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

篇1

关键词:云计算;多媒体;教学平台

基金项目:项目标示(2015年浙江传媒学院校级课题,ZC15XJ053)

G434

在病毒猖獗的互联网时代,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越显重要。而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专业人员欠缺的学校特别突出。云计算能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云计算的出现,为学校的实验室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当前云计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云计算作为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热点,其投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是存在巨大优势的,也是未来教学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云计算架构与传统架构的优势对比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虚拟机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这一特点决定了云计算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云计算能把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机的资源池,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计算服务。

与传统架构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相比,云计算架构模式下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有更突出的优势:

1.降低运维成本

教学资料以及常用教学软件都存储在“云”端,用户只需要通过客户端登陆云服务平台即可使用这些资源。不需要使用本地资源,只消耗云上服务器的资源,对于多媒体教室客户端的硬件要求很低,只需要一网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员也能轻松管理云上资源。

2.硬件使用率高

资源的消耗集中在云端的服务器集群,对服务器的硬件使用率高,云计算的自动调度策略以将资源占用在集中的服务器上,对未使用的服务器下电,减少能源消耗。

3.资源共享

云计算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可以明显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避免重复建设,更好的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4.安全可控

各种专业的团队管理教育资源集中存储在云服务器上,采用专业安全防控措施冗余存储、容灾机制等服务器技术。在云服务器后端存在统一的入口,在入口服务器采用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可以避免木马、病毒等入侵造成数据丢失、破坏。

二、云计算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相关技术分析

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可分为三类: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平台作为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软件作为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各种计算及存储资源的关键技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单个CPU模拟成多个CPU,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互相运行而互不影响。虚拟化技术分为两类,即Type-I型和Type-II型,架构分别如图2-1。

当前主流的服务器虚拟化产品有4个:Microsoft的Hyper-V、Citrix的XenServer、VMWare的ESX以及开源Linux的KVM。它均需要硬件的支持,以发挥软件分配硬件的资源特性。

2. Cloud OS开源软件OpenStack

OpenStack是一个旨在为公有云及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的开源项目。从2012年推出到如今2016年,OpenStack已经吸引了超过190家公司和超过15000名开发者,已经14个版本,当前最新版本代号为Newton。

Openstack是一个松耦合的架构,由一系列离散的服务组成。主要服务如表2-2:

3.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环境系统架构

本文中,在模型环境搭建研究中,采用KVM作为Hypervisor,使用Ubuntu14.04作为宿主机操作系统。云OS采用了主流的开源openstack,作为资源管理和调度系统。对于多节点的OpenStack部署,一个个节点的部署显然耗时耗力,所以选用openstack开源社区的Fuel安装部署工具进行自动化宿主系统的安装和openstack的部署与配置。整个多媒体平台的云计算逻辑架构如图2-3:

三、云计算在多媒体教学平台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面临的问题

(1)网络速度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对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访问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因此对带宽以及操作响应速度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同步在线观看视频,网络速度过低导致卡顿,则用户体验非常差。因此整个网络布局需要更高要求的考虑和规划,网络设备和网络通道载体需要重新建设。

(2)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切换到云计算平台。

在采用云计算架构系统后,原有传统架构上的业务资源数据如何平滑的迁移到新的云计算系统。这是当前影响多媒体教学平台迁往云计算架构系统的障碍之一。

篇2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IDC系统;应用;实现

前言

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实际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各种新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企业各管理部门整合数据资源过程中不可趋势的环节。当前阶段,云计算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不但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IDC系统在运行的模式是一种是融合了集中式收集和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等多项功能单位的综合管理系统,其在同云计算技术融合之后,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的应用价值。因此,依托云计算技术的IDC系统在应用于实践后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1云计算技术的概述

云计算是一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供便捷、可靠网络访问的全新模式,它根据使用量来进行付费,能够快速对计算机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将资源快速的提供给用户,实现了各种网络资源的智能化服务,而且,还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云数据管理系统的运作是借助先进云计算技术的有力支撑才得以实现的,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网络数据遵从管理系统的统一调配,实现了网络数据的储存、检索、调用[1]。云计算技术在时下的应用,为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产业创造了全新的发展环境,铸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可谓是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践经验表明,云计算技术在数据的部署和任务的调度上都具有比较强的节能效果,基于此开发出的绿色云数据动态聚集法能够与IDC系统进行良好的融合,且取得了不俗的应用反馈。

2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2.1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应用

所谓的IDC系统又称为互联网数据中心系统,其可视为一种全新的产业运作模式。从技术框架的角度看来,IDC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现有物理机房体系实现资源分配的综合性数据化管理系统。在通信产业平台的建设方面,IDC系统一个主流的发展趋势是整合以Hadoop为开源的云计算技术。IDC系统在同云计算技术结合后能够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通过网络数据虚拟化技术加以辅助,从而有效的强化IDC系统的分布式存储能力。如今,我国IDC业务在各领域铺展开来,适用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其不但能够对互联网终端数据使用效果形成有力保障,而且能够有效的避免IDC系统在以往应用中出现的数据平台“崩溃”现象。可以说,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2.2云计算技术和IDC系统的构建

云计算技术和IDC系统的有机结合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两者自身的优势,取得做好的效益。依托云计算技术的IDC系统能够将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应用软件等资源以标准化的形式服务于客户,具体可分为管理层、物理层、虚拟层、业务层这四种构架形式。在构架的物理层上包含有存储设备、宽带网络设备以及实体服务器等内容,这些可充分的给运营商IDC准备好物理资源,而虚拟层则是主要进行物理层设备的虚拟化,使其成为一个总的基础设施资源,这样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并能够实现管理好资源的分配;而在管理层上则是主要发挥管理的调控作用,实现对IDC业务的支持,做好计费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动态部署等工作。

2.3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IDC系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商业运作模式,其维持正常运作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总的看来,云计算技术可以对原始网络数据信息进行定位处理,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数据迁移的准备。此外,云计算技术还能够对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进行高效的智能化评估,这将会对数据的信息查询和调配处理做好充足的准备。其中,进行云数据管理的查询技术应用时,也需要用到云计算技术的数据控制环节。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进行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服务或整合时,涉及资源对象的规模非常大,而且所用服务器的数量也非常多。在不同环境和地点运行IDC系统,运行中的服务器难以实现服务器设备的有效地管理。面对当下数据资源的内容不断扩容,整个IDC系统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时候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作用的应用价值就变得尤为显著[2]。

3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实现

对IDC系统有效的实现商业运作和商业服务的研究,能够了解和明确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应用。就当前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实际的应用情况而言,最具实用性和扩展性是云数据的查询技术,其能够在异构环境中实现有效的运行,通过丰富而灵活的用户接口,做到对不同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全方位满足。现有环境下,IDC系统的运作模式存在一些的特殊性,即便拥有云计算技术的有效支撑,仍需要积极的适应当下发展趋势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以便更好的实现商业化,不断实现运行模式的创新,积极的去寻找有利于巩固现有运行模式的渠道和方法。从IDC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看来,它是我国实现高科技技术做支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缩影,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对相关技术内核的调试工作,以便更好的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与企业发展进行融合.IDC系统在同云计算系统融合后能够达到强强联合的现实效果,从而极大的促进了IDC系统的发展[3]。

4结束语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下固有的科学技术中拥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这些为云计算技术在网络通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平台。随着我国的网络规模在不断扩大,急需一种崭新的高水平运行管理模式来承载主机托管、资源调配、故障排除等工作,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DC系统能够较好的满足当下的需求,呈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彤林,宗华.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研究[J].通讯世界,2016(7):76-76.

[2]孔莹.浅析云计算技术在IDC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5(2):30-30.

篇3

1 云计算技术的定义

云计算技术当前互联网技术之一,其定义在互联网技术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但是通过目前各个产业中存在的各类云技术使用范畴进行有序的统一,不难得到云技术的模糊定义,云计算技术是以资源虚拟化为基础网络载体,以提供基础框架、平台、应用等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分布式资源,按照服务等级协议向使用户收费的资源平台服务模式。云计算技术作为一项互联网资源平台化分享的技术,它更多的是将电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进行虚拟化的信息平台建立,并且以用户的需求实现不同资源信息的提供,当前形势下,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很多成熟的技术,例如网格计算、海量存储、Web服务、浏览器和虚拟技术等等。

2 云计算对于国企未来发展的影响

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各行业主要流行的网络技术之一,已经被现代的许多工业生产管理活动所应用,我国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构成,更多时候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先进水平,代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其他私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没有的优势,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外来企业、混合型企业的参入、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我国国企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局势。新的形势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工作生产工作的效率,成为我国国企提高本身综合竞争力新的工作重点。根据现代化管理经营理念的战略发展指导思想,不难得到要实现我国国企生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首要的就是进行传统旧有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的改良,在我国旧有的传统管理生产工作中,生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多是以语音纸质的形式进行传递,新形势下伴随着竞争机制的加剧,原有的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尤其是信息搜集和汇集速度的不及时,极大程度上给我国国企相关生产管理政策的制定造成了一定的延迟,从竞争的源头,我国大多数国企的经济活动的开展已经落后于广大的私营或者外来企业,因而改变信息传递模式成为当前国企生产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一大重点。

