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范文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篇1

会计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专业都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基于工作流程的‘旅游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在充分考虑高职课程教学特性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员拟定先从构建高职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着手进行研究。项目组在一所高职院校随机抽取了上过会计学相关课程的6名专任教师、15名资深督导教师和15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拟构建出高职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手段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权重分析的比较好的方法。该方法是将评价对象或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根据问题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要素,并按照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度及隶属关系,将要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

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实施步骤主要有以下三步:第一,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集,一般可结合专家评价法得到。第二,通过比较下层元素对于上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并把比较的结果即“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用一个数值表示出来,检验的公式为:CR=CI/RI,其中:CR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当CR

二、指标因素集的确定

为构建出“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因素集,项目组采用了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出现较早且应用较广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是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打分等方式做出定量评价,其结果具有数理统计特性。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做出定量估计。项目组先对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组织选定的15名专家和6名课程任课老师开展专题会议,经过多番修订,制定出基本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因素集,具体如表1所示。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调整

得到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因素集后,可构建判断矩阵,比较下层元素对于上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直到取得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在此,可采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 0.5.2,标度类型:e^(0/5)~e^(8/5))构建判断矩阵与一致性调整,yaahp软件处理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各级指标权重判断矩阵计算结果如表2、表3、表4和表5所示。其中表3、表4和表5以各一级指标权重均为100%作为假设条件。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取得

根据前面所述,并结合之前论述的5张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计算,取得完整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6所示。

由此,依托AHP法及yaahp层次分析软件,课题组构建出了高职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本文系2010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作流程的‘旅游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2010011;主持人:何淑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高职旅游实训基地‘三练式’升级研究”(项目编号:GLJKT201102063;主持人:何淑明)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班主初中英语 课程教学 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初中英语教学的有力保障。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改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概述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两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而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途径做出评价,这也是我国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才能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单一

评价内容单一是初中英语教学评价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和评价,但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词汇、句型、语法等的运用和掌握,忽视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运用和评价。

(二)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尝试运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但限于教学课时少、教学任务繁重等方面的因素,这种评价方式已经流为一种形式,毫无实际意义可言。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活动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往往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三)评价方式单一

重视成绩的提高、忽视能力的培养是以测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评价方式所造成的一大恶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只重视学生测试成绩的提高,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原则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要注重发展性原则。初中英语的首要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认知、能力、思想等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学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连续、变化的,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最后,教学评价要重视科学性原则。制定的教学评价目标与评价方式要符合实际的发展需求,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明确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合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其目的是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确立教学评价体系时,要切实保证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依据科学的教学理念,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反映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丰富初中英语教学的评价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因此,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内容也应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平等、开放的心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无论是期末考试的成绩,还是平时的测验成绩,抑或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讨论交流,都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以此来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策略、智力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

加强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监控是确保教学评价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进行科学的监控,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可循,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防止出现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例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规定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活动、教师讲解占用时间不得超过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等等。

【参考文献】

[1]黄卫民.浅谈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的几点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21):88.

篇3

(一)对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教不重学

高职教育沿袭的是普通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普通高校对课程教学评价传统是就教师评教师,对教师要求与评价目标内容单一,没有系统性管理思想,一般来说只要教师按计划课时设计教学,按要求完成教学,完成基本的硬件方面的教学资料和软件方面教学要求就能得到符合标准的评价,与施教对象完全割裂,与高职教育立足的人才培养目标毫无关联。客观地说,曾经落后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被视为“先生”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领学生、感染学生、掌控学生,然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社会全面变革的时代、在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完全由教师主宰的课堂早已失去吸引力,过于注重对教师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评价对象的单一性必然会与实际脱节。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产生的弊端是:

1.评价主体趋同化。因为上述评价只是针对评价主体中的一方――教师的“教”的评价,评价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框框要求,将学生排除在外,很难产生针对学生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2.评价目标体系片面化。传统的评价重点:一是放在对教师在备课的考核,如资料准备情况,知识丰富程度,讲课的总体设计;二是放在授课过程中阐述方式、课堂组织与管理,虽然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但这种考核结果只能导致硬件不硬,软件更软。

3.评价手段单一化。一般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听课方式,近些年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检查,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结果都有检查者的主观意识,导致教师按检查者的喜好调整教学,而非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4.评价结果的静态化。在对教学主体评价一般是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结束后给出评价结论,对教师产生的持续影响力不做考核,在这一时间节点上由量化的分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行衡量,有失公允,失去了考评的意义。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分不重能

至今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坚持以考试考核通过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复述,对知识点转化为各种类型考题的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因是基于知识本位的思想,诱导学生将重点放到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放在追求高的考核分数上,加上现在的学生评优、评奖、评助学金样样都与分数挂钩,浮燥的心理与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助长了学生对分数的过分看重,高职教育中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也被学生习惯性的接受。其实分数和能力不等同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职教育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对学生考评环节融入有效的技能考核设计,只有将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统一起来,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对教与学评价与实际脱节结果导向是重知识间接传授轻直接职业技能培训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现的教与学衔接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由此产生了评价教师“教”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评价缺位,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试卷中试题题型灵活多样、将课程的一次性考核评价分解为多次考核评价等,也没能解决施教中学生实践环节存在的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是以理论性的试卷考核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间接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直接的操作训练被间接知识接受程度的考核替代,学生的理论考核既使通关或者成绩优秀,面对实际岗位的简单业务操作也是无所适从,更勿需谈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沟通及创新能力的展现。

