的。对于残酷的市场竞争来说,企业如果不能持续的向前发展,那么就只能被其他的企业远远地甩在后面。在这种情况下,蒙牛只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而要想扩大发展,就需要获得大量的资金。这时的蒙牛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资金上的缺口也是很大的。这个期间,蒙牛上市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错过了第一年最好的发展机会,直到三家机构再次向蒙牛注资之后,蒙牛才开始有了充足的资金。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在2004年的时候,蒙牛终于可以在香港挂牌上市了,而这次一共发售总计35亿股,股价达到3.925元。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但当时的香港股市恰好处在比较低迷的阶段,而蒙牛的股票定价又比较高,因此这轮投资当中最大的赢家当属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三家机构两轮投资共支付6120万美元(4.77亿港元)。
2风险投资与商贸经济经营绩效分析
风险投资对商贸经济的绩效分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很显然,风险投资参与商贸经济的发展一个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如何对这些价值进行判断和分析是我们在进行绩效研究时的重要问题。对风险投资的绩效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中一个就是风险投资对商贸经济发展的经营绩效分析。经营绩效是商贸经济使用风险投资后一个较为直观的呈现,风险投资的效果好坏也能通过这一个侧面比较明显的反映出来。Barry等(1990)对美国1978年~1987年间的433家有风险投资支持企业和1123家无风险投资支持企IPO时的表现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证明,很多企业如果有风险投资的支持,这样他们的抑价的程度都会比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低一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有很多从事风险投资的企业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这就是风险投资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一些增值的服务而产生一些这些企业资产优良的印象。而Muggings和Weiss(1991)采用样本配对方式研究了美国1983年~1987年间的320家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和320家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其所处行业与发行规模尽可能与创投支持企业相匹配)IPO时的状况。而从结果对比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有风险投资的企业与没有风险投资的企业相比较而言,具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往往会比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成立的时间更短,同时账面的价值也会更大,这样也会导致权益的比率会更加高。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市场投资者比较认同风险投资专家对于在风险投资当中所起到的正面作用,比较相信他们所做出的判断。
3风险投资与商贸经济长期市场绩效分析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他们先后比较了934家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与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参与管理的3407家企业,从对比研究当中可以看出,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5年后持有期的平均收益率为44.6%,而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相应的收益率为22.5%;IPO5年后有13.3%的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退市,而退市的有风险支持的企业仅占7.5%。而这样的研究现象也同时表明了有风险投资进行支持的企业与没有风险的企业相比会具有更加长期的绩效。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有很多人认为风险投资专家对于企业的参与会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是因为这些风险投资专家会对企业的综合信息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充分。而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就是风险投资之后的管理可能会对被投资的企业具有更加积极向上的意义,也可以这么说,风险投资专家对于风险投资活动的参与可能会提高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长期的市场绩效。
4结语
1农业经济发展中强化风险投资管理的直接策略
1.1农业风险中投资基金的建立农业风险的投资基金建立是极为关键的,其是由国家政府、各大企业、经融机构、福利基金和风险投资家等一起参与投资的基金。政府对独立建立的风险基金要注重参与与监督,对于需要提供实质风险资本的福利和养老基金,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家承担着力保农业风险资本正常运作和正常经营的重要责任。养老基金国家安全中农业的安全是最基本的,政府应把握好一定的“度”,使其成为确保农业风险基金独立性的有力保障。1.2风险投资的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完善风险投资的中介机构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为风险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法律、财务、资金、人才、信息等专业。风险投资需很强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家涉及多方面专业知识的使用及对相关技术的了解和管理,然而,对法律、财务、企业战略等却不一定精通。因此,建立中介服务机构,解决出现在风险投资体系中不全面或不对称等问题,降低风险信息投资获取成本和交易的成本,这对于有效地管理风险投资体系、企业获利能力的增加、风险承担着或个人投资积极性的增加是非常有利的。1.3农业风险的法律支撑体系的建立关于农业技术投资风险的法律支撑体系的建立是最基本的,因为法律保障农业经济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的正常运转,激发农业经济中风险投资的动力机制,所以,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是必须的。对《产权法》的完善,对保障风险投资体系的创新、企业专有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高技术成果的出资人入股也应出台政策性法规,在农业的风险投资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保障风险投资人的合法权利。还有就是风险投资企业的运作中要进行相关法律的规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1.4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的建立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是不可缺少的。激励机制是指农业项目中对风险投资机构、企业中核心员工及管理层的激励,除薪酬和企业分红等物质方面的表现之外,员工精神上的激励也是尤为重要,因为生活和工作环境等原因,员工精神方面的压力普遍较大。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风险投资中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其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1.5农业风险投资中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加快人才流动,针对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加强和完善是风险投资管理在农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一点。风险投资家和创新型企业家是风险投资中的交易主体,风险投资活动是以来其开展的,由此可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风险投资是首要的。风险管理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且要求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经济、保险,金融、科学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等多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以此同时,创新意识、风险投资意识及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对其深一层次要求。
2结语
对农业行业比较熟悉的高素质风险投资家为风险投资带来高技术的同时,其创新精神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注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活动的成败。培养和吸收先进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将是促进农业风险投资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以农业为主,具有生产性和投资性,加强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风险投资管理具有战略性意义,对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作者:刘艳梅 单位:东营职业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
关键词:区域产业;风险规避;虚拟产业
区域的产业经济是有着很强劲的发展力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财富都是通过具有强大产业集群的区域创造出来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区域产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状态。包括美国的硅谷、意大利东北部等地区。然而现在不只在发达国家,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也逐渐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产业集群,现如今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正所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能够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也正在通过不断强大的产业集群去参加国际上的竞争与合作,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实力的关键。
一、区域的产业集群品牌内涵
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研究涉猎范围很广,包括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模式、产品属性、产权特征、风险规避、监管方法等,同时也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学科。作为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实践领域焦点内容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是扩大集群产品市场从而提升集群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和重要支持力量。总的来说,区域的产业集群品牌主要有三大元素:分别是集群产业的地理位置、集群产业的产品和集群产业的综合市场影响力,一般情况下的集群品牌名称由地理位置与产品名组合而成。如“苏州刺绣”、“景德镇瓷器”等。然而近年来,有关区域的产业集群品牌负面消息不断爆出,如“毒龙口粉丝””和“毒金华火腿”事件等。这些负面的事件会使消费者对有关区域的产业集群产品失去消费兴趣,并最终影响到其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所以对于区域的产业集群会出现哪些风险以及如何规避它都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
二、虚拟产业集群特性分析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时至今日,“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切都显示出虚拟产业将会是未来发来的主流。所以本文从对虚拟产业分析入手,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1.虚拟产业集群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给虚拟企业下的定义是:虚拟企业是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以及其竞争对手,通过利用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将互联网应用起来,以商业发展中的产品、服务或项目为中心,以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外包等方式构建的将赢利作为目的的非静态的、网络型的经济组织。其实虚拟的产业集群本质是供应者、分销者、服务提供者直至顾客之间的一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竞争与合作的共同体。所以本文对虚拟的产业集群定位是:以信息技术网络为基础,将企业作为中心,以具有互补性和共性的组织为节点,在地理区域集中的地方,形成长期发展的稳定关系,从而实现以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为目的的网络共同体。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虚拟产业集群为虚拟的集群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区域内经济的快速、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2.虚拟的产业集群特征。2.1开放性特征。虚拟产业集群具有开放性的特征。首先,它打破了传统产业地理区域上的限制;其次,表现在对资源创新的开放。这种特征能够使创新资源不局限于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将知识、信息等进行跨区域的整合。这也是虚拟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最大的区别,不仅能够打破资源在空间上受到的局限,也保持了分散资源和知识的优势和灵活性,实现了优势资源的高质量整合。2.2择优性特征。虚拟的产业集群在对网络节点进行连接时会显现出择优性的特征。即在虚拟产业集群中,择优连接机制是构建网络核心节点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在集群中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节点来作为整个集群的网络主体,并由其直接决定着整个集群的兴衰。2.3稳健性特征。虚拟的产业集群往往是通过复杂的网络将彼此连接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多核心的网络结构,这就使得其在面临意外攻击时能够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较高的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风险的规避路径
