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如何学好地理课范文

如何学好地理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如何学好地理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如何学好地理课

篇1

一、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很多地理老师常用“图文转换”来表述地图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把在地图上标注的地理事物的位置看作是“以图释文”,把在地图上的填充地理事物的文字注记看作“以文释图”,这里从新的角度来谈谈地图与教科书中文字及学生认识之间的关系。

1.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比记住地理信息更重要

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陌生的地名,大部分地名是不需要学生死记的,让学生快速地在地图中查找地理事物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把地图的利用放在区域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地位。

每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我会首先让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让学生找出该区域在世界的位置,例如:讲授《日本》时,让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迅速找出日本,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日本的领土构成、日本濒临的海、洋。再如:讲述亚洲时,出示“亚欧地形”图,让学生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再让学生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山脉等地理事物。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获取信息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途径,信息本身不必让学生非记住不可。能力的培养和具体的知识学习是结合在一起的,地图能力的培养是“实”的,具体知识则相对比较“虚”。在检测学生地图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某个地区的主要国家和它们的主要城市,最好这个地区学生是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检查的就是地图能力而不是学生的记忆情况。地图上的地名和区域地理事物很多,要求学生会在地图上迅速地找出需要的事实比要求他们记住若干个地名更加有意义,但是现在南海区的地理试题中,所谓的读图题,主要还是考查学生记忆地名的能力,而不是在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无庸置疑,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首先学生要能够大致区别地图的种类,例如政区图,地形图,以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图。

2.利用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地图并不仅仅是地理事物空间的直观呈现,它还包括地理判断。例如“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这要求学生会从地图中获取一个区域的更加深入的信息,即能够读懂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教学中常用的“以文释图”则是将地图上所作的地理判断用文字表述出来,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二是能够根据地图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的知识;三是能够把地图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对应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指出热带雨林气候在非洲的分布范围;对应第二个层次的问题: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图,说出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特征;对应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广东省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二、运用地图展示学习成果

新课程标准把“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是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如何落实这个课程目标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1.会绘制简单的地图草图

所谓简单的地图草图是指简单的平面图,如学校课室平面图,在七年级上学期的第一章,学生刚开始接触地图,可以通过让学生绘画课室平面图从而理解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虽然学生开始画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但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如何绘画平面图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我要求学生绘画白云洞风景区、凤溪山庄、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在西樵中学方向图,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标示出来。再如,为了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世界海陆分布,我训练学生用几何线条绘画简单的大洲大洋示意图。

2.会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要求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区域信息的活动比较多,此类学习活动的直接意义是训练学生从地图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其潜在意义是使学生养成主动使用地图描述区域地理事物的习惯,以往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地图能力的培养多数定位在“观察、阅读、分析”地图上,有意识进行主动使用地图展示学习成果的训练很少。训练学生主动使用地图展示地图学习成果,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分为不同的层次,下面是一些教学例子:

篇2

关键词: 幼师学校 地理绪论课 教学方法

我国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具备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地理知识跨“自然”和“社会”两大领域,对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广泛的应用。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幼师学校的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地理知识可有可无,再加之初中地理知识薄弱,对今后的地理教学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绪论课的重要性,明白“万事开好头,下面就不难”。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思考,在第一节绪论中,要使教学内容丰富化、语言生动化、举例生活化,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

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识

笔者在上课伊始,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及个人基本信息告诉学生,并讲道:“在亿万的时光长河中相逢于我们的地理课堂上;在众生芸芸的红尘人海中相会各位同学们,是地理这门学科使我们彼此有了相见的缘分。”同学们因为这句话而鼓起掌来。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笔者请学生回忆初中的地理知识,并对比了幼师学校学习的地理内容,即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习“地”,也就是地理事物的分布;而在幼师学校,则侧重“理”,也就是要学习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体现学习的综合性。通过举例,师生共同总结出了地理学的定义:“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笔者还讲道:“地理绝不是这里有座什么山,那里有条什么河,出门要坐几路车,地名加物名,风土加人情就是地理学啊!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用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吉钧先生的话说,地理小到个人生活,大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因为人类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2]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具有生活化的特点,笔者和同学一起总结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例如,我们居住的城市,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房屋的朝向和楼间距的大小是有讲究的。农历为什么会有二十四节气,它们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呢?[3]近年来出现的地震灾害、洪涝天气、雷雨大风、冰雪灾害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办法防御?同学们想领略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雨林风光、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大漠风情、内蒙古蓝天白云牛羊敖包的草原情怀,应该对这些旅游行为进行一定的设计,我们该选择何季节出行?如何使用旅游交通图?

