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青少年网络宣传范文

青少年网络宣传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青少年网络宣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青少年网络宣传

篇1

 

团省委宣传部:

按照《关于转发团中央办公厅〈关于组织学习观看党的十精神青少年网络宣传片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团宝鸡市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严格按照团省委要求,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广大青少年及时观看党了的十精神青少年网络版、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团萱漫话——感悟十》等宣传片。据统计,目前,宝鸡全市共开展学习观看党的十精神青少年网络版等宣传片140场,共计34800余人次。

通过组织观看党的十精神宣传片,广大团员青年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十精神对青年的积极影响,切实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富强和民族的迅速崛起,切实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青年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求真务实、创先争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奉献青春、建功立业。

共青团宝鸡市委

篇2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沉迷网络;网络犯罪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88-01

一、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界定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

在我国, 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6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不良行为。”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犯罪诱因, 或犯罪地点在网吧, 或犯罪手段与犯罪目的与网络有关联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二)犯罪平均年龄低龄化。据重庆市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分析表明, 在22件60人的网络犯罪案件中, 年龄最小的刚满14岁, 最大的不足17岁, 其中14周岁的5人, 占81.3%;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和15周岁到17周岁的各为20人,均占33.3%;

(三)犯罪动机较为简单冲动。在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中,涉案被告人作案动机普遍简单, 多是为了索要几元赌债、言语不和等简单的事情。由于青少年没有经济来源,为了支付上网和生活费用而采取暴力抢劫的方式。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探析

(一)青少年自身所处心理阶段特点

发展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期”一般是指从11、12 岁到17、18 岁,在此时,青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且青少年的思想比较敏感,容易走“极端”。这是心理成熟前期动荡不定的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心理特点,使得青少年时期成为了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时期。

(二)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 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家庭不和、打骂子女、放任自流、溺爱放纵、父母行为不良等诸多情况都会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错误导向, 最终成为青少年罪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另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家长的“网络素质”却不见提高, 甚至出现众多“网盲”家长,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

(三)学校法制教育的不足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是青少年获得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 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 认为开办法制教育只是形势需要, 忽视学生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 忽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消极应付。学校的社会化角色没有很好的完成, 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之路径选择

(一)健全和完善网络保护立法

宏观上, 国家应建立、健全青少年网络保护立法,强化社会责任, 加大对青少年保护和宣传的力度。有关执法行政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防范性的法律措施来规范青少年行为、 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微观上, 地方各级政府要针对网络市场和网络管理,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使网络行业有章可循。

(二)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

网吧管理应是多个执法部门共同管理, 要经常性地对网络市场进行整顿, 对网络市场进行抽查和检查, 以防范于未然,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网吧的有效管理。各部门在加强对网吧安全隐患管理的同时, 要把落实实名登记制度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对网吧的监管, 对青少年犯罪分子形成心理震慑, 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三)增强青少年的自律能力

应该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自律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 引导青少年正确运用网络, 从源头上遏制青少年由于沉溺网络而引发犯罪案件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现实生活中, 青少年要学会正确、安全、科学的上网,上内容健康的网站, 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参考文献:

[1]黄教珍, 张停云.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与教育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4.

[2]杨恩国.论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安全研究,2004(1).

[3]肖冬梅.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J]. 辽宁公安司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

[4]刘同舫 .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犯罪与综合治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篇3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09-02

Thinking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LI Wei

(The Langfang labor technical schools,Langfang 065000,China)

Abstract: Today, tens of millio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nearly ten million close to addicts fact, network high-tech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bring great wealth and convenience of the human society, it also brings can not be ignoredthe negative effects. Adolescent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yet mature, the ability to resist temptation is not enough, is very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a vari ety of temptations in the network, such as restraint and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will produce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severe affect learning and life,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How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this challenge is clearly the information age is before us a new topic.