虽然集群经济还属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模式,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然而,集群经济也会遭受到内外部环境、产业构造、资源分配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风险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只有研究探索出能够规避企业集群风险的路径,才能完成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1.增强虚拟产业集群开放性。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其内部会进入到成熟期,并以“地理区域”的形式开始集聚在一起,此时的企业已经有了很强的的资源依赖路径。首先,由于地理位置过近,企业所掌握的技术、资源等知识都会愈渐相近,这样会造成集群企业组织间的学习重复、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到其的创新能力。其次,集群企业之间往往会有专业化的分工工作,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区域内企业的纵向价值链节点资产专用性,但同时也会带来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应变能力的下降。现在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国外市场带来的冲击也同样激烈。所以虚拟产业集群需要做到化危机为转机,以网络为平台,合理利用国际生产关系,打破地理区域带来的阻碍,构造出虚拟的全球创新技术网络。这就要求虚拟集群经济一方面结合自身的客观因素,建立起企业间内部网络的小模型加强联系,使企业动态联盟发展得到优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资源的跨区域交流,使更多的企业有了参加市场竞争和进行技术创新的条件。所以,增强虚拟产业集群的开放性,能够多方位的提高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2.坚持择优选择。上文中有提到,虚拟的产业集群具有明显择优性特征。即大部分的网络节点企业(组织)连接只在少数的几个核心节点上面,这就使得在虚拟产业集群网络中,核心企业会成为此种组织结构的主体并同时拥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在实现集群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为了增强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区域内具有发展优势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有发展潜力的核心企业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择优选择,才能整合出优势资源,加快创新速度从而使其发展成为行业龙头,打造出闻名世界的产业集群品牌。3.提升网络群落稳健性。虚拟产业集群的择优性特征,虽然会使网络中的优势资源集中在主要的核心节点上面,但是在面对外部入侵的时候,会因为部分网络集散节点的存在,而使网络表现出对节点故障的脆弱性。在这时我们若想提高集群产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就需要对多中心网络群落进行构建,使多核心的网络结构得以形成,从而降低网络结构的脆弱性,使网络的稳健性能得到强化。由于产业集群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使人们对其的风险研究也备受关注。具体表现在对集群发展风险的认识逐渐增强,对集群治理问题的关注也日渐突出。但是,虽然现如今有不少学者对产业集群风险形成的原因和规避路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但仍然缺乏对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及识别进行细致、深化的研究,这样也就很难对产业集群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因此建立起适当的指标体系用来识别和防范集群产业的风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站在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视角上,为区域产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只有将虚拟产业集群自身的网络特征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最终为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刘洋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周建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及其路径的比较研究[J].暨南大学.2016,8(25):178-179.
关键词:风险投资;商贸经济发展;经营绩效;市场绩效
一、引言
商贸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而风险投资是商贸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投资额随着近几年逐渐增高,对我国商贸经济发展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风险投资对我国商贸经济发展的绩效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风险投资对我国商贸经济发展的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二、风险投资的涵义、特征以及运作过程
1.风险投资的涵义及特征
(1)风险投资的涵义
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其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传播到西欧以及日本等工业化国家以及地区,但是,国内外对风险投资没有精确的定义。美国的风险投资协会将风险投资定义为:风险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因为其是由专业的风险投资的专家来进行操作的,是一个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欧洲的投资银行将风险投资定义为:其是一种资本,该资本是承诺给专门从事新研究新技术生产的小型的公司的。目前我国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资形式,该投资形式具有市场化以及商业化,风险资金往往会投入到高新技术的企业,尽管这些企业具有极高的风险,风险与利益往往同时存在,这些公司同样也能为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2)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不同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高风险和高利润并存的特征;第二,这种投资行为具有权益性;第三,这种投资分为长期性和阶段性两种形式。第四,风险投资是专业性投资;第五,其对象与一般形式的金融投资的对象明显不同。
2.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风险资金的筹集。目前,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有:未上市的公司以及国有的独资投资的机构,政府以及个人这四种主要的资金来源。
(2)寻找最优的投资项目。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先有那些拥有高技术的企业向投资机构递交报告申请,之后,接受申请报告的投资机构对所有的递交报告的企业综合评估,最后选择投资项目。
(3)综合评估,选择最优投资项目。通过上一步筛选出来的收到风险投资家赏识的项目,在该阶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过更为严格的评估,从中筛选出来最优秀最适合投资的项目。
(4)谈判,确定相关条款。该阶段主要是风险投资专家与申请者谈判,通过谈判,确定投资的方式,比例,以及利益的分配等相关事宜。这个阶段双方要确定一个最适宜的合作形式,该合作形式是最好的,同时为双方创造最大利益的模式。
(5)监督阶段。投资完成后,风险专家对风险投资申请的企业进行监督,并参与到公司的想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中去,使企业的经营过程更合理,更科学从而帮助项目沿着预设的方向顺利的实施,进而使公司更快的发展,更健康的发展。
(6)退出投资阶段
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收益,因此风险投资的专家会在适当的时候退出投资,一般来说,退出投资的方式有:被投资的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被兼并,以及清算。其中,清算是指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渐变坏且难以改善的情况。
三、风险投资对我国商贸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
1.风险投资对我国商贸经济发展绩效作用的案例分析
我国商贸经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风险投资的影响,风险投资对我国商务贸易经济的发展既有成功的例子,又失败的例子。下面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可以更好的理解风险投资对我国商务贸易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众所周知的蒙牛企业,其现在是我国乳业的巨头。其成功和风险投资有着很大的关系。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其在创立蒙牛之前在伊利当了多年的副总经理,之后被辞退,就创立了蒙牛企业,最最初创立的那几年蒙牛一直能保持着稳步增长,到2002年时,蒙牛的快速l展,继续资金的注入,助其扩大规模,幸运的是,蒙牛公司被国际的投资专家相中,在2002年,2003年两年,分别对其进行五亿的投资,在接受第一次投资之后,蒙牛的业绩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巨大变化,在快速市场竞争面前,企业如果仅仅保持现有的状况,不再进行持续的发展,就会被其他公司远远地甩在背后,久而久之就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两次资金的及时投入,就如同给蒙牛公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其加速流动。蒙牛充分利用这两次资金,扩大规模,成为了如今的乳业巨头行业。
2.风险投资与我国商贸经济经营绩效分析
风险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益,风险投资专家将资金注入商务贸易公司,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如何判断这些价值,就需要对风险投资的绩效进行分析,本文从商贸经济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经营绩效能够很好的反映商贸公司接受风险投资后的发展状况。Barry通过对美国的一千多家风险投资支持企业与一千多家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进行调查与比较,发现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与没有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企业,在抑价程度方面低些。另外两位国外的学者,为了详细的研究风险投资对商贸经济发展的经营绩效的影响,对六百多家企业进行研究,这六百多家企业分成两部分,一组是受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的,另一组没有收到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的,这两组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以及其公司规模差不多,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发现这些公司在上市的时候,在上市时间长短,面值的大小以及权益的高低都有所不同,第一组公司的上市时,公司成立的时间较短,其面值也更大些,其权益也更高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风险投资专家对对商务贸易公司经济额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风险投资与我国商贸经济市场绩效分析
风险投资对商贸公司的市场绩效有着积极地影响。通过对将近一千多家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对于有风险投资的公司,对其第一次发行股票后的五年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其平均收益达到百分之四十四点六,而对于缺少投资公司帮助的企业,对其第一次发行股票后的五年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其平均收益达到百分之二十二,第一次发行股票后的五年,在被退市百分之二十的企业中,有风头投资企业投资与帮助的公司仅占百分之七点多,而去风头投资企业投资与帮助的公司仅占百分之十三点多。这就充分的说明了风险投资的加入使得公司获得较长期的绩效。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的深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随着风险投资资金的加入,风险专家也参与了被投资的公司,这些专家对公司有着较全面的了解,并且这些专家巨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加入对被投资的公司具有积极的作用,能使其保持长期的市场绩效。
四、总结
在我国商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加入风险投资,这一新鲜血液,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动力,促进公司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从上文可以知道,风险投资的加入使公司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并且会使公司具有长期的市场绩效等等。风险投资的加入企业,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作为商贸公司要善于吸收成功的例子的经验,也要善于吸收失败例子的教训。这些经验创造性的运用到自己的公司,为公司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公司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淑庚,曾维翰.风险投资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绩效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区域比较视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43-50.