有的同学还提出了幼师学校开设的技能课,比如体育、舞蹈、音乐等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同学们发现在奥运会的竞技项目中,不同国家的优势项目反映了当地的地域特点;而舞蹈中的东北秧歌、傣族舞、新疆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等,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使服装的穿着,肢体动作等更加有韵味。笔者还提出,近年来,医学地理的研究很流行,比如饮食与身体健康,各种地方病的出现,女性幼儿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等都需要地理科学的支持。

可见,地理学处处充满了美,她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热爱生活的人们,不妨试着从热爱地理学开始。她有着生活的气息,使生活充满乐趣,视野开阔。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各位同学有责任向幼儿传授一些地理科普知识。

二、告诉学生地理的学习内容

笔者根据《地理》教材的结构,把幼师学校地理的学习内容归纳为四个字“四、三、二、一”。四,即四大环境,以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四大环境为基础,学习为人类提供多领域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三,即三大产业,讨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概况,说明人类从事的一些活动,创造的财富等;二,即两大热点问题:“全球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即一条主线,要以人地关系这条线索作为学习的指导思想,明确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同时,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情况,重视实践部分和实训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同学需要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活动,例如,探索太空的奥秘、有用的太阳能、制作小地球仪、美丽的四季、我们会制造风、认识“沙尘暴”、水娃娃的漫游、奇妙的海底世界、如何节约水资源、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等专题模块。我们学习地理时,要根据地理的学习内容,培养地理思维,即“五W”原则,What(地理事物)、When(发生时间)、Where(地域分布)、Why(形成时间)、How(解决措施)[2]。另外,笔者还介绍了“3S技术的应用”这一地理科学的前沿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RS(Remote Sensing)遥感技术。RS技术可以利用卫星、航片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丰富的地理信息,精确度高,可信度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如对灾害地区的灾情勘探工作;根据农作物反射不同频率段的波谱信息,可以判断其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

2.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例如电子地图,Google Earth软件的使用。可以建立数据库,将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位置、形状)和属性(种类、大小)用点、线、面建立数据模型。利用计算机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进行以下具体应用:①资源清查:将各种数据汇集在一起,制作出电子地图,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②灾害监测:可以预测森林火灾、洪水灾情监测、洪水淹没损失的估算等;③宏观决策:研究土地资源与人口容量的规划。如三峡地区模拟建库前后环境变化情况,演变趋势等。

3.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出租车导航等,用于军事、公安上的精确定位。地面分辨率可以达到1米。包括空间部分、地面遥控部分、用户设备部分等,为用户提供了精密的三维目标。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是一种高级的定位技术。

三、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学习方式方法因人而异,但课堂集中听讲并写好听课笔记,课后多作练习,则是大多数学生都认同的,笔者认为,要学好地理,还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1.留心细节,善于思考。地理知识涉及面广,要不断学习、积累,从身边、生活中观察地理现象。同时,各学科的基础知识都要用到,要学习地理事物的成因和一些地理规律。例如,为何会形成风,水、岩石、气候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丰富多彩的陆地环境?此外,在课余时间可以看看“人与自然”、“走遍中国”、“科学与探索”等电视栏目,增加信息量,扩大阅读面,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日积月累方可“胸怀丘壑,放眼全球”。

2.学会用地图,同学参与讲课。需要将地理事物一一落实到图上,各项地理知识能够形象化,要“看图说话”,在读书时尽量做到“左图右书”,甚至可以在家中挂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随时在地图上查找、落实相关的地理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在图上神游,在图中寻找乐趣。另外,对于不难理解的章节,笔者建议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讲课,特别是一些乡土地理知识,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又对学生进行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实践已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4]

最后,笔者用地理的英文单词“Geogarphy”组合成了九个新的单词,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即G——great(伟大的学科);e——earth(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o——old(古老的学科);g——grow(发展新兴学科);r——real(生活中真实的学科);a——anywhere(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p——people(人类活动与环境协调的学科);h——high(很高深的学科);y——yourself(需要同学多自学的学科)。

笔者反思第一堂绪论课,课堂气氛很融洽,师生的平等互动一直贯穿其中,同学也感到了笔者的真诚与幽默,很多同学都说,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对地理有了重新的再认识。所以,教师要在序言课上下工夫,指出地理课程的要点问题,这是启发学生学习的关键举措。当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后,对教师的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善亮.序言课教学——作为先行组织者了吗?[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50.

