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课;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部分,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进一步阐述,而且影响着中学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的应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受年龄的限制,中学生仍然没有更好的应急性。如何更好地在体育和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明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们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的能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突发事件中应该将合理的疏散作为自身的必要课程。
2.加大对于师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的重视力度
中学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老师必须思想上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强中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为人真正的价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质量。要在体育课程中明确运动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练习。
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如人工呼吸和紧急外伤的处理。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并不是中学体育课的考试内容,关于逃生技巧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不重视,没有认真听。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险,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比单纯老师说理要更深刻。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让老师示范给学生看,教师必须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办法,当危险来临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应对。(2)要善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展开生存技巧的训练。生存技巧训练包括生存训练和逃生拓展训练,经过之前的理论学习,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各种生存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或把学生的错误做法与选择记录下来,训练结束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在灾难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3)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求生,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如果过于慌乱,就会降低应急避险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练习中注意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并且积极施救,从而降低这个突发灾难对于自身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险情,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教师教学过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要组织中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且让中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突飞猛进,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拒绝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最后,体育老师要排除器械的不确定的故障,经历从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并且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5.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近年来,由于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大大增加。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的目的在于增强老师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中学生,老师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时候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不难发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技能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点,在新课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并且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者:周明 单位:钦州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摘 要 体质健康教育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品质,开发智力,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特挑选西南两个城市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获得该领域的基础数据;初步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与局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体质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 马鞍山市 六安市 中小学生
健康是人类面向21世纪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体质健康教育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中小学体质健康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科学健康观的责任。健康不是没有病,而是身心全面健康的状态,包括:身体的、精神的、情感的、心灵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体质健康教育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小学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时机最佳、效果最好。我国有近三亿在校生,由于该人群具有身心、智能力发育、群体生活、变异性、可塑性大等特点,决定了中小学体质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该人群的体质健康教育,不仅为其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体质健康教育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从不间断,但连续四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却发现: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人数显著增加。学校体育的调查也发现:学生锻炼行为的养成率和巩固率很低,“知行冲突”在高年级学生中十分普遍。面对此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以新的视角来构筑适应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运作体系。
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采用PPS法抽选学校样本,在学校样本中按PPS方法抽取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两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大课题的结题提供一份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金寨县中小学140名领导和教师(其中中学70名、小学70名),900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450名、小学450名)。
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向山区中小学160名领导和教师(其中中学80名、小学80名),960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480名、小学480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120份,回收2076份,回收率96.07%, 其中有效问卷2010份,有效率94.83%。
2.专家访谈法:与部分体育专家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座谈,了解其观点和态度。
3.数理统计法: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运用SPSS6.0统计软件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10篇,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与工资收入情况
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工资水平较文化教师低。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中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7.27%,大专学历占22.73%;小学:本科以上学历占36.36%,大专学历占54.55%,中专学历占9.09%。收入情况基本同学历、年龄成正比,体育教师的收入较文化课教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文化课教师补课待遇高,而体育教师课外训练和活动课的待遇低、有的学校还没有;其次,是基本课时的奖金系数比文化课教师低。
(二)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卷显示,普遍认为学生体质与遗传和学校教育有关(遗传占70.25%、学校教育占68.63),普遍认为生活习惯、安全意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生活习惯占97.73%、安全意识占90.91%),普遍认为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有效(很有效占54.55%、有效占38.64%)。这说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的体质和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他们对体育课在其中的作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2.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
