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气工程与机电工程区别范文

电气工程与机电工程区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气工程与机电工程区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气工程与机电工程区别

篇1

区别如下:

1、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 电气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正因为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生产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专业任意性选修;毕业班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李春艳(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李春红(1977-),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09-02

教育理论中高校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选修课又分为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与专业无关,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均可选择。专业选修课又称为限制性选修课,开课内容一般与所学专业相关,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较高。黑龙江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将专业选修课又细分为专业指导性选修和专业任意性选修两类。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是各专业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设置的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是依据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设置体现专业方向与专业技能的课程。我校电气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总计27.5学分,学生至少修读需25学分。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学生个人意愿选择余地较小,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专业必修课。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之后,一般为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授课。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尤其是毕业班学生选修课存在“选而不修”、凑学分等现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酱油课”。作为一名以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为主的青年教师,在四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

1.黑龙江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介绍

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即第1~4学期夯实通识教育平台,第3~6学期搭建专业教育平台,第6~7学期按专业方向模块分流指导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后续学习和拓宽就业范围奠定基础。在重视学科基础、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上,设置了电气控制和电力系统2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加强工程应用的针对性。

2.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采用学分制,毕业要求总分修满167学分。课程平台包括最低修读4分的通识教育平台和最低修读118学分的专业教育平台。其中,专业教育平台共有3个类别:学科与专业必修课程(67分),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25分),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26分)。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总学分的15.6%。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共分为两个方向:电气控制方向和电力系统方向。每个方向设置课程15门课,总学分37.5学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至少26学分。其中每个方向的三门课选课率达100%,学分3.5学分,是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中的“必修课”,考试方式为试卷考试。其余12门课考试方式为考查,学分在1~2.5学分之间。专业任意性选修课9门课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含三门选修中的“必修课”),6门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比例为40%。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考查考试课中的比例达50%。因此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专业任意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出勤率低。[1,2]以黑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选课积极,但学生参与课堂的出勤率低下,2007级和2008级“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选课达86人和88人,均超过学年总人数的80%,然而实际到课人数仅为选课人数的40%。第二,学生考试应付老师,学术报告敷衍了事。由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通常以提交学术报告作为考试形式,因此存在大量网上下载拼凑,甚至全篇照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了“酱油课”,课程变得可由可无,混学分现象严重,与教学目标初衷相违背。

三、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应对政策

1.明确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

高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混学分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至老师,下至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明确与加强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的宣传是有必要的。首先,在新生入学学习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中,教师在介绍课程体系时应强调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有责任和义务向低年级学生灌输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学生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和必修课强调不应区别化对待。由于必修课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要求不同,考试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考查课因考试轻松,通常以提交报告为主;授课安排在大三下和大四上学期,因此高年级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难易程度、考核形式、口碑均有更详细的了解,甚至在网上或学校论坛里出现了高年级学生写的选修课“攻略”。再次,提高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出勤率低和区别化对待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削减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设置更具有时代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大纲的调整,新增加与时俱进的课程。如我院新增课程“新能源发电”,而这类新课程老教师不愿意讲授,担当新课程的就只有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也是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不利因素。因此学院应积极动员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讲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与学习兴趣

出勤率是学生参与课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激发学习兴趣。第一,合理优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时安排。笔者在“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毕业班教学中发现,大四学生第一节课到课人数最多,9~10月最少,11月人数又增多,12月考试。究其原因,9~10月学生以找工作为主,11月份多数已和用人单位签约后才重返课堂。教学安排可根据每年应聘高峰实时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出勤率。第二,师生角色对调,强化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四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学生分组,每节课由一组学生完成课堂讲授的部分内容,增加学生参与度。此外,学生遇到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可与同学协调互换分组,可解决部分课堂学习与找工作的冲突。第三,应用型工科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建立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荣誉感和认同感。

3.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考核形式应为多样化

我院专业任意性选修课15门课程中有12门是考查考核。考查考核方式以提交学术报告为主。以下几种教学尝试有利于丰富考核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考核学术论文题目应具体化,代替宽泛教学专业涉及领域,可有效减少学生网上下载论文,敷衍了事发生的概率。第二,应用型专业课程以工程案例分析,仿真设计等形式代替学术论文实现教学课程考核。例如,“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可以用Matlab完成电机的控制系统仿真,以仿真程序结果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形式可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兴趣与实际动手和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以致用,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课堂学生参与度纳入考核范围,适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所占考试成绩的比重。

4.巧用毕业设计与大四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关系

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可能有利于毕业设计和考研群体。第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有促进作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内容广泛,立题多样化,教学大纲灵活,教学条框少,可随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随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以学术报告、仿真设计、工程案例的形式完成考核,有助于对学生专业兴趣的点拨。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内容做得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大四选修课的老师和学生,可通过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互相挖掘毕业设计的题目,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有利于考研群体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从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11月至1月,学生往往集中全力应对考研考试,毕业设计放缓。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授课周期是8月至11月份,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报告内容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对应,考研学生在相对不忙的8~11月内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即可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这有利于考研群体既保证了充足的复习时间,又不耽误毕业设计。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培养模式的地位的分析,针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强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重要性;考核形式多样化;通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出勤率的教学尝试;巧妙利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促进毕业设计。当然,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打酱油”现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种模式还需在实践中探索验证。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问题;预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机电安装工程是整个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提高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意义重大。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二、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质量存在的问题

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对机电工程提出的具体要求,就要求必须保障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因此,机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的日益增高,机电系统的施工质量将决定整个建筑的整体功能的最终实现,也就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建筑机电装施工与建筑居民生活密切相连,建筑机电安装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居民电器电路的使用质量等,因此在进行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中更要保证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问题。经实际工作总结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

1、施工缺乏有效监管

一些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为了个人的利益,进行违规操作,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在施工之前签订合同之时,一些施工人员人为地漏掉一些条款,使得他们可以在工程造价上造假,抬高工程的造价,使得工程造价大大高出合同预算的造价,这其中的一部分利益就被这些施工人员瓜分。还有,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一些施工人员故意扩大定额的工程量,提高各大小项目的造价,从而从中捞取利益。最后,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实施的时候,一些施工人员购买的产品价格高昂,质量却十分低下,这样不仅提高了工程项目的造价,而且也给工程以后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 

2、不重视施工材料控制

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是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工程的施工影响重大,因此,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管理。不则,会导致施工材料的不必要的消耗,加大材料的成本。

3、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缺乏

工程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工序的质量,以及分项和分部工程的质量。经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不被突然中断,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

三、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质量问题的预控方法 

1、确保施工图纸设计的质量 

建设单位应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设计单位来负责电气工程图纸的设计,确保图纸设计的质量,避免设计失误。电气工程开工之前,相关负责的电气工程师、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负责人,必须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对图纸设计是否符合技术质量的标注优化和相关的规范。尤其是对居民住宅小区智能化的设计,不能盲目的求全、求大,应该以适用和方便为主。对于那些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的问题都尽可能的在图纸设计环节解决掉。做好技术交底的相关工作,把图纸的设计要求、意图、特点和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向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工人交底,尤其要注重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工作,从而使其明白自己的施工任务要求,进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严格控制电气安装设备和材料的质量 

对于那些新建住宅的电气工程,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所以不管是监理单位还是建设单位,对于设备、材料的质量都要严格把关。要求所有的材料、设备都要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在使用之前需对其进行规格、外观、型号等进行具体的检测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符合要求以后方可使用。另外还需要监理人员把材料设备样品送检、封样,所送材料必须是从现场随机取样得到的。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所使用材料还要进行不定时的抽查,杜绝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用于施工中。另外,每次进材料都需调表申报,在经过监理审查通过之后才可以用于施工中。