[2]朱雪梅,唐长林.职初教师与专家型教师课堂提问的差异性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8):17-20.

篇3

一、引入化学

化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和化学联系紧密,吃穿住行也和化学息息相关。只是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很少将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将生活和我们的化学联系起来。如果单纯的讲解化学的定义,学生基本上都很难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个比较好的例子。

1 、家里做饭时燃烧天然气 这是我们每天都会看到的现象,也是和化学联系密切的例子。教师在列举这个例子的时候,可以讲解天然气可以燃烧的原因、燃烧的现象、以及燃烧所带来的效果。这个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2 、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骄傲的发明,学生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相信他们早已耳濡目染了。火药的制备以及其燃烧爆炸时的现象都涉及化学反应,同时也可以有机的和例子1中的天然气燃烧衔接起来。火药也和军事以及大家玩的烟花有关,而军事也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大家的兴趣开支教学。

3 、大家穿的衣服 衣服的制备过程,同样涉及化学变化,教师可以介绍衣物的材料,不同材质的区别,可以从颜色、手感、质地等方面来展开阐述。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学生平常较为常见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尽量的引导学生来思考,比如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同学穿的衣服的不同,这样更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切忌满堂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PPT给学生放一些视频短片或图片,这样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二、教程讲解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第一课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有能够判断出反应的类别。教师在对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进行讲解的时候,最好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验来开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大家做不同的实验,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较为常见的例子有一些几个。

1、烧水至沸腾实验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见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一个盛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是一个大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时学生在初二的物理中也接触过水沸腾,所以大家很容易了解这个实验,也很容易和物理变化结合起来。

2、研磨胆矾实验

取两三块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大块的物品磨碎变成小块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一下,这样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够理解相关概念。

3、燃烧镁带实验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点燃(图1-3),看到什么现象。

镁的燃烧涉及化学反应,这个实验就危险,应当由教师来操作。这个实验反应比较快,所以学生应当认真听讲、并记录好实验现象。

4、碱式碳酸铜分解实验

把少量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放在干燥的试管里,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加热,注意观察铜绿颜色的变化和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有两个现象,学生可以很容易观察到。

前两个实验都是物理实验,后两个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师在他们之间可以形成很好的对比。教师在做完这几个实验后,可以引导学生来总结、对比相应的实验现象。最好能够列一个记录表格来让大家填写,这样大家可以很方便的把不同的现象放在一起比较。下面笔者自己列举了一种记录方式,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篇4

【关键词】实现;教学高效;初中地理课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推动下,越来越严格的强调课堂教学和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落实措施和方法则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三大内容,但对于师生互动提出的要求更高;所谓师生互动“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1.创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达到课堂教学的换位思考、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格培养

“师生互动”强调的是一种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在互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权益和需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人,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培养学生;所以课前准备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了解,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程度等等,以此来准备资料,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为师生互动和提高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师生互动”教学能够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思考力;上课过程中可采取很多种方法来调节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积极融入互动;主要方法有:(1)借助课件增兴趣:很讲究的课件能够让学生兴趣大增,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并且接触学习内容;(2)化繁为简显实效:每个课程中都有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很多学生也会兴趣降低,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化繁为简学习内容,把重点突出、难点揭破、疑点明朗,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和解释;(3)活动设计提效率:课堂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4)小组合作现高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组的合作,是探究学习、互相交流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体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效果,还能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和思想品质;每节课后都应该做以总结,主要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三个方面的总结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哪个互动环节效果最佳、哪个互动环节效果最差,哪个部分适应少数学生、哪个部分适应全体学生,都要通过课后反思和总结而得来;总结是经验的来源方式,教学是总结的基础,高深的理论来自于教学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是为下一次更好的教学作好基础。

2.树立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树立创新启发的问题课堂、树立凝聚知识的直观教具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建立高效课堂,实现课堂高效,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互相信赖的朋友关系;(3)服务与被服务的传承关系;(4)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这就是真正的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这种关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是:“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回答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拨动智慧火花的金点子,是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思考的方式方法,所以我们的教学是少不了问与答的课堂效果。

所谓的直观教具就是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地球仪,它是把地球与地球上的山水地名比例的浓缩在手掌之中,使学生直接“看到世界”、“摸到世界”、和“想到世界”,当然现代教学直观教具还有各种教学媒体,如: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投影、幻灯、录像电脑以及“3s”技术等等现代电教设备,以便更加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对于地理的理解能力。

