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范文

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

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2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54-01

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与问题发现和探索创新。传统数学教育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缺乏问题意识;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讲逻辑而不讲思想”。为了避开以上问题,现在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分几个模块,有必修与选修,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探索创新,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体现现代教学观念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数学教学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对主要创新点,即设置“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以问题引导学习,从而加强了“问题性”;使用“先行组织者”等手段,加强类比、特殊化、推广等逻辑思考方法的引导,以加强“思想性”;强调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应用,以加强“联系性”……教师对此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这些做法使教材的呈现方式面貌一新,在改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二、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引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基础与创新;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数学化与情境化(直观与逻辑、形象与抽象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过程与结果;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书本知识与数学应用。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1、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会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篇2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微型探究教学 特点和方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微型探究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微型探究教学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使用微型探究教学,在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中融入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目前高中数学的微型探究教学方式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微型探究教学的概述

在高中数学中开展的微型探究教学是一种探索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中,要把数学的实质性内容作为探究的方向,结合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微型探究教学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把教材内容作为微型探究教学的基础,对知识进行全方位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分析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微型探究教育方式是把传授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结合在一起,在不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充分地把微型探究教学的优点展示出来。

二、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特征

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微型探究教学有如下优势:微型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微型探究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主体应为学生,为满足学生的求学心态,教师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展开教学工作,从学生角度出发实施针对性的微型探究式教学。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课时有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需对教学进度予以注意,还要保证教学质量。目前,高中数学已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但是没有充分地考虑教学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保证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必须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微型探究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微型探究教学对学生关于知识掌握的过程给予了更多关注,并没有把学生最终的学习情况放在第一位。在教师探究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最终达到微型探究教学的教学目标。

4.在使用微型探究教学方式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想象,在想象中构建数学模型,对数学中的规律和现象进行探索,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微型探究教学的方法

1.依据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设计微型探究教学的课题。高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中的概念,才可以接受数学中的重点知识。所以,设计一个和数学概念产生过程相关的课题是很有意义的。数学概念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现实有关的微型探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高中数学中有线与面平行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线与线的平行,再把线线平行转换为面面平行,之后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屋顶与地面的平行关系,结合实际理解线面平行的关系。

2.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微型探究教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解析是十分关键的。教材中选取的例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教师可以根据例题设计微型探究活动,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目的。例如,有一个储蓄罐,里面只有一元和五角的硬币,根据总钱数和总个数计算一元和五角的硬币分别有多少个。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微型探究教学,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这样不仅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可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理解知识,接受知识。

3.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型探究教学。数学概念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所以不管是数学概念的探索还是例题的探索都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逐渐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高中数学中证明面面垂直,可以先考虑线线垂直,再延伸到线面垂直,最后到面面垂直,学生可以结合教室的墙面与地面的关系,理解面面垂直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是与数学有关联的,教师要结合生活设计微型探究教学,让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微型探究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定向探究,在课上课下都可以使用。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完成部分的探究,其他部分就可以由老师讲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微型探究教学,可以保证选题精确并且详细,再与教材中的内容相结合,设计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社新.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4(07):16.

篇3

1.设计理念先进――分类分阶,因材施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强调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有的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需要,即“文化的地理”;有的是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即“生活的地理”;有的则是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的需要,即“科学的地理”,每一种学习需要都是合理且需要教师、教材给予支持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充分把握学生的多元需求,深刻领会这种教育新理念,并把它贯彻到教科书的编制中,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基础、不同目标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这种分类型分阶段、因材施策的理念不仅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理念的传承,完全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是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最大亮点。

