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教学实践范文

临床教学实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临床教学实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临床教学实践

篇1

1医学生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

1.1片面思维:一些学生在进行病例分析时,不能全面细致地对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分析,过分看重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忽视系统分析,考虑问题局限、狭窄。

1.2简化思维:一些学生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盲目相信某些先进检查方法提供的数据或图像护理论文,直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1.3表面思维:把现象当作本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运用医学的基本理论,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使临床症状体征表面化,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

1.4印象思维: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符合自己印象的病史、体征或辅助检查资料感兴趣,对资料进行任意取舍,把一些支持自己论点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临床判断的资料任意删去,做出偏面的诊断,制订出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治疗方案。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客观规律。

2对策

毕业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实践最多的一年,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笔者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同道参考。

2.1在带教过程中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加强床边教学:查房时应针对病人,应用新的医学模式,讲解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一定要重视用系统化整体观综合分析,不能停留在更改医嘱、对症处理。对给予的处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当观察员、记录员,应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并注意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实习效果。

2.1.2增补临床专业新知识,重视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定期举行讲座。目前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故应举办专题讲座,疑难病案、大手术病案、死亡病案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参加会诊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与经验,扩展视野,增强责任心。在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带教老师引导,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转变观念,不能只依赖现代技术设备,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医学事业的人道主义本质。随着社会进步,疾病谱的演变,对医护卫生保健服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后者包括保健康复需求的扩大。医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技能、价值及态度的获得和发展,要让医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职业能力和价值观,并重视以下能力的培养。

a)临床技能:是要求医学生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除进行诊断学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应加强人际交往技能、职业行为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机械操作。

b)学习技能:医学生不能满足书本知识,套用书本知识,应养成主动地、自觉地更新知识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c)科学方法技能: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这就要求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增强情报意识,掌握文献检索和医学统计学等相关技能,重视临床科研能力的养成。

篇2

【关键词】 内科学;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临床实践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所有临床医学的基础所在,与医学各科之间也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内科不同于外科,两者的工作性质和医生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内科学是一门非常系统的学科,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内科医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践。

1 内科临床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1 高校对临床实践的重视较低 很多高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注重教导学生掌握内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内科临床实践的重视较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错误地认为优秀的内科医生最重要的是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偏差的想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即使掌握丰富的内科知识,没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徒劳的。

1.2 学生实践操作意识不强 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使得学生注重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对内科进行探讨,使得自身的内科学的专业知识严重缺乏。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虽然特别注重掌握理论知识,但是时间操作意识加强,并不能讲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运用,使得实践操作能力一直得不到较大地提高。

1.3 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差 很多高校没有制定较为严格的招聘制度,使得招聘到教师并没有拥有较强的教学水平。有些内科专业的教师并没有拥有较扎实的内科专业知识,对学生起不到很好地指导作用。另外有的教师并没有非常丰富的治疗实践经验,知识面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也使得内科临床教学实践受到一定的阻碍。

2 加强内科临床教学实践的几点措施

2.1 提高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度 很多高校内科临床教学实践得不到有效的施展,其主要症结在于高校管理者对临床实践的忽视。临床时间是检验学生对内科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的必经之路。很多高校管理者片面地任务,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掌握牢固的内科理论知识,以为临床实践是工作之后才需要做的事。这种思想是教学理念的偏差,是阻碍教学实践进步的关键所在。对此,高校管理者应该进行反思,提高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度。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向教师和学生讲述临床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和寒假时间去医院进行实习,在实践工作中巩固自身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

2.2 强化学生实践操作的意识 除了高校管理者对临床实践的重视较低之外,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意识较差也是阻碍教学实践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原因。对实践操作的意识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意识较强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才能注重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工作中,才能实现自身对知识的空缺,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经验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应该不断强化自身对实践操作的意识。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应该不断地巩固内科方面的专业知识。暑假或寒假期间,可以申请到医院进行实习,通过实习老师的相关指导,学到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

2.3 提高内科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 很多学校会在大二、大三期间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原本是一项非常有利的事情,但是由于学校安排的医院本身能力较差,导致实习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针对此种现象,学校管理者应该作出改进,加强学校与实力较强的医院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安排较好的实习单位和有责任心的指导老师,从而提高内科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通过与实力较强的医院进行合作,让实习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让学生能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工作经验。

2.4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很多学校引进的教师教学能力较差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不当,使得教学质量较低,导致学生并不能得到实用性较高的知识。学校应不断的健全招聘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招聘内科专业教师时,不应该片面的注重教师的学历,更重要的是教师丰富的工作经验。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作为评价教师合格程度的标准,除此之外,要建立相对健全的用人管理制度,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一方面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科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有效的吸收知识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3 总结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疾病的定义、历史、症状、病因、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等。内科医生通过对病人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找出适合病人病情的治疗方法。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内科专业人才,虽然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是临床实践能力却较差,这种现象主要归结于高校对内科临床教学实践的重视较低、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不强等等。为了能够改进这一弊端,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提高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度;2.强化学生实践操作的意识;3.提高内科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4.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5.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做到以上5点,便能有效地提高内科临床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细胞生物学是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交汇的领域,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来研究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索研究人体细胞发生、发展、成长、衰老和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发病机理和防治的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前沿学科之一,也是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应用,对细胞生物学的认识逐渐深入,细胞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被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1教学内容

1.1精选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有多种版本,各有特色。经过反复比较,选定了罗深秋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教材。这本教材由国内多位知名学者编著,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全书体系新颖,内容完整,反映了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这本教材的最大特色是使用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好的理解所讲述的内容。