3、做好施工各道工序,抓住施工要点 

由于机电安装工程是在建筑工程基础结构完工后开始的,因此机电安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做好施工图纸、工程材料、工程设备、施工人员、以及场地等方面的准备。

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做好施工图纸、工程材料、工程设备、施工人员、以及场地等方面的准备。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就需要与土建人员一起就线管和孔洞等预留预埋工作进行洽商。一般在土建工程的结构底板安装施工时就要进行预留预埋作业,主要包括线管预埋、孔洞预埋、照明和动力系统的电气管线预埋、以及防雷地线焊接等。机电安装工程在放线阶段,需要对不同的电压进行登记,同一个线管内不能放置回路不同的导线。同时在电缆井内进行电线的敷设工作时,需要在每一层的楼板位置用能够达到楼板耐火极限程度的防火材料进行防火分离。 在进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对于电气线路安装、配电装置以及电缆安装的都会有一些常用的施工技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比如对于电气安装中电路管线的安装进行管路清理、电缆敷设、电路开关的接地连接以及电路管线要进行使用预埋设等。

4、选择综合素质优秀的施工队伍 

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电气工程,对施工队伍的考察和选用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好设计、好材料都是需要人去操作的,特别是作业在一线的人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有直接性的影响,在电气工程施工项目中存在着很多隐蔽工程,若是出现问题就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电气工程和土建工程的要求和标准是不同的,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想控制好居民住宅小区电气安装的工程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考察选用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施工队伍。对施工单位的工程业绩、资质、信誉等进行查看,并查看特种作业工作人员的上岗证,把好施工队伍人员的选用关。另外,施工单位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对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具体考察之后再对其聘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其管理是否合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争取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姚 艺.浅论民用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风.2009(11).

[2]蒋 旭.浅谈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成本指标[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8(3).

[3]李 琳.浅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设计管理.2009,12(154).

[4]黄严彬.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

篇4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涉及到日新月异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及人员、环境、信息等方方面面。这些复杂多样性的建筑机电技术以及材料要求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各相关建筑单位具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具有其固有的通性,但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建筑阶段也有其特性,例如在大型建筑工程中,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有着明显的区别。

1、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验收环节存在问题

因为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安装工作对于各方面的要求比较多,所以只有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了先进技术并端正了工作态度,才能减少施工缺陷和保证安装质量。如果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安装施工中出现了问题,即便是一个细小的失误也会影响整个设备的安全运行;但是现阶段还是有许多施工人员只注重安装的便捷性而忽略了后期的检修和维护,就会给后期设备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进行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建筑机电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1.2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健全施工队伍

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中还会出现管理体系不完善和施工队伍不健全的问题,对建筑机电工程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方面,缺乏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使得施工人员的行为无法得到约束和限制,也无法明确员工的分工和保证工作的协调性,从而影响了安b施工的进度,为建筑机电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部分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多个工种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这就对施工团队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由此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1.3缺乏严密施工设计,设备的实用性较差

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在设计环节产生,表现为缺乏严密的设计。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施工人员可选择的机电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采购的难度随之增大,使得选错产品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提高了对设计环节的要求,特别是要提前确定好所需材料以及设备的型号和规格,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可以减轻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人员和采购人员的工作负担,保证了设备的实用性。

2、改善建筑机电工程安装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施工管理以保障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的质量

加强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施工管理体现在施工的各个方面,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以建筑机电工程的工程合同、技术指标、设计书、法律规定为依据,以施工项目的经济可行为基础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为了达到工程的质量要求,在完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计划,实现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面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查找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力争从源头上解决质量问题,将造成不符合质量指标的诱因全面消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机电安装工程的工期管理也很重要,做好工期管理工作是控制成本、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施工的各个环节,制定严谨的施工进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机电工程安装施工中的不同环节的施工时间、顺序和施工内容,做到有条不紊,为整体项目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2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搞好施工的关键,也是从源头上抓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依据施工合同来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了,在施工过程中才能确保按照合同设计的要求进行操作;机电工程安全设备的数量、选型和参数要严格以施工合同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施工。

2.3加强智能化的施工管理

现代化的建筑要求智能化、信息化是当前的趋势,因此,在建筑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管理中实现智能化的管理,通过智能软件来对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核算,最终达到以节约造价为目的。以机电工程的设备安装智能系统为例,供配电系统是一个全套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能够对建筑的能源转换链进行全覆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利用该系统还可以对机电工程的安装进行优先设计,为用户提供环保型机电设备。智能化的机电工程安装施工对提高机电工程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2.4保证设备质量

因为建筑机电工程在具体施工中会应用到大量的设备,所以,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整体质量,要做好关于质量控制的工作,就必须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控制。采购人员在购买设备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质量,不仅要考虑设备的价格,同时还要重视性能和安全性能。采购人员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看在操作中是否出现问题,操作好的设备才可以购买。购买前,买方必须检查卖方的资格,看看是否有资格出售。为了控制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因此,这不仅仅要加强采购人员的采购能力,而且公司还非常重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买方购买设备后,管理者安排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管理,为每个设备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进行详细登记,记录相关的性能参数。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发现问题立即上报解决,及时淘汰不能满足要求的设备。只有对设备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有效保证使用性能和设备的安全性能,促进建筑机械和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的合理运行。

2.5加强监督工作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便确保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应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操作合理、规范,使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主管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必须及时上报,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问题。然后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才能及时将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及时解决施工隐患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在选拔监理人员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良好的工作能力、态度和责任心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最终效果。只有加强施工监理,才能完成机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总之,建筑机电工程作为建筑物的后续工程,在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舒适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建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机电工程的安装工作也日益复杂,施工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的过程管理,从施工的源头上抓好施工的质量关,以提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文婷.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机电信息,2011,12:189-190.

[2]王喜海.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04:119-120.

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常见问题;应对措施;创新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员工的培训,制定严格的管理目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对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电气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电气的优质、高效运行。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工程质量,加强与完善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以此来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

2.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

2.1 电气设备问题

(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

(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

(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

(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

2.2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

目前我国城市高级民用建筑中的高档办公楼、豪华住宅和星级饭店越来越多,在这些高级民用建筑中,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但是,我们常常会在一些高档建筑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楼层走廊吊顶喷淋头、风口、灯具的布置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客房卫生间卫生洁具、五金配件不在装饰缝四角中间;吊顶有漏水痕迹,卫生间门口外地毯有水迹;内墙上同类型开关、插座面板位置高低不一等现象,给工程留下永久的、观感不美的遗憾。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和总结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电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不到位,工程观感质量意识淡漠,片面认为机电设备安装后能可靠地运行,达到使用功能即可,与建筑物档次标准关系不大。

(2)水、电、通风专业之间综合布置图的深化程度不够,导致有的风口安装不到位,吊顶内有的灯具因安装高度不够,只能移位安装等等。

2.3 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

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学校、医院、综合办公楼、高级酒店等建筑,对噪声与振动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而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根源主要是设备机房,因为设备机房分别安装有冷冻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空气处理机组、各类风机、冷却塔、变压器、暖通和给排水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由于旋转的惯性力和偏心不平衡产生的扰力,都会引起设备部件产生强迫振动,并通过设备底座、管道与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噪声进行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当今建设工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3.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安装施工中遵循的原则

(1)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设备。通过科研人员的技术研究,确保设备的使用价值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设备,保证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2)预定计划实施,总体布置,安装主次分明。科学、合理的计划机电设备的安装顺序,确保设备安装的连续性。施工前,对变电所、压风机等主要的设备进行总体布置,保证安装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安装井架、提升绞车等设备时,按照主次分明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安装,从而保证了施工的工程质量。

