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团队建设概述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团队建设概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团队建设概述

篇1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既要认真总结吸取以往的优点,也要借鉴汲取国外的有益经验,合理确立建设的原则和价值诉求,形成正确导向。国外职业教育起步早,兼职教师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成功经验。一是有较完善的法律规范,保障有力。在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兼职教师工作和维护兼职教师合法权利。1978年联邦政府通过“联邦兼职聘用法”,总体上规范兼职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聘用方式。各州也通过相关法律条文规范兼职教师的管理。在控制兼职教师数量方面,20世纪60年代纽约政府通过法律要求本州高等教育机构的全职教师要保持至少50%的比例,1988年加利福尼亚州提出本州的社区学院至少75%的课程要由全职教师来讲授。二是重视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养,保证质量。如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严格规定,实践教学教师必须是掌握教育理论的技术人员,所有教师必须通过资格考试。澳大利亚被招聘的专业技术兼职人员,要接受为期一至二年的师范教育,以获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注重激励措施,稳定队伍。如美国社区学院对兼职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建议或方案进行表彰或物质奖励,兼职教师可以获得资助参加任教科目的会议,可以带薪休假期和病假等。美国德克萨斯州曾通过“德克萨斯雇佣群体待遇计划”(Tex-asEmployeesGroupBenefitProgram)以及对规定待遇的SB1370法律条文进行修改,规定在本州工作的兼职教师如果教学时间超过12学期,就可与全职教师一样参与“德克萨斯雇佣群体待遇计划”,可得到健康医疗保险、事故安全保险,子女还可享受州儿童保险计划的待遇。比较借鉴国外的积极经验,结合国内的现实情况,今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合法原则。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依法进行。兼职教师毕竟不同于专职教师,依法实施才可获得最强有力的保障。用法律形式明确兼职教师身份,通过法规政策确定兼职教师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地位,让兼职教师无论身份存在还是实践操作方面,不仅“合理”,更要“合法”,方可获得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尊重。二是共建原则。兼职教师教学的“兼职”特点和对企业的依存性,决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可能仅由学校独自完成,必须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作、共同进行。其中政府具有绝对优势条件和最强大力量,又是协调校企双方的中介和桥梁,要有效发挥自身作用,为校企双方搭建好交流平台,既要为职业学校提供应有的支持,也要为企业提供切实的优惠政策。三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要明确学校对兼职教师不是拥有,而是通过有效途径与方式去发挥其社会效益。兼职教师依存于生产领域,随时掌握生产领域最新应用技术并积累宝贵实践经验,正是兼职教师资源得以充满活力、能够弥补校内专任教师队伍不足的主要根据。坚持这一原则也是校企双方不断加强和深化合作、走向共赢的支点。学校一旦将其拥有,发生身份转变,便会失去兼职教师的本意和功能,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根据这些原则,为加强和完善兼职教师制度建设,需要确立和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一是要营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度具有正义性、公共性、严肃性和引导性,要通过制度建设,打破把人才培养只看作是学校责任的狭隘意识,让社会各行业各方面都自觉支持、参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素质。二是要保障为学校提供素质高、数量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职业教育对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要求高,把社会各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建设成一支师资力量,为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兼职师资,无疑是最简单高效的捷径。通过制度手段确保兼职师资质量和来源的稳定性,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证。三是要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已成共识。要把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学与生产深度结合的一种方式,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与岗位工作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引导校企双方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把职业教育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四是要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运用兼职教师积极优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兼职教师制度建设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目的。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不足,这正是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普遍性问题。通过兼职方式,有条件地把企业技术人才根据需要随时引入教学,以其之长弥补校内师资之不足,可使师资队伍成为横跨教育与生产领域、融合最新专业理论知识和最新生产应用技术的优秀职业教育教学力量,实现企业行业的职业预设与学校定制的紧密应接。

