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范文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1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

以读为本是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中的精华,以学生读书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把读书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方式,把书读通顺,读连贯,朗朗上口,披文入情,入境悟神。

“以读为本”教学模式应遵循如下原则:

1.读思统一的原则。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读中思,思中读,重训练过程,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发展反过来促进读写质量的提高。

2.读写结合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读是作者写的逆向活动。指导学生读书要引导学生“遵路”、“识真”,从而读中探写,积极吸收,这就要求教师把握重点,找准语言因素与作者情感的结合点,找准训练形式与写作意图的结合点,找准阅读吸收与说写表达的结合点,让学生读中学写,养成良好读写习惯。

3.内外相通的原则。要充分发挥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内掌握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利于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实践证明,语文能力的提高,走的都是课内外结合的道路。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极其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加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推行力度,充分发挥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推进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一定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内心积淀的知识情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这种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音乐感情的渲染或者是多媒体的实际文章情景模拟实现,潜在的音乐感受及直观的视觉感受都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对于新知识的感知力。在讲授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青海湖的图片,或者是一些相关的影片片段,让学生真正近距离接触青海湖,而不是凭空想象,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的理解。

2.针对文章设定角色,引发学生共鸣。体验式教学主要就是侧重于“体验”二字,针对文本情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角色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的体验。语文教师在讲述那些具有人物遭遇和情景事件时的文章时,最好将学生带入文本,使学生通过对其中角色的选择和扮演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共鸣,从而深切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比如在讲述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角色,让学生自己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以及自己会对一些事情产生的反应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面临类似事情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获得深度体验。阅读教学中,表演教学模式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动力,培养情感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我激励作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方式组织表演,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创造性学习”,自主地建构知识,拓展思维。语文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丰富多样,尤其是故事情节丰富曲折的文章适合于表演模式教学,这些文章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起伏较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己体会、理解、把握和表演故事中情节和人物形象,如《皇帝的新装》、《鲁滨孙漂流记》等课文。

三、以点到面,全面辐射的阅读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21世纪是网络世纪。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战略。就是要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目前已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互联网+新生物。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全新网络化的教育也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阅读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的普及改变着传统阅读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思维方式。

一、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1.现状

(1)中职学生阅读水平下降:中职学校生源“量”减“质”降。多年以来,职业教育在中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许多人的眼中,就读高中才有机会考上普通高校甚至名牌高校,这样的学生才脸上有光;就读职业学校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不得不作出最后的选择,导致中职生有自卑感及社会地位低下。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扩大普通高中规模,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通高中,有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难。为了多招生,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不得不将录取分数降之又降,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学生语文水平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语文阅读水平不断下降。(2)中职学生阅读量不足。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一般分布在县城或大、中城市里,为了方便联系,家长都给学生配有手机,有的甚至购买苹果等价格不菲的名牌手机。教室、学生宿舍等校园里都有wifi信号,随时可以手机上网。学校的电教室里配有电脑、电视机,晚自习对外开放,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来此看电视、上网,因为从电脑、电视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刺激,更加有吸引力。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课外阅读名著等读物越来越少。中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足,必然导致阅读效果的下降。(3)中职学校对阅读不重视:大多数中职学校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语文课更处于无足轻重的境地,一周的阅读教学由原来的4节减到2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的理解和吸收。

2.原因

(1)社会对职校生有认识偏差。长期以来,人们把中等职业学校看成是“三差生",中职生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挫伤。(2)中职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招生,学生的录取是无门槛的,有的是参加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有的是没参加中考就来的,还有的是初中刚读几个月的,更有甚者是已在社会上混了几年,混不下去又返校的。学校的生源数量是有所增加了,但学生的素质和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大多数同学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大多数同学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尤其是语文课枯燥乏味,阅读教学越来越形式化,成绩越来越差。(3)传统语文教学基本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无新意,教学方法单一,传统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因无“乐队总指挥”,各吹各的调,各拉各的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不单单在课堂上,课外获得各类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课堂上还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引领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文本,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

二、中职语文网络化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当中,只有教师、学生、文本简单组合而成,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受到一定的限制,往往将知识以自己的思维形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规定”当中去学习,课堂气氛死板而单调,学生的学习氛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而网络环境下,有了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把文本内容和多媒体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丰富的画面通过对他们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和碰撞,他们的思维就灵动起来了,教材被多媒体化之后,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得到的信息量会更大,形象生动了,学生会更加更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有了电脑之后,学生预习更方便了,他们乐于上网查资料,然后课上教师引导他们交换资源,组织他们合作学习,学习模式得到了优化。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阔性和平等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发展了个性,也培养了创新思维,体现了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价值。

