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思想政治教育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通过陈秉公教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通过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有助于约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活动。不同的研究者其研究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个人对其都有个人的看法,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能够时刻体现出人的意识,通过人大脑产生思维,而形成思维能力,人们的生活是围绕着人的思维来进行的,然后支配着自身的来进行生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业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思想和意识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国家和发展和兴旺都离不开政治,国家的任何活动也离不开政治,政治可以对我国的公共事物进行管理,为了社会利益而努力。不同的思想政治内涵对其理解也存在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整合手段,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它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所构建的理论体系是相对独立的,所有的实践活动都需要人的思想来进行支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内容山尤其独特性特点,而且在实现的目标上面也能显现出独特性特征来。在以往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同起来,这种错误的理解势必陷入误区。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就应该对这一学科进行科学的诠释和科学的划分。在应用这个概念时,尤其是在实践中,对人的自身品行、道德修养的养成都有助于人们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个学科都会拥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每一个学科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相对独立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行研究,就应该找出具体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针对人来进行的,从一定的现实意义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将正确的思想传授给人,然后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和帮助人们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就可以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了吗?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并不是肯定的。不仅仅这一学科对人进行研究,同样其他的学科对象也是对人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这样说,所有存在的科学的学科都是以研究人为目标的。但是这样理解并不是非常的笼统。因为人的存在是非常复杂的,人的存在具备着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每一种学科对人的研究只局限在一部分。虽然思想政治教学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但是不可以说对人的全部进行研究。它和其他的学科存在着一致性,只是对人的某一部分进行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减少和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重复性。所以,能够从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其他的学科研究对象同样具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研究的观点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使其含义更加深刻和明显。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鼓励人们多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从中锻炼人的思想意志,从人的行为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感染人的思想,将人的思想带入科学的领域中,使人能够把握住正确的生活方向,并为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引导下,人们正确的思想逐渐形成,无论是从人的思想还是行为方面,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其规律性,和人们自身的行为和实践活动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早理论上还是在思想方面对人们都会产生影响。同时还挖掘人的心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提升,给人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也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结束语: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避免其空洞化,必须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不仅要抓住研究方法和规律,还要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给人以感染和启发,这样才能用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然后对这一学科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体系构建的有力依据。

作者:马东华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

篇2

想政治教育学科从1984年建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没有自身的范式,所以基本上可以划归为社会学的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一直从宏观的国家、集体等切入点出发,也取得了理论成就。但是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大环境和人民群众间的小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社会学的范式已经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人学转换迫在眉睫。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人学转换是本学科适应时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强,需要以人为本,从每个个体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切合在时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其次,以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转换,是对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灌输,而忽略了个体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转换更加关注个人,从人的需要出发,将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使其协调一致。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范式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大调整。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变,上层建筑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任务也相应的有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向的人学范式转换,是根据党的指导思想而进行的调整,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发展。

2、范式与范式转换概念界定

目前,各类学科中都广泛使用“范式”这一词语。托马·库恩是美国的科学家,它认为:科学研究中大家共同认同的科学成就,而实践共同体也能在某段时间内获得问题与答案,且问题与答案具有代表性,这就是科学研究中的“范式”。这也是最早提出的“范式”。托马·库恩在研究文献中提出:科学发展的历史是由于科学本身和科学革命的相互交替所创造的,科学革命的过程就是“范式”创新的过程。即曾经的“范式”创新后,被新“范式”所取代。通过了解这一理论得知,“范式”能对科学发展阶段进行评判,也可以用来说明某种科学的基础研究方法与本质。范式转换的概念:库恩认为,对于科学历史的考察,需要去研究范式的转换,由于范式的转换会带来科学革命,所以探究科学史,也要去探究科学革命。范式的转换之所以能演变为科学革命,是由于范式转换会创新科学方法,使得它能依据时代的特色进行整体性的改变。库恩提出,根据当前的范式进行科学研究,这是“常规科学”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常规科学”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常常会遇到一些用现在的范式无法解释的现象,这说明这种范式已经不能去用在新的问题和情景中。因此,对于范式都不能解释的问题,科学家们在进行解读时应该跳出局限,利用革新后的范式对问题进行剖析。所采用的新的范式,便地取代了原有的范式,这个过程就是“范式转换”。库恩认为:任何科学理论体系完善的历史都是范式转换的历史。当这种科学理论体系能够很好的解释和指导现实问题和状况时,它就是相对科学完善的;否则就需要进行范式转换,形成一种新的范式。