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途径

(一)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国家需要修订《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两部法律。在《教师法》中调整教师概念,在外延上增加“兼职教师”类型,规定兼职教师是教师的一种特别类型。通过修订《职业教育法》,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对兼职教师的性质、地位、作用、聘用机制、管理措施和考核方式等予以明确和完整规范。以此使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国家法律强制规范和要求之内,依法实施,但也要避免向专任教师的随意身份转换,化解企业人才流失之忧。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对企业提供完善的支持,包括社会美誉度奖励,增加对企业经营考核的社会效益标准,对积极支持本单位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效果出色的企业给予财政与税收优惠等,提高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还应打破现行师资队伍编制对学校经费预算的束缚,研究确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需要兼职教师的合理比例,向学校提供至少等同于在编教师标准的相应财政预算予以支持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就曾划拨专项经费2400万元资助907所中职学校的1249个紧缺专业特聘3010名兼职教师,这对各地方政府应是很好的范例。劳动人事部门也应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办法,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兼职教师经历和成绩考核纳入其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如,对担任一定时期兼职教师并取得较好成绩的技术人员,可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等,以此将兼职合法化、正当化。

(二)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配套措施和建立科学

运作模式教育行政部门既是学校的主管,又是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在学校和企业间搭建平台,从而可明确引导学校有效克服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的自发随意性,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引导发挥现有各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按照模块化方式划分岗位(群)类别,将相应各类技术人才组织起来,运用网络技术建设兼职教师人才资源信息库。将各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素质考核选拔,分类登记。还要将新退休技术专家中健康能胜任且愿意执教者选拔纳入资源信息库,这部分人才经验极其丰富,技术相当精湛,只要身体健康,一般不受其他制约,管理、使用简单方便。这可以有效解决兼职教师来源的稳定性。推行兼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依托行业协会对候选人员组织实施必要的教学方法技能和师德修养培训,合格者颁发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实行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双证结合,持证上岗,有效保证兼职教师质量。应修订现有关于职业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文件,在利用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应纳入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内容,形成政策的完整系统化和企业中可用资源的集约化,可一举多得。

(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兼职教师聘用将走向常态化、规模化,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模块。但兼职教师与学校之间只是一种聘任与被聘任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职业院校对兼职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体现以人为本,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促其为学校多作贡献。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严格管理。首先是要健全机构,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根据教学需要,提前规划好年度或学期聘用规模及其岗位要求,做好聘用计划,制定聘用条件、标准和公正合理的招聘程序。其次是要把好入口,对拟招聘人员的业务水平、理论素养、职业道德、思想状况、工作实绩等进行多方面考察,严格进行资质审核,确保适合教学需要。再次是要抓好使用管理,运用教学督导、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等手段,通过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掌握兼职教师教学情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首先是要做好兼职教师的各项保障工作,包括为其提供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积极主动地和其所在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其次是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让兼职教师多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如一些重要会议、集体活动或是教学教改业务研讨活动等,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及对所在兼职学校的责任感。再次是完善激励机制,对那些爱岗敬业表现突出、教学效果出色的兼职教师可以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强兼职教师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四)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措施

篇2

【关键词】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改革

1.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加强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顺应时代要求,英语教学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尤其重要。团队合作精神的正在向社会工作的各个层面延伸。团队教学要重视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大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教师团队为核心,带动学科建设,全方位提升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并结合其他专业发展特色,调整本专业结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在顺应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要求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师团队中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2.当前的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完善。教师队伍中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专业人才短缺。

2.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青年教师在学习、实践和国际交流的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英语教学创新方面也存在着欠缺,需要更大的提高。

2.3学术队伍需要进一步整合,缺乏领军型的人才。尤其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中青年学术骨干、教育部跨世纪学术骨干、国家级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学术大师、教学大师匮乏。

2.4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学校人事制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分配制度不合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仍有弊端,配套体系和相关政策不够协调,还不能完全达到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3. 塑造高校教师团队的要求

3.1教师团队的规模

想城建一个高绩效团队,成员是不宜太多,合理的成员安排,可以有效的管理形成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信任,给予对方忠诚感,完善团队规模,才能培养出一个高素质、高绩效的队伍。

