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

篇1

关键词:健康宣讲;高血压;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5岁~78岁,50例中90%为原发性高血压,10%为继发性高血压,38例病情控制出院,随访24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医护人员向高血压病病人传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和控制并发症最为重要,。可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在健康教育的形式选择上,最受病人欢迎的是医护人员经常与病人交谈。因此我们采取边护理边教育的方法。如扫床、测血压、服药的时间对病人提供教育内容,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病人,我们利用文字材料做补充,给病人看与疾病有关的小册子和标准教育计划等。我们医护人员要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的良好关系,把医疗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根据病人的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病人需长期或终生服药,在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与病人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备一定承受能力,在战胜疾病之前一定要战胜自我。

4.1 高血压病的基础教育 高血压的基础教育包括:血压多少可叫高血压;高血压的分期;多长时间测一次血压;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高血压如何预防;维持自身血压的稳定范围;高血压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通过基础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4.2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培养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高血压的特点:长期性;对自身疾病的重视不够;消耗一定的费用;不理解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高血压病病人渴望得到有关疾病的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调整生活习惯,实施自我管理疾病;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控制疾病的发展进而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4.3 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 低盐低脂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忌酒,加上运动疗法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改变生活方式可起到自体降压、协调降压的作用。

4.4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有人认为病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重要问题,现今降压药物能使90%以上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较低,主要与病人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其原因是人们对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好转或怕麻烦,加上经济因素,药物副反应等种种原因导致病人擅自停药或不规律服药。针对这些原因,反复向病人解释病情及冶疗的意义和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可持久地维持降压药物的血液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血。尽量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利于长期服药,病人出院后嘱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每周1次,随时修订治疗方案。

4.5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传,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有大致的了解,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对疾病忧虑恐惧者,讲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减轻顾虑。对疾病不重视不愿长期服药者,应对其讲明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增强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5 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组60例获随访病人在适应现状、情绪稳定、心理平衡、自保能力等方面均达到教育目的。经护理人员耐心宣教与心理护理,病人主诉不良情绪消除,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能做到遵医用药,正规治疗还学会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并使护患关系得到发展和升华,个人潜能得到发挥,充分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树立了医院良好职业道德形象。

参考文献:

[1]CNKI 数据库 中国高血压教育指南 作者:吴兆苏 霍勇 王文 2013年12期

篇2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节奏加快,尤其是饮食结构的改变而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高血压病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目前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严重的问题“三高三低”三高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临床上高血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人一经确诊就需终生治疗。控制其病情发展,不仅需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更需要护理和照顾,为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从2008年10月开始由责任组员集体出动进行家庭随访,将深圳市两个社区内224名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对观察组进行家庭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随访对象

深圳市内两个社区所有患继发性高血压的居家老年行患者(年龄≥60岁)224例,其中随机抽取11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相当,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男52名,女60名,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为69.74岁而且全部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防治指南的测量诊断标准。

2 方法及内容

2.1 对照组

病人经临床医师诊断后,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药物控制治疗,一年后由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病情并进行记录。

2.2 观察组

病人经临床医师诊断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1―3个月内,半个月随访一次,4―6个月内护理人员一个月随访一次,7个月以后护理人员每2个月随访一次,一年后由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病情并进行记录。

2.3 随访工具

本研究由从事护理工作两年以上,进过心血管专科知识培训的在职护士深入向调查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取得合作。

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描述。

2.5 随访内容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

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及药物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帮助病人及其家属掌握血压的监测。

③指导患者运动锻炼及为患者制定膳食原则。

④加强心理护理。

⑤监督患者加强自我管理。

3 结果

(1)随访与不随访病人及其家属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见表1:

(2)两组病人高血压的控制率情况比较见表2:

4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使多器官造成损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本身也成为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然而目前,我国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及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病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仅依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社区内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它与不良生活方式和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物理环境密切相关[3-4],研究表明,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家庭随访对高血压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疾病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见表1)。而且在高血压的控制率上也有显著效果(见表2)。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施整体护理的形式,社区护理干预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健康教育、营养及运动干预、心理行为干预、家庭随访和家庭护理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利用其资源。不同的社区应在社区评估的基础上,恰当的运用护理学的相关理论模式制定干预计划,在获得患者的配合下实施综合干预,并以恰当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干预效果。持之以恒的社区护理干预是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防病治病的重要环节,对于增进健康水平也有着积极意义[5]。

参考文献

[1]赵传香.200名高血压病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

[2]张旋,姜小鹰。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成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6―77.

