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市场就业调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作为全国就业和创业型示范城市,苏州是着力优化就业创业体制,有效促进了就业创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落实。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宜居的创新名城,苏州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无污染、高科技的企业类型,要创最有环境,聚最优人才。据统计,苏州市内的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吴江区等,达20000余家。其中,欧美外资企业占55%,日韩外资企业占18%,其余为国内企业。作为全国市级GDP排名第2的苏州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创新的关键时期,苏州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切的关键还在人才、关键还在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引进人才施展才华拓展更广阔的天地是苏州就业的总体形势。
考察期间,我们代表学校招生就业处重点走访苏州地区企业上级主管部门(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城管委会和吴江区人才服务中心)等3个单位并考察了其相应的人才市场,和共计7家具体用人单位(三星电子电脑(苏州)有限公司、科玮隽(苏州)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住友电工(苏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明治乳业公司、万都海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和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为开拓就业市场,我们又去杭州拜访了LG电子(杭州)有限公司)等共。我们此行受到了苏州各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并把各单位的基本情况与我们进行了沟通,提高了我们对苏州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的认识,双方将交流了合作的共同点,并明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我校在该地区就业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三星电子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我们和延大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座谈,并做了调查问卷,了解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就业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了解毕业生参与麦可思调查情况。
二、意见和建议
1、学校应长期与相关企业上级领导部门建立互联互通关系。
相关报告显示,苏州就业市场总体供求情况需求比较大,该地区人才市场每周周一至周六组织相应的供求双方的招聘会,场景非常壮观。同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苏州地区将为外地务工人员(大学生)提供廉租房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对985、211大学毕业生来苏州工作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解决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如果学校能够与其保持长期沟通,将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信息和岗位,为我校就业工作提升新的层次。目前在当地延边大学知名度不高,我们联系和走访了3个人才服务中心和31个企业,知道延边大学的占35%,了解延边大学的占15%。我们此次来苏州就业市场考察,对我校毕业生来苏州地区工作大有益处。
而且,我们在与上级人事主管部门了解到,他们每年都与招聘企业一起到高校组织企业招聘宣讲会,广录人才。并表示愿意组织相关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大学生来苏州工作(当地人事管理部门与高校建立互联互通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和全面合作关系三个层次共有216所,其中没有延边大学)。这是机会也是机遇,希望校招生就业处与之积极沟通联系,把他们请进延边大学,形成双赢的局面。延边大学与当地距离过远,难以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学校教师研究团队研究成果转化基地,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毕业生就业渠道。
2、加强具有语言优势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校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朝鲜语(韩国语)和日语的语言优势。但现在从就业市场实际来看,纯语言类的毕业生崔在就业类型相对单一的情况,已经不再容易满足企业的需要。据了解,在苏州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语言专业(韩语、日语)。(2012年苏州工业园区到黑龙江大学招聘朝鲜语专业毕业生)用人企业大可不必舍近求远来到我校招聘语言类从业人员。
同时,从苏州市企业构成来看,多为外资或合资企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公司高层领导皆具备较高的汉语能力水平,不再需要太多的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外资企业高层和中层领导国语水平提高,中层领导本地化达到70%左右,单纯语言类专业毕业生丧失优势。所以,既会语言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学生成为了苏州就业市场新宠儿。我校应继续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与时俱进,培养适合就业市场的综合性人才,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3、加强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企业在招聘员工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之外更注重的就是学生道德和择业观的衡量。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员工每天能够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热爱自己的集体,热爱自己的团队。但现实情况反映,一些学生总是好高骛远,在校期间没有形成成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导致企业与学生双方收到损失。
在调查和与毕业生座谈中,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总体还是满意的,但也不乏一些意见值得思考。我们了解到学校实践性教学过少,毕业生明明掌握了理论,实际工作中做不来。课程设置偏重于基本理论,专业课和选修课关联性不强,参加工作后适应期比较长。比如朝鲜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正统朝鲜语,工作中更多使用商务性朝鲜语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工作之前准备太少,工作中往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要加强,比如销售岗位和技术岗位有差别,从事技术岗位要有时间的沉淀;跳槽要知道提出辞职,要有工作交接等。改变就业观念,培养艰苦创业精神。毕业生入职一年内,因为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频繁跳槽现象比较严重。加强学习能力培养,毕业生学习经历丰富,学习能力缺乏。
在外语学习方面,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英语口语的锻炼,因外在外企工作英语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但是读写和语言表述是有差别的,我校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在外企工作,韩国语、日语学生在口语方面要求熟练,而我校存在朝鲜族学生说韩语、日语,不是精通或费力,这种情况对其就业会带来困难,希望学校有关部门能组织相应的培训,以利于学生的就业。
4、加强校友沟通,建立校友网络。
1.市场需求前景