二、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及评价标准

(一)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基于对高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高职课程评价理念必须改变,应该立足于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角度进行课程教学的评价。于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应体现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从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建立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涉及行业、领域各不相同,体现的实践教学特色也有所不同,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尽显各自风采,因为它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解决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评价标准及试卷过关性考试的学生评价标准与职业教育中强调实践的重要地位冲突过程中,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在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注意避免产生的问题:一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不统一。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突出学生能力目标培养,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在此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要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标准,但难点是评价的实施过程,克服这一难点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严峻考验。二是避免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代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在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相对比较容易的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实施中容易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与教师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三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效果的短期性。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较长的反馈期,实际执行中很容易简单地以教师的项目教学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

(二)体现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特点的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体现的时代特色的应该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沿用普通高校的学科标准评价高职教育不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评价目标与评价系统性结合。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目标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此目标实现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体要素就涉及到校外两方面,教学实施的载体及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都关系到学生的技能的培训,所以在评价体系设计时既要针对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标准,又要系统考虑目标实现涉及的多个要素。

2.评价规范与评价灵活性结合。教学评价的规范化是指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时要遵循国家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针,严格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标准。但也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尤其是不同课程的的特点,保证教学评价管理的严肃性。

3.评价科学与可操作性结合。评价内容体系的科学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建构理论基础上,设计实践教学模块,也就是说评价体系设计不能只激发教师实践教学创新,而是要考虑:一是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产生的学生动力机制建立,也就是要考虑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可操作性;二是面对现实条件的可操作性。

4.评价制度严格与评价的可持续性结合。建章建制是课程教学评价完善的前提,制度的执行是关键。教学评价管理制度建立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是因为时展带来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及个人需求都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三、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应该是传统评价内容与现代评价标准的有机结合。传统评价体系中的精髓应该继承,再结合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一)校企合作下的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包括理论评价与与实践评价两部分,理论评价体系对不同高职院校来说内容有所不同,但评价体系比较成熟,即课程教学评价中都包含了能否将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惯穿其中,能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课程的知识传授等等。然而,对于实践教学评价的操作性、适应性较差,对实践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借力于企业,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完整、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建立评教与评学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即是它的产品,系列化课程成就了一批批“产品”。只重产品的制造过程,不重产品的社会价值和质量,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评教是对产品制造的监督评价,评学是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评教和评学作为课程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必须建立有机的联系。本人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独立的教师的评价监督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监督体系,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课程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检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教师对学生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

高职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硬约束即是考核评价。传统的考核是以试卷考试的分数做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学生的自由度非常小,也因此禁固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完全推向了社会,推给了企业,造成了高职毕业生不好用、不经用的局面。问题之一就出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如果教师以定性与定量结合对学生评价,可在一定某种程度上改变毕业生不中用的现象。教师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阐述等表现给予主观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考试进行量化评价,最终给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

篇4

如何建立符合项目化课程教学规律的科学评价体系,有效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是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CIPP模式适用于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

CIPP课程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评价模式,强调评价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强调教育评价首先对目标本身作评价,并强调评价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CIPP评价模式能为项目化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能科学评价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真正价值;能有效地促进项目化课程的改进和更新。

二、项目化课程的CIPP评价模式

1.背景评价:项目化课程背景评价主要通过访谈课程管理者、授课教师、行业及企业专家、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答案;还可以通过查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课程和其他院校相关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输入评价:通过现场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评价课程实施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案等教学资源准备情况和实施方案,并进行良好的课程组织,为课程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3.过程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教师互评、行业及企业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价。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是CIPP评价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评价、督导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元评价,对项目化课程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等进行全面评价。

(高进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5期)

项目化课程发展性评价分析

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化课程的评价要突出课程内容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从课程开发到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实施要求、课程绩效和效能做出价值判断,并提出发展与改革的建设性思路与方法。

项目化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相对独立同时又密切关联的三个组成部分:课程建设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绩效评价。

课程建设的发展性评价:对项目化课程建设的评价重在考察开发设计的项目化课程是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

课程实施的发展性评价:项目化课程实施评价主要在于通过不断了解课程实施中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管理者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有效地调控课程进程。

课程绩效的发展性评价:项目化课程绩效评价主要是对课程学习目标和学生个性化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

(吴倩,滕刚 《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9期)

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师课堂

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设计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积极寻求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项目课程教学已成为许多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构建与项目课程教学内涵相一致的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内容已成为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主要结合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参考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内涵,并通过广泛阅读、研究项目课程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同时对国内外教学特征、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进行了充分研究。并且对部分学生、教师、专家进行访谈,确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具体的评估内容。