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适用性强、信息传递速度快的新式网络技术闷雷,其对于企业信息传递和企业经济策划制定有着极大的帮助。云计算技术通过服务器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平台,对于企业本身的各种生产销售业务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出对企业现阶段或者将来阶段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对企业往昔的生产活动信息进行有序科学的列表式对比,从而以远超传统数据信息整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向广大的国企管理人员提供清晰完整科学的企业市场数据信息支持,为国企下一步的生产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与此之外,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主流的企业应用型互联网技术,其更大的效能在于信息的综合平台化。企业通过自己私营的云服务器或者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通过在虚拟的平台上建立企业本身的生产管理制度表,从而以互联网技术独有的动态感官功能,实现对企业各个不同阶段数据的记录比较,进而保证对企业的二十四小时不间歇监察监督工作,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企业本身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云计算网络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便是其部署迅速,对于未来企业各项目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弹性扩展能力。云计算的规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服务器的节点可以伴随着国企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从而扩多,并且及时的将新的企业生产节点或者部门节点拉入到国企整体的规划管理活动当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国企在进行前瞻性战略核心观念方面的工作效率,更节省了不少的工作时间。而且云计算技术本身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高可用性能够更快的相应市场信息的发展变化,从而实现高度虚拟化资源统一组织、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平台,统一提供服务,在引导企业更低消耗的同时,提高国企的利润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经营,形成国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

3 云计算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云计算技术相比较发达国家,其发展的速度和发展开始时间均较落后。Google作为我国第一个运行Goolge云计划的厂商,在我国大范围各大高校合作建立云服务器联络站,从而建造起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网络。而IBM\HP等大型公司紧随其后,2008年我国无锡市政府率先与IBM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云计算项目合作,这标志着我国国企第一个应用云计算系统的特例出现,随后伴随后我国南京政府开始建设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并且与广大服务器厂商合作,实施布局全国范围的云计算推广方案。与此同时北京、山东、广东等省市也开始加快了对云计算技术的相关服务的建设和云营,通过云计算搭建了政府办公信息平台,逐步完成了对电子政务、公共医疗、数字化城市等方面的应用部署,而此段时间我国多数国企业在政府的引领下开始大范围的引用云计算数据信息技术,纵观我国国企当前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不难发现我国多数国企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相比较国外先进大型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国内经济市场中参与元素的多元化,国企所占的市场地位已经从原来一家独大的局势变成了多强竞争的局面,新的形势下广大国企管理者要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从而着眼于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采用新的云计算网络技术来提高国企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管理策略的制定实施,从而根本上提高国企的综合竞争力,在新的条件下不断的开发新技术,吸收新的人才理论,提高企业本身的品牌文化内涵,实现国企的可持续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志水.云计算的现在和未来[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1).

篇4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213-02

自2009年9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云计算与图书馆”专题研讨会,云计算越来越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对云计算对图书馆的影响、云计算与数字图书馆存储问题、云计算与未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云计算在图书馆中面临的障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图书馆界来说,研究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主要有两种,一种侧重研究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云可能使图书馆扩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另一种侧重研究云计算作为一种商业服务模式降低图书馆运营成本。云计算作为技术也好,作为一种服务模式也好,只是一个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国内外图书馆云计算技术应用现状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技术一问世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中心,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沿也是其必然趋势。图书馆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库服务商、网络服务商等也纷纷开始了云计算应用的研究及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以云计算、云服务为代表的网络服务时代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滚滚而来。

当大多数图书馆人谨慎的探讨如何将云服务应用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之时,已有图书馆界先行者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其中,国外较有代表性的图书馆界云服务应用先例主要要有OCLC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与DuraSpace公司共同启动的DuraCloud项目[1];一些世界著名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采用“云服务”来削减其IT技术部门投入并且增加工作效率。如哥伦比亚区公共图书馆、俄亥俄图书馆联盟正在使用Amazon公司的云计算、云存储服务来托管他们的网站和部分数字公共资源。美国科罗拉多州甘尼森的东部州立大学把两个Microsoft Access的数据库丛编流通,以及政府出版物管理移到了Google的云服务上[2]。

在国内,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三期项目建设,也提出了CALIS数字图书馆云战略:即设计和开发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构建多级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中心,为高校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同时为图书馆提供本地化的数字图书馆云计算解决方案[3]。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密切相关的数据库厂商也纷纷拓展云服务应用,超星公司推出的区域云图书馆解决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目前在国内已建成区域云图书馆60多个,联入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有600多家[4]。书生公司的云技术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立的移动图书馆已经投入使用,并有数十所高校图书馆展开实测[5]。

二、高校图书馆与云计算技术的契合点

众所周知,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前提是网络和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较高的数字资源拥有率为云计算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同时,高校图书馆信息需求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相比有所不同,寒暑假和毕业论文写作高峰期信息需求量差别很大。数字图书馆用户突然增多、访问量突然加大时很容易给存储服务器带来压力,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云计算超强的可扩展性契合了高校图书馆阶段性利用激增的需要。

另外,高校图书馆用户群特征比较明显,多为“80后”、“90后”读者,移动设备是他们常用的信息工具,移动交流和移动学习是他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成为大势所趋,但由于网络、技术、移动阅读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国内开展移动服务的十几家图书馆只有几家运行较好,而且很多服务都需要有高端手机设备的支持。云计算技术实现了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向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真正意义上的转变[6],不仅对使用者用户端的硬件设备要求较低,而且可以定制软件,使用方便,对推动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及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应用云计算需进行的前期准备

云计算的实质就是IT硬件和软件能够成为如供水供电一样的基础设施,用户无需一次购置大量IT设备,配备维护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按需付费地从提供云计算的专业公司获取计算能力、软件运行、数据存储等服务。因此图书馆界有些学者认为,图书馆利用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存储、计算、软件服务等服务,其形式上是图书馆的另一项服务外包。

高校图书馆在考虑信息资源存储、计算能力、软件服务等服务是否实施外包时,首先应根据自身特点、规模、层次确定图书馆核心业务。因为不管哪个行业,确定业务是否外包都应考虑该业务是否是组织的核心业务,组织的核心业务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是不宜外包的。高校图书馆应确保在不使其丧失核心知识、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等最终导致图书馆失去教育功能、文献保存功能和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基本职能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云计算技术可能在图书馆中应用的领域,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等技术,使图书馆摆脱IT的束缚,让图书馆人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7]。

与此同时,要提前做好图书馆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图书馆一旦接受云计算技术,就会面临怎样整合图书馆原有硬件软件资源,采用何种模式更为经济有效的问题。云计算技术把需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转化成了经营成本,云计算服务商的计价方式、数字资源利用率、读者习惯等都会影响云计算服务成本。因此,做好数据库访问量、下载量、工作人员工作量等的统计,可为计算云服务成本提供依据,有利于图书馆根据自身特点、需要及组织目标确定相应的云计算应用策略。

虽然目前主流IT界认为云计算模型具有处理规模化、管理集中化、功能开放化、存储海量化和客户端轻量化等优点 [8],但云计算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在应用云服务时还会面临可替代性、标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不同云服务平台之间的互操作等各种技术与管理的问题,图书馆人对云计算技术应用的质疑也从未停止。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有一个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也需有一个熟悉到接受的过程;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进步趋势不可逆转,唯有适应发展趋势,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正如范并思在《云计算与图书馆:为云计算研究辩护》一文中所说“看不到这种变化的前景,我们可能失去重要的机会”[9]。

参考文献:

[1] 陶新权,孙青,王亚,栾毅,于捷.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55-58.

[2] 张凌超.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0,(21):39-42.

[3] 王文清,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13-18.

[4] 史超.超星学习中心报告[C].“图书馆信息化学习与服务”研讨会暨“超星学习中心”报告会,2011-06-09.

[5] 引领图书馆服务新潮流书生移动图书馆上线周年纪[EB/OL].http:///?p=602,2011-08-06.

[6] 施海燕.云计算和移动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09,(9):10-12.

[7] 邓仲华,钱剑红,陆颖隽.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云计算研究的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2):10-17.

篇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及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用了目前主流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一些大的企业开发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私有云或混合云作为一种共享服务架构为其业务处理提供支持。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一系列敏感和机密数据,所以云技术的采用需要对数据和应用安全要求严格。本文通过定量研究现有文献和专业实践,致力于发掘云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潜力,给出了关于会计信息系统中云技术SWOT分析。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云计算;SWOT分析;共享服务

一、绪论

目前,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深远及变革性的影响。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用了目前主流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一些大的企业甚至开发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私有云或混合云作为一种共享服务架构为其业务处理提供支持。共享的服务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处理具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商业的发展是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同步。就技术和云服务而言,新的尝试引领了商业模型形式,这种模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商务运营策略,包括企业商务运行方法,硬件软件的定义,通信基础信息的建立,管理风险和管理成本等。

SaaS(Software-as-a-Service),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PaaS(Platform-as-a-Serviceand Business),BPaaS (Process-as-a-Service)都是现今广泛使用的新的云服务商业模式。同时,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方面的应用也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云计算已经成为热门的科技检索词汇。考虑到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架构,云技术在外部和内部组织两方面影响着会计信息系统。考虑到云技术对现今商务处理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关注怎么样将这些技术运用于会计信息信息系统,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和持久性。同时,我们将致力于研究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了SWOT分析。

二、文献综述

在史海燕,等的研究中,对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进行分析,研究云计算的各种应用形式,并指出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推进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易用性、安全性、低成本、可靠和共享协作性。云计算服务通常涉及以下内容: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物理存储空间,处理能力,虚拟CPU和数据库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 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PaaS(Platform-as-a-Service)意思是平台即服务。PaaS是托管在服务供应商基础设施之上的有关开发、测试和部署的一系列软件或产品开发工具。通过使用基于Internet的供应商平台,软件开发者可以创建各种应用。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

在云会计学院的基准研究报告中指出,财务会计管理是目前云解决方案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在准备采用SaaS 方案的管理者,74%管理者的目标是财务会计软件管理方案。

采用SaaS 软件解决方案的主要益处有三个:简化软件管理、降低资本和运营成本、易于实现。

采用SaaS 软件解决方案的主要关注点是:安全问题、与其它应用的集成问题、总成本的投入以及应用程序的性能。

集成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好处是:减少重复数据的输入,生成实时报告进而改进管理决策。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云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进行讨论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因素、风险与安全因素、财务会计因素、企业战略因素。