3.加强爱国精神的指导、强化地理课程的学习目的,懂得热爱社会的良好心态

3.1中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加强环境、人口、资源等等问题的教育,提高可以持续发展的意识,不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将来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让学生具有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教学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目前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所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尽管地大物博,很多自然资源总是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比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等方面,引起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立“环境文明”和“新生态人口环境意识”等等,所以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学生用运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用运文明的方式对待自然、用运科学的知识改造自然。

3.2乡土地理也应纳入正常教学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国的水资源一节,在讲到黄河水资源时,教师就让学生回答我们教室里的用电是哪里输送来的?学生回答是刘家峡水电站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川火电厂输送的;学生的回答很容易让他们想起黄河水的资源与煤矿矿产资源等等,这是乡土地理知识和自然资源的宝贵性。

篇5

关键词:浅谈 如何 学好 高中 地理 课程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地理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

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篇6

关键词:备课;课堂活动;教学方法

课改后的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40分钟要高效有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要把科学世界观、有用的地理知识(对考试,针对生活的地理知识),运用各式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对地理产生一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地理感兴趣,他们才会在求知欲的推动下,花费时间精力去学习地理。那么老师要如何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一、课前准备很重要

1.备课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既新奇又忐忑,而且有很强的表现欲。针对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老师在上课前要分析本班学生对地理好奇的程度,在课堂上对于积极性高的同学给予认同,积极性稍差的同学要通过故事、提问等方式使其进入到课堂当中,激发好奇心。

对高中生而言,地理相对比较熟悉,同时对地理存在很深的畏惧而不是兴趣。高中地理必修一让学生对地理望而却步,认为地理比物理、化学还难,针对这一心理状态,教师要给学生讲述清楚,高中地理学科3年的教学内容包含哪几本教材,每本教材大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以及它们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对地理有个清楚的认识,不要被必修一吓到。

2.备课内容有针对性

分析了本班学情之后要针对问题想好课堂上课内容,以及难易程度。对于基础差的班级,上课内容以简单好记为主,用课件展示图片、视频,播放儿歌、短语,让学生从视觉到听觉都得到刺激,让学生保持兴奋状态。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问答的形式,在思考中把答案教授给学生。

二、课堂中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运用

1.地理教师基本功

课堂中教师通过板书给学生展示知识,所以板书要简单、明了、美观,教学中会出现大量的图表,所以老师还要有很强的绘图能力,比如:初中讲到非洲地区时,可以先画出非洲的地形图,再画出亚洲、中国,让学生有直观认识,非洲在中国的哪个位置。讲到非洲的气候,画长颈鹿,然后让学生回忆动物世界中长颈鹿出现的环境,从而导出草多树少的热带草原气候及其景观。给高中学生讲授东西半球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半球,然后让学生到黑板上自己动手标出大洲的名称。这样既让学生视觉上很直观,又让学生动手动脑,记忆深刻。

2.课堂活动的多样化

新课改中对于教学过程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以前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教授知识,课堂活动可以有多种方式展示。

视频导入法,新课前先设问,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提问回答之后总结。比如讲解南亚地区时可用印度宣传片导入,让学生从视频中找出印度的特点,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框架然后补充内容。

活动探究法,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老师点评最后总结。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增加友谊及提高合作能力。

比喻启发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或是事物来描述地理。比如:将意大利比喻成“靴子”,伊朗看成一顶“帽子”,“最苗条”的国家――智利,“藕断丝连”感情深厚的大陆――南北美洲。再比如:高中“大气环境保护”中讲到酸雨,学生不清楚该事物,那我们就从字面上分析。首先是“酸”,说明了它的酸碱性,再进一步分析“酸”从哪里来?――二氧化硫!二自然界中本来不存在二氧化硫,那就是人为产生的,那如何产生的?――燃烧矿物质燃料煤、石油等。其次是“雨”说明要有充足的水分,那在哪些地方有充足的水分呢?在中国那就是季风气候区,尤其是南方地区。指导了酸雨的构成,然后转入引导学生从构成、产生的原因中找出酸雨的防治措施:①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寻求新的能源。②发展科技,提高硫资源的综合利用。③酸雨危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角色扮演法,在讲“美国”一文中,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存在种族问题。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肤色的人种,要求用所扮演的种族特色语言和表情来介绍美国,学生们从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同时又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三、地理是有用的地理