通过与中职学校、企业领导、校友进行座谈,了解到目前中职学校和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如下
(1)中职方面需求量大的专业:汽车维修、机电、模具设计、服装设计等实操性强,需要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
(2)中职方面基本饱和的专业:由于基础性课程、公共课教师的更新较慢,计算机专业及基础性专业如英语、数学、语文基本饱和,招聘此类专业毕业生的单位较少。
(3)企业方面需求量大的专业:工商管理、机电、自动化等专业,有英语特长的此类专业毕业生很受欢迎。
2.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中职学校除了关注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更注重他们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指导学生实训的能力。以下几种毕业生需求量大:
(1)掌握理论知识,实操能力过硬,特别强调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脑、动手能力。
(2)获国家级、省级奖项的学生,如会计专业的沙盘比赛,机电、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性比赛。用人单位表示,能在专业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是学生专业能力突出的有效表现,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资本。
(3)师范技能强,学生管理能力也强的学生。企业方面,除专业知识扎实外,优秀的外语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等素质颇受企业欢迎。此外,一些企业招聘倾向于社会工作、社会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在文体活动、音乐、演讲等方面突出的学生也较受企业青睐。
对学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启示
通过就业市场调研,找到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一些二本院校因学校知名度不高而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消极影响;课程设置偏传统,与就业市场联系不紧密;学生动手能力、实操能力有待提高;师范生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管理能力不足;高校与实习就业单位未形成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加强高校的对外宣传力度
普通院校针对其知名度不高的事实,可以考虑对实习就业重点区域,如珠三角地区的就业单位进行重点宣传,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把重点就业单位或新开发单位请进来,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动员全校教职工参与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的联系和推广,拓宽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安排实习和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以此形成学生更加牢固、更加广阔的高质量就业市场,同时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培养专业化人才
在调研中,多数用人单位表示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现实的行业岗位需要差距较大,许多毕业生需要较长时间的重新学习与磨合才能进入岗位角色。因此,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讲授什么样的课程、参加什么样的实践、培养什么样的技能等等,要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定。应及时更新课程设置,让学生学有所用;合理调整课程安排,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注重培养专业化人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诚信意识;鼓励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发挥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师范生的师范技能
锻炼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经常举办一线中职教师讲座,使学生对中职学校有正确的全面认识;针对师范生,开设增强“新课标”教研能力———引导能力、课件制作及课堂控制能力等的课程。师范类毕业生能否在毕业后较快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工作,是大多数中职学校能否录用师范类毕业生的重要条件。要强化师范技能实训课,让学生了解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提高现场授课和学生管理能力。
4.加强动手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竞赛,实施多证培养制度
通过举办或参加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专业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技能职业资格考试,逐步将多证培养制度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交流,主动走出去
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变化迅速,企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也大,因此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对师范生定期开展顶岗实习。
6.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品牌特色
学校应以现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念来改革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教会大学生在校期间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人生职业设计,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必须经过正规全程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课堂理论教学并结合实践,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在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形成品牌特色。此外,聘请相关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优秀校友来学校举办讲座,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学校可根据企业、中职学校的要求或接受企业委托举办定向培训班,以取得更好的教育、实习和就业效果。
结语
论文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粉巨大就业压力,特别是金触危机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响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的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质出发,系统地分析了街形势下,高校时经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力求从解决市场供求的性矛质方面寻找解决矛质的忍路和办法。
1全国财经类岗位的提供情况和财经类就业市场的情况对比进行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上世纪情况来看,高校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社会上最的人才之一,需求最热时有的专业需求比例高达40:1,然而,近年来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加人WTO,对高校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约500所;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增长不到26%,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增幅达101.7%.