我们制订了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SWOT分析),来分析云计算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采样包括了商业领域云计算技术最新的文献和研究。

四、结果讨论

本研究结果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将讨论用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其次,给出了使用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影响的SWOT分析。

1.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1)技术因素

①在实施交付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资源规划(erp)中使用SaaS 解决方案效果最为显著。云服务提供商使用SaaS 模式,在企业共享服务体系结构内提供ERP服务。在SaaS模式下,企业租用一个ERP方案,大多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交易和报告都会托管在云体系结构中。比如:SAP, Netsuite, Oracle ERP Cloud Services,Microsoft Dynamics ERP cloud-based等。

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PaaS 模式来开发有关于财务流程,会计,市场和人力资源等通用模块和应用(例如SAP HANA 云平台)。如果在会计信息系统中,SaaS只提供标准的ERP解决方案,那么通过使用开发平台工具,PaaS将能够拓展制定这些解决方案。

③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IaaS 模式,可以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备份解决方案。IaaS模式提供了较大的存储能力和金融信息的数据处理能力。

总之,云技术能够创建一个集成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同公司企业在一个云端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相同的ERP,这也使企业间的电子数据交换更简单快捷。

(2)风险与安全因素

在多数研究中,风险与安全是云技术的最关键问题。尽管一些研究者认为迁移到云在安全层面是一种改善,但许多许多风险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云服务提供商都会采用有力的安全解决方案,以应对企业转向云服务时带来的安全问题。

在云服务中影响会计信息系统风险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①财务会计数据丢失。会计信息系统中处理和存放的数据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总账,工资数据库,销售数据库等)。它们是企业所有报告和分析的基础。将数据和信息存储在外部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SaaS或者IaaS)中,无疑将增加数据泄露丢失的风险。因为,企业只拥有数据,而基础设施由云服务商管理,致使企业无法控制和验证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②隐私权。当企业采用云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时,隐私权是普遍关心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敏感数据和机密信息(如员工数据,客户数据和财务数据等),这些都涉及到隐私权问题。

③法律和监管问题。

④知识产权盗窃。

为了提高使用云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补丁管理。拥有一个集中的整体的架构,能够对应用程序或基础设施进行高效及时的补丁管理。

②灾难恢复和备份程序。云服务提供商应该拥有先进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

③持久的监督和安全管理。云服务提供商应设置专门处理的部门或团队,确保基础设施安全。

对于云安全,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信息系统审计的保障服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采用了云技术的企业将被强制要求对云基础设施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服务。在这种情形下云技术的持续审计将尤为重要。

(3)财务会计因素

采用云技术涉及的消耗,在云决策制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中采用云技术,将会大大减少企业在维护和管理基础设施时软件和硬件的投入成本。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投资实现云技术,拥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为云服务采用按需付费和按租用时间付费,所以在企业中采用云服务,将降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ERP 等)的资金投入,降低现金流需求。这也是采用云服务带来的积极的财务影响。

(4)企业战略因素

在企业中采用云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战略也会有直接影响。这些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商务经营方式。对于大多数使用云或汇合云技术的大企业,将在共享服务架构下组织业务。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另一个影响是在企业的每一个业务战略中使用和开发外包服务。从长远来看,这些突显了云模式在业务战略中的作用。2.云计算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的SWOT分析

五、结论

随着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相关技术作为其商业活动提供基础设施支持。迁移到这些技术同样对会计信息系统有重大影响。通过相关研究,我们致力于找出使用云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

很多的文献和研究强调了在业务开发中使用云技术的积极作用。这些技术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扩展能力,机动能力并降低了维护成本。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一系列敏感和机密数据,所以云技术的采用需要对数据和应用安全做严格的分析。因此,着重强调了云技术信息系统审计服务的重要性。由于成本低,搞扩展性和互联网的持久连接等因素,云技术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和大公司将被更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史海燕,锅艳玲.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2(12) .

[2]Cloud Accounting Institute, 2013. Cloud Solutions BestPractices: 2013 Benchmark Study, retrieved from: amllp.com/documents/WhitePaper_BenchmarkStudy_2013.pdf.

[3]吴卫华.“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05).

[4]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04).

[5]ISACA, 2012c.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for 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Vision Series White Paper.

[6]邓仲华,朱秀芹. 云计算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初探[J]. 图书与情报,2010(04).

[7]林小勇. 云服务下信息用户隐私权保护[J]. 图书馆学研究,2010(13).

[8]周昕.“云计算”时代的法律意义及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对策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9]KPMG, 2010. Cloud Computing - A Compelling BusinessMode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Update – April 2010.

篇6

关键词:桌面云;虚拟化;服务器;协议;中间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15-03

过去的几年里,说起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云计算技术应该是首当其冲、不可不提的。“云计算”为人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当然也包括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正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定是教育与云计算的相结合。现代高等教育无论是高校的教学还是科研工作,计算机机房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基地。云实验室也就是”云”机房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是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1 “云”机房技术基础

1.1 云计算技术

“云”机房系统的构建首先有赖于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系统、虚拟化、Web2.0、面向服务的计算和效用计算这五种技术在云计算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型机计算系统,集群计算和网格计算是云计算技术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作为一种服务模式,根据交付内容的不同,目前云计算包括三个层次的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这三种服务类型相互关联,从底部到顶部,构成了云计算技术的整体组织结构,同时也将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了从底部到顶部的层次划分。

1.2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将计算机的物理资源(如硬件、运行环境、存储以及网络等)进行抽象化后呈现给用户,从而实现底层硬件和上层软件的分离的方法。它可以将单个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资源,也可以将多个分散资源整合为一个虚拟资源,它可以用于在操作系统中隔离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也可以创建多个虚拟环境,如本文研究的“云”机房中的服务器端模拟多个操作系统界面。

虚拟化技术拥有庞大的技术和概念体系,根据其仿真的服务和实体,可以将虚拟化技术分为执行环境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也就是说,利用虚拟化技术不仅可以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的抽象环境,也可以用于存储、网络以及客户端/服务器交互的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在应用上,比较典型的有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

1.3 “云”机房的理论研究

1)“云”机房的虚拟化架构组成

“云”机房的虚拟化架构可以说是桌面虚拟化架构(VDI)的局部应用。VDI架构的原则是“集中计算,分布显示”。通常,VDI方案的基本架构可以分为三层。顶层是用户访问层,用户通过支持VDI访问协议的终端设备进入VDI。中间层是虚拟架构服务层,用户访问层通过特定的显示协议和中间层实现通信,从而获得安全、规范、高可用的桌面环境。最底层是存储服务层,虚拟架构服务通过调用存储协议来访问在该层中存储的用户数据、属性、镜像等。

具体地说,一个“云”机房的虚拟化架构应该主要包含终端客户端、管理服务器和虚拟桌面服务器。

2)“云”机房的虚拟化显示协议

桌面虚拟化显示协议连接着终端客户端和服务器中的虚拟桌面,负责将终端客户端输入的信息经过打包、压缩、加密后传输给虚拟桌面服务器中对应的虚拟机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的结果再进行打包、压缩、加密传输到终端客户端并解析显示给用户。因而,桌面虚拟化显示协议的效率是用户体验的关键,也是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

当前主流的桌面虚拟化显示协议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RDP协议,第二种是ICA协议,第三种是PCoIP协议,第四种是SPICE协议。

2 “云”机房平台架构设计

2.1 桌面云平台架构总体设计

桌面云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如下图1所示。整个桌面云平台架构分为三部分,终端客户端(云终端)、管理中间件(Broker)和虚拟桌面服务器端(Host)。每个部分具w包含的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在整个桌面云平台中,终端和服务器端通过管理中间件实现连接。具体来看,是终端的Broker客户端模块Broker Agent对管理中间件中的终端接口进行访问从而实现终端和管理中间件的通讯,然后获取到终端的显示桌面,接着通过Spice协议实现自身SPICE客户端到虚拟桌面服务器中的SPICE服务端的通讯,同时由虚拟桌面服务器中的服务器客户端Host Agent来实现服务器端虚拟机及各种资源的管理,其管理接口Host Agent接口由管理中间件提供。

2.2 云桌面平台服务器

将桌面“云端”化的前提条件是将服务器资源虚拟化。虚拟环境管理套件、虚拟化管理接口、QEMU-KVM平台、SPICE显示协议,是虚拟化服务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1)QEMU-KVM虚拟化平台

作为一款纯软件的虚拟化模拟器,QEMU在Linux平台上被广泛使用,其开源性为研究提供可能。它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虚拟化出各种常见的硬件架构,且模拟效率较高,再通过非开源的KQEMU软件的加速,可使整个虚拟环境的运行速度与实体机相媲美。同时为了突破QEMU的I/O系统瓶颈又引入了Virtio,于是其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2)桌面显示协议SPICE

SPICE是一种体验度较高的远程桌面显示协议,在整个桌面虚拟化架构中承担的仅仅是内容的显示功能,它本身不参与控制信息、执行逻辑等数据的传输。所有涉及执行、处理等功能时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SPICE协议只显示更新变化的显示内容,因此它对带宽的要求极低。这也是保证虚拟客户端高效率执行的前提。

SPICE服务端可以利用SPICE协议与远程的客户端和建立虚拟设备接口的虚拟机进行通信。当前对象的覆盖关系和依赖关系需要通过维护一个树结构体和一个命令的序列来管理,同时把虚拟机的QXL指令转化为SPICE协议传递给客户端。

3) Libvirt虚拟化管理接口(Host Agent)