3.2团队成员的结构

3.2.1能力结构。一个教师团队需要配备能力互补的成员。需要具有知识和高专业的人员;需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善于聆听和反馈意见的成员;需要权衡建议并作出有效选择的成员;需要解决冲突以解决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3.2.2学科结构。伴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日渐复杂和学术研究的日趋困难,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很难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应该优化学科特色,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拓展学科门类、优化学科结构,从学科上建设成一个高水平的团队。

3.2.3职称结构。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学术思想端正、科研思维活跃的学术队伍,应在团队教师职称结构分布上,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分配应当均衡。团队中的教授可以与其他职称人员交流经验。讲师、副教授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共享共创,有利于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3.2.4学缘结构。学缘结构即指一个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成员最终学历学校的构成状态。团队中的教师,要具有坚实宽厚的寄出理论和广博的知识,团队建设要有自然科学类知识系统和社会科学类知识系统,还有要有两者交叉类的知识系统,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缘结构的合理化。

4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只有发挥协同合作精神,使各成员的矢量和最大化,以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目标。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事事从他人角度着想,要互帮互助;相互沟通,保证团队与环境协调一致。使得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同时可以逐步巩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在实现团队目标的结果中也实现自我的价值。

5. 高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材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结合本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选用适合英语团队教学改革的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充实到教学中,组织编写大学英语教辅材料。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加大科研教改力度,不断促进科研转化教学工作。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理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促进教学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是以教学水平高、有一定学术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为骨干,以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为主体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引进一批高学历教师;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交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观摩课、示范课、讲课竞赛等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充分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发挥好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和教学课件研发,利用和完善网络教学的效能,促进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内部或其它相关专业之间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共同研究,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

6.结语

由强调和重视教师个人发展到强调和重视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简言之,对学校而言,一个优秀的教育团队远远胜过学校有少数几个名师。高等院校要想持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关键在于构建适合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开阔教师视野,促进合作和交流,以满足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各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万.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宜宾学院学报,2011(7)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领导者;团队建设;主要作用;对策方法

一、企业团队建设理论概述分析

团队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管理的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负责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在一起工作以改进他们的操作或产品,计划和控制他们的工作并处理日常问题。他们甚至可以参与公司更广范围内的问题。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发挥出色作用的核心问题。

二、领导者在团队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1.团队外部领导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1)提出适应团队建设的组织设计方案。著名领导学家本尼斯说,团队建设所需要的是“ACE”组织模式,肯定一创新一动员,这种组织模式的特点在于放松严密的组织体系,赋予每个人以机会,肯定和尊重下属的自主地位,放手让下属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平等关系激励和动员人们为共同目标努力奋斗。(2)团队建设基本理念的设计。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组织而存在,其前提是这一组织所依据的发展远景、共同价值观和最终目的。离开了这些要素,团队就不成为其团队。当然,作为外部领导,其作用应主要体现为指导团队去制定这些要素,而不是越俎代疱。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通常是由企业主要领导者确立、并经长期的培育和内化,最终形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塑造企业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领导者为此要长期努力,做大量的工作。(3)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因素。如果我们把企业视为一个大系统,那么,它必然是由许多小系统所构成,团队是其中一个子系统。系统的存在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团队的存在亦是如此。

2.团队内部领导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1)确立团队新型的领导观。应树立的新型领导观是:一、信任第一;二、善于授权。放权是培养每个成员才能和保持组织高度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把权利交给团队,你会获得让团队尽展所能的力量,你自己也就有时间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三、促进团体共识与认同感。团队领导要努力的一个新目标,就是协助你的成员发掘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帮助他们认清共同利益,指导他们追求富有挑战性的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强化团队共识和认同感。(2)把握三大领导要领。能够使团队领导艺术得到充分体现的三大领导要领是:一、善于激发群众动力;二、善于引导人们都来提问题;三、善于把握控制与主动性间的平衡。(3)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团队领导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注重建立团队成员的自信与自尊;二、构建团队成员良好的内外人际交往关系。一个团队如果缺乏良好的内外人际交往关系,其成员就会有只重本身需要和诿过与人的倾向,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顾客需要为根本指向的企业经营方针是相背离的;三、营造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工作气氛 团队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谁也难免不犯错误,如果团队在分析工作失误时,过于着重个人的原因与责任,就含使团队成员为求明哲保身而谨小慎微, 团队也会因此失去锐气;四、保持并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差异性。