三、中职语文阅读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利用网络资源,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主题)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比如“孟母断织教子”,说的就是孟子厌学归来,孟母割断了自己辛勤织成的丝绢,在孟子的惊恐中,母亲晓之以理:“子之废学,若吾断丝织矣。”这正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情境教学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更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得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多媒体和文本融合就集合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集成了大容量信息,同时具有形式多样、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例如,在学习《科学家美文两篇》时,教师通过Flas、音频等媒介用几幅人类破坏地球或大自然的画导入,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非常有代入感,学生一下子被吸引,画面对于他们心理的冲击使得他们震惊,通过交流,他们表示保护环境一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而上升到保护地球,保护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通过这样的主题教学,学生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感受更加深刻,他们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通过Flas、音频等媒介,水到渠成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参与需要。

2.利用网络优势,提出问题,探究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结构一般呈现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更加快捷方便,范围也更加广,教师在网络上获得丰富的知识,能浏览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丰富,使得课堂上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也能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课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抓好学生语文素养。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后的作业应该是课堂的延伸,比如可以针对文章进行一些小课题的研究,这样即使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对文本的拓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在这个三阶段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语文教学的三基训练。

四、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网络的信息量大,良莠不齐。中职的学生“三观”远没有形成,他们独自面对网络丰富的信息,抵抗诱惑的能力一定有限,海量的信息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有的学生把网络搜索、网络阅读仅当作娱乐消遣,这样的情况无疑令人担忧。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有义务引领学生学会正确网络阅读的方法,学会筛淘不健康的信息,教学他们学会鉴赏,提高他们心灵的免疫力,把网络真正当作学习的工具。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互联网,创设教学情景,优化了课堂教学,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我们的教学确实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延伸空间。教无定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以往教学中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选择和运用,以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彭旭军 单位:广西百色市平果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孙芳芳.《立足语文学科特点,正确认识使用多媒体》[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阅读

小学生是好奇心强、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尝试建立“三自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培养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人才。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

(一)、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二)、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鉴于此,我尝试建立了“三自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内涵

“三自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一)、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自主学习”可简单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二)、所谓“自主探索”,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或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所谓“自主发展”是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主动地寻求自身的突破,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使自己向更高一层发展,进一步完善自我。

三、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自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初探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又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具有丰厚的理论底蕴。

(一)、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认知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现与记载方式,有动作表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证三种形式,它们互相作用,顺序发展,但彼此不能替代。

(三)、教育家的名言。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引导点拨、激励表扬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设计思维扩展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这“三自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这种教学模式,经过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得很快。

参考文献

[1]张行涛 周卫勇等《新课程教学法》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初识母语、认识汉字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教育的培养中占据主要位置。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接受效果,因此建立探究式阅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巩固基础知识

阅读素材的基本要素包括字和词两个方面,小学生只有在拥有一定字词水平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阅读文章,并理解其中的意思。探究式阅读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将文章中的生僻词进行注解,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生词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对字词进行判断。例如算账一词,它的基本定义为计算账目,这是对会计的翻译,但是该词还有吃亏后再较量的含义。学生要多思多想,正确的领悟文章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准备与小学生智力水平相适应的文章供其阅读是探究式阅读模式的基本准则。文章的选材主要以课文为主,在分析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增加对学生有益的文章,以减少课文带来的枯燥性。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语文探究阅读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情绪,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例如,在《狼和小羊》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比如,大灰狼用了什么借口吃掉小羊,小羊又是怎么应对的呢?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自己提问找同学回答,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刺激性。

4扩展课外读物

小学时期正是儿童对世间万物最为好奇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好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采用扩展课外读物的模式,为小学生提供儿童杂志、智慧树电视节目、互联网上等各方面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下阅读,以此丰富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还可以设置“阅读小能手比拼”大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讲述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并为胜利的学生颁发奖品,激励其他学生参与阅读的行列当中。

5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入思考,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自身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心理进行分析和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办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满足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内容,并逐渐加深思考的深度。教师的探究式阅读教学要分清主次,把握住主要问题的发展走向,不偏离主线,减少教学活动混乱等事件的产生。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具有很大帮助。通过对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明确的看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卫勤.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7).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担负着教育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等能力的重要任务。其中,阅读能力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意识都受到了抑制,思考能力与习惯长期得不到锻炼,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一、巩固基础知识,减少阅读障碍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是识字与认词,学生只有在熟悉字和词后才能流利地阅读课文,并且也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探究阅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生僻的字词,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确保学生认识课文中的词语,才能使学生提高阅读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课文中生僻的词语时,还要注意结合课文的语境进行讲解。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1.营造和谐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亲切、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沐浴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学生毫无压力地投入到学习中。语文是一门语言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需求,只有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2.设置故事悬念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精力充沛等特点,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比较关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发展,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制造一些悬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便提问:“小女孩为什么要去卖火柴呢?”学生便纷纷回答道:“因为没有钱。”“因为是孤儿。”等等,至此,教师要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但是还要制造出悬念:“那么小女孩卖火柴的命运如何呢?请大家仔细熟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由此一来,学生立即对阅读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心的驱使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课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