[3]王微,赵东.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7(3):206―208.

[4]王顺玲,陈晓华,王威.情绪对高血压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6):371.

篇3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80-02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制订出高血压诊断标准:①成年人(>18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降压的目标:老年

1血压观察及护理

1.1老年高血压特点:血压波动大为老年高血压病血压变化的特点之一[3],以单纯收缩压增高为主,这与大动脉顺应性下降有关。病人的血压日间变动和日差易受季节、气候、情绪及体力负荷强弱的影响而明显波动。

1.2护理

1.2.1对血压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压治疗期间,每日应测量血压数次,以观察血压的日夜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夜间血压,防止夜间血压降得过低。根据24h动态血压昼夜变化峰谷规律,有文献[4]报道,在06:00、12:30、16:00、21:00左右测血压较合适。老年高血压病人易出现性和餐后低血压。若病人出现眩晕和颤抖不稳感,护理上应引起高度警惕。病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是脑出血的“预警”信号,应嘱病人卧床休息,并和医生取得联系,准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2用药指导

2.1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特点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为准则,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逐渐增加,使血压达到理想标准。

2.2用药特点:由于老年人多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病变,加之循环调节反射减弱、体液量减少,降压治疗时易出现过度降压的副作用。因此,老年高血压病人在采用药物疗法降压时,必须做到徐缓、温和适度,降压不可过低、过快。降压药物的使用应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在观察用药反应和效果的同时,于数周后逐渐加量。2~3个月缓缓达到降压之目标。

2.3用药指导:①减少用药种类,便于老年人记忆。②依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如长效剂、控释剂或缓释剂。③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5]。此外,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并学会处理出现毒副作用的应急方法。

3加强健康教育指导

3.1心理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提示,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等心理治疗,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心理紧张刺激,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6]。

3.2指导病人坚持长期用药:降压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持稳定的血压,切不可血压一降就停药,血压上升又服药,使血压反复波动,对健康极为不利。通过医护共同讲解,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3.3指导病人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血压方法,让病人自己观察血压变化,便于适当用药。

4生活方式指导

4.1适度活动:高血压病人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每次以30~45min为宜,每周3~5次。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

4.2保持标准体重:临床实践证明,肥胖或超重者至少有60%发生高血压。肥胖人患高血压病率是同龄组体重正常者的3倍。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逐步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

4.3合理膳食采用低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纤维素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起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肾疾病的发生。食盐每日控制在3~5g。

4.4戒烟限酒:让高血压病病人充分认识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7]。吸烟可使升高血压,即使服用降压药,也会影响疗效。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适量饮酒可降低血压。乙醇不超过30mL/d。

篇4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 并发症严重, 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 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 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 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 女112例; 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社区护理

        2.1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 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 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 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 得到同龄人的理解, 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应激能力, 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 造成血管收缩, 使血压升高。

        2. 2 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1], 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 新鲜蔬菜每日500g 左右, 水果每天100g左右, 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2.3 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运动。

根据全体差异科学健身, 如步行、游泳、慢跑,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 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 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 太极拳、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 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养成按时起床就餐,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2.4 扩大调查范围  有资料显示, 从低年龄组开始预防效果更好, 以往大多筛查范围都在30岁以上的人群, 而忽视了18岁-30岁这一人群, 从高血压一级预防的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随访, 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 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5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收缩压;舒张压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56-02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10年间对我们龙南景园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9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 心理护理: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有显著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有相对的改善;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3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2]。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篇6

【关键词】妇科疾病高血压护理老年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年病人接受各种手术逐渐增多,其中一部分病人还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手术风险大,手术护理作为围手术期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顺应此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2011年~2012年6月49例妇科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手术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1年~2012年6月,接受60岁以上老年妇女妇科手术49例,年龄较大者为85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子宫脱垂21例,子宫肌瘤9例,子宫内膜癌11例,卵巢癌6例,其他2例。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SBP>140mmHg和DBP>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入院时轻度高血压29例,中度高血压17例,重度高血压3例,入院前治疗的40例,未治疗的9例。

1.2手术方式

均为择期手术,术式分别为经腹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和淋巴清扫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卵巢癌根治术、剖腹探查切除病灶术。