2.设计方式科学――强化动手,提升能力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注重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多样化的能力,如终身学习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等。每节课正文前都用“探索”的方式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每节课后教材又用“案例研究”的形式丰富学生知识,对正文内容进行扩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非常符合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特点,先安排学生预习或课堂自学,再对点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起到答疑解惑、订正、补充和拓展的作用。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获取信息能力、阅读图表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实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设计结构合理――主辅对照,互有补充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正文结构严谨,个性突出,其中包括文字系统、图像、图表、图文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每章开头有一个课题,正文中除基本的文字和图表外,还安排了众多特色栏目,有“探索”、“学习指南”、“阅读材料”、“名词链接”、“讨论”、“活动”、“比较”、“案例研究”与“复习题”等。“探索”重在利用新鲜的内容冲击学生头脑,利用第一印象帮助学生接触、熟悉新情境,尽快导入新课;“名词链接”、“阅读”、“案例研究”侧重从科学层面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了解背景知识以更好理解所学习内容;“学习指南”中既列出了学习要点,又包含学法指导。这种主辅对照的教材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辅助内容对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吸收,使“教”的内容转化成学生“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求。

4.设计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有大量的图表、插图,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从图像类型看,地图、地理示意?D、地理景观图、地理分布图、地理统计图、遥感影像、漫画等应有尽有。从原创角度讲,很多示意图设计得精致美观、极富创意和新意。大量插图的引入不仅“亮化”了教科书的形式,而且还活化了教科书内容,大大增强其使用功能。相比其它版本教科书,中图版教科书明显增加了插图数量、改变了插图形式、丰富了插图内容、密切了插图与文字的关系等,使其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更为突出,图文并茂、富有生机,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直观。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与其它版本高中地理教学教科书互有长处、各有千秋,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也都是在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科书编写的探索。与其它版本相比,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更注重能力培养,更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对知识的处理还可以改进,如知识点较多、结论较多,但知识网络编制不够,在知识点的互相链接上有待提高,学科知识系统性有待完善;同时,材料、案例的更新速度还可以加快,新鲜时尚的话题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及时纳入教科书中。

二、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教学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地理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学理念下,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更符合这种趋势、理念,有着更多学生参与、实践、分析、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最大化发挥本套教科书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小组研讨,重视团队协作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设计的“探索”、“活动”、“阅读”、“案例研究”等版块是用于教师讲解正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团队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要充分重视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课堂上师生的地位,重视学生的收获及疑问,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练习中的独立思考以及在遇见困难时学会及时主动寻求帮助。还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位学生意识到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在同伴遇见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在自己遇见困难时不退缩、不逃避,主动解决问题。但同时,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5~6人为佳,人数过多不利于实践性课题的操作和培养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

2.发挥教师作用,及时点拨指导

虽然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内容丰富、知识全面,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不应局限于教科书,应有意识进行拓展,如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借助辅导资料和习题或者音像资料等给学生“加餐”,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扩展知识面。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但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由,应注意检查进度。有些课题在学生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根本差错或者其它问题,有些课题本身需要较长时间,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进度,以便监督学生认真实施课题和发现问题后及时得到指导。遇到难题后师生可以一起研究,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帮助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篇4

前言

素质教育在推行教育改革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在“为学生减负”喊了许多年之后,学生的课业量一直有增无减,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一直发挥着效能。素质教育似乎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陷入一种被动。但是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尽管许多学校和教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现行以高考选拔人才的制度下,学习成绩的高低代表着学生能力的高下、素质的优劣,且推行素质教育在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还是得遵从高考的择录标准,由此造成教师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和策略沿袭老路。

在社会对高情商、高智商的全优型人才的需求竞争中,素质教育是首屈一指能满足这一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科建构中的基础性和核心性相结合的学科,拥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对转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悖而生怪圈提供了极大的可发挥空间。

一、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延伸

教育改革越深入,素质教育越被大力的倡导,高中数学作为素质教育推行的阵地,也就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延伸,教学策略完善提供了新要求。

1.教会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虽然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高考制度还不会立即取缔。另外,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在素质教育理念仍然可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进行提升。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定理、公式,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即教会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素质为根本的教育,它追求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独立精神人格的养成。高中数学要求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成效突出。素质教育更讲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态度和创新发现的脑力支持,才能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紧缺的高素质人才。