三、领导者在团队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领导者的岗位职责不明确。(1)领导者对自己的定位不清。(2)领导者与员工直接的关系不平衡。有些管理者俨然像老板派出的“监工”,成天发号施令,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与感受;有些管理者则只考虑自己和员工的利益得失,却全然不顾及企业的利益。企业中的团队建设,存在这样的领导者,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3)领导者唯利是图,自私自利。

2.领导者不知道如何去执行团队建设。企业中的团队要面对的环境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但领导者本身就出现很大问题,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领导者本身无能为力,属于“文盲型”领导,文化素质差又不愿学习,那样的庸才当领导,可想而之是很难构建出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有的企业为了巩固家族地位,会采用一些无德无能的亲属做领导,俗称“亲友团”领导层,这就出现了领导者上任后不知所措,执行力差的现状;二是领导者永不满足的认可需求,有的领导耳朵里只喜欢听赞扬自己的甜言蜜语,喜欢听对自己歌功颂德的语言,然后满心喜悦的享受在飘飘然的成就感当中,而且对于自己赞美越多的人就会越喜欢他,对下属的判断也不再客观,完全端看自己的喜好偏恶,忽略了下属的能力,反而比较在乎下属跟自己的个性合不合,看的顺不顺眼。处在这个阶段上的主管,不管是行事的准则、判断的标准、立场的公平超然,都将要受到最严格的考验,而且对下属而言,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是由您去领导下属,而是那些懂得逢迎拍马、聪明有余的下属在领导您,只是可能您自己浑然不知而已。

四、领导者在建设团队中的实施策略

1.主动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主动的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团队成员工作状态和生活状况,多了解成员的合理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沟通氛围。我们的管理者很多时候缺乏与团队成员沟通的主动意识,在认识上有偏差,总以为应该是员工主动给自己反应问题而不需要自己去主动沟通。实际上作为管理者如果每天花一点时间主动和员工进行交流,你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在交流中迎刃而解,团队也时刻处在一种高昂的战斗氛围中。

2.尊重团队成员,充分信任。作为管理者对团队成员要给予充分的信任,缺乏信任关系是做不好工作的。我们有的管理者信奉所谓的“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用人法则,这里我们不去批判什么,事实上我们有时候从表象去看以上的法则好象有其合理的成分,实际上最终酿成的苦果也只有管理者自己清楚,用人的前提条件是选对人,选好人!“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用人法则只能说明我们的管理者缺乏甄别人才的眼光和能力,给自己一个解脱的理由。

3.不断给予团队成员鼓励。团队的独特性在于团队成员要承担企业较多明确的业绩指标压力,我们经常发现在营销团队中会出现所谓的头顶天花板的“老油条”,作为营销团队的领军人,要不断的给予团队成员鼓励,挖掘其潜能、激发其斗志。在遇到“利”争的时候一定记住不要与员工争利,否则最终团队将人心尽失,随也不愿意跟随如此不堪的领导卖命。其次要充分的给予员工授权,这要求你对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和业务技能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给予团队成员适度的自行工作空间,方能调动团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在一个团队中,我们要让团队成员真正能体验到自身得到了成长,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成就的,方能塑就团队成员的向心力与归属感觉,因为一个人在一个组织当中,如果得不到成长,一般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自行得过且过,最终出局;一是感觉不到需求的满足,最终选择走人,建议我们的管理者在这方面要多研读研读马斯洛人本哲学里的层次需求理论。

参考文献:

篇4

教学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将“教学团队”列为主要建设内容,“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1]。可以说,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联合创作”教学团队的建设背景

目前,国家已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高校调整类型定位,更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国内高校不同学科领域陆续出现了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等形式多样,且具备一定实战模拟特征的学科专业竞赛。这一类赛事积极与行业接轨,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命题,学生团队“真题真做”,较好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并进一步呼应了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赛培结合、赛评结合”的机制建设。