1.3结果 本组病人经过精心护理与指导,49例病人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稳定,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资料收集 入院正确测量和记录血压,对有高血压病史或疑似高血压病人,询问高血压起病时间,近期有无服药史,服药后效果;对初患高血压病人予以高血压知识相关宣教,完善检查,了解身体器管功能情况。

2.1.2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紧张和恐惧,包括对手术的效果、安全及费用等多方面的顾虑,而病人情绪是影响血压波动的一个因素。护理应避免情绪波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要坚持服药,保持心情舒畅,鼓励家人多探视、关心,使病人积极配合。

2.1.3使用降压药的护理 高血压治疗方案请心内科医生会诊后制订,但执行治疗方案对病人血压的监测必不可少,护士应掌握血压变化情况,注意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使血压骤降和波动幅度过大,收缩压以控制在140~150mmHg,舒张压控制在60~70mmHg为宜,为医生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用药期间监测血压并记录,有异常报告医生。

2.1.4休息及睡眠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必要时术前晚予以安定5mg口服。

2.1.5术前准备 术前3天进行阴道冲洗,术前2天流质饮食,手术前一日晚、次日晨清洁灌肠。术晨病人未行床上活动前进行血压测量,如有服降压药,半小时后复测血压,有异常报告医生。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根据麻醉和手术方案决定术后卧位。麻醉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半卧位,降低腹部伤口的张力同时可使腹腔引流局限。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流血及阴道出血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并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注意观察神志变化,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随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按医嘱控制好血压,血压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易引起脑血管意外,血压过低,易引发脑梗死。根据术中失血情况给予输液、补充血容量并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输血以稳定血压,同时调整降压药物,防止因血压过低、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死。

2.2.3疼痛护理 疼痛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疼痛会使病人烦躁,加上很多人因术前紧张,未能充分睡眠,必然导致术后血压再次上升,所以高血压病人术后止痛很重要,如按压止痛泵效果不明显,应遵嘱用止痛针,如肌注杜冷丁针。

2.2.4术后便秘预防 因术前后病人禁饮食,术后卧床,活动减少,故常易出现便秘,而便秘会影响病人的血压,所以术后要及时处理与预防便秘。鼓励早期床上翻身,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指导病人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服用一些缓泻剂。本组病人无出现便秘症状,有利控制血压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2.3出院健康指导 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稳定。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配合治疗等事项。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身体,注意预防各种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保持会阴清洁,1月后门诊复查,发放高血压防治和妇科术后康复知识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册子,鼓励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3体会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过低、血流缓慢易引发脑梗死[1],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的平稳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手段。妇科疾病并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通过全面评估病人,了解其健康需求,重视健康教育,正确指导术后活动,预防术后便秘,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减轻心理压力,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地避免老年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

篇7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老年高血压的收缩压升高明显,舒张压一般不高,脉压差大。血压容易波动,受季节、气候、情绪影响。原发性多见,继发性较少,易发生性低血压[1]。

高血压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我们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合理控制血压,努力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本人多年来在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方面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1对血压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压治疗期间,每日应测量血压数次,以观察血压的日夜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夜间血压,防止夜间血压降得过低。

1.2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变化峰谷规律,测血压较合适,因老年患者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这即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也使夜班护士能对患者夜间血压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1.3因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性和餐后低血压,晨起活动和情绪激动易引起高血压,因此外出检查、治疗均应有护士陪同。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是脑出血的“预警”信号,护理人员应嘱患者立即卧床休息,并和医生及时取得联系,准备急救药物和器械,以便及时抢救患者。

2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生理研究提示,精神紧张可引起高血压。心理不平衡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而心血管疾病本身又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护理高血压病人,需要从病人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效果明显。病人应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3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方式的干预

3.1饮食 高血压病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查显示有58%患者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咸、过肥腻。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坚持低钠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5-6克[2],同时,高血压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故胆固醇每天限制在150mg以内;并注意限制总热量,防止体重超标,因为肥胖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3]。大量摄入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多的人和嗜盐的人易患高血压。合理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对高血压病人控制病情极其重要[4]。

3.2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成分会刺激血管、心脏,使心跳速度过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通过影响某些营养素如钙、脂肪代谢异常,加速高血压形成和进展。长期酗酒,也会加速脂肪、胆固醇在血管里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因此应严格控制烟、酒。

3.3适当运动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避免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强食欲,促进肠胃蠕动、改善睡眠。坚持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如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

总之,对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及护理,让患者了解更多的高血压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主动去改变生活方式,拥有健康心理,接受早期、正规的药物治疗,从而使其更好地享受人生。

参 考 文 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7.