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整体上供大于求的形势很明显,目前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数量都出了矛盾,财经类毕业生的数量以每年10%的增幅,人数大量增加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今年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整体上供大于求的形势十分明显,毕业生中,博士生、硕士生与本专科生比例失衡,财经类毕业生就业难更多地表现为专科生就业难。”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十名高校毕业生中,就有一到两名学财会的。这种发展态势在当前的需求形势下显然是难免导致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形势近几年又有好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健全,随着我国加人WTO,允许和鼓励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人我国进行经营,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成为吸收财经类毕业生是主体单位;其次,随着目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财经类大学生不再一直盯着金融机构这一个方向,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而这些企业也迫切的需要懂财经知识的高素质毕业生的加盟,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中小企业也成为吸纳和接受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
2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
虽然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而财经类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按照就业市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方面。
(1)高校毕业生不能够全部进人就业岗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外部原因,目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造成经济的存量严重不足,不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岗位,全球失业率在今年达到最大值,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裁员,直接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具体影响,社会外部原因成为制约和束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瓶颈。
(2)是高校内部原因,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经常的,为之服务的教育模式转变往往滞后,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理论素质已经与企业的要求严重脱节,高校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毕业生,也是导致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高校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高校要不断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不断以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不断改进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3)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不仅是存量上存在问题,同时在就业结构上也存在偏差,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原因来看,我国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采取的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不断面向基层就业,积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将结构性矛盾不断改善。同时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许多大学盲目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教育层次对毕业生在不同岗位域中的工作机会和起薪有显著的影响。专科教育如何办出特色,如何摆脱“压缩性本科教育”的模式,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压缩大学生理论学习时间,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将学生培养的方向应对经济形势的转变,这将是未来中国高等专科教育健康、合理发展的关键。
3促进决财经类毕业生就业措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就业工作,形成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合力,不断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改善金融企业的用人机制和环境,为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空间,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要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我省人事、教育、劳动等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在人力、物力等基础上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不断教育、指导毕业生善于识别和选择就业市场,积极组织本校学生参加规范的、社会公益性的就业市场活动。争取劳动、人事部门的合作,联办多种形式的就业市场,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部分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设定、课程结构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来看,与目前旅游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是否合理,更关系到能否促进学生充分的就业和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本文选取江西地区部分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就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或者相关教学内容设计的实际问题,从旅游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角度,探讨市场调查教学内容的构建。
一、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教学情况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情况及影响
到2014年底,江西有19所高校设置了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分别是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井冈山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商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上饶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
为更好地了解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或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安排情况,本文选取了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井冈山大学及上饶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通过查阅上述10所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得出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的大致情况:一是没有一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单独开设了《市场调查》这门课程,说明该课程没有进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二是有6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与市场调查内容有关的课程:即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九江学院开设的《旅游市场营销学》;江西师范大学开设的《市场营销管理》;南昌工程学院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和“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内容,赣南师范学院开设的《旅游市场学》等,说明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关注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江西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笔者还发现,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课程设置份额过重,对于该专业面向行业实际需要的市场调查类实践性、技术性课程设置数量偏少,尤其是无一例外全部没有设置市场调查课程。虽然大部分院校开设有诸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营销学》、《旅游市场学》、《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企业战略与管理》等与市场调查类课程有一定关联度的理论课程,但这类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市场调查类课程的结合和衔接不够,学生的学习还是无法使其完全具备从事市场调查的能力,这无疑是教学计划的一大缺憾。