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评估的保障措施

1.充分做好学生评教前的宣传辅导工作。学校相关人员应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项目课程教学的内涵特征与教学优势,了解就业前自身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等,以便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正确的评判。

2.合理做好评教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评教的时间和形式,同行、专家评教应注重公平、公正。

篇5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举措。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能使学院职能部门更加准确地掌握教师队伍状况和教学工作状况,有计划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有效的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和激励性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质量评价形式及存在问题

(一)评价形式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和体系是院、系两级的评价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评价:1.听课评价听课主要由校领导、教务处领导、系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组,进行听课评课,采取随机方式,进入课堂听课。现阶段主要对青年教师开展较多,目的是提高其教学业务水平,更多关注其教学基本功。我院目前有采用第三方听课评价制度,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有经验教师或企业人员对专职专任教师进行听课评课。2.教学督导巡查部分学校有专门的教学督导员,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对全校的教学工作及教学环节进行督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定期收集教学信息,进行整理总结,上报学院领导,并对系部教学工作进行通报。3.教学检查教学检查主要由教务处牵头提出检查意见,各系负责具体执行,一般在教学初期、中期和期末,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及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教材、作业反馈、教学日志等。4.学评教学评教由督导处统筹,教务处和学生配合组织实施,多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给授课教师进行打分。目前很多院校采用麦可思教学质量平台让学生对问卷调查进行填写,问卷中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等相关问题。这一评价方式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成为评价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习需求和对教学的满意程度。我院使用这一评价方式,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问卷调查。5.教评教教评教主要是指教师自评和同事之间的互评方式。通过听课评课、说课、调查问卷、评价量表等互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个人通过教学反思、工作总结、自评量表等方式进行自我反思。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认真客观地评价别人和分析别人的意见,对教师的成长作用较大。6.其他评价方式教学质量评价还包括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质量的评价工作,这主要是上级教育机构及学校层面开展的质量评价工作。通过上级的评估指标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进行质量评估。一些学校在上述基础上,还通过开展家长评价和企业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1.评价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教务处和各系教学科作为教学质量管理机构,通常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价与监控集于一身。存在监控机构不健全、监控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等现象,评价反馈信息通常正向反馈多,并缺少激励措施,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1]。对于负面反馈,仅仅做到收集传达,并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跟踪,没有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导致很多问题重复出现。2.评价标准和体系不全面、不系统教学质量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课堂教学监控,缺乏对学生能力技能和素养的考核,没有涵盖全部的教学环节。评价的结果更多的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情况。虽然有同行、第三方、学生参与评价,但他们之间的权重不甚清楚,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3.评价指标不能体现高职课程特点课堂评价表、学生评价调查问卷、量化评价表等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基本要求进行评价,各类课程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评价。这些指标更多的反应教师的授课技巧、课程教学水平、课堂知识传播程度及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基本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技能和情感培养结果的评价,无法完全有效的反映出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不能体现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要求。对于采用行为导向、情景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方式的课程,没有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不能完全体现高职教学课程类型的特点。

二、评价策略

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特点、学校实际、专业目标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求实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系统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其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要与之配套。

(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高职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多的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所以,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体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征,在评价主体、评价维度、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过程方面体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特色[2](表1)。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结合较为紧密,其育人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企业最具发言权。企业以用人需求能否对接教学内容、企业要素能否落实到教学过程来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企业评价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工作需求,学生是否在工作岗位尽快胜任,并且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学校必须积极引进社会评价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重视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校内的领导、同行、督导、学生等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有效促使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改进、增强其责任心、改进其教学方法,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制定全面科学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针对高职课程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确立不同的评价指标,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多元化,不能只满足于易于操作的标准,要注重指标的内在价值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评价的指标需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教学资源条件、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具体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学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课程特色,将各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形成多元主体,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三)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规范性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体验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管理、作业布置与反馈等教学环节有更为真实的反应。但通常对于严格要求的老师,学生评教却得不到高的评价结果,当学评教占比较高时,就会导致教师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进而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为保证学生评价的客观性,要抽选积极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比如按一定比例抽取成绩好的学生,剔除到课率低的学生,或是在调查对象较多时,将有恶意评价行为的评价表作废。总之,只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才能避免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评价过程要规范化,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案,严格执行评价标准,要公开公正的实施评价的每一个环节,进而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权威性、严肃性、公正性。

(四)注重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处理及反馈评价的目的是对评价信息和结果的处理,所以在教学质量评价结束后,要科学统计和反馈信息,使被评者认清问题,与被评者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制定计划,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与实施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工作,应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统筹安排制订教学评价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活动,负责组织开展、协调指导、结果反馈等各环节工作。各评价主体应作为独立的评价个体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中。对高职教育而言,教育的职业化是与企业密不可分的,学校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质量评价等,社会行业企业的参与应贯穿全程。社会评价组织应由职业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这样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实践和理论一体环节进行技术性评价,并且对学生的质量有很好的界定。