地理学科不只是用来考试的,它还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有用的地理。

气候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

1.中国人建筑风格跟地理的关系

皖南地区的微派建筑;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竹楼。

2.动物形态跟地理的关系

北极熊比棕熊更加圆润,因为要缩小表面积以减少散热,而球型是同等体积下表面积最小的形态,所以极地地区的熊、狐狸长得都很“萌”。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运用扎实的地理功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激情的课堂中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

篇7

一、利用感性资料,加强语言形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感性就像是思维的基石,感性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处理,可以升华为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思考。因为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教师形象生动地展示一些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讲解和点拨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此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从而达到强化语言表达的目的。

例如,在“海陆的变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进而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海陆变迁是因为板块的运动,但从这一点很难想象大陆的漂移,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证明其理论。在演示这一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将知识形象化,学生也就能更好地理解。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性,让学生具有逻辑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从邮票、旅游、生活等多种视角入手,但不应脱离主体内容。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这些教学载体,能使学生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的内在关系联系起来。

三、巩固基础,提升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地理基础要点,搭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如今的考试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积累,但仍要以教材和基础知识为本。

那么该如何复习地理呢?一方面,要巩固基础知识。以教材为主,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辅,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系统,注重知识的不同层次的深入,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在大脑中形成“地理认知结构”,构成一个有条理的网络系统;使学生不仅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灵活运用,解决难题。

另一方面,要注重能力的提升。对于教材中一些显性的知识,不能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需要通过“五化”:即知识层次脉络的理清可以使其系统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加以分析,使其结构化;地理事物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整理,使其规律化;图文联系,使之形象化;有框图的联系、表格的比较,使其技能化。

四、关注社会时事焦点,强化学生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视自然和社会时事。中考试题多根据现实问题和社会时事立意命题,从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测试。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正确指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解释地理事实、环境,并时刻关注社会时事和要闻。在复习过程中,应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会观察和关注周围的地理环境。为了使学生获取正确的信息,应提供真实的事实背景和材料并加以指导,鼓励学生综合思考、评判事件。

篇8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课标 基本理念 指导教学

把握好高中新教材的基本理念是实施新教材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新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要求的具体体现。

 1.新课标准首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理课程标准也作了重大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基础性,为现代公民提供了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强调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新的方向和内容,改变了旧课本注重“物产+地名”的做法,仅介绍地理现象的特点和分布,全线以人地关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价值为取向,不仅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地理科学的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通过一些地理政治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同时强调地理技能的培养除了生活、生产实际、社会实际方面以外,还要教会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样,作为地理教师,要懂得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地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我国的东北三省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的老工业区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已不适合发展,可以用鲁尔区的产生、发展、衰落到现在重新发展,对比分析,得出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何在?最后老师点评,汇总得出最佳方案。教师在授课时,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从而使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 2.高中课程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旧版本的“难、繁、偏、旧”的局面,着重加强课程内容和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历和体验,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地理需要。

 2.1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

 从国土整治、经济开发、旅游、货物与信息流通等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新课程正是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地理科学框架结构体系,注重学生科学兴趣、态度与科学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对周围环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追根求源”,从而扩展思维,促进形成终身学习的欲望。

 2.2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环境

 现实生活与地理关系密切,学生时刻都处在社会这复杂的生活环境中,会面对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教会学生必需具有一定的生存和生活能力。新课程设置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种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有效地对应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的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如天气预报、旱涝灾情、环境污染、旅游生活、交通运输、农时节气、风土习俗等与地理知识有关,通过运用地理知识可以解释很多天气等现象,为生产生活服务。

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新的学习方法,地理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主要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旧课本的教学主要是关注学习的结果,以分数论英雄。而新课标准以学生参与、实践、思考为主,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向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引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

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获取、加工、运用地理信息,也要教会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领域均广泛应用,带来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因此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双边活动变革,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天体运动的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常规的教法学生不容易理解,如通过多媒体显示,动态的模拟生动,学生容易掌握,为学生兴趣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发展创造一定环境,不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死记硬背。再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如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后,进行情境虚拟化,利用声光设备,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感知教师创设的富有美感的教学情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带着求知云观察,云体验。在情境的驱动下,有效地学习、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 5.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三维一体”模式

 以往课程目标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维教育。目标局限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存在着成人化、绝对化和抽象化问题,很难操作和落实。并且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思想教育则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成为附属,变得可有可无,结果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高中地理课程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制订,在总体目标之下,又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形成一种"三维一体"交互作用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