3、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范式的转换

3.1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风笑天的译作《定性研究:方法论基础》中认为,目前社会学的研究中存在三种最为常用的范式:一是由孔德、斯宾塞和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范式,研究的对象为不同社会单元之间的关系,如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之间的功能依赖关系。他们认为社会是由基于共识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各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都对社会的稳定起积极作用;二是冲突论范式,代表人物为马克思、韦伯等,研究社会组织体系中不同类型的人与人的关系,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平等和冲突驱动的复杂系统,分析任何一个层级、类型的组织体系中不同类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压迫性关系,如世界体系中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男性和女性、组织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三是互动论范式,主要研究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如何形成结构,结构和人际互动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从自我、角色定义、角色扮演的角度分析人际互动的一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社会学范式的借鉴也来源于这三种范式,尤其是互动论的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主体与客体的研究范式与互动论相似,都是对人际互动的相互影响的研究。

3.2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范式的人学转换。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范式,要求我们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从社会学的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因此,它表现为我们的某种认知结构或者是某种研究方法。但是,张耀灿提出社会哲学范式对于需要和价值着重进行了分析,这是由于时代特色所决定的,符合当时的国情。但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些人口中所说的什么是“无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人学的空场”。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它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良好运作。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的过程,包含在这个社会系统之中。因此,我们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把他放在社会系统的大环境下来看待,不能片面割裂它与其他系统的联系,从社会需求出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研究社会需求发生的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加好的生存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提出的人学转换是在社会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是符合新时期发展的产物。这种人学转换在继承和发展社会哲学的基础上,对社会哲学范式进行扬弃,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接受或者否定,是对旧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让理论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符合时代特色,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开发新的视野、寻找到新的思路、开辟出新的话语,总之,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全面深化中实现超越。“社会本位主义是的最高的原理,他把人看成是社会中一个分子,社会的组成是人,和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属性不同在于人具有社会性。”其中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人”,“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的最高命题和归宿。基础是社会,最终的归宿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他们既相互联系,又存在辩证性。只有在基于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前提下,人的自由发展这一目标的才能得以完全实现。历史阶段中存在许多的点,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仅从一点就推断整个历史,也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功能割裂开来,否则必然会出现错误。在历史中出现的某些社会学中的范式,在其时代是符合时代特色的,促进过时代的发展,虽然不一定适合现阶段的历史,但我们不能将范式与其时代性分割开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历史的进步。我们的思想认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如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那么我们就会落后,被时代所抛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应该以人为本,不但要促进社会的大发展,还要促进人的进步,当双方条件都做到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在社会哲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突破与创新,是新的人学范式。

4、思想政治教育之范式转换视角下的研究方法变革

4.1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

风笑天提出这样一种理论,即社会学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其研究方法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支撑,也是本学科的优势所在,体现出独有的特色。国内社会学界对方法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也逐渐深入。风笑天在《社会学方法研究概述》中提出如何使社会学研究方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是在在政府决策中,社会研究方法要怎样才能展现自身的能力,在他的理念里: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理解学术价值是否存在,同时积极应对和分析应用性范式;二是在社会学学科建设中,社会学研究方法如何表现自身的作用。社会学的责任是要发现并解释社会世界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并为其他学科提供经验和研究方法。因此,只有对现在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对规范性事情进行充分理解和探析,才能让社会学研究水平得以快速提高;三是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要进一步分析中国化问题。要想作用得以彻底展现,中国化是最终之路。我们不能直接拿来来自国外的方法,相应只能进行不断的学习并引以为鉴。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进行改进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四是在社会学研究中,也要研究方法论问题。方法论直接导致出现不同的方法,至于选择哪种方法,要依靠理论的不同以及现象的差异化来进行合理选择。