(3)按设计的要求和规范安装施工。设备的安装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安装时间和材料损耗。

3.2 机电设备安装观感差的预防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品牌效应十分重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同时应配备(或者兼职)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校核土建、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基准线一标高线、轴线、吊顶线是否正确,并依此基准放出具体机电产品安装的基准线。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所安装的设备和管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合理地综合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施工单位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消防喷淋管道、电气线槽、照明等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布置,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通风主管道、喷淋主管道、电气线槽尽量不要居中布置,尽量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喷淋头、风口、灯具、烟感探测器安装时,要在走廊两端吊顶上部居中位置用细钢丝拉线安装,使之吊顶上的机电产品安装成一直线。对于客房小走道内的各种管线、阀部件亦要综合布置,风机盘管安装要尽量贴近楼板,一定要保证冷凝水管道的坡度要求,避免管道倒坡或集水盘溢水淋湿吊顶面板,留下水痕迹。

3.3 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的预防措施

首先,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机房门边用高隔声性能隔声门;对于安装在楼层顶部室外的设备机组,应增设消声器、消声百叶,必要时设置隔声吸声屏等措施;对于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选用和配置消声器、消声弯头、消音静压箱等消声装置,并控制管道内的气流速度,以避免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其次,正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佳隔振形式,保证有较高的隔振效率;在机器设备下做隔振基座,使隔振元件受力均匀,降低隔振系统重心位置,增加隔振系统整体稳定性,使设备振动受到控制并减少机组本身振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基座应独立,不宜多台设备合用一个基座;最后,设备层平面应合理布局,设备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部位,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4. 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

参考文献:

[1]秦学斌.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

篇6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规范 程序 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26-01

一、质量保证的依据是规范

要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3、《建筑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建筑电气照明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等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通过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电气设备施工进行综合分析,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控制,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是执行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规范,确保电气设施使用安全和满足功能要求的保证。要严格按照变配电工程施工程序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线施工程序,电气动力工程施工程序,电气照明工程施工程序、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程序分别进行施工。

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电线路施工要求

裸母线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要求,裸母线与设备连接或与分支线连接时,应用螺栓搭接,以便检修的拆换。水平安装时母线槽应不少于2个支架,转弯处应增设支架加强,每节母线槽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MΩ。

(二)导线的敷设要求

管内导线应用绝缘导线A、B、C相线,颜色分别为黄、绿、红,保护接地线用黄绿双色,零钱为淡蓝色,导线敷设后,线路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能穿入同一管内。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内空截面积的40%。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有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用防腐,隔热措施。

(三)电气照明装置施工技术要求

1、照明配电箱安装技术要求

(1)照明配电箱应安装牢固,照明配电箱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

(2)照明配电箱内的交流、直流或不同等级的电源,应有明显的标志,且应有编号。照明配电箱内应标明用电回路名称。

(3)照明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接地(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铰接。

(4)照明配电箱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端子上,负荷线应接在螺纹端子上。

(5)照明配电箱内每一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灯具数量不宜超过25个。大型建筑组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量不宜超过60个。

(6)插座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宜超过10个。灯具和插座混为一个回路时,其中插座数不宜超过5个。

2、灯具安装技术要求

(1)灯具安装应牢固,采用预埋吊钩、膨胀螺栓等安装固定,严禁使用木榫。固定件的承载能力应与电气照明灯具的重量相匹配。

(2)灯具的接线应牢固。电气接触应良好。螺口灯头的接线,相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需要接地或接零的灯具,应有明显标志的专用接地螺栓。

(3)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金属外壳需要接地或接零,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黄绿双色)接到保护接地(接零)线上。

(4)当吊灯灯具重量超过3kg时,应采取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

(5)安装在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止碎裂后向下溅落的措施。

(6)在变电所内,高低压配电设备及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

3、开关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在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应一致。

(2)开关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的距离宜为0.15~0.2mm,开关距地面高度宜为1.3m。

(3)在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的场所,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插座安装技术要求

(1)插座宜单独的回路配电,而一个房间内的插座宜由同一回路配电。在潮湿房间应装设防水插座。

(2)插座距地面高度一般为0.3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插座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同一场所安装的插座高度应一致。

(3)插座的接线

1)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

2)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上孔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

3)三相四孔插座的接地线或接零线都应接在上孔,下面三个孔与三相线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接线的相位必须一致。

(4)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必须选择不同结构、不同规格和不能互换的插座。

(5)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良好的防水、防溅插座,安装高度不应低于1.5m。

(四)电气动力设备施工技术要求

1、动力配电柜

(1)动力配电柜、控制柜(箱、台)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外壳平整无损伤,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并有产品合格证。

(2)配电(控制)设备及至电动机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2、电动机检查、接线

(1)电动机检查应完好,无损伤,无卡阻、无异常声响。电动机接线盒内引出端子的压接或焊接应良好,编号齐全、清晰。

(2)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的电动机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检查时发现电动机受潮、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作干燥处理。

(3)电机接线应牢固可靠,接线方式与供电电压相符,电机外壳保护接地(或接零)必须良好。

(五)建筑防雷与接地施工技术要求

1、建筑防雷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

(1)避雷针一般用镀锌(或不锈钢)圆钢和管壁厚度不小于3mm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制成。热镀锌镀层的厚度应不小于65μm。屋面上常用的是5m及以下避雷针。在有热镀锌条件时,5m及以下的避雷针应在制作后整体热镀锌。

(2)避雷针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都应使用镀锌制品。

(3)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应和建筑物的防雷金属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防雷引下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防雷引下线敷设有明敷和暗敷两种。

(1)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明敷时要求。一般使用40mm×4mm镀锌扁钢沿外墙引下,在距地1.8m处做断接卡子。

(2)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暗敷时要求。是利用建筑物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两根主钢筋(≥Φ16mm)作防雷引下线,并在离地0.5m处做接地测试点。

(3)引下线的间距应由设计确定。如果设计不明确时,可按规范要求确定。

3、接地体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测量接地电阻,其值应符合规定要求。接地电阻一般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共用接地体电阻应小于1Ω。

四、结束语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有了工程质量的好口碑才会使业主放心将工程交给施工单位去完成。

参考文献

[1] 吴慧娟等,建筑电工,2013.12.

篇7

关键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高档建筑物,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要求这些设备不仅不能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而且要求保证使用功能,尽量减小噪声和震动,机电设备是建筑施工工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建筑的使用质量等诸多要素。因此,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注重施工的质量,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是一个大概念,其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也很大,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是用于工业和民用、公用建筑的机电设备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器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化、消防、电梯、管道、动力、通用、环保工程等等。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目前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 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设备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

2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常见的问题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只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这些质量通病,不断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才能完善各系统的功能。

2.1电气设备问题电气设备中的隔离开关安装时由于操作的错误或是动、静触头的压力与接触的面积不够,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从而使得接触电阻的增大,会促使触头的烧蚀,导致事故的发生。断路弧触指与触头在装配时出现误差也会导致接触的压力、分合闸的速度以及同期性达不到设备正常运转的要求,会导致断路器出现爆炸的现象,造成电气设备安全事故。(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5)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等安装时,不慎掉入如螺帽与钥匙之类的杂物、器身及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在安装中损坏等,都会降低主变压器绝缘强度,导致局部绝缘被击穿或破坏,造成恶性事故。经有关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共同研究商定,以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双保证为设备和设施选定取向,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2.2设备的噪声与振动大问题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物噪声与振动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建筑物的噪声与振动的根源是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建筑物机电设备大概包括:冷冻机组、各类风机、变压器、暖通和给排水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转时,由于旋转的惯性力和偏心会产生一个干扰力,从而引起设备不见产生振动,在通过设备底座、管道和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使整个建筑物产生振动,并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向建筑物的四周辐射噪声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