总之,地理信息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在信息技术革命产物,现代的地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读图、绘图、用图方面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运用信息,是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一部分,必将推动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 参考文献

篇9

一、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是一节实验课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想上好一节高质量,高水平的实验课,老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认真备课并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

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试验,理论教学已经详细说明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特性了,所以教师得设计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实验教学,比如,开始拿出尺寸一样的两个圆截面的标准试样,如何判别低碳钢和铸铁,从成份和强度不同,引导学生从外观色泽和落地声音可以快速判别,这样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了。考虑到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较贵,实验时常多人1组,以致于1人操作,同组人旁观,所以根据人数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争取做到人人都是操作手,另外,低碳钢的屈服强度测定时,因为材料个体之间有差异,因素也随着变化,所以多准备材料可以让学生同时看到有屈服值和没有屈服值的试件,并进而提出无屈服时怎么办的问题,启发学生将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到一起。所以,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有利于对学生实验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防范在实验操作中所出现的不利因素的干扰和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要求学生做课前准备

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中,让学生根据上课理论所讲,归纳低碳钢和铸铁各自的特性,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在这个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知道实验所需要的实验仪器以及需要测定的试验参数等。其次是实验人员的分配及各组实验骨干的培养,因为本实验所需的万能材料试验机需要专门实验师操纵,还需要有学生的协同配合,因此,加强实验助手,学生实验骨干的培养,也是做好课前准备的必须环节;第三是强调实验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等,尤其是拉伸压缩所需要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一旦误操作可能会损坏试验机或者学生人身安全,因此通过一系列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目标明确,因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准备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实现高效优质实验课的重要环节。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启发教学原则,我们设计了以突出验证性实验教学为宗旨,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课堂教学思路,即:回顾知识,引入实验整理思路,确定目标介绍设备,了解仪器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回顾知识,引入实验

回顾知识其实就是在检查学生是否归纳了低碳钢和铸铁各自的特性,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熟悉本实验的内容,合理的引入实验不仅让课堂气氛活跃,过渡自然,而且可以让学生认真去思考,本节实验课要测什么数据,在实验中,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2)整理思路,确定目标

整理思路是清楚整个实验流程以及把整个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准备就绪,确定目标是明确本次实验测定的参数有哪些,例如:拉伸时需要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铸铁的抗拉强度以及压缩时只需要测定铸铁的抗压强度等,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进行思考,实验根本达不到目的,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

(3)介绍设备,了解仪器

目标明确之后,就得了解每个目标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例如:强度指标是通过观察万能试验机表盘测得的,塑性指标是通过试件拉断后测量而得的。学生通过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认识,了解它的用途及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能更快更准的找到所测目标,例如:测定低碳钢屈服强度时,表盘主动指针会来回摆动,并且电脑或坐标纸上绘出锯齿形的屈服阶段,所以熟悉仪器设备为学生实验操作起到重要的铺垫,是整个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观察实验,记录数据

观察实验,记录数据是实现实验课的着眼点,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完全取决于学生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操作成功,现象明显,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低碳钢和铸铁拉伸过程中表盘指针变化不同,并且拉断后试件的断口也明显不同,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现象记录不同数据,就能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了。因此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具体操作,认真分析,写出结论,才能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篇10

一、通过自我介绍,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认同

幽默的自我介绍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所以,第一节地理课上,老师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示出来,把自己的教学特色展示出来,把自己的优势所在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二、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

在小学时,学生所学科目较少。进入初中后,一下子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历史、地理、生物……学生一方面很兴奋,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能否学好。所以,在第一节地理课上,我就明确地告诉他们:第一,地理学科不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第二,只要同学们上课注意听讲,每堂课的作业不会超过10分钟。这样讲了,就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

三、结合学生的优势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这一学科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不存在基础的好、坏的问题,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不很强,所讲解的内容又是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所以我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学好。

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一节地理课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概括地了解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要通过丰富、有力的例证使学生了解地理课的意义,使学生从心里重视这门课程,初步产生学好这门课的愿望。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兴趣较浓厚,好奇心较强,学好地理的愿望较强烈。因此,我首先抓住这个教学的有利条件,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束火花。我提出了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的问题。比如:太阳为什么每天东升西落?我们当地,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为什么赤道附近气温高,终年炎热,两极地区终年寒冷?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发现了海洋鱼类的化石?为什么在酷寒的南极大陆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说到地形,为什么有的地方是山,有的地方却是平原?为什么有的地方是森林,有的地方是草原?为什么我国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这些问题能让学生产生疑惑,他们听了之后,很想知道答案,这就激发了他们对地理的强烈好奇心。这样,以后上课时他们就会认真、积极地听讲,有了学习的动力。