[2]曹荣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研究[D].华侨大学,2015.
[3]周晓芝.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绩效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4]张利科.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绩效研究[D].沈阳大学,2012.
[5]李欠.风险投资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作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W,2014.
关键词:风险投资;现状;挑战
一、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是由专门人员和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在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0%-49%的股权,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一般不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以外,一般也对被投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企业增值后,投资人会通过上市IPO、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6)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2.分类及功能
对风险投资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投入方式,可分为“杠杆式”风险投资和“权益性”风险投资,后者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按接受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风投资本分为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和风险并购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功能是为应用高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提供其创业和发展所必须的股权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司融到风险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培养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撒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主要有资金放大器、风险调节器、企业孵化器等几种功能。
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主要由项目评估和选择、谈判和签定投资协议、培育风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等环节构成。
(1)项目评估和选择。企业家(团队)管理能力、产品或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产品市场大小构成了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创投决策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决不选取超过两个以上风险的项目。
第二定律:V=P×S×E
其中,V代表总的考核值,P代表产品市场大小,S代表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独特性,E代表管理团队(企业家)的素质。
第三定律:投资P值最大的项目。
(2)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风险企业所关心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运转,确保目标利润和企业经营权。双方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确定风险投资所占股份,最后形成项目股权分配与投资额及对赌条款等全面细致的风险投资协议。
(3)培育风险企业。协议签订后,风司与风险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般通过管理报告、企业定期访问、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来对企业实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风司一般还会用自身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专长,向风险企业提供专业咨询等增值服务。
(4)实现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取决于风司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主要的退出方式有风险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其他大公司收购风险企业,把风险企业转售给其它投资公司;执行偿付协议,风险企业向风司回购自身股份。
二、我国风投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1.投资概况
我国风投行业经历过2000、2001年的发展高峰,之后随国内创业板暂不开设和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灭而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由于资本市场退出形势的预期好转以及网络潮的回暖,风投行业在总投资额上大幅攀升,据统计数据,中外风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风投业进人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行业分布分析
风投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通常会考虑该行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市场前景以及具体企业的管理团队。调查显示,传统制造业已经取代软件行业,成为创投项目最为集中的行业,表明风投资本规避风险和短期盈利取向的动机显著增强。风投资本通过参股方式,从稳定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那里获得股利,增加利润流量,满足了风司股东要求的一种策略选择。
3.区域分布分析
风投资本偏重高新技术项目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指向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其中上海的风投机构数目最多,但在资金总量上比深圳小,北京虽然机构数目较少,但管理的资金却较多。此外,风投出现很强的区域集点。京津冀地区的项目投资强度最高,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别不大,而东三省及其他地区的差别则较大。
4.阶段分布分析
针对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发展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成熟期。风投机构会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投资对策。
国外的风投资本一般集中在发展、成长和扩展阶段,向种子和成熟阶段投的比例比较小,特别是在种子阶段,大约只有5%。2003年以来,风投资本分布基本上是“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项目主要集中在成长阶段,而种子阶段所占比例最少,这种趋势与国外风投的阶段分布基本一致。
5.我国风投行业投资项目退出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风投资本在退出上虽然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多家风投机构实现了成功退出。但与国外相比,上市和被其他企业收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开,多数风投机构投资“后撤”,即风投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获得稳定的回报,多选择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传统性项目。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改的不断深入和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通过IPO实现退出的较往年明显增多,多家风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市。
三、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1.资金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
风险投资的主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者等。我国目前的风投机构主要是以政府发起创办或由国有企业发起设立、政府参股为主体。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主体应该是愿意并且能够承担风险的个人、企业投入。在没有民间资本大量参与的情况下,风投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很难有大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也达不到最佳投资组合的目的。
2.风险投资主体错位
风投机构是风险投资市场的真正主体。它是向风险企业提供风险资本的专业的资金管理人。风投机构从风险投资者募集风险资本开始,搜寻、调查、筛选投资项目,制定投资方案,对投资进行监督、管理和必要的辅助,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撤出投资,把本金及实现的利润分配给投资者。
目前,我国风投主体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应逐步改变其政府主导的现状,形成由民营主导的风险投资格局。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企业,如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和公司制的民营资本主体。
3.风投资本的利润实现与退出困难
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收益,而高收益的获取和高风险的转移,关键在于退出。风投目的是盈利,而不是控制公司。因此,为促进风投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高新科技的推动作用,必须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风投资本变现回收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公开上市IPO、出售股份及因投资失败而进行的资产清算。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仍缺乏畅通的退出途径,主要表现在A股主板交易市场上市门槛高;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专门为风险企业提供退出途径的创业板市场至今尚未建立。
4.法律制度不健全
风险投资在我国早已开始实践,但至今仍未对风投基金进行立法;由于法规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上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在税收上,国家虽然给高科技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但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所得税优惠,风险投资者在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和红利要双重征税。这种滞后的立法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创业投资的运作和发展。
5.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风投是跨越科技与金融两大领域的特殊金融活动,涉及评估、投资、管理、审计和高科技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风险投资家应该是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运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是风险投资的灵魂,这正是目前我国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
四、应对我国风投发展挑战的建议
1.扩大风险投资总量,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根据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可从从机构投资者、国内大型企业、私人资本和政府资金等方面拓宽风投资金的来源:
2.建立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
可以从投资多个阶段的企业并分批投入资金、组合投资、联合投资、合同制约、管理咨询和严格执行业务计划书等方面分散风险。
3.建立创新的组织制度,培养风险投资人才
与一般公司组织形态相比较,有限合伙制能够有效降低运作成本和成本,并通过适当的治理结构和各相关利益者之间一系列激励与约束的契约安排来有效地减少风险。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在此基础上,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4.建立畅通的风投资本退出渠道
风投资本的成功退出不仅意味着高额回报,而且也是风险投资不断循环的基础。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在探索中建立适合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退出模式。如国内买壳或借壳主板上市、进一步发挥二板市场的优势、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尽快开设创业板、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企业并购与企业回购、清算退出等,没有退出渠道的创业投资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要想实现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保证资本退出渠道的通畅。
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风险;财政政策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国内的经济建设稳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也越发频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今年是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关系到下一个五年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也将于明年年初正式出台。在“十一五”中,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金融危机和挑战,依然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可见,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保持10%左右的增速。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劣影响下,中国抵抗住外部压力,通过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使中国宏观经济并无较大波动。