作为一套开源的函数库,不少主流的虚拟化工具都采用了Libvirt来进行开发。大部分虚拟化管理平台的虚拟机管理功能都被Libvirt所支持。

在构建Libvirt管理平台时,可将Libvirt与被管理的虚拟机置于同一台物理机上,也可以将它们分离开置于不同的物理主机上。在同一主机上的逻辑结构为:最底层的物理主机;第二层的Linux操作系统;第三层为虚拟化管理平台和Libvirt;虚拟机管理应用位于Libvirt之上,虚拟机则位于虚拟化管理平台之上。

2.3 虚拟化平台中间管理组件

中间管理组件是整个虚拟化架构中的“桥梁”,能让用户通过云终端连接到远程虚拟化桌面中,可以实现虚拟化平台的监控、虚拟机的管理、用户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虚拟机的申请管理、终端连接的管理等,是位于云终端和虚拟桌面服务器端之间的非常关键的部件。该组件又被称为Broker。

虚拟机的管理是虚拟化Web管理平台的核心。管理中间件可以连接到虚拟桌面服务器上,服务器端的和虚拟机相关的信息和数据都可以被中间件所调用,从而实现对虚拟机的管理。

2.4 终端客户端

终端设备客户端主要实现三方面功能,第一是建立与管理中间件的联系也就是Broker Agent;第二是实现SPICE显示协议的API接口工作;第三是对当前终端设备的配置。

高校“云”机房的终端客户端一般采用专用的云终端设备来建立虚拟桌面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从用户端输入来说,“云”终端将用户输入的数据或信息,经过编码、压缩、加入安全码后通过远程桌面显示协议将其传送到虚拟机,虚拟机在执行这些指令后将执行结果再进行编码、压缩、加入安全码后传输给“云”终端,最后“云”终端将这些信息解码后在终端显示设备显示出来,从而使用户获得PC般的体验。

3 “云”机房的管理模块设计

3.1 桌面模块

“云”机房的桌面模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桌面教学管理模块、教学桌面模块和个人桌面模块。

教学桌面管理:对场景(即不同的教学实施环境)的新增、查找、激活、场景桌面开机、场景桌面关机,开机加速、修改场景及删除基本功能的操作。

教学桌面:对教学场景管理应用,及各场景下的教学桌面的开机、关机、重启、暂停、恢复、查看桌面、查找基本功能的操作。

个人桌面:对桌面基本功能及修改桌面、动态迁移、存模板、快照功能实施。

3.2 模板模块

模板模块主要包括硬件模板、教学模板、个人模板和终端模板等。硬件模板主要是针对不同的需求建立不同的虚拟机硬件配置模板,如选择具体CPU、内存、硬盘数据等。教学模板下主要包含5个功能块,制作模板、编辑模板、更新桌面、下载模板、删除模板。个人模板功能设计主要包含4个,制作模板、编辑模板、下载模板、删除模板。

3.3 终端模块

终端模块主要包含教室管理、终端管理和会话管理三个方面的功能。

在教室管理模块,通过课程列表应该能够查看和编辑每个教室不同时间的教学桌面课程详情。设定时间到达可自动激活预设桌面,以方便教学。教室管理具体功能设计主要包括对教室的新增、编辑、删除、搜索基本功能的操作。

终端管理是针对所有通过Windows/Linux客户端登录连接到服务器的终端信息,包含终端的IP、MAC地址及其连接桌面的相关信息。终端管理具体功能设计主要包括对终端唤醒、关机、修改IP/计算机名/教室、配置参数功能的管理。

会话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客户端以教学/个人桌面接入时形成的会话进行显示和管理。

3.4 其他模块

“云”机房管理系统还应该包含用户模块、排课模块、监控模块、安全模块等方面的设计。用户分为管理用户和普通用户,管理用户实现对用户的新增、编辑、搜索、删除等。普通用户分为两种:普通用户和教师用户。实现新增用户、编辑信息、批量导入、批量导出等功能。排课模块主要功能是完成“云”机房的课程安排,要包含每节课开始以及结束的时间、每节课教室配置信息以及排课与清除等功能。监控模块主要是对主机和桌面进行时时监控,方便查看数据找到性能瓶颈。安全模K主要包括对系统的备份、镜像、升级和操作日志等方面的功能设计。

另外,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还可以增加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和在线考试的设计。实现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屏幕广播、文件传输、锁定控制、短线锁定、教学内容登录查看、可视对讲、屏幕录制、电子点名、上线同步广播等功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在线考试模块,实现题库的导入、编辑,试卷生成,在线计时、评分等功能。

4 结束语

基于“云”的计算机机房有众多的优点,但设计、构建的过程并不简单。随着“云”技术和硬件水平的飞速发展,“云”机房设计方案也将不断成熟和发展,基于“云”的计算机机房必将成为高校机房的建设趋势。

参考文献:

[1] 徐哲. 绩效导向的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模式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10(34).

[2] 朱朝辉. 简述校园网机房“云”设计与实现[J]. 电子制作, 2013(8).

[3] 谢炫. 浅谈高校公共机房虚拟化的建设[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27).

篇7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辅助角色,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使能者,推动产业界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助燃剂。

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2016年被I内视为是云计算爆发之年。据赛迪顾问统计,2016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保持强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797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28.6亿元,同比增长46.3%。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仍然仅占整体云计算市场规模的8%,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依然以硬件投资为主,云计算服务市场还未起到主导作用,公有云服务的市场培育之路依然艰巨。另外,从公有云服务的三个类别来看,SaaS、IaaS、PaaS占比约为40.9%、41.8%、17.3%。

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提出到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涌现两到三家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具有较大份额的领军企业。可以预见,被寄予厚望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期。

2017年,云计算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云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拼的是云端的服务能力,依托云计算进行创新升级的需求愈加强烈。

云计算是典型的全球竞争产业。我国云计算产业除了电信运营商和IT巨头们纷纷布局基础设施服务,BAT等互联网巨头也强势入局,在产业布局方面呈现多维化,以平台化和场景化服务为主要特征。另外,公有云服务市场迎来AWS、微软、IBM、Oracle等国际云巨头,还有专注细分领域的金山云、青云、Ucloud等新竞争者。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发展,资本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而在云计算产业的迅猛发展的过程当中,也衍生出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和投资热点。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2017年3月云计算产业内的投融资情况(如表1):

云计算是全球IT领域最为确定的投资方向。我们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来,亿元融资的比重不断增大,投资方对云计算的投资也越来越有信心。

篇8

撰文/ 丁海骜

“2015 年3 月10 日,CAD 云平台Onshape 开放公测,同时,Onshape 还获得了由North Bridge 和NEA 领投的6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2015 年的春天,Onshape 的这条新闻让整个CAD 领域感到了燥热,并重新开启了一个沉寂已久的关于“未来”的讨论:在技术、市场和服务趋近成熟,已形成某种定式的CAD 领域,该如何寻求突破?

“通过在过去的10 年间不断在桌面上安装CAD 系统,人们都看到了一点:CPU的速度很难无限增长,对于传统桌面级的CAD 系统来讲,能优化的空间已经很小;但云计算的性能和网络性能的提高空间是无限的,因此对于一个完全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CAD 平台,Onshape 能够提高和优化的空间就很大。”笔者辗转采访了现任Onshape 公司CEO, John McEleney 在邮件中如是说。

熟悉CAD 软件的人都知道,CAD 软件近年来就一直有这样的趋势:社交化、移动化、互联化非常明显,越来越多与CAD 系统原本枯燥的算法技术、架构体系等不同的新兴IT 技术被引入到CAD 系统中。这不仅使CAD 软件的性能得到了提升,功能日益丰富,更使得CAD 软件变得越来越生动,不再刻板。只是这种趋势,在Onshape出现前,还没有成为CAD 软件技术升级的关注核心,也没有成为彼此争夺市场的竞争点。Onshape 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平衡,将原本的“趋势”变成了“产品”,使得原本循规蹈矩的演进陡然加速。

而Onshape 所采用的技术、推出的产品和发表的言论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并且被认为足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核心创始团队极深的CAD 领域背景:John McEleney 曾担任SolidWorks 的CEO 长达11 年7 个月;而Onshape的创始人兼总裁Jon Hirschtick 更是堪称CAD 领域的传奇人物,很多主流的CAD 软件和软件公司都与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之前,Jon Hirschtick 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传统主流CAD 软件SolidWorks 的创始人,并掌控其长达近18 年。

CAD 主流市场的云应用

“Onshape 是世界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完全基于云技术(fullcloud)的CAD 系统产品。”John McEleney 在邮件中告诉笔者:Onshape 不是将原本桌面级的CAD 软件向云端转移,而是完全基于云技术进行开发,因此与现有CAD 软件的最大区别在于所有的建模计算、数据管理和存储都是基于云端,用户只需通过电脑、平板或手机访问云端的设计工具,就可以进行设计。

“开发Onshape 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因此我们不得不在原有的CAD 行业外去寻找技术精英人才来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包括云架构、移动、浏览器、安全和DevOps 等领域。The OnshapePart Studio 确切地讲,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几何内核,它是用户在我们的CAD 系统当中的工作环境。我们吸收了经过验证的Parasolid内核的优势,你可以认为我们的CAD 系统内核就像是一个来自桌面实体建模、谷歌应用、GitHub 和Salesforce 的结合体。”JohnMcEleney 说。

对于主流CAD 市场来讲,Onshape 还是一个新兵。而且公平地说,第一个让用户从市场化的产品当中真正尝试应用云技术的是欧特克。

从十几年前推出Autodesk Buzzsaw 开始,欧特克始终希望借助将云计算应用到CAD 软件重新赢得市场的尊重。到2010 年AutoCADWS,AutoCAD 基于云端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大量的真实用户。