1.2精选教学内容目前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时少,内容多。罗深秋主编的《医学细胞生物学》一共有16个章节,考虑到临床专业的理论学时安排(30学时),将这些章节都详细介绍是不现实的。如果要面面俱到,那只能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蜻蜓点水”,使学生抓不到重点。二是教学内容与很多学科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涉及到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了使本学科与其它课程的知识紧密衔接而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是圆满完成该门课程的前提[2]。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握两个原则。第一,侧重医学生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因为教学对象是临床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动物细胞的知识,因此讲授的细胞生物学内容应有别于综合性大学。如进行细胞器的讲解,对只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叶绿体等就不做介绍。而对与医学关系密切,并且是学科热点的内容如细胞膜与疾病的关系、内膜系统与疾病方面的内容等则可进行扩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淡化与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细胞生物学的内容,同时也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讲授该章节时,着重介绍核糖体的四个重要部位及其功能,而对具体的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内容则让学生自学,以减少相近学科间内容的重复。此外,如细胞信号转导的内容,由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要详细讲述,因此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中就不作讲授,让学生自学。

2教学模式

2.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在上课过程中,我们通常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小分子物质的穿膜运输时,容易把被动运输几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膜脂的双层分子结构比喻为一条河流,让学生想象一下过河的方法就容易引导出这几种运输方法的特点。如果是直接游过去的,就属于简单扩散,因为这种方法不需要借助膜转运蛋白而直接通过细胞膜的脂双分子层;如果是从一座桥上走过,就属于离子通道介导的协助扩散,因为桥就象细胞膜上的一个通道,使离子能够通过通道通过细胞膜;如果是坐船过去,就属于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因为这需要小分子物质和载体蛋白的结合。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清楚掌握被动运输的几种类型和相对应的特点。

2.2联想法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所学习的内容绝大多数非常抽象,比较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以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例子为例,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线粒体前体蛋白的转动机制时,把转运的第一步前体蛋白的去折叠以卷发和直发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来理解。线粒体前体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中由于折叠盘曲而体积大,但线粒体膜上由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又比较窄,使前体蛋白不能通过通道。因此把前体蛋白比喻为卷发,要把它拉直,才能通过线粒体膜。卷发拉成直发,需要工具和电。在细胞中把前体蛋白拉直的工具是细胞质中的热休克蛋白70,所需的能量是ATP。这样就使学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讲胆固醇调节膜的流动性和增强膜的稳定性作用时,一般学生很难理解,觉得这两者之间有点矛盾。不过以“一片荷叶”的例子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山区由于没有自来水,经常要拿水桶来挑水。不过由于路上颠簸,经常一桶水最后只剩下半桶水。所以山区人民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水桶里放一片荷叶,调节了水的流动,增加了稳定,使水不容易晃出来。通过这个例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胆固醇的作用。

2.3病例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把临床问题和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而且又巩固了知识点。目前高等医学类院校的医学教育均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期间基本与临床脱节,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病例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临床专业的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望,在基础教学的同时教师适当结合临床实际提出问题,让他们学会应用“细胞生物学”的知识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膜受体异常和疾病时,就可以将疾病和前面所学的细胞膜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R)异常导致的疾病。在正常的细胞中,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颗粒与细胞膜上的LDLR结合,经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内,被溶酶体降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能反馈抑制细胞内的胆固醇的合成,从而维持胆固醇的平衡。患者由于LDLR缺陷,使得血浆中的LDL不能进入细胞,一方面使胆固醇在血液中积累,另一方面由于进入细胞中的胆固醇减少,反馈抑制减弱,使细胞大量合成胆固醇,导致胆固醇进入血浆。这两方面的双重作用使大量的胆固醇在某些组织中沉积形成黄色瘤,如在心血管中沉积就会使患者出现冠心病。在这个例子中,不仅巩固了学生前面所学的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内容,而且还使学生了解这个疾病的发病机制。此外,在讲溶酶体膜异常与疾病时,以矽肺这个例子来复习溶酶体的相关知识。矽肺是一种职业病,在水泥厂、金刚石加工厂、矿山开采等职业中容易发生。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中的吞噬作用吞噬矽尘颗粒,形成有细胞膜包裹的异体吞噬体。异体吞噬体再与初级溶酶体结合形成异噬性溶酶体。由于溶酶体是酸性环境,而矽尘颗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样就形成硅酸分子。硅酸使溶酶体膜的结构变化而破裂,使大量的酸性水解酶和硅酸流入细胞质,引起巨噬细胞的自溶。由死亡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硅被正常的巨噬细胞吞噬后,将重复同样的过程。巨噬细胞的不断死亡会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并分泌大量的胶原物质,使吞入二氧化硅的部位出现胶原纤维结节,导致肺的弹性下降,形成矽肺。在这个例子中,不仅复习了溶酶体的各种类型和溶酶体的细胞内消化功能,而且还把前面所学的大分子物质的胞吞作用和溶酶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篇4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基本含义指“审慎、明确、明智地应用现有最好临床研究证据对患者进行诊治”。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针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的最新、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证据,并应用这些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1]。

循证医学及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2临床教学与实践的现状与弊端

临床教学与实践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科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将来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

多年的医学教育传统延伸下来的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2],即依教学大纲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见习为辅进行教学。由于课堂授课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中少有机会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而学生也缺乏主动思考,难于发现或提出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的熏陶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得到了检验。

其优势是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但其弊端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学习依赖性较强,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教与学不能相长,造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偏低,与病人的沟通技巧欠缺,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显然是不能适应现行的医疗环境的需要。

3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类先进的新信息不断地冲击传统医学教育的观念,循证医学的迅速崛起及其对临床医学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促使我们必须对现行医学教育方式进行反思[3]。如何将最新、最好、最科学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医学理论知识是临床教学与实践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非常值得探索[4]。

3.1更新理论,积极培养临床循证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临床思维能力主要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运筹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在临床教学与实践中要坚持循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重。循证思维是临床思维的基石,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人体的整体观,不断产生问题从而不断激励创新;而创新思维成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成为新的证据,由此推动临床医学向前发展[5]。

3.2教师是推行循证医学教育的先行者

实施循证医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各种检查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2)按照解决问题的需要查询现有最好的相关证据。(3)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4)运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指导医疗决策。(5)评价上述实践的效果和效益[6]。

这五个步骤需要临床医师不断总结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更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并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予以正确评价,才能掌授人以渔,以后终生受益;少部分学生忙于应考研究生等等,不安心临床实习,但给与明确的“三基”要求后,这些学生可以柔性安排实习计划,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掌握“三基”的基本要求,完成医学本科实习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医学本科毕业水平。