五、学好地理,用处大

在第一节地理课中,我还给学生大讲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天体运行到海陆变迁,从气候异常到社会发展,从青藏铁路到三峡工程,从“神七”上天到南极探险,这些都与地理有关。让学生明白学好地理将为自己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助一臂之力,而不懂地理将会付出惨痛代价。例如:在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欧洲大地上出了一位雄才大略、叱诧风云的显赫人物――拿破仑。拿破仑27岁时,他在一年时间里,带领43 000名士兵打了65次胜仗,俘敌16万。从此,全欧洲怀着前所未有的震惊认识了拿破仑。拿破仑在战场上百战百胜,被法国人民视为胜利的象征。他为了称霸欧洲,于1812年率领60万大军去进攻俄罗斯,正当他雄心勃勃、信心十足地制定出作战计划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因自己忽视地理条件而付出惨痛代价。由于俄罗斯气候严寒,士兵冻死的不计其数,加上俄军的追击,拿破仑最后只带着两万残兵败将狼狈逃回法国,不久又被迫宣布退位。像拿破仑这样伟大的军事家,却因平时不重视地理,从而毁了自己一生的伟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学好地理是成功的保证,行军打仗需要地理知识,建设国家需要地理知识,我们的生活中也离不开地理知识。

篇11

一、明确学习地理的动机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中学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认为只要学好主课就可以了,反正地理是不参加中考的。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那么地理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为什么中学里要开设地理这一门课呢?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因此,地理的学习是有用的,是国家明确要求的,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只有有了学习的动机,地理才能够学好。

二、应该加强知识的储备

知识是素质的基础,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升华。想要去认识世界,并试图去分析解决地理现象,没有丰富的关于地理现象的知识,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想要学好地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阅读并记忆大量的关于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记载和描述。而这些,正是我们教材中的内容,背诵这些就是学好地理的基础。虽然,背诵让人枯燥,好像与素质无关,实际上确是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基石。

三、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语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那么该如何运用地图呢?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四、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的学习,最常见的两种方法是综合法和比较法,善于利用这些方法会使你的地理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思维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行为。通过概括,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性。概括是将某种事物一般的、共同的属性和特征结合起来,即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概括的结果有利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迁移能力,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关系,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能力,因此,概括在思维发展与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

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对学过知识的概括总结,得出事物的整体特征及变化规律,从而把知识像珠子一样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我们的记忆和应用都是非常方便有效。

比较法在地理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地理课的特点所决定的。运用比较法就是把这一地理事物和另一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尤其是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地理事物同其他地理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在地理学习中,以选择同类地理事物的相似特征作比较最为常见,目的是有利于减少头绪,减轻学生负担。如常常把亚马孙河与刚果河(扎伊尔河),喜马拉雅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海河治理与淮河治理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对象应该是已知的,不能选择那些尚未学过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对象应该是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还应该具有典型性,即对比各点,无论异同,都要个性鲜明,特征突出。此外,选定比较对象时,还要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不要舍近求远。

篇12

1 当前中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的原因探析

在几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课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少学生在说悄悄话、有的在看闲书、有的在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等。分析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考试制度的影响

在不少地区,初中地理是作为一门考查科目在教学,学生在初二年级就进行结业考试,考试分值较少,部分地区只有25分左右,且这些分数是不计入中考成绩的,也就是说学生考得好差与中考升学是不相关的。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乃至教师对地理学科地位和作用认识错误,成为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讲课方式陈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地理课程长期不受重视,无形中打击了地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即对地理教学目的认识不够。地理教师极不考虑教学形式的创新,一年到头讲课方式一成不变,自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1.3 地理教学设备严重缺乏

因为地理课不受重视,相当部分教学经费都划到了其他学科,用于地理教学的设备缺乏。教师来上课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地图,比起应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效果,地理课难免缺乏生动感。