“ 云计算对所有软件都有巨大影响,CAD 也不例外, 所以CAD 采用云技术是必然的,”欧特克Fusion 360 产品总监KevinSchneider,这位在欧特克制造业部门工作17 年的资深CAD 业者,在接受笔者邮件采访时谈到:“用户需要更易于评估、集成度更高、互联性/ 协作性更好的CAD 工具,云技术就是一个可以提供这些能力的平台。但是,设计并不会因为云而改变,云只是一个能让设计更优、更快、更经济的平台。”

自2011 年9 月宣布推出欧特克云(Autodesk Cloud)后,欧特克应用云技术改造现有CAD 工具的进程进入了快车道:陆续推出了用于查看、编辑和共享文件的A360,用于智能手持终端的AutoCAD360;用于管理文档、模型和数据的Buzzsaw;用于构建三维点云的ReCap 360;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Autodesk PLM 360;用于对制造流程进行分析优化的Process Analysis 360,以及对进行仿真分析的Sim360。其中,A360 和Fusion360 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如果说欧特克是为了保持市场和技术领先的“荣誉而战”,那么对于SolidWorks 来讲,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多是为了顺应公司产品战略整合的要求。

成立于1993 年的SolidWorks,1997 年被法国达索系统收购后,一直以独立的软件形象面对市场和用户,至今22 个版本,都与达索系统面向高端的定位保持了差异化市场存在——面向中端市场。

2012 年, 达索系统基于云端的3DEXPERIENCE 平台正式面世。2014 年,SolidWorks Conceptual Design(SWCD)——SolidWorks 第一个在达索系统3DEXPERIENCE 平台上的应用。

作为一种尝试,SWCD 这一具有明显云特征的应用,事实上开启了SolidWorks 与达索系统产品层面的整合:3DEXPERIENCE 平台成为SolidWorks 与达索系统产品融合的基础——云技术解决了达索系统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开的难题。

与以上两个CAD 软件提供商不同,PTC始终希望通过与更专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2013 全球用户大会上,PTC 推出了针对Creo 的虚拟化应用。

所谓应用虚拟化,是基于应用/ 服务器架构,采用类似虚拟终端的技术,把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操作与计算过程分开操作。而此次的Creo 虚拟应用,PTC 就联合了IBM、Citrix和NVIDIA 共同实现。

时至今日,PTC 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建设物联网系统当中。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于PTC 来讲,用于物联网的云平台何时会被平移给Creo 应用,也许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最佳时机的判断。

云技术应用的差异

事实上,要理清云技术对CAD 软件的影响,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几个事实。

首先,CAD 软件的行业属性明显:企业类型、规模、业务模式的不同,都对CAD 有不同的属性要求。客观地说,虽然采用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改变CAD 软件的易用性是必然趋势,但对具体的CAD 软件是否要采用该方式升级,则完全取决于CAD 软件提供商对软件本身的定位——越是大型企业的CAD 用户,对新型CAD 的需求和适应度越低。

第二,在功能日益趋同的当前CAD 市场,新兴IT 技术所带来的新型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等,极大提高了专业用户的使用体验,也降低了CAD软件的使用门槛,扩大了CAD 软件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范畴。同时,也减低了软件的拥有成本。

第三,从软件发展的角度看,应用模式的改变,也说明CAD 软件进入了成熟期——现阶段,想要在CAD 技术上实现某种革命性、天才式的突破,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对应用模式的改变,则有可能替代纯粹的技术升级,为CAD 软件带来再一次跳跃的机会。

第四,基于云技术的CAD 软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某些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使得设计工具能够更进一步地符合设计行业的新型生态关系,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同时,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应用了云技术的主流CAD 产品,虽然所实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究其根源技术和实现手段,是不尽相同的。

那么问题来了:都是基于云技术的CAD 产品,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IT 技术对CAD 软件的未来到底能有多大的决定作用?

正如John McEleney 始终强调Onshape 完全基于云技术开发的纯正技术基础,其自然是最具有云端应用的特色,因此Onshape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直指传统CAD 软件的软肋:Onshape 从软件的应计算、存储、部署、服务和升级等各个环节都基于云端,因此无论是计算速度、对文件的调用还是对数据的管理,都具有一种后发的优势。

“首先,一个设计团队的多个成员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个CAD 模型进行操作——无论这个设计团队的成员是同一个办公室或者分布在全世界的不同地方。”John McEleney 在给笔者的邮件当中总结说,因为Onshape 系统与由Onshape 所产生的CAD 数据都基于云端服务器, 从未被拷贝,所以来自云端的单数据流使版本和版本控制只需控制Onshape 内的一个单独文档。因此,对于用户来讲,应用Onshape,不需要从云端服务器下载任何东西,不需要同步或者定义最新版本,不需要锁定、登出自动保存……从而避免了混乱的签出、文件拷贝错误。同时,对于整个设计团队来讲,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并应用相同的原版的CAD 数据, 所有的用户都可以编辑任何数据,而不需要担心覆盖了别人的工作。

“而且由于Onshape 系统也是基于云端部署,所以Onshape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让用户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设计和编辑模型的CAD 软件。它使用户可以访问到完整的CAD 系统,随时随地——不仅仅是查看。”John McEleney 说。

相对于刚刚出现仅3 年的一款CAD 软件来讲,传统主流的CAD 软件的优势是功能完整。当然,其对于云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很多的系统提供商的解决方案,都是同时提供桌面级和基于云端的两种解决方案。虽然没有Onshape 那么新鲜纯粹,但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这也并不完全就是劣势。

“我们并不完全依赖云技术来运行该应用程序。Fusion 360 也可以在用户桌面上本地运行,所以并不需要始终保持联网。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这是一个主要的关注点和需求。我们的客户希望能够在离线的状态下工作(例如在旅行中),完全依赖浏览器和互联网的CAD 工具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在Fusion 360 中,云技术拓展了CAD 的功能,增加了一些十分强大的能力,但并不是时时刻刻依赖云连接来运行。”Kevin Schneider 的说法相信应该能够获得更多工程技术人员的认可。

事实也是如此,CAD 工具是来帮助用户企业解决关于产品相关的设计问题的,所以从用户的角度看CAD 软件的进步,一定不是从IT 技术的层面。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设计更好的产品,科技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对用户而言,理想的合作伙伴应该专注于解决设计问题,一切从应用出发,而不只是着眼于技术。”Kevin Schneider 说。

笔者无意比较两者之间的优劣,事实上也并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优势和劣势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相对而言,从用户的角度看,所谓的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一个多元的CAD 环境与一个多元的世界一样,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到真正合适的CAD 软件。不过,还是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循:从使用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尝新不应该被鼓励,守旧不应该被嘲笑,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CAD 软件。变化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改变的价值

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以及Onshape 在CAD 业界引起的讨论,在客观上,正在将CAD 的应用向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市场的一个最大变化是:软件行业多年以光盘交付为标志的永久许可证销售模式受到了挑战,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租用方式正在替代多年的软件试用许可证销售模式,成为最新型的CAD 销售方式。

这也就这意味着,未来,工程师与软件之间的互动模式也将发生变化——软件不再是应用企业或工程师的所有物,其仅仅是用户获得软件功能的方式,是系统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功能服务。

2014 年4 月份,SolidWorks 宣布接受北美和欧洲用户的预订, 采用SAAS 模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端的SWCD,其月租价格初步定为249 美金。

2014 年年底,欧特克在“拉斯维加斯大师汇”上宣布,将在24 月个内,调整对CAD 产品的销售模式——从销售许可证到租用模式。

2015 年3 月,Onshape 宣布对普通的用户采取免费的策略——测试阶段的Onshape 提供了免费版、专业版以及企业版三种套餐,其中的差异在于,免费版与专业版的功能一样,但是私有文件数为5 个(这种方式跟GitHub 有点类似),而专业版需要每用户每月收费为100 美元。

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格局,仍需时日去验证,但是至少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点值得欣喜的地方:现在的三维CAD 已经不再是往日的庞大系统,也不再需要应用企业投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精力和资金了——CAD 应用的普及拥有了最佳的技术基础和市场时机。

记者手记

放眼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呼声此起彼伏,而且无论是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还是学术、科技领域,每个人现在都在谈工业4.0、三维打印……似乎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落后,完全就是因为管理手段落后、制造工具不先进以及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所致,似乎只有新技术才能帮助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走向强大。事实上,与一味强调个体的领导作用相比,整个产业的均衡发展更是目前中国制造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制造业是讲究配合的行业,只有相关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到达了一个高度,才能真正在某个领域实现某种程度的升级——单个企业效率的提升往往不会最终形成明显的效益提升,就是因为产业链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效率并不见得同时提升,短板效应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益。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讲,中小企业的短板依旧存在。虽然在经历最近30 年的高速发展后,有些行业和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在工具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甚至仍然需要从普及三维设计开始。

CAD 软件的改变,使得中小企业真正有机会修补自己与先进企业之间的断层,弥补行业短板。

篇9

关键词;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云时代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279-02

高校的声像档案是高等学校历史发展的结晶,通过画面、声音的生动内容,客观形象地记录和再现一个学校发展的历史面貌和各方面的情况,不仅是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的长期积累,是高校宝贵的文化资源财富,更是高校未来发展战略制定的翔实依据。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了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高校声像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早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主流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云技术的广泛渗透,各类信息获取及服务领域全面进入了以“数据网络集中存储”为显著优势的“云时代”,为高校声像档案管理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技术手段,也为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提供了更加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整合平台,使高校声像档案有了更为便捷的管理和共享方式,有了更加安全、更易于访问的存放位置,使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全面走向智能化。