2.3观感差的问题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在实际使用中是和周围环境融合的,所以在机电设备安装时施工人员应该尽量保证机电设备和周围的装饰装修材料相配合,有的建筑里会出现不好看的现象:比如,楼层走廊吊顶喷淋头、风口、灯具的布置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吊顶的装饰不协调;卫生间的电器开关、墙面的管道、地漏与面砖不协调、没规律可循,达不到精细、美观的要求。2.4螺栓、螺母之间的连接问题 螺栓连接时机电安装的基础装配,在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的连接时,要注重设备的机械效应,特别是电热效应。在连接时,如果螺栓、螺母之间的压接不密实、连接过松会容易使机电设备松动,使得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容易发热、接触面氧化、甚至可能会烧熔相接处,引发短路事故。而对于一些设备和母线,其联接线的并沟线夹、设备线夹、T型线夹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相应的事故。但是如果螺栓、螺母连接过紧的话,又容易导致螺栓产生金属疲劳,出现剪切或螺牙滑丝的现象。 2.4超电流问题 机电设备的泵如果有杂物或轴承被损坏,当泵内转子和壳体相互摩擦时,就容易产生超电流。而当机电设备的电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也偏小,而线路电阻偏高的话也是会产生超电流现象的。

3提高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对策 3.1严格配电装置的安装程序配电装置构成电气工程的核心,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设备的采购和安装,直到后来的调试,必须遵照图纸要求施工并进行规范性验收。建筑所用的配电设备一般都是较先进的产品,具有电业部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质量问题是有保证的。在强电工程施工中,电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必须保证电缆的质量,否则容易酿成火灾等严重后果。建筑内的电缆敷设主要是沿桥架、竖井及沟道进行。施工时必须严格对电缆密度、数量、型号规格等进行分类确认,避免混论,或者运行中产生高热,电信号相互干扰。

3.1设备外观差的预防机电设备的外观质量是建筑美观的一项内容,施工中必须严格遵照图纸对设备进行敷设和安装。对于吊顶内及走廊中的管线敷设要绘制施工图,通风、喷淋、电线槽等要合理布置,最好不要居中设置,给照明设备腾出一定的位置。各种五金配件严格设置在规定范围内并保证合理。 3.3预防噪声大的措施 设备机房内的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真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和隔振形式,合理布局设备层平面,尽量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并对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同时进行隔振处理,以达到防止或减少振动的传递,进而减少噪声带来的问题。 3.4 解决螺栓常见问题 对于机电工程的螺栓、螺母的链接,要注意其机械效应和电热效应,要用专业的施工人员,按照其规格安装并压接牢固。防止因为此类问题导致的事故。 结束语建筑机电设备工程安装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作为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安装、调试和验收,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机电安装水平,保证安装工程质量,确保安装工程按期完工。

参考文献:

[1]谢景强.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

[2]范秀堂.浅谈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问题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篇8

劳务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劳务成本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也是考察劳务分包队伍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机电安装专业来说由于各工程的使用功能不同、系统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等导致确定机电安装工程劳务的成本就更难,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土建专业工程盈利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准确的测算机电劳务分包队伍的劳务成本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合理性不但可以为企业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弥补土建施工可能带来的亏损。也可以激发劳务施工队伍的积极性,让企业与外施队伍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共赢的和谐关系。

在本论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可能发展趋势做出估计,主要是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测算。通过劳务成本的测算,可以在满足业主和企业收益指标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

关键词:项目管理、劳务分包、劳务成本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绪论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为了争取到一个工程,会以很低的投标报价来承揽工程,所以在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在土建专业施工不盈利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机电安装工程劳务分包成本就变得尤为的重要,他直接影响着项目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标效益乃至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测算合理的劳务分包成本意义重大,以下将在如何测算合理的机电安装劳务分包成本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意见。

一、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依据和流程

1、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依据

成本测算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在成本测算之前要准备充分的资料,以确保成本测算的可参考性,准确性。

(1)、经验数据

劳务的成本的测算必须要依托能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的经验数据,如果都是用定额、造价信息的信息来分析,这样的测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工程竣工以后,要收集和总结一些具体特点工程的费用指标,为劳务成本测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分包人工费价格信息;

 辅材价格信息;

 小型机具价格信息;

 临时设施费价格信息;

 分包管理费价格信息;

(2)、工程投标图纸及工程施工图纸

图纸做为汇总工作内容及计算工程量的依据,在做成本测算时必须要结合图纸,以图纸为依据为劳务成本测算提供准确的项与量。

(3)、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和工料机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性、指导性纲领文件,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反应出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案、组织形式及相关的工艺特点、质量要求。

进度计划是工程施工进度的一个书面安排文件。通过对进度计划的阅读,可以反应出工程工期及各个时间段内的施工内容及持续时间,这对劳务分包管理费及机械费的测算提供了依据。

工料机计划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调配方案,是结合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而编制的人工、材料、机械需求的配置文件。主要包括劳动力、材料、机械的总体配置。

(4)、招投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工程业主为选择施工单位而的要约邀请文件,主要包括了招标工程的名称及合同内容。

投标文件是施工单位对业主招标行为做出的响应的要约文件。投标文件主要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商务标主要包括投标报价文件即工程预算书。

招投标文件是成本测算的重要依据,里面包括了工程的内容和相应的工程量。

(5)、工程合同及相关附件

工程合同主要是指工程施工合同及与劳务施工单位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确了工程的施工范围和内容,劳务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的范围和内容,为劳务成本测算提供了范围依据。

2、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流程

收集工程相关的资料─>分析工程招投标文件─>分析机电劳务分包合同─>复核工程量─>按机电劳务分包口径分解中标收入─>目标成本的测算─>汇总劳务分包成本

二、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原则和特点

1、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原则

(1)、范围明确原则

严格区分项目自行施工和采购的范围及劳务分包的施工范围。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发包模式是将人工及辅材发包给劳务施工队伍,主材及设备项目自行采购。

(2)、价格合理原则

劳务成本的组成价格既要体现本社会平均水平的同时又要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劳务的施工技术水平。

(3)、费用构成完整原则

按照劳务分包施工费用的构成,测算的费用要包括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时设施费、分包工程管理费等必要的费用。

2、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特点

(1)、直接费差异

机电劳务成本价与现行的预算定额在人工、材料、机械含量上存在差异。定额工日单价的制定是依据所在地区的工资结构水平并结合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有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实际的劳务成本由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同价格水平有所不同,但是与定额比较均有很大的下浮空间,如电气工程中的配线工程等。

(2)、取费差异

机电劳务成本价与现行的预算定额在费用、利润上存在差异。费用方面:企业管理费、措施费中的脚手架费是下浮空间较大的项目。尤其是脚手架费,由于机电的施工是与土建的装饰工程交叉工作,施工中可以利用装饰工程的室内脚手架。故此部分费用,机电劳务施工队伍就可以节省下来。利润方面:对于2001安装定额中利润为直接费的7%,而实际劳务的分包管理费很少,就可以满足劳务的管理费用支出。

三、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方法

1、平米包干法

就是采用类似土建,按建筑平米多少费用的方式。因为工程的使用功能不同,系统构成不同等造成各类工程项目的机电安装工程很难得出准确无误的经验数据。但按常规施工类型考虑,结构类型不同的施工工程的平米造价指标,大概也总结出来,比如说住宅80元/平米左右,公建120元/平米左右。