[2]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2001,8(16):451.

篇8

关键词:妊娠合并高血压病;病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11-02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也叫妊高症, 一般从妊娠5个月以后比较常见,以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发生子痫,是产科的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严重威胁母婴的安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国外报道7%~12%。孕产妇死亡率7.7/10万。对母婴危害极大,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合并心肾疾病等,甚至导致母儿死亡。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先兆子痫,子痫),一般轻中度妊高症对患者的影响易控制,但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子痫,病情变化莫测,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1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病因分析

妊娠高血压病是产妇的一种常见的病例,而妊娠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妊娠高血压病发;

②天气变冷或者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高气压的时候,容易使人得妊娠高血压病;

③年龄因素也是导致妊娠高血压病发的主要原因,这主要集中在初产妇,特别是年龄在18岁-40岁左右。

④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等病史的孕妇;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者;

⑤体重超重和肥胖,中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kg/m2)中年男性21~24.5,中年女性21~25,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

⑥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

⑦家庭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孕妇之母或孕妇曾经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流行病学调查、双胞胎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20%~40%的血压变异是由遗传决定的,而现在推测这一比例可能更高。

2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临床诊断

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外,孕妇在未孕前或20周前,血压(即基础血压)不高,而至妊娠20周后血压开始升高≥140/90mmHg,可伴蛋白尿和(或)水肿,水肿最初可表现为体重的异常增加(隐性水肿),每周超过0.5kg。若体内积液过多,则导致临床可见的水肿,多由踝部开始,渐延至小退、大腿、外、腹部,按之凹陷。子痫前期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及呕吐等症状。子痫典型发作过程为先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颤动,数秒钟后发展为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迅速发生强烈抽动。在抽搐过程中易发生种种创伤。如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昏迷中呕吐可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妊娠高血压病,特别是子痫前期与子痫,往往可发生肾功能障碍、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等母儿并发症。

3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的护理

3.1 一般的护理:应该让病人卧床休息半卧位(因腹水),可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四肢被动操的运动,以防肢体血栓形成;同时保持病室安静,避光,避免噪音刺激,可以戴上深色墨镜,以减少光源刺激;同时要尽量减少外界对病人的打搅,以避免外界接触而导致病人感染;要随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压舌板,拉舌钳,10%的葡萄糖酸钙等。

3.2 饮食护理:妊娠合并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是非常关键的,宜予清淡可口、易消化、低盐、高营养的饮食,不能吃高脂、高糖等食品。在主要菜上面可以选择鱼、肉、蛋、奶,莲子,赤豆等。同时,可以根据病人的水肿、血压情况确定钠盐、蛋白及水的摄入量:食盐控制在3g/日,若浮肿明显者应无盐饮食,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劝之不吃腌制食品,如咸肉、火腿、咸蛋、榨菜、雪里蕻咸菜等,蛋白控制在2g/kg/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禽肉、鱼类等;调整脂肪摄入量,少吃动物性脂肪以植物性油脂代替;增加钙锌的摄入,如多吃海产品和奶制品。

3.3 心理护理:出现妊娠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一般都会出现恐惧、悲观的心理,甚至会导致精神崩溃,出现厌世、自杀的心理。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为护士应该对患者及时疏导,告之患者疾病与妊娠的关系,使其对我们的治疗有信心;并积极鼓励她家属给予她心理支持和疏导,取得患者的合作,以防精神紧张、恐惧、疲劳及不良刺激,这些不利因素易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使体内加压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而加重病情。

3.4 观察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认真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症状,如有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密切观察脑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变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眼花、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注意先兆流产的症状(如宫缩,见红及胎膜早破等),一旦有临产征象,做好及时终止妊娠的准备。同时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每天测尿蛋白(必要时每1-2小时测),同时测腹围,体重,了解腹水的增长情况和肾功能代偿情况。

3.5 监测护理

3.5.1 血糖监测:监测血糖与胎儿预后密切有关,要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用微量血糖仪监测空腹、餐前或餐后2h、睡前的血糖,并做好记录。根据血糖水平调节饮食或为医生提供调查胰岛素用量的依据。若孕妇出现头晕、饥饿、乏力、心悸、出汗、脉快等症状时为低血糖反应,应立即进食糖果、巧克力等食物或50%葡萄糖20~40ml。