强化临床实习医生的“三基”水平教学,还可以让临床实习医师在实习期间明确实习目的,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扰后出现的实习目标茫然状态。实习医师毕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存在着连续的对其掌握“三基”水平的考核。毕业1年后,以“三基”要求为基础,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核;毕业5年左右,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考核,其要求模式仍然离不开“三基”内容;在晋升为主治医师后的继续教育阶段,还是要以“三基”为模式进行学习考核。因此,“三基”教育是临床医学的基石,是我国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基本功,是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最基本条件。能给予实习医生规范、扎实、熟练的“三基”要求,并严格训练,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执业医师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及日后业务素质的提高,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对医学生的教育与对毕业后的医师教育表现为连续性的教育。

篇5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内科;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即在寻找证据的基础上,根据证据的要求,采取措施解决临床问题的一种医学模式,属于现代临床医学关注的重点。中医内科常规临床教学实践,以教师操作、学生学习为主,教学的科学性及操作方法的谨慎性有待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需在不同教学阶段内完成,因此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效果较差。将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的证据,对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围绕该学校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的中医内科临床教学进行讨论分析,阐述了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观察了具体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该学校2016年7月—2017年6月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时的学生中,随机选取37名作为观察组,学生资料如下:性别:男性20名、女性17名。年龄:24~31岁,平均年龄(28.74±1.20)岁。同时选取该学校2015年7月—2016年6月未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时的学生37名作为对照组,学生资料如下:性别:男性21名、女性16名。年龄:25~30岁,平均年龄(28.75±1.18)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教学: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临床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的了解水平。②带领学生参与中医内科临床实践,带领学生查房、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观察组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①提出问题:教师根据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总结问题。②寻找证据:自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③证据实践: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观察实践效果,评价证据的实施效果。④经验总结:总结实践经验,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科研知识3项指标。观察两组学生教学方法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指标。

1.4评分方法

理论、实践、科研各100分,得分越高,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5满意度评价

采用学校自制量表评价学生满意度。量表共10分。满意:≥8分。一般:5~7分。不满意:≤4分。1.6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情况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得分(98.95±1.03)分、实践知识得分(96.77±1.20)分、科研知识得分(96.17±0.06)分,较对照组相比,中医内科知识得分更高,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学生教学方法满意度

观察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满意。可以认为,采用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

3讨论

临床实践教学,属于中医内科教学的重点。将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1]。常规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教学一般呈分离的状态。临床实践前,教师需在半年甚至1年的时间内,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当学生理论知识考核达标后,教师需带领学生深入到临床实践中,观察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2]。采用上述方法教学,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仅能够被动接受教师对课程的安排而学习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降低,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很难提升,对学生中医内科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利。②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学生很难将两项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习水平低,专业素质差,教学效果有待提高[3]。该研究发现,常规教学方法下,学生理论知识得分(80.24±1.58)分、实践知识得分(79.35±2.39)分、科研知识得分(78.62±0.98)分、教学满意度86.49%。可以看出,学生的中医内科理论水平、实践水平以及科研水平均得到了培养,但知识得分仍存在较大的进步及提升空间。通过对学生教学满意度的观察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基本比较满意,但满意度同样有待提升。循证医学模式,属于临床实践模式的一种。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对教学科学性的要求更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自身临床教学经验,与证据相结合,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考察证据的可行性,提高自身临床水平,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目前,将循证医学模式应用到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医内科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模式教学方法如下:①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后,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应疾病的特点,提出与疾病治疗及诊断有关的问题。将问题整理在一起,为寻找证据的过程做好准备。②寻找证据:通过查询知网、万方等文献,或阅读相应刊物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证据。结合自身所学校的理论知识,判断证据中所提出的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将科学性较强的方案整理在一起,使之成为临床实践证据。③证据实践:将所寻找到的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并观察实践效果。当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停止实践,分析导致异常出现的原因,以免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影响。④经验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某一类疾病,提出最终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提高中医内科临床教学质量。将其应用到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教学方法的不足,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以及中医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专业性的提高,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具体来看,循证医学模式的实施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析中医内科不同疾病患者的不同特点,分析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对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②学生需要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主动的查找文献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证据。需将证据总结整理在一起,使之形成系统的证据体系,以供临床实践所应用。采用上述方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为学生临床实践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③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获取理论证据后,及时将其应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对实践效果的观察,能够准确地评估出证据的可行性,能够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素质,得到共同的培养。该文研究发现,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后,学生理论知识得分(98.95±1.03)分、实践知识得分(96.77±1.20)分、科研知识得分(96.17±0.06)分、教学满意度100.00%,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教学优势显著(P<0.05)。需注意的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问题的提出、证据的寻找以及证据的评价等过程,均需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应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负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点明教学重点、总结教学难点,以使学生的中医内科知识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4结论

综上所述,应将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之理论与实践素质,能够得到共同的培养,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其富,邹琴,朱燕.神经内科循证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初探[J].海南医学,2015,26(19):2939-2941.

[2]张颜波,赵同,张敬军.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6):427-429,433.

篇6

消化内科的很多疾病,其诊断往往依靠影像学支持,如:肝硬化失代偿期腹部彩超可见门静脉增宽、肝弥漫性改变等,胰腺炎CT检查可见胰腺肿胀、渗出、胰管扩张等,胆囊炎腹部彩超可见胆囊肿大、壁增厚、结石等。这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加强影像学的学习和教育,是否能增强学生对于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为此,我对2014年度(20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实习生进行了相关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度(2010级)临床五年制实习生共37名,在消化内科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随后于影像科(超声室或CT室)实习1个月,消化内科和影像科2轮实习时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其中男性21人,女性16人,平均(22.19±0.93)岁,内科学考试成绩为(75.57±7.06)分。设置同级实习生37名为对照组,在消化内科实习时间均为一个月,但因教学安排及学科设置未能在影像科实习。其中男性22人,女性15人,平均(22.16±0.96)岁,内科学考试成绩为(75.49±6.97)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内科学成绩这些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组 影像科实习结束1月内进行消化内科学考试测验,试卷难度相当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难度,内容为消化内科专业理论、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100分制,包含50道单项选择题、10道判断对错题、4道简答题、2道病例分析论述题。