1、中标收入下浮法

此方法是利用已完工程的中标金额与已确定的分包价格作为分析的基础得出的经验数据。我将己完成各类有代表性的工程收支做了详细分析得出经验数据(收支均不考虑竣工结算)即:机电劳务分包的成本基本上等于中标金额中直接工程费用的90%-95%,就是说我们对业主投标所得的收入扣除所有管理费用后,再下浮10%-5%即可作为劳务分包的目标成本。即

机电劳务成本=(中标金额-管理费-项目自购材料)* 95%

=中标直接工程费*95%

适用范围:住宅、公建的给排水、采暖工程。

工作内容:水暖工程的管道、阀门、卫生洁具、采暖器具等安装工作。

机电劳务成本=(中标金额-管理费-项目自购材料)* 90%

=中标直接工程费*90%

适用范围:住宅、公建的电气、通风空调工程。

工作内容:电气、通风空调工程工程的配管、风管、灯具、开关插座、通风设备等安装工作。

备注:由于各个工程投标的情况不相一致,有的工程从投标时利润就比较高,有的工程从投标时就可以分析出今后的利润空间比较小,所以劳务的成本会因此情况而适当调整浮动的比例。

2、经验系数法

通过经验系数的分析结果,总结机电劳务的成本用公式来表达可

简化为如下:

 劳务分包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设费+分包管理费其中:

人工费 =工日消耗量*(投标期人工工日单价下线-5)

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投标期材料单价*0.9)

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投标期机械台班单价

临设费=建筑面积*4元/平米

备注:由于机电定额的工日含量比较高,故劳务分包管理费可以忽略不用单独考虑。

3、实际投入法

顾名思义,所谓的实际投入法,就是将工程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按照其构成分类,将工程施工发生的工程量的消耗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考虑一些管理费用即构成了总的目标成本。

(1)、人工费的测算

劳务人工费=∑分项工程量*分项人工单价

对于劳务施工范围内工程量并不难确定,按照图纸计算即可。工日单价的确定因为不同工种、不同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等不同,又因为施工顺序、工艺的要求工日单价也不尽相同。比如说随主体工程预留预埋部分工程内容由于存在与土建交叉的原因和施工内容较少的缘故,定额工日基本上是不够的,但是如配线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却要比定额工日节省很多。因为现在大多劳务施工企业的施工时间均不是定额测算的8小时工作日,在工程抢工期间工人都要工作10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且工日内完成的情况根据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工程中的所用工日也会相差很多,比如说配线工程成熟的工人要比普通的工人每天可以多施工20%的工作量。所以人工工日的确定,尤其是机电安装工程的工日消耗与定额测算的会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大多工程来说机电安装中的大部分施工内容所消耗的工日都会比定额测定的工日用量少,比如说电气工程中的配线工程、灯具、设备安装部分;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安装、设备的安装;采暖工程中埋地管安装、散热器安装;通风空调中的阀部件、设备安装等工作内容。这些工作的细分会为企业今后制度企业自己的企业定额提供很多的经验数据。

(2)、材料费的测算

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

由于现在分包模式,由于机电劳务的材料施工范围只是工程中一些辅材,所以对于材料费的测算重要的是对量测算,因为辅材的损耗比较大,如果能很好的控制辅材的消耗量将大大的降低施工成本,比如说刷漆工程定额的油漆工程量,如果管理好的话劳务支出应该可以很好的控制。对于单价按照市场价格计入测算即可。

(3)、机械费的测算

在机电工程中的机械均是一些小型的吊装机械、起重机和小型机具,因为发生的费用所占比例很小,参考定额中的综合费用即可。也可以按照实际投入的设备明细来测算。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对于机械合理的进出场时间,合理的安排进出场时间是影响机械费的重要方面。

(4)、临设费的测算

对于临设部分的测算,要按照劳务施工范围的要求和公司对临设的CI形象布置要求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来测算。比如说临时用配电箱和配电箱防护棚的施工要求安装;施工区、生活区的临设水、电、消防的布置。

(5)、分包管理费的测算

此项测算比较简单,对机电工程的分包管理费,按费用定额的规定,分包工程管理费(包工不包料)按人工费的26%记取。但是根据经验数据,劳务的分包管理费一般按人工费的10-15%考虑即可,甚至更少。

总结,汇总上述的五项费用即构成了劳务分包成本,这种方法是一种测算成本最为准确的方法,但是测算起来体量很大,并且需要很多的施工经验。但是长期的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就会形成一个很有价值的经验数据,并且会为今后形成企业定额打好基础。

篇9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在建筑工程中,只有搞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控制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建筑使用质量的高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机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要点、施工程序等。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活动覆盖了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准备

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要制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并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方案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施工方案,在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时,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向甲方(建筑学名词,指的是建设单位或者出资方)汇报并进行改正,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工程的每个环节施工前,都要对照图纸进行施工前的分析,并将图纸的设计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性。在施工前还要挑选好机电安装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对进场的材料和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对于不符合施工条件的材料,严禁入场,还应该做好管道的埋设工作,并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随时对即将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进行盘点,对于缺少的材料要尽快进行补充,保证施工工程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机电工程的施工之前,要提前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1)对于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管理。(2)要详细的了解有关于施工内容的准备工作,提前检查机械设备的是否有损坏,能否正常工作,是否能与施工材料合理的配置。(3)对于建造结构要计算出埋管线的地理位置并在表面做上标示,根据先前做好的预埋电气管线图,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工艺对其进行开线槽、墙面开洞处理、桥架穿越楼板的连接以及建筑物防雷设备的接地焊接等相关的工作。(4)制定电气、给排水、采暖工程的作业工艺流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作业,注重各工序间的衔接。

二、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安装工程和建筑工程、装饰工程一起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对于工程顺利开展和施工技术的良好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覆盖范围广

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电气、排水、通风、消防、采暖、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等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

2、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

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

3、技术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

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三、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

1、电缆的敷设

电缆在敷设前,应首先核对电缆的规格、型号、盘长,查看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检验其质量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进行敷设;当使用牵引头等机械牵引法敷设较长或者大截面的电缆时,其最大允许牵引强度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敷设电缆时应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在温度较低时施工,容易引发绝缘损伤和外护套开裂等事故的发生。通常规定敷设温度最好能高于5℃,在敷设前24h内平均温度和敷设现场温度不应低于0℃,如施工现场温度无法满足要求,应采取适当的加温措施或者尽量避开寒冷期施工。

在电缆敷设时,有时需对电缆进行开断处理,在电缆开断处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密封处理;在电缆敷设时还应关注电缆封帽、外护套是否完好,如发现其出现损坏应及时进行修补,防止电缆的受潮和进水。当电缆敷设完毕以后,如其它基础建设仍在进行,应防止施工工具、机具、钢钉等损伤电缆,并做好对电缆损伤的预防工作。

2、配电箱(柜)的安装

配电箱(柜)的安装,适宜在工程的地面施工结束后进行。墙柱上的明装箱适宜在建筑施工完成后进行,对接线箱和暗装配电箱,适宜在抹灰装设前并根据实际抹灰厚度进行。配电箱(柜)的安装应位置准确、部件齐全,同时保证箱体的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式配电箱盖应紧贴墙面,零线通过汇流进行排接,确保无绞接现象的发生;当配电箱、分线箱和接线箱如有引出管需要进行开孔时,必须使用开孔器,并严禁采用气焊或者电焊开孔。

3、照明器具的安装和接线

照明器具通常有吊灯、吸顶灯、壁灯以及花饰型组合灯具等。在安装中,应检查照明器具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应严格要求器具和配件的齐全度,构造、线路、外观也应完好、无损伤和缺陷。