4.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变革。

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社会学方法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指导,理解和分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理论是社会学理论。在传统的观念里,思想政治教育所关心的是心理和认识因素的影响,并不十分在意社会因素,在提高其水平的上更是很少使用社会学因素。所以说,只有认真进行社会学研究,并对存在的多种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全盘考虑,在提高科学化的进程中,将会带来很大益处。但是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式转换一定会带来研究方法上的转变与发展,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并不是全部社会学的理论,而是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基准,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变革,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自身独有的方法创新,进行拓展和深化。第一,基本理论需更加深化。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确定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的重要程度,并与方法划分的客观标准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二,研究领域需要继续开拓。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拓展,如危机干预方法的研究,某些具有突然性、复杂性特点的时间,给思想政治教育学带来新的挑战。在此可以借鉴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对政府决策的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只是像社会学一般仅仅提供理论解释支持,而更需要的是在价值观和实效性上提供具体的方式方法;怎样运用网络拓展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发掘更多的教育途径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题。网络信息繁杂、随意,而规范研究方法是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都亟需的自我完善;第三,研究方法应该把理论的、抽象的和实践的、实证的实效性研究相结合。风笑天认为,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理论研究”的方法,社会学更强调实践结果带给社会问题的收益。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应该给出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使学科建设不陷入纷繁杂多的现象而不得要领。思想政治教育学更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实践发展和学术发展的需要;第四,研究方法的拓展应该依据“人学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上应该更注重人的发展和个人在社会价值中的体现。而不是把整个社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5、结束语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28-02

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过去,我们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知识和许多理论观点,但却分别被包含在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体系之中,尚未分化出来。直到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在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探讨和研究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分别从教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体系中分化出来,又综合起来,加以系统化,使之自成体系,发展成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学科。经过20多年来的探讨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开始了学科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个性”也日益显现。

1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涵义

哲学认为,范畴是概括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个知识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科学成果,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产物。一定的范畴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一定阶段。人们认识世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范畴在这个过程中将得到精确、丰富和发展。

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方面等的本质的基本概念。这样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就广泛地包括了论证、论述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实践历史、理论渊源的所有基本概念,揭示、论证和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地位和作用及环境的所有基本概念,确立、确定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方针及机制、载体的所有基本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范畴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单元和骨架。

从狭义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材提出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如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塑造与改造、个体与群体、教育与环境、动机与效果、个性与共性等等。无疑,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起码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对象的特点,具动态联系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人为的实践活动,是各种因素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综合性动态过程。因此,作为其反映形态的基本范畴,也应该是一些动态联系性的概念,而不是只能表述思想政治教育组合成分的静态因素性的概念。二是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析方法,具有层次梯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起其研究与认识必然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正如列宁所讲的,认识的深化是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再到三级本质。作为表达这种认识成果的基本范畴,就要具备逐步深入的层次梯级性。三是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知识的特点,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系统性和基本规律,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中得到体现。四是要合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规范要求,具有现实指导性。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要求其基本范畴能够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为指导教育工作者认识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骨架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理论,从其范畴体系上看,必须有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起点。思想与行为就是这个起点。因为,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一对范畴,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经任何事物为中介,它可以用来说明其它范畴而本身不需要说明,而且 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要揭示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人们首先要探讨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以掌握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即“两个规律”研究和把握的前提和基础。从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出发,一步步、一层层地推演和展示出其中蕴涵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及其基本属性逐步表露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表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才不断地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确立起来。