1.2.2 对照组 消化内科实习结束后第2个月内进行消化内科学考试测验,试卷同研究组。

1.3评价指标 根据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1.3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参加实习前的内科考试成绩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2 研究组在消化内科学考试测验中的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

(2)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在消化内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加强影像学的学习和教育,最初的想法其实来源于一次偶然的病例分析讨论: 54岁男患,以“腹胀1月”入院。平素无尿黄、尿少、出血、下肢水肿等典型肝硬化表现。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长期大量饮酒史。查体未见明显肝掌、蜘蛛痣、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典型肝硬化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肝功能除了白蛋白稍低外,转氨酶及胆红素均正常,腹部彩超示肝弥漫性病变、少量腹水、门静脉主干宽约15mm。由于患者的阳性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不明显,参与病例讨论的实习生们众说纷纭,难以得出结论,但一位影像专业的实习生指出患者门静脉主干宽度大于正常值,随后一位临床专业的实习生指出门静脉增宽正是门脉高压的表现,而门脉高压是肝硬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最后参与讨论的实习生们“顺藤摸瓜”,完整回忆并复述了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变化、典型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疗手段等。

篇7

(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与应用

参照欧洲、北美的有关模式,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培养出60余位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课程与考试。由于标准化病人胜任“病史与体检提供者”“评估者”和“反馈者”等多重教学角色,对学生临床思维、知识掌握、临床技能、职业化程度、人文关怀素养等能力的教学与评估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医学在线考试与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与使用

在交大生命学院的帮助下,设计并形成一套利用网络终端的考试与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测试,并得到反馈。通过对知识掌握的评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及对知识盲点的及时提醒。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程度的医学生,均可利用该系统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式学习。

(三)人文类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等的开设与发展

2006年起,关注医学生特定能力的人文类课程纳入交大医学院的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课程在职业礼仪、医疗情景中的沟通、不同医疗阶段的伦理特征、发声和语言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形体塑造课程则关注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与理解、日常形体姿势等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设置与推广

随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各模块的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考试可以根据具体的能力要求设置考站内容与规模,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全面的评估,并且考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五)虚拟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Virtualreality)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模具和在线考试系统,虚拟仿真有其明显优势,例如:高仿真可以提高操作的真实感,计算机系统可以记录并统计操作中的所有记录和数据等等。

(六)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形成

在原有临床实习模式基础上,增设以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内容(心肺听诊、影像学读片、心电图阅读、化验单阅读)为主的实习前培训,并实施实习前考核;同时,在入科培训后增设实习入科考核。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效果

(一)评估模式的改变,为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和测量手段

用“结果性评价(OutcomeEvaluation)”逐渐取代“过程性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为医学教育评鉴的主流,关注医学教育“产出”的趋势也进一步导向着对环节质量(即医学生基本能力)的注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样突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序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学规律

根据正常的学习遗忘规律和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完成临床课程的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许多在一年多前学习的临床必须的基本知识已经生疏,直接进入病区工作会因无法迅速有效进入角色,从而减少了有效实习时间,也会对临床医疗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同时,对带教老师而言,只有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才能向其传授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影响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在临床期间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实习医师基本能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实习前进行集中培训,符合教学规律中的重复原则;也使学生临床技能明显得到提升,以更高的初始水平开始实习,也必然会实现更迅速、更显著的成长,从而达到更高的程度,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实践教学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

篇8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心理强化、语言强化护理临床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临床教学不仅是为学生理论学习到实践动手操作、学习的桥梁,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如何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动手操作经验,使学生增强了自身的信心,是使学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要面对很多复杂的,冲突的,不稳定或不确定的情况,需要学生自己在不断寻求知识和技巧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是学生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我作为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思考和教学中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我用6个月的时间,检验接受心理强化训练和语言强化训练的学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表现,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在这里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还请批评指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校就读的护理系大二学生2个班级共80例。

1.2检验方法将选取的护理系大二学生共80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6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对两组学生实行不同的授课模式,分别在第1个月、第2个月、第4个月检验、评选一下两组学生每个周期内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实践的效果如何,最后在6个月后总体检验两组学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不同的表现,得出最后的结果和结论。对照组的授课模式中按照正常的课时走,每周38课时理论学习,7课时的临床实践等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心理强化训练7课时和语言强化训练7课时,观察、统计并记录两组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的不同的表现效果。

1.3评定标准带教老师根据两组学生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不同的表现分为四个等级进行评选,分别是优秀等级、良好、一般、差评。其次带教老师根据学生表现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评语,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积极鼓励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成长并获得一些临床经验。

2结果

2.1结果两组学生经过6个月的学习后,观察、统计并记录了两组学生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的表现。经过带教老师的评选,第1个月:(实验组、对照组)优秀分别是17例和12例;良好分别是16例和14例;一般分别是5例和6例;差评分别是2例和8例。第2个月:(实验组、对照组)优秀分别是20例和14例;良好分别是17例和16例;一般分别是2例和4例;差评分别是1例和6例。第四月:(实验组、对照组)优秀分别是25例和17例;良好分别是13例和16例;一般分别是2例和3例;差评分别是0例和4例。6个月后进行总体检验考核,对照组获得优秀的学生为22例,占对照组比重的55%,获得良好表现的学生为15例,占据比重的37.5%,获得一般表现的2例,占据比重的5%,差评表现的1例,占据比重的2.5%;而实验组学生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带教老师评选优秀的为31例,占实验组比重的77.5%,评选为良好表现的8例,占据比重的20%,评选为一般表现的1例,占据比重2.5%,差评的0例,见表1,表2。

2.2分析首先肯定的是两组学生在为期6个月的学习实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值得表扬。其次经上面数据分析得出,接受了心理强化训练和语言强化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和没有接受心理强化训练及语言强化训练的对照组相比较,优秀率明显要高一些,中上级别的学生也要高一些。还有就是,由上分析得出,接受了心理强化训练和语言强化训练的实验组要比没有接受了心理强化训练和语言强化训练的对照组学生的提升、进步要稍高一些。