2 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热情的几点措施

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1 把好入门第一关,上好地理第一课

对地理教师来说,这往往是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如果觉得第一节课没啥意思,往后就很难再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在第一节地理课上我们可以讲地理课程的意义、作用,显示出地理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讲到让我们的学生觉得这方面知识很缺乏,他们就会有求知欲望。教师要用非常优美、流畅的语言,讲清地理学的概念、学科属性、在中学课程中的独到地位,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2 让学生学有所得,才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感觉自己有收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使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在地理课上,可能有一些语数外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他们会对地理有兴趣,如果一旦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地理课能够学好,他们就会重新审视自己,并坚信地理课能学好,其他课程同样可以学好。并且这样的一种氛围可以感染周围很多人去获取成功。有一个初一新生,入学成绩不太好,我总是有意让他在课堂上回答一些估计他能答得出来的问题,然后对他进行表扬,每当这时,班里的同学会对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他因此而有一种成就感,渐渐地对地理课发生了兴趣,半个学期过去后,他对家长说:“我现在最喜欢的是地理。”并且也把这份自信带到其他学科,总体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3 创设情境,强化刺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成功情境等一些情境,强化刺激,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形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许许多多的地理事物是具体和生动的,要彻底改变“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状态。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跨越地域、时空,将异域风土人情、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情境等实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自然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地去领略山川的雄伟绚丽、自然界变化的神奇莫测及丰富多彩的异域风情,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地理形象感和地理视野。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地理学奥秘的兴趣。另外,还应挖掘乡土地理优势,用学生所熟悉的乡土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事物,去说明和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将学生引进科学的宫殿。

2.4 组织地理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

篇13

【关键词】高一学生 地理学习动机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2-01

地理课程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上优势明显,然而,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却面临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不足,地理学习较消极的尴尬问题。地理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地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地理课中被动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所学知识内化,提升地理素养,达成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是每个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但目前中学地理课在实践上还没有摆到它应有的位置上来,它的作用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首先,功利主义削弱了地理课的吸引力,也淡化了学生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其次,近些年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许多初中地理课开卷考试,高中地理课主要作为文科生的选修,也大大减弱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动力。激发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课程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践行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素质指人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即个体在遗传体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教育及个人实践、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稳定的身心特点。包括品质、文化、身体、劳动与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核心结构,动机是心理结构的重要部分。地理课程内容强调以人为本、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动机能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践行并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最终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

二、推进地理课程改革,达成地理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祖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个性的创造型人才。学生个性的培养及形成离不开学习动机的支持与推动,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地理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就要他们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样的主动性即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控力和学习渴求。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学习具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学好地理,必须有强烈且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在地理学习中是很有效且不可缺少的因素,不但能促进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是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也是顺利达成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真实高效地理教育,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长期以来,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不大,缺乏兴趣, 缺乏热情,致使地理的教学效率不高。通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地理的消极态度,建立起积极的心态,愿意去奋斗、去追求并享受成功。其次激发地理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学习是否有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会不会学,另一个是愿不愿学。后者就属于动机的范畴,其实会学也要以愿学为基础。巧妙的方法和技巧是在动机的支持下专研出来的,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业成绩的主要途径。此外,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可维持地理持久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倡导“终生学习”,地理学是跟随我们一生且受用不尽的一门学科,学好并用好地理是学生终生的事情。在新课改情境下,地理教师只有积极激发、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意识到“我要学地理”后,方能真正实现地理学习方式从机械接受式到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满足身心发展,促进认知需求

当今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片面强调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形成的需求。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豪情壮志、满怀梦想的阶段,是他们对一切都跃跃欲试的阶段。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长,某种程度上动机教育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激发他们恰当的动机,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建功立业的豪情;还可以帮助他们尽早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塑造完美人格,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理学习动机作为学好地理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内容,在地理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具有核心意义,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作为工作在一线课堂的地理老师必须明白地理学习动机对学生学好地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6-58页

篇14

一、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以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还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让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四、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往往刚开始进入初一的学生由于有表现欲和新鲜感,上课表演发言等表现都很积极,但时间一长,特别是到了初二,这样的积极分子也就越来越少,所以从一开学采用必要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很重要。课上可以专门请几位同学来统计每堂课的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数和次数,建立统计表格:高质量发言一次可算两次;而答非所问,重复前人或明显错误的发言不予计算;如有小组成员,如讲话、哄闹、不带书,违反纪律被点名批评,则额外根据情况扣除相应次数成绩。一堂课结束,成绩最好的小组获胜,挂一面小红旗,连续一个月最多的小组给予该组一定的物质奖励。个人奖励也是如此,连续几节课保持前几名的同学,也给予相应的小奖励,授予地理博士、地理画家、地理歌唱家、地理音乐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张榜公布,从而使同学们上地理课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上课热情大大增加,老师也不用为越到初二地理课越难上而发愁。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