1 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瓶颈

1.1 来源复杂 缺乏甄选机制

随着数码相机、摄像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微信、美拍、QQ空间、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新兴和发展,使每位师生都有可能成为声像资料的来源,特别是在基层组织的活动中,档案部门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预先掌握活动信息,对拍摄者水平、声像资料的拍摄质量、保存条件都无法控制,更遑论控制声像档案的质量。在拍摄条件和拍摄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所产生海量的声像数据面前,如何进行甄选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第一手资料的筛选主体是资料产生的部门还是档案管理部门都较为模糊,高校档案管理也没有明确的规范和筛选标准,缺乏完善甄选的机制,要么是简单的资料收集汇总,要么墨守于以往的个人工作经验。

另外,高校原有其他载体的声像档案如实体照片、录音磁带、录像带资料的数字化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需要完善的甄选机制来进行甄选,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声像档案进行无损数字化转换、修复、妥善保存和有效开发利用都是高校档案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归档模糊 检索效率低下

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较广,内容也较为繁杂,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规范来界定归档范围和内容;档案的管理分类依循也各不相同,但原有的分类方法的滞后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无论是以时间为序或是以事件为题,还是以人物为主,单一线性的分类方法都无法满足日后工作的检索需要。

1.3 各自为政 存在共享盲区

学校的声像档案管理部门往往是重大活动和事件发生后的资料整理和汇总部门,事件策划和发生的主体部门有着更丰富和详尽的一手资料,有些生动活泼的画面往往因为不够严谨和严肃而被屏蔽在转交档案管理部门之前,而高校的管理和宣传都应紧跟时代潮流,顺应学生的实际需要,档案部门不仅要保存具有历史记录价值的声像资料,更要注意搜集这些反映时代潮流和思想风向的趣闻趣事,全方位的记录和再现师生的精神面貌。另外,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越是有价值的声像档案涉及重大的事件和重要人物,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个人荣誉性,往往越难归档,更容易散落于资料档案发生当事人和当事部门。事件发生部门不知档案管理部门筛选和留存了哪些资料,档案管理部门也不了解当事部门实际的档案交接情况,造成了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加之因为检索效率的低下,其他相关部门在使用和查找资料往往不愿大费周章的查阅学校的档案,也免于沉溺浩瀚的资料翻阅查找,更乐于直接向当事人和当事部门索取。

2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基于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的模式, 通过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快速获取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资源。简而言之,云计算技术与以往IT技术相比较,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网络服务模式进行大规模的信息数据处理,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及服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整合。

2.1 云计算技术在声像档案收集方面的作用

云技术在摄影摄像产业的广泛应用,云相机、云摄像机的出现无限地延伸了声像档案的信息量,声像资料的收集不再受相机、摄像机的存储能力所限,可以随意采集尽可能详尽的声像资料,通过这些终端设备所产生的声像文件可以即时直接上传至云服务器,也可以通过微信、百度云端等自媒体平台随时随地的分享,免去了以往活动或事件发生之后档案管理部门逐一向基层部门收集的繁琐,既简化了工作的流程,还将声像资料在收集和交接过程中的流失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2.2 云计算技术在声像档案存储方面的作用

目前,云存储的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企业和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也日臻成熟。建立高校声像档案的云存储平台与以往将照片、视频、音频文件汇总后刻录光盘的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一,多用户共享及共享的权限化。为基层部门开设低级用户,仅授权给基层文件上传、查看和编辑本部门文件的工作权限,档案管理部门只需将他们上传的声像文件进行分类筛选、归档即可;待基层有查找需求时,临时开通权限,既便于对声像档案的管理,又避免重要信息被删、误路径转移等误操作。其二,安全性高。云存储平台的专业的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设计以及多机房互备,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声像档案的数据安全,比以往在光盘、移动硬盘、本地硬盘的存储方式更具专业和安全性。其三,协作机制简化工作流程。云存储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还可以通过档案留言的功能,来建立协同作业的机制,拥有留言权限的使用者可以留言让上传者或其他同事修改,也可组织组员讨论该档案是否有留存的必要和意义以及提出相应的修改和编辑方案;上传者也可以将声像档案的文字描述尽可能细致;一旦修改完成,上传者直接上传修改后文件,档案管理者即可收到消息提醒,实时了解工作进度,免去了以往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通知、询问、文件传输、文件下载、再归档等一系列繁琐工作。

2.3 云计算技术在声像档案使用方面的作用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平台不仅是声像档案便捷、安全的存储平台,还是声像档案文件的初级处理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对象存储 OSS 功能可以对图片进行格式转换、缩略图、剪裁、水印、缩放,对音视频转码等操作,档案管理者和上传者都无需掌握专业图像、音频、视频处理软件就可以将声像档案编辑为适当的格式和符合要求的样式和大小,更便于声像档案的使用。

云技术使海量的声像档案数据库中的检索操作变得容易,通过检索声像档案文件的关键字就能迅速地查找到相关的资料,再通过浏览缩略图或在线预览音视频文件,进行下一步的文件下载等操作,比起以往的声像档案检索方法在速度和准确性上有质的飞跃。

云平台的操作日志化,对于多成员共享和编辑的环境,实现了记录用户操作路径的功能,更易于纠正声像档案管理者和使用者的不规范操作,实现了声像档案从上传到使用的全程规范管理。

3 云时代背景下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云计算技术为高校的声像档案管理提供了便捷而安全的文件收集、存储平台,为提高声像档案管理效率和使用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给声像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文件传输的便捷也使知识产权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的法规空白点突显,提高和增强档案管理的知识产权和保密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者首要任务。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参与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也是业界同仁严肃思考的首要课题。

由于技术的发展,声像档案的数据安全性已有非常成熟的技术保证,但不时爆出服务商服务器被黑客攻陷造成客户数据外流的新闻,高级别机密文件的云存储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通过多服务器多重备份等技术手段数据的持久性尽管已如云技术平台服务商所标榜的99.99%,但仍有丢失损毁的风险存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认真筛选合作服务商,选择技术成熟、硬件设备优质、开发维护技术团队实力雄厚的服务商进行合作,多学习多考察,为声像档案管理做好客观技术保证。

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了高质量提升的契机,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所带来的挑战归根结底就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不仅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还要求具备适应时展不断地学习能力,来处理和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的收集、归档、开发及挖掘各环节的管理瓶颈,应对不断涌现的技术难题,以先进科学的管理意识、与时俱进的管理手段和踏实稳健的工作态度来开创高校声像档案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许雯倩.论云技术在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中的积极尝试[J].兰台世界,2016(11):44-45.

篇10

【关键词】供电企业;云计算;云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数据量在近年来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跨入了大数据时代。我国各行业都积极应用了云计算以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如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审计领域也应与时俱进,尽快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本文以供电企业为研究标的,结合电力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构建一个适合供电企业的“云审计”框架。

一、关于云计算与云审计的基本概念论述

“云计算”一词源于Google等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处理过程,于2006年在国际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审计”是基于云计算而产生的,可以认为“云审计”就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云审计”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审计工作为服务目的,“云审计”的应用是为了使审计师减少简单的计算劳动,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以云计算为技术手段,利用云计算技术升级和优化现有的审计方法。

随着近年来供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服务器的后台数据也越来越多,而审计师配备的个人电脑是无法满足检查这些数据的需求的。数据库中一个简单的操作指令可能都要在个人电脑上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数个小时。而“云审计”技术却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云审计系统的框架构建

(一)云审计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云审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国际上暂时还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准确和完整的定义。为方便研究,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现状和审计实际应用,对云审计系统的概念进行初步阐述:云审计系统是基于所获得的数据,根据审计对象的基本特性,通过设定计算、判断和限制条件建立数学或逻辑表达式,用于对审计目的进行验证的过程。云审计系统主要有五个特点:

1.审计网络自助服务。审计自助服务免去了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在数据获取上的沟通,使审计师能自行获取所需数据,并设定疑点检查条件;2.高带宽网络。多个审计师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获取同样的数据,在网络速度上不会受到影响;3.审计数据资源池。审计师可以将得到的所有数据上传至“云端”,形成审计数据资源池,共享给有相关权限的其他审计师;4.审计弹性架构。使审计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权限认证后登陆系统获取资源;5.可度量服务。为审计系统提供自动化的监控,并记录审计师的工作过程,包括审计方法、程序和证据获取手段等[1]。

(二)云审计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在理论基础方面,国际上关于云计算系统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完备,国内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十分迅速,为云审计系统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在技术方面,实施云计算的各种技术方案体系已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投入应用,供电企业的审计信息化也有相当坚实的基础,完全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在云计算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成本方面,云审计系统的部署费用并不高昂。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现有条件加以升级和改造,不需要全部更换。用户端也不需要更换新的设备,凡是能打开浏览器的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都可以登陆云审计系统[2]。

(三)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

基于大数据背景,云审计系统可以将各供电企业的审计数据整合为海量的审计资源池,构成审计数据的采集、导入、分析、展示平台,使审计业务流程转化为数据处理过程。

1.云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

云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必须非常全面,充分考虑审计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异构性。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复制采集,从被审计单位导出数据库信息或整个数据库的备份,用移动硬盘或U盘拷贝的方式,上传到云审计系统进行处理;另一类是在线采集,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系统制定标准的数据接口,不间断地连续采集业务数据,实现对业务流的动态监控。在线采集方式具有时效性强、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今后将成为主流的数据采集方式[3]。

2.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导入

在供电企业各类业务系统的海量数据中,数据之间的结构和类型千差万别。在进行分析之前,应先将这些数据有效地导入系统,把重要数据如重要指标、近期变化数量等置入高性能存储器中,把不常用的次要数据置入一般存储器,并去除不需要的冗余数据。