3.5.2 体重监测:GDM患者超过妊娠期体重增加不超过9kg,在不同妊娠时间要求不同,妊娠前3个月体重增加不宜太快。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提倡孕中期及晚期孕妇体重每周增加以线性速度350~400g增长为宜。妊娠体重增长过快或减轻时应向医生咨询,切忌孕期减肥。

4 结束语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病例,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它常见在护理过程中就掉以轻心。面对这种重症病人,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能够及早及时地发现异常病情。护士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配合得当,才是这种病人转危为安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实用产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22-33

篇9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1―01

高血压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在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科学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就越来越高,再加上高血压绵延不愈,倘若控制不当,会对病人的生活品质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为有效控制高血压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人们热议的话题[1]。我院对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病人开展临床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8例高血压病人,病人入院之后先观察一周,病人的平均血压均高于正常的血压,完全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88例病人当中,男性病人53例,女性病人为31例,年龄最小的为56岁,年龄最大的为83岁,病龄为4至35年。

2 护理措施

2.1 对症护理 护理人员每天应当对病人的血压进行3次左右的检测,倘若测出病人血压偏高(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 >100mmHg),升降幅度超过40mmHg,就应当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 观察症状 一旦发现病人血压升高,并且伴有偏瘫、失语、气促、心悸、视力模糊、面色超红、呕吐、恶心以及剧烈头疼等任何情况,都应当及时通知医生,并且要及时准备好对应的抢救药物以及采取应急护理措施。此外,针对有肾、心、脑等并发症高血压病人应当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波动状况,并且要详细记录病人的出入液量;而针对高血压危急病人,护理人员应当密切检测病人神志、血压、呼吸以及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

2.3 用药护理 ①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护理人员应当仔细观察病人在用药之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要密切检测水电解质的平衡状况,是否出现高代谢障碍,病人是否出现耳毒性反应或者过敏性反应;此外,还应当检测病人的血常规,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并且尤其要注意病人是否有过其他的疾病史,从而注意选择合理的用药。②指导患者安全用药,指导病人用药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要向病人详细说明服务要的方法、时间以及剂量,并且要定期检查病人的用药情况,指导病人遵医嘱,谨慎服药,中西药不可以重复服用。高血压病症一般都需要采用联合用药,在用药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先让病人明确治疗的目的,之后再向病人解释药物的治疗效、用药时间以及特殊药品的注意与使用事项,针对可能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当仔细关系,并且要及时处理。

2.4 心理护理 血压的波动情况与病人的心情、情绪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心理护理应当是护理的着重点,要让病人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通常的情况,高血压病人自身的情绪波动幅度非常大,烦躁、抑郁、恐惧以及焦虑的情况非常多,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进程中应当时刻关注病人,注意观察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情与情绪的改变,并且要让病人明白情绪对于高血压的影响,从而有效消除病人的顾虑,让病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需要注意的是,病房环境也对病人的心情与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病房内应当保持清洁与安静,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才能够让病人保持舒畅的身心。

2.5 一般护理 ①休息:早期高血压病人应当注意适当进行休息。而血压交稿、工作压力大、伴有脏器损害或者症状明显的病人必须要注意进行充分的休息。在治疗以后血压得到控制、没有明显脏器功能损害的病人,除了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意外,还应当参加一些轻松的工作,要鼓励病人多参与运用,不能卧床过久。②饮食: 高血压病人应当适量摄入动物脂肪与钠盐,要避免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热量与食量都应当进行控制,尽量食用清淡、没有刺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③防止便秘,在必要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给予轻泻剂或者剂。

2.6 戒烟限酒 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2],人类抽一支烟心率大约每分钟会增加15次左右,而收缩压则会增加15mmHg左右,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与中枢神经,使得心率增加,小动脉进行收缩,从而使得血压升高;而饮酒对于人体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一些研究说饮酒对身体有损害,而有的研究则说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但是大量饮酒必然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身体动脉硬化,使得病人的高血压症状加剧。所以,高血压病人应当戒烟限酒。

2.7 出院监测 当病人出院以后,要嘱咐病人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与合理饮食,并且一定要按时按量的服用降压药,不可以随意停药、减量或者加量。此外,要嘱咐病人定期进行复查,倘若身体有不适的情况,应当及时去医院检查。