(二)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原因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究其原因,其一是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面较为狭窄,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调查类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致该课程阙如,相关教学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学生接受系统的市场调查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市场敏锐度高的毕业生,但笔者在访谈一些旅游相关企业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时得知,大部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对于旅游市场的认识与把控能力不足,其应用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来分析及解决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管理实践、旅游市场开发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二是高校对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不够重视,缺乏对行业分析能力培养的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对市场调查类课程学习的需求度不高。笔者通过与所任教学校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谈、访谈,了解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市场调查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甚至对市场调查类课程对于增加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技术性含量,增加感知市场脉搏的能力,也是含糊与模糊的,导致其学习的兴趣不高。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的要求,也将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竞争优势。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使旅游管理市场调查类专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设置更科学、完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旅游管理毕业生把握行业发展脉搏的能力
二、市场调查教学内容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一般来说,市场调查类课程主要是为工商管理类中的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和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等专业而开设,是专业必修课程。而旅游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宽方向的学科,它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属于管理学领域,其本科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该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并不完全耦合,专门的《市场调查》课程基本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只是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或多或少涉及到市场调查等相关教学内容。
如《旅游市场调查》这门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对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概念、方法、技术;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程序,旅游市场调查计划的制定等内容的学习,从而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旅游市场的相关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进而为旅游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或《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课程中关于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和掌握市场调查种类、方法及调查内容。《旅游经济学》课程中关于旅游需求和供给,旅游市场的种类、营销组合,旅游市场的调查和预测,旅游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等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关于企业文化、组织变革等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实地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旅游心理学》课程中能系统地让学生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根据问卷调查法的使用原则和使用目的,设计问卷,调查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满意程度或者旅游者旅游动机等内容。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能力。包括查阅旅游信息管理的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进行问卷设计,发收问卷,从事问卷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游企业战略管理》中涉及到旅游企业微观、宏观环境的市场调研,可以锻炼学生如何选择市场调查方法及安排市场调查内容。
旅游是一个依靠市场才能生存的服务行业,不管是从专业教育方面来说,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市场调查能力;还是从就业发展角度看,要求从业人员需具备市场的眼光和敏锐度。这些都决定了市场对于旅游行业(产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性,也就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市场调查类课程的必然性。
三、优化教学计划中市场调查教学内容布局的思路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教授课程和学习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课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综合载体。旅游产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实践性强的综合性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所以旅游管理专业,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实践需要、市场需求,核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业生存能力。为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定位,选择性的从两个方面优化市场调查教学内容的布局。
(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课程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应该加上《市场调查》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以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1、基础性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教授的是一种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方法,所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所以,高校经济与管理类的专业都应该开设市场调查课程,尤其是涉及到市场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要作为重点,包括市场调查与研究的方法,市场调查的程序及步骤,市场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内容,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均应通过学习掌握并能实际运用。
2、旅游市场类的市场调查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消费者就是市场,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整个过程感受就是市场关注点。因此,旅游市场类的市场调查知识包括旅游市场调查特点、方法、内容等,学生能够将一般性的调研方法运用到旅游调研分析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旅游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分析旅游市场资料,开展市场预测,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这部分内容为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均应学习掌握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二)在不同专业课程中嵌入旅游市场调查专题内容
