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思想政治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当前我国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人们思想道德存在客观差异,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主要在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原则与依据,这四方面内容并不直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但为构建走向大众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的重任,因此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出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出发,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将高中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人才保证。在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难以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接受选择的途径关注不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以中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积极探索适合于中学生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是中学生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接受内容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的过程,使中学生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思想并外化为品德行为。
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例分析
张明是某中学高三学生。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校实验提高班,并任班级临时负责人。由于对网络形成依赖后,对现实对学业很迷茫,产生了厌学心理,已不能正常的进行学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出发,引导其自身行为的反思,并辅之以感恩教育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认识到个人行为对家人以及老师带来的消极后果。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网络成瘾的原因出发,从经济上控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工作;让他当学生干部激发他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他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失时机地赞扬他的每一次进步。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自然会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恋。
一、完善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核心模式的依据
高中生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有一些属于是自己个性的问题,基本情况如下。首先高中生缺乏吃苦耐劳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的宠爱,让一些高中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遇到事情就怕困难怕苦。上述特点不只体现在高中阶段,且对他们未来在社会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次高中生不重视诚信,不守信用的行为很常见。据不完全统计,36%的学生对于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表示可以理解,29%的学生对此问题没有什么想法,仅有26%的学生感觉此种行为问题很严重。抄袭作业、制作虚假假条、考试作弊等没有诚信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高中生对于诚信原则的冷漠为其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所以,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内容的方向一定要从高中生的培养方向以及他们的客观条件出发,以确保社会实践教育的可实施性。
二、社会实践核心体制的基础框架
1.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以及生活模式,人的行为模式根本核心是三观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经过社会实践,学生能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可以直接感受价值观、人生观对行为的导引价值,从内在剖析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因此,要把三观教育当成高中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项目,指引学生利用多种实践活动细细感受及研究。
2.培养韧性的教育实践
坚韧不拔的品质是学生发展的核心保障,是锻炼学生自强、奉献、坚持奋斗等品质的根本需求。针对高中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现状,就要增加吃苦耐劳的锻炼。而坚韧的品质一定要在社会实践里去磨炼,不管是生存训练或者是军训,还是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学生都会遭受到不同情况的挑战。在处理困难以及面对挑战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拥有坚韧品质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意义。因此社会实践的核心里不可以没有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磨炼坚韧意志的教育。
3.要适当地实施挫折教育
面对挫折是学生在未来适应社会生活要求必不可少的一关。针对以前学生实施社会实践的过程去分析,学校和教师进行干涉的比较多,学生自主面对难题的机会很少,磨炼的程度层次较浅。为了使学生在实践里有更多的磨炼机会,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都要进行观念上的改变,真正地让学生做实践的核心,让学生将迎接挑战以及感受挫折当成必须进行的项目去对待,要让学生独立面对一些困难,实现社会实践中挫折教育的目的。
高中生社会实践的核心内容无非是进行教育。所以需要实施的教育目标及内容十分明确,要构建相关内容体系。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化的构建,提高对学生社会实践导向,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可实施性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三、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些关系
1.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目的相同,二者是相辅相成且又相互推动的。课堂教学要实施理论上的传授,从而为实践教学铺垫基础知识,而实践教学要利用好主题,拿捏好核心点,进行实践结论,从而达到强化认识的目标。
2.学校内实践和学校外实践的关联
校内的活动其实同样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等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项目。一些实践项目,比如挫折、诚信、坚韧和价值观教育,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在校内的实践活动里。与此同时,还要激励学生走出学校,让学生感受社会,磨炼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教师引导和教材构建的联系
论文摘要: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走出人生迷途,让高中思想政治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虎添翼。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可以依据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从下列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在人生之路上健康成长。
一、依据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一个高中学生高中毕业后都要选择一个大学的专业就读,或者走向社会直接参加工作,所以这是一个人确立自己的志向,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预备时期。现在有不少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觉得毕业后的前途是由出身和家庭决定的,找工作就是“比爹妈”,如果没有关系和后门,就很能难有所作为,对于前途觉得非常的茫然无措,所以抱着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生观和随波逐流的价值观,天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和学生增加接触机会,不仅要在课堂上,还要利用各种机会耐心的与学生谈心和交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巩固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时,老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用真实的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200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丛飞是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喜爱音乐,长大后虽然按照家人的期望在银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还是辞掉了工作考取了沈阳音乐学院,并且靠自己艰苦打拼,在广州和深圳一带唱出了名气,但丛飞没有像现在有些歌星和影星一样,用挣来的钱供自己和家人享受甚至挥霍,而是在他短暂的37年人生中,使183名贫困儿童得到了上学的机会,累计捐款捐物达到300多万元,甚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所及,自己累出了胃癌,无钱医治,陷入了困境,这时有些缺乏感恩之心的家长却还在索要学费,但丛飞却对自己的爱心奉献无怨无悔,去世后还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为活着的人带来了光明。