篇6

关键词:国防教育 军事技能 训练 课程教学 评价体系

一、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必要性

当前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死记硬练。(2)现有的考核模式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3)对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弊端。作为国防教育中重要环节――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由于其特有的项目多元性、时间阶段性、考核指标的可变性、承训部队与教官的不稳定性,至今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这不利于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的统一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与其他课程相比,军事技能训练由于承训部队与教官的不同,训练项目的不同,各校训练场地、训练条件的不同,造成课程体系的差异性、随意性较大,教学效果不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因此,为有效地对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加以控制和操作,使军事技能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合理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各高校在省教育厅体卫处的组织下认真制定了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从军事技能训练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手段的特点,以国防教育观从培养国防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强身健体的目标出发,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官教学业务水平的需要。从军事技能训练多目标、多功能、多项目的要求来看,课程评价体系应从训练前早作准备,要把军训教学组织方法的应用、训练课程教官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训练课程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作为军事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出发点;要既评教官,又评学生。师生教与学的效果,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二者结合应用,才能客观地评价军事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质量。在评价体系设计时应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

三、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通过专家评议和数理统计采用加权多指标综合测评法,设计了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表。(见表1)

表1 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表

注:(1)军事技能训练教学质量评价共有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2)各二级指标满分值为100分。总分满分值为100分。

四、构建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把握的问题

军训考核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三大条令”“军训制度”等理论性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组织理论考试。对军训征文、训练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根据规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宿舍内务,按规定考核。(1)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学校应组织教官与学生座谈会、教官与班主任、辅导员座谈会,这样能使教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要求,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2)量化考核与模糊考核相结合。应着重思考如何量化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学生对军事技能的掌握程度。(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因军训项目较多,场地安排也各不相同,这对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军事技能训练过程较难把握,这就需要教官、教师对军事技能训练过程进行控制。以宿舍内容为例:公寓中心、人武部、教官每天上下午二次对受训学生宿舍进行检查考核,逐个检查每一个宿舍的内务、卫生情况,将每个扣分点登记在宿舍内容考核表上,学生每天都可以根据扣分点进行整改;军训结束前由军训团部进行公寓内务检查评比。有了这样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军训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军事技能的掌握程度。(4)对实践性的军事技能项目:如军体拳、队列、射击等项目,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信息素养

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应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不仅要考虑对概念掌握、原理理解等认知活动的评价方法,还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设计、技术操作和技术优化,更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在综合任务中体现出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树立“全程评价”、“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学科特点

1.计算机实验课程技术规范和知识体系不稳定性

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产生依赖于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学生个体的水平差异,决定了计算机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与可选择性,不大可能出现传统文化课的那种高度统一的教与学。随着学生的个人兴趣、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影响的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知识和技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学习进度,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导致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上的个体差异与不稳定性。

2.计算机实验课程是人机交互过程

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网络计算机教室为学习环境,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学习动机,以学生的任务实现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状态,具有鲜明的学生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式”特点,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多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差异较大。

3.计算机实验课程是学生进行协作与探究的过程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上,由于计算机操作有严格的顺序性,每个学生在进行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碰见与教材内容不同的操作结果,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必须经常和及时地开展互、探究性的学习。协作式的探究性学习是计算机实验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指导学生搞好协作和探究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是提高计算机实验课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二、计算机实验课程的评价特点

1.评价主体广泛化

主体取向评价理念认为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他们在评价情境中是平等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是评价的主体,是意义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民主参与、协同商讨、平等交流,使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检验者和评价的发展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互动,而且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交流或者小组讨论,实现实时与非实时交互。学生之间在网络进行小组讨论式学习、问题探索式学习、项目研究等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活动。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家长或其他人员,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2.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一种引导;小组评价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自我反馈。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强调以成绩为标准,重在知识方面的量化,忽略过程标准和素质标准的量化。实际上,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技术课,强调学习过程与信息素质方面形成。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践,建立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4.评价形式综合化

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个性发展,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其个体差异,注意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并给予积极评价。

三、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评价体系科学性

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反映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客观规律,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实施有效的评价体系。设计的指标应符合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地体现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评价活动中坚持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统计学方法。

2.评价体系客观性

在评价活动中,如果不建立指标体系或是指标单一,就只能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由于不同评价人员对评价对象认识深度和观察角度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评价结论的较大差异。计算机实验课程具体评价指标,应采用数量化的形式,对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符合一定的数学模型,同时为避免机械化和对非预期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定性分析,以真实的资料为基础,对实验课程质量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和情感因素。

3.评价体系可行性

可行性原则是指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在实施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考虑到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大纲等各种因素,具体实际可行性;是否选择了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等。

4.评价体系创新性

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评价中要侧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激发、引导实验课程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内容。

四、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中,指标是具体化的、行为化的、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评价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操作规程,对教学有导向作用,即评价考核什么指标,评价对象就会重视什么指标。因此,指标的设立和选择极为重要,不仅要求反映教学的本质,选出典型的、客观的指标,而且还要注意超前的导向作用,否则指标太粗、太滥都会使教学评价失去作用。