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young people; information age

青少年网络成瘾跟“应试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应试教育”的枯燥与孩子们爱玩的天性相矛盾,而网上刺激性的内容则特别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因此,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国外对于青少年网瘾的措施和方法对于我们国内青少年网瘾的纠正有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1国外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控制

韩国:社会全民总动员。韩国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网络成瘾现象。早在2001年韩国政府就成立了“网络中毒咨询中心”。主要任务是,以中学老师和父母为对象,开设网络成瘾预防讲座,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集体辅导。对青少年上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不没有目的的上网;二是尽量在公共场所上网;三是删除电脑中的游戏;四是不要总坐在电脑前;五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其外,政府还创办了治疗网瘾的学校。他们的做法是:在郊区开办专门的治疗学校,主要针对网瘾严重的患者,其特色为军事训练、体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三者合一。它一半是训练营,一半是恢复中心,为期12天,训练骑马、搏击、做陶艺,文艺。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并禁止使用电脑,限制使用手机。这些学校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提供,来这里治疗的青少年无需付费。

美国:在轻松温馨的环境中戒除网瘾。美国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免受网络毒害采取了许多措施,经历了立法治理和开设矫治中心两个阶段。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通讯内容端正法》,但是很快由于该法违反《第一修正案》中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4个月后宣布该法违宪。此后,1998年国会通过了《儿童在线保护法》并由时任中统克林顿签署实施,效果也不明显。1999年美国公布了《儿童网络隐私规则》草案,该草案规定了青少年个人资料公开和使用网络要求。2000年,美国又颁布了《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之后美国也开设网络治疗中心。该中心的网瘾判断标准和中国相似,但是治疗方法却很不同。中心不采用军事化管理和药物疗法,而是让患者在亲近自然和小动物,在像家一样轻松的氛围中戒除网瘾。通过每天自我剖析,照看小动物,大家讨论聊天和一对一的辅导。该中心提供的治疗服务,一个疗程45天,费用要1.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

德国:开办专业的网瘾治疗机构。德国政府在解决青少年网络问题上采取了很多行动。如:德国家庭部大力推行“青少年在网上”行动,开设了以青少年兴趣为核心信息平台的综合网站,吸引青少年网民参与网站建设和网站社区活动。德国媒体发起“瞧一瞧,你的孩子在干什么”的行动,主要针对孩子的父母给出各种建议,和呼吁倡议等。德国青少年保护组织发行的《儿童的网络——没有风险的冲浪》手册,为孩子和父母解答网络安全和网上购物等问题,并推荐适合的网站,指出不合适的网站和媒体5400多个。德国拥有全球最早的网瘾治疗所,这就德国著名的慈善组织“维希尔之家”于2003年建立了专门的网瘾治疗所。它采用的方法所中多样。一是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等;二是运动疗法,静坐,按摩游泳等;三是自然疗法,如种花,旅游等。它突出的特点是不禁止青少年上网,而是把“疏导方式”作为实施和探寻的良方。2006年,“维希尔之家”网瘾治疗所关闭,据说是因为投入太大,而且网瘾反复,治愈情况不十分理想,经营难以继续等。

2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所以针对我国国情和学校教育,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是:

首先,教育本身是一种方式,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在多方面的合力下形成的学习制度,包括家长的监督,社会的宣传,老师们的教学引导。所以应该用一种科学的、优良的、以人为本的方式开展教育。在当代社会,网络普及的时代,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正确的利用网络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而不是对于沉迷网络的孩子一味的呵斥和责骂。相反,更应该去关心、呵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社会中的美好,回归现实,找回自我。

其次,丰富现实生活。沉迷网络的最大原因是因为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学校和社会应予以极大的关注,只要学校和社会能提供一定的课余活动,增加他们对现实社会的热爱,很多学生会逐渐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在一定层度上加强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走出户外感受大自然参加科学兴趣小组等,都能重新换回学生们对真实世界的希望。