照明器具接线时,注意导线在分支的连接处不能承受额外的磨损和压力;多股软线的端头应挂锡、盘圈,并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弯钩;照明器具内导线应保证绝缘良好,严禁漏电现象的发生,灯具配线不能外露,并确保灯具能够在承受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仍能安全运行;接线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保证正确,电容器需并联在镇流器前侧的电路配线中,不应串联在电路之内。

4、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

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流程主要为:装设接地体-接地干线的安装-基础接地装置的安装-电阻测试。安装过程中应由专人进行负责,接地线的埋深不能少于0.6m,接地极和地下管线的距离应大于1.5m,穿越道路的接地线埋深应大于1m;接地线穿越楼板、道路、过墙或者受到机械损伤的部位均应设置保护管进行保护;接地线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其搭接的长度应大于扁钢宽度的两倍,至少需要三条棱边焊接,并在焊接处刷涂防腐漆;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其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5、机电安装中电气的施工技术

电气的施工是机电安装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的内容包括高压变电装置的安装施工、低压配电装置的安装施工、备用供电系统设备的安装施工、避雷装置的安装施工等方面。

6、建筑管道安装施工技术

建筑管道安装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而言,管道系统的安装首先需要展开有关管道接口强度以及密闭性性能的可靠性检验工作。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建筑机电安装过程当中应采取的实验方式为试压处理方式。通过水压处理,确保安装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管道综合性能的稳定发挥。在此基础之上,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首先需要完成有关预埋孔洞的处理作业,在模具安装作业的基础之上进行预埋件的安装作业,配合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确保管道安装有效。

7、机电安装中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给排水系统施工中应与相关专业做好交接验收工作,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外墙套管均需做好防水措施。

8、机电安装中通风工程施工技术

所有通风设备在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进行核对,只有当基础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安装。在设备安装前还应严格按照相应设备安装条款要求进行检查,并清洗干净。

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一项工序较多的复杂施工过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随着建筑业的现代化和机电业的发展,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将日渐突出,加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关键部分,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顺利投入使用,及建筑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抓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确保机电设备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赵世新,向军.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J]. 山西建筑.

篇10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 施工技术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真可谓是日新月异,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刺激着机电行业的不断变更,不断地冲击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传统模式,老旧的传统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一些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对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进行浅谈,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水平。

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 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 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 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 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 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 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 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要求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从质量特征的序列来看应是安全、适用、可靠、经济、美观和易维护,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器具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例如:其固定方法应按设计文件提供的详图或指明的标准图集或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按随设备、器具供应的产品技术说明等要求执行;安装应牢固可靠,不得随意更动或减少安装固定用的零部件,也不得减小零部件的规格尺寸;遇到有带电导体的设备器具,其安装位置应保证带电导体对地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不使任何情况下发生对地放电现象。

2.对于被安装的设备、器具和材料,其规格、型号和性能,必须符合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在安装就位前要认真检查核对。

3.由于布线系统敷设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施工关系密切,所以布线系统的敷设应注意:敷设方式、敷设部位、敷设路径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布线系统的固定:方法、各类具体固定用器材及其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例如:要注意布线系统的导管埋入和预埋件埋设,做到既保持位置、深度正确,又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4.关于导电连接方面。导电连接包括:电线、电缆、母线本体的连接,以及与设备、器具间的连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何种工艺,连接的质量判定方法是:

带有接头或接点的导体电阻值必须等于或小于不带接头或接点的同样长度的导体电阻值;对有绝缘层的导体连接后应恢复绝缘护层,其绝缘强度应不低于原来的绝缘强度。

5凡是非带电的可接近的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接地必须可靠,不能因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而中断。另外接地的末端支线不允许串联连接。

6.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可能为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抗干扰接地等所共用,也可能分别设置。

必须注意的事项:如整个建筑物共用一个接地系统,则要审阅不同专业的相关图纸对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的规定,以满足最小值的要求为准;如果是分别设置的,则要在敷设时保持不同接地导体的间隔距离,更不能直接导通,以免相互干扰。

4.建筑机电工程的发展

1.机电安装工程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对于减少重大伤亡事故,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的预防和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工程规模逐年递增以及建筑施工队伍迅速膨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建筑行业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稳步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好转。

2.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工程的发展愿景:

从施工用电、建筑机械和设备到施工作业,安全检查和管理等安全技术标准的颁发和实施,促进和推动了现场防护及安全管理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的科学轨道,大大提升了施工现场整体防护和安全管理水平,保安全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在制定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国标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适应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需要,制定和颁发16项建筑施工安全专业标准。各地区、各企业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企业的细化实施标准,从而完成建筑施工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形成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其次,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要与贯彻执行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结合,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施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与改善现场作业条件和农民工生活环境相结合,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要与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素质相结合,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特别是对施工生产一线的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素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努力开创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5.结语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机电的存在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奉献之大,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行业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机电安装技术施工来讲,只有采取上述措施,周密组织,施工全过程井然有序,才能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钢筋密集复杂量多以及在高温天气、高大结构、高坍落度、高用量、高等级混凝土的条件下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难题,保证转换层的支模系统稳定可靠,混凝土温差控制严密、无裂纹产生。只有根据自身的施工特点,本着安全、高效、优质的原则,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质量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下去,抓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才能增加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江正荣编著, 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11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建议

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

机电安装工程的成本管理,是指在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和安全得以保证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和人力的投入及后期服务等费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它不仅客观地反映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机械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材料的节约程度,而且还如实地反映了施工组织的劳动组织、管理水平等施工管理的全部情况。因此,机电安装工程的成本管理不仅是检验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项目管理的综合体现。

(二)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特点

机电安装是一个大概念,其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也很大,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目前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

二、影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足,管理手段落后

一方面,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对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导致对项目合同的签订及管理不够严格、规范,甚至对具体项目条款的拟定不合理,这样极大地损失了企业的经济和信誉度。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缺乏信息化管理。导致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处理不及时以及分类不合理等,无法体现市场需求,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二)设计不合理,素质不高

工程项目设计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如果项目设计不合理,导致材料及设备使用不当,最终使工程造价失去控制。另外,一些项目设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为用户推荐指定品牌和型号的设备以及施工单位,甚至设计方案未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会审和论证,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利益。

(三)技术水平低,造价混乱

由于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低,以及造价管理不规范,甚至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违规签订合同,从而导致工程造价远超过项目的预算。另外,一些施工企业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算时,故意通过扩大定额工程量的评定手段来提高子项目的套价。

三、加强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完善的成本责任制度

成本,一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大类。固定成本往往是指一般的管理成本,它始终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而与所进行的工程量无关。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可变成本,通常是值施工中的机械、劳动力及材料等产生的直接成本与现场间接成本之和,它与生产过程产生直接的关系。机电安装工程的成本管理部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招投标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建立完善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应把目标建立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以使成本控制目标更有操作性和现实性。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目标成本责任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明确承包人的职责与权利。

(二)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施工队伍不仅是工程的实施者和效益的直接实现者,同时也是机电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和工期以及安全的重要保障者。因此,低成本、高质量的机电安装工程与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是分不开的。然而,近几年来,机电安装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增多,对机电安装的施工人员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用工紧缺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由于一些新加入机电安装工程队伍中的施工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的系统培训及实践技能考核,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质量,导致返工率高而浪费了材料,从而加大了工程项目的成本。由此可见,加强施工队伍建设以全面提升其整体素质,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精心策划组织,科学合理使用材料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材料费用往往占工程总造价的70%-80%。如果管理不当会给工程项目带来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精心策划组织,科学合理使用材料对于控制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加强对材料损耗的分析及测算,对一些材料损耗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解决途径。其次,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应对电线、电缆等价格较高、占总造价比例较大且施工中容易流失的材料进行有效控制。再次,由于近几年来建筑工地的电线、电缆、铁构件等失窃案件不断增加,因此为了减少设备及材料的丢失,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现场的保护力度。最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管路堵塞或损坏的现象,有些班组控制得较好,而一些班组做得较差,这些都会加大人力及材料的投入,甚至影响了工期和工程质量。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返工用料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应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和优化施工。

参考文献:

[1] 潘建泰.机电安装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民居,2011,(08).