而徐虎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凡岗位上的一个普通房屋修理水电工人,出身贫寒,但他没有选择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而是从掏马桶和修水电等小事做起,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采取的夜间挂箱服务的方式,方便了居民的生活需要,却牺牲了自己的许多休息日和假期,成为全国房管行业的标兵和新时期的学习楷模。丛飞和徐虎职业不同、收入也不同、但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向社会展现出了自己的的人生价值。让所教的高中学生通过以上事例,充分认识和理解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要抱怨出身的贫贱,而要在将来自己的人生路上,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并为此努力奋斗终生。
二、联系学生实际根据思想政治内容引导学生走出人生迷途
作为高中学生,情感日益丰富,交际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再只是周围的亲戚朋友和教师同学,还有各种素不相识的网友。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例如,对待学生早恋和网恋的问题,老师一方面不能视学生的恋情如洪水猛兽,如临大敌的在各种公开场合进行批评,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把一些学生本来只是处于朦胧状态的好感,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可能把这些学生推到一起,变成了真正恋爱关系。另一方面也不能听之任之,高中学生毕竟在思想感情上还不成熟,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感情,如果让这些同学沉溺于所谓爱河之中,甚至离家出走和网友约会见面,不仅会影响学业,如果造成怀孕等后果,尤其更会对其中的女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和身体伤害,甚至影响终身幸福。所以教师要从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角度正确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早恋问题,运用思想政治内容帮助学生走出人生迷途。如可以根据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所有的矛盾发展中,又分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和处于从属地位的次要矛盾,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时期又可以互相转化,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看待早恋的问题,到了青春期这个阶段,对于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都不同,这是矛盾的特殊性,而在高中这个人生的重要学习阶段,谈情说爱只能处于次要矛盾阶段,将来大学毕业走向社会,那么恋爱结婚问题才会转化成主要矛盾。而现阶段主要矛盾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立足社会的本领,所以作为高中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即使有心仪的异性朋友,也要克制自己,不能整天花前月下,浪费学习知识的黄金时光,可以相约在大学相见,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化作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两个人真的志同道合,就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只是一时感情冲动,将来也会分道扬镳,不会影响到各自的生活,而高中生活就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两全其美之法吗?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教学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王怡.浅说中学思想政治系统化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厌学”的问题。致使教学形式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形成了教师照本宣读,满堂灌,学生上课不动脑,课后不知怎么学,学什么等;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对政治课学习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要根除和改变这种陈旧的教育形式。就必须在政治课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深入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就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谈自己点滴看法。
一、强化阅读 激发活力
阅读是生命的活力,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是全身心的投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图文并茂,融故事性、兴趣性、知识性、科学性为一体的新课程,所选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创新。以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为落脚点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无味呆板的学习氛围中解放出来,把热情、冲动、阅读、理解、体味、感悟、表达、创新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文的精魂,文的生命力,文的感召力注入学生的心田,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乐趣,让学生身心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和激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无限魅力。
二、创新教法 强化理解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力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和关键,要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要使思想政治课寓教于乐,教师就必须在教材的把握上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在尊重教学规律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置新的授课程序和方式,不断赋予教材以新意;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形成鲜明的表象和精确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对一般问题的处理要点拨,深奥的问题要启发,重点问题要引导。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问题,学生归纳出条理性的答案;教师写出提示性的字眼,学生填写后面的内容或者让学生在几分钟内能记住某些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部分问题让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找问题答问题或对个别问题进行拓展、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达到极大提高,促进政治课教与学的整体水平。
三、故事激趣 以文感人
故事,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他都集事、理、趣、意为一炉,既有感染力,又有趣味性,更具哲理观。教学中应多搜集与教材、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贴近生活实际的故事,让学生在情感共鸣的同时,提高其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对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的认识,是非分明,寓教于乐。如讲“珍爱生命”时,首先揭示生命之宝贵,生命的重要意义所在,而后列举“抗非勇士钟南山院士”积极主动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感动中国主人公丛飞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魔,心中仍然装着贫困儿童”。再让学生讲讲熟习的“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在愉快、热烈、激情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习动力,提高品德修养。