3.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

云审计系统中集成了大量审计分析程序,利用分布式计算集群对海量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分类统计,以满足审计师的分析需求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审计分析程序的可构造性。各种审计分析程序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审计师,可以进行任意调整。二是注重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在大数据处理时代,抽取样本检查和全部数据检查这两种方式,在云审计系统面前的区别,只不过在时间上相差数秒钟或数分钟而己。三是注重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在以往的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工作数据的检查,只是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复核[4]。

4.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展示

数据展示将实现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将数据的特点、变化和疑点呈现出来,将难以阅读的原始数据转变为界面清晰、易于理解的图表。进而使审计师能够与这些能讲故事的数据进行交流,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从中找到审计问题出现的基本规律和深度原因。

参考文献:

[1]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张兵.云计算的起源、应用与发展方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

篇11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图1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根据招聘网站2016年12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人才需求为例,截至2016年下半年,IT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人才缺口将近7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6万人、3万人和2.5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实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作者:郑海清 廖大强 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喻晓,胡成松.面向云计算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

篇12

关键词:云计算 图书馆 海量数据存储 存储技术 虚拟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3-0099-003

Research on the Library Mass Data Storage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Du Haining (Library of Lishui College, Lishui, Zhejiang,323000)

Abstract:As a result of mixing and evolving of many technologies, the new kind of commercial computation model---cloud computing---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being safe and reliable, capable of mass data storage, as well as easy and convenient to use. Distributed data storage technology and related virtual technology of cloud computing are used by the libraries so as to have a reduction of the storage and maintenance costs besides acquiring the benefits of being reliable and safe in storing the date and convenient in sharingdata between different devices.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libraries; mass data storage; storage technology; virtual technology

CLC number:G250.7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3-0099-003

网络时代中,信息爆炸使得信息量呈指数型增加,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磁盘存储系统的容量仍将以每年近80 %的速度递增。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面临与日俱增的信息资源存储问题,增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存储能力,更大程度的实现信息资源的长效保存和资源共享成为图书馆人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计算模型,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云计算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在云计算的模式之下,图书馆的海量数据可以存储在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任何一台电脑或终端设备,并通过网络来高度共享使用,[1 ]能解决困扰图书馆的数据存储和共享等问题。

1 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现状概述

1.1 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方式及比较

目前,国内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方式主要包括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直接附加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网络附加存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络)三种。

(1)直接附加存储(DAS)。直接附加存储是指主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存储设备通过SCSI或ATA作为数据接口的存储方式。[2 ]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数字资源存储方式,具有标准统一、兼容性好等优点,但面对指数型增长的信息量,DAS存储方式存在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的缺陷。当存储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将会导致存储设备中的数据不能被读取。其次,DAS的扩展性差,因为DAS 没有独立的存储操作系统,不能提供跨平台的文件共享功能,各服务器不能共享原有的DAS设备。另外,由于受服务器性能的局限,以及DAS数据存储模式是分散的,各系统下的文件必须分别存储,容易形成信息的孤岛,不利于资源的共享。

(2)网络附加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是指直接接在网上的存储设备,实际上NAS是一台专用的存储服务器,数据通过网络协议进行传输。[3 ]网络附加存储支持异构服务器间的数据共享,在资源存储的可靠性方面也有所改善,但NAS的数据备份时消耗较多的通信带宽,导致数据传输速度过低,另外NAS不支持数据库服务,因此不适合大型数据库的应用。NAS依然存在扩展性较差的缺陷,由于受到设备容量的限制,新增加的NAS设备与原有的设备不能很好的集成,这就导致NAS对数据的备份恢复实现起来相当困难。除此之外,NAS技术所需投入的成本很高,因此不能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3)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区域网络是独立于服务器网络之外的高速存储专用网络,其将存储子系统网络化,实现真正的高速共享存储目标。[4 ]SAN是继DAS、NAS之后出现的新兴存储技术,其具有传输速度快,扩展能力强,共享能力高以及可靠性、安全性好的特点,因此SAN成为现在社会主流的存储解决方案。尽管如此,SAN依然存在难以改变的缺陷:由于SAN是在DAS和NA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技术必然复杂难懂,技术实现要求也过于苛刻。庞大繁杂的技术要领必然带来软件升级困难和投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1.2 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存在的问题

各种存储技术没有统一技术标准是目前国内数字资源存储存在的首要问题,使存储系统从立项到实施均无据可循,建设效果千差万别,阻碍了计算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高速互联,甚至难于实现大容量数据共享的解决方案。其次是数据快速备份和恢复能力的缺乏。现阶段各图书馆的海量数据存储系统或大或小的存在系统不稳定的问题。由于各存储技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该技术不能攻克的技术缺陷,任何技术都无法保证存储系统百分百无故障。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就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最后,为了达到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各图书馆对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不理性。盲目追求现代化主流技术导致图书馆没有清楚的了解自身需求,并且对建成后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等缺乏理性分析,因此造成所建存储系统后期投入更多或投入大量资金却无法满足自身需求的现象。

1.3 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的需求

随着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和数字信息资源的指数增长,人们在追求信息存储系统容量扩增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存储在有效性、安全性和存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较高的数字资源存储要求,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必然要在数字资源存储上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将传统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并通过现代化存储技术进行存储的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存储系统、存储服务器必须拥有较高的性能。目前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加迅速,导致存储系统的访问量较大,这就要求相应的数据流量也比较大。为了加快存储系统的数据相应时间,必须采用高性能、实用性强的存储系统。

(2)可靠完整的存储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各种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都有可能造成存储系统的崩溃,为了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图书馆必须保证数据存储在任何条件下都保持可靠完整性,存储系统或存储设备出现故障时也不会出现数据损坏和丢失的现象。这就需要图书馆的信息存储系统建立一个能应对这些危机的存储方案,如:本机、本地备份,异机、异地备份,甚至是远程容灾系统等,以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可靠。[5 ]

(3)高度的扩展性存储接口。由于国内图书馆资金有限,对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的投资不可能一次性到位,所以存储方案必须考虑高度的扩展性。一方面存储系统必须适应多厂商、多平台和多系统的持续发展,支持异构环境下的多系统多平台服务;另一方面,考虑到图书馆业务的发展必然导致数字资源的增长,因此存储系统的建设必须充分满足数据增长对存储系统扩容的要求。

(4)适度投资的存储原则。图书馆在海量数据存储问题上应该量力而行,根据图书馆的规模及财力选择适合本馆的海量数据存储方案。若存储方案没有考虑图书馆已有数字资源存储设施,而另行开发建立新的存储方案,这样不仅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而且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因此,如何保护原有存储系统建设,减少海量数据存储的投资成本是构建海量数据存储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2 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

2.1 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技术需求

在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中的云计算技术是以计算服务器为核心,动态部署虚拟的硬件服务器。用户可以实现“无处不在”的访问,同时也和Web云上的用户共享流量和计算能力。[6 ]满足实现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和操作需求的云计算关键技术需要:

(1)采用分布式存储进行数据存储实现云计算对图书馆海量数据的存储,并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通过云计算这两个技术将每个图书馆所有数字资源存储在“云”中,并由“云”来管理和调度这些海量数据,利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技术和与之相关的虚拟技术使得整合后的图书馆海量数据更加统一有序,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完全整合。

(2)为了满足多用户对数据的操作,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必然具有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同时云计算要求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能够更好的被共享,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这就要求云计算在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开发时必须具备多用户技术。此技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存储系统能够服务于大多数用户,且具有非常容易的伸缩性;其二是该技术提供的附加业务逻辑可以使用户对SAAS平台进行扩展来满足图书馆多用户同时进行数据操作。

(3)云计算环境下对海量数字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解决图书馆中的资源种类多、规模大,对资源实时监控和管理困难的问题。从云计算技术的资源调度的粒度来看,虚拟机内部应用的调度是云计算技术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技术。

2.2 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特点

(1)确保了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安全性,用户不必再为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问题感到困扰。在确保存储系统可靠性的问题上,云计算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服务器的出错概率。云计算模式中海量数据不再是存储于某个图书馆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储在“云” 中的上百万台服务器,因此即使“云”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在云端会有其他服务器作为替补来代替崩溃的服务器进行工作。显然云计算模式下不会造成数据的损坏和丢失和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瘫痪。

(2)通过云计算,图书馆可以轻松的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共享。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具有向用户传播信息、使用户以最大的限度获取知识和信息。传统模式下,用户在特定的图书馆中只能获得该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即使该图书馆与其他馆之间有共享工程建设,用户获得共享资源的程序也相当繁琐,且非常有限。通过云计算模式,相关图书馆之间可以共同构筑图书馆的共享空间,来自于任何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统统存放在“云”中,用户只需将其电子设备连接至互联网,就可以访问和获取所需的任何数据。

(3)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方式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只要是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开发海量数据存储的图书馆都会经常修改和添加新的信息资源,这种图书馆间互相补充的信息存储使用户可以获取到世界上最新的资料和信息。

(4)云计算的出现使图书馆存储系统的扩展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因为“云”提供无限的空间和计算能力,使得图书馆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必再为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扩展问题烦恼。同时也防止了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系统扩展时对原系统的摒弃和对存储系统的重复建设。

(5)各图书馆无论规模大小都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云计算模式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而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少量的费用让图书馆获得“云”中上百万台服务器提供的服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图书馆管理员无需担心相关硬件升级的问题,另外在“云”端有专业的工作人员维护硬件,无需图书馆管理员劳神。

3 云计算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的思考

云计算将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带入了新的时代,是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的变革性突破。然而时代在变迁,图书馆及其用户对海量存储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无论多么完善的技术都会遇到瓶颈问题,云计算技术当然也不例外。为了使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的云计算技术走的更远,图书馆应该从各个方面找到云计算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瓶颈问题,对其进行改进,使其更好的为图书馆和用户服务。首先,在云计算模式下,各个加入云计算模式的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有关的协议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7 ]虽然这样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内容,但同时也带来了版权纠纷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版权问题尽快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乃当务之急。其次,云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心中的疑虑,云中上百万台服务器提供了数据快速备份和恢复机制,但云端的安全性是否也同样值得我们信任呢?为了进一步保证设备和数据的安全,必须严格加强云端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云计算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了一个更为简单、廉价的资源共享模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使云计算技术更加完善的应用,它就必须迎合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不断解决云计算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云计算的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黎春兰,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9,(4):42-46.