[2] 肖军亮.浅谈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新疆有色金属,2013,(02).

[3] 李宇.机电安装工程应注意事项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01).

[4] 陈代娣,李登平.机电安装工程投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科技,2006,(07).

[5] 张凤升.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安装,2007,(07).

[6] 陈民治,白俊.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3).

篇12

关键词: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施工: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many of the elements of us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关键在于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同时还包含了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将决定建筑的使用质量高低。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地位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2、机电设备安装施工问题剖析

2.1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设备最基本装配,其用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安装时需考虑设备的机械效应,更要注意其电热效应。(1)螺栓、螺母联接时,压接不紧、联接过松都会使部件间的装配松动,增大接触电阻,造成通电时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甚至在严重过热时,会烧熔联接处,引发接地短路、断开等事故;对于那些一次设备和母线,其联接线的并沟线夹、设备线夹、T型线夹和接线相等也都可能受其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事故。(2)螺栓、螺母联接过紧,容易使长期在机械力和电磁力作用下的螺栓产生金属疲劳,出现剪切或螺牙滑丝。

2.2电气设备问题

(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5)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等安装时,不慎掉入如螺帽与钥匙之类的杂物、器身及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在安装中损坏等,都会降低主变压器绝缘强度,导致局部绝缘被击穿或破坏,造成恶性事故。

2.3超电流问题

(1)泵内有异物、泵内轴承损坏、泵的转予与壳体相摩擦等会引起超电流。(2)电机的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及电源缺相等也会引发超电流。(3)工艺操作中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现象,使所送介质超过泵设计能力,导致超电流。

2.4振动的问题

(1)泵的问题,多见泵内轴承间隙大、转子不平衡、转子和定子相摩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其工艺操作参数与泵的额定参数偏离太多,就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2)电机的问题,常见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等。

3、提高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安装施工的遵循原则

3.1.1按要求选设施

经有关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共同研究商定,以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双保证为设各和设施选定取向,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3.1.2预定计划、总体布置、主次分明

经多方面考虑、技术论证,科学、有序地计划安排每项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顺序,不可随意改动,影响工程进度的连续性。

开工前,需对变电所、压风机等主要设备的安装做出充分准备,为顺利旆工创造条件。如先确定电源、动力源,再配备井架、提升绞车等,只有这样按主次分明、轻重缓急,有序、合理的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

3.1.3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施工

严格按设备安装的设计技术要求施工,尽量减少时间浪费和材料耗损;对没有特定要求的,按常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以及规范进行安装施工,不可因赶施工进度而颠倒工序。如:井架安装,按常规作业方法和工作顺序,在基层组装完成后,利用测绘仪器进行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以确保施工质量。

3.1.4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与安装的施工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以掌握一般的安装知识和安装标准,保证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如,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机械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连接电气部分,严格按规定规范接好设备供配电电源电路,在电路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试运转,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检修。安装后,再对设备安装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3.2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3.2.1编制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

为合理、有序地组织好多个工种的施工作业,必须做好全面的布局计划,施工程序需按常规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高后低;施工作业过程中,按施工作业要求和先后顺序安排阶梯式流水作业;各工种及各专业需按布局要求在指定标高位置上进行各自的设备安装。最好是根据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并进行合理化的探讨确定,按其所示进行施工,以求有备无患、事半功倍。

3.2卫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熟悉了解,如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或商讨处理意见,并随之及时调整准备工作的安排;对工程涉及的资料表格、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和标准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核查确认。以便为下一步的工作创造条件;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向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总体工程的技术交底,并根据施工人员流动大的特性,按照工程进度情况分段进行交底。

3.2.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根据已会审的电气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以及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若在施工中发现图纸中有问题,需及时提出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但不可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坚持执行并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需有旁站监理;严格推行实施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工艺标准、规范、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注意在平时及时收集并整理资料,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和隐蔽签证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以防监督流于形式;做好施工目志的记录。

3.2.4通电调试

机电设备在出厂时无法完成总装及负荷试验,即便是使用过的设备,也难免因拆卸、搬运或再次安装而改变原始安装状态,因此,已安装好的机电设备必须尽快进行调试。不仅是解体装运的初装设备在安装后需要进行调试,所有新增、自制、更新、改造、大(中)修机械设备,都必须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调试。且调试前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合理性、完整性、安全性及渗漏痕迹等,以保证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主要调试其工作质量、可靠性能、操作性能与经济性能等。还需在施工现场对其空负荷及负荷进行试验考核,以正确检验并保证其性能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条件要求。

通电调试,本着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的原则,严格按规程操作配电屏、配电柜及设备的送(受)电,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需在送电及受电双方监理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调试,以确保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

3.2.5验收过程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再进行一次自评、自查,之后再向项目监理部门提交竣工报告及竣工验收报验单。经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并按照督促意见,对检查出的施工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后,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再次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最后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若有竣工验收后的工程移交前未及时完成整改,需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并在监理督促和跟踪下,进行工程移交后的整改完善。

4、结语

篇1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电厂、技术革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67文献标识码:A

一、简述电气自动技术的发展

简述电气自动化的历程,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是通过智能控制、电子术、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和电子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关于电气工程到应用技术学科直到发展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电机或电力等产品的不断出现从而催生了电气自动化,这样才使“自动化”一词出现。但是,因为继电器和接触器的设定来完成提前安排好的逻辑和判断功能的应用使得用机器就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实现工作,这种设计促使了电气自动化的变革与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现代控制理学理论开始出现,并随着微型计算机在各种行业中逐步的推广加之微型计算机在相关控制专业上的实际应用,促使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控制和管理也推动自动化进入到一个全新且自动化的新阶段。可见,电气专业的自动化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其发生质的变化,这也是因为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结果造成的。

电气自动化,是主要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一体化技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机电器技术信息等诸多领域。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也是如此。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开拓了一个供其发展的广阔舞台。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工作在我国新时期,新发展形势的指引下也必须适应我国新的发展需要,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当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该使之成为一个集计算机、通信、控制、电力电子及网络为一体的科学综合的系统。这样的综合系统不但可以完成对单一电厂,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实现对跨级流域、甚至梯级域的水电厂群的安全监控和安全进行。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

1.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决定性影响。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主要是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从广泛上讲,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开发并利用信息的所有手段的这些技术手段,其目的主要是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用来显示多种信息等的相关支持技术的统一体。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在很大部分上取决于在电气自动化中的众多学科领域间不断的技术创新信息技术,所以其对电气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支配性影响。反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又同时为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创新技术给予更加科学且先进的工业基础。

2.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理论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20世纪后半叶,对电气工程和发电厂工业的成长起到了的重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因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的发展术和三极管的发明,促进了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理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和交叉,仍然是使日后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关键,而且将逐步拓宽到生物系统、微机电和光子学系统中。

3.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关的分析方法一定会带动着主要依靠现代技术的电气自动化和设计方法的迅速发展起来。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的分析方法促使着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方法快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行业已经进入高精尖端的领域,因此,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要。科技创新推动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同时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日趋迫切。