问卷显示,普遍看法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很重要(占81.82%),而实际上很多做法却自相矛盾。如:学习负担过重(占53.30%),活动空间小(占43.18%),健身场地不完备(网球场4.51%、羽毛球场40.90%、乒乓球台86.36%、排球场59.09%),对健康知识的宣传缺乏(宣传的占18.18%)。
(三)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卷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体质健康教育重要(82.5%),普遍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95.00%)、安全意识是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87.5%),大多数关注体质健康知识(83.50%),他们的体质健康知识大多来自电视和报纸(电视71.67%,报纸37.5%)。这说明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但认识大多来自传媒,而非体育与健康课。
2.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
问卷显示,学生大多数认为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起着促进作用(83.30%),也有13.30%的学生认为看不出效果。为何出现这种情况?从调查的结果看,主要是学校领导和文化课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如: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活动时间少(53.30%认为过重),学校体育锻炼设施不健全(67.50%),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48.50%)。
(四)社会各方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影响
问卷显示,父亲支持体育锻炼的占76.7%,母亲支持体育锻炼的占83.3%,说明父母对子女的身体健康情况非常关注。媒体也对此作了大量报道。经常看健康教育电视节目的占26.67%,认为有效的占81.5%;看健康教育杂志的学生占62.4%,认为有效的占80.32%;听健康教育广播的学生占26.5%,认为有效的占35.2%。但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有学生参与的更少。调查中有86.7%的学生反映社区不组织活动,即使有组织的,间隔时间也较长(一个月一次5%),组织的内容大多数是成人和老人活动的项目,忽视了社会生力军――学生。以上说明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也只停留在认识层面,未做出实际行动。
(五)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现状
1.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频数
体质健康活动频数是指学生每周参加体质健康活动的次数,调查显示,两市中、小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质健康活动3次或3次以上的达53.10%,这高于1996年通报的我国体育人口31.4%的比例,说明两市中、小学生有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且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男生为64.23%,女生为39.94%),体现了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的特征。
2.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的时间
调查显示,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时间较短,每天活动不足1小时的占76.65%。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校为了应付中考或高考,挤占课余时间进行补课是一种客观现象。
三、结论
1.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较高,工资待遇较文化课教师低,从而导致部分体育教师的流失。
2.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刻,但实际工作中往往自相矛盾。
3.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刻,苦于学习压力,除了体育课外,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对于体质健康教育知识多数来源于电视和杂志。
4.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方面起促进作用,但力量有限。
5.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体质健康教育都很关注,但却未很好地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光靠学校体育,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只有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两市中、小学生每天的课外体质健康活动时间短,运动量不足,且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体现了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的特征。
7.两市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滞后。
8.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和多年来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都会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学校体育对体质健康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建议
(一)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
1.加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举措。因此,可建立与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加强理论研究。
2.抓好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教材既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教师讲授、学生活动的对象与客体,它是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现有的健康教育教材,虽是近年编写的,但不是很全面。随着影视与多媒体的发展,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也应将影视与多媒体等电子教材建设作为重点。
同时,在体育与健康融为一体,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一是在师范大学的体育系或体育与健康学院等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师资;二是鼓励在岗的体育教师自学医学、心理学知识,尽快担负起学校健康教育的重任;三是对承担健康教育的现任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在岗培训,以提高授课质量。
(二)对学校领导层来说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生活待遇,特别是社会地位的平等,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
2.学校要有计划的开展体质健康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
3.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社区的活动空间和新型的器材资源、家庭的亲情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立体网络,有效弥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的不足;
4.对学生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学校和家长、家长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可定期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培养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为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5.发挥学校优势,定期向社区派遣教练员,组织健康活动的开展,解决社区体质健康教育的障碍,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6.利用学校的社会功能,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调动各方面力量介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
7.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学生体质健康活动的场地和空间。
(三)对学校教师来说
1.对文化课教师来说
(1)不能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协作精神,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问题。学校体育是讲团队、讲协作、讲平等的教育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所以文化课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大力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2)狠抓课堂质量,让学生从书本中解脱出来,还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2.对体育教师来说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体质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2)“以学生为本”,注重健康知识的人文价值,用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传达人文关怀。
(3)对各种健康知识和实用技能综合改造,强调生活化和可操作性。
(4)精选方法,以少且受益深为标准。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追求实用、有效,达到“一法之效然,百法之效亦然”的效果,否则容易务广而荒。
(5)从兴趣入手,培养习惯。一个人对某项活动有了兴趣,且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就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这对习惯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习惯成自然,体育锻炼一旦成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能与我们相伴终身。
(四)对学校学生来说
1.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多种渠道获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知识;
2.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帮助教师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3.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分数第一的“束缚”中跳出来。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
[2]秦椿林.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庞元宁等.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J].体育科学.2000(1).