第三,齐心协力。解决青少年沉谜网络的问题是社会各界都应努力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正确指导青少年对待网络,让他们在刚接触网络时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网络知识的宣传,对网络营业场所的监管,争取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家庭方面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父母应起到一个良好的监督作用,定期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予以反馈,做到学校和家庭的双方配合。这样的话才能保证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3结束语

从根本上说,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改进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与机制,使青少年从“应试”压力下解放出来,真正在素质教育的氛围中,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昝玉林.国外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2]宋向春.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海青.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

篇4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网络道德教育

(一)网络社会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人类的文明也得以展现。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也具有互动性与复杂性,网络社会也有虚拟性、公平性和同步及时性等特点。

(二)网络道德的概念

网络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网络活动中的规范,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从网络功能的角度进行思考就可以知道网络道德是从我国传统道德延伸出的一种符合网络文化交流的道德规范,是在网络社会中通过网络信息发生的具体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心的规范或伦理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的各种价值观念,网络道德涉及到个人、组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道德问题。

(三)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了符合网络技术的良性发展,网络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并依据网络教育做出新的思考,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网络道德态度,遵循怎样的规范,这些都是网络道德首先讨论解决的问题。在传统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教育环境及内容都有控制作用,道德教育活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其内容相对固定,受教者是被动接受的,而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是一种开放动态式的教育,且内容随着网络信息的多种多样也更丰富,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现状

(一)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冲击

网络社会中道德观念混杂,缺少具有权威的规则约束,道德标准也很模糊。这种现象使青少年通过虚拟的网络形成了道德相对主义概念,这与我国道德教育教给青少年的固定普遍的道德教育规范相背离,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基本现状

首先青少年是使用网络资源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都具有高度的接受能力及热情。据相关资料显示青少年运用网络的形式有浏览信息、查阅资料、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等多种多样的用途,也正因为这些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正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受约束和控制,L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下的青少年会逐渐脱离现实社会,而且易被其它网络不良信息所侵害。其次青少年知识程度有限,对待问题的角度不全面,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而且青少年认为网络是虚拟世界,可以率性而为,忽略网络道德的重要性,缺乏约束力。再次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其各种价值观念正式可塑期,由于监管不力以及自制力较差的原因,容易被网络带来的思潮以及文化所影响,偏离正轨。

三、青少年网络对策的教育

(一)加大监管力度,打击网络犯罪

在网络环境监管问题上,政府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安部门、网络文化管理部门、以及工商管理部门,应认证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工作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环境进行监管,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整治力度。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对各个网吧设备上安装的过滤设备要进行抽检,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侵蚀。采取有效手段建立网络防沉迷系统,预防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产生心理偏差而滋生犯罪心理。应提高反击网络犯罪的有效性,增强对网络犯罪人员的震慑力。

(二)提高青少年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道德教育应全方位的进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对网络德育工作来讲具有积极促进意义。作为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方面开展大规模且具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宣传教育,结合实例讨论以减少网络世界中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使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技术过程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

(三)加强信息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自主选择能力增强,相关教育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应积极利用网络来展开网络道德教育,将网络道德教育以生动的网络文化传播形式进行有效传播,把正面、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到网络文化之中,完善网络文化陶冶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灵,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渗透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信息教育,增强自身防范意识。

四、结语

网络文化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而作为思想活跃的青少年自然成为网络文化的接受者与传播者,同时网络文化在带给青少年新知识、新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思想,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以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来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规避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保证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晓龙.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

篇5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

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随着整个社会的网络普及以及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基层电信企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网络设施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这些网络建设工程已经取得了极大地成功。并且,随着移动网络“基站”的建立使得无线信号无死角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边疆民族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这为他们上网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我们选取了地处云南边陲的红河哈尼族彝族州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和河口瑶族自治县的七所学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部分学校的学生和社会青年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并辅之以半结构式访谈。共发放问卷974份,收回有效问卷902份,在这902份有效问卷中,男生459人,占总人数的50.9%,女生443人,占总人数的49.1%。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及部分社会青年,年龄在11-21岁之间。调查的民族也相当广泛,根据收回的问卷统计,除汉族外,瑶族有127人,占总人数的14.1%,哈尼族126人,占总人数的14%,苗族91人,占总人数的10.1%,彝族70人,占总人数的7.8%,傣族49人,占总人数的5.4%,还有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回族、壮族、佤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布依族的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根据数据分析,本次问卷调查的性别比例合理,年龄处于青少年时期,民族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行为现状