恩格斯曾经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方针、原则,都是在以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为最基本因素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的内在依据。这些方针、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这些准则,它们是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规律在指导下,为帮助教育客体为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这样就从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这对基本范畴中,引申出了处于方针、原则重要地位四对基本范畴,即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就这些范畴本身的内在联系而言,它们彼此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发挥其特有的整体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如前面所述,处于方针、原则重要地位的范畴是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教育客体实现外化与内化的有机结合的辩证统一,所以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教育主体通过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就能够产生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即教育客体实现了内化与外化。外化与内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因为这对范畴不仅具体展现了作为教育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教育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它再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2]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继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平台

当今,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继续教育成为愈发热门的学习方式,而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重要性也愈发明显。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是各高校及相关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但是从实际教育成效来看,却在一定程度上差强人意。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在于继续教育学员本身的独有的一些内在心理特征和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则在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继续教育学员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存在一些不匹配。同时,近年来电子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终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以IOS和android系统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及3G、4G网络标准的普及使得娱乐和学习进入了移动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移动设备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并对改进继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继续教育学员的特征

继续教育学员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员相比,有其独有的一些特征。这些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和客观外在条件方面,要做好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务必要了解和针对这些特征采取与传统和常规不同的教导方式。把握这些特征,对于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关键性的工作之一。继续教育学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出的特征主要有:

1.心理方面具有独立的、不断强化、自我指导的个性,同时学习中存在心理上的多重矛盾[1]。继续教育学员作为成人学员,在继续教育阶段自律意识和自我意识已经基本成熟,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希望能在学习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活动自由。而与此同时,其学习中在心理上又存在主动学习动机与被动学习心态、对学习困难畏惧心理与希望取得更高文凭的进取心、自身理想展望与对现实理性认知等方面的矛盾,使得继续教育学员在思想政治学习中普遍存在自我学习能力强,独立思考能力出色,但同时又状态起伏较大,意志力和持久力不强等外在表现。

2.学习目的实用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高。这一特征主要原因在于继续教育学员在生活中担任了多维角色,已不单纯是学生的单一角色,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和生活变化,提高自身能力和文凭,满足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其学习存在着强烈的实用性倾向,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判断知识价值高低。因此,继续教育学员对于在社会生活中外在作用不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具有轻视的态度和抵触情绪,以满足考试考察要求为主要学习目的。这使得继续教育学员本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动向缺乏关注,大多数只是被动接受,对于党的方针政策不甚了解,政治热情较低。

3.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生活方式、接受信息渠道与一般学生不同。继续教育学员一般都已参加工作,或者已经深度进入社会之中,使得其本身的生活工作情况和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与普通学生不同,而其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也更加灵活和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按传统的课堂面授及固定计划教学对继续教育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其实并不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因为一些特殊情况使学员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4.继续教育学员获取和辨别思想政治相关信息存在障碍[2]。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对于学员自身学习及获取知识能力和硬件条件有较高的依赖性。但是,由于大部分继续教育学员本身知识储备和结构问题,对思想政治方面也缺乏思考的热情和动力,很难获取和辨别自身获得信息的价值高低和思想正误。而相关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面授时间较短,硬件设施存在差异等客观情况又进一步加大了学员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困难。而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媒体逐渐兴起壮大,也让人们接受的信息量迅速增加和复杂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3]。

二、在对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嵌入移动设备的可行性

随着电子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和移动教学日渐流行和普及。技术条件的进步为对继续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嵌入移动平台提供了技术条件,而近年来我国对于网络远程教育也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已在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远程教育的推广普及。可以说,网络远程教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实用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并且目前正处于高速普及发展的阶段,如果将网络远程教学与移动设备相结合,将进一步发挥其开发网络远程教学的优势和潜力。近年来移动端电子设备的发展进步也为移动平台教学提供了硬件上的条件,实际上许多地区已经逐渐开始将移动平台教学作为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新手段。在近几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小学“手机作业APP”和各种“手机学习机软件”都是移动设备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各个高等院校也纷纷与软件开发机构合作开发校园APP为师生推送教学相关信息。可以说,从客观条件上将移动设备嵌入对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实施上的困难。与此同时,移动设备具有的特征与继续教育学员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出的一些特征相符,也使得其对于应对当今对继续教育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有着重要作用:

1.移动设备的个性化、私密性符合继续教育学员的心理特征要求。移动设备作为私人财产和技术产品,具有个性化和高度私密性的特点,这顺应了继续教育学员心理上对于学习安排独立、个性化的要求,能使学员从内心上自然接受教育引导,不产生抵触情绪。而当今移动设备具备的高度个性化功能,也能使得通过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要求,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2.移动设备高度贴近日常生活,能够使学员自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及思想引导。当今时代,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电子设备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高度贴近日常生活。而通过移动设备向继续教育学员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和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员对其关注度,使学员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和相关知识。与此同时,由于移动设备更多是一件生活物品,而非教学用具,一定程度上也能消除继续教育学员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和轻视态度。

3.移动设备的便携、灵活性高度契合继续教育学员生活学习的习惯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手机及平板电脑是包括继续教育学员在内的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设备,其灵活性、便携性符合学员生活学习环境,能够让学员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除此之外,移动设备在生活中的高使用频率使得学员接收信息的机会也更多。从这一点上看,通过移动平台对继续教育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学员生活学习方式的,能够使得学员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员的日常生活之中。

4.移动设备对于信息传播更新的高速和直接性,能够有效消除继续学员接受和辨别信息存在的障碍。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其取代了传统的传媒设备成为当今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简易快捷的接入网络功能也使得其对于信息的更新传播速度具有其他设备无法比较的优势。与此同时,通过移动设备传播的信息对于接受者的要求并不高,信息接受者不必具备过多的知识储备或者学习能力,许多人“边看新闻边百度”正是最直观的体现。如果能通过移动设备向继续教育学员推送经过筛选和辨别的信息,就能极大地保证信息本身的高价值高质量提高和接受效率,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三、将移动设备嵌入继续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探讨

当今,将包括移动设备在内的互联网系统嵌入教育工作之中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模式了,例如电子图书馆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等等都是其实际成果。文献的数字化也成为了满足包括继续教育学员在内的各类师生文献需要的重要手段[5]。那么,如何将移动设备嵌入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呢?针对此问题,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开发针对继续教育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教学APP,并通过官方渠道和相关市场机构进行推广。移动设备智能操作系统的日渐完善,使得各种满足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娱乐需要的APP不断产生和推广,自然也能够和应该开发与继续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APP产品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开发教学APP的成本低廉,周期较短,能持续更新和改进,更能够自然地嵌入学员的移动设备之中,与一些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优势相当明显。而进一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推广和要求,更能在短期内进行扩散和普及,形成教学圈,取得更广的教育受众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2.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向继续教育学员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讯息和党的方针政策。当下以微信、微博、贴吧为代表的网络平台社会影响力是相当巨大的,各种公众号拥有大量的关注者,其产生的思想影响不可忽视。对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利用这一类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建立网络平台的思想传播阵地,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讯息结合对学员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利用如朋友圈、短信新闻台、手机浏览器等移动网络平台向学员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使学员了解和学习,提高思想觉悟,要以主动传播来应对继续教育学员对政治资讯的被动态度。

3.将移动设备纳入教学工作之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施教方更多的时候并未充分利用,甚至会因为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反而将其视为教学工作的阻碍之一。其实,完全可以将移动设备纳入教学工作中,改进教学工作。例如,可以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进行电子化的课堂点名和教学通知传达,这不仅能减轻教学的工作量,还能确保学员的反馈准确性。同时,学员如果能利用移动设备来完成作业、思考题,将更加便利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总而言之,认识到和利用好移动设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主题。将移动设备嵌入继续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大有可为的未来。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移动设备运用于继续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必要性和先进性也将越来越明显。如果能利用好移动设备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能使得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挑战迎刃而解,也能明显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建萍.成人继续教育学员学习心理探析[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4):44-45.