四、注重实践活动 提高学以致用能力和道德修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多动手是、多实践的学习环境,在动手实践中培养道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内容会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味。如在学习“塑造自我”、“相处有方”等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表演小品“宽容”、“尊重”等,使学生在欢乐、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新知,提高技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相处,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消除误会,解除纠纷,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政治课教与学的飞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需要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的自我认知中,培养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和能力的合格人才,为构建新颖、快乐、和谐的现代教育和良好社会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
论文摘要: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诚信理念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诚信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大学生的在诚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 考试诚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不断发展的通讯技术也为作弊的学生大大提供了方便。而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也由“个别”现象迅速发展成为“群体”或“团体”作弊,有的学生甚至考试过后还采取请客、送礼等方式,要求老师提分、加分或者要求老师为其隐瞒违纪作弊事实等。
2. 信贷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高校处境为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就是有极少数学生恶意逃债,给银行信贷工作蒙上阴影,甚至直接影响了一些银行继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
有的学生在新学年伊始,拿着家长给的学费不交到学校却擅自存入银行进行“增值”,认为反正国家有确保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政策,岂不知他们这样做的同时,剥夺了那些政府和学校给予真正家庭贫困学生的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的机会,对学校、家长、同学都没有做到以“诚”相待。
3. 学术诚信:抄袭成风,瞒天过海
关于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问题还未引起我国高校的足够重视。事实上,有关大学生抄袭、剽窃的报道,不绝于报端;大量的“”广告、论文交易广告充斥于大学校园和网络;做实验把实际数据“调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状态的数据;抄袭他人的作业,从网上下载论文作为自己的论文等,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学术发展的障碍和笼罩在校园象牙塔的阴影。在学术诚信上,学生往往对于教师和他人的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差。这说明当前高校教育体制的确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少大学生并未确立严肃的学术观,掌握做学问的方法与途径,“剪刀加浆糊”的学习方式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同。
在如何防止和减少学生学生学术舞弊问题上,我国高校也还基本停留在惩戒的层面上,靠惩罚被发现的学术舞弊行为学生来“杀鸡禁猴”,恐怕是难以奏效。对于论文抄袭一类的学术舞弊来说,由于难以被发现和鉴定,其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
4. 就业诚信:择业履历,不实之词;就业签约,无故悔约
如今,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失业、待业人群增多,为了能在走出校园后就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多大学生身不由己,选择不择手段,在自荐材料中弄虚作假,夸大其词。有的学生为适合用人单位提出的“具有工作经验”等要求,在自己的“实践经历”栏且添上许多子虚乌有的实践和打工经历;有的甚至把其他同学获得的荣誉证书借来复印为已所用。有的毕业生由于害怕没有合适岗位,求职心切,缺少慎重考虑,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急待地草草签约,等到后来,发现可供选择的单位多了,回头一想,又觉得自己所签的单位不理想,于是马上要求毁约。也有的毕业生看到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学签了一份较好的单位,于是心理感到不平衡,便不顾一切地与用人单位毁约。另外,还有少数毕业“脚踏两只船”,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对策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习)。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于信用和诚信的认识不清,如果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误导,同时他们又还没有通过足够丰富生活的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第一,拓展诚信教育的渠道,使诚信教育深入人心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构建社会诚信文化系统,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让诚信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作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注意“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诚信教育的有机结合,根据“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特点,确定诚信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如思想品德修养部分可侧重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诚信意识教育;法律基础部分可把法律诚信作为重点加以讲解,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树立守信意识,做诚信之人。同时,把道德与法律相结合,从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诚信约束力教育。
其次,高校应利用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建立诚信教育的专题网站或网页等,相关信息和正面资料,让网络成为倡导诚信教育的渠道。告诫学生务必遵守网络道德,共同维护网络这一优越便捷的“诚信”教育园地。同时,充分发掘各类课程的诚信道德教育资源,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诚信道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诚信意识,养成诚信习惯。
再次,学校应将诚信道德教育贯通和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工作教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与此同时,将宣传与活动并举,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者得益,不讲诚信难行”的校园氛围。
第二,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诚信管理体制
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高校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使其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这种做法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此外,在校园中应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使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与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们良好的“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另外,还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考前教育,治理考试作弊现象。
第三,树立诚信立教的教师行为准则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提出了“教学为立校之本”、“科研为强校之路”的口号,却很少有人强调“诚信立教”,“诚信为师德之本”的教师行为准则。人们把校园看成塑造人类灵魂的殿堂,是坚守诚实守信道德理念的净土,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在学生眼中,教师是人格健全、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校园已非诚信的净土,教授、博导学术抄袭、科研作假等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诚信立教已成为全社会对教育界的迫切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必须做到“两个统一”:言与事的统一、言与行的统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总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结合我们的具体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建强,刘建柱.诚信的现代意义与大学生诚信教育[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