3结论

以上数据证明,心理强化训练和语言强化训练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能够使学生在与病患打交道的时候建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临床教学 困境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56-01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1]。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2]。现本文就临床教学的困境提出相应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并予以综述,旨在解决临床教学的困境,加强临床教学的质量。

1 临床教学存在的困境

1.1 示教病人资源短缺

在临床阶段培养工作中,医学生总是感到理论讲得多,实践操作机会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关系紧张,医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学习的机会日趋减少,临床教学面临困境[3]。这个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严重影响我国临床医学教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

1.2 教学相对滞后于临床

在护理学中护理技术操作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会受其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强化临床专业能力培养,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与临床应用过程中,却出现极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护理教学远远滞后于临床实践[4]。护理教材和操作常规的制定与修改的进度相对滞后,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实际需要。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对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缺乏了解,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也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

1.3 教师带教意识薄弱

在临床教学中,还没有比较完善的临床教学评价体系,不能有效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且职称晋升量化考评时临床教学评分并不比理论课高,因而对教学的认真程度取决于老师的责任心[5]。另外,临床带教不仅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而且还要承担较大的责任,如有疏忽大意就可能发生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带教教师经受较大的压力,对带教的态度也十分冷淡,只把临床带教当作一项任务,进而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养视而不见。

2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邀请病人参与辅助临床教学

邀请病人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听取老师讲授的同时还能接触患者,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加生动、深刻,更符合实际。通过医学生与患者共上一堂课,加强教师、患者、学生的交流,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和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这种方法与传统医学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非常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问询能力和体格检查能力,加强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医学的人文关怀。

2.2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可以将临床护理专业教师调到院校进行授课,还可以让院校教师免费到医院进行短期的学习;根据择优录取的制度,每年选定一定量的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依据实纲的制度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以及学生的考核管理。每年在相通的条件下优先录用合作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医院工作。这相当于一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减少了再培训的时间,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竞争力。

2.3 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教师的言谈举止能够映射出他的品德与修养,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学生的诊疗思路、语言表达技巧大多是对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进行模仿与效仿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言行指导学生具备优良的医德医风,应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才可以对病人准确的诊断以及对症治疗。带教教师应和学生多交流接诊病人的临床思维与经验,共同探讨,多让学生自主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想法欠缺或者不当时,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纠正,避免当着病人的面否定他们的观点。

3 结语

近年来,在医疗改革的进程中,国家的硬件建设,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医疗行业应更关注人才队伍软件的建设,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有特殊的技术,不仅是一个学历教育,而且是终身教育。医生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生命,非常宝贵。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保证医学生能够不断地更新知识,去面对未来新的问题,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谢宗豹.加强国际标准本土化研究推进临床教师专业化发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44-47.

[2]张文波,陈娟,朱莎,等.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改革效果浅析[J].中国医学工程,2007(9):95-97.

[3]孙馨.医学人文教育行之维艰―― 访医学人文学者张大庆[J].中国卫生人才,2009(6):27-29.

[4]苑小燕.国外高等医学教育学科式课程结构改革趋势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2):99-100.

篇10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教学部,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对影响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026-03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linical Teaching base

YE Yanrong NIU Weigang GUO Yanxing WANG Bin

Teaching Division of Henan Province Luoyang Traumatological -Orthopedic Hospital Henan provincial Orthopedic Hospital,Luoyang , Henan 471000,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s who ar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are the core carri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inical teaching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managers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linical teachers’ construction, the essay dissected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叶艳蓉(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初级,研究方向:中医骨伤专业教学管理与改革。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临床教师梯队,是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着眼于目前临床教学基地医学生培养工作的现状,思考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研究结合该院数年来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经验的累积,认为: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是改进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举措。

1 临床教学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Diane M. Bilings认为临床教学教师应具有: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师德师风、个人特征4个特征[1]。在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教师担负着医疗、科研、教学三重任务。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制定的全球本科生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涵盖了: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2]。这就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较弱

与教学医院不同,担负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任务的医院重心大多还停留在医疗层面,教学只是其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临床教师仍走医疗序列,仍需以医疗、科研工作成果作为其考评的标准。教学工作量对其整体工作表现的贡献停留在有名无实的地位,换而言之,当临床医师医疗、科研工作获得满堂彩时,教学工作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当医疗、科研工作仍占据临床医师绝大部分的精力时,教学工作就成为了临床医师额外的工作,在其有限的精力下,教学质量的保证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2.2 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结合临床实践给学生讲授课程的临床任课教师,另一类是在临床实践中給予学生指导与帮助的临床带教老师。临床任课教师中不乏富有经验,充满教学热情,能够深入浅出、结合临床实践教授课程内容的优秀教师,但不容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临床医师均为医学类专业科班出身,虽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却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培训,不能完全正确把握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在授课实践中,仅凭自身经验授课,存在授课大纲、教学计划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强的情况,此外,有些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弱,不够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致使教学效果一般。

同样,临床带教老师也存在缺乏规范化带教工作的培训,大多数带教老师能够手把手教学生实践操作,却在医德医风、学生实习工作总结与拔高方面缺乏重视,使得培养的医学生只能成为“匠”而非“师”。

2.3 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合理化

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3]。职称结构反映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学历结构是反映出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和科研的水平及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反映出教师的基本训练水平和教师发展的潜力;年龄结构是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活力及其兴衰标志;学缘结构反映了教师队伍学术互补、知识构成情况及学术活跃程度。但根据笔者对其他兄弟医院教学情况的了解,大多数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以初、中级职称医师居多,该阶段的医师教学热情一般高于高级职称医师,且相对便于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虽有其优点,但临床经验相对缺少、对学生整体学习影响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2.4 教师队伍稳定性欠佳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在进行教师遴选时,大多采取由个人自愿报名、科室同意推荐、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程序进行,教师队伍虽经临床科室及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核审确定,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还是取决于临床医师的个人意愿。当教学任务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或个人需求发生改变,教学工作可能随时放弃,会出现私自调课、缺课,甚至终止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大,稳定性欠佳,即便有规章制度,也难以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教师队伍不稳,不仅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教师梯队后继乏人,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2.5 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考评机制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中,临床医师的工资、奖金与临床效益挂钩,职称晋升与科研紧密相关的现状还未改变,同时,教师授课补助偏低,授课的好坏、多少与职称晋升相关度不高,也使得教学工作与临床医疗、科研工作没有实质利益上的比较优势,对教师队伍的激励作用有限。