[2]许宏伟.继续教育学员信息获取的障碍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7(4):17-18.

[3]顾华详.继续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0(4):7-11.

[4]罗杏焕,徐丹.我国高校发展网络继续教育的内外条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5-77.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接受主体;教学模式

距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至今已经过去31个年头。31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不能否认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还存在着很多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多样化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受教育者的接受效果不理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整体教学思路

接受即教育的实现。一般来说,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知、情、意、行同时发挥作用并形成合力,才可能推动个体由“知”到“行”的转变,进而养成行为习惯并内化为思想品德。如果教育者孤立地从某一个环节进行教育而不兼及其他,则很难推动接受主体思想矛盾运动转化。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从某一开端入手,也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以忽视或放弃其他环节,而应使各个环节同时发挥作用。但实际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实践受现行评价体系等因素影响,一考定终身单一考察知识掌握的程度,较为重视“知”的环节,重结果轻过程。如此教学,最终结果只能是单一发展了接受主体的阅读、记忆、背诵等知识技能,而情、意、行等有益大学生个体心智发展并有益社会需求的环节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评价理念

信息时代,知识已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在《善于学习增强本领努力实现“中国梦”》中谈到:“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是接受主体获得知识的重要办法;被动接受或以考试为外驱力的鹦鹉学舌式复述也是获得知识的途径,但却难以达到教育的本真目的。作者在2014201502学期承担了二学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讲授任务,借着考试形式教师自己决定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平时成绩20分,期中期末各40分的重知识考核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考核理念,确定了过程性评价理念。即唯一标准答案的卷面考试不再是唯一考核形式,确定使用多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评价方式

以卷面考试为主要考核办法的终极性评价,相对来说是有缺陷的。一是不公平:有的接受主体因为记忆力强,即使不经常出勤或者出勤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思考、没有任何的贡献,也可以靠着考试前的突击取得不错的成绩;二是不全面:卷面考试单一考察接受主体的知识技能,即使卷面题型中注重了主观、客观试题的比例,仍然主要侧重了“知”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解决“不公平、不全面”的问题。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重视非预期结果。接受主体的学习方式或过程不仅是决定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而且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考核学习结果的重要内容。“教学与评价如影相随,相辅相成。教学内容一旦确定,就应该考虑如何评价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考核模式。在开课之初,作者发给上课学生一个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主要包括:(1)本门课程的课程计划,注明上课时间、地点和主要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开课周次及时间;(2)作业计划,在各教学内容及开课周次下会布置相应的作业。有课堂辩论、小论文、测验、调研报告、小组展示等。接受主体在开学初已经一目了然这门课的任务,提前会有一个规划,学业压力也会分散在不同的周次;(3)评价表,对上述作业计划如何评定分数辅以相应的评价表,这些评价表格可以帮助接受主体有针对性的准备自己的课业;(4)课程分数构成,出勤10分+课堂表现20分+论文20分+小组展示调研成果20分+测验30分=100分。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出勤及课堂表现

关注出勤,如果不出勤,在这门课上就不可能学到什么。出勤了但没做跟这门课学习有关的事情也是徒劳无功。如何记录出勤?如何判断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作者采用的方法是上课之初,要求每位学生制作自己的专属个性桌牌,唯一硬性要求是字体要足够大,以后每次上课都要摆放在自己面前。同时,上课的时候,作者不再局限于小小三尺讲台宣讲式上课,而选择拿着幻灯片翻页笔在学生中间穿梭。通过与点名相结合的方式很快就能够喊出每个人的名字,不仅考察了出勤情况,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可以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记录学生的思考、反应、讨论、回答情况评定其课堂表现。