然而,在国民经济高度发展的表面下,潜藏一些隐蔽性风险,这些风险在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中将始终是中国的主要风险,中国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来予以规避。
二、世界外部市场风险及应对策略
1978年以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参与国际贸易程度日益加深,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科技教育逐步加强,拥有人力资本和资源优势。这些条件导致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生产和加工的低成本优势,因此而成为“世界工厂”。正因如此,中国一直都在走一条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条快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绝佳道路。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基础不够坚实,高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风险泡沫。虽然高出口、高投资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同时暴露了中国许多方面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脆弱性。
中国在国际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有:(1)人民币升值危机;(2)外贸依存度过高。
1.中美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抗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升值已经由发展问题转变成为了政治问题,而中美有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博弈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从本质而言,根据利率平价等汇率理论,中国长期坚持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然而,货币升值对一个国家持续性发展有极大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导致我国出口的商品价格相对变高,削弱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对我国的出口市场造成冲击。
中国在对美国的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巨大的贸易顺差,而美国由于其自身的高消费经济状态,则一直处于贸易逆差,这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加之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毁灭性打击,使美国经济一蹶不振,失业率攀升。于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美国便企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善本国经济状况,于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便成为了中美之间博弈的焦点。
美国要挟人民币升值,极大可能是在采取“弱美元化”的政策。历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政府就曾采取美元贬值、压迫其他货币升值的措施,以缓解国内危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美元对日元大幅贬值,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样,2001年,美国经济在网络高科技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严重衰退,于是美国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放任美元的贬值,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所以,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很大可能是它的一种“弱美元化”的手段,借此,在扰乱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恢复本国的经济。
由于美国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很深,其恢复到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尚需时日,美国在未来若干年中将继续拿人民币问责,联合其他国家要挟人民币升值。所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是中国未来十年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如果,人民币发生大幅度的升值波动,将对中国的进出口以及整个对外贸易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国针对人民币汇率风险,应当采取积极措施:(1)注意汇率制度的改革;(2)重视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观念,改善结构,保障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3)扩大进口,如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以及教育设施等等,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性问题。
2.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风险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大所隐藏的另一个问题便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大风险。
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是供给大国,也是需求大国,进出口量逐年激增,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相当大。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便是:一旦欧美强国的需求发生改变,就会造成中国本土厂商的巨大波动影响。而一旦出口销路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出口转内销这样一种被动局面,使得中国本土市场也受到较坏影响。
后危机时代的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国内市场的保护政策,这些外部市场的疲软使我国就业和出口遇到了较大的冲击,而且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道路依然十分漫长。首先,美国是中国出口产品的第一大消费国,然而美国国内市场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也难以迅速恢复。其次,欧盟、日本等国也因为经济萎缩导致消费需求减弱,其进口增速随之放缓,对中国对外贸易形成压力。
未来经济发展中,中国应当采取相应措施:(1)加快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2)加快对外贸易模式转型;(3)将出口目标范围放大。
三、自身结构风险及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逐渐暴露一些有国内基础性结构问题,需要加以调整和改善。发展中国家追求高速发展,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经济不牢固,表面的指标增长必然会导致国内自身的许多矛盾和问题被放大。
宏观来看,中国的国内自身存在的风险主要有:(1)高投资与低消费的结构性风险;(2)人口高增长率带来的就业压力。
1.高投资与低消费的结构性风险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中,高投资率、低消费率十分显著,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连年激增,如表所示,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速显著提升。
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说是投资驱动的,中国GDP的增长主要源于投资,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而消费占GDP的比重则相应减少。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最新的一份报告指出:今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227400亿元左右,名义增长率
为32%,比去年高出6.5个百分点,为近16年的最高增长率,剔除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长率为34.4%,是去年实际增长率的2.26倍。如果明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预计名义增长率将达到34.4%,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将可能超过70%。
高投资率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然而中国的投资率过高,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如果能够将投资占GDP的比重维持在20%―30%的水平,中国才能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有:(1)加快经济转型,逐步转变为内需拉动型发展模式,提高消费率改善GDP结构不平衡的问题;(2)从依赖商品贸易转为依赖服务贸易,使中国从被动消费型国家转变为一个主动提供服务的国家,能够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
2.人口基数大造成就业竞争激烈
就业问题是中国一直以来经济发展的核心风险,在未来十年中,就业压力依然是主要风险。中国的一系列问题根源都出自就业问题:为什么中国生产率提高空间狭小?因为劳动力比技术、设备便宜,生产者缺乏动力进行生产率提高,而人便宜来源于人口多造成的就业压力;同样,为什么中国迟迟无法转向消费驱动型结构?因为人比物便宜,造成居民消费动力不足。
在国内经济发展中,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缺陷都与就业压力挂钩,所以中国政府能否找到可行路径来平衡就业风险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以美国为例,美国始终处于劳动力短缺状态,这是美国企业家不断进行生产率创新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国工资高,消费驱动等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而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口基数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人力资本的供给远远大于厂商的劳动力需求,这不仅对居民尤其是劳动者的福利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也缺乏生产技术改进的动力,因为其可以通过增加廉价劳动力的供给来进行生产。
除此之外,中国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逐年扩招,虽然此政策使得更多的学生获得了升入名牌高校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而言,加大了一线、二线城市的就业压力。高科技人才的涌入能够加速一线、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样会使得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而且过大的劳动供给长期下去会导致平均工资下降。
人口基数大是中国永久性不可改变的基本情况,而就业竞争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国政府可行的策略主要有:(1)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劳动力过度供给。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大多是新增劳动力,政府应当采取政策,允许工龄较长、年龄偏大的老职工提前退出工作岗位,降低劳动参与率,另一方面,确立高素质人才优先就业计划,对于较高学历水平的人才给予特殊政策保护;(2)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能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数量多,资产规模小,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密集度高,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3)政府应当出台政策鼓励扩大境外劳务输出,将我国高科技人才推向国际性就业岗位,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一方面减轻我国就业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自身企业竞争力提高。
四、中国未来十年发展总体分析
中国在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中,面临各种外部、内部的风险和压力,中国应当采取积极策略予以规避才能够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首先,政府应当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保证人民币处于平稳的升值状态,同时,积极促进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于新兴产业给予政策支持,改善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增加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能够减轻中国过大的贸易依存度,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
此外,中国政府应当努力将经济运行方式转型为需求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了公共服务的投入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政策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改变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率的不平衡状态。
下一个十年,是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十年,也是中国抓住机遇进行经济发展的十年,平衡国内和国际市场,才能够保障中国经济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曹玉书: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产业安全[J].中国国情国力,2007(12).