3 结果

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病人的积极配合,88例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均控制在140 mmHg,而舒张压均小于90mmHg。并且病人刚入院时焦虑、消极的情绪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4 讨论

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在高血压的诊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个体化护理,说明护理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尽管高血压难以彻底治愈,但相信通过医、护、患的共同努力,能够使高血压得到很好控制,从而预防或延缓高血压引发其他并发症,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翟丽芳.老年高血压患76例心理及生活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07):23-24

篇10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探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本是个可喜的消息,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致使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都不能够很好地安排好,再加上运动不足等等不良原因使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深深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推广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调节不良心理因素显得极为重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便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有专家表示,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对群众实施正确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同伴教育和聚焦模式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病人参与健康维护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使病人的健康行为明显增加,从而使血压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预防并发症,真正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报社2012年与2013年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作记录如下:2012年本报社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为450人,其中男349人,女101人,年龄31岁-86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病6人,男5人,女1人,年龄48岁-62岁,平均年龄55岁。2013年实施健康教育之后本报社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为452人,其中男351人,女101人,年龄32岁-87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病3人,男2人,女1人,年龄50岁-53岁,平均年龄51.5岁。

1.2诊断标准以上对本报社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进行体检所发现的高血压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3方法对本报社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以及未患高血压病的健康人群除了采用同伴教育、聚焦模式等方法之外还采用了一下具体方法:①从网上下载通俗易懂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保健和防治以及治疗的资料打印发放给报社工作人员。②由医务室的护士给工作人员演示血压测量,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测量仪测量血压的使用方法。③向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病病人介绍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以及应该服用哪些药物,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认识。④对有高血压病的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有研究表明,导致高血压发病的诱因主要还是强烈的紧张、恐惧、焦虑、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因此应指导高血压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与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学会自我调适。最后还要指导报社工作人员加强体育锻炼。

2结果

2013年实施健康教育之后与2012年相比报社里患高血压的工作人员明显降低,而且男士明显多于女士,可能是与其长期吸烟、饮酒的习惯有关。在对工作人员们进行长期的关于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宣传和教育以后,人们对于高血压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他们又带动了他们的家属,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此外,他们都学会了使用血压计,也加强了体育锻炼,总之这样的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化人们的情绪控制不好,易怒、易气、易急躁,另外生活饮食没有规律且不爱锻炼身体。因此,对于有高血压病的人来说除了要规范用药外,还需要均衡饮食、加强运动、保持情绪正常以及改良行为习惯。

事实上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高血压的不了解与不重视,很多高血压患者对待高血压的态度是听之任之或者直接逃避,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杞人忧天,过分的忧虑、紧张,这两种不合适的态度对高血压的治疗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有必要,这能够让他们正确的认识高血压的特性和本质,积极配合预防与治疗,有个正确对待高血压的心态,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

健康教育使病人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报社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病人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有所改善,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本研究也表明,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病人对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认知明显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点,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规范。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志友,李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习惯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2):95-9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R].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1-4.

[3]郡玉珍.对高血压个体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774-775.

篇11

[关键词] 时间护理; 高血压;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08-01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存在明显的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多发病,极大危害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时间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时间护理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时间护理理论也在不断的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利用时间护理理论对高血压病人在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生活方式,血压监测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保持血压呈现正常人昼夜变化规律,以阻止或延缓靶器官的损伤,也在日益受到重视。我院对570例高血压病人引入时间护理理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研究对象57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年龄40-65岁;对照组270例,其中男190例,女80例,年龄41-66岁。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血压,病情,治疗,用药,文化程度,体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波动给予服药时间调整,健康教育时间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服药方式时间及健康教育方式护理。两组用药类别相同,都随访检测血压一年,每日的血压监测时间都在6:00,14:00,18:00,22:00,记录血压情况作比较。

1.3 护理措施

1.3.1 实验组时间护理干预措施 (1)服药方式指导:实验组根据病人血压变化节律采用最佳给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6:00,15:00,22:00每日两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6:00,22:00每日一次服药:则给要时间为6:00.(2)心理护理:选择以19:00-21:00时间为佳。(3)健康教育: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饮食总摄入量;控制体重,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勿急躁,焦虑,恐惧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4)随访 加强出院后的生活指导方式督促,提高病人从医的依存性,教会病人自己监测血压,增加防范心脑血管病的能力。