除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教师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直接造成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队伍的辨识度降低,限制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对于那些自身教学热情高、教学能力强、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自身成就感的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教师考评机制可将此类教师区分出来,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重点维护的群体,该群体的稳定有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教师考评可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考评结果对教师进行反馈、也有助于从考评结果中入手,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笔者所工作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同样也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随着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及各层次骨伤人才培养经验的积累,及医院“以弘扬正骨医术、培养骨伤人才为己任”战略的指导,医院不断调整相应政策,以期从强大教师队伍入手,将医学人才临床教学的培养质量落到实处。以下,笔者将结合本院在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进行讨论,以期对其他医学生培养单位有所裨益。

3.1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要求医院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有“重视教学、尊重教师”的理念,还要切实从教师所处环境及需求出发,多站在教师角度考虑问题。以本院为例,目前医院采取的是“手术日制度”,简言之,即在医院层面固定各临床科室每周手术日期,据此,教学管理部门在为临床授课教师排课时,会提前联系教师确定其有效空闲时间,尽量避免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临床工作与教学工作发生时间冲突;同时,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结合授课教师所需,建立了小型图书馆和教具室,供授课教师选择参考教材及教学用品,为教师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同样,在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方面,教学管理部门提前做好本年度临床科室见习带教计划,通过科室秘书例会发放给科室,科室可根据见习安排提前做好科室带教人员分配,不仅便于带教老师提前做好时间安排,提前备课,学生也可提前预习,带着问题见老师,大大避免了老师带教时因分散精力顾及临床工作而影响带教效果情况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设置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以确保临床教学基地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4]。医院制定了“医、教、研、产、文”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层面提高了对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视度,并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各相关临床科室、行政科室负责人任委员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学位管理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旨在对临床教学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监测,以推动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其次,在教学工作具体管理实施方面,医院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成立教学部,安排5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协调临床教师各项管理工作。

3.3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管理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备课要求》《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试讲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学事故界定与处理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优秀任课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涵盖临床任课教师管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平乐正骨传承实验班导师管理、实习生管理、见习生管理、岗前培训等各方面内容。通过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得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3.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

在无法短时间内转变为教学医院的大环境下,医院为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除将教学工作提升至医院发展战略层面上以外,正在逐步落实、完善与临床医师带教工作量相匹配的薪酬补偿机制,探索临床教学工作量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挂钩的聘任机制。同时,对于理论水平高、带教能力强、态度好的医师,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优先分配实习生,并通过评选“优秀临床带教老师”、“优秀任课老师”等荣誉称号予以奖励,以期不断激发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5]。

在教师考评机制方面,医院目前采取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学生“三位一体”的考评方式。教学督导委员会不定期对临床教师理论授课、临床带教、教学查房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和评估,并及时反馈信息;教学部负责落实临床教师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学生负责填写日常教学日志,定期填写理论授课教师及临床带教老师考核评分表,并及时汇总结果向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及教师反馈,通过较为完善的教师考评机制确保学生培养质量。

3.5 构建合理稳定的人才梯队

合理的临床教师队伍需在考虑教师层次、职称、学历结构上予以构建。目前我院在医学生临床理论授课方面,形成了以资深主治医师和优秀住院医师授课为主,主任医师授课为辅,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约讲的授课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教学经验、结构合理的理论教师梯队。

其次,在医学生临床带教方面,近年来医院从门诊带教规范、病区带教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例书写规范、出科考核规范等内容入手,逐批开展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明确带教老师职责,灌输“培养学生,人人有责”的观念,目前,医院已建立了一支以各临床带教科室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博士学位临床医师为骨干的带教教师队伍。

3.6 加强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学生临床教学培养质量的高低与临床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切实提高本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医院内部,根据医院分科及教学科目设立教研室,由学科带头人担任教研室负责人,制定岗位职责,布置教学计划及检查实施情况,每年最少开展4次教学活动;在每学期末,教学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教学培训会、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师交流会,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讲课技巧,加强教师讲课心得和经验的交流,提升教师授课质量。除自我内部培训外,医院还着重采取“迈出去,引进来”的措施,每年有计划的组织教研室人员及教师代表与中医药高校和医院进行学术交流等教学活动,并聘请院外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教学查房等方式提教师的业务素质,并从人才培养、教书育人等角度开展系列专题讲座[6]。

4 结语

临床教学不仅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更是为国家大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医学生培养单位只有切实将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稳定方面下苦功,紧抓临床教学质量,才能早日实现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Diane MB.Teaching in Nursing[M].New York:W.B.Saunders Company,1998:139-206.

[2]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6.

[3] 黄晓洁.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 万可,曾巍,舒劲松,等.国内外临床教学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启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207-210.

[5] 叶艳蓉,牛伟刚,王彬,等.提高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4-25.