三、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1.发电厂的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现场总线、以太网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普遍的应用于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去,且已初步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在智能化的电气设备方面也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可以见得,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可以应用其中。这些都为应用于发电厂的电气系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对于现场总线监控的方式使发电厂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另外,针对不同的间隔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间隔情况进行区别性设计。

2.发电厂采取集中监控的管理方式

这种发电厂监控方式的优点是安全维护和运行方便,对于监控站的防护要求并不高,而且系统设计较容易。但是在这种集中监控的管理方式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集中式监控的主要特点是将控制系统的各个功能同时集中到同一个处理器中进行处理,这样会使处理器所承受的任务很繁重,使处理的速度会受到影响。因为发电厂的电气设备需进入监控,随之而来就会是电缆数量增加,主机冗余的下降,投资成本加大,对于一些长距离的电缆引入的干扰也有一定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这样从一定程度上讲不利于发电厂的整合监控管理。

3.发电厂的远程监控的管理方式

对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电缆、节约材料、节省安装成本、可靠性强、组态较灵活等多方优点。但是,因为发电厂的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并不算很高,而发电厂放入电气部分通讯量比较大,所以这种管理方式适合用于小系统的管理监控,而不适应于发电厂整体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我国的电力企业要想促进其管理方式的不断革新,就要进行电气自动化的技术革新,促进企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社会先进科技的代表之一,也是现代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标志。凭借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升电气自动化的水平,便能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在新时期下,不论是机电工程企业还是电力企业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促使我国自动化技术的革新,为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军,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ECS)的应用和发展》.[J].自动化博览.2004.

[2]范辉、陆学谦.《电气监控系统纳入DCS的几点体会》.[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

[3] 薛葵.《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J].电力系统装备.2002.

篇14

关键词: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29-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综合国力和人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娴熟技能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成为当今高教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我校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现状,开展机电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一、机电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高级人才,在广大以教学为主导的本科院校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过多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课堂理论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宽广、专业面过窄,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忽视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成功的教育。高教课程改革应该使我们的本科专业基础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保证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把学科之外的知识包括社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地融入学科教育中。

二、明确培养目标

21世纪,学科交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具备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合格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机械、电子、检测、控制等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某个学科领域或某个行业的通用性人才,其制定原则应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全方位并且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将工程实践带入课堂,探索课程教学创新模式”为宗旨,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导。在近年来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我们已经做了下面的几项工作:

(一)合理规划专业课课程的教学

依照拓宽基础知识层面,浅化专业知识意识,增强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想法科学设定教学计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在课程体系方面:对相关课程及内容进行整合提高知识传授效率,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设置更多的能够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选修课和一些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跨领域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对未来的判断进行选择,同时增加新知识点的传授。

(二)设置创新实践课程

设置一系列创新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建立起大工程观念,加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专业知识在各种创新实践课程中能够获得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实践,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推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发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路,重点培养学生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科学规划制订课程教学计划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各高校的学科教育应当加强知识的渗透交叉,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多种学科、多个方面熏陶的成长环境。在设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机构设计、课程设置时,应依据上述培养原则,培养学生们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大学一年级按工科要求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人文知识、军事体育、外语和数理基础;大学二年级按机电类专业要求设计大平台专业基础课等通用专业基础课,并结合这些课程的应用性开设相对独立的实验课、实训与课程设计。建议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并提前到大一开课,使电类学生提前接触专业知识,为从大二开始参与电工、电子类创新活动打下基础;大学三年级按专业特点可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程要根据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梳理,灵活设置多个方向选修课课程,每个学生到三年级下半学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继承和就业意向,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一组方向课程进行修学;大学四年级,学生应不再以课堂学习为主,而应以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要学习形式,提倡学生开展以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担任实验室助教、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体现和对本专业知识整体的把握和运用。

同时结合本校培养方案,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入《电工技术》、《模具CAD/CAM》、《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传感器应用》、《测试技术》、《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液压传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等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增加实践过程的力度,帮助学生创造出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例如安排了1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2周《电气专业实习》、3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另外又增加了理论、社科、经管等各方面的课程教学,例如设置了《情报检索与利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中荷机电开设的《工程素养》等课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可有效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系统性、开放性课程的设置,增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结合,促进了课程之间的结合,通过学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获得重要的价值分析,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四、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概念和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彻底理解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技能的培养为主体,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同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室是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的有利平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可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同时,学生可通过开放的实验室满足自己的需求,提高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

结合我校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改进后的电气专业实验教学主要有:电气专业实习、金工实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系列实验、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课程设计、控制系统仿真与CAD、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机械专业包括:金工实习、机械专业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先进设计微机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实习(工程应用软件、模具CAD/CAM、计算机绘图)等。其中:

第一阶段:主要对象是新入学的大一理科的所有学生。主要教学内容是电子工艺的实训、实习。包含:万用表使用、焊接技能训练、电子元件识别、测量,示波器等设备检查、测量简单电路故障,常用工具、测量仪器的使用等[4]。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和感知认识,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通过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本阶段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电气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金工实习、电路实验、电气专业实习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机械专业包括:金工实习、机械专业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等。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课的相关训练内容,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完成单元电路实验的能力。

第三阶段:依据扎实基础、扩大范围、突出特色、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提出了课程教学实验体系的构建思路。电类专业:开设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课程设计、控制系统仿真与CAD、EDA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电子系统综合设施等试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软件,设计组装的系统电路板等工具,建立“软、硬、虚、实”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对现代电子技术进行设计。机械专业:开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机械先进设计微机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实习(工程应用软件、模具CAD/CAM、计算机绘图)等。在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能单独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制作,在虚拟和现实的电路中得到锻炼和时间,使学生在初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加深,达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实践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实践学习中的软件硬件水平,在“机械”、“电气”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构建新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创新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培育出基本理论扎实、综合素质强、具备创新精神的实践型高级技术人才。

在调研中,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普遍的反映是,毕业生面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较差。符合当今时展的人才应当是具备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实践教育过程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我们针对本专业的学生安排了较多的创新实践课程,形成连贯性的实践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各项实践方面获得系统训练。并且结合本专业要求增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增设更多的专业实验课程。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新添置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实验台上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完成多项控制与结构性能的测试实验,熟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使学生掌握机电工程的基础知识。开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随着课程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倡导学生们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实践教学把学生的探索性学习作为基础,运用类似于科研及实践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目标任务交待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分成小组,各个小组的学生依照实际工作程序,一起制订计划、共同或者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所需要的各项工作。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变成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每个人看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达成项目目标的过程。在课程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既参与了全程实践工作,又有自己独自承担的任务,应将任务分解,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讨论任务的分配方案,既要发挥每个小组组长的作用,又要积极调动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教学过程跟传统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任务的实施其实是一个探索过程,借鉴基础上的创新过程、对课程中学到知识的应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以及实践现场会很“混乱”,与传统教室教学的氛围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老师的知识基础、随机应变能力、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过程的操控能力、对学生的点评能力等,都有很高要求。因此,教师的备课过程就十分重要,要准备项目,又要对项目进行深刻研究,对项目操作实施的过程了如指掌,对实践过程中要用到的知识点充分准备,同时对有可能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备预案等。

实践教学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是在全面考虑学生如何学的基础上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培养目标上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掌握与从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这些能力和素养是学生职业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指导学生,全面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实现学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六、结束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包括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和实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科技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本科教学中高校教师不但起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职责,还应该起到树立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科研教学互促进。因此,高等工程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进研究型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郭涛,刘乃安,等.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与思考[N].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128-131.

[2]冯金福.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N].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413-416.

[3]吕翔,马朝兴,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工程技术人才[J].江苏大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