作为目前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民办高校,三亚学院秉承着“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做行业伙伴,致力于培养社会满意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勇于开展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下设的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改革突破口,重点建设“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坚持“真题真做”“以赛促学”“以赛带练”“以赛验学”,不断总结实战型学科竞赛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二、“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概述

2015年,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从2012级开始,在广告学、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启动了“联合创作”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该课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改理念,在“媒介融合”观念引导下,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跨学科、多艺术门类、多媒介融合的团队创作基本规律,旨在建立区别于单一专业的综合创作观念,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让他们把所学的课程知识整合起来,做到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并及时唤醒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双能型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托国内高校有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平台进行作品创作,切实强化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从“联合创作”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可以看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这是实现课程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为此,该学院在已建设完成的校级教学团队基础上,整合资源,配套启动了“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并确立了团队建设的“123”原则和建设目标:即确定1名副高职称及以上、同时具有扎实理论学术基础与较丰富实践指导经验的课程负责人,主要承担课程建设整体规划、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教学团队管理与经验总结,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等工作;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等专业分别遴选2名教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每名教师需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具备至少3次以上指导学生参加国内高水平学科专业竞赛的获奖经历等。通过改革,“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将努力建设成为一支目标清晰、结构合理、教研水平突出、实践指导经验丰富的团队,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在“联合创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平均分配到6位任课教师所在课堂。他们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创作团队中至少有相关专业各1名学生参与的原则,5人一组自主搭建创作团队。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将以组建的创作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3~4个实践项目,而这些项目将直接对接相关实战型学科专业竞赛的命题项目。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做出相应调整,由传统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即该课程教学团队一般会先行召开教学研讨会,选定既满足课程教学大纲需要,且符合教学进程的比赛项目。在课程正式开课后,任课教师在每周上课时会检查学生团队的项目完成进度,并据此安排学生的下一步学习任务。学生团队在每完成一个实践项目后都将参与“头脑风暴”作品交流会,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点评,力求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中的任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承担的更多是类似于传媒机构“制片人”的角色,其“把关”与“引导”的作用比较明显。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自创建以来,团队成员积极应对相关学科专业竞赛命题类型的不断变化和学生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等情况,积极思考如何将学科专业竞赛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等问题。为此,他们坚持每周三开展教学例会和集体备课活动,并利用假期外派教师参加国内高水平师资培训和课程交流研讨会。正是因为教学团队成员的不断思考及实践,他们从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现今逐渐寻找出一条符合“联合创作”课程教学规律的正确道路。从目前取得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让他们进一步破除了专业壁垒,个人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任课教师一线教学经验也不断丰富,并积极发表相关教学改革论文多篇,学生参赛作品质量越来越好,所获奖项等级越来越高。据统计,“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指导学生团队荣获包括全国金奖在内的实战型学科竞赛奖项累计达200多个,该教学团队建设成果还荣获三亚学院2017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目前,“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协同创新能力日渐增强、职称年龄结构日趋合理、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的教学团队。

三、“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借鉴意义

1.科学遴选课程教学团队成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小组协同教学制”(Team Teaching)首次提出了教师之间合作这个概念,即由不同的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体实行合作。国内学者刘宝存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教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组成的团队。”[2]教学团队建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课程体系、实习实践、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学科竞赛等,都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切入点[3]。为此,在组建实战型学科竞赛教学团队时,我们可以按照专业或系列课程为单位进行建设。与此同时,作为教学团队的核心,我们一定要挑选具备较强教学科研和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做为团队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团队建设规划。此外,我们还应从学历、年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教研能力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地选取一批知识素质技能互补、学科交叉、分工协作、互补优势、指导参赛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教学团队。

2.搭建运行机制并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创建一支优秀的实战型学科竞赛教学团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套完善的团队运行管理机制来支撑。首先要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团队”是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一旦有了明确的团队目标,团队成员才能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价值,才能为团队作出相应贡献,成员也能从团队中获取提升自身价值的东西;其次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绩效评价与约束机制,做好经费投入保障,这是团队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再次,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因素,团队负责人应不断引导团队成员共同营造和谐、友善的合作氛围。如“联合创作”教学团队在创建之初便开设了工作交流群,团队成员可在交流群中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每周一次的交流研讨更是能直接带动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将教师的备课行为从以往相对独立的技术性工作转变为共同的专业探讨及学术信息交流活动。