篇11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问题基本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水平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面临的挑战日益的严峻,仅仅学习课堂上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终生学习习惯,以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知识涵养,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的人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功,我们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堂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当前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临床教学方法和医风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

医风医德教育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导向,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的医学高校在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高、大、空”的教育弊端突出,政治色彩浓厚,不能够正确的培养医学生的得到品行,对于临床领域了解不足。

2.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

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常见的情绪心理问题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相比具有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身耗竭、自信受挫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时期若是没有学习到今后工作岗位上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若是处理不慎将可能会引起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

3.影响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传统的讲授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核心,学生充当的是旁听者、记录者的角色,这大大地减少了学生了参与程度,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完全不符合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的思想。并且传统的讲授方法的长时间使用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了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等待老师来进行讲解或解答,这样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临床医学实验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新时期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对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

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学习者能够激发内部的自主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自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我的学习目标,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老师要不吝赞美,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奖惩,不断的自我强化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改进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课堂上进行自主的学习,就要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认识到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之上,老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地发挥学生自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正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拥有充分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的气氛搞活跃,使学生时刻的充满学习的激情与活力。

3.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实验的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主要指的是在学习的情境中,个体对学习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及学习过程的调控。在临床医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学习策略是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之中,为了有效地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而逐步的形成的一种固定的、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要想使学生在临床医学实验学习中有效的提高自我的学习策略,就必须要先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情境自主的进行调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自主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充分地利用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临床医学实验自主学习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学习的氛围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在实际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轻松愉悦的学习,从而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变为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之中,自主的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实验学习能力。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个体只有通过自主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今后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我能力和内在潜能,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邹菁,仇菲,吴荫梅,王之通,蒋健.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J].新疆中医药,2011,(02):58-60.

[2]潘銮凤,殷莲华,严钰锋,孙利军,马淑兰,左伋,刘雯,鲁映青,钱睿哲.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基础医学教育,2013,(06):595-598.

[3]肖建英,王顺,王爱梅,王琴.医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方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6):642.

篇12

[关键词]医学模型 临床操作 妇产科教学

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以其特殊性、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医学生临床实践面临很大的困难。而妇产科模型有不受时间限制、可操性强特点,缓解了妇产科体检操作的教学困难,提供更多临床操作机会,成为新的医疗形势下临床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之一。但医学模型与妇产科病人有本质不同,面对女性病人,医学生还需要心理素质的锻炼。本课题研究了医学模型在临床操作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对妇产科模型教学增加一些认识。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2010年本院5年制五个轮回组的临床实习同学,参加妇产科体检训练学生约60人进行测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学生在模型上体检合格情况与门诊操作合格情况比较,把学生模型操作的成绩与门诊操作的成绩用四格表统计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判断模型操作的临床实用性。了解模型训练对妇产科临床检查操作的帮助效果。

(三)评判标准 按教科书要求,评判学生双合诊和产科四步手法体检操作是否达标:

模型训练达标:能按书本描述完成妇产科双合诊和产科四步手法体检,70分

模型训练不达标:不能按书本描述完成妇产科双合诊和产科四步手法体检,低于70分。

临床体检达标:能按书本描述在门诊病人上完成妇产科双合诊和产科四步手法体检,70分

临床体检不达标:不能在门诊病人上完成妇产科双合诊和产科四步手法体检,低于70分。

二、结果与分析

表1:妇产科体检考核统计表

表2:妇产科模型和临床两项体检成绩四格表分析:

注:卡方值0.61,P>0.05

两种检查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模型训练合格率和临床体检的达标率相似,模型训练不能明显提高妇产科双合诊和产科四步手法体检的达标率水平。这可能与妇产科体检胆大心细,不能害羞的心理素质要求有关,妇产科临床体检不是机械的完成动作,而是一种医患交流,很多学生反映,面对病人时头脑一片空白,模型上的操作根本记不起来。

三、讨论

(一)医学模型在临床操作教学是必然趋势。

妇科教学中的双合诊检查通常会涉及患者的隐私权,临床示教比较困难,容易出现法律纠纷。特别是近年来,多数医学院校学生数量增加,而且患者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影响了妇产科教学质量,这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环境下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学模型的使用逐渐成为重要临床教学模式之一。它们在临床技能教学和考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师生都感受到现代科技给教学带来的优势。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思想。正确利用模型教学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将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模型练习和临床操作,双重训练加强了医学生的体检技能。

(二)医学模型在临床操作教学有它的优点。

妇产科是一门实用性和体检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临床上病人数量相对不足,加上妇产科疾病的特殊体征,往往需要做盆腔双合诊才能得到结果。患者有一定的不适和痛苦,很多男性医学生被拒绝检查操作,甚至不让观摩见习。这种医患矛盾状态,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所以利用模型教具,模拟临床体检操作,能解决了临床学生见习困难的现状,保证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因此,模型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模型医学教育最有价值之处在于使学生有独立操作的机会,通过先模型、后病人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操作技巧后再去接触病人。在模型上进行四步触诊、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等操作训练,以及双合诊、三合诊等练习,这些操作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既有仿真感又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实习效果。学生在初次面对病人时都比较紧张,操作程序、无菌原则也不很规范,容易引起患者反感,激化医患矛盾。而通过在模拟人身体上反复演练并纠正错误后,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动作熟练习到位,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诊治学习过程。同时,学生之间便于相互讨论,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实习效果,避免在病人面前手足无措。这种模型练习也让学生意识到现代医疗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意识。

(三)医学模型在临床操作教学中有不足。

但“模型练习”和“真正检查病人”操作毕竟是两回事,医学模型毕竟不是真正病人,触诊感觉仍有一定差异,操作过程难免有失真的情况。因此,模型不能完全代替真正的病人,教学训练中仍有必要结合真正病人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感性认识,加强与患者沟通能力培养,确保临床教学的质量。

本课题研究医学人体模型在妇产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60名见习生模型操作成绩与门诊临床操作成绩统计学分析,说明模型教学和病人体检成绩,两者之间达标率没有差异,模型练习不能完全代替临床实践,模型训练达标,不等于临床操作过关。在妇产科体检教学中,过分相信模型教学,会影响教学实际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将教学模型和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才有助于学生对体检操作的理解与掌握。合理运用模型和实践两种教学方法,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四)临床操作教学灵活应用医学模型,发挥优势,扬利去弊。

衡量利弊,医学模型教学还是值得推广的。模型教学使用上的可调节性和可重复性、允许出错,对病人无任何风险等优势,为医学生临床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模型医学教育和多媒体教育技术紧密结合,能作到直观易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和潜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要注意模型教学的不足,扬利去弊,开动脑经,千方百计搞好临床教学。

总之,妇产科学是临床主要课程,教学上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模型训练相结合,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得以改进、质量得以提高。

张睿*:通信作者

[参考文献]

[1]周丽杰.模型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1).

[2]王前,张卫社,姚若进,等.模拟医学与妇产科教学[J].中国医学工程,2007,(05).