[4]曲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季克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6]马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体育教学.2003(2).
[7]潘建芬,唐东辉.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卢元.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021年中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根据桂教思政[2021]9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全区大中小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2021年中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
二、活动主题
百年党史育新人,奋发图强赋“心”篇
三、活动目的
以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工作为主线,开展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爱党爱国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
四、组织安排
1.活动组长:
2.活动副组长:
3.活动策划与筹备:
4.活动评委组:
5.活动后勤工作组:
6.摄影组:
五、活动时间
2021年5月25日起至本学期末
六、活动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七、活动内容
1.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我校结合实际,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通过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对生命意义的体会和成长感悟,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教会学生如何建设和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让每一个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2.制作心理危机应对图文小贴士。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心理危机应对图文小贴士。将优秀作品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向学生和家长推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危机,提升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营造健康向上、自强不息的校园心理氛围。
3.举办“护蛋行动”活动。以规定的材料制作保护鸡蛋的装置,将其从固定高度自由坠落而使鸡蛋不破碎,以此加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从中感悟生命的脆弱。
八、活动流程
1.2021年5月25日中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
2.2021年5月25日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3.2021年5月25日-6月15日以学校为单位制作心理危机应对图文小贴士。
4.2021年6月8日举行“护蛋行动”成果展。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覆盖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方法要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案例教学载体有机结合,逐步增加实践性案例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内课外并重”,促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迁移,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化;Blackboard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3-0068-03
一、前言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其内容必须包含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1]在传统的案例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讲述案例费时费力,学生接受程度也相当有限,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借助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践改革,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良性迁移。
二、信息化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信息化案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有其广泛和深刻的理论依据: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建构主义是信息化案例教学的核心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建构的过程,也是活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全过程中,教师遵循“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学环节注重“知识情境”、“协作学习”和“辨析讨论”,知识传授是学生与外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景及社会生活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一定的信息化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是整个课程中知识与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任课教师是学习过程中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和灌输者。
从知识获取的角度,认知主义是信息化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Treicher的著名实验显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视听兼收即既看到又听到内容的50%,而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3]信息化案例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或教学情境的创设,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大脑主体的知识获取。另外,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实现学生的“发现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直觉思维对发现学习活动极为重要,即映象或图像性质的材料更有助于发现学习。[4]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提供的案例把心理健康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大学生的形式,学生自己挖掘或编制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边做边学的机会,信息化的手段或技术则使这些案例更具直观性,帮助大学生认知的成长。
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案例教学实践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TM)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大功能模块:(1)教学。涉及课程制作、编辑、和管理,同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该模块的异步交流和同步交流,确保学习和项目分工高效顺利地进行;(3)评价。该模块是教与学成果检验最全面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创建测验试题和作业工具,进行评分统计,生成成绩报告,学生则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5]这些功能模块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设了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分享自主、开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1.教学设计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笔者以Blackboard平台功能模块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以下构建(如图1)。