1.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目标

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目标,就是在计

算机实验课程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建立符合计算机实验课程特点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为学生诊断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学习状况,激励自主学习,发展学生潜能;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学习方法;通过评价反馈评价结果,优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2.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需根据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和评价目标进行设计。充分借鉴、参考现有评价量规体系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在评价中双主体作用的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反馈信息的需要,提高评价信息的丰富性。以全而、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为目标,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面向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构建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指标。

将评价的一级指标确定为学业成绩和综合信息素养。其中,学业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实验考核等二级指标,而综合信息素养则包括实践能力、实践活动与信息素养等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具体评价项目,在平时成绩中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出勤率、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实验操作中包括:学习态度与兴趣、回答与讨论解决问题、课堂练习情况、资源运用;实验考核中包括:笔试考核成绩、操作考核、自评、他评;实践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素养包括:学习结果(作品、网站建设等)、课外研究性课题、其他学科的综应用。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评价类型及指标如表1。

3.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指标权重的构建

权重是指根据不同指标选项的地位和作用而赋予的不同数值。它反映了各指标间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指标对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功能,揭示了该因素在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中的价值差异。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如关键特征调查法、特尔斐法、专家会议法、两两比较法、层级分析法(AHP)、回归分析法等。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和评价要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权重确定方法。

五、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与意义

1.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

通过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可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实践能力、综合信息素养等结合一起,实现课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起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目的。通过网络化资源的利用,学生上传作业、下载资源、发表问题讨论、建立个人网站等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并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实验课程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自控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与兴趣,并根据反馈学习信息指导实践教学。

2.建立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意义

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深化综合所学的知识,加强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突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建立规范化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对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指导实验教学、有效反馈教学信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翟葆奎,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

[3]朱凌云,罗廷锦,余胜泉.网络课程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2002(1).

篇8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重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测试,忽略了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指导,学生考完试之后,不能及时知道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哪,所以很难通过考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动态调整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关键词:中职 教学评价 过程实践 体系研究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每所中职学校都需要对本校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价,以便对他们进行年终考核、评优评先、奖勤罚赖、利益分配,同时激励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方案。不少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中,虽多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但往往以“师德”、“出勤”和“业绩”这三方面的评价为主,而对于“能力”(水平)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却往往显得空泛、不够具体或以职称、职务论高低。本文从教的评价展开了阐述,并作以探讨。

一、对中职计算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教学行为。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我们应该把教学设计看成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上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

教学设计包括对所教课程或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包括认知领域目标设计、技能领域目标设计和情感领域目标设计三大方面,这是“教什么、学什么”的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包括对所教内容的精心组织与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媒体的应用,这是“如何教、如何学”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则包括课堂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或课程终结性评价的设计,这是“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设计。

二、对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一般可以采用听课、评课、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评课的方式又可以采用计算机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式进行。但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十大教学技能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内全部表现出来。因此,要对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价时,一般学校需要组织一个3人以上的专家小组,对计算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跟踪评价,同时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结果,才有可能对一个计算机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作出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三、对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其中,技术技能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让学生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树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上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比例达到1∶1。特别是在以实践为导向(行动为导向、任务为导向、能力为导向等)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一比例将会更高,对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中职计算机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一般有实验、技能训练、大型作业(课程设计)等。

对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不但要求计算机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丰富的实践性工作经验和实践性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求计算机教师对所教计算机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只有这样,在开展实践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算机实践课程计划,确定出准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

四、对计算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评价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要不要提出“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持反对意见的一方认为,开展教师教学研究必定会影响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持支持意见的一方则认为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相反,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赞同后者的看法。从全市中职学校的发展规律来看,哪所学校的领导重视了教学研究,哪所学校的发展就快;哪位教师重视了教学研究,哪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就肯定比别人快。身边这样的例证举不胜举。重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研究,表彰优秀个人和奖励优秀成果,促进计算机教师科研能力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工作。

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体现在对计算机教学理论、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教材、计算机课程标准、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计算机教学评价、德育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特别是在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计算机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对计算机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就是评价计算机教师在各领域中的研究与探讨能力。

五、对计算机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评价

在前四项对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可对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年终考核或评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出不足的地方,给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都指出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

对计算机教师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时,可根据上述四项的评价结果,最后得出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评价结果。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在应用之中学会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在乐趣中学习新知识;我们的评价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得肯定,在肯定中追求知识,在追求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阮先会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2。

[2]姚秀峰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海洋大学,2010,05。

[3]熊丽丽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2010,06。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07-01

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传统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不再适用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检验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且可以使之不断完善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以现代信息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代替传统落后的评价体系。

一、传统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评价

传统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评价更加注重的是总结性评价和知识性评价,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就是期末的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课后作业,即学生本课程的最终成绩是(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40%),所有成绩均由教师一人评价完成,与一直接触到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差不多,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即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导致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并不清楚在高职院校学习与在普通高校学习,及与在初中、高中的学习有何不同,仍然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要多学些技能、走出校园就能够零距离上岗的意识。因此,落后的评价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甚至职业理想,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个人潜力和能力的发挥。

二、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评是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自我诊断、自我认可和自我完善,他评是教师和同学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性,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增加课程的参与度,促进评价指标体系的日趋完善,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评价的内容更容易达成共识,并真正实现以评促改。