3.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质

在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不仅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更是传递数学文化的桥梁。素质教育下,对于数学人才的定义不再是会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而是能够创新性发现数学问题,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数学人才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相当程度的数学文化素质。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质不仅是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提升,而且是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力。

二、提高高中数学在素质教育中贡献率的途径

高中数学在培养学生知识储备、智力开发和长远发展方面,以及对实现素质教育,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这就为高中数学教师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在素质教育中贡献率提出了挑战。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行因材施教

伴随着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独立、平等、公平精神的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由于家庭环境和个体性格特征差异形成明显的差异化和复杂化,高中学生群体内会形成一股对自我价值认可且带有社会化色彩的角逐意识。这种现象构成了高中这一阶段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高中学生正处基本价值体系养成的重要时期,心灵上比较敏感性,高中数学对部分数学底子薄的学生来说又比较有难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因此,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讲好课的同时注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把握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2.创新教学模式,科学建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既然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不能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就需要因势利导,在改良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高中数学的知识性和理论性兼具的特点,决定了高中数学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数学理论教学,在这里创新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将数学理论知识置于情景设计之中,让学生把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爱上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另外,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也可以发挥学生互助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可以实现在素质教育下,达到既能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又能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3.渗透数学文化,全方位培树学生发展能力

素质教育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不单单是着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泛泛要求,而是提出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大方向。上文已经提到,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积极价值。为了能够培养出思维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烈的发展型人才,就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秉承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大对学生思维力的开发,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热情,还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在不断地历练中实现不断地进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是高中数学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众多数学教师致力的事业。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发展;影响因素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高中数学在整个数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课标改革,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升学体系等因素的制约,改革效果并不明显。教师仍然过于追求学生对数学习题的掌握能力,高中数学课堂仍然缺乏活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无法提升。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教育改革能够真正取得成效,就需要我们对影响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分析。

一、落后的高中数学教育模式制约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具有数学素质的人才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对我国原有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我国对高中数学教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原有的数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高中数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具有封闭性、稳定性和节奏缓慢等特点,数学教育改革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我国的教育基数大,投入少等弊端,反映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就造成了数学教育研究水平偏低、高中数学教育模式落后的现状,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 应试教育的主流地位影响高中数学教育发展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个阶段,素质教育的口号也提出了多年,但是如何在高中数学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并且阻碍着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发展的初期对数学的重视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快地提升当时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具有数学知识的人才,进行数学高素质人才的选拔,我国采取了应试教育的体制。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当代数学是建立在最新发展的基础之上,它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应试教育已经严重制约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再适应人才在高中数学教育方面的培养和选拔。

但是改革目前的高中数学应试教育的模式,依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期的改革过程,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步步地验证其正确性和科学性,由此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从而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三、呆板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阻碍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我国传统数学教育体系中的目标性和单一性比较强,理想化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应该具有多目标和多样性,它与传统的数学教育体系截然相反。理想化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应该包括素质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和目标。但是,我国目前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过于呆板,数学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过于陈旧。由此可以总结出,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体系的呆板和单一性会导致高中数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难以继续发展。

四、传统的文化思想和数学教学思想困扰着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我们在分析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时,还必须考虑到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和浓重的传统文化思想对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制约。数学教育中的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当代的数学教育中我们要学会向西方文化学习,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注重题海战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为目标,再加上科举制等传统文化思想,严重困扰着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我国从古代开始就采用科举制度对人才进行选拔,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虽然早就取消了科举制度,但是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我国现代应试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反映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就是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进而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文化思想和数学教学思想的困扰,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学习西方教育思想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促进高中数学与西方教育思想的结合。

总之,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问题,面临着教育模式落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育体系呆板、传统文化思想制约等若干严峻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阻碍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当前,我们在关注新课程改革热潮,高喊素质教育口号的同时也要看到高中数学教育发展存在的众多制约因素,努力解决这些因素的制约,保证高中数学教育的正常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高中数学学习环境,促进高中数学进行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卢彬.影响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探析.中国市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