1.3.2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1)服药方法:给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每日两次服药时间为8:00,16:00;每日一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8:00。(2)心里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病人入院后随时进行。

1.3.3临床血压观察指标实验期间有专人测量血压,两组患者血压测量时间均在6:00,14:00,18:00,22:00记录血压测量值并作比较,测量时固定部位,固定血压计。

1.3.4疗效判断 (1)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2)有效:血压有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小于10mmHg但以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大于40mm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指标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X平方监测

2 结果

两组病人降血压效果比较见表1

实验组显效142例,占47.33%,有效127例,占42.33%;对照组显效84例,占31.11%,有效72例,占26.77%。两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讨论

对高血压病人应用时间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的机理。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病人其研究目的在于依照血压昼夜波动的生物节律调整给药时间,给药剂量,提高病人的服药依存性和病人进行服药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4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0-12月份,我院确诊高血压住院患者20人,社区高血压患者3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人,女20人。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史最短2年,最长40年。50例高血压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心理干预前患者的心理状况

2.2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

2.3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差异

心理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心理状况差异,各项心理症状均有不同层次的减轻和消失。见表3

3 讨论

3.1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应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实施心理护理。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2]。

3.1.1恐惧型护理 恐惧型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与病人交谈,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使身心得到全面的照顾及医治。

3.1.2忧郁型护理 忧郁型的病人,护士应给与患者充分的理解,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疏导,鼓励说出内心的痛苦与烦恼、顾虑[3]。

3.1.3急躁型护理 此类病人情绪容易激动,常无故发脾气,多见于中年患者。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急躁情绪是诱发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4]。

3.1.4焦虑型护理 此类病人对高血压知识有粗浅的认识,对环境不熟悉及与亲人分离,对血压增高缺乏承受能力,担心高血压会引起中风等并发症,表现为心神不宁、头痛、失眠、乏力[5]。对此护士应多关心患者,使患者缩短与医护人员的心理距离,建立信任感,鼓励患者接受现实。

3.1.5乐观型护理 乐观型的病人,护士应向他们介绍高血压病研究的最新发展,特别是病因治疗、保健、新药等,根据病人的性格,介绍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宜以及遇到紧张情况如何处理等知识。

3.1.6麻痹型护理 麻痹型的病人,护士应耐心的介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说明坚持长期正规服药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定期检测血压,由浅入深的让病人接受,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王瑞芳,白建乐.高血压[M].河北:科技出版社,2004:23-30..

[2] 宋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M].长沙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48.

[3] 计惠民.心理护理临床问答[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5-29.

篇13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来二六七职工医院进行护理的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临床高血压患者300例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心理护理的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的降压效果和稳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护患冲突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除了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结合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对改善护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高血压 心理护理 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56-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有统计表明,有近四成人被查出血压高,而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轻患者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上升的趋势远远高于老年人。随着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作用、地位日益显现,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优选护理对策的前提”的观点,已初步成为临床护士的共识。

1 资料与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二六七职工医院进行护理的符合WHO/ISH关于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3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00例进行研究。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对二六七职工医院符合WHO/ISH关于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300例进行护理,其中男161例,女139例,年龄30-81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6例,初中90例,高中101例,大学93例。家庭经济状况:贫困19例,一般75例,中等176例,富裕30例。对心理治疗无任何了解的患者50例,仅有一般了解的163例,基本了解的50例,对相关概念比较清楚的37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研究方法。按随机分层的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51例,对照组149例。

1.2.2 治疗方法。

1.2.2.1 治疗组治疗方法。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同时给予病人采取密切的心理护理措施。①药物治疗方法:高血压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次研究服用药物均为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其他扩血管剂等。可以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采用单剂或联合应用,降压治疗的效益非常明显,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事件及致残率,现今降压药物以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降到正常。服药期间知道患者科学用药,并戒烟戒酒,采用低盐饮食等措施。②心理护理措施包括:认知干预治疗、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治疗。

1.2.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其药物治疗方法和治疗组相同,在治疗期间只是按时科学用药和进行必要的临床护理,而不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专门的心理护理。

1.2.3 观察测量方法。每组病人均在休息后测量血压,由统一的医护人员、在统一时间、统一测量3次,时间为8∶00、16∶30、24∶30,然后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测量结果。

1.2.4 统计学方法。本组资料以α为0.05水平为检验水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对于患者的血压稳定值则采用标准差的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1。