[2]陈佳贵等: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
引言: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遵从了经济的周期性规律。宏观经济开始复苏时房地产开发和投资随之上升,但由于房地产开发的时滞效应,使得房地产业的复苏会稍后于经济复苏的时间。宏观经济持续增长,使房地产价格上升,开发商资产值相应快速膨胀,在银行大量提供抵押贷款的情况下,投资乘数效应又使得房地产业比宏观经济周期更快进入繁荣阶段。由于房地产业没有宏观经济那种各行业相互牵动消长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综合影响,因而房地产业的衰退现象也通常比宏观经济先期出现。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开发的源头,直接决定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房地产投资的概念
房地产投资属于投资的范畴,是指投资主题{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直接或间接对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和消费所进行的投资活动。毋庸置疑,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进行房地产投资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渠道,当然也是个体积累财富的重要方式。
二.房地产投资的分类
根据房地产投资形式的不同,房地产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房地产直接投资是指投资主体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或购买房地产的过程并参与有关的管理工作,包括从购地开始的开发投资和物业建成后的置业投资两种形式;房地产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将资金投入与房地产相关的证券市场的行为,投资者不需要直接参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管理,包括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股票,购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等活动。同时,根据房地产投资的用途不同,房地产投资也可分为地产投资、住宅房地产投资、商业房地产投资、工业房地产投资等等。
三.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和弊端
由于房地产投资中有大约七至八成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抵押贷款,且所占用的这部分资金大多是长期贷款,而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类短期存款,如此短存长贷的矛盾,在银行内是主要的潜在风险之一。目前,国内尚未对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的化解有切实见效的防范与预警措施,一旦房地产市场发生大的波动,银行将形成大量的呆、坏账;此外,在偶然因素的刺激下,短期储户如果大规模提现,银行将面对资金短缺的经营风险。在当前我国还未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二级融资模式的情况下,化解上述风险相当困难,只能将其寄托在房地产稳健良性发展的良好预期上,但是这种预期是极其脆弱的。
从逻辑上讲,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价格与价值上升的原因,同样也是结果。一般而言,房地产投资可能导致削弱城市竞争力的直接因素主要有:房产类商业成本(包括商业设施与厂房租金等)、生活居住成本。如房租水平提高了,成本增加,降低城市竞争力,这是不利的因素。但实际上,这两类因素与城市竞争力相关的其他因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商业成本提高,可能使某些产业和行业逐渐迁出,其结果将导致城市相关产业链的破坏,使聚集的产业带、产业区分散,最终导致该类产业竞争力丧失;同样地,随着居住、办公成本的提高,增加了人才的生活成本,从而城市部分地丧失对人力资本的吸引力,人才的流失将大大降低城市的竞争力,进而对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不利。
四.房地产投资的控制方法
1.使用风险预警系统。
为了有效地监测中国房地产存在的宏观风险,建设部自2004年2月起正式启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并决定在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进行试点。这个系统将由数据采集、预警预报系统和市场监控三大块构成,包括房地产交易数据、土地开发用地数据、房地产金融数据、房地产价格数据等7种与地产相关的数据,各地将在整合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定时相关信息。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住房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地区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对房地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各地区应根据发展不平衡和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设立符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的量化区间,建立符合自己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因此,作为房地产开发单位,学会使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善于总结系统反映的信息,把握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减少宏观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要建立自己的风险监控或预警系统,有效觉察计划的偏离,一旦超出正常范围,立即启动整改应变程序。
2.成立风险专管机构。
目前,投资风险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机构的开发企业却很少,投资风险的分析往往局限于对某一个具体项目而展开,缺少在投资全局范围内、投资整个过程以及中远期的对风险的管理,造成投资决策的短暂性和局限性。为了控制和防范房地产投资风险,应从机制上、制度上加以落实,成立专门的房地产管理机构显得十分必要。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机构的任务就是加强对投资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来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目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风险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评价和决策、风险的控制。风险的转移和处理。
3.房地产开发投资组合。
房地产开发的投资组合是指在某一则这种组合越不能降低风险;组合的各方相关度越小,则这种组合越能降低风险。在房地产产品中,一般来说,替代性物业之间、配套紧密性强的物业之间相关度较高,它们组合在一起分散风险能力较弱;非替代性物业之间、配套紧密性较弱的物业之间相关度较低,它们组合在一起较能分散风险。因此,从风险分散的角度看,在同一投资项目中尽量避免替代物业、配套紧密性较强的物业组合在一起。对于那些非结合在一起不可的配套物业,应只按主体物业的容量进行配套开发,不可超容量的配套。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房地产项目的财务评价,又称为微观经济效果评价。一般来说,财务评价就是考虑到房地产项目本身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孤立地计算出这个房地产项目投入的资金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因此,房地产投资财务预警系统能初步考察出此项目投资的可靠性及可能的前景。它是项目评价的第一步,也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决定房地产投资命运的重要决策与依据。因此,开发商在投资决策前必须做好投资评价工作。房地产开发投资需要的资金量较大,且周期长、资金运作过程影响因素多,因此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有效的监测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一个理想的风险预警体系,会在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现实和潜在的风险尚未形成或刚刚形成时,迅速确定风险来源、判断和细分风险的构成、采用风险防范措施化解风险、将风险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农业经济;影响;对策
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作为世界经济支柱和农业大国的中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如今,我们要重新审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我国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1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
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来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的经济失衡比较严重;二是世界货币体系扭曲严重;三是国际游资的威胁。
1.1国家的经济失衡比较严重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都陷入到经济失衡的漩涡中,为了应对这种失衡,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资源重新配置。但是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体系下,影响可能是区域性的,也可能是全球性的。一个国家从短期看经济是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但对于全球来说却不一定是。所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引起的国际资本供给和需求量的变化,会在世界各国之间产生相应的变化。小国影响的是区域性经济变化,大国影响的是全球经济变化。
1.2世界货币体系扭曲严重
美国是世界货币国际市场的霸主,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易是按照美元作参照的。美元的霸主地位是依靠二战时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金融危机发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减弱,日元和欧元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在逐渐加强。这种国际货币储蓄的币种多元化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将矛盾分化了。货币储备国家会在世界经济发生问题时,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动荡。
1.3国际游资的威胁
当国际游资规模非常大时,就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产生极大的威胁。据调查,当大量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会在短时期内带动这个国家金融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游资所衍生出来的工具会控制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威胁。
2农业稳定发展的应对措施
回首金融危机问题,以当时的经验和现在的眼光审视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值得参考。一是要及时稳定农产品价格,想办法协调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二是努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五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1稳定农产品价格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保证农产品供给的同时,稳定农产品价格,平衡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2.2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农村返乡劳动力就业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农村经济稳定和安全生产。对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能用国外的理论简单套用,要根据实际情况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向,解决城乡的二元结构,同时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政府要组织农村劳动力参与水利工程、道路和林业的就业,这样既能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3促进农民增收
金融危机背景下,要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要想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可凭借政府直接或间接的补贴为手段,同时放宽对非公有制市场的准入政策,加大国家调控,扩大内部需求,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2.4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金融危机使农民不得不返乡重新进行农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保障功能就显现出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出台的政策将要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以达到土地作用的弱化;二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使土地承包经营进一步发展起来。
2.5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乡镇企业要实现多元化发展,要以乡村为基础,向城市看齐。乡镇企业的发展要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要支持回乡农民发展乡镇企业,推动乡镇企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2.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对于大型的农业开发项目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进一步开放外商农产品市场,拓宽农业利用外资的渠道,争取世界银行联和全国粮食组织的贷款和援助等。
3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我们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减小城乡差距,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稳定农产品价格,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丰慧.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影响[J].金融博览,2009,(02).