2.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可以理解为是对学习者的综合性评价,重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教学最终效果的评价,它是对被评价者的最终判断,形成性评价注重教学模式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可起到调节、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观察学习者适应和进步的全过程及最终的教学效果。

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科学性是评价指标符合高职课程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分平时和期末两大模块来设计指标,平时再按照具体教学环节设计课前视频学习、课堂学习过程、课后效果总结三个维度设计一级指标项,即从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三大方面展开评价。可操作性是在确立的一级指标项下的各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在完整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简化易操作,即简单易行。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遵循上述评价原则,分平时和期末两大模块,构建了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每一个指标项的具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如下图:

篇10

论文摘要: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在不断发生变化,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偏离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本文应用系统的观点.从体育教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三大方面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以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最终目标确定了30个指标构成了指标体系,为评价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化发展、各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提出以及课程结构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体系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作为体育本身来说,它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脱离了体育健身的最本质的功能,体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由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以及快乐体育、淡化运动技能教学思想的影响,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做秀课,体育锻炼的量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标准和要求,并没有很好的起到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和意识的作用。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质在持续的下降。这和学校和学生不重视体育健身有直接的关系。长此以往,新一代的“东亚病夫”就会出现,将会给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最近,教育部启动了全国学校的体育阳光工程,可见,学生体质下降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下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偏离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传统地存在着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的严重缺乏等诸多问题。体育课应还原其本原,在加拿大评价一堂体育课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学到了体育技能,学生身体潜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竞技的因素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体育教学除在学校教学中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基础上,还应以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最终目标。体育学习的评价应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和不同的评价主体,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和改进教学的作用,才能更为客观、公正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课程改革和学校体育工作日益重要和紧迫的今天,研究和确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关于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既考虑到现实,又着眼于未来,以课堂教学、学期教学和学年教学为准建立框架体系,将对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评价综合起来,主要以大学体育教师,普通高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建立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通常以学期或者学年的时间段来进行评价。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访问法:以大连市各高校为研究对象,向从事体育教育的专家、研究员、教授共4O人发放两轮专家问卷,两次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2份,问卷回收率93.3%。问卷回收后,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处理。

2.数理统计法

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

(一)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代表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体育教学的本质,既全面、准确、简明,又防止指标过多、过繁。而且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内在的、客观的联系,并且能够相互依存。

2.全面动态原则

指标体系的选择必须能够从多方面反映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客观现实;同时它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体系的设计和标准的设定必须考虑到奋斗目标的总体性和实现过程的阶段性,而不能静态设计,生搬硬套,不求变化。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不应该过于注重对结果的探讨,同时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评价的探讨。在对结果的探讨过程中又要通过一定的数据来显示,即要有一定的数据来显示,通过数据来反映出所处的开发深度和层面,这样能够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合理性。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体育教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但在选择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可操作程度。

(二)评价体系的构成

1.评价指标

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它是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术语。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些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从体育教师评价、体育教学过程评价、学生评价三方面选择为一级指标,而在这一级指标下分别选取二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下再选取三级指标,构建起一种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权重

由于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还要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来区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才能较为客观的反映评价结果。关于评价指标的各级指标的选定,在研究过程中,分别进行了权重。

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是否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有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3个要素构成的。本文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三、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个完整而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经历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一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一设计评价标准等4个主要步骤,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按照这4个步骤完成。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

根据研究的目的,本文的评价对象为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目标确定为:对涉及公共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学生及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的综合评价。

(二)确定评价指标

对于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评定,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对体育教师本身、体育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研究,应用系统的观点对体育教学进行综合研究,体育教学的质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课堂教学的评定和观察,应是综合一个学期或者学年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应包含在体育的教学评价之中。确定评价标准体系的各项内容考虑到评价的多主体性,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达到的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水平,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突出发展性评价,通过专家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指标体系的建立经过初选指标、专家评定(一次筛选)、统计优化(二次筛选)的流程共确定了3O个评价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三)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在评价指标确定之后,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然后将各级指标的权重做成“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咨询表”,进行第一轮(初次调查)和第二轮(确定后复查)专家问卷调查,回收后将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用统计均值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四)确定评价标准

根据这些内容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经过综合考虑当前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统计法、咨询法等方法,对实际操作阶段需要确定的各指标的权重和计分方法进行构建,取同一层次或同一参与评价的学校平均值作为参照标准,然后按一定的误差确定优(1.0)、良(0.8)、中(O.6)、差(0.4)作为评价等级。在评价过程中,对各栏目进行等级打分,相对应的等级系数乘以加权系数为各指标的加权分,累积3O个指标的加权分为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在评价过程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为某所学校某一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状况的最后得分。具体为:(1)根据各单项指标(三级指标)在相应一级指标下的不同权重,计算出评价对象各单项指标的加权得分。(2)根据评价对象各单项指标的加权得分计算各一级指标得分(不加权),即将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所有单项指标(三级指标)的加权得分相加求和。(3)根据各一级指标的不同权重,计算出评价对象各一级指标的加权得分。并将所有一级指标的加权得分相加求和,得到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综合得分。