由于受教育程度所限,青少年成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网民的主要力量,通过调查分析,他们的网络行为现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网设备。随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他们的上网设备出现多元化的现象,除了台式电脑之外,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也成为上网的主要工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都拥有手机,902名调查者中,只有3名家里没有手机,手机拥有率达到了99.7%,其中,家里拥有三台及以上手机的有679名,占调查总人数的75.3%,715名受访者拥有自己的手机,占总人数的79.3%。家庭配备电脑的有647名,电脑配备率达到了71.7%,其中,拥有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的有192名,占电脑拥有者的29.7%,占调查总人数的21.3%。

(二)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来讲,学校老师的宣讲、电视和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780名青少年经常上网,从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占总人数的86.5%,说明网络已经成为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平台和渠道。

(三)以网络信息传播来展示自我。利用QQ、微博、博客、微信开辟自己的天地,QQ空间、QQ相册、博文、微信好友圈等方便地记录着生活的细节,成为青少年在网络上传播信息,展示自我的主要平台。在调查者中,有742人使用QQ,383人使用微信,317人使用微博。使用QQ的人数明显高于使用微信和微博的人。

(四)上网时间相对固定。上网时间无节制 由于受访者大多都是学生,所以他们的上网时间相对比较固定,主要集中在假期、周末和课余时间,选择周末上网的有640人,假期上网的有254人,课余时间上网的有193人,遗憾的是,也有5人会逃课上网。在上网时间上,有209人每天都会上网,267人每个星期上网一次,有184人每1-2天上网一次,这三类人占了绝大多数。在每次上网时间上,就显得很无节制,每次上网半小时以内的有158人,小时以间的有253人,这是相对科学合理的上网时间,但上网达到三小时的仍有219人,四小时以上的有171人。

(五)存在着不良的网络行为。网络上的各种诱惑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很难抵御的,出于青春期的好奇心,他们存在着一定的不良网络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有103人浏览过,有279人在网上使用过攻击性语言,有121人曾经发不过虚假信息,有306人抄袭过网上的文章,有55人参加过或者想参加人肉搜索。

(六)对网络的认识比较全面。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从调查结果看,大家都有这样的认同,在网络的积极影响方面,有511人认为网络可以开拓视野,187人认为可以了解外面的信息,99人认为可以休闲娱乐,33人认为能够促进学习,13人认为能够增加交往,有11人认为可以缓解压力。在网络的消极影响方面,有303人认为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影响判断,370人认为会影响身心健康,126人认为会形成网瘾,50人认为会产生网络孤独症,53人认为会产生网络犯罪,35人认为会影响工作学习。

二、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行为现状原因的分析

对于目前的这种网络现状,究其原因,是青少年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主观因素。首先,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期,对外面的世界有很强的探知欲和好奇心,而地处云南边疆地区的他们,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外面世界的方式有限,而网络以其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自然就成为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主要渠道。其次,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对网络上的信息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网络的某些诱惑难以抵抗,因此就会造成一些列网络不良行为的产生。再次,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奋斗期,受到学业和生活的压力,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来满足自己感情交往和获得尊重的需要,利用网络的随意发挥性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