[2]陈劲松.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9年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09,(02).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遵从了经济的周期性规律。宏观经济开始复苏时房地产开发和投资随之上升,但由于房地产开发的时滞效应,使得房地产业的复苏会稍后于经济复苏的时间。宏观经济持续增长,使房地产价格上升,开发商资产值相应快速膨胀,在银行大量提供抵押贷款的情况下,投资乘数效应又使得房地产业比宏观经济周期更快进入繁荣阶段。由于房地产业没有宏观经济那种各行业相互牵动消长的综合影响,因而房地产业的衰退现象也通常比宏观经济先期出现。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开发的源头,直接决定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房地产投资的概念
房地产投资属于投资的范畴,是指投资主题{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直接或间接对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和消费所进行的投资活动。毋庸置疑,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进行房地产投资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渠道,当然也是个体积累财富的重要方式。
二.房地产投资的分类
根据房地产投资形式的不同,房地产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房地产直接投资是指投资主体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或购买房地产的过程并参与有关的管理工作,包括从购地开始的开发投资和物业建成后的置业投资两种形式;房地产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将资金投入与房地产相关的证券市场的行为,投资者不需要直接参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管理,包括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股票,购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等活动。同时,根据房地产投资的用途不同,房地产投资也可分为地产投资、住宅房地产投资、商业房地产投资、工业房地产投资等等。
三.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和弊端
由于房地产投资中有大约七至八成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抵押贷款,且所占用的这部分资金大多是长期贷款,而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类短期存款,如此短存长贷的矛盾,在银行内是主要的潜在风险之一。目前,国内尚未对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的化解有切实见效的防范与预警措施,一旦房地产市场发生大的波动,银行将形成大量的呆、坏账;此外,在偶然因素的刺激下,短期储户如果大规模提现,银行将面对资金短缺的经营风险。在当前我国还未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二级融资模式的情况下,化解上述风险相当困难,只能将其寄托在房地产稳健良性发展的良好预期上,但是这种预期是极其脆弱的。
从逻辑上讲,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价格与价值上升的原因,同样也是结果。一般而言,房地产投资可能导致削弱城市竞争力的直接因素主要有:房产类商业成本(包括商业设施与厂房租金等)、生活居住成本。如房租水平提高了,成本增加,降低城市竞争力,这是不利的因素。但实际上,这两类因素与城市竞争力相关的其他因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商业成本提高,可能使某些产业和行业逐渐迁出,其结果将导致城市相关产业链的破坏,使聚集的产业带、产业区分散,最终导致该类产业竞争力丧失;同样地,随着居住、办公成本的提高,增加了人才的生活成本,从而城市部分地丧失对人力资本的吸引力,人才的流失将大大降低城市的竞争力,进而对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不利。
四.房地产投资的控制方法
1.使用风险预警系统。
为了有效地监测中国房地产存在的宏观风险,建设部自2004年2月起正式启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并决定在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进行试点。这个系统将由数据采集、预警预报系统和市场监控三大块构成,包括房地产交易数据、土地开发用地数据、房地产金融数据、房地产价格数据等7种与地产相关的数据,各地将在整合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定时相关信息。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住房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地区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对房地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各地区应根据发展不平衡和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设立符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的量化区间,建立符合自己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因此,作为房地产开发单位,学会使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善于总结系统反映的信息,把握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减少宏观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要建立自己的风险监控或预警系统,有效觉察计划的偏离,一旦超出正常范围,立即启动整改应变程序。
2.成立风险专管机构。
目前,投资风险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机构的开发企业却很少,投资风险的分析往往局限于对某一个具体项目而展开,缺少在投资全局范围内、投资整个过程以及中远期的对风险的管理,造成投资决策的短暂性和局限性。为了控制和防范房地产投资风险,应从机制上、制度上加以落实,成立专门的房地产管理机构显得十分必要。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机构的任务就是加强对投资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来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目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风险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评价和决策、风险的控制。风险的转移和处理。
3.房地产开发投资组合。
房地产开发的投资组合是指在某一则这种组合越不能降低风险;组合的各方相关度越小,则这种组合越能降低风险。在房地产产品中,一般来说,替代性物业之间、配套紧密性强的物业之间相关度较高,它们组合在一起分散风险能力较弱;非替代性物业之间、配套紧密性较弱的物业之间相关度较低,它们组合在一起较能分散风险。因此,从风险分散的角度看,在同一投资项目中尽量避免替代物业、配套紧密性较强的物业组合在一起。对于那些非结合在一起不可的配套物业,应只按主体物业的容量进行配套开发,不可超容量的配套。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房地产项目的财务评价,又称为微观经济效果评价。一般来说,财务评价就是考虑到房地产项目本身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孤立地计算出这个房地产项目投入的资金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因此,房地产投资财务预警系统能初步考察出此项目投资的可靠性及可能的前景。它是项目评价的第一步,也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决定房地产投资命运的重要决策与依据。因此,开发商在投资决策前必须做好投资评价工作。房地产开发投资需要的资金量较大,且周期长、资金运作过程影响因素多,因此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有效的监测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一个理想的风险预警体系,会在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现实和潜在的风险尚未形成或刚刚形成时,迅速确定风险来源、判断和细分风险的构成、采用风险防范措施化解风险、将风险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河南农业 应用模式 风险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将农业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或个人与上下游的企业、农户利益捆绑,由第三方物流监督,通过供应链的信用转移作用满足供应链上各成员的资金需求,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很多大型企业可在供应链中担任核心企业的角色,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转移,有效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签订的生产订单,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分析及应用模式
该业务的运行机理主要为:首先,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将分散生产的农民与大市场联系起来,使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的共同体,以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以订单农业形式帮助专业合作社与相邻城市批发市场、果蔬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及本地大型企业建立供销合作关系,扩大本地农产品供应量,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扩大本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量,减少中间环节,并降低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毛利率,以稳定价格。其次,形成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鉴于农产品供销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再加上其智慧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信息平台作为供应链支持系统,能上与各农户及时交流信息、下与分销商和卖场及消费者交换信息和有效沟通,进而能快速反映上下游企业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供销公司可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或由商业银行统一授信于供销公司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并有选择地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保兑仓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以及预付账款融资等模式,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融资难问题,并通过对物资流、融资流以及信息流的“三流”控制,确保农产品产销平衡、渠道畅通。
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主要有三种:(1)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农户联保贷款指社区居民组成联保小组,贷款人对联保小组成员发放,并由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本原则为“多户联保、总额控制、按期还款”。这一模式在我国已使用多年,主要由农信社提供为主,其他金融机构也有所涉及。(2)农业合作组织主导模式。该模式以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建立农业合作组织,通常借助合作社的形式。由商业银行向合作社提供贷款,合作社的成员根据信用等级和偿还能力分级联保贷款。这一模式在我国有较多的成功尝试。例如黑龙江省肇东市海城乡“收储公司及农户”模式;五里明镇“公司、合作社及农户”模式;肇源县“公司及农户养殖”模式;肇州县“协会及农户肉牛养殖”模式等。(3)核心企业供应链模式。在农业供应链上选择信用较好且处于核心环节的企业,以取得的销售合同向金融机构取得短期贷款,并在供应链上进行信用扩展。
2010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和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的加大以及政策调控的作用,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受到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产品,具体如表1所示。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河南是农业大省,近年来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强化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以豫北、豫中南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业养殖基地、中原肉牛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瘦肉型猪、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带。目前全省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9 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 8 473家,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省的龙头企业群体。
在全省11 67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属于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共计 5 72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共计421家,国家龙头企业2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43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 200余家,2009年底全省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 450万吨,居全国第1位,肉类、奶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78万吨和255万吨。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60%;食用菌、味精、方便面和调味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7%,占中部的33%。建立了一批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例如华英集团、双汇集团、白象集团、金星集团、思念集团、大用集团等十几家特色企业。
三、河南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参照黑龙江的“五明里模式”,结合河南农业特点,建立适合河南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即“核心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政府及科技”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政府是该模式的规划者,政府出面牵头大型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信贷抵押,为合作社发放贷款,农户与合作社签订订单进行生产,由合作社依托当地科技部门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其运行机制为在原料供应和生产环节,由政府提供支农资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保障、签订订单,农户进行农产品专业化生产,银行向农户提供贷款,核心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向银行提供抵押信贷扩展;在存贮环节,利用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产品的储存设备及仓库;在销售环节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
该模式的特点包括:(1)这一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供应链加强了核心企业和农户的业务关系,农村金融机构可借助这种关系向农户授信,将资金注入供应链中,这样既增加了对农户和农业的支持,又扩大了自身的盈利。(2)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核心企业提供的信用抵押使其在供应链上承担了连带责任,促使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合作社与农户形成了战略协同关系,核心企业若要降低经营风险就必须监督和改善供应链上企业和组织的经营。银行作为供应链条中资金的提供者,就需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降低风险。(3)将原来对大量分散农户的小额贷款进行集中,降低放贷成本,打破了微型金融的局限。
四、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参与的主体较多,契约复杂,在推行这一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构成主要包括:(1)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在经营规模和融资成本上都占有较大的优势,是决定整个供应链金融资金流量的主导因素。如果核心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上下游的组织和农户进行利润及资金流量的挤压,必然使得整个供应链产生“震动”。另外,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起到了担保作用,如果其负债水平过高则将使整个供应链的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危机。(2)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风险。供应链金融是对整个供应链整体的物流、资金流、控制技术的结构化运用,对授信主体的中小企业资质要求较低,对授信主体的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担保较为重视,而这些资产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3)农户信息不对称的信用风险。农户对贷款的用途不明确,并且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产品科技附加值低、利润率低,受市场影响较大。(4)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在制定供应链金融产品时,应根据供应链的具体信息设计产品的管理及风险控制,要求金融工作人员要对供应链的结构、规模和信息传递充分了解。
在对农业供应链金融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风险识别、度量、评估及控制四个环节。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在识别过程中要找到影响供应链节点企业或农户不能按时还款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分类,区分哪些是可以避免的,而哪些是不能避免的。风险的度量即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描述,建立风险度量的数学模型对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风险的评估是在对风险进行度量之后,将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概率、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与贷款的收益进行配比,分析其是否在银行的承受范围内,从而采用相应的控制手段和政策将损失降到最低。在整个控制模型中,对风险的评估占重要地位,可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在这一指标体系中,行业风险、专业合作社及农户风险、核心企业风险和供应链整体状况组成一级指标体系。行业风险体现为行业地位和技术水平,影响整体供应链的发展前景和农户的还款意愿;专业合作社及农户风险体现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频率及年限、农户的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影响供应链的稳定及农户的还款能力;核心企业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关键,核心企业的信用记录、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及行业地位是整个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基础,其在整个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最后,供应链的整体状况体现为产品竞争力、总体盈利能力和信息传递,是金融机构最终收益的保障。
结合上述对风险指标体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农业供应链金融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严格控制供应链节点主体的准入机制。认真收集、整理和分析节点主体即农户、专业合作社及核心企业的交易情况和风险情况,对其信用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应提高其信用水平。第二,提高对核心企业的风险评估标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起到信用担保的作用,应对其信用状况、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继续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评价。对其所提供质押物价值,应根据以往的资料和市场信息准确判断其价值,保障金融机构能够收回贷款。第三,控制供应链整体的信用额度。结合供应链的运行状况,针对不同节点主体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授信额度。对信用额度的控制还应包括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额度的控制,供应链的物流企业单一将导致仓储成本的提高和产品流通速度的减缓,这样会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影响贷款的收回。第四,建立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可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与银行进行有效对接,帮助银行了解借款人的资金流向和还款情况,减少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信用风险。
(注:本文系南阳市社科规划项目《在我市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解决农业筹资问题研究》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毕家新.“供应链金融”出现动因、运作模式及风险方范[J].华北金融,2010,(3).