2.2 两组高血压患者护患关系情况统计见表2。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对比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对照组171.65±18.3895.89±7.85149.95±10.6392.35±5.10

治疗组172.16±17.8596.32±7.96136.35±8.6580.22±3.65

P值>0.05>0.05<0.05<0.05

表2 两组高血压患者护患关系情况统计

肢体冲突(例次)语言冲突(例次)患者满意(例次)

对照组(149例)10262

治疗组(151例)0116

3 讨论

由以上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试验组的降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血压稳定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试验组护患产生的冲突时间仅为一例,几乎为零,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6例,对治疗结果满意的患者试验组为16例而对照组仅为2例。由此提示我们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外,同时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能取得更好的降压和稳压效果,能明显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导致高血压病的机制主要为各种劣性刺激因素持续作用于机体,通过兴奋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下丘脑的电活动增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血压升高。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单纯的药物降压治疗而不注重心理调节,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应同时给予以积极的心理治疗。本组通过认知干预治疗、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治疗等综合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护理结果。

参考文献

篇14

【摘要】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是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对高血压病人要加强早期诊断,加强规范化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和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用药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文章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简要梳理,并进行效果评价。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控制

高血压是一个群体现象,抑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因此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病病人66例,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龄51岁~82岁。社区家庭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人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42岁~76岁。126例病人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经调查评价病人的高血压知识情况,其中只有46%的病人了解高血压的保健知识。

2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内容

2.1 正确服药: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按时用药。由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方才表现出症状,容易导致患者不遵医嘱服药。因此,要向患者或家属强调高血压病坚持长期终身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必须遵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加、减量或停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应轻躺慢起,动作要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2.2 合理饮食:国际公认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因此合理饮食尤为重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糖、富含纤维素等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摄盐量应在5g以下;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钾和钙;咖啡和浓茶亦应尽量避免饮用;肥胖者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食多餐等。

2.3 适当运动:运动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非药物疗法之一,适当的体力活动不但可以控制超重、增强体质。还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降低血压。当血压通过治疗稳定在理想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时,除了保证足够的休息外,还要注意运动。有氧运动有增强人体内氧的吸入、输送和利用的耐久性作用,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打太极拳,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170-年龄的70%以下为运动指标,一般来说每周运动3次~5次,每次运动时间在20~60分钟。

2.4 戒烟限酒:吸烟能引起微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饮酒过多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戒烟比较难,首先让患者认识烟的危害,并为他们创造戒烟环境,采取逐渐减量的方法或用一些代替品替代吸烟。用精神分散法缓解注意力,周围的人要鼓励和监督。

2.5 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建议其备有电子血压计,方便院外自我护理和保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测量血压应舒适,情绪稳定,血压计袖带松紧适宜。测量前有下列活动:吸烟、运动、情绪变化等,应休息20~30分钟后再测量。: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卧位平腋中线。应在固定条件下测量,尽量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使测量结果相对准确。

3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式

3.1 寓教于日常工作中:认真做好各项治疗护理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随时针对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指导。可以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如在陪病人做检查的途中、在巡视病房时、晨晚间护理时、在护理查房等时间,适时将有关的知识教给病人。

3.2 寓教育宣传材料:通过宣传画、宣传板、黑板报、图片、录像、发放宣传材料、公休座谈会组织讨论、医护人员定期健康教育讲课等形式,丰富健康教育内容,使病人易于接受。主管护士也可以以病人亲友的身份,在拉家常中融入教育内容,以病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达到教育病人、使病人掌握治病防病常识,提高自身保健意识的目的。

3.3 寓教于社区服务中:入院时留下病人及联系人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出院时给出详细的书面指导。出院后随时电话指导,定期随访,鼓励随诊。建立"生命网"、发放科室及主治医生联系卡,提供宣传资料、定期组织患者来院参加相关护理讲座、提供健康咨询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也增加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赢得了更广泛的患者群,扩大了医院和科室的知名度。

3.4 效果评价

对126例高血压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再次评价病人对高血压健康知识了解的情况,82%的病人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基本了解,76%的病人纠正了自己的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用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4 讨论

高血压病的病因很多,遗传、饮食、精神应激、体重、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皆可以是高血压病的病因,现已证实高血压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高血压病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复杂性、预后差、直接影响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如何开展体现高水平的保健服务,使患者能够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调整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减少伤残程度,延长生命,实施自我管理疾病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2.

[2]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