(二)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非常贴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距离接受主体自身的生活经历很近,可以根据其经验感受激起写作兴趣。因为很多接受主体写作论文的经验并不多,所以较为注重说清楚问题和论文展开的逻辑联系层面,在字数上并不过多要求。本门课程中,作者布置了几篇论文题目备选。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如何与之对接才能发挥其实效性?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群体作为切口进行探究。因为接受主体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已经较为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积累了很多感性想法,借此写作论文的机会可以较为系统地总结、梳理。在论文写作之前,作者提供了一些查阅、筛选资料的途径和办法。同时接受主体可参考在开课之初发的教学大纲里的论文写作评价表。要求在正式写作之前提交论文写作提纲,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写作顺序,在论文题目和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之间注意整体协作。通过接受主体查阅资料、构思写作提纲并最终付诸写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其动手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为探究其他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打下了一个基础。

(三)调研与小组展示

在讲到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主体建设、对象分析、环境建设、目标和内容时,作业计划在各要素部分都设计了接受主体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制作调查问卷,并在发放之后回收、筛选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写出调研报告并在小组展示环节展示小组成果。同样有一些题目供各小组选择,如: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格魅力塑造问题;大学生上网行为调查与建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融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视野下赤峰学院建设问题;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融合••••••。这一部分中,开学之初就要求班长和学习委员按照性别差异、性格差异、小组成员任务差异的异质性要求编排4-6人学习小组。提前几周选择作业计划中的感兴趣的备选题目,要求各小组尽量分散选择,做到每一个问题的探究任务都有小组承担。设计调查问卷之前,作者给各小组发放参考样卷,引导各小组根据各自的选题重点、难点设计题目,确定调研对象和发放问卷数量及有效问卷的要求。前期工作做完之后,作者发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往毕业生写作的调研报告毕业论文作为参考,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柱状图、饼图或者表格来分析问卷数据并得出结论进而辅以针对性的意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分析数据,并写作调研报告、展示调研成果,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又有精诚合作。这些事情是大多数学生以前从未经历的,小组成员在讨论、形成思路、付诸实施的过程中相互间思想、情感的碰撞,行为的协作使得接受主体们收获了友谊、知识、兴趣、合作、责任,更收获了团体攻关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测验

作业计划中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除了课堂讨论、论文、调研和小组展示的部分,其余部分作为测验范围。作者打破了以往教师出题的惯例,而是面向接受主体征集题目。要求各学习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教师出题。设计的测验题目要做到数量适中、难度适中(能够在90分钟之内做完),既要有一目了然的客观性试题(比例不能超过40%),也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主观性试题。接到任务后,各小组成员情绪高涨,纷纷翻阅笔记、教材,找出知识点,设计主客观试题。所有小组设计完试题并作出客观题答案、列出主观题思路后将成果贴在教室墙上,各小组依次参观。最后,作者在各小组设计的题目中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试题并标出出题小组作为测验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接受主体教学模式效果及反思

因为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考核办法,接受主体教学模式依托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过程都是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考试仅占一小部分。所以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每一部分的分数都靠自己努力换来,而不是过去临阵磨枪的考前狂背。学期结束时,跟学生座谈了解情况,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学到了除了知识之外的东西,鼓励作者今后继续采用并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一直有任务跟着整个学期都很紧张,习惯了以往的压力周期,这种模式有点不太适应,但是客观上还是认可的。尽管有了学生的支持,但是回顾起来,因为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授课,整体的驾驭能力不足,课业的设计、各部分的评价还是不完善,有待在实践教学和时间流逝中继续思考和构建。“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参与、创造教学过程,为课堂做贡献,不再是与己无关的讲堂,而是积极主动、自主规划,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的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并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开辟未来、塑造自我?教育者主导型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接受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设计问题体系,并把教学过程打造成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大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贡献者。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的教学内容,使接受主体由原有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一种主动的兴趣追求。

参考文献:

[1]王爱娣.美国课堂教育,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64.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