2.崔满红.金融资源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高煦照.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渊源及特征[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4.马九杰,周向阳等.土地流转、财产权信托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龙江银行“五明里模式”剖析[J].农村金融,2009,(4).
关键词:金融风险;完善;法律制度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后半期,金融创新活动就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开展。与此同时,金融需求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这一现象也加剧了各国的金融竞争。实际上,金融行业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因此无论引入哪种创新活动都将对金融或是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若其中的风险未得到控制将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我国作为一个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转型国家,已经进行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一跃成为世界前列的庞大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必须考虑时刻存在的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问题。发生于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正说明了这一情况的存在,虽然中国在这一事件中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损失,但是并不能证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稳定的金融体系。因此,如何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并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是当前我国金融行业以及金融监管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
二、目前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类型与当前现状
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差异,因此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也不同。金融风险的产生与金融发展的历史有关。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金融风险:第一,逃废债券大量出现。这显然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而导致资金不稳定,此为当前阶段主要存在的金融风险,亦是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大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占有率太高,会导致资金的回收率以及机构获得的利益减少,是潜在的最严重的金融风险之一。其二,相关的网络案例的增加促进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在当前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流行电子商务、电子经济,由于网络虚拟化的特点,许多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相关的金融案例的增加,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环境出现了波动现象。其三,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缺乏效率。在大多数时候金融危机的产生都是由于企业内部或者金融机构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这直接扩大了金融风险的产生概率。比如内部管理没有做好、有关的资金监控以及运用不恰当,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程度的阻碍。最后,金融机构和管理人员等本身的牟利行为也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加大。目前的市场有这样的一种问题:一些企业通过内部交易、相互勾结来通过公布虚假信息获利。这使得金融氛围受到了严重影响,并且阻碍了市场上其他企业的沟通合作。此外,影响金融风险还存在着许多因素,比如货币贬值,要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必须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孵化企业研发缺乏效率
孵化器对金融提供有关的中介服务,比如审计服务和法律服务,政府也出台各种政策进行支持,从而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尽管孵化器中有各种优势条件,享受各类优势服务,然而现实并不是如人们所预期那样提高了社会效率。因此,对于孵化器的有关政府支持和资金资助并未达到预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有关的政府行为并没有从实际上起到正向作用或企业本身并未很好吸收。
(二)企业监管出现了真空现象
从我国现行的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内容看,要求金融机构包括证券、银行、保险等与国家监督部门进行协调机制的构建,这充分说明了在金融分业监管下较难执行金融市场规范和风险防范的作用,这已造成了监管真空状况,因此需要引入具体的协调机制,这种协调机制的构建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市场,而应是全方位的。
(三)金融机构违法乱象频发
这两年,涉嫌非法集资的互联网金融案件大量出现,但是基于这是新模式,法律和有关监管部门没有相应准确的惩罚措施,从而使得这一类现象愈发凸显。作为危害金融稳定的行为,非法集资是市场上的一个很典型的违法行为,对于这一类行为,政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很好地将政策理论监管落到实处,因此,伴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有新的非法集资形式出现。非法集资主要还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通过诱骗投资者,公布虚假信息吸引资金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管金融创新如何进行,其本质都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因此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市场,在进行创新的同时,也应该预期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在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金融服务都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平台,因此,这些领域虽然能够丰富金融工具,但当这些工具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时,政府就必须要出台有力的措施进行整顿了。
三、防范金融风险
只要是金融活动就有潜在的风险存在,如果金融机构和政府不重视,不进行监管,将会给市场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构建都是一大威胁。根据当前的实际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金融风险,并进行防范:
(一)建立风险提醒系统
一套完善的金融风险预测体系对于发现当前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威胁都有帮助,可以为风险化解奠定基础。这套系统必须包括财务信息网站,用于收集各类金融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整理和解释,在发现有关的风险和威胁之后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减少风险的产生。
(二)实施风险责任制
本质上来说,这一举措有利于落实相关责任,这一责任是工作人员必须担负的。各个部门都应当落实这种责任制,划分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出现金融风险时可以找到有关的负责人,避免逃避责任,从而增强工作人员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三)建立风险监控系统
全面及时的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目前我国达到了阶段性的经济一体化目标,地区和国家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为此我国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和国际接轨,共同搭建金融风险防范墙,使得内部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这一过程离不开各级单位的共同作用。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加强机制建设,从立法的方式完善现有的金融风险监督工作。从各个企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他们必须投入力量晚上金融风险监控体系的建设。总而言之,群策群力才会带来最高效的结果。
关键词:企业经济风险 特点 现状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293-02
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有盈利能力。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在办公室就悬挂着这样一幅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由此更能看出企业的存续与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或存在的风险是直接相关的。然而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正确的调控管理,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营。
一、经济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风险,指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损失的现象。经济风险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所谓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指的是“风险”发生时,人们是否已经察觉并无太大关系。而风险的不确定性则是指人们在事先很难预料风险所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规模及出险时的损失程度大小。
二、经济风险种类分析
企业的经济风险主要有五类,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1.负债风险。负债风险是指因改变资金供需现状、各类宏观经济环境及微观条件等因素,来给企业发展运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站在“财务杠杆效应”角度分析,收益与风险属于共生状态,增加财务杠杆系数,于息税前利润率而言,资本收益率弹性则呈现加大特征,如降低息税前利润率,则资本利润将呈现出大幅度降低现象,此时风险也会随之大大增加。因负债经营使得负债承担的经营风险向权益资本转移,这也是财务风险存在本质性原因,如企业经济发展状况不佳,因固定额度存有利息负担,在降低企业资本收益的情况下,也会大幅度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使得企业无力偿付债务风险、增加企业再筹资风险,同时降低企业自有资金利用率。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与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有着重大关系,企业要想进行投资首先必须具备可使用的闲置资金,但是部分管理者将投资化为快速融资的渠道,因而会忽略企业的资金链问题,甚至是缺乏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投资失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3.经营风险。所谓经营风险就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全部变动因素造成的企业资金运转不畅、企业价值贬低等问题。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中,企业不仅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也面临着财务、市场、管理人才的短缺,内部监督乏力,过分追逐利润,对一些经营风险视而不见。在整个市场中企业竞争力弱,国家给予的相应优惠政策不够,相关法律诸如私营企业法中仍具有双重征税等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限制,经营风险增加。
4.收益分配风险。企业的收益分配主要有留存收益和分配股利两方面,有些企业的股东们更喜欢把收益重点放在分配股利上面,如此一来,股东们不仅能够取得企业的经营成果,还能够利用较高的股利分配获取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不过这样做也存在一定问题,就是引起企业留存收益的降低,一旦出现经营困境利润缩水时就会发生经济风险。
5.资产风险。现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是账实不符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如建筑工程行业,在工程竣工后无法按期使用,致使在“固定资产移交清册”内无法进行基建财务的准确填写。在资产减少时,不能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账等。在资产增多时,不能将增多的资产合理计入公司账目等。
三、企业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措施
1.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的建立。风险预警管理就是指企业能够有效预测、识别、评估及分析可能存有的风险,且在此前提下进行风险的有效处理,以成本最低化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式。企业风险预警管理具有超前性特点,对风险提前防范极为重视,能够将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在风险产生前企业需通过预警管理措施把风险防范控制的重点从化解转移到防范。为确保能够提前防范风险,企业必须对风险预警机制加以完善,以此筛选、分析与评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风险,并确保判断的准确性,及时做好风险预测与识别工作,在萌芽状态即将其彻底消除。