篇5

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是进行知识的创新性传播、生产和应用,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因此,研究型大学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甚至在国家安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型大学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研究有限,以研究生培养为主

研究型大学诸事务中“研究”是其最主要的课题,研究工作也是学校诸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学日常工作中,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处于优先的位置,更加受到重视。通过卓越的科学研究来实现大学的多项社会功能。

(二)教师团队优秀,名师学者众多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队伍一般都十分优秀,不乏学术权威、知名学者,美国大学联合会成员入选条件相当严格,教师队伍质量就是其考察的一个重要指标,想要成为美国大学联合会这个由研究型大学组成的群体的会员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可见,拥有高水平的师资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征。

(三)先进的管理模式

“学院”式的新型管理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为教学助力。为了保证管理规范、依法办事、以人为本、宽松优良的良好氛围,需要研究型大学实施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上述对研究型大学内涵和特征的几点概述,可以知道高水平教师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重要性,即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建设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如何完成团队建设、架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框架,成为研究型大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教育团队建设

在研究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下,教师团队的数量及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研究型大学肩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历史重任,加强教育团队建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培育教学团队核心要素

教学团队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团队领导、团队规则、成员的共同愿景等。首先,每个教学团队都需要明确负责人,他可以是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也可以是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或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团队规则,帮助大家形成共同认知,并共同遵守;与此同时,要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团队目标,成为团队每个成员的共同追求,当个人与团队目标一致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重视团队结构的科学合理构建

团队的组成结构会对其行为方式造成影响,其组成差异表现在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及兴趣爱好等等,不同的团队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例如,专业的不同,研究兴趣的差异常常会使得教授课程内有所不同。因此,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时就要求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另外,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

(三)注重团队文化建设,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

团队的文化氛围对于团队及团队中所有成员都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团队氛围有助于团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团队成员凝聚力的增强,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必须要有“”的思想,要形成统一的目标和理想,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拥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理念,要注重学术自由,使团队中成员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还要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在对既有结论的运用中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也要敢于质疑;同时还要有合作精神,在成员的相互配合下,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严谨治学、积极上进的学风。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学校资源整合,促进学科快速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有利于多学科交叉合作,促进新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对青年教师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使其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学校管理部门需要重视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保障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教育团队的贡献和效益,达到激励团队人员的效果。

三、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一)深化改革,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需要规范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团队建设,实现教师队伍向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的过渡,探索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师队伍模式。

1.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对教师职务评聘程序进行改革。在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是需要考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把教学工作量作为聘任教授职务的必要条件之一,重视校内教学评估结果。但与此同时,作为其重要环节,院(系)教授会议和校外同行专家评审也需要得到重视。

2.严格合同管理,健全教师聘用制度。在教师聘用时,要实行“有期限合同和长期合同相结合的聘用制度”。通过长期合同来保障有能力、有资历的教师任职,通过有期限合同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期限合同体现出了竞争性和流动性,对于聘期内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或教学评估不合格的教师不再续聘,当然,同样对于学校待遇及其他有不满的教师也可以选择不续签合同。个人和学校通过双向选择决定聘期届满时是否续签合同,打破原来教师管理的超稳定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活力,促进高校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期限合同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水平有了制度保证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1.首先要保证基本薪酬,要为教师提供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保障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其次,要形成以业绩为基础的绩效薪酬制度,通过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认绩效奖金,这既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效率优先思想,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注重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主要指的是良好的社会评价、工作环境、培训和晋升机会等。

2.建立补贴制度。首先,改变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通过设立关键岗位,鼓励名师上讲台;其次,建立公共基础课教学补贴制度,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补贴,加大基础教学投入;另外,建立附加津贴制度,实现科研教学;最后,要完善教学奖励制度,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