篇11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整合 评价体系

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是指在已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新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的一个主要形式。整合教学的质量该如何评定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新的学习理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对现代教育技术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评价的出发点

当今的社会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有个性特色的人才,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本体出发进行因材施教。同样,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时,要重点评价整个的课堂教学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2.明确师生角色的定位是评价的基础

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时,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的定位观念,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中时刻想到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帮助者、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核心,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3.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是评价关注的主要内容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因此在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时,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与否是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对培养能力评价的关注中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出发: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关注。

4.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就是期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通过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交互便捷的特点,发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也是课堂教学中评价开展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也将革新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但是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整合中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整合的重要一环。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首先应当考察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整合思想,即是否体现了对学生收集、加工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设计等方面来评价一节课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应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评教”向新课程背景下“评教”与“评学”并重转化。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那在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的同时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教师方面考虑: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实际实施情况,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学生方面考虑: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的维持,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交互性积极性。

3.对教学环境的评价

教学环境是教学的辅助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信息化的课堂的一个比较量化的指标。对教学环境的评价对教学环境的评价不仅包括硬件环境创设,而且包括软件资源的选编组织及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主要从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教学氛围和媒体的使用状况几个方面加以评价。

4.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主张加强动态评价,注重教与学的过程,淡化学习结果,但并不是完全忽略课堂教学的实效,一节课的实效如何仍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方面。评价指标主要有:是否促进了课程目标的完成能否提高教学效率;是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主学习。

篇12

题,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旅游英语 教学质量 监控 评价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及具备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各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成了各个高职院校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建立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对旅游英语课程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1 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内涵及意义

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指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下,通过学校教务处、系部或旅游专业督导组等督导机构,按照相关的监督程序,对影响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教学调节,以确保旅游英语教学工作按计划、有效率地进行,使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

旅游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促进规范本专业教学管理、全面保证教学质量,推动整体教学质量意识的增强。通过督导组织不定期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情况,对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和效果进行判断,帮助教学管理部门掌握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为教学过程的反馈调控和决策咨询提供可靠的信息。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得以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达到旅游英语专业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具备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1.2 影响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因素

影响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等,具体包括:旅游英语教学硬件设施的利用,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旅游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旅游英语教学质量观念的更新等等。

2 我院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2.1 我院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现状

近几年来,我院加大了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关注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各专业教学实训室等,完善了校园网络系统,尤其是教室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教学的实时监控。同时,成立了以各系推选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进行不定时的教学、教学文件、听课评课等的督导和意见反馈。学院教务处、各院系还对学生进行随机的教学情况访谈,了解实时教学效果并进行反馈。每学期的中后期,对于每个班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量化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数和学院排名。以上种种的做法都表明了学院领导层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视,也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系部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细化和实施。从去年12月以来,应用外语系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科组就把教学质量监控问题作为学院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是对我院应用外语系11级旅游英语班学生、12级旅游英语班及外语系专业教师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

2.1.1 教学硬件设施的使用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11级旅游英语班和12级旅游英语班调查显示,超过91.67%的学生表示课堂上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学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旅游景点和旅游文化,可以使他们对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感兴趣;超过67%的学生和教师都表示在多媒体教室或导游实训室进行模拟导游实训或模拟景点讲解,可以使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2.1.2 旅游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分析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我系旅游英语教师的专业队伍包括:副教授以上职称3名,讲师5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50%,在读硕士占50%;具有“双师”素质者3名;旅行社挂职者2名;到目前为止,本专业教师队伍在旅游英语方面的科研成果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省级规划教材一本《导游服务英语》(学生评价教材满意率达到91%以上)、课题结题2个,旅游英语教研论文等。通过对15名外语系专业教师的抽样调查发现,61.54%的教师表示我系的旅游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情况(综合考虑:学历、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因素)良好,而30.77%的教师则认为这些方面尤其是“导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都有待加强。

2.1.3 旅游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现状分析

学校教务处统一实施的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包括: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即时效果和教学特色等几方面评价指标。通过调查,超过83.33%的学生和61.54%的教师都表示对于这套评价体系和指标满意。

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同事的课不少于6节课,并对听课教师的教学总体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专业教师同事之间听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师教态、精神状态、语音、语言运用、对问题的阐述情况、重难点、对内容的娴熟程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与启发、是否调动课堂气氛、是否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以及学生上课的情况。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认为这套评价体系能够综合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这半年以来,旅游英语专业学科组除了实施学生评价教师和教师之间互评体系之外,还成立专业督导组与学院督导组一起对专业教学进行教学质量随机抽查,及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确保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