(二)客观因素。社会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网络设施已经大面积覆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去购买电脑和手机,而且,很多家庭不但配备有台式电脑,而且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也很常见。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高配置和低成本,拥有手机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手机也就自然成为他们上网的主要工具。家庭方面,由于父母双方的职业大多是农民,而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调查统计显示,80%家长的文化水平时初中和小学,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养家糊口,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上的时间投入较少。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欠缺,使得大多数的青少年周末和假期的时间以上网的方式度过。学校方面,现在的中小学基本都已经开通了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的相关基础知识,这就为青少年上网奠定了技术基础。网络自身方面,网络确实有其吸引青少年的诸多优势,网络中精良的画面制作满足了青少年的视觉需要。网络的经济性和实效性更是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对于经常联络朋友的青少年来讲,网络确实要比电话便宜,而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网络留言不用对方在线就可以完成,电子邮件比写信更加快捷和便宜。这些优点,吸引着广大青少年成为广大网民中的一员。

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体系的构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已经成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网民主体的现实,他们的网络行为已不可避免。那么,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唯有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构建良好的网络素养体系,才是正确出路。青少年网络素养体系的构建,需要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共同努力。

(一)青少年自身网络素养的培养。所谓青少年网络素养,是指青少年借助网络接近、分析、评估、创新信息,以及构建和扩展虚拟社会关系网络的综合能力。作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身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与相邻国家本民族同胞的交流和往来的重任。同时,也要和其他名族进行融合,实现民族大团结。在目前的环境下,网络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就刻不容缓。具体来讲,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应包括对网络媒介的认知和评价能力,接近和使用网络的能力,分析、评估和批判网络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对网络使用行为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借助网络发展自我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素养的能力,利用网络与他人将进行社会互动、共享的能力,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能力。这些网络素养的培养,将会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希望和主力军,通过网络,加强人们对他们的了解,尤其是少数民族里那些神秘文化的了解,激发人们的兴趣和研究,推动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投资。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好多少数民族都具有国际性,如哈尼族、彝族、傣族等,他们民族意识相当强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的民族意识已经超越了国家意识。因此,培养好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对加强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国际交流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二)政府方面。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大都属于民族自治,在政府管理层面上,政府要完善整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服务设施,这是开展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政府要和教育部门、电信企业、IT相关产业部门等和网络素养培养相关部门达成协议,降低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训的成本,减少经济压力。另外,政府要联合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制定一些列的配套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环境,也可以成立专门的青少年网络管理部门,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对有些网络游戏产品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打造青少年专属的网络平台。考虑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建设一定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网站或者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相对照的网站,这样一则可以全方位宣传国家政策法规、政府相关决定,使他们更方面了解政府。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他们汉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计算机网络行业方面。地区性的计算机网络协会等行业组织,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加快针对网络监控软件的开发,针对不同的上网工具,开发相应版本的监控软件,就像现在好多软件都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一样,有针对电脑的Windows版,适应手机的Android版、和专门针对苹果手机的Iphone版。网吧加强自身管理,切实落实上网实名制制度,严谨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于可以进入网吧的十八岁以上的青少年,要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通过网络信息过滤软件、信息分级制度等网络技术的使用,截断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链条,保护青少年免于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四)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充分发挥家庭培育的作用。具体讲,就是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入手,训练他们如何恰当使用网络。家长要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和孩子保持互动。对于一些不好当面交流的问题,可以利用QQ和孩子进行聊天交心,了解孩子的近况。关注并阅读孩子的QQ空间、博客和微信朋友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回复。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浏览,不玩暴力性的网络游戏,避免不良网络行为,以自己良好的网络素养给青少年做出榜样。

(五)学校教育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在开设了网络基础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该开设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网络观。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共享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对社会管理制度和行为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网络道德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自我意识,以正确的网络观念引导他们的网络行为。这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保障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础。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其影响是双向的,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扬长避短,未雨绸缪,通过各方面的工作来加快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吴彩虹.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及其干预措施[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6).

[2] 刘永涛,尚旭光,齐小娟,任丽娟.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培养的途径和方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6).

[3] 薛彦华,黄承芳.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影响的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

[4] 黄鹏进,王学梦.当代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与自我认同感研究[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