2.实现全面预算,控制经济风险产生。经营活动预算、投资活动预算、筹资活动预算等都为全面预算的主要内容。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围绕财务预算而开展的大量管理活动,如编制全面预算、执行全面预算等。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通过企业管理机制改革,可对其内部管理水平、竞争力进行全面提升,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预算管理可对企业各类资源进行全面协调,能够充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实际资源能力,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预算管理中,要求严格遵循分级管理规定,在预算申报、资金分配及项目执行等多个阶段对各个部门监管职责加以明确,且对各级经济责任制加以强化,养成为资金支出负责的管理态度,加大审核力度,并适时监控经济活动与资金运作状态。
3.确立最佳负债结构,建立财务预警机制。企业负债适度化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能够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但负债呈现过度化则会加重企业负担,致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局面。为此,企业必须在安全合理范围内有效控制自身负债率,通过企业负债率的有效控制,才能实现企业经济风险有效防范及化解,才能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负债结构加以优化,合理确定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减少筹资成本,对债务结构与投资方向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负债效益最佳化。
4.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限责任原则、多元投资原则、内在动力原则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则。在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企业需做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实施,将发展所需的资金、各类人才及新型管理理念等充分引入,为企业发展竞争力提升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以完善,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等建立与健全,加大激励措施应用力度,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各负其责、运转协调、均衡制约、灵活运转。
5.运用现代技术,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比,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存有严重滞后性,为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在资产管理中必须通过互联网技术,达到网络化管理的目的,做到各部门有效监管,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应与管理需求相结合,对符合企业网应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加大开发力度,完善审核功能,如固定资产所有内容、财务体系、职能部门等,达到多部门对一项业务有效监管的目的。以此实现资产动态管理,确保任何时间相关部门都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与反馈,进而对企业管理效率、工作质量最大限度提升。
6.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作为一项战略投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也是一项风险投资,在设计企业人事人才制度中,要求必须做到收益提升、风险减少、矛盾化解。特别是在制度设计环节应进行“风险共担”机制的合理化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各类风险产生的有效防范。同时,必须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进行灵活用人制度的建立。如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促进人才流动合理有序,对人才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提升。且建立完善的试用期制度,充分发挥试用期制度的优势,进行淘汰标准的科学设置,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招聘风险。
总之,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的产生。但是经济风险并不可怕,我们只要不断地提高企业对于经济风险的管理和监测水平,就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平稳运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赵光.高新技术企业经济风险规避的措施和方法[J].辽宁经济,2009(1)
[2] 邓小清,宋金杰,聂晓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
关键词:金融;经济效益;风险;管理策略
一、企业金融的经济效益
企业金融是指将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相结合,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此过程中不但涉及到经济制度的改变还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在这一结合中,由于风险的承担和利益的共享,还会涉及到人事上面的结合。由于各个国家经济政策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只有在发达国家中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态势较好。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相关的金融制度都得到了发展,但是我国的产融结合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产融结合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1.企业金融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无论是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还是从理论研究来看,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结合都会对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竞争力的提高带来益处。企业的竞争力的高低在企业的发展和不断壮大方面意义重大。另外,由于我国市场调节力度不断完善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市场形式不断产生,所以,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企业金融有助于完善企业与金融的结合
企业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结合可以实现金融机构各个部门的相互协同,加强资源共享并且通过减少市场风险与生产成本的方法来较少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与金融业的正确结合,实现了双方的共同发展,进而降低了风险与资源的损耗的可能性,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3.企业金融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金融可以通过充实金融资本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企业金融能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和金融业的相互结合,现了互利互助和共同发展,有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发展风险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和完善我国的市场调节力度,也增强了对各种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这一举措使得我国的市场形势变得多样化,并且大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并且我国在这方面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等方面还不健全。我国的实体经济投资发展还不成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也展现出很高的局限性。加之我国没有成熟的监管体系,所以金融风险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1.导致企业面临多元化风险
企业金融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相互结合,如果企业在还没有发展到完全适应多元化经营条件的前提下就开始大规模扩张,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被分散到各个行业。造成的后果就是会影响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金融行业,不合理的投资结构会使企业面临严重的金融风险,可能严重阻碍企业的长足发展。
2.降低金融机构自身的独立性
对于风险频发的金融业来说,企业想要对风险的发生和规避有良好的控制的话,它就要在经营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但是在企业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企业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金融风险。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自身的独立性,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3.加大金融市场风险
企业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原有关系。企业金融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场上很多不正当交易的产生。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所遇到的实体经济类型或者金融类业务的类型是各不相同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三、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快速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具有高风险的金融行业的首要任务。能否制定出合理的相关策略也对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意义重大。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包括科技水平高低、管理方面的强弱、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企业规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以及经营者的素质等几个方面。那在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方面就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风险管理策略。
1.完善政策和制度
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能为企业金融带来法律保障,有助于降低企业金融带来的消极影响。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首先督促企业开发和利用高效的融资方式;其次,加大对金融市场的要求和标准,尽最大可能减少和避免风险的产生;另外,加大企业内部的监管力度,对金融机构内部出现的违规现象进行制止和做出严格的惩罚。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几率。
2.规范企业的金融化进程
在我国想要创造具有规范性的金融市场的话,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要对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执行。这样才能创造具有规范的法制化的金融市场;另外,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度保障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
3.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发展,也使之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所以,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另外,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能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有助于建立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联合监督管理机制,对金融机构之间的危机风险的解决大有裨益并有助于风险的规避。促进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不仅要面临来自国内的各个方面的竞争和挑战,更是要接受来自国际间的压力和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力也是愈演愈烈。笔者主要从完善政策和制度、规范企业的金融化进程和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这三个方面来管理金融经济效益发展风险。企业金融的发展也像是把双刃剑,能够加快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则会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企业针对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能否制定出有效迅速的防范措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莉.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及其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
[2]黄赞平.企业金融经济及其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5.
[3]楼文浪.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外资,2012.
[4]张萌.试论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J].财经界,2014.
[5]张舒雅.浅析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外资,2014.
[6]袁辉.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及其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新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