少部分研究性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虽然不一定要开设《市场调查》课程,但也应该在不同专业课程中嵌入旅游市场调查专题内容,或设置针对专题类的市场调研课程。旅游市场调查的教学应以总体教学目标为基础,涵盖多种旅游类别的市场调研内容,也就是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插入旅游市场调查的专题内容讲解,并能够让学生参与研究与练习。
如旅游资源调查—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中对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进行专题讲解,这对于毕业后从事旅游策划、规划工作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如旅游市场调查—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旅游市场营销》或者《旅游商品开发》等课程的专题讲解来实现。
如旅游产品市场调查—可通过《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课程来实现,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旅游者消费特征、旅游线路选择、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形象设计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的能力,这对实际的旅游工作而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持续高速增长,旅游教育的繁荣与发展出现了新机遇,但对其教育与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鉴于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研教学的现状及旅游就业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接入专门的市场调研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而专题类针对性的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旅游行业市场调查能力,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眼关键词?演 校企合作;问题;对策;南昌市
?眼作者简介?演 张晓波(1978―),男,南昌社会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企业用工;(江西南昌 330038)李 娟(1986―),女,南昌县第三小学小教一级,学士,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江西南昌 330200)
本文系南昌市“十二五”(2012年度)社科规划课题“南昌市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穴课题编号:JYZ201210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南昌市职业院校发展到92所,在校学生达到38万人,国家级、省级示范职业院校由12所增至25所,成为全国职教排名第三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因此,要将南昌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作为高素质产业工人的直接来源,南昌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势在必行。
一、当前南昌市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南昌市始终坚持二产和三产“二三并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原则,己初步形成了以赛维LDK太阳能电池组件、江西铜业铜板带、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基地、南昌航空工业城等项目为中心的若干产业集群。正是产业集群的打造,使南昌经济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但按照吴龙的研究,南昌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不足,要进一步带动南昌经济的腾飞,亟需一支高素质的有技能的产业大军作为支撑。可从南昌市劳动力供给的现状来看,有些情况与问题值得认真考量。
?穴一?雪本地劳动力供求失衡,对外来劳动力依赖型增强
南昌市劳动力资源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据2012南昌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1年南昌市社会从业人员已达到370万人,三产从业人员比例为22.9?押28.7?押48.4,基本上适应了南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相关的数据看,近十年来南昌市总人口数持续增加,但自2007年以后,随着城市总人口的基本稳定,非农业人口也保持着基本稳定,这说明南昌作为中心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与聚集效应在不断增强。而且到2011年,南昌市劳动力资源已占人口比重的73.4%,劳动力资源利用率达到82.0%,基本上满足了目前南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对比相关数据,2001年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是72.4%,然而到2011年达到了82.0%,十年时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并且有逐步升高的趋势,这说明劳动力短缺将是未来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根据孙育平对南昌市劳动力供需市场态势的分析,预计2015年劳动力供应缺口将达26.4万人,缺口率为7.5%;2020年劳动力供应缺口将达61.1万人,缺口率为15.0%。因此,南昌市必须从市外大量招聘劳动力,才能继续保持未来南昌市的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穴二?雪技术工人总量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2012年年底,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20余个行业425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用工调查。调查表明:2013年全市工业园区企业预计缺工4.2万人。其中普工需求为3.4万人,高级技工5000余人。①从调研的数据看,2013年各工业园区第一季度缺工90%以上是制造业企业,而且各工业园区存在共同的问题:一是人员流动率高,不得已很多企业招聘大量的储备员工;二是招工的条件和待遇很好,有的甚至不需要专业培训,可直接上岗;三是绝大多数招聘集中在低层次的制造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不高。因此,从长远看“招工难”,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将会上升为南昌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穴三?雪技能人才结构不尽完善
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全国劳动力短缺呈现出外阜化、年轻化、低学历化的特征。尽管很多企业对用工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待遇也不错,却仍然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近几年,南昌市本级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较快,本地企业劳动报酬并不低,依然难吸引本地院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留在当地就业。
二、南昌市校企合作的运行现状与原因分析
为破解企业用工的难题,南昌市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为了解南昌市校企合作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有关部门重点对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等10所学校进行专题调研。据统计,2011年在校生人数为3.3470万人,当年毕业生数为1.2563万人,实习就业学生数为1.206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其中本地就业的人数为3220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26.7%;异地就业的人数为8046人?熏占就业学生总数的66.7%;其它行业(含继续升学和参军)的毕业生数为799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6.6%。从调查中可知,南昌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本地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不足三成,大部分毕业生流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全市的职业教育和企业用工之所以会产生这个问题,与目前各工业园区用工思路和校企合作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一)本地企业较少在职业院校订单或冠名