2.1.4 旅游英语教学质量观念更新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质量都与学生的A/B级、四六级过级率、课程考核优秀率等量化考核方式直接挂钩,而忽视了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旅游英语专业学科组建立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这半年以来,改变了以纯分数定学生能力的看法,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收集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从市场需求和旅游英语职业技能角度出发,培养掌握导游服务程序和技能,掌握一定的处理复杂多变工作环境的应变能力的、具有较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调查显示,超过91.67%的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通过教师的《旅游英语》课,他们有较多的英语语言运用机会,他们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都能够得以发展。此外,50%以上的学生表示本学期有去旅行社或酒店等旅游企业的实践学习机会,如:本学期已选派一部分学生去服务博鳌论坛,去迪拜、新加坡实习等,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运用也能够得以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课程考核和对学生的即时、有效的评价体系。旅英班的日常对话或景点讲解的实训考核标准包括:学生的着装、表情、肢体语言等外表评价,语言流利程度、用词准确等语言评价标准,连贯性、讲话方式、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等十几项的综合评价考核。调查显示,91.67%以上的本专业学生对于目前实施的《旅游英语》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的方式满意,并且认为考核评价的标准制定规范、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旅游英语口语能力。

2.2 我院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1 提高旅游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良好,仍有30.77%的教师认为本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因为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更好地从市场和职业角度培养人才,以便更好地建立动态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需要教师不断地到旅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调查后发现,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学校给予专业教师更多的企业挂职锻炼或“双师”型素质师资培训的机会,以便于更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2.2.2 改进旅游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对策

虽然被调查的全部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和大部分教师认为对本专业目前使用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满意,仍有38.46%的教师建议在此评价基础上,学生应给予教师具体评语并由系统统一时间发送到教师邮箱,以便于教师及时反思及调整。调查还显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绝大部分的教师赞同教师的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为基础并定期集体研讨的做法。

关于对学生考核评价方面,超过66.67%的学生都表示应该让他们自己也参与到旅游英语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中,并占一定比例分值,这样做,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超过5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应该采取形成性考核为主加终结性考核为辅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更有利于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2.2.3 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大部分的学生表示,通过本专业的实训课学习,及网络资源的学习,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发展。但仍有部分被调查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表示,建议学校或系部与更多的旅游企业合作(如:“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增加本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以便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校外旅游企业实践、实习机会,使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结语

通过对半年以来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本专业基本上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且实施情况良好。而以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

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实施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动态的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才能使旅游英语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

参考文献:

[1]方惠坚,等.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篇13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理念;评价标准。

【中国分类号】G42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3--jsjyyb--150)

1.引言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素质教育的序幕,虽然素质教育已唱响多年,其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校的学生只是头戴“素教”的光环,仍过着应试教育的生活!对于这种现状,究其原因,是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应的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后的评价机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步伐、制约了课改的深入!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它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弊端,致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被引入迷途。建国以来的历次基础教育改革,皆因为没有把握住“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致使课改的效果打了折扣。

2.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看,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其神意,而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导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2.1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观念转变不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仅仅关注了对知识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个性品质、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的评价.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观念。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2.2教师的评价语言太单一,没有起到激励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目前我们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表现为:单一、模糊、缺乏激励、引领、提升作用。我们教师课堂中用得最多的评价语是:“好”、“对”、“很好”、“不错”。可是学生好在哪里?对在哪里?一个简单的“好”字,“对”字是不能给学生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的。

2.3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十分少见。即使偶尔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他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有的学生只挑同学的缺点,否定优点,这和上面说到的我们教师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3.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教学评价在新课程实施中不但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而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做以下改变:

3.1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

3.2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从单一变为多元。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规范、量化和评比,评价标准一般由一系列量化指标体系构成。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关注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传统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去把握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发展的机制,抓住了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描述性的发展性评价。质化评价的方法正以其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人性化优点,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需要。

3.3改变评价的主体,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衡量,有必要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虽然自我评价常常会有夸大自己的价值、评定等级偏高的嫌疑,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会在内心上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业绩,作出如何改进和如何完善的决策。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其实也是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评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实际上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

3.4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为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上,教师除了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对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另外,教师还必须设计完美的提问,让思维延伸到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住本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它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课堂评价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题[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篇14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59-01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程度。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使教师根据评价指标组织教学,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笔者就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希望与同仁一起讨论、商榷。

一、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对课堂教学现实进行客观测量、分析诊断、综合评定以及提出指导建议的价值评判过程,它是教学实践的一根指挥棒。通过课堂评价,以检验教学过程中课改理念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落实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标,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评价,首先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对评价内容的界定,也是开展评价的依据。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尺度,是教师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指针,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二)科学性原则。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处理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使评价结果可信、可靠。

(三)导向性原则。根据课改要求,选定评价指标,引导教学活动向正确方向转化。

(四)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使评价可行,评分易操作。因此,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多少,评分办法的粗细,必须从实际出发,便于评价人掌握与使用。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新课程课堂评价指标,重点落实了“两个转变”,促进了“两个发展”。

(一)“两个转变”为:

1.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新课程理念。

2.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传统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常常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研究的重点也往往是教材的重点是什么,教学的难点在哪里。思考的重点也常常是导语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作业的设计等一些教学的具体的细小环节。不难发现,这是一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做法,而学生经常被作为处于一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的群体来认识。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活动的人。一节课,设计再好,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就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课堂常常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教学也往往不是预设的,而是创生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教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两个发展”为:

1.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关注学习发展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以及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这些改变对于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正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要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之更客观、更实用、更完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