[3]高瑞萍,葛秀君,张珍.模拟人及妇科模型在临床教学应用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3).

篇13

临床实践对于医学生来讲,是将来进入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培养科学、规范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生进行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能提高医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但传统的以临床经验及医学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探索新型的、科学的的教学实践模式刻不容缓。近年来,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上迅速兴起,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方法。为了探究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实践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阐述如下。

1循证医学的概述

循证医学(EBM)又称实证医学或证据医学,本意是指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为在现有的、科学的临床研究证据及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临床疾病进行决策。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研究者首次对循证医学进行了阐述,提出制定临床诊疗措施应依据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指导临床实践。其后加拿大研究者对循证医学概念进行了概括,循证医学是指慎重、明智、准确的应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数据,在充分结合医生的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个人价值和愿望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方案[3]。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具有较大区别,传统医学在诊治患者时更加注重临床资料、临床经验及相关的临床知识,而循证医学是在其基础上强调科学研究证据的重要性,其更加科学、规范及合理。随着循证医学概念的不断发展,其已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在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中,医生在诊治患者时更加注重个人的临床经验,并在教科书、研究文献及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处理,导致了某些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被普及。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它要求医生以临床最新科学证据为指导,在充分结合患者意愿及医师经验的基础上,谨慎、科学、明智的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方案。要想真正将循证医学应用到外科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通过详细、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确立问题。②为了解决确定的问题,对相关证据进行搜集及系统性评价。③依据收集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制定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不断调整。④充分运用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新的临床诊疗方案对临床实践进行指导。目前,在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及系统性评价方法已成为循证医学判定某种治疗方法有效的原则,根据大样本观察、对照组设立、随机双盲试验等要求严格进行临床研究,从而获得科学、可靠、客观的临床结果。

3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循证医学建立的基础为发现、提出及确定问题,其主要目标为解决问题。外科临床教学更应注重对实习医师的启发及指导,使其形成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传统的外科临床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与枯燥,实习医师积极性不高,对问题的思考及解决能力较差,一味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外科循证医学的引入,能将问题导向模式进行应用,通过问题的抛出,能激发实习医师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研究与讨论,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分析、总结相关论点与证据,进而得出最为满意的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转化实习医师的学习模式,使其更加科学、灵巧的掌握知识,并形成自身的、独特的思考模式,为日后的外科临床实践打下夯实基础。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比较,以学生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外科循证医学教学方法效果更好,学生对外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原来的60%以下上升至90%以上,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从原来的85%上升至98%以上,极大的改善了诊断的可靠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4结论

篇14

[关键词]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模式

在三甲医院培养实习生的过程中,实习生往往只能够了解上级医院的相关模式及治疗方法,而对社区医院的预防、保健、慢性病的管理、健康宣教、康复等工作[1]缺乏一定的了解,而对上述相关内容的了解可以为日后的从医生涯带来很大的益处。因而该院将社区医院实习纳入到带教范围中,以丰富实习内容、开拓实习生视野,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该院教学质量。为此,该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严谨的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模式,并对此作出思考,具体如下。

1教学实施计划

1.1带教老师队伍的组建

带教老师由有3年以上社区医院临床经验、经过专业培训、有教学意愿且有良好的评价和反馈能力的教师承担。要求带教老师尽可能给实习生实践机会,“放手不放眼”,有教学责任感。

1.2实习生实习安排

每3~5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至社区医院实习,每个实习小组设置一名组长,负责统筹整个实习工作。一周安排2次社区实习,3h/次,共安排4周。同学们在进社区后认真听带教老师的讲解,了解社区、积极实践,能够对疾病的预防、保健、慢性病的管理、健康宣教、康复、医患沟通等方面有更加感性和深刻的认识,课后可以组建交流群,师生共同探讨[2],促进学习。

1.3教学培训内容

通过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教学素材,征集实习生意向等方式确定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3]:①系统介绍社区医院的服务对象及功能定位,包括以个人为中心的服务方法,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理论;②介绍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管理与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毒、休克等急症的基本抢救措施,可以用情景角色演练的方式来加深认识;③介绍社区医院的常规诊疗思路,接诊转诊方式;④介绍社区居民个性化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包括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管理以及高危人群的管理,建立数据库进行跟踪随访;⑤介绍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例的鉴别与上报过程,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介绍社区疫苗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⑥讲述社区中妇女儿童的保健知识;⑦介绍社区医院中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弥补实习生们在上级医院实习的知识空白。同时采用理论授课、情景授课、临床技能演练等多种授课方式,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消化。此外,带教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同学们之间互相提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加深对提出的问题的认识。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应完成一定的社区实习任务,如负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诊管理慢性病患者、转诊特殊疾病患者、提供妇女儿童健康咨询服务等。

1.4教学评价

学生成绩评价主要由平时成绩和社区实习出科考核组成,平时成绩根据平时表现、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成员互评进行打分,出科考核包括笔试和技能演练,由带教老师负责出题和实施。对于教师带教情况评价,包括学生评价、自我反馈评价和分管领导评价,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采集评价意见,评价反馈后,带教老师及相关人员开会总结,不断改善带教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实施效果

对完成社区实习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模式的总体效果评价;②对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安排社区实习内容的实践意义评价;③对该模式在提升临床技能,扩大视野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根据得分梯度划分5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基本不满意和不满意。共发放40份问卷,回收40份,回收率100.0%。其中,37名学生(92.5%)对带教模式的总体效果评价为满意及以上;对于社区实习的实践意义也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40份问卷的评分均属于“非常满意”和“满意”梯度;对于该模式给实习生带来的临床技能、视野、医患沟通、社区基层预防、保健、急救等方面的提高,38名学生(95.0%)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2名学生(5.0%)表示为基本满意。问卷显示,实习生普遍认可对临床医学本科5年制学生安排社区实习内容,同时也对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模式表示肯定,同时同学们在社区实习过程中也得到很多的收获,意义重大。此外,通过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社区医院实习带教模式进一步完善,努力实现患者、实习生、带教老师、医院多方共赢的目标。

3思考