由于政府、园区、企业、学校之间信息资源互通不够,或者本地企业没有开展校企合作,造成企业急需的人才不能及时补充,学有专长的毕业生无法及时递补。从调查的10所院校看,与学校建立订单培养、开设冠名班的多为外地企业,达到73个;本地企业仅有13个。在已设立的校企合作较多的南昌市卫生学校、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南昌汽车机电学校等院校,到外地企业平均就业率为85.8%的,到本地企业平均就业率仅为23.5%。对比南昌市的本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工作没引起足够重视,使得本地的人力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本地企业不愿聘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从本地企业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抽样数据看,情况较好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5家企业达到50%以上,占受访企业27%;最差的是桑海经济开发区仅1家达到50%以上。甚至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达到50%以上的企业仅2家,只占受访企业的的6%,各工业园区所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企业及人数都偏少。这说明本地企业对于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模式不重视、不愿意,认为这只是学校的事情,没有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
(三)外地企业较多开展劳务合作定向引进技能人才
在缺工背景下,不仅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多个外省将组团来南昌招工,省内的赣州、吉安、永修等市县来昌揽才。往往春节之后,全省各地招聘会频频,煽情的标语也随处可见,目的很明显,尽力把外出务工群体留在本地就业。从调查的数据看,外地90%以上的企业主动与学校联系,部分企业经常与学校往来,开展定向培养,相互沟通供需信息。而本地企业主动与学校联系仅为41%,甚至部分企业只是在已经出现用工难的时候,才致电学校要求招聘。在企业追求低人力成本的背景下,许多本地企业只注重自身眼前经济利益,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经营,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对校企合作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不愿参与,不愿投入,呈现出职业院校“一头热”的现象。
(四)政府投入不足导致校企合作基地配套落后
在调查中还发现,外省市针对当地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的办学行为,为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和本地大中专毕业生积极投入到本地经济建设中来,就专门制定并实施了《大中专毕业生企业顶岗津贴申领办法》;为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还可以由政府给予企业适当补助,并根据其接收毕业生的人数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等等。在调研苏州工业园区时发现,由于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投入大量的经费,使得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条件、师资、管理、生活设施才有保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解决当前他们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五)“以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新观念确立不够
曾有企业明确表示:他们需要的不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技师,他们希望的技师是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培养出来的。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南昌职业院校的本位主义比较重,仍然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的问题,来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安排实习课程?熏没有或很少征求企业的意见,导致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多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
三、推动南昌工业园区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本地企业降低成本不愿意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政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用工,势必造成南昌人力资源的优势难以发挥在打造核心增长极中的作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是南昌的职业教育解决企业的“用工荒”,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南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落实优惠政策
当前南昌校企合作最大的阻碍在于投入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多元主体共同承担职业教育成本的经费投入机制,还可以建立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减免税收的办法,建立职业学校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奖励机制。甚至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大项目时,由政府出资招收、培养、训练高技能、合格的员工,由南昌的职业院校与之开展合作,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另外,应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院校搬迁,在市区附近一些工业园区,引校入园,进一步打造校企合作的基地。同事加强生产、生活配套完善的服务基地,力争实现园区内学习、本地化就业。
(二)发挥行业协会主导作用
政府除了要在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奖励制度外,还应该由市政府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各工业园区、职业院校、部分企业和社会参与的校企合作行业协会或工作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的校企合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估,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利益,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范围和领域
南昌的校企合作双方不能只满足于“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新观念。首先,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互动机制,实行“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其次,企业应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安排好实习学生的生活,建立实习学生劳动津贴和补助制度,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再者,引入第三方机制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对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开展信息反馈、评价考核、监督检查。
(四)加快落实职业准入制度
目前?熏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还不够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也不严格,使得企业用工、人员上岗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相关的制约机制。因此,可从部分的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复员转业军人、劳改释放人员、就业困难群体、残疾人等人群入手,借鉴职业准入制度来推动校企合作。
(五)探索完善校企合作长效合作机制
近几年,南昌职业教育实现了纵向与横向的扩展。但长期以来,在南昌职业院校的阵营中,一直存在着行业间的隔阂、省市级学校的恶性竞争,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减少不良竞争导致的“内耗”,应该由政府牵头,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协会等中间组织,大力开展差异化办学,推动职业院校“一校一品”、“一校一业”,形成抱团发展合作机制。
注释:
①http?押///12321231ldjyfwglctzgg/20892.
jsp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3年第一季度招工信息。
?眼参考文献?演
?眼1?演孙育平.化解企业“招工难”的区域就业政策选择――基于南昌市劳动力供需市场态势的分析?眼J?演.公共管理,2012,(7).
?眼2?演吴龙,赵彬.产业集群背景下发展南昌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眼J?演.职教论坛,2012,(24).
?眼3?演周东火.我市职业教育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眼N?演.南昌日报,2009-07-14.
?眼4?演易峥.英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眼J?演.职业技术教育,2006,?穴17?雪 .
?眼5?演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眼J?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