[2][3]周敬治,修蔽蔽.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的构建模式及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11):106-108.

[4]刘姝.对高校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75-78.

[5]严庄.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技术方案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6):108-110.

[6]周舒,张岚岚.云计算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9,(4):28-30.

篇13

业务与IT的双重压力

TCL通讯隶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TCL和Alcatel两个品牌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产品销售遍及中国以及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市场,覆盖超过120个国家。据张伟回忆,早在2008年,TCL集团就已着手构建“云生活生态圈”,随后还了云生活战略:以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为云通路,以云计算、云存储、超级智能为核心技术,以丰富的云软件、Android+云平台、超级智能终端为驱动,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海量、共享、便捷、立体的精彩云生活。由此可见,云计算与TCL整个集团的业务发展目标密不可分,而用云计算技术手段促进业务目标的实现自然是水到渠成。

人们常说,云计算若想平稳落地,就必须找到与业务相关的契合点。TCL通讯敢于一次性引进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来改造原有数据中心的IT架构,通过打造一个平台式的IT基础设施实现所有资源的统一部署,这种魄力和勇气究竟来自哪里呢?

2002年,TCL通讯已连续三年营业额增幅高达263%,在当年德勤亚太区高科技成长企业500强排行榜上位居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增长最快的高科技企业,其移动终端设备的年销售量目前稳定在5000万部左右,是TCL集团一个主要的产业支柱。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高速成长的企业却因为IT系统的掣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业务的发展。

张伟揭开了这背后的原因。TCL通讯当前在业务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海外业务发展迅猛,TCL通讯已经成为海外主流的通信运营商前三位的合作伙伴。随着与海外销售和服务相关的运营管理日趋完善,与之配套的一些管理系统,比如海外物流系统、电子订单系统、销售计划系统以及客户服务等陆续上线或需要及时扩容,这对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伟表示,TCL通讯是一个IT系统依赖程度非常高的企业,IT系统与应用的创新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是相互带动和促进的关系。

TCL集团从2010年开始实践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型,研发、制造等系统的处理能力也急需提升和改造。此外,TCL集团还积极地拓展云产业链,导入和推广云手机、云电视、云应用等平台。“我们业务规模的增长对IT的动态扩展、柔性及快速交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张伟介绍说。

一方面,业务增长与规模的扩大对IT系统的可用性、弹性、可管理性和效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TCL通讯因采用传统IT应用方式,每个应用单独采购和部署服务器,从资源管理到企业管理,再到业务支撑管理,需要维护的各应用系统主机型号众多,资源专用,采购及部署周期长。这种传统模式导致TCL通讯在IT系统的成本、可用性、可管理性以及兼容性等方面面临诸多瓶颈。“2008年,我们扩建了一个IDC机房,但是到了2012年,机房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不能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张伟举例子说,“随着业务的扩张,我们部署了大量x86服务器,但是单台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较低,而且在服务器硬件发生故障时,很难实现快速反应,服务器、网络、存储的配置、调整以及变更管理非常复杂,这给数据保障和系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10分钟完成故障迁移

面对业务和IT的双重压力,TCL通讯想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不仅能够解决IT系统效率低且不够灵活的问题,而且能够更快地响应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实现产品的快速研发、制造与交付。云计算成了TCL通讯一直苦苦寻觅的解决上述问题的良方。

众所周知,云计算的实施是一项耗时、耗力的高技术性工程,涉及技术规划、方案协调、系统部署、后期维护等多项任务。由于TCL通讯是首次探索制造业IaaS云平台建设,无相关行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对方案提供商提出了端到端的明确要求,需要合作伙伴提供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完整的软硬件产品和技术实施服务,必须能够整合企业现有的网络及存储等IT资源,并为其提供从技术架构、基础平台到虚拟系统等多个层面的技术支持。

经过多方考察、比较和严格测试之后,TCL通讯很快选定通过HP CloudSystem解决方案打造一个能够随需应变的私有云环境。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云计算解决方案销售拓展部市场拓展经理关大立介绍说,在此项目中,惠普为TCL通讯推荐的解决方案是通过HP CloudSystem、HP ProLiant BL460c服务器以及用户原有的存储构筑一个试验性的云计算平台架构,更好地支持各项业务应用。

张伟表示,选择HP CloudSystem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第一,HP CloudSystem是一个开箱即用的私有云平台,用户不用管理非常多的模块或组件。惠普直接将云计算方案打包销售给客户,从而降低了云计算技术入门的门槛,可以协助客户快速导入和应用云计算技术。

第二,HP CloudSystem采用硬件资源池化技术,在私有云中的所有刀片服务器都可以互相替代,从而减少了硬件变更和调整的麻烦。虚拟化功能可以满足TCL通讯业务动态增长以及资源柔性配置的需求,灵活分配不同规模的业务系统,并寻找适当的计算资源池,而不用考虑后台究竟是虚拟机还是物理机。

第三,HP CloudSystem具有比较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我们在部署HP CloudSystem云计算平台时充分利用了原有的交换网络、存储设备、交换设备以及备份设备,原有的虚拟化应用也可以无缝与HP CloudSystem兼容,充分地保护了原有投资。”张伟表示。

第四,HP CloudSystem可以实现快速定制企业级的应用模板,完全自助快速交付应用的目标。客户可以把常用的应用系统做成一个业务模板,管理员批准后就可以马上交付业务系统,这是一种非常快捷的业务模式。

“在HP CloudSystem上,我们可以轻松实现负载均衡及故障自动转移,为将来做应用级容灾做好硬件平台的准备。”张伟举例说,“一旦某个计算刀片上的应用负载出问题,备用的服务器刀片可以立即切换。经测试,我们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台刀片上的应用切换到另一台刀片上去,管理员不用做任何干预。”

省字当头

TCL通讯在部署HP CloudSystem之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一个字“省”,即综合投入成本的降低。“经我们测算,配置相同的计算资源,惠普云平台的投入比传统的机架式服务器节省32%的成本,能耗节省30%。”张伟介绍说。

作为一家电子制造类企业,TCL通讯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制造能力上。私有云不仅能够帮助TCL通讯快速地提升产能,而且对于产能的柔性应变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也就是说可以让其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快速上线、快速扩张,随需应变。“我们在海外提供了许多云应用,比如手机云存储、云通讯录、云游戏等增值服务和应用。HP CloudSystem云计算平台可以很好地支撑这些云应用,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张伟告诉记者。

篇14

从业企业应抓紧标准之手

从2007年开始,各种涉及云架构、云安全、云存储、云网络的标准应运而生。近两年,一些主流标准组织的工作渐渐形成气候,通过致力于分布式IT系统的有效管理,聚合众多IT厂商一起进行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及改进等标准化工作的DMTF(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分布式管理任务组),以及公布了首个云存储标准的SNIA(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提出SaaS标准、监管XML和WSDL以及OASIS标准的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IEEE、IETF等标准组织的成果,让云化数据中心的骨架越来越清晰。

但是到目前为止,云计算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标准也还未完全成熟。面对五花八门的标准组织和标准文档,国内众多计划借助云计算契机发展的企业不免有些迷茫。但在华为行业标准部总监罗忠看来,借鉴华为多年参与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组织工作的经验,国内产业链内的企业反而应该抓住参与到云计算主流标准制订工作的机会。从提升研发和产品质量的维度来看,参与标准的制订,一方面可以让国内的相关产品、解决方案真正符合国际主流标准,很好地进入市场,被市场最大化地接受;另一方面,通过标准的参与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业界一手信息,反过来推动、提升国内相关产品、解决方案的质量和性能。

他强调,产业链内的企业需要关注云与行业应用的紧密结合,而智能电网、能源行业、智能交通、电子政务、零售等行业,将是未来可能与云密切相关的领域。通过标准组织,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跟踪主流标准的轨迹应该锁定三个层面:数据中心大二层网络的互联标准(如SPB、TRILL标准和802.1协议标准等),与云高度相关的移动宽带领域的标准以及移动客户端的相关标准。

行业用户期待标准更具开放性

腾讯资深网络架构师杨志华告诉记者,在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腾讯很早就认识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对于云化数据中心架构的复杂性和管理问题,他们感到十分担忧,更希望未来有整合的品牌来为腾讯完成云规划。对于云数据中心的建设,能耗问题也是他们非常关注的。“我们希望市场上能出现‘模块化’或‘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以便解决能耗等问题。”杨志华认为,云化数据中心的成本效益必然要基于标准才能得以体现。

对于云计算市场的标准化,大多数企业用户一直报以期待态度,呼唤市场中的相关云产品渐渐形成统一、开放的标准。但是当前,各企业及标准组织显然依旧在进行博弈。以网络市场为例,目前由IEEE、IETF提出的倡导大二层网络架构的SPB、TRILL等开放标准虽然暂时占据了市场的主流,但是由Juniper等厂商提出的倡导一层网络架构的私有标准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云化数据中心的建设,就记者采访的来自互联网、铁路和军队系统的行业用户的意见来看,他们似乎更看好开放标准,而不是厂家提出的私有协议。

他们认为,目前相对主流的TRILL和SPB标准都是为了有效利用节点和分布式特性将网络架构变得更为灵活。而未来,这两种标准很可能会出现融合之势,最终适应各类数据中心业务规模和设计的不同,共同解决云化数据中心网络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