(1)课程通知:该课程开课信息、作业、课外活动、讨论、测试等课程动向。
(2)课程概况:介绍该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条件和方法等。
(3)教学师资:介绍该课程教师的相关信息,如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师资结构等。
(4)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文档、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材等。
(5)案例教学:设置了不同途径或来源的教学案例,主要包括引自书籍的案例、个体心理咨询实例、朋辈心理咨询案例、学生自拍的案例、引自电影的案例、引自媒体的案例,还链接了讨论版块中的“案例分享讨论”区。
(6)扩展学习:为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该模块设置了心灵书单、心理漫画、从心解闻等专栏,为学生提供书籍、论文、课题、漫画、网站等资源。
(7)课程作业:提供该课程作业要求、复习思考题及历年精品作业展示。
(8)课程考核:包括考试大纲、历年考题、考核体系、参考资料等。
(9)班级分享:发挥毕博平台“小组页面”的功能,提供各自然班级交流的平台。
(10)互动交流:为所有该课程的师生提供交流平台,设置了案例分享、测评专区、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社会热点等讨论区。
(11)朋辈心理咨询:包括校内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信息及咨询个案。
(12)学生心理协会:包括心理协会介绍、各类活动情况、心理读物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教学组织形式如图2。
(1)课堂讲授
第一周开课前,任课教师完成学生名单注册,通过“课程通知”信息,要求学生了解“课程概况”和“教学师资”的内容。正式授课中,按照“课堂教学”模块中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文档”进行讲授。
(2)案例分析
课堂授课中讲授理论知识,更注重案例分析。围绕Blackboard平台中“案例教学”模块的“引自书籍的案例”、“个体心理咨询实例”和“朋辈心理咨询案例”,教师详细阐述心理健康知识。
(3)小组实践
课后布置小组作业,仍然是案例教学的信息化延伸。要求学生围绕本章节内容搜索或制作心理健康案例,并将作品分别上传至“案例教学”模块的“引自媒体的案例”、“引自电影的案例”和“学生自拍的案例”。
(4)案例展示
课程中所有授课案例、小组实践案例在毕博平台中展示,师生互动交流,并结合案例完成每一章的课程作业。
(5)课外扩展
学生根据自我需求,通过“扩展学习”、“朋辈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协会”模块中丰富多样的资源进行知识扩展,巩固课程内容。
(6)考核反馈
学生完成学习后,可以通过“课程考核”进行自我评估,并通过“互动交流”,提出课程建议和意见,优化课程建设效果。
2.实践效果
该课程自应用Blackboard平台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传统案例教学普遍采用集中讨论的方式,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并从不同角度对案例展开分析。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案例教学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将讨论内容保留在网络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深入探究。
(2)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信息化网络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规模。传统的案例教学,最大规模通常在40-50个学生之间。然而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大班制授课,很多班级甚至达到200-300人,传统的案例教学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借助信息化的案例教学,可以突破学生规模的限制,将课堂讲授教学中不能有效完成的案例教学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信息化案例教学遵循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在教学各环节的“导学、助学、促学”作用。特别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可以突破跨校区跨地域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充分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有利于课程知识的积极迁移。
3.问题对策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中的优势得以体现,其共享性与开放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赋予该课程教学以直观形象和灵活多样性。但是随着平台应用的深入,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首先是学生使用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学生对于Blackboard平台的使用主要来自任课老师的要求,功能模块上也主要局限于上传下载的简易功能,缺乏对平台主动积极的利用。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强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培训,每个班级培养1-2名学生助教,全面掌握平台的各项功能模块。其次是教师操作方面。作为Blackboard平台教学资源管理的主体,任课教师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网络教学效果。而当前高校任课教师由于教学科研等任务繁重,往往不愿意花时间自己摸索平台的操作技巧。所以学校可以适时组织教师培训,帮助任课教师掌握平台操作;同时,平台的后台管理部门可以为每个学院或几个学院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平台管理员,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任课教师可以直接联系管理员,协助该课程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最后是网络及设备运行方面。校园网络及设备的不稳定,是影响Blackboard平台运行效果的基础因素,也是学生对平台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本课程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过程中,因校园网速慢,导致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对案例的学习迟缓。学校要积极投入资金,保证网络设备充足有序,满足学生使用Blackboard平台的时间和空间需求。
四、结束语
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案例教学载体有机结合,并增加了实践性案例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内课外并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但是由于网络平台使用的主客体因素带来的问题,需要学校给予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为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良性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2011.
[2]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继凯.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利于创